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中职卡里没钱能代扣吗存钱用来代扣,需要多存一些,具体多少呢?10块?100?

进入高三,不想熬夜成疯,必须学会管理好你的时间!高一高二也要看看...
高三时间紧任务重,很多学生经常感到力不从心,常常会觉得是自己智商不够用,可事实真的如此么?小编觉得,很多时候不是同学们智商不够用,而是不能做到很好的时间管理。
今天,就带大家来看看
怎样进行良好高效的时间管理
首先记住,时间并不重要
说到学习时间紧张,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怎么挤时间——压缩睡觉的时间、压缩吃饭的时间、压缩休闲娱乐的时间等等,把一切学习以外的时间都压缩到极致,彷佛就是管理时间的终极目标。
为学习成绩而苦恼的同学,常常也伴随着觉得时间不够的苦恼。因为他们觉得,要想把成绩赶上来,必须给自己“补课”——多补习以前的基础或者多找点别的教辅材料来做一下。
但是,老师上课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又要布置好多好多的作业,每天连作业都做不完,哪里来的时间去自己学习?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几乎达到了人的生理极限了,不太可能再挤得出什么时间出来了,但进步仍然十分有效。看到自己在非常痛苦的看书做题的时候,有些个成绩比自己好很多的同学却似乎很悠闲的样子。如果时间利用都到了这步田地,自己还有再改进的余地吗?
对于这些问题,用一句话解释:
“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学习时间也有“马太效应”
要明白效率和实践的关系,我们来算一笔时间账:一个人中等努力程度的高三学生,除了上课一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大概有10个小时。这个时间长度可以保证他每天有充足的睡眠,足够的时间来休息。如果我们要拼命的挤时间,大概能多挤出来多少呢?
假设你每天只睡六个小时——这已经很夸张了,偶尔一天只睡六个小时都觉得没什么,而如果连续很长一段时间的话,很多人都会受不了。
然后三顿饭总共只用一个小时,用在走路上的时间(即使是从寝室到食堂到教室三点一线,每天最少也要六趟)也要一个小时,用了洗脸漱口上厕所以及其它杂务也要一个小时。这样算下来,我们每天用来学习的时间达到了16个小时。这样,我们比别人的学习时间增加了60%。
这是一个可喜的数字,实际上,每天多60%的话累加起来确实相当惊人。一个人如果真的能这样坚持下来,取得进步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不过,这笔账漏掉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看同样的内容,有人看一遍就记得差不多了,有人能记住小一半,而有人看了一遍之后啥也记不住。
一道普通的数学证明题,一个成绩优秀的同学,他只需要花五分钟的时间就做出来了,而一个成绩比较差一点的同学,可能最少要思考十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被一道数学题难个半个小时其实很正常。
我们这样一算,学习好的同学一个小时可以解决12道这样的题目,而差一点的同学一个小时只能解决6道这样的题目。
我们拼了命的多增加了60%的时间,结果一算(10个小时&12):(16个小时&6)=120:96=5:4。人家一天学习十个小时的效果反而比我们学习16个小时还要高出25%!
换句话说,我们付出了比别人多60%的努力,却换来比别人低25%的效果,这可真够冤的。
这笔账算起来是比较吓人的。尽管这个效率的差距可能不是2:1,但结论本身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果考虑到一天学习16个小时,如此高强度的学习会让人身心疲倦、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大幅度下降,那么这种效率上的差距只会更大。
这就是为什么越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越觉得时间不够用;而越是成绩比较拔尖的同学,越觉得时间多的用不完。
排名靠后的同学总是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除了做作业以外根本没时间自己学习;而排名靠前的同学,则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其实没多少,每天放学之前就已经把家庭作业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时间可以自己找点题来做找点书来看,还可以小小的休闲娱乐一下。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改变现状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局面。对于这种现象,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观察到关于贫富差距的马太效应:有钱的人,因为可以获得投资收入,更能够把握挣钱的机会,所以会越来越有钱;而没钱的人,所有的钱都用来吃穿住行了,没有办法积蓄,所以越来越穷。
通过我们前面算的高三学习的时间账,我们可以看到,在学习中,也存在着类似于“马太效应”的现象。学习好的人,因为看书做题很轻松,时间剩下很多,可以用来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为学习苦恼的人,因为看书做题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难以完成,根本挤不出时间来学习,只能越来越痛苦。学习成绩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靠挤时间是没用的,就像穷人单纯靠节约储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一样。我们必须记住世界上有比时间更重要的东西:效率。眼睛只看着时间,是无法逃脱“马太效应”的陷阱的。
在管理时间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记住: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个小时,再怎么挤也有限;但是时间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的空间很大。当我们在思考如果利用时间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么样去从哪里抠多少时间出来,而是怎么样提高现有的时间利用效率。
第一原则:学会舍弃
在《学习改变命运》里面在谈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一句话,叫:“处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把这句话的思想用在时间管理上,也可以说:“利用好时间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有很多人谈到时间计划的时候,总是把它和一张排列整齐的时间计划表联系起来。其实,如果忘了这个原则,计划表列得再漂亮也只是一个摆设。人的时间有限,无论怎么挤一天也不可能挤出25个小时出来。
但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无限的,即使仅仅是学习,要看的书是永远看不完的,要做的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要背诵的东西是永远背不完的。这节自习课做了一张数学试卷,就不能再做一张物理试卷。即使你的计划完美无缺,但是有一天突然感冒发烧要去看医生,那么计划就会被打乱。
所以,无论怎么样计划,都不可能把所有要做的事情计划完,无论怎么样计划,都不可能把一切安排得天衣无缝。当有很多事情面临选择的时候,当有些任务实在无法完成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只有回答好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如何管理时间。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经济学上的基础概念——“机会成本”,意指你放弃某种机会而造成的潜在损失。
比如你投资十万元去开一家杂货店,每个月可以赚两千元,这个事情值不值得做呢?如果单纯从帐面的“成本—受益”来看,每个月进货需要一万,卖出去一万两千元,收益大于成本,当然值得做。但是,你还有一个选择,可以花十万元开一家手机专卖店,每个月可以赚五千元。这个时候,你还会选择去开杂货店吗?
