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葡萄霜霉病严重怎么办嘛 比较严重

葡萄霜霉病高清图谱识别
空气高湿与土壤湿度大,利于葡萄霜霉病的发生。立秋前后和8-9月份,是葡萄霜霉病发病高峰期。降雨是引起该病流行的主要因子。近几年葡萄霜霉病发生频繁,给农户造成了极大程度的经济损失。我们北农华葡萄健康植保技术团队,在田间拍摄了很多葡萄病虫害在不同地域、不同发病时期的表现图片。在此我们上传葡萄霜霉病一部分图片供大家识别,有什么问题可以拨打北农华葡萄健康植保热线:400-631-1001与我联系。
葡萄霜霉病在叶片上均发生于叶背
一般葡萄霜霉病,叶片背面霉层,菌丝长而且比较稀疏
严重葡萄霜霉病
80%的叶片都染病葡萄霜霉病和葡萄白粉病很少同时发生,但今年作者有幸见识了云南弥勒葡萄白粉病和葡萄霜霉病混发。
图中黑色圈内叶片背面为葡萄霜霉病,黄色圈内叶片正面为葡萄白粉病。
轻微葡萄霜霉病治愈后病斑腿绿
特别严重的葡萄霜霉病治愈后病斑会变干,与发病程度有很大关系。
严重葡萄霜霉病治愈后病斑变干,不是葡萄药害、肥害或葡萄褐斑病。
刚坐上果受葡萄霜霉病侵染状
小幼果侵染葡萄霜霉病
虽然看不到霉层,葡萄上的这些小黑点就是被霜霉糟蹋过的
严重葡萄霜霉病上果后的症状,小果已烂,依稀可以看到霉层
大幼果期葡萄霜霉病侵染,没有霉层,病斑凹陷,这点要区别于日灼跟气灼。
切开之后可以看到果肉发青,后期会坏死。
这是陕西渭南今年爆发的多年未遇的葡萄霜霉病,多从果实上部发病,病斑表皮略透蓝色,掉粒严重。
此图为葡萄霜霉病和葡萄黑腐病混发造成的损失,是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进行化验、检测得出的结论。
附:怎么添加北农华官微?
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北农华—葡萄健康植保专业服务商
北农华健康植保热线:400-631-1001
欢迎加入葡萄健康栽培技术联盟QQ群: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5种杀菌剂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效果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5种杀菌剂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效果
易发表网提供各学科期刊论文下载、毕业论文...|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或下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警告!多地葡萄霜霉病已上花序警告!多地葡萄霜霉病已上花序饮食的小手册百家号废话不多说,果儿得到消息,发现多地葡萄园已经遭遇了霜霉病的毒手!谨以此文作为警告,根据自身园子情况,如果你家葡萄也出现了下面这种情况,那就请马上认真做好葡萄霜霉病的预防和防治工作!!(▲四川葡友的葡萄霜霉病危害图 来源:涛声依旧)(▲广西葡萄霜霉病危害叶片 图|牛民权 来源:葡萄健康栽培与植保)(▲四川地区葡萄霜霉病上果 图|魏少康 来源:葡萄健康栽培与植保)(▲陕西户县葡萄霜霉病上花序 图|陈刚 来源:葡萄健康栽培与植保)(▲陕西户县葡萄霜霉病危害叶片 图|陈刚 来源:葡萄健康栽培与植保)不知道你们可曾记得2017年霜霉病严重毁园的情景和后期“鬼捏果”惨状?正如上面这些图,目前广西、四川、陕西、河南部分地区已经有霜霉病发生!赶紧好好检查自己的园子,看看有没有霜霉病发生的苗头,不怕万一,就怕一万啊!(图片来源:葡萄健康栽培与植保)今年的天气真的是不敢恭维啊,变天就像家里媳妇变脸那样快,一会阳光灿烂,一会就大雨磅礴,还没来得及欣赏老天爷的磅礴气势,一会又变成晴空万里了,真是让人琢磨不透啊!你们说,种葡萄的最怕什么?我想应该是最怕遇上下雨天了!低温多雨的环境,不仅不利于葡萄成花及授粉,更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坐果。