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如何做到:在精疲力尽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时,既陪宝贝玩耍,又能

&p&让六层楼温和的打破中国人坐月子里的各种不科学的禁忌吧!&/p&&br&&br&&p&“坐月子”恐怕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事情之一了,之前六层楼一直没有涉及这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我们灿若星汉的中华文化包含了很多你只要认真辩证就会被冠以“违背圣旨”名号的习俗,而坐月子显然是这其中之一,早在西汉的《礼记内则》中就有记载,当时称为“月内”,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一种礼仪的方式存在,甚至在当时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待遇。&/p&&br&&p&正是因为这件事情的历史性,所以老一辈家长们会坚守这些传承下来的禁忌,一一用在自己的子女身上,重新找回老人的权威感,毕竟从孩子开始上大学起,早已经失去掌控权的家长们终于可以在这件事情上真真正正的做一次“过来人”,好好教导一下你们这些“少年郎”。&/p&&br&&p&秉承“只说真话,难断家事”的原则,六层楼今天温和的打破可能遇到的坐月子的禁忌,如果你们那里有六层楼没有提到的习俗,可以尽管提出来一起讨论。&/p&&br&&br&&p&1.忌刷牙&/p&&p&很多家长会叮嘱产妇坐月子一个月不要刷牙,否则“生一个娃,掉一颗牙”。&/p&&p&且不谈这句话的逻辑性是否正确,仅从字面理解,这实质上是反映出孕产妇不注意口腔牙齿卫生的危害。而且孕妇是否掉牙与怀孕本身并没有直接关联,反而不刷牙有可能导致口腔问题,严重的口腔问题倒是有可能导致脱齿,所以很显然这句话有明显的因果倒置的错误。&/p&&p&传统习俗认为,产妇刷牙会引起牙痛病,这恰恰与医学科学的道理相反,其实不刷牙,污垢得不到及时清除,会增加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而引起牙痛病。加之在怀孕期间,内分泌的变化,或维生素C的摄入不足,可以有牙龈充血、水肿,容易出血,特别是刷牙时出血。另外,怀孕后保持牙齿坚固的矿物质往往补充不足,导致牙齿的坚固性变差。这些情况已对牙齿不利,再加上不注意口腔卫生,使口腔内的细菌增多,在大量细菌作用下,食物残渣中的糖类得以发酵、产酸,导致牙齿脱钙,形成龋齿等情况。&/p&&p&因此,无论是怀孕期间还是坐月子期间都应该按时且认真的刷牙,一天两次。&/p&&br&&p&2.忌沾水&/p&&br&&p&坐月子在医学上实际上称为:产褥期,是生产后的6周时间。你会发现在月子里会频繁的出汗,医学上把这种出汗称为:褥汗。这是要把体内多余的水分都排出体外,比如你增加的血容量等。除了出汗以外还要有个过程是:排恶露,其中包含胎盘附着物、蜕膜和血液等。&/p&&p&既然是身体想要排出来的,那自然是不需要的,而且你我也都知道出了一身汗之后的感觉十分难受,这个时候跳出一位至亲至爱的家长,叉着腰告诉你:“孩子啊,月子里忌沾水,不能洗澡,不能洗头,你要听话,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这些很关键balblabla……”&/p&&p&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是,等家长说完了,然后好好的洗个头洗个澡,放松放松。&/p&&br&&p&3.忌活动&/p&&br&&p&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确是耗费了很多力气,但是在适当的休息后,医生还是建议可以尽早下床活动,尤其是顺产妇,建议第二天就在床旁适当活动。除了尽早调动身体机能,尽快恢复正常外,这个时候产妇的血液出于浓缩状态,也就是高凝状态,如果长期卧床的话,患有血栓性疾病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有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并发症,而这一切的原因只是因为家长们嘴里说的“忌活动!”&/p&&br&&p&4.忌生冷&/p&&p&这个禁忌如果严格推敲起来的话,还真的经不起推敲啊!产妇在产后需要吃大量的蔬菜和水果,其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产后早吃多吃有利于保持肠道通畅,促进产后早日排便,这对产后恢复至关重要,还能避免产后痔疮加重。但是如果按照这种禁忌的话,都要把五十六种蔬果汇成一锅粥了,所有都要加热,那还怎么吃啊?&/p&&br&&p&还有老人说坐月子不宜吃水果,会影响下奶,也真是难为老人家了,这么大岁数了还总得想一些新点子来吓唬我们年轻人,这里推荐食用的水果有:1、奇异果 2、榴连 3、苹果 4、木瓜 5、橄榄 6、葡萄 7、菠萝 8、香蕉 9、龙眼 10、 山楂。&/p&&br&&p&还有海鲜什么的,只要适当的烹饪手段下适量的吃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p&&br&&p&5.忌同房&/p&&p&这件事情似乎很少有人提出异议,认为无论是在怀孕期间还是在生产后都不应该有夫妻同房的事情发生。&/p&&p&但是这本身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倒置的错误,六层楼在上学的时候看过的教科书都曾经提出:对于健康的孕妇来讲,怀孕期间是可以有正常的性生活的。但是就有人反驳说这些教科书是国外的,国外的情况跟国内的情况不一样,并没有指导意义。我当时吓了一跳,我怎么会有这么没良心的同学呀!国内和国外能有什么区别嘛!&/p&&p&之所以有这样的禁忌出现,是因为的确有数据表明在女性怀孕期间70%的女性性欲会有明显的下降,也就是说是因为性欲下降了,导致了不愿意同房,而不是所谓的禁忌,换句话说,如果在没有任何特殊的情况下,或者没有医生要求禁止同房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正常的同房。&/p&&p&月子期间是排出恶露的时间,但不代表整个月子期间全部都是在排恶露的时间,当排恶露的过程完成后,所以如果想的话,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清洁并且有可靠的避孕措施。&/p&&br&&p&6.忌多说话、多看书&/p&&p&坐月子期间忌多说话,说多了怕弄成舌疾,这说法真的是莫名其妙,我心中也有一个疑问就是:聊微信算不算说话啊?新妈妈刚刚好不容易卸了货,一身轻,又有可爱的小宝宝相伴,再加上朋友圈铺天盖地的点赞大军,怎么可能少的了说话呢?&/p&&p&坐月子期间忌多看书,看多了怕弄成眼疾,这种情况我觉得确实是有发生过的,一个多月不洗澡,不下地,不碰水,整天就窝在被子里看小说,这种情况下揉揉眼什么的就肯定导致眼疾了。如果正常用眼又怎么会导致眼疾呢?&/p&&br&&p&还有很多六层楼看上去就没有兴趣打破的一些禁忌,比如:坐月子期间禁止生人进入产妇房中,生人进房怕“踩生”,弄成婴儿的疾病等。&/p&&p&除此之外,肯定各地都有不一样的风俗习惯,比如:要吃多吃公鸡,少吃母鸡,每天吃六个鸡蛋、五勺红糖……因见识有限,并不能一一列举,如果有哪些疑问可以私下单独讨论。&/p&&br&&p&说了这么多,还是要看看到底月子期间要注意哪些事情呢?&/p&&p&1.保证饮食及休息&/p&&p&  不管分娩过程是否顺利,总之产妇肯定是累的精疲力尽,所以按照六层楼的想法,分娩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让产妇美美地睡一觉,这个过程中谁也不要打扰好嘛!就是天塌了,这个时候老公也要撑起来!睡足之后,应吃些营养高且易消化的食物,不要整什么鸡蛋,不好消化,增加肠道负担。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多喝水。很快到来的哺乳期需要吃高营养、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以促使身体迅速恢复及保证乳量充足。&/p&&br&&p&  2.尽早下床活动&/p&&p&  一般情况下,经阴道正常分娩的产妇在产生第二天医生就催着下床活动了,一方面促进机体恢复,还有关键的一点是可以让因为生孩子被顶的七零八落的脏器都回到它们原来的位置上去。希望在产后可以迅速恢复到自己少女时代身材的妈妈们可以适当的开始做一些锻炼和产妇操等,说到产妇操可是六层楼的保留节目啊,就算是会员也轻易不会分享的哦!&/p&&p&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时候的运动要适可而止,也不要做什么重体力劳动,这会诱发子宫出血或者盆地支撑结构损伤导致子宫或阴道前后壁脱垂。&/p&&br&&p&  3.注意个人卫生&/p&&p&  前面提到的恶露,需要每天进行清洗,建议每晚清水擦洗外阴保持干燥清洁,或者使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注意是清洗外阴部分。&/p&&p&  要经常洗头、洗脚、勤换内衣裤,保持体肤的清洁。洗澡的话要以淋浴为宜。&/p&&p&  产妇每天应刷牙一两次,可选用软毛牙刷轻柔地刷动。每次吃过东西后,应当用温开水漱漱口。&/p&&p&  居室内经常通风,室内温度不可太高,也不可忽高忽低。切记不要能门窗紧闭,更不要无论冬天夏天都是盖着厚被子!&/p&&br&&p&  4.尽早母乳喂养&/p&&p&  分娩后乳腺的功能程序就自动启动了。这个时候应该尽早哺乳,这样刺激乳头可以进一步刺激乳汁的分泌,进而让母乳喂养的过程顺利开始;这本身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复原。需要注意的是哺乳前后,产妇要保持双手的清洁以及乳头、乳房的清洁卫生,防止发生乳腺感染和新生儿肠道感染。&/p&&p&写到这里我脑子里闪现的是,大街小巷肆无忌惮奶孩子的年轻妈妈们,难道不能在家把孩子奶好了再出门吗?&/p&&br&&p&  5.合理安排产后性生活&/p&&p&  担心前面没有讲清楚,这里就再讲一遍,恶露未干净或产后42天以内,这个时候子宫内的创面尚未完全修复,是不推荐同房的,很容易造成产褥期感染,甚至造成慢性盆腔炎等不良后果,这倒是留下了“月子病”。&/p&&p&  但是,恶露干净较早的产妇,在恢复性生活时需要注意双方清洁,同时一定要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因为经常见到产褥期受孕的情况。&/p&&br&&p&  6.按时产后检查&/p&&p&  产后42天左右,产褥期将结束,产妇应到医院作一次产后检查,以了解身体的恢复状况。万一有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得到医生的指导和治疗。&/p&&p&如果在产褥期发现了恶露的异常,也建议尽早到医院就诊。(如:⒈如果产后2周,恶露仍然为血性,量多,伴有恶臭味,有时排出烂肉样的东西,或者胎膜样物,子宫复旧很差,这时应考虑子宫内可能残留有胎盘或胎膜,随时有可能出现大出血,应立即去医院诊治。&/p&&p&⒉产后发生产褥感染时,会引起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这时,产妇有发热、下腹疼痛、恶露增多并有臭味等症状。这时的恶露,不仅有臭味,而且颜色也不是正常的血性或浆液性,而呈混浊、污秽的土褐色。)&/p&&br&&p&  7.避免吹风、受凉&/p&&p&  无论是什么季节生产,都需要让产妇在一个温度适宜、没有明显波动的环境中度过自己的产褥期,室温一般以25-28℃为宜,夏天时可以适当使用空调,但是尽量不要直接对着空调吹。同时产妇要注意自身情况,及时调整衣物。&/p&&br&&br&&p&这些信息基本上就是六层楼想要跟各位分享的内容了,希望对你们有用,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您能转发给更多需要的人。&/p&&br&&p&想要看更多内容请点击链接:&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4OTk1MTczMA%3D%3D%26mid%3Didx%3D1%26sn%3D6b5c66f3daffba6c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妇科门诊第十一诊室&/a&&/p&
