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类什么专业就业很难就业吗

为什么很多人说文科生工作不好找,读文科还有出路吗?为什么很多人说文科生工作不好找,读文科还有出路吗?青春校园精彩事百家号网友一:从目前社会的整体来看,肯定是理科生更容易找工作(就业面广、人才需求量大),社会对于理科生的需求远远超过文科生。但这并不是说文科生就没有出路,而是文科生也有自己的舞台,尽管这个舞台有点小。目前文科类学生在教师、律师、会计、等职业从业人员非常多,相对于理科生来说,也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学文科不是没有出路,也有一些比较好的职业道路。总之,你要明白,不管你选择文科理科,都有机会成长为栋梁之才,关键是要看你的努力程度。所以与其纠结文科是否有出路,不如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自己未来想要从事什么行业,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出选择。网友二:文科和理科怎么选在历年来说都是一个很让人头痛的问题,那么该怎么选呢?1.专业因素。这个也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个关系到你这辈子的路将会怎么走。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不管选择文科理科,一定要对应的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并且了解这个专业。这一点非常重要。一是以免以后迷茫,二是避免将来后悔。很多大学生就是因为自己选择的院校和专业不喜欢而放弃自己的学业。2.就业前景。我们读书就是为了奔个前程,所以提前关注就业形势非常关键。理科专业多,院校多,就业面广,就业质量差距大,清华的理科可以就业,三本的理科也能就业,这就是理科。理科能为社会创造财富,而文科知识管理财富,要那么多管理者干啥呢?因为文科是管理者,所以正如我前面所说,不是谁都可以上,前提是你希望有个好的前程。网友三:文科是不是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呢?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有没有出路要看自己努力的程度。我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只要自己能做自己喜欢的做的事,文科的出路并不会比理科要差。举个例子,就拿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文理科学生同时参加,谁的优势更强一些,答案不言而喻嘛!还有事业单位的招聘,以及工作后,办公室文秘一类,理科生明显不如文科生。至于上大学,供文科生选择的专业也很多, 比如法律,英语,经济学,工商管理,中文,金融,广告学,人力资源,社会,国际政治等专业还是很不错的。所以学什么要看你的实力和梦想,自己喜欢就好。只要自己努力读文科是有很多出路的,大胆选择。网友四:身为一个文科生,我当初也是像你这么想的,但是我分班的时候,发现自己文科成绩好于理科并且对文科的爱好高于理科,我觉得不管怎样,人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不然学着就会很痛苦。并且行行有状元,读文科并非就没有出路啊!总之,跟随你的心,选择你喜欢的,不要被大众或旁人所牵引,不要让自己将来后悔!理科有些专业,前途很好,比如计算机,但是你的数学不好,又不想去干“程序猿”这样枯燥的工作,即便它再好,又有何意义?文科专业,单纯从“钱途”方面,和理科无法比,但是,只要你喜欢,就足够了!况且很多文科生还干的风生水起!网友五:就业和文科理科一点关系都没有其实…最主要的是要在大学期间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为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多实习增加经验,提升专业的能力。如果决定要考研就扎实功底,提升专业课的能力。文科生就业还是挺容易的。我知道的文科生,有从乡镇到省直、中央部委的公务员;有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的老师教授;有在医院银行工作的,还有自己创业当老板的。文科生一般情商较高,口才较好,善于交际,长于合作,就业并不难的。其实不管文科理科,最重要的是学精学透,能给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这种人,哪里都急需的!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青春校园精彩事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及时与你分享校园内的精彩瞬间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就业有些难,上大文科不再扩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科生就业普遍难,理科生更受欢迎。继复旦、交大等沪上教育部直属高校后,昨日,上海大学也发布市属高校首份《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披露出这一令人深思的结果。从今年起,该校的文科专业将不再扩招。
上大发布2013毕业生就业报告:文学类签约率67.64%、工学类82.67%早报记者 韩晓蓉 实习生 郑林 文科生就业普遍难,理科生更受欢迎。继复旦、交大等沪上教育部直属高校后,昨日,上海大学也发布市属高校首份《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披露出这一令人深思的结果。从今年起,该校的文科专业将不再扩招。 数据显示,2013年上海大学共有9242人毕业,其中,七成以上的毕业生选择留在上海工作,其余也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发达省份。 上海大学2013年本科毕业生中,有一半以上选择直接工作,硕士毕业生就业的比例更是达到76.98%。2013年该校进入企业的毕业生达到79.42%。上海大学今年招生有新改革。今年该校经管类专业不再招收文科生,同时文科专业也不再扩招。因为社会对文科类学生的需求远低于理工科学生,文科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重理轻文”的现象,反映在上海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中。该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统计显示,与理工科相比,许多文科专业学生的签约率持续偏低。