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险企大病险保费一年多少钱将大增吗?

  【摘要】我国推出大病保险至今,普及范围和居民认知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保险公司在大病险上却并没得到收益,甚至传出全行业在大病险上都是亏损状态的传言,这其中原因何在。

  2013年上半年新增大病保险业务的中国人寿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底,保费收入5.2亿元,运营支出5.95亿元,其中赔付支出为1.42亿元,业务及管理费0.44亿元,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4.09亿元,总计亏损7500万元,约14%。

  除了对垄断地位的公立医疗体系控费无力,商业保险公司的经办能力亦令人担忧——作为大病医保制度蓝本的江苏省太仓市,前两年的实践证明,4.5%的经办费率是事实上的成本临界点,而上述数据显示,中国人寿经办大病医保业务的管理费用超过了8%。

  此外,商保公司为了中标往往随意压低保费、同时不切实际地提高报销比例,更使全行业雪上加霜。

  大病医保制度初起步时,业界更期望能借此推动医保第三方经办的进程,乃至提升统筹层次。但一年运转下来,这项制度已和初衷渐行渐远。

  截至2013年3月底,保监会批复了34家保险公司开展大病保险业务的资质申请,大部分业务由几家大型上市保险公司经办。

  不过,大病医保并不是一块“肥肉”,首先政策留出的空间并不大,高福利性的基本医保对商业补充医保产生挤出效应。

  广东省东莞市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亚林告诉记者,当地在设计大病医保制度时做过一个测算,住院实际自负费用超过当地农民年均纯收入(2.9万元)2倍的参保人,只占千分之1.2;如果采用城镇居民年均收入测算,人群基数更小,“商业医保几乎没有空间”。

  其次,地方政府在购买商保公司服务时,条件过于苛刻。人保健康总裁李玉泉介绍,在招标过程中要求保险公司提供数额较大的保证金,还要交违约保证金,中标以后扣15%到20%,合同履行完了之后再划转回来,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负担。

  另一方面,有的地方把风险调节机制变成仅仅是结余返还的单项调节,没有建立风险共担的机制。李玉泉认为,大病医保本身就是保本微利,如果商保公司在服务到位的情况下出现亏损,政府还应进行弥补。他建议设立一个调节基金,今年盈利太多了,就拿出一部分来,确保可持续性。

  最重要的是,商保公司只能在理赔时对不合理医药费用提出异议,却很难对上游的诊疗环节进行监管。记者了解到,太仓人社局尚未将基本医保数据系统向商保公司开放,后者的控费功能无法完全发挥。太仓大病医保的运行情况良好,部分得益于其人口结构中外来的年轻务工人员较多,他们正常缴费却很少就医,有利于医保基金积累。

  某一线城市的区卫生局长透露,当地连中药泡脚都被纳入报销,医保基金的压力不言而喻。该区请商保公司制订了住院标准、检查标准等一系列制度,但是面对过度医疗,商保公司既没有行政管理的权力,更无法消除医院的逐利动机。

  曾参与大病医保制度设计的原国务院医改办人士表示,没有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保险和医疗费用的赛跑,最终会把医保拖垮,大病医保也一样。

  大病医保的全行业亏损,商业保险公司自身也值得检讨。

  业内人士自曝,机构间的恶性竞争往往会压低筹资水平,“现在通常为人均20元-30元,低于最初六部委《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之时测算的40元。”

  另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为了竞标,还会不切实际地提高报销水平。前述六部委指导意见明确,为避免城乡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为目标,大病保险实际补偿比例将不低于50%。而据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院长王稳透露,有的地方未经精密测算就把补偿率增加到70%、90%,有的地方是百分之百的补偿,山东最高支付40万,风险骤然加大。

