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地区横县横县县委办公室主任是谢银海什么责务

|||||||||||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表彰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
日17:45&&&&来源:
原标题: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表彰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树立标杆,切实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向深入,激励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自治区党委决定:对杜丽群等100名共产党员、谢华娟等70名党务工作者、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党支部等149个基层党组织予以表彰,分别授予“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这次受到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是我区各条战线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对党绝对忠诚,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党章党规和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组织纪律,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要求,讲政治、守规矩,作风正、形象好,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生动诠释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先进性,集中反映了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为不断夺取富民兴桂事业新胜利提供了不竭动力。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珍惜荣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争取更大成绩。
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学习。学习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学习他们对党绝对忠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学习他们贯彻党的宗旨,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克难攻坚,创造一流业绩;学习他们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坚决维护党的形象和威信;学习他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做到“三严三实”,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当前,我区正处在加快“两个建成”的关键期和决胜期。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以受到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为榜样,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振奋精神,乘势而上,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名单
一、优秀共产党员100名
南宁市(10名)
杜丽群(女,壮族)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
滕大韶(壮族) 武鸣区太平镇上江希望小学总务主任
游丽燕(女) 宾阳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黄立温(壮族) 上林县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主任
陈美杏(女) 江南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
覃毓宁(女) 青秀区新竹街道新竹社区党委书记
覃 锋 南宁市明天学校校长
宋 萍(女) 南宁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处副处长
刘秋华(女) 南宁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驾驶员
潘克成(壮族) 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天坪服务区旅游管理处副主任
柳州市(9名)
廖国锋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专员
黄 俊 城中区中南街道办事处残疾人专职委员
谭i核(女,毛南族) 柳州市中一卫生所医生
荣 光(侗族) 三江侗族自治县公安局河西派出所所长
韦美芬(女,壮族) 柳城县冲脉镇冲脉社区居委会主任
韦秋梅(女,壮族) 柳江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檀 伟 柳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三中队中队长
曾少华 融安县水产畜牧兽医局畜牧管理站站长
张家辉 柳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处维修队柳东工段班长
桂林市(10名)
赖玉梅(女) 阳朔县白沙镇蕉芭林村党支部书记
刘萌刚 桂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导游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
陆良德 临桂区五通镇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夏四初(女) 桂林市交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共交通有 限公司驾驶员
高翠兰(女) 荔浦县政协常委,工商联合会副会长、女企业家联谊会会长,桂林庆和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
缪秉魁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
孙杰远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委员、教育学部部长、教授
廖玉珍(女) 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漓江游船分公司女子导游班班长
唐新全 兴安县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
汤秋生 叠彩区大河乡乌石村党支部书记
梧州市(6名)
祝雪兰(女,瑶族) 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党支部书记
覃庆远 梧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三工区清渠班班长
黄杏飞(女) 梧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三病区护士长
陆科达 梧州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室主任、教师
覃立旺 岑溪市供水公司测漏组组长
黄英梅(女) 龙圩中心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校长
北海市(3名)
张愈璞 银海区银滩镇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程 霖 涠洲岛旅游区涠洲镇斜阳小学校长
石殿春 北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旅游区大队大队长
防城港市(3名)
黄永腾(壮族) 防城港市少先队总顾问
李永锋 东兴市公安局情报大队大队长
陈庆邦(壮族) 防城港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防城区分局党组书记、局长
钦州市(5名)
唐泽渊 钦州市供电局生产设备部主任
张德宏 浦北县北通镇平坡村党总支书记
蒋洪锋 钦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
黎相艳(女) 子材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刘信章 钦南区那丽镇土地田村党总支书记
贵港市(7名)
苏志萍(女) 贵港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五大队副大队长
黄振文(壮族) 港北区中里乡公路养护站站长(退休)
覃小华 平南县官成镇官成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李留华 中国华电集团贵港发电有限公司燃料部采制样班班长
杨海娟(女) 桂平市司法局蒙圩司法所所长
李春晓(女) 覃塘区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
周天林 贵港市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副局长
玉林市(9名)
庞祖玉 广西农垦国有长春农场退休干部
黄 墁(女) 玉林市公安局南江派出所副所长
彭 瑜 博白县人民医院党总支委员、内科支部书记、副院长
肖运飞 福绵区福绵镇福绵社区党委书记
何际荣 兴业县城隍镇镇东村党支部书记
许燕妮(女)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一发厂生产安全科科长
李 梅(女) 玉林市第一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胡忠悦 玉林市工商局经济检查支队支队长
李金丽(女) 玉林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二科副科长
百色市(8名)
罗朝阳(壮族) 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陆明照(壮族) 西林县马蚌乡那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凌尚前(壮族) 那坡县平孟镇天池国防民兵哨所所长
曾维康 平果县海城乡党委书记
廖厚新 乐业县人民法院花坪法庭庭长
马 霄(壮族) 百色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
唐毓金(壮族)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
廖建林(壮族) 德保铜矿有限责任公司红双联合党支部书记、4号矿矿长
贺州市(4名)
林 卫 贺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中级摔跤教练
罗义赤 贺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
卢春英(女) 昭平县昭平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
杨清斐 钟山县钟山镇杨岩村党总支书记
河池市(7名)
黄献芬(女,彝族) 金城江区第五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唐翠玉(女,壮族) 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茶油村个六屯农民
