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对象得了微笑抑郁症 我该怎么开导抑郁症的人他

“微笑抑郁症”人前笑人后哭 如何关爱抑郁症患者
温州网C温州晚报
周蓓蓓/文 陈禾佳/制图
究竟什么是抑郁症?哪些人容易患抑郁?抑郁倾向是什么表现?
  温州网讯 中秋节期间,一条消息震惊网络,青年演员乔任梁疑因抑郁症结束了28岁的生命。悲痛之余,抑郁症再次引发大家的关注。
  究竟什么是抑郁症?哪些人容易患抑郁?抑郁倾向是什么表现?身边人应如何关心患者?为了解抑郁症这个“隐形杀手”,记者采访了温州康宁医院副院长叶敏捷,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典型案例
  50多岁阿姨老犯头晕
  原是年龄增长导致抑郁
  50多岁的陈阿姨(化名)忐忑不安地走进了温州康宁医院情感障碍门诊,对于来看精神科,她有些恐惧,但实在是无奈之举。“我经常感到头晕,身体很不舒服,做事浑身没劲,提不起兴趣。这状况已经持续了三四年,时好时坏。”陈阿姨说,她先后看过大大小小的医院,也看过不少科室,吃了不少药,但一直找不到病因。后来,一名医生建议她到精神科找找原因。
  接诊的是温州康宁医院副院长叶敏捷,他对陈阿姨做了心理评估,初步判断陈阿姨患有抑郁症,抑郁导致头晕,接而产生精神不振,精力下降等一系列连锁反应。陈阿姨说:“我也很想每天开心一点,希望家人不要为我担心,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开心不起来。”
  她并未遭受重大刺激或变故,为何患上了抑郁症?叶敏捷表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激素水平和脑功能发生变化,陈阿姨的心情也就变得“无能为力”了。
  经服用抗抑郁药物、心理调适等方式治疗,三四个星期后,陈阿姨的头晕消失了,身体有所好转,“这些年来,心里从来没有这么舒畅过。”
  医生说法
  所有人都有可能得抑郁
  秋冬季是高发期
  叶敏捷说,很多人误解了抑郁症的感觉,并非心情不好这么简单,而是正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患者心境低落、思维迟缓伴随着失眠、胸闷等身体不适,产生焦虑、无用和无助感,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部分患者可能还有自残和自杀倾向。他们自身无法用“意志”赶走抑郁。
  哪一类人群容易患抑郁呢?叶敏捷表示,随着现代的快节奏和压力大,所有人都有可能得抑郁,老年人、中年、妇女、青春期少年群体都很普遍,所以抑郁症也被称为“心灵感冒”。
  抑郁症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疾病,病发原因有很多,有遗传因素、生物因素等,还有应激事件,比如亲人的离去,婚姻冲突等,都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据了解,抑郁症发病年龄集中在30至45岁,女性比男性多,中老年比青年多,秋冬季是抑郁的高发期。
  “随着对抑郁症认识的开放,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心理问题,会主动到门诊咨询,也会主动把亲人送到我们这儿。”叶敏捷说,他碰到的病人中,10%~20%左右前来咨询的患者表现有抑郁倾向,所幸及时介入,否则容易变成抑郁。
  有一种“微笑抑郁症”
  患者人前笑,人后哭
  当很多人得知乔任梁患有抑郁症时,大为惊讶,因为他的脸上无时无刻不挂着笑容,给人阳光、开朗的印象。叶敏捷解释,并非愁眉苦脸才叫抑郁,有一种叫做“微笑抑郁症”,潜伏很深。
  叶敏捷碰到的病人中,“微笑抑郁症”十分常见,“这类患者知道自己患有抑郁,但会将低落的情绪隐藏起来。他如果不说,身边的人根本不会察觉出他有抑郁,看上去十分正常。只有他主动告诉你时,你才会发现,他做事力不从心,提不起兴致。”然而,这类患者因为负面情绪长时间没有宣泄,越积越多,终有一天会爆发出来。这样的患者如果自杀,往往出乎意料。
  据了解,“微笑抑郁症”多发于教育程度较高的白领阶层、高薪阶层,他们在外表现强大,多是为了面子,不愿向人倾诉。
  怎么确定自己得抑郁症?
