该不该发展人工智能能时代来临高等教育该如何领跑?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高等教育如何领跑?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高洁)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高等教育应如何以前瞻性洞察引领趋势,培养能够站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肩膀上、推动未来行业发展的国际化人才?6月23日,由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主办的“对话未来大学高等教育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来自教育界、科技界、产业界、媒体界等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与数百位关心教育的高中生家长、西浦校友齐集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谈到高等教育如何应时代趋势而变,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于2006年合作创立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是实践者、也是探索者。辞去西安交通大学常委、副校长,正式担任西浦执行校长至今的席酉民在主旨演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西浦的使命》中提到,面对未来世界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冲击,人类的生存策略需要革新,人才观念需要调整,教育理念亟须改变,育人过程与教学方式亟须重塑,不同类型人才培养模式亟须变革,教育应立即行动以应对AI社会的颠覆性转型。   
  席酉民在国内外各种场合反复强调西浦的愿景和定位:“研究导向、独具特色、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面对时代的挑战和机遇,西交利物浦大学正在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经过全方位的创新性探索,西浦在成立的第一个十年已经形成了西浦发展的1.0版本,在教育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国际化专业精英培养模式。   
  “然而,在未来社会,特别是面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革命,社会需要的是能够在智能时代驾驭未来新行业的高度复合型人才、具有跨文化领导力的人才。”席校长表示,学校正在进行的教育探索主要涵盖四个层面,包括国际化专业精英培养模式的创新;国际化融合式精英培养模式的创建;未来新型大学概念和校园的示范;大学与社会共享共生创新社区的营造等。
编辑:陈佩忠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
&&|&&&&|&&客服电话:010-中国商报社主办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高等教育如何领跑?
作者:高洁
&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高等教育如何领跑?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高等教育应如何以前瞻性洞察引领趋势,培养能够站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肩膀上、推动未来行业发展的国际化人才?6月23日,由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主办的&对话未来大学高等教育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来自教育界、科技界、产业界、媒体界等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与数百位关心教育的高中生家长、西浦校友齐集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谈到高等教育如何应时代趋势而变,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于2006年合作创立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是实践者、也是探索者。辞去西安交通大学常委、副校长,正式担任西浦执行校长至今的席酉民在主旨演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西浦的使命》中提到,面对未来世界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冲击,人类的生存策略需要革新,人才观念需要调整,教育理念亟须改变,育人过程与教学方式亟须重塑,不同类型人才培养模式亟须变革,教育应立即行动以应对AI社会的颠覆性转型。
  席酉民在国内外各种场合反复强调西浦的愿景和定位:&研究导向、独具特色、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面对时代的挑战和机遇,西交利物浦大学正在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经过全方位的创新性探索,西浦在成立的第一个十年已经形成了西浦发展的1.0版本,在教育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国际化专业精英培养模式。
  &然而,在未来社会,特别是面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革命,社会需要的是能够在智能时代驾驭未来新行业的高度复合型人才、具有跨文化领导力的人才。&席校长表示,学校正在进行的教育探索主要涵盖四个层面,包括国际化专业精英培养模式的创新;国际化融合式精英培养模式的创建;未来新型大学概念和校园的示范;大学与社会共享共生创新社区的营造等。
& & &原标题:人工智能时代来临,高等教育如何领跑?