让六层楼温和的打破中国人坐月子里的各种不科学的禁忌吧! “坐月子”恐怕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事情之一了,之前六层楼一直没有涉及这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我们灿若星汉的中华文化包含了很多你只要认真辩证就会被冠以“违背圣旨”名号的习俗,而坐月子显然是这其中…
&b&以下内容本人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b&&br&&br&绘本经历分享第二辑(适合刚开始学看绘本的一岁宝宝)&br& 小不妈 妈妈天天向上&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739f6ec94a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f739f6ec94a_r.jpg&&&/figure&&p&在一周岁左右,宝宝开始呀呀学语,开口叫爸爸妈妈之后,我们对于宝宝阅读绘本的期待更强烈了。比起一岁前玩绘本,啃绘本,这个时期娃娃似乎应该正儿八经地开始阅读绘本了。然而我想告诉各位妈妈,真的不用太着急。每个宝宝的能力发展轨迹差别很大。一周多也正是宝宝开始学习走路的阶段,也许有的宝宝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探索新的世界上;也许有的宝宝的语言发展阶段晚一些,导致他爱上绘本也更晚一些;也许是因为你给他看的绘本或者你的讲述方式不合他的胃口。或许有的宝宝爱上绘本,会在一周八个月,两周岁,甚至更晚。&strong&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准备良好的环境,耐心等待,并把选择权交给宝宝。&/strong&&br&&/p&&br&&p&说说我家宝宝一周岁到一周六个月的绘本经历吧。&/p&&p&因为宝宝爬行训练开始得晚(十一个月才开始),所以一周岁的时候还是肚皮贴地爬行。此时挂图和彩色卡被我用作吸引他爬行的道具之一,但实际上对宝宝没有多少吸引力。宝宝在彩色地垫上爬行的过程中,渐渐对地垫上的各种事物产生了兴趣,不认识的东西就会用手指着让我说。&/p&&br&&p&从&strong&一周一&/strong&开始,宝宝进入疯狂的&strong&指认期&/strong&。每天都会指认几样新的东西,地垫上的、挂图上的,或者是生活中的实物,每样都连续反复让我说十几遍。通过挂图他渐渐能认得圆形、方形、五角星。每次我跟他说圆的,他还会说妈妈,并指一下我的纽扣,意思是妈妈的纽扣也是圆的,后来还懂得指认杯子和盖子也是圆的。他有一些特别喜欢的挂图页,另一些则完全略过。在这一个多月的指认阶段,我几乎没有主动教宝宝什么,都在回答宝宝的问题。他指事物我就说出名称,他不断地指,我就不断地说,快要成复读机了哈哈。我也很少主动“考”宝宝,比如让他找到地垫上的“熊猫”在哪里。只有爸爸偶尔会考考他,发现他对错各半。直到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后某一天,他突然能指着某样东西说出它的名称,我才确信他真的记住了。&/p&&br&&p&宝宝&strong&一周二&/strong&的时候,我曾尝试给他看小熊绘本和噼里啪啦系列,但是他完全没有兴趣。于是我揣摩是不是这种有点故事性的绘本对他还是太难了。于是我给他买了以前的帖子有提到的两套书,《&strong&婴儿视觉启智绘本&/strong&》,《&strong&幼幼成长图画书纸板书&/strong&》,宝宝很喜欢。其中的《快出来快出来》,每次他都会迫不及待翻到下一页,看到小蛇钻出来了,兔子跳出来了,就会咯咯笑。《打开打开》,因为书中好几个盒子和内容物我家都有类似的实物,他每看一页就会去拿对应的实物。《小红小黑》,他每次都会亲亲小雪人,还喜欢指着瓢虫说“爬爬爬,唔(飞起来)”。有一次他亲完小雪人突然回头亲了一下我,这是他唯一的一次主动亲我,我惊喜感动得眼泪快掉下来了,平时要求他亲我他都不答应的。这两套就是宝宝最初的绘本,他就是从这里开始爱上绘本的。&/p&&br&&p&宝宝快要&strong&一周三&/strong&时候,我再给宝宝试着看《&strong&小熊绘本&/strong&》,他终于开始接受了。小熊绘本的内容和宝宝每日的生活非常贴近。最早看的是《睡觉》,“呵~~小熊打了一个哈欠,小熊睡觉了。呵~~小兔子打了一个哈欠,小兔子也睡觉了。……”就是这种简单的重复,却是小宝宝的最爱。那几天睡前都给他讲这个故事,宝宝听完故事,就会急迫的也想上床去睡觉。《收起来》这本是培养宝宝的好习惯,玩具不玩了就收起来。现在他玩完玩具常常能喊着“收起来收起来”,把玩具放回原处。到此为止,宝宝算是开始能接受有点情节的绘本了吧。&/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d2fcbeccbacaf43d884ea4e_b.jpg& data-rawwidth=&380& data-rawheight=&19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0&&&/figure&&br&&p&《&strong&是谁嗯嗯在我头上&/strong&》是我孕期时候就囤的一本书。为了让宝宝喜欢和理解,我一边说一边还卖力的表演。“有一天,一只小鼹鼠从地下把头伸出来,开心地迎着阳光说,哇,天气真好!”我趴在地上学着小鼹鼠探出头望着窗外。“就在这个时候,有一条大便从天上掉下来,吧唧,掉在小鼹鼠头上”,我做了一个大便从天上掉下来的手势,然后把手落在宝宝头上。这个吧唧的拟声词是我自己加的,不过宝宝真的很喜欢这个词,每天都会主动拿出这本书就为了让我把手拍在他头上说“吧唧”,大约他觉得这个很好玩吧。呵呵。后来他想起这本书的时候会拿小手拍在我的或者他的头上说吧唧。但这本书后面的部分他却没啥兴趣,这本书他从来没有耐性听超过五页。不过他能理解到动物拉大便的部位以及掉在地上的是大便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c742b3c2eec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1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p&宝宝&strong&一周三&/strong&开始喜欢看《&strong&噼里啪啦系列&/strong&》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有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让我给他念七八遍,这套书超越了其它所有书成为他的无敌最爱。以至于我都有点担心他看书会不会看太多了伤眼睛。他最先爱上的一本是《车来了》。每次去外婆家坐公交车,我也会在对应的场景给宝宝念书中的句子,我想这样或许能够帮助他理解。比如他在公交站等车着急,我就会说“车还没来啊,真想快上车啊”。通过这本书他认识了公交车、等车、车站、司机、方向盘、红绿灯、还有大猩猩哈哈。不过认识什么是次要的,关键是书的语言和图画都很简单,宝宝能理解,还非常有童趣,包括书上的那些翻翻的小机关宝宝也超喜欢。我和宝宝都乐在其中。这一套书中的每一册都有宝宝特别喜欢的部分。真的好处太多了,我都说不过来了。学习自理能力的《我去刷牙》和《我要拉粑粑》,比《小熊绘本》中的《刷牙》和《拉粑粑》内容更丰富也更有趣。《我要拉粑粑》,河马说“快点快点,要拉出来了”让人忍俊不禁。宝宝每次都学着拿纸擦屁股,自己擦完给书里的河马也擦擦。有一段时间他狂热爱刷牙,也狂热喜欢《我去刷牙》,每次晚上刷牙也都看着河马一起刷。《你好》,鳄鱼恶作剧吓唬河马和小猪,宝宝看到这页也会趴在我怀里说怕怕。《洗澡》他最喜欢河马满身泡沫探出头来,“啊!是怪兽”。《草莓点心》中最后一页的草莓蛋糕宝宝会假假的从书上抓起来吃哈哈。这套书中他唯一不喜欢的就是《我喜欢游泳》,可能距离他的生活体验太远了吧。&/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3909bdcda263aa4af5ed_b.jpg& data-rawwidth=&1628& data-rawheight=&10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2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3909bdcda263aa4af5ed_r.jpg&&&/figure&&br&&p&在宝宝喜欢看噼里啪啦系列之后,小熊系列的其它一些册子,离他生活近一些的也渐渐接受例如,包括《大声回答“哎”》,《刷牙》,《洗澡》,《谁哭了》。但是宝宝对这套的热情远不如噼里啪啦。&/p&&p&另外还有一本书,宝宝不常看,但我唱给他念其中的内容。就是《语言启蒙宝盒o宝宝学说话》中的《三字儿歌》,都是非常传统经典的儿歌。晚上给宝宝哄睡的时候常常念其中的儿歌。下雨的时候,宝宝也会想起其中的儿歌,说“滴滴答,下.雨.哦!”,宝宝念得比我可爱多了哈哈。这套书中的《词汇扩展》这册也很好,语言非常流畅,每页都是类似于“小桥,晃晃的小桥,吱吱嘎;小河,清清的小河,哗啦啦。”这种形式,朗朗上口。其它的几册宝宝没啥兴趣。&/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b9e1b66c69c1ede3a88d2506ceec0f03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9e1b66c69c1ede3a88d2506ceec0f03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4ec510fdc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4ec510fdc8_r.jpg&&&/figure&&br&&p&宝宝一周四的时候,终于能够自己独立走路了,渐渐地他更喜欢在房间里跑来跑去捣蛋,看书的热情和时间都减少了许多。我那时候以为宝宝是对原来的书没有新鲜感了。于是又给宝宝搜罗了许多书。不过宝宝再也没有像之前那个阶段投入那么多时间看书了,只是跑来跑去玩的时候突然注意某本书会拿出来让我讲一下,然后就又开始捣蛋了。&/p&&p&《&strong&大卫不可以&/strong&》、《&strong&大卫惹麻烦&/strong&》可以说是继噼里啪啦系列之后宝宝最喜欢的书了。我第一次给他讲,他就能目不转睛的听到最后一页。虽然大卫不可以的内容现在看起来有点违背蒙氏老师说的不要给宝宝太多限制的思想,但宝宝对书中这个调皮捣蛋的大卫哥哥非常有认同感。第一次给宝宝讲大卫惹麻烦,宝宝就理解了这本书的语境。我说“大卫说,我不是故意的”,宝宝马上笑着说“爸爸爸爸!”,因为他每次惹了祸都喜欢赖在爸爸身上哈哈。看到最后一页,妈妈说:“宝贝,来这里。大卫乖,我爱你”的时候,宝宝主动扑在我的身上,也说“爱你爱你!”,我好惊喜好感动,我说,妈妈爱你!当天晚上老公在家时候,宝宝又让我讲这本书,讲完后先是说爱妈妈!然后又跑过去扑在老公肩头说爱爸爸爱爸爸!如此在我和老公之间跑了好几次。这几乎是经典的家庭温馨画面之一了。宝宝现在还是常对我说爱你,常让我给他讲大卫哥哥,会模仿大卫的行为比如敲盆子,也会说大卫哥哥晚安!&/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d048d7c77d46c73dbd2e46cb238a7cbe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p&《&strong&brown bear brownbear, what do you see&/strong&》这是给宝宝买的第一本英文书,出乎意料他非常喜欢,第一次就能整本认真听完。