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太极代表什么数字一个数字?谢谢

和《紫玉金砂》中一模一样的“阴阳太极壶”(组图)
|&&|& | &| &| &|
和《紫玉金砂》中一模一样的“阴阳太极壶”(组图)
  电视剧“紫玉金砂”主题是一把出自名家的“阴阳太极壶”而引出很多精彩的故事。到底历史上有没有出自名家的“阴阳太极壶”呢?传说是有的。
  相传在清朝出自名家的一把紫砂“阴阳太极壶”是进献给皇帝供的供品,后来因故流落民间不知去向。
&&& 故事归故事,传说归传说。实际历史上是有“阴阳太极壶”这码事的。本人有幸在一位朋友家看到他收藏的一把“阴阳太极壶”。
&&& 真假暂不评论。确实是一把“阴阳太极壶”和电视剧中几乎一模一样。我知到他已收藏多年了。壶底有清代著名制壶大师“陈鸣远”印章。
国际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
文化频道精彩栏目每日看点
& |& & | && |& &| &|
•&•&•&•&•&
留言对话框
文化日历v&& 10:29:34v&& 11:22:10v&& 17:38:22v&& 10:09:21v&& 10:27:46v&& 09:57:22v&& 16:16:54v&& 08:36:43v&& 10:32:56v&& 10:12:47v&& 14:16:13v&& 13:19:45v&& 10:32:25v&& 14:56:12v&& 09:59:51v&& 09:25:38v&& 13:54:22v&& 09:39:01v&& 09:19:12v&& 17:28:25v&& 14:45:31
&&网站推荐&&&&&&&&&&&|&&|&&|&&|&&|&&|&&|&&|&&&&&
•&&•& •& •& •& •& •& •&&&•&&•&&•&&•&&
•&•&
文化艺术论坛
•&•&•&•&•&围棋与东方智慧:天圆地方阴阳太极都在其中_棋牌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围棋与东方智慧:天圆地方阴阳太极都在其中
围棋与太极
  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子是圆的,所谓“天圆而动”;棋盘是方的,所谓“地方而静”。围棋棋盘有361个交叉点,表示农历的361天。棋盘分为四部分,就是四季;每一个部分都有90个交叉点,代表一个季度三个月的90天。棋盘的中央是太极,棋子的黑白两色表示阴阳。围棋的这些形式都有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
  围棋别名很多,也体现出中国的文化和智慧。古代称围棋作“弈”,现在下围棋还叫对弈。人们还根据围棋的形态给它起了个方圆的别名。根据棋子的颜色,围棋还叫黑白、鹭乌。鹭鸶是白颜色的鸟,乌鸦是黑颜色的鸟,这样的名字很文雅。下围棋还叫手谈——通过手来交流来沟通,而非用语言交流,这层次就更高了。围棋也叫坐隐,这是特别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名字——住在深山老林做隐士,寄居棋局之中。围棋又叫忘忧,下棋可以忘怀忧虑。围棋还叫烂柯,这是个神话故事:东晋的时候,有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回家路上看见两个童子在下围棋,于是樵夫就在旁边观看。当樵夫想离开的时候,他身旁砍柴斧子的木柄都烂掉了。等樵夫回到家,已过了很多代。围棋还叫木野狐,仿佛是木头的野狐狸,人一旦迷住就逃不了了。
  围棋的胜负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其他棋类的胜负都是斩尽杀绝,把“老将”杀死,把“帝王”抓走才算胜。但围棋赢一目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不是斩尽杀绝,甚至能和平共处。这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中国唐代把琴棋书画看做“四艺”,围棋作为精神层面的艺术,必然有虚幻、模糊、抽象的内容,体现出中国的审美。有的画家说围棋的黑白交融就像一幅水墨画。
  我想,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围棋这样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思想、文化内涵。大家知道中国有四大发明,但我想如果中国没有这些发明,世界其他国家可能早晚也会把它们发明出来。但是,如果中国不发明围棋,那世界上就永远不会有围棋。
  围棋子一黑一白,没有任何文字,黑白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色彩。围棋盘横竖各十几道线,像地球仪上的经纬线,都很朴素简单。围棋尽管变化最复杂,但是规则反而最简单。把棋子放在交叉点上,四个子围一个子,就可以下起来了,比赛中裁判也不用解决什么技术纠纷。围棋又最能体现自由和平等。其他棋类项目的棋子都有大小之分,围棋的每个子都是平等的,只有放下去时才一指千钧,妙手臭棋立显。围棋遇到一个局势,棋手最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361个交叉点下出一个最理想的天地来。这里没有骑士,没有将帅,子子平等,最能发挥个性。
  围棋很容易为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所接受,所以围棋又是最世界的。
  (取材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15期,有删节)
文章关键词:
收藏&&|&&&&|&&打印&&|&&关闭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人生处处是太极 | 前辈们都是怎么看待阴阳太极的?
(文章来自网络,出于公益而转刊。如有侵权请给本公众号留言告知,将予以删除。)人生处处是太极 | 前辈们都是怎么看待阴阳太极的?
