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E课堂推出的学习课程怎么样?

「3E课堂」暑期英语阅读计划启动,打开全国中小学生的阅读盛夏!「3E课堂」暑期英语阅读计划启动,打开全国中小学生的阅读盛夏!S史秘私百家号近日,「3E课堂」暑期英语阅读计划大型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及量化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此次阅读活动顺应中国英语学科教育发展方向,由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英语阅读在线PK,是一次覆盖地区非常广泛的英语阅读大型活动。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比分、一起赢取奖学金,线上接触交流、分享读书乐趣,开启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暑期英语阅读盛夏!「3E课堂」暑期英语阅读计划的阅读难易度分为小学低年段(1—3年级学生)、小学高年段(4—6年级学生)和初中段。学生根据自己所在年级段选择适合自己的“暑期英语阅读计划”。本次阅读计划于日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31日。为了鼓励孩子们多读书,激发学生们的英语阅读热情,凡完成暑期英语阅读计划的学生都将有机会赢取3E优学金。「3E课堂」将拿出人民币五万元整3E优学金作为奖励基金,共100份,每份人民币五百元整。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对外交流使得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定位基础教育的必修课,把英语课程学习提到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人文素养的高度,并对中学生阶段英语教学在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培养方面,应到达的目标进行了详细地描述。《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为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综观历年的考试题型,阅读理解都是重头戏,在各级各类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值。阅读计划图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适量的课外补充是必需。「3E课堂」平台拥有大量优质英文绘本和英文书籍免费阅读和学习,力求为广大中小学生共享优质的阅读资源和阅读环境,为家长们掌握科学的陪伴方式和阅读方法提供更好的条件。对于此次活动,「3E课堂」积极发挥平台优势,基于教育部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在暑假期间发起“暑期英语阅读计化”大型活动,努力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孩子英语的阅读能力。阅读计划图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理解和吸收信息的认知活动。参与本次阅读计划,只需要1—2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让孩子喜欢英语阅读,主动英语阅读,增强孩子的英语阅读能力,为孩子养成终生阅读英语的好习惯,为孩子未来学好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S史秘私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历史中你所不知道的事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新授课教学模式与操作要点
保康县小学数学生本课堂
新授课一般教学模式与操作要点
什么是生本课堂?什么是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生本课堂的理念用什么样的载体付诸实施?采用什么样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最有效?实施生本课堂应该注意哪些方法和策略?……这些都是困惑进行生本课堂课题实验研究老师们的一些具体、实际和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目前全县开展生本课堂实验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生本课堂实验研究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是很专业、很深奥、很棘手的问题。我们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没得具体的规则,没得成型的套路,没得可供沿用的操作策略,需要我们进行探究实践。为了使研究不走弯路,寻找突破口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根据教育局的几次生本教育实践研究推进会的要求,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具体实际,我们选取“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具体研究小学数学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考评课三种基本课型教学模式,探索教学的三个阶段中各环节如何能够恰当体现生本理念,以达到全面推进生本课堂深入实施的目的。
我们在前几年进行的研训活动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不同课型和不同教学内容的课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和接受,并且付诸于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推动了我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但是,现在和教育局提出的生本课堂的“三段式”(前置学习——交流释疑——巩固提升)要求相比,有许多要调整的地方,具体的说,如要植入小组合作学习;要进一步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地位关系;要全方位、多角度的组织学生学习等。结合生本课堂的基本要求,针对我县小学数学的具体情况,借鉴近几年广大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出“保康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新授课的一般教学模式和操作要点”,供实验研究教师参考和讨论。
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
1、什么样的课堂是小学数学生本课堂?