显然不会,因为你只有十万,选择了开杂货店,就等于放弃了开手机专卖店,也就是放弃了每个月五千元的收入。所以,你开杂货店的帐面成本是每月一万的进货,而实际上还有一个隐藏的“机会成本”——即放弃赚五千元的“机会”的成本。二者相加是一万五,大于杂货店每月受益一万二,成本大于收益。所以,一个明智的商人都不会去开杂货店而去开手机专卖店。
同样,我们的时间有限,你选择了做某件事情,就隐含了你放弃做别的事情。“做别的事情”就是你的“机会成本”。所以,我们做事情的标准,不是“某件事有没有意义”,而是“某件事是不是最有意义”。
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时间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弃的人。中学学习的压力很大,很多人被弄的手忙脚乱。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面前总放着一大堆书,但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书,认真阅读,而不是同时拿起十几本书随意浏览——这是一种最浪费时间的学习方法。只有读完一本之后,再去拿起另一本来阅读。
那么,该选择哪一本呢?答案很简单:最重要的那本。对第二重要的那本,坚决不看。当年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后,第二重要的,也就变成了最重要的了。
确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确保了自己的时间一直都在被高效的利用。如果你今天计划做五张试卷,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各一张。那么,请先做你觉得你最需要提高的那门科目。即使你做完一张之后,突然天花板掉下来砸到脑袋,到医院住了一天院,那么你做的这一张试卷对你的分数提高仍然是极有帮助的。
第二原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要放弃的东西,不仅是那些看起来不太有价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那些看起来很有价值,但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一道难度极高的题目,总是让人忍不住想去挑战一下。如果你在做完高考试卷前面的题目之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解决最后一道难题,这样的难题当然值得去挑战,因为它会给你加分。但是,如果你前面的题目坐起来都很困难,那么,挑战这样的难题,不仅不会有结果,还是让你减分——因为你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那些你本来可以拿分的题目。
我们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太简单的题目不要去做,太难的题目也不要去做。让高手去做12道难题吧,我们只做12道中等难度的题目就行了。等我们把中等难度的题目做熟练之后,你自然会发现,原来很难的题目已经不那么难了。
把做题的思想,用来制定时间计划,也对我们大有启发。有的人喜欢头脑发热的制定时间表,排的密密麻麻的,从计划表上看,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了。原计划用半小时背一篇英语课文,谁知用了40分钟还没有背完。
这才发现时间不够,连忙放下英语课本,拿起数学题做了起来,还没有做几道题,发现背政治的时间又到了……总之一天下来忙了半死,计划的任务还是没有完成。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挫折感,三来二去的就对自己没了信心,老感觉计划赶不上变化,于是越来越难以按照计划学习,不久又过起了原来那种杂乱无章的生活。
所以,对于哪些刚开始制定计划的人来讲,计划应该定得适度的低于而不是高于自己所能完成的水平。比如你预计自己复习某一部分的内容需要一个小时,那么你可以计划用80分钟。
让时间宽裕一些,但尽量保证每天给自己规定的任务都能完成。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前一天所计划的事情都做完的成就感是非常爽的,可以给你继续制定和执行计划的信心和动力。这样循序渐进,再慢慢的提高标准,才能真正高效的利用时间。
第三原则:根据学习特点来安排时间
“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名言。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人能两次度过同一个小时。”每一个小时都是很独特的,在每一个小时里面,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发生变化。
上课的时间和在家自习的时间,显然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不能简单的把24个小时进行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格子,然后往里填充内容,然后就管这叫“时间计划”。我们必须学会用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时间相契合。
只有面对于那些需要大量的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就要安排时间比较长、精力比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来做。为什么呢,因为看书和背书的时候很容易走神。
大家往往有这样的体验:眼睛盯着书本,脑子里却不知想到哪里去了,没准还在想着昨天吃那顿火锅呢。所以如果看书的时候精神比较疲倦,就更容易走神。而且看书从翻开书本到进入状态需要一个时间,大约五到十分钟的样子。
你花了十来分钟好不容易开始专心致志了,突然什么事情打断,比如接个电话之类,然后回到书桌前来看书,你又需要花五到十分钟来集中注意力,如此反复被打断,最后你感觉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实际上真正“看进去”的时间不足一个小时。所以看书的时间最好不要被随便打扰。
所以,对于看书背诵的事情,最好选择精力旺盛不容易受干扰的较长时间段来做。
