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问了医生,再形容回答问题好的成语你,好吗?英译

待我弦断音垮,许你青丝白发。待你弦断音垮,何来求鸾曲答。求这句话的翻译和想表达的意思。回答最好有出处,这个问题我问了几天
待我弦断音垮,许你青丝白发。待你弦断音垮,何来求鸾曲答。求这句话的翻译和想表达的意思。回答最好有出处,这个问题我问了几天了,就是没找到答案。。。
等我弦弹断了无法再演奏,许诺和你永远在一起,白头到老,等你弦弹断了无法再演奏,又怎能觅得知音懂你的乐章的人呢? 这不是一首诗,只是当初贴吧里大神玩出来的,还有很多类似的比如1、帝王:待我君临天下,许你四海为家;2、国臣:待我了无牵挂,许你浪迹天涯;3、将军:待我半生戎马,许你共话桑麻;4、书生:待我功成名达,许你花前月下;5、侠客:待我名满华夏,许你当歌纵马;6、琴师:待我弦断音垮,许你青丝白发;7、面首:待我不再有她,许你淡饭粗茶;8、情郎:待我高头大马,许你嫁衣红霞;9、农夫:待我荣华富贵,许你十里桃花;10、僧人:待我一袭袈裟,许你相思放下.1.待你君临天下,怕是为笼囚花.2.待你了无牵挂,怕是红颜已差.3.待你半生戎马,青梅为妇已嫁.4.待你功成名达,怀中人富贵家.5.待你名满华夏,已无相安年华.6.待你弦断音垮,何来求鸾曲答.7.待你不再有她,君言何断真假.8.待你高头大马,我自从夫而嫁.9.待你富贵荣华,红颜枯骨成沙.10.你一袭袈裟,唯亡断意放下. 再问: 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比如一个女生把那张图片用做了QQ的照片墙。 再答: 一是单纯喜欢这句话。二如果将前面那句理解成她的话可能是希望有人懂她,等她有了想有的,再和爱的人在一起。三把后面那句理解成她,就是说他希望爱的人不离不弃,未来可以一起去奋斗。而不是丢下她一个人。不想对方等什么都有了,再来爱她,因为那个时候她或许就不爱对方了。 具体是哪种意思,你根据她的性格和实际情况去判断。再问: 有没有拒绝的意思? 再答: 第一种情况和第三种情况就不是拒绝啊,第二种情况是有点拒绝的意思。等我达到了心中的目标再来考虑爱情。不过总体来说,这句话的关键是在“懂”。再问: 哦哦,谢了。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待我弦断音垮,许你青丝白发。待你弦断音垮,何来求鸾曲答。求这句话的翻译和想表达的意思。回答最好有出处,这个问题我问了几天》相关的作业问题
这句不通顺.意思是琴师弹琴到弦断音败,许诺他所爱的人青丝变成白发 再答: 但这应该不是许诺 再答: 而是谎言再问: 谢啦 再答: 我似乎有原图等等我找下 再答: 嗷等等。这个似乎也通,就是许诺她从青丝到白发,陪她到老的意思。 再答: 再答: 再答: 唔找了好久^ω^再问: 哈哈,麻烦你了 再答: 正好记得^ω^再问:
Darauf werde ich später/naher eingehen.Auf diesen Punkt werde ich später/naher eingehen.die erste Hälfte des Monats, die zweite Hälfte des N
原文孟子之少也,既①学而归,孟母方绩②,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废学,若我断斯⑤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⑥居则⑦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⑧夕⑨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
” 我想是我的容貌.,我知道我很丑,但是医生说过了,只要稍加治疗就可以.“ 我犹豫了一会,但接下来他的话打动了我.他说道:”我可以睡在走廊的椅子上,公交一大早就有的.“
Children keep way!
I'm waiting for life's light, but life is waiting for my confusion
1.je dis que je t'aimes2.tu as dis que tu sais3.je dis que je vais t'aimer4.mais tu dis que tu est encore amoureuse de lui我在法国上学.应该对
a众妙毕备 b前人之述备矣 c以备一板内又重复者 (a 动词:具备 b形容词:详尽,完备 c动词:准备)
楼主是觉得自己欠缺在哪里呢?是单词看不懂词汇量太少?还是单词看懂了但是语感不强句子不理解? 再问: 那个 我想问的这句话怎么翻译 再答: My score is very bad, especially English traslation楼主是这个意思吗……
你这句话只有中文这么说,英文没这么表达的.意会过来,可以理解为对“我是谁”的强调,可以翻译成“Who am I indeed?"
Although i am not familiar with java,I believe that after study i can master it well.i was 表示过去不熟悉 不适合 trust 表示信任 不是表示信心的 再问: 再问下,我被我的旅馆老板推荐,去做这份工作。能这样说么? I was
你这个句子是错误的把这个句子变成一般语序就是you like what your study.你应该问的是what do you like most about your study?关于你的学习,你最喜欢什么?(就是你的学习中,你最喜欢的,比如说你最喜欢某门功课,或者某个老师)或者改成how do you like
此段话出自《三国志·黄权传》,原话如下:后领益州刺史,徙占河南.大将军司马宣王深器之,问权曰:“蜀中有卿辈几人?”权笑而答曰:“不图明公见顾之重也!”宣王与诸葛亮书曰:“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权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明年卒,谥曰景候.子邕嗣、邕无子,绝.权留蜀子祟,为尚书郎,
代表作是:《背影》《春》《你我》
我因此十分感动、激奋,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身长八尺,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承认这件事.《隆中对》
这个还真不知道出处 原句应该是你家人知道吗 然后前面被网友置换各种说法 比较常见的是你在网上这么叼你家人知道吗 还有人做了表情和动图 我怀疑可能是先有动图然后就流行起来了 不过这话没有大火 可能因为太过普通又没有什么出其不意
从后边过去式语态可以看出,父亲是想知道那个地方“之前”谁坐在那可能更多一些.而你说的“他问坐在那的儿子”,没有歧义的表达方式是,he asked his son which is sitting over there.英语很多句子都是充满歧义的,其实你这个理解也不能说错,最少语法上是没有.最重要的是根据前后句语境去理解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叶敦敏大夫本人发表
叶医生,我想怀孕,可是越查问题越多...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叶医生,我知道您是位医德高尚的好医生,很羡慕能找到您看病的姐妹们。我总结了几个最想弄明白的问题,我看过的大夫都没回答过我,希望您能帮帮我,谢谢您! 1、自从12年那次流产后,小腹左侧或右侧有时就会疼一会儿,是不是输卵管堵了呢?如果堵了,做造影,对输卵管有伤害吗?我一直怀疑在13年7-10月试孕的那几个月没怀上,跟这个有没有关系.... 2、抗HCG抗体阳性和解脲脲原体阳性,大夫说的很吓人。这两个阳性就说明我不能怀孕了吗?或者怀孕就会死胎?必须治好才可以怀孕吗?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康妇炎胶囊,盆炎净颗粒还需要吃吗? 3、化验雌二醇低,27.3pg/ml(卵泡期0-84,黄体期27-246,绝经后0-30),是我的卵巢功能不好了吗?需要检测卵泡吗?? 4、我是甲减患者。05年在内蒙医生误诊,说甲状腺结节需要手术,术中做病理是桥本氏甲减。但这些年一直吃优甲乐,找大夫调药都很稳定,每隔一两个月我就会复查。大夫说抗体是不可能变成阴性的了,但是不用在意它,所以我一直也没在意过这个问题。这个不影响怀孕吧? 5、有几个子宫小肌瘤,影响不影响怀孕? 6、14年2月查胰岛素高,当时是月经第三天验的,前两天喝了很多红糖水,不知有没有关系。3月10日我重新验了血糖、胰岛素,我的内分泌大夫说正常。(报告已拍照上传)是不是可以不用在意这个了?? 目前我能想到的问题就是这些,自13年以来的报告都上传了,很多...叶医生,我越查问题越多,而且大夫说都是严重的问题,全都需要治疗才可以怀孕,看不到希望似的。。。希望您帮帮我,我在这里先谢谢您了!!!
所就诊医院科室: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内分泌科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妇科
天津中心妇产医院 妇科中医科内分泌科
治疗情况:
医院科室:
治疗过程:人工流产
医院科室:
治疗过程:甲状腺结节手术(病理是桥本氏甲减)
用药情况:
药物名称: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康妇炎胶囊,盆炎净颗粒
服用说明:盐酸米诺环素胶囊自月经第一天开始服用,每天两次,每次一粒,到今天(3.13日)已经3天;康妇炎胶囊自月经第一天开始服用,每天三次,每次三粒,已经3天。盆炎净在月经结束后开始服用7天,还未服用。
药物名称:中药
服用说明:天津中心妇产医院医生开的汤药(已熬好袋装,不知药方),治疗抗HCG抗体至今三个多月好没有变成阴性。另有治疗月经不调的中成药,例如乌鸡白凤丸,丹黄祛瘀胶囊,血府逐瘀胶囊,少腹逐瘀胶囊等。已用两月有余。
药物名称:优甲乐
服用说明:自2006年协和医院白耀医生看病至今,每天早上一次,药量随医生要求变化,一直很好。现在在天津结婚,由第三中心医院王琦医生看病。
检查资料:
个人认为,你做的检查已经太多了。
抗HCG抗体本人从不关注也不去治疗,解脲脲原体阳性没有症状本人也从不治疗。
目前给你的建议就是:找个正规的中医吃吃中药,继续正常备孕,如果没怀上达到不孕的范围,就按照不孕去处理。
当然,建议男方去查查精液。
其他的我没看过你,给不出建议。
状态:就诊前
叶医生:谢谢您回复我。感激涕零!看到您的回复,我心里压着的大石头轻了很多。因还有些问题,所以想麻烦您指点一下。1、您说解脲脲原体阳性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请问这个阳性会有什么症状?我这边的医生开的盐酸米诺环素胶囊,我吃到第4天的时候看到您写的书,所以把药停掉了。嘿嘿。还有,因为调月经,还有三盒乌鸡白凤丸没吃完,我还可以继续吃完吗?2、我去年试孕了3个月,如果从现在开始再继续备孕的话,再过多久没怀上就达到不孕的范围了呢??3、经期第3天化验雌二醇,27.3pg/ml(卵泡期0-84,黄体期27-246,绝经后0-30),是我的卵巢功能不好了吗?需要检测卵泡吗?(附上了最近的化验单,不过促甲状腺素现在已正常)4、您说让我找正规的中医吃吃中药,我应该调理哪方面呢?很抱歉,我不懂中医,问的问题太弱,希望您谅解。嘿嘿。5、男方精液查过了,但是上面的值我不知道该写哪些给您看,所以把化验单上传给您帮我看看好吗?多谢叶医生了,谢谢您!
