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亿国储备和10万亿地方政府地方债务 百度债务哪个大。不止这么多吧???小学生??

中国若搞10万亿的量化宽松 A股就会迎来超级牛市和讯网
07:15:32  公民经济学家吴迪撰文指出【高青人民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07贴子:
中国若搞10万亿的量化宽松 A
中国若搞10万亿的量化宽松 A股就会迎来超级牛市和讯网
07:15:32  公民经济学家吴迪撰文指出,量化宽松是A股超级牛市最强有力的背书者,中国的10万亿级别的量化宽松不出则以,一出必让安倍经济学黯然失色。美国的量宽行将就木,日本的量宽已成强弩之末,而中国的量宽蓄势待发,到时候A股会成为全球股市最闪亮的焦点,正所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综上所述,中国正在经历三四十年难得一遇的超级去杠杆化,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罕有之大裂变。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股灾之后,中国的经济情况如何?这要根据经济数据来看,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二季度的GDP增速为7%,为90年代以来的最慢增速。其中制造业6%,农业3.5%,服务业8.4%,金融服务业17.4%。中国经济最辉煌的时代是靠制造业,但是制造业6%的增速已经拖慢了中国经济。在四万亿政策之后中国靠房地产拉动GDP,但是建筑业的增速为7%,基本上处于要拉中国经济后腿的边缘。很多人说中国房地产很火,但是从数据来看却不是这样。  反观金融服务业高达17.4%,说明这次中国经济的增速能达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股市的火爆。然而这次股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股灾,散户的热情遭遇重创。引述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的一个报道数据,这次股灾至少消灭了50万到60万的中产阶级投资者,这必然会导致内需匮乏。再看出口,美国的CPI数据显示其通缩压力很大,同时希腊问题也很严重,所以出口也必然会乏力。那么今年下半年的GDP能否达标还要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  中国经济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很多人都说中国GDP造假,但这个说法已经存在了数十年,中国不能靠GDP造假就能成为世界第二,GDP的绝对数值并无多大意义,中国最大的问题不在GDP,而在债务。中国投资/GDP的占比数值约为50%,投资的本质就是融资,也就是债务。债务增长,GDP也会增长,所以GDP增长过快并非好事。中国融资主要靠银行,银行主要是通过贷款的方式进行。银行的资产就是借给消费者和商业机构的贷款,就是整个社会的债务。  所以银行资产绝不能过快增长。自2008年金融海啸到2015年第一季度,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了20万亿美元,同期美国持续了六年量化宽松政策,却只增长了2.7万亿美元。在金融海啸之前,中国银行资产总规模远远小于美国,而目前却已达到美国一倍。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债务增长过快,债务规模太高,而债务杠杆太高就会触发金融危机。  中国离金融危机有多远?按照实证经济学规律,如果一个国家宏观杠杆太高,那么它离金融危机就不远了。宏观债务杠杆主要通过银行总资产/GDP的占比数值来衡量,中国在、2008的占比约为200%,而目前已达280%,增速非常惊人。所以银行总资产绝不能再扩张,必须要降回200%。  为什么中国股市必须牛?  以前中国融资近八成来源于银行,这就意味着中国融资方式必须进行革命性的改变。银行不能贷款,那么企业融资应该来源于哪里呢?企业不能靠借高利贷,会导致市场紊乱;也不能靠典当,资产价值会打折扣;而以前能够弥补股市败局的土地红利也已消失。所以企业融资还得靠股市。而中国企业的融资需求体量非常庞大。目前,中国非金融企业的债务总额为102万亿元,那么股市的规模是否足以容纳中国企业巨大的融资需求?目前A股总市值为50万亿元左右,根据国家数据,到2020年,中国GDP将达到100万亿,假设企业彼时中国达到了印度的证券化水平,也就是股市总值/GDP为135%左右,那么股市在2020年将翻小三倍,达135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股市应怎样重振?很多人都说股灾重创散户,会导致散户投资不足。然而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推行了六年量化宽松,而美股牛市也持续了六年之多。美国股市交易额只有三成来自于散户,而中国散户近九成。天差地别的数据说明股市是否为牛市和散户没有任何关系。那么牛市应当靠什么?抵押品(如房地产)价格泡沫破灭,即便是抵押品被债权人没收,债务人依然不足以清偿债务,这就是债务通缩,也可以说是资产负债表通缩。这个通缩并非指CPI,而是指债务通缩。众所周知,中国债务通缩的压力是巨大的。  债务通缩很大可能上会使CPI也走向通缩。