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三条边分别为1 2 根号三边为95,35,十倍根号下七十八,求该三角形其他参数

   钢琴英文名是Piano,Piano是pianoforte(有强弱变化的哈泼西考特) 的简称原名:哈泼西考特. 其机械装置有:键盘,击弦机,琴槌, 制音器,琴弦和踏板。现代钢琴的键盘达七个八度,最低音为A2;也有再加一个小三度的,最高音为c5(88键)。 钢琴第一次用于独奏乐器是在1768年J.C.在英国的一次演出。 现代钢琴因形状和体积的不同,主要分为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音乐会所用的大三角钢琴是乐器中的庞然大物,有9英尺长,最重的可达79吨。迄今为止最昂贵的钢琴是一架1888年生产的斯坦威(steinway)牌 三角钢琴,1980年在纽约以18万英镑的高价被拍卖。钢琴因其独特的音响,88个琴键的全音域,历来受到作曲家的钟爱。在流行、摇滚、爵士以及古典等几乎所有的音乐形式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钢琴弹奏者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着绒毡的小木槌,继而敲击钢丝弦发出声音。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目前我国著名的国内钢琴品牌有珠江钢琴、恺撒堡钢琴、海伦钢琴、嘉德威等。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乐器制造行业完成累计工业总产值238.77亿元,同比增长19.04%。

钢琴与小提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

人们口中所说的乐器之王就是钢琴,而乐器之后是小提琴,乐器王子是古典吉他。

在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种古今乐器当中,现代钢琴被众多的音乐家们誉为“乐器之王”。这不仅是由于它的体积最大、内部结构最复杂,更主要的还是由于它优良全面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都是其他任何乐器(除为数不多的教堂、音乐厅中的管风琴外)无法与之相比拟的。

在欧洲,大约14——18世纪之间,曾流行过两种键盘乐器,一种叫击弦键琴,一种叫拨弦键琴(又称大键琴、羽管键琴)。这两种乐器都因被认为是钢琴的前身而被我们称为古钢琴。两种古钢琴的发音原理互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完全不能或几乎不能随手指触键的不同力度弹出强弱不同的音来。虽然有这样的弱点,但古钢琴作为键盘乐器,已经具备了将不同的音、不同的曲调同时结合起来的功能。当不同的音、不同的曲调同时(不是先后)结合起来时,音乐就变成多声的、复合的、立体的了,这无疑是人类音乐思维的深化。键盘乐器的优点就在于能够适应这种深化的需要。同时也反过来为多声音乐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那时的欧洲音乐,恰好是复调音乐迅速演进的时代。相应的,古钢琴也盛行了几百年。许多作曲家都为古钢琴作曲。例如巴赫、享德尔和斯卡拉蒂的钢琴曲,都是为古钢琴的。海顿、莫扎特的大量作品和贝多芬的一些作品,也都是为古钢琴作的。另外,古钢琴还有它特有的纤巧的音色。所以在古钢琴普遍被现代钢琴取代之后,到了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甚至在当代,又有少数钢琴家重新提倡使用古钢琴。今天, 许多型制的电子琴也都设置古钢琴的音色(Harpsichord),就是这个缘故。

乐器的演进,是伴随着音乐创作的深化而变化的。而音乐创作的深化,就在于更细腻、生动地表现出人们内心对无限丰富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来的无限丰富的感情色调及其变化。这时,缺少力度变化和对比的古钢琴,就不能完全满足音乐艺术发展的需要了。新的钢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世界上第一台钢琴,由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B·Cristofori)于1710年前后在佛罗伦萨制造出来,当时取名为“弱和强”(Piano e forte)。后来,几乎所有语种都称钢琴为Piano,就是Piano e forte的简称。中文称Piano 为钢琴,这倒是中国化了的名称。

弹钢琴仅从钢琴本名为“弱和强”这一点已经说明:演奏者能随心所欲地弹出弱、强、渐弱、渐强、突弱、突强等等力度变化、对比,这是钢琴的发音原理与古钢琴的根本不同之处。这一点不同,对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对钢琴曲创作的推动,都有重大意义,这已由后来的钢琴音乐史所验证。克里斯托弗里的巨大贡献,就在于此。万事开头难,尽管他制造的那台钢琴与我们今天常见的三角钢琴(即平台式钢琴)和立式钢琴相比,还是大不相同的,但毕竟Piano是在克里斯托弗里手里诞生的。后来的几百年间,又经各国无数的能工巧匠,从型制、结构、材料、音域、音色、音量等等方面不断予以改进,才成为今天的样子。

这中间,另一件对钢琴艺术乃至整个音乐艺术的进步都有深远意义的事,就是十二平均律的普遍应用。所谓十二平均律,就是一个八度内的十二个半音里,所有相距半音的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值”,都是相等的,这是其他任何律制都不具备的特点。这个特点的优越性,在于音乐从此可以“畅通无阻”地自由转调和方便地应用和声技巧。由此,音乐的多声思维才飞上了前所未有的可以自由翱翔的广阔天空。

十二平均律的最早发明者是中国明朝的大数学家、天文学家、乐律学家朱载堉。依据史书,他最迟已于1584年之前创立了十二平均律这一伟大的律学理论,但由于受到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并未在中国推广应用。在音乐实践,特别是音乐创作中,最早成功的证实了十二平均律的优越性并预示出光辉前景的,是德国的巴赫。他于1722年写了一部《平均律钢琴曲集》(原名为《平均律键盘曲集》),使用了全部24个大小调,1744年又完成了同样应用24个大小调的第二部。这两部曲集,被信仰基督教的西方音乐家称为音乐艺术的“旧约全书”,足见其在音乐文化上经典性的价值和意义。

钢琴英文名是Piano,piano是弱的意思,相对于fort(强) &Piano(弱)的组合, 其机械装置有:键盘,击弦机,琴槌,制音器,琴弦和踏板。现代钢琴的键盘达七个八度,最低音为A2;也有再加一个小三度的,最高音为c5(88键)。钢琴第一次用于独奏乐器是在1768年J.C.在英国的一次演出。现代钢琴因形状和体积的不同,主要分为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音乐会所用的大三角钢琴是乐器中的庞然大物,有9英尺长,最重的可达79吨。迄今为止最昂贵的钢琴是一架1888年生产的斯坦威(steinway)牌 三角钢琴,1980年在纽约以18万英镑的高价被拍卖。钢琴因其独特的音响,88个琴键的全音域,历来受到作曲家的钟爱。在流行、摇滚、爵士以及古典等几乎所有的音乐形式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立式钢琴价格便宜,占用空间小,成为爱好者的购买对象。三角钢琴(grand piano)则用于大型演出或专业人士。立式钢琴采用一种琴弦交错的设计方案,有效地节约了高度与厚度。在此之前的立式钢琴高度达2.4米,如今的只有1-2米高。三角钢琴有 2.7米长。应用谱号:高音部:高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低音部: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结构组成:由琴弦列、音板、支架、键盘系统(包括黑白琴键和击弦音棰)、踏板机械(包括顶杆 和踏板)和外壳共六大部分组成。使用材质:琴弦列:高、中音琴弦由钢丝制成;低音琴弦由钢丝加上紫铜缠丝制成。音板:木质结构。木材要求质地柔软、有弹性、易传导振动,以白松或 梧桐为最佳。支架:包括铸铁支架和木支架两部分。键盘系统:黑白琴键由象牙或电木制成;音棰常用木制。踏板机械:金属结构。外壳:漆饰木板结构。乐器特色: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变化丰富,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音乐情绪,或刚或柔,或急或缓 均可恰到好处;高音清脆,中音丰满,c 低音雄厚,可以模仿整个交响乐队的效果.

智能钢琴既不同于传统钢琴,又与现代电声钢琴有本质的不同。智能钢琴的特点是在保持传统钢琴的音乐特性基础上,全面应用现代科技,改造和拓展其产品结构和使用功能,并与现代社会的各种科技成果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现代音乐教育和生活。因此会创造出很多前所未有的新功能。例如自动演奏系统,自动音律校准,静音功能,钢琴传统发音和电声发音的双向转换,智能乐谱,录放音频视频,网络钢琴教室,远程教学,人琴互动等全新功能。这些钢琴新功能不是在虚构幻想,在一些国家已经实际开发应用了。

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用键拉动琴槌以敲打琴弦。从十八世纪末以来,在欧洲及美国,钢琴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键盘乐器。钢琴发源于欧洲,十七世纪末,意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发明的一种类似现代钢琴的键盘式乐器。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所有乐器中,钢琴最像机器。它简直就是一种机器,人用手操作的机器。其尊容谈不上优美。然而人机结合,人机相遇,它忽地灵通了!能弹了贝多芬,如哲人之沉思雄辨;弹肖邦,如吟诗;弹德彪西,如作画。它竟兼有了诗人、画家、哲人、鼓动家的功能。尼采、托尔斯泰、阿道尔诺们爱之,弹之,当然不是没有缘故了。” “想想看吧,世无钢琴,我们也就没有莫扎特的二十几部钢琴协奏曲了;也就没有贝多芬的奏鸣曲了;没有肖邦的那些钢琴诗了;德彪西的‘钢琴画’也就不可得而赏之了。那人间将是何等的荒凉、寂寞!”辛丰年先生在《钢琴文化300年》中的论述不但精辟地道出了钢琴的外型、内涵和精神,更道出了钢琴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

  钢琴之所以成为乐器大家族中的“王者”,是人类的精神文明及科技文明的发展所赋于它的,钢琴作为乐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钢琴的发展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精神生活不断发展的状态。钢琴作为物质基础,为音乐家的创作提供了条件,音乐家创造发展的钢琴文化又促进钢琴结构功能的进一步成熟。由此我们说钢琴是钢琴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钢琴、认识钢琴,也就成为了一个音乐人认识钢琴文化的必须了。 通常人们认为钢琴有近300年历史,即1709年由意大利制琴大师B·克里斯托福里所创制的现代钢琴的前身。在以后的200多年,又不断改进完善,方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现代钢琴。然而,钢琴的整个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即现代钢琴出现之前,钢琴已存在了300多年,我们称这一阶段的钢琴为古钢琴。现代钢琴的前身只是1709年古钢琴质的发展与飞跃。若没有古钢琴所发展的“量”的积累,也就不会产生1709年古钢琴“质”的飞跃。

  钢琴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与古西腊的弦什(一弦琴)。将弦什的琴弦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了多弦乐器。进而多弦乐器又演变成两种演奏形式的乐器。一是以手指拨动琴弦发音的多弦乐器。后与键盘结合成为拨弦古钢琴。另一种是以手指拨动琴键,装置于键尾的小槌击弦发音的古钢琴。这两种乐器都是现代钢琴的鼻祖,故统称之为古钢琴。

拨弦古钢琴  1.拨弦古钢琴

  拨弦古钢琴——哈普西科德(Harpsichord)在音源与演奏形式这两大特征上,都与击弦古钢琴有着完全相同的特征。就是外型上也基本一致,乃至今天我们仅从外型上难以分辨它们是哪一种琴。两种古钢琴在外型、音源、演奏特征上是一致的,但它们演奏所发出的声音效果则完全不同。这是由于激发琴弦方式的不同使然。拨弦古钢琴是在键盘的尾端装有拨弦的装置,其拨弦的拨子是以金属薄片包裹皮革制成,也有使用禽鸟的羽翎作为拨片,故也称这种琴为羽管键琴。按动音键而拨弦,十指可同时并用,弹奏出各声、复调音乐。这种激发音弦的方式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首先,拨弦的方式使其音量、音色难以变化,且不可克服在拨动弦时产生拨动噪音。又由于拨片在琴弦上停留的时间不可能如击弦弦槌在琴弦停留的时音那样短促(0.3秒),所以琴弦不能充分振动,声音较弱而短促。这些缺点决定了它音乐表现力的不足。但其纤细而韵味十足的音色自有其独特之处,在古代的宫廷室内乐为代表的音乐形式盛行时,这种独具特色的音质有着无可替代的功能,其能在音乐历史舞台中风光300来年就证明了这一点。

  击弦古钢琴称为科拉维科德(Clavichord),它无论从音源、演奏形式、激发琴弦的方式都更接近现代钢琴。但是由于它的结构过于简单,一没有三级杠杆的传动方式;二没有击弦后立即脱离琴弦的装置;三不能快速连续弹奏;四没有现代钢琴所具有“软中硬”的弦槌。以上4个方面正是现代钢琴击弦机键盘的主要特征。由于上述原因,击弦古钢琴的音量小而纤细,具有一种恬淡的金属音色,有些像敲击钢片琴的声音特色,听起来也有其迷人之处。在小范围的室内乐作品中有着其它乐器所难以替代的声音效果,乃至在1709年现代钢琴问世后仍在欧洲乐坛上活跃了100多年。随着现代钢琴的不断完善、社会生活的快节奏而出现的爵士乐、摇滚乐的需要,古钢琴——似柔弱纤细而又羞涩的贵妇人——也只能归隐于现代社会舞台的大幕之后了。 自19世纪中、末叶欧洲又兴起了复古之风,欧洲各大中城市保存完好的辉煌古建筑群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美术、音乐……等古典文化艺术长久的生命力使古钢琴又再着盛装,走上舞台。这正是我们人类在快速前进的路途之中回首望去所发现的不该丢弃的宝贵财富。于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重新奏响,古钢琴又翻开了新的篇章。诚然它不占据现代音乐舞台的主流,但是我们相信,它将为我们的精神生活增添晚霞的壮美。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当然不应被遗弃,因为它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夕阳的壮美,使我们看到人类的先祖们所创造的文化,同时我们也更清醒地看到了现代乐器之丰富,现代乐器之王者——钢琴,那时,如日中天的辉煌。

  钢琴的发明者是意大利佛罗伦萨萨美第家族的乐器制作师克利斯托弗利(Bartolommeo Crisitofori, )。克利斯托弗利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羽管键琴的制造者,在总结了羽管键琴和古钢琴的优缺点以后,在约1709年试制了一种增加了击槌装置的键盘乐器,它和古钢琴的最关键的区别是击弦机的机械系统:击槌敲击琴弦后会立即弹开,使琴弦持续振动,直到手指离开琴键;而且击槌弹开后不会来回弹动,同时又可以迅速的重复击键。在之后钢琴发展中,这些因素都保留并不断改进,它同时解决了不能随意控制演奏音量的缺陷,克利斯托弗利给它取名"有强弱的羽管键琴gravicembali col piano e forte",这台乐器也就是第一台钢琴。克利斯托弗利制造了大约20台钢琴,现存于世还有三台:一台制于1720年,四个八度,现存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参见大都会博物馆网页的照片.);一台制于1726年,四个半八度,现存德国莱比锡;一台制于1722年,现存意大利罗马。

  1711年,意大利作家Scipione Maffei写了一篇文章介绍这件新的乐器,包括不太准确的机构图解。这篇文章在西欧广泛传播,很多工匠都据此制作钢琴。1726年,德国人管风琴制作师希尔伯曼(Gottfried Silbermann,)根据这篇文章也制造了一台钢琴,并加入类似现代钢琴延音踏板的手动音栓,可以扬起琴弦上制音器。1730年代,希尔伯曼曾把他制造的钢琴介绍给巴赫,不过巴赫当时并不喜欢它,抱怨高音太弱,动态范围不广。之后希尔伯曼又进行了改进,1747年巴赫访问柏林,试奏并称赞了希尔伯曼的钢琴。希尔伯曼有很多学生,他们对早期钢琴发展有重大的贡献,其中重要的12位,称为“十二门徒”。部分人移居英国,在德语国家和英国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制造流派。