  崔永元说,去看医生吧
  近日,曾饱受抑郁症困扰的崔永元在网上分享了治愈经历。他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怎么确定自己得了抑郁症?崔永元回答,当你长时间陷入焦虑、失眠、没有胃口、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不愿见人社交……而且你购物、旅游、喝小酒都不起作用时,去看医生吧,“治疗抑郁症和治疗其他病无异,一是承认有病,二是寻个好大夫,三是配合治疗,四是防止复发。”
  市民也不必过度担心,抑郁症有相应的治疗方法。叶敏捷介绍,抑郁症分为轻微抑郁症、中度抑郁症、中重度抑郁症和重度抑郁症。临床经验表明,除了极少数难治型的,80%的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以实现治愈。
  另外,公众有个误区,其实抑郁症并不等于自杀。叶敏捷表示,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较普通人群高,约6%~10%左右会自杀,在重度抑郁患者中更为多见。
  陪伴是最好的帮助
  责备会让患者压力更大
  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抑郁症患者,并与之沟通呢?叶敏捷给出了三点:尊重、陪伴和时间。
  很多人会认为,抑郁症就是表现为心情不好,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其实不然,叶敏捷表示,情绪低落只是表现之一,抑郁症患者会把自己内心包围起来,回避社交,变得孤单、悲观,而且思考困难,就像“变笨了”一样,给人感觉有点“懒”。此时,身边人应给予理解帮助,不要去否定他们,因为患者往往十分敏感,“责备会让患者压力更大。”
  陪伴是最好的帮助,身边人所要做的就是倾听和观察,尽量满足患者内心的需求。他想说话,你就陪他说话,他沉默,你就跟他一起沉默。而且抑郁症是一个长期抗战的过程,不要期待患者短时间能够恢复,还要警惕复发。
  另外,对患者的情绪一定有所警觉,比如说平时烦躁却突然平静下来,这有可能是自杀的前兆。最后,叶敏捷强调,抑郁症患者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接受专业治疗。
本文转自:
编辑:李思思责任编辑:黄作敏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现象】微笑抑郁症:笑眼里的春天是黑白的
【现象】微笑抑郁症:笑眼里的春天是黑白的
这学期某一节课老师说过,“你们上大学是为了父母吗?你们要为自己而活,要微笑面对生活。”是啊,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微笑不仅仅是一种表情,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微笑能乐观的对待失败、痛苦、挫折……可是,每一个人的“微笑”都是真的吗?这让我想到了我的朋友,她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而且性格好的让人讨厌不起来。曾经我们聊过一次将来,在她的言语中我感受不到她的存在,她的一切都是按她父母期待的那样发展,我很疑惑就问了一句,然后那个回答让我心慌。“你是为了父母而活吗?”“对啊。”“为什么啊?”“如果我死了他们怎么办啊……”前段时间《明星大侦探》中某期讲到了“微笑抑郁症”,我瞬间觉得浑身发麻。以前我会觉得抑郁症离我很遥远,身边的人尽管对生活多多少少有抱怨,但他们还是很努力的活下去,那些可怕病症在我身边似乎都不存在。但是,人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的。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带了一副面具,没有人知道面具下的真正的表情。有的人并不像表面看起来真的积极乐观,在这乐观的面具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内心。这种类型的人有可能是得了“微笑抑郁症”。我觉得其实在现代社会的压力下,可能身边有很多的苦,但是他们用微笑来掩饰,把自己装的很快乐,其实内心很孤独,找不到开解的方式,而且他们有一种胆怯不想和别人表达这种心理。尽管他们的抑郁表现跟普通抑郁症患者一样——是不会去歇斯底里的释放压力,而是在内心发展,但是他们有让人无法察觉的“乐观”面具来伪装自己。最重要的是,病人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双倍的痛苦。他们比表面上就患有抑郁症的人更加脆弱。微笑抑郁症——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去正视的病症,我觉得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发展的速度很快,年轻人承受的压力很大,但是中国人呢,往往对于心理疾病有一些的误解,不愿意正视这个问题。大部分人都会安慰自己或者躲避现状,这是很严重的情况。我想说,如果当你已经感觉自己的心态在一段时期有不稳定的情况的话,及时找专业人士帮你判断,不要把自己当作医生了。这是认真的。如果我们注意到自己身边有“微笑抑郁症”患者的话,我觉得最重要就是陪伴和开导,要及时的沟通,多去关注一下别人,要引导他使他慢慢地打开心门。跟他们在一起时,多做一些正能量的事情,少聊一些负能量的话题,感觉努力地过每一天很踏实。如果自己是“微笑抑郁症”患者的话,我想跟你说,要去懂得发泄自己,不要憋在心里,别再把自己关起来,别再独自挣扎,你值得尊重与陪伴,愿你有发自内心的微笑。当你开心时,请放声大笑,当你不开心时,请放下伪装。不管为谁而活,一定要活下去。请记住,你值得真正的快乐。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当前位置: >
微笑抑郁症如何自我调节
来源:寻医问药网社区
发布者:蝶舞2012
微笑如何自我调节?笑容显得很微妙,除了对客人需要保持专业的微笑外,同事之间的相处,微笑也成了必需品。尤其服务行业,也因此许多人患上了微笑抑郁症。那么微笑抑郁症如何自我调节呢?