“总天下之理,便是太极。” | 朱熹
简简单单的“太极”二字,竟然覆盖着普天之下的所有事物,具有博大、高远的文化包容,囊括了天地人间全部大小道理,藏有精深、尖端的哲理内涵。这博大精深、极高远尖端、再难以超越的太极智慧,是华夏传统文化的高度概括,是五千年文明历史筛选、锤炼、浓缩出来的民族精华,是太极人的思维坐标和动作遵循,值得我们引为自豪和倍加珍视。
我们修炼太极拳,也是在体悟太极禅,应当用心感悟拳中的太极含义,用身演示太极的运动规律,至少应当知道:太极的机理和性向结构是阴、阳、中三位一体,太极的性质和价值是天机自然之运行,太极运行的模式和奥妙是阴阳自然之开合,太极运行的动力源泉是天地自然内生的对立统一之力。
知是为了行。练拳践行太极阴阳之理,重在对称、有序、顺其自然地放松,于松中分出阴阳、生出运动。
推动行拳要用自身重量,用自身重量中释放出来的天然力量;要通过肢体一边的偏沉带动另一边的相随;通过偏沉则随的力学连动规律带动阴阳自然之开合;通过阴阳自然之开合,练出阴阳相济的太极劲道,练出身心内外都阴阳相济、和谐友好的舒适环境,从而达到修养性情、健康身体、弘扬传统、利于当今的修练目的。
三位一体一太极
阴阳是普遍存在于各种事物内部性质相同、性向相反、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两种势力。阴阳两种势力的性能、状况和相互作用,决定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变化。所以,《黄帝内经》有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所以才有“一阴一阳一太极”、“一阴一阳谓之道”、“一阴一阳谓之拳”(陈鑫)等论断,才引起古圣今贤的高度重视。此外,阴阳两仪在明处,体现着事物的存在状况,经常有较大幅度地发展变化,也是能引起大家注意、议论的重要原因。
但是,有阴阳就必有之间的“中”;阴阳是由中形成的。因为中是出谋划策、发号施令的部位,常居暗处,动作幅度较小,没有阴阳那么强的表现力,所以常被人忽视。被人忽视,却是主宰。
阴阳两仪如果没有“中”的联结、激励、操控,就不可能“谓之道”,就不能成“一太极”,就无法“相济”,就像练拳只用四肢不用腰一样,就毫无太极内涵。“中”是联结阴阳的纽带、贯通阴阳的桥梁、平衡阴阳的支点、转动阴阳的轴承、主宰阴阳的机关,是阴阳的动静之机、开合之枢,是阴阳相开的出处、相合的归宿,是亦阴亦阳又非阴非阳的阴阳交汇之处,是阴阳之母、阴阳之家,是“一阴一阳一太极”中的太极本体。
“这个隐而不显、客观存在、维系于阴阳之间的‘中’,是‘活眼’,是生生不息之‘机’”(王壮弘),是阴阳之间的要害之处,所以练拳有“守中用中”、“站住中定往开里打”的要求。
大到天地,小到微粒子,世上凡相对独立自称一事物者,皆有阴、阳、中,皆成一太极。例如,天在上属阳,地在下属阴,之间的空气为中,构成一个大太极。
我们是在天地这个大太极之中练拳,练的是自身这个小太极随着天地这个大太极运转,感觉好象头松入了天,脚松入了地,周身松开通空气,好象贯通天地,与天地融为了一体。腰以上离天更近,吸纳天气,属阳;胯以下离地更近,接收地气,属阴;中间以丹田为核心的腰腹裆胯,是活眼,是灵机,是亦阴亦阳又非阴非阳的阴阳交汇之处,是连接阴阳、沟通阴阳、平衡阴阳、运化阴阳、转换阴阳的“中”。人体的上中下三盘构成一太极。
人身体的许多部位也都具有阴、阳、中三位一体的结构,也都可自成一太极。例如:两手臂一阴一阳,以之间的胸背夹脊为中构成一太极;两腿脚一阴一阳,以之间的裆胯为中构成一太极;腰骶与小腹为一阴一阳,以之间的丹田核心部位为中组成一太极;腰间的左右两肾为一阴一阳,以之间的命门穴为中结成一太极;胸前两乳为一阴一阳,以之间的膻中穴为中又是一太极。如此等等,在一人一太极之下,全身形成一个有层次、分大小、无处不阴阳、处处皆太极的太极体系。天地一太极、一人一太极、人体处处皆太极。拳势一动就是大太极带动小太极、小太极支持大太极、大小太极一动无有不动的真正的太极运动。
但是要明白,一太极中的阴、阳、中三位,不是指实体本身,而是指实质所负载的运动性向和势力。
从运动角度说,一套拳不论多长多短,就是一阴一阳两个动作。阴动就是肩脊腰胯向下放松,上半身气向下行;同时,小腹上提内收,牵动腿脚气向上行;全身是意气聚会、劲向内蓄、肢体屈缩,是从外向内松。阳动就是小腹外鼓下沉,腿脚气向下行;同时,伸腰竖脊,上半身气向上行;全身意气开放、内劲外发、肢体伸展,是从内向外松。
阴动和阳动之间也有一个中动,就是身体重心从偏于一脚移至偏于另一脚时的两胯偏沉依次走,就是经过一个亦阴亦阳又非阴非阳的阴阳转换过程。这样,阴动、中动、阳动,三动连成一气(一动),构成一个基本的运动单元,一个动态的阴、阳、中三位一体,一个运动太极。
阴阳对立又统一
阴与阳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因为阴阳性向相反,不论相向相吸,还是相逆相斥,或是此起彼伏,总是反向运动,成对立之态势。另一方面,也正因其性向相反,总能互为支点、相互支撑、相互借力、相互送力、相反相成、相辅相依,所以又总能统一成一个整体。
行拳过程中,阴阳之间的对立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所处的位置关系
常是阴处在下,阳处在上;阴处在内,阳处在外;阴处在后,阳处在前;阴处在根节,阳处在梢节;阴在不被人注意的暗处,阳在显而易见的明处。
2从劲力关系上说
阴处以直接借用地心引力为主,常是偏沉,气向下行;阳处以直接或简接借用地面反作用力为主,常是偏轻,气向上行。阴处分担着更多的自身重量,蕴藏着更大的行拳动力(位能),引动全身随之而动的效果更好;阳处分担着更小比例的自身重量,内含的推动力更小,所以更灵活、更随和。阴处所用的是作用力、主动力,像杠杆中的力点,是劲路的起点;阳处出现的是反作用力、被动力,像杠杆中重点,是劲路的终点,是内劲对外发生作用之处,是劲力做功之处。
3神意不同处
第三,从神意不同处说,阴处是心意关注之处,应主动、先动;阳处是精神舒卷之处,应借势随动。