钢琴  维也纳式击弦机

  十八世纪后期,钢琴的制造越来越多。希尔伯曼的学生斯泰因(Johann Andreas Stein,)在德国奥格斯堡开始了钢琴的制作。斯泰因钢琴有一个后向的击槌,比起现代钢琴,对触键力度非常敏感。莫扎特于1777年访问奥格斯堡,并且试奏了斯泰因的钢琴(当时斯泰因钢琴取消了克利斯托弗利钢琴的擒纵机构(escapement)),后来在写给父亲的信里,莫扎特称赞斯泰因钢琴的音质均衡,制造工艺精湛,但是也指出缺少擒纵机构。斯泰因之后进行了改进,发明了Prellmechanik击弦机,加入了擒纵机构,完善了延音踏板。斯泰因的女儿Nannette Streicher和女婿Johann Andreas Streicher在维也纳继续钢琴制造的生意,他们是贝多芬的朋友,贝多芬拥有一台Streicher钢琴。同一时期在维也纳还有其他钢琴制造师,包括Anton Walter,他制造的钢琴的音量Streicher钢琴大一些。Walter是莫扎特的朋友,莫扎特在1781时购买了一台Walter钢琴。还有Conrad Graf(),他制造了贝多芬最后使用的钢琴,同时开设了维也纳第一个批量制造钢琴的企业。这些在德语国家发展的钢琴称为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除了三角式,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还有方形钢琴(square piano)。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使用木质框架,每个音有两根琴弦,击槌外有皮革包裹,琴键的白键和黑键的颜色和现代钢琴相反,声音比现代钢琴要弱,对比清晰,混响时间短一些。

  从1760年代开始,由于德国的七年战争,希尔伯曼的很多学生移居英国,其中楚姆佩(Johann Christoph Zumpe)开始在羽管键琴制作家Burkat Shudi的工场制造便宜的方形钢琴。这种方形钢琴虽然没有擒纵机构,技术上相对落后,但是却非常流行,在钢琴取代羽管键琴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768年J.C.巴赫用这种方形钢琴作钢琴史上的第一次公开演奏。

Stodart(这两个人也是希尔伯曼的学生)一起发明了更加先进的击弦机,增加了擒纵机构和check,声音更加浑厚深沉,但是降低了触键的灵敏度,需要更深的触键。这种击弦机被称为英国式击弦机或布罗德伍德击弦机。英国式击弦机钢琴的外观类似羽管键琴,每个音有三根琴弦。1769年布罗德伍德和师傅Shudi的女儿Barbara Shudi结婚,后来接手了Shudi的工场,并改用自己的姓(直到今天还存在),它制造的钢琴曾运给贝多芬。

技术简称3S技术,是立式钢琴中最好的革新,由日本东洋钢琴制造株式会社发明,至今为止,普通立式钢琴是通过改变击弦距离,轻打琴弦来减弱琴音。但使用3S技术的钢琴采用与三角钢琴同样的工作原理,减少被打弦的数量来达到弱音效果。3S技术可使有效打弦速度达到普通钢琴的1.5倍.能够以不次于三角琴的打弦速度演奏。而且在使用弱音踏板演奏时,丝毫不会影响连击的速度。安装有3S技术的立式钢琴即使踩上弱音踏板,触键的手感也不会发生变化。普通的立式钢琴在弱音演奏时不可避免出现手感差的情况,但3S系列钢琴克服了这个难题,它通过打3根弦中的2根,2根弦中的一根,一根弦的用弦槌的一端来击打的方法来达到弱音的效果。使其不但可以减小音量,而且可以自由的改变音色,让您享受不次于三角钢琴的演奏效果。全球立式钢琴中只有日本东洋钢琴制造株式会社出品的APOLLO(阿波罗)钢琴拥有3S技术。

三角钢琴击弦机  17世纪到18世纪间,拨弦古钢琴在当时的音乐生活中有着相当显赫的位置,可以说是它的全盛时代。至18世纪初,欧洲大陆音乐迅速发展,音量弱小的拨弦古钢琴已不能满足当时音乐家们的需要,因而逐渐被音量洪大的钢琴所取代。

  钢琴的发明者是巴尔托洛奥.克里斯托福里,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一位乐器制作师。1709年,他以拨弦古钢琴为原形,制作出一架被称为具有“强弱音变化的古钢琴”他在钢琴上采用了以弦槌击弦发音的机械装置,代替了过去拨弦古钢琴用动物羽管波动琴弦发音的机械装置。从而使琴声更富有表现力,音响层次更丰富,并能通过手指触键来直接控制声音的变化。在克里斯福里的第一架钢琴出现后的一百年里,拨弦古钢琴仍为人们所应用,但更多地是为演奏特定作品而使用。故以弦槌代替拨弦发音就成为当时键盘乐器的主要特色,亦是钢琴的标志与象征。 1709年后,克里斯托福里又进一步改革了原来击弦机的结构,他在这部机械中安装了一种与现代击弦机的复震杠杆系统近乎完全一致的起动杠杆,使击弦速度比原来加快了10倍,而且可以快速连续弹奏;音域也增加为4组;可以说这就是现代钢琴的雏形。他的这一发明为以后的钢琴制作事们打开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门。但遗憾的是,克里斯托福里的发明并没有得到他的意大利同行们及当时演奏家们的注意,却在异乡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德国管风琴师、制作师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在1730年根据一份绘制极不准确的意大利钢琴草图,借鉴克里斯托福里的发明,制造出德国第一架钢琴。他把这架琴送到音乐大师巴赫那里鉴定,巴赫却不屑一顾,只是说道:“触键太重,高音音色太弱。”,但他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在采用了巴赫的建议之后,于1747年又加以革新。同年,巴赫在波茨坦进宫晋见腓特烈大帝时弹奏了西尔曼的新型 钢琴。

  西尔曼对钢琴改革的主要贡献在于对钢琴制音器的运用。他利用手动音拴使全部制音器离弦,以使钢琴的音响效果更丰富并具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对于我们今天的演奏家来说,这种性能在现在钢琴中是用脚迅速而敏捷地控制着,很难想象当时是用手来操作的。

  钢琴虽诞生在意大利,却在德奥和英国得以发展成长。至18世纪中叶,人们对钢琴的制作工艺实行革新,以使其演奏性能日益完善。这一时期,西尔伯曼及其子弟在钢琴的变革中起着主导作用。

  西尔伯曼的名徒被称为“十二弟子”,他们分别制造出两种不同风格的钢琴,即“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和“英国式击弦机钢琴”。他们具有不同的机械性能和不同的音响效果,由此形成两大不同的钢琴制作流派。这两种流派,也对当时的音乐家们产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影响。 “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的键盘触感较轻,能够弹出快速的音符,音色变化细微,在与管弦乐队协奏时,音色对比清晰。这正符合莫扎特温文尔雅又富有歌唱性的快板的音乐需要。

  约翰内斯.楚姆佩是西尔伯曼的名徒之一,他于1760年来到英国,成为著名钢琴制作师;他的产品被称为“英国式击弦机钢琴”。这种钢琴触键感觉较重,但声音浑厚深沉,正适合于克莱门蒂那坚实有力的音乐风格。 莫扎特和克莱门蒂当时是名声同噪的钢琴演奏家,由于他们演奏风格的不同,他们分别使用结构各异的维也纳式和英国式钢琴。1789年1月,莫扎特和克莱门蒂在维也纳奥国国王的王宫里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钢琴演奏比赛,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这次比赛对提高钢琴在诸乐器中的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

  钢琴在它诞生的头一个世纪中经历多次改良。虽然开始它被形容为是锅炉工制造出的粗陋机械,少有优雅之色,在表现细腻的情感上逊于拨弦古钢琴和击弦古钢琴;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由巴罗克风格向古典主义演变,声音尖锐、古板、缺乏生机的拨弦古钢琴被音响丰富、细腻、洪亮的钢琴所替代。到18世纪后期,钢琴到19世纪钢琴已登上“乐器之王”的宝座。

  现代钢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直立式钢琴(upright piano),一为三角平台式(grand piano)。直立式里有标准尺寸及小号直立琴,三角平台琴则有许多尺寸,从最小到演奏会使用的大型平台钢琴。早期钢琴中还有一种长的四方形样式及直立起来的三角形钢琴。钢琴基本上有八十五至八十八个琴键,钢琴有二至三个踏板,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在右,叫强音踏板,促使所有断音装置被解除,令任何弦被击时能自由地震动,直到踏板被解放;在左边的叫柔音踏板,是一个能造出柔和的声音的踏板。

  自动钢琴最初形式(出现在19世纪末)是在普通钢琴前加用一部可移动的“演奏器”(player),外形极似一架小型足踏簧风琴,有一排65-88个“木手指”置于普通钢琴键盘上方。演奏器用打孔纸卷(打孔位置与钢琴谱相符)操纵;用足踏风箱鼓风,风通过纸卷缓缓转动的纸卷上的孔位,驱动机械连动相应的“木手指”击琴键奏出音乐。此后又有设计将外附的演奏器直接装置于钢琴内部,并可控制速度、力度、踏板等。自动钢琴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曾广为流行于家庭娱乐,有过两年内生产50万台的纪录;至30年代由于无线电及唱机的兴起,才渐被淘汰。但因为纸卷打孔在数量上不受人手十指的局限,钢琴上的音数和音域都可尽量发挥运用,故自动钢琴仍受现代作曲家的青睐。拉赫玛尼诺夫、德彪西、马勒、格什温、R?施 特劳斯都曾为这一乐器写作乐曲,制成纸带,供演奏使用。

  现代自动钢琴(出现在本世纪80年代)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用集成电路和CPU控制钢琴自动演奏装置成为可能。用此基本原理投入钢琴自动演奏器的世界知名企业有美国的PIANODISC、日本的YAMAHA以及美国的QRS公司。其原理是利用计算机MIDI信号原理,把钢琴键盘的速度和力度信号以及记谱法转换成特定让自动钢琴CPU能识别的信号,驱动40V电力信号,让安装在键盘底端的动力部分推动钢琴的榔头发出声音。随着采样率的进一步提高,钢琴演奏的表现力大大丰富。在推动自动钢琴中国本土化的进程中,上海泛音钢琴技术中心、北京乐器研究所等企业,为自动钢琴的本土研发、技术引进做出了努力。

1886年,上海谋得利工厂正处于开办初期,急需一批技术较高的木工与油漆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外轮上干木工的宁波巧匠被英商发现,他就是被中国钢琴行业称为“祖师爷”的毛文正。

1890年,从宁波来的工人逐渐增多,产量大增。在英商谋得利偷学到技术的华工纷纷自立门户,上海出现了第一批民族钢琴作坊(不过初期的业务以钢琴修理为主)。

至20年代末,上海的制琴厂商有20家,其中风琴厂13家,钢琴厂7家(包括修理)。中国的现代钢琴制造业始自中国建立之后的1950年。当时的北京新中国钢琴厂(北京钢琴厂的前身)于1950年10月制造了完全由自己生产的第一台国产立式钢琴。

  是指钢琴下面用足踩的踏板而言。它是钢琴中除键盘外最重要的配件。1711年意大利乐器制造家克理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在改造钢琴时发明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是英国人布劳马(John Broadwood)于1783年发明,通常是钢琴下最右内侧的踏板,当延音踏板被压时下,平时压在弦上的制音器(Damper)立即扬起。使所有的琴弦延续震动,将踏板放开后,所有的制音器又全部压在琴弦上制止发音。由于按下制音踏板会使琴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故又称强音踏板(Loud Pedal)。

  是一个位于钢琴底部最左则的踏板。它有两种不同的作用,在平台式的钢琴里,踩下柔音踏板时,琴槌会立刻向旁推移,使它只敲三弦中之二弦,或二弦中之一弦(如果每一音有三根弦,就只敲到二根弦;如每一音只有一根弦,移动的结果使琴槌较软的部分敲到弦)。使音量减少,并使声音变得非常清纯、柔和。在直立式的钢琴中,踩下柔音踏板时,所有的琴槌移近琴弦,藉以减轻冲力,减少打击的长度与强度,使音量变小。

  现代钢琴除了延音踏板及柔音踏板以外,位于中间的一根具有特殊性能的踏板。但由于消音踏板使用机会少,所以现在消音踏板的构造和作用都有所改变。大部分现代钢琴的消音踏板被踩下时,一块活动的绒布会夹在琴槌和琴弦之间,使音量变得极细和模糊还变闷。通常只使用于夜间或清晨弹奏钢琴之时,以免惊扰邻居的安宁。

  是一些能够用特制扳手扭动旋转的钉状螺栓。它的旋床是有锁口的特制高碳钢,因而琴弦能牢固地绕在弦轴钉上,致使音准在琴弦高强度拉力作用下能长期保持并稳定下来。

  外包着高品质的毛毡或绒布,由于这层「皮肤」多是羊毛造的,因而又称羊毛槌。它本身连着琴键,当琴键被按下时,琴槌便会打落琴弦上并借着琴弦的振动使钢琴发出声音。因此,它的作用是用来敲击被调音钉紧扣着的琴弦。

  制音器是与弦紧贴着,用来阻止弦的震动。例如当钢琴上的琴键被按下时,钢琴内部的琴槌会打在一条条用铜制造的琴弦上,借着琴弦的震动发出声音。

  琴胆连接着琴键和琴槌,是整部钢琴的灵魂和最重要的配件。

  响板位于钢琴内部最后面的一块大金属钢板,它连着调音钉,紧贴着琴弦,当琴弦被引发振动而发出声音时,响板会使声音产生双重共鸣,即将声音透过响板反射以及扩大出来.

  整个琴键都是由黑键和白键组合而成,用均质木块切割使琴键的外观十分整齐,所有的键或黑键都有着平均的大小,并且高度相仿,不会令琴键的外观感到起伏不平,黑键和白键都是经过严格的重量以及平衡检测,使弹琴的动作达到平滑的效果。

钢琴  钢琴的演奏技巧十分丰富,可以自如地弹奏各种音阶、半音阶,各种音程的跳动,各种双音、和弦以及各种复杂的乐曲。

  单音的运用及八度或数个八度的重复。

  各种三音组成的和弦。八度音程重复的(完全重复或不完全重复的)三音和弦。

  各种四音和弦及四音和弦的八度重复。

  各种旋律与伴奏的织体。

  各种类型的对位(复调)结构。

  各种结构的综合音型。

  踏板的运用。一般钢琴有三个踏板,左边为弱音踏板,踩下该踏板后,余音甚少,多用于弱奏;右边为延音踏板,踩下该踏板后,琴音可延长,声音响亮,多用于长时值音符或强音的演奏。而中间的脚踏会因应钢琴的设计而有不同用途,但多数为减音脚踏,用法不只是踏一下,而是要踏下后再向左推,而有部份牌子的设计是踏一下是启动,再踏一下是关闭;当减音踏板踏下时会有一块绒布隔在琴锤与琴弦之间,用作将声音减到最底之用;但减音系统有一个坏处,因为用作减音的绒布是一块过的,当弹一个音时,震动可能会伸延到其它的琴弦,从面影响了钢琴的音准,听着有机会像未调琴的钢琴一样;另一种中间脚踏的用途是“特定连音踩板”,用途主要是用作选定琴键去延音,用法是先弹下琴键不放,踩下“特定延音踏板”不放,你会发觉,当你弹下刚才选择需要延音的音会继续有延音,但没有选的是没有延音的,但通常有特定延音的钢琴也会有“减音装置”的,但不是用脚去操控,而是一个手掣,通常在琴键之下的左右两边。

  转调。钢琴是十二平均律乐器,而且不是电子的乐器,所以转调是需要演奏者去操控的。

  钢琴的音域宽广,音色宏亮、清脆,富于变化,表现力很强。独奏时,可演奏各种气势磅礴、宽广、抒情的音乐,亦可演奏欢快、灵巧、技巧性很高的华彩乐段;钢琴在乐队中,可发挥巨大的作用。它还经常作为伴奏乐器使用。

  E调前奏曲(巴哈)

  F调旋律(鲁宾斯坦)

  摇篮曲(勃拉姆斯)

  春之歌(门德尔松)

  英雄波兰舞曲(萧邦)

  军队进行曲(舒伯特)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勃拉姆斯)

  意大利波尔卡(拉赫玛尼诺夫)

  棕发少女(德彪西)

  匈牙利狂想曲第6号(李斯特)

  西班牙狂想曲(李斯特)

  小狗圆舞曲(萧邦)

  热情奏鸣曲(贝多芬)

