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会有亚洲人数学很好的网友见面 印象很好?是从几时开始的?

看到这篇《全世界的人才都被美国吸去了吧?》和下面的评论,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
文章内容如下:科学领域第一巨奖——“突破奖”日前揭晓,两名中国数学家 恽之玮 和张伟,他们均毕业于北京大学,也都是80后,获得了“新视野奖”。黄金一代,闪耀世界!(一)北大数院的一骑绝尘和清华的不懈追赶三年前 清华特等奖 的答辩现场,清华数学学院的 邱聪灵 在做竞赛成绩阐述时说:“今年的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我拿到了该项赛事的 几何金奖、全能金奖、代数银奖 。”随后他用PPT展现出了一张历届清华和隔壁北大在该赛事上的成绩对比,对比图一经展示现场立刻爆发出了雷鸣的掌声,大家都在为邱聪灵鼓掌,在他的带领下这一次的丘赛清华终于没有被北大打趴下。而在前一年, 2013年第四届邱成桐数学竞赛 上,北大大三学生 韦东奕 在 分析、代数、几何、概率、应用 的五项科目考试中,一个人获得其中 四项(除代数外)金奖 并获得 个人全能金奖 ,韦东奕一人就将清华和其他学校碾压。那时的场面至今还被北大数院的人津津乐道:“ 韦教主 出马,清华数院可以一起上。”尽管清华在奋力追赶,但是北大数学领先地位却无法撼动,不仅因为 北大数学系的百年底蕴 ,更是因为 北大数学学院的黄金一代 出现了。而他们的出现,已经将北大数学甚至中国数学推到世界一流的高度。(二)天赋溢出的2000级本科生2000年北大数院迎来了印象中天赋最好的一批本科生,他们是2000年度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冠军 恽之玮、袁新意、吴忠涛和刘志鹏 ,以及2000年中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冠军 朱歆文 ,还有成都七中国家集训队选手 张伟。数学系教授们对他们信心满满,不仅因为这群家伙基础扎实天赋超群,更是因为这群家伙对数学都有一种超乎常人的热情,而这种热情很容易在相互之间传染,变成一种争先恐后的态势。以 恽之玮 为例,他自己回忆的大学生活是这样的:“回想起来,我在北大的四年,是一个校园生活的边缘人物, 没有社团活动,交友也比较少,但是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 。我的大学生活很快乐,因为可以用所有的时间来学数学,而且是向深度学习。这是我在中学不可能做到的,可以说是如鱼得水。我没有其他方面的追求,我把所有的热情都用来读数学书、想数学问题。”这种热情和投入的情况下,让他带着 19门满分7门99分 的专业课成绩毕业。学霸!(三)出国深造均有所成北大四年于他们而言是夯实基础的四年,也是确立人生道路的四年,2000级的很多人都选择了在数学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而且走得很好。第一排左起:刘若川、恽之玮、张伟第二排左起:肖梁、朱歆文、刘一峰到了2010年,2000级意气风发的燕园学子毕业六年之后,木已成林。 恽之玮 成为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后; 袁新意 成了美国克莱研究所博士后;张伟 和 朱歆文 则成为了哈佛大学的讲师;而1999级的北大数院同学也同样意气奋发,刘若川 是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博士后;许晨阳 则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这几个2000级前后的北大数学学子都在世界顶尖的学府站住了脚。刘若川、恽之玮、袁新意、宋诗畅、肖梁、许晨阳(四)黄金一代闪耀国际数学界对于 恽之玮、张伟、袁新意、许晨阳 这些人来说,仅仅在国外名校立住脚还不足以称为北大数学的“黄金一代”,他们需要做出成果然后拿到令人信服的奖项。袁新意 毕业时也做得很出色,他在2008年博士毕业那年就获得了克莱数学研究所的 克莱研究奖 ,成为是第一个获得克莱研究奖的中国人。张伟 则凭借在数论、自守形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拿到了2010年度 SASTRA拉马努金奖 。两年之后, 恽之玮 解决了塞尔(Serre)的一个猜想,以及例外李型单群的伽罗华反问题,被认为是这个领域近20年来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凭借这一贡献,30岁的恽之玮被授予2012年度“ SASTRA拉马努金”奖 。而 朱歆文 则在2014年被授予年度 美国数学学会百年纪念奖 ,该奖每年由美国数学学会颁发,仅授予杰出的获得博士学位3-12年的年轻数学家(近几年均只授予一人)。在他们各自的领域,他们都取得了被数学界认可研究成果和瞩目成绩,也引起了很多数学人士对于2000年前后北大数院这批人的关注,他们2000级这四个人为 数学届的“四小天鹅” ,也有人把级的 北大数院人称为黄金一代 。而更难得是,他们之间因为同学关系彼此联系紧密,很容易就形成合力爆发巨大的能量。用知名数学家哥大教授张寿武的话说就是:“厉害就厉害在他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他们有什么东西不懂,就马上打电话给同学,同学也是另一行的高手,马上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他们之间不是相互竞争者,而是合作者。”2000级北大数院的这四个同学,恽之玮和朱歆文研究 代数几何 ,袁新意和张伟则专注于 数论 。这几个年轻数学家利用背景一致、各有所长的优势通力合作,完成了个人很难完成的工作。他们将这数论和代数几何两种大方向组合出一个独特的视角,用以攻克也许是数学领域中最大的项目—— Langlands工程 。这一工程由Robert Langlands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试图建立 数论与几何之间的内在关联 ,用一个领域的工具和方法研习另一个领域的问题。所有人都对他们的研究成果充满期待,他们的研究带来了诸多的可能性,其中之一就是破解著名的Birch和Swinnerton-Dyer猜想——即 千禧年数学难题 之一。张寿武 对这一批学生寄予厚望,他曾经表示:“他们的实力和潜力已经显示出来了, 张伟、袁新意、恽之玮、朱歆文 等,他们可能不像 陶哲轩 那么聪明,不是天才,但他们可以对数学作出划时代的贡献。他们合在一起,应该是中国数学的未来,他们肯定会做得很好。”北大数学的黄金一代,有希望给中国数学带来真正的黄金时代。重点是下面的高赞评论们,立场可以说是清一色:我在意的倒不是文章本身的内容,我在意的是,什么原因让大家对于国内的科研环境态度如此一致?总不能全是公知美分吧?