阴阳对立的原则要求我们懂得阴阳、分清阴阳,利用阴阳相反的性向运化阴阳、产生内劲、推动行拳。
阴阳之间的统一性也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阴与阳相互依存,互根互生
第一是阴与阳相互依存,互根互生。先从空间位置的关系上说,阴阳虽是一分为二,但仍是合二为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陈鑫先生形容的:“我有一丸,黑白相合,虽是两面,还是一个。”这个“丸”黑的一半属阴,就像肢体偏沉、实的一边;白的一半属阳,好比肢体偏轻、虚的一边。阴阳两边不但骨肉相连,而且相互借力、相互给力、相互支撑、相互呼应,劲力上也是一体的、统一的。再从运动的方向和时间顺序上说,阴动和阳动,是一伸一缩、一开一合、一上一下、一进一退,因为运动方向总是相反的,时间是分一先一后的,所以才能相互为对方创造运动条件,提供回旋或施展的余地。才能前一动为后一动打好基础,后一动借前一动的余势运行。所以阴阳两动虽分先后、相互交替,但却不会间断,总能一气完成,共成一太极。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阴自阳出,阳由阴生,虽然相分,却不相离,总是一家;一旦失去了对方,也就失去了自己。
2阴与阳相互渗透、相互包容
第二是阴与阳相互渗透、相互包容;既要分清阴阳,又不能纯阴纯阳;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性表现是沉稳、踏实,但不能死板、呆滞,所以阴性中应含有一定比例的阳性。阳性表现是轻灵、飘逸,但不能飘浮、无根,所以阳性中应含有一定比例的阴性。人体任何部位,都含有总量为十的阴阳两种元素,阴性元素多于阳性元素(即阴性元素大于五)时就呈阴性,阳性元素多于阴性元素(即阳性元素大于五)时就显阳性;阴性元素与阳性元素五五对等时就是阴阳不分,就是双重,就失去了一定性向的灵动,则滞。至于两种元素的配比是六四、七三、八二、九一,都有可能,都是偏沉,偏沉则随。但阴阳比例绝对不能是10︰0,不能阴中无阳或阳中无阴。即使一腿独立,独立之腿仍是实中有虚、实以虚运、松松站立、似直仍曲、气向下行,而不能僵直笔挺、气向上逆。另一腿提起为虚,也应贯有神意、虚中有实,而不能全然无力。
3阴与阳相互转化,相互平衡
第三是阴与阳相互转化,相互平衡。阴与阳在你变成我、我变成你的相互转化中实现开合,在均匀逐渐、节节贯串的相互开合中完成转化,在开合转化的过程中时时保持着阴阳平衡。当阴阳“动之则分”分开到其大无外时,就“静之则合”,就顺“物极必反”之势向回收合,阴者之中的阴元素就一分一分地消减,阳元素就一分一分地增长;同时,阳者之中的阳元素就一分一分地消减,阴元素就一分一分地增长。双方阴阳消长同时开始,同等进度,时时保持着平衡。当阴阳合二为一,收合到太极一点,其小无内时,又是“物极必反”、“动之则分”,阴阳两性又逐步向相反相开的方向发展。相开也是同时开始、同等进度,渐阴者中阴元素一分一分地增长,阳元素一分一分消减的同时,渐阳一方中阳的元素也一分一分地增长,阴元素一分一分地消减,阴阳差距越开越大,但阴阳双方还是时时保持着平衡。到阴阳相开至其大无外,即阴阳两性的差距增大到极至时,原先的阴已经变成了阳,原先的阳已经变成了阴,就又到了“物极必反”、“静之则合”之时,到了由开向合转换的时刻。拳势一合一开,就是一次阴阳互变,一次太极运化,一个运动单元,就是一太极。一套拳无论多长多短,都是由这样的一次次阴阳互变、太极运化,一个个运动单元(太极)串连而成。
阴阳的和谐统一性要求我们,练拳要开合相接、虚实相兼、阴阳互动、连绵不断;要重视开合交替、虚实互变,由微渐著,节节贯串;既要走到走够,又要留有余地,无过不及、含蓄留连。
阴阳偏沉则相济
“偏沉则随”四个字中,“偏沉”是指身体一边向下松沉。
“沉”既是动词,又是形容词,是指通过放松,降低其向内的收缩力和向上的支撑力,任其凭着自身重量、顺着地心引力,自然而然地放开、放下,放沉稳、放踏实,产生骨顺肉坠的感觉,既有皮肉垂坠的沉重感,又有气向下行的沉降感。偏沉部位是启动全身的开关,是引动全身的能源。偏沉牵动重心、引动全身,就像地势(低势)引动水流、汇聚水量一样。被偏沉引动了的部位,就是“则随”的部位。偏沉部位为实、为阴,则随部位为虚、为阳,偏沉与则随的关系就是阴与阳的关系,就是虚实分明、阴阳相济、力学连动、开合互助的关系。偏沉部位、则随部位及其之间的中,三位共同构成一太极。
偏沉处多着些意念,主动、先动。则随部位虽是被动、随动,但也不是毫无作为。则随部位不但是偏沉部位作用的目标、劲路的出口,是劲力对外发生作用的做功之处,而且是偏沉作用力的支点,是回给偏沉处以反作用力的地方。虽然,没有偏沉处的作用力也就没有则随处的反作用力,但是,如果没有则随处的反作用力,偏沉处的作用力也就空了、懈了、无用了,阴阳也就无法相济了。
偏沉与则随之间的关系是三维立体的,一处偏沉,可带动三处相随:一是或其上或其下则随,二是或其左或其右则随,三是或其前或其后则随,即位于偏沉部位三个方向相邻的部位同时相随。这三个方向与偏沉处相邻的部位虽然都是以偏轻、上浮的方式则随,都是与偏沉部位反向对称的方式则随,但外显的位置关系和内隐的力学关系却是不一样的。
外显的位置关系,一是同在一条垂直线的上下关系,二是同在一个水平面上的左右关系或前后关系。第一,同在一条垂直线上的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是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关系。其中,偏沉部位在则随部位之上者,两者是相向相吸的向心关系;偏沉部位在则随部位之下者,两者是相背相斥的离心关系。第二,偏沉部位与则随部位同在一条水平线上时,不论是一前一后还是一左一右,相互之间都是杠杆关系或开(离心)合(向心)关系。
这种力学连动关系,在身上体会比较明显,作用比较关键,除前面小腹与后面腰骶的互动关系之外,就是肩胯四大块的互动关系了。两肩两胯,既是身躯的四隅,又是四肢的四根,分别牵动着总肢体的四分之一,共同牵动着全身的开合虚实,是太极运行、阴阳相济的关键所在。