2013年,该校文学类的就业率98.68%、签约率67.64%;工学类就业率99.2%,签约率82.67%。 在薪酬上,2013年上海大学毕业生中,工资最高的为理科类的信息技术专业,达到6768元/月。 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坦言,不再扩招文科专业的决定并非作秀。一方面,社会需求不平衡,一味扩大文科招生只会加剧就业形势。另一方面,许多学生抱有“考不上理科考文科,考不上文科考艺术”的观念,抛开自身兴趣,为了文凭避重就轻选择文科,使得近年来文科生源数量暴增。叶志明表示,文理科的合理比例是三七开,现在上海的文科生已经超过四成,给就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只有在源头上进行控制,才能让大学生的就业变得有序。目前,上海大学的所有文科专业都开设了高等数学的课程,所有学生必须完成。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10大文科生就业率最高的专业
10大文科生就业率最高的专业
在进行专业定位的时候,当与同学谈起文理分科时的选择时,除了有明确学科倾向的同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科或理科外,很多同学是这样说的:大家都说学文科,以后找不到工作,所以我选择了理科;还有一些同学是这样说的:当年我立志要选择理科,但是上了高中之后,物理实在学不懂,只好被迫选择了文科~
其实,不论是因为何种情况选择了文科,在与家长和考生的交谈中,都或多或少的流露出了,对于文科专业毕业之后就业难的担心。那么曾老师就利用两天时间来为大家来盘点10个文科专业中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以帮助文科生和文科生的家长们选择。今天我们先盘点的5大文科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明天继续盘点另外5个文科专业:
对外汉语是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国家或民族的人为对象的对外汉语教学,也称为汉语,相应专业为高等院校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文化修养且能以外语为工作语言的汉语和中国对外汉语教师,为旅游和各类涉外部门培养导游和翻译人才。作为对外汉语教学或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该专业的学习内容比较多,主要是三部分:一是广义的“中文”,除了学习语言外还得学习文化、历史知识,同时还要学会“讲故事”;二是专业知识,语言学相关知识占其中相当比例,主要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汉语、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知识;三是学习外语,如英语、日语、俄语等。
推荐院校: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是80年代国家教委首批批准的四所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可以说,目前这四所学校在对外汉语方面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整体实力,仍居国内前列。尤其是北京语言大学作为我国目前唯一一所开展外国人汉语教学的专门大学,其课程设置、教学水平、教师水平、教材开发、教学实践等方面的综合实力是国内最强的。而华东师范大学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也是国务院侨办的华文教学基地,其对外汉语专业属国家级特色专业。暨南大学则在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享有盛誉,具有地缘优势。
就业方向: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是国家改革开放大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对于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培养更多的对华友好人士,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拿到“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高级证书,到国外就业的可能性就大得多;做强英语,拓宽就业渠道;可在国内的外贸、外事、文化交流、三资企业等行业中工作;在国内的中学从事双语教学等。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
新闻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学指的是新闻学科,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历史的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活动、新闻事业和新闻思想发展的历史。二是理论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学的原理。三是应用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业务活动的原理和技巧。而狭义的新闻学指的则是理论新闻学。
新闻学包括新闻学方向和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学方向,对于该专业的学习,不仅有理论,更注重实践。其中理论方面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新闻史等;实践方面主要学习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学尤其注重实践。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是第一个开设新闻学专业的大学;清华大学具有国际化视野;中国人民大学是业界公认的老大;复旦大学被称为“北有人大,南有复旦”;中国传媒大学具有与广播影视事业鱼水相依的行业特色;华中科技大学以文理交叉见长,复合特色取胜;厦门大学的特色是海外华文传媒;南京大学侧重理论和新媒体,近年来开拓了政府新闻学、网络新闻学领域;南京师范大学开垦出新闻法学教育与研究的领域,开拓了“大众传媒与农村社会发展”的新空间;暨南大学面向港澳台地区、面向海外,集中体现了南方新闻界务实的特色;四川大学是西南地区唯一的新闻学博士点授权单位,在西部有广泛影响。
