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纯数学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专业,数理,数学与信息工程等和数学用关的系学的内容都是什么?

数学计算机科学系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数学计算机科学系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本科专业和数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三个专科专业。现有专业教师35人,其中教授5人,兼职教授2人,副教授15人,硕士研究生12人,在读硕士6人。教师中获陈香梅教育奖1人,获省德育先进工作者1人,获优秀教师奖4人。该系科研力量较强,先后在省级和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00多篇(专业论文100多篇),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8项、省厅级教研项目2项。建有计算机房三个,拥有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数学类、计算机类图书近6万册,中、外文数学类、计算机类期刊近100种。
数学计算机科学系专业与就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本科) 学制四年
主干课程:解析几何、高等代数、数学分析、初等几何研究、初等代数研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普通物理及试验、常微分方程、MATLAB程序设计、初等数论、数学建模、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微分几何、近世代数、拓扑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高中、初中以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数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或在教育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和研究工作;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科技、经济、金融、管理等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还可以从事与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的综合性工作。
数学计算机科学系专业介绍
数学教育 学制三年
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初等数学研究等
辅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
就业方向:中小学教师、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制三年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AutoCAD、平面图像设计三维动画等。
就业方向: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组装、运行、维护管理;各企业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档案、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及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制作、电化教育;网络组建运行维护、信息管理及数据库建设。
软件技术 学制三年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工电子学、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VB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与SQL语言、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汇编语言等、计算机网络技术、网页制作、三维动画与平面设计、工程设计AutoCAD等。
就业方向:面向各类软件企业、公司、政府、社区等程序员工作。主要职业岗位包括:软件设计开发;企事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管理与维护;软件测试、维护;多媒体软件制作;用户培训等工作。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成立于2000年,数学学科的发展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的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和河北师范学院数学系。学院拥有:数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史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教育硕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数学学科是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数学是校级重点学科。学院还设有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院简介
数学系成立于1950年初,由天津河北师范学院筹备建立的理化系在1952年分立的数学系发展而来,1956年8月迁至石家庄建立数学系,并于1962年更名为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河北师范学院数学系源于1951年河北师范专科学校的数学科,1956年改为河北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1961年北京铁道师范学院数学系并入,1969年迁至张家口市宣化更名为河北师范学院数学系,1981年迁至石家庄市。而河北教育学院数学系成立于1986年。1998年11月原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河北师范学院数学系、河北教育学院数学系合并成立了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2000年1月与河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合并成立了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学院有数学和计算机两个学科,拥有数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科学技术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硕士授权一级学科和计算机技术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学科是河北省24个强势特色学科之一,河北省政府每年投入400多万元用于学科建设,河北省政府批准设立了“河北省数学中心”和“河北省计算数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两个平台,河北省数学会挂靠在学院。学院现有在职教师14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5名,在校本科生1687名,硕士研究生196名,博士研究生20名,各类成人教育学员680余人,各类培训学员近千人。  学院每年招收400多名本科、10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六十多年来培养了22000余名学生,有的已成为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和学术骨干,有的成为国外高校的知名学者,有的成长为省、市级领导干部,绝大部分成为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如: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授、教授、刘培东教授,获得者教授,美国国家基金委员会委员教授,河北省副省长,河北省文化厅厅长,获得者、等。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共主持34项。发表论文有147篇被收录,由World Scientific、Springer和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译)著11部,获得专利4项。在应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运用小波分析和余弦变换,成功开发了“基于3G的移动视频自适应系统”,获得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资助,并获得国家专利进入市场推广阶段。应用这一技术建成的“数字北戴河”,使北戴河成为国内首个拥有应用于旅游行业的360度全景视频服务系统的城市。为河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发的“河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系统”,构建了人口、地域、经济、资源、环境等多个维度的人口数字化模型和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和人口多维辅助决策系统,受到了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高度评价,并向全国推广。  如今,数学学科已经形成了若干个在全国甚至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研究方向,如:代数与代数组合、代数拓扑与微分拓扑、微分动力系统、算子逼近与复分析、组合设计与组合几何、算子代数、量子计算与智能计算、近现代数学史等,这些方向不但取得了优异的研究成果,而且还形成了合理的研究梯队,正在并继续支撑着学院的发展。  代数与代数组合方向在万哲先院士的支持和帮助下,在王仰贤教授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支优秀的研究团队,在李群李代数以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对于结合方案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出版专著《矩阵结合方案》,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培养了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赵开明教授人才。