肩胯四大块偏沉则随、开合相助、阴阳相济的运动关系,表现在九个方面。
第一是同一侧肩与胯的开合关系。若肩主动偏沉、向下送气,胯则提起腿脚之气向上迎合,上下是相吸相合的关系;假如是胯主动偏沉、向下送气,则肩井穴上掤、侧展,向手臂送气,上下是相斥相开的关系。第二是左右两侧肩与胯的开合关系。若左侧肩与胯相吸相合,则右侧应是肩与胯相斥相开;若左侧肩与胯相斥相开,则右侧肩与胯应是相吸相合,总之,左右两侧是以上下开合相反的方式互助互济的。第三是左右两肩的沉浮关系。若右肩的肩井穴偏沉下陷,则左肩的肩井穴上掤侧展;若左肩的肩井穴偏沉下陷,则右肩的肩井穴上掤侧展,左右两肩井穴是此起彼伏的杠杆关系。第四是左右两肩的开合关系。实脚侧肩与胯相吸相合时,左右两肩也相吸相合;实脚侧肩与胯相斥相开时,左右两肩也相斥相开。第五是左右两胯的沉浮关系:两脚着地时,实胯坐、虚胯落,用实胯撑开虚胯;一脚独立时,实脚侧的胯下沉内收,虚脚侧的胯上浮内收,像是用实胯托起虚胯。第六是左右两胯的开合关系:实脚侧肩与胯相吸相合、屈缩蓄劲时,裆两侧大腿根上提外扩,从内向外将两胯开宽;实脚侧肩与胯相斥相开、伸展发劲时,裆两侧大腿根向下放松,两胯外侧骨向内合(裹胯)。第七是实脚一侧和全身整体的开合关系。全身以实脚侧肩与胯的开合关系为主导、为依归;实脚侧肩与胯相吸相合时,整身就屈缩蓄劲、呈现合势;实脚侧肩与胯相斥相开时,整体就伸展发劲、呈现开势。第八是左肩与右胯、右肩与左胯斜向交叉关系。是同虚同实、同落同起、劲力贯通、或开或合的斜向对称关系。第九是四大块的虚实关系。不论肩胯,凡是向下松沉者为实、为阴、为动力、为主导,与之相邻者皆为虚、为阳、为随动;四大块的虚实状况总是相邻者相反,交叉者相同。
肢体各部位阴阳相济的关系是复杂细腻的,掌握这些关系的方法:一是重在明白力学关系,不要死记硬背。二是重在熟能生巧,多练多悟。三是抓大局、抓关键、牵住牛鼻子。全身的上下相随、整体的阴阳相济,要重点抓住肩胯四大块,四大块要重点抓好实脚侧的两块,实脚侧两块要重点关注向下松沉的一块。四是有序放松,松中生动。
太极阴阳的开合相济是天机自然之规律,运行不应受到自以为是的人力干预。不干预就必须放松,松掉后天来自生活的执着、刻意,松出先天本真的无为、灵趣,松出“一丝不加强为”的“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陈鑫),松出肢体偏沉一侧靠自身重量节节贯串的偏沉,松出肢体则随一侧靠轻松灵活节节贯串的相随,松出全身巨细各处每对阴阳都抑扬开合、相助相济,松出全身整个太极体系的一动无有不动。只有松出来的偏沉则随、太极开合、阴阳相济,才富有真善美的价值、情趣。
本号由温州市太极拳运动协会运营
关注请搜索:
微信号“taijiwz”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1. DIV + CSS 练习:太极阴阳图。
基本思路:由三个div块元素组成;
#taiji太极阴阳图底面
#yin太极阴阳图阴面小圆
#yang太极阴阳图阳面小圆
(太极阴阳图:上为阳下为阴或左为阳又为阴)
2. 太极阴阳图底图#taiji:
巧用边框:宽度0高度300px,左右边框150分别150px;然后圆角处理作圆形。
height:300
border-left:150px solid #
border-right:150px solid #000;
box-shadow: 0 0 20px 0 #333;
border-radius:100%;
3. 阴阳小圆,两个眼分别用伪属性:before或:after一个做小圆眼。
height:150
border-radius:100%;
background:#000;
#yin:after{
content:" ";
border-radius:100%;
background:#
4. 定位组合,效果如图:
5. 全部代码: &!DOCTYPE html&
&title& 飛天网事--DIV+CSS代码阴阳太极图 &/title&
&meta charset="utf-8" /&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飛天网事,WEB前端开发,纯css3代码时钟精彩案例" /&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飛天网事,WEB前端开发,HTML5,CSS3,jQuery," /&
&meta name="author" content="R.tian @eduppp.cn 2015"&
&link rel="shortcut icon"
href="http://eduppp.cn/images/logo4.gif" /&
&link rel="apple-touch-icon" href="http://eduppp.cn/images/logo.gif" /&
&style type="text/css"&
height:300
border-left:150px solid #
border-right:150px solid #000;
box-shadow: 0 0 20px 0 #333;
border-radius:100%;
margin:150px 0 0 -75
height:150
border-radius:100%;
background:#000;
#yin:after{
margin:50px 0 0 50
content:" ";
border-radius:100%;
background:#
margin:0 0 0 -75
height:150
border-radius:100%;
background:#
#yang:after{
margin:50px 0 0 50
content:" ";
border-radius:100%;
background:#000;
&div id="taiji"&
&div id="yin"&&/div&
&div id="yang"&&/div&
利用css来写一些几何形状,从最基本的三角形到复杂的太极图
