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邻居被人网上诈骗,还不醒悟人生怎么办

被人带去赌钱被人诈骗40万,后来才醒悟怎么办?_百度知道
被人带去赌钱被人诈骗40万,后来才醒悟怎么办?
被人带去赌钱被人诈骗40万,后来才醒悟怎么办?
我有更好的答案
采纳率:11%
经侦大队报警
永不再赌。
有钱也别太任性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厦门这些人因为一个电话被骗去1556万!年底了,还有这些你一定要知道……厦门这些人因为一个电话被骗去1556万!年底了,还有这些你一定要知道……小鱼网转眼间日历已经翻到了最后一页,这说明什么?年末将至了!年底了骗子也要冲业绩,因此各种诈骗案件发生率居高不下。更可怕的是,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新型的诈骗方式“电信网络诈骗”以其低投入、低风险、高回报的特点成为了骗子盯上的一种新诈骗方法。01案件频发,市中院通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审判情况▼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何为电信网络诈骗。所谓电信网络诈骗就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就在昨日,市中院就近两年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审判情况进行了通报,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全市两级法院共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21件405人。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两天厦门就有超过一起的网络诈骗案件发生,而在这些网络电信诈骗当中,更不乏一些涉案人员复杂,金额巨大的案件!年尾的这两个月是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高发期,法官们也发起了提醒,市民千万要握紧了自己的钱袋子,不要被骗了!02几种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方式,看看你有没有遇到!▼一、洗钱这一系列特大跨国电信诈骗案,因涉案金额巨大备受关注。其中包含56个被告人,实施诈骗案件300多起,诈骗得款高达1556万余元,被害人近200人。经查,2011年2月至6月,台湾地区电信诈骗集团在柬埔寨金边市等地设立诈骗窝点,以提供高薪酬和诈骗抽成等方式,诱惑大陆地区被告人前往柬埔寨参与电信诈骗。在厦门中院受审的56名被告人,平时“分组作案”,他们有时冒充法官,有时变身检察官,有时还假扮公安。这一系列诈骗案的受害者多达180多人。而骗子的“剧本”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你涉嫌洗钱犯罪”,另一类是“你信用卡透支账户将被冻结”。其中,被告人姚某等人仅凭“你涉嫌洗钱,我们要冻结你账户”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竟骗走600多万元。二、色诱这一类案件利用了网络的虚拟性,将自己的个人信息装扮成美女,通过与男性套近乎,进一步拉近感情,最后达到自己诈骗款项的目的。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间,被告人陈某使用昵称“ZXM”的微信账号,将自己的微信头像设置为一个美女,通过微信“附近的人”功能,寻找、搭识男青年。陈某谎称自己是“美术专业毕业生”,以帮别人画肖像画为业,在与被害人聊天并取得信任后,先后以预支画画费用、奶奶去世要办后事、收快递钱不够等各种理由,向被害男青年借钱。同时,他还一人扮演多个角色,使用多个微信号互相配合,让被害人将钱转入其指定账户,所骗钱款共计11万多元。三、中奖这应该算是一个比较老套的诈骗方式了,但是利用了受害者的贪小便宜心理,这种诈骗方式还是屡试不爽。而这样看似简单的“中奖”骗局,竟然骗了90人,骗得900多万元!经查,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被告人上官某贵等四人经共谋后,发放伪造的“康师傅控股实业有限公司”刮奖卡,分别充当“一线”、“二线”,还冒充兑奖工作人员、公证人员,谎称兑奖要缴纳手续费、公证费等事实,骗取被害人汇款转账。四、考试不少诈骗团伙将目光对准考研、出国团体,知道他们急于取得好成绩,学生群体的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被犯罪分子的言语所诱惑、2015年1月至6月间,被告人李某在集美区后溪镇一出租房内,上网冒充“雅思”、“托福”等助考公司及考试中心工作人员,谎称能提供SAT、“雅思”等各种出国考试的答案。此外,他谎称能帮忙“修改考试成绩”,骗取被害人方某等人的钱款共计53300元。其实上文也只是列举了网络电信诈骗的几种常见形式,网络电信诈骗形式多样而更新速度飞快,大家在生活中遇到此类事件的时候可千万要记得多留一个心眼,只要有所疑问的地方一定要第一时间征询身边家人或朋友的意见。03发现被骗别惊慌!一招教你把钱追回▼受害人往往在被骗之后才会告诉家人朋友,一旦发现自己被骗,千万不要惊慌!被骗之后的24小时黄金时间,除了及时报警之外,如今只要是通过ATM转账的方式,都可以撤销转账操作。