郭思乐教授提出的是生本教育的理念。他认为,生本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强调学生是教育的真正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认为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当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他还提出了具体课程观、方法论、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和德育观。这些,对我们理解生本课堂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什么是生本课堂,现在还没得定性的结论,具体到什么是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就更是众说纷纭了。但大家都形成了一些共识,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综合各家观点,我认为,从狭义的角度去理解,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应该具有以下特征:“生本课堂”是一种形态,也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以学定教”,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把思考的权利、和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理解掌握知识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提升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感受学习成功的愉悦;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善于开发和利用素材、案例和生成性资源,恰当地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关注学生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上的差异,善待、宽容、欣赏学生,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师生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获得身心全面发展。这其中至少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生本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生本课堂环境,生本课堂的主体定位,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学方式等。
2、什么是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具有哪些特征?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是在生本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目标和内容,围绕相关教学内容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多种教育教学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和一般教学模式一样,也具有以下特征:
①简约明确
教学模式是简约化了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活动方式,以精练的语言、象征性的图式或明确的符号表达出来。既能使那些纷繁杂乱的实践经验理论化,又能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的理论更具体、简明的框架,易于理解,便于掌握,方便交流,运用简便,适于传播。
目前,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态主要有:
1)条文型。通过非概念化的语言“跳跃式”表达,相对全面,便于操作。如:我们提倡小学数学新授课可以采用的一般性的教学模式是:“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展示点拨;巩固反馈,拓展提升”。这就是一个条文式的教学模式。
2)框图型。这类模式仅暗示大意,通常只将变量的逻辑关系勾画出来。如“空间与图形”中的“图形的认识”教学时,我们提倡应用如下教学模式:
3)公式型。这类模式主要采用教学公式或类似形式表达。如,教育局提出的“1+5”生本教育研究框架,歇马小学的“426自主学习”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等,就是一种公式型模式。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围绕着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的,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教育教学目标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中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就明确指向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充分体现以生为本。
②操作性强
教学模式都有一套操作程序,便于把握和运用。它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一方面,教学模式总是从某一特定角度、立场和侧面来揭示教学的规律,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比抽象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比较接近教学实际而易被人们理解和操作,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的产生不是为了空洞的思辩,而是为了让人们去掌握和运用,因此它有一套操作的系统要求和基本程序,教学模式的操作性特点,使得教学模式可以被传授和学习、被示范和模仿,使得教学模式的运用成为一种技术、技能和技巧,而被教师用来完成教学任务、获得预期的效果。例如,歇马镇的“三自一领”生本教育实验的生本课堂模式就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③结构完整
教学模式是由学生、教师和学习素材等各个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与实践上的相辅相成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在运用时,必须整体把握,既透彻了解其理论原理,又掌握其方式方法。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基于“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指导思想,主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如果不能很好地领会其理论的精微,或不能严格按要求操作,都只能降低教学效果而不能发挥教学模式的应有功能。那种无视教学模式的整体性,放弃理论学习而简单套用其程序步骤的做法,是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害无益的。