而在这种阴雨天气,霜霉病是最容易肆虐的!杨军平老师把霜霉病比喻成了葡萄上的“癌症”,因为它一旦上了花序那就很要命了!除了霜霉病,灰霉病也挺喜欢在这种阴雨天气发生。有时拍照的图片看不大出来是霜霉还是灰霉,主要是表现出来颜色不一样。今天果儿追加一些两病发生的症状描述,希望你们可以按着字面理解去判断园子里是否有霜霉或灰霉病发生。霜霉病的发生症状:主要侵染的部位有叶片、新梢、叶柄、花梗、果梗、花蕾、花序、幼果;典型发病症状是发病部位有白色的霜霉状物。灰霉病的发生症状:主要侵染部位有果实为主,还有花穗、果穗、新梢、叶片;典型发病症状是天气潮湿时,病部有鼠灰色霉层。农技顾问陈帮义老师补充:霜霉病一般从叶片发病,而灰霉病一般先危害果实。科学认清霜霉病还是灰霉病危害,引起重视,正确把控预防和防治措施,免得最后造成巨大的损失,愧对自己的辛劳付出!(▲四川葡友的葡萄疑似灰霉病危害图 来源:涛声依旧)发生前预防措施当达到以下两种任一条件时,建议大家及时做好预防工作:1、若葡萄园以前霜霉病属于高发病害,会造成园中该病菌孢子基数大,一旦遇上适宜条件,就可发病。2、在葡萄开花前后,遇上陆陆续续的阴雨天气时。(▲全国降水量预报图)为避免遇上下雨天没法打药,尽量使用持效期上,耐雨水冲刷的药剂。高级农技顾问小S老师建议:在花前,可使用含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注:嘧菌酯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在使用时切忌与有机硅或乳油类产品混合使用。)、唑嘧菌胺、丙森锌、代森联、多菌灵等这些成分的保护性杀菌剂,使用两次左右,大家比较熟悉的比如巴斯夫的德劲、巴斯夫的百泰、巴斯夫的凯润等(借用某一葡友的话说,进口药虽贵,但是用药量少,可以把病拍死在初期,后期管理起来会好些)。果儿还想补充一点: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发病以前使用才能达到避免霜霉病发生的目的,大多数保护剂在发病以后使用效果不明显。因为霜霉病多是雨后发生,因此在持续阴雨以前使用保护剂是防病的关键;保护剂普遍内吸传导能力较差,喷施后多是在植物体表形成一层药膜,药膜所覆盖之处,可以发挥药效避免侵染。但叶片上药剂未附着之处,病菌还可实现侵染。故使用保护剂必须均匀周到,尤其葡萄霜霉病是通过叶片背面侵染的,所以叶背面是用药的重点。发生后防治措施首先肯定要先剪除发病的病叶、病果、病花(只剪除部分受侵染花序)等,带出园外烧毁,不给病菌再次传播。然后再进行全园喷雾防治,重点针对花序、叶片来进行处理。我们都知道烯酰吗啉是治疗霜霉病常用药剂,当然还有氟噻唑吡乙酮(杜邦的增威赢绿)、甲霜灵、霜脲氰、霜霉威等。有葡友说,治疗霜霉病开始先别用烯酰吗啉,效果会不好,可先用氰霜唑,烯酰吗啉适合入秋时候用。因地制宜,请大家按照自己园子的抗药性及适应性来选择药剂!切记遇到下雨天时,雨后及时补喷,注意修剪与通风就可以。【特别说明】本文由大丰收植保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为大丰收葡萄植保!参考信息来源:大丰收植保农技团队;《@所有种植户,多地葡萄霜霉病已上花序,看完马上去检查一下自己的园子!》葡萄健康栽培与植保;《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方法这么多,最有效的竟然是这个》农资导报,封面图与此文内容无关。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饮食的小手册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传递食疗养生知识,提供科学的饮食搭配。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葡萄霜霉病什么时期达到发病高峰?_百度知道
