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一个中型灌区的水资源寒假社会实践报告1500,大概收多少钱合适?

湖北省2012年水资源公报_网易新闻
湖北省2012年水资源公报(全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2年,平均降水量为1045.1毫米,比常年减少11.4%。地表水资源量783.7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62.77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间的不重复计算量为30.1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813.88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21.4%。
2012年,全省入境水量7024.06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9.9%;全省出境水量7734.77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5.8%。
2012年,全省69座大型水库和263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301.96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减少51.81亿立方米;全省13个典型湖泊年末蓄水总量为22.86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0.89亿立方米。
2012年,全省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均为299.29亿立方米。在供水量中,地表水源供水量288.20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96.3%;地下水源供水量10.14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3.4%;其它水源供水量0.96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0.3%;
在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 140.53亿立方米,占47.0 %;工业用水121.64亿立方米,其中火电直冷式用水35.32亿立方米,占11.8%,扣除直冷式火电用水,工业用水为86.32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28.8%;生活用水 37.13亿立方米,占 12.4%。总用水消耗量 129.01亿立方米,耗水率为43.1%。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129立方米,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减少9.4%,万元工业增加值(含火电直冷式用水)用水量为115立方米,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减少11.8%
2012年全省地表水质监测河流总长为7488.5公里,其中劣于Ⅲ类的河流总长为1696.0公里,占总评价河长的22.6%,主要集中在城市(镇)河段,主要污染河流为香溪河、澴水、沮河、沮漳河、涢水、沦河、四湖总干渠、滠水、浠水、蛮河、竹皮河、白河、滚河、神定河、通顺河、溾水、大富水、汉北河、藕池河和华阳河等,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2012年度全省共监测198个水功能区,达标水功能区128个,达标率为64.6%;监测69个饮用水水源地,合格水源地62个,水源地合格率为89.9%。
2012年,我省先后战胜鄂北等地的春夏秋跨季大旱、夏季多场次暴雨洪水,有效应对长江近似1998年洪水中高水位的严重汛情和夏末局地台风引发的极值性暴雨洪涝灾害,紧急转移群众21.4万人,排渍排涝70亿立方米,减淹农田800多万亩,使18个县级以上城市免遭洪涝之害,防洪减灾效益达254亿元,与五年来洪涝损失、人员死亡均值相比,分别降低12%、47%;提供抗旱用水62亿立方米,抗灌农田4365万亩次,解决了70多万人、24万多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没有发生严重危害生态事件,实现抗旱减灾效益183亿元。
2012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工作。鄂北地区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省委、省政府多次专题研究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问题,李鸿忠书记、王国生省长、张昌尔副书记、赵斌副省长、郭有明副省长多次到襄阳、随州、大悟等地调研和国家有关部委汇报,组织开展工程规划研究论证。专门召开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试点动员会议,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作动员讲话,着力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稳步推进。二、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12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045.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11.4%,比上年值增加5.8%,为偏枯年份,2012年全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和距平图见图1、图2。
全省17个市州2012年年降水量与常年值比较,除咸宁市、黄石市、荆州市和武汉市比常年有所增加外,其余各市州均减少,减少幅度最大的是随州市,比常年减少38.8%,其次是荆门市,比常年减少30.0%,2012年全省行政分区降水量成果见图3和表1。&
(二)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2012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783.76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421.6毫米,比2011年增加8.0%,比常年值偏少22.1 %。全省17个市州地表水资源量与常年值比较,除咸宁市比常年增加26.8%,黄石市和荆州市比常年基本持平外,其余各市州均比常年偏少,其中以随州市偏少为最多,比常年偏少达70.7%,其次为荆门市,比常年偏少53.6%。全省各市州2012年地表水资源量与上年、常年比较见表2。
2012年全省入境水量7024.0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7.9%,比常年偏多9.9%,其中长江干流入境水量为4558亿立方米,汉江水系入境为287.59亿立方米,洞庭湖水系入境为2163亿立方米,富水、倒水等五条中小河流入境水量为15.47亿立方米。
全省出境水量为7734.7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5.7%,比常年偏多5.8%。其中长江干流出境7720亿立方米,淮河水系出境0.84亿立方米,华阳河水系出境13.93亿立方米。
(三)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指降水、地表水体(河道、湖库、渠系和渠灌田间)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排泄量法计算,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补给量法计算。在确定各市州的地下水资源量时,扣除了山丘区与平原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