那么,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
用来做题。因为做题的时候需要动笔演算,可以强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围环境比较吵闹,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达到练习的效果。
比如下课的十分钟,你规定自己做十道英语选择题,你刚做了五道,突然有同学找你聊天,你的思路被打断了,聊了一会儿有提起笔做第六道,到上课的时候只做了八道,你就收获了八道题目的知识。如果你用来看书,除非你有超人的定力,否则恐怕还没有看清书上写的什么就上课了。
第四原则:注意适当的休息
前面我们在算一笔高三学习的时间账的时候,虽然说拼命的挤时间能多挤出来60%的时间。但是这个60%的时间实际上是由水分的,因为一个人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强行多挤出来的6个小时,是不可能是睡得好休息得好的6个小时的学习效率相提并论的。
所以,如果你记住了“效率比时间更重要”,那么,你也就可以理解:在高三阶段要想把时间利用好,除了要挤时间学习外,还要学习挤时间休息。
在制定时间计划的时候,保证必要的休息还是应该的。有很多同学在喜欢熬夜,因为夜里安静,有利于学习。但这样就会影响白天的精神,上课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师发现,睡的很不安稳,于是课没有听好,觉也没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
其实高中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要浪费时间很容易,一晃就过去了;要努力学习也足够长,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偶尔熬夜可以,长期如此肯定坚持不住。
最重要的:学会执行
就跟我们学习需要预习和复习一样,计划既需要每天执行之前牢记在心,也应该在每天执行之后进行检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的督促自己,持之以恒。
每天制定的计划,每天晚上都要拿出来检查检查,完成了的,就在前面打上勾,没有完成的,就在前面打上叉,然后统计统计完成了百分之多少。刚开始的时候大概能完成60%,时间久了,基本上能维持在80%左右。
有一位古人,总觉得自己每天都会做一些错事,为了少犯错误,他就想了一个主意:拿出一个碗、一包黄豆、一包绿豆,每天做了一件好事就把黄豆放进碗里,做了一件错事就把绿豆放进碗里。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就数一数里面有多少颗黄豆多少颗绿豆,然后想一想自己今天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坏事。就这样日复一日,黄豆逐渐增多而绿豆日渐减少。
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每天监督自己的好处。无论做了什么事情,每天睡觉前都回想一下,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该做的事情又有哪些做得不好,该怎样改进。这样才能不停的进步,而不至于停滞不前。我们制定了计划,就需要每天都检查自己的完成情况,这样才能督促自己不断改进,真正做到制定好计划、执行好计划。
总之,说了那么多关于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话,就是没有告诉大家该怎么样列一张每天如何安排时间的表格。实际上,这可能是在时间计划中最不重要的一个方面了。你只要拿出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填满整张表格,但里面的东西可能对学习毫无帮助。
我们都知道,同样是一张写满了字的密密麻麻的试卷,有的能得到150分,有的只能得零分。所以,把试卷写满不是本事,知道该写上什么正确的内容才是本事。时间管理也是一样,列出表格把时间填满不是本事,知道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填入正确的内容,然后认真执行,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中职生自我评价100字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职生自我评价100字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工行灵通卡没有手续费,你去银行问问
信用卡 8万额度 闪电办理
0抵押 0担保 最高贷50万
网友推荐信用卡
中信银行银联标准IC信用卡已有201万人申请
中信银行颜卡定制款信用卡已有79万人申请
平安车主卡金卡已有137万人申请
平安标准卡金卡已有115万人申请
招商YOUNG卡已有62万人申请
中国银行办理要20元费用,15元工本费,5元是存在你卡里的。年费是10元(普通卡)望采纳哦
总共只需一次兑换。在美元区消费。刷卡消费后,由发卡银行即时扣除持卡人的账户余额。刷卡消费时。在刷卡消费完成后,转换成人民币金额提供给内地发卡银行,将计价的当地货币转换成人民币记入持卡人账户余额,计价货币为当地货币。在非美元区消费,中国银联将根据交易当日的市场汇率。使用外币卡。也就是说,当天的市场汇率是多少,存人民币合算刷银联卡购物无须负担任何手续费,中国银联会根据交易当日的市场汇率,但需要把当地货币先转换成美元再转换成人民币,例如美元卡,在非美元区消费时,虽仍以当地货币计价。买得越多,这就额外多出一次兑换,也需多支付一次兑换手续费,并可能多负担一笔兑换损失,刷银联卡省得也越多,转换的汇率就是多少,存人民币和美元都行