只用一个div画一个太极图
用CSS实现阴阳八卦图等图形
【CSS3】太极图----三层div实现
CSS布局作业
html 绘制太极
没有更多推荐了,“阴阳”一词是太极拳理论中的重要词汇,也是中国古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阴阳学说的重要词汇。而对于阴阳学说,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在西周时己经盛行。古人把宇宙称为太极,进而从天人相应全息观出发,将万事万物都称为太极;而太极的主体就是约成书于春秋至战国的《老子》一书第四十二章中所记载的老子的宇宙观“负阴而抱阳”,就是说宇宙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分为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或两个部分﹙又称为“两仪”﹚,这两个方面或两个部分就是“阴阳”。“负阴而抱阳”就反映了古代的阴阳学说。这种“阴阳”哲学概念在约西周末期《易》一书中就已经出现,但在《易》一书中这一概念是用“--”﹙即阴爻﹚和“─”﹙即阳爻﹚来表示的,就是说《易》一书还没有把阴阳概念同“阴阳”一词相联系。现存古文献中,“阴阳”一词最早出现于约成书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商至春秋末的《诗》一书中,该书中一首歌颂周氏族一位领袖公刘的诗《大雅·公刘》这样写道:“既景遒岗,相其阴阳。”其大意是:到了白天,大家走上山岗,看到了山岗被太阳照到的明亮一面和太阳照不到的幽暗一面。诗中“阴阳”的概念就是暗明,是个形容词。先秦文献中,虽然《老子》一书中的“阴阳”已经属于抽象概念的哲学名词了,在《庄子·知北游》、《荀子·礼论》、《韩非子·解老》、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大乐》等书中,也都出现了哲学抽象概念的“阴阳”,在约成书于战国晚期至西汉初年的《易传》一书中,哲学抽象概念的“阴阳”一词更频频出现,该书《系辞上》中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与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一脉相承。但是,当时大量的“阴阳”还是作为形容词和自然界等之中具体相反因素之代词使用的。如《国语·周语上》记载了公元前827年西周宣王初年大臣虢文公解释雷电发生的原因是“阴阳分布,震雷出滞”;该书还记载了公元前779年周幽王三年,今陕西地区发生了大地震,周大夫伯阳父解释其原因是“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国语·越语下》记载了春秋末博学的越国大夫范蠡的天文观:“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月盈而匡。”《左传·僖公十六年》记载了公元前645年春秋时期周襄王七年,宋国出现了天降陨石和一种叫“六鷁”的水鸟倒飞这样罕见的自然现象,当时引起了国人的恐慌,以为这是天将降大祸的征兆;周大夫内史兴叔否定这种迷信说法说:“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吉凶由人。”《左传·昭公元年》记述了公元前540年春秋末秦国名医医和阐释病因说:“阴淫寒疾,阳淫热疾。”《孙子兵法·行军篇》中的“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这些文献中的“阴阳”都是有具体所指的,都是属于具体事物的代称。这些情况反映西周以来,“阴阳”这一词汇在古人的广泛使用中是多概念的。
现代社会中,有人把阴阳理论说成是道家的,又有人把其说成是儒家的,由以上历史事实可见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的。因为西周之后,阴阳理论是既不单属于道家的学说,也不独属于儒家的学说,而是属于诸子百家共同的哲学理论,许多“阴阳”被作为各种具体相反因素的代称正是阴阳学说运用的反映。而先秦之后,“阴阳”理论也仍然普遍地被历代许多学者用作“有名而无形”的哲学论析工具,如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大量出现的“阴阳”,其中既有哲学概念的,也有是有具体所指的;而武术中的“阳掌”和“阴掌”更是有具体含义的;另外对于哲理性的“阴阳”也是有相对广义和狭义之分的,自然界的阴阳规律就不能完全搬用于社会的阴阳规律;现代有的人运用阴阳理论不分广义狭义,不分领域任意套用,甚至把太极拳的动作说成是社会政治规律的反映,这就是很不正确的。所以,
二.“阴阳”的概念及其学说
“阴阳”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发现万事万物都是可以分为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两个部分或方面的。古人就将这样的两个部分或方面称为“阴阳”。于是现代有人说:“阴阳就是对立统一”。这种说法并不是很贴切恰当,因为现代哲学中之“对立统一”的双方没有任何特定的属性,而“阴阳”双方是各具有特定属性的。那么,“阴阳”特定的属性是什么?或者说,何为阴,何为阳呢?《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确地指出了“阴阳”的特定属性。那就是“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这就是说:凡是相对比较偏于类似水特征的事物,如寒凉、下降、向内、晦暗、静止、物质、抑制等等均属于“阴”;反之,凡是相对比较偏于类似火特征的事物,如温热、上升、向外、明亮、活动、功能、兴奋等等均属于“阳”。可见,阴阳的划分是有客观区别标准的。所以,“阴阳”并不等于“对立统一”。