在结合代数与环论的研究方面,以朱元森教授为代表的研究队伍,得到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主持召开的“环与根论国际学术会议”以及“数学辞海”第二卷的编纂工作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与是数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以教授为创始人和带头人的拓扑学研究团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该方向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有的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获得了同行的广泛关注。该团队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三项。  研究梯队始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在陈藻平教授和何连法教授的带领下,围绕动力系统理论中的核心研究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而独具特色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动力系统学界赢得了广泛赞誉。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研究成果三次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该团队还被同行赞誉为是国内动力系统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北京大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培东教授为杰出代表,团队的年轻教师朱玉峻教授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该团队成功举办了全国“2012动力系统及相关课题学术会议”。  组合设计与组合几何研究团队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康庆德教授、丁仁教授在国外留学回来后开始发展起来的,是我国最早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团队之一,现已构成一支优秀的研究团队,组合论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三十多年来,该团队在区组设计的大集与超大集、图设计的大集与超大集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的工作,并得到了许多国际瞩目的研究成果;在铺砌与分划、三角剖分等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绩,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及国内重要刊物上。自1991年该团队一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四项。该团队还培养了一大批组合论方面的优秀研究人才,如常彦勋教授、雷建国教授、苑立平教授等。  算子逼近与复分析是中的重要分支,郭顺生教授与黄沙教授是国内较早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团队用概率方法解决算子对有界变差函数逼近的问题,并得到了开创性成果。此后,用统一光滑模对算子逼近的等价定理和拟中插式算子的逼近等问题进行了完整系统的刻划,填补了国际上有关研究的空白。在复方程函数理论及边值问题,Clifford数不可交换性、典型群上的调和分析以及相应于非欧度量下流形上的全纯函数性质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该团队先后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并在Springer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  由河北省“燕赵学者”教授所领导的算子理论与算子代数研究团队,近十几年来,引入复几何、K-群及指标理论,在算子理论与算子代数分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和《Advances in Mathematics》上。相应研究成果已获得国家教育部二等奖一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杰出青年基金B类,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所培养的博士生纪奎的博士论文2010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截止当年全国12届评选出的49篇数学优博论文中,仅有的来自地方高校数学学科的一篇。该团队还成功举办了国际数学家大会“算子代数与应用卫星会议”及多次国际学术会议。   此外,学院在应用概率与精算数学、人工智能、学科教学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图像处理、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研究、密码学与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等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师资力量
学校在岗教职工140人,其中专任教师115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52人。获博士学位的教师44人,获硕士学位的教师38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51人。专任教师中有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河北省燕赵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全国百篇优博获得者1人、河北省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河北省教学名师2人,已经形成了一支学缘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学术素养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博士生导师名单
硕士生导师名单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本科教育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物联网工程
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工程专业(080905)为2010年教育部新设立的本科专业。我校物联网工程专业2010年获批,是学校重点发展专业。
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依托河北师范大学移动物联网研究院和河北省计算数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经过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了5个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物联网系统及应用”、“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智能计算及其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图形图像处理”。近年来,本学科的应用研究实力明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承担了一些在省内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物联网的应用知识,掌握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实施技能,并具备创造性地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物联网系统构建和应用的潜力;初步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具备一定软硬件开发技能;能完成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维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物联网及IT研究、应用开发、管理和教学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与统计、电路与电子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条码与射频识别技术、通信原理、传感网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智能卡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计算机组织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智能信息处理等。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学科为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专业(070102)于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数学类下的一个新专业,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于2001年开始招生。
专业特色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要研究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与运用现代计算工具高效求解科学与工程问题的数学理论与方法,涵盖或涉及了信息科学、计算数学、运筹学和控制论四个主干学科,并分为图形软件技术、计算技术与编码等专业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智能计算及其应用”的特色研究方向。该专业依托河北省计算数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在应用开发及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技术和运筹控制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或计算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复变函数,近世代数,数学软件,数学建模,数值分析,离散数学,微分方程数值解,计算几何,运筹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图形学,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与编码,密码学,地理信息系统,人口统计学。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学科为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070101)为河北师范大学传统优势专业。