韦 勇(壮族)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坑矿爆破工区爆破工人
徐光利 凤山县金牙瑶族乡陇旺村拉力教学点教师
韦发才(女,壮族) 天峨县水果生产管理局局长
张宗慧(女,壮族) 河池市地方税务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基层工作科科长
何桂祥(瑶族) 南丹县里湖瑶族乡里湖社区党支部书记
来宾市(4名)
欧高龙(仫佬族) 忻城县马泗乡高龙果蔬合作社理事长
廖爱莲(女,壮族) 广西方元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来宾电厂电气检修技术员
潘存仁(壮族) 象州县大乐镇龙屯村党总支书记
罗红玲(女,壮族) 兴宾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崇左市(4名)
马汉杰(壮族) 扶绥县岜盆乡岜伦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林良珠(壮族) 大新县水利供水有限公司营销部主任
黄宁伟(壮族) 崇左市邮政金融局江州区那隆邮政支局外拓经理
梁世军(壮族) 崇左市公安局江州分局副政委、城南派出所所长
自治区农垦工委(1名)
吕 辉 广西农垦国有西江农场水电厂供水班副班长
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5名)
姚 俊(壮族) 自治区高级法院司法技术处信息技术科科长
陆兴伦(壮族) 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主任科员
卢炳安 自治区岑溪公路管理局养护站站长
戴丽萍(女) 自治区检察院公诉二处处长
刘小兵 自治区党校、广西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主任,首席教授
自治区高校工委(2名)
华 山 广西艺术学院教授
蒙艳玫(女) 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自治区国资委党委(3名)
农凤娟(女,壮族) 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南宁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稽查员
韦乐侠(壮族) 广西汽车集团技术中心工艺工程总监
陈斯禄 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防城港北部湾港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二、优秀党务工作者70名
南宁市(7名)
谢华娟(女,壮族) 西乡塘区衡阳街道中华中路社区党总支书记
覃小松(女,壮族) 隆安县南圩镇銮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赵桃艳(女,壮族) 南宁市中兴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陆恒一(女) 广西海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工会主席
蒙仪(女,壮族) 良庆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党总支副书记、政工科科长
卢瑞玲 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那洪街道那历村党支部书记
潘大东 广西立盛茧丝绸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
柳州市(7名)
叶 伟 柳州市第十三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
蓝爱英(女,壮族) 城中区潭中街道金泰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杨崇毅 柳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党支部书记、站长
秦 文(女) 柳南区河西街道党工委书记
练朝春 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党委委员,技术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
潘福章(侗族) 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乡荣地村党总支书记
梁吉龙(壮族) 鹿寨县鹿寨镇石路村党总支书记
桂林市(7名)
李 青 七星区东江街道辰山社区党委书记
于世江 荔浦县修仁镇念村村党总支书记
李贵艳 平乐县昭州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
刘朝晖 桂林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
黄玉有 雁山区交通运输局党支部书记、副局长、公路管理所所长
苏开德(瑶族)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门等村党支部书记
关桂成 叠彩区清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梧州市(3名)
周亚仙(女) 神冠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梧州神冠蛋白肠衣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黄树新 蒙山县蒙山镇北楼村党总支书记
陈红兰(女) 万秀区角嘴街道蓝天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北海市(1名)
王 琨 合浦县廉州镇廉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防城港市(2名)
黄天党(壮族) 上思县叫安镇百包村党总支书记
黄永光(京族) 防城港市中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第二党支部书记
钦州市(2名)
李嘉卫 灵山县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院长
黄建先 灵山县陆屋镇沙田村党支部书记
贵港市(4名)
严郁富 贵港市荷城初级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
区善传 平南县同和镇利道村党总支书记
郭显昌 史丹利化肥贵港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
贾秋红(女,壮族) 贵港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肝胆胰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玉林市(7名)
钟杨源 玉州区玉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科员、北辰社区综合党委书记
凌开坤 北流市民乐镇元常村党总支书记
陈祖谦 容县高中党委书记、校长
谢永军 陆川县清湖镇塘寨村党支部书记
覃榕机(女) 玉东新区茂林镇党委书记
吴志英(女) 玉林市小个专党委副书记、中药材市场党支部书记
黎 静(女) 玉林市教育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百色市(5名)
郁再俭 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党支部书记
周明象(壮族) 百色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杨成义(苗族) 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弄杂村党支部书记
黄保锦 乐业县新化镇党委书记
杨秀昆 田林县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
贺州市(3名)
何富林 平桂管理区西湾街道石梯村党总支书记
叶继炎 梧州农业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
洪 鑫 平桂电力有限公司供电维修车间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
河池市(5名)
杨顺良 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镇龙田村党总支书记
莫柳焕(女,水族) 宜州市保育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陈 亮(壮族) 东兰县长乐镇永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黄秀香(女,壮族) 河池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张天德 广西南丹昊龙硅业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
来宾市(4名)
陈绍斌 武宣县东乡镇风沿村党总支书记
覃爱玲(女,壮族) 象州县象州镇城东社区党总支书记
张宏义(壮族) 来宾市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
覃明庆(壮族) 兴宾区良江镇党委书记
崇左市(5名)
许元明(壮族)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
李春常 广西新振锰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黄朝能(壮族) 江州区江南街道沿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苏旺亮(壮族) 龙州县下冻镇峡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马日坚(女,壮族) 崇左市直属机关工委宣传部部长、妇工委主任
自治区农垦工委(1名)
曾冠文(壮族) 广西农垦国有东风农场党群部副部长、工会副主席、老年党支部书记
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3名)
覃格知(壮族) 自治区审计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蒋才忠(瑶族) 自治区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党支部书记
杨海霞(女) 广西科技馆党委副书记
自治区高校工委(2名)
李敏智(女,壮族)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
甘永萍(女) 广西师范学院旅游学院党委书记
自治区国资委党委(2名)
曹文海 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
钟宝德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三、先进基层党组织149个
南宁市(15个)
华蓝集团党委
宾阳县中华镇代理妈妈党支部
隆安县那桐镇党委
上林县镇圩瑶族乡排红村排岜庄党支部
青秀区南湖街道凤岭北社区党总支
横县花茶协会党支部
良庆区调处办公室党支部
广西珠江啤酒有限公司党委
五象新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与投资促进局党支部
南宁市国家税务局机关党委
南宁威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
南宁市第三中学党委
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科党支部
南宁市公安局中山派出所党支部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