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一月中国的CPI增速是0.8%。据我判断中国实际上已经开始通货紧缩了。债务通缩会造成举债者的信用萎缩,央行的传统货币政策是无法根本改善这个信用的(信用缺失就像人品缺失一样,只有自己能救自己),只有债务人的抵押品价格稳定并回升,资产负债表的杠杆大大降低才能改善,因此央行应主动参与到资产证券化,债务证券化,这些证券的买卖,以及抵押品的生成和定价过程中去,以稳定并加快抵押品的流通速度。这样才能阻止债务通缩引爆中国的次贷危机。  中国面临的金融危机风险除了众所周知的因素之外,还有就是中国经济的货币供应模式正在坍塌,而这种坍塌只有激活内生性货币才能解决。外汇占款一直是中国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由于外贸环境连续数年的恶化,外汇占款的剧烈波动已经打乱了中国货币投放的节奏,对流动性紧张的经济常常造成釜底抽薪的干扰。  2012年全年新增外汇占款从之前5年的年均3万亿元人民币急剧滑落至4900亿元;2013年前4个月,新增外汇占款达1.5万亿元,5月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仅668.62亿元,环比骤降近80%。以外汇占款为主的货币投放机制已经严重的无法满足经济对流动性的渴求,这样一个货币投放机制可以说是中国经济通缩压力最主要的一个来源。  外汇占款属于外生性货币的范畴,中国未来的货币供应必须转向内生性货币,也就是说要通过资产证券化,债务证券化以及金融机构之间对这些证券的各种交易来大量的创造货币供应。在中国出口迅猛增长的过去,对内生性货币的需求并不强烈,如今要由外向型经济向消费型经济转型,内生性货币就必须担起货币供应的主要担子,不然中国的企业融资无门,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绝境。  为什么中国应当实行量化宽松?中国金融的主要矛盾是资产负债表通缩。私营部门,国企部门,地方政府债务杠杆太高,债务久期结构恶化造成资产通缩压力(久期结构恶化主要指借短期的债投入中长期的项目。  中国目前有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外部债务,其中绝大部分是短期债务),谁也不能加杠杆了,融资抵押物价格恶化,内生性货币坍塌,只有给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加杠杆了。央行的资产80%以上都是外储,回旋空间很大。  当然量宽会大量消耗外储,但这是为经济去杠杆,是良性的。量宽虽然源于西方,但中国应发挥出自己的特色。就业支持证券便是我设计的有中国特色的量宽组成部分,亦即把以稳定就业和改善就业结构为目的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然后由央行大量购买,因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央行应做最后的雇主。美国的三轮量宽为中国带来了万亿美元以上的投资,美联储持续量宽的这六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债务杠杆增加最快的时期,没有之一。同时美国的债务杠杆却大大降低,仅仅看一个数据就够了:201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锐减,不到5000亿美元,创下08年以来的历史纪录。资金大量流出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好处就是通过给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加杠杆,来为自己去杠杆。  量宽可以给中国经济换一个更强劲的心脏,可以大量盘活资金存量,大大降低融资成本,可以降低而不是增加债务杠杆。中国将成为第一个启动量化宽松的发展中国家,这将改写世界历史。  为什么超级牛市将席卷股市和债券市场?中国如果搞量宽,当量会非常大。中国光需要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务就在十万亿以上,还有银行系统和影子银行的房地产相关债务也有数十万亿,由此推算,一旦中国搞量化宽松,规模至少在10万亿以上。量化宽松一来,A股就会和日股美股那样呈现超级大牛的局面。  量化宽松是A股超级牛市最强有力的背书者,中国的10万亿级别的量化宽松不出则以,一出必让安倍经济学黯然失色。美国的量宽行将就木,日本的量宽已成强弩之末,而中国的量宽蓄势待发,到时候A股会成为全球股市最闪亮的焦点,正所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综上所述,中国正在经历三四十年难得一遇的超级去杠杆化,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罕有之大裂变。  中国央行未来极有可能推出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量化宽松),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固定资产泡沫将平稳的破灭,而A股将迎来六年左右的一轮超级牛市,以为十年左右的超级去杠杆化提供坚实的融资管道支持。
真的麽,怀疑再怀疑!娘没奶了咋办?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意味着什么?