2012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262.77亿立方米,比2011年增加4.3%,比常年偏少9.1%,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68.07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196.53亿立方米,山丘区与平原区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1.83亿立方米。各市州地下水资源量见表7。
(四)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由地表水资源量加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而得。
2012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783.7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62.77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间不重复计算量为30.12亿立方米,2012年全省水资源总量813.8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4%,比常年偏少21.5%。全省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1.9%,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为43.8万立方米。2012年全省人均水资源总量1408立方米,亩均水资源总量1601立方米,均高于2011年人均水资源总量1248立方米,亩均水资源总量1493立方米, 2012年全省各市州水资源总量见表4。
三、蓄水动态
(一)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2012年全省共统计大中型水库332座,其中大型水库69座,中型水库263座,与2011年相比新增统计大中型水库4座。其中新增统计大型水库2座,分别为十堰市三里坪水库和恩施自治州水布垭水库,新增统计中型水库2座,分别为十堰市冯家湾水库和宜昌市玄庙观水库。
全省年末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为301.96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减少51.81亿立方米,减少幅度为14.6%。其中大型水库当年末蓄水量为276.43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当年末蓄水量为25.53亿立方米。
(二)典型湖泊蓄水动态
2012年全省13个典型湖泊年末蓄水总量为22.86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0.89亿立方米,增加幅度为4.1%,见表6。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
(一)供水量
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按水源类型分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它水源统计。
2012年全省总供水量299.2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288.20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96.3%,地下水源供水量10.14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3.4%,其它水源供水量0.96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0.3%。各市州2012年供水量见表7。与2011年比较,总供水量增加2.5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增加2.01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增加0.48亿立方米,其它水源供水增加0.12亿立方米。
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占32.7%,引水工程供水量占25.7%,提水工程供水量占41.4%,调入及人工运载水量占0.1%;在地下水供水量中,浅层地下水供水量占85.5%,深层承压水供水量占14.5%。
(二)用水量
用水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老口径按农业、工业、生活三大类用户统计,农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用水;生活用水包括城镇居民、城镇公共、农村居民及牲畜用水;工业用水为取用的新水量,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量。新口径按用户特性分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其中生产用水再划分为第一产业用水、第二产业用水、第三产业用水。
2012年全省总用水量299.29亿立方米。按老口径统计,其中农业用水 140.53亿立方米,占47.0 %,工业用水121.64亿立方米,其中火电直冷式用水35.32亿立方米,占11.8%,直冷式火电用水退水量34.90亿立方米,扣除直冷式火电用水,工业用水为86.32亿立方米,占28.8%;生活用水 37.13亿立方米,占 12.4%。与上年比较,农业用水减少1.73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增加1.25亿立方米,主要是火电直冷式用水增加;生活用水增加3.08亿立方米,主要是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增加1.85亿立方米,牲畜用水增加0.56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建筑业和服务业)增加0.62亿立方米。按新口径统计,其中生产用水273.29亿立方米,占91.3%,生活用水 25.69亿立方米,占8..6%,生态用水0.31亿立方米,占0.1%,各市州201,2年用水量见表8。
(三)耗排水量
1、用水消耗量
用水消耗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各种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2012年全省用水消耗总量 129.01亿立方米,耗水率(消耗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为43.1%。按产业分类:农业耗水量79.72亿立方米,工业耗水量29.84亿立方米,生活耗水量19.45亿立方米,分别占用水消耗总量的61.8%、 23.1%和15.1%。按新生产与消费分类:生产耗水量 117.23亿立方米,占90.9 %,生活耗水量 11.51亿立方米,占 8.9%,生态耗水量 0.27亿立方米,占0.2%。成果见表9。
2、废污水排放量
废污水排放量是指工业、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用水户排放的水量,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2012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53.78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废水)为38.75亿吨,占72.0%,城镇生活污水11.63亿吨,占21.6%,第三产业废污水3.40亿吨,占6.3%。全省废污水入河量为37.65亿吨,见表10。
(四)用水指标和用水效率
1、用水指标
2012年全省人均用水量480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10立方米,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129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含火电)用水量为115立方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168升/日,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70升/日。