柳州市(13个)
柳州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红光责任区刑侦大队党支部
柳北区钢城街道党工委
融水苗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总支
柳南区河西街道五菱社区党委
鱼峰区企业离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党支部
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河东社区党总支
融安县大将镇大将社区党总支
柳江县百朋镇党委
柳州市柳饮饮食有限责任公司党委
鹿寨县鹿寨镇角塘村党总支
柳州市人民医院党委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党委
柳州市委办公室机关党委
桂林市(15个)
桂林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党支部
阳朔县阳朔镇樟桂茂谷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
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党支部
平乐县人民检察院党支部
广西电网公司桂林供电局党委
象山区将军桥社区党总支
桂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
广西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党委
桂林紫竹乳胶制品有限公司党委
全州县全州高级中学党总支
桂林福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秀峰区秀峰街道东华社区党总支
兴安县溶江镇司门村石山脚屯党支部
永福县永福镇曾村村党总支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
梧州市(7个)
万秀区城北街道桂北社区党总支
梧州市第一中学党委
梧州日报社采编部党支部
苍梧县沙头镇永乐村党总支
岑溪市人民法院党总支
广西新舵陶瓷有限公司党支部
长洲区大塘街道丰业社区党委
北海市(5个)
银海区侨港镇党委
北海海事法院机关党委
广西三诺电子有限公司党支部
海城区高德街道军屯村党支部
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党支部
防城港市(3个)
港口区光坡镇红沙网箱养殖协会党支部
东兴市江平镇万尾村党支部
中国防城外轮代理有限公司党支部
钦州市(6个)
钦南区文峰街道文昌社区党委
灵山县武利镇党委
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水井坑社区党支部
钦北区子材街道白水塘社区党总支
钦州市财政局系统党委
浦北县北通镇党委
贵港市(9个)
覃塘区覃塘镇第三初级中学党总支
贵港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一大队党支部
贵港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机关党委
港北区港城镇龙井村党委
贵港市市政管理局机关党委
广西竹福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
贵港市中级人民法院机关党委
桂平市西山镇中心小学党支部
平南县大安镇党委
玉林市(14个)
兴业县石南镇党委
福绵区沙田镇六龙村党支部
玉林高中党委
北流市新圩镇党委
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公司党支部
陆川县马坡镇新山村党委
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党委
玉东新区茂林镇鹿塘社区党支部
博白县驻南宁市流动党员党委
广西银亿新材料有限公司党委
玉林市地方税务局机关党委
北流市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党委
玉林市政务服务中心党总支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玉林龙潭产业园党支部
百色市(10个)
田阳县那满镇露美村党总支
德保县都安乡都安村党总支
西林县古障镇古障村党总支
田东县思林镇党委
平果县新安镇党委
右江区档案局党支部
田林县人民法院党总支
广西中铝工业服务有限公司机修二厂党支部
百色市人民医院第九党支部
百色百矿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贺州市(6个)
富川瑶族自治县柳家乡下湾村党总支
贺州市外来投资企业协会党支部
八步区城东街道太白社区党支部
贺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机关党委
贺州高级中学党委
贺州市人民医院党委
河池市(10个)
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腾村党总支
宜州市安马乡木寨村党总支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可爱村党支部
河池市南方有色集团党委
龙滩水力发电厂党委
河池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总支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党委
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党总支
河池市委办公室党支部
金城江区金城江街道中山社区党支部
来宾市(9个)
武宣县通挽镇尚满村党总支
兴宾区桥巩镇葵花村党总支
忻城县大塘镇六安村党总支
合山市北泗镇党委
来宾市人民医院党委
来宾高级中学党委
广西永鑫华糖集团来宾纸业有限公司党总支
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青山村党总支
来宾凤凰华侨农场一工区党支部
崇左市(10个)
扶绥县人民检察院机关党支部
广西奥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
龙州县上龙乡上龙村党总支
崇左市地方税务局机关党委
天等县民族小学党支部
江州区爱心企业联盟党支部
崇左市林业局机关党委
大新县桃城镇宝贤村价屯党支部
崇左市人大机关离退休干部职工党支部
崇左市人民医院第八党支部
自治区农垦工委(1名)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党支部
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9名)
自治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党支部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八党支部
广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信息办)党支部
自治区工商局机关第七党支部
自治区党委督查室党支部
自治区财政厅社会保障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中心党支部
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党支部
广西湖北商会党支部
广西同望律师事务所党支部
自治区高校工委(2名)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党支部
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
自治区国资委党委(5名)
广西投资集团党委
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沿海高速公路分公司党委
北部湾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
广西机场管理集团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安全检查站党支部
广西临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年)的通知 (桂政发〔2018〕3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为贯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桂发〔2018〕11号)精神,落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行动目标
到2020年,我区工业创新驱动支撑增强,协调发展成效初显,产品高端化加快,产业结构趋向合理,要素产出效益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凸显,初步形成工业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新动能得到进一步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左右,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翻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实现翻番。
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自治区级重点工业企业工厂智能化改造全面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实现全覆盖,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工业应用指数达到80。
产出效率进一步提升,工业增加值率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3%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年均下降3.5%以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自治区级以上工业园区创建绿色园区每年10个左右。
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建成10个左右龙头引领、链条完善、集约发展的产业集群,构建支撑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业树”。
二、行动任务
(一)实施加快传统产业“二次创业”行动。
1.汽车产业。推动产业向轻量化、高端化、智能网联方向发展,重点发展中高端乘用车、系列货车、城市客车、旅游观光车、校车和特种专用车等,发展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制动系统、悬挂系统、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提高汽车生产本地配套率。积极推进汽车企业改革与重组,引进国内外著名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品牌宣传,形成一批国内知名品牌或区域性知名品牌,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形成中高档车型比重逐渐加大、配套体系完善、国内一流的汽车制造基地。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3500亿元。
