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校的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作以后考研方便吗?

当前位置: >>
浅谈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模式与探索
浅谈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模式与探索 摘 要: 在新的形势下,全面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培养 出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当代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 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职业 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中论述了校企合作的内涵, 指出了目前开展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供了多种可供参考的合作对策,并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职业学校 校企合作 模式 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教育培训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发展 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后,这种合作的条件更 为成熟,合作的要求更为迫切,合作的领域更为广阔。在我校的办学历程中,先后与科创教 具有限公司和天明集团合作办学, 对促进学校快速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下面就职业 学校“校企合作”问题谈谈己见,供共同探讨。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是指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业或行业在共同育人方面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优 势互补的合作, 是一种将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各种资源整合, 学校把课堂设置到企业, 形成前校后厂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 让学生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学习, 企业把学生视 为员工使用, 按企业要求进行管理和考核, 以培养适合企业或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 要目标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是教育系统和生产系统的结合,如何建立新的合作机制,是保 证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关键。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企业应根据需要, 直接参与学校的专业 建设、 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践性教学等人才培养工作, 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 和人力资源, 依托企业进行教学、科研工作, 共同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同时, 在校企合作程中 ,构建校企合作德育新模式 ,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寻求经营理 念的统一。 二、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目前,虽然政府对校企合作在宏观上支持和鼓励,但是缺乏明确的政策法规和有力 的财政支持, 特别是对企业鼓励和支持的政策不够具体, 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调动企业与学校 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校和企业对校企合作问题的认识不到位。双方的职工存在本位主义思想,认识上 有一定的狭隘性,学校认为自己是国家办的公有制学校,与企业两种体制很难融合;企业认 为办学是政府的责任,企业应该把资金投向赚钱快、利润高的行业,而不是与学校合作做公 益事业。这无形增加了校企合作的阻力和障碍。 3、校企合作缺乏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没有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例如学校与企业合 作办学, 共建校舍。 企业负责土地和土建工程的基础设施, 学校校负责教学设备、 行政办公、 学生生活用设备和设施,双方通过 AA 制的形式共同构建了一流的校园。但双方都认为自己 应该是学校的主人, 具体运作学校的执行者无法协调校企双方的诸多领导, 导致了校企合作 的产物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解和隔阂。 4、 企业和学校在经营理念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 给校企合作蒙上一层阴影。 两者虽 然都追求效益, 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 企业往往看重结果而学校注重过程, 企 业灵活性强而学校原则性重,在合作过程中往往产生矛盾。 5、学校在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式上与企业需求不相符,让校企合作产生隔阂。受传统教 学模式的影响,学校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过于大众化和学科化,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职业特 色不浓。同时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在时间上又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满足企业眼前需要。 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对策探索 1、 校企双方强化校企合作意识 意识形态决定行为领域的一切, 只有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才是做好 校企合作的原动力。 学校应利用各种途径加大对校企合作的宣传力度, 全体教职工应充分认 识到只有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道路,职业学校才能有自身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只有走校 企合作、产教结合的道路,全体教师才有可能主动深入到企业一线,学习掌握先进技术的发 展动态及管理经验,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真正打造出一批“双师型”人才;只有在校 企合作、产教结合上有突破性进展,使学校成为企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推广应用 等多方面的紧密合作伙伴,职业学校才能发现机遇,抢占先机,才能使学校在职业技术教育 的发展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企业该向职工宣传多元化的投资规避了投资的风险; 有形的固 定资产的投入在不断的升值; 同时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提升了企业的文化内涵, 扩大了企业的 社会影响,增强了企业的潜在发展力,因为每年 2000 多的毕业生对企业有高度的认同感和 宣传力,将来都会变成企业潜在的客户和忠实的支持者。 2、 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为保证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 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必须建立和健全校企合作的领 导机制、执行机制和评价机制。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小组的成员应该由学校和企业的决 策者共同组成,领导层的职责是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校企合作工作,制定合作战略,对合作 的重大项目予以决策, 制定出校企合作的短期计划和长期目标, 制定出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培 养的人才规格等。 领导层制定的发展规划交给具体运作学校的执行层运作, 由执行者实现领 导小组的目标和规划, 执行层只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 而不是具体听从哪一方领导者的意见。 最后由评价层或领导层下设的办公室评价校企合作的运转效益, 当然, 评价层或领导下设的 办公室可以进行过程检查和监督,以明确权责,奖罚有据。 3、 明确校企合作投资的模式 校企合作按投资主体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校办企业模式。学校利用校办产业实现校企合作。有实力的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兴 办企业,实施科技和经营理论成果转化;或建立开放性、企业化管理的、集教学生产科研为 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这种模式企业要服从学校的实习教学,学校是主人。 (2)企业办学模式。即企业自主办学或政府将原有学校划归行企业来管理的校企合作。 这种模式学校要服从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是主人。 (3)校企股份合作模式。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和企业以股份制形式进行校企合作。 企业可以是国内的企业、国外的企业、国有企业,也可以是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企业以 设施、场地、技术、师资等多种形式和职业学校共同持有股份。学校和企业共同直接参与办 学全过程,共享办学效益。正如我校与天明集团的合作不能按照简单的 AA 制,应该按照产 权明晰的股份制进行。这样,在权责明确的股份制框架下,处理任何问题都有法可依,有章 可循。 4、 提升校企合作层次 为了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须改变现有的校企合作的思维定势和习惯行为。 正如我校与科创教具有限公司的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需求, 应该提升为 校企双方面的共同需求; 校企合作不只是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 应该提升为满足企业长远发 展的需要;校企合作不只是双方阶段性的合作行为,应该提升到逐步建立起一个全面、稳定 和长久的合作关系; 校企合作不只是学校单方面被动满足企业需求, 应该提升为企业和学校 各自满足对方需求。校企合作应该是双方共同谋划发展大计,从而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思考 1、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与企业在合作办学方面还缺乏一套符合实际的有效模式,校企双方 在形式、深度与绩效上与校企合作本身的根本目标以及德 、新 、英等国成熟模式的差距还 十分明显,较少有真正建立在优势互补,实现双赢的合作形式。 特别是从校企合作教学层面 分析,多数学校和企业由于对校企合作缺乏战略的思考和实践的经验,在校企合作中处于消 极与茫然。 然而,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成功的范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模 式。这是世界上首推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 其主要做法是: 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培 养 人 才 的 任务, 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 学 和 岗 位 培训。 学生一边在企业里训练实 际操作,一边在职业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企业训练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企业训练为主,学 校教育为辅的职工培训模式。其它如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等,我 国职业学校完全可以在吸收和借鉴国外这些成 功 的 教 学 模式并结合本国职业学校和企 业实际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2、 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双方不能把投资共建的学校仅仅作为实现经济利益的 实体,更不能作为一种口号和潮流应付上级,只图表面功绩。应该切实学习外国成熟的职业 教育的精髓,合作双方在招生、就业、实习、教学、产业、研发等多方位一体化,共同谋划, 形成长久的、 稳固的、 实质性的校企合作共同体。 这样使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向内涵发展; 企业在与学校的合作中获得经济效益, 同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让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真 正在企业提供的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的平台中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使校企合作真 正实现多赢,为中国的职业教育探索出一条可行的模式。 总之,校企合作之路还在探索中,我们要勇于创新,拓宽运作思路,探索优势互补、资 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多赢模式。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职业教育必将 发展成为面向社会的开放式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2006 年 3 月. [2]马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时代创新》.《职教通讯》.2006 年第八期. [3]马 思 援.校 企 合 作 在 国 外 的 模 式[N].中 国 教 育 报 , 2006,(2)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原则探讨 添加日期:2011 年 03 月 07 日 来源:互联网 作者:admin 点击数:25 【字体:大 中 小】 摘要切实开展好校企协作工作,建立学校与企业的良好、 有效的合作机制,是中等职业教育可 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就校企合作中需把握好区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三 个原则及其一些基本实践展开论述。 