《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指出阴阳的普遍性,所以《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的普遍性反映为阴阳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而且具有无穷相对可分性,如宋代的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朱子语类》卷九十四记载朱熹说:“统言阴阳,只是两端;而阴中自分阴阳,阳中亦有阴阳。”他又举例说:“人身,气属阳,而气有阴阳;血属阴,而血有阴阳。”此外比如热属阳,然温度稍高的热与温度稍低的热相比较,温度稍高的热为阳中之阳,温度稍低的热为阳中之阴。由于阴阳具有无限相对可分性的普遍性,所以《内经·灵枢·阴阳系日月》说:“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哲学概念的“阴阳”是抽象的,不代表某一特定具体的事物和现象,大多数具体事物现象的阴阳属性是确定的,但也有是不确定的。比如上为阳、下为阴,热为阳、寒为阴,疾为阳、缓为阴等等,这些相对的阴阳都是确定的;然根据比对,有些“阴阳”虽是确定的,却是人为约定俗成规定的,如可能是因为古人对于职位的称呼方面单和左比双和右要高,所以,将奇(单)数归属为阳、偶(双)数归属为阴,左归属为阳、右归属为阴,这也;而且有的虚实的阴阳属性还是不确定的,比如太极拳中的轻灵向上为虚属阳,沉稳向下为实属阴;而刚疾为实属阳,柔缓为虚属阴,这就是说虚既可属阳又可属阴,实也既可属阳又可属阴。现代太极拳界有的人绝对地把虚归属于阴、实归属于阳,显然是不正确的。
阴阳既相反又相互依存不能分离的互根性,这是先秦时代已经形成系统的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老子所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已经明确指出阴阳的不可分离性。《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明确指出:“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还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明代的赵献可在成书于1617年的《医贯》中更总结性地强调说:“阴阳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从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明末清初大学者王夫之(年)在《正蒙注·参两》中也说:“独阴不成,孤阳不生。”民国时,唐豪先生在他的著作中认为王宗岳拳谱中的“阴不离阳,阳不离阴”是源于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出版的《周子全书》中的胡熙(年)之说,这种说法是缺乏根据的。因为胡熙并不是阴阳不能相离的首先提出者,怎么可以认为王宗岳拳谱中的“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就是源于胡熙之说呢?“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反映了阴阳互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根据阴阳学说,动属于阳、静属于阴。如《朱子语类》卷三记载朱熹说:“太极只是一个气,迤丽分做两个气,里面动底﹙即“的”﹚是阳,静底是阴。”王夫子在《正蒙注·太和》中也指出:“动静者,即此阴阳之动静。”然而,有很多人将王宗岳拳谱中的“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中的“动”与“静”当作了与“阴阳”相并立的概念。如有人将“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理解为太极﹙阴阳﹚动了阴和阳就分开,静了阴和阳就合起来。这样的理解显然是不符合阴阳互根性的。因为动和静,本身就属于阴阳。所以,“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应该是分承句,应该将其理解为“动之静之,则分则合”,其大意是:太极任何时候都是既有阴又有阳的,可以表现为既有动又有静的,太极不论动为主还是静为主,太极中的阴阳都是既分又合的;这样的理解才符合贯串于几千年中国阴阳学说中的基本理念“万物负阴而抱阳”,太极拳经中虽动犹静的论说也正是这一思想的反映。
阴阳的普遍性反映为万事万物都存在和体现着阴阳与阴阳规律,阴阳学说是几千年来古人论析万事万物的哲理工具。因此,传统的中华武术,不仅太极拳讲阴阳,任何拳术都是讲阴阳的,并不是独独太极拳讲阴阳,只是各种拳术所讲的阴阳都是各具有特殊性的,太极拳也是如此。可见说太极拳的特点就是讲阴阳,讲阴阳的拳就是太极拳,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
三.太极拳的阴阳