2.机械产业。推动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工程机械、预应力机具、橡胶机械、电工电器等优势产品以及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等新兴产业,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配套较为完备的机械产业体系。加快发展“两企三城”。支持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及现代农业机械三大板块产品,加快工程机械扩大海外市场,大力拓展工业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实现全面智能化;支持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做实做专做精内燃机核心主业,大力拓展船用和军用内燃机领域,适度发展新能源汽车等多元化新业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推动广西智能制造城(柳州)发展智能电网、轨道交通(轻轨)、工业机器人、工业设计等产业与工业服务业;推动南宁高端装备制造城发展全铝车身汽车、轨道交通装备、智能机械及电气装备、装配式建筑工程装备等产业;推动广西先进装备制造城(玉林)发展特种车辆内燃机、高端船舶电力系统、智能化工程装备、以粉垄深耕深松机为主的先进农机装备、新能源冷链及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等产业。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3500亿元,建成区域性机械装备生产及出口基地。
3.铝业。推动产业向规模化、精深化、链条化方向发展,提升电解铝生产能力,满足下游铝精深加工需求。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建设国家级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等一批企业研发平台。大力开发高纯铝产品,发展航空航天、车船、建筑、电子电器等领域用铝,推进铝精深加工。加快构建百色、防城港生态铝基地,柳州、来宾、贺州铝精深加工基地,南宁高端铝研发创新、铝加工和铝加工设备基地,打造全国生态铝产业发展新高地。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2000亿元。
4.冶金及有色金属产业。推动企业向高效绿色节能、产品向高性能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发展建筑用钢、汽车用钢、船舶用钢、不锈钢新材料等系列产品及镍铁、铬铁合金、锰盐等高附加值新材料。推动建设广西特钢研发中心,打造国家级冶金创新平台,重点研发高性能特种钢新材料、不锈钢新材料,优化冶炼和深加工工艺,突破产业关键性技术。加快建设防城港综合性冶金基地、柳州钢铁基地、贵港钢铁基地、北海铁山港不锈钢基地、玉林龙潭不锈钢制品基地、梧州不锈钢供应基地、百色锰产业基地、崇左锰产业基地、贺州矿山装备铸造基地。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升冶炼生产工艺,大力发展锡、锑、铟等产业精深加工,发展锡箔、高纯金属锑、铟靶材等高附加值产品,打造河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沿海有色金属加工基地。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5000亿元左右。
5.化工产业。推动产业向基地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石油炼化及煤化工下游产品。大力推动炼化一体化,培育形成石油炼制、沥青、橡胶、化纤、化肥等产业链,完善下游芳烃、乙烯、丙烯、碳四等产品。推动煤制甲醇产品、醋酸、乙二醇等系列产品开发,建设钦州煤基多联产基地。加快柳州、河池化工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大力发展新型高效专用肥、新型液体肥等产品,做强做大化肥产业。推动桂林、柳州发展高端轮胎等产品,建设桂北橡胶加工基地。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3200亿元。
6.糖业。推动产业向糖产品精深加工和全产业链高附加值循环综合利用方向发展,重点发展食糖精深加工以及糖蜜、蔗渣、滤泥、蔗叶蔗尾等综合利用产品,树立中国糖业循环发展新标杆。加快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划定和建设,深入抓好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支持制糖企业战略重组,组建广西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糖业龙头企业。推动建设广西·中国糖业产业园和国家级糖业科技研发基地、总部基地。到2020年,力争总产值达到800亿元。
7.消费品轻工业。以满足消费升级新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重点发展日用化工、黑白家电、五金水暖、纺织服装及皮革、新能源电动车等产业。推动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梧州新华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市多丽电器有限责任公司等“老字号”品牌企业重新发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名优品牌。加快发展中药健康、功能性个人护理、专业健康洗涤等日用化工产品。主动承接东部地区家用电器产业转移,在梧州、北海、玉林等地规划建设产业承接新高地,支持南宁、柳州、桂林等地传统家电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实现黑白家电全产业链整合及智能化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性能优越、实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五金水暖制品,推动卫生陶瓷、淋浴房、橱柜用五金水暖制品的生产,打造一批五金产品之都、五金产业基地、五金之乡(镇)。推动纺织服装及皮革制品精品化、高端化发展,将玉林、贵港、柳州、桂林、河池等地打造成区域性高端纺织服装与皮革制造业基地。重点开发轻量化、锂电化、智能化电动车产品,加快打造从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轮胎到整车生产的全产业链,大力培育贵港等地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到2020年,力争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8.农产品加工业。推动我区特色农产品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延伸,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基地。推进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地加快开发粮油新品种,提升品质,加大豆粕综合利用,发展北部湾粮油加工产业。支持柳州、百色、河池、桂林等地发展地方特色山茶油,开发山茶油深加工系列产品。支持南宁市发展茉莉花特色产业。支持桂林市发展罗汉果深加工产业。支持相关市、县(市、区)发展天然饮用水、山泉水产业。大力发展海产品、水果、进口坚果等加工产业,重点发展干制水果类、肉禽鱼类、坚果类等高档休闲食品。鼓励南宁、柳州、贵港、玉林、梧州、崇左等地发展低醛高品质胶合板、高密度纤维板、高端家具。推进相关市、县(市、区)建设丝绸工业园区,培育引进丝绸印染加工龙头企业,形成纺丝、织绸、印染、服装、家纺全产业链。到2020年,力争总产值突破6500亿元。
责任分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自治区糖业发展办负责牵头推进糖业“二次创业”行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农业厅、投资促进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二)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行动。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推动光通信及微波通信设备、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新型显示、汽车电子、计算机整机、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北斗信息等产品产业化发展,打造南宁、桂林、北海等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智能化改造,支持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提供协作配套,培育一批细分行业“专精特新”企业,促进产业高效增长。到2020年,力争实现总产值5000亿元。
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农机装备、电力能源装备、机器人、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打造南宁、柳州、桂林、玉林、钦州等地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翻一番。
3.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进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规模化、重要零部件本地化、关键技术自主化,加快发展电池、电机、电控核心部件及零部件,提高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新能源汽车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建设领域,加快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加快把柳州、南宁、贵港、桂林等地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300亿元。
4.生物医药产业。实施仿制药、创新药双轮驱动发展,重点发展血栓通、三金片等中成药及青蒿琥酯等化学药,培育医疗器械产业。重点研制对预防、诊断和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药物,培育打造独具特色的广西民族药产品和企业品牌。打造南方民族药基地、中国南方药都、中国壮瑶药之乡、国家基本药物及重大疾病原料药广西基地。到2020年,力争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5.新材料产业。突破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重点发展绿色环保、性能优良、市场需求量大的有色金属功能材料、石墨烯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新型轻合金材料、锰盐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纳米粉体材料、先进储能材料等新型材料。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
6.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节能环保装备(产品)高端化、高效化和节能环保服务专业化、特色化,重点发展固废处理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空气净化设备、环境监测设备、节能降耗设备、环保仪器仪表等。开展节能减排投融资、节能评估环境评价、节能环保工程设计及承建、污染治理、环境修复、节能和环境监测等专业节能环保服务。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1600亿元。
责任分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环境保护厅、投资促进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三)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行动。
