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大片不行了,中国人伪诈在美国电影交易市场都买了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您要找的内容已被删除30 部中国人不得不看的美国电影 如果要在世界上评选“最具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的东西,美国电影即使无缘夺冠,名次至少 也不会掉出三甲。在这个星球上,好莱坞的产品同时扮演了两种角色,它既是不同肤色、种 族和信仰的人群的娱乐对象, 又是美国精神和价值观的庞大载体。 因此, 在选择这 30 部 “中 国人不得不看的美国电影”时,我们的目光,首先聚焦于“美国” ,其次关注的才是“电影” 。 美国电影与美国精神 今年早些时候,在美国电影协会( A FI)评选的“美国片十大英雄”中,1962 年的影 片《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律师阿提克斯·芬奇名列榜首。可以想象,在这个集合了慈父、 好公民和反种族歧视斗士等多种身份的角色身上, 普通的美国人可以发现他们心目中若干最 一般也最崇高的理想和人生守则:勇敢、乐观、正直、坦诚,,,,但是,在这些人类普遍遵循 的道德准则背后,美国精神中另有一种独特的东西存在,这就是执着到近乎顽固的独立。 大概是移民国家的特色———在和宗教之外保持一种人格上的自足与自尊, 始终被 美国人视为民族精神的核心。表现在电影里,便是以《正午》中的警长和《巴顿》 里的铁血统帅为代表的形形色色的“孤胆英雄” 。在这些影片中,他们往往同时承担着来自 敌人、上司和同僚的压力,最后凭个人的智慧与血勇,在逆境中杀出一条路来。在《关山飞 渡》《杀无赦》等西部片中,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尤其是后者的结尾,男 、 主角以自己的一身杀气, 震住了整整一队荷枪实弹的, 从容而去, 实在是酷炫到了极点。 不过现实中毕竟不是每天都有子弹横飞,对独立的追求,表现在日常生活的领域,则是 对个人奋斗和经济成功的肯定,这便是美国人津津乐道的“企业家精神” 。美国影片中的富 人阔佬, 固然有卓别林 《城市之光》 中那样的宵小之徒, 但也有不少像弗兰克· 卡普拉的 《一 夜风流》和《富贵浮云》中那样善良、开明、满怀社会责任感与正义感的人物。这在对金钱 和市场持怀疑主义的欧洲人看来,往往难以理解。例如,乔治·萨杜尔就曾经在他的《世界 电影史》中评论如下: “它们证明亿万富豪都是一些天真、可爱的疯子,他们放荡的生活并不妨碍他们从事善 行或有益于人类的事情。 卡普拉的喜剧对好莱坞的老板洛克菲勒家族或摩根家族所表示的尊 敬,和过去宫廷弄臣对君主的尊敬,其实没有什么不同,,,,” 这些近乎斥骂的句子,其实从反面证明了弗兰克·卡普拉对观众口味的把握之准。他的 影片,可以说是对传统意义上的“美国精神”的最好诠释。在《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一片 中,卡普拉把镜头对准了国会山、林肯纪念堂和刻有《葛底斯堡演讲》的石碑,将这些象征 着美国价值观中最崇高部分的事物, 与现实中的污浊和进行了对比, 然后通过正直、 单纯的青年议员史密斯以及一群孩子的力量重新拨乱反正。 二战中, 在卡普拉为美国陆军部 制作的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中,他用“光明世界与黑暗世界的决战”来形容战争,把美 国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作为“光明世界”的代表,国会山、石碑等镜头再次出现,用以为“美 国精神”大唱颂歌。该片后来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这种牧歌式的自信, 以越战为起点, 开始动摇。 至高无上的 “山巅之国” 信仰, 到了 《野 战排》和《全金属外壳》的年代,已经被打回尘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对传统 价值观的怀疑是空前的。 《深喉》一扫“汉斯法典”实施以来电影界的清教徒戒律,把 赤裸裸的性场面搬上了银幕。一时间,看《深喉》几乎成了一种风尚。大学生们在周末呼朋 唤友,成群结队地跑到电影院去看这部影片。