专业特色  该专业突出研究性和师范性特色,兼顾学生多样化需求,既加强数学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又注重数学应用能力的形成。本专业为河北省数学基础教育输送了大量师资力量。同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了 “算子代数与算子理论” “动力系统与微分拓扑”、“组合设计与组合几何”和“代数组合与代数学史”等重要研究方向,为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了许多高水平数学研究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在科技、教育、经济和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或能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复变函数,近世代数,拓扑学,教材教法,微分几何,普通物理,泛函分析,组合数学,数值分析,运筹学,控制论,初等数论,数学史,数学建模,数学软件,金融数学等。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901)从1985年开始招生,是校级重点学本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0年以该学科为支撑学科获批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年与该学科紧密相关的软件工程学科获批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是河北省最早获批的三所高校之一。
专业特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在河北师范大学浓郁的人文艺术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三十余年了形成了计算与人文艺术交叉结合的专业特色,不仅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计算思维,而且培养学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了5个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图形图像处理”、“智能计算及其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物联网系统及应用”。近年来,计算机学科的应用研究实力明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承担了一些在省内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信息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网络系统的应用知识,并具备创造性地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信息系统构建和应用的潜力;具备软硬件开发技能和项目实施能力;能胜任计算机软硬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工作,IT教育与培训工作的专门人才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应为具有“懂、评、建、管、服”能力的信息化服务人才。“懂”即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评”即具有对技术、产品的评价能力;“建”即具有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工程实施和建设能力;“管”即具有对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基础设施管理与优化能力;“服”即综合利用技术、产品服务企事业单位业务目标的能力。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IT研究、应用开发、管理和教学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与统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操作系统、编译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息系统工程、电子电路、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计算机组织结构、嵌入式系统等。还应修人文艺术类课程,包括心理学、教育学、音乐、美术等课程。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研究生教育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学科
基础数学专业
研究方向:拓扑学、函数逼近论、算子代数与泛函分析、 复分析、近现代数  学史、代数与代数组合。
应用数学专业
研究方向:组合设计与编码、微分动力系统、组合几何、 动力系统与稳定性、 计算几何。
计算数学专业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数学基础、量子计算、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及数字图象处理、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及模式识别、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
研究方向:随机滤波理论及应用、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类学科
学术型研究生(三年全日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一级学科
软件工程硕士一级学科
专业型研究生(二年全日制)
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领域)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网络信息安全,智能信息系统等。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继续教育
  数信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主要负责成人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相关工作。成人学历承担有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本、专科专业,现有夜大函授学员近700人。社会培训主要包括中小学数学教师培训、计算机培训及其他面向社会的各类培训,近年来我们先后承担了国培计划、河北省骨干教师、河北省审计厅、河北省计生委等培训项目,形成了管理规范、注重实用的培训特色。河北师大考点承担该项考试的报名宣传、组织考试、证书发放工作,每年开考2次,我考点将竭诚为广大考生服务。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您所在的省份是
数学与应用数学是数学学科设置的两个本科专业之一。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数学理论及应用两方面都受到良好的教育,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具备坚实的数学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建立数学模型并解决应用中的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经济、金融或管理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或能继续攻读数学以及与数学相关的计算机、管理科学和其它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 根据万方数据统计,高影响因子期刊应用数学类论文上海大学与北京大学并列排名全国第2(上海第1)。根据年研究生教育学科排行榜,数学学科上海地区排名第3。
从1960年建系至今,上海大学数学系经过50余年的发展,已拥有一支科学研究水平较高、由一批年富力强的学术骨干和学成归国或国内一流学府培养的年轻博士组成的学术队伍,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富有研究特色的教学和科研基地。
全系现有教职工110名,其中教授21名、副教授26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83%;在校本科生50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博士研究生近100人。
数学系有数学博士后流动站、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系统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2个本科专业。数学系正在进行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运筹学与控制论&和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数学科学与技术&的建设以及2个市本级学科建设项目。在年上海市高校发展定位规划中,上海大学数学学科被列为&国家级&一线学科和&扶强&重点发展学科。
在一级学科平台上,数学学科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近五年来,已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SCI论文500多篇;主持国家863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多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按照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排名,数学一级学科排名第15,&运筹学与控制论&博士点在全国高校同类学科点中排名第2;&信息与计算科学&全国高校同类专业排名第3;根据万方数据,年高影响期刊论文应用数学类全国排名并列第2;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近5年来数学系SCI论文全国排名一直在前9名左右,2008年排名第6。拥有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高等数学&、&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
数学系有数学基础实验室、科学与工程计算实验室、信息与计算科学实验室、生物信息实验室、运筹学与控制论实验室、系统分析与集成实验室、闻通语音实验室。数学系还拥有上海市青少年人才培养基地&&上海大学数学科学实践工作站,这是全国首个数学工作站。另外上海大学应用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上海大学系统科学研究所、上海大学运筹与优化开放实验室、上海大学核心数学研究所、上海大学数学与编码密码研究所均挂靠数学系。