我国已进入大城市向都市圈发展的新
西湖区一家生产机器人的高新企业研发了一套
  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北京今年社保缴费基数定为8467元 比两年
城市24小时
           
 京ICP证101100 京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2 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邮箱:zgsw_
中国商报社 版权所有您当前的位置:
记者热线:
编辑热线:
投稿邮箱:.cn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高等教育如何领跑?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高洁)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高等教育应如何以前瞻性洞察引领趋势,培养能够站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肩膀上、推动未来行业发展的国际化人才?6月23日,由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主办的“对话未来大学高等教育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来自教育界、科技界、产业界、媒体界等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与数百位关心教育的高中生家长、西浦校友齐集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谈到高等教育如何应时代趋势而变,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于2006年合作创立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是实践者、也是探索者。辞去西安交通大学常委、副校长,正式担任西浦执行校长至今的席酉民在主旨演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西浦的使命》中提到,面对未来世界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冲击,人类的生存策略需要革新,人才观念需要调整,教育理念亟须改变,育人过程与教学方式亟须重塑,不同类型人才培养模式亟须变革,教育应立即行动以应对AI社会的颠覆性转型。  席酉民在国内外各种场合反复强调西浦的愿景和定位:“研究导向、独具特色、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面对时代的挑战和机遇,西交利物浦大学正在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经过全方位的创新性探索,西浦在成立的第一个十年已经形成了西浦发展的1.0版本,在教育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国际化专业精英培养模式。  “然而,在未来社会,特别是面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革命,社会需要的是能够在智能时代驾驭未来新行业的高度复合型人才、具有跨文化领导力的人才。”席校长表示,学校正在进行的教育探索主要涵盖四个层面,包括国际化专业精英培养模式的创新;国际化融合式精英培养模式的创建;未来新型大学概念和校园的示范;大学与社会共享共生创新社区的营造等。
编辑:韦仲达&
作者:高洁】
高清图集推荐
网传广西荔枝滞销 "五毛一斤没人要"?徐飞:人工智能时代大学应转向“学为中心”_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
徐飞:人工智能时代大学应转向“学为中心”
  放眼全球,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作为抢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动权的战略选择,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业态&互联网+&层出不穷,互联网和数字化深刻地改变传统产业结构, &工业4.0&和产业互联网应运而生,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甚或休闲娱乐方式也发生重大变化。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每一次新技术的重大发明,都会促进人类文明产生重大改变,同时也给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带来巨大变革,推动教育思想的迭代、教育内容的增加、教育方法的更新和教育手段的升级。
  世界高等教育已然走到了一个历史性拐点,而信息技术则被视为催发高等教育系统整体变革的核心动力和解决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难题的有效举措,正与高等教育加速融合,重塑未来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
  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后,现在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结合的&大智移云&,成为信息技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
  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仅是人人交互、人物交互,甚至物物交互,人类将不可避免进入一个万物智能、万物智联的时代。
  近年来,人工智能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 &阿尔法元&一样自学成才、无师自通,自生成自演化软件。
  世界各国已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发布高等教育创新战略,将高等教育信息化视为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 &教育2030战略&,提出为处于冲突地区和偏远地域的学习者配备恰当的信息技术设施、提供远程学习的机会,以构建全纳、公平、优质的教育体系;世界教育创新峰会发布的 &2030年的学校&调查报告指出,未来的实体学校不再是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地方,将成为像 &会议室&般的社交环境。此外,在一些高校,比如斯坦福大学提出开环大学计划 (Open Loop University)、密涅瓦大学实施O2O式办学体制等,促进新的大学形态蓄势待发。
  可以说,世界高等教育已然走到了一个历史性拐点,而信息技术则被视为催发高等教育系统整体变革的核心动力和解决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难题的有效举措,正与高等教育加速融合,重塑未来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
  2017年2月,美国新媒体联盟发布了 《2017地平线报告 (高等教育版)》,预测了高等教育未来五年采纳的六项关键技术:自适应学习技术、移动学习、物联网、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人工智能和自然用户界面。这些前沿技术向我们展示了未来智慧高等教育的形态,高校将加速 &去中心化&,实现知识学习更先进、更广阔的开放化、共享化,班级授课形式或将走向终结, &机器+人+N&成为最基本的教学场景,基于共同兴趣的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共同体将大行其道&&对此,高等教育要做好充分准备。
  主动拥抱变革,积极对接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发展,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创新人才,这既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命题,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根本要求