1.汽车产业集群。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快发展中高端轿车、运动型多用途车、多功能乘用车和中高端商务车等产业链,形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中高端汽车制造基地。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华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广西申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桂林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开发满足欧IV标准的高效节能先进发动机,加快发展中高档乘用车发动机产业链。以柳州上汽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广西方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卓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发展传统汽车离合器、变速器、车桥、曲轴、电子电器、汽车内饰件等零部件产业链。全面加快发展汽车金融、二手车业务、汽车展会、汽车维修、回收再利用、车联网、用户信息服务等汽车后市场服务产业链。
2.工程机械及内燃机产业集群。以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构建工程机械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液压系统、电气系统产业链,打造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建成我国重要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以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构建高端铸造件、燃料供给与调节系统、传动系统、进/排气系统、启动系统及内燃机生产的产业链,打造中国产品型谱最全的内燃机产业集群,建成国内重要的内燃机出口基地。重点培育柳州、桂林通用机床生产企业,发展数控高精度成型磨床、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高精度数控铣床等机床产品,构建主机系统、数控装置、伺服电机、传感器和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建设数控铣床、磨床及集成制造系统研发、生产基地。
3.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以百色百矿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高纯铝,打造“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为主的产业链,建设百色生态铝基地。加快推进铝产业整合,组建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广西铝精深加工产业集团。以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用铝、交通用铝,形成“精铝—高端铝合金—铝合金板材—铝合金型材”产业链,打造南宁高端铝基地。以广西正润日轻高纯铝科技公司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电子电器用铝,形成“精铝—铝光箔—中高压电子铝箔—铝电解电容器—电子元器件”产业链,培育壮大贺州电子铝产业基地。以广西投资集团银海铝业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铝锭、铝板材,形成“原铝—扁锭—铝板—铝材”产业链,打造桂中铝产业区。加快整合广西龙头铝企业的研发机构,打造铝合金新材料及应用研发创新集聚区。推动南宁市建成具有较大区域影响力的铝产品品牌中心、研发中心、交易中心和新产品发布中心。
4.钢铁产业集群。以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用钢、高强抗震钢筋等建筑用钢产业链。以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汽车用超深冲冷轧板、汽车用冷轧镀锌板、热轧高强度汽车结构钢、汽车用标准件用钢等汽车用钢产业链;发展高强度船舶用钢、高止裂性能船舶用钢和耐候耐腐蚀船舶用钢等船舶用钢产业链。以北海诚德不锈钢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发展高氮不锈钢、经济型双相不锈钢,海工、航空航天用高性能不锈钢,高硬高韧高耐磨性不锈钢等不锈钢新材料产业链。推进防城港千万吨级沿海钢铁基地建设,加快形成国内沿海先进冶金生产加工基地。
5.石化和煤化工产业集群。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石化分公司、中国石化北海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延伸石油炼制产业链。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发展改性沥青产业链和以纺织服装为终端产品的化纤产品产业链,形成以钦州、北海、防城港为核心的北部湾石化智能制造基地。以广西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为龙头,利用进口煤炭资源,发展醋酸、乙二醇、甲醇等煤化工产品,打造煤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发展甲醇制烯烃产品等,延伸有机化工产业链,打造化工新材料一体化标杆工程。
6.糖业集群。拉长糖产业链,拓宽糖产业带,打造糖业产业集群。以广西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洋浦南华糖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崇左东亚糖业有限公司、中粮屯河崇左糖业有限公司、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为龙头,深化蔗渣、糖蜜、滤泥、蔗梢(叶)等副产品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招商引资,引入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国内外著名企业,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食品领域、饮料领域、旅游休闲领域产品,以及低聚果糖、异麦芽酮糖(醇)、阿拉伯糖等功能性产品。推进朗姆酒、甘蔗醋、甘蔗细胞水、甘蔗饮料等非糖产品规模化生产。加快建设集糖产品研发、生产、商贸、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广西·中国糖业产业园,实现集聚发展。
7.木材加工及造纸产业集群。以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斯道拉恩索(广西)浆纸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化学机械浆、食品包装纸、高档文化纸、包装装潢用纸等产品,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的产业链内循环。以贵港、玉林现有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快家具、板材产业链建设,形成桂东南木材加工基地。以广西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发展高品质胶合板、中高密度纤维板、定向刨花板、木地板等产品,打造人造板及家具产业链。加大骨干企业培育,巩固提升荔浦衣架全球生产基地地位。加快南宁科天水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横县现代林业产业园、广西驰普家居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研发、涂料、板材家具协调发展的产业链。加快培育广西志光家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打造办公家具重要生产基地。
8.粮油加工产业集群。以广西鑫粮粮食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重点推动全谷物及杂粮制品的系列化和主食产业化,打造碎米、陈米、米糠、谷壳、稻草等粮食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产业链。以大海粮油工业(防城港)有限公司、中粮油脂(钦州)有限公司、防城港澳加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桂林力源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打造“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粮油加工产业链,加快建设形成以防城港、钦州、北海等地为核心的沿海现代粮油加工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南方黑芝麻糊等特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食用米粉、米糊、米糕、米制休闲食品等,补全米制品加工链,形成柳州、桂林、南宁特色米制品产业基地。其他各地根据资源特色,积极发展粮油加工产业。
9.计算机通信产业集群。以广西三诺电子有限公司、建兴光电科技(北海)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发展微型电脑、光驱、存储产品,建设计算机整机生产基地。以广西惠科精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赛尔康(贵港)有限公司、钦州富仕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鑫德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发展手机精密构件、玻璃盖板面板、手机适配器及零部件,建设手机零部件及终端生产基地。以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发展有(无)线网络通信设备、数字机顶盒等产品,建设网络通信设备生产基地。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桂林激光通信研究所、桂林光隆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市思奇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发展光传输和光网络设备、光无源器件及专用仪器、光通信芯片、广播电视发射和无线通信传输设备等产品,建设光通信及微波通信设备生产基地。以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柳州分公司、柳州航盛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发展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汽车车身电子和传动控制系统、汽车影音等产品,推动汽车电子产业发展。