这本书的英文很有韵律感,并且宝宝觉得英文很新鲜很搞笑。比如我说,青蛙,他就会瞪大眼睛看着我等待,然后我说frog,他就会咯咯笑。听了几次后他就就能说brown bear了,再多几次后还会说yellow duck了,我很是惊讶。不过我并没有打算让他真的学英文,只是想让他对英语有个初步了解吧。何况这也是本有趣的符合孩子审美的书。&/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11b0437943cbd8a7bf1620163add5e59_b.jpg& data-rawwidth=&1195& data-rawheight=&8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9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11b0437943cbd8a7bf1620163add5e59_r.jpg&&&/figure&&br&&p&《&strong&鳄鱼怕怕,牙医怕怕&/strong&》鳄鱼到牙医诊所这回事宝宝应该并不能理解。但书的语言很简单,画面也很简单。鳄鱼怕牙医,牙医怕鳄鱼,然后牙医给鳄鱼修理牙齿,结果鳄鱼因为牙齿痛痛而咬得牙医的手臂痛。这些娃还是能够理解的。他还是挺喜欢这只鳄鱼和这位牙医的呢。这不他睡前也说牙医晚安啦。&/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478fc9db5f07fca3a5c34a56c8cf3095_b.jpg& data-rawwidth=&903&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478fc9db5f07fca3a5c34a56c8cf3095_r.jpg&&&/figure&&br&&p&《&strong&红绿灯眨眼睛&/strong&》相对内容和语言都比较复杂,每一页都有好几个复杂的句子,应该是远远超出了宝宝的理解能力。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宝宝对街上的红绿灯感兴趣。刚开始宝宝没有耐性听我讲完,到后来渐渐地有时能够全部听完。那么多内容,我想他能理解的应该也就是红灯停下,绿灯前进,警察叔叔叫醒红绿灯,以及工人叔叔修理红绿灯吧。不过宝宝对语言的记忆里还是很惊人的。有一天天刚亮宝宝就醒来了,我在床上跟他复述书中的句子:“东边的天空渐渐发白,黎明马上就要来了。”我问他这是哪一本书中的呀?他想了片刻居然说:“红绿灯!”看来即使他听不懂也一样记在心里的呢。不过这本书一般还是建议至少两岁以上再看比较合适。&/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5df4afe7c6f9f144bbb110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4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p&《好饿的毛毛虫》讲的是一只毛毛虫吃了好多东西后破茧成蝶的故事。宝宝对这本书很慢热,刚开始时候根本无视这本书,过了几天渐渐能听我讲完。书中毛毛虫每天吃的水果上都有一个个小洞洞。洞洞的设计原本是针对宝宝爱抠洞洞的特点,但是我家宝宝对这些水果上的洞洞毫无兴趣,或许是因为还没有到爱抠洞洞的年纪?每次念到“星期一,它吃了一个苹果,可是肚子还是好饿;星期二,……”宝宝就迫不及待的让我翻到星期六的部分给他讲。似乎他更喜欢毛毛虫变胖后化茧成蝶的那几页,还能双手在身体两侧张开模拟毛毛虫变得又肥又大的样子。&/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9e66606cdc27e329d6d7c_b.jpg& data-rawwidth=&929&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e66606cdc27e329d6d7c_r.jpg&&&/figure&&br&&p&《抱抱》内容不错,就是画面凌乱了点,我家看到封面就会说那个小猩猩在吃奶奶,哈哈。还算喜欢。&br&&/p&&br&&p&宝宝最近还开始喜欢《小熊绘本》中的《我会穿短裤了》《尿床了》。嗯,他最近每次拉大便都能边拉边喊,拉便便拉便便。也懂得拿着纸尿裤说换大便。还想学者抬起一只脚自己穿短裤了。&strong&看来喜欢哪些书,能理解哪些书,跟宝宝自身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宝宝没有相关的生理基础,或没有相关的经历,就不太可能理解和喜欢一本书。&/strong&&/p&&p&-----------------------------&/p&&p&&strong&我觉得不错但宝宝目前还不太能理解的几本书&/strong&,留着以后再给他看:&/p&&p&《小黑鱼》《自己的颜色》。这两本画面很简洁,是大师级作家李欧o李奥尼的。&/p&&p&《肚子里有个火车站》、《牙齿大街的新鲜事》,每一页文字很多。估计要三岁以上才能懂。&/p&&p&《和英童书──十二生肖的故事》、《汉声数学图画书全套41册》,是三岁以上甚至五六岁的读物。&/p&&p&《小喇叭60年精品故事集》这套真的超值,还有原声CD呢。&/p&&p&-----------------------------&/p&&p&&strong&再说几本鸡肋绘本。&/strong&&/p&&p&真果果的《动作游戏》其实是给家长参考的,都是传统的动手动脑的朴素游戏,挺不错。但是我认为借阅即可,不用长期收藏。&/p&&p&《叽里咕噜亲子互动绘本》,其中《远方的祝福》《找到没有?还没有》等,部分情节设计有点牵强,我都没看明白。这本书的语言也不流畅,或许是翻译的问题?另外这套也号称是翻翻书,但比起噼里啪啦的设计真的差太远了。&/p&&p&《0-4岁幼儿认知小百科》。质量是很好的,非常精致中英双语的厚纸板书。类似于字典,不是绘本。只是娃没啥兴趣。&/p&&p&《汽车嘟嘟系列》,这套和《全景式图画书 开车出发系列》内容有些同质,但画的明显粗糙的多了,情节设计和语言也逊色。&/p&&p&《脸,各种各样的脸》这里面的脸画得好抽象,而且我觉得画得不像所描述的那种情绪,反正娃不爱。&/p&&p&《睡觉去,小怪物》内容还行,翻译得不够好。娃有点兴趣。&/p&&p&《别让鸽子开巴士》《月亮的味道》《晚安,月亮》《母鸡萝丝去散步》《亲爱的动物园》《哇!》《蹦!》,这些书是不错的,只是不对宝宝的胃口。&/p&&p&-----------------------------&/p&&p&&strong&想给差评的书:&/strong&&/p&&p&《我好害怕(我的感觉系列)》虽然是畅销书,但内容实在不咋地。&/p&&p&《婴儿画报典藏本o小小口袋书》。原因之一是书中没有趣味的故事情节,只是按照各种常见生活情景进行流水账式的说教,并且强行对齐句式和押韵。原因之二是绘画也很差。原因之三是书实在太小了,一点也不吸引宝宝。原因之四是性价比好低,一套小书200元。&/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266d7848deea44cc8d20e00a552aab5_b.jpg& data-rawwidth=&1632& data-rawheight=&7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b266d7848deea44cc8d20e00a552aab5_r.jpg&&&/figure&&br&&p&———————————————————————————————————————————&/p&绘本经历分享第三辑(最真实的原创绘本经历,纯干货)&br& 小不妈 妈妈天天向上&br&&br&&p&真的好羡慕现在的宝宝有那么多好看的书,我家宝宝一周八个月,就已经看了那么多书,光是他喜欢的堆起来就超过了半米。上面是他爱看的书的不完全合影。&/p&&p&-------------------------------------&/p&&p&下面是我家宝宝一周六到一周八阶段的绘本经历。&/p&&p&最近我家宝宝最爱的书,就是贴纸书了。贴纸书其实更应该归类为玩具,因为基本都是宝宝自己在抠贴纸玩,而不是大人讲给他听。贴纸书很适合锻炼精细动作。刚开始宝宝都要我掀起一个小角他才能把贴纸揭下来,而且常常会粘在手上,无法顺利贴到纸上。后来他就尝试着自己抠,但撕下来的时候常常会弄破,再后来撕破的概率略有降低。他也很喜欢反复贴。买了三套贴纸书,宝宝最爱米菲系列。米菲系列贴纸书的优点是内容很贴合小宝宝。无论是主角米菲,还是里面的贴纸内容,如鸡宝宝、水滴、五角星等都很受娃的喜爱。还有一个优点是贴纸小,数量多(因为如果是大张的贴纸,完整撕下来需要技巧,宝宝很容易把贴纸撕破;贴纸数量多更耐用)。缺点是贴纸重新撕下来比较难,书页不结实容易被宝宝弄烂。米菲系列我买了两套,1-2岁的质量更好。2-4岁的每张贴纸更大,贴纸本身的质量明显不如前者,上色不均匀而且背面的胶有点粘手,裁切也不好容易破。另外还有一套《幼儿启蒙知识库认知贴纸书》,这套的优点是书页很结实不易烂,书页光面的容易反复贴;缺点是贴纸个头比较大,宝宝撕的时候容易弄破。因为我家宝宝有点完美主义,弄破的贴纸他一般会嫌弃不用,重新贴回原处。&/p&&p&给娃选绘本真是一个费钱费精神的活,不过我最近发现了一些取巧的办法。第一,可以去少年儿童图书馆借书,我们这里的图书馆有个绘本区。但是绘本区比较乱,索书号基本无效,只能现场挑选。图书馆借书的最大的魅力是总能够发现一些热销书单之外的好书。第二,可以去当当和亚马逊买书,如果不满意或者宝宝不喜欢,就退书。特别是亚马逊有一个月的退货期,时间比较充裕。第三,可以按照系列来选书,比如“麦克米伦世纪”“凯迪克大奖”“爱心树绘本馆”“蒲蒲兰绘本”“启发精选”“信宜”等,也可以按照出名的作者选,如五味太郎等。有了范围,再在这些书中慢慢挑选。第四,很多书都是成套卖的,但可能娃会喜欢的只有其中两三本,其它的浪费了,不如单本买。第五,把书放在宝宝自己能够拿到的地方,娃自主选择什么时候看,看哪本,我们只要负责把书讲得精彩,讲得他能理解。如果一本书娃不喜爱,就绝不强迫他看。一段时间内放五六本他喜爱的书在书架上就好了,太多了宝宝也会挑花眼。&/p&&p&先说说最近我家宝宝最爱的一些绘本吧。列了个清单,才发现真的好多呀。慢慢道来。&/p&&br&&p&《开车出发系列》(其中他最爱:下雨天去郊游、快跑云梯消防车、坐电车出发、坐巴士出去玩)。这套书的语言都很简明,画面超美。《下雨天去郊游》,最神奇的是随着巴士的前进,书页一页页翻过,在右上角逐渐呈现出一道彩虹,雨也停了。第一页的小朋友们撑着雨伞排队上巴士就把娃吸引住了,因为他很喜欢撑雨伞。接着娃就会迫不及待的等我讲到雨停了天上出现彩虹的那一页,还会假装从书上捡起葡萄放在嘴里吃哈哈。《快跑云梯消防车》,消防车要去哪里呢,那是着火了吗?不是,是烟,是白云。最后到现场,居然是一只小猫爬上高高的大树下不来了。娃总是迫不及待要翻到救小猫那一页。调皮的他很喜欢爬高高,对叔叔用梯子爬上树这件事很感兴趣,还很爱猫咪,学抱猫咪的动作。《坐电车出发》娃最爱那一次次穿过隧道,明暗变化的过程,喜欢我说“穿过隧道,轰!”。《坐巴士出去玩》爸爸总是不下车,到底要去哪里呢?最后出现了惊艳的圣诞树。有自然,有风景,有温情,有小宝宝能够理解的简单的喜悦,这就是这套书的魅力。《来信了》宝宝最喜欢我打开最后的页念“春~天~来~了~!”他也会好欣喜!这套还有《开车去兜风》《坐电车去旅行》《来信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12d6fbc68dfffc83355dabd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12d6fbc68dfffc83355dabd_r.jpg&&&/figure&&br&&p&《幼幼成长图画书纸板书 第二辑》(其中最爱:我来给你撑伞吧、来了来了、小蚂蚁怕烫)。&/p&&p&《我来给你撑伞吧》,娃很感兴趣撑伞,也有喜爱的玩具小熊。这本书里雨点打在小动物身上的拟声词非常生动有趣,为小动物撑伞好有爱,最后熊居然把撑伞的宝宝抱起来了,真是惊喜啊。《来了来了》几朵盛开的菊花吸引了蝴蝶、蜜蜂。