因受经济结构、人口密度、作物组成、工业结构、节水水平、水资源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市州用水指标值存在一定差异,各市州用水指标见表11。
2010年以来,全省人均用水量和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趋势平缓、变幅不大,全省人均总用水量变化于500立方米附近,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变化于400立方米附近;全省平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按可比价计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012年比2011年下降9.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12年比2011年下降11.8%(不含直流火电下降11.9%),见表12。
注:1、表中括号内数据为2010年不变价的绝对数;
2、表中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的计算采用湖北省统计局可比价(价格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
γ=[(1+α)/(1+β)]-1
式中: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或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
α—全社会总用水量或工业用水量增长率,为当年用水量相对于上年的增长百分比%,
β— 国内生产总值或工业增加值(按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的增长率。
2、用水效率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某一时期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水源地灌溉取水总量的比值。它反映灌区渠系输水和田间用水状况,是衡量从水源取水到田间可被作物吸收利用构成中灌溉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综合反映灌区灌溉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溉技术水平。
根据《2012年湖北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审定稿),2012年湖北省大型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768,中型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813,小型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203。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858。
五、水体水质
(一)河流水质
2012年湖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对长江、汉江干流湖北段及省内66条中小河流的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
2012年全年期评价河长7488.5公里。其中Ⅰ类水河长369.8公里,占4.9%;Ⅱ类水河长3166.7公里,占42.3%;Ⅲ类水河长2256.0公里,占30.1%;Ⅳ类水河长569.0公里,占7.6%;污染较重的Ⅴ类水河长265.0公里,占3.5%;污染严重的劣Ⅴ类水河长862公里,占11.5%。劣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22.6%。劣于Ⅲ类的水体主要集中在城市河段和部分支流,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等。
其中长江干流和汉江干流共评价1291.0公里,Ⅱ类水河长占45.2%,Ⅲ类水河长占47.9%,Ⅳ类水河长占6.9%。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
中小河流全年期评价河长6197.5公里,其中Ⅰ类水369.8公里,占6.0%,Ⅱ类水2582.7公里,占41.7%,Ⅲ类水1637.7公里,占26.4%。受污染的Ⅳ类水480.3公里,占7.7%,污染较重的Ⅴ类水265.0公里,占4.3%,严重污染的劣Ⅴ类水862.0公里,占13.9%。2012年超标(超Ⅲ类)河段长度1607.3公里,占26.1%。主要污染河流为香溪河、澴水、沮河、沮漳河、涢水、沦河、四湖总干渠、滠水、浠水、蛮河、竹皮河、白河、滚河、神定河、通顺河、溾水、大富水、汉北河、藕池河和华阳河等,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二)湖泊水质
2012年全年期共评价26个湖泊,评价面积为1472.3平方公里。其中Ⅱ类水湖泊1个,评价面积为32.0平方公里,占2.2%;Ⅲ类水湖泊7个,评价面积为697.4平方公里,占47.4%;Ⅳ类水湖泊7个,评价面积为482.8平方公里,占32.8%,为洪湖、鲁湖、蜜泉湖、汤逊湖、后湖、涨渡湖、武山湖;Ⅴ类水湖泊7个,评价面积为240.4平方公里,占16.3%,为大岩湖、网湖、保安湖、磁湖、汈汊湖、水果湖和大冶湖;劣Ⅴ类水湖泊4个,评价面积为19.7平方公里,占1.3%,为沙湖、南湖、南太子湖和墨水湖。湖泊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从湖泊富营养化的角度评价,其中中营养湖泊10个,评价面积为771.5平方公里,占52.4%;富营养湖泊16个,评价面积700.8平方公里,占47.8%,2012年湖北省湖泊富营养化趋势略有好较。
(三)水库水质
2012年共评价水库41个。全年期水质为Ⅰ类的水库4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9.7%,Ⅱ类的水库22座,占53.7%,Ⅲ类的水库13座,占31.7%;Ⅳ类的水库2个,占4.9%。受到污染的水库为白云湖水库和解放山水库,主要污染物为总磷。从水库营养状态分析,评价的水库中37座水库为中营养,4座水库为富营养,为郑家河水库、刘桥水库、白云湖水库和解放山水库。
(四)省界水体水质
2012年监测评价省界水体断面21个,新增1个省界监测断面。全年期评价,水质为Ⅰ类的有仙河关防、富水洪港2个省界断面;水质为Ⅱ类的有乌江水系的唐岩河朝阳寺、磨刀溪建南、洈水沙溪坪、汉水水系的夹河上津等15个省界断面;水质为Ⅲ类的有黄渠河、华阳河龙感湖、清河齐岗、长江上巣4个省界断面。
(五)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
根据《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对2012年度监测的198个水功能区进行达标评价,水质达标的水功能区有128个,达标率为64.6%。
评价的河流类水功能区总河长为7377.7公里,达标河长为4957.6公里,河长达标率为67.2%;湖泊类水功能区评价面积为1526.3平方公里,达标面积为829.0平方公里,面积达标率为54.3%;水库类水功能区评价蓄水量为156.2568亿立方米,达标蓄水量为136.5058亿立方米,蓄水量达标率为87.4%。各类不达标的水功能区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
(六)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2012年对湖北省69个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进行评价,全年水源地水质合格率(全年水源地水质合格次数/全年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价次数)大于等于80%为年度水质合格水源地。69个饮用水源地中,合格水源地有62个,不合格的有7个,水源地合格率为89.9%。水源地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