  悲怆奏鸣曲(贝多芬)

  黎明奏鸣曲(贝多芬)

  四季套曲(柴可夫斯基)

  升c小调前奏曲(拉赫玛尼诺夫)

  圣母颂(古诺-巴赫)

  献给爱丽丝(贝多芬)

  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

作品 6 (1797) 四手联弹钢琴奏鸣曲

作品 39 (1789) 两首前奏曲 里面包括了12中大调 钢琴

作品 43 (1801) 普罗米修斯的创造物* 序曲和芭蕾音乐

作品 63 (1806) 弦乐五重奏 ( 作品 4的整理版本) 钢琴三重奏

作品 64 (1807) 钢琴三重奏 ( 作品 3的整理版本) 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

作品 66 (1796)莫扎特主题“一位少女或一位女性”变奏曲 ,大提琴

(“槌子键钢琴”奏鸣曲手稿)

作品 112 (1815) 平静的海洋和幸福的航行(合唱和乐队)

  莫扎特27首钢琴协奏曲,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作品15、19、37、58、73),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肖邦两首钢琴协奏曲,李斯特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A大调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作品1、18、30)、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圣桑五首钢琴协奏曲,巴托克钢琴协奏曲、普罗柯菲耶夫三首钢琴协奏曲(作品10、16、26)、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等。其中拉赫马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0)是被公认的在所有钢琴协奏曲中弹奏难度最大的一首。

钢琴谱  中国钢琴作品在建国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在主要有以下几类作品:

  独奏作品:按题材来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改编自中国古代名曲的钢琴作品,代表作有黎英海先生改编的《夕阳萧鼓》《阳关三叠》,王建中先生改编的《梅花三弄》《彩云追月》以及《绣金匾》 《浏阳河》等等 。

  二、改编自中国传统民乐的作品,代表作有陈培勋先生改编的《平湖秋月》《双飞蝴蝶》,王建中先生改编的《百鸟朝凤》《二泉映月》,刘福安改编的《采茶扑蝶》等。

  三、改编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作品,如《乌苏里船歌》《第一、第二新疆舞曲》《多耶》《云南民歌五首》《火把节之夜》《桂花开放幸福来》《春舞》等。

  四、中国革命歌曲、近代民乐和新时期民乐。如《大路歌》《北风吹》《兰花花叙事曲》《牧童短笛》《晓风之舞》《舞剧鱼美人选曲》《谷粒飞舞》等。

  协奏作品:钢琴协奏曲《梁祝》《黄河组曲 》 等

中国的乐曲结合钢琴的风格 更显内蕴与委婉,又跟西方乐曲截然不同的风格

     《水边的阿狄丽娜》《献给爱丽丝》(《献给爱丽丝》在钢琴考级中是五级的考级曲目,是电子琴中是九级的考试曲目)《梦中的婚礼》 《梁祝》《威尼斯之旅》《乡愁》《童年的回忆》......(如果谁想弹弹他的曲子,可一在音像店买《克莱德曼演奏的钢琴轻音乐曲选》这本书)

  阿图尔·鲁宾斯坦 (Artur Rubinstein,1887-1983),美籍波兰钢琴演奏家。自幼学琴,十二岁即在柏林举行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约钦协奏,后在汉堡、德累斯顿等地经常登台,十四岁到华沙演出,深受波兰著名钢琴家帕德列夫斯基赏识。1905年到巴黎和伦敦举行独奏音乐会,1906年赴美举行四十多场音乐会,轰动一时,极获成功,跃入优秀钢琴家之前列。

  鲁宾斯坦生来赋有灵敏的十只手指,读谱能力之强也是超群的。他的演奏充满炽热的情感和充沛的精力,流利洒脱而又布局严谨,有时又细腻而富于诗意。其演奏细腻而富于诗意,流利洒脱而又布局严谨。曲目极为广泛,尤以演奏肖邦和勃拉姆斯的作品见长,弹奏法国和西班牙作家作品也有其妙处。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 (Vladimir Horowitz,1904-1989),美国最负盛名的钢琴家之一,美籍俄罗斯人。很早就显露音乐天才,先后师从俄罗斯和德国的演奏大师,集俄罗斯学派与德国学派之大成。1924年到柏林、巴黎举行旅行演出,获很大成功。1928年赴美,一举成名。之后定居美国。曾停止演奏达十二年之久,1960年,在卡内基大厅举行重返舞台的独奏音乐会,轰动世界乐坛。

  霍洛维茨的演奏技巧辉煌而潇洒,音乐更趋向深刻完美,表现手段更丰富。有的乐评家认为,他的钢琴音色如同七种基本颜色,可以调出各种不同的色调,从而表达各式各样的思想感情。另外,他的演奏能充分地表现出乐曲的内容,但又不是盲目地尊重原作。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很像一位熟练的编辑,能把乐曲作者的“错别字、漏字”等失误加以订正,使作品达到完美无缺。他的演奏曲目相当广泛,尤以弹奏肖邦、斯卡拉蒂以及舒曼、李斯特、斯克里亚宾等名家的作品见长。

Richter,1915-),前苏联钢琴家。自幼随父学习钢琴,少时即显露出优异的钢琴即兴作曲才能。1933年起,在奥德萨歌舞剧院任音乐指导,1934年首次公开演出,1937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深造,1945年获全苏演奏家比赛一等奖。四十年代常在苏联各地巡回演出,五十年代后又曾前往欧美各国表演。1961年获前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他还是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名誉博士。

  里希特的演奏以技巧纯熟、构思深刻、富于鲜明的戏剧性表现力著称。他演奏曲目非常广泛,从古典派到浪漫派和印象派乃至现代派,几乎无所不能。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手指的坚韧性,像前苏联著名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许多作品中那尖锐的连续强音,只有里希特的双手才能够演奏出作者所要求的那种宏大气势。他从不沉溺于乐曲,而是通过自己的透彻分析,完美、细腻地表现音乐,对于乐谱中极其细微的音符,他都能维妙维肖的加以表现。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年1月5日生于奥地利的维森堡,1949年在意大利波尔萨诺获布索尼大赛奖,从此开始演出生涯。上世纪50年代为Vox公司录制大量唱片,声誉鹊起。他的唱片屡屡获奖,是古典音乐专辑中销量最大的。1978年,Philips公司因发行他的唱片满百万张而授予金唱片奖。他在世界各大都市演奏全套贝多芬奏鸣曲。此外,他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著述家,不仅写文章,还出版了两本书《音乐的思考与再思考》(Music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1937-),英籍前苏联钢琴演奏家。1937年7月6日出生于前苏联的高尔基城,阿什肯纳齐自幼在莫斯科中心音乐学校学习,后入莫斯科音乐学院。1954年获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二等奖,1956年在布鲁塞尔伊丽莎白女皇国际钢琴比赛中获金质奖章。1962年曾并列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次年定居冰岛,现住英国。1989年他被聘为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后改名为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他也是伦敦皇家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和他们演奏以萧斯塔科维奇和柴科夫斯基为主的俄国音乐;他也是克里夫兰管弦乐团的客席指挥;也指挥阿姆斯特丹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可与美国最负盛名的钢琴家之一霍洛维兹(1904-1989)媲美。录制唱片之多在同代钢琴家中也是少见的。

  马尔塔·阿格里齐(Martha Argerich,1941-),深孚众望的阿根廷女钢琴家。曾从多位名师学琴,1957年在布索尼和日内瓦钢琴比赛会上获奖,1965年在第七届肖邦钢琴比赛中获一等奖,声誉日高。

  她的演奏技巧卓越,热情奔放,弹奏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和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都十分出色。

  俄罗斯钢琴家,1903年生于捷克。九岁即在维也纳从名师开始学钢琴,12岁初登舞台演出。1920年在柏林同小提琴家普修合作演出,从此两人一直精诚合作了几十年。1936年,塞尔金在纽约和当代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合作演出,一举成功,闻名世界。他的演奏从不追求表面上的华丽,而是以真挚来打动听众。他往往无拘无束地晃着头、踏着脚,边念叨边进行演奏,始终扣人心弦。

  意大利钢琴家,生于1920年。早年就学于布雷西亚和米兰音乐学院。1939年,他在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从此名声大震,活跃于国内。二战之后,他在欧洲各地旅行演出,引起轰动。1972年,他移居瑞士,成为国际上瞩目的钢琴大师。他的演奏具有一丝不苟的求全精神。他得体而适度地控制分寸,把每一个音都赋予充分的表情和生命;他在创造出美好音乐的瞬间,把人们带进了虚幻而美妙的境地。与其说米凯兰杰利是为了做一个忠实的演奏家,以便更好地再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才苟求于钢琴,倒不如说他自身就是一位成功的创造家,因为他具有独自的美学观点。

  奥地利钢琴家,1930年出生于维也纳。7岁学琴,12岁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就读研究生。1946年获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首奖。1978年在维也纳举行了三次演奏会,并录制了唱片。他的演奏既珍视维也纳古典音乐的传统,又富于时代精神,表现出独有的创造性。他既着力于让现代人完全理解古典音乐,又反对因循守旧的演奏方式,因而尝试着对现代爵士乐的演奏。

  意大利钢琴家,1942年出生。早年在威尔第音乐学院从名师学习钢琴,并兼学作曲。1960年获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大奖。1971年以后在欧洲旅行演出,颇获成功。他的演奏风格干净利落、健康明快,没有一点忧伤的影子,给人以力量的感染,他弹出了生活的赞歌,是一位热爱生活的钢琴家。当他演奏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的一些节奏性很强的乐曲时,其准确无误、独出心裁的技巧,实在令人折服。

  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大师。1999年,17岁的郎朗顶替身体不适的钢琴家在德国登台,一举成名。

  2000年,18岁的李云迪将空缺了14年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纳入囊中,轰动乐坛。

  中国著名钢琴家,办有刘诗昆钢琴中心,多次获得李斯特奖。

  中国优秀钢琴家,钢琴协奏曲《黄河》主要改编创作者、首演者,创作出钢琴伴唱《红灯记》而红遍全国。是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场次最多的华人钢琴家。

         目前中国唯一获得国际三博士学位的青年钢琴演奏家。被欧洲媒体誉为“闪耀在欧洲的中国钢琴之星”。 

   钢琴是昂贵的乐器,因此在选购时必须十分小心。选择钢琴的最佳途径就是要特别注意音色、触感、调音稳定性、耐久性、外观及张力六个方面。

       价位:①新的立式钢琴:在元人民币之间较为合理。②新的三角钢琴:一般在40000元人民币左右较为合理。

  1.音色:要选择具有丰富清晰而且持久的音色,从极度轻奏的乐段到非常响亮的乐段,动态 范围都要广,音色特性要在整个键击声范围内保持和谐平衡。最好的钢琴是响板能设计成一个永久冠形,在全长方向上再用数条肋木来加以保护,这样就能够使乐器的使用寿命增长了。

  2.触感:触感要既能令初学者感到舒服,又能令有造诣的演奏者感到得心应手。钢琴插入了微细的铅块,以用来保持琴键触感的平衡。改进触感的另一关键问题就是要采用既准确又无故障的击弦机构。若钢琴的零件公差能达到五百分之一毫米,其结果就是音量能平均,触感均匀,更能减少维修的次数.

  3.调音稳定性:每台钢琴都要作定期的调整,而造成钢琴走音的原因之一就是弦所受的巨大张力?(约20吨)。因此钢琴的后架结构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去提高抗应变的效率和延长调整的间隔期。调音针和调弦的方法也是能够提高调音的稳定和准确性。

  4.耐久性:一般家庭的财产之中恐怕没有比钢琴更经久耐用的了,这就为何耐久性对钢琴是很重要的缘故。谁都希望钢琴的性能、声音与外观能长期地保持不变,钢琴的耐久性好,是要通过精心地选择材料,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包括最新的科学数据和声学专门知识)以及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进行极严格的品质管理才能实现的。

  5.外观:因为钢琴在家里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 "家具",所以大部分的人均极重视钢琴的外观,因此在选择钢琴时,就要先考虑一下将要放置钢琴的房间,然后再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钢琴式样。

  6.张力(Tension):琴弦要被调音钉拉紧,这样,琴槌打在弦上才能发出声音。而张力就是指琴弦被拉紧的程度。

钢琴  ★第一档:最佳质量演奏用琴

  ★第二档:高质量演奏用琴

  ★第三档:较佳消费型钢琴

  ★第四档:中档消费型钢琴

  ★第五档:经济型钢琴

  ★第六档:其它品牌钢琴[普及系列]

  2007年世界钢琴排名

  第一组:最佳质量三角演奏琴

  第一组:最佳质量立式演奏琴

  第二组:高质量三角演奏琴

  第二组:高质量立式演奏琴

  Estonia 伊斯坦尼亚(伊斯坦尼亚)

  第三组:较佳消费三角型钢琴

  第三组:较佳消费立式型钢琴

  Toyoapollo阿波罗TA系列(中国上海)

  Palatino帕拉天奴(美)西马系列

  第四组 中档消费型三角钢琴

  第四组: 中档消费型立式钢琴

  Cadenza卡丹萨cup系列(北京)

  第五组: 经济型三角钢琴

  第五组: 经济型立式钢琴

  Strauss斯特劳斯(中国上海)

       国内外目前的钢琴品牌五千多家以上,有很多品牌已经成为历史。但我们还是收录一些,不可能完整, ( 排名不分先后,无关质量)部分钢琴品牌

 (排名不分先后,无关质量,禁止在此操作排名误导消费者) 

  辽 宁 营口东北钢琴集团公司

  幸福(至1985年)

  东方红(至1979年) 营口柏莱思乐器有限公司 柏莱思PRECIOUS

  莫里森 阿托拉斯乐器制造(大连)有限公司 阿托拉斯ATLAS

  营口奥特威钢琴有限责任公司 奥特威OUTIVE 营口恩格尔钢琴公司 恩格尔ENGEER

  黑龙江 哈尔滨格里特钢琴制造有限公司

  北京星海乐器有限责任公司

  舒伯特(上海音乐学院订制) 卡丹萨CADENZA(中央音乐学院订制)

  维也纳(广州奥琴)

  拜厄(刘诗昆订制) 哈利臣(为广东哈利臣提供白坯琴)

  爵士钢琴(中国钢琴门户 JAZZ)

  大黄河(中国钢琴门户 DAHUANGHE)

  北京钢琴二厂 华普HUAPU

  北京星海粤华乐器公司 海乐尔HAILEER

  北京星海国际音响公司 星海XINGHAI

  北京长城钢琴公司 长城

  北京海路尔钢琴有限责任公司 2003年

  天 津 天津英昌乐器有限公司 英昌YOUNG CHANG

  湖 北 武汉英曼钢琴制造有限公司 英曼YOUNG MAN

  宜昌金宝乐器制造有限公司 富山TOYAMA

  广州雅马哈.珠江钢琴有限责任公司 雅马哈YAMAHA 1996年

  广东哈利臣钢琴有限公司(广州) 哈利臣HARRISON

  广州东山区富山钢琴厂 富山TOYAMA

  汇丰乐器(中国)有限公司(广东德庆) 汇丰YOHAYI

  中山市粤华钢琴乐器有限公司 香山SUNSHINE

  广东劳伦斯钢琴厂(佛山市) 劳伦斯

  奥德曼钢琴厂(湛江市) 奥德曼OTAMO

  广东诗德宝钢琴乐器有限公司(珠海) 诗德宝SMARKO

  东莞华宝乐器制造有限公司 TOYAMA

  刘诗昆钢琴乐器实业有限公司(深圳) 诗威德SWAYDER

  香 港 香港斯特曼钢琴有限公司 斯特曼STERMON

  香港长利国际发展有限公司 森柏龙SCHONBRUNN

  香港嘉德威有限公司 嘉德威GOODWAY

  四川 戈尔顿(成都)钢琴工业有限公司 戈尔顿GOLDEN

  山 东 烟台金斯波格钢琴有限公司 金斯波格KINGSBURG 1988年

  青岛世正乐器有限公司 世正SEJUNG

理查德·克莱德曼  烟台博斯纳钢琴有限公司

  福 建 福州和声钢琴有限公司 哈曼尼HARMONY 1985年

  厦门三乐钢琴有限公司 三乐SANLE 1996年

  仙诺克(申诺克)SHAMROCK

  福建爱乐钢琴有限公司 伯尔斯BUAAS 1992年

  福建乐圣琴业有限公司 贝多芬BEETHOVEN

  江 苏 南京钢琴有限公司 摩德利MOUTRIE 1986年

  南京密尔顿钢琴有限公司 密尔顿MILTON 1999年

  伊柯雅钢琴(南京)有限公司 伊柯雅YOKOYO

  南京玛利奥钢琴有限公司 玛利奥MARIO

  南京长江钢琴制造有限公司 钟山BELL MOUNTAIN

  南京莱斯利钢琴制造有限公司 莱斯利LAISILI

  南京太平洋钢琴制造有限公司 迪尔曼

  南京东方钢琴有限公司

  南京德曼钢琴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波斯特琴业有限公司 波斯特

  上 海 上海钢琴有限公司 斯特劳斯STRAUSS 1951年

  上海中雅钢琴有限公司 海曼HERMANN 1994年

  诗威德SWAYDER(刘诗昆监制)