就业方向:新闻学专业的分类很多,因而毕业之后的出路也很多,这个专业更强调你的个人能力,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你可以去新闻媒体做记者、编辑或主持人等,你还可以去广告公司从事广告策划和文案写作,去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企划、文秘,或从事影视制作。
除此之外,新闻学已经出现了细分现象,如分化出广播电视新闻学、网络新闻、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外语类院校的国际新闻、财经院校的财经新闻、农业院校的农村新闻、政法院校的法制新闻以及各体育院校的体育新闻专业等专业,因而,新闻学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复合型专业,更需要的也是复合型人才了。
法学又称法律学、法律科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以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它是研究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法学是世界各国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大类,也是中国大学的十大学科体系之一,包括法学、政治学、公安学、社会学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上,很多人习惯将法学专业称之为法律专业。
法学可以分为很多分支学科,主要有:理论法学、法律史学、国内法学、国际法学、立法学、法律解释学、比较法学和外国法学、法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或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一些边缘学科,其中我们说得最多的是国内法学,它是指一国各部门法学,包括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劳动法学、环境法学、刑法学、诉讼程序法学以及军事法学等。宪法是一国的根本法,因此,在国内法学体系中,宪法学占有主导地位。在每一独立的分科中,又可再划分为不同层次的较低的分科。而在各分科中,每个国家的法学都总是以研究该国现行法为重点的。
因为法学的分支学科比较多,因而该专业所学的内容比较多,除了法制史、法理学这些基础性课程之外,更多的是学习各种法律相关的专业课,如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司法、国际经济法等。
推荐院校:如果要选择法学专业,建议还是以法学界的“五院四系”为主要选择对象。中国人民大学是老牌法学强校,民商法实力最强;武汉大学的国际法学全国领先;北京大学的法学理论名师云集,实力雄厚;中国政法大学在法学领域各个专业实力都很强,尤其是法制史和诉讼法的研究水平属国内一流;西南政法大学学科体系最为齐全,经济法学傲视群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民商法学和宪法与行政法学为司法部和湖北省双重重点学科;华东政法大学的国际法实力强劲;西北政法大学的刑法和经济法实力不俗;清华大学后来居上,民商法最具实力;厦门大学地处经济特区,国际法、民商法实力不俗;浙江大学的法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为热门;复旦大学的学科发展均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设了经济法学特色专业,国际法实力最为雄厚;大连海事大学开设了特色鲜明的国际经济法和海商法,全国闻名;中国海洋大学以国际法学的海洋法、环境资源与保护法最为著名;中央民族大学开设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法学。
就业方向:由于法学分支学科多,因而即使都是法学专业毕业的,他们所学的方向也是不同的,所以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也是比较多的,但是大多数毕业生会选择进入公检法和政府机关,然而进入该体系,则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和司法考试;除此之外,毕业生最多的是进律师事务做律师,但压力较大,需要考过司法考试;或进入金融机构,此类人员要求对商法与经济法的专业学习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该专业主要学习心理学、教育概论、教育史、教育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法学、教育经济学等课程。
推荐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实力最为雄厚;华东师范大学仅次于北师大,因设有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被冠以中学校长的“黄埔军校”的美称;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下设教育学(师范)、教育学(非师范)、学前教育(师范)、心理学(非师范)等专业方向;陕西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为陕西省名牌专业;东北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原理和比较教育学都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中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在全国高校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在教育与心理研究领域里处于领先地位并享有很高的声誉。
就业方向:一部分人从事教师职业,但教育的职业范围已拓展到了许多专业领域,如:指导咨询、图书管理员、媒体专家、学校的社会工作者、人力资源管理、新闻媒体等。此外还可自主创业,开办各种教育培训、考试培训机构等。
如今的教育学已经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性;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和综合;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这也就催生了一些复合型的教育学专业,比如民族传统教育、旅游管理教育、林学教育、人文教育以及烹饪和营养教育、农艺教育等。