中国银行信用卡申请的过程与其他银行信用卡申请的过程基本相同,先填写表格,然后提供资信材料递交到中国银行信用卡中心审核,等待发卡。在这里我们特别说明一下中国银行信用卡申请过程中需要提交的资信材料,希望这个中国银行信用卡申请教程能帮卡友顺利通过审批获得高额度的信用卡。中国银行信用卡申请的过程中需要提交的基本材料有:身份证明材料:身份证或者户口本或者军官证的复印件,如果是外籍或港澳台人士,需提供护照、居留证,香港/澳门身份证、台胞还乡证之一的复印件。这些身份证明材料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身份证明材料什么样的银行也不会给你审批信用卡。居有定所的证明材料:这些材料主要是证明你是某地的常住居民,便于银行控制风险,材料的种类可以为水、电、气、固定电话费(任选一种)最近一期缴费单复印件。资信证明材料:提供这些材料来证明你有足够的能力偿还刷信用卡产生的费用,材料种类可为申请人所在工作单位开具的工资单或收入证明(需加盖公司财务章),或银行代发工资存折/账单复印件(需有最近三个月薪水入账信息),或个人所得税扣缴凭证复印件(最有效)。以上的材料就基本上能决定中国银行是不是接受你的信用卡申请了,如果能在以上材料的基础上提供以下材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你的信用卡的信用额度:常用的信用卡最近二至三期月结单复印件;自有房产证明文件复印件(房产证上户主是你,别拿你爸妈的。没有!);机动车辆行驶本正本及副本复印件各壹份(要求同房产证);银行定(活)期存单(折)复印件(同上);中国银行信用卡年费的高低和信用卡的类别有关,中国银行信用卡金卡的年费是每年200元人民币,普卡的年费是每年100元人民币。除了年费以外,中国银行信用卡其他费用的种类和标准如下:挂失手续费:人民币40元 补发卡/损坏卡/提前换卡手续费:人民币15元 境外紧急补发卡手续费: 175美元/卡(此项费用为国际组织收取) 重制密码函手续费:人民币15元 补制对账单手续费:补制3个月以内的对账单免费;补制3个月以前的对账单,每份收取人民币5元 循环信用利息:日息万分之五,按月计收复利 滞纳金:按最低还款额未还部分的5%收取,最低人民币10元或1美元 贷方余额返回手续费:按返还金额的5‰收取,最低人民币5元或1美元,最高人民币200元或30美元 国外交易货币兑换手续费:结算金额的1%
信函、制卡/密码等加急处理费:人民币20元 超限费:超过信用额度部分的5%,最低为人民币10元或1美元 查阅签购单手续费:人民币15元/张,或5美元/张。查询境外交易签购单需要支付国际组织或境外机构可能收取的其他费用 热心网友 &
笔或500日元&#47、中国银行信用卡取现方法 境内:取现金额的1%:按取现金额的1%。(3)中银系列产品(柜台取现) 境内本行:按取现金额的3%,最高50元&#47、5澳元/笔(港币卡/港澳自由行卡):取现金额的1%、2美元&#47.5美元/笔(美元卡)、中国银行信用卡取现手续费及利息 1。 二;笔 境外(本行或非银联机构)、5澳元&#47、1英镑&#47、目前中国银行信用卡额度一般从3000元到五万元不等、2澳元/笔(澳元卡).5美元/中国银行信用卡取现功能是一种应急功能;境内跨行;笔、3英镑&#47。 境外;港澳自由行卡),而且影响信用度,最低人民币10元/笔(美元卡)、5欧元/笔(欧元卡),最低3、中国银行信用卡取现利息中国银行信用卡取现利息按日息计算;笔(澳元卡),最低人民币10元/境外(含港澳地区)、3英镑/笔 2。中国银行信用卡的取现额度为实际额度的50%,港澳自由行卡港澳地区收费为取现金额的2%)、中国银行信用卡取现额度及限制境内每卡每日预借现金不超过2000元人民币:免费 异地本行;港澳自由行卡),每卡每月不超过5000美元或等值外币,最低人民币12元/笔(美元卡),最低人民币8元&#47,从取现的第二天就已经开始计利息了、5欧元/笔(欧元卡);笔(英镑卡);在境外非中国银行网点取现产生的其他费用;笔(欧元卡)、2欧元&#47:按取现金额的3%(其中.5美元/笔(英镑卡);笔 (4)中银系列产品(自助终端取现) 境内本行;笔(英镑卡);笔 (2)长城国际卡境内(处港澳地区)本行;笔 境外(本行或非银联机构):取现金额的3%,由持卡人自行承担;笔或500日元&#47。 如果最后还款日前最低还款额没有还上的话中国银行就会收取滞纳金;笔 境外(银联),最低40港元&#47,最低人民币15元&#47,最低40港元&#47,相关费用比较高,需要及时还款;笔或500日元&#47。借鉴来源;笔 境外(本行或非银联机构),每卡六个月内不超过10、手续费及利息 一,日息=万分之5:您可以在全球任何一台贴有PLUS,境外预借现金每卡每日累计不超过1000美元或等值外币,最低3。普卡的额度一般为3000元到一万元之间。三;笔 境内跨行:取现金额的3%;笔(澳元卡)、5美元&#47、5美元&#47:取现金额的1%:取现金额的1%中国银行信用卡取现方法。2:取现金额的3%,最低3;笔(港币卡&#47、CIRRUS或银联标识的ATM上支取当地法定货币办理预借现金交易、额度;笔(港币卡&#47:您可在中国银行营业机构网点、中国银行信用卡取现手续费 (1)长城环球通系列产品(柜台取现) 本地本行,金卡的额度在一万到五万之间:取现金额的1%、ATM或贴有银联标识的其他商业银行的ATM机凭提款密码提取人民币现金。 取现不享受50天免息的,000美元或等值外币,最低15港元&#47 &
2、VISA、如果是银联卡。3、万事达的ATM上支取当地法定货币办理预借现金交易。 4、如果你的卡是银联卡、如果你的卡是JCB卡或者是招财猫卡的话、JCB标识的ATM上支取当地法定货币办理预借现金交易、补充一下,由于是银联和JCB组织的?1。不知道你的信用卡是哪种你说的是信用卡普卡(非金卡)吧、VISA卡和万事达卡可分别在全球贴有银联,信用卡取现手续费的,那就只能在银全球贴有银联的ATM上支取当地法定货币办理预借现金交易,可以在全球贴有银联
需由学生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到中国银行网点按相关规定办理挂失及补换卡手续。在特约商户消费无限额,在ATM机上取款每日累计最高限额为20,中职卡遗失或损坏需要补换时。3优惠政策1,并在使用中防止他人窥视或盗取,为其提供一个免收账户管理费(含小额账户管理费)和年费的账户,商业银行应根据客户申请。温馨提示1,并由学生将有关新卡信息及时告知学校。4。按照《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服务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目录的通知》(发改价格[号)要求,不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不影响个人信用.自开卡日起三年内享受免费短信通知服务,只能补换其他借记卡产品;2,请妥善保管中职卡密码,被自动销户.中职卡遗失或损坏时,但不能透支;两年不用.中职卡凭卡及密码,被打入不动户.为保证您资金安全,000元人民币.免收开卡工本费:半年不用。卡内无钱。2。 中行对于借记卡账户仅收取年费.三年优惠期过后,自开卡日起三年内享受免年费优惠 &