ATM转账24小时之内可以通过银行柜台或者客服电话进行撤销,交易产生的手续费也可以一并撤销。其中,通过电话客服撤销的,需要提供个人银行卡号、密码及姓名;当天撤销的,钱款当天可以返回银行卡内。这条新规出得可谓非常及时!发现自己被骗后首先要保持冷静,第一报警,第二联系银行撤销转账。据悉,该新规发行的12月1日当天,就已经成功地堵截了几起诈骗交易。看来新规的出台还是很有成效的,但也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谁知道狡猾的诈骗团伙又会想出什么新花招来骗人呢?要小编说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所有市民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要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而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应该落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平日里遇事不慌张,送上这十大“凡是”原则,大家可要记好了!04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十大对策▼这十种情况要多加小心: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3、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汇款的4、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5、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6、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7、凡是通知“家属”出事先要汇款的8、凡是在电话中索要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的9、凡是叫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10、凡是叫你登录网站查看通缉令的。凡是对陌生电话心存疑惑的,千万别汇款,可以求证“110”,并牢记“四不一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不点击要及时报警。面对层出不穷的电信网络诈骗案,再来看看鱼友们是怎么说的:▼@zczhou:老骗局了,还有人上当受骗,还真是人傻钱多啊@厦门温馨:真的是,这年头,网上看这么多被骗的还没有清醒,凡是不认识的叫你转钱,全部一口回绝,就是你犯法也要经过法院才能裁定,如果你没有做坏事什么也不怕!@宝宝吖歪歪:年底小偷诈骗各种疯狂@阿土晖晖:诈骗唯一的目的是骗取你的钱,记住万变不离其宗的一条定律就是:凡是涉及到现款(进出)交易的电话信息均是假的,不管伪装多么合理。看起来大家对于网络电信诈骗还是趋向理智的,可有的时候会被骗也就是一时的脑热。小编有一个朋友,平常看起来很机灵,可有一次真是遇到了网络电信诈骗,听到自己的银行账户有涉嫌违法的风险,自己可能被拘留,人一下就慌了,赶忙出去给犯罪分子汇了2万元钱,后来犯罪分子见她上钩了,又提出进一步要求,她在回去取钱的路上遇到了邻居,和邻居一讲才反应过来自己上当受骗了!其实小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非常惊讶,因为朋友看起来并不像是那种容易被骗的人,她也说自己平时道理都明白,可事情真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突然就慌了,诈骗分子说什么就是什么,甚至都没有想起来要和自己的家人商量一下,直到有人点醒了自己才突然醒悟过来。看来诈骗团伙在作案的过程当中一定是有自己一套严格的心理诱导话术,只要目标对象一没多加小心就很容易被诈骗团伙带入情绪当中去,所以还是那句老话,千万别以为自己就不容易被骗,遇事多个心眼,一不要慌张,二遇到拿不住的事情一定要找人一同讨论!┃内容来源:海虾导报、济源网、网络综合┃图文编辑:小编圆圆┃商务合作Tel:┃转载授权请联系微信号:daydayxiaoyu快来第一个点赞吧~写评论发布热搜好文iphone8终于来了!新功能让买i7的人瞬间崩溃...你肾还好吗?<span class="num" data-v-668b上海最值得去的9家二手书店,小怪教你兜兜转转找旧书去啦!<span class="num" data-v-668b【外卖有好料】天黑请闭眼!狼人请开始表演......<span class="num" data-v-668b嫁给“老实人”的她们都后悔了,嫁给男神的她却收获了最忠诚的老婆奴<span class="num" data-v-668b【办公室惨案】点评内容小编吐槽奇葩上司,快看,秒删<span class="num" data-v-668b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用户举报热线: | 单位:上海汉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安化路492号现在网上很多人都在说罗振宇是骗子,他所做的知识付费也是骗局,你怎么看?-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现在网上很多人都在说罗振宇是骗子,他所做的知识付费也是骗局,你怎么看?