这与其说是对性场景的渴望,不如说是享受那 种冲破规则、反抗社会的快感。同样, 《油脂》和《毛发》撕去了传统音乐剧电影“典雅” 的面纱,用大量俚语、粗口和嬉皮装扮直面真实的人生。 《洛基》则通过低级拳手挑战拳王 失败的故事,质疑了“个人奋斗”的传统信条。只不过在这套系列影片的续集中,西尔维斯 特·史泰龙又回到了传统的怀抱。至于《美国往事》 ,则是为好莱坞影片中一贯讴歌的“兄 弟义气”埋下的第一块墓碑。直到许多年后,马丁·斯科西斯的《好家伙》终于在棺材上投 下了最后一锹土。(电影影评欣赏到:小谭 xiaotan.org) 与解构相伴的是新生。以《教父》《大白鲨》和《星球大战》这 3 部影片为标志, 、 “电 影小子” 们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全面接管了史诗片的泡沫迸裂后留下的满目疮痍, 好莱坞的 大制片厂制度被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影中的价值观,也更加关注平民社会和普通人的生活。 如表现家庭、亲情与事业的《克莱默夫妇》 、讲述城市贫民悲惨命运的《午夜牛郎》等。 与此同时, 《星球大战》系列为美国社会营造了一个新的世界,同时也为乔治·卢卡斯培养 了一批狂热拥趸。从“天行者”卢克身上,美国人看到了祖辈曾有过的那种生活与追求:一 个青年,孤身一人离开家,到遥远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事业与梦想,,,, 经过十几年的淘洗,1994 年罗伯特·泽米基斯的《阿甘正传》为世纪末的“美国精神” 写下了一部《新约》 。卡普拉式的理想主义虽然已经黯淡,但在闹剧般的历史中,依靠 纯真、执着与善良,人们依旧能够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美国人似乎很满足于这个答案,因 为从那以后,好莱坞的主流电影开始朝大投资、高科技、纯视觉刺激的方向发展,美国精神 通过简单的、符号化的方式加以表现。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拯救大兵瑞恩》和《蜘蛛侠》 中高高飘扬的星条旗。而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则体现了美利坚立国的根本,即以“自我救 赎”为内核的新教精神。 美国电影中的另类声音 美国电影业的强盛,除表现为大量从大制片厂流水线上生产出来、大投资、制作精良的 A 级影片外,还表现为充斥市场的无数低成本娱乐片,即所谓的“ B 级片” 。这些电影多数 采取独立制片的形式,编剧往往兼任导演,奔走呼告求得的一点可怜的资金,多半在影片拍 竣前即告用罄。为了省钱,很多影片甚至用磁带摄像机拍摄,然后就等待着被哪位制片人相 中,肯为他们掏腰包,把磁带转换成胶片拷贝。实在等不及了,就只好先以录像带的形式进 入租赁和零售市场,能收回一点成本是一点,,,, 好莱坞怪才蒂姆·伯顿导演的影片《艾德·伍德》 ,其主角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上确有其 人的 B 级片导演。他出身寒微,默默无闻,却如同《喜剧之王》里的星爷那样,始终梦想 着看到自己的名字在银幕上出现。与无数传奇人物不同,他不是天才,有些时候甚至愚蠢到 令人吃惊的地步,对拍摄过程中最明显的错误(如拍同一场戏,一会儿是白天,一会儿又是 夜晚)都视而不见。除了妻子和一个年老多病的过气的恐怖片明星外,几乎所有人都瞧不起 他。 梦想与热情是他惟一的精神支柱———这个人后来真的拍成了许多影片, 这些影片为他 带来了“有史以来最烂的导演”的评价。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的梦想已经实现了。影