我的图书馆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意味着什么?
——官生、民生,恊和生,是谓共生!
当我看到《未来或有地方政府破产》这则新闻时,我脑子里不仅想到传闻终于被确证,也想到了“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奥巴马财政悬崖”三个词。
但是,只要近五六年内到过希腊、日本、美国的人都不难明白,这三词所指称的实相,并不象其引发的想像那么可怕。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却让我不寒而栗!
稍懂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的改革,从商鞅到王安石,从张居正到邓小平,从来都是解决“官生”问题!
四十年前的中国面临的是,前三十年包括排以上转业军人充斥各级政府,导致干部队伍饱和而“发不出工资”问题,经过四十年“土地财政”“税费财政”“外汇财政”大增长后,却面临高达近三十万亿“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所谓“官生”问题,当然是“中国特色”。但以马克思主义观之,恰好完全符合“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必须保持适当张力(比例关系)”这一政治经济运行规律。或者反过来说,“中国特色官阶大一统”的官生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在中国两千年治乱循环史中,只要“两极分化周期率”“批孔尊孔周期率”“黄炎培周期率”出现重叠,以冗官、冗兵、冗费为标志的“庞大上层建筑与超负荷经济基础基本矛盾”,便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显现出来。这一持续了两千年的“三冗现象”,再次在当代中国的显现,说明已经工业化、城市化且出现“产能过剩、资本过剩、权力过剩”的当代中国,其实尚远未完成工商文明形態的转型。
任何真正的实质性有效能的改变,按照缘起共生的希格斯机制“自相互作用”定律,都取决于心理-物理准备、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即公民、社会、政府三大自组织力相互作用共襄生长,三大自组织力缺一不可。为此,当代中国亟需“全面补好工商文明的课,稳健走上生態文明的路,对内实现全社会大和解,对外树立魅力大国风范”。
这一次始于1978年的中国特色改革,四十年了,我们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说词儿,尽可以妙笔生花,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一条:正视“庞大上层建筑与超负荷经济基础之间基本矛盾”,必须积极主动扶持“中国内部自组织内生性活力与外平衡能力”。
一个大国,不在政府规模之大,政府行为之强,恰恰相反,大政府(加上重重迭迭塞得满满的享受行政级别待遇的准政府机构),不只是直接违背《行政许可法》,而是首先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必须保持在适度张力之内的规律性揭示。说得严重一点,是直接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行为,正是这一行为,造成从“官多为患”(张全景2006),到“官满为患”(刘锡荣2012)这一中国社会、公民不可承受之“三冗现象”。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天下难事,必作于简。其实,中国就这么点事儿,只要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当庞大上层建筑与超负荷经济基础基本矛盾走到临界状态时:一个缺乏自组织力的收缩型社会,再也支撑不起一个扩张型政府,不仅是要缩减政府规模,更要缩减政府行为。这也是工商文明亦即现代政治文明所谓“以法治国”的根本要义。
但是,为了避免再一次无历史效能的治乱循环式改变,必须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与政治制度安排中,引入共生法则。根据共生法则的道理,不舍弃任何“有生命的个人”(《神圣家族》,1845),官当然也是人,所以不妨引入一个与“民生”相对应的“官生”概念。那么,共生法则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即是:官生、民生,恊和生,是谓共生(《中国:共生崛起》,2007)。
那么,我主张:基于“谋求自己过得好,也必须让别人过得好”思想的共生权范式(何兆武、习近平,2012),超越纠结于“公有制”与“私有制”的产权理论;引入“社区经济”形態托底维度,超越“政府管控”与“市场自由”两极形態的“世纪钟摆”;重写“老三篇”,建立基于宪政制度及其(适宜“全民”“全官”)《民法典》、《官法典》、《刑法典》三大法典的法控经济治理体系,特别是建立基于“科斯忠告”的共生思维驱动创新机制,让中国成为“文化-制度-人性”良性循环普惠共生的正常国家——从工商文明的后发国家,到生態文明的先发国度,进入“通讯全开放、资源全自足、运载全覆盖”的趋零边际成本共生社会!