关键词校企合作区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中职学校与社会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发人力资源,是校企双方实现互利发展的一种双 赢的战略性措施,也是职业学校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提升实用型人才培养规格、拓展学生就 业渠道和多元化办学之路所进行的有益尝试和探索。我市中职学校从 2000 年起与本地企业 及长三角地区上百家大型私有、 外资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切实开展好校企协作 工作,是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实践告诉我们校企合作中需把握好以下三个 原则。 1 区域性原则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其区域性和地方性,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始终是中职学校 的办学宗旨。中等职教要保持与区域经济的同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等职教在新形势下走 向市场,健康高速地发展。 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理论,长三角地区已经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 业化后期转变的阶段。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不仅使原有的职业岗位 不断分化而产生许多新的职业岗位,而且对人才的需求也明显高移,需要一大批掌握更多的 新技术或更新知识和能力的第一线生产者。近年来,我市职业学校根据长三角区域经济圈制 造业唱主角的特点,大力加强了机电专业的全方位改造;随着外资企业与高新技术大量引进, 各学校为加强各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投入 2000 多万元,为学生提供了一 座符合教育现代化的信息中心大楼与相应设备。 2 整体性原则 校企合作既是一个由政府、社会、市场和学校多主体参与的整体运作过程,又是一个各 主体自主参与的复杂过程。所以校企合作是一个全方位的全社会的工程,必须整体推进。 2.1 转变观念,树立开放型办学思路 校企协作的关键点不仅在企业而且在学校。学校应当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以校企协 作为突破口,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带动学生实践技能、职业素质的教育。 2.2 组建机构,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校企协作是学校与企业单位之间的整体联系与合作,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组织来统筹 规划。学校聘请与学校专业对口、合作密切的多家企业的经理、主管等资深学者、技术专家 对学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进行有效的指导,对学校和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机制的约束和保 障。 2.3 听取意见,进行教学综合改革 校企协作的目的定位应是促进学校内部的教学改革和发展。 我们制订实施教学计划的时 候,将教学规范与企业需求通过三个 “衔接” 来保证,即:(1)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衔接;(2) 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衔接;(3)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衔接。通过校企协作,可以弥补教材 的不足,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2.4 双方联手,建立实习基地 在校企协作中,学生实习也是重要项目之一。学生在校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之 后,还需要在企业的具体实践中进行“真刀实枪”的磨练。而为了使得未来的员工能够很快 适应厂规厂纪要求、掌握技术特点,企业也需要学生在正式从业前有一段生产实习过程。双 方的共同的需要正是建立生产实习基地的有利前提。 3 教育性原则 校企合作的最终落脚点是中职学校的毕业生能否真正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 通过实习― 就业的渠道使一个学校人成长为企业人―社会人,这里面有一个教育转化的过程。学生进入 定向实习及就业阶段后,即具有双重身份:在校学生的身份和在岗工人的身份。 学生参加实习 的过程既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又是提高操作技能、 培养独立工作 能力的过程,更是经受社会实践锻炼、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良好职业纪律、职业习惯,接受社 会挑选,从而成为合格工人,顺利实现就业的过程。 这一阶段给学生提供的只是一个走向社会 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同时,学生在校外实习就业,极大地增加了他们接触社会和人际交往的 机会,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生活观念、 生活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极大。 另外,实习生分散在不 同单位、不同岗位、不同班次,使个人自由度增大,再加实习时间长、范围广、影响面大,这 些都大大增加了实习管理的难度。我市职业学校在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本管理思想的 基础上,将学校管理、家庭管理、实习单位管理、实习生自我管理结合起来,齐抓共管,形成 有效的管理局面。学生、学校、家庭、单位联网全程管理,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 学生实习就业情况,形成了对问题发现早、知道早、处理早、预防早的主动管理局面。 本篇文章来源于 计算机毕业设计网(www.biyenet.com) 原文出处: http://www.biyenet.com/html/free/368571.html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课题组 由湖北信息工程学校校长陈宏申报主持、学校科研教师参与研究的“2010 年湖北省中 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科研课题”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研究》课题按照预先 的研究设计和计划, 如期完成了研究任务, 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现将主要研究情况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职业教育是支撑国家生产力、 社会和谐度、 企业竞争力、 个人生存力提升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职业教育有两个主体,一是学校,二是企业,二者缺一不可,且是一个共生共荣体。离 开了学校的职业教育和离开了企业的职业教育, 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我国著名职 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就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坚持“教、学、做合一”,认为“只从职业学 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业 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实施这一模式的前提在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一。”学校与企业 紧密合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强有力的助推作用。同时,校企合作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发 展的战略引擎。 校企合作教育形式最早产生于 19 世纪末的德国,众所周知的德国“双元制”,便是最 具代表性的校企合作模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曾以其促进德国经济发展的独特作 用而备受瞩目与赞誉,并为世界各国所仿效。“校企合作”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初 的美国。校企合作教育在美国最早产生于大学的工程技术学科领域,即现在的高职领域,它 主要是指辛辛那提大学同大企业合作,对 27 名技术系学生实施的职业教育。 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曾经出现过“半工半读”、 “校办工厂”、 “联合办班”、 “委 托培养”、“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校企一体”等教育模式,这些都是校企合作在 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不同形式的体现。 如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 改革的需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逐步得到确立并稳定下来。 近几年来,以中职学校为主,在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方面,形成了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办学 模式。但是,多数校企合作办学是学校处于主动地位,企业处于被动地位。职业学校在办学 过程中, 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出路问题和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 自发性地寻求与企业进行联 合办学,而校企合作相应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的保障比较弱。一旦遇到实际问题,校企双方 的合作就难以长久坚持下去。而根据湖北省教育厅测算,到 2015 年,全省技能劳动者缺口 将达 200 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缺口将达 80 万人,全国将缺口更多。因此,发展职业教育, 面向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职教人才十分必要。 从一定意义上讲, 是否实行校企合作以及校企 合作的程度如何, 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特征。 在培养高素质职教人才的途径上, 深入研究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意识,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提高校企合作 水平,则是当前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校是 2008 年由 2 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 1 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实施资源整合组建 而成,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 7620 人,各类成人 教育和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人数 3600 多人,总规模 11200 多人,被誉为“荆门职教航母”。 面对这么一所巨型学校,我校迫切需要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在如何改革办学模式上,我校选 定“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研究”课题就具有特别重要意义。该课题以我校校企一 体化合作办学为研究样本,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探索总结我校实施的校企一体 化合作办学模式, 探讨在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环境下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课程设置及教 学内容改革,以及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运作机制问题,使学校达到规范办学、科学办学, 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人才素质的目的。课题研究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是实证的意义,通过 我校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研究,获得一些重要经验,另一方面是理论意义,通过课题研究, 丰富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模式, 探索总结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规律, 并 指导实践,为中职学校开展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提供借鉴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与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课题界定 本课题所称的“校企”是指具有独立法人的中职学校和企业单位(行业组织),企业可 以是社会行业的企业, 也可以是学校校办的企业。 “合作” 是指校企双方在地位上是平等的, 双方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基础。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是指中职学校在政府主导 下,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与职工技能培训、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与共同发展等方面 开展合作的一种教育模式。 2、理论假设 在当前情况下,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是最适合我国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培训与使用 的教育模式;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实施和运行受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因素的影响。中 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教学管理改革等创新对推动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实施起极大的促进 作用。 3、研究依据 (1)理论基础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基本原理,是“提高社会生产 的一种方法”,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坚持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 智、 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也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 业为导向”。