片中最意味深长的一段,是艾德·伍德和奥逊·威尔斯在酒馆中邂逅。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导 演和最差劲的导演坐在一起,像兄弟一样谈论着他们的苦恼和抗争。也许,就灵魂的层面而 言,这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其实很小。 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解美国电影,要从 B 级片开始。它们是电影市场的最底层,是金 字塔的塔基,但贡献却远远超出了所得。为了增加发行量, B 级片多半包含大量惊险、凶 杀和色情内容。这一方面加深了人们对它的“低级趣味”的偏见,但另一方面,无数 B 级 片导演的探索,丰富了类型片的内容和表现方式,成为电影制作者汲取营养的源泉。许多著 名导演在成名之前,都曾经有过在 B 级片市场打拼的经历。 《蜘蛛侠》的导演萨姆·拉米, 当年就凭着一套小制作的《尸变》 ,不仅成为“邪典”电影中的杰出之作,更初步展现了自 己在模型制造和节奏控制上的超凡能力。到了上世纪末,终于出现了一位把 B 级片的意义 发掘到极点的“另类天才”———昆汀·塔伦蒂诺。(电影影评欣赏到:小谭 xiaotan.org) 昆汀·塔伦蒂诺曾是录像带租借店的店员,众所周知,那里正是无数 B 级片的“大本 营” 这种滋养反映在他出道后的作品中, 。 令我们在 《落水狗》 、 《低俗小说》 等挂着 “昆汀· 塔 伦蒂诺导演”招牌的影片中,看到了浓郁的 B 级片色彩。在无数的粗口、暴力和对凶杀的 过分渲染之后, 我们看到的是对无常人生和乖戾社会的黑色讽喻, 看到的是对传统叙事方式 的大胆,看到的是在每年数百部主流影片背后的好莱坞。前不久,昆汀·塔伦蒂诺推出 了他的新片《杀死比尔》 。据说他在制作这部影片之前,曾用了整整 4 年时间,观看了大量 历史上默默无闻的 B 级片,并将之吸收进《杀死比尔》中那种夸张、变形和戏谑的风格里。 也许再过几年,当我们重新整理这份的时候,将会把此片收录其中。 好莱坞另外一位著名的“另类”导演,是把传统类型片进行解构与重组,创造出极具特 色的混乱感与梦幻感的大卫·林奇(代表作: 《蓝丝绒》《我心狂野》。与一切“另类”的 、 ) 事物同理,观众对这些导演的作品的态度往往两极分化严重:喜好者趋之若鹜,厌恶者不屑 一顾, 极少中庸。 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 便是 1975 年的那部荒诞的歌舞片 《洛奇恐怖电影》 。 该片讲述一对夜行的青年男女被雷雨所阻,不得不投宿于一座城堡,一夜之间目睹了凶杀、 宇宙航行和实验室造人等诸多离奇景象。影片上映之后,很快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每天晚 上都有 100 名影迷前去观看,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雷打不动。除此之外,则再也没有人 来矣。于是每天晚上,售票厅也只能卖出这 100 张“铁杆票” ,一张不多,一张不少。 美国电影中的世界 许多美国影片———尤其是史诗片———取材于美利坚本土以外, 甚至欧美世界之外的 故事。这一方面丰富了美国片的故事来源,另一方面也为好莱坞影片的“全球化”了强 大的支持。然而,无论是希腊、罗马,抑或泰国、中国,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 事实和历史人物,在经过好莱坞“加工”之后,无一不失去了本来面目,被深深烙上了一个 “美国式”的鹰徽标记。 在本文后面附带的影片名录中,包括 1956 年由迪克·鲍威尔导演、约翰·韦恩主演的 影片《成吉思汗》 。我们选录这部影片,并非觉得它是什么了不起的杰作,而是恰恰相反。 这部影片可谓好莱坞滥改历史,炮制所谓美式“史诗片”最恶劣之一例。其内容大致是: 塔塔尔人的公主孛尔贴在出嫁的路上被铁木真劫持 (他和他的兄弟们从一个戈壁化的小
山包上冲下来,像极了西部片里的印第安人) 。为逃避塔塔尔人的报复,铁木真求助于王罕 (这个蒙古游牧首领住在一个很像巴格达的城市里,拥有巨大的皇宫和大理石地板) 。王罕 与塔塔尔人定计陷害铁木真,后者却在孛尔贴的告警和帮助下,杀死了敌人,继承了他们的 庞大军队,开始了征服世界的事业。 倘若成吉思汗的后人看到这样的故事,不气死才怪! 其实这部烂到极点的影片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因为它把好莱坞改造其他民族历史的 “套 路”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些影片中,所有的角色,只是穿着其他民族的服装,使用着其他 民族的名字,不仅满口说的都是地道的英语,骨子里更完全是美国式的思维,以及由美国主 流影片赋予他们的灵魂。 这些影片的共同特点是: 感情在人物性格和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角色往往凭借感性而非理性行事,强调历史的偶然性和巧合。