特朗普已经看烦了吧?带你看看更大的美国
翻万卷书,游千里路,会百家才。
观网现任作者读者前任小编
万丈高楼平地起,NB社区在这里
稿费即正义!
你知道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壮哉,五对负重轮!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以色列海法大学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博士生
辅仁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为世界提供感知中国的别样视角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欢迎关注“科工力量”微博、微信公众号
韩国亚洲研究所所长
资深媒体人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型智库
在深圳搬砖的中产阶级
全球化智库(CCG)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
一个写文章的程序猿,政治观察者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国际政治观察者 观网专栏作者
炮塔越多越革命!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书评人。
前英国伦敦经济政策署署长,现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
原香港发展局局长助理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
美国道乐咨询集团高级研究员
同名公众号
有趣且深度的硬核财经
生活即宪法,宪法即生活
留日同学总会关西分会秘书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马文所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主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非著名民航评论员,伪空乘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演化之眼看世界
微信公众号扬基帧察站,微信之外第一分发平台。
大包科技随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思想与文明观察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
有些话,只说给懂的人听。
两岸时政观察员
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曾常驻巴黎二十余年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
韩愈曰:“惟陈言之务去。”
经济学家,曾任世界银行副行长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专注于高品质的趣味军事科普,打造男人最爱看的频道
传统、文化、历史、服饰、礼仪
国际政治观察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全真教龙门派玄裔弟子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王者,艺术般的辅助位。
北京、香港、悉尼三地媒体人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
研究美国智库及两岸关系
观察者网特约作者,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媒体人,日本问题研究者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历史作家、四行仓库及紫金山精日事件爆料者
用科学思维看世界
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
旅法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
台湾政大硕士,独立时事评论人
南亚观察员
独立学者,专注产业经济发展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独立军事研究学者
两岸时政观察员
军事观察员,独立撰稿人
驻台十年的“老台湾”
聚焦中国模式,讲好中国故事数学好是因为我是亚洲人而不是我努力?亚裔姑娘说:我为我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
文/中国日报
微信号:CHINADAILYWX
“你来自哪里?”应该有很多小伙伴在国外被问过这个问题。
如果你只是短暂的停留,也许没有太多感触;而对于长期生活在国外的华裔或者亚裔等来说,这却是一个不太愿意回答或者令人不舒服的问题。
种族歧视,这个听起来像是只出现在课本上的词语,事实上却真实地存在于西方白人世界里。
最近,一位华裔姑娘在TED演讲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被热议。
这位美国华裔女孩名叫Canwen Xu,现在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她来自中国的南京,2岁时随父母移民到美国。
演讲中,她讲述了自己在跨文化生活中的故事。
Canwen说,因为一直生活在美国爱达华等缺乏种族多样性的地区,自己所谓的异国情调的中国传统很难与自己认为的主流美国人相融合。
曾作为房间里唯一的亚裔面孔,她面临两种选择,顺应别人的刻板印象,或者成为和别人一样的“白人”。
这就意味着,要自觉地认为自己数学好,因为人们认为你是亚洲人,而不是因为用功。
这也意味着,如果有男生想约她出去,只会因为他刚好对黄种人感兴趣,而不是因为他真正喜欢自己。
是一个亚洲人成为了自己唯一的特别之处。
Canwen坦诚,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种族主义者或近种族主义者,但只是那些有点“无知”的白人们也经常会无意识地问:“你的家庭来自哪里?”