英语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下的语言,是最多国家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作为母语),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一语言,也是欧盟以及许多国际组织和英联邦国家的国家通用语言,拥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语使用者人数,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母语使用者人数。如今,许多国际场合都使用英语做为沟通媒介。英语也是与电脑联系最密切的语言,大多数编程语言都与英语有联系,而且随着网络的使用,英文的使用更普及。英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
英语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的技巧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推荐院校:我国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数量很多,高达554所,超过80%的高校均设置了英语专业。英语专业实力较强的学校主要有四类:一是传统的外语类院校,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等;二是一些设有外语类专业的知名高校,如外交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三是综合性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四是一些特色院校的英语专业,如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内开设科技英语专业最久的院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英语专业有民航业务方向,南京邮电大学与电信公司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航海业务英语是上海海事大学的特色专业,政法类院校强调英语系学生的法律常识,中国政法大学开设了法律文书写作课程、华东政法大学的英语系都安排了相关法律课程并和外资律师事务所建立了实践合作关系。
就业方向:因为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领域,现在英语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去外企,应该说就业率很不错。还可以选择做导游、翻译、外贸等工作。比较优秀的还可以进对外的事业部门或者从事高级英语口译等。
近些年来,不少高校开设了与英语或是说语言类专业相关的复合专业,比如对外经贸大学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在英语专业中开设了节目主持方向,上海财经大学新设了财经英语专业等,使得以英语为代表的语言类专业有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大风号出品
六大文科类热门专业好不好就业?还是过来人说的更靠谱
坊间有不少关于文科热门专业的说辞,褒贬不一。经济学、金融学是否就如我们所听的那样“高大上”?汉语言文学或者心理学是否真的那么难就业?法学的就业选择是否仅限于公检法司律公务员?听听过来人怎么讲!01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叶芸
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学毕业已经快三年了,在社会上打拼的这几年时不时会迎来别人这样的问题:你学的什么专业,怎么会想到选择这个专业,后来怎么没去当老师?对此我回答说,我学的是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因为从小学到高中,我的语文成绩一直都比较好,作文常常被老师当范文来读,所以当初高考填报志愿时我就选择了这个专业,希望毕业后能当一名老师。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毕业的那会儿因不逢时所以与教师职业失之交臂,于是一直以“爬格子”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慢慢地我就与教师职业渐行渐远了。 就我个人而言,毕业后虽然没有成为一名教师,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的个人发展。在大学时我就加入了学通社和校报,还积极给社会各类杂志、报纸撰稿,通过这些平台夯实了自身的文字基本功。 毕业后我先后在报社、房地产公司、机关单位工作过,目前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我的同班同学,他们大部分成为公办或民办学校的教师,有些人进了电视台、报社,还有一部分考上了公务员、研究生。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少年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秘书学02图书馆学@ Grace(南开大学图书馆专业)
图书馆学开设的课程针对性太强,学好该专业需要另外学习一种技能,比如计算机程序之类。现在报考图书馆学的人越来越少,被调剂来的很多人选择读研究生或换专业,认为这个专业不“拉风”,不像经济、管理、金融这样的专业,从名字上看就“高大上”的样子。 其实如果是在重点名校学图书馆学,不建议换专业。出学校找工作不难,国图、省图都专门招聘这个专业的人才,如果不是重点名校毕业,市场上有一些学校的图书馆也招聘这个岗位,工作不是很累,但对工作时间点有要求,还有一些图书贸易公司和出版社,对这个专业也有需求,待遇不错。03档案学@章玥(武汉大学档案学专业)