可见,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办学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教 育学说的基本原理,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在办学实践中,必须 紧贴企业需求,与企业保持“零距离”,扎扎实实地开展校企合作。 (2)政策支撑 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出台的相关政策为开展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提供了政策支撑。 1996 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 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 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2005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进一步建 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 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 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 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 企合一的办学实体。”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明确 指出,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 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 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3)现实需要 职业教育在本质上是就业教育、 生存教育。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资 格,并达到企业岗位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目前,职业教育办学经费严重不足,职业学 校专业实习实训设备比较缺乏,完全依靠职业学校自身的力量,很难达到办学要求。从我校 办学实际来看,近几年经过资源整合后,形成了较大的办学规模,具备了较强的师资、设备 与技术优势,但是,规模的急剧扩大又导致专业实训设备及实训工位不足,虽然投入了大量 资金购买了一部分专业实训设施设备,但仍然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企业具有资金设备优势, 学校具有人才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吸纳利用企业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校企 双方共同发展。另外,学生在校企合作工作环境中的实践感悟、心理状态、学习效果与在学 校课堂上学习是完全不相同的。再从学生就业角度来看,校企合作也有利于学生职业定向, 实现学生充分就业。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办学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构建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基本模式、管理模式、教学 模式,提高学校办学的吸引力。 2、科研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总结校企一体化办学的方式和方法,探索校企一体化办 学的操作模式,然后用其规范指导学校的办学实践。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索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基本内涵。 2、探索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基本形式。 3、探索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中的学校教学管理改革。 4、探索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中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 法开展研究。其实施步骤分为 3 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0 年 3 月)。组建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培训课题组研究人员;完 成课题开题前对企业、学生的调研工作。 2. 实施阶段(2010 年 4 月――2010 年 11 月)。课题开题,启动课题研究;根据研究 方案有步骤的进行研究,定期组织研究会议,探讨交流;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3.总结阶段(2010 年 12 月)。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整理研究资料, 撰写研究报告;上报研究成果,课题评审结题。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理论认识成果 1、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基本内涵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是指在政府主导下,学校与企业(或相关 行业) 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下组建产教联合体, 在人才培养、 职工培训、 科技创新与服务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运作的一种教育模式。 对于校企一体化合作办 学的基本内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第一,校企双方在合作程度上更加紧密,融为一体。以往多数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是处 于“推荐就业”、“订单培养”、“合作培养”、“顶岗实习”等浅层合作阶段,而“校企 一体化”要求校企双方相互渗透,深层合作,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组建利益共同体。企业主 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前厂后校”或“前校后厂”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办学资源与 企业生产经营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学校与企业、教育与产业对接。 第二, 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人才使用目标趋于一致。 学校必须以市场和企业需 求为导向培养人才, 教育质量的高低要以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营业绩来进行评价。 企 业视学校的发展为己任, 全面介入学校的专业设置、 课程方案、 教学管理及实践教学等环节。 企业文化与职教理念深度渗透,实现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第三,在教学模式上,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做”三者中,“做”是核心。 “做”的要求决定教学的内容,“做”的方式决定教学的方法,“做”的过程决定教学的载 体,“做”的活动检验学习的成败。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中,通过“工学 结合” 形式完成学业任务。 在教学上, 以能力本位替代知识本位, 以经验学习替代书本学习, 以操作型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替代理论知识与思维型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 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竞争力。 (二)校企合作成果 经过研究和实践,我校构建了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四种模式: 1、建立“教学车间”,办“工厂化”学校。2008 年,在荆门经济开发区落户的李宁(荆 门)工业园,总投资 32 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 3200 亩,吸纳就业人员 5 万人,每年可实现 产值 50 亿元左右。由荆门市委、市政府牵线搭桥,我校与李宁(荆门)工业园开展合作, 定向培养人才。我校与李宁(荆门)工业园“湖北动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和“湖北福力德 鞋业有限责任公司”于 2009 年 3 月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经过荆门市财政批准,投资 100 万 元在校建立了针织、梭织、成型等 8 个制衣、制鞋“教学车间”,拥有 152 台制衣电动车、 38 台制鞋电动高头车以及前帮机、后邦机、烘干机等相关设备,建成三条生产线,批量生 产产品,办“工厂化”学校。李宁公司 2009 年开办时,所需技术工人经过招聘,由我校进 行为期 3 个月培训合格后安排上岗。3 年来,我校开设制衣、制鞋共计18 期专业培训,培 训人员 2030 名。我校在开展短期培训的同时,2009 年、2010 年两年又招收服装专业学生近 300 人的 3 年制全日制教学长班,直接为企业培养人才。另外,学校用新建的实训大楼吸引 湖北普雅特尔雪驰服装有限公司入校,投资 80 万元建立服装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的 服装销往美国。 这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学”与“工”零距离,育人目标与用人目标直接对接。“教 学车间”既是实训课堂,又是产品生产车间,能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在很大程度上 提高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岗位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也为“双师型”教师 培养提供了有效载体。 2、实施“产教结合”,办“实体化”学校。我校幼师、汽修专业实施“产教结合”, 办有专业实体。 我校是荆门地区开设幼师唯一办学单位, 办学已有 26 年历史。 2009 年 7 月, 我校依托幼师专业优势, 投资 120 万元创办了经济实体――校附属艺术幼儿园, 该园已创办 成为荆门市示范幼儿园。现有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共计 10 个幼教班 460 多名幼儿, 年创收近 80 万元。幼师专业学生在幼儿园开展工学结合学习,进行专业教学和培训。幼师 专业吸引力大,每年招生均在 100 人以上。我校还依托汽修专业开办了“荆门市中南汽车驾 驶员培训学校(中南驾校)”,现有各种培训车辆 22 台,对外开展培训业务,年创收 50 万元。汽修专业学生在汽修车间能学到真本事,就业形势好,待遇也好,每年招生也在 100 人以上。 这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依托学校自身资源, 企业化管理, 自主经营来实现校企合一的模式。 3、实行“订单”培养,办“合作化”学校。我校与“沿海”地区大中型企业合作,形 成“校企契约”关系,开设企业“冠名”班,培养“订单”学生。例如,我校与广东惠州惠 达电子有限公司、深圳洋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 每年择优招收数控、机械、电子专业学生共计 550 名,冠名“惠达”班、“洋华”班。“惠 达”班、“洋华”班学生免费入学,直接安排就业,由企业提供培养费。惠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次性付给学校 20 万元, 深圳洋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一次性付给学校 30 万元, 这些资金由 学校用于在校建立专业实训中心,购买相关教学实施设备。学生毕业后,由企业安排就业, 就业月薪分别不低于 1800 元、2400 元。 此外我校还与其他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办法就是定企业但不定岗位,定方向但 不定人数。我校先后与广东华为集团、富士康、多彩实业集团、泰日升模具公司、中兴通讯 设备有限公司、斯比泰(深圳)电子有限公司、中宇元一(深圳)有限公司、美的集团、科 龙集团、长城集团、浙江车王电子集团、余姚奇高电子、上海华硕集团、浙江斯比泰电子、 武汉富士康科技、北京中天物业、江苏夏普电子以及幼儿园等 50 多家企业签订实习就业协 议书,开展校企合作,并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这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学校招生与学生就业同步,学生技术“接口”企业标准。学 校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组织招生和教学,为企业量身定做技能人才。 4、拓展办学功能,办“培训化”学校。我校将办学职能定位为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 举,认为这是职教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我校成立“培训处”,配备专门人员,大力 开展社会各类技术培训,办“培训化”学校。我校经荆门市商务局、荆门市财政局、荆门市 总工会、荆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考核申报,并经湖北省商务厅、湖北省财政厅、湖北 省总工会、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家政服务工程” “ 、 就业(创业)定点培训学校。我校也是“李宁(荆门)工业园人才定点培训基地”。近几年, 我校在荆门市政府主导下,与李宁(荆门)工业园、新港制衣有限公司、洋丰中磷化工有限 公司、华伟禽业有限公司、羽龙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湖北普雅特尔雪驰服装有限公司等 20 余家市内知名企业合作, 为大批下岗职工和新生劳动力, 开办了服装制作、 制鞋、 化工工艺、 家政服务、 计算机应用、 厨师、 财会、 种(养)殖等 12 项专项技能培训班, 每年培训人数 3600 余人。培训结束后,考核合格者由政府或企业支付相关培训费用,并优先推荐就业和引导创 业。我校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 年来,我校开展职业培训创收总计 300 余万元。2009 年 10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和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终身学习所联合举办的 “九个人口大国农村地区基本文化与成人学习研讨会” 在北京 召开,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在会上作经验交流,介绍了我省实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 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成功化解金融危机冲击的主要做法, 着重介绍了我校服务返乡农民 工的典型案例与经验,受到与会国际教科文组织官员、专家的高度评价。 