Canwen表示,很多时候他们的行为想让自己去拒绝自己的文化,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得到认同。
尽可能远离亚洲人的刻板样子,贬低自己的种族,假装讨厌数学。然而,这样做,竟然成功了,人们开始更加喜欢自己。
但是,却也开始一点点失去自我。
Canwen认为,亚裔美国人在美国大熔炉中扮演了一个奇怪的角色。“我们是模范少数族裔,美国就利用亚裔的成功,来证明美国社会不存在种族歧视。”
Canwen说,亚裔美国人既没有被白人社会所接受,也没有与众不同到被厌恶的程度。
美国社会不知道该怎么办,便根据肤色将亚裔划为一类。他们向亚裔传递的信息是,要必须拒绝自己的传统才能融入到他们之中。
Canwen Xu的经历让很多少数族裔小伙伴感同身受。
Pinky of the Vang:这个演讲很好。因为我是亚洲人,我清楚地知道这种与被归为灰色地带和被标上亚洲人刻板印象作斗争的感受。很欣慰并不是我一个人意识到了这点。
Fumika S:喜欢这个演讲。当老师讲到种族歧视的时候,总是会提到黑人有权获得平等的待遇,但亚洲人却总是会被排除出种族歧视和种族问题的范围,因为他们的肤色更浅。然而,亚洲人确实被区别对待,而且听到那些刻板印象的老套笑话时也会觉得不舒服。
一oMirao 一:我也很讨厌别人问我从哪里来,但我通常都会甩给他们一个答案:我来自地球!
一直以来,在西方国家,亚裔面孔似乎都标明了数学高分、热爱学习、不爱社交、严肃刻板的标签, "努力、认真、勤奋"被视为亚裔类统一形容词,但也并不是什么赞扬、欣赏的表达。
根深蒂固的种族和文化差异,让好多面孔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显得突兀异类,想真真正正的融入另一种形态的社会,绝对不是如社交聚会一样简单轻松。
这让小编想到了今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一段演出。
黑人主持洛克一面痛诉黑人群体在美帝受歧视的血泪史,另一面,却拿亚裔开起了玩笑,具体开涮的对象,还是三个孩子。
颁奖礼当晚,三名亚裔小孩被请上舞台,他们穿黑色西装打着领结,手里还各拎着一个黑色公文包。
洛克打趣地说道,“他们派来了最敬业、最准确和最努力的工作代表,欢迎朱铭、凌葆和大卫·默斯科唯茨。”
洛克又说,“如果有人不喜欢这个笑话,可以用你的手机发推吐槽,不过你的手机也是这些孩子们做的。”
这个段子一方面表露了美国人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学习努力、数学好;另一方面,还暗讽了亚洲的童工问题。
篮球运动员林书豪在推特抱怨:“说真的,这种情况什么时候能得到改变?!试着对亚裔好一些行么?”