六、重要水事
2012年,全省水利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发展平安、民生、农田、生态“四大水利”,全省水利工作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受到省政府通令嘉奖。
(一)战胜长江近似1998年大洪水
先后战胜鄂北等地的春夏秋跨季大旱、夏季多场次暴雨洪水,有效应对长江近似1998年洪水中高水位的严重汛情和夏末局地台风引发的极值性暴雨洪涝灾害,紧急转移群众21.4万人,排渍排涝70亿立方米,减淹农田800多万亩,使18个县级以上城市免遭洪涝之害,防洪减灾效益达254亿元;提供抗旱用水62亿立方米,抗灌农田4365万亩次,解决了186.5多万人、30.4万多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没有发生严重危害生态事件,实现抗旱减灾效益183亿元。
(二)编制完成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
鄂北地区是我省有名的“旱包子”,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2012年7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省主要领导亲自现场调研查勘,带队到水利部汇报协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有关部门和鄂北各市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省水利厅全力以赴地开展了资料收集、调研查勘、水资源分析论证、工程措施研究、方案比选等规划论证工作,编制完成了《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报送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
(三) 完成当家塘村民小组全覆盖工程
省委、省政府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全省扩挖塘堰21万口,新增蓄水量7.2亿立方米,改善灌溉农田642万亩,做到了村民小组当家塘全覆盖。湖北省水利厅被表彰为“三万”活动先进单位。
(四)新解决24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稳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完成投资12.3亿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900处,解决了24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五)全省一大批水库脱险销号
中央下达我省315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主体工程基本完工1202座。新开工的37座大中型水库有3座基本完工。587座小(1)型水库全面完工,1866座重点小(2)型水库中有879座开工实施,主体工程完工591座。自筹资金建设的663座一般小(2)型水库部分已开工。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步伐加快。首批试点52个项目绩效考核被财政部、水利部核定为优秀等次。基本完成第二批42个项目和新增31个项目年度建设任务。纳入年实施的258个项目正抓紧审批。重点堤防加固工程稳步推进。荆南四河和汉江下游堤防加固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投资1000万元对27处崩岸进行了应急整治。山洪灾害防治初见成效,规划内70个山洪灾害防治县基本完建。
(六)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投资223亿元
2012年,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工35万处、完成投资近223亿元。修复水毁工程1.1万处,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83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52万亩。61个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38个现代农业省级小农水重点县、4个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县和24个中央追加投资项目、2个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的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完成投资15.8亿元,受益群众160余万人。完成规划内32个大型灌区、5个农发重点中型灌区、5个节水灌溉示范项目、2个规模化节水灌溉综合示范项目和34座大型灌排泵站年度建设任务。
(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方案
6月15日,水利部、省政府联合出台《关于湖北省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方案的批复》;7月27日,陈雷部长对山东、湖北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试点工作作出批示。批示肯定:山东省、湖北省作为我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试点省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四个率先”要求,初步构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制定了考核办法,提高了计量监测能力,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8月23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10月3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试点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作动员讲话,省政府与有关市、州签订了责任状。全省市州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制定基本完成,恩施市、谷城县等5县级示范点建设稳步推进,城市水资源管理监控能力建设抓紧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水资源处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资源工作先进单位。
(八)《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颁布施行
成立湖北省湖泊局,明确了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湖泊保护主体地位。开展了“一湖一勘”工作,基本摸清了全省100亩以上湖泊和20亩以上城中湖的基本情况。启动了全省湖泊保护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长湖、斧头湖综合治理规划试点工作。编制了《百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湖北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分阶段限排总量控制方案》,积极推进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和咸宁淦河、黄石磁湖等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丹治、长治、坡耕地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30平方公里。
(九) 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项目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