10.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为龙头,做大做强中成药产业链条。积极培育壮大南宁万寿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圣特药业有限公司、广西净雪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壮瑶民族药骨干企业,加快推动壮瑶药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推进中药壮瑶药产业化。以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慧宝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南宁百会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延长化学药产业链。以桂林华诺威基因药业有限公司、广西冠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广西浦北制药厂等企业为龙头,延长生物技术药产业链。培育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桂林市啄木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玉林市好邦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医疗器械骨干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医疗器械知名企业,带动我区医疗器械产业做大规模,做强医疗器械产业链。培育壮大北海国发海洋生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引进国内海洋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和研发团队,培育补足海洋生物药链条,打造北部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责任分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自治区糖业发展办负责牵头推动糖业集群发展),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林业厅、投资促进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区各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四)实施科技创新突破行动。
1.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计划。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体制机制、研发经费分配、技术推广等方面出台政策措施,形成高效的企业创新机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推进重点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在智能装备、有色金属、汽车、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瞪羚”培育计划。开展自治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培育打造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引领行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到2020年,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突破450家,自治区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达到70家。
2.实施行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计划。整合现有人力、财力、物力,统筹产学研资源,围绕产业重大共性需求,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地打造一批面向重点行业的公共创新平台,推动行业协同创新。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上下游企业组建产业联盟,推动重大技术攻关和行业标准制定。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军民融合股权合作机制,在桂林等地建设一批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打通“军转民”、“民参军”双向通道。到2020年,每个千亿元产业建设3—5个创新平台。
3.实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计划。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指导企业围绕产业链进行生产和创新布局,在关键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应用。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重点突破汽车整车可靠性及控制系统、高性能金属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高可靠性智能控制、数模同传、工业通信网络安全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每年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到2020年,突破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
4.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计划。积极对接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资源目录,推动内燃机高效减排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器、高端装备用管不锈钢新材料、石墨烯应用产品、功能性低维纳米材料、高色牢度天然染料染色成套技术、罗汉果活性技术等区内外高水平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重大关键技术转移推广,建设一批聚焦细分领域的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基地,促进技术成果规模化应用。集聚成果、资金、人才、服务、政策等各类创新要素,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技术交易平台,重点推进建设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到2020年,组织2000项以上科技成果在区内转化应用,引进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0项以上,全区实现年技术交易额100亿元以上。
5.创新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工业研发设计服务业,引导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创新服务形态、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引导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拓展,发展远程运维、位置服务、在线商店等,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个性化设计、网络化协同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在线支持等服务。支持大型装备企业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掌握核心技术的系统集成能力,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开展大型制造设备、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生产线等设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服务。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以应收账款、票据等为依据向配套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金融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五)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
1.推进重点领域智能制造。加快重点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围绕机械、汽车、电子信息、食品、化工、冶金等重点行业,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打造智能工厂(车间),培育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引进和培育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支持大型制造企业、本地网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搭建和对接国内一流的“互联网+制造业”、“双创”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整合园区内产业链及相关信息资源,提供关联知识、统计分析、监测预警、预测研判等服务。
2.构建工业互联网体系。深入实施“宽带广西”战略行动计划。推动自治区级以上工业园区建设互联网公共平台。加快建设千亿元产业协同服务平台,打造煤电油气运等资源配置平台,建设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引领的垂直领域行业性平台。完善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到2020年,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8000千兆(G),重点园区出口总带宽达到10千兆(G),城镇地区接入服务能力达到1000兆比特/秒(Mbps)以上;推动广西工业互联网公共标识解析系统建设,力争完成标识注册量1000万。
3.推动“桂企上云”。以广西重点企业生产运行监测分析系统数据为基础,建设广西工业云服务平台,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上云,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体系。推动制造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跨界融合,带动行业云平台推广应用,引导企业将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设备产品向云端迁移,实现制造能力在线发布、协同和交易,开展精准营销、供应链协同等,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上云,打造制造业云生态体系。
4.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聚焦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核心环节,鼓励研发和生产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化生产线等智能制造关键装备,重点突破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新型传感器、物联网网关、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等智能核心装置,支持开发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软件,提升智能制造软件支撑能力。支持南宁发展增材制造及物联网产业、柳州发展机器人产业、桂林发展新型传感器和智能测量产业、北海发展智能终端产业、梧州发展智能船用装备、百色发展智能矿用装备。鼓励全区各地依托产业优势,统筹布局智能装备制造产业。