《小蚂蚁怕烫》,好奇的小蚂蚁很引起娃的共鸣,还可以教宝宝一点安全知识呢。这几本语言都是简单的重复,却不单调,很有趣,真的很棒。这套还有《洗澡》《蹦蹦跳跳动物操》,不如其它几本精彩。&/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1caa27fc2d005d105b2063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0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e4850bddeeacadaafc82f0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p&《阿立会穿裤子了》主角是努力学会自理穿裤子的小男孩,宽容的妈妈,还有先嘲笑他后来羡慕他的小动物们。宝宝看了这本书就喜欢学一只脚抬起来穿裤子,有一次因为太投入,连续抬了好几次脚,结果没站稳摔倒了哈哈。&/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73fa7c1c5d2ced685e20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73fa7c1c5d2ced685e20_r.jpg&&&/figure&&br&&p&《嗡嗡嗡》,五味太郎的绘本。其实五味太郎的绘本娃并不都喜欢,给他看过好几本,目前喜欢的只有这本和《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这本书的主角是一只蚊子,整本书除了嗡嗡嗡没有其它文字。我自己在讲这本书的时候给娃做了一些说明。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具体大家自己去看吧。&/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eea6c6d1c216b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eea6c6d1c216b_r.jpg&&&/figure&&p&《排队咯》,汽车排队咯,衣服排队咯,蜡笔排队咯。就是这么简单,所以小宝宝能够完全理解,并且能够应用到生活中。宝宝有时会摆好一些东西说排队咯,最常做的就是蜡笔排队咯。宝宝昨天还想起这本书,让我拿出来呢,我只好跟他说《排队咯》去图书馆了。话说宝宝常惦记他喜爱的,但已经还回图书馆的书,我都觉得有点愧疚,是不是应该买一本一直放在家里呢。&/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8aa0e3379c9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18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p&《幼幼成长图画书 和歌山静子植物成长系列》。包括《咚嘟咕咚》《向日葵》。这两本宝宝都很喜欢。《咚嘟咕咚》是一系列在泥土里生长的根茎植物,《向日葵》是一个小种子长大、开花、结籽的过程。书中最多的是拟声词,加上一点简单的文字说明。“咚嘟咕咚”,有时是小种子喝水的咕嘟声,有时是叶子萌发的声音,有时是开出大花朵的震撼,有时候是泥土里的根茎蓬勃地生长的声音……把生命成长的过程,把自然的力量表现得绘声绘色,还能给小宝宝乐趣,真的很难得。&/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f2b49e0048fd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75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09fdcb0ada820c38d85b3f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75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e16c6bf874d429ef83bd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75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p&《皮特猫系列》一共有六本。皮特猫是超级乐天派,不管怎样,高兴就好。目前小宝宝能理解的是《我的无敌大纽扣》《我爱我的脏鞋子》。《我的无敌大纽扣》,宝宝最爱其中的数字,特别是对0非常感兴趣。《我爱我的脏鞋子》宝宝最爱湿鞋子踩在地上呱唧呱唧。这套书中文翻译的非常流畅,一点都没有美式中文的毛病。这套书的译者也翻译了《14只老鼠系列》等书籍,语言也很优美流畅,但比较难暂时还不适合我家宝宝。这套书也可以当作英文绘本来看,由于英文原版比较贵,不如买中文版,家长给娃念英文好了(这套书有配一个小本子,上面有英文原文)。&/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f088dcb120753bbe4b42f1ee6efc797e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f088dcb120753bbe4b42f1ee6efc797e_r.jpg&&&/figure&&br&&p&《五只小猴子系列》我是买的英文精装珍藏版,才40多元,最后还有两大页贴纸,真的很超值。宝宝最喜欢的故事是《jumping on a bed》《sitting in the tree》《with nothing to do》。其实我很想给他念全英文,但是这样他听不明白,就不想听我说。所以我多是全用中文,偶尔用英文讲。目前只有jumping on the bed这篇念英文他还算愿意听,而且基本能理解了。最有趣的是,问宝宝:“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是什么样的?”他就会站着上下抖身子,模样好逗。给宝宝买过好几本英文绘本,目前他能接受的只有棕色的熊和五只小猴子。&/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025d599cedcc0ae3f887130_b.jpg& data-rawwidth=&601& data-rawheight=&8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025d599cedcc0ae3f887130_r.jpg&&&/figure&&br&&p&《小蓝和小黄》这本是从图书馆借的,原本以为娃不会感兴趣,没想到他很喜欢。每次念到小蓝小黄抱在一起,他就会指着小绿说“变绿了!”。色彩混合的原理小宝宝目前还不会懂,但不影响他从书中获得乐趣。&/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f00f3b6ccecbf2e1d6cc12d_b.jpg& data-rawwidth=&2304& data-rawheight=&2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0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f00f3b6ccecbf2e1d6cc12d_r.jpg&&&/figure&&br&&p&《蜡笔小黑》主角是一盒蜡笔和铅笔哥哥。语言也翻译得很流畅。宝宝最近爱玩蜡笔,端午节还看到了焰火,于是对这套书就有了理解的基础。他最爱看焰火绽放的那一页,看着就会咯咯笑,是不是回忆起端午看焰火的经历了呢?&/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da8e1b2c5b50d50bb15ca13bfec2b0e2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da8e1b2c5b50d50bb15ca13bfec2b0e2_r.jpg&&&/figure&&br&&p&《小象散步》这本不出名,也是图书馆的惊喜。就是小象路上遇到的动物,都坐在小象背上一起去散步,最后小象背不动了,大家一起掉进了池塘,还是很开心。我家宝宝每次都直接翻到动物们叠在一起快要摔倒的那一页,他喜欢看动物们一起扑通扑通跌进水里,每次都会让我讲好几遍。这本书是儿童之友系列,图书馆借到的,同系列的还有《小真的长头发》《三只小猪》等。&/p&&br&&p&《蛋宝宝》各种蛋里面的宝宝快出来!这本很简单却不失变化的趣味。一岁以上的宝宝就可以看了。其实在图书馆里也看到很多类似的简单绘本,以两页为一个单元,每两页的内容都有所不同,专门针对一岁多的刚开始看绘本的宝宝设计。但是要做到简单却有趣也不容易。蛋宝宝、和上面提到的《嗡嗡嗡》,《排队咯》,《我来给你撑伞吧》,以前提到的《小熊系列》,《幼幼成长图画书第一辑》等就是这类书中的杰出代表。另外还有《条纹,条纹,发现啦》、《背背》也还行。&/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85c37ba5c793dcc8ac47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0e52cde42dd57e8d2f0f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p&《你醒了吗》这本也是在图书馆里不期而遇的书。意外的精彩。书中图画不多表情却很生动可爱,是妈妈和一个半夜不睡觉的小孩在床上的对话,“妈妈!嗯?你醒了吗?没有啊。为什么还没醒啊?因为我睡着啦。为什么你睡着啦?因为现在是晚上啊。为什么现在是晚上啊?因为太阳还没升起来啊。为什么太阳还没升起来呀?因为星星还在天上啊。哦。……”非常贴近生活的对话。其实这本书照着书念的时候不多,更多的是晚上娃在床上还贪玩不想入睡的时候,我背给他听。他很喜欢这些对话,我说的时候,他会暂时躺着听一会儿,而不是翻滚或者下床在黑暗中玩。我说:“为什么不能去买牛奶呀?”他就会抢着说:“街边的小店铺还没有开门!”。宝宝还对书中把妈妈眼睛抠开吵醒的动作很感兴趣,会坏笑着说:“把妈妈眼睛抠开哦!”。这本书还回图书馆后,娃总惦记着,我就索性买了一把本,他看到时候很开心。&/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5e4980edbf89bfa6cd59ac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5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5e4980edbf89bfa6cd59a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988d5ccf1ec4badacde04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4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988d5ccf1ec4badacde04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faa997ba77d445f21658f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faa997ba77d445f21658f_r.jpg&&&/figure&&br&&p&《晚安,大猩猩》宝宝很早就喜欢在睡前和各种东西说晚安,喜欢大猩猩捶胸,喜欢做“嘘”的动作,喜欢关闭台灯后的黑暗,喜欢玩钥匙开锁,喜欢手电筒,这本书中的那么多要素都是宝宝的兴趣点,难怪他会喜欢呢。宝宝还会指着黑暗中只有一双眼睛的那一页说“阿姨,阿姨!”。真的很可爱的一本书。唯一不足是文字不多,需要家长自己发挥。