④有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实践活动后的理论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普遍性规律。一般情况下,教学模式并不涉及具体的教学内容,而是针对某一类内容。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小学数学就课型来看,一般以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考评课为主;就教学课程内容来看,就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大的方面,如果再细分,同类的如在图形与几何中就可以分为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的位置四个方面。每一类的教学模式应当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但是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教学思想提出来的,而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又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因此教学模式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的水平联系,受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制约,这种稳定性又是相对的。如同样是教学一节相同内容的新授课,追求高分和升学率的时代和追求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在,教学模式就从理念上、结构上、方法策略上等方面是大相径庭的。
⑤灵活性强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特定的指导思想、特定的教学目标、特定的进程、特定的适用范围。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虽然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其基本结构保持相对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教学模式就从此不变了。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创新和发展而日臻完善的。作为并非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操作的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在原有基础上能不断充实与提高,进行恰当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否则它就会被逐渐淘汰。
3、生本课堂一般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生本课堂的教学活动,在空间上,表现为根据生本教育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处理、安排教师、学生、教学手段三者的地位、作用与相互关系;在时间上,表现为教师、学生、教学手段三者相互作用的具体实施过程。这些生本教育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地位、作用、相互关系的不同观点与处理、安排,以及所具有的时态序列,就构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下列五个要素。
1、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生本教育的思想,从古代开始,大教育家们都是有超凡见地的,如孔子、孟子、荀子、韩愈等对如何以生为本都有十分重要的论述,至今经用不衰,仍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世界上,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发展人的潜能和树立自我实现观念,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并使每个学习者达到具有满足感与成就感的最佳状态的教学理论,对生本理念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在国内,郭思乐提出的生本教育,认为它能使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使儿童得到良好的发展。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生本教育有其明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强调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这些都是我们开展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2、教学目标。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即预计教学活动对学习者产生的影响。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和变化,具体的说就是达到“3E”:提高学生的情商指数,使学生享受快乐的数学学习,取得卓越、杰出的数学成绩,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出全面主动健康发展的、合格的学生。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结构的核心因素,是人们设计教学模式时处理结构、安排操作程序、选择策略方法的依据,对其它因素起具体制约作用,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3、教学内容。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以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为基本的指导思想,以对教师、学生、教学手段进行三位一体的处理方式为基础,完成“3E”教学目标,但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教学内容的编排处理与呈现方式必须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学习的基本规律。
4、师生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分别或共同从事一定的活动,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一定地位,承担一定任务,相互之间发生一定关系和作用。师生活动的方式、任务、地位、关系、相互作用的不同组合,是构成教学模式的因素。怎样看待师生关系,怎样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的大脑、感官、四肢协同活动,怎样处理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关系、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有的意识和恰当的安排。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师生地位、作用和关系方面,可分为三种样式:①以教师讲授为主;②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③以学生自学、自己活动为主,教师提供一些帮助和辅导。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在师生地位、作用和关系上,关注点至少在三个方面: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把思考的权利、和还给学生。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注重“以学定教”,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上的差异,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③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操作程序。生本课堂完成教学目标有其一般的步骤和过程,有其独特的操作程序,实质在于处理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及其在时间顺序上的实施。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各步骤应完成的任务,必须明确。