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共同发布了《湖北省水能资源开发和农村水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治水办电结合、开发保护统一、新建改建统筹、建设管理并重,依法规范管理和科学有序开发水能资源,大力推进水电公益项目建设。新增水电装机容量63.8万千瓦,完成投资32.7亿元。财政部、水利部下达我省的47个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项目,经2年努力,全面完成建设和验收任务,共完成投资4.14亿元,装机容量由改造前的11.19万千瓦增加至13.477万千瓦;22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及与农民利益相结合试点项目抓紧实施,当年完成投资18.5亿元;深入推进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26个项目纳入投资计划,惠及5.85万农户,10个项目完成建设任务,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
(十) 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得到省政府批复。
省政府印发《关于湖北省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的批复》(鄂政函﹝号),批复同意省水利厅会同省发改委、省环保厅组织编制的《湖北省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规划》以保障城市水源的水量、水质为目标,以饮用水水源地的建设、保护、涵养为核心,对全省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安全状况评价,划定了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170个,规划了保障水源地安全的隔离防护、污染源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和保护、备用水源等工程措施,以及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监测预警与安全应急机制的相关措施。《规划》是全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的依据和指导性文件,奠定了水利部门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基础。&
(原标题:湖北省2012年水资源公报)
本文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请在APP上操作
打开万方数据APP,点击右上角"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您登录的个人账号与机构账号绑定,绑定后您可在APP上享有机构权限,如需更换机构账号,可到个人中心解绑。
检索详情页
{"words":"$head_words:灌区+$head_words:水资源+$head_words:讷谟尔河","themeword":"$head_words","params":"$title:灌区水资源利用分析"}
&&&灌区水资源利用分析
灌区水资源利用分析
Analysis on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t irrigation area
介绍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及规划,对流域水资源进行分析,论证灌区取水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摘要: 介绍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及规划,对流域水资源进行分析,论证灌区取水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请输入添加的标签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实名学术社交
个性化订阅推荐
快速查看收藏过的文献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全国中型灌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
全国中型灌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
附件 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全国规划编制大纲 前言简要说明规划编制背景、任务来由等,说明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展望到2020年以后。综合提要简要说明规划的主要内容。一、全国中型灌区基本现状1、中型灌区处数及灌溉面积说明灌区处数(只包括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下同),设计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等(有关数据应与汇总表的数据一致)。粮食主产省(区)、贫困地区的灌区情况应专门说明。2、中型灌区的地位与作用说明中型灌区在农业和粮食生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3、中型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从水源及渠首工程、干支渠道、干支渠系建筑物、量水设施及管护设施等几方面概括描述。二、全国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情况(截至2015年底)1、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资金投入及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包括资金投入及种类,完成的渠道衬砌长度、渠系建筑物、水源工程和管护设施及量水设施数量等(有关数据应与汇总表的数据一致;应包含由括由农发机构单独切块立项实施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下同)。“十二五”期间项目情况应单独说明。2、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效益基本情况包括新增(含恢复)灌溉面积、改善灌溉面积,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新增节水能力等。“十二五”期间项目情况应单独说明。3、中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情况简要说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总体进展情况,已落实管护人员和管护经费的中型灌区数量及其比重,已建立的农民用水户协会数量及其管理的灌溉面积等。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1、指导思想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水利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2、基本原则3、主要目标提出“十三五”期间拟改造的重点中型灌区处数,可实现的主要效益等。四、分区改造方略1、黄淮海平原粮食主产区本区包括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5省。2、东北松辽平原粮食主产区本区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含省农垦总局)4省(自治区)。3、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粮食主产区本区包括江西、湖北、湖南、四川4省。4、西北和华北水资源短缺区本区包括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9省(自治区、直辖市)等。