办理一张中行借记卡,办理借记卡手续费15元,另可以自己存钱,最少存一元,...建议办工商银行的网银,16块钱 ...中国银行开通网上银行是不要钱的但中国... &“(在贫困农村)63%的孩子一天高中也没上过”,这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问题学者、发展经济学家罗斯高(Scott Rozelle)先生在一次学术演讲中的提法。最近几天,他这次演讲的文本和视频在中国的网络上广受关注。本来我认为,对这一“事实”,多数公众是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虽然我国农村孩子上高中的情况比城市要差,但近年来,国家实施农村学生免费上中等职业技术(中职)学校、中职学生可获得两年国家助学金等政策,农村孩子上高中的比例大为提高,甚至可以说,中国大多农村地区,农村孩子只要愿意上高中,都可以上。因此,对“63%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也没上过”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多数公众不会感冒。可现实却是,很多人都相信“63%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也没读过”,而且认为罗斯高先生的调查反映了我国农村教育的真相。针对这一现象,我结合教育部发布的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对农村教育的了解,写了一篇分析文章。其中提到,2010年我国高中毛入学率即达到82.5%,就是城市高中入学率达到100%,农村高中毛入学率也绝不会低于60%,只有个别特困县的高中毛入学率低于50%。但是文章发表之后,仍旧有很多人,包括我朋友圈的朋友(有些还是教育工作者),认为“63%农村孩子一天高中也没上过”这个结论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一位朋友留言问:“上海高中入学率只有50%多吧?”另一位学校校长说:“天津市普通高中的录取比例一般在51%~53%的样子!有将近一半的初三毕业生要读中专或者中技,或者上班!”还有网友跟帖:“我觉得美国教授说的贴近现实,我们这里有36%的农村学生能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就不错了!”这些留言、跟帖说明同一个问题:他们都把高中理解为普通高中,而把中职、技校、职高排除在高中之外。也就是说,他们理解的高中入学率,并非国家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所统计的高中入学率,而是普通高中入学率。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何那么多人会认同罗斯高先生的演讲了。虽然罗斯高先生谈的高中是包括中职、技校的,可公众自动将其理解为普通高中。而按照普通高中的概念,我国全国的普通高中入学率(适龄学生有多少进入普通高中)2016年约为52%,农村普通高中入学率大概35%左右,这正和“63%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也没上过”对上。这种对高中的理解,对发展我国高中教育以及整体基础教育,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一个最为简单的道理是,国家将发展中职教育作为普及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职与普高均衡发展(规模大致相当),可是,老百姓普遍只关注普通高中教育,对中职教育不感兴趣。因此,即便实现高中100%的入学率,在老百姓心目中,读高中的学生也只有50%多。这反过来又会影响高中的普及:既然读中职不是读高中,那为什么要读?读中职有何意义?这是我国普及高中教育的最大难点。
高中教育已普及,但普通高中入学竞争更加激烈针对农村孩子高中入学率低的问题,罗斯高先生提出的方案是,关注0至3岁幼儿教育,重视幼儿早期智力发育和营养。这一建议也被部分人觉得是一个好的思路。而这也是基于对高中的认识就是“普通高中”。因为,如果考虑的是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入学率,那这一思路是存在问题的。上普通高中和上高中,在我国,是有很大不同的。目前,随着高中教育普及,学生上中职,基本不用考(考也不需要很高的分数),而上普通高中,尤其是好高中,则面临很大竞争。从各地的中考升学率看,普高的招生规模比中职略高,但只有50%多的初中毕业生进普高。这一录取比例比高考升学率低得多得多:我国大学录取率已经超过75%。因此有很多家长认为,中考竞争比高考竞争激烈。对于罗斯高先生的建议,有人质疑:叫妈妈回家,就能让孩子考上高中吗?很显然,这里的高中,不是职高,而是普通高中。进一步说,罗斯高先生的立论,也基于是读普通高中。因为其是根据上普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意愿来分析早期教育对学生影响的。一个孩子接受的早期教育好,学习成绩提高,会有更大希望考进普通高中。这符合公众的判断。然而,这只能解决家庭如何帮助孩子上普通高中的问题(我国义务教育的家庭教育焦虑都与要让孩子进好高中密切相关),而不是解决高中入学率问题。高中入学率问题,和上普通高中是完全不同两个问题。在我国,高中入学率问题的关键不是孩子考上高中,而是孩子读不读高中。因为初中毕业后,政府是采取各种措施激励学生上中职、技校、职高的。有中职学校上,却不愿意上,这是普及高中教育的根本问题。从每个家庭角度看,关注上普高是正常的。但研究中国高中教育问题,尤其是如何普及高中教育,关注怎样考普高,有些“牛头不对马嘴”。现实非常明确,假如国家确定发展高中教育的战略是普高和中职1:1比例,那么,只想读普高而不愿上中职学校的问题不解决,就难以实现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因此,罗斯高先生的研究令人困惑,他的目标是普及高中教育(认为劳动力人口中的高中人口比例将影响到一个国家是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但用的却是如何上普高的思路。值得注意的是,经检索,“63%”这一数据,其实出自罗斯高先生参与撰写的《中国农村中学辍学调查》一文(刊于2016年第2期《中国改革》杂志)。这一调查显示:基于八次大规模调研收集的来自四个省262个农村初中24931名农村中学生的数据,以及与52名样本地区的农村学生的深入访谈,研究人员发现,初中累积平均辍学率:17.6%~31%;入读高中的退学率4.2%~7.4%;入读职业中学的退学率:29%~32%。农村地区整个中学阶段(初中、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累计辍学率高达63%。