状态:就诊前
尊敬的叶医生:您好!很抱歉又来麻烦您了,我现在心里特别难过。之前跟您咨询是想怀孕怀不上,现在是怀上了不知道能否保得住...万般无奈之下又来叨扰您,真心请求您帮帮我,我现在真不知道怎么办好了...请容许我跟您说一下最近两个月的就医过程。这次怀孕属意料之外。我的末次月经是3月12日,3月下旬在天津中医院看医生,想吃点中药看看怀孕的问题。医生说我有妇科炎症,不容易怀孕,更没法做输卵管造影,但因我当月有同房,故开的中草药坐盆和替硝唑栓,同时喝汤药,说万一怀孕也没影响。但我可能体质敏感,坐盆几天后便开始红肿痒,又换成了克霉唑阴道片。没想到4月12日验出了怀孕,当时的孕酮是31.(因化验结果都在大病历里,我实在记不住HCG的具体数值,请您见谅,到昨天之前的化验,HCG一直是在翻倍涨的)医生说怀孕了更需要治疗炎症,替硝唑栓和克霉唑阴道片继续用,同时在医院擦洗上甲硝唑。大夫说我火大,让我一直忌口,牛羊猪肉,海鲜,鱼,辛辣,甜食全都不能吃,实在馋了可以吃点鸡肉。口服的汤药每周会调一次。地屈孕酮片,一开始是一天一片,后一天两片。但孕酮的值一点点就在降,后改成一天3片。5月5日,是第55天,我去社区医院立本,腹部B超还没看到胎心胎芽,胎囊是3.2*2.4*1.1cm,多发子宫肌瘤。那天立本不顺利,不知是否憋尿太久,晚上到家便开始有深红色偏褐色的出血,后变成了褐色分泌物。第二天我马上去医院,当时化验HCG是4万4千多,还是在涨;孕酮掉到了15.9.大夫立刻让我打黄体酮,每天20mg,打了6天。昨天去医院做B超还没看到胎心,能看到胎芽,大夫建议我去中心妇产做B超看看,顺便在中心妇产又验了血。中心妇产B超显示"可见一胎囊32*27*12mm,囊内胎芽坐高2.9mm,可见微弱心跳,血流信号不明显"。HCG变成了26545,孕酮是14.14. 回到中医院,医生说再打3天黄体酮,每天40mg,这周五再去中心妇产化验,如果值还在掉,这个孩子就不能要了。因为60多天了,要早做打算。我当时就懵了。这个孩子虽然来的意外,却也是来之不易,我的年龄也不小了,还有多发子宫肌瘤,确实不想就这么放弃这个孩子。叶医生,您说这3天的黄体酮打完,就真的能决定这孩子的命运了吗?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会不会我一直忌口,营养上不去,耽误了发育呢?或者是有其他我不清楚的原因导致他发育慢了?还有就是,我是甲减患者,但我一直定期调药,这次怀孕的时候,也是在值正常的情况下无意中怀孕的,确认怀孕后我看病的老大夫一直在给我调优甲乐的药量,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还有,我一直没有肚子不舒服,只是偶尔有点腰酸。叶医生,您说我该怎么办呢...我真是欲哭无泪了...有没有办法能保住这个孩子,冥冥之中我总觉得我和这孩子的缘分应该不会这么浅的...求您帮帮我~~
(叶医生,您好!再次给您留言了,今天是5月15日,我打完3天的黄体酮又去医院检查了一下,HCG降到了2万4千多,孕酮涨到了33.B超和周二的时候做没什么分别,才隔了两天,也许时间太短。叶医生,您说这胎是停育了吗?我还想再保一周,下周五去检查看看,可以吗?)
疾病名称:左侧附件囊肿&&
希望得到的帮助:左侧附件囊肿
病情描述:刚结婚准备备孕,上个月检查出来有囊肿,医生建议我下个月再查,这个月我又查出来有囊肿,因为最近在备孕,想的把囊肿治好,医生您帮我看看检查单
疾病名称:子宫肌瘤&&
希望得到的帮助:我2个月前做了腹部CT,现在想怀孕,CT两个月后能怀孕吗?会对胎儿超生影响吗?对基因个...
病情描述:无没有复查,现在轻微腰疼或者腰酸,在单位体检查出来的,以前一直没有检查
疾病名称:子宫肌瘤&&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否清宫,清宫多少钱
病情描述:月经不调,来了一个多月,检查子宫肌瘤,还有咳嗽呕吐现象
疾病名称:卵巢囊肿&&
希望得到的帮助:如果直接备孕成功会有影响吗?
病情描述:2017年7月末,第一次怀孕40多天流产后检查一直有右侧囊肿,在2点多至4点多cm 浮动,医生建议先不处置,可准备备孕,随诊复查,期间一直避孕。本月开始备孕 复查发现囊肿变大,请问医生现在可以正...
疾病名称:子宫肌瘤&&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否严重,做手术有啥风险
病情描述:腰酸疼,肚子疼,每次提东西重一点就会来例假
疾病名称:您好!2007年查出左侧卵巢囊肿和子宫多发性肌瘤。&&
希望得到的帮助:能医好吗?
病情描述:子宫肌瘤,右卵巢囊肿,能医好吗
疾病名称:卵巢囊肿&&
希望得到的帮助:卵巢囊肿
病情描述:您好,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需要注意哪些?有什么食物需要终身禁食的?怎么避免复发?
疾病名称:子宫肌瘤&&
希望得到的帮助:多发子宫肌瘤
病情描述:没有别的病,就是这个子宫肌瘤和乳腺结节改如何处理
疾病名称:打进口亮炳瑞林针十二天身上脸上小疙瘩很痒&&
希望得到的帮助:打针后脸上身上有小红疙瘩,很痒,是不是过敏,要怎么处理
病情描述:子宫腺肌瘤挖除,卵巢囊肿剥除,手术后打针,第一针
疾病名称:非经期出血 上两个月小腹疼痛&&
希望得到的帮助:从今年三月起总是非经期出血
小跑不剧烈运动后也会导致一点出血
病情描述:非经期出血 上个月查出有肌瘤数个 可大小偏小0.4mm,这个月今天非经期大量出血 深红色 未有腹痛 无血块,上个月出血一点 淡红色
疾病名称:子宫肌瘤&&
希望得到的帮助:这个肌瘤会影响怀孕吗,目前在备孕,什么时候手术好些,还有就是医生说看到卵泡,这月...
病情描述:查出子宫肌瘤,这个会不会影响怀孕,目前在备孕,什么时候手术好一些,另外医生说看到卵泡,但我是17号来月经的,排卵期已过,这个还会有卵泡吗
疾病名称:子宫肌瘤&&
希望得到的帮助:到哪里就诊
病情描述:本月3号来月经直到今天还很多,昨晚特别多
疾病名称:子宫肌瘤&&
希望得到的帮助:就是想问这种子宫肌瘤严重吗,会怎么样,做手术可以痊愈吗,还会不会有什么加重的可能...
病情描述:7年前做过刮宫化验,没断月经前做的,目前病人没什么症状,是体检检查出来的,我就想问这种子宫肌瘤严重吗,会怎么样,要怎么样治疗
疾病名称:子宫肌瘤&&
希望得到的帮助:多发性子宫肌瘤除手术外有别的治疗方法吗?如果手术能做微创吗?
病情描述:我想知道多发性子宫肌瘤是否一定要手术治疗?
疾病名称:卵巢囊肿&&
希望得到的帮助:能否推荐一名好妇科专家
病情描述:检查及化验:
b超显示有七公分左右椭圆形囊肿
治疗情况(当前用药或近期手术):
市立医院医生建议手术切除
有十几年历史了,去年以前都是三公分左右,今年一下子长到七公分
疾病名称:左卵巢混合回声结构,黄体血肿不排除&&
希望得到的帮助:病情严重吗
病情描述:(经腹)子宫前位,宫体大小正常,宫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内膜双层厚13mm,肌层回声均匀。子宫直肠陷窝未探及明显液性暗区。左侧卵巢见44×39mm混合回声团,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右侧卵巢正常大,未...
疾病名称:阴道排液,右侧附件区管状囊实性包块&&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目前病情是否需要手术?,很多年前请胡教授看过,那时觉得...
病情描述:右侧附件区管状囊实性包块,至少服用五个月阿奇霉素,在北京做彩超就能做出来,在长春吉大一院就做不出来,后做核磁做出有2.1厘米的结节,阴道一直排液,月经前一周最多,有时黄色,有时透明的,...
疾病名称:子宫肌瘤,宫颈囊性回声&&
希望得到的帮助:每次来例假不多,三天左右,来例假情况是:比如13号有点出血,14号一天又没有出血,15...
病情描述:每次来例假前有点出血,隔一,两天再正常来例假
疾病名称:卵巢囊肿&&
希望得到的帮助:能否推荐一名好妇科专家
病情描述:检查及化验:
b超显示有七公分左右椭圆形囊肿
治疗情况(当前用药或近期手术):
市立医院医生建议手术切除
有十几年历史了,去年以前都是三公分左右,今年一下子长到七公分
疾病名称:激素六项泌乳素偏高,b超右侧卵巢囊肿&&
希望得到的帮助:如果有泌乳素瘤好治吗?如果不是瘤又是什么原因引起?跟卵巢囊肿有关吗?怎么治疗?
病情描述:6月15号查的b超右侧卵巢囊肿4厘米多,做了肿瘤标志物四项没问题,医生叫月经过后再去复查b超再吃药!今天查激素六项泌乳素36.15,说可能内分泌紊乱,也可能脑垂体瘤,建议做核磁共振!月经什么的...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叶敦敏大夫的信息
1、擅长妇科腹腔镜、宫腔镜手术
2、擅长诊治各种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多囊卵巢综合...