以新授课为例,生本课堂的操作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前置学习阶段,教师先确立学习目标,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等活动完成前置学习任务。交流释疑阶段,教师首先组织、指导学生在已经就绪的小组内展开交流讨论,明确哪些已经理解与掌握,哪些还要进一步讨论,哪些是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交流展示的要点,提炼问题准备提交全班讨论;接着组织引导全班交流展示,根据小组代表交流展示情况,及时进行点拨引导,带动学生展示思维过程,解决疑难问题,形成共识性观点,建构基本数学模型。在巩固提升阶段,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基本的活动经验,通过同化或顺应,形成系统性认识;接着教师布置(或通过学生推荐)的有结构的、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的训练任务,学生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然后,根据训练任务的难易程度,确定作业处理方式,或小组内交换批改,或小组间交换批改,或全班成员间交换批改,或教师全批全改等等,反馈学习情况;第四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反思与评价;最后,布置下一次前置性学习任务。
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操作程序等五个因素互相联系,构成完整的教学模式。
4、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特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要求和我县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县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研究的核心目标:构建生本课堂,打造3E学生。力争用3-5年的研究,形成具有我县特色的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通过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研究,提高学生的情商指数,使学生享受快乐的数学学习,取得卓越、杰出的数学成绩,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出全面主动健康发展的合格学生。
情商(EQ):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指数。促进学生养成自知能力、自控能力、自励能力、通情达理的能力、和谐相处的能力、自省能力。
快乐(Enjoy):
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在经历体验中,愉悦快乐的学习,理解数学、获得数学、享受数学,积极主动的实现学习目标;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锻炼意志,产生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主、自由、快乐、有个性、有激情、有想象力,形成有独立意志、强烈兴趣、执著追求目标等优秀品质。
卓越(Excellent):
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自信、主动、积极、坚韧、扎实,把必须要学习的任务完成到最好,持续性地保持一流成绩。“一流的成绩”就是要全面发展,即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越来越多;对数学思想的感悟越来越深,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养成,人格不断健全。新课标的要求更为具体:达成数学课程“四维”目标,具备基本的“四基”数学素养,具备基本的“四能”数学能力,具备良好的情感态度。
二、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新授课一般教学模式与操作要点。
总结提炼、实践应用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将生本教育、生本课堂的教育教学思想、教育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策略、操作程序定型,形成基本的范式,促进生本课堂实验全面推开。总结前几年研训活动的成果,结合教育局“三段式”自主学习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提出我县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新授课一般教学模式,供大家参考。
1、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新授课一般教学模式的基本形态。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新授课的一般教学模式,是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对教育局的“三段九环”教学模式的组合与调整。这里,我们用框图型表示其基本形态:
这个教学模式是一个“一般”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数学新授课来说,仍然是一个普适性的东西,只是有较大的适用范围,并且每一环节的词条还有许多词面外的内涵,在使用时,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调整,不要生搬硬套,不要只看词面机械理解。
2、新授课一般教学模式各阶段、各环节的特点与操作要点。
㈠前置学习
前置学习阶段包含两个基本环节:情境导入,自主探究。
①前置学习的意义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一个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前置学习可以分两个层面。浅层面的前置学习是让学生在进入新课前,通过资料收集、阅读教材、社会实践、生活体验、问题思考等,对自己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有所思考,可以避免上课时面对学习内容感到陌生。对教师来说,不仅明确做什么,而且更希望以一种积极的情绪来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品质。对学生来说,当他认真完成了自己的前置性学习任务,并在课堂上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得到周围的人认同和赞赏的时候,他的自豪感、成功感、优越感就会油然而生,就会更加积极的去投入学习。这种动机是学生内生出来的,是无需别人提醒的。
深层面的前置学习是在小组合作学习前,不仅包括学生所进行的上述内容,还包括学生对本教学内容独立的自主探究学习。它是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前必要且必须的学习阶段,是能否有效开展小组讨论交流的前提。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是他们获得发展的内因。从教育论的观点来看,教育的目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就应该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生获得发展的具体表现来看,知识是否取得取决于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获得的知识远比教师的讲授而了解的知识要理解地深刻有效,更不能靠死记硬背来学习知识;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学生自己的实践;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同样需要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感悟思想,积累经验。
②前置学习的目标