  富山乐器(上海)有限公司 卡尔斯坦伯格CARL STEINBERG

  上海乐音钢琴有限公司 马歇尔MARSHAL 2000年

  上海上音乐器有限公司 安蒂斯ARTIST

  上海欧亚钢琴乐器有限公司 门德尔松M0NDELSSOHN

  斯坦尼STERNLEY(订牌)

  上海海立钢琴有限公司 海立HELIOS

  上海斯坦尼钢琴有限公司 斯坦尼STERNLEY

  上海好事美钢琴有限公司 好事美HAUSMANN

  上海玛珂琴业有限公司 公爵DUKE

  上海雅特曼钢琴有限公司 赫德HEADOR

  上海英曼钢琴制造有限公司 英曼YOUNG MAN

  上海威堡钢琴有限公司 罗西尼ROSSINI

  上海圣海顿钢琴有限公司 海顿HAYDN

  乐圣琴业(上海)有限公司 贝多芬BEETHOVEN

  上海罗兰特钢琴有限公司 罗兰特LUOLANTE

  上海舒雅德琴业有限公司 HAYAMA

  上海和乐钢琴公司 斯特曼SITEMAN

  上海丽音琴业有限公司 卡尔卡西CARCASSI

  上海奥尔法特钢琴乐器有限公司 奥尔法特 2002

  上海蒙德罗琴业有限公司 施坦娜SUN.TENOR

  上海莱诺钢琴有限公司 莱诺RANON

  上海斯坦罗琴行 斯坦罗

  上海海音琴行乐器有限公司 雅德尔YAHARIN

  上海惠罗琴行 舒伯特SHUBERT

  上海汤姆森钢琴有限公司 汤姆森TOMSON

  上海超拨实业有限公司

  浙 江 萧山雅马哈乐器有限公司 雅马哈YAMAHA 1997年

中国钢琴家:刘诗昆  伊特娜ETERNA

  宁波博洛菲萨钢琴有限公司 博洛菲萨PROFESSOR

  温州市福声钢琴制造有限公司 福声

  杭州嘉德威钢琴有限公司 嘉德威GOODWAY

  湖州杰士德钢琴有限公司 瓦格纳WAGNER 2002年

  湖州博声钢琴厂 博声

  乐韵钢琴有限公司(德清) 拉奥特LOUDER 2000年

  德清天寅钢琴有限公司 华尔森HUAERSEN 2001年

  德清鲁宾斯坦乐器制造有限公司 巴克豪斯BACKHAUS 2002年

  浙江省德清美尔德钢琴有限公司 美尔德MEIREDE 2001年

  德清佳音钢琴有限公司 华德利FADELE 2001年

  湖州华尔森钢琴有限公司 华尔森HUSERSEN

  浙江乐达钢琴有限公司(德清) 伊斯堡YISIBAO 2001年

  雅帅尔钢琴有限公司(德清) 雅帅尔YASHUAIER 2000年

  浙江德清威龙钢琴厂 哈特尔HATELE 2002年

  浙江德乐钢琴制造有限公司(德清) 德乐DEYUE 2002年

  德清县韵音钢琴厂 罗曼 2000年

  德清县世纪星钢琴厂 世纪星 2001年

  莫扎特 德清县华美罗宾钢琴有限公司 克林斯丁 2002年

  德清县莎瓦依钢琴厂 莎瓦依 2000年

  德清县中德利钢琴有限公司 圣坦威SENTINWAY 2000年

  德清县博艺钢琴有限公司 博艺 2000年

  德清县雅玛特钢琴厂 雅玛特 2001年

  德清县海得利钢琴有限公司 海得利 2002年

  德清县抒雅玛钢琴厂 抒雅玛 2002年

  德清县斯坦尼钢琴有限公司 斯坦尼 2001年

  德清县洛舍科德蕾斯钢琴厂 德蕾斯 2002年

  德清县洛舍申晨钢琴厂 贝诺 2002年

  广州乐人乐器有限公司(乐人牌、芝诺牌) 2009年

  肯定.其他未收录的厂家及品牌

 钢琴是结构复杂的乐器,环境条件以及日常维护方式会影响它的演奏性能、声学品质和使用寿命。为了您更好地使用和保养钢琴,现谨向您介绍有关注意事项。

1. 立式钢琴重量一般在200至240公斤,卧式钢琴一般在290至490公斤。在搬运过程中最好有外包装箱,并根据箱体图案的指示进行作业。

2. 搬运时要检查包装箱体是否结实,防止箱体松散造成钢琴损坏。

3. 建议最好不要拆下钢琴零部件。若因场地限制等特殊原因,必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有限度的拆卸。

4. 推琴时要小心,避免用力过猛而造成琴轮折断或部件损坏。

5. 禁止钢琴露天摆放和雨天运输。

6. 用户在冬天购买钢琴,应注意在打开包装箱前先将钢琴于室内静置一昼夜,使琴体温度 ,接近室温,避免琴体温度骤然变化。

1. 不要将钢琴靠房间外墙放置,最好选择房间内墙放置。

2. 钢琴靠墙放置时,与墙保持一定的距离,立工钢琴不少于10cm,三角钢琴不少于30cm,使钢琴具有良好的通风环境。

3. 钢琴不要靠窗放置,避免阳光直射、天气骤变等不良因素的影响。

4. 钢琴不要放置在周围有腐蚀性气体处,以防止金属零件表面氧化。

5. 钢琴放置应避免温度骤冷骤热,特别是不要放置在冷、热出口处,以防止骤变以引起木制品变形、开裂或漆膜变化。

为了保证击弦槌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弦槌在出厂包装时已用小木条将弦槌捆绑在背档上。用户在弹奏前必须拆下小木条,请按以下提示方法进行。

2. 将上门背面左右两边的塑料扣旋转90度

3. 小心将上门提高约2cm,把上门取下,露出击弦机。

4. 解开背档上的三股细绳,将弦槌下面2条小木条取出。

5. 取出背档上面的垫纸,这样钢琴便可弹奏了。

1.保持良好的通风  

钢琴需要良好的通风环境,不良的通风环境将对钢琴造成损坏。如果条件允许,钢琴最好置于房间的中央,或靠房间的内墙放置,如果可能,避免将钢琴靠房屋外墙放置,以防止外界气候变化对钢琴的音质和音量产生不良影响。若受条件限制,也务必确保钢琴四周有良好的通风。

2.切勿将钢琴靠窗放置  

尽可能不要将钢琴放置于窗前,钢琴的外壳是木质结构,要避免阳光的直射以及温度湿度的骤变。至少琴房窗户应该向屋外方向打开。若受条件所限必须将其靠窗放置时,一定要在窗户上悬挂厚窗帘来保护钢琴。

钢琴要远离散热器或加热器等热源,以免伤害钢琴外部和内部构件,导致音质、手感品质下降。因此要避免热辐射及热空气对钢琴的侵害。

4.适宜的环境可确保更好的音色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良好的通风环境是钢琴的演奏性能和声学品质表现最佳的必要条件。总体来说,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是比较理想的。钢琴的某些内部构件,如木、绒、毡等材料的对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稍有不慎就会损坏。

5.湿度对钢琴的影响  

由绒、毡、皮及木材制成的击弦机构件精密度很高,允许的误差被限制在1/100mm以内。这些构件对湿度的变化极其敏感,湿度过高会导致击弦机运动迟钝,琴声沉闷,金属部键生锈和琴键失灵等问题出现。高湿环境下如何保养钢琴  

通常,在多云或阴雨天气请您务必关好琴房的窗户,每次弹琴后务必合上琴盖及钢琴顶盖。在阴暗潮湿的环境可以套上琴罩以防治空气中的水分侵入,但在晴朗的天气要将琴罩及时晾干。如果您生活在如下的环境,则需更加注意:(1)沿海及多雨地区;(2)位于山谷并朝向山坡的房间或排水设施不完善地区;(3)不超过两年的新混凝土建筑;(4)朝北的阴湿的房间。

对钢琴来说,环境潮湿是个问题,但过度干燥则更为不利,尤其是使用空调器的人工除湿房间。在一般干燥的气候下,钢琴自身有足够的水分来防止干燥产生的问题,但若空气过于干燥,木质和绒质构件会收缩变形,更为甚者,胶合的音板、夹板也会离层。构件的轻微变形将产生杂音。而且过于干燥的环境会导致弦轴钉松动,导致难以维持音准稳定。建议用户在琴房放置阔叶植物或湿度调节器以防止过度干燥。

如果寒冷的房间温度骤升,水分会凝结在琴弦或其他金属部件上导致生锈。绒质和毡质的构件也会因吸收水分而变形,导致击弦机运动迟钝,音色沉闷。请特别注意,在气温骤变时将钢琴移至朝北的气温较低的房间或密闭的混凝土结构房间。

8.钢琴的放置与音响效果  

请将钢琴放置在声音可以均匀分布的房间。若在一个房间里所有的声音都集中于一点,易造成声音滞后及回音。为了让琴声更加悦耳、丰满,避免粗糙刺耳的回声,最好将钢琴放置于可以确保良好音响效果的房间。

9.切勿将物品放置在钢琴的顶盖上  

如果在钢琴的顶盖上放置重物会产生杂音。一瓶鲜花会使钢琴更具风采,但一旦花瓶破裂,水流到钢琴内部将导致金属键生锈、击弦机变形等严重后果。所以,为避免意外,除乐谱和节拍器外,建议任何物品都不要放置于钢琴的顶部。

10.切勿将下列物品放置于钢琴顶部

(1)塑料制品(聚乙烯除外)(2)乙烯制品(3)含酒精的物品(4)液体化妆品、杀虫剂、气雾剂、涂料等化工产品

11.保持钢琴清洁  

灰尘会影响击弦机系统的灵活性并产生杂音。用户要勤于用软布或羽毛扫清除钢琴上的灰尘,并使用软布擦拭钢琴外壳。

12.保持键盘清洁  

定期用干燥的软布擦拭键盘,切勿使用含有酒精的清洗剂以免琴键破裂。若琴键上有污迹,可用软布蘸少许肥皂水擦去,但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擦拭外壳。注意养成用干净的手指弹琴的习惯,以确保长期保持键盘的清洁。

钢琴是复杂精密的乐器,需要定期的专业护理。调律和整调是两种基本的护理方法。所谓调律就是拧紧琴弦使其达到一定的音高。每根琴弦所承受的张力约90公斤,经过一段时间的弹奏,琴弦会变松,影响音准,所以钢琴每年需要调律1-2次。整调包括钢琴击弦机、键盘和踏板系统的调整。正确的整调对三角钢琴尤其重要,钢琴能否有理想的演奏性能依赖于如何准确地进行整调。调律和整调应由专业人士操作。若您的钢琴需要护理,请与专业的调律师联系,他会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向您建议调律和整调的具体时间。

14.钢琴的日常清洁方法:

(1)表面的灰尘要用毛掸子或法兰绒擦拭。(2)键盘用柔和的布擦拭,很脏的部位,拧紧浸有肥皂水的抹布擦拭,酒精或洗涤剂等药品会损坏键盘,因此不要使用。(3)市场上销售的化学制品抹布或琴面保养材料成分不明,请不要使用。

钢琴首先要确定放置钢琴的空间与大小。一般家庭购琴多选立式钢琴,立式型号一般在117cm—140cm左右,有条件的家庭,学琴建议购120cm以上的钢琴。而商业用途(如琴室)则根据情况自由选择。

对待租对象的琴键灵敏度进行考察。钢琴的成色可以翻新,琴键却不会说谎。黑白键的运动越灵敏越好。试验的方法是:左右手各用食指连续快速地在同一个键上敲击,如果每秒能达到 8次以上,即是立式琴的的标准,并要求88个键都是一样的。踩下左边的弱音踏板,仔细看88个黑白键是否有高低现象。

对钢琴的高中低音区的音质进行辨别。高音区的击弦发音必须清脆明亮,具有穿透力。在高中低 3个音区同时弹奏时,低音区的发音不生硬,有柔和和厚实感则佳。至于中音区,在感觉上有清晰、刚柔兼备的音色。

对钢琴的3个踏板进行测试。检查3个踏板,在运动中是否有杂音,灵敏度如何,性能好不好,即踩下右边踏板时,演奏的音就延长;放开脚,所有的音均迅速停止。右边踏板用的最多,宜仔细检查。

对钢琴的琴弦,音板,击弦机进行检查。打开上门,第一要看裸钢弦在色泽上是否有明显的差别,钢弦以同一个厂家同一色泽为佳。看音板,即共鸣板,这是决定音色及共鸣的主要部件。检查击弦机,打开上门,仔细观察,每一键的机械部件排列是否均匀。

中国钢琴家:孔祥东拉赫玛尼诺夫:拉三(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号称最难的钢琴曲)、意大利波 尔卡、升c小调前奏曲

肖邦:幻想即兴曲、英雄波兰舞曲、小狗圆舞曲、夜曲、黑键练习曲、革命练习曲

巴赫:E调前奏曲、二部创意、三部创意

王建中:彩云追月、绣金匾

门德尔松:春之歌、婚礼进行曲

舒伯特:军队进行曲、小夜曲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德彪西:月光曲、棕发少女、意大利波尔卡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2号、西班牙狂想曲、爱之梦、钟——第三帕格尼尼练习曲

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月光奏鸣曲、暴风雨奏鸣曲(第三乐章)、悲怆奏鸣曲、黎明奏鸣曲、献给爱丽丝、

柴可夫斯基:四季套曲、古诺-巴赫、圣母颂

:梦中的婚礼、秋日私语、命运80

莫扎特27首钢琴协奏曲,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作品15、19、37、58、73),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肖邦两首钢琴协奏曲,李斯特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A大调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作品1、18、30)、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圣桑五首钢琴协奏曲,巴托克钢琴协奏曲、普罗柯菲耶夫三首钢琴协奏曲(作品10、16、26)、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等。其中拉赫马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0)是被公认的在所有钢琴协奏曲中弹奏难度最大的一首。

按题材来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改编自中国古代名曲的钢琴作品,代表作有黎英海先生改编的《夕阳萧鼓》《阳关三叠》,王建中先生改编的《梅花三弄》《彩云追月》等。

二、改编自中国传统民乐的作品,代表作有陈培勋先生改编的《平湖秋月》《双飞蝴蝶》,王建中先生改编的《百鸟朝凤》,储望华先生改编的《二泉映月》,刘福安改编的《采茶扑蝶》等。

三、改编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作品,如《乌苏里船歌》《第一、第二新疆舞曲》《多耶》《云南民歌五首》《火把节之夜》《桂花开放幸福来》等。

四、中国革命歌曲、近代民乐和新时期民乐。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路歌》《北风吹》《兰花花叙事曲》《牧童短笛》(贺绿汀)《晓风之舞》(丁善德)《舞剧鱼美人选曲》(杜鸣心)《谷粒飞舞》等。