葡萄霜霉病什么时期达到发病高峰?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葡萄霜霉病一般7-8月开始发病,9-10月为发病盛期。  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新梢幼果等幼嫩组织。叶片被害,初生淡黄色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褐色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病斑,数斑相连变成不规则形大斑。天气潮湿时,于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发病严重时病叶早枯早落。  病原为葡萄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葡萄霜霉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或随病叶残留于土壤中越冬。次年在适宜条件下卵孢子萌发产生芽孢囊,再由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自叶背气孔侵入,进行初次侵染。经过7-12天的潜育期,在病部产生孢囊梗及孢子囊,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孢子囊萌发适宜温度为 10℃~15℃。游动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8℃-24℃。秋季低温,多雨多露,易引起病害流行。果园地势低洼、架面通风不良树势衰弱,有利于病害发生。2001年,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大发生,不少农产的葡萄园在果实尚未完全成熟时,成片葡萄园叶片受害脱落,减产严重,有的甚至绝产。沈阳地区一般7-8月开始发病,9-10月为发病盛期。
葡萄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Plasmopara uiticola(Berk.dt Curtis)Berl. Et de Toni.侵染所致。该菌为专性寄生菌,只危害葡萄。   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落叶中越冬,在暖冬地区,附着在芽上和挂在树上的叶片内的菌丝体也能越冬。其卵
葡萄霜霉病孢子随腐烂叶片在土壤中能存活2年左右。翌年春天,气温达11℃时,卵孢子在小水滴中萌发,产生芽管,形成孢子囊,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的绿色组织上,由气孔、水孔侵入,经7—12天的潜育期,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孢子囊通常在晚间生成,清晨有露水时进行侵染,没能侵染的孢子囊暴露在阳光下数小时即失去生活力。   空气高湿与土壤湿度大,利于霜霉病的发生。降雨是引起该病流行的主要因子。   孢子囊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3--28℃,最适宜温度为15℃;孢子囊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21℃,最适宜温度为10—15℃;游动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8—24℃。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染均需有雨水或露水时才能进行。   不同品种对霜霉病的感病程度不同,欧亚品种群的葡萄易感病,欧美杂交品种较抗病,美洲品种较少感病。果园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利于发病;氮肥施用过多,树势过旺,通风透光不良也利于发病。1、气候条件:该病发生的轻重与否,与气候条件的关系非常密切。总的来说,冷凉潮湿的气候有利于发病,在春、秋两季少风、多雾、多露、多雨的地区葡萄霜霉病发病比较严重。   2、果园条件:果园低温高湿,植株和枝叶过密,棚架过低,通风透光不良时,发病较重。   3、品种:在栽培品种中,一般美洲系统葡萄较抗病,欧洲系统的葡萄比较易染病。葡萄品种间存在抗病性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形态学等方面的因素。 此处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葡萄霜霉病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方法这么多,最有效的竟然是这个