前置学习从提升学习品质入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自主的学,有思维的学,让学生有健康的心态并获得快乐学习的能力。通过低层层面的前置学习,让学生以了解的方式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感受与预学,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熟悉,有所知晓,有所研究,接下来的学习便会充满信心和动力。通过高层面的前置学习,以研究的方式展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探讨,更多的是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疑问,它是以研究的方式思考问题,实践体验,表达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为分享、沟通和理解多种思维打基础,为实现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判断和整合的互动做准备,既培养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最终形成学生对这一数学问题的深刻理解,从而达到会学、会想的效果。
③前置学习的任务
前置学习有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导入,包含浅层面前置学习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两个方面。浅层面前置学习的任务一般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我能做到或学会什么?如,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思考问题、收集或查找资料、社会调查、生活体验,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等),解决自己提出的一个问题,提炼出一个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等;第二部分,我还能知道(查阅或感悟)到什么?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的任务是明确将要自主探究的任务、目标、要求和基本方法。这两个方面可以在时序上做调整。第二环节就是深层面的前置学习,也叫主动探究,或者独立学习。是学生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得到某个结论或者验证某个结论,对所收集的资源进行整理、组合,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及验证等数学活动,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推理和归纳的思维过程。
④前置学习的组织
本阶段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可以按照前置学习的两个环节来组织。本阶段大约用时5-10分钟。
浅层面前置学习可以分别安排在上一节课后(简称课外)、本节课前、本节课中三个时段进行。
通常情况下,单元内容学习,即针对某一单元或某一部分内容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可以在课外不太规范的层面,让学生感受到新知识的丰富背景和知识之间的丰富联系,并尝试应用经验和直觉猜测进行描述和交流。例如,三年级学生认识周长,可以安排上一节课后进行测量的实践活动,如,量课本封面4条边的长,量一张桌子桌面周边的长,量自己的腰围,量一个罐头或茶叶盒的底的一周的长。通过动手测量以及测量过程和方法的交流,让学生对周长以及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有所了解,有所知晓。
对于课时内容学习,可以在新课前创设合适的情境,揭示前置学习内容,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如,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可以在本课前让学生完成如下学习研究:①请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周长24厘米的长方形(每个小格的边长为1厘米)。②画长方形,我是这样想的……③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几个长方形,填写下表(填写出长、宽与正方形的个数)。④我的发现……⑤我的疑问……
⑤前置学习各环节操作要求:
第一,要创设合适的情境,促进学生各项前置学习任务的主动完成。小学数学一般以创设问题情境为主,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生动有趣,有可探究性,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相对新奇,具有寓理性。
第二,前置学习任务必须明确,导向性一定要强,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学生讨论确定的。一般用口述、板书、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告知学生。
第三,小学数学的前置学习任务量要适当,以2-3个为宜,不能过多,时间是前置性学习时间和课外作业时间总和,不超过原来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不提倡用书面练习题的形式出现,不提倡用导学案,尽量减少学生书写的量。
第四,新课前的自主探究任务要适当,要求要明确,要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时间与空间。探究任务要有坡度,不能太难,超过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范围,达不到教学目的;也不能过于简单,缺乏自主探究的意义。在自主探究前,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程序,使学生独立地进行有序有效的学习。自主探究的时间要和自主探究任务的难度匹配,要保证80%以上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教师要少干预,少暗示,少打扰。
㈡交流释疑
本阶段包含两个基本环节:小组交流,展示点拨。
①交流释疑的意义
生本教育的基本观点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每位学生的学习放到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让每位学生都生产知识、思想、方法。在前置学习的独立研究之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主体学习任务,通过开放式的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各自发言,并接受同伴的意见,通过交流、讨论等进行信息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可以分享、沟通和理解多种思维,实现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判断和整合的互动,可以为学生学好和好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生本课堂中,教师把握好了学习的内容、难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教学的生成状态,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组织相关活动,为学生释疑,或组织学生讨论释疑,一是可以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果子”,促进思维的发展;二是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点拨释疑中都有所收获;三是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或理解,开阔视野,增加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提升思维的品质。