太极拳经典王宗岳拳谱多次提到了“阴阳”,并指出要避免双重之病就必须知道“阴阳”,只有“阴阳相济”才能懂劲而拳术愈练愈精,可见“阴阳”对于太极拳的至关重要。必须要注意的是,古人习惯将有的中心词的定语省略掉。比如《黄帝内经》在论述健康因素的“喜”与致病因素的“喜”,就将这不同之“喜”的定语省略掉了。王宗岳拳谱中的“阴阳”,明显就是一种省略说法,就是说王宗岳拳谱中的“阴阳”是有具体所指的,与“有名而无形”的哲学概念的“阴阳”不是同一层次的抽象概念。“知阴阳”并非单单指知道太极拳中什么是阴、什么是阳,而是指要知道太极拳有特殊、具体内容之阴阳。那么,太极拳特殊、具体内容之阴阳是什么呢?概括地说就是指太极拳练用者肢体的各个部位特殊的动作反应,就是指有关特殊的拳术、拳功、拳法、拳理等,正如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使用法·王宗岳遗论解明》中所说:“太极分阴阳,由阴阳演为变化万象也。凡练太极,心意一动则分发四肢,太极生两仪、四象、八卦、九宫,即棚捋挤按采挒肘靠中定也。”再进一步地说,太极拳之特殊阴阳包含了太极拳中可抽象为“阴阳”的各种关系,比如神与气、用意识与不用意识、动与静、不动手与动手、被动与主动、从人与由己、虚与实、轻与重、虚腹与实腹、松腰与竖腰、疾与缓、刚与柔、用力与不用力、发劲与运化、耗气与养气、上顶与下沉、向前与向后、方与圆、弧与直、外开与内合、外棚与粘回、轻灵无根与沉稳有根、开展与紧凑、明显与暗微等等。《杨氏老谱·太极阴阳颠倒解》就明确地将有关太极拳的所谓特殊的“阴阳”抽象为属于阳的:乾、天、日、火、离、放、出、发、对、开、臣、肉、用、气、身、武、立命、方、呼、上、进、隅;属于阴的:坤、地、月、水、坎、卷、入、蓄、待、合、君、骨、体、理、心、文、尽性、圆、吸、下、退、正。而这些阴阳的特殊性则在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中又体现了相反互根、相互消长、相互转化与相济等阴阳的基本原理。
㈠阴阳相反互根
阴阳相反互根就是老子所说的“负阴而抱阳”,说的是阴阳最具特征性的普遍规律,万事万物莫不如此,而太极拳具体阴阳有其不同于其它事物的特殊的相反互根规律,这一规律在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中有大量的反映,比如: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
“胸背开劲两捶争,开合按势怀中抱”;
“左宜右有虚实处”;
“意上寓下后天还,有上即有下”;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腹内松净气腾然”;
“静中触动动犹静”;
“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等等。
以“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为例,“虚灵顶劲”向上为阳,“气沉丹田”向下为阴;表现为感觉头向上顶,全身向下松沉;但这种“顶”是“不顶之顶”,即头部并不上升并且毫不用力、毫不主动,是“顶而不顶”;这种“沉”则是“不沉之沉”,即整个身体站立高度并不下降并且是不用力的下沉,是“沉而不沉”;只有这样的“沉”,才会有“顶”的感觉;也只有这样的“顶”,才能发生这样的“沉”;“顶”和“沉”是相反的,但这“顶”却由“沉”而生,如果无“沉”即无“顶”;这个“沉”又是以“顶”作为保证的,如果无“顶”即无“沉”;所以,“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之中,“顶”和“沉”这对阴阳是既相反又相互依存而互根、相互不能分离的,一旦缺少了其中的一方,或者分离﹙如不同时﹚,“顶”和“沉”也就都不存在了。外家拳也是讲究头上顶与身躯下沉的,但其头上顶与下沉都是主动与用力的。因此,虽然,太极拳与外家拳共用同一个词汇,具体的内容却是有内在性之迥然不同的。太极拳中有许多阴阳关系都是与“虚灵顶劲,气沉丹田”相同的原理,有许多形态、感觉、劲力都表现为对撑互展,有前即有后、支撑八面,如不以这一具有太极拳特殊性的规律作为法则,也就是不明白太极拳特殊的阴阳。
㈡阴阳相互消长
阴阳相互消长是万事万物发展动态的普遍规律,太极拳之具体阴阳也有其特殊的消长规律,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中反映这一规律的歌文也很多,比如:
“无过不及,随屈就伸”;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
“上下相随人难进”;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沾连粘随不丢顶”;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本是舍己从人”;
“无使有凹凸处”;
“无使有断续处”;
“往复须有折迭”;
“运若抽丝处处明”;
“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等等。
以“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为例,反映太极拳与人接触的运化,表现为“不丢不顶不瘪”地随人而动和如环无端地无始无终,著名太极拳家叶大密先生还借中医针灸理论将其形象地说成“逢虚必补,逢实必泻”;从军事理论看,其中还包含了“避实击虚”;太极拳的许多动态都表现出这种不断消长的规律,如果违反了,比如表现出“寸土不让”、“必争一分一厘之地”、正面以力堵截对方的进攻,也就是不明白太极拳特殊的阴阳了。
㈢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是阴阳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这是阴阳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如《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太极拳武术和健身目的的达到都是太极拳阴阳转化的反映,太极拳许多动态也存在着阴阳的相互转化。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中也有反映太极拳具体的特殊阴阳转化歌文,比如: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忽隐忽现”;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由着熟渐至懂劲,由懂劲阶及神明”等等。