  事实上,以太仓市年轻化的人口结构等先天条件之优,当地人社局也只把综合销率定在56.3%。

  太仓人社局医保结算中心主任钱瑛琦介绍,这是根据开展大病医保之前,当地个人就医自负总费用的历史数据,结合医疗费用的自然增长测算出来的。

  在太仓大病医保经办的招标过程中,有一家保险公司拟赔本提高理赔比例,以求先占领市场,却未能中标。“我们看重的是可持续发展”,钱瑛琦说。

  另有观点认为,被寄予厚望的商业保险公司的经办水平,其实尚不足以担当起医保第三方经办的重任。

  前文所述的管理成本偏高就是一个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理水平的差距。上海某区级医保结算中心人士私下对记者表示,总体而言,目前商业保险经办管理的专业程度比医保部门差得太多。

  以并轨前的上海市外来人员综合保险住院理赔为例,这单业务由国内最大的三家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太平洋联合承保,寡头垄断。总投保规模300多万人,人群住院率又很低,但是理赔速度慢得出奇,全部采用手工事后报销,出院后最快也要申报3个月后才能得到理赔。

  2011年这项综合保险被撤并,按照住院医疗、工伤保险和老年补助等分别纳入上海本地的有关制度,其中基本医保那部分立刻实现了实时结算。

  按照六部委指导意见,大病医保的筹资来自于基本医保的结余,但很多地方执行并不到位。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提供的资料,仅有青海、吉林等少数省份人均筹资额高达或超过50元,其他多数省份都未达到40元及格线。“东部有一个大省,全省按17.5元筹资,以后怎么能够进行下去?”上述曾参与大病医保制度设计的原国务院医改办人士说。

  业内人士解释,一方面确实是部分地区结余有限,另一方面则是一些地方政府缺乏数据精算,做出来的方案过于保守。

  虽然财政每年都在增加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贴,但医疗费用也平均每年以15%的速度增加。基本医保基金的当年结余率近几年来又一直在有意降低,仅仅依靠累计结余并不足为长远之计。

  城镇职工医保看似充足的数字背后暗藏隐忧。随着“扩面”工作的基本完成,基金的增量部分越来越少,支出却会不断增长。一方面是随医疗费用“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城镇职工医保一直是“单基数缴费”,也就是在职人员缴纳而退休人员不缴。

  有统计显示,退休人员的平均医保基金花费是在职人员的三倍。多位实操及理论界人士担心,在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以及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出的地区,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将难以承受。

  人社部的政策研究专家表示,如果依据上述估算,把退休人员的筹资标准提高为在职人员的3倍,这显然不现实,而如果提高得少则所起作用有限,因此“单基数缴费”的现状暂时看不到改变。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社会保险法规定医疗保险的统筹是在省一级,这样全国就有31个大病医保制度,从起源来看他对大病医保的前途并不乐观。他建议及早总结试点中出现的问题,校正偏差统一制度,拿掉未来隐形的“定时炸弹”。

  慧择提示:大病保险对城镇居民是很好的保障,但是因为制度的不完善导致险企在其中亏损,有关部门应该及时相处对策,尽量完善制度,让险企能更有信心的参与大病险中。

原标题:健康险投保不足 第三方互联网险企深耕市场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报告》显示,认为自身发生重大疾病风险大的受访者中,有82.1%尚未购买商业健康保险;47.8%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但其中已购买的比例仅6.7%。由此看来,健康险投保严重不足,这也留给了健康险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

  “轻症赔付后重疾保额递增”、“含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双豁免”……近期,慧择网多家第三方互联网保险平台相继推出了重疾险新产品。业内人士指出,与此前的网销重疾险争相增加疾病种类、降低保费价格不同,现在网销重疾险创新更倾向于提升保额,强化保障功能。

  “面对日渐多元化和细分化的市场需求,突破单纯的‘拼种类、比低价’的同质化产品局限,如何让保障回归用户的真正需求,成为网销互联网重疾险的核心竞争点。”慧择网健康险首席研发总监廖晓平表示,网销重疾险今年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增加保险责任,在经历了五六年的发展之后,已经走出了“拼价格”的粗放发展时期。