主演美剧《初来乍到》的华裔演员吴恬敏(Constance Wu)说:“让三个小孩子上台,不让他们说话,充当种族歧视段子的笑柄,这是倒退,令人作呕,是站在进步的对立面。”
事实上,从美国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开始,华人被歧视事件就经常见诸于媒体。比如前段时间发生的哥大撕名牌事件、近期发生的美国校园歧视中国学生的“公告”事件……
不过,这些年来,面对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包括华裔在内等少数族裔群体的抗争意识日益觉醒,越来越主动积极地去争取平等权利和地位。
针对撕名牌事件,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特意录制了一段视频《说出我的名字》(Say my name),介绍他们中文名字背后的含义。
偏见和歧视往往源于无知,换来的只能是更多隔阂与误解。当遭遇不公正待遇时,发出自己的声音,理性进行反抗,让更多人了解,这是应对种族歧视的正确姿态。
愿每个人都能够骄傲地对任何人说:I am proud of who I am.
猜你喜欢,关注我回复刻板印象获取文章:
外国人对中国有哪些会令中国人大吃一惊的刻板印象?
倡导理性阅读,离美帝更近一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我们为什么会患上“数学恐惧症” - 教育 - 新京报网
新京报网手机版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我们为什么会患上“数学恐惧症”
图/Gettyimages
专家认为,数学应试教育和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很多人对数学产生恐惧。图/IC  &还好只是一场梦&,33岁的王琳(化名)从噩梦中惊醒,暗自安慰自己。虽然高考已经过去十几年,但在工作压力大时,王琳还会频繁地梦到数学考试,&面前摊着一张写满了试题的数学卷,密密麻麻的公式、图形、辅助线,大脑一片空白,时间一点点过去,周围的同学陆续交卷,自己却一道题目都不会做,急出一身冷汗,最后吓醒&。  因为害怕数学,王琳上大学时选择了英语专业,&不用再学高等数学,考同专业的研究生时也不必再忍受数学的折磨。&王琳笑称,对数学的恐惧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择偶观,&当时一心想找个理科生,得数学好的,免得以后孩子随我,对数学不开窍&。  不少人和王琳一样有类似经历。有抽样调查显示,80%左右的人都做过与考试有关的噩梦,而考试的噩梦中又有70%左右是考数学的。在微博和论坛里,他们把自己称为&数学恐惧症&患者。更可怕的是,眼下,&数学恐惧症&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小,蔓延至中小学生。  每5人中就有一个害怕数学的  国外学者的研究或许会让&数学恐惧症患者&们稍感安慰。根据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伊恩&莱昂斯博士的说法,全世界大约每5个人就有一个数学恐惧症患者。研究发现,这种对数学的焦虑,就像表白遭拒一样,会刺激大脑的后脑岛,引发生理性疼痛。  35岁的德国人Christian Mueller也坦言自己对数学没兴趣,&我1984年上小学,那时我周围挺多小孩都不喜欢数学,因为很多公式需要记和背,我特别不喜欢被老师喊去黑板前做题&。德国的小学是4年制。在中学阶段,为申请大学而选择的课程中,Christian Mueller选了历史、经济、政治、德语,读大学时,Christian Mueller就读的法律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也不高。  与他不同,对王琳这样的中国&数学恐惧症&患者而言,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更多来源于考不完的数学考试、做不出的难题、怪题,以及由此备受摧残的自信心。  在王琳的记忆中,数学并非从一开始就那么面目可憎,&我小学时成绩不错,时不时还考个满分,有次突然被数学老师拉去参加了一次数学竞赛,结果一道题都没做对,同学告诉我成绩时,我特别难堪,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 而这种自我否定在进入中学后,随着教学难度的提高,中高考的升学压力等影响进一步强化,最终把王琳变成了&数学恐惧症&患者。  在《中国人为何多患&数学恐惧症&》一文中,斯坦福大学博士石毓智将原因归结为五点:一、教学方法。中国目前的数学教育是把数学教成了&术数&,丢失了数学的精髓和美感,老师变着花样出难题、怪题&折磨&学生。让很多人都在数学考试上有挫折感。二、考试频繁。三、传统缺乏。四、绕不开。数学、物理、化学等属于自然科学,思维方法比较接近。然而,文科可以避开物理和化学,却绕不开数学。五、没有回报。很多人都觉得,一辈子能够用到的数学知识就是小学的算术,投资得不到回报,让人没有成就感。  &中国式&数学恐惧症问题在哪  最近,张女士发现上初二的女儿对数学很憷,&这种恐惧表现在很多细节上,比如回家做作业时,她会先做语文,再写英语,接着是物理,把数学放到最后,实在躲不过才硬着头皮做。&  张女士最直接的想法是给孩子报个补习班,但补习班的老师对张女士说,这是因为孩子做数学时很难有难题迎刃而解的快感,&像这样的孩子,比提高分数更加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起码要降低他们对数学的排斥心理&。  到底是哪些因素扼杀了我们对数学的兴趣?  原因一  数学教学有问题  &让学生产生恐惧的不是数学本身,而是应试教育和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石景山区京源学校数学老师王珏说。