根据这一调查,我国农村学生初中辍学率最高达31%,初中毕业后有69%的进高中,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中有4.2%-7.4%的退学,而读职业中学的学生中有29%-32%的退学。这和国家统计的农村高中入学率其实差不多,而不是“63%的农村学生一天高中也没有上过”。那么,罗斯高先生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一种可能是把没有完成高中学业的学生的比例作为没有上过上高中的比例。也有可能是演讲的口误。这还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上述调查显示,入读职业中学的学生退学率为29%-32%。可罗斯高的团队对这一退学率似乎并不特别关注,而仍关注上普高。因为如果关注高中普及率,必定关注中职退学率,而中职退学率,与0至3岁教育并无多大关系。因为,0至3岁幼儿教育再好,按照中国的高中教育格局,也都会有一半左右学生读中职。所以,必须首先解决中职退学率问题。中职教育何去何从中职不受待见,是我国普及高中教育必须直面的问题。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17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年)》,其中明确,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当时就有不少舆论解读为普及普通高中教育,教育部门还专门做出解释,明确普及高中教育包括职业教育。为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我国政府部门采取了诸多措施,包括设立中职国家助学金、实施免费政策,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后逐步扩大,涵盖到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8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实现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招生规模1:1,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37.01万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12.11万人。但这并不是学生(家长)自由选择普高和中职的结果,而是国家明确规定,要按1:1来安排中职招生计划。从中职办学看,总体而言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中职教育及毕业生社会地位低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我国政府部门反复强调,要消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要形成崇尚技能的社会风尚,但社会以及中职教师、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都比较低,中职在一些地方还被认为是“差生才接受的教育”,即便中职免费,学生也宁愿上收费的普高,中职免费政策也被质疑没有多大效果。为提高职业教育地位,我国教育部门还着手改变职业教育“断头路”的问题,给中职学生、高职学生进一步深造的空间,诸如实行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即中职教育与应用本科贯通,中职生直升本科院校就读)培养。可这走得还是学历路线,并没有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反而让职业教育的教育导向从就业变为了追求学历。二是中职办学质量不高、缺乏特色,甚至在功利化办学的影响下,一些中职学校“普高化”即举行普高教育,以满足学生参加高考的需要。有的中职学校“空心化”,办学者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输送到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以顶岗实习为名牟利。此即舆论广泛关注的中职“学生工”现象。在中西部农村,有的职业学校是以免费上学、读书有工资、毕业后“包就业”来吸引农村学生的。可是,学生发现,所谓的读书有工资其实是到企业干民工的活,但直接去当民工收入还更高,反而是被学校派去“顶岗实习”的话,收入还被学校拿走一部分。所谓的“包就业”,就是毕业后继续当农民工。这种中职教育,根本就没有给学生什么教育,反而严重败坏中职形象,也影响到我国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结果是,低端的劳动力维持了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存。这样,上中职普遍不被人认为是上高中,也是可以理解的。近年来,中职教育呈现萎缩之势。2016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93.34万人,比上年减少7.9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2.49%。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599.01万人,比上年减少57.69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0.28%。出现这种萎缩局面,主要原因是,随着适龄生源减少,一些地方政府压缩中职招生,增加普高招生。这也被认为是顺应老百姓扩大普高招生规模的呼声。目前,对于中职的未来发展,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是维持普高、中职发展格局,主要花精力解决中职的质量和特色问题。对这一意见,社会的反应并不积极。普遍认为中职低人一等的局面在我国的升学评价体系下短期内很难有改观。要实现中职和普高的平等发展,就必须将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类型,改革我国的教育管理、评价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取消学校的等级身份,消除社会的学历歧视。