  今天这个时代,是数字化生存的时代,是 &大智移云&时代,世界经济正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
  数字化不但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也促进了为时代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的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主动拥抱变革,积极对接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发展,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创新人才,这既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命题,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16年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教育信息化 &十三五&规划》等文件印发,强调深化应用、融合创新,提出要 &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驱动教育现代化。2017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中国青岛开幕,大会通过了 《青岛宣言》,这是全球第一份针对教育领域信息通信技术的宣言。近期,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方案也呼之欲出。
  教育部先后印发 《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旨在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向世界前列,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为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 &中国智慧&和 &中国方案&。
  数字化 &烫平&了以往发展的差距,使参与竞争的各方又一次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高校办学更是要紧紧抢抓数字化战略机遇,全力助推 &双一流&建设
  眼下,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 &马太效应&,原有的差距将被放大,要实现超常规、非线性的跨越式发展则难上加难。而数字化战略,则为突破这一窘境提供了可能。事实上,我们国家在很多领域已实现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比如,高铁发端于日本、发展于欧洲、兴盛于中国。又如,虽然中国不是互联网等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原创国或策源地,但 &互联网+&却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移动支付更是引领全球 &无现金社会&的发展方向;基于定位技术、蓝牙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物联网 (IOT)技术的 &共享单车&也开始走向世界。
  这些示例之所以能发生,缘于数字化可以使传统的一些竞争优势或长期以来积累的核心竞争力荡然无存,甚或成为新范式下发展的包袱,这为后进者迎头赶上先进、实现战略性赶超提供了绝佳契机。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字化 &烫平&了以往发展的差距,使参与竞争的各方又一次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高校办学也是如此,要紧紧抢抓数字化战略机遇,围绕 &双一流&建设目标,形成新动力,提供新支撑,助推新发展,实现战略性赶超。当前,&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 &新工科&大行其道。据悉,2020年直接面向新经济的新兴工科专业比例达到50%以上。着眼于 &数字中国&和 &中国制造2025&,国家将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和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新产业相应的新兴工科专业和特色专业集群。
  对眼下的高校尤其是传统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来说,一方面要用数字化为传统学科 &赋能&,不断增强现有学科发展能力与活力;另一方面,要懂得以数字化战略升级科研手段,再造和重构研究范式。
  这里举一个例子。 《红楼梦》共一百二十回,一般都认同胡适在 《红楼梦考证》作的结论,即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写,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1985年开始,复旦大学李贤平教授带领他团队作大数据分析。他们将一百二十回看成是120个样本,然后确定与情节无关的虚词出现的次数作为变量,看看哪些回目出自同一人的手笔。
  他们分析47个虚词 (如:之、其、或;呀、吗、咧、罢;可、便、就等)出现的频率,作为 《红楼梦》各个回目的数字标志。利用这120个样本进行聚类,果然将一百二十回分成两类,即前八十回为一类,后四十回为一类,以数据客观证实了一百二十回不是出自同一人的手笔。
  然后,这个团队又分析前八十回是否为曹雪芹所写。他们通过对比曹雪芹的其它著作,结果证实用词手法属于同一类,断定前八十回为曹雪芹一人手笔。后四十回的论证结果,则推翻了是高鹗一个人所写,而是曹雪芹亲友将其草稿整理而成,宝黛故事为一人所写,贾府衰败情景当为另一人所写等等。这个大数据分析在红学界引起很大轰动。
  其实,现在不少高校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学者已经开始引入数字化工具搞科研了,理工科和生命医学学科更是自不待言。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科研,必须工具好、平台好、装备好,尤其要有与时俱进的先进科研范式,否则就输在起跑线上。
  打造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切实将 &教的范式&向 &学的范式&转变,真正实现以 &学为中心&的学生个性化学习
  通过数字化,不仅可以升级科研工具、平台、装备,更能再造和重构研究范式。数据驱动的智能,就是其中一种非常值得重视的新范式。这是一种利用机器学习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数据中自己向上发现规律。本质上是把人的智能问题转化成计算问题,该计算问题要么是规则驱动的逻辑推理,要么是通过数据处理从数据里面生成。实际上,科学研究已经经历了从 &实验归纳&,到 &模型推演&,再到 &仿真模拟&的三次范式革命,现在方兴未艾的&大数据 (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正是演进中的第四次范式革命。
  近年来,中国的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等屡屡见诸媒体,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成为国家名片,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进入转型期, &智慧交通&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且大数据产业逐步成熟大背景下,中国智慧交通产业的快速发展就在眼前,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与此相适应,也要升级我们的科研范式,善用新范式。