这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学校出“菜单”,企业下“订单”,政府来“买单”的培训 模式。这是中职学校从单纯进行学历教育拓展为学历教育与培训共同发展的转变,并且,中 职学校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空间拓展方面大有可为。 (三)教学改革成果 为了探索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路劲,我校在校企“双元”合作办学格局下,加强教学 改革,构建了“四双”人才培养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四双”是指理论实践双 纲并举、工学交替双轨同步、专兼结合双师施教、学历能力双证齐备。 “四双”具体改革是: 1、理论实践双纲并举。2008 年,我校启动实施了《关于编制各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的实 施方案》,对每个专业都同时制定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大纲,并编制了 28 个专业课程教学 计划。建立了以职业岗位要求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要求为课程内容,以学生职业能力培 养为课程核心,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为课程视野的优质核 心课程。在课程结构上,建立了“文化基础平台+专业技能模块+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 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教育管理上都渗透了“企业元素”,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学 习制度。 2、工学交替双轨同步。我校建立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并特别注重教学方式的 转变,通过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岗位教学以及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增 强了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理论基础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实践教学比例不低于 总课时的 50%。通过“工”与“学”的教学途径,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3、专兼结合双师施教。我校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出台了一系列制度,鼓励文化 课教师学习相关相近的专业知识,鼓励专业课教师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并通过相关高校、 企业的培训和实训,使“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得到保证。“双师型”教师素质全面,既有丰 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既能教理论课,又能教技能课。在专业课教师 255 人中“双师型”教师 216 人,所占比例为 84.7%。除此之外,学校还聘请生产一线的兼职教 师 43 人,他们都是本地的能工巧匠和企业管理中坚。他们参与到学校教学之中,使学校专 业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4、学历能力双证齐备。对学生来说,在毕业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多取得一种职业资 格证书,就多一种技能,就多一个就业的机会与可能。我校经上级劳动部门批准,成立了国 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生顶岗实习前, 鉴定所在劳动部门支持下, 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开展了钳工、电工、车工、汽车维修技术、动画制作、会计从业资格证等技能等级鉴定,学 生通过率每年均在 95%以上,有的学生还取得多项技能等级证书。鉴定所除了为在校学生进 行技能鉴定外,还为学校培训班人员提供了技能鉴定。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 书”制度,推进了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从制度上保障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增强了 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管理改革成果 为了做好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工作,我校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校科(学校―― 专业科)二级管理模式,强化专业科在校企合作中的管理责任。要求每一个专业科都要建立 校企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实体。 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上,实行条块化管理,重点推行校科(学校――专业科)二级管理 模式。“条”式管理,就是学校设立整个管理层面的职能处室,其职责是对学校相关管理工 作进行部署、管理、协调和服务。“块”式管理,就是学校将开设的相近专业进行重组,设 立专业科。专业科是学校中层管理机构,为管理实体,其职责是对所属专业科的人、财、物 等赋予全方位、多层面的管理权。学校设立了 10 大专业科:幼师旅游、财经商贸、服装、 计算机、数控、机械、电子、升学一、二、三专业科等。另外,安排一名校级领导负责管理 学校的一个职能处室和蹲点管理一个专业科,在“条”式和“块”式管理上进行协调。 在具体管理上, 弱化学校层面职能处室的管理权, 使他们的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同时, 扩大专业科的管理权。在经费总额包干的情况下, 专业科管理实行责、 权、利相统一, 对教师聘任、教师评优晋升、教学研究、专业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考核,课时津贴发放、学 生安全管理、 招生就业、 校企合作工作等拥有直接管理权。 在管理过程上, 实行精细化管理。 做到“有奖必争、逢旗必夺”。我校重新梳理制定并编印了《湖北信息工程学校各类岗位管 理制度汇编》,加以实施。这些制度涵盖工作的方方面面,其特点是把制度管理量化,增强 管理工作的操作性和评价的科学性。学校实施、通过了 ISO 国际质量认证管理, 还引入了“海尔”等知名企业的管理理念,提高执行力。如:“管理的关键不在于知而在于 行”,“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把别人认为非常简单的事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重 复出现的问题是作风上的问题”等。管理在“细”字上做文章,即“总账不漏项;事事有人 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以此,不断实现近期及远期的管理目标。 通过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增强了专业科干部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每个专业科都有校企合作企业,并开展创收工作。 四、课题研究的效果 (一)加强了实训实施和骨干专业建设 近几年, 我校在拥有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 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建立了校内 实训基地。2007 年 12 月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 400 万元,建成学校数控技术应用校内实训 基地。2008 年 12 月,湖北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批准我校商贸服务专业、 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湖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品牌专业。2009 年 3 月,投资 100 万元建立 3 条服装生产线,成为服装专业生产实习基地。2009 年 7 月,投资 120 万元建立幼师专业实训基地(附属艺术幼儿园)。学校还投资 3500 万元,新修建 8000 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和 6000 平方米的实训大楼。 现有 5 层实训大楼 2 栋。 我校有 13 个校内专 业实训基地,拥有 40 个设施完备、效果仿真的专业实训室或实训中心,建筑面积 25230 O, 配备设备 5093 台套,设备总值近 4000 万元。 经过创建,烹饪、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幼师、机械加工技术、电子 技术应用等 7 个专业被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骨干专业, 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技术 应用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品牌专业。 (二)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我校通过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开办企业“冠名”班,使学生就业目标明确,职业针对 性和岗位适应能力增强。 学校教学环节企业化的渗透和实践环节真刀真枪的磨练, 极大提高 了学生操作技能掌握的速度和质量,同时也使学生的意志力、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人际交 往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素质得到提升。每年 5 月份我校均开展校园文化技能月活动,各个专 业设定技能竞赛项目,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在经过初赛的基础上,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决赛评 奖。几年来,学生技能竞赛成绩突出。每年学校组队参加荆门市中职学校技能竞赛均独占鳌 头。2008 年,参加第七届湖北省小才人比赛,学生罗丽、徐爽君获得省级一等奖;参加湖 北省教育厅组织的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学生三项技能(声乐、讲故事、舞蹈)竞赛,5 名幼师 学生程志荣、王淑雅、 刘晓、罗丽、 周冰洁参赛全部获得省级一等奖, 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和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作品大赛,学生刘 泽宇、张宣军、游军等 17 名学生获得一、二等奖。2009 年,参加湖北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 学生袁佩、文小雨等 9 名学生获得一、二等奖,团体名列全省前三。学校烹饪专业 3 次代表 湖北省到天津参加全国中职学校技能大赛,2008 年学生李建军、夏祖军,2009 年学生许强, 2010 年学生王天成、韦建桥参加果蔬雕、冷拼竞赛均获得一等奖,连续 3 年获得全国 “三 连冠”。培养的学生素质高,他们直接保送上了大学或被知名企业“抢”订就了业。参加全 国全省技能竞赛获奖的同学凭专业上的一技之长,既可保送上大学,又可到知名企业就业, 人生未来有选择权,且比一般大学毕业生薪酬还高,这就是中等职业学校吸引力之所在。 已毕业的园艺专业学生吕启轩从事专业经营, 后在荆门城区创办大地花卉公司, 还在掇刀迎 春买下 10 亩地,投资 40 万元种植草木花卉,开展经营园林工程、盆花盆景、开业庆典、会 场布置等业务,成为荆门地区较有影响的经营者。幼师专业毕业生王小娇发挥专业特长,在 荆门创办私立幼儿园――象山幼儿园,经过多年打拼,规模不短扩大,现常年在园幼儿 600 多人,办成湖北省先进民办幼儿园、东宝区一级示范幼儿园,个人被评为湖北省幼儿园十佳 园长。 (三)提升了教师的“双师型”素质 校企合作促进了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以校企合作办学为契机,聘请企 业有实践技能和特长的技工师傅到校任教, 另一方面定期对教师实施轮训, 分批派遣教师到 企业参与实践锻炼 3 个月以上, 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专任教师的学历及职 称情况都超过了部颁国家重点的要求,整个教师队伍师德高尚,专业思想牢固,教育教学理 念先进,德艺双馨。近 3 年来,先后有李代珍、敖小锋、许选明等 56 名教师被评为国家和 省市先进教师、师德标兵。 校企一体化办学,使教改获得不竭源泉。新型职业、技术进步催生教材变革。近 3 年, 我校教师为教学编写了 21 本校本教材,如特级教师张毅的著作《烹苑杂谈》、蔡继红主编 的《车工技能训练与考级》、唐萍主编的《数控车工工艺编程与操作》、刘伦富主编的《电 工电子技术基础与应用》、 侯守军主编的《电工电子技术实训》 等,分别由中国文化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并作为全国中职学校专业教材推广使用。 蔡继红主编 的《车工技能训练与考级》获得全国机械行业校本教材二等奖。除学校自编校本教材校内使 用外, 教师李鑫、 李代珍、 艾小银主编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全国中职学校使用。教师参与编写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活动)教材由北京西 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中小学使用。几年来,教师在国家、省市专业报刊发表、评奖教研 论文 500 多篇。 (四)打造了学校特色办学名片 校企一体化办学,使办学效益显著提高。2010 年 1 月 15 日,学校校长陈宏到天津参加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成立预备会议, 在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发言 《无 缝对接――校企双赢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成为常务理事单位成员。2010 年 4 月 20 日至 23 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在杭州召开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来自全国 各企业、行业协会、职业院校的 138 个单位共 200 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校在会议上交流 了论文 《校企合作办学 工学结合育人――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探索与思考》 和案例 《一 切皆有可能――学校与李宁集团(荆门工业园)无缝对接合作模式案例分析》,受到与会领 导和代表的赞扬。2010 年 5 月 17 日至 18 日,湖北省教育厅在罗田召开全省推进中等职业 学校校企合作现场会,我校进行了经验交流《实施校企合作 打造办学品牌》。湖北省教育 厅厅长陈安丽、荆门市委书记王玲来校视察后,都对我校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学校过硬的教学质量和良好的就业形式提升了办学品牌,2009 年 1 月,学校创建成为湖北 省中职示范学校,同年 7 月,学校被湖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 2010 年 11 月,以湖北省排名第 2 的考核成绩成功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我 校靠科学管理树学校形象,靠专业技能树学校品牌,靠校企合作疏通就业渠道,办学效益显 著提高,走出了一条快速、健康、科学发展之路。