从马克思主义,到共生主义一脉相承的结论,就是:一个大国,没有社会、政府、公民三大自组织力相互作用共襄生长,就没有实质性改变,即使有改变,甚至大的激烈暴烈改变,也必然会推倒重来——缺乏“底层驱动”的任何“顶层设计”结构蓝图(如新结构经济、新新结构经济蓝图),任是妙笔生花,说到天上去,都将会被推倒重来!
中国共产党曾任总书记张闻天在1970年说:“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什么是理想的生活?”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理想的生活”并不在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是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真信笃行共生智慧的努力过程中。理想的生活,就是所有的人付出成本最低而获得的幸福度最高,尊严感最强的生活。唯有共生智慧,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和技术条件下,才能做到“所有的人付出成本最低而获得的幸福度最高,尊严感最强的生活”。
我们相信,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是尊重文化圣域的存在,全球治理的前提,是国别治理的存在,国家主权的前提,是人民主权的存在。正所谓须弥寓于芥末,而非芥末淹没于须弥。
我几十年呼唤的就一件事:为了中国人民理想的生活,让社会主义共和国“名副其实”,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当局再也绕不开的头等大事——政府的归政府,社会的归社会,人民的归人民,让中国进入公民、社会、政府三大自组织力相互作用共襄生长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共生国!
由此,中国将从一个工商文明的后发国家,嬗变(change in succession)为一个生態文明的先发国度,成为全球生態文明的典范国度——创建一个“通讯全开放、资源全自足、运载全覆盖的趋零边际成本共生社会”!
这样,中国不仅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而是会“美起来”,生活在这样的国度内外的人们,将充分发挥自己生命灵动力,各显神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共生吉祥!
陽子日23:43于复旦
中央整顿地方债风暴来临 未来或有地方政府破产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一场整顿、规范地方债的风暴,正在全面来临!
22日财政部通报了江苏、贵州两省对部分县市违规借债的整改处分情况,除责令限期整改,并对71名相关责任人给予不同处分。
紧接着“审计署”官网称:财政部已组织核查部分市县、金融机构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发函至10个省级政府和银监会、商务部等部门建议依法问责处理,目前,重庆市、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等地,已对相关责任人给予撤职、行政降级、罚款等处分。
财政部:地方违规举债中央不“买单”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的重要一环。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在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的前提下,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针对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财政部已明确下一步地方举债监管思路,将采取六大举措坚决刹住无序举债之风:
一是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管控好新增项目融资的金融“闸门”。强化中央企业债务融资管控,严禁违规为地方政府变相举债。
二是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坚决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政府会兜底的“幻觉”。
三是开好地方政府规范举债融资的“前门”。
四是稳步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
五是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将研究出台地方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度,坚决查处问责违法违规行为。
六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前门”主要是:
第一、把截至2014年末各地不规范的债务,用&3&年左右时间置换成地方政府债券。截至2017年10月末,全国地方累计发行置换债券&10.5&万亿元,大大降低了地方政府利息负担;
第二、经全国人大批准,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000&亿元、1.18万亿元、1.63万亿元。
终身问责成地方债管理利剑
一些地方政府的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现象屡禁不止,由此产生了隐性债务,累积形成了一定风险。比如,一些地方继续通过平台公司以银行贷款、信托、保险或资管产品等形式替政府融资,由政府担保甚至偿还;一些地方通过不规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变相举债。
这些花样翻新的违法违规举债行为背后,折射的是不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一些地方政府习惯于走依靠高负债搞建设、拉动GDP增长的老路,结果“政绩”上去了、风险上来了,最终危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必须引导和约束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特别是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量力而行、合理融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央提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这是严管地方债的重要措施,各地各部门应该严格执行,使地方官员难以再抱逃脱追责的侥幸心理,无法轻易推卸责任。
打破“幻觉” 未来或有地方政府破产!