&/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4e70fbaa13ecd0ba406bb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2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小猫头鹰看世界》也是在图书馆借到的。语言翻译得很流畅优美。或许宝宝不能完全理解内容,但是他还是很喜欢这本书,尤其是这只小猫头鹰,还让我用蜡笔画小猫头鹰呢。&/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bd0bf4b7057b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14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aed0ec7d60a162c551f203ad49fdfffc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14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快睡吧,彩虹鱼》这本书中小彩虹鱼所做的假设和害怕担忧的情绪,一岁多宝宝并不能理解。但他也一样有对妈妈的依恋,也会说彩虹鱼,快睡吧!&/p&&br&&p&--------------------------------------&/p&&p&说完了宝宝最近喜爱的绘本,再说几本失败的绘本吧。&/p&&p&《80后妈咪讲故事》国产故事书的典型代表。娃他爸在单位阅览室买的。乍看起来绘画很可爱很精美,语言也还行。不过多数的故事主线是某某不听大人的警告,做了一件什么事,尝到了不听话的后果,然后发誓再也不乱来了。总之就是无趣的说教。只有个别的动物之间的故事还算可以。&/p&&p&《交通工具捉迷藏》是纸板洞洞书,同系列的还有《动物动物捉迷藏》等。内容设计有点纠结。首先这个洞洞并不吸引宝宝。其次纸板书内容都是认识交通工具的,本来是针对刚开始阅读的一周多的宝宝,但是这种从一个交通工具的局部特征去猜整体是什么的模式,似乎又超越了这个年龄宝宝的认知能力。总之我家宝宝无视这本书。&/p&&p&《马桶的故事》讲的是各种动物使用马桶的奇怪姿势。一岁多的宝宝并不了解这些动物的习性,当然也就不能理解这本书的看点。我个人认为内容设计不是很好,有那么点嘲笑这些动物的意味。&/p&&p&《这是谁》宫西达也的书。是通过局部特征猜树背后的动物是什么。和《交通工具捉迷藏》是一个类型的书。我觉得这本没啥趣味,娃也不喜欢。不过这次借到了同系列的《猜猜我的哪里长》,宝宝倒是非常喜欢,看来不是画风的问题,而是内容的问题。&/p&&p&《米菲绘本 第一季》因为宝宝喜欢米菲贴纸,所以给他买了这套,但却有些失望。每页的绘画都很简单,但简单到了抽象。文字内容在大人看来是好的,但是翻译得不够好,而且小宝宝不能理解其中的意味。每一本都像是一个简约唯美的印象派日记,可是宝宝欣赏不了。&/p&&p&《我的后面是谁呢系列》首先,这套书装订得不好,平装版的书页没法平铺打开,看起来别扭。其次,这套书有五册,每册都是一模一样的形式,只是动物不同。形式本身就没啥趣味,何况还重复了五遍。宝宝一点也不喜欢这套书。&/p&&p&五味太郎的书来个集中大批斗,哈哈。《藏猫猫》本来看中想要购买,无意中在图书馆借到。可是宝宝并不喜欢,他完全无法理解书中的内容。估计要两岁半以上的宝宝才能理解吧。《五味太郎图画书第一辑》(包括《谁藏在那儿》《我说了吧》《一起玩儿吧》《不要紧吧,小老鼠》)情节比较牵强,甚至有点不知所云,宝宝没兴趣。《巴士到站了》有人说是能看出人生哲理,原谅我看不出,翻译得也不好,很不通顺,宝宝不爱。&/p&&p&《让我安静五分钟》故事是很好的,当初在南开公众号上看到还被感动到了。但是书的语言太罗嗦了,翻译得也不好,完全是美式中文。&/p&&p&--------------------------------------&/p&&p&再说几本感觉还可以的鸡肋绘本。&/p&&p&EricCarle的《从头动到脚》,《袋鼠也有妈妈吗》据说适合英文入门,不过宝宝对我念英文没兴趣。《我的小影子》还可以,适合两岁半以上。《鼠小弟的小背心》我家宝宝不喜欢如此简约的绘画风格,也无法理解鼠小弟的背心被撑大的原理,对这本书没有兴趣。同样《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他也不喜欢。但是鼠小弟这套书也是畅销书,很多好评,宝宝们的口味差异很大哈哈。《鸭子骑车记》翻译得不太好,内容也没觉得特别有趣,估计适合两岁半以上。《小威,向前冲》、《小鸡鸡的故事》内容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性启蒙绘本。但老公说不应该给孩子看这么直白地具体地描述生理器官的书,而应该更朦胧抽象一些,比如把精子比作一个种子,在妈妈肚子里发芽,长出了小宝宝。不知妈妈们怎么看呢?&br&&/p&&p&另外几米绘本《不睡觉世界冠军》,我很喜爱,但是宝宝目前还不能理解。中文版的遗憾是有些地方翻译得不好,比如“高过云端,快快喊停,假如你要跳、跳、跳。是什么一闪一闪环绕着你?是天空的项链亮晶晶。”我想还是收藏起来,等娃大一些直接给他念英文原文吧。&/p&&p&---------------------------------------&/p&&p&和宝宝一起读绘本是非常珍贵的经历。读绘本的同时,我们也更深入地读到了宝宝的内心世界,也从宝宝的视角看到了从未想像的美好,一起分享读书的喜悦也让我和宝宝更加亲密。&/p&&p&转载一个小诗作为结尾吧。&/p&&p&上帝给我一个任务&/p&&p&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p&&p&我不能走太快,&/p&&p&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p&&p&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p&&p&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p&&p&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p&&p&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p&&p&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p&&p&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p&&p&「上帝啊!为什么?」&/p&&p&天上一片安静。&/p&&p&「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p&&p&好吧!松手了!&/p&&p&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p&&p&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p&&p&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p&&p&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p&&p&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p&&p&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p&&p&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p&&p&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p&&p&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p&&p&感悟:&/p&&p&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p&&p&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p&&p&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p&&p&然而,&/p&&p&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p&&p&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p&&p&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p&&p&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p&&p&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p&&p&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p&&p&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p&&p&给自己留一点时间,。,&/p&&p&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p&&p&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p&&br&&p&欢迎大家关注 妈妈天天向上 公众号。我会经常分享一些心得。&/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jkNcRI-EdNILrcsn9xac&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jkNcRI-&/span&&span class=&invisible&&EdNILrcsn9xac&/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二维码自动识别)&/p&&br&&p&查看历史文章可以按照下面回复:&br&&/p&&p&回复1:一周岁以内的宝宝有啥合适的绘本(绘本经历分享第一辑)&/p&&p&回复2:一周岁到两周岁宝宝绘本分享(绘本经历分享第三辑)&/p&&p&回复3:写给即将生产的准妈妈——省妇幼医院那些坑娘的事情及其对策&/p&&p&回复4:绘本经历分享第二辑(适合刚开始学看绘本的一岁宝宝)&/p&&p&回复5: 最详细真实的生产纪实、生产经验总结(看了这个准妈妈或许能多一些勇气和淡定渡过难关)&/p&&p&回复6:那些年娃最爱的玩具,0-1岁篇(宝宝最爱的其实不是市售玩具,拔草神贴)&/p&&p&回复7:给新妈妈,那些专业母乳书籍所未能详述的实战经验(接地气的最真实的经历)医院篇。&/p&&p&回复8:关于家具和育儿的一些感悟(儿童房篇)&/p&&p&回复9:我们今天的欲望将扼杀宝贝们未来的希望——写在破纪录台风苏罗迪之后&/p&&br&&p&回复“绘本”查看所有绘本相关帖子。&/p&&p&回复“准妈妈”查看所有生产备产相关帖子。&/p&&p&回复“玩具”查看所有玩具相关帖子。&/p&
以下内容本人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绘本经历分享第二辑(适合刚开始学看绘本的一岁宝宝)
小不妈 妈妈天天向上 在一周岁左右,宝宝开始呀呀学语,开口叫爸爸妈妈之后,我们对于宝宝阅读绘本的期待更强烈了。比起一岁前玩绘本,啃绘本,这…