来源:wukong &责任编辑:小易 &
用户回答1:即使罗振宇是个骗子吧,但是能把骗局玩这么大,罗振宇也算是个人才《罗辑思维》初上线时,不管是背景还是片头看着都有点low,但是几年时间,罗辑思维就成为一个现象级节目,得到app的上线,停掉视频节目,罗振宇是学习马云屏蔽百度把流量留在自己手里。罗振宇是传统媒体人转型互联网比较早的一批人之一,而且算是最成功的人,没有之一。当年在优酷高晓松的《晓说》和罗振宇的《罗辑思维》算是双璧,但是高晓松是文人性格,自媒体做的很随意,罗振宇则目的明确,就是为了商业化。所以他的视频都有着浓浓的生意味道,一切为了卖东西,一切围绕着商业化。为了商业化他做了很多尝试,谈了很多合作,比方说他尝试着卖月饼,卖大米,任性的卖会员,卖精装书,他的口号就是媒体人就是要卖货。后来他终于找到知识付费这个点,利用人们对知识的焦虑开始贩卖知识。虽然他卖的这些知识有点像别人把精美的糕点,细嚼慢咽后再喂给你,所以有时候好像学到了什么,但是有时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学会。不过人们普遍对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有焦虑,怕错过什么,但是紧张的生活又让人们无暇去学习,知识付费,用20分钟去读一本书,类似于速成版武功秘籍。花了钱去听一听,好像学到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学到。但是钱花了,心安了,挺好。而罗振宇和那些贩卖知识的老师们也因此成功脱贫致富,有人心安有人致富,各取所需,其实蛮好的。罗振宇算是骗子吗?我觉得不算。他只是抓住了人们焦虑这个点,将之放大而已。他其实无意为这个时代做啥大的贡献,他只是个生意人而已。和另外一个老罗比起来,他的生意做的很讨巧,其实另一个老罗完全可以像他一样做这种讨巧的生意,甚至每年开两场单口相声大会都能生活的很美好,可是他却偏偏苦逼的选择去做手机,在死磕自己这方面,我觉得罗永浩做的更彻底一些。================文/薛白袍欢迎关注,谢谢点赞,谢谢评论。用户回答2:罗振宇能熬一锅好鸡汤,却不能给你一个好汤匙。你付他的钱就是这碗鸡汤钱,你不能说他是个十足的骗子,但他也没有给你你想要的东西!一、你付费换来的不是知识,而是知道知识付费最大的误区来自于,你以为你付费可以用捷径获得知识!就像考前临时抱佛脚,划重点,马克了一堆分析的文章,以为自己无所不知,但这些是未经自身思考的知识,其实离真正的掌握知识差了十万八千里,你以为买到的是知识,其实买到的是“知道”。 二、知识付费贩卖的是焦虑而不是知识我不得不说,罗胖是个十分懂焦虑的人,但他永远无法治好你的焦虑!他把焦虑转化成了知识付费的形式,让你产生更深度的压迫感!如果别人都在为知识付费,我是不是也应该付费?他把知识的困境放在你面前,告诉你你缺少的地方,但却并不会给你解决这个困难的执行方法! 学习是没有捷径的,要跑完一段马拉松只有靠自己一步步踏在地上,而不是把钱给一个开车的人,让他告诉你开车有多好!用户回答3:在极客公园2017IF大会上,罗振宇专门提过这个问题:罗振宇:总有人黑我们,说我们是在贩卖焦虑。我很无奈。周围没人比我更焦虑了,内容行业总是很焦虑的。我起家时就是个网红,完全不懂商业。前几天我听到某大佬对我们评价很高,说我们是“最后一个互联网产品”。什么意思呢?就是能够线上化的,都已经线上化了,除了严肃内容。我们是抓住了最后的机会。我们做得到的时候,是完全不懂流量、转化率、运营这些的。现在看,这其实是我的幸运。你想,两年前,流量贵到什么程度?如果我把自己定义成一个传统互联网产品,去操作,恐怕早就死了。这给我一个启发。很多人觉得,自己的价值要被科技吞噬了,又是互联网,又是AI、区块链的。就很有焦虑,想怎么才能转型。但我要说,你不需要懂互联网,懂科技。你做好自己的行业,比如教哲学教了三十年,一直打磨你的课件,怎么让学生理解。到最后,互联网的这些人,会求着你把内容搬到线上去。他们会说,您拿大头,我拿小头好了。比特确实在吞噬世界。那你要怎么立足?你要在世界中找到你确定的价值,然后让这部分更有价值。最后,你自以为上不去的那条船,会有人求着你上去的。现在区块链很火,但我有一句话:马化腾抢不到潘石屹的钱,区块链也抢不到马化腾的钱。新技术带来的是一个增量市场,是创造新价值。你不用有转型焦虑,干好自己的活就好了。罗振宇:人自从进入工具时代,就一定是割裂的。工具总会把人切成两半。像一开始有了火,也会有人说,我才不用呢,我这样吃生食着挺舒服。但吃下去可能不适宜消化,可能有别的问题,最终这些人就被淘汰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工具。有人跟我说,“知识就要体系化地学”,说碎片化学习不好。废话,我不知道系统化学习好吗?但碎片化学习总好过不学,总好过打麻将吧?现实情况是,科技和社会把时间给碎片化了,就要有碎片化的工具去适应它。对社会割裂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1、任何新的工具,一定会制造更大的社会不公平。2、社会总有办法逼着你,把你赚的钱交出来,返回给没挣到钱的人。社会就好像一个滚筒洗衣机。“知识共享经济”必亡,专业分工才是趋势罗振宇:我不喜欢“知识付费”这个词。它就好像说,把本来不值钱的东西装在一起,收费卖给你。我更愿意用“知识服务”形容它。知识服务是什么呢?有人说,你在自己的领域很专业了,能不能分享一些行业内容?这种“知识共享”模式必然是不长久的。稍微懂一点经济学就能知道:分工产生效率,协作导致繁荣。知识交付是一门手艺,需要专业的人来操作。兼职必然不长久。