用网友的话来说,&这些年虐我们的不是数学,而是数学课。&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审、资深编辑章建跃曾任中学数学老师多年。在他看来,中国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课堂教学本身有问题,&在升学压力下,数学教学中出现大运动量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技巧,把数学学习的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放在了次要位置。短期内的确可以提高成绩,但却是以牺牲学生的自信心这一长期利益为代价。&  在教导大一新生的过程中,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研究员姚一隽,明显感觉有些学生在中学里养成了大量低水平重复做题的习惯,&这不是一个好的教育体系应该有的状态,我们更应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  章建跃也一再强调,数学的作用不是拿来解题的,而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思考。数学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上,而课堂教学要做的是如何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发展特点,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提供载体,&比如小学4年级时,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转变,初二则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高一下学期高二上学期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各阶段相应的数学内容的设置也从分数概念引入到平面几何再到函数、解析几何。&章建跃说,这就要求老师能理解数学,了解数学的内在逻辑体系,而不是教给学生某个概念、公式或定理。  原因二  升学压力下的过度开发  &我是从小学开始对数学感兴趣的,我小时候在南京六合县实验小学读书,是五年制,小学五年级时有第二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为了备赛看了一些北京、上海的小学生竞赛题,还有第一届华杯赛的试题分析,感觉很有意思。当然,从专业的角度来看,那时候学的东西除了数学竞赛中接触到的初等数论和组合的知识外,剩下的都只能叫算术。但就我个人而言,那个阶段的学习让我对数字有了一种敏感,应该说还是让我一直受益的&,回忆自己与数学的渊源,姚一隽认为兴趣很重要。  但到了今天,疯狂的奥数学习,使那些对数学没有兴趣的孩子在一种过度开发的环境下学习,自信心被严重打击。  &在升学压力下被动学习奥数,这种过度开发对孩子是一种摧残&。王珏说,自己上学时学奥数更多是因为兴趣,喜欢研究题目中蕴含的思维变化,而现在学生学奥数更关心的是题型变化和解题技巧,&大学时,我给一个小学生做家教,他拿出一本像牛津辞典一样厚的奥数题册,随便翻到一页,对我说,这考的是牛吃草问题,该如何如何解。等到我当了高中数学老师,拿出一道我觉得对高一学生比较难的函数题时,学生却说这题他们小学奥数就学过了。&  ■ 学校新做法  看电影学数学颇受欢迎  ●王珏,北京京源学校数学老师  看电影学数学、去超市做小课题、尝试翻转课堂,为了让学生喜欢数学、有主动学习的动力,北京京源学校数学老师王珏想了很多办法。  看电影学数学是颇受学生喜欢的方式。看过电影《极限空间》后,王珏突然产生了用它来教数学的灵感。电影里除了紧张刺激的剧情,还有一道道有趣的谜题,&我把每个小环节摘取出来,做成小视频,电影里每道题的解题时间只有1分钟,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解出答案,密室就会不断挤压。学生喜欢电影里的这种视觉冲击,特别紧张、完全投入,把做题当成了一种享受。&除了电影,王珏还琢磨着开一堂魔术中的数学,讲讲魔术中涉及的数学知识。  教改后提出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课标中就提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是以前的数学教育中,学生、老师都忽视的。王珏是个喜欢折腾的人,&我回家会选择不同的路,顺带用不同的方法测试出哪条路最近,&而在数学课的教学中,王珏也喜欢从实际问题入手,比如让学生思考站在北海公园外,怎么才能测出白塔的高度,由此引出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王珏会让学生们带着小课题去超市,统计每种牛奶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等数据,折合成单价,计算出哪种牛奶性价比最高。  在课堂里,王珏会把学生分为一个小团队,6人一组,大家一起做题,&题目并不难,考查的不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让他们学会如何归纳、猜想、分析、应用&。而曾经令学生颇为苦恼的翻转课堂现在也成了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一开始,习惯了听老师讲、做题的学生觉得提问很痛苦,有学生跟我诉苦,瞪着书看了半天也想不出问题。&王珏笑着说。  