这个专业当初的设置,是为“党政军机关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的综合办公部门、秘书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国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各级各类档案馆及教育和科研机构”培养对口人才的。可是扩招之后,哪有那么多机关和部门给你安排这些人呀。不过,现在很多大企业都有档案和文件管理的需求,毕业生进入单位,有些是做“内勤”或“助理”,有些是“档案管理员”,有些是“人力资源部门实习生”,所以既然就读的学校不开设方向类课程,那就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性格偏好学习一些其他专业的课程,比如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或商务文书写作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04旅游管理@猫薄荷(青岛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老师,她说过,之所以有旅游管理这个专业,一定就有它的科学问题存在,区别在于你看不看得到。如果你觉得旅游很浅,什么都学不到,那一定是你的态度出了问题。任何事情,都要能有追究到底的能力。 举个例子:在旅游六大要素的“吃”这一环节。大家都知道阳澄湖大闸蟹,那么有谁知道螃蟹也是有三六九等的,什么时间吃螃蟹最好,他的价格又是怎么制定的;怎么吃螃蟹最好,他的成本又是多少?翻开酒店的菜单发现酒水是有限固定的,这种酒水选牌供应又是怎么来的?诸如此类,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身边的问题,与专业相关的太多太多,但是我们往往只是看个一时痛快,抱怨一下发个牢骚完事。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多,只是大家都懒罢了。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05新闻学@周召(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很多人学习新闻学是为了想当记者,但是学新闻的在很多情况下是不适合当记者的。因为记者的使命是传递“合适的信息”而不是“写文笔好的文章”,而传递社会信息是以专业性为前提的,矛盾的地方在于,新闻学其实是一个“Field”(领域)而不是一个“major”(专业)。 也就是说,新闻学是没有一个系统化的专业目标,本科4年,只是让你在一个“领域”里面零散地走马观花而已。新闻专业的人什么都懂一点,可是却没有经历过一个系统的学科培训,无法真正地深入某个领域,甚至无法深入理解新闻本身! 因此,如果你真的想成为一名记者。我建议你系统地学习一门成熟的学科,然后可以找记者类的工作,报道新闻需要的不是“新闻知识”的条条框框本身,而是整合你既有的系统认知体系。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06金融学@心境(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本质上讲,金融是关于未来,关于不确定性的学科。为什么会有金融,本质上是因为有的人有多余的钱,比如老人存的养老金,比如年轻人要创业,而金融就是研究这笔钱给出和拿到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你在金融学专业里学到的内容可能是各个学科里跟实际差最大的。因为你学到的几乎所有的金融模型都有一大堆的假设,而这些假设跟现实世界没什么关系,实际市场上你可以看到各种价格偏离得很离谱的行为,因为金融是对未来的预测,而人对未来不确定的事情是非常情绪化的,涨时气势如虹,跌时肝肠寸断,连机构投资者都如此,何况你邻居张大婶。金融是一门实践极其重要的学科,早点去金融机构实习,你好我好大家好。理论简单而实践复杂是这门学科的特点,不像工科,图做得不好你就是真的渣,考试渣,工作也渣;金融是,你要连CAPM都不能理解你必然是渣,但你工作的时候把它当真了就好。金融学类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金融数学、信用管理、经济与金融本文来源于网络,无法核实具体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公众号广告合作:欢迎“教育类”服务提供商,合作联系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高考直通车文科生就业难?最终拼的是真本事
  前段时间,微博网友“太蔟”发微博:“朋友的女儿学文科,高考(微博)分报人大可选个好专业,报北大只能选个差专业。这姑娘不知怎么着了魔,一定要上北大,在家人朋友的苦苦劝说下,最终还是选了报北大历史系。一个文科傻妞就此诞生。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之后,“太蔟”发出了更激烈的言辞:“文史哲是文不聪的渊薮,从那里出来的人多半不具有科学世界观,反科学、爱哲学、挺中医,将贻害社会。”近段时间,高考录取工作正紧张进行中,这条微博的出现引发网友们批评、质疑、谴责甚至谩骂。据悉,“太蔟”的实名认证信息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办)没“坦途”,数学薄弱的文科生跨专业考研(微博)难。文科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引发了网友们的担忧和热议。
  观点一:
  就业难是因为不专业
  不够“专业”、容易被“替代”是文科生就业的最大“硬伤”,文科生就业难是因为“没有专业”,这种说法的支持率很高。网友“晓风”说,文科专业覆盖面大但是不够“专”,很多企业都有文科类岗位,如文秘、文案、客服等,这给应届大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就业平台,但这些岗位起点低、薪水少,上升空间不高。
  网友“绿水”是一家外企的人事主管,他说,企业都想以最小成本录用能使公司获得最大效益的毕业生,不够“专业”、容易被“替代”的文科生很难是他们的“首选”。
  文科重理论,理科重实践,这是大家对文理科的普遍印象。网友“紫陌”觉得理科生就业最大优势是能迅速“上位”,“学计算机的稍加培训就能上岗;学机械的多拿些证书也能入职;学纯物理、化学、生物这类的,大多考研,读研期间跟导师做课题,毕业后很快就能上手。”
  观点二:
  最终拼的是真本事
  也有网友觉得,就业难是所有大学生的现状,和文科理科没有关系,关键是要有颗“奋斗的心”。网友“ORACLE”就“吐槽”说,古代也没有分文理科还不是照样有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诗人?其实,就业拼的是“真本事”,是你的学业功底、务实精神和择业观念。网友“中国心”说得很实在,专业功底深厚的学生可以读研读博作进一步研究,大多数到不了这个“金字塔尖”的,不妨务实一点,专心做事才是“硬道理”。此外,还要有良好的就业心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 京ICP备号 |
CERNET Corporatio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科就业专业排名2015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