你看那些兼职开Uber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要么不干了,要么做了专职司机。得到的做法是,想办法去找专业老师,让他们赚钱。赚钱才能产生社会分工,能专职生产内容。得到判断一门课能不能开,标准就是,能不能让这个老师一年赚100万?我们相信,知识交付是一门非常专业的手艺。我从不相信天作奇才。罗振宇:有一次我跟脱不花走出办公室,她忽然跟我说:以前我觉得开公司的那些人,整天说“为社会贡献价值”,满口大话。现在自己创业才知道,这些都是真的,不贡献价值就无法生存。我当然很想说,得到想成为一个终身大学,一直致力于知识交付。可这如何产生价值?2018年,我们将探索,将知识作为信用分发的手段。比如你买不起得到产品,那你免费学完之后能不能将课程加进你的推荐清单?别人看了你的清单来得到学习,我们就给你抵扣课程费用。更进一步,如果一个人学完了某个课程,能不能因此获得一个工作面试机会,或者银行贷款?通常,你要贷款肯定看的是你的房产证,看你单位,看你父亲是谁。但我们觉得,“人与信息”的关系,才是刻画一个人更好的价值尺度。你学过什么?你学习能力怎样?这都反映出你的价值。我们希望,知识价值不只是被听、被学习,而是能成为人呈现自我的一个标准。罗振宇:在我看来,得到正经历一个古滕堡发明印刷机的时代。当时,他把所有没被印刷过的内容,批量再印刷一遍。得到也希望,将所有知识内容,以这个时代的知识载体重新生产一遍。有人说,得到越来越像一个血汗工厂了。确实如此,我们已经摆脱了凭“创意”的时代,有能力持续、批量地生产内容。比如《每天听本书》,去年我们做了1000本,今年计划做3000本,最终目标是30000本,要做10年。这几乎就是一个永恒的事情了。做内容服务,我觉得我已经总结出方法论:增进效率,推进分工,提高价值。最后,我已经找到一个长长的坡。用户回答4:其实对罗振宇我还是有一些赞赏的,这决不是虚言,他读的书及他读书的方式很值得借鉴的,一开始我也是被他哄的买了第一季的他出的书,我感觉他说的东西我也是深有感悟,第一次感觉他在骗人源于他对中医浮浅的解读,他并不是真讨厌中医,他是会装可怜博同情,其目的还是他的公司,我不知道他与脱不花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我们也没必要知道,我只是感觉他就是一个商人,传统现代商人的特质他都有,其实如果你真正了解商人这两个字的含义你一定也会像我一样对他们万分恐惧,比如现在的医院,马化腾,刘强东等流他们都是商人的代表,他们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几近所能,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至少从他们心目中是那么想的!其实现在全国很多人都变成了商人,这是一种比传染病还令人恐怖的东西,如果你有以下几个特征,就可以断定你离商人的本质并不遥远,乃至你就是一个商人,商人没有奸商不奸商的区别,只要是商人没有不奸的!首先,从来不感觉钱多;第二,任何事情事物都试图以钱多少来衡量;第三,说话做事钱是终极目的,为了钱,说什么做什么都无所谓!第四,为了钱什么都可以做!用户回答5:至于说罗振宇是不是骗子,我觉得买了得到会员的才有发言权。去年我老婆买了得到的会员,花了好几百,就发了一张会员卡和一个红笔记本。我当时嘲笑她,她却很认真的说,买得到是为了买王煜全老师的课,了解前沿科技。为了让这个课程更值,我也跟着听。开始我是抵触的,以为没啥用,但是听了很多节课之后才意识到,这个世界不接受先进的知识,永远都是井底之蛙。而且一定要和足够优秀的人学习,以前没有知识付费的时候,根本没这个机会,你听一节课要教好几千。现在因为共享知识,让普通大众也获得了与优秀的人才接触的机会。我们听这个课程,成果还是很多的。去年一节课中王老师提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机会,主要讲了A股的三家公司科大讯飞,中科曙光和景嘉微,说的非常透彻,并不是推荐股票。但是我们炒A股,在我们研究之后就买入了这三只股票,后来收获颇丰。盈利的钱至少能听几百年的得到了。这只是一个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讲了,总之收获很多。而且王老师三观很正,这一点我是最佩服的,身价已经很高了还在虚心的学习。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了解了很多前沿科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如果你认真听,仔细学,能发现很多的投资机会。现在我们的目标是继续抓住新的机会,争取去美国的硅谷投资,那里是真正的科技前沿。王老师的课只是得到上的一种,还有很多适合其他朋友的课,如果你认为罗胖是骗子,我建议你去充个会员,看看他是怎么骗你的。我相信你也会有所收获。我是神龙第一刀,一个普通的工薪族,一直研究投资理财并且付诸实践,遇到过很多困难也有很多收获,我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你有帮助,也希望大家关注我。用户回答6:网上很多的公众号再说罗振宇是骗子,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罗振宇是骗子,那么付费的不就是傻子么?从这点上来说,知识付费的这些群众们该怎么想呢?其实网上更多的说法是罗振宇在售卖焦虑,这种焦虑叫做“知识焦虑”,也就是说你在目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害怕被淘汰、害怕跟不上时代的焦虑,所以你希望得到慰藉,希望跟上这个时代。