五、现代作品《牧童短笛》等

钢琴协奏曲 《黄河》(中央乐团)《山林》(刘敦南)等。

这是为了纪念肖邦而举办的钢琴比赛,开始于1927年,每5年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一次,比赛曲目以肖邦的作品为主。第三届以后,因战争而中断,于1947年恢复。1955年起仍按每5年举行一次。

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

由1929年成立的“伊丽莎白王后音乐基金会”主办,地点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第1届为小提琴比赛,以基金会主席伊赛依的名字命名,称“伊赛依小提琴比赛”,由大卫.奥伊斯特拉赫获一等奖。第2年为钢琴比赛,一等奖由吉列利斯所得。之后中断一个时期,1951年重新举行时改用现在的名称,此后按第1年钢琴、第2年小提琴、第3年作曲、第4年休整的次序循环举行。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

1939年起每年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一次。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仅限于国内比赛,1946年恢复为国际性比赛。比赛项目多达26个,包括钢琴、大提琴、管风琴、长笛、双簧管、室内乐重奏等,是世界上高水平的最有影响的音乐比赛之一。声乐和钢琴两个项目原系每年举行。

原为1933年创设的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1948年改用现称,地点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其中根据比赛项目不同各另有专称,如“埃凯尔声乐比赛”、“西盖蒂小提琴比赛”、“瓦伊那室内乐比赛”等等,均不定期。

创办于1950年,每年的10至11月在意大利的维切利举行。比赛以意大利古典乐派作曲家、著名小提琴家维奥蒂的名字命名。这一比赛包括有钢琴、声乐、作曲三方面的内容。然后按年代的不同,增加小提琴、吉它、长笛等其中的一项比赛。

中国钢琴家:李云迪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

以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广播协会为中心,由德国9个广播协会参加筹划,1952年起每年在慕尼黑举行一次。比赛的全称为“联邦德国全国广播国际音乐比赛”。与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一样,有26个项目。每年除比赛钢琴、声乐两个项目外,在不同的年份还增加其它项目。

这项比赛于1956年为纪念舒曼逝世100周年而创设,每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一次,比赛的主要内容为声乐和钢琴两项。

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

由前苏联在莫斯科创办于1958年。4年一次,参赛曲目侧重柴科夫斯基的作品,第一届仅包括钢琴和小提琴两项内容,后增设大提琴和声乐。

乔治.埃奈斯库国际音乐比赛

创办于1958年,地点在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每3年一次。第一届比赛有钢琴和小提琴两项,第二届起设了声乐比赛。

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

这是为了纪念美国钢琴家范.克莱本于1958年获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第一名而于1962年创办的,此比赛每4年在得克萨斯洲的沃思堡举行。

西班牙帕洛马.奥塞亚国际钢琴比赛

这个比赛创办于1974年。1978年以前每年举办一次,之后改为隔年举办一次。

这是由日本演奏联合会主办的世界大型音乐比赛,创办于1981年,每3年举办一次。

钢琴 2012年全国钢琴总产量为379746架,同比增长8.05%。其中立式钢琴产量363168架,同比增长9.15%;三角钢琴16578架,同比减少11.61%。立式钢琴与三角钢琴合计出口52906架,同比减少6.58%。

       纳入2012年全国钢琴产量统计的有22家钢琴生产企业,其中,年产1万架钢琴以上企业有5家,合计产量29.62万架,占全国钢琴总产量的78%;年产5000~10000架钢琴企业有9家,合计产量为5.85架,占总产量的15.41%;年产5000架钢琴以下的企业有8家,合计产量25025架,占总产量的6.59%。

       2012年中国钢琴企业主要分布在9个省市,产量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广东、浙江、湖北和北京。与去年相比,除湖北、福建、广东、浙江、山东分别增长30.38%、21.65%、20.90%、14.42%和13.38%外,其它地区的钢琴产量均有所下降。

中国钢琴名家:朗朗随着中国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钢琴作为重要的文化娱乐消费品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世界钢琴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欧洲地区为全球高端钢琴生产地,而中国钢琴产量排名世界第一,但超过九成是中低端钢琴2010年世界钢琴总产量约为45万架,其中亚洲钢琴总产量约42.7万架,占世界产量的94.89%,中国钢琴产量约占世界钢琴产量的73.33%。

由诺美咨询完成的《年钢琴行业投资形势及产业运行策略深度调研报告》内容显示,2011年度,中国主要企业钢琴总产量为351470架,同比增长6.5%,其中立式钢琴产量332715架,三角钢琴18755架。预计2012年中国钢琴总产量有望达到36.28万架。中国钢琴行业主要有以下几个运行特点:行业集中度较高。2011年中国年产各类钢琴1万架以上的企业有6家,合计产量25.99万架,占中国钢琴年产量的73.96%;出口继续增长:中国生产的钢琴有20%左右出口到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是中国钢琴产品最大的进口国。2011年共出口钢琴66011架,较上年增长11.33%;价格主要集中在1-2万元:目前中国市场上60%-70%的立式钢琴售价在1-2万元的这个区间,其中国外品牌的雅马哈和卡瓦依价格稍高,在2万元左右,国产的星海和珠江价格相对较低,均价在1.3万元左右。未来随着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的上涨,钢琴的价格将继续呈现小幅升高的趋势;中国成为全球钢琴业生产中心:近年来,受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及目标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欧洲、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纷纷对钢琴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转移,几乎所有知名钢琴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

原标题:必须收藏!女学霸画出的初中知识结构图,太全了!把各科知识结构讲得一清二楚!

初中与小学相比,科目更多了,需要学习的内容也更多了,学习压力更大。各科都有知识量大、系统性强、综合性强以及能力要求高等特点,知识点是零乱的,不利于记忆和掌握。

然而,学霸们能学习好,自然有自己的方法。一位女学霸就用“红线”把知识“串”起来,这样,各科知识结构就一目了然了。

今天,把这位女学霸的知识总结分享给大家,方便同学们整体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果都掌握了,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以下图片点击放大查看效果更佳)

将以上四块内容进一步细分,可得到以下各个部分。

2、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4、图形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

8、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

八、东半球的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四、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

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五、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 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 注: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2、溶液(多为无色):

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溶液(较浓)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九、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文章综合整理自初中生学习

标签:备战中考,知识框架图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3.  参照系——固连于参照物上的坐标系(解题时要记住所选的是参照系,而不仅是一个点)

    4.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v=v+v 

    5.以上是运动学中的基本物理量,也就是位移、位移的一阶导数、位移的二阶导数。可是

    三阶导数为什么不是呢?因为牛顿第二定律是F=ma,即直接和加速度相联系。(a对t的导数叫“急动度”。)

    6.由于以上三个量均为矢量,所以在运算中用分量表示一般比较好

     一道经典的物理问题:二次世界大战中物理学家曾经研究,当大炮的位置固定,以同一速度v0沿各种角度发射,问:当飞机在哪一区域飞行之外时,不会有危险?(注:结论是这一区域为一抛物线,此抛物线是所有炮弹抛物线的包络线。此抛物线为在大炮上方h=v2/2g处,以v0平抛物体的轨迹。) 

    一盏灯挂在离地板高l2,天花板下面l1处。灯泡爆裂,所有碎片以同样大小的速度v 朝各个方向飞去。求碎片落到地板上的半径(认为碎片和天花板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即切向速度不变,法向速度反向;碎片和地板的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的,即碰后静止。)

    四.刚体的平动和定轴转动

    1. 我们讲过的圆周运动是平动而不是转动 

     3.  有限的角位移是标量,而极小的角位移是矢量

    两点的相对距离不变,相对运动轨迹为圆弧,VA=VB+VAB,在AB连线上

    一只木筏离开河岸,初速度为V,方向垂直于岸边,航行路线如图。经过时间T木筏划到路线上标有符号处。河水速度恒定U用作图法找到在2T,3T,4T时刻木筏在航线上的确切位置。

    五、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

    (1)用微元法求解相关速度问题

    例1:如图所示,物体A置于水平面上,A前固定一滑轮B,高台上有一定滑轮D,一根轻绳一端固定在C点,再绕过B、D,BC段水平,当以恒定水平速度v拉绳上的自由端时,A沿水平面前进,求当跨过B的两段绳子的夹角为α时,A的运动速度。

    (2)抛体运动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

  • (1)将斜上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

    (2)将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作为x、y轴,分别分解初速度和加速度后用运动学公式解题

    (3)将斜抛运动分解为沿初速度方向的斜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两个分运动,用矢量合成法则求解

    例2:在掷铅球时,铅球出手时距地面的高度为h,若出手时的速度为V0,求以何角度掷球时,水平射程最远?最远射程为多少?

    第二讲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

    1. 力的独立性原理:各分力作用互不影响,单独起作用。
    2. 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分运动之间互不影响,彼此之间满足自己的运动规律
    3. 力的合成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方法有正交分解,解直角三角形等
    4. 运动的合成分解:矢量合成分解的规律方法适用
      1. 位移的合成分解 B.速度的合成分解 C.加速度的合成分解

    参考系的转换:动参考系,静参考系

    相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的运动

    绝对运动:动点相对于静参考系统(通常指固定于地面的参考系)的运动

    牵连运动:动参考系相对于静参考系的运动

    (5)位移合成定理:SA对地=SAB+SB对地

    速度合成定理:V绝对=V相对+V牵连

    加速度合成定理:a绝对=a相对+a牵连

    (1)火车在雨中以30m/s的速度向南行驶,雨滴被风吹向南方,在地球上静止的观察者测得雨滴的径迹与竖直方向成21角,而坐在火车里乘客看到雨滴的径迹恰好竖直方向。求解雨滴相对于地的运动。

    (2)某人手拿一只停表,上了一次固定楼梯,又以不同方式上了两趟自动扶梯,为什么他可以根据测得的数据来计算自动扶梯的台阶数?

    V人对地= V人对梯+ V梯对地

    (3)某人驾船从河岸A处出发横渡,如果使船头保持跟河岸垂直的方向航行,则经10min后到达正对岸下游120m的C处,如果他使船逆向上游,保持跟河岸成а角的方向航行,则经过12.5min恰好到达正对岸的B处,求河的宽度。

    (4)一船在河的正中航行,河宽l=100m,流速u=5m/s,并在距船s=150m的下游形成瀑布,为了使小船靠岸时,不至于被冲进瀑布中,船对水的最小速度为多少?

    1.一辆汽车的正面玻璃一次安装成与水平方向倾斜角为β1=30°,另一次安装成倾角为β2=15°。问汽车两次速度之比为多少时,司机都是看见冰雹都是以竖直方向从车的正面玻璃上弹开?(冰雹相对地面是竖直下落的)

    2、模型飞机以相对空气v=39km/h的速度绕一个边长2km的等边三角形飞行,设风速u = 21km/h ,方向与三角形的一边平行并与飞机起飞方向相同,试求:飞机绕三角形一周需多少时间?

    3.图为从两列蒸汽机车上冒出的两股长幅气雾拖尾的照片(俯视)。两列车沿直轨道分别以速度v1=50km/h和v2=70km/h行驶,行驶方向如箭头所示,求风速。

    (四)同步练习提示与答案

    1、提示:利用速度合成定理,作速度的矢量三角形。答案为:3。

    2、提示:三角形各边的方向为飞机合速度的方向(而非机头的指向);

    第二段和第三段大小相同。

    3、提示:方法与练习一类似。答案为:3

    4、提示:(1)写成参数方程后消参数θ。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第一部分  力&物体的平衡

    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如图1所示。

    和矢量方向:在、之间,和夹角β= arcsin

    名词:为“被减数矢量”,为“减数矢量”,为“差矢量”。

    法则:三角形法则。如图2所示。将被减数矢量和减数矢量的起始端平移到一点,然后连接两时量末端,指向被减数时量的时量,即是差矢量。

    差矢量的方向可以用正弦定理求得。

    一条直线上的矢量运算是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法则的特例。

    例题:已知质点做匀速率圆周运动,半径为R ,周期为T ,求它在T内和在T内的平均加速度大小。

    解说:如图3所示,A到B点对应T的过程,A到C点对应T的过程。这三点的速度矢量分别设为、和。

    由于有两处涉及矢量减法,设两个差矢量 = - ,= - ,根据三角形法则,它们在图3中的大小、方向已绘出(的“三角形”已被拉伸成一条直线)。

    本题只关心各矢量的大小,显然:

    (学生活动)观察与思考:这两个加速度是否相等,匀速率圆周运动是不是匀变速运动?

    矢量的乘法有两种:叉乘和点乘,和代数的乘法有着质的不同。

    名词:称“矢量的叉积”,它是一个新的矢量。

    叉积的大小:c = absinα,其中α为和的夹角。意义:的大小对应由和作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叉积的方向:垂直和确定的平面,并由右手螺旋定则确定方向,如图4所示。

    显然,×≠×,但有:×= -×

    名词:c称“矢量的点积”,它不再是一个矢量,而是一个标量。

    点积的大小:c = abcosα,其中α为和的夹角。

    1、平行四边形法则与矢量表达式

    2、一般平行四边形的合力与分力的求法

    余弦定理(或分割成RtΔ)解合力的大小

    2、按需要——正交分解

    1、特征:质心无加速度。

    例题:如图5所示,长为L 、粗细不均匀的横杆被两根轻绳水平悬挂,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图上已标示,求横杆的重心位置。

    解说:直接用三力共点的知识解题,几何关系比较简单。

    答案:距棒的左端L/4处。

    (学生活动)思考:放在斜面上的均质长方体,按实际情况分析受力,斜面的支持力会通过长方体的重心吗?

    解:将各处的支持力归纳成一个N ,则长方体受三个力(G 、f 、N)必共点,由此推知,N不可能通过长方体的重心。正确受力情形如图6所示(通常的受力图是将受力物体看成一个点,这时,N就过重心了)。

    1、特征:物体无转动加速度。

    如果物体静止,肯定会同时满足两种平衡,因此用两种思路均可解题。

    大小和方向:遵从一条直线矢量合成法则。

    作用点:先假定一个等效作用点,然后让所有的平行力对这个作用点的和力矩为零。

    1、如图7所示,在固定的、倾角为α斜面上,有一块可以转动的夹板(β不定),夹板和斜面夹着一个质量为m的光滑均质球体,试求:β取何值时,夹板对球的弹力最小。

    解说:法一,平行四边形动态处理。

    对球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对平行四边形中的矢量G和N1进行平移,使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如图8的左图和中图所示。

    由于G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而N1的方向不可变,当β增大导致N2的方向改变时,N2的变化和N1的方向变化如图8的右图所示。

    显然,随着β增大,N1单调减小,而N2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大,当N2垂直N1时,N2取极小值,且N2min = Gsinα。

    看图8的中间图,对这个三角形用正弦定理,有:

    答案:当β= 90°时,甲板的弹力最小。

    2、把一个重为G的物体用一个水平推力F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墙壁上,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9所示,则在t = 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的变化图线是图10中的哪一个?

    解说:静力学旨在解决静态问题和准静态过程的问题,但本题是一个例外。物体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先加速后减速,平衡方程不再适用。如何避开牛顿第二定律,是本题授课时的难点。

    静力学的知识,本题在于区分两种摩擦的不同判据。

    水平方向合力为零,得:支持力N持续增大。

    物体在运动时,滑动摩擦力f = μN ,必持续增大。但物体在静止后静摩擦力f′≡ G ,与N没有关系。

    对运动过程加以分析,物体必有加速和减速两个过程。据物理常识,加速时,f < G ,而在减速时f > G 。

    3、如图11所示,一个重量为G的小球套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的光滑大环上,另一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自由长度为L(L<2R),一端固定在大圆环的顶点A ,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环静止平衡时位于大环上的B点。试求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

    解说: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矢量总是可以平移到一个三角形中去讨论,解三角形的典型思路有三种:①分割成直角三角形(或本来就是直角三角形);②利用正、余弦定理;③利用力学矢量三角形和某空间位置三角形相似。本题旨在贯彻第三种思路。

    分析小球受力→矢量平移,如图12所示,其中F表示弹簧弹力,N表示大环的支持力。

    (学生活动)思考:支持力N可不可以沿图12中的反方向?(正交分解看水平方向平衡——不可以。)

    容易判断,图中的灰色矢量三角形和空间位置三角形ΔAOB是相似的,所以:

    (学生活动)思考:若将弹簧换成劲度系数k′较大的弹簧,其它条件不变,则弹簧弹力怎么变?环的支持力怎么变?