另一种意见是取消中职教育,都办普通高中。这种意见得到不少家长支持,认为既然大家都不欢迎中职,有的中职学校也没有给学生多少教育,那还继续维持中职和普高平分天下的格局干啥,不如就全部办普通高中,学生读完普通高中后再自主选择考什么大学。当然,这一意见也有反对者,认为这不利于人才的精准培养,教育的结构和社会的人才需求之间会失衡,国外如德国、新加坡就在初中毕业后分流,分流效果也很好。第三种意见是,取消普职分离的做法,实现普职融合,即所有高中都办为既有普高学术课程,又有中职技能课程的综合高中,学生可自主选择上普高课程和技职课程。这样既可避免中考过早分流,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再培养职业兴趣,也可丰富高中课程体系。我赞成普职融合发展高中教育的思路,即把目前的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建为综合高中。从国外中职教育的情况看,当前采取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居多。比如,美国和加拿大都设立综合高中,美国于1917年推出《史密斯-休斯法》(Smith-Hughes Act),确立了以综合中学为主要力量、普职融合的中等教育体系。在加拿大,综合高中通常开设160~170门左右的课程,其中有大约六七十门技职课程,比如木工、烹饪。英国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是把中学分为文法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三类。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政府制定了《综合中学设置促进法》,此后综合中学快速发展。虽然近年来英国也在对综合中学普职融合的方式进行修正,但综合中学还是中学的主流。我国普及高中教育的攻坚行动计划也提到要建立综合高中,但这一综合高中概念和英美的综合高中还不同,基本上属于中职普高化,即开设普高课程,学生可以参加高考。真正的综合高中,是所有高中,比如上海的上海中学、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都开设技职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但建立这样的综合高中,需要相应的升学评价制度改革,必须实行大学自主招生,即每所大学的专业根据自身人才培养要求,对学生提出相应成绩要求,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术课程和技职课程,并以课程成绩去申请综合性大学、文理学院、职业学院(我国的地方本科院校都属于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院校)、社区学院。不然,在单一的升学评价体系之下,学生即便上的是综合高中,但还是会集中选择学术性课程,而且,由于要按学生的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进行评价,成绩排在靠后者照样会觉得自己没有发展前途,而选择放弃读高中。美国、加拿大、英国的综合高中能举办成功,就在于大学实行自主招生,同时综合性大学、职业学院、社区学院并无由政府部门划定的等级身份,各类院校之间还有学分互认、自由转学制度。这是我国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时,需要借鉴的方面。
升学教育模式令农村教育出现新难题从全世界范围看,农村教育都很受关注。罗斯高先生关注中国农村教育问题,也有深意。但是,要解决我国农村教育问题,必须找到真实的病因,否则可能会贻误问题的解决。我国社会普遍不把中职当高中,这还不是农村高中入学率低、农村学生中职退学率高的根源,根源是,我国农村教育和城市基础教育一样,长期实行的是升学教育模式。有人对我国存在新的“读书无用论”不理解,比如,也有92%的农村家长希望孩子考大学,怎么会读书无用呢?问题是,希望孩子考大学,就等于觉得读书有用吗?那是升学有用,而非读书有用。当孩子的初中成绩不理想,考不上普高时,有的家长就会认为上大学无望而不让孩子再读。可以说,我国农村教育的资源配置、学校办学,都基本围绕升学模式展开,这导致了学前教育的薄弱、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农村“差生”现象、初中辍学率回潮、职业教育不受待见等一系列问题。在我国农村地区,地方政府官员关注教育,重点关注的还是普通高中,因为普通高中的高考升学率是地方政府认为的最大教育政绩。沿着重视普通高中教育的思路,就会看到我国基础教育的“分化”图景(如下图所示):
在初中阶段,有部分同学因为成绩差,升入普通高中无望,加上初中学习难度加大,而不愿意学习,学校、老师对这部分学生,从以前希望他们不要掉队,到转而放弃,或者直接告诉他们今后上中职。媒体报道显示,每年都有农村学校老师要求学生不参加中考,而直接去读中职(这样既完成中职招生,又提高本校的中考普高升学率)。这是对初中“差生”实施的边缘化举措。这些遭到边缘化对待的学生,有的在初一、初二就选择辍学去打工,学校也没有任何动力把他们找回来完成义务教育,而是以他们到城市去读书了为由推卸责任;有些 则成为问题学生,农村学校校园欺凌事件高发,与此密切相关。可成对照的是,那些有希望考上普高(今后进大学)的学生又面临应试压力,有一定条件的家长会想办法送孩子到城里的学校读书,甚至有家长直接放弃工作去城市陪读(与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没人管是另外一幅景象)。家长也一直给孩子施压:不考上一本就没有出路和希望。简单来说,我国农村初中的学生,要么直面教育的应试化,要么被边缘化。这也进一步影响到农村小学的办学。过去近二十年来,我国农村的撤点并校问题十分严重。地方政府撤点并校的理由是,农村生源减少,应让孩子到城市去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撤点并校带来一系列后遗症,包括农村孩子上学成本增加、交通安全隐患严重、城市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有的农村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因本来的成绩就不好,而选择放弃学业、辍学。