———————————4.6更新———————————&br&&br&更新了第四部分 所以目前为止此文分为&br&&br&&b&1. 专注力的培养&/b&&br&&br&&b&2. 双语教学 不要拔苗助长&/b&&br&&br&&b&3. 孩子不是缩小版的成人 而是独立的 有自己的世界 思想 规矩 和道理的个体 &/b&&br&&br&&b&4. 安全感的建立&/b&&br&&br&另外 有知友提出语气略过玩笑不够严肃 发给长辈/同事看觉得不够有信服力 所以略修改了一下书写方式 &br&&br&欢迎指正 但找茬还是不要了~&br&&br&———————————补充说明——————————&br&&br&1.很多家长和知友让我推荐一下早教方面的书籍 因为长年在英国 接触的也都是这边的学术文章和研究报告 我对国内的早教书没有了解 所以真的帮不到大家 很抱歉&br&&br&2. 文章已经设定了禁止转载但是还是被默默地转到了很多平台上 除去那些已经得到我同意的 剩下的我会要求支付稿酬和授权维权平台追究责任 同时谢谢那些私信我问是否可以转载分享的知友 你们让维权这件事情变得更珍贵&br&&br&3. 所有私信或要求交流育儿问题的评论我都会回复 但由于时差和工作问题可能不能及时 望见谅 给出的回答也只能在我能力所及范围内 并非绝对的专业意见 请家长们结合自家宝宝的情况综合考虑&br&&br&最后谢谢大家的肯定^_^&br&&br&———————————以下是原文——————————&br&&br&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和一名教育学在读的学生 看到这个话题真是忍不住磨刀霍霍……在论文海里也要抓心挠肝地挤出时间来回答嗷嗷!&br&&br&可能会写很长 因为我是个话唠哈哈哈哈哈 但是我发四有很多干货 增的。&br&&br&我在英国读书的这么多年里 在很多个幼儿园/学前班/小学实习过 每年暑假回国的时候也在大大小小知名的不知名的早教机构/培训机构/语言学校实习或者上班过 要说经验嘛 那还是有的 刚好接触的家长都是80后 就挑几个典型的问题来说一下&br&&br&首先 早教是什么 根据定义 在出生到上小学之间的这段时间所受的教育和学习 都可以统称为早教&br&&br&其次 早教有用吗?有 大大的有&br&&br&那国内的各大早教机构专业吗?&br&&br&很遗憾 我并不认为有用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对来说更正规 更有效 但以我的观察以及在某知名早教机构实习带班的经验来看 真正能对小盆友的日后发展产生正面积极影响的早教学习 满打满算不超过50%&br&&br&——————————————————————&br&&br&第一 我见到最多的 并且绝大部分家长都没有做到正确示范甚至忽略的一个问题 就是&b&对孩子专注力(concentration)的培养&/b&&br&&br&在英学习期间 我接触到了几所蒙特梭利学校和几个相关专业的老师 虽然蒙特梭利教育法仍然有一些缺陷和不够完善的地方 但在培养集中力/专注力这一点上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 是非常赞同的。&br&&br&具体来说 蒙特梭利教育法提倡的 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无打扰的时间段 一般是2-3小时 在这段时间内 小盆友可以自由选择他想参与的活动 老师和家长在这期间只起到 “必要时指导”和“观察者”的作用。什么意思nia 就是说 比如俺们家小明现在要玩积木 那作为麻麻/老师的我 这2-3小时内只在旁边观察 不对小明进行任何打扰 也不在他不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分他的心 &br&&br&听起来很简单对不对?so easy嘛让小盆友玩有什么难的&br&&br&但是!家长们仔细想一想 你们做到了吗?有多少家长是在小盆友拿起一块积木/一本书/一个玩具的时候迫不及待地要跟他一起玩 要示范这个东西怎么用 &br&或者是按着玩具上形形色色的按钮来发出声音 发出灯光 来吸引小盆友的注意力?顺便还提醒一句 不要这样这样玩或者那样那样玩 会弄坏哦?&br&过个十几二十分钟 哎呀宝宝麻麻来看看你是不是拉臭臭了 要不要吃水果呀 我们去玩另外一个好不好?&br&&br&或者是小盆友在写作业(现在幼儿园的娃娃都有作业了 简直替他们哭瞎)/看动画片的时候 每隔十几二十分钟就过去瞅一眼:矮油休息一下再写嘛 不然对眼睛不好/
来来,出来走动走动 或者是 来喝杯牛奶 吃口零食~&br&&br&如此这般过了几年 等到孩子上小学初中了 有多少粑粑麻麻们发现 或者是通过学校老师发现 自己家的娃儿注意力不集中?&br&&br&我见到过太多太多这样的家长了 我自己的家长也是这样 小的时候我麻麻很喜欢在我做事情的时候凑过来问我 在干嘛呀 今天幼儿园里/学校里读干了些什么 吃了些什么?&br&过不了几分钟 诶女儿来帮我做一下xxx &br&再过几分钟 不要老盯着看出来休息一下!&br&&br&结果呢 我在初中的时候就发现自己难以集中注意力 明明别人都可以认真学习认真听课 我过不了十几二十分钟就会走神 然后特别容易被任何细小的东西分心 现在大四了 论文一坨一坨泰山压顶 但是我仍然可以在看了三行文献之后旁若无人地走神&br&&br&原因就在于儿童时期家长无意识的打扰&br&&br&相信我 小盆友的注意力 甚至比大多数大人都要好得多 尤其是2-3岁的孩子 刚刚对外界有一个系统的 初步的认知 整个世界刚刚开始对他们有意义(make sense),他们对所有的东西都很有兴趣很好奇 拿支笔都能玩半天&br&&br&如果怕小盆友乱摸乱碰发生危险 家长可以划定一个安全的游戏区域 里面放上孩子想要玩或感兴趣的东西 设定一个时间 在这期间 北鼻们不管是喃喃自语手舞足蹈趴跪躺坐 哪怕是跳大神 只要小盆友没有要求你的帮助 千万 千万 千万(说三遍了!要记住!)不要去打扰他/她 你只需要坐在那里 或者把小盆友放在自己的视线范围里 就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了&br&&br&刚开始可能北鼻坚持的时间不长 一般来说第一次体验这种无打扰活动的时间在5-30分钟之间都是有可能的 每周一两次 之后慢慢增加时间和频率 我在蒙特梭利学校里真的有见过三岁多的小盆友可以自己玩上3个小时&br&&br&不要担心小盆友饿了尿了便了哭了 小盆友是个人啊 他有需要或者不舒服的时候 他会说的呀 实在不会说 他也会哭啊……(?Д?)ノ只要让小盆友知道 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他感兴趣的事情 并且粑粑麻麻也在视线范围内让他有安全感 就可以了 如果中途因为吃喝拉撒等问题中断了的话 回来后可以看一下宝宝是不是还对这些东西有兴趣 只要他们愿意 就可以继续进行&br&&br&讲真 这一件小小的事情 对以后的影响非常非常大 不是说一定要让孩子每周玩上多少个小时 而是在做事情的时候 家长和孩子都可以做到专心且不打扰&br&&br&——————————————————————&br&&br&&b&第二 也是很多家长会犯的错误 不要拔苗助长 尤其是在语言方面&br&&/b&&br&我拿今天晚上吃的排骨发四 现在国内的各大早教机构/语言学校 甚至幼儿园 打出的标语或是宣传的噱头十有八九是双语教学&br&&br&双语教学有效吗?当然有啦 妥妥的有 大大的有 &br&&br&但是对学龄前的儿童有效吗?很遗憾 x2 据我所知 除非父母有一方或双方 或是幼儿园老师从头到尾都说英语 否则对早教阶段的小盆友而言 收效甚微&br&&br&举个栗子&br&&br&我在那个知名早教机构实习的时候(你们说我要是把机构名字说出来是会收到广告费呢还是被追着打呢……)带的班是2-4岁的小盆友 有一天 一个3岁多的小男孩的麻麻 急吼吼地来找我:宾尼老师!我家宝宝是不是学习能力很差啊?&br&&br&我:啊?没有啊?为什么?&br&&br&家长:我有个朋友的儿子 就是在你们隔壁班的 这两天听说回家被问起学了些什么的时候 什么banana啊apple啊watermelon啊张口就来 怎么我家儿子 回家啥也没说 问他也不回答呢?老师你们在幼儿园里没有教吗?&br&&br&宾尼老师卒。&br&&br&好啦 我知道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 喔唷我哪里有这样要求我的小孩~不过这样不希望北鼻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 也是有的啦 宾尼老师来跟你们缩 这样为什么不行&br&&br&首先咧 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环境 这个相信大家都知道 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你们有看过《爸爸回来了》吧?小奥莉的麻麻是美籍华人 英语说得比中文溜多了 跟奥莉几乎是全英文交流 据说粑粑在家也是中英混合地跟奥莉讲话 但是两季看下来 奥莉听懂英文毫无压力 但是说的是不是绝大部分是中文?&br&&br&为啥 因为爷爷奶奶 叔叔阿姨 幼儿园里的小盆友小伙伴 说的都是中文呀 &br&&br&哪怕现在英国很多华裔小盆友 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 但如果在学龄前阶段 家庭成员都是说中文的话 小盆友先学会说的 也一定是中文 等到去了幼儿园上了学 英文才渐渐取代了中文的熟练度&br&&br&所以 哪怕各大早教机构吹得天花乱坠 宣称学校里的外教多得能有一个排 北鼻们也是几乎不可能学得一口流利的英语的&br&&br&其次 我不是语言专家 不过在我看来 语言这种东西 死记硬背是学不来的 &br&&br&好啦我知道你们要说高考单词3000 雅思单词5000 四六八级单词6000了 但是讲真 等到考完试以后 一个月以后 半年以后 这些三五八千的单词 你还记得多少?&br&&br&学习语言在于环境的另一层意思就是 当你并没有在刻意地学习语言的词汇 语法 结构的时候 你已经学会了&br&&br&小盆友在牙牙学语的时候 哪里是先知道每一个词语的意思 每一句话的主谓宾 每一个字的笔划顺序才学会说话的?&br&&br&在这个前提下 你要怎么期望幼儿园里每天一两节外教课 甚至很多幼儿园连每天一两节也做不到 能教会北鼻们除了死记硬背之外的语言知识?而回家能说出banana apple watermelon的孩子 他们是真的理解每个单词的意思吗?&br&&br&要知道 孩子们是不需要通过语言本身来理解词语或者情景的 通过肢体语言 表情的变化 声音的辅助 他们很容易get到情景本身的含义 最常见的栗子是 家长们有没有发现好多小盆友翻着英文的故事书或是看着英语的动画片 却可以毫不费力地完全理解所讲述的内容?&br&&br&我对所有因为这个疑问来找我的家长提供的建议就是 在这个年龄段 要小盆友们达到某一定量或是某一程度的语言学习 完全是不必要的&br&&br&如果想要让孩子们提早熟悉语言 可以把家里的材料换成英文儿歌 英语动画片 并且鼓励小朋友们在有兴趣的前提下模仿跟着说 不需要知道内容的意思 只需要跟着说就行了 时间长了就会记住 我三岁多的干儿子因为长期看英文动画片 现在片头曲片尾曲唱得那叫一个字正腔圆……等到他们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 这些已经被熟悉的内容 就可以很容易地转换成语言学习的材料 并且有益于理解和分析&br&&br&——————————————————————&br&&br&&b&第三 &/b&&b&孩子不是缩小版的成人 他们有自己的世界 思想 规矩 和道理&/b&&br&&br&这话听起来很笼统 我用几个栗子来说明一下&br&&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做客孩子临走时带走几只玩具,我的孩子抗拒并一直哭,要怎么开导? - 苏德中的回答&/a&&br&&br&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情景 相信很多家长都体验过 小盆友来家里做客 喜欢上了某一件玩具并且想把它带走 有多少家长是不顾孩子的意愿“大方”地就把玩具送人了?&br&&br&我相信非常非常多。巴特 相信我 除去礼貌和大方这些成人在乎的东西 对孩子来说 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他们一定会觉得受到伤害&br&&br&引用几段苏德中老师在上面链接题的回答&br&&blockquote&这些东西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世界安全感的「标志」。只要这些物品还在,孩子就会觉得世界是完好的。而一旦被剥夺,孩子则会陷入极大的恐惧和不安。