投稿邮箱: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最主要的叶部病害,由于该病破坏叶片,严重削弱葡萄养分合成能力,导致枝条不能正常发育成熟,影响花芽分化,降低果园生产能力,严重时可导致枝蔓枯死,这就是果农所谓的“炭疽病毁产,霜霉病毁园”。
葡萄霜霉病侵染能力强,扩展迅速,发生迅猛,不仅危害叶片,还可侵染花絮、果轴、果粒,不仅毁园,还可直接毁产。
多年以来,由于果农朋友在防治霜霉病过程中不科学,不规范的用药,尤其是连续,超量使用单一成分,导致目前霜霉病抗性复杂,很多药剂实际防治效果不稳定,为病害防治带来诸多困难。
笔者总结近几年来一线果园霜霉病防治的实际情况,结合农药毒理学分析,试做此文,希望对广大果农朋友有所帮助。
一、药剂分类
防治葡萄霜霉病的药剂,从功能划分有:保护剂、治疗剂、植物免疫激活剂、植物生长刺激素四大类。每一类均有其特有的功能和应用要求。
在病菌侵染以前,通过用药阻止病菌侵染,达到保护作物免受病菌危害的药剂,称为保护性杀菌剂。
常见的保护性杀菌剂有铜制剂(常见波尔多液/喹啉铜/松脂酸铜),代森锰锌/丙森锌/代森联,克菌丹,氰霜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使用保护性杀菌剂防治葡萄霜霉病,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发病以前使用才能达到避免霜霉病发生的目的,大多数保护剂在发病以后使用效果不明显。因为霜霉病多是雨后发生,因此在持续阴雨以前使用保护剂是防病的关键;
保护剂普遍内吸传导能力较差,喷施后多是在植物体表形成一层药膜,药膜所覆盖之处,可以发挥药效避免侵染。但叶片上药剂未附着之处,病菌还可实现侵染。故使用保护剂必须均匀周到,尤其葡萄霜霉病是通过叶片背面侵染的,所以叶背面是用药的重点。
在病菌侵染以后,通过用药可以中止病菌继续发展,导致病菌最终死亡的药剂,称为治疗性杀菌剂。大多数治疗剂普遍具有内吸传导功能,喷施后可以进入植物组织中,杀灭已经侵染的病菌。
常见的治疗性杀菌剂有三乙磷酸铝、甲霜灵、霜脲氰、霜霉威、烯酰吗啉等。
氯溴异氰尿酸杀菌谱广,见效快,不具有内吸活性,但该成分对霜霉病确实有效,也可作为治疗剂使用。
恶霜灵曾经是防治霜霉病的主流药剂,但该成分因病菌抗药性问题,实际失去控制效果,在此不做介绍。
噁唑菌酮、双炔酰菌胺、氟吡菌胺、苯噻菌胺、氟啶胺、苯霜灵、吲唑磺菌胺等成分,对霜霉病具有治疗效果,但以上成分尚未实现国产化,使用成本较高,在本文中不进行详细介绍。
3、植物免疫激活剂
植物免疫激活剂是农药一个类别,在国际市场已发展多年,但在中国尚未产生成型的影响力。
植物免疫激活剂,顾名思义,就像疫苗一样,通过在作物发病以前使用,激活或提升作物对某一类病害的抵御能力,达到避免或减少发病的目的。
植物免疫激活剂的核心优势是持效期长,病菌难以产生抗药性,防效可靠,无农残风险,安全性高。但是植物免疫激活剂在应用上需注意以下两点:
激活植物免疫功能,提升植物对某一病害的抵御能力,是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的,故植物免疫激活剂,必须在作物发病一周以前使用,方能达到抗病效果;
植物提升自身抗病能力,是需要消耗一定养分的,故使用植物免疫激活剂的同时,必须强化作物的肥料供给。
目前中国可见的植物免疫激活剂数量很少,其中对葡萄霜霉病比较成熟的有苯并噻二唑。
4、植物生长刺激素
植物生长刺激素是近年来农化领域发展最快的项目。植物生长刺激素的核心功能是通过强化植物吸收能力和养分合成能力,激活植物自身生产能力。这其中也包括提升植物抗逆能力,即抵御不良生长环境,抵御病虫害危害的能力。