叶敦敏,男,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医师/教授,中医妇科学硕士生导师。2013年和2014年南国书香...
生殖中心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生殖医学专科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生殖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辅助生殖医学科
不孕不育中心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辅助生殖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你是自己最好的医生:经络养生的秘密(程凯)
我的图书馆
你是自己最好的医生:经络养生的秘密(程凯)
  你是自己最好的医生:经络养生的秘密  作者简介:程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人体中有一条神秘的河流——经络。疏通它,你就能告别疾病,常保健康;忽视它,你可能会因此百病缠身,伤痛不断。中国针灸泰斗第三代传人程凯博士,首次以图书的方式将家传医学中经络养生的秘密逐一揭示。程凯博士是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同时创立时尚中医连锁机构“大诚中医”,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作者兼有家学的传统、学者的严谨和医者的讲求实效。通过这本书,你将能够了解身体里经络的运行,学习自我保健和疏通经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你将能够在疾病来临的时候,对自己的身体和病痛有自己的判断;在与医生交流的时候,能更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情况,也能更理性地遵从医生的诊断。这本书会让你相信,你就是自己最好的医生!  如果我们以体检报告中各项指标正常为标准来判定健康的话,当然会以某些显著改变并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指标来作为衡量疾病的标准。事实上,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正是这样做的。  但如果我们把从健康到疾病比喻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话,那么,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就留下了一段未知的过程,可能漫长,也可能短暂。而无论长与短,似乎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帮助我们预知它。所以,每当我们不得不躺在一大堆冷冰冰的仪器中间做体检时,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祈祷我们身体上这样或那样的不舒服,还没有发展为疾病。当然,祈祷的同时也会许愿,希望在质变发生之前,掌握养生防病的秘技。  世人真有神奇的秘技吗?  自幼,我看多了祖父、父亲用几根银针、一把草药治病救人的场景,也不觉得有何神奇。  长大,我走进了北京中医药大学这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高等中医院校的大门,书读得越多,却越感觉到中医的深奥。  看似简单的方法,可以缓解症状,可以治疗疾病,可以延年益寿,可以防患于未然,其中必然蕴含着大道理。  悟其道,而明其理。知其法,故取其效。  养生之道,健康之法,其实就在我们自己的身上,那就是通畅身体里与生俱来的母亲河——经络。  下课走出教室,经常听到身后的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黄帝内经》是外星人写的吧……”  说出这种话的常常都是刚刚接触中医的同学,惊叹于古代先辈对人体如此系统的认识,惊叹于如此神奇的治疗方法,惊叹于如此奇妙的医学道理。这样的表达并不罕见,其实不只是他们,甚至现在的我,还偶尔会这样感叹。  感叹那个时代的人在没有现代文明的情况下能够建立如此完善的认识人体的理论体系: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以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运行气血的通道——经络,使内而脏腑,外而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与外界环境相统一。  如果把这个世界上所有可以认知的事物用黑色代表,不夸张地说,现代科学所涉及的范围,就好像在茫茫黑暗中画出了一条白色的细线,清晰却有限。而从上古时期,“迷信”和“宗教”就统治着人们的思想,人们习惯将解释不清楚或者无法理解的事物依附于“天地神明”身上,这似乎注定中医从诞生之始就披上了神秘的外衣。“求仙问药”、“神医”、“医圣”、“药王”……很多文献中,都形容那些著名医家经过了“仙人”的“指点”和“提拔”。那么,难道真如学生的想法一样,《黄帝内经》是外星人写来治病的?  相传黄帝时期出现了三位名医,除了岐伯和雷公两人外,名气最大的是俞跗(fù),他的医道非常高明,特别是在外科手术方面很有经验。据说,他治病一般不用汤药,而是诊断清楚病因后,按不同的病因尽量采用针灸、按摩等对人体损害较小、起效更迅速的方法治疗。  在俞跗晚年的时候,黄帝派仓颉、雷公、岐伯三人,用了很长时间,把俞跗的医术整理出来,纂成《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两部,然而,还没有来得及公布于众,仓颉就去世了。后来,俞跗的儿子把这部书带回来交给父亲修订。不幸俞家遭遇了大火,房屋、医书和俞跗全家人,一起化为灰烬——这也许就是《黄帝外经》失传,至今没有找到的原因吧!  翻开《黄帝内经》原文,“黄帝”、“岐伯”、“雷公”等几个名字跃然纸上,你不难发现,其实黄帝就如同一个对疾病一无所知的患者,在不断地向自己的主治医生——岐伯(或者雷公等)提出心里的问题:人为什么会生病?人体的各个部位、大小关节之间的联系是什么?为什么身体会痛?诸如此类,繁复而冗杂,他将这些问题毫无保留地提出,期待自己的主治医生解惑、释疑。  而岐伯,恰恰扮演了这样一个好医生的角色。正常状态的人体是什么样的?病态的人体又表现出什么?到底怎么样才能做好预防保健工作,不生病,少生病?疾病的起因,发生发展,如何治疗,治疗以后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他逐一细致地为黄帝解答——我不得不佩服岐伯的认真负责,试想,如果是在现代,当患者向主治医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时,又有几位医生肯予以细致解答呢?  《汉书R26;艺文志》记载了经方十一家,如今却仅存《黄帝内经》一部,就是这部中医经典,经历了千年的风霜,当中所记载的理论、方法,至今还适用于现代人们的生活。现代的中医学家们,仍然在孜孜不倦地研究着它。  有人说,在古代中原大地上,祖先们的意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发生了至今仍不可思议的飞跃:他们发现了人类生命的真相,找出了生命的源流;他们认识人体,认识疾病,甚至认识整个世界的方法和观念,已经达到了一个现代科学都无法逾越的高度,而《黄帝内经》就是他们智慧的证明。  也有人说,黄帝、雷公、岐伯都是杜撰出来的人物,并不现实存在。证据就是《黄帝内经》中蕴藏的大智慧:它包含了天文地理、哲学辩证,以及伦理、天象、历算、星占等方面的知识,这绝非仅凭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能完成的著作,只有拥有大智慧的物种才能写出,它应该是“外星人”的杰作。  更有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黄帝内经》不过是巫术,是迷信,是将原本莫须有的东西描述出来,牵强附会,根本毫无科学意义——这种观点在面对大量医学实践的时候便不攻自破。  《黄帝内经》既非一时之作,亦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战国以前的许许多多的医学著作的总结。其内容分为上卷《素问》、下卷《灵枢》各八十一篇,其中引用了大量战国之前的古文献,同时《素问》、《灵枢》间的互引、各篇章间的互引等现象也足以证明《黄帝内经》是一部集那个年代之大成的经典之作。  了解中医,学习中医,不可不研读《黄帝内经》,其中蕴含的大智慧和丰富的多学科知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追随者。而以此书为基础逐渐发展丰富起来的中医学,更因其神奇的疗效,不仅博得了普通民众的喜爱,更在世界医药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印记。  当茶余饭后,人们谈及中医,阴阳、五行、五脏、六腑等耳熟能详的名词马上会脱口而出;而如果提及中医的治疗方法,汤药方剂则立刻会映入脑海。然而,当你与外国友人聊到中医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眼中,针灸这种绿色、自然的治疗方法竟然是中医的代名词!经络,更是玄之又玄的神秘医学之门!  其实早在《黄帝内经》时期,最受重视的治疗方法并非汤药方剂,而是建立在经络理论上的针灸疗法。  《黄帝内经》的上卷《素问》主要讲授了阴阳、五行、藏象等内容,对传统医学理论进行了详尽而统一的讲述。  《内经》所说的五脏,实际上是指以肝心脾肺肾为核心的五大系统。以心为例:“心居胸中,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主神明,主血脉,心合小肠,生血、荣色,其华在面,藏脉、舍神、开窍于舌、在志为喜。”所以医家在谈心的生理、病理时,必须要从以上诸方面系统地加以考虑。  而下卷《灵枢》,则对针灸这种治疗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包括人体经络的循行分布、穴位的名称定位、针刺的操作手法以及针对不同病症的针灸处方等。《灵枢》中对这些具体治疗方法的描述细致至极,单针刺补泻手法就有呼吸补泻、方员补泻、深浅补泻、徐疾补泻、轻重补泻等,而这些内容实际上也是对上古时期疾病诊疗方法的系统总结。  《素问》用大部分篇幅讲授了传统医学理论,其中介绍的治疗方法不过十三方,大量的以针灸为主的具体治疗方法却集中于《灵枢》,所以《灵枢》亦称为《针经》。  读懂中医,不可不读《素问》;使用中医,不可不读《针经》。  在《素问》、《灵枢》哪一个为先,哪一个为后的问题上,学术界素有争议,甚至有素灵学派与灵素学派之分,我的祖父程莘农院士就颇推崇《灵枢》。而提到针灸,不能不讲讲他的传奇经历和故事,因为在国内外的中医针灸界,没有人不知道他。  祖父11岁便随父习读中医典籍,16岁拜温病大师陆慕寒为师,在温病、内科、妇科杂病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39年即独立挂牌行医,1948年获民国考试院证书。1955年,他以苏北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成立最早的中医药高等学府——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即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的本科班,成为全国首批中医进修本科生。  那时正值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国家要培养一批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中医师成为中医各学科的带头人,于是祖父服从国家分配,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教研组组长,从内科转行到了针灸,从此开始他长达五六十年的针灸生涯,与针灸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段经历,现在他还经常提及。他说那时还沉醉于内科、方药的他一开始看不起针灸,认为针灸医生是不入流的医生,虽然服从了分配,但一直心存顾虑。