而这种焦虑感成为了得到售卖课程的成功。这是一种网上的说法,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首先,这种知识的价值大不大?这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我也在得到上买了一些课,虽然很多课我听了已经没有了新鲜感,但是有些课还是给我提供了一些思路的,比如“吴军的硅谷来信”。这是因为学经济出身的自然对于科技类理解的不够透彻,需要那么一个人帮你引入一些知识和思想,而得到的一些课可以给你一种思路和指引。不过,你要是想深耕,那肯定是没有用的,因为得到上的很多文章都是这些大V门经过多年的积累提炼出来的,你听到的只是结果,而没有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你得到的更多的只是一些有趣的名词,比如S2B2C、新零售/AI等,这些新词汇并没有让你掌握其背后的理论,所以只够你装C用的。而基于这种思路向上和向下延伸才是有意义的。其次,得到算不算好产品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好产品,起码他满足了你的需求,有些朋友会说,我听到的一些课和我大学学的几乎都是一样的,这个教授能赚几千万,为什么我大学的教授就不行。就因为这样,我才觉得他是个好产品,因为大学的课程现在几乎是免费的,而固式的教学模式也不能满足你的碎片化学习时间的需要,而这种碎片化和你的兴趣导向决定了你不可能在这碎片化时间内去学习注册会计师和大学物理(至少绝大多数人是这样)。而得到的出现就解决了你碎片化学习的需要。最后,为什么学不到东西上面已经解释过了,我相信很多朋友可以理解了,碎片化是很难掌握系统性的东西的。不过,你要想,以前看书,你不干,现在别人看完了读给你听,你觉得也挺难,得别人看完了,整理好了再读给你听,你才能接受。就好像,你看了一部电影,演员的演技不令你满意,然后你就说,要是你演你也可以演成这样,还拿这么多片酬。那么,1.你演了么?2.你知道这个演员经过多少努力才能演上的么?3.这种努力只是演技么?故,你最后只是看了一部电影和吐了一次嘈而已。而已。用户回答7:被爱好学习的社会精英推上了神坛的罗振宇,前段时间遭遇一篇叫作《罗振宇的骗局》文章的阻击。我也迷罗振宇,我身边亦有很多他忠实的粉丝。从视频节目开始,罗振宇呈现给我们的风格都是,三言两语,就能把问题说得清清楚楚,而且结论常常是振聋发聩的。罗振宇本人的能力毋庸置疑,罗振宇的观点即使有一些不尽客观,但总体而言,确实比传统教育或者一般书籍,传达给我们的陈旧观点更新颖,也更接近事实。关于这些,《骗局》文中没有涉及,估计亦不会否认。罗振宇像是忠实的传道士,将新观点、新理解、新思路带给了普罗大众。这件事,也许一直有人在做,但几乎没有人超过了罗振宇,不论从影响力而言,还是从传播质量上而言,皆是如此。那么,《骗局》到底在批判什么?我先大概梳理一下文章内容。该文以实例表明,在知识恐慌或焦虑与知识大爆炸交相辉映的时代,一部分上进的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了解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表现出万分迫切的需要。显然,到了今天,知识已经学不完了,不仅学不完,就算要涉猎其中的九牛一毛,也要花费出可观的时间和精力。以罗振宇为代表的知识服务商,将高精尖的专门知识揉碎了、压缩了,带到了用户的面前,充分利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帮助客户不断自我升级。问题在于,此种知识灌输,让用户了解了信息,并懂得了一堆大概念,却因为缺少思考过程,以及缺少深入性和系统性,无法转化为用户可以学以致用,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自有知识。该文的分析切中肯綮,道出了那些“用战术上的努力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的知识焦虑症患者的伎俩,他们自欺也欺人。该文接下去关于如何学习的建议,句句掷地有声,此处摘录几个大标题:第一,学习要有目标定位。(以此解决四处撒网式的学习狂躁症)第二,学习要懂问题驱动。(以此解决囫囵吞枣式的学习过瘾症)第三,学习要懂系统深挖。(精学很重要)第四,学习要有致用出口。(关于这一点,我更深以为然,有致用出口,才会有源源不竭的学习动力)据说罗振宇在朋友圈里,对质疑他的这篇文章表示不屑,如若真是如此,那么是罗振宇气量小了。不过,尽管我对文章内容的每一个字,都表示认同,但是无碍于我反对文章的标题――罗振宇的骗局。《骗局》一文的论点和论据,完全不指向“罗振宇是骗子”。我开头就说到,《骗局》自始至终都没有写到罗振宇贩卖了假知识,既如此,何以就说罗振宇是骗子呢?我继续重申,罗振宇不仅不是骗子,反而是既有充足知识储备,又熟谙传播规律的好老师。所以说,《骗局》一文的内容很好,但标题有失偏颇,估计也是顾及传播效果。如若《骗局》标题修改为“正确使用罗振宇的方法”,或许能解决“文不对题”的矛盾。《骗局》通篇都在说如何学习,指向的是用户,分析得也是用户在接受知识服务商服务中的错误态度和方法。如果用户能够调整态度和方法,必将可以从罗振宇们的产品中“得到”更多。关于《骗局》的文章内容及评论说的差不多,但我总感觉尚不过瘾。瞧瞧今天文章的标题就知道了,写到现在,其实尚没有涉及到“困局”之说。