而慢慢适应之后,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有一次学生一下提了19个问题,写了满满一黑板,吓我一跳,学生说,这还是他们已经筛选过的,有些问题一提出来,其他同学就给出解答的方案&,王珏说,这样的问题探讨模式教学,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同学之间的互助提问也让课堂效率大为提升。  王珏说,她希望学生都能喜欢上数学,&但每个人的兴趣不一样,能让孩子觉得做题是一种享受,在课堂上能有思维的碰撞就可以了。&  ■ 专家观点  教改使数学体系支离破碎?  ●姚一隽,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研究员  十几年来的教改,在某种程度上有把相对完整的数学体系折腾得支离破碎的嫌疑。在教改中曾提出过教学&模块化&概念,这是非常不可理喻的,数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各部分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我们应该让学生看到数学的灵活之美,而不是打着&减负&的口号把数学教学限定在一个不科学的框里。  曾经有考试大纲,因为教材中只出现了&2个向量之和的模长不超过这2个向量的模长之和&(这个性质对任意多个向量都是成立的),所以考试时,不得出现任何要用到3个及以上向量的相关性质的题目。这根本上是在说,我们不要学生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我们是把独立思考作为负担,给学生减负是叫学生不去思考,那数学教育岂不成了简单的背诵和套用公式?那么考试就只能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考学生是否细心、是否熟练,任何有独立人格的人都不会喜欢这种生硬而无聊的教学,在我看来,这就是所谓&数学恐惧症&产生的原因。  数学教学&不自然&  ●章建跃,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审  我国数学教育的不足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  (1)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人,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内部动机都有不利影响;  (2)缺乏问题意识,解答&结构良好&的问题多,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少,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力;  (3)重结果轻过程,结论记忆多,关注知识背景和应用少,&掐头去尾烧中段&,导致学习过程不完整;  (4)重解题技能技巧轻普适性思考方法的概括,方法论层次的内容渗透不够,导致机械模仿多独立思考少,数学思维层次不高;  (5)&讲逻辑而不讲思想&,强调细枝末节多,关注基本概念、核心数学思想少,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不利。  ■ 被误解的数学  误解一 &数学无用&  网友观点:  除了数钱用到过数学,别的基本用不到。  莫非我要用函数去买菜,用有理数无理数和微积分去解释我这个月工资情况?  点评:中学数学教育中的许多公式是整个近现代科技进步的基础,有很多内容都已经&集成&在今天的日常生活当中。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井盖要做成圆形,而不是别的形状?为什么我们的货币是用1,2,5,10这样的面值?  再比如,在今天的高中数学教育中,三角函数的知识被严重削弱了(我时不时需要给大学数学专业的学生补习相关知识)。我想立体几何也差不多是这种遭遇。而这两个数学分支是直接从建筑、航海和天文测量中发展起来的,相关的知识也是今天所有定位和测速系统的基础。我们当然可以说现在GPS系统手机里就有,没人会再需要手算相关数据,但就像所有的航海工具上直到今天还要装一个罗盘一样,所有电子仪器都会有失灵的时候。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不承认数学在一个人的素质培养中的地位,就是间接地否定所有科学教育的地位。  (姚一隽)  误解二 国外的数学比国内简单  网友观点:  英国大一学生的数学考题,只不过是&勾股定理&,中国的高考数学题,却要画这么多辅助线!  国外学校里教的数学很简单,差生过去都能拔尖。  点评:就难度而言,中国的数学教育难度不是最大的。我们觉得中国数学难是因为一刀切,不管什么层次的学生都得学习同样的内容。而在国外,更多的是分层教学,学有余力、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挑战更高的层次, 比如在美国,中学8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始学微积分,而这是我们大学才学的内容。因为,单纯比较数学难度差异不现实,也不具备可比性。  此外,我们觉得国外的数学简单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两者的教育理念不一致。在西方的教育理念中,得到知识所需的时间很长,这就给孩子更多领悟的时间和机会,而我们的教学是让孩子得到知识所需的时间很短,但缺少悟的时间,这使得孩子更多靠记忆的技巧,而不是已有的逻辑思考能力去解决问题。(章建跃)  那些年被吐槽的应用题  1 现在有一笼子鸡和兔子,共30只脚、17个头,请问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现有鸡兔同笼,数头共35个,数脚共94只,请问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  吐槽:鸡和兔子干吗总关一起啊,抓的时候不是更麻烦吗?  