直到得到时任江苏中医进修学校校长、我国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先生的点拨,并且亲眼目睹了针灸的神奇疗效后,他才一门心思搞起了针灸研究。结果发现,针灸疗法一点也不逊于内科方剂,而且起效更快、更简便经济,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于是祖父开始在临床中尽量使用针灸进行治疗,能不用中药就不用,几十年来诊治患者达数十万人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祖父不仅致力于针灸临床工作,更注重针灸的理论研究,曾多次主持国家级、部级重点科研课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主持完成了“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等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他是国内最先对经络现象进行研究的人,曾任“国家攀登计划经络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其中由他主持的“循经感传和可见经络现象的研究”获世界文化理事会“阿尔伯特R26;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  在针灸的对外推广中,祖父更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他就带着自己的针灸技艺走出国门,行经17个国家的60多个城市。他主编的《中国针灸学》不仅成为国内针灸医生学习的经典教材,更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成为我国针灸学科第一本完整的对外教学用书,至今,它仍是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国外针灸医师资格考试的依据。在他的大力宣传下,针灸作为一种没有手术创伤和药物毒副作用的自然疗法,备受追求自然健康的人们的青睐。  在中国,他任主任的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每年要培养500多名外国学员,其中以来自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最多。  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历时5年对570名关节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后得出结论,针灸能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这是针灸首次通过西医的考验,因此被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称为“一次标志性的研究”。目前,针灸已被美国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为公众的合法医疗保健手段,已有40多个州承认了针灸的合法地位。  在德国,保险公司用于针灸治疗的支出每年约为1?5亿~3亿欧元。  中医针灸的兴旺发展,让祖父颇感欣慰,然而更令他欣慰的应该是他的事业后继有人。继我父亲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四十年后,我又迈入了这个神圣的殿堂。  在法国,针灸疗法被承认是一种医疗行为,中医学教育也已纳入高等医学院校课程。  我的祖父程莘农院士用毕生心血将中医针灸推广至世界,与之相比,我又该如何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精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经络、穴位,接受针灸这种简、便、验、廉的治疗方法,享受和感受到绿色、自然的针灸疗法在预防疾病、养生保健中的神奇功效和巨大魅力呢?  也许,这才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吧。  如果说《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那么《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应该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了,被誉为中药学的经典著作。  “学中医,读本草”——至今,《本经》都是医生和药师的必读书,这不仅是因为书中对于药物性质的定位和对其功能主治的描述十分准确,更因为它规定了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这些理论和规则到今天仍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理论支柱。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了。  关于“神农尝百草”的记载,最早的文献资料出于《史记R26;补三皇本纪》:“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而大家耳熟能详的“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一日而遇七十毒”,则记载于《淮南子R26;修务训》中。  仔细思考一下,如果真的如《淮南子》所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那么,神农氏一生能患上多少种病?一天之内遇“毒”七十次,平均每二十分钟就中毒一次,他还能辨别这些草是否可以治病、能治疗什么病吗?我以为他还能记得吃的是什么东西就已经很不错了,若再能指出哪些草可以食用就更是大功一件了。  其实所谓神农尝百草的说法,到目前来讲都只停留在“传说”的阶段,不足为信。姑且不提是不是神农氏一个人尝百草,仅仅是“毒”的含义也与现代汉语的解释大相径庭。  现代汉语词典把“毒”解释为:有害的性质或有害的东西。  而早在《周礼》时期,毒药则指“药之辛苦者,药之物恒多毒”。《黄帝内经》也论及“毒药”概念,《素问R26;汤液醪澧论》云:“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岐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也。”究其原文旨意,上述“毒药”系泛指所有药物而言,即指“当今之世,人们患病以后,必须用汤药来治疗他们的内部病症,用砭石、针灸治疗他们的外部病症,这样才能使他们恢复健康”。所以,《本经》时代对毒药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也是很自然的:即有毒药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除治疗作用外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不可久服。正如张介宾所言:“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为毒药。”  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明代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拜当时的名医金英(字梦石)为师,尽得其传。中年时代,又曾从戎幕府,到过华北大部分地区,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至五十余岁才全力研究岐黄之术。他不仅在中医理论方面很有研究,且在临床治疗方面亦颇有造诣,成为明代一大医家。  其所著《类经》,综核百家,剖析微义,凡数十万言,历四十年而后成。被后人称为“海内奇书”。张介宾十分重视温补真阴真阳,后世称其为温补派的代表。又由于其创立左右归丸、左右归饮诸方剂,方中喜用熟地,后世又称其“张熟地”。  也正因为此,对是药三分毒,就有了更深刻的解释,而我以为,还有另外一种含义。  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立冬,之所以记得这天,是因为这天,我接诊了一位特殊的女患者。  在诊室中看到她,皮肤白皙、面色红润、步履稳健,着实不像有病的样子。  “您哪里不舒服吗?”我问她。  “没有,我身体好得很。今天不是立冬嘛,家里人都说要补补,结果按他们说的,我在药店买了这一大堆药材,可是也不知道到底用哪些煲汤才合适。我就在这楼里办公,想起您这个诊所,于是挂个号来找您问问,您帮我看看这些药,吃哪些比较合适?”  枸杞、茯苓、山药、人参、黄芪、阿胶、何首乌、当归……她拿出来的中药还真不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冬季进补的各种食品中,“药”的因素越来越多了。炖只鸡,放点“黄芪、当归”;炖个排骨,放点“山药、首乌”;就是炖个萝卜也要放点“红花”等。  我帮她把药材装了回去:“既然身体很健康,那么为什么要吃药呢?药材,不管是放在菜肴里,还是用在汤药中,始终是药材呀!”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了,不仅有患者向我咨询,就连我的一些好友,也都经常会拿着某些药材问我有没有什么使用注意事项。  每每这时,我都是建议他们:“进补的食品中,有针对性地使用一些中药,是合理的,但什么病都没有,单纯习惯性地进补药膳,或是在食物中盲目加入药材,可就不妥了。”  虽说食药同源,但只要是药材就有药性,就有使用不当造成的药之偏性,就有使人体中“毒”的可能,因此素有“用药如用兵”之说。  药没有不同,而用的人却多有差异,这就是“是药三分毒”的另一种含义吧。  记得2000年看过一则报道:  居住广州的一位60岁老太太,感觉身体虚弱,加上入冬以来气温下降,她听别人说用中药附子煲汤喝可以补虚去寒,就用附子煲汤喝了几次。几天后,她就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处于危险状态,急救车把老太太接到医院后,她已停止呼吸,心脏停止跳动达三分多钟,连血压也测不到。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一起采取抢救措施,进行胸外按摩、打针等紧急处理,抢救两个多小时病情才得以控制。  “中药吃不坏”这种错误的理解,使得人们不对症下药,盲目乱吃中药,动辄就在饮食中增加中药材,命名为“药膳”,结果却适得其反。  古语说“不为名仕,即为名医”,很多人就因此认为,只要认得字,看得懂医书,甚至只要读得懂药物说明书,就能自己给自己看病了。如果真的是这样,医学院的学生5年寒窗,岂不是在浪费光阴?(况且就算读了5年大学本科,学的还是基础的东西。)  同仁堂的“牛黄清心丸”、“牛黄清胃丸”、“牛黄上清丸”等“牛黄系列”的丸药,通用功能都有一条“清热泻火”,许多人就此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觉得“上火”了,拿起来就吃。姑且不论这些不同名称的药的主治到底是什么,你知道不知道凡“清热泻火”药,都有寒凉之性呢?你知道不知道这种“寒凉之性”可以伤“胃气”呢?你知道不知道人“得胃气者昌,失胃气者亡”呢?  像龙胆泄肝丸、排石颗粒、排石冲剂等中药,长期盲目滥用,反而会引起肾病。  上古圣人保全人民生计的方法,是把谷物作为主食,果品作为副食,牲畜作为滋补品,菜蔬作为供养物,用药物攻治病邪,所以即使甘草、人参这些平和的药物,错误地使用也会造成危害。喜爱服食丹药的古人,必然产生重病,这就好像贪求作战逞胜的人,一定招致大祸一样。因此设置军队是用来除害的,但也要等到不得已才动用;陈设药物用来治病,也是不得已然后才使用。它们的道理是相同的。  中药从种植、采摘到炮制、加工,都有一套系统而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所以经营中药的老字号——同仁堂有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省物力”;成药及饮片的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禁忌症,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疾病的辨证分型,都是药物的使用者——医生,一生在孜孜不倦学习的事情。