在影片风格方面,则力图 把不同民族的历史与现实,硬性地塞进好莱坞“类型片”的框架之中。前面的这部《成吉思 汗》 ,不过是这种套路发展到“物极必反”程度的产物而已。这样的胡编乱造,连美国人都 有点看不下去。有影评者尖刻地说: “我还以为这部电影里的角色,都是些外星人哩,导演 是不是忘记在片尾说明了,,,,” 但是,在这种“套路”之下,也曾经产生过不少优秀影片。以拍《圣经》题材著称的西 西·地米尔曾经声称: “给我两页《圣经》 ,我就能给你一部电影。 ”其间奥妙,也无非是以 圣书为骨,依照前面所言的套路,添加上剧情片的内容而已。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参孙 与大利拉》等中庸之作,也不乏《十诫》这样制作精良、人物刻画深刻而富有层次的经典。 片中“分开红海”一场的特技,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一般而言,好莱坞在拍摄其他民族的 史诗片时,其年代越是古老,其记载越是模糊,其地点越是贴近欧洲,影片也就越出色,如 《宾虚》《勇敢的心》《辛德勒的》等。葛丽泰·嘉宝主演的《琼宫恨史》虽然招来了 、 、 瑞典的抗议,但在艺术上获得了成功。尤其是嘉宝在片尾著名的“无表情”表演,已经成为 众多表演教程的范本。然而上述 3 条如果反过来,出来的片子便往往不忍卒睹, 《安娜与国 王》便是其中的代表。(电影影评欣赏到:小谭 xiaotan.org) 美国电影中的中国题材 坦率地说,在好莱坞几十年的历史中,有关中国题材的影片,几乎没有成为主流的。不 过,我们既然在这里罗列“中国人不得不看的 30 部美国电影” ,如果对此方面完全不涉及, 未免太过失察。 1937 年,根据美国中国题材作家赛珍珠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奥斯卡影帝保罗·蒙尼主 演的影片《大地》在美国上映。影片讲述了普通的中国农民王龙在清末民初的大动荡时代的 遭遇和命运。扮演女主人公阿兰的犹太裔女演员路丝·蕾纳,凭本片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影 后称号。评论界公认这个角色“表现了中国妇女的坚忍与美德” 。但是在我看来,片中“阿 兰”的那种整天驼背削肩、 畏畏缩缩、 一副受气小寡妇的模样,实在与什么劳什子的 “美德” 搭不上界。把她作为中国妇女的代表,真让人气破肚皮。 说句老实话,与冷战时期的辱华系列影片“傅满洲”比起来, 《大地》的失误实在不算 什么——人家到底还是想夸我们,只不过找错了下嘴的地方而已。而“傅满洲”中的华人个 个长着一对三角眼,不是毒品贩子就是,才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让人失
去了基本的判别力,莫过于此。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李小龙的功夫片以香港和东南亚为基 地,挟中华传统武术之威进入好莱坞,不但一扫此前美国银幕上种族歧视的毒雾,更为英语 增加了一个新的外来语“ K ung Fu” ,才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2000 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在美国重新掀起了“功夫”的热潮。然而经过近半 个世纪的扎根与培植,中国传统的“功夫” 更多地被分解成若干元素,渗透到了《黑客帝国》 这样的好莱坞类型片中,而较少以纯粹的“中国功夫片”的形式出现在美国银幕上。看来, “一招鲜,吃遍天” ,至少在电影界是行不通了。1993 年,在美国修习电影的台湾导演王颖 拍出了《喜福会》 ,讲述美国华人社会女性几十年来的离合悲欢,为中国题材的影片另外开 辟了一重天地。 电影是一只双面镜,美国人通过它看世界,我们通过它看美国。 (王崴) 30 部中国人不得不看的美国电影 整理这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美国电影协会曾经进行过“100 部最佳美国影片” 的评选。9·11 之后,美国人为了鼓舞士气,也曾经把一些著名影片的经典镜头进行剪 辑,制作成一部只有一分钟左右的短片《美利坚精神》 。但是,如果在标准前面加上“中国 人不得不看”这样的前缀,选择与取舍的依据,就不可能是美国式的一厢情愿。 