目前对葡萄霜霉病效果较理想的有海藻精和亚磷酸盐类肥料。
海藻精中含有的甜菜碱和甘露醇,可以提升植物自身抗病能力和病后恢复能力,海藻精中的多酚聚合物具有较高的杀菌活性。实践证实,在作物发病以前连续使用海藻精活力素,确实可以达到强化生长,降低病害的功能。
亚磷酸盐化合物,属于磷肥的一种,亚磷酸喷施后,可在植物体表发挥氧化杀菌的功能,对霜霉病病菌有一定的效果。常见亚磷酸盐中有亚磷酸钾,亚磷酸钙。霜霉病发生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叶片氮钾比,即提升叶片含钾量,可以提升葡萄抗霜霉病能力。因此亚硝酸钾类肥料,不仅可作为叶面肥,也可搭配农药使用,巩固霜霉病防治效果。
二、药剂分析
保护性杀菌剂优势是持效期长,杀菌谱广,大部分药剂可同时防治多种病害。缺陷是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作物发病前使用,发病后使用效果不佳。
一百多年前,法国波尔多地区的果农,为了防止路人偷食葡萄,在葡萄上喷撒的硫酸铜与石灰混合溶液,无意中开启了现代农药的先河,诞生了人类第一个化学农药——波尔多液。
铜制剂喷施后,会在叶片表面缓慢的释放铜离子,铜离子与病原菌接触后,对病菌产生氧化杀菌作用,进而阻止病菌侵染。
铜制剂的杀菌活性,取决于铜离子的浓度,铜制剂的安全性和持效期,取决于铜离子的释放速度。如波尔多液喷施后,铜离子释放速度受天气影响,湿度越大释放速度越快,这就是波尔多液在多雨时节易出药害的原因。喹啉铜,松脂酸铜等产品,喷施后铜离子释放速度稳定,不受天气影响,持效期更稳定,安全性更好。
松脂酸铜优势是成本低廉,杀菌谱较广,对霜霉病防效稳定,但是对白腐病等果实病害效果很差。松脂酸铜有一优势,是喷施后在叶片表面附着能力强,成膜性强,抗雨水冲刷。
喹啉铜属于全新一代有机铜制剂,安全性更好,持效期更稳定。喹啉铜使用成本高于其他铜制剂,有一大优势是,该化合物不仅可通过铜离子杀菌,化合物结构中的喹啉基团,也具有广泛的杀菌活性。因此喹啉铜在安全性和广谱性方面优势更明显。
2、代森锰锌/丙森锌/代森联
代森锰锌、丙森锌、代森联,作用机理完全一致,杀菌谱广,对葡萄可能发生的所有真菌性病害均有防治效果,持效期较长,但这些成分不具有内吸活性,因此喷雾必须均匀周到,尤其是叶片背面的喷施效果。
代森锰锌在三个药剂中,防治效果占优势,持效期更长,但是该成分在部分欧亚品种上可能存在药害风险,尤其不建议用于红提。
丙森锌及代森联的防治效果不及代森锰锌,但是安全性更佳,各个品种均可使用。并且这两个成分在防病的同时,可以发挥一定的叶片补锌效果。
克菌丹是近几年销量提升较快的保护性杀菌剂,持效期与防治效果相较代森锰锌没有明显区别,因为克菌丹使用成本较高,整体性价比表现不及代森锰锌。
克菌丹安全性优于代森锰锌,有一额外优势是,该成分使用后,可以优化果面。
4、嘧菌酯/吡唑醚菌酯
嘧菌酯是目前世界杀菌剂中销量最大的成分,该成分功能优势是杀菌谱广,对常见真菌病害均有效,具有叶片内吸功能,持效期优势明显。
嘧菌酯属于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葡萄霜霉病明显发病以前使用。嘧菌酯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在使用时切忌与有机硅或乳油类产品混合使用。
吡唑醚菌酯近几年实现国产化,用药成本大幅度降低,在葡萄上具有较佳的应用前景。该成分安全性好,除具有保护功能外,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不仅可在发病以前使用,也可在发病初期使用。
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可提升植物体内硝化还原酶活性,进而提升硝态氮供应量,尤其是两个成分可降低植物体内乙烯含量,优势是避免叶片早衰,维持功能叶养分合成能力,缺陷是延迟成熟,在葡萄上色期要加以注意。
氰霜唑杀菌谱窄,在葡萄上只可用于防治霜霉病。氰霜唑正在进行国产化历程,未来使用成本会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成为防治霜霉病的主流选择。