如果一张简单的不过百字的药品说明书上就把这些事情了解得清晰透彻,不是太荒谬了吗?  近年来,各大媒体报道中药中毒的事件从未停歇,使得近百年来就争论不休的是否“废弃中医”之战愈演愈烈。其实,这种因服用药物而导致的药源性疾病,从古至今皆有,引起的后果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  《本经》记载下品药(药有上中下三品之分)125种,多有毒。既然说有毒性的药对人体危害这么大,为什么流传了几千年,人们仍在使用它们呢?  有人说,害人的药,就是毒药,因此应当废止,不予使用。可最简单的道理:虽然药有毒,如果人不吃,又怎么会危害到人类呢?  又有人说,药之害在医。因为使用药物治疗疾病的是医生。病人和医药,病人和病因,病因和医药,这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三种影响疾病治疗、预后的关系。医生掌握医药诊疗手段,病人是医生的研究对象和服务对象。疾病转化的根据存于病人身上,医生的诊断应当正确反映它。药是用来治疗疾病的,医生的治疗应当依据病人所患疾病的规律,合理使用医药,使患者康复。之所以导致中药的药害或者是由于医者辨证错误,或者对药物不了解而错误使用的结果。  听起来颇有道理。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问及使用药膳时不慎药物中毒的患者,他们会很确定地告诉你:“我在大药店买的中药,绝对不是假冒伪劣,不会吃坏的。”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除要求高质量的治疗药物外,不少人还追求服用抗老防衰、强身益寿的保健药。国内医药市场因此出现了中药保健品热。中药的保健品、功能食品、化妆品的品种、数量猛增,但是真正既了解药品的治疗作用和保健作用,又对其引起的毒副反应清楚,做到心中有数的人,能有几个呢?  也许,一种能够取代甚至超越药物的效果,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又不需要掌握太精深的医学道理就可以用于日常养生保健,甚至疾病治疗的绿色、自然的方法,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那么,为什么不去研读一下《针经》呢?  或许,本书带给你的关于经络、穴位的知识,带给你的这些人体上固有的健康良方,会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来。  提起中国兵法,也许你马上会想起《鬼谷子》、《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一系列古代名著,但今天我要说的,并非是那些在兵荒马乱的古代社会中,军事家们驰骋沙场所用的“兵法”,而是即使太平盛世也不得不倚仗的,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人人皆需要的“兵法”,而这个“兵法”的使用者,就是背着药箱的医生。  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与《道德经》中的辩证思想殊途同归。即人体各脏腑之间,人体与外界环境既对立又统一,它们在不断地产生着矛盾,同时也在不断地解决矛盾——在这种产生与解决中,维持着生命的动态平衡。当达到这样的平衡时,身体就处于“健康”状态了。而生病,恰恰是这种平衡因为某种原因遭到了破坏。中医学认为,无论外感六淫,还是内伤七情、饮食劳逸,在正气旺盛、生理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不会导致人体发病。只有在正气虚弱、人体功能活动不能适应诸因素的变化时,才会使人发病。  拿着药箱、掌握着医理的医生如同掌握着患者的生命,要使患者身体恢复平衡,恢复健康,就如同将军要带兵收回失去的国土一样,兵法用得准确到位,士兵勇猛杀敌,才可以恢复主权。如果兵法用得不好、用错兵法,或者兵卒们消极怠战,不仅收不回失地,还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甚至领土尽失,人也就会因为病重而死亡了。  疾病给人体造成的伤害,小患能耗散正气,大祸则危及生命,这严重得好比面对一个敌对的国家一样。如果利用药物的功效、特性,来攻治祸及脏腑的疾病,则必须既了解疾病,又掌握药性,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制服病邪,才不会有丧失性命的忧虑。  在方法上,对于沿着六经顺序依次传变的病邪,要预先估计它将要侵袭而尚未侵袭的部位,加以保护,防患于未然,这就好比切断了敌军必经之道。  对来势迅猛的病邪,要赶快守护那尚未致病的脏腑经络,这如同坚守我方险要疆土一般。  对挟带积食而造成的疾病,首先消除积食,这好比烧毁敌方的辎重粮草,断其补给。  对与陈疾旧病一起发作的疾病,一定要防止新旧病邪会合,就好比切断敌方的内应一样。  辨明经络虚实而不随便使用药物,这好比安排预先侦察的部队侦察敌之虚实。  依据寒热不同却使用相反的治疗方法,这好比使用分化离间的策略。  将一种疾病进行分割治疗,则用少量药物就可以战胜众多的病邪,使之前后不能互相救援,那么病势自然衰退。  面对几种病如果要同时治疗它们,就应该集中药力摧毁主要病邪,使病邪分散、得不到统领,那么众多病邪也将完全溃退。  病势正在进展的时候,不宜趁病邪猖獗而攻治,应坚守正气,可使敌军疲怠。  病势开始衰退的关键时刻,就要沿着病邪退去的方向穷追不舍,再增加精练勇锐的药物,直捣敌人巢穴。  对正气已衰而邪气已入者,攻治不可迅猛,应以性味平和的药物为主,以性味猛烈的药物为辅,这好比国力衰弱之时,不能用尽所有民力。  而对邪气伤及而正气尚实的人,攻治却不可轻缓,应以性味猛烈的药物为主,而以性味平和的药物调和,这好比富有强盛的国家,可以武力扬威。  虽然这样,还要注意选材一定要恰当,器具必须要精良,限定日期,不得延误,排列阵势,要有规律,这些又是数不胜数的。《孙子兵法》一书一十三篇章,治病的方法全都包括在里面了。  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以草木之偏性,攻藏府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后无丧身殒命之忧。是故傅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岩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辨经络而无泛用之药,此之谓向尊之师;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一病而分治之,则用忧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数病而合治之,则并力捣其中坚,使离散无所统,而众悉溃。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  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  之;富强之国,可以振武也。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  布阵有方,此又可更仆数也。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医学源流论》  这是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对于“用药如用兵”的精彩阐释。这篇论述中的很多论点,直到今天仍然对医生的治疗方法、方式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中医非常讲究因人施药,“攻不可过”,“攻不可缓”,逢事不可过,用药如此,用兵自然也是如此。也只有如此,才可能让病人得到恰当的治疗,才可能保证立于不败之地。  对医家来说,药材为兵,经络、穴位亦为兵。  记得祖父程莘农院士经常用中药比喻穴位来教导我们:人体上的关元穴好比中药人参,可以大补元气,而气海好比黄芪,足三里好比山药,太冲、合谷好比香附,血海、三阴交好比当归,等等。  我们可以形象地把经络、穴位理解为我们身上与生俱来的中药、方剂,不仅不用炮制蒸煮,而且简便易行,安全没有毒副作用,具备智能调节的功效,也称之为双向良性调节作用。例如前臂内侧靠近腕关节处的内关穴,既可以升压也可以降压;又如腹部脐旁的天枢穴,既可以止泻又可以治疗便秘。  表1-1  穴与药功效主治  中药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  穴位关元培补元气,导赤通淋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  中药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  穴位气海升发阳气,补气固脱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  中药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  穴位太冲疏肝理气头痛,眩晕,失眠,癫痫,目赤肿痛,胁肋胀痛,黄疸,疝气,遗溺,尿闭,遗精,崩漏,闭经,滞产,小儿惊风,脚软无力  (续)  穴与药功效主治  中药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穴位血海活血化瘀止痒月经不调,经闭,暴崩,漏下恶血,两腿内侧生疮痒痛或红肿有脓,气逆腹胀,肾藏风,痃癖,阴疮,五淋  我们身体上的这些神奇的穴位,能补能泻,能寒能热,各有所长,可谓全能型士兵,使用得当,功效不逊于方药。  兵家用兵,要先了解兵将的技能特长;医家用药,也要明晰药物的药性配伍;而用穴者,则不可不识经络走形分布,不可不明穴位位置主治,而后或刺或灸、或按或推、或补或泻、或寒或热,方收攻城略地、保家卫国之功。  自然与人是和谐的,这是上千年来中医一直坚持的理论。由这一理论指导着中医治疗,经络学说、阴阳学说、中草药的运用等无一例外,都来自于对大自然的感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柳枝接骨”。  在傅青主《金针度世》一书中就有关于柳枝接骨的记载:把剥去了皮的柳枝整成骨形,柳枝中间打通成骨腔状,然后放在两段碎骨头的切面中间,代替被切除的骨头,在安放时,木棒的两端和骨头的两个切面都要涂上热的生鸡血,再  把一种能生长肌肉的“石青散”撒在肌肉上,把肌肉缝好,在接合部位敷上接血膏,夹上木板以固定骨位,便大功告成。  据说,植入骨中的柳枝,会渐渐钙化,成为骨骼。  直接把自然界的与人不相干的物种拿来嫁接到断裂的人体上,让现代人理解古人的这一想法确实有些困难,真有这样的事吗?如果确有其事,那么自然的植物将成为人体生命的延伸,这未免与现代生物学、基因学等先进学科有所冲突。  虽然对现代人来说,柳枝接骨不可能实际运用了,但中医的接骨、正骨技术却在不断发展。“天人合一”、“内外相通”的思想还深深地根植于正骨技术之中。  在北京的近郊,有一位百岁老人罗有明,略微上了年纪的北京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老人是有三百年历史的罗氏正骨法的第五代传人。在医学界,她是公认的中医正骨专家;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她则是捏骨神医。在她的行医生涯中,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经她亲手治愈的患者就有数万人。在骨折、骨关节脱臼、颈椎综合征、椎间盘脱出、软组织损伤、各种腰痛疾病的治疗上,显效快、治愈率高,深得海内外患者们的信任。“罗有明这个名字还是周总理给取的呢!”每每提起这段往事,老人仍然记忆犹新。  手法正骨,体现了传统医学由外治内、内外相通的整体思想,这使得我们不由得又想起一部曾经风靡海内外的影片——《刮痧》。  