②交流释疑的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与展示,提高学生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指数;通过点拨释疑,实现小学数学“四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目标的基本达成,“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素养的基本具备,“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能力的基本养成,
“兴趣和欲望、意志与自信、学习习惯、科学态度”良好情感态度的基本形成,学生全面发展,人格不断健全。
③交流释疑的任务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与展示,让学生能认识自身的情绪,觉察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体验,监视情绪的变化,养成自知能力;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调控自己,适时适度的表现自己的情绪,养成自控能力;能根据学习活动的目标,调动、指挥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克服困难,振奋向上,养成自励能力;能感受和认知他人的情绪,能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的感受他人的需求与欲望,正常交往,顺利沟通,养成通情达理的能力;能进行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养成和谐相处的能力;能感知和他人的观点,通过他人的言行,理解他人的所认识的事物以及认识事物的方法,在比较中养成自省能力。
发挥教师的引导点拨的作用,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学习活动,在经历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中,愉悦的、快乐的学习,通过积极主动的主观努力,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越来越多,对数学思想的感悟越来越深,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组织学生在数学学习、数学运用和数学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的美和力量,体验到获得成功的乐趣,在积极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数学、获得数学、享受数学;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对应用数学产生信心、好奇心和求知欲,自主、自由、快乐、有个性、有激情、有想象力,有独立的意志、强烈的兴趣、执著的追求目标等优秀品质,
④交流释疑的组织
本阶段大约用时8-16分钟。交流释疑的组织有两个环节三个层次的任务。
第一个层次是小组之内的交流,每位学生在组内将自己课前研究过程中对前置学习任务的想法与困惑、发现与疑问提出来,小组成员商讨,形成统一的关于知识、方法、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统一认识,整理问题与建议,确定在全班交流的人选、交流的方法、内容整合等。
第二个层次是全班范围内的交流,一般由一个组主讲,该小组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就某一个问题阐述他们的想法,或将他们在各自探讨的过程中遭遇到的困难、经历过的弯路、所犯下的错误以及认识发生的变化等逐一呈现。其他小组的学生先“听”后“讲”,也就是在听完该小组的介绍讲解之后,再陈述各自的想法。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代表的发言,不是“蓝本”,而是“镜子”,把他人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对照,其后的学生不是“照着讲”,而是“接着讲”,既可以是对该小组的发言进行要点提炼,归纳总结;也可以是对该小组的想法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是在自己没有听明白的情况下要求该小组的学生再讲一遍;更可以是对该小组的发言进行质疑问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想法无论对错都是课堂学习这辆“动车”运行的动力。课堂上,应当更多地让学生发表的内在想法,更多地让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个层次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归纳整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基本的活动经验,通过同化或顺应,形成系统性认识。
在交流释疑中,学生是主角,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这一环节能否成功,教师的引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及时反馈学习信息,在学生学习的关键地方予以指导,使知识点得以明确,技能得以形成,思想方法得到感悟,思维水平得到提升,情感态度得以熏陶。
⑤交流释疑各环节的基本要求
第一,小组建设要到位。
座位安排合理,每组4-6人为宜;成员搭配科学,根据学生的性别、家庭背景、学习能力、学习成就等异质分组;职责分工明确,落实个人责任,通过培训,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尽职尽责(小组人数越少,个人责任就越大);指导学习小组建构,形成积极互赖集体,达到积极的目标同一、奖励同得、角色(发言人、检查员、记录员、联络员、观察员等)互赖、资料共享;营造社交团体,培养社交技能,促进学生彼此认可相互信任,彼此接纳和支持,进行比较准确的交流,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建立小组自评机制,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通过总结经验让小组成员学习、分析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原因、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合作者技能的发展,为小组成员提供有关小组合作的反馈,保证学生在思考认知方面的问题时也思考元认知方面的问题,提供给小组促进成功的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形成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使个体之间相互提供足够的和有效地帮助,交流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提供可参考的反馈意见以便同伴更好地完成作业,能对彼此得出的结论和推理提出质疑以便提高决策的质量和理解程度,为达成共同的目标互相支持,能在合作中彼此信任。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要明确,任务要具体。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的形式、操作过程、讨论的话题、准备交流的要点、小组自评方法等提出明确要求。其中讨论的话题就是前置学习中自主探究的核心问题,小学低年级一般一次1-2个、高年级2-3个讨论问题,一次不能太多,如果确实有多个话题需要讨论,可以分阶段组织两次合作交流。
第三,班级展示组织有序,有节,有效。
班级展示前,教师要及时了解小组讨论交流情况,掌握必要的典型,使班级展示的对象心中有数。然后有目的的安排展示次序,通过引导、设问、反问、引发辩论等,把握展示方向,控制展示进程,调节学习环节,使展示活动紧凑而不草率,深刻而不越线,活跃而不散漫,热烈而不浮躁。力求在单位时间内有比较大的展示面,保证重点话题的讨论密度,减少不必要的浅层次重复。
第四,教师的点拨释疑要到位,不越位。