    (学生活动)反馈练习:光滑半球固定在水平面上,球心O的正上方有一定滑轮,一根轻绳跨过滑轮将一小球从图13所示的A位置开始缓慢拉至B位置。试判断:在此过程中,绳子的拉力T和球面支持力N怎样变化?

    4、如图14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非均质圆球,其重心不在球心O点,先将它置于水平地面上,平衡时球面上的A点和地面接触;再将它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平衡时球面上的B点与斜面接触,已知A到B的圆心角也为30°。试求球体的重心C到球心O的距离。

    解说:练习三力共点的应用。

    根据在平面上的平衡,可知重心C在OA连线上。根据在斜面上的平衡,支持力、重力和静摩擦力共点,可以画出重心的具体位置。几何计算比较简单。

    (学生活动)反馈练习:静摩擦足够,将长为a 、厚为b的砖块码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最多能码多少块?

    解:三力共点知识应用。

    4、两根等长的细线,一端拴在同一悬点O上,另一端各系一个小球,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 ,已知两球间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斥力而使两线张开一定角度,分别为45和30°,如图15所示。则m1 : m2??为多少?

    解说:本题考查正弦定理、或力矩平衡解静力学问题。

    对两球进行受力分析,并进行矢量平移,如图16所示。

    首先注意,图16中的灰色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设为α。

    而且,两球相互作用的斥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可用同一字母表示,设为F 。

    对左边的矢量三角形用正弦定理,有:

    (学生活动)思考:解本题是否还有其它的方法?

    答:有——将模型看成用轻杆连成的两小球,而将O点看成转轴,两球的重力对O的力矩必然是平衡的。这种方法更直接、简便。

    应用:若原题中绳长不等,而是l1 :l2 = 3 :2 ,其它条件不变,m1与m2的比值又将是多少?

    解:此时用共点力平衡更加复杂(多一个正弦定理方程),而用力矩平衡则几乎和“思考”完全相同。

    5、如图17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均质金属球上固定着一根长为L的轻质细杆,细杆的左端用铰链与墙壁相连,球下边垫上一块木板后,细杆恰好水平,而木板下面是光滑的水平面。由于金属球和木板之间有摩擦(已知摩擦因素为μ),所以要将木板从球下面向右抽出时,至少需要大小为F的水平拉力。试问:现要将木板继续向左插进一些,至少需要多大的水平推力?

    解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力矩平衡的例题。

    以球和杆为对象,研究其对转轴O的转动平衡,设木板拉出时给球体的摩擦力为f ,支持力为N ,重力为G ,力矩平衡方程为:

    再看木板的平衡,F = f 。

    同理,木板插进去时,球体和木板之间的摩擦f′=  = F′。

    1、全反力:接触面给物体的摩擦力与支持力的合力称全反力,一般用R表示,亦称接触反力。

    2、摩擦角:全反力与支持力的最大夹角称摩擦角,一般用φm表示。

    此时,要么物体已经滑动,必有:φm = arctgμ(μ为动摩擦因素),称动摩擦力角;要么物体达到最大运动趋势,必有:φms =

    3、引入全反力和摩擦角的意义:使分析处理物体受力时更方便、更简捷。

    1、隔离法:当物体对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有必要各个击破,逐个讲每个个体隔离开来分析处理,称隔离法。

    在处理各隔离方程之间的联系时,应注意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

    2、整体法:当各个体均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可以不顾个体的差异而讲多个对象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处理,称整体法。

    应用整体法时应注意“系统”、“内力”和“外力”的涵义。

    1、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用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拉物体时,物体匀速前进。若此力大小不变,改为沿水平方向拉物体,物体仍能匀速前进,求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μ。

    解说:这是一个能显示摩擦角解题优越性的题目。可以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法一,正交分解。(学生分析受力→列方程→得结果。)

    引进全反力R ,对物体两个平衡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再进行矢量平移,得到图18中的左图和中间图(注意:重力G是不变的,而全反力R的方向不变、F的大小不变),φm指摩擦角。

    再将两图重叠成图18的右图。由于灰色的三角形是一个顶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其顶角的角平分线必垂直底边……故有:φm = 15°。

    (学生活动)思考:如果F的大小是可以选择的,那么能维持物体匀速前进的最小F值是多少?

    答:Gsin15°(其中G为物体的重量)。

    2、如图19所示,质量m = 5kg的物体置于一粗糙斜面上,并用一平行斜面的、大小F = 30N的推力推物体,使物体能够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而斜面体始终静止。已知斜面的质量M = 10kg ,倾角为30°,重力加速度g = 10m/s2 ,求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

    本题旨在显示整体法的解题的优越性。

    法一,隔离法。简要介绍……

    法二,整体法。注意,滑块和斜面随有相对运动,但从平衡的角度看,它们是完全等价的,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做整体的受力分析时,内力不加考虑。受力分析比较简单,列水平方向平衡方程很容易解地面摩擦力。

    (学生活动)地面给斜面体的支持力是多少?

    应用:如图20所示,一上表面粗糙的斜面体上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θ。另一质量为m的滑块恰好能沿斜面匀速下滑。若用一推力F作用在滑块上,使之能沿斜面匀速上滑,且要求斜面体静止不动,就必须施加一个大小为P = 4mgsinθcosθ的水平推力作用于斜面体。使满足题意的这个F的大小和方向。

    解说: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静力学题,可以动用一切可能的工具解题。

    由第一个物理情景易得,斜面于滑块的摩擦因素μ= tgθ

    对第二个物理情景,分别隔离滑块和斜面体分析受力,并将F沿斜面、垂直斜面分解成Fx和Fy ,滑块与斜面之间的两对相互作用力只用两个字母表示(N表示正压力和弹力,f表示摩擦力),如图21所示。

    对滑块,我们可以考查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的平衡——

    对斜面体,只看水平方向平衡就行了——

    最后由F =解F的大小,由tgα= 解F的方向(设α为F和斜面的夹角)。

    答案:大小为F = mg,方向和斜面夹角α= arctg()指向斜面内部。

    法二:引入摩擦角和整体法观念。

    仍然沿用“法一”中关于F的方向设置(见图21中的α角)。

    再隔离滑块,分析受力时引进全反力R和摩擦角φ,由于简化后只有三个力(R、mg和F),可以将矢量平移后构成一个三角形,如图22所示。

    解⑴⑵⑶式可得F和α的值。

  • 科目:中档 来源:山东省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多头也不敢抬起来。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
      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所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臾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本文叙述故事运用了第几人称?
    2.如果将韩麦尔作为主人公,从描写的方法上看直接描写了他:__________________
    3.试比较分析韩麦尔先生与《第一堂课》中的祁瑞宣老师的形象。

  • 科目:4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了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门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像一座大厦。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浑然一体,并不感到怎样空旷。屋顶是穹窿形的,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近500个灯孔。灯光齐明的时候,就像满天星斗。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40瓣镏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它的外围,有三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

      大礼堂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整体。两层挑台连地面共三层座席,有9600多个席位。礼堂的主席台像个小会场,能容纳300多人。礼堂底层席位的桌柜都装有能同时翻译12种语言的译意风,每四个席位还有一个即席发言的扩音器。第一层挑台的第一排同样装有扩音器,其余席位都有能听到一种语言的扩音小喇叭。屋顶和挑台下的灯光,能够把礼堂的各个角落照得通明。

      大礼堂的体形如此完美,色调如此清新,我们不能不赞叹建设者杰出的创造和智慧。但是,在这样大的空间里,音响问题是怎样处理的呢?能保证坐在任何角落的人都听清主席台上的发言吗?

      在大会堂将要竣工的时候,建筑工人在这里举行庆祝大会。记者参加了这个会,并且听了著名演员梅兰芳演出的京剧,从座位的最前排走到最后排,都听得一样清晰和圆润。建筑师告诉我们,处理这个万人大礼堂的音响,确实给建筑师和声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从声学角度来说,礼堂中每个人所占的空间以四至六立方米为宜,如果按此计算,这个万人大礼堂最多只能有六万立方来的体积,再大了,声音就难于听清楚。按照这个常规,就要把万人礼堂盖成一般影剧院那样,让屋顶和挑台向前倾斜,缩小空间。但是这样就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建筑师们跳出常规的圈子,放宽了每人所占的空间,巧妙地在每个座位上都安装上小喇叭,屋顶和墙内装置矿渣棉,天花板上钻了几百万个孔,使它变成钻孔吸音板。采取这些技术措施以后,主席台上发出的音波,多余的能完全吸走,不产生回声,又能留点混响,人们可以清晰准确地听到发言人的声音。

      在这座高大的礼堂里,尽管上下三层席位高低差距很大,底层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最远处距离主席台有60米,但是中间没有一根柱子。为了让我们了解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师画了一张草图,并且告诉我们,大礼堂顶上藏着比北京新扩建的长安街路面还要宽的12榀钢屋架。其中有六榀,一端压在一个9米高的钢筋混凝土横梁上,所有这些重量又一起压在主席台台口的两根柱子上,每根柱子都能承受3000多吨的重量。这样庞大而复杂的结构,该是一项多么艰巨的工程啊!在这里,建筑师极力推崇建筑工人的伟大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是他们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这种复杂的结构工程,同时安装了声、电、冷热风、电视转播等各种复杂的现代化的设备。

      人民大会堂的北翼是宴会厅,面临长安街。从大会堂北门进去,穿过大理石柱廊、风门厅、衣帽厅,就进入宴会厅底层大厅。这是宴前休息的场所。往前走,是五组62级的汉白玉大台阶,迎面墙壁上镶嵌着以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为主题的巨幅国画。画的一边是一片白茫茫的江山,“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画的另一边,在云海苍茫中旭日东升,照耀着大地,显得“江山如此多娇”。从这里经过东西两侧的走马廊,就进入宴会厅。

      有5000个席位的宴会厅,又是另一番景象。它的面积有7000平方米,比一个足球场还大,设计的精巧也是罕见的。大厅内部的高度只有15米多,由于运用了方井高、四周低的手法,形成不同层次的对比,就显得明朗宽敞。厅内屋顶和回廊圆柱的艺术装饰最引人注意,它把整个大厅美化了,给人一种雍容典雅的感觉。

      建筑师还领我们参观了设置在大厅北面东西两角的厨房。厨房直通大厅两侧的回廊,开宴的时候,服务员可以从廊道进出宴席之间。厨房里的设备都是现代化的,上部厨房与地下室冷藏间和食品加工间等,都有专用电梯和楼梯上下运输。生冷和熟食,未洗的和洗净的餐具,各有专线输送。

      人民大会堂的南翼是人大常委会办公楼。这是一座口字形的大楼,中间有6000平方米的庭院,里面一片草坪,是理想的集体摄影场地,也是幽静的休息场所。从这庭院穿过一座拱形的洞门,就到了人民大会堂的外面。

      我们花了一整天时间看完这座大厦的时候,万道霞光洒在外面苍翠的树丛上,洒在杏黄色的墙壁上,洒在天安门的红墙黄瓦上,放射出一片光辉灿烂的异彩。

      1.快速阅读短文,说说它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大会堂的?

      2.人民大会堂是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重点写的是哪一部分?

      3.介绍大礼堂灯饰,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要突出什么?

      4.介绍万人大礼堂的规模,用的是________说明方法,而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大礼堂音响设计完美、效果好。

      5.介绍宴会厅前,为什么要对《沁园春·雪》为主题的国画进行一番描述?

      6.读完全文后,你认为人民大会堂的特征是什么?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体现这一特征的?

  • 科目:4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了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门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像一座大厦。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浑然一体,并不感到怎样空旷。屋顶是穹窿形的,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近500个灯孔。灯光齐明的时候,就像满天星斗。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40瓣镏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它的外围,有三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

      大礼堂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整体。两层挑台连地面共三层座席,有9600多个席位。礼堂的主席台像个小会场,能容纳300多人。礼堂底层席位的桌柜都装有能同时翻译12种语言的译意风,每四个席位还有一个即席发言的扩音器。第一层挑台的第一排同样装有扩音器,其余席位都有能听到一种语言的扩音小喇叭。屋顶和挑台下的灯光,能够把礼堂的各个角落照得通明。

      大礼堂的体形如此完美,色调如此清新,我们不能不赞叹建设者杰出的创造和智慧。但是,在这样大的空间里,音响问题是怎样处理的呢?能保证坐在任何角落的人都听清主席台上的发言吗?

      在大会堂将要竣工的时候,建筑工人在这里举行庆祝大会。记者参加了这个会,并且听了著名演员梅兰芳演出的京剧,从座位的最前排走到最后排,都听得一样清晰和圆润。建筑师告诉我们,处理这个万人大礼堂的音响,确实给建筑师和声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从声学角度来说,礼堂中每个人所占的空间以四至六立方米为宜,如果按此计算,这个万人大礼堂最多只能有六万立方来的体积,再大了,声音就难于听清楚。按照这个常规,就要把万人礼堂盖成一般影剧院那样,让屋顶和挑台向前倾斜,缩小空间。但是这样就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建筑师们跳出常规的圈子,放宽了每人所占的空间,巧妙地在每个座位上都安装上小喇叭,屋顶和墙内装置矿渣棉,天花板上钻了几百万个孔,使它变成钻孔吸音板。采取这些技术措施以后,主席台上发出的音波,多余的能完全吸走,不产生回声,又能留点混响,人们可以清晰准确地听到发言人的声音。

      在这座高大的礼堂里,尽管上下三层席位高低差距很大,底层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最远处距离主席台有60米,但是中间没有一根柱子。为了让我们了解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师画了一张草图,并且告诉我们,大礼堂顶上藏着比北京新扩建的长安街路面还要宽的12榀钢屋架。其中有六榀,一端压在一个9米高的钢筋混凝土横梁上,所有这些重量又一起压在主席台台口的两根柱子上,每根柱子都能承受3000多吨的重量。这样庞大而复杂的结构,该是一项多么艰巨的工程啊!在这里,建筑师极力推崇建筑工人的伟大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是他们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这种复杂的结构工程,同时安装了声、电、冷热风、电视转播等各种复杂的现代化的设备。

      人民大会堂的北翼是宴会厅,面临长安街。从大会堂北门进去,穿过大理石柱廊、风门厅、衣帽厅,就进入宴会厅底层大厅。这是宴前休息的场所。往前走,是五组62级的汉白玉大台阶,迎面墙壁上镶嵌着以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为主题的巨幅国画。画的一边是一片白茫茫的江山,“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画的另一边,在云海苍茫中旭日东升,照耀着大地,显得“江山如此多娇”。从这里经过东西两侧的走马廊,就进入宴会厅。

      有5000个席位的宴会厅,又是另一番景象。它的面积有7000平方米,比一个足球场还大,设计的精巧也是罕见的。大厅内部的高度只有15米多,由于运用了方井高、四周低的手法,形成不同层次的对比,就显得明朗宽敞。厅内屋顶和回廊圆柱的艺术装饰最引人注意,它把整个大厅美化了,给人一种雍容典雅的感觉。

      建筑师还领我们参观了设置在大厅北面东西两角的厨房。厨房直通大厅两侧的回廊,开宴的时候,服务员可以从廊道进出宴席之间。厨房里的设备都是现代化的,上部厨房与地下室冷藏间和食品加工间等,都有专用电梯和楼梯上下运输。生冷和熟食,未洗的和洗净的餐具,各有专线输送。

      人民大会堂的南翼是人大常委会办公楼。这是一座口字形的大楼,中间有6000平方米的庭院,里面一片草坪,是理想的集体摄影场地,也是幽静的休息场所。从这庭院穿过一座拱形的洞门,就到了人民大会堂的外面。

      我们花了一整天时间看完这座大厦的时候,万道霞光洒在外面苍翠的树丛上,洒在杏黄色的墙壁上,洒在天安门的红墙黄瓦上,放射出一片光辉灿烂的异彩。

      1.快速阅读短文,说说它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大会堂的?