责任分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厅、通信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六)实施绿色发展行动。
1.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在有色金属、工程机械、汽车等重点行业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开发具有节能、环保、安全、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产品。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则分类创建绿色工厂。推动自治区重点园区全部启动绿色化改造,鼓励厂区、园区建设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微电网项目,推进行业、企业间固废协同、能源转换、废弃物再资源化。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回收处理企业,构建涵盖采购、生产、营销、回收、物流等环节的绿色供应链,建立绿色原料及产品可追溯信息系统。加强节能环保监察,建立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评价机制。
2.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开发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专业化和规范化。开展清洁生产设计,推广清洁原料,加大技术攻关,发展清洁生产产业。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优化水电、核电开发,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以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零部件和机床、工程机械为重点,发展再制造产业。
3.推进制造业绿色化改造。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生态技术、再循环技术等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有色金属、化工、电镀等行业的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削减和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实施能源低碳高效化改造,重点开展锅炉窑炉、电气电机、内燃机等高耗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推进钢铁、纺织印染、造纸、化工、制革等高耗水企业实施水资源利用高效化改造。推动工业系统节能改造、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和工业能效监测与管理平台建设。
4.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培育一批示范企业。围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旧纺织品、废旧动力电池等资源,重点应用和推广高效破碎、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装备。建设有色金属、生态型铝铜镍、“城市矿产”和再制造等一批综合利用基地,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
责任分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环境保护厅、发展改革委、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七)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行动。
1.建立健全工业招商机制。建立重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强化工业主管部门的招商职能。设置、分解工业招商引资“合同投资额”、“开工率”等绩效考核指标,推动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实行自治区、市、县三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联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动,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商会联动的招商工作联动机制,多层次发力。
2.实施精准招商。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方向,聚焦产业链缺失环节,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重点引进强链补链延链项目,灵活采用环保招商、生态招商、科技招商、产业链招商、集群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引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辐射带动效应大的企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梳理符合产业规划布局的重点产能项目,寻找有先进产能置换指标的目标企业进行精准招商,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能转移。
3.推行重资产招商模式。针对自治区重点打造的龙头企业、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谋划一批项目,支持各地利用产业扶持资金、直接股权投资资金和各类基金,与重大招商项目开展股本合作,联合建设,代建厂房及厂区基础设施、代购生产设备、配套提供员工公寓等,进行重资产招商,推动龙头企业“轻资产入驻”。
责任分工:自治区投资促进局牵头,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国资委、工商联、非公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八)实施县域工业振兴发展行动。
1.科学编制县域工业发展规划。立足县域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加强规划引领,发展特色加工制造业。围绕县域农产品、矿产等特色资源,发展资源开发加工型产业;发挥汽车、机械等产业对县域工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发展配套型产业;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电子配套、纺织服装、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发民俗工艺,创办小企业。自治区加大对工业大县的规划指导,全区各设区市统筹辖区工业园区产业布局,推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力求县域工业园区主导产业达到2—3个。到2020年,力争培育形成30个以上工业强县。
2.增强县域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通讯、绿化、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善园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贸物流、公共交通、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及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型园区,增强县域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能力。到2020年,自治区重点县域工业园区实现“五通一平”。
3.打造工业特色产业小镇。依托特色产业园区,在陶瓷、茧丝绸、服装、月饼、螺蛳粉、罗汉果、茶叶、水果、坚果、木艺、养生长寿健康产业、跨境加工等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业廊道、主题公园、文化中心、小镇客厅、特色街区等功能区,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特色产业小镇,实现工农互惠。
4.实施工业扶贫计划。充分发挥产业扶贫资金作用,整合农民工创业专项扶持资金等,围绕县域农业资源,引进扶持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建立“区域品牌带动企业、企业发展基地、基地辐射带动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推动农民工就近就地创业就业。
责任分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扶贫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九)实施人才培育和企业成长行动。
1.加强企业家培育。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建立企业家队伍信息库,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按国家和自治区的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并予以广泛宣传,让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法律上有保障。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商会等开展精准化的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等,组织企业家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全面增强企业家综合能力。
2.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通过直接任职、科研合作、技术入股与投资兴业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急需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完善平台载体,助推人才创新创业,加强海内外创业创新型人才引进,鼓励引进一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带资金的高层次产业创新团队。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服务、流动和使用制度,落实各项政策待遇。
3.培养技能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紧扣产业变革、市场需求和工业高质量发展设置专业学科,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育和塑造新时代工匠精神,围绕全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点行业开展技能大赛和科技创新比赛活动,组织开展“八桂工匠”遴选和表彰。不断创新有利于“工匠”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为产业工人晋升技术等级、晋升技术职称、提高工资待遇开通绿色通道,大力培养高素质技能领军人才队伍。