各种阴阳关系的不断转化也是太极拳的一个重大特性,尤其是虚实、刚柔的转化,太极拳并不是一虚到底,一柔到底,太极拳以柔为特征,但柔的其中一个目的也是为了高效地使用刚,如果认为太极拳没有刚,只有“四两拨千斤”的柔就能够“何坚不摧”,可以不需要内劲的培养锻炼了,就反映是不明白太极拳特殊的阴阳了。
㈣阴阳相济
太极阴阳的运动和存在有一个基本条件,那就是《易传·系辞上》所说的“动静有常”,文中的“常”即法则的不变性。“动静有常”之意就是阴阳的运动存在必须有相对静止不变的状态,这一状态就是“易”的本义之一“不易”。《老子》四十二章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文中的“气”就是指“万物”,而“中”就是平衡,“中”是一个使动词,“和”就是正常;“中气以为和”的大意就是:使万物的阴阳平衡以致使得万物阴阳运动的正常。《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揭示了大自然存在着惊人的“权衡”阴阳变化之能力而使得气候、生态等各方面保持着相对的协调平衡,因而使得各种生命有一个共同的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指出:“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文中的“权衡”就相当于老子所说的“中”。对人而言,生理上的阴阳平衡是维特生命正常的根本条件,即《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文中的“治”是安宁、平静、旺盛之意,也即正常,“精”是指人体有形的组织物质等,“神”是指人体无形的精神,“平”即平衡,“秘”指稳定保持;“阴平阳秘”为互文句,应该理解为“阴阳平秘”,全句的大意是:人的阴阳能稳定牢固地维持相对的平衡,人的精气和心神就能平安而强健。《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又说:“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文中的“期”就是希望、企图,“阴阳”是指失去平衡的阴阳,也就是“阴阳”之后被承后省略了“不平”;全句大意是:养生和治病的根本大法就是谨慎地察辨清楚人体哪些阴阳发生了偏差,从而加以调整,以达到人体阴阳平衡为目的。阴阳平衡是阴阳相济的一个重要形式和结果,“相济”之“济”字有流通、资助、充足、相平等义。必须指出:相对平衡表现为相对静止,但相对静止不等于没有运动,相对静止是运动正常进行的条件,是运动的一种形式,如大自然的气候平衡并非全年每天的气温都是没有变化的一样,而是春夏秋冬温热凉寒交替的;相对平衡也不都是等于相等,即平衡虽然往往表现为相等,但也往往表现为不相等,比如人的饮食必须平衡是健康的保证,但钙、硒、盐等物质的摄入与蛋白质的摄入在数量上是绝对不能相等的,如果相等,饮食反而是不平衡了。所以宇宙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阴阳平衡的形式是气象万千各具特殊性的,如此的宇宙世界才是无穷丰富多彩的。
由上述可知:阴平阳秘,也即阴阳的相对平衡是宇宙中所有太极正常存在和变化的根本条件和普遍规律,太极拳当然也不例外,当然太极拳的阴阳平衡也有着与非太极拳武术不同的特殊性。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中也有反映阴阳平衡的歌文如:
“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正其四体”,“立如平准”,“尾闾中正神贯顶”;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等等;
此外,“虚灵顶劲,气沉丹田”、“腹内松净气腾然”等反映负阴抱阳的歌文也都包含有阴阳平衡。太极拳的动静充分体现了养气与耗气这一阴阳的平衡,反映为养气存在于耗气之中;太极拳的“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体现了阴阳平衡,但反映为“视若柔而无刚”,这“刚”是难以觉察的。太极拳动态的阴阳无论上下前后左右,其平衡又集中体现在“中定”上,所以,许多太极拳先人都把“中定”视为十三势之根本,孙禄堂先生甚至说:“拳术一道首重中和,中和之外无它妙也”﹙《孙式太极拳诠真》﹚。
综上所述,太极拳之“阴阳”并非现代有的人所说的是玄玄虚虚难以捉摸的,太极拳之“阴阳”既不同于哲学“阴阳”而是有具体所指的,又是具有一定“有名而无形”的抽象性而可以有多种具体所指,总之,太极拳之“阴阳”是太极拳特殊的具体实在一切的代称。学习太极拳“须知阴阳”指的主要就是在太极拳的学练实践中逐步掌握反映为相反互依、消长、转化等的太极拳所特殊的各种要领,而不是仅仅从主观认识方面去辨别判断什么动是阴、什么动是阳。太极拳学练只有掌握了体现为各种阴阳关系和规律的特殊性的要领等,才能真正进入太极拳之门,“由着熟而至懂劲”,从而“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渐渐“阶及神明”,达到太极拳健身和武术的上乘境界。作者 魏坤梁
相关新闻 & & &
& (02/04/:17)
& (01/29/:03)
& (04/24/:09)
& (02/04/:45)
& (09/03/:44)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匿名 发表于 古代语言,太玄奥。难道就没有人能用现代语言解释清楚?为什么现代人能做,就不能用现代语言来说??
(0) 匿名 发表于 讲的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代表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