氰霜唑核心优势是对霜霉病活性高,持效期普遍优于其他成分,是对霜霉病持效期最长的药剂之一。但氰霜唑缺陷是传导能力差,故用药必须周到细致。
治疗剂使用更为灵活,可以在霜霉病发病初期使用,该类药剂普遍具有内吸传导活性,大多数成分以速效性见长。但因为大多数治疗剂作用方式单一,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故选择治疗剂必须考虑当地实际抗性问题,在用药时必须注意药剂轮换问题。
6、三乙磷酸铝
三乙磷酸铝是比较古老的内吸传导型治疗剂,该成分成本低廉,杀菌谱广,除治疗霜霉病外还可以控制葡萄上其他常见病害。
该成分尽管应用多年,杀菌活性一般,但调查发现霜霉病菌并未对三乙磷酸铝产生明显的抗药性,防治效果依然可靠。因此在霜霉病抗性比较复杂的地区,可以将三乙磷酸铝搭配其他成分一起使用,以保证防治效果。
目前有反映,三乙磷酸铝在灌根条件下对霜霉病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如果证实可靠,则可极大降低霜霉病用药难度。
甲霜灵是农药发展史上第一个针对霜霉病开发的成分,后来又从甲霜灵中提纯活性更高的组分——精甲霜灵。
甲霜灵见效较快,使用安全,内吸传导活性强,杀菌活性较高,一度成为防治霜霉病的主流药剂。但是该成分持效期较短,不建议单独使用,一般都与持效期比较长的保护剂混合使用。
甲霜灵抗性发展速度较快,但对甲霜灵产生抗性的病菌,在自然界生活能力下降,最终被淘汰。因此甲霜灵适合在每年最初几次药剂防治时加以应用,如发现防效下降,则停止使用,换用其他成分,在来年继续使用即可恢复防效。
霜脲氰是目前仍在广泛使用的霜霉病防治药剂。该成分内吸活性强,在葡萄上使用安全,突出优势是成本低廉,见效快,缺陷是持效短暂,基本都是与长持效期的保护剂搭配使用。
霜脲氰抗性有所发展,但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因为抗性防治失败的报道。
霜脲氰适合作为配药,与其他成分混合使用,以增强整体速效性。
霜霉威内吸性好,安全性好,杀菌活性一般,必须高浓度使用方可达到防治效果。
霜霉威成本不高,可作为搭配用药的一个选择,增加成分多样性,延缓抗性发展。
省市级执法部门缺乏对霜霉威有效的检测手段,故霜霉威造假风险低,在购买时务必认准大型生产企业。
10、烯酰吗啉/氟吗啉
烯酰吗啉诞生之初,确实是霜霉病防治的一大革命,该成分活性突出,内吸传导能力强,与以往成分相比,同时具有速效、持效、高效三大优势。同时,烯酰吗啉具有抑孢活性,可以抑制病菌传播和扩散。
自2006年前后,南京农业大学发现烯酰吗啉抗性菌株起,病菌对烯酰吗啉的抗药性确实在快速发展中,目前烯酰吗啉对霜霉病的实际效果表现较差。
烯酰吗啉使用成本较低,一则可以加大使用浓度以保证防治效果;二则提前使用,尤其是发病初期及时用药;三则必须与其他成分混合使用,尤其和速效性比较好的成分,如霜脲氰混合使用,或者与活性较高,持效期较长的成分,如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混合使用。
氟吗啉是沈阳化工研究院专利化合物,该成分作用方式、杀菌活性与烯酰吗啉基本相同。
11、氯溴异氰尿酸
氯溴异氰尿酸是南京农大推出的一个农用杀菌剂,该成分杀菌谱极广,对真菌,细菌,病毒都有杀灭效果。
氯溴异氰尿酸主要通过氧化杀菌,不具有内吸活性,该成分防治霜霉病最大特点是见效迅速,用药后病斑霉层快速变干。缺点是治标不治本,持效期短暂。
该成分如在病害爆发时期使用,可快速控制病情发展,降低病害防治难度。但是,该成分使用后,必须尽快施加一次具有内吸活性,持效期较长的成分,以巩固防治效果。
本文用较大篇幅,对比分析了防治霜霉病的常见药剂。就霜霉病防治而言,根本措施是强化钾肥的补给,促进叶片尽快发育成熟,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叶幕构建,避免新生枝叶旺长,丛生。
但是,防治霜霉病最有效、最直接、最省力措施,是搭建避雨棚。
(文章来自:191农资人,作者:李春雨)
附:夏季葡萄炭疽病大量发生,如何防治?