  以慧择网携手复星定制推出的重疾险“达尔文1号”为例,不仅实现了在线智能核保,还首次在互联网销售的重疾险中,加入“轻症赔付后重疾保额递增”的责任,轻症每赔付1次,重疾保额可递增10%,最高可递增达130%;并且含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双豁免,更适合夫妻互保,或为自己的父母及子女投保,也就是说,如果投保人在保障期间发生合同约定的意外,被保险人后续的所有保费可以全部免交。

  根据再保公司2012年至2017年这5年的数据跟踪显示,在所有高发的轻症当中,39%集中在心血管病,26%集中在脑血管病,而这些得了轻症的患者,再次罹患重疾的风险将远超于普通人7至8倍。

  分析认为,互联网健康险市场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和保险市场的培育,在线客户的保险意识和需求相比以前得到了激发,对保险的功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产生了更加深层次的需求。而第三方互联网保险平台有较强的大数据积累和客户分析,同时也拥有巨大的平台流量,和传统险企联合开发产品实现了双方共赢。(记者 王淑娟 )

(责编:任志慧、邓楠)

  经过两年多的探路,我国的制度终于在全国遍地开花。然而回顾这两年多的探路历程,大多数公司仍挣扎在亏损的泥潭。保险公司经办大病保险的盈利模式依旧待考。

  昨日,在国家卫计委2015年首次发布会上,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透露,去年所有省份都开展了大病保险试点,覆盖13.25亿人,其中10个省份已全面推开。

  2012年8月,六部委下发《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通过商业保险机构承保大病保险业务。截至目前,全国有13家保险公司开展了大病保险业务。其中,大保险公司表现更为积极,如在青海、山东等省市承保了70余个大病保险项目;中国在广东、江苏等省市承保了大病保险项目超过80个。

  而相比大病保险业务的浓厚政策背景,其经营方面的持续亏损却让众多经办保险公司略显尴尬。中国人寿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2013年新开展大病保险业务亏损总额为2.47亿元。尽管保险、(,)和都未提及大病保险,但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表示,商业保险公司在大病保险这个项目上整体亏损。

  那么,经营政策性背景如此浓厚的大病保险的险企为何依旧亏损?朱铭来指出,大病保险的定价机制不尽合理,部分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政府买方市场的强势,不利于大病保险经营成本的科学测算和公平定价,这为制度未来的可持续性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此外,招投标过程中,不理性甚至恶性竞争行为不时上演。总裁表示,目前,一些地方的招投标方案中对专业技术和服务质量等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导致招标的结果有失公允。

  “与此同时,在很多地方的招投标过程中,更多的政府部门过分看重‘低、高保障’的筹码,而将商业保险公司的专业性、管理风险的能力边缘化,这样商业保险公司的优越性自然无法体现。”李玉泉补充道。

  为了尽快让经办大病保险的保险公司摆脱亏损的泥潭,昨日,毛群安表示,目前大病保险,一是筹资问题要解决好;二是统筹的层次要提高;三是在大病保险推行过程中要做好精算,做好统筹大病保险经费的合理使用。

  对此,朱铭来也认为,目前全国各地的基本医保大部分都是地市级统筹,甚至是县级统筹,而的一次性支付风险很大,因此有必要将大病保险的统筹层次上升到省级,这样也可以发挥商业保险公司的优势,因为商业保险公司采取的是垂直管理,省级统一核算。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上半年,中国人寿的大病保险业务收入38.9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00万元,这也是经办大病保险的保险公司首次盈利。对此,有保险公司人士表示,大病保险刚办第一年,会有一些成本,但是两三年以后成本就摊薄了。以后是否会继续亏损还不好说。上述官员表示,即使保险公司亏损了,也是市场机制产生的。

  但可以预期的是,自愿经办大病保险的保险公司依旧在排队。因为这将有助于公司开发二次产品,设计配套的补充产品。对此,朱铭来表示,保险公司自身在广大农村品牌知名度也将得到提升,包括客户的积累、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保险公司的基础建设。这使得保险公司在做其他商业保险业务时,展业成本要低得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病险保费一年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