  对高校来说,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当务之急。着眼于2030年乃至未来的高等教育,我们要促进智能技术、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知识管理和社交网络等技术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深度融合,构建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制度环境,打造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切实将 &教的范式&向&学的范式&转变,真正实现以 &学为中心&的学生个性化学习。
来源:文汇报
责任编辑:杨静
扫一扫,欢迎关注
教育装备采购网官方微信
掌握教育装备行业最新、最权威资讯
湖北教育新闻网06-25为了让老师们熟悉教室刚刚配备的液晶触摸一体机,进一步提高自身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6月22日下午,嘉鱼县新街镇中心学校组织全镇老师开展了液晶触摸一...中国教育报06-25要真正将教育信息化2.0变为现实,特别是实现教学创新,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一定要抓住将教育信息化2.0教学创新变为现实的关键点开展工作。在教学创新发展方面,应当聚焦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普...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06-25在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的当下,教育机构也加快了科研信息化的步伐。上海市电化教育馆(简称上海电教馆)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华社06-25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高等教育应如何以前瞻性洞察引领趋势,培养能够站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肩膀上、推动未来行业发展的国际化人才?6月23日,由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主办的对话未来大学高等教...中国青年报06-256月22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这也是安徽省首个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体学院。学院教学课程设置将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两个方向,将致力于培养符合国家...华龙网06-226月9日,由重庆理工大学和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组建的重庆两江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重庆两江人工智能学院项目包括两院一园一中心,即:两江人工智能学院、两江人工智能国际联合研究院、...环球网06-22据俄罗斯《消息报》6月20日消息,俄罗斯教育部计划逐步废除传统纸质教科书,并向学生提供电子设备以改善教学条件。俄罗斯教育部正在筹备数字校园项目。该项目的说明文件指出,俄教育部计划于202...小熊在线06-22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各行各业都被AI改变,教育也正面临着改革的拐点。艾宾浩斯智能教育多次召开智能教育研讨会,围绕全球化、人工智能时代,中国父母...
山东福建北京北京山东北京山东广西广西山东
E-mail:&&&&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11号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第号 京ICP证050368号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高等教育如何领跑?
关注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高洁)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高等教育应如何以前瞻性洞察引领趋势,培养能够站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肩膀上、推动未来行业发展的国际化人才?6月23日,由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主办的“对话未来大学高等教育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来自教育界、科技界、产业界、媒体界等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与数百位关心教育的高中生家长、西浦校友齐集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谈到高等教育如何应时代趋势而变,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于2006年合作创立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是实践者、也是探索者。辞去西安交通大学常委、副校长,正式担任西浦执行校长至今的席酉民在主旨演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西浦的使命》中提到,面对未来世界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冲击,人类的生存策略需要革新,人才观念需要调整,教育理念亟须改变,育人过程与教学方式亟须重塑,不同类型人才培养模式亟须变革,教育应立即行动以应对AI社会的颠覆性转型。
  席酉民在国内外各种场合反复强调西浦的愿景和定位:“研究导向、独具特色、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面对时代的挑战和机遇,西交利物浦大学正在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经过全方位的创新性探索,西浦在成立的第一个十年已经形成了西浦发展的1.0版本,在教育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国际化专业精英培养模式。
  “然而,在未来社会,特别是面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革命,社会需要的是能够在智能时代驾驭未来新行业的高度复合型人才、具有跨文化领导力的人才。”席校长表示,学校正在进行的教育探索主要涵盖四个层面,包括国际化专业精英培养模式的创新;国际化融合式精英培养模式的创建;未来新型大学概念和校园的示范;大学与社会共享共生创新社区的营造等。
责任编辑:
未来“人工智能+医疗”还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会给人民生活带来哪些改变?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如何?为此,记者日前进行了调研采访。
芬兰就业与经济部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未来10年,芬兰约15%的工作岗位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据美国侨报网报道,日前,谷歌新出炉的一项研究报告称,该公司已开发出一种新人工智能(AI)算法,可预测人的死亡时间,且准确率高达95%。”  这项理论性证据研究发现,该算法可准确地预测病人的死亡风险、再入院,延长住院时间和出院诊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该不该发展人工智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