《刮痧》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发生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畔圣路易斯城的故事,主人公许大同五岁的儿子丹尼斯闹肚子发烧,孩子的祖父因为  看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以中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给小孩治病,而背部刮痧出现的瘀痕  恰恰成了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接连不断  的灾难噩梦般地降临,原来美好幸福的家庭转眼间变得支离破碎,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了这一家人的美国梦……  电影《刮痧》“刮”出的不仅是中国人和美国人、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的差异,更“刮”出了文化层次、思维方式的差异。对待丹尼斯闹肚子发烧,西方人要用内治法,中国人则用外治法。  刮痧也好、手法正骨也罢,都是传统医学的重要治疗方法,都是自然疗法。与内服药物相比,这些外治法以经络学说作为指导,通过疏通经络,打通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使体内“邪气”向外排泄,邪气祛除之后,“正气”自然就加强了,“正气”运行于身体之中,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护卫人体,身体也就健康了。  我的祖父程莘农院士则用一根银针救人无数,但他至今忘不了一个特殊的病例:有一次,他们送医下乡,并进行病例调查,在山西省稷山县,他三天治愈了一个得摇头症的小女孩。  那时候医疗工作组下乡支农,每天都是轮流在村里的农户家吃派饭。这天祖父到了吃饭的人家,见是一个女同志,擀面条好像擀得心不在焉,就问她:“今天有什么事吗?”她说:“我告诉你吧,我心焦,我有一个女儿,一天到晚地老摇头,到学校里她也摇头,女孩子老摇头不像话,治也治不好,所以我担心她。”祖父找来小姑娘,在她头上的百会穴和背后的大椎穴各扎了一针,然后说:“你坐一会儿吧,等我吃过饭,再给你起针。”结果第二天,祖父到下一家吃派饭的时候,看见这个女同志带着她的小姑娘早早到了这家,正等着呢!说自从昨天扎过后,头一直没摇。于是又扎了一次。结果第三天,她又带着孩子等在了下一家门口。  祖父连着三天给女孩针灸,直到祖父离开那个镇子,女孩的“摇头”病,都没再犯过。祖父回忆说,这个病例是督脉的问题,与经脉经气的活动不正常有关,吃药起效慢,针灸起效快,而且治疗很简单。他用这个病案告诫我:很多疾病其实都与经脉有关,不要小看了针灸这种简单的治疗方法,其实经络理论很高深复杂。  在中医发展的过程中,有相当长的时期,针灸都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因此针灸学在不断的使用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有许多经典案例;现代医学发展起来后,不少患者,甚至中医师自己,都对针灸认识得很局限。其实除了对头痛、腰腿痛、肩周炎、网球肘、颈椎病、落枕、神经衰弱、面瘫、三叉神经痛、中风后遗症等一些疼痛或者功能性疾病有效外,针灸对鼻炎、咽炎、咳嗽、胃胀、胃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习惯性便秘、慢性盆腔炎、肥胖、产后尿潴留、尿失禁、前列腺增生、痤疮、斑秃、慢性荨麻疹、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耳聋、耳鸣等病症皆有很好的效果。治疗起来操作简单,痛苦小,疗效高,无毒副作用。  中医有一句名言:“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在的疾病一定会反映在外表,所以通过外在表现可以揣测内在的病理变化,这叫做“司外揣内”;同理,通过外在的治疗也可以达到内在治疗的效果。外治法不用服用药物,没有药物毒副作用,更绿色、自然,也更符合现代人对健康的需要。  20世纪中后期,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生物性因素导致的疾病明显减少,人口逐渐呈现出老龄化趋势,非生物性因素导致的病症明显增多,如心因性疾病、慢性退行性病症、功能失调性病症及肿瘤等。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以生物医学为主体的医学模式(又称正统的、常规的、主流的、科学的医学模式,或主流医学)已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主流医学虽然开发了许多手段用于诊治非生物因素所致的病症,但疗效并不确切,而且费用昂贵,医疗保健的费用急剧上升。从1965年至1975年十年间,美国国家医疗保健开支增长了三倍多,从仅仅高于410亿美元增加到近1300亿美元。在此期间,虽然企业主和政府支付了部分增长的医疗费用,公众自身用于医疗的开销仍旧增加了一倍多。此后,医疗费用不断上升,美国国家医疗保健开支在2000年超过1?2万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这些费用将超过2?6万亿美元。  由于慢性病发病率和医疗保健费用逐渐上升,多元化的医疗保健形式重新在美国出现。人们重新开始关注那些传统医疗保健方法,并将它们作为主流医学的补充、替代或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因此,这些方法又被称为替代疗法、补充疗法或补充替代疗法(或称为补充替代医学,即CAM)。  在种类繁多的补充替代疗法之中,传统中医药学占有相当的比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针灸为例,大多数美国人是通过1971年《纽约时报》记者JamesReston报道他在中国协和医院接受阑尾切除术及采用针灸解除术后疼痛和不适的情况才第一次接触到中国传统针灸疗法的。然而,仅仅30年之后,针灸疗法已成为五种使用最广泛的补充替代疗法之一,有几十所民间针灸院校,许多主流医学院校也将针灸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大多数州为针灸医生颁发许可证或予以注册登记,许多保险公司也已经或正在考虑将针灸治疗纳入到医疗保险覆盖范围。1997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还专门举行针灸疗法听证会,最后得出结论:除治疗多种疼痛性病症外,针灸疗法对成人术后及化疗后引起的恶心呕吐、戒毒、中风康复、哮喘等许多病症都有一定作用,推荐将针灸作为治疗这些病症的辅助手段、替代疗法或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并且建议对针灸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引自《补充替代医学在美国的历史与现状及前景  ——白宫补充替代医学政策委员会总结报告》  基于经络、穴位的“非药物疗法”或“自然疗法”已经逐渐被西方社会所接受,被美国白宫所承认,成为现代主流医学的重要补充。  TIPS:杨柳依依好治病  柳树是春天的标志,它除了给人以春天的信息、美的享受外,还可净化空气,维护人体健康。在中药里,柳树也可入药哦。  柳絮:亦名柳子,性凉柔软,做枕芯有安神催眠之功。若将柳絮研细,可治疗黄疸、咯血、吐血、便血及女子闭经等,外用尚可治牙痛。  柳叶:含有丰富的鞣质,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功。水煎服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膀胱炎、腮腺炎、咽喉炎。捣烂外敷,可治疗足跟疼痛。  柳枝:“柳枝接骨”并不是古人的空穴来风,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柳根:能祛风利湿、消肿止痛,可治疗乳痈、牙痛、中耳炎、黄疸等疾病,酒煮饮服,其祛风、消肿、止痛作用更佳。  柳皮:能除痰明目、清热祛风,水煎熏洗尚可治疗疥癣顽疾。  柳屑:是柳树虫蛀孔中的蛀屑,煎水洗浴或炒热布包温熨,可治疗痒疹、皮炎。  那一年,我刚刚开始实习,碰到的第一个病人,却是个中医狂热者。  “您能给我讲讲中医吗?”刚刚查完房,他就追出来问我。  我奇怪地看着他,难道他在考察我的水平?  “中医?”  “是呀!”他的嗓音高了起来,“我这个膝盖真是老毛病了,看了很多西医,打封闭,怎么也不好。结果上个星期陪朋友来这里看病,主任知道后,给我膝盖也扎了一次针,感觉就好很多,我才决心开始在这里治疗的。”他笑笑,“以前上学的时候,学过鲁迅的文章,我便再也不相信中医能治病了。”  我点头表示理解:“那么您想知道什么呢?”  “我想知道什么叫脏腑,什么叫阴阳,什么叫经络。”他收起笑容,严肃地看着我,“我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治好了我的腿。”  脏腑是人体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其主要是人体内视之可见、触之可及的实体脏器,它是在古代的历史条件下,运用解剖学的方法,实际观察、测量而来的。  我脑海中,脏腑的概念清晰可见:“脏腑,就是指人的五脏六腑啊,肝、心、脾、肺、肾五脏,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六腑。”我决定省略奇恒之府——虽然这是极其不合适的,但涉及奇恒之府时,问题通常就会变得很奇怪,我怕我难以驾驭。  “三焦是什么?”他思考了一会儿又问,“你说的其他我都知道在哪,三焦是什么?”  三焦,是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称。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属脏腑中最大的腑,又称外腑、孤脏。主升降诸气和通行水液,在五行属火,其阴阳属性为阳。对三焦解剖形态的认识,历史上有“有名无形”和“有名有形”之争,至今尚无统一看法。但对三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致的:作为六腑之一,一般认为三焦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正如张景岳所说:“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类经R26;脏象类》)  关于三焦的形态,因为脏腑概念与解剖学的脏器概念不同,中医学将三焦单独列为一腑,并非仅仅是根据解剖,更重要的是根据生理病理现象的联系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功能系统。  总观三焦,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其中肝脏,  按其部位来说,应划归中焦,但因它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和肾一同划归下焦。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三焦是我在开始学习中医时费了很多时间才弄清楚的概念,书本对它的描述,我背得滚瓜烂熟,但是这样转述给他,他又能得到什么呢?思索再三,我决定化繁为简:“三焦是中医学的特有名称,简单说呢,它就是分布在胸腹腔里的一个大腑……”  “也就是说,我肚子里除了肝、心、脾、肺、肾、胆、胃、大小肠和膀胱之外,都称作三焦?”他疑惑地看着我,“那胆是三焦里的?我肚子里的肌肉、神经,还有骨骼都算三焦?”  我顿时觉得这个问题不能这么简单地讨论了,如果上学的时候老师都这样讲课,我恐怕一生都无法入中医的门了。更何况我发现他已经拿出了笔和本子,似乎准备记笔记了。  做了一次深呼吸,我示意他坐回病床上,自己也拉了一个凳子坐在他的床前——虽然我知道这对医生来讲是不允许的,但是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可能不止花一二十分钟就能解决。  “把刚才我告诉你的都忘掉吧,”我抱歉地说,“刚才是我想得简单了。”  他看看我,笑了。“没关系,我也问过前几天来的实习医生,他们都和你说的一样,”他叹气,“但是我知道中医没有这么简单,他们只是敷衍我一个外行人罢了。除了主任,你是第一个用这样坚定的眼神跟我谈论中医的针灸师。”  此刻,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一个投机取巧被人发现的小孩子,正在接受长辈的劝慰,而这样的认知让我更加惭愧。  “中医学的脏腑和西医学说的脏腑不是一个概念。”我清清嗓子,开始把我对脏腑的认识一一道出。  “中医学说的脏腑,其实是一个功能的概念,并不是从解剖学的脏腑实体器官出发的,就像如果我说我在写字,你马上会知道我拿着一支笔,中医不分这支笔是签字笔还是圆珠笔,只要它具备笔的基本特征,它能写字,那就可以称之为笔。