微笑并非发自内心
患者尽管内心深处感到极度痛苦、压抑、忧愁和悲哀,外在表现却若无其事,面带&微笑&。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工作的需要&、
&礼节的需要&、&个人前途的需要&。这些&微笑&的患者,&微笑&过后是更深刻的孤独和寂寞。她们的行为具有表演性质,与她们的情感体验缺乏内在的一致,而难以表现其&真我&的一面。在医院里,医生也经常会遇到一些面带笑容的抑郁症患者,都是属于这种情况。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有自杀企图的重症抑郁患者为了实现其自杀的目的,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痛苦而强作欢颜,以此逃避医务人员、亲友的注意。重症抑郁患者情绪突然&好转&、心情&豁然开朗&可能是一个危险的征兆,应高度防范自杀。
要学会释放压力
现代职业人往往会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如果这种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就会化为一种隐性的&抑郁状态&。所以,必须及时地释放过大的压力,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和家人一起外出度假,还可通过各种放松活动、运动来释放,也可以选择独处,自由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在工作中,白领们还需学会静下来思考,反思自己的从业状态和心理,而不是一味地伪装自己。
正确认识职业微笑
对于职场微笑,需要自我调节很重要。首先需要对职业微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自身也应学会疏解自己的坏情绪。而对于一些服务行业的从业者,甚至可以参加系统的心理培训。
以上是微笑抑郁症如何自我调节的详细介绍,希望上文的介绍能够给大家带去帮助!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不喜欢这些
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请您详细描述您感到不适的症状、部位及发病时间
[神经内科][失眠抑郁][失眠抑郁][失眠抑郁][失眠抑郁][失眠抑郁]
大家都在搜:朋友告诉我他得抑郁症了,诊断出来了,是女生,我要怎么安慰她,她会觉得温暖,拜托了_百度知道
朋友告诉我他得抑郁症了,诊断出来了,是女生,我要怎么安慰她,她会觉得温暖,拜托了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最好不要安慰。比如你说,吃饭的时候多给她带碗饭,给她水这样。记住一点:不要安慰她!!!
她是我网上认识的,我是不是要多发消息给她,多关心她?
我好像说了句废话,忽略吧(つД`)
采纳率:100%
不能说安慰,就跟你问别人三次生气了让她感觉你一直在她身边就行,注意细节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关爱心理丨“微笑抑郁症”,扮演着一个让人喜欢的喜剧演员
你知道“微笑抑郁症”吗?一个在微笑和乐观的面具背后,却充满了无价值、残缺和绝望感,如果你知道,那你也可能是有在追9.3高分的《明星大侦探》。
但是,关于微笑抑郁症的这些事实你知道吗...
在微笑抑郁症患者中:
男性患者的比例高于女性;
事业成功的人比普通人患病率更高;
幽默的人出现精神问题的几率更大;
服务行业工作者比普通行业工作者更容易患病……
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人,
竟然是“微笑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也许你不知道,那个陪你深夜聊天的朋友、什么问题都处理得很好的同事、一直陪伴着你的家人...或许此时正在受着抑郁症的折磨。
1、什么是微笑抑郁症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I)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包括持续性的心境低落,对所有活动失去兴趣、丧失愉悦感、活动减少、体重明显增加或减轻,失眠或睡眠过多,几乎每天都感到疲倦或精力不足,反复想到死亡等等。
所描述的这种每天很悲观、很难过、社会功能丧失的人似乎才是我们想象中典型的抑郁症,但并非所有人的抑郁表现都是相同的,微笑抑郁是一种非典型的抑郁表现形式,微笑抑郁症患者和一般抑郁症患者一样,会感受到焦虑、疲惫与绝望,丧失兴趣和性欲,甚至有自杀倾向。但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却非常快乐、擅长社交,很有幽默感、甚至是旁人眼中的小太阳、开心果,只有在独处的时候,这种乐观的假象才会消失。
因此,当这些微笑抑郁者最终选择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痛苦时,家人和朋友往往会非常震惊、难以置信。
也许是出于职业需要、身份认同或是羞于启齿自己的病症,他们选择用微笑来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免受他人怀疑。
而微笑抑郁症真正的风险在于,很多时候,“微笑”成为了他们觉得自己理所应当要去做的事,因此他们可能也意识不到自己在用微笑来掩饰自己的抑郁。这也就是那些表面上看起来越乐观越自信的人,却恰恰是“微笑抑郁症”受害者的原因。
在如今巨大的社会压力下,其实很多人都在熟练运用着“微笑”这个面具,当我们感到焦虑、悲伤乃至愤怒时,微笑成为了最好的情感防御机制。如果负面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宣泄,就很容易进入情绪黑洞。
2、微笑抑郁有多危险
抑郁的情绪和感受并不会因为你的忽略或是掩饰而消失,事实上,微笑抑郁者在尝试用微笑去隐藏、逃避抑郁的同时,也在“喂养”它,抑郁的情绪会变得越来越严重,也许有一天,它会以更强大、丑陋的面目重现,淹没你所有的希望!