有人觉得现在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很大,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我反而觉得,目前付费用户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甚至用太少,都无以形容出付费用户凤毛菱角的境况。在批评那些自掏腰包为学习付费的先行者之时,其实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他们在不断地学习,始终抱有知识焦虑感。与此同时,更为庞大的群体,早已经没有了此种爱好和习惯了。所以,我觉得,《骗局》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忧虑和讨论,不就是为了让学习者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嘛。还有一个比骗局更大的局,叫困局,这个局是实实在在属于罗振宇们的,所以本文标题叫作“罗振宇的困局”。罗振宇的困局是,愿意为知识服务和“得到”APP买单的群体其实很小很小。大家沉溺在丰裕的物质生活和声色犬马的感官生活中,才不管什么精神、逻辑、历史等等这些“形而上”的东西!罗振宇曾经说过,用户平台的风口已经关闭了,想不到,他自己紧接着就办起了平台,而且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平台。一旦照耀在罗振宇等创业者们身上的光环暗淡下去,知识本身成为真正主角之时,还有多少人愿意继续烧脑,而且是一边付费一边烧脑。到了今天,尽管已经诞生了知识有偿服务的概念,但是知识及精神食粮的价值依然被看空的,有谁愿意为一句打动了我们的话而付费?知识能否成为下一个刚需,是罗振宇能否破解困局的关键所在。用户回答8:他不是骗子,但是他也不是卖知识,他是在赌,赌网友们的越来越不会独立思考。不管是罗辑思维,还是吴晓波频道,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被拿出来鞭挞,说他们是伪知识。但实际上,他们基本上是引领了付费的整个行业,是知识付费和变现这种形式的佼佼者,同时也让很多人看到了知识体面变现的可能性。他们并没有强迫用户做什么,也没有承诺用户最后能成什么大家。就像罗振宇自己说的那样,他只是一个生意人。不管是李笑来,还是吴晓波,他们提取出来的只是自己的思考,这些部分是碎片化的。但是,接收的大多数人,却把这些当成了唯一的知识来源,甚至成了装X的工具。《人类简史》里面讲过,在整个人类历史中,八卦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当年,智人战胜了尼安特德人等多个人种,就是因为智人发展出了语言技能,能够八卦数小时之久。于是,部落之间有了紧密的联系,逐渐变得便于合作。这是7万年的人类始祖的交流和方式,获取的就是各种家长里短、流言蜚语、奇闻怪事、打猎采果的各种鸡零狗碎的只言片语。7万年后的今天,社会已经突飞猛进,知识体系建设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很多人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的能力,还停留在智人阶段。把八卦当知识,把维生素当正餐。把名人名言当成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很多人知识的全部。什么是八卦?比如谈到金瓶梅,很多人根本没看过,但是会说这是X书。道听途说,并不会自己去做研究和认证。什么是知识?高晓松会说它一部明朝的经济发展史,张竹坡会说是第一奇书,是愤世之作。即使自己不去看原著,至少对比下各家的想法,得出自己的结论。现在信息流通速度太快,越来越多人手足无措,太多人需要神像来朝拜,需要人来指点迷津和拨乱反正。在宽阔的互联网中去寻找朝拜和速成的对象,这种方式简单、快捷,不用思考、不用下功夫和花太多时间和精力。一段语音,一篇文章,一截视频赚,看完就感觉是赚到或者获取了最新的知识。赚钱要快,吃饭要快,恋爱结婚生娃要快,成功要快,那所谓的学习和获取知识当然也要快。我总是觉得不寒而栗,越来越多人把这些渠道得到的内容当做自己所有的知识体系。但换个角度想,这样是不是越来越趋于“大同”了?用户回答9:我觉得罗振宇不仅不是骗子,而且将成为改变中国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听我慢慢道来!去年8月份的一天,我下班之后打算坐车回宿舍,这时候微信群里一篇叫做《罗振宇永远不会告诉你的秘密》的文章映入了我的眼帘(后来这篇文章被改为《罗振宇的骗局》刷爆朋友圈),我心里一咯噔:啥情况,罗振宇还有什么秘密不敢告诉我们吗?我毫不犹豫的点进去从头看到了尾,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观点:知识付费只能缓解你的知识焦虑,并不能让你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所以知识付费都是大忽悠。说实话,看第一遍的时候觉得说得很有道理,说出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看完第二遍之后,我发现作者的观点存在一个很大的漏洞,这个漏洞就是:过于把问题归隐在生产者而不是学习者。也就是说把学了没有用的原因归咎于罗胖,而不是那些学习的人。