近日财政部下属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一份调研报告也指出,在各级政府之间,下一级政府的所有债务实际上都是上一级政府的“或有负债”。下一级政府总是可以利用各种风险事件来巧妙地把风险转移给上一级政府。当下一级财政濒临破产的时候,上一级财政不可能袖手旁观,置之不理。在风险责任不明晰、且没有建立分担机制的情况下,上一级财政往往承担了风险事件的全部风险。
财政部分析称,一些金融机构认为地方政府不会破产也不敢破产,存在财政兜底幻觉,加上政府背景项目融资规模大,利率弹性小,容易快速提升单位经营业绩和个人绩效奖励,对这类项目趋之若鹜,没有按照市场化原则严格评估政府背景项目风险,放松风险管控要求,大量违规提供融资。
近日,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建议“探索地方财政破产和追责制度”说:
中国探索地方政府破产制度,各级政府财政收支出了问题,需要明确责任划分。普通民众不应该承担财政破产的损失。
财政破产不是政府破产,治安、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事项应予以保障。地方政府内部应当自我承担损失并强化问责。对决策层要终身追责,普通公职人员的工资、养老待遇也要承担一定的损失。
也就是说,所谓地方政府破产,其实是两个含义:第一,让地方政府摆脱此前无法偿还的债务,让盲目参与的机构个人来买单(给市场一个教训);第二,地方政府决策层将被终身追责,公职人员工资、养老待遇受到损失。
地方债发行量4.4万亿不及预期 明年尚有1.5万亿待置换
近年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基本形成覆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各个环节的“闭环”风险防控体系。截至2016年末,全国法定限额内政府债务余额27.33万亿元,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6.7%,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水平;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元,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80.5%,低于国际通行的100%—120%警戒线。
根据Wind统计,截至12月25日,全国今年各地方政府共发行1132只地方政府债券,总规模为43561亿;与万亿元的总规模相比,明显下降。
按照财政部的规划,2018年年中将是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收官之年;按照中金公司的测算,2018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将达到4.1万亿-4.2万亿元,其中,待置换规模约1.5万亿元,与部分其他券商3.5万亿的估算差别较大;同时,随着今年城投债提前置换大幕的开启,明年城投债提前置换有望进一步增加。
往期精彩文章阅读:
全球共生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联合举办
两大哲学竞倾向,相向而行总共生
我们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伟大时代!
如何提升美国新经济运动的哲学品位?
全球共生视野下的中美关系与全球治理论坛在京举行
[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很多学者最近都在说 中国地方政府负债已经相当严重 如果地方政府的债务最终无法偿还债务 怎么来解决???_百度知道
很多学者最近都在说 中国地方政府负债已经相当严重 如果地方政府的债务最终无法偿还债务 怎么来解决???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般很难出现无法偿还的问题。原因如下:1、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举借新债来偿还旧债。只要不出现大量债务集中到期、同时新债又筹集不够的情况,就不会出现太大危机。2、如果第一方案失败,那地方政府势必会向中央政府求援,那个时候,中央政府要么通过发行国债或缩减其他方面支出来救济,要么...直接增发货币.....所以说,政府债务由于有货币发行权作后盾,肯定不会最终无法偿还。不过中央政府也不会滥用增发货币的手段,一般只要通过借新债来拆东墙补西墙就可以了。
这几年的物价可能与印发钞票不无关系吧
当然这只是猜测国家从未不公布过地方政府债的数据印钞量也是无从得知 很感谢您的回答
采纳率:27%
地方政府负债,主要还是政府融资平台导致的。这也是必然的,因为我国目前生产过剩很明显,美国、欧洲经济不景气,出口下滑,所以只能扩大内需,而老百姓又没有多少钱可以用来扩大内需,只能是政府主导的扩大内需,政府财政赤字也就呼之欲出了。最终还是需要偿还的,无法偿还,就破产了,破产的时候就会有很大的财团进行抄底。需要分清楚一个东西,即政府的职能到底是什么,不要想当然。政府还是需要政绩的,那么就肯定是招商引资,那么必然,政府的行为即为这些政绩服务。破产不破产,对于普通老百姓平常生活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中国人民的儿子欠的钱只能有他爹去还,那就是中国人民。
向中央要呗
儿子欠债了父亲总是要想办法还的
如果父亲不给还那儿子就会想其他办法比如抢,借,抵债……总之方法多多
政府各项工作做好了,就能解决债务。我看他们不打算还了,中央也无能为力,债务太庞大,最后直接破
早就无法偿还了,普遍来说,这四五年都是借更多的新债来偿旧债的。加上不可遏制的政府项目支出,地方债务在呈几何级数上升。 大面积违约已经出现,拖欠、强迫银行借贷现象已经很多。但普遍无法偿还不会出现,毕竟,咱们政府手里的印钞机是不受限制的……所以这几年我们已经超发了30多万亿的钞票。幸亏中国百姓的高储蓄,否则,物价早冲上月球了。
其他6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地方政府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请回答2018: 从赤字率看地方政府债务
来源:债券在线
作者:债券在线
  一、讨论背景
  近日,李克强总理所做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如下两点内容,引发了广泛讨论:
  ① 2018年我国财政赤字率调低至2.6%,比去年预算低0.4个百分点。
  ②今年安排地方专项债券1.3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500亿元,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平稳建设,合理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
  对此,相关从业人士展开了热烈讨论,可总结为以下两点:
  ①在建项目大多没有经营收入,专项债资金恐怕难以对在建项目形成支持。
  ②专项债的增加不影响赤字率,意味着什么?是否会因缺少政府背书而加大金融机构的配置风险?