“假笑”其实是非常累和难以维持的,微笑抑郁者有时会因为自己不能“完美”的隐藏自己的悲伤、不能给他们见到的每个人一张快乐的笑脸而感到强烈的负面体验,而这些烦躁、疲劳、悲伤和紧张等负面情绪,早晚会找到一个可以宣泄的出口。
此外,我们很难察觉到那些微笑着的、开朗的人,同时也是抑郁和绝望的。心理治疗师Jack
Anderson在谈到微笑抑郁的危险性时说:“微笑抑郁者比典型抑郁者的不确定性高很多,当他们微笑着感谢你的帮助,说自己有所好转的同时,可能已经在心中决定要自杀了,这才是微笑抑郁危险的地方。”&
什么样的人可能会得微笑抑郁?
内向者:他们更容易发现自身抑郁的问题存在,却很难去和别人谈论自己的情绪。所以常常在别人问“你还好吗?”的时候,只能回答出“我没事啊,挺好的。”
完美主义者:他们对自己要求过多,认为自己不能在任何生活领域内失败,因此也会更容易用微笑和强装的乐观来隐藏自身的抑郁。
幽默者:这些幽默的人已经习惯了在别人面前笑,或是引人发笑,似乎”幽默、乐观“成了他们的标签,他们不愿意去承认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认为那是一种软弱。更让人难过的是,很多幽默的人被别人认为是“不会难过”的。就像是《小丑》里写的那样:“掌声在欢呼之中响起,眼泪已涌在笑容里,启幕时欢乐送到你眼前,落幕时孤独留给自己。”
3、如何识别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
在抑郁症患者中,70%以上的人根本不清楚自己有抑郁症,另外有10%认为自己是思想问题,真正认为自己可能得了抑郁症的比例很低还不到10%。
抑郁症是一种复发性疾病,它有自限性,有些人即便不接受治疗,也可以自发缓解,一次抑郁的平均发作时间在6~9个月,一次躁狂的平均发作时间在3~6个月。
如果你怀疑自己有抑郁症倾向,可以执行这三个步骤:
Step1:识别你的情绪,寻求帮助
很多微笑抑郁症患者会习惯隐藏、否认自己的情绪,这也是耽误病情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我们出现不好的情绪时,不要觉得自己的问题没那么严重,学会发现身边那些真正关心和在意你的亲人和朋友,给他们一个机会,跟他们诉说自己的感受和担忧。
Step2:SDS抑郁自测量表
在决定去医院前,你也可以通过自测量表检查一下自己的状态。
说明:根据你最近一个星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注意事项:有20条题目,请仔细阅读每一条,每一条文字后有四个格,分别表示:
A:没有或很少时间(过去1周内,出现这类情况的日子不超过1天);
B:小部分时间(过去1周内,有1~2天有过这类情况)
C:相当多时间(过去1周内,3~4天有过这类情况)
D: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过去1周内,有5~7天有过这类情况)
1. 我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2. 我觉得一天之中早晨最好
3. 我一阵阵地哭出来或是想哭
4. 我晚上睡眠不好
5. 我吃的和平时一样多
我与异性接触时和以往一样感到愉快
7. 我发觉我的体重在下降
8. 我有便秘的苦恼
9. 我心跳比平时快
10.我无缘无故感到疲乏
11.我的头脑和平时一样清楚
12.我觉得经常做的事情并没有困难
13.我觉得不安而平静不下来
14.我对将来抱有希望
15.我比平常容易激动
16.我觉得做出决定是容易的
17.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有人需要我
18.我的生活过得很有意思
19.我认为如果我死了别人会生活的更好些
20.平常感兴趣的事我仍然照样感兴趣
说明:本量表包含10道反向计分题。正向计分题A、B、C、D按1、2、3、4分计;反向计分题按4、3、2、1计分。
反向计分题号:2、5、6、11、12、14、16、17、18、20。
指标为总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总粗分。总粗分的正常上限参考值为41分,标准分等于总粗分乘以1.25后的整数部分。分值越小越好。&