4.增强国有工业企业活力。最大限度放开非公有资本准入和退出领域,全面放开竞争性业务,尽快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体制改革,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推行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制度,开展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
5.壮大民营工业企业。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畅通民间资本投资渠道,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鼓励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在政策、空间、平台、资金、政务等方面为民营工业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深入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计划。
6.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退军人等创业,配套完善相关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促进一批创业型中小企业发展。依托产业园区、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电商平台等,发展壮大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基地,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孵化服务,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完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打造良好的创业创新发展环境。
责任分工: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工业和信息化委、国资委、科技厅、教育厅、工商联、非公办、总工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十)实施品牌建设市场开拓行动。
1.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开展标杆创建、质量对标等活动,实施系统化质量管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鼓励制订严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组织质量技术攻关,提升关键共性质量技术,推动相关行业质量整体提升。
2.加大工业品牌培育。加强品牌创意设计、传播、保护、文化建设等方面能力,积极培育行业品牌,强化品牌商誉保护和产权运用。整合政府、中介服务机构、院校和研究机构等资源,开展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服务。提升企业境外商标发展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商标品牌海外布局,积极推进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加强商标品牌合作和国际保护,建设中国—东盟知名品牌推广服务平台,构建区域认证制度,推动中国—东盟知名品牌互认。对获得中国质量奖、自治区主席质量奖和获评为广西名牌产品的,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和政策支持。
3.推进区内工业产品协作配套。编制发布广西优质工业产品推荐目录,鼓励选用推荐目录产品,促进企业间开展协作配套,提高产品本地化率。鼓励行业协会等机构围绕重点产业链,组织区内企业开展工业产品协作配套对接活动。
4.加强工业产品宣传推广。组织开展产品线上线下展销推介活动,建设广西工业产品线上博览平台,加快工业电子商务发展,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博览展销活动,鼓励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在国内主流媒体集中宣传我区名优工业产品。
责任分工:自治区商务厅、质监局、工商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广西贸促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十一)实施工业发展环境优化行动。
1.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推行全区行政审批无差异化服务。试行工业项目投资承诺制,推行“先建后验”模式,以目录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布准入条件及相关规划、安全、环境、消防、节能等方面标准和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督促企业在投产前完成相关行政许可事项。全面推行招商签约项目全程代办服务,推动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改革。逐步建立行政权力中介服务、监管事项、证明事项、收费事项等清单制度,构建清单管理制度体系。创新中介服务方式,推行“多评合一”、“多测合一”、“多审合一”等制度。
2.强化水电气保障。优化办理程序,不得将项目本体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事项作为企业办理水电气的前置事项,对项目水电气施工过程中所需办理的道路开挖许可等事项实行并联审批。提高施工审批效率,市、县(市、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必须在6个工作日内作出施工许可;园林绿化部门必须在6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办理道路占(掘)路许可,道路主管部门会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后,必须在12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现场勘验、复审、审定等工作,并出具道路占(掘)路施工许可。压缩报装办理时限,供电供水供气企业对用户报装申请上门服务响应时间不超过48小时,申报材料合格的,在供水、供气市政管网已覆盖区域且不涉及掘路等许可的供水或供气报装业务办理,15个工作日内办结,涉及掘路等许可的报装业务办理,40个工作日内办结;低压用电报装业务办理时限不超过10个工作日,高压单电源用户不超过35个工作日,高压双电源用户不超过45个工作日。
3.降低要素成本。继续深化要素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运用更灵活的价格机制降低企业用电、用水、用气等成本。支持自治区级及以上工业园区的电力用户通过市场化交易降低用电成本;优化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电价政策,按需量计费的大工业电力用户,基本电费按照实际需量收取。理顺园区内管道燃气价格,合理调整输配价格,探索建立天然气直供制度。进一步降低企业在水电气等报装环节的成本,鼓励园区统一建设园区内临时用电设施,取消用水报装过程中的预收费,改为施工验收后结算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水电气报装,由供应企业出资建设配套至用户单位用地红线。继续阶段性降低企业“五险一金”缴费比例,扩大跨境劳务合作范围,努力破解企业“招工难、用工贵”难题。
4.加强运行保障。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分析调度、运行保障,以煤电油气运、资金、用工等生产要素为重点,提高保障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探索建立电煤保供奖补机制,鼓励企业合理增加电煤储备。加快推动口岸扩大开放,提高电煤等大宗货物通关效率。加强电力运行调节,强化主电网、地方电网、区域电网管理,保障工业用电需求。研究制定工业用气发展规划,构建广西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加快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提升工业用气保供能力。加快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完善铁路、公路、港口、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现代物流集聚区建设,增加沿海港口的班轮密度,保障工业产品和重要原材料供应。
责任分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编办、政管办、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交通运输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安全监管局、物价局,南宁海关,广西电网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三、行动保障
(一)加强组织协调。
各牵头单位要认真抓好各自负责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制定配套措施,形成合力,把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应机构,认真落实工业高质量发展主体责任,明确“一把手”是工业经济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组织做好工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要抓好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检查,每年2月底前将工作进展情况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营造发展氛围。
全区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深化对我区工业高质量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高度重视工业高质量发展,把工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汇集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形成“干工业光荣、企业家英雄”的社会共识,全面营造全区上下共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交流宣传。
每年召开一次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会,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工业战线在扎实推进富民兴桂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促进作用,使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天女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