5、东南、华南沿海和西南水资源丰沛区及其他地区本区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重庆、云南、贵州、西藏9省(自治区、直辖市)。五、水量供需分析1、现状水量供需分析2、改造后水量供需分析本章分析估算采用的水文频率为:以淮河和秦岭为分界线,北方灌区一般采用50%,南方及北方水稻灌区一般采用75%。六、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1、干支渠沟疏浚开挖及衬砌防渗包括疏浚渠沟、衬砌渠道总长度等。2、干支渠沟建筑物改造及配套包括维修、加固、重建建筑物总座(处)数等。3、水源及渠首工程改造与加固包括维修、加固、重建水源及渠首工程总座(处)数等。4、量水设施及管护设施建设包括量水及管护设施总座(处)数等。5、主要工程量主要是土方量、石方量、混凝土量、防渗膜布用量等。6、田间工程建设分别简要提出田间工程建设总面积及有关实施方案。 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中型灌区改造规划投资按照工程量、现行定额和单价等估算,不应包括已改造投资部分,也不包括田间工程投资部分。2、资金筹措按现行投入政策提出资金筹措方案。八、效益与经济评价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面主要包括新增灌溉面积、改善灌溉面积等。2、增加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方面主要包括新增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等。3、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主要包括新增节水能力、平均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等。4、经济评价可采用各个中型灌区经济评价成果的综合平均值。九、建后运行管护及管理体制改革1、管护机构、人员及经费2、管理体制改革设想3、水价核定及水费收取十、环境影响评价简要说明本规划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以及对不利影响采取的相应对策措施。十一、实施保障措施1、政策措施2、投入措施3、机构措施 附表1、全国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基本情况汇总表(全部)2、全国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基本情况汇总表(截至2015年底)3、全国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基本情况汇总表( “十二五”期间改造)4、全国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基本情况汇总表( “十三五”期间拟改造)。 附图全国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分布图 第二部分:省级规划编制大纲 前言简要说明规划编制背景、任务来由等,说明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展望到2020年以后。综合提要简要说明规划的主要内容。一、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型灌区基本现状1、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型灌区处数及灌溉面积说明灌区处数(只包括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下同),设计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等(有关数据应与汇总表的数据一致)。贫困县、粮食生产大县的灌区情况应分别单独说明。2、中型灌区的地位与作用说明中型灌区在农业和粮食生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3、中型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从水源及渠首工程、干支渠道、干支渠系建筑物、量水设施及管护设施等几方面概括描述。二、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情况(截至2015年底)1、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资金投入及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包括资金投入及种类,完成的渠道衬砌长度、渠系建筑物、水源工程和管护设施及量水设施数量等(有关数据应与汇总表的数据一致;应包含由括由农发机构单独切块立项实施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下同)。“十二五”期间(年)改造项目情况应单独说明。2、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效益基本情况包括新增(含恢复)灌溉面积、改善灌溉面积,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新增节水能力等。“十二五”期间(年)改造项目情况应单独说明。3、中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情况简要说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总体进展情况,已落实管护人员和管护经费的中型灌区数量及其比重,已建立的农民用水户协会数量及其管理的灌溉面积等。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1、指导思想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水利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2、基本原则3、主要目标提出本省(区、市)“十三五”期间拟改造的重点中型灌区处数,可实现的主要效益等。四、水量供需分析1、现状水量供需分析2、改造后水量供需分析本章分析估算采用的水文频率为:以淮河和秦岭为分界线,北方灌区一般采用50%,南方及北方水稻灌区一般采用75%。五、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1、干支渠沟疏浚开挖及衬砌防渗包括疏浚渠沟、衬砌渠道总长度等。2、干支渠沟建筑物改造及配套包括维修、加固、重建建筑物总座(处)数等。3、水源及渠首工程改造与加固包括维修、加固、重建水源及渠首工程总座(处)数等。4、量水设施及管护设施建设包括量水及管护设施总座(处)数等。5、主要工程量主要是土方量、石方量、混凝土量、防渗膜布用量等。6、田间工程建设分别简要提出田间工程建设总面积及有关实施方案。 六、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中型灌区改造规划投资按照工程量、现行定额和单价等估算,不应包括已改造投资部分,也不包括田间工程投资部分。2、资金筹措按现行投入政策提出资金筹措方案。七、效益与经济评价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面主要包括新增灌溉面积、改善灌溉面积等。2、增加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方面主要包括新增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等。3、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主要包括新增节水能力、平均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等。4、经济评价可采用各个中型灌区经济评价成果的综合平均值。八、建后运行管护及管理体制改革1、管护机构、人员及经费2、管理体制改革设想3、水价核定及水费收取九、环境影响评价简要说明本规划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以及对不利影响采取的相应对策措施。十、实施保障措施1、政策措施2、投入措施3、机构措施 附表1、××省(自治区、直辖市)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基本情况汇总表(全部)2、××省(自治区、直辖市)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基本情况汇总表(2015年前改造)3、××省(自治区、直辖市)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基本情况汇总表(“十二五”期间改造)4、××省(自治区、直辖市)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基本情况汇总表(“十三五”期间拟改造)。(以上附表中,扶贫重点县县名以下划线标明,粮食生产重点县县名以加黑标明。) 附图××省(自治区、直辖市)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分布图 第三部分:单个中型灌区改造规划编制提纲 目