近两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葡萄病害的大发生,其中葡萄炭疽病造成的损失最大,也是目前果农朋友最头疼的问题。
炭疽病是葡萄近成熟期引起果实腐烂的重要病害之一,葡萄浆果受其危害后,不仅造成严重减产,而且严重影响了品质,给果农朋友造成极大损失,对巨峰、红提、玫瑰香等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葡萄种植过程中,防治炭疽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炭疽病之所以会大流行,除了与气象因素有关外,还有以下两点:
1.用药习惯:据实地调查,现在大多数果农朋友还是用代森锰锌,福美双,多菌灵,甲托等常规药来防治炭疽病,很少用三唑类和一些新药,并且一年中使用次数较多,致使产生抗药性,对炭疽病防效很差。
2.用药时期:果农朋友一般是不见发病,不用好药,并且忽视了花前、花后以及幼果期的预防,给病菌的侵染和潜伏提供机会,造成病害大流行。
怎样才能对炭疽病及时的预防与防治?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要充分认识葡萄炭疽病。
第二、要合理的选择药剂并确定最佳用药时期。
一、病害症状
主要危害着色或近成熟的果粒,造成果粒腐烂。也可危害幼果、叶片、叶柄、果柄、穗轴和卷须等,近地面的果穗尖端果粒首先发病。
果实受害后,先在果面产生针头大的褐色圆形小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并凹陷,表面产生许多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天气潮湿时涌出粉红色胶质的分生孢子团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严重时,病斑可以扩展到整个果面。后期感病时果粒软腐脱落,或逐渐失水干缩成僵果。
果梗及穗轴发病,产生暗褐色长圆形的凹陷病斑,严重时使全穗果粒干枯或脱落。
二、葡萄炭疽病原及发生规律
病原为胶孢炭疽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结果母枝、一年生枝蔓的表层组织、病果等处越冬。于第二年幼果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到幼嫩的果穗,通过皮孔和伤口侵入,形成初侵染,具有潜伏特点,到着色期发病,该病还可以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大流行。空气湿度大时有红色黏胶物出现,严重时病果失水干缩,极易脱落。
炭疽病田间发病较晚,一般七月上旬开始发生,八九月份果实成熟期,病害进入盛发期。夏秋季节降雨多,果实近成熟期气温高有利于发病。
三、防治措施
1.合理施肥,氮磷钾等适当配合,可增强树势减少发病。深埋落叶、及时清除病残体,进行深埋或烧毁。芽眼萌动时细致喷洒石硫合剂+五氯酚钠铲除越冬病菌。
2.注意排水防涝,严禁暑季田间积水,或地湿沤根,以免诱发植株衰弱,引起病害发生。
3.选用无滴消雾膜覆盖设施,设施内地面全面积地膜覆盖,并注意通风排湿,降低设施内空气湿度,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抑制孢子萌发,减少侵染。
4.开花座果期,根据施肥情况及植株长势适当疏花疏果,果实采收前新梢要摘心、摘副梢,及时绑蔓尽量使其通风透光,要尽可能提高结果部位。
5.药剂防治:可选用60%甲硫·异菌脲可湿性粉剂40-60克/亩、40%腈菌唑水分散粒剂倍液、30%硅唑·咪鲜胺水乳剂倍液、2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40毫升/亩、12.5%氟环唑悬浮剂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可连续喷2-3次。
(文章来自:葡萄种植联盟)
您可能感兴趣:
农业政策|农业资讯|农产品行情|种植技术
微信ID:nzdbnj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葡萄霜霉病严重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