我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不 断受到企业界、 职教界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广泛关注, 我校办学已成为荆门市乃至湖北省职教 界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1、在当前情况下,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是最适合我国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培训与 使用的教育模式。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建立有赖于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参与。 2、中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改革创新对推动校企一体化合作办 学的实施起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和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讨论 1、开展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够。开展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应 在政府主导下,建立由教育部门、劳动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家代表、学校组成的校企合作 办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并通过法律加以保障,在全社会形成校企一 体化合作办学的职业教育新体系。 2、如何科学构建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课程结构,如何建立优化的课程体系,如何评 估这一课程结构和体系在学生素质及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仍是一项亟待深入探讨的 重大问题。 3、实施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教师素质是关键。如何研究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 提高教师素质,也是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 课题主持:陈 宏 研究成员:李枝泉 官荣华 程诗权 蒋景耘 杜正培 雷勋付 张红鸣 吴羡凤 秦荆洲 李玉华 周远富 任 训 张金华 邓艾青 杨 V 鄢 兰 李 敏 龙 春 研究报告执笔:蒋景耘 二○一○年十二月 (本课题于 2011 年 3 月经湖北省专家评审结题, 颁发课题结题证书, 课题研究成果被 评为省级二等奖)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途径探究 [摘 要]切实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职教发展的 成功经验,也是破解职业教育弊端的一剂良方。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 实施,使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实现了校企双赢。中等职业学校要想在改革 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 途 径 培养模式 纵观随州乃至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势头,尤其 在
两年连续扩招百万余人的情况下,各职校生源爆满、形势喜人。但是,职业 学校校舍生活设施不足,专业课师资匮乏,职教资源吃紧的现象倍感突出,毕业生“专业不 对口”现象已成矛盾的焦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生产脱节等问题 也逐渐显现出来。怎样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以上矛盾和问题,笔者认为《国务 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重要文件已给我们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发展道路。 《决定》第十条明确指出: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逐步建立和完善半 工半读制度”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想在改革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走校企合作、工 学结合的道路。 笔者根据职教形势的发展以及我校近年来校企合作的尝试, 谈谈自己对中等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有效途径的粗浅看法和认识。 一、中等职业学校走校企合作之路的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高”“急”“新”人才需求日益增长,高效、优质的 、 、 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摆在中职学校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中国经济发展两大“火车头”之 称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不久前相继传出“技工荒”的消息,甚至有“技能人才大本 营”之称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也闹起了“技工荒” 。它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的培养。 2、职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职教育从其诞生之日起, 就与企业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因为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就业 教育,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就是选择就业。目前“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大多中等职业 学校为学生就业难而苦恼, “毕业就等于失业”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而直接导致学校在学生、 家长和社会中的形象受损,进而造成恶性循环――招生难。所以为了保证就业,促进职教发 展,树立良好的社会声誉,只有走校企合作之路。 3、企业发展的需要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供的数字表明,我国的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 59 位。在技术 方面,发达国家高级技师占 35%,中级工占 50%,初级工占 15%;而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只 占 1.5%,高级工只占 3.5%,中级工占 35%,初级工占到 60%。高技能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 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如何迅速提高和加强工作现场的技术力量, 使比 例趋与合理, 就成为各个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解决企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 途径。 4、学生就业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招收、培养较高素质的员工逐渐走进学校;学校为了培养 自己的学生,逐步走进工厂。校企合作达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效果 二、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切实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职教发展的成功经验, 也是破解职业教育弊端的一剂良方。 借鉴国内外和我校的职业教学经验, 总结出如下几种校 企合作的方式: 1、定单式培养:学校招生时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 同步,实习与就业结合。教学过程中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课程教学,学校按选修课要求组 织学生报名和排课,企业派专家负责课堂教学。经考核合格后,学生可以以就业实习等形式 到企业上岗工作,强化实际操作技能。毕业后,根据双向选择结果,企业将所需人员留下就 业。此种模式适合于长期与我校合作的东南沿海企业,例如精密鸿准、翰宇博德等。 2 、 “半工半读” 一周内三天在学校上课,两天在公司上班,这种半工半读的方式今 : 后将走进全日制的职业校园,学生不仅能完成自己的学业,也能作为“准员工”通过劳动获 得报酬。与此相适应的是,学校将建立起“弹性学分”“弹性学制”和“弹性教学计划”等 、 配套的教学方案。 此种模式适合于本市的一些知名企业合作, 例如齐星、 波导、 航天双龙等。 3、 “双元制” 这是引自德国的一种办学模式,即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针对市场 : 需求设置专业,对准就业训练技能,对准岗位考证书,确保学生能够高质量就业。这种模式 其实是一种动态的教学计划模式,根据企业(市场)反馈回来的信息,学校及时调整教学计 划,安排教学活动,并将这种教学活动与职业资格证书紧密结合。此种办法为学校和学生提 供了广阔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思路和就业成才模式,值得借鉴。 4、 合作教育: 即将产学项目转化为应用型人才的实习训练基地, 以产学战略联盟为 平台,建立各学科、各专业对接企业相关产业的办学模式,和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 标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很好的实现教学、生产、科研的全方位合作,充分利用学 校教学科研资源和公司产业化能力, 更好的推进企业与学校的项目优势互补。 此模式非常适 合各职业学校的高技班和技师班。 5、 “校企互动式” :也就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实习所需资料, 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 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 学生在实训中做到即车间、 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 理论、实践合一; 作品、产品合一; 育 人、创收合一。这是一项对职业学校非常有利的合作方式,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快速转化为 生产技能。 6、举办“企业杯”专业技能竞赛: ,学校举办由企业冠名(例如: “鸿准班”“齐星班” 、 等)的专业技能竞赛。 企业以发放奖金和奖品这种形式既调动了学生苦练技能的积极性, 又 提高了学校和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是一种学校企业互惠互利的办学模式。 7、举办企业家报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老总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 了解企业的需要,了解各专业各学科的最新成果和信息,并激励他们学好理论、练好本领, 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8、通用型人才培养:有些企业对各个专业人员需求量较小,特别是一些中等企业,每 个专业或工种仅需要少量毕业生,学校应坚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以培养宽基础、高技能 的学生为目标, 以满足这些企业的需要。 开设的专业主要是公用性强的专业, 如数控、 钳工、 电工、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由用人单位进行选择,满足企业需要,学校主要以高质量的品 牌专业赢得企业的信誉。 三、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取得的效果 由于我校办学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具有品牌优势。长期以来建立了与东南沿海各知名 企业的良好合作,如深圳鸿准、东莞三星、江苏翰宇博德、珠海伟创力、上海达丰等;与省 内市内各知名企业也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比如武汉神龙、楚天激光、随州齐星等。虽然 学校和企业的校企合作只是初具雏形,但校企合作模式已初见成效。 1、 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校企合作”培养模 式的实施,满足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学生求知、 就业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全面培养。 2、 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实验实习问题。 “校企合作”共 建实训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和物质上的支持,直接为学校提供了生产设备、 教学资料等。同时,学生的实验实习直接在企业或实训基地进行,实现了教学地点的优势互 补,大大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学生在企业中顶岗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 业环境,非常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 3、 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双赢。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使 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企业主动为学校承担实训任务,建立利益共享关系,实现校企资源优 势互补。 学校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种人才、 技术和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可获得相关地方经济发 展状况和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案例,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同时,随着校 企深层次合作的开展,如共建股份公司、联合技术攻关等,加深了校企双方合作的力度,校 方得到了企业的资金支持,企方搭上了校方高尖端的技术平台,互相协作共同受益,使校企 真正成为了利益共同体,校企双方获得了双赢。 4、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邀请企 业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讲学、授课,介绍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实 际运用效果。 