同理,脏腑是一个形态与功能的综合概念,不仅具有解剖学意义,更重要的是描述了功能。  “我们在讲脏腑概念的时候,有一个沿用了几千年的词,叫‘藏象’,请注意,不是脏腑的‘脏’,而是收藏的‘藏’,读‘脏’音。这个‘藏’的意思,就是隐藏在体内的脏器。而‘象’呢?它一是指脏腑的形态——这与现代解剖学一样都指的外形,更为重要的是它也指脏腑的生理病理功能表现在外的征象。而这一征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症状’。因此,藏象的本来含义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根据人体内脏器的不同生理功能特点,分为五脏、六腑及奇恒之腑三类。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从形象上看,五脏属于实体性器官。从功能上看,五脏是主‘藏精气’的,可以化生和贮藏人体的精微物质,正常情况下,五脏的精气是充盈的。但因为它贮藏的是精气,不是实体的物质,所以也称五脏‘满而不能实’。”  看他低头记录,并没提出疑问,我又继续说道:“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腑’有仓库的意思。从形象上看,六腑是管腔性器官。它在功能上对饮食物质起消化、吸收、输送、排泄的作用,与五脏恰恰相反,通过六腑的都是实体的物质,物质接续不断地通过,所以说六腑‘实而不能满’。脑、髓、骨、脉、胆、子宫合称奇恒之府。奇恒之府,从外形上讲和六腑相似,是中空的脏器,但是功能却与腑相近,内藏精气,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所以叫‘奇恒之府’。”  “现在你明白什么是中医讲的脏腑了吗?”我问他,“至于你刚才问的三焦在哪,现在如果我不说三焦具体的解剖概念,只说三焦是关系到饮食消化吸收与排泄的脏腑,是通行元气、运行物质的通道,你能确认它的存在吗?”  “我想可以,三焦就是身体物质传输的一种通道,对吗?”他看着自己的记录,“其实中医的脏腑和西医的是完全不同的,西医所说的就是解剖形态,而中医更注重描述功能,对吧?”得到我的肯定后,他又问:“我明白一些了。可是中医有好几千年的历史,西医只有几百年,现在医学这么发达还没有研究明白人体,为什么中医在几千年前就能断定这些脏腑的功能呢?”  “因为中医学是以古代自然哲学作为理论支持的呀。古代医务工作者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将医疗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材料加工整理,形成概念理论,然后再把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以验证这些理论是否正确。如此反复,正确的概念和判断方法就被留了下来,逐步上升为医学理论。这其实和现代医学的研究手法是一样的,都是先从实践建立假设,然后再去验证这个假设是否正确,正确的就被留下来,错误的就被遗弃;只不过,中医的‘实验品’——这么说有点残忍,但却是事实——是活生生的病人,几千年来的患者及医生对患者的治疗都是中医理论形成的坚实实践基础。”  “所以说,中医也是科学,”他的表情有些不自然,“以前总听说蜂巢啦、水蛭啦,甚至黄土都是中药,我觉得太荒谬了,这样的东西怎么能治病呢?所以一直认为中医和封建迷信没什么两样,却忘记了几千年来它存在就是因为它是真实有效的。”  我笑笑:“实践出真知嘛!”  著名的哈雷彗星,中国从春秋到清末完整的记录共有31次之多,相对于几百年的现代文明史,这些实践性的观察记录无疑具有非常珍贵的科学价值,而大量的实践观察记录则有助于认识现象之后的规律。几千年的医学实践,从千变万化的疾病表象中总结出来的人体健康的大道理,能说是不科学的吗?  “什么是阴阳呢?”那位中医狂热者提出新的问题。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太阳就是阳,月亮就是阴;冷就是阴,热就是阳?那么什么叫肾阴虚呢?肾又怎么分阴阳呢?”  我答道:“其实,自然界任何相互关联的事物都可以概括为阴和阳两类,而任何一种事物内部又可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每一事物中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比如,人类分阴阳,男为阳女为阴。具体到个人呢?中医学认为背为阳腹为阴。具体到五脏六腑呢?心是阳,肺是阴。再具体点,心又分心阴心阳……事物这种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无穷无尽的。因为阴阳本身就是哲学概念。”  阴阳,是我国古代用以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它是一种哲学概念,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  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这个词,最初的意思只是指阳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至春秋战国时期,阴阳概念的运用已深入到各门学科,《素问R26;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就是说,阴阳是自然界中事物变化的根本,自然界一切变化都可用阴阳来分析。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通过对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认识到自然界许多事物和现象都是由对立的两个方面所构成,如天与地、昼与夜、明与暗、动与静、上与下、热与寒等。因此,就用阴阳这两个不同属性的名词为代表,借以概括它们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素问R26;阴阳应象大论》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说明水火是一对极为明显的矛盾双方。  根据水火这对矛盾的特性,就可以把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划分出阴、阳两大类,凡类似“火”性的,如热的、动的、明亮的、向上的、向外的、兴奋的、强壮的等现象,均属于阳的范畴;凡类似“水”性的,如寒的、静的、晦暗的、向下的、向内的、抑制的、衰弱的等现象,均属于阴的范畴。  根据阴阳所代表的不同功能和属性,医学上常把人体具有推动温煦作用的气称为“阳”,而把对人体有营养、滋润作用的气称为“阴”。  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事物的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阳可以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热与温比较,热为阳,温为阴;温与凉比较,温为阳,凉为阴;凉与寒比较,凉为阳,寒为阴。对立一方的条件改变,它们的阴阳属性可随之改变。  另一方面则体现于事物无穷的可分性,如一天之中,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这种事物既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现象,在自然界里是无穷无尽的。  阴阳是抽象的属性概念而不是具体事物的实体概念,也是一对关系范畴,它表示各种物质特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所以说,“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R26;阴阳系日月》)。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总规律:阴阳不仅贯穿于中国古代哲学,而且与天文、历算、医学、农学等具体学科相结合,并成为各门具体学科的理论基础,促进了各门具体学科的发展。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和转化构成了阴阳的矛盾运动,成为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他突然翻到笔记本的后面,纸上赫然画着一个大大的阴阳鱼:“能给我解释一下太极图吗?”  “当然,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从太极图的形象上,大体可说明其主要意义。太极图中白色代表阳,黑色代表阴,两方面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中间用一条曲线隔开来,表示二者之间互为消长,阴阳两方各有一个白点和黑点,表示阴阳可向对方转化和阴阳之中又有阴阳。而不断旋转的阴阳鱼则说明事物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和发展变化的。  “具体到中医学中,比如说,你有耳鸣的现象,中医师会问你,是如雷声般轰隆隆的声音呢,还是细小的如蚊子叫一样的声音?轰隆隆的雷声类似比较有张力的声音,就被划分到‘阳’的概念里,而细小的声音,往往属于‘阴’的概念。如果你的耳鸣声是代表‘阳’的声音,就说明你‘阳’亢了。因为健康的人,阴阳是平衡的,一旦‘阳’亢,势必会表现为‘阴’不足,就如同两根一样长短的棍子,如果你把其中一根加长,另外一根势必就显得短了,于是就形成阴虚阳亢的症状了。但是这种症状还需要细分,到底‘阳’亢是因为‘阳’那根棍子长了,还是因为‘阴’的那根被你锯短了呢?这就需要中医大夫根据你身体的其他情况做判断了。”  “原来是这样啊!”他一拍大腿,感叹到,“去年我夫人胃痛去看中医,大夫说她阳盛,我一看开的药写着滋阴,我还说阳盛干吗滋阴啊,降阳不就完了,再把阴养上去弄成阴也盛了可怎么办。”  ……  和他的谈话让我觉得非常新鲜,给一个“外行”讲中医,比我想象的要难得多:不仅需要熟练的知识掌握,更需要用简单形象的比喻让他明白复杂的中医理论,没有一些实践的积累,没有对基础知识深刻的认识,要做到深入浅出地描述,实在太难了。  而当我做了多年针灸老师,并再次跟随祖父出诊之后,我不得不佩服他总是能够用精炼而浅显的语言,让患者明白得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重点,也不得不佩服他有如此的耐性,不厌其烦地解答。也许让患者明白健康的道理比仅仅只给予他治疗更有意义吧。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  这段文字出自《素问R26;灵兰秘典论》,为什么叫《灵兰秘典论》呢?据说,“灵兰”在这里分别指的是灵台和兰室,是传说中黄帝藏珍贵书籍的地方。  在这样的地方放的“秘典”究竟记载了怎样的内容呢?  在本篇中,黄帝说:“我想听听十二脏的相互作用,(在地位上的)贵贱是怎么样的?”而岐伯回答时,将十二脏的功能和地位讲述了一遍。这里的“脏”,是泛指人胸腹腔内部的器官,依次为心、肺、肝、胆、膻中、脾胃、大肠、小肠、肾、三焦和膀胱。  可以说,这篇关于“十二脏相使”内容的论述,是中医对人体脏腑功能和关系的总括。每一脏都以脏腑的实际功能为基础加以概括,冠以官名,既形象生动,又带有浓厚的古代“帝制”色彩,从写作方法上也是一项创举。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现代医学的肝,是指解剖意义上的一个器官——两片约重达1?5公斤,没有神经。默默工作的肝脏,是人体唯一可以再生的器官。  中医的“肝”,则不只是肝脏而已,还包括与“肝”相关的各种表现。  肝被称为“将军之官”,中医理论认为,肝是将军,是统帅,负责谋虑、思考,管理身体各部门运作(这话说出来可能又要遭受很多“科学家”的抨击,但是我还是选择写在这里,向大家还原中医学的肝的“本来面目”),有点类似西医学中的自主神经系统,像眩晕、中风等,在中医里都被归类成肝系疾病。  下面这个病例我想能说明一二吧!  还记得是几年前一个冬天,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走进诊室,旁边陪伴着一位年长的女性——这是他的母亲。患者本人眼神木讷,我问他问题也不回答。一时间问诊很难进行下去,他的母亲于是开始介绍病情:患者一年前到国外自费留学,学习电子专业。