录 1、提要2、灌区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及灌区基本现状3、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灌区水量供需分析及水质分析5、建设标准及总体布置6、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8、效益及经济评价9、环境影响评价及土壤流失防治10、建设管理及施工组织11、建后运行管护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12、主要结论表格图纸 (说明:规划报告文字宜简练、篇幅应适当,全部文字、表格、图纸应为A4幅面,并装订成一册) 1
背景及依据简要说明背景及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等方面的依据。1.2
灌区所在地经济社会简况及灌区基本现状简要说明所在县(市、区、旗、团场等)的气候、人口、土地、农业、经济、财政、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情况,以及灌区人口、耕地、灌溉面积、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年代、现状及完好率等。1.3
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4
灌区水量供需分析及水质分析1.5
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1.6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7
效益及经济评价1.8
建设管理、建后管护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1.9
主要结论 2
灌区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及灌区基本现状2.1
自然状况介绍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工程地质、水文、降水、水资源和主要自然灾害等情况。2.2
经济社会状况说明灌区所在县(市、区、旗、团场等)的人口、土地、耕地、灌溉面积、中低产田、农业、经济、财政、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情况。2.3
基础设施状况说明灌区所在县(市、区、旗、团场等)交通、电力、通信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的情况。2.4
灌区骨干水利工程状况说明灌区人口,耕地,灌溉面积,水源工程、骨干工程建设年代、现状及完好率等方面的情况。简要说明灌区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情况等。如有必要,简要说明当地大型防洪、排涝等工程现状。2.5
农业生产状况及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状况说明所在地主要农作物种类、种植结构、复种指数、主要农产品产量、平均亩产等;说明项目所在地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已完成的中低产田改造面积、投资以及起止年份等。本章的主要指标和数据应填在附表1《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经济社会及基本现状表》中。 3
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
骨干工程在灌区中的地位和作用3.2
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列出灌区骨干工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3.3
农业生产和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对灌区骨干工程的要求3.4
改造的必要性 4
灌区水量供需平析及水质分析4.1
灌区现状水量供需分析分析计算灌区水源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灌区水利工程现状供水能力(包括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现状需水量(包括灌溉、工业、生活、生态环境、其他等),并说明富余或短缺结果。现状灌溉需水量以现状灌溉定额为基础计算。计算采用的频率为:以淮河和秦岭为分界线,北方灌区一般采用50%,南方及北方水稻灌区一般采用75%。4.2
改造实施完成后灌区水量供需分析分析计算改造完成后灌区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包括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需水量(包括灌溉、工业、生活、生态环境、其他等),并说明富余或短缺结果(原则上不允许出现短缺情况)。改造完成后灌溉需水量以设计灌溉定额(应低于现状灌溉定额)为基础计算。计算采用的频率同4.1。4.3
灌溉水质分析对灌区灌溉用水的水质状况进行检测分析,检测分析结果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本章的分析结果应填在附表2《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水量供需分析、经济评价、建后管护及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表》中。 5
建设标准及总体布置5.1
建设指导思想5.2
建设目标主要是新增及恢复灌溉面积、改善灌溉面积、年增节水能力、年增供水能力、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灌溉保证率等方面的指标。5.3
等级标准根据有关标准规范确定。5.4
总体布置及主要单项工程设计方案选择5.5
渠道设计成果5.6
水源及渠首工程、泵站和主要渠系建筑物设计成果以表格方式列出需疏浚、开挖和衬砌的渠道长度、流量和断面尺寸等,需改建、重建的水源及渠首工程、泵站和主要渠系建筑物规模、尺寸、装机容量等。本章一些指标数据应填在附表3《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任务、投资、效益计划表》中。 6
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6.1
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单项工程)针对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造主要建设内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建设任务、投资、效益计划表》中所列的主要单项工程)以及工程管护设施、量水设施设备及信息系统、环保土保工程等,并列出汇总表。6.2
主要工程数量估算建设上述主要单项工程需要完成的土方开挖、回填量,石方开挖、回填、砌筑量,混凝土浇筑量,以及防渗土工膜布铺设数量等,并列出汇总表。6.3
主要建筑材料和设备数量列出建筑工程、金属结构购置及制作安装工程、机电设备购置及制作安装工程等涉及的主要建筑材料和设备数量汇总表本章一些指标数据应填在附表3《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任务、投资、效益计划表》中。 7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7.1