下面这份名录,基本上包括了前面提到的所有影片。虽然不够完善,但希望它能够多多 少少发挥一点参考的作用。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好莱坞近年来一些影响巨大的“大片” ,如 《泰坦尼克号》《黑客帝国》等,因为它们的名气是如此之大,传播是如此之广,我们觉得 、 没有必要再让它们占据宝贵的名额了。事情是明摆着的,像这样家喻户晓的电影,你想不看 都很难。(电影影评欣赏到:小谭 xiaotan.org) 1、 《一个国家的诞生》 T he Birth of a Nation) ( ,1915 年,大卫·格里菲斯。 2、 《城市之光》 (City Lights) ,1931 年,查理·卓别林。 3、 《大地》 (The Good Earth) ,1937 年,西德尼·弗兰克林、维克多·弗莱明。 4、 《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 Mr.Smith Goes to Washington) ( ,1939 年,弗兰克·卡普 拉。 5、 《乱世佳人》 G one With the Wind) ( ,1939 年,维克多·弗莱明、乔治·库克。 6、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序曲》 W WII:Prelude to War) ( ,1943 年,弗兰克·卡普 拉。 7、 《正午》 (High Noon) ,1952 年,弗莱德·兹尼曼。 8、 《十诫》 T he Ten Commandments) ( ,1956 年,西西·地米尔。
9、 《成吉思汗》 (The Conqueror) ,1956 年,迪克·鲍威尔。 10、 《杀死一只知更鸟》 T o Kill a Mockingbird) ( ,1962 年,罗伯特·穆尔根。 11、 《巴顿》 P atton) ( ,1970 年,弗兰克林· J·沙夫纳。 12、 《教父》 T he Godfather) ( ,1972 年,弗兰克·科波拉。 13、 《龙争虎斗》 E nter the Dragon) ( ,1973 年,罗伯特·克劳斯。 14、 《洛奇恐怖电影》 T 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 ( ,1975 年,金·沙曼。 15、 《洛基》 (Rocky) ,1976 年,约翰· J·阿瓦尔德森。 16、 《星球大战》 S tar Wars) ( ,1977 年,乔治·卢卡斯。 17、 《油脂》 (Grease) ,1978 年,兰达·克莱瑟。 18、 《克莱默夫妇》 K ramerVs. Kramer) ( ,1979 年,罗伯特·本顿。 19、 《美国往事》 O 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 ,1984 年,谢尔盖·里昂尼。 20、 《排》 P latoon) ( ,1986 年,奥利佛·斯通。 21、 《我心狂野》 (Wild at Heart) ,1990 年,大卫·林奇。 22、 《好家伙》 (GoodFellas) ,1990 年,马丁·斯科西斯。 23、 《杀无赦》 U nforgiven) ( ,1992 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24、 《辛德勒的》 S chindler's List) ( ,1993 年,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25、 《低俗小说》 P ulp Fiction) ( ,1993 年,昆汀·塔伦蒂诺。 26、 《喜福会》 J oy Luck Club) ( ,1993 年,王颖。 27、 《阿甘正传》 F orrest Gump) ( ,1994 年,罗伯特·泽米基斯。 28、 《艾德·伍德》 Ed Wood) ( ,1994 年,蒂姆·伯顿。 29、 《肖申克的救赎》 T he Shawshank Redemption) ( ,1994 年,弗兰克·达拉邦特。 30、 《卧虎藏龙》 C 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 ,2000 年,李安。
美国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
美国电影中的中国人...