数学系非常注重国际学术交流。近几年来,平均每年有100多人次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交流,有10多人次出国访问与合作研究。2007年承办了第14届国际线性代数学会年会,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地区召开的国际线性代数界最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中国数学会对上海大学能够成功获得国际线性代数学会第14届年会的承办权给予了高度评价:它充分说明了我国数学家在数学研究领域的成就, 特别是线性代数方面成就国际瞩目, 同时更体现了上海大学在线性代数教育、科研上所具有的实力。
2009年主办了运筹学与控制论学术会议暨运筹与优化开放实验室成立仪式、上海国际矩阵论会议、第一届华东地区运筹学与控制论博士生学术论坛;2010年主办上海大学分数阶动力学与控制学术节,承办全国数学规划第八届学术会议、第九届中国矩阵论及其应用国际会议、第六届上海市科学与工程中的计算方法学术研讨会、长江三角洲偏微分方程学术研讨会暨长江三角洲微分方程博士论坛,与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合办大规模优化计算会议,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四川师范大学合办编码和密码学国际研讨会,与中国运筹学会、复旦大学合办第八届国际最优化理论会议;2011年承办2011凸几何分析与积分几何暨相关课题学术会议、系统复杂性学术研讨会、图论与组合优化学术研讨会、线性代数的发展和展望论坛暨中国线性代数理事会(筹)会议。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经济金融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基础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近世代数、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实变函数、泛函分析、一般拓扑学、概率论、数理统计、数学史、数学模型等,此外,还有数论基础与应用、组合数学、动力系统及其应用、小波分析与数字信号处理、离散数学、微分几何、最优控制理论等若干专业选修课程。
毕业生去向:软件开发等IT行业;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政府机关、学校与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国内读研与海外留学等。
学习指数 :
生活指数 :
就业指数 :
高考志愿填报武汉纺织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武汉纺织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前身是学校2006年建立的理学院数学类专业与2005年建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1年,学校进行学科调整,新组建了数学计算机学院(其中,成立于2006年的武汉纺织大学理学院是从数理系数学、物理两个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前身是1995成立的计算机中心,1999年1月,学校决定将原机电工程系的计算机教研室并入计算机中心,成立计算机科学系,2005年6月更名为计算机科学学院)。
武汉纺织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学科建设
目前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涵盖了数学、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三个一级学科,拥有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与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共建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中心、智能调度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心、可视网络技术中心等5个校级重点科学研究基地,系统生物学动力学分析、复杂系统及其控制、经济数学与金融工程、复杂数据分析、纺织学科中典型数学问题研究、服务计算、可视化技术和嵌入式智能系统等七个校级学科团队,公共(基础)教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教学实验中心等多个院内教学单位与科研机构。
武汉纺织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办学成绩
1、质量工程建设
近五年来学院质量工程建设取得重大成绩。《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数字逻辑》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研究生的《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和《非线性系统》建设成校精品课程;《数学文化选讲》建设成校级重点人文通识类优质课程;建成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系或建立近十个大学生校内外实习基地与青年教师工程化训练实习机构(基地);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准精算师卓越人才试点班”、“大学数学分级教学培养”、“自主化工程人才培养”取得初步成效。在2009年,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填补了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的空白;同时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线性代数”一门,实现了省属院校中数学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双双申报成功的历史性突破。此外,还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其他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 项,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五年来,院内教师共主编、参编出版各种高校教材或教学参考书50余部,其中多部为“十一五”规划教材。
2、教学技能与人才培养
五年来,学院一致以“创建一流的基础课教学、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教学工作目标,基础课教学和人才培养取得较好业绩。在2006年本科教学评估中,我院基础课教学的一系列亮点获得评估专家的一致认同,为我校获得本科教学评估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基础。五年来,我院青年教师参加学校工会、教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连续三届蝉联理工组第一名;我院教师刘杰、董敏分别代表学校理工组教师连续两届参加湖北省高校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分获两个三等奖的好成绩,董敏还获得湖北省教学能手荣誉称号;方文波、欧贵兵获得校级名师称号、朱勇等获得校级优秀教师称号。
2006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的硕士授予权。2010年9月申报成功计算机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的硕士授予权。五年来,我院共培养各类本科生近2000名,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纺织工程等专业研究生近80名,不同层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反响良好。我院学生多次在全国和湖北省大学生竞赛中获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省奖多项,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湖北省“首届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参加全国计算机专业软件大赛,获得三等奖2个,优秀奖1个。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参加湖北省高校师生互联网知识大赛第2名。
3、科研团队建设
近五年来学院已经在多个研究方向上形成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建设成近十个稳定的科研团队。在基础研究方面,我院教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项基金资助一项、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项目二项、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择优资助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项目“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在高等学校教学创新中的应用与实践”立项课题一项;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一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1(6+5)项、湖北省教育厅和湖北省统计局科研项目等30余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学天元基金等十余项;多人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资助出国学习交流。同时,我院教师主持完成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项目(“十一五”国家级课题)一项、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大学数学教学资源库二期工程的建设”子项目一项、大学数学研究中心项目两项、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十余项、各类校级教、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在服务社会方面,我院教师还承担了多项大型横向科研项目多项,相关科研成果曾分获省、市自然科学成果一、二等奖多项。五年来,我院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被SCI收录100余篇, 被EI、ISTP(CPCI)收录300余篇。
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将继续围绕学校制定的发展策略,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服务社会,促进我校数学、计算机及其交叉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团结全体师生员工迈向更新的台阶。
.武汉纺织大学[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应用数学和力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