结果:标准分正常上限参考值为53分。标准总分53-62为轻度抑郁,63-72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SDS抑郁自测量表有一定的参考性,但要注意网上的这类抑郁症测试只是对当前状态的一种测试,不能完全确诊你就得了抑郁症,如果分数特别高,请及时就医。
Step3:找专业的医院挂心理科
跟医生表明来意只想做心理测试确诊是否是抑郁症或其他双相,你可以拒绝和心理医生谈心,先确诊再说。
4、得了抑郁症应该如何自救
确诊中度抑郁症后,很多人不会告诉生活中身边的任何人,包括父母。很多人都觉得得抑郁症的人很“艺术”,如果告诉别人,就像一个Gay出柜,也许他人并不会因为Gay而瞧不起你,但会对你的行为产生一种“全新的解读”。所以很多的了病的人会要求自己尽量像正常人一样,上班、社交甚至谈恋爱。
治疗抑郁症的过程是漫长的,包括吃药,也需要两周才能见到一点效果,除了配合医生治疗外,必须学会进行一些日常自救。
不止是记录发生的事件,而是记录围绕这个事件的感受和想法。
处于抑郁状态时,会觉得头脑好像结成了一块,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在写作的过程中,你会察觉自己过去没有意识到的、一闪而过的念头。
当这些想法变成文字呈现在纸上,你就可以去观察它、去改变它,你会发现面对同样的事情,你可以用一种与当时不同的方式去描述,用不一样的感受去应对。
找到合适的宣泄环境
在自救本能驱使下,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是会忍不住找人倾诉的,只不过长期的情绪压抑,让我们必须长期宣泄才行,很多负面的事只有翻来覆去讲才会觉得爽,久而久之,听的人自然会腻烦。
所以我们需要给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宣泄环境。比如找到一个愿意长期反复倾听的人,在合适的网站发帖等等。就算在工作中遇到不好的事时,也不必强迫自己保持理性,多偏向情绪一点。
抑郁症好了,考试可以再考,工作可以再找,抑郁症不好,继续恶化下去,最终你会失去所有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5、如何开导你的抑郁症朋友
一个会共情的朋友,是抑郁症患者最好的解药。
所以当你的抑郁症朋友开口向你倾诉时,请务必牢牢抓紧他,同时在沟通中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反驳他的负面观点
-“我觉得活着真没意思。”
-“活着怎么能没有意思呢,这么想就不对!你看#¥%%多有意思啊。”
当抑郁症患者倾诉自己的负面情绪时,倾听者往往会急于纠正这些负面念头而与他辩论,这会让他觉得自己不被接纳和理解,好的做法是重复他的感受,认可他的情绪,但不要对他的负面观点表示赞同。
你可以说“嗯,你感到活着很没意思,很痛苦”但不要说“活着确实没什么意思。”
不要用他人给他施加压力
“你看,还有那么多人爱着你。”
“爸妈养你也不容易啊,你要是自杀就太不负责任了。”
抑郁症的症状之一是过分的内疚感,当他们听到旁人为自己付出了多少时,可能会加倍地内疚、自责,甚至觉得自己活着只会拖累别人。
如果想要对他表达关心和爱,不要强调付出了什么,而要表现出真正支持、接纳、包容的态度。
不要避谈自杀
-“我这几天看着窗户,心想如果跳下去……”
-“哎呀想什么呢,快看看我给你买了什么!”
在他透露出自杀想法时,不要岔开话题,而应该认真对待他自杀的想法,有时候也可以主动提起“在你感到痛苦绝望的时候,你想过结束生命吗?”
在交流过程中,了解他的感受、想法,对自杀的理解、自杀计划以及是否有过自杀经历等。这既是一种分享和释放,也可以得到更多重要信息,甚至在关键时刻拯救生命。
作为抑郁症患者的家人和朋友,要正视抑郁症以及它可能带来的自杀念头,不要讳疾忌医。
更多健康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爱你健康AnyHealth,微信号:jiankangxiaomibj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开导抑郁症患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