      2.人民大会堂是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重点写的是哪一部分?

      3.介绍大礼堂灯饰,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要突出什么?

      4.介绍万人大礼堂的规模,用的是________说明方法,而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大礼堂音响设计完美、效果好。

      5.介绍宴会厅前,为什么要对《沁园春·雪》为主题的国画进行一番描述?

      6.读完全文后,你认为人民大会堂的特征是什么?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体现这一特征的?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二、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分解与合成

    a、固定坐标分解(适用于匀变速曲线运动)

    建立坐标的一般模式——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建直角坐标;提高思想——根据解题需要建直角坐标或非直角坐标。

    b、自然坐标分解(适用于变加速曲线运动)

    基本常识:在考查点沿轨迹建立切向τ、法向n坐标,所有运动学矢量均沿这两个方向分解。

    动力学方程,其中改变速度的大小(速率),改变速度的方向。且= m,其中ρ表示轨迹在考查点的曲率半径。定量解题一般只涉及法向动力学方程。

    三、两种典型的曲线运动

    1、抛体运动(类抛体运动)

    关于抛体运动的分析,和新课教材“平跑运动”的分析基本相同。在坐标的选择方面,有灵活处理的余地。

    匀速圆周运动的处理:运动学参量v、ω、n、a、f、T之间的关系,向心力的寻求于合成;临界问题的理解。

    变速圆周运动:使用自然坐标分析法,一般只考查法向方程。

    球体(密度呈球对称分布)外部空间的拓展----对球体外一点A的吸引等效于位于球心的质量为球的质量的质点对质点A的吸引;

    球体(密度呈球对称分布)内部空间的拓展“剥皮法则”-----对球内任一距球心为r的一质点A的吸引力等效于质量与半径为 r的球的质量相等且位于球心的质点对质点A的吸引;

    球壳(密度呈球对称分布)外部空间的拓展----对球壳外一点A的吸引等效于位于球心的质量为球壳的质量的质点对质点A的吸引;

    球体(密度呈球对称分布)内部空间的拓展-----对球壳内任一位置上任一质点A的吸引力都为零;

    并且根据以为所述,由牛顿第三定律,也可求得一质点对球或对球壳的吸引力。

    c、不规则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计算——分割与矢量叠加

    3、万有引力做功也具有只与初末位置有关而与路径无关的特征。因而相互作用的物体间有引力势能。在任一惯性系中,若规定相距无穷远时系统的万有引力势能为零,可以证明,当两物体相距为r时系统的万有引力势能为EP = -G

    天体运动的本来模式与近似模式的差距,近似处理的依据。

    六、宇宙速度、天体运动

    1、第一宇宙速度的常规求法

    2、从能量角度求第二、第三宇宙速度

    3、解天体运动的本来模式时,应了解椭圆的数学常识

    第二讲 重要模型与专题

    物理情形:在宽度为d的河中,水流速度v2恒定。岸边有一艘小船,保持相对河水恒定的速率v1渡河,但船头的方向可以选择。试求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和最小位移。

    模型分析:小船渡河的实际运动(相对河岸的运动)由船相对水流速度v1和水相对河岸的速度v2合成。可以设船头与河岸上游夹角为θ(即v1的方向),速度矢量合成如图1

    (学生活动)用余弦定理可求v的大小

    (学生活动)用正弦定理可求v的方向。令v与河岸下游夹角为α,则

    1、求渡河的时间与最短时间

    由于合运动合分运动具有等时性,故渡河时间既可以根据合运动求,也可以根据分运动去求。针对这一思想,有以下两种解法

    此外,结合静力学正交分解的思想,我们也可以建立沿河岸合垂直河岸的坐标x、y,然后先将v1分解(v2无需分解),再合成,如图2所示。而且不难看出,合运动在x、y方向的分量vx和vy与v1在x、y方向的分量v1x、v1y以及v2具有以下关系

    t (θ)函数既已得出,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从“解法三”我们最容易理解t为什么与v2无关,故tmin也与v2无关。这个结论是意味深长的。)

    2、求渡河的位移和最小位移

    在上面的讨论中,小船的位移事实上已经得出,即

    但S(θ)函数比较复杂,寻求S的极小值并非易事。因此,我们可以从其它方面作一些努力。

    将S沿x、y方向分解成Sx和Sy ,因为Sy ≡ d ,要S极小,只要Sx极小就行了。而Sx(θ)函数可以这样求——

    为求极值,令cosθ= p ,则sinθ= ,再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到

    这是一个关于p的一元二次方程,要p有解,须满足Δ≥0 ,即

    此过程仍然比较繁复,且数学味太浓。结论得出后,我们还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当v2<v1时,Smin<d ,这显然与事实不符。(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在以上的运算过程中,方程两边的平方和开方过程中必然出现了增根或遗根的现象)所以,此法给人一种玄乎的感觉。

    解法二:纯物理解——矢量三角形的动态分析

    从图2可知,Sy恒定,Sx越小,必有S矢量与下游河岸的夹角越大,亦即v矢量与下游河岸的夹角越大(但不得大于90°)。

    我们可以通过v1与v2合成v矢量图探讨v与下游河岸夹角的最大可能。

    先进行平行四边形到三角形的变换,如图3所示。

    当θ变化时,v矢量的大小和方向随之变化,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

    从图4不难看出,只有当v和虚线半圆周相切时,v与v2(下游)的夹角才会最大。此时,v⊥v1 ,v1、v2和v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αmax =

    最后解决v2<v1时结果不切实际的问题。从图4可以看出,当v2<v1时,v不可能和虚线半圆周相切(或αmax = arcsin无解),结合实际情况,αmax取90°

    物理情形:如图5所示,岸边的汽车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定滑轮牵引水中的小船,设小船始终不离开水面,且绳足够长,求汽车速度v1和小船速度v2的大小关系。

    模型分析:由于绳不可伸长,滑轮右边绳子缩短的速率即是汽车速度的大小v1 ,考查绳与船相连的端点运动情况,v1和v2必有一个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问题。

    (学生活动)如果v1恒定不变,v2会恒定吗?若恒定,说明理由;若变化,定性判断变化趋势。

    结合学生的想法,介绍极限外推的思想:当船离岸无穷远时,绳与水的夹角趋于零,v2→v1 。当船比较靠岸时,可作图比较船的移动距离、绳子的缩短长度,得到v2>v1 。故“船速增大”才是正确结论。

    故只能引入瞬时方位角θ,看v1和v2的瞬时关系。

    (学生活动)v1和v2定量关系若何?是否可以考虑用运动的分解与合成的知识解答?

    针对如图6所示的两种典型方案,初步评说——甲图中v2 = v1cosθ,船越靠岸,θ越大,v2越小,和前面的定性结论冲突,必然是错误的。

    错误的根源分析:和试验修订本教材中“飞机起飞”的运动分析进行了不恰当地联系。仔细比较这两个运动的差别,并联系“小船渡河”的运动合成等事例,总结出这样的规律——

    合运动是显性的、轨迹实在的运动,分运动是隐性的、需要分析而具有人为特征(无唯一性)的运动。

    解法一:在图6(乙)中,当我们挖掘、分析了滑轮绳子端点的运动后,不难得出:船的沿水面运动是v2合运动,端点参与绳子的缩短运动v1和随绳子的转动v ,从而肯定乙方案是正确的。

    法二:微元法。从考查位置开始取一个极短过程,将绳的运动和船的运动在图7(甲)中标示出来,AB是绳的初识位置,AC是绳的末位置,在AB上取=得D点,并连接CD。显然,图中BC是船的位移大小,DB是绳子的缩短长度。由于过程极短,等腰三角形ACD的顶角∠A→0,则底角∠ACD→90°,△CDB趋于直角三角形。将此三角放大成图7(乙),得出:S2 =

    三、斜抛运动的最大射程

    物理情形:不计空气阻力,将小球斜向上抛出,初速度大小恒为v0 ,方向可以选择,试求小球落回原高度的最大水平位移(射程)。

    模型分析:斜抛运动的常规分析和平抛运动完全相同。

    设初速度方向与水平面夹θ角,建立水平、竖直的x、y轴,将运动学参量沿x、y分解。针对抛出到落回原高度的过程

    (学生活动)若v0 、θ确定,试用两种方法求小球到达的最大高度。

    运动学求解——考查竖直分运动即可;能量求解——注意小球在最高点应具备的速度v0x ,然后对抛出到最高点的过程用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结论:Hm =  

    四、物体脱离圆弧的讨论

    物理情形:如图8所示,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小球。当小球在最低点时,给球一个vo = 2的水平初速,试求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

    模型分析:用自然坐标分析变速圆周运动的典型事例。能量关系的运用,也是对常规知识的复习。

    (学生活动)小球能否形成的往复的摆动?小球能否到达圆弧的最高点C ?

    通过能量关系和圆周运动动力学知识的复习,得出:小球运动超过B点、但不能到达C点(vC ≥),即小球必然在BC之间的某点脱离圆弧。

    (学生活动)小球会不会在BC之间的某点脱离圆弧后作自由落体运动?

    尽管对于本问题,能量分析是可行的(BC之间不可能出现动能为零的点,则小球脱离圆弧的初速度vD不可能为零),但用动力学的工具分析,是本模型的重点——

    在BC阶段,只要小球还在圆弧上,其受力分析必如图9所示。沿轨迹的切向、法向分别建τ、n坐标,然后将重力G沿τ、n分解为Gτ和Gn分量,T为绳子张力。法向动力学方程为

    由于T≥0 ,Gn>0 ,故v≠0 。(学生活动:若换一个v0值,在AB阶段,v = 0是可能出现的;若将绳子换成轻杆,在BC阶段v = 0也是可能出现的。)

    下面先解脱离点的具体位置。设脱离点为D,对应方位角为θ,如图8所示。由于在D点之后绳子就要弯曲,则此时绳子的张力T为零,而此时仍然在作圆周运动,故动力学方程仍满足

    在再针对A→D过程,小球机械能守恒,即(选A所在的平面为参考平面):

    代入v0值解①、②两式得:θ= arcsin ,(同时得到:vD = )小球脱离D点后将以vD为初速度作斜向上抛运动。它所能到达的最高点(相对A)可以用两种方法求得。

    小球在斜抛的最高点仍具有vD的水平分量,即vDsinθ=  。对A→最高点的过程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设A所在的平面为参考平面),有

    物理情形:如图9所示,半径为R的均质球质量为M,球心在O点,现在被内切的挖去了一个半径为R/2的球形空腔(球心在O′)。在O、O′的连线上距离O点为d的地方放有一个很小的、质量为m的物体,试求这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模型分析:无论是“基本条件”还是“拓展条件”,本模型都很难直接符合,因此必须使用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本模型除了照应万有引力的拓展条件之外,着重介绍“填补法”的应用。

    空腔里现在虽然空无一物,但可以看成是两个半径为R/2的球的叠加:一个的质量为+M/8 ,一个的质量为-M/8 。然后,前者正好填补空腔——和被挖除后剩下的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均质球A ;注意后者,虽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物体(质量为负值),但仍然是一个均质的球体,命名为B 。

    既然A、B两物均为均质球体,他们各自和右边小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就可以使用“拓展条件”中的定势来计算了。只是有一点需要说明,B物的质量既然负值,它和m之间的万有“引力”在方向上不再表现为吸引,而应为排斥——成了“万有斥力”了。具体过程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部分同学的心目中,可能还会存在另一种解题思路,那就是先通过力矩平衡求被挖除物体的重心(仍然要用到“填补法”、负质量物体的重力反向等),它将在O、O′的连线上距离O点左侧R/14处,然后“一步到位”地求被挖除物与m的万有引力

    然而,这种求法违背了万有引力定律适用的条件,是一种错误的思路。

    物理情形:地球和太阳的质量分别为m和M ,地球绕太阳作椭圆运动,轨道的半长轴为a ,半短轴为,如图11所示。试求地球在椭圆顶点A、B、C三点的运动速度,以及轨迹在A、C两点的曲率半径。

    模型分析:求解天体运动的本来模式,常常要用到开普勒定律(定量)、机械能守恒(万有引力势能)、椭圆的数学常识等等,相对高考要求有很大的不同。

    地球轨道的离心率很小(其值≈0.0167 ,其中c为半焦距),这是我们常常能将它近似为圆的原因。为了方便说明问题,在图11中,我们将离心率夸大了。

    针对地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机械能守恒

    比较A、B两点,应用开普勒第二定律,有:vA(a-c)= vB(a + c)

    再针对地球从A到C的过程,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为求A、C两点的曲率半径,在A、C两点建自然坐标,然后应用动力学(法向)方程。

    在C点,方程复杂一些,须将万有引力在τ、n方向分解,如图12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针对A、C两点用开普勒第二定律,由于C点处的矢径r和瞬时速度vC不垂直,方程不能写作vA(a-c)= vC a 。

    正确的做法是:将vC分解出垂直于矢径的分量(分解方式可参看图12,但分解的平行四边形未画出)vC cosθ,再用vA(a-c)=(vC cosθ)a ,化简之后的形式成为

    要理解这个关系,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建议最好不要对A、C两点用开普勒第二定律

    教材范本:龚霞玲主编《奥林匹克物理思维训练教材》,知识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例题选讲针对“教材”第五、第六章的部分例题和习题。