  本文主要尝试对上述问题做出解释,并描述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状况。
  二、从赤字率开始说起
  赤字率是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等于“财政预算赤字与GDP的比率”。根据国际上通行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准,赤字率3%一般设为国际安全线。根据最新政府工作报告,我国2018年赤字率调低至2.6%,低于国际安全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GDP增加而预算赤字不变。明树数据整理近年来我国赤字率变动如下图:
  图1 近年来我国赤字率变化趋势
  由图1可知,近年来我国财政赤字率平均值2.4%,常年处于3.0%以下水平。而通过与主要发达国家进行横向比较,可发现我国财政赤字率并不高,以2014年主要发达国家为例,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的赤字率分别为4.1%、5.7%、4%、8.8%,均高于我国水平。
  更多债券干货、投资技巧及金融风控资讯,请关注威X“债券在线”。
  我国的赤字率历来处于较低水平。过去我国长期遵循收支平衡、量入为出的无赤字政策,年间没有发行任何。而从恢复今,我国赤字率也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但这种赤字率并不能全面反映我国的财政风险状况。此前,瑞银、摩根大通等海外投行的称,如果把预算外的支出考虑在内,2016年中国实际的财政赤字将超过GDP的10%。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上述计算和中国官方所采用的赤字率统计口径并不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公式的分子“财政赤字”,并非当年财政总支出与财政总收入的差额,而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根据《关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17年我国四本预算的收入支出执行情况列示如图2,可知我国官方统计的财政赤字2.38万亿元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支出与收入的差额,并不考虑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基金预算部分的收支差。
  图2 2017年全国预算执行情况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国外机构对我国赤字率的计算经常远超官方口径?我国赤字率计算的口径是否符合国际通行标准?其他国家的赤字率又是如何计算的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国际通行的赤字率计算方法用于衡量我国的财政风险存在一定问题。虽然我国统计的赤字率常年属于较低水平,但并不能完整反映实际财政风险状况。
  三、揭开我国政府债务全貌
  上节提到,我国的财政政策曾长期遵循收支平衡、量入为出的准则,在2014年新的《预算法》颁布发行之前,地方政府甚至没有举债权限,只有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明树数据整理我国国债余额变动趋势如下图:
  图3 年我国国债余额变动
  从图中可知,近年来我国国债余额一直保持净增长,且绝大部分为内债。2008年4万亿政策刺激出台后,地方政府通过设立融资平台绕过旧《预算法》,完成了大规模举债。而这些地方债务多为,并没有在政府账面上反映出来,因此累积了大量地方债务风险。2014年新《预算法》颁布发行,地方政府被赋予举债权限,方可通过发行地方债券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从此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成为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唯一合法形式,且之前累积的大量政府债务也开始慢慢通过发行政府债券进行置换。
  截至2017年年末,上述三部分的金额分别为:中央财政国债余额13.4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14.74万亿元、非债券形式的存量政府债务1.73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合计16.47万亿元。具体情况如下图:
  图4 政府债务的范围
  如上图所示,这16.47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可按偿还来源不同分为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按形式不同分为政府债券和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各自所占比例如下图:
  图5 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构成
  世界银行的高级顾问汉娜(hana polackova brixi)在2002年首先提出财政风险矩阵理论,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政府债务进行了归类:可从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的角度将政府负债划分为“显性负债”和“隐形负债”,从债务责任确定性和非确定性的角度将政府负债划分为“直接负债”和“间接负债”。
  图6 财政风险矩阵
  根据财政风险矩阵对债务的划分,大部分显性债务近三年来已通过发行政府债券进行置换,而隐性债务将成为我国地方债务风险最为集中的地带。正是在此背景下,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决不允许新增各类隐性债务,力图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图7 2017年初各省债务率比较(不含港澳台)
  四、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现状