以美国电影中被定型化的几个中国人形象为例分析中国电影中的外国人形象...
中国人怎么了?——看电影《鬼子来了》...
好莱坞电影圈中的中国人...
中国人必看的十佳电影(附有观看链接)...
英国人写的小说,美国人拍了电影,中国人创造了真正的“指环王”戒指...
中国人在美国电影中的形象变迁...
中国人必看的十大经典抗战电影...
美国电影里,为啥中国人(亚洲人)都染发?...
■ 网友在搜(连过五人)
第三方登录:当前位置: >
电影里的西雅图:中国人眼中的美国浪漫之都
Movies define Seattle's image in China as US capital of romance
中国日报网
Seattleis rarely the first US city that comes to Chinese minds. In fact, few people could probably tell Washington state from Washington DC.
一提起美国的城市,很少有中国人会首先想到西雅图。其实,很多中国人可能根本分不清华盛顿州和华盛顿特区的区别。
Two romantic comedy films have irrevocably shaped the image of Xiyatu, as the city is known in Mandarin, among the Chinese public, and as a result it would not be a stretch to say Seattle is seen as the American capital of romance, somewhat akin to how the world perceives Paris.
两部浪漫喜剧无疑塑造了西雅图在中国公众心里的形象。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西雅图被国人视为美国浪漫之都,有几分类似世界对巴黎的看法。
In Sleepless in Seattle, Nora Ephron's 1993 runaway hit, Tom Hanks' character, Sam, moves with his young son from Chicago to Seattle for a fresh start after the death of his wife. The movie portrays the largest city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not as a canyon of high-rises, but as a bohemian enclave of artists and designers, which possibly did not impress Chinese at the time.
在诺拉o艾芙伦1993年执导的热门电影《西雅图夜未眠》中,山姆(汤姆o汉克斯饰)在妻子离世后带着年幼的儿子从芝加哥搬到西雅图,寻求一个新生活的开始。影片将这座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塑造成了一个放荡不羁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聚居之处,而非高楼林立之都。当时或许并未给中国观众留下什么印象。
This image may have been altered recently by the screen adaptation of Fifty Shades of Grey, which is largely set in the Seattle area and includes frequent aerial shots and the less-than-tasteful flaunting of wealth and kinky sex.
最近上映的小说改编影片《五十度灰》可能改变了人们对西雅图的认识。这部影片取景地大部分在西雅图,包含很多航拍、低俗的炫富和性虐的元素。
The narrative setup in Sleepless is almost Chinese to the core: Sam and Annie, played by Meg Ryan, fall in love before actually meeting each other in the flesh. Imagine all those Chinese couples in arranged marriages who were denied the right to face-to-face encounters before their wedding night. This story could have been their silver lining and inspiration.
《西雅图夜未眠》叙事设定很中式:山姆和安妮(梅格o瑞恩饰)在素未谋面的情况下就相爱了。试想那些接受包办婚姻的中国夫妇,在新婚之夜前都没有见面的权利。这部影片有可能给他们带来了一线希望和鼓舞。
By contrast, the Chinese movie Finding Mr. Right
the title in Mandarin translates as Beijing Meets Seattle
- is very Hollywood in its dramatic arc. The 2013 sleeper hit employs the opposites-attract strategy: Boy meets girl and nothing works out, but we know they'll end up together because we've been conditioned by the genre.