针对这些问题,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明确叫停盲目撤点并校,要求各地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可是,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2.98万所,比上年减少1.32万所,其中,全国共有小学17.76万所,比上年减少1.29万所。与学校数减少可成对照的是,小学招生1752.47万人,比上年增加23.42万人;在校生9913.01万人,比上年增加220.83万人。也就是说,我国小学生入学人数在增加,但小学数量在减少,仅2016年就减少1.29万所。平均每天减少35所。也就是说,义务教育学校数还是减少如此之多,令人怀疑盲目的撤点并校是否得到了有效遏制。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基于升学导向举办义务教育。因为对一些地方政府的教育部门来说,撤点并校产生的辍学问题,对升学业绩不会有多大影响;“大班额”也不会影响地方教育,因为“差”的学生可以进中职。至于农村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很低(国家制订的目标是到2020年,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有人认为主要原因是学前教育为非义务教育,所以政府投入不够。这当然是一方面原因,可是,同样是非义务教育,为何普通高中教育,地方政府却很重视呢?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待厘清关于我国的农村教育,很多建议都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从提高农村学生升学竞争力的角度看,这样的建议是没有问题的。还有人把农村地区出现“读书无用论”,归为大学生就业难(读大学回报率低)。但是,这解决不了农村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因为不管怎样提高个体的能力,最终能考上大学的都只是少数,考上好大学的会更少。从升学视角来寻找农村教育的答案,是无解的。不少教育公益机构也发现,花再多精力投入农村小学,仍有部分学生在初中辍学。我国农村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问题,正是在政府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社会公益机构也重视农村教育的背景下出现的。这就令人不得不思考农村教育的深层次问题了。甚至也正是因为我国基础教育都采取升学教育模式,农村孩子在城市入学、参加中高考才长期困惑我国基础教育。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升学教育模式。农村孩子在城市参加中考,将影响当地孩子升普高,所以我国有的地方开放异地中考,明确规定参加考试者只能上中职,不能进普高。异地高考的开放,矛盾也集中在高考升学上。只有转变农村教育以及我国基础教育整体上的升学教育模式,转变用升学来配置教育资源的方式,包括在配置高中和高等教育资源过程中取消学校的等级、身份,重视把每一类教育都办好,让所有教育都给学生有价值的教育,我国基础教育学校才会关注学生接受合格的义务教育、完整的高中教育,防止学生或是承受应试化了的教育,或是被边缘化(城市学校教育的应试化问题比农村学校更严重,边缘化问题比农村学校要好一些)。但遗憾的是,我国社会,还普遍认为只有维持目前的升学评价制度,把学生的成绩(考分)和优质高中资源(普高中的重点高校、示范高中)、优质大学资源(985、211等学校)对应起来,才能给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可是,大家没有想过,这种教育模式,能改变多少农村孩子的命运?在全国范围内,能进985高校的学生只有2%,能进211高校的学生只有5%。其余的学生呢?对农村学生,考上普高才能有机会进好大学,才能改变命运,其结果必定是,随着普高梦破灭、大学梦破灭,教育对他们来说就变得没有意义。我国城市基础教育,其实也是升学导向,存在和农村基础教育一样的问题。不同的是,城市家庭普遍家庭经济情况更好,且更重视教育,加之孩子上学比较方便(城市也有撤点并校,但撤点并校对城市孩子上学的影响相对来说较小)因此,不会在小学、初中阶段孩子成绩差的时候,选择让孩子辍学。通常来说,除非家庭特别贫困,指望孩子马上参加工作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城市家长会坚持送孩子读完高中。另外,城市家庭的选择空间也更大,有的家庭对公办学校教育不满,会主动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高中以及高中以下的低龄留学人数近年来急剧增加),甚至选在在家上学。还有的家庭,如果孩子成绩差,也会选择送孩子出国,或者在初中毕业后,选择一些非学历的中外合作培训项目(可获得国外文凭)学习。在我国大城市,中职教育的萎缩情况比农村地区更严重。以上海为例,2016年上海初中毕业生报考人数为7.51万人,参加招生录取人数为7.37万人,其中7.28万名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录取率为98.72%。其中,普高录取5.19万,中职录取为2.09万,普高比例为70%,中职比例不到29%。未上高中(包括中职)的学生,主要选择出国留学、初中复读,以及上民办机构举行的高中国际班(没有高中学籍)。以升学为导向的基础教育,不但会制造农村地区严重的辍学、退学问题,也从根本上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就是顺利以高分考进名牌、重点大学的学生,也缺乏创新创造能力,而且因应试压力,有大约20%的名校新生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少学生进大学后失去奋斗目标和动力。这样的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回到培养自食其力的合格社会公民和劳动者上。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crawl.nosdn.127.net/nbotreplaceimg/49dceac67b3eab55e507b87/baf5913b5ecb2f28351a.jp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卡代扣卡里没钱能扣成负责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