  对政府债券的发行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地方债务风险。如上文所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中,含政府债券14.74万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1.73万亿元。据此可知,我国目前的地方债务已基本置换完毕(有89.5%已转换为为债券形式),预计今年将全部转化为标准化的债券形式。明树数据对2014至今债券发行的时间分布进行统计(不包含财政部代理发行部分),结果显示如下图:
  图8 政府债券发行时间分布(万亿)
  债务置换,简单说来即是借新债还旧债,从而延长债务期限,降低债务利息。过去三年,地方政府发行置换债券达10.84万亿,占比76.3%。之前的地方债多是短期、高利息,通过债务置换将短期、高利息的债务转化为中长期、低利息的债务,可控制地方债风险。
  明树数据对2014年至今各省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年年将分别有8316亿、12971亿、20191亿的债券到期,到期规模逐渐增加,偿债压力也将逐渐增大。从地区角度,截至2018年3月初,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已发行地方债券。其中,江苏省地方债券发行额最大,发行额超1.08万亿元。山东、四川、浙江位列其次,具体情况如下图:
  图9 各省债券发行总额(亿)
  对所有地方政府债券的剩余期限进行加权平均,可得各省债券余额的平均到期年限。由此可计算得知西藏、福建、山西的政府债券平均到期年限最长,河北、辽宁、四川的平均到期年限最短。具体情况如下图:
  图10 各省政府债券平均剩余期限(年)
  五、专项债券的发行现状
  按偿还来源不同,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券可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分别对应一般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根据明树数据统计,2015年至2018年3月初,我国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与专项债券的发行额分别为8.68万亿、5.48万亿(不包括财政部代理发行部分),本节将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情况做出更详细的说明。
  图11 政府债券发行金额及数量
  专项债券对应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以未来的项目收益偿还。如前文所述,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不影响财政赤字并不意味着不属于地方政府债务,实际上,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不仅是政府债务,而且是在公开市场交易、以地方政府信用直接背书的债券,相对大规模发行城投债的时代更加标准和规范。
  但同时,专项债券发行数量与债务余额无直接联系。我国今年安排的1.35万亿元地方专项债券,只是地方政府的资金筹措方式,未来将以项目收益进行偿还。虽然在金融机构的角度的确构成了地方政府债务,但站在政府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并不一定会增加债务余额(其中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用于置换旧债)。
  2017年12月,深圳市通过深圳所政府债券发行系统成功招标发行2017年深圳市轨道交通专项债券。这是今年8月份财政部发布相关试点通知后,全国首例项目融资与收益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新品种。
  2017年全年,我国地方累计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2407亿元、发行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券440亿元(分别占专项债发行规模的12.06%、2.2%),同时深圳市首次在深交所成功发行轨道交通专项债券20亿元。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明树数据整理数量分布如下图:
  图12 专项债券类型分布(只)
  据统计,自2017年开始发行的土地储备专项债涉及北京、江苏、天津、广东、浙江等25个省份,收费公路专项债涉及浙江、广东、湖北等12个省份,轨道交通专项债券目前只在深圳发行一期。至今为止三类专项债共计发行2867亿元。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在各省的发行情况如下图(颜色越深表示发行总金额越大):
  图13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情况(只)
  2018年棚改专项债有望成为继土地储备、收费公路、轨道交通专项债之后的第四类专项债品种。地方对专项债也抱有期待,以期解决棚改等融资难题。日前,棚改专项债也正在征求意见中。
  六、总结
  在昨日的全国人大记者会上,财政部长提到,下一步将继续采取“开前门”和“堵后门”并举的措施,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开前门”即合理增加债务规模,“堵后门”即从严整治无序举债乱象。从中也可看出对于地方债务问题我国政策层面的风向。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力图对2018年的债务风险问题做出一个准确客观的回答。
  因行文仓促,纰漏在所难免,谨望读者不吝指正。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卢珊&RF10057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24小时新闻榜
理财产品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府地方债务2017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