投资估算依据及有关规定列出投资估算依据及有关规定,主要根据省级水利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标准和定额等进行项目投资估算。7.2
投资估算建筑工程费是指改造建设涉及的土建工程方面的费用,如渠道开挖疏浚、衬砌防渗,渠系建筑物及泵站土建部分建设等。设备购置及制作安装工程费包括金属结构设备购置及制作安装工程费、机电设备购置及制作安装工程费等。金属结构设备购置及制作安装工程费是指项目建设涉及的金属结构设备制作制造、采购及安装方面的费用,如水闸闸门和启闭机等。机电设备购置及制作安装工程费是指改造建设涉及的机电设备购置及制作安装方面的费用,如泵站中的机电设备部分、配套输变电工程,量水设施及信息系统中的机电设备部分等(注意:此处禁列车辆、办公设备购置等费用)。施工临时工程费是指项改造设涉及的必要的临时性工程建设费用,约按永久建筑及安装工程费的3-4%估算(以新建为主的取上限,以续建和更新改造为主的取下限)。环保土保工程费是指改造建设涉及的环保及土壤保持工程方面的费用。(一般列10-20万元)。勘测设计费,以建筑工程费和设备购置及制作安装工程费之和(即建安工程费)为基础按市场价估算。建设管理费,约按建安工程费的2%估算(此处禁列占地、拆迁及苗木补偿等费用)。建设监理费,以建安工程费为基础按市场价估算。不可预见费(基本预备费),约按建安工程费的5%估算。改造总投资即为“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及制作安装工程费+勘测设计费+建设管理费和建设监理费+不可预见费”。材料单价应采用市场时价,合理税金应采用现行有关规定比例,不要将材料价差等单独列出。要将投资估算汇总表(格式见后)、分项费用估算表、单价分析汇总表、人工工时费及施工机械台时费汇总表等表格放在本章最后。7.3
资金筹措方案根据有关规定,改造建设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灌区管理单位资金等。在符合农村税费改革有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鼓励受益乡镇、农村集体和农民以筹资、投劳的方式参与改造建设,但数额一般不宜超过改造总投资额的10%(填入其他资金栏)。改造建设的地方财政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的比例执行所在省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类项目财政资金比例政策。地方财政资金要纳入预算。鼓励地方财政部门和灌区管理单位等多投入资金。7.4
分年投资计划按照计划建设工期,以列表方式合理提出分年投资计划。7.5
建设资金管理按照改造建设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提出建设资金管理方案和设想。各项资金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严禁挪用、截留和抵扣。财政资金按灌区管理单位的隶属关系实行县级财政或地级财政报账制,并做到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本章一些指标数据应填在附表3《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任务、投资、效益计划表》中。 8
效益及经济评价8.1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主要是新增及恢复灌溉面积、改善灌溉面积、年增供水能力、年增节水能力、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等指标。8.2
新增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产值主要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棉花生产能力、油料生产能力、其他农产品生产能力和新增产值等指标。要分析说明新增及恢复灌面、改善灌面分别亩均增产能力。8.3
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8.4
经济评价按照《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经济评价,主要计算改造的经济内部收益率(应大于8%)、经济效益费用比(应大于1)、经济净现值(应大于0),以及单位面积投资、成本水价等技术经济指标和参数,并进行评价分析。本章的分析结果应填在附表2《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水量供需分析、经济评价、建后管护及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表》、附表3《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任务、投资、效益计划表》中。 9
环境影响评价及土壤流失防治9.1
对环境及土壤流失防治的有利影响9.2
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9.3
对环境不利影响及可能造成土壤流失的防治措施9.4
环境影响评价及土壤流失防治结论 10
建设管理及施工组织10.1
建设管理提出改造建设管理设想。要成立或明确项目法人,负责整个灌区改造的建设管理;限额以上主要单项工程及主要设备,要通过招标投标选择施工单位和供货单位;要实行建设监理制和项目公示制。 10.2
施工组织说明施工条件和主要建筑材料、设备来源,提出施工组织方案和施工进度安排。10.3
主要单项工程施工方案提出主要单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11
建后运行管护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11.1
灌区运行管护及管理体制现状11.2
建后管护机构、人员和经费来源11.3
建后管护制度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建后管护制度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设想。应提高为用水户服务的意识和水平。要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列出计划成立的协会个数及协会管理的灌溉面积),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等。11.4
水价核算及水费收取本章主要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意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等的有关规定,提出改革设想,进行水价核算,提出水费收取方式。本章的分析结果应填在附表2《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水量供需分析、经济评价、建后管护及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表》中。 12
主要结论概要说明改造规划的主要结论。 表格1、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经济社会及基本现状表2、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水量供需分析、经济评价、建后管护及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表3、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任务、投资、效益计划表 图纸1、灌区位置图2、灌区总体平面布置图(应标明现状灌溉面积、拟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拟改善灌溉面积、主要单项工程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等)。3、主要渠道剖面图、主要渠系建筑物剖面图、水源及渠首工程和泵站剖面图等。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型灌区水资源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