而父母作为孩子最信任的人,结果却强行剥夺这些物品,还将其转送他人,这对于孩子内心来讲是非常大的打击。一方面是最信任的人背叛了自己,一方面是建立了感情的物品被剥夺。&br&&br&比如很多家长在不经过孩子的同意,将孩子的玩具转送给其他人,认为这是培养孩子的「分享精神」。但是试想一下,A 在没有经过 B 同意的情况下将 B 的东西拿去送给 C,C 是应该感谢 A 还是 B?这种行为算分享吗?分享应该是发自真心的,孩子经过这种被强制分享的经历,只会抵制分享,变得以后再也不愿意分享。&br&&br&最重要的在于,父母这种不经孩子同意就将孩子的东西转送出去的行为,给孩子竖立了一个极差的榜样。一旦孩子认可了这样的行为,就有可能不认为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有什么错误,甚至于觉得只要自己比对方强(就像大人比小孩强),就拥有处置他人物品的权利。&/blockquote&著作权归作者所有&br&&br&另外 尤其是三岁左右的孩子 自我意识是非常强的 他们对属于自己的东西有强烈的占有欲 我的就是我的 不能给别人 家长们有没有想起来 很多时候问他们:可不可以把这个东西给另外一个小盆友玩 答案都是斩钉截铁的不行&br&&br&这不是自私 也不是不懂得分享 而是每一个小盆友在这个年纪都会经历的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会逐渐意识到除了“我”以及“我的”概念之外 还有“别人”和“别人的”&br&&br&所以家长们不要心急 尊重宝宝的意愿 他们不是什么都不懂 而是在他们的世界里 有一套自己的规矩 耐心地和小盆友们沟通 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 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才是最好的办法&br&&br&第二个栗子 又是我在某知名早教机构实习的时候发生的 (???)&br&&br&有一天班里的生活阿姨发现 有一个小女孩 经常有意识无意识地把裙子撩起来 拿手去触碰 或抚摸自己的隐私部位&br&&br&听起来很惊悚对不对 嗯跟我一起带班的另一个老师也是这么觉得的 所以她立刻冲过去跟小女孩说 怎么可以摸那里啊!赶紧把手拿开!裙子放下来!女孩子怎么可以这样!然后在当天下午家长来接放学的时候反馈了这件事情 于是就发生了家长一脸羞愧拉着一脸懵懂迷茫的女儿说 “天哪怎么会这样你一个女孩子家家的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情!太差劲了!”的场景&br&&br&我知道你们要问啥 宾尼老师我可不是那么不负责任的人 巴特我那前后三天被抓壮丁去参加培训了 对这事毫不知情 三天后回来才从另一个老师那里听说了这件事 &br&&br&在我分析这件事情之前 粑粑麻麻们想一想 如果是你的儿子女儿发生了这样的事 你会怎么办?&br&&br&会打骂?会教育小盆友说这件事是不对的以后不要再做了?会告诉他们隐私部位不能给别人看到?&br&&br&来 宾尼老师大讲堂告诉你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以及家长应该知道的正确应对方法&br&&br&小盆友在三岁左右的时候呢 矮油我知道你们又要问了 怎么老是三岁三岁啊 怎么啥事都是三岁啊-_-# 是酱紫的 三岁是一个分水岭 三岁左右的小盆友 会形成他们人生中第一个系统的世界观和自我认识 就像第一点里面讲的 整个世界刚刚开始对他们有意义 与此同时 他们的身体 也开始对他们有意义&br&&br&小盆友在这个年纪段 会对自己的身体非常好奇 他们想去触摸身上的每一个部位 想知道每一个器官可以用来做什么 包括性器官 有很多小盆友因为不知道控制自己的力道把自己扭伤碰伤擦伤的栗子 比比皆是&br&&br&相信我 北鼻们完全没有“隐私部位”这个概念 也完全不知道自己在摸哪里 一切都是因为好奇 这是他们对自己身体的初步认识 通过触碰 抚摸 抓握等等动作来理解和感受每个器官为身体带来的感觉&br&&br&所以小盆友们触摸自己的性器官这件事 完全没必要小题大做 这太正常不过了 他们可能只是单纯地觉得还挺舒服的&br&&br&所以在了解了这个前提以后 家长正确的做法是 温和耐心地把小盆友的裙子/裤子拉起来 告诉他们 衣服遮住的地方是不可以给别人看见的噢 也不可以让别人摸 然后轻轻地把小盆友的手拿开 用其他的东西去转移小盆友的注意力 过不了几天几个星期 娃娃们就会忘记这件事情了 &br&&br&当然了 这也不是说家长们就可以完全把这件事情翻页以后再也不谈了 对于三四岁的小盆友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 再大一点 完整 系统的性教育是非常非常必要的。现在国内的性教育仍然非常匮乏 大人们之所以觉得这件事情羞耻 是因为很多家长自己本身缺乏一个对性正确的认知 对于小盆友的“我是从哪里来的”问题 有多少家长会认认真真地跟孩子们解释“你是妈妈的卵子和爸爸的精子的结合 而让卵子和精子有相遇的机会 则需要性|交这项活动的产生”?&br&&br&对性的羞耻感 是由大人传递给孩子的 而性 早就已经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了&br&&br&——————————————————————&br&&br&&b&第四&/b&&b&安全感的建立 关注小盆友的心理状态&/b&&br&&br&&br&这一部分要分成两半来讲 &b&其实整体的理论是对整个早教阶段通用的 但一个是更针对0-3岁阶段 另一个则更针对4-7岁&/b&&br&&br&&b&0-3岁阶段:家长需要在小盆友有需求的时候及时给予回应&/b&&br&&br&看到这里我知道你们又要说so easy了 哪个爸爸妈妈还能不回应孩子啊~&br&&br&别急嘛 听我慢慢说来&br&&br&这一部分的起源是鲍而比(John Bowlby) 和他的同事Mary Slater Ainsworth 的提出的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简单来说 就是他们做了一个实验 把婴儿和父母亲分开一段时间 观察他们的反应 再让孩子们与父母亲重聚 再观察他们的反应。 最后 实验者得到了三种不同的反应 也就是三种不同的人格&br&&br&第一种 安全型依恋人格(Secure Attachment)宝宝们会在离开爸爸妈妈时表现出焦虑不安 哭闹尖叫 但当父母亲回来时 则会主动寻求安慰 并很快会在安慰下平静下来&br&&br&第二种 焦虑-抵抗/矛盾型依恋人格(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这类的宝宝们在父母亲离开时同样非常焦虑不安 但当家长回来时 则表现得非常矛盾:既想要主动接触父母亲 又表现出抵触情绪—“你们为什么离开我!” 研究发现这类宝宝们就算在家长回来以后 焦虑的情绪也很难停止&br&&br&第三种 回避型依恋人格(Avoidant Attachment)宝宝们在父母亲离开时没有特别大的情绪波动 在家长回来时也不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并且回避与父母的接触 更倾向于专注在自己的世界里或对玩具等物品更有兴趣&br&&br&其实还有后来添加的第四种混乱型依恋人格 不过不如前三种主流 这里不多做说明&br&&br&爸爸妈妈们 你们发现依恋理论跟安全感之间的联系了吗&br&&br&对于0-3岁的婴幼儿 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仍然是陌生的 没有意义的 他们所关注的全部重心 都在抚养者身上:爸爸/妈妈/其他抚养者在关注我吗?在关心我吗?他们在我身边吗?&br&&br&也就是说 在婴幼儿时期 因为语言能力没有完善 孩子的哭闹与需求 是需要迅速得到关注及回应的 只有他们的需要(吃喝拉撒睡等生理需要 也包括寻求注意力寻求一起玩耍等情感需要)得到满足了 他们才会感觉到安全感 感觉到被爱 感觉到安心 才能放心地去探索周围的环境 与别人交流玩耍&br&&br&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是我经常见到的一个场景:爸爸妈妈们在打电话/与朋友聊天/工作等等等等忙着做自己的事情 宝宝们在旁边一直不停地寻求关注:妈妈!妈妈!妈妈!妈妈!&br&&br&或者是宝宝们哭闹的时候家长们正在忙手头上在做的事情 敷衍地拍拍孩子 噢不哭不哭 乖哦 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br&&br&听起来有没有一点点熟悉?&br&&br&假如这些行为一直存在 孩子们的依恋模式则会受到严重打扰 久而久之 影响他们接收到的“被爱被关注着”的信号 从而影响安全感的形成 最后影响人格发展 上面提到的四种依恋人格形态 除了安全型 其他三种都属于混乱型 而在婴幼儿时期形成的被打扰的依恋形态 则会大大影响成人之后在人际关系上 自我意识形态等发展上的完善程度 出现易怒 易焦虑 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等等情况&br&&br&所以在宝宝们哭闹 寻求关注的时候 需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安慰 最好是身体接触 研究发现被放在摇篮里或婴儿车里哭闹的孩子平均100s才会平静下来 而被爸爸妈妈紧紧抱着的宝宝 平均10-20秒就会安静下来 相信我 虽然只是个小小生命 他们绝对感受得到你们的爱&br&&br&&b&4-7岁阶段: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是非观&/b&&br&&br&写完这个小标题我自己都觉得so easy怎么办……T^T&br&&br&好了 事情是这样的&br&&br&来 有多少家长 在孩子们玩耍时发生争抢玩具 或是推搡打闹的时候 第一个反应是指责自家孩子说 怎么能这样!太没礼貌了!快跟人家道歉!&br&&br&……没关系 反正我也看不到 你们自己默默地举个小手就好了&br&&br&这种“有什么事都是自己孩子的错”,“发生事情首先要反省自己”,“为什么他只欺负你 不欺负别的小朋友?肯定是你自己不好”的教育观 这种类似的话 不要再说 不要再做 &br&&br&因为这样不对。&br&&br&知道那些胆小 自卑 怯懦 迎合讨好别人的人 是怎么形成的吗&br&&br&有一句网上很流行的话 叫做小孩子才在乎对错 大人只关心利益&br&&br&这句话乍看一下有点讽刺 但是起码前半句说的是对的。&br&&br&因为孩子的确只关心对错。&br&&br&前文已经说到了 从三岁这个分水岭起 宝宝们有了人生中第一个系统的 初步的世界观 从这里开始 他们越来越熟悉人际交往 与他人相处 并且发展出明显的同情心(听故事时听到伤心或感动的部分会哭) 自尊心(甚至有些叛逆) 自信心和性别意识&br&&br&而这种“一定是你哪里不好别人才这样对你”的观念 会对孩子的自尊自信心以及安全感 带来很大的影响 &br&&br&忘了在哪个回答里看到的了 大概意思是“如果你跟另外一个人打架了 是你的爸妈冲上来不问缘由就把你一顿打骂让你觉得安心 还是会说‘谁敢打你?我找他算账去!’的爸妈让你觉得安心?” (如果作者看到的话请通知我添加引用)&br&&br&虽然是也不提倡去找对方算帐啦 但是小朋友的确不关心礼不礼貌 大不大方 他们只知道 不问缘由就责骂自己 会觉得难过 不安 不被信任 不被爱着&br&&br&大人们也许保全了面子 觉得维护了两家孩子的感情 但却大大影响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对自己的信任 时间长了 小朋友们会害怕家长 害怕被责骂 不愿意与父母亲沟通 做事小心翼翼 为了不让爸爸妈妈生气而讨好他们 &br&&br&这是你希望孩子长成的样子吗&br&&br&家长们要做到的 是好好地与孩子沟通 问清楚事情的起因缘由 &br&注意 是“好好地”沟通 &br&而不是“小小年纪居然就跟人家打架 说!谁先动手的?为什么动手?”