这种观点跟有人看了韩寒说的那句“明白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然后得出“道理没用”的结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做为“得到”app(罗振宇创办的罗辑思维开发的知识付费产品)的忠实用户,我想针对这篇文章表达的观点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这是教育的问题,不是罗振宇的问题我们学校几十年来推行的都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只提供知识,不提供方法,老师只会叫你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背起来考个高分,而不会叫你先学习一个好的方法再去学习,结果导致了大家只会花很多时间去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既不花时间思考,也不花时间实践。从学校毕业走入社会之后很多人发现学校里教的知识基本没啥用,于是就陷入了迷茫和焦虑的状态中,这时候看到了罗胖提供的知识服务,结果又像之前在学校那样花大量时间“记住”了罗胖提供的知识,最后发现依然没用,很多人就把矛头对准了罗胖,觉得罗胖就是个大骗子。其实根本不是知识没用,而是你根本就不懂得用!真正的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学习一个好的学习方法,然后再去学习,就像开车之前要先学习开车的技术才能把车开好一样。罗胖只是一个提供知识工具的,他能保证的就是工具的质量好不好,至于你懂不懂得用用在什么地方就是你自己的事了。打个很简单的比方:罗胖卖给你一辆车,他要保证的就是车的质量,至于你会不会开,开的好不好就是你自己的事了。不能说你自己不懂得开,却怪罗胖卖的车不好,这肯定是不对了。所以归根结底这是教育的问题(学校没有教你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是罗胖的问题,把教育的问题归到罗胖头上是不公平的。就像之前很多人把假货问题归到马云头上一样,假货明明是社会问题,没有淘宝之前社会上就有很多假货存在,而大家却把社会问题归到马云头上,这同样是不公平的。学习态度有问题我们整个社会存在一个很不好的风气:太浮躁,太急功近利。有无数的人梦想着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一步登天。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成功学那么受欢迎的原因,虽然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相信成功学了,但是急功近利的心态依然存在。很多人在看到罗胖提供的知识服务之后就会拼了命的学习,然后梦想着短期之内能有金钱上的巨大收获。这可能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要想把学到的知识变现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精力去练习去运用,然后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之后才有可能实现的。大家学完之后发现工资没有涨,创业还是失败,于是又把矛头指向了罗胖,说罗胖是骗子,罗胖提供的知识根本就没用,所以知识付费不靠谱。罗胖真是比窦娥还冤啊。“得到”提供的知识是非常优质的我们刚才讲到罗胖是一个提供知识工具的,他能保证的就是工具的质量。那么“得到”这个工具的质量好不好呢?罗胖给“得到”制定的目标是:做最好的知识服务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罗胖请来了各个领域最优秀的老师,请了北大的经济学教授薛兆丰开经济学课,请了清华的管理学教授宁向东开管理学了,请了职业规划领域最顶尖的导师古典开个人成长课等等。这么优质的课程定价却才199块1年,这时候很多人又会有点不敢相信了,这么便宜的价格我真的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吗?不可能吧?我去线下随随便便听一场课都要几千甚至上万了,你这差别也太大了吧。这种感觉就像之前一辆30万的宝马,现在有人告诉你只要三千块就能买到,之前几百块一斤的龙虾,现在一块钱一斤。这种事情没有几个人会相信!为什么这么好的课程价格却这么低呢?这就不得不说到“边际成本”这个概念了。“得到”是利用应用软件的方式提供的课程,那么它就遵循边际成本越来越低,直到为零的模式,也就是说一万个人听课跟十万个人听课,它的成本几乎没有增加,所以它就有办法实现优质低价。而线下的课程由于场地的限制,一个老师能够面对的学生非常有限,要想多赚钱就得多开课,多开课就会增加场地费和时间,那么价格高也就是必然的了!从这个角度来看罗胖是把之前很贵的知识服务通过软件的方式把它变得很便宜,而不是把之前免费的知识服务变成收费的,由此让每个人只要花很少的钱很少的时间就可以随时随地的享受到高质量的知识服务,可以说罗胖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现在有那么多人说罗胖是骗子也很正常,毕竟很多人还不理解这个发布才一年多的产品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就像十几年前很多人不理解电子商务结果就说马云是骗子一样,我相信随着“得到”app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有越来越多人因为用了这个产品而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说他是骗子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我甚至觉得罗胖未来会比马云还要伟大,毕竟马云改变的是中国人的购物方式,而罗胖改变的是这个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东西--思想!