  • 科目:简单 来源:2010年郑州智林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①21世纪的皮鞋叩击在18世纪的石板路上,踏响的并非都是历史的回声。这取决于历史对于现实的触发,以及来访者对于历史的兴趣。
    ②我们在三都县都江镇上流连。装饰一新的音响店里,正播放着爱死爱活的流行歌曲;缤纷的时装铺面,正叫卖着绿肥红瘦的女裙男衫;延伸出去的街面上,正斑驳着汽车、拖拉机和摩托车留下的车辙、油迹……古镇已兴奋在时尚之中。当时尚在历史上面趾高气扬的时候,历史索性埋下头去,闭目养起神来。
    穿过古旧的城门洞,步入老城的上江街,我们才听到了历史的短叹长吟。街身已经凹陷,一如老人瘪皱的脸,五官歪斜,但鳞次栉比的木房、砖房仍顽强而艰难地撑持着,关闭了近三个世纪的嘴角,默守着心中的万语千言。雍正九年(1731年),实行“改土归流”的清政府,曾在这里设立都江厅,建筑城垣,驻扎绿营兵镇守。厅城初为土城,为防止苗民造反,两年后改为石城。石城周长三里七分,设城门、城楼各四,炮台八座,城内诸般官廨齐备。都江厅所辖地界“广七十里,袤一百八十里”。至乾隆年间,城内再建文昌阁、关帝庙、城隍庙、万寿宫等,时“商旅出于途,汉苗杂于市”,厅城已成为都柳江上游一带的军事重镇和商贸重镇。 
    ④如今,270多年时光流去,古镇只剩下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和一小段城墙遗迹了。立于城楼之上,四顾苍茫。迎接我们这些隔世目光的,除了山坡下的都柳江水,四面的层峦叠嶂,剩下的便是秋阳与秋风了。秋阳下的断墙残垣,像一截干枯的蛇蜕,蜷伏在丛莽之中,任凭着野草、荆棘的蔓延与承包。浩荡秋风频频入怀,它在向来客表示礼节性问候的同时,也在反反复复地叙说着一个主题——战争与和平的故事。
    ⑤清咸丰五年(1855年),本地苗族首领罗光明等人在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下,组织“斋教”义军,反抗清政府的暴虐统治,其根据地便设在附近大坪山上。义军数次攻克都江厅城及周边州、县,拉锯战持续了十六年之久,至同治十年(1871年)方告失败。我们脚下便是当年的古战场,昔日帐前鸣战马,今朝城下泣秋虫,那些纷纭杀气,淋漓鲜血,早都交与冷月秋风了。据《三都县志》等资料记载,咸丰、同治年间上江城内常住人口约1800余户,6000余人,有地方官吏、绿营兵士及其家属,也有经商、务农和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市民。绿营兵士、商贩,多为江西、湖广等外籍汉人,家属和普通市民则多为本地汉人和世居的少数民族同胞。战乱结束后,只见“田地荒芜,人烟萧索,枯骨枕野,惨不堪言”,于是便有了后继官员的治理,有了“城乡义冢”即“万人坟”的诞生。
    ⑥“万人坟”是战争创伤结的痂。它不高大,却甚有名,圆形土丘掩映在松柏丛中,站立成南门外的一道特别的风景。坟墓为同治十二年(1873年)地方官吏配合当地士绅所建。据碑文显示,当时“城厢内外,尸骸遍野”,十余年无人拾捡,墓内所葬,乃收集来的“枯骨数十担”。引起我兴趣的是,这数十担枯骨,有阵亡的绿营兵官军,有无辜市民,也有不少起义军将士,而墓碑上皆以“万古流芳”颂之,以“祭扫维新”、“体魄长存”悼之。这种不分敌我、不问民族、不管阶级、不计尊卑贵贱,无论生前怎样,死后都被定格在同一座坟墓里的做法,是因为白骨缠野,确实难以区分所致,还是因为本就不想区分,一律皆视之为大清子民,同墓合葬,以显示胜利者的大度仁心所致……这就只好交给历史学家去研究了
    ⑦“万人坟”不远的冈峦上,有民族小学一所,小学就建在当年都江厅通判衙门的旧址上。它三重石阶引路,一对石狮把门,居高而立,面对碧水青山,气势仍颇为雄壮。学校前身原为厅城义学,开办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当时贵州巡抚奏准办“苗疆义学”,计划吸收苗、水等少数民族子弟入学,除武力征服外,再施以文治教化。但义学所收实际只为城内绿营官兵子弟和外籍商贩子弟,与原来的设想大相径庭。到咸丰五年,罗光明义军反清战事起后,义学也就停办了。至战乱结束,“万人坟”修建之时,也恰是义学恢复之日。因此,前者恰似一部旧书的后记,而后者,则如一册新著的序言了。此时义学的学生,有厅城官兵、居民的子弟,也有附近村寨的少数民族子弟。直到后来义学被新式小学取代,学校历史也与都江古镇一样地久长。
    ⑧我们去学校参观时,适逢学生中午放学。下课的钟声在空气中敲出了层层涟漪,秋风里有淡淡桂香弥漫。学生们正是花季少年,个个都出落得活泼可爱。他们谁是绿营官兵的子孙,谁是本地少数民族的后裔,谁家爷爷的爷爷来自赣、湘、蜀、桂、粤,谁家奶奶的奶奶来自水、苗、瑶、侗、布依,不但我们弄不清楚,就连他们自己也不十分明白。时代的发展,民族的融合,已如山脚下的都柳江水,只见到它奔腾不息,而无法确知其沿途经历了多少坎坎坷坷,接纳了多少山溪流泉了
    (选自《散文选刊》2008年第11期)
    1.“穿过古旧的城门洞,步入老城的上江街,我们才听到了历史的短叹长吟”,这里“历史的短叹长吟”包括那些内容?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6分)

  • 科目:困难 来源:2015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或许是一种机缘,或许冥冥中的感召,纯属偶然,我在暌隔三十余年之后,又回到了北京。北京城市的变化之大,几乎使我难以辨识,先前熟悉的街衢大都不知所往,连僻野荒郊的阜成门外都鳞次栉比地起了高楼。我要寻找的旧地是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鲁迅故居。拐了几个胡同,周遭都是用红颜料刷写的加了醒目圆圈的“拆”字,好在鲁迅故居的门匾还在,寻找起来还不甚费事,只是在阴晦的冬日显得突兀而孤独,冷清的小四合院落依然冷清!

    鲁迅在北京生活了10余个年头,一共搬了三次家。“家”,这个词对鲁迅先生来说,或许并不确切,他一生或许都没有过“家”,鲁迅是孤独者。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建立。鲁迅从故乡浙江绍兴到北京的教育部供职,在教育部作“佥事”,夜晚回到他寄居的绍兴会馆,在冷冰的屋子里百无聊赖,靠研读《佛经》和抄写古碑打发时日。钱玄同来看望他,希望他给《新青年》写点文字。鲁迅用疑惑的目光看着钱玄同,说:“写文章有什么用处!”这个在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的辛亥革命中激进的青年对“革命”感到失望。他说,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革命”了,“维新”了,世事依然还是原先的老样子。1926年3月18日,他任教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等,在向段祺瑞执政的国务院和平请愿时,惨遭枪杀。鲁迅先生满腔激愤,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说:“三月十八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青年学生的热血,使鲁迅由《彷徨》到《呐喊》。

    鲁迅是周家的长子,对家庭更多一份责任。他到北京以后,把母亲,妻子朱安从故乡绍兴接到了北京,连同从日本留学回国的二弟周作人及他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及子女,住进了他在西四八道湾购置的新居——一所宽敞、豁亮的“三进”大四合院。不久,周氏兄弟反目,鲁迅不得不搬出八道湾,另觅居处。他用一本书的四百元版税,在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买了一所小四合院,也就是现在鲁迅博物馆的所在地。

    四合院实在太小!院子里种植的两棵白丁香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空间,似乎再也容纳不下几个人物的活动了。周遭的几间小屋,一间作了书房,一间住着一个女佣人,另外一间北屋住着鲁迅的母亲和妻子朱安。母亲和妻子的木床相对而立,床上挂着白夏布蚊帐,都是老家带来的旧物。鲁迅在母亲和妻子的住室连通了一个长条形的小间,戏称“老虎尾巴”。鲁迅在这“老虎尾巴”里写作和住宿,室内仅一床一桌一椅而已。床是单人的板床,两条长凳上横架着一块木板,褥子是单薄的,被子是陈旧的有着小点蓝花的布衾,床上用竹竿挂着一顶发黄发灰的夏布蚊帐。书桌旁的白墙上挂着一个镜框,里面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阴冷”“悲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孤寂的鲁迅先生相互注视,似有话要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受过死神的洗礼,是从沙皇的绞刑架上走下来的,他在执行死刑的最后一刻被“赦免”,幸存下来。

    那天天气阴霾、沉郁,像要下雪的样子。我在鲁迅故居待了很久,大约是我太专注、太虔诚的目光吸引了讲解人员——一位和善的中年女性,她打开“游人免进”的门扉,“破了例”让我进入先前只能够隔着玻璃窗看到的内室。这样我就真切地触摸到了“老虎尾巴”,“尾巴”墙上挂着的那帧陀思妥耶夫斯基阴冷的照片。我在鲁迅先生曾经沉思默想的藤椅上坐了一会儿,望着窗外的景致,一座依然不大的荒芜的园子,园子角落里有一圈石头的井栏。据说这井水实在苦涩,不能饮用,只能用来浇灌园中的几棵枣树,也就是鲁迅先生《秋夜》中劈头所说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我就在课文中读到了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我曾向授课的语文老师请教过这句话的意思,老师支支吾吾,也未说出个所以然来。其后很久,我都未曾明白鲁迅先生写这句话的深意。而现在,身临其境的我,感悟到了鲁迅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呢?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呢?……

    走出鲁迅先生故居,天上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踏着落了雪的白茫茫的土地,我在近旁的一条胡同口,找了一家小店铺,喝了两碗羊杂碎汤,全身顿时燥热起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这句话表明了鲁迅先生对革命的漠视和鄙夷,认为革命改变不了社会现实。

    B.文章开篇写寻找鲁迅先生故居的过程以及故居周边的环境,隐隐有一种批评时人淡忘鲁迅先生和漠视文化传承之意。

    C.文章从多个角度来介绍先生的故居,突出其狭小和简陋的特点。这样处理是为了表现先生孤僻、阴冷的性格。

    D.文章结尾意味隽永,明写因喝羊杂碎汤而全身燥热,实际上隐隐表达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不满、钦佩、振奋等复杂情感。

    E.文章中有大量的有关天气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渲染阴冷、沉郁的氛围,抒发作者游览鲁迅故居时对鲁迅先生的痛悼和缅怀之情。

    2.在第二段中,作者称鲁迅先生为“孤独者”,先生的孤独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结合原文加以概述。(6分)

    3.在描写鲁迅先生故居的布局和陈设中,作者为什么要着重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请作简要分析。(6分)

    4.在游览鲁迅先生故居时,作者想起先生的文章中有“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语句。对这句话的深意理解,作者由“不曾明白”转而有所感悟。请你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探究这句话的深意。(6分)

  • 科目:中档 来源:湖北省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夜航的雷达也许早就掠过本初子午线,我坐在飞机上,正飞往缅茵。一同飞起的,还有些斑驳的记忆。
      “她怎么不吃饭?心情不好?”我听见厕所外我的同桌小声询问其他女生。“今天一早就看到她眼睛肿,难道考砸了?”“班主任刚才叫她去办公室了,是叫家长么?” 此外,另一些离奇的揣测则在清洗调羹的自来水声被过滤。
      说起浮肿,其实只是个误会。早晨的水槽边,我总是看到镜子里自已一单一双的眼睛。晚上习惯拼命做完题后才能安心躺下,但经常不能入睡,青春期的能量仿佛积蓄太多,迫不及待地在各个部位表现出来。这一单一双的眼睛往往要到下午才能恢复几何上的对称。
      走出洗手间,来到食堂。
      我尽量露出平和表情,若无其事地与其他同学一起观看午间新闻。播音员说一位坐火车的农民工因为被怀疑是精神病患者,所以被乘务员强行捆绑在座位上,结果一夜过后,竟然死了。新闻用了煽情的音乐与义愤填膺的语调,教室里发出一些唏嘘声,我看着走进来的同桌,她仿佛被这惊人的新闻所震慑,以至于暂时忘了担心我的精神状态。
      望着面前铝制餐盘中几乎没有量变的午饭,想了想还是不辨滋味地往嘴里塞了两口,回忆着班主任先前叮嘱的话语。她说,考虑到我爸爸实在没空来学校,她今天下班后来家访。说到这里,玳瑁镜片后是与同桌如出一辙的忧心忡忡的目光,像尼龙一样把我包围得密不透风。我说,好的,那么……谢谢。
      日暮后,操场上有低年级的男生踢球,也有体育班的学生训练长跑。不想回家的我为了打发时间把书包放在目光所及处,开始跟着队伍末尾的学生跑步。逆风时,闻到荡漾在空气中干燥的青草气味。头顶划过球类纵横交错的抛物线,意味不明的欢呼声从四面八方涌来,而晚云,低得几乎就要掉落在前一个人的肩膀上。
      围墙外方,一只无意间脱手的明黄色气球正缓缓上升,姿态悠然从容,几乎使我忘记快要痉挛的小腿和汗湿后冰凉的后背,也忘记,其实过不了多久,这只看似已经拥有无限宇宙的气球就会因为大气压力而爆炸。
      我闭上眼睛,明明感觉着难得的自由,却想到午间新闻。气球或者农民工,不晓得哪种滋味更残酷。
      那天,我在马路边高楼大厦的缝隙间游荡了三个小时,背着一书包毫无意义的公式和语法。三个小时一定足够漫长,班主任会在我家门口敲门五分钟,然后带着无人应答受骗上当的心情离开。那么,明天,又要怎么向她解释呢?
      其间,路过父亲做门卫的娱乐城,注意到在霓虹氖气的作用下,他犹如一片剪影般萧瑟地粘连在自己浅灰色的影子上,这和交谈时在我面前距离只有五厘米的父亲是截然不同的。事实上,我们不常交谈。深夜的时候,他偶尔会在书桌上放一杯牛奶、几块饼干,随即被我迅速伪装出来的埋头做题的样子所感染,即使已经想好一些可有可无的对白,也尽量精简地说完,久而久之,回答就变得毫无必要。
      父亲现在这份门卫的工作来自报纸中缝的招贴,上班的时间是晚上6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季节不过是秋天,他却在衬衫里穿好棉毛衫裤,说是凌晨的时候坐着瞌睡不会着凉。说这些话的时候,我看到他早已磨损的袖口露出几截灰色线头,一时不知回答什么好。此前失业的三年里,他辗转过各种职业:送外卖、快递、大厦清洁员……如今,微薄的收入应付高三学校中越来越名目繁多的收费显得捉襟见肘,当从前补贴的积蓄逐渐消耗殆尽时,他不得不另找一份更能维持生计的工作。
      这也是我憎恨高三的原因之一——在那些隔三岔五就需要填写的学生信息表中,因为家长的工作职务、母亲的信息等大量空白而屡次被班主任唤到办公室中。“怎么空了这么多,你妈的也要填,现在填一下,还有别忘了单位的地址电话。”谈笑风生的年轻女老师问我。而我面对如此轻巧的一句,只能长时间僵立在那里。
      她哪里知道,我的父母早已协议离婚。
      带着一份轻薄的无奈,我走进了一家咖啡厅。这间咖啡店出售那种只能喝一口的Espresso,售价是我一周的伙食费。不想再因为三百元的补课费用而与电话那头的母亲陷入沉默的我开始在课余兼职,瞒着父亲在学校附近的咖啡店做侍应,收入至少能分担学校无底洞一样的收费。
      上班时,我请一位同事冒充我的家人去学校参加家长会。他开导我应向班主任明说,用不着以空城计对付来家访的老师。可我从来没相信过这位老师。递交学费减免申请的时候,心不在焉的女老师望着表格上家庭收入一栏露出的表情不知该用困惑还是怀疑来形容,也许那个数字只是她某天兴之所至买下的一件新衣服,又或者是即兴想起为了取悦自己而做的一次发型……不管怎么说,那天以后,当所到之处都能听到大家小心翼翼地议论我的家庭背景时,我确信,世上确实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俯视赤贫的深谷。那里存在着他们从未体会过的另一个世界:习惯一周饭桌上只有青菜与卷心菜,花费五分钟来斟酌七元十五支与十元二十支的圆珠笔哪种更经济,以及,在各种无力承担的必需品前尽量保持迟钝。
      两个月后我已经把学籍材料寄到一所非常遥远的大学。
      “为什么去那种地方?”班主任错愕地盯着我的高考志愿书。
      我摇摇头,尽管并非什么边境小城,但所有人对于我选择那所外省大学仍然抱着无法理解的态度。其实没有什么原因,我只是一分一秒都不能再待在这里了。新闻里已经报道过,捆绑太久是会死的,所以即使不能去缅因州,离开此地也只是迟早的事。
      飞机在渐渐地靠近心中的圣地。我却在设想,如果这次逃避并不会成为胜利,而是依然不可避免地滑入了一种更为琐碎机械、更令人厌倦的生活,我将怎么办?在异乡孤独醒来,变成一粒马路上、超市中、楼道里随处可见的尘埃,咬啮我的烦恼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我将怎么办?可能唯一不变的,还是对“别处”强烈的憧憬。
      只要我还是我,尽管再远的“别处”都毫无意义,但我将不会哀伤,伴着平静的心跳,孤独地等待日出。(节选自《最小说》2009年《情人节特刊》中《缅因的方向》,已作较大删改。)
    1.文章标题为“逃避”,那么小主人公究竟为什么要选择“逃避”?请先在草稿纸上列好从文中梳理出的重要信息,再分条作答。
    2.文中划线句子中“气球”的“残酷”在哪里?“农民工” 的“残酷”在哪里?这两者与“我”有什么相似点?请分别简要作答。
    3.成长是一个严肃而又轻松的话题。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也曾感受过类似对现状的失落、对自我的期许,对前途的向往。这些多半是少年时期共通的心境。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向我们传递了一种尝试在无奈和苦闷中积极进取、自我开拓的生活态度,那么请联系全文和个人生活感受,用自已的话谈谈对最后一段文字的理解。
    4.面对成长过程中,子女不愿与家长交流、学生不愿与老师交流的现实,你最想对文中的“爸爸”说些什么?对文中的“老师”说些什么?对整个社会说些什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角形三条边分别为1 2 根号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