&br&像第三点说到的 孩子不是缩小版的成人 他们是独立的个体 作为家长的你的情绪 很容易会被孩子们接收到 他们能很清楚地辨别你是真的想要知道缘由 还是想责骂他们&br&&br&好好地 耐心地 温和地 教会孩子分辨对错 让他们知道我们作为人会去选择做一些事 并且去选择不去做一些事 让他们知道就算做错了 爸爸妈妈也爱你 爸爸妈妈会教你怎么改正 怎么做一个更好的人&br&&br&安全感是个很玄妙的东西 作为女生我一直对所谓的“男朋友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给女生安全感”言论嗤之以鼻 在我看来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 如果你内心足够强大 何需从他人身上得到安全感&br&&br&&b&但是 对孩子来说 安全感的的确确是从他人身上得到的 并且作为家长或抚养者 孩子从你们身上得到的安全感 是他们以后成身立人最重要的基础&/b&&br&&br&——————————————————————&br&&br&啰里八嗦了这么多 越写越长越写越长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常见的误区 在这里我只挑了我觉得有代表性的几个来写 毕竟再写下去这个回答估计可以写成一篇博士论文……&br&&br&如果有其他的疑问 欢迎粑粑麻麻们与我交流 在我能力范围内一定倾力相助 有代表性的我会写成文章再更新到这个回答里&br&&br&三年前当我在英国一个安静又漂亮的小镇里读高中的时候 我在当地一家child centre做了一年的志愿者 那个幼儿园的园长是一位非常非常睿智的老太太 英国没有早教这个概念 老太太只让老师们教她们觉得对小盆友以后的生活有用的东西 &br&&br&在那里当志愿者的一年间 我见到了至今为止我见过的最好的早教&br&&br&幼儿园里没有任何课本和教材&br&&br&老师让小盆友们每个人穿上荧光色的帽子和背心 让他们手拉着手排好队 带他们去马路上 教他们认识信号灯 认识斑马线 认识来往车辆的方向 教他们怎么安全地过马路&br&&br&老师会让粑粑麻麻给小盆友准备各种面值的硬币和纸币 然后带小盆友们去超市里 教他们认识钱的面值和用法 如何看超市货柜上的价格标签 然后鼓励他们拿上喜欢的东西自己去收银台结账 然后和小伙伴们交换买到的东西当作礼物&br&&br&老师会把小盆友们裹得暖暖的 然后带他们去公园里 去山上 认识每个季节大自然的变化 认识常见的花花草草 教他们如何捡到落叶和长短粗细适中的树枝 教他们安全用火 然后把棉花糖串在树枝上放在火堆上面烤&br&&br&老师会教小朋友们对每个人说谢谢 麻烦别人时说对不起excuse me 对粑粑麻麻爷爷奶奶所有爱自己的人说我爱你 要自觉排队并安安静静不能急躁 自己碗里的东西要吃完不能浪费 坚持对的事情也要勇敢认错&br&&br&早教不是比赛 不是成绩 也不是压力 从小学到大学有长达16年的时间让孩子们体会各种竞争和辛苦 在那之前的时间 就让孩子们快快乐乐地玩 开开心心地体验生活的各种可能性和生命的意义 并帮助他们塑造一个积极全面的起点去迎接日后的发展和挑战&br&&br&这才是早教的意义。
———————————4.6更新——————————— 更新了第四部分 所以目前为止此文分为 1. 专注力的培养 2. 双语教学 不要拔苗助长 3. 孩子不是缩小版的成人 而是独立的 有自己的世界 思想 规矩 和道理的个体
4. 安全感的建立 另外 有知友提出语气略…
&p&&b&以下内容本人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br&&/b&&/p&&br&&p&很多网站都会给妈妈们推荐琳琅满目的貌美的高大上的玩具,我来给妈妈们拔拔草。这些玩具吸引的是妈妈不是宝宝,克制购买欲,更好地认识宝宝的需求。&/p&&br&&p&&strong&一、买玩具的原则:&/strong&&/p&&p&&strong&给宝宝买玩具时候,要搞清楚以下关系:&/strong&&/p&&p&o 你的陪伴比玩具本身更重要;&/p&&p&o 玩具的玩法比玩具本身更重要(最差的玩具是复杂炫酷但玩法单一,最好的玩具是简单朴素却玩法无穷,另外差的玩具也往往很庞大占空间,而朴素的玩具精巧不占空间);&/p&&p&o 工具比玩具好玩,日用品比玩具好玩。所以在考虑宝宝安全地基础上模仿日用品或日常工具的玩具会比别的玩具更好玩;&/p&&p&o 玩具不用多买,经典的几样就足够,其实有时候即使没有玩具,没有任何道具,也能够做游戏。&/p&&p&o 玩具是要孩子带来的快乐的,不要总想着通过玩具能学什么技能或什么知识,不要太功利。&/p&&p&o 绘本(对于小宝宝来说的,大宝宝就买书啦)要多买,绘本比玩具值得你更多投入。&/p&&br&&p&&strong&差的案例&/strong&:家长买了很多自己觉得看起来很漂亮的玩具,该玩具的广告号称能让宝宝学会英语、数字等(典型的包括各种电动玩具和电动学习桌等)。家长把玩具丢给孩子希望他能自己乖乖玩好久,这段时间家长就可以自己去玩手机或者电脑。&/p&&p&&strong&好的案例&/strong&: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不限制他玩泥土、小草、水、日用品,不限制他翻箱倒柜,让他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时刻全心关注他陪伴他,孩子愿意自己专注玩的时候不打扰他,向你求助的时候及时回应,恰当引导。&/p&&br&&p&&strong&玩具的一般排序:&/strong&&/p&&p&1. 自然物品(草地、沙子、泥土、水、昆虫等)&/p&&p&2. 生活日用品、工具&/p&&p&3. 设计较好的仿真玩具(做了安全处理的模拟工具,如切菜刀、螺丝刀、水桶、铲子、儿童安全剪刀等)&/p&&p&4. 传统玩具(皮球、魔方、积木、陀螺、棋类、滑梯、风车等)&/p&&p&5. 新式益智玩具(非声光电的 滚球塔、形状分类、绕珠等)&/p&&p&6. 声光电玩具&/p&&br&&br&&b&-----------------------------------------------------------重磅更新分割线---------------------------------------------------------&/b&&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ca39c2cbd4d94903f0bddb_b.jpg& data-rawwidth=&1300& data-rawheight=&8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ca39c2cbd4d94903f0bddb_r.jpg&&&/figure&&br&&p&之前发过很多推荐玩具的文章,如今回顾起来感觉推荐的玩具多了,有点凌乱了,为了方便大家查找,也为了进一步加强玩具推荐的科学性。这次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进行重新整理。里面包括了所以以前推荐过的宝宝喜爱的玩具,并且有改进和更新。以后这份清单还会不断更新(公众号回复玩具可获得最新版本),欢迎大家收藏^_^&/p&&p&
清单根据年龄进行划分,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的建议引用在灰框中,后面附上本人的解说和具体推荐的玩具。当然啦,也有很多宝宝都热爱的玩具并不在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列表中(人家只是一般性建议而不是玩具大全嘛),我也列出来了。推荐的玩具所在的年龄段只是推荐购买的最早时间点,而不是说只适合那个阶段玩耍,只要宝宝喜欢,玩具可以一直玩下去。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推荐本人认为设计够好的,性价比高的,节约存储空间的玩具。当然,个人见识有限,如果大家知道更好的玩具,欢迎留言推荐。&/p&---------------------------------------------------------------------------------------------&br&&p&&strong&适合满月之前婴儿的玩具&/strong&&/p&————————————————————————————&br&&blockquote&&p&&strong&1、对比色或对比图案强烈的可移动物体。&/strong&&/p&&/blockquote&&p&
很多床铃、布书、视觉激发卡、(床围已被列为不安全的婴儿床上用品)都有这样的图案。但新生儿视觉聚焦范围只有20-38厘米左右,加上多数在睡觉或吃奶,这些玩具实际利用率非常低。&/p&&blockquote&&p&&strong&2、可放婴儿床内的、安全的、不会打碎的镜子。&/strong&&/p&&/blockquote&&p&
很多布书、婴儿塑料玩具、婴儿游戏垫上都有这样的镜子。&/p&&blockquote&&p&&strong&3、用音响播放轻柔的音乐。&/strong&&/p&&/blockquote&&p&
床铃(最好是可以调节音量的)最能胜任这个角色。&/p&&blockquote&&p&&strong&4、柔软、色彩或图案鲜明,可以发出温和声响的玩具。&/strong&&/p&&/blockquote&&p&
那些会沙沙响或吱吱叫的摇铃、布书、转铃等。&br&&/p&&br&&p&&strong&育儿百科中的其它相关内容截图:&/strong&&/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4bbc857a27d7cd090dc2_b.jpg& data-rawwidth=&4062& data-rawheight=&15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6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b4bbc857a27d7cd090dc2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6bba3e476b74d7e8802c_b.jpg& data-rawwidth=&3458& data-rawheight=&18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45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b6bba3e476b74d7e8802c_r.jpg&&&/figure&&br&&p&&strong&具体玩具推荐:&/strong&&br&&/p&&ul&&li&&p&&strong&宜家雷卡游戏书&/strong&&/p&&p&优点:内容和设计比多数国产布书好。书的内容是小动物,动物的皮毛有不同的纹理可以触摸,妈妈可以模拟动物的叫声并给宝宝介绍小动物。书内有捏捏能吱吱叫的鸭子,有沙沙响的响纸,书的背面有软镜子。价格只有59元,个人认为比美亚的Lamaze品牌布书内容更好。&/p&&p&玩法:把布书放在宝宝视觉范围内,吱吱叫的鸭子也可以吸引他的注意。&/p&&p&购买渠道:淘宝宜家代购或宜家实体店。&/p&&/li&&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3e4ccba51be9ecc743cb17_b.jpg& data-rawwidth=&1246& data-rawheight=&6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3e4ccba51be9ecc743cb17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12b552eff94aa11aff872f_b.jpg& data-rawwidth=&1235& data-rawheight=&6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3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疲力尽的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