5、实施“校企合作”也大大解决了中职学校校舍、生活设施不足的矛盾。 四、对“校企合作”的建议 1、 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的有效途径。 但就目前一些职业学校 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思想、教育观念是难以做到这一点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校企合作的 步伐,建立起与企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办学思想和观念。 要真正建立起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服 务链。 2、校企合作过程是产学结合过程,它们是互为要素、互为动力、互为机制的关系, 产 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是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稳定运行、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构建完善的产 学结合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保证机制等人才培养机制就显得非常关键。 3、校企合作过程中多举办“企业杯”的技能竞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 强学生的技能。 4、成立“工作室” ,从学生中选择精英学生和教师作为工作室人员,专门从事一些项目 的开发设计, 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工作流程, 也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了很好的技能知识基 础。而同时因为工作室的学生需要选拔,从而促使那些没选上的学生努力学习技能,为进入 工作室做准备。 5、校企合作中,政府应该当“红娘”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协调、推动校 企合作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在在资金投入、政策倾斜、表彰奖励和舆论宣传上,给予充分肯 定和有力的支持,促进校企合作快速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本土化的实用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才能走上真正的良性循环。 五、 校企合作,任重道远 校企合作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各个专业都有各自的特点,其合作模式也不尽相同。因 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要在政府相应政策的引导下,以校 企两方面“双赢”为目标,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需要”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模式,企业 要逐渐在确立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成绩评定等方面 发挥相应作用。学校也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规模,设计、实 施灵活的培养方案,才能真正把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文章做好。 【参考文献】 1“校企合作共同构建技能人才培养新平台” 2.任双喜“加强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 4.李汉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初探 5.凌国、王震“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论析” 年 01 期 浅谈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 10-09-30 14:14:00 ] 校企合作涵义与意义 作者:张振兴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编辑: 《中国培训》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成人教育》 [J];苏州工职院; 20073.张敏 龚玲玲 “注重实践教学,探索高职校企合作新思路” 《科 教 探 索》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当前中职教育的新形势,通过分析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 浅谈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近年,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并 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政策, 推动职业教育院进一步实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 式。教育部 2009‘((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冲强调中等职业学 校要在改革人才培养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企业与与学校共同教育、 管理和训练 学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实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 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一、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学校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 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共同参与 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学校在为企 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获得企业支持发展更快,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企业发展和参 与竞争的必然要求, 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 展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作用。 i、校企合作办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 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更新人才培养观 念,把就业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 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就业的有效对接, 而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指导思想的客 观反映。 首先,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 帮助他们顺利就 业。在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总希望招聘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员,对毕业生就业 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实习,按照企 业生产的实际和服务要求参加劳动实践,掌握一定的生产实践能力。 其次,校企合作办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 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岗位职业感情,较早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同时 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 真正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 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 炼, 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 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劳动者的角色转变。 再次, 目前中职应届毕业生在谋求就业遇到的障碍之一往往是信息不对称, 没能获得及 时准确的就业信息, 客观上导致学生要付出很大的求职时间和成本, 且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就 业岗位。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用人单位的机会,使 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模式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 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 校企合作办学能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 实现学生就 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同时也能使学校更好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实 现“订单式”培养,从而有效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2、校企合作办学,拓宽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职业教育多年来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模式, 注重知识传授,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 性, 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的适 应期和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法,导 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学不能致用”的现象十分突出, 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 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可使中等职业教育突破校园围墙约束, 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从单纯 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 实现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 校的专业设置基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按照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行业、企业对 人才的技能要求, 课程的制定和教学的评价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 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 不断调整。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 本位,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 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 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从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转变, 有效落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 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切实提 高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部门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 成。 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存一是学校企业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a 二是协 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保障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紧 密对接,而且必须体现技能三是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开展在 岗员工技能培训等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 教师能力提升基地、 企业员工技能培 训与鉴定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只六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 量就业。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2、校企合作企业应是能有效实施学生实习教学的优秀企业 学校根据设置专业的实际, 要选择管理规范、 经济效益好的对口企业作为学校实习教学 的合作伙伴,并成立实习小组,组长负责上班和业余时间的学生管理,确保实习正常进行。 邀请合作企业领导或专家听课,对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者是否对接进行评述, 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的有效对接。学生实习之前,学校、企业、学 生二方要签订相关协议,约定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费、生产安全等事项,对实习期间可能发 生的事故,学校企业双方可依协议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 3、学校要强化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学校要努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 通过新建、 改造、 购买等方式建立校内实习工厂, 建设” 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的教学管理机制。 (1)建设实习工厂,明确职能地位。学校负责对实习工厂的领导组织管理,担负教学实 习和生产经营的责任。 (2)成立”产学研一体”的组织领导机构。学校选派得力干部为主要负责人,负责产学 研一体化具体事务。 (3)理顺关系、建章立制。理顺实习工厂与各专业部、各教研组的关系,建立健全生产 经营、实习实训、技术协作、产品开发、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保证前校后厂的教学管理机 制顺畅运行。 (4)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学校要整合专业教师和实习工厂的技师、工程师 等人员的力量,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利用实 习工厂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 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 把生产现场作为教 学课堂,在生产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企业要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 量具和原材料, 学生以班组的形式进人实习工厂学习, 直接生产操作,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班组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达到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这样既完成了实习工厂生产经 营的任务,增加经济收人,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职业才干。 4、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办学层次 我校在办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必须配置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才 能掌握专业实习教学安排自主权。学校在与烨威集团、奥飞动漫、银润、锐科电子有限公司 等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 要将企业引进校园加强合作关系, 学校先后与 金天数控、西华汽修、莲花山温泉度假村建立合作办学关系。进一步使企业和学校、工程技 术人员和专业教师沟通联系, 有效发挥学校企业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形成合力共同 推进学校发展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 初步实现了学校、 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的良好发展态势。 (1)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学校应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人员,有计划安 排送至企业培训学习, 聘请企业专家组成专业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 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参 加生产实践, 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为学校兼职教师, 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 教学水平。 (2)实施”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突出人才培养 目的性。学校企业双方共同确定专业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实习内容,评价标准,学生的基 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上岗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学生毕业 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而企业实现人才需求目的。 (3)企业搭建实习平台。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企业生产车间成 为学校实践教学的课堂。 学校企业共同安排实践教学计划, 企业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充任实践 教学指导教师, 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就业岗位的过渡, 进一步拉近 课堂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好地达到定培养目标。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试论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11:03:00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涵义与意义 浅谈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近年,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并 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政策, 推动职业教育院进一步实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 式。教育部 2009‘((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冲强调中等职业学 校要在改革人才培养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企业与与学校共同教育、 管理和训练 学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实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 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一、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学校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 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共同参与 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学校在为企 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获得企业支持发展更快,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企业发展和参 与竞争的必然要求, 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 展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作用。 i、校企合作办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 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更新人才培养观 念,把就业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 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就业的有效对接, 而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指导思想的客 观反映。 首先,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 帮助他们顺利就 业。在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总希望招聘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员,对毕业生就业 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实习,按照企 业生产的实际和服务要求参加劳动实践,掌握一定的生产实践能力。 其次,校企合作办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 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岗位职业感情,较早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同时 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 真正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 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 炼, 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 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劳动者的角色转变。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当前中职教育的新形势,通过分析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 再次, 目前中职应届毕业生在谋求就业遇到的障碍之一往往是信息不对称, 没能获得及 时准确的就业信息, 客观上导致学生要付出很大的求职时间和成本, 且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就 业岗位。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用人单位的机会,使 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模式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 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 校企合作办学能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 实现学生就 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同时也能使学校更好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实 现“订单式”培养,从而有效促进毕业生的就业。2、校企合作办学,拓宽职业教育发展道 路 职业教育多年来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模式, 注重知识传授,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期 和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法,导致了 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学不能致用”的现象十分突出, 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 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 中等职业教育突破校园围墙约束, 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从单纯的学 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 实现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的 专业设置基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按照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行业、企业对人才 的技能要求, 课程的制定和教学的评价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 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 调整。 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 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 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 在教学内容上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 强化实践教学环 节和现场教学。 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从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转变, 有效落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 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切实提 高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部门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 成。 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存一是学校企业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a 二是协 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保障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紧 密对接,而且必须体现技能三是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开展在 岗员工技能培训等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 教师能力提升基地、 企业员工技能培 训与鉴定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只六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 量就业。 2、校企合作企业应是能有效实施学生实习教学的优秀企业 学校根据设置专业的实际, 要选择管理规范、 经济效益好的对口企业作为学校实习教学 的合作伙伴,并成立实习小组,组长负责上班和业余时间的学生管理,确保实习正常进行。 邀请合作企业领导或专家听课,对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者是否对接进行评述, 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的有效对接。学生实习之前,学校、企业、学 生二方要签订相关协议,约定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费、生产安全等事项,对实习期间可能发 生的事故,学校企业双方可依协议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 3、学校要强化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学校要努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 通过新建、 改造、 购买等方式建立校内实习工厂, 建设” 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的教学管理机制。 (1)建设实习工厂,明确职能地位。