相较之下,中国影片《北京遇上西雅图》(Finding Mr. Right)则极具好莱坞戏剧的风格。这部2013年的票房黑马采用了异性相吸的故事策略:男主与女主相遇却没有走到一起,但是我们知道他们最终一定会在一起,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这种题材。
Like with Sleepless, the boy and girl in this story are no youngsters in puppy love. Frank, played by Wu Xiubo, is similar to Sam in that he has a child from a previous marriage, but Tang Wei's Jiajia has nothing in common with Annie. She is a gold digger who is in Seattle to give birth to a child by her wealthy, married boyfriend. The father, who remains unseen, is a symbol of the nouveau riche, whose opulent residence stands in sharp contrast to middle-class living in the Emerald City.
与《西雅图夜未眠》一样,这部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并非初涉爱情的年轻人。吴秀波扮演的弗兰克(Frank)同山姆一样,带着一个跟前妻生的孩子;不过汤唯饰演的佳佳和安妮的经历完全不同。她是个拜金女,来到西雅图是为了给已婚的富豪男友生子。孩子的父亲是暴发户的象征,并未在影片中露面。他豪华的住宅与西雅图中产阶级的住所形成鲜明的对比。
For financial reasons, the movie was actually shot in Vancouver, while the generic English title does not even hint at the promotional power of a movie that made 500 million yuan ($78 million) at the box office in China.
由于预算原因,影片实际上是在温哥华拍摄的。而这部在中国的票房收入达到5亿元人民币(合7800万美元)的影片的通用英文标题也完全没有显示出这部影片会有何等的广告效应。
The movie Finding Mr. Right is predominantly set in Seattle and even references Ephron's classic when the female protagonist is questioned by a US immigration officer who waves her in as another Sleepless pilgrim.
《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故事背景主要设定在西雅图,美国入境处官员向女主角挥手、准许她入境的情节借鉴了艾芙伦执导的影片的经典桥段,也是对《西雅图不眠夜》的又一处致敬。
The movie, also written and directed by a woman, is neither a remake nor a sequel to the 1993 classic, but it pays almost slavish homage by setting the final scene in New York's Empire State Building. If I were the mayor of Seattle, I would have persuaded director Xue Xiaolu to change the location to the Space Needle, which would have cemented the city's reputation as a magnet for true love.
这部影片的编剧兼导演薛晓路也是一名女性。但该片并非那部1993年经典电影的重制或续集,但是影片将最后一幕场景设在纽约的帝国大厦,几乎是对经典最原汁原味的致敬。如果我是西雅图的市长,我一定会说服薛晓路将最后的拍摄场地改到太空针塔,那么这座城市的真爱磁铁之名就会更加巩固了。
It may not have been necessary anyway. There was reportedly a spike in the number of Chinese tourists in Seattle after the movie was released, and that enthusiasm is unlikely to abate anytime soon, with a sequel on the way next year.
也许大可不必这样做。据报道,影片上映后前往西雅图的中国游客数量激增。而明年《北京遇上西雅图2》即将上映,这股热情近期不太可能减退。
Vocabulary
irrevocably:无法改变地
flaunting:炫耀
kinky:(尤指性行为或性癖好)反常的
nouveau:新近产生的
riche:暴发户
opulent:豪华的
abate:减弱
英文来源:中国日报
译者:张靓
编辑:刘明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XXX(署名)”的原创作品,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英语点津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不得非法盗链、转载和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英语点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本网所发布的歌曲、电影片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
扫描左侧二维码
添加Chinadaily_Mobile
你想看的我们这儿都有!
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点击左侧图标查看订阅方式
中国首份双语手机报
学英语看资讯一个都不能少!
关注和订阅
本文相关阅读
Copyright by chinadai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None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used for any commercial or public use.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内容,版权属中国日报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欢迎愿意与本网站合作的单位或个人与我们联系。
Email: .c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伪中国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