让我们期待罗振宇改变中国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吧!用户回答10:知识付费的风潮从16年开始轰轰烈烈到了今天,在使用群体中,出现不同的声音是在所难免的,于是很多人开始发问:知识付费到底是解决求知焦虑还是浪费时间?你为之付费的知识,让你受益了吗?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 "vid": "a0ad05e9e8fc44f0af839a86e3d8acbe", "vu": "a0ad05e9e8fc44f0af839a86e3d8acbe", "duration": 100, "neardup_id": 3801122, "thumb_height": 360, "thumb_neardup_id": 469676, "thumb_width": 640,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100.96,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5736634}, "ultra": {"duration": 100.874,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9770802}, "normal": {"duration": 100.96,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4443043}}, "hash_id": 3801122, "status": 0, "media_id": 7693, "vname": "\u77e5\u8bc6\u4ed8\u8d39 \u53d1\u5e03 \u5927.mp4", "external_covers": [{"mimetype": "webp", "source": "dynpost",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7d895ef6e2", "thumb_width": 640}], "item_id": 5743363, "user_id": , "thumb_url": "pgc-image/8c", "md5": "f6fc00b469f753fedaffc",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pgc-image/8c", "sp": "toutiao", "group_id": 5743363} --}2016年,一次好奇驱使下的消费,为小A打开了知识付费的大门。那一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那一年,各路平台相继出现。随着行业领军人罗振宇的跨年演讲,获得实时收视第一,知识付费被推向新的高度。此时,市场上出现了两种声音。反方认为:知识付费,是在卖治疗焦虑的假药。花了钱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课程不能解决我的焦虑。正方反驳:知识付费创造了获取知识的新途径,用户不光为知识付费,更是为“获得知识的过程”付费。反方质疑:《罗振宇的骗局》说的好“知识速成贩卖的根本不是知识,而是‘让你感觉很努力’的幻觉。”正方讽刺道:这么说的人很多都是在学习中掉队的,不反思自己的自制力却责怪平台,买了饭菜不会吃,能怪谁?反方提出:付费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根本是在捞钱!正反回击:任何市场中,商品都有优劣之分,现在,品质控制已经成为每个平台的核心,在用户的选择下,只有优质内容才能生存。财知君认为,知识付费创造了更加公平、便捷的学习渠道,节约了大家的时间和金钱,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如果只购买不思考,再多的知识也救不了你。这就像你感到口渴,却买了一堆药,你越来越渴,然后认定买到了假药知识是无辜的,也治不了焦虑。能拯救我们的,只有自己。用户回答11:1)罗振宇提供一种知识服务的搜索引擎,连接了人和知识服务,就像滴滴连接了人和出行一样,我是受益者,我很认可2)罗振宇是一个聪明的商人,每个人都是商人,每个人的目光都是一所监狱,罗振宇突破了监狱,抓住了机会,是个好商人3)搜索引擎式样的知识服务,加上语音解读缺乏针对性,导致不是所有人在得到上都能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所以,不是所有人对得到都认可正常;4)个性化和规模化是一堆矛盾,这是得到遇到的问题,目前也无法解决,未来可能通过人工智能解决好,得到的路很长
本文相关:
- Copyright & 2018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醒悟人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