学校负责对实习工厂的领导组织管理,担负教学实 习和生产经营的责任。 (2)成立”产学研一体”的组织领导机构。学校选派得力干部为主要负责人,负责产学 研一体化具体事务。 (3)理顺关系、建章立制。理顺实习工厂与各专业部、各教研组的关系,建立健全生产 经营、实习实训、技术协作、产品开发、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保证前校后厂的教学管理机 制顺畅运行。 (4)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学校要整合专业教师和实习工厂的技师、工程师等人 员的力量,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利用实习工 厂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 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 把生产现场作为教学课 堂,在生产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企业要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量具 和原材料,学生以班组的形式进人实习工厂学习,直接生产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班 组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达到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这样既完成了实习工厂生产经营 的任务,增加经济收人,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职业才干。 4、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办学层次 我校在办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必须配置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才 能掌握专业实习教学安排自主权。学校在与烨威集团、奥飞动漫、银润、锐科电子有限公司 等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 要将企业引进校园加强合作关系, 学校先后与 金天数控、西华汽修、莲花山温泉度假村建立合作办学关系。进一步使企业和学校、工程技 术人员和专业教师沟通联系, 有效发挥学校企业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形成合力共同 推进学校发展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 初步实现了学校、 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的良好发展态势。 (1)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学校应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人员,有计划安 排送至企业培训学习, 聘请企业专家组成专业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 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参 加生产实践, 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为学校兼职教师, 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 教学水平。 (2)实施”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突出人才培养 目的性。学校企业双方共同确定专业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实习内容,评价标准,学生的基 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上岗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学生毕业 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而企业实现人才需求目的。 (3)企业搭建实习平台。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企业生产车间成 为学校实践教学的课堂。 学校企业共同安排实践教学计划, 企业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充任实践 教学指导教师, 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就业岗位的过渡, 进一步拉近 课堂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好地达到定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 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向深层次发展
来源: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打印】 【关闭】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及中外交流的日益增加,许多新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 教学方法对职业学校传统的办学体系产生了冲击, 引起了人们对职业学校向深层次发展的思 考。 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及校企合作办学历史的回顾及对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方 面的现状分析, 在校企进行深层次合作办学, 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向深层次发展方面进行了一 些探讨。 【关键词】校企合作 中等职业学校 深层次发展 一、导言 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的浪潮席卷全球,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也极大 地影响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 职业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实践基地, 它必然受到各种社会浪 潮的冲击。而作为职业学校的办学者必须主动地去适应社会的变革,对新时期的办学理念、 办学模式作出思考,使职业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取得与时代同步的发展。 教育部长周济提出: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个战略 重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中等职业学校要为中国 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为此, 各地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结构布局的调 整、教学资源的优化、教学体制的改革,以促进学校向深层次的发展。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中,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源远流长, 是职业学校办学的一个鲜明特 色。但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普遍只处于一种较低的层面,企业仅仅是作为学校的一个实习 基地,与其称为&合作办学&,还不如称为&合作教学&。实际上校企双方的合作仍有很大的发 展空间,只有真正地实现校企在更深层次的合作办学,才能使学校焕发出新的活力,才能使 学校获得深层次的发展。 二、职业教育与企业关系的渊源 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 是人类在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当 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积累了经验、获得了技能,就需要通过教育的形式进行传播,以保证历史 的延续和社会的进化。 在原始社会, 氏族成员在生产活动中从长辈那里获得了使用生产工具和生存的技能; 在 奴隶社会, 技术奴隶在手工作坊里接受手工业技术的指导, 这样就形成了人类初期的技术教 育活动。在周代民其间普遍出现了学徒制的传授技艺形式;到了唐代,从中央到地方,各种 专业技术的教育门类齐全、学制完善,已形成了比较健全的专业技术教育体系。 我国的职业教育活动尽管绵亘数千载, 但与企业的联系直到近代的实业教育才出现。 甲 午战争后,以康有为、梁实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他们不仅主张发展实 业,而且提出从政治上变法维新,并把兴学育才作为核心。他们主张:每创一业,开一厂, 设一局,均应附设一学堂,&是以造诣宏深,人才辈出,??遂能创开大利之深,尽奇华民 之业&。从此,兴办农、工、商实业学堂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而 1867 年兴办的上海江南 制造局附设工艺学堂更将所属各厂作为学生工艺实习的基地, 缔结了教育与企业的关系, 从 此,职业教育便与企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校企合作的现状 企业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中有企业 办学和非企业办学两类。 企业所办的职业学校属于企业内部的一个机构, 其办学经费、 师资、 教学场地、行政管理均由企业负责。其开设的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均服从企业的需要。而 非企业办学却占了职业学校的绝大部分, 此类学校正是我们探讨的重点。 尽管这些学校与企 业也有着天然的关系, 但在其办学过程中与企业仍未能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合作办学关系, 使 学校的发展产生了局限性,影响了学校进一步的发展。 目前,非企业所办的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企业建立学生的实习基地 职业学校除少部分附设有校办企业可提供给学生实现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实习外, 大部分 的学校均在校外的企业建立了供学生进行专业实习的教学基地。 这样的办学基地一则拓展了 学校的办学空间; 二则可结合生产实际和专业内容给个学生提供一个较理想的专业实习及岗 前培训环境。 但由于企业有自身的运作特点, 不可能完全按照学校的教学要求给实习的学生 提供系统的专业训练,故不能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 (2)企业向学校提供兼职教师 企业内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他们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并能随着技术的进 步同步地更新知识。 学校聘请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兼课, 可解决学校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也精 简了学校的教工队伍。但由于他们并非学校的职工,或多或少地会有一种雇佣的观念,未能 很好地调动主观能动性, 影响了其才能和智慧的发挥; 他们未能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和教学法、 对学生的情况不够了解,故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这样,在工作责任心、教学态度到教学能 力等方面均难以达到学校的要求。 (3)企业接收学校毕业生以补充劳动力 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用工需要,接收部分学校对口专业的毕业生以补充企业的劳动力。 尽管毕业生在校所学专业与企业的要求对口, 但有的企业仍认为学校的毕业生所学的知识及 所掌握的技能未能符合企业岗位的要求, 有些甚至还要对所接收的毕业生进行再培训然后才 允许其上岗。 由上可知, 尽管目前职业学校与企业有着各种不同形式的合作, 但这些合作只能说是处 在一种低层面的合作,它未能进入到办学的核心层次。 四、校企在深层次合作的探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国外一些成功的职业学校办学经验中,毫无例外地都高度重视 利用和发展校企之间的合作。 企业不仅仅是一个提供学生实践的教学基地, 而是与学校形成 一个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共同体。其合作关系体现在办学的各个环节,双方达到了互补与 双赢。 基于我国职业学校自身的定位、发展的历史、培养的目标及现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校 企之间应该而且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 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向深层次的发展, 具体可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建立办学指导委员会 建立由学校、企业、社会各方富有办学经验或专业知识人员组成的办学指导委员会。学 校应在制度上保证在学校办学方面的各项重要决策均需经委员会批准, 诸如办学的定位、 专 业的开设、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学大纲的制定及教材的建设、教学的改革和师资培训等均需 经委员会审批。 由于委员会的成员来自社会和企业, 故可保证学校的教学能紧跟社会科技发 展的先进水平, 教学内容能结合企业实际, 同时根据企业技术进步的现状促使教学内容的不 断更新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从根本上保证职业教育的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建立教师的校企轮岗制度 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培养符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安 排学校的专业教师定期轮流去企业工作一段时间。 在此期间, 教师可在企业的一线参加生产 劳动,也可安排在技术或管理部门,还可参加企业的某些项目开发和研究工作。这样,教师 本人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可以得到充实、提高和更新。同时,还可把生产中最新的技术带回学 校传授给学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进行校企合作培训 职业教育不同于职业培训, 但职业培训是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也是职业学校义不容辞的 责任。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终身教育的理念也日益普及。随着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 新工艺的不断涌现, 企业需要对职工进行不断的岗位教育培训, 才能使职工技能的素质得到 不断的提升,从而使企业竞争力更具持久性、稳定性。 职业学校有着承担培训工作得天独厚的优势, 它所具有的教学软硬件方面的条件能完全 满足进行职工培训的要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校企合作的学生考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