教师组织和引导的基本原则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当好了学生的合作者,以平等的态度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自主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与挫折,分享发现与成果,都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耐心的倾听学生的意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学生发表的各种意见中,当说出了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在思想的发生处、知识的形成处、能力的成长处、情感的涵育处、认知的闪光处、方法的创新处等关键环节的“创造”要充分肯定;有的得到的结论不正确,但得出的结论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应当肯定他们他们有价值的东西;有的提出了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这也是有价值的,便于教师的引导,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能置之不理或简单否定,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的疑难处要分解难度,降低思维坡度;在思维的障碍处要点拨讲解或排除;在观点的歧义处组织学生辩论,同化或顺应,形成共识;在认识的模糊处,要提出针对性的问题,重新组织讨论;知识的浅薄处,要置入深层次的问题,诱发学生的思考。
㈢巩固提升
本阶段包含两个基本环节:巩固反馈,拓展提升。
①巩固提升的意义
数学课程的知识价值就是数学课程的基本价值,体现在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提供认识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客观规律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也是数学课程的首要目的的体现。数学课程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就是能够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逻辑严谨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学科,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学课程是训练思维、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是思维创造的结果,也是思维训练的重要素材,二是数学教育是培养人的创造性的有效活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再创造的过程,通过“从具体现象抽象出数学本质”、“将一般结论要用到具体情形”等数学再创造活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得出结论、总结出方法、提炼出数学思想等只是一个方面,通过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所得出的结论,促进学生理解、掌握、举一反三、形成系统等是另一个重要方面。
②巩固提升的目标
大多数学生“四基”的数学素养基本形成: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基本技能得以形成,基本思想加深感悟,基本活动经验得到强化。大多数学生“四能”的数学能力得以定型,基本实现数学化:通过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建立模型,促进现实问题数学化;通过整理知识结构,实现数学内部结构化;通过解释应用,拓展反思,促进数学内容现实化。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态度、创新意识等不断养成。
③巩固提升的任务
所有学生完成教材中安排的基本练习题,如,“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题中的基本题目,这是保底的题目,是必做必会的内容;绝大部分学生完成教材中安排的变式性的、略有提升的练习题,这是最基本的练习,是90%以上的学生必做必会的题目;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有一定思维难度的或趣味性的题目,这是提高性的练习,鼓励大部分学生尝试完成。多种形式批改作业,力求当堂完成学习情况反馈,为查漏补缺、特色发展等个别辅导做好准备。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理解自己的学习发展水平,发展元认知能力。
④巩固提升的组织
本阶段大约用时12-15分钟。有两个环节五项任务。
首先,学生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教师布置教材中的习题;自主选择完成教师提供(或通过学生提供)的有结构的、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含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两个方面)、多样性的、综合性的训练任务。
然后,根据训练任务的难易程度,确定作业处理方式,或小组内交换批改,或小组间交换批改,或全班成员间交换批改,或教师全批全改等等,反馈学习情况;
第三步,组织学生对本节课进行课堂反思,组织班级内学习评价;提供适当的综合应用训练题、必要的阅读材料、学生创编或推荐趣味数学题等项目供学生拓展提高。
最后,布置下一节课前置学习任务。
⑤巩固提升各环节的基本要求
第一,训练题要精选。不管是保底题,还是基本题,都要认真设计,确保核心知识点、技能训练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点、情感态度切入点的落实。题量要适当,确保课内能完成。不出现偏难怪题,不搞题海战术,不搞机械重复的训练,要简练新颖有趣,保证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训练题可以是教材中的练习题,也可以是教师设计的典型训练题,还可以是学生提供的推荐题目。
第二,训练对象要分层次。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保底题;绝大部分学生要完成基本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提高题。不能一刀切,要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感受到在课堂中自己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作业处理要及时。当堂作业力求当堂处理,及时反馈学习情况,为下次前置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作业可以采取多种处理方式,如小组内交换批改,小组长批改,小组间交换批改,全班交换批改,教师面批面改,教师集中批改等。简单的题目课内批改好,在小组内把好关;提高类的题目要灵活处理,教师要把好关,有疑问的作业做好反馈。要让学生在相互批改中学习、对比、反思和质疑。不管用什么形式处理都必须保证:学生作业训练必须到位,练习质量必须保证,学习反馈必须全面真实,问题处理必须及时。
第四,学习反思要实在。
学生的学习反思要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收获,可以是意见,可以是建议,可以是提醒,可以是说明,可以是议论,可以是提倡,可以是疑惑,甚至还可以的质疑等。以上不是要求一节课都表达完,但一定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领域。
第五,学习评价要到位。要在结束课以前,要做好本节课内学生个体、小组、全班各小组的学习评价任务,该鼓励的、该表扬的、该提示的、该建议的、该批评的,都要完成,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行为调整。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天地之道,简易而已;君子之道,简易而已。”教学之道,简易而已,只要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就是好的教学模式。希望所提供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能给大家以启发。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