2 有一浴缸,若打开入水管,20分钟可将浴缸灌满;如打开排水口,25分钟可将浴缸排空,两个管子同时打开,请问何时能把水装满?  吐槽:这个浴缸到底是要注水还是放水啊,多浪费啊!  3 两人同向而行,小红先出发,速度是12km/h,20分钟后小明出发去追她,15分钟后追到,请问,他们什么时候相遇?  吐槽:小明为啥每次都慢半拍啊,效率太差了,这样就算追上小红,感情也破裂了啊!  4 把一包糖分给小朋友,每人5颗多出16颗;每人7颗少12颗,请问多少个小朋友多少颗糖?  吐槽:老师为什么总是不买正好的糖果,总是分5颗就多分6颗就少呢?  ■ 域外经验  美国&小学数学课与生活紧密相连  ●袁雪,瑞思学科英语学术副总裁  在美国教学期间,他们的小学数学课给我很多启发。他们的学习内容都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老师会设置很多模拟的生活场景和孩子们经常接触的事物,让他们学习各种数学知识,包括:价格和购物,钟表和时间,面积、体积和测量等,并且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比如,在学习了各国钱币的单位和英文表达方式后,孩子们跟随课件里的真实生活场景,用钱去购买水、冰激凌、鱼竿等自己感兴趣的物品,让他们感受到实际生活中确实需要用数学。  同时,美国小学的数学课反对死记硬背概念或公式,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验证分析结果等过程性研究,习得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最终能将数学思想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像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整堂课没有出现面积的计算公式,依据课件里丰富多彩的工具,孩子们亲自动手&涂漆&,通过估算、比较、找替代物(圆形、正方形)等方式,去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会全方位展开想象,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到了思考的乐趣。  课堂通常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锻炼孩子们的数学交流能力。团队合作不是简单地分小组,而是依据多种分组策略,让孩子之间建立&同舟共济&的关系,既有组间竞争,还有组内分工协作,让孩子们体验到团队协作的荣誉感。在学习三角形这一课中,是小主人公professor的一次奇妙的城市旅行,在规定时间选择去三个不同景点。首先,小朋友们进行分组,小组长带领组员为professor设计行程,有人负责计算距离,有人负责计算时间,大家各抒己见,最终由小组长展示本组的想法。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旅游的英文表达方式,还锻炼了时间规划、组织协调、判断推理等能力,最终理解了三角形的表达和属性。  此外,美国数学教育一直强调创新,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你会发现数学与物理等学科的联系更为紧密。同时,我也了解到,因为亚裔学生的SAT、SSAT成绩好,也给美国老师带来了压力,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影响,美国小学的数学课也开始强调运算技能,练习题也多了起来。  法国 高水平数学家关注数学教育  ●姚一隽,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研究员,曾留学法国  法国的数学教育在国际上也是很有影响的,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法国的高水平的数学家对于中小学教育的关注。法国有很多重要的数学家都是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的,他们在读书的时候也无一例外地考过中学教师资格证书,很多后来的菲尔兹奖得主都是这个资格证书考试名列前茅的人。法国的每个版本的教学大纲,都会公开征求意见,法国数学会也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种对于数学的重视,其影响是深远的。以法国工程师为例,作为一个群体,法国工程师的数学水平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上个世纪初最伟大的数学家庞加莱都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工程师。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20世纪70年代,一位名叫Morlet的石油勘探工程师出于实际工程的需要(勘探信号分析),发明了一套称为小波分析的工具,到今天这已经是应用数学/图像(信号)处理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且活跃的领域。  采写/新京报记者 缪晨霞 实习生 杨书源&
点击加载更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90533号 | 国新办网备字[2006]7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2592号 | 京公网安备56号
Copy Right (C)
www.bj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面领导对你印象很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