今年初,在打工时因与当地青年发生争执,受到恐吓,被迫跪地求饶。事情过去后,他觉得深受屈辱,心情压抑,逐渐不愿见人,失眠,常常恐惧外界事物,食欲不振,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看到棍棒一类的长条状物体时,就会激动,甚至全身颤抖,病情上午重,不能继续学习。于是家人将他接回北京治疗,西医建议去精神科就诊,为孩子前途考虑,家人不愿意,于是带来中医门诊就医。自回国至今,患者已不再失眠,反而嗜睡多梦,行为懒散,仍不愿出门,整日呆坐于家中。  听罢,我对他说:“你年纪轻轻,还有很多机会。何苦为一两件事情钻牛角尖呢?”  他“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边哭边说道:“我就是不知道我现在的状况还能不能回去念书,那些人和我是一个学院的,我怕见他们,我的专业还能继续下去吗?我女朋友还在那里,她说我这个样子人不人鬼不鬼,不想和我继续交往了,可我给她租房,假期打工赚钱给她买衣服,陪她到处游玩,我不想和她断绝关系啊!您说我是不是要再回去追她?要是真的断了,那我为她花的那些钱、租的房子,能不能要回来?”  小伙子求助地看着我,情绪已然比刚才激动了许多,我趁势问了问他现在身体有什么不适,大体与他的母亲说的一致,脉象弦,舌苔薄黄腻,大便三日一行。  “肝主谋虑,胆主决断”是肝、胆的正常生理,本例中,患者先是受到了屈辱,心情必不畅快,肝气郁郁,而后又为学业问题,与女友之间的关系而犹豫不决,惶惶不可终日,这就是明显的“日久生病”了。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要负责藏血和疏泄。藏血是储存身体的养分,疏泄则是指身体的疏通调节(新陈代谢)功能。我们可以把肝理解为一个物流系统的控制管理中心,负责管理身体各种物质的流通及运输。既然负责流通和运输,大家也就不难理解肝喜顺畅了,试想,如果你是一个搞物流、运输的人,你会喜欢每天路上都堵车吗?而情绪、睡眠、饮食及药物等,均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特别是当抑郁情绪出现时,肝受的影响尤其之大。  所以,辨证为肝胆气郁,痰浊内阻。治以疏肝理气,利胆化痰为主。对这位患者,我采取了下面的穴位处方进行针灸:  主穴:合谷太冲  配穴:膻中期门蠡沟阳陵泉丰隆百会  双手虎口处的合谷穴与双脚对应位置上的太冲穴,合称四关穴。这四个位置是人体气机通畅的关键位置,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均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原有本原之义,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阳明多气多血,故合谷擅理气活血。肝主疏泄喜顺畅,则太冲可疏肝理气。  《灵枢R26;九针十二原》曰:“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金元时期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提出:“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明代徐凤在《针灸大全》注:“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自金元时期窦汉卿提出四关穴之名至今,跨越数个历史时期,因其在针灸临床上的适应证广且疗效好,而为历代针灸医家及学者所推崇,被视为调畅气机的经典组穴处方。  在临床上,针刺双侧的合谷、太冲被统称为“开四关”。我以此为主穴,旨在调畅全身气机。  为了加强疗效,我又配合了其他的几个穴位。  两乳之间、胸部正中线上的膻中穴,又称为气会,是人体宗气会聚的地方。宗者,总也,也就是说膻中是人体各种各样的气所会聚的特殊部位,此处当然必须通畅起来才行。  乳头直下,第六肋间的期门穴,正位于胸胁交界之处,是肝之募穴,肝的脏腑之气结聚于此,针之以助肝的疏泄作用。  蠡沟,位于小腿内侧胫骨面的中央,为足厥阴肝经的络穴,可将肝经与胆经相互沟通。  阳陵泉为胆经合穴,是胆经的经气深入,进而合会于脏腑的特殊部位,配合肝经穴位,以收疏肝利胆之功。  丰隆,小腿外侧中间,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为人体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化痰的穴位,除了化可以咳唾而出的、传统意义上的有形之痰外,还可以清理人体多余的营养或代谢后产生的废物垃圾,堵塞、流滞于经脉之中而形成的无形之痰,保证人体经脉的通畅。  最后配以百会,以安其神明,收其情志。  除此以外,我还在他背部第七胸椎至第十胸椎两侧做了刮痧治疗,这里分布着膈俞、肝俞、胆俞几个背俞穴,都是与人体气机调畅、与肝之疏泄功能密切相关的穴位。  针刺进行了大约一个月后,患者再未来诊,他的母亲特意过来说他的症状基本痊愈,已经赶回学校继续读书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当你左右为难、情绪激动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肝火旺盛、肝阳上亢,这就是肝的疏泄功能过度亢奋的表现。“肝火”顺着联络着肝的经脉一路蔓延:头晕、失眠、口干、耳鸣、眼睛干涩、头痛,甚至肝炎及更严重的病变就一一出现了。  所以中医所谓保肝养肝,从根本上讲,就是改善身体内环境,使肝这个“将军之官”能够保持正常的疏通调节功能,以增强肌体对抗疾病的能力。“减轻肝脏负担”这一中心思想,是现代中医学和西医学共同认可的保肝养肝原理,要做好这一点,中医比之西医,更为擅长。  TIPS:特定穴  前面介绍的针灸处方中所用穴位,多为特定穴,它们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来归类,包括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在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躯干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上的交会穴,一共有十类之多。  特定穴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且临床应用也因为使用频繁、作用广泛而备受重视。对一个穴位养生爱好者来说,熟练掌握几十个重要特定穴的取法和功用主治,就足以处理许多常见症状了。  第一,保证情绪平稳  “怒则伤肝”,情绪起伏过大,很容易影响到肝。  五行理论中,肝属木,木喜调达。实际上,我们确实可以把肝想象成一棵树,树木喜欢自由、无拘无束,因此,养肝首重情绪调节、心情愉快;平稳的情绪和生活,开朗的个性,不太重的得失心,都是保肝养肝的重要手段。  第二,睡眠不可少  肝主藏血,《素问》提到:“人卧则血归于肝。”肝脏的保养需要足够的睡眠为基础。如果睡眠不足,特别是晚上11点至凌晨3点这段血液流经肝胆的时间,身体不能得到完全的休息(处于睡着的状态),不仅影响肝的健康,人的体力也会受到影响无法恢复,第二天甚至会觉得头脑都不灵活了。  我们的身体其实是很敏感的,“累了就要休息”不仅适用于肝脏保健,对于身体其他部分的保养也很重要。  第三,保护肝脏,切忌嗜酒  酒为百药之长,很多人都习惯小酌一杯以祛疲劳,养生保健。但过节期间及较特殊的日子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往往对饮酒量不加控制,这是非常不好的。  这种时候人的情绪本来就无法稳定、放松,身体和心灵极易劳累,过量饮酒更可引起食欲减退,造成蛋白质及维生素B缺乏,甚至发生酒精中毒,导致酒精肝、肝硬化,急性中毒还可引起死亡。  第四,民以食为天  有了足够的睡眠、放松的心情,你的“火气”还如以往那么大吗?在考虑服药之前,不妨先用一些简单的食物来降降火吧!  绿豆、薏仁、芦笋、西瓜可以清热;红豆、冬瓜,可除湿热。这些都是对肝乃至整个身体有益的食物,食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精髓,不妨多试试吧!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具体到脏腑也是如此。  肝脏本身必需的蛋白质和糖类需要从饮食中获得,因此,适当摄入糖类和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鱼、蛋、奶制品、动物肝脏、豆制品等,都对肝脏的保健有好处;肝脏对于维生素K、A、C的需要量比较大,因此天然新鲜的绿色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的摄取是必要的,这些食物不会增加肝脏负担,又富含抗氧化物,对肝细胞的修补有很大帮助。  辛辣、刺激的食物是引起肝火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可过量食用,比如烧烤食品、油炸食品、含咖啡因的食品等,饮茶也要适量。  除了注意“吃什么”外,还有一方面也很重要,就是拥有良好的肠胃功能。只有肠胃功能强,食物中的营养才能充分被吸收,对肝有利的各种元素才能被摄取,饮食清淡可以减少肠胃的负担,因此人们应该注意自己平时的饮食,若是今天吃得油腻了(比如出外应酬或者过节时),明天就有意识地吃些清淡的食物,或者多吃点水果,平衡一下身体,达到“均衡”饮食。  第五,易怒抑郁,就开四关  还记得前面的病例吗?主穴是四关穴。其实,症状轻者不用针刺,自己按揉就有效果。  记得2007年遇到了这样一个病例:  一天下午快下班时,一位接近40岁的中年女性走进诊室,只见她面有青色,两颊痤疮明显,一副气鼓鼓的样子,自述近期烦躁、失眠、易怒、口苦,两胁胀气。仔细询问后得知她是一名调解员,专门负责专利纠纷的法庭调解,每天下午两点是她固定的调解时间,听完甲方吵又听乙方吵,每次怎么也要两三个小时。自从接受了这项工作后,经量逐渐减少,颜色变暗,血块也越来越多,情绪愈发不稳定,每到下午一两点时,就会莫名烦躁起来,甚至会与当事人、同事、家人吵起架来,难以控制。  我号了号脉,其脉象弦细而略快,又看了看舌苔,舌两侧明显泛着青紫色,苔也偏黄。于是告诉她现在的症状主要由情志不舒引起,属于肝郁气滞,郁滞日久导致肝火过旺,一遇小事就过激地表现出来,并给她开了一组针灸处方,建议她连续两周隔日一次治疗。  但由于每天上班时间固定,她无法按时就诊治疗。于是我就把开四关的按摩方法教给了她:用拇指指尖用力点在合谷、太冲穴上,此时食指放在手或足内侧的对应位置上,相对用力,以加强点按力道,使穴区出现明显的酸胀感,甚至向四周放散。每穴点半分钟,然后改为揉法一分钟,揉时力道稍减轻,但也要保持一定向下点压的力量。四穴交替操作至情绪缓和为止。  我还叮嘱她:点揉太冲穴不方便时,仅点揉合谷穴亦可缓解症状。不是每天下午两点开庭调解吗?那你就提前十五分钟到庭,然后放松心情,点揉合谷穴,左手点完点右手,两手交替,甲方乙方来了也不要停,在他们开吵的时候你继续就可以了,坚持一周后来复诊,同时忌食辛辣。另外又留了一项功课,就是周末不工作时找一天带孩子去植物园散步游玩去。  一周后,她没有来。  两周左右,不仅她来了,还带来了他的先生。原来她坚持这样自我治疗,结果大有成效,脸上痤疮逐渐平复,情绪也逐渐稳定,笑容又重新回到了脸上,惹得她先生一再追问,听说这是肝的问题,就一起来咨询脂肪肝的养生方法了。  图2-1  别小看了这小小穴位,按对了可以解决大问题啊。  别小看这只有六个穴位的处方,仅仅经过祖父的三次针灸后,患者的咳嗽就不再发作了。  可能有人看到这里还是觉得很难理解,这么奇怪的咳嗽,是如何治疗的呢?  人们常常认为咳嗽是由于肺病引发的,其实不然。中医理论中,肺朝百脉,主一身之气,虽然在呼吸这项功能上,中医说的肺与西医所认识的肺颇为近似。但中医还认为,肺统管人身的“宗气”,有所谓“肺开窍于鼻,其华在毛,上连于喉”,也就是说中医的肺除了口、鼻、气管、肺等呼吸道之外,还包括了皮肤和毛发。  肺有宣发和肃降的作用:所谓“宣发”,就是向上向外,通过肺气而宣达散布气血津液以滋养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至肌肉皮毛,故中医形容肺的作用“若雾露之溉”;“肃降”,就是清肃下降的意思,说明肺气宣清宜降,如肺气不能肃降时,则可能发生咳嗽、气喘等症候。因此,当外界因素影响了肺气的宣发肃降时,咳嗽、气喘就会发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设答辩回答问题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