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x 480 4g和r9 390 8g两款r9 270显卡和rx560对比该如何选择,现在就玩吃鸡和天国拯救

&p&&/p&&p&手机更新一下,科普书第一本现在已经出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最新版了,07版的就不要买了,最新版分专业版和科普版,专业版厚,专业知识也多,适合有一定营养学基础得看。科普版薄,适合无基础大众。&/p&&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cf449d4c5d375fd7a02d93f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0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cf449d4c5d375fd7a02d93f_r.jpg&&&/figure&&br&&/p&&br&&p&&/p&&p&填坑。每天更新&/p&&p&有关如何自学营养学,该看哪些书,类似的问题碰到很多人问,也曾好多人邀请我去回答。一直没有沉下心来去好好给大家讲这个问题,一方面觉得自己也没看多少书回答起来也感觉虚虚的,不过主要还是没耐下心来去写写,所以昨天看到有人再次问到这个问题,觉得有必要好好腾出点时间给大家说说自学营养学这回事。&/p&&p&我将从学习人群、学习目的、学习形式和书籍推荐四个方面来谈自学营养学这个事。&/p&&p&废话后头再说,题主问推荐的书籍,那就先从书籍推荐说起。&/p&&p&我把营养学相关书籍分为了四类,分别是工具书、教材书、科普书和专业书。下面一类一类的详细介绍。&/p&&p&第一类:工具书&/p&&p&1.中国食物成分表&/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b4eed96587dbfc730b31_b.jpg& data-rawwidth=&258& data-rawheight=&35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8&&&/figure&&p&实用指数:★★★★★&/p&&p&入手指数:★★&/p&&p&《中国食物成分表》在营养学里的地位就好比你学英语都必须要有一本英汉大词典一样,是必不可少的。这本书里面包含了我们常见的所有食物的营养成分,无论是学七大营养素、学食物营养学、做营养配餐、饮食指导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因而其实用指数是满分。&/p&&p&可另一方面,它值不值得大家每人人手一本呢?这个其实大可不必。现在也没见学英语的人人手里抱着一本大字典吧,同样,现在有很多手机app提供常见食物营养成分查阅功能,既方便又省钱(这本书花了我110大洋,穷学生的时代)。不过对于想要专业学习营养学的同学还是推荐入手的,你可以不用,也可以不看,但是有这么一本厚厚的绿皮书压着箱底是每一位营养师专业的象征,不管怎样,我们营养师的专业发型要摆摆好。&/p&&p&2.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b6013addceb71bfceca0_b.jpg& data-rawwidth=&251& data-rawheight=&3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1&&&/figure&&p&实用指数:★★★★★&/p&&p&入手指数:★★★★★&/p&&p&最新《2013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告诉你每天各种营养素该吃多少的一本书。最新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既便宜(十多块钱)又实用,值得人手一本。话不多说,双5星。&/p&&p&3.营养功能成分应用指南&/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ed910f5ad1a_b.jpg& data-rawwidth=&273& data-rawheight=&36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3&&&/figure&&p&实用指数:★★★&/p&&p&入手指数:★★&/p&&p&这本书主要是对功能性食品和特殊功能性营养成分的介绍,像常见的氨基酸类、肽类、蛋白类、脂肪酸等都有详细的介绍。主要适合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相关的学习人群,有一定的生化和营养学知识的可以考虑入手一本,毕竟现在五花八门的保健品,各种扩大宣传,有这样一本权威的书籍镇场还是很有说服力的。&/p&&p&4.中国功能食品原料基本成分数据表&/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cbc3ff24bad5c30ed68a20d62cc7155a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cbc3ff24bad5c30ed68a20d62cc7155a_r.jpg&&&/figure&&p&实用指数:★★★★&/p&&p&入手指数:★★&/p&&p&引自百度百科:&/p&&p&《中国功能食品原料基本成分数据表》中所涉及的保健功能成分和新资源食品的数据,填补了国内保健食品常见功能因子成分分析和常用植物资源数据分析的空白。《中国功能食品原料基本成分数据表》包括九大部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成分表,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成分表,新资源食品成分表,菌藻类食物成分表,常见花和花粉类原料成分表,果实和种子类成分表,根茎叶菜类原料成分表,畜禽滋补类成分表,水产、爬行、分泌类成分表。是一本科学、权威的工具书和大众指导书。&/p&&p&这本书我没有,但通过其目录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实用性其实也是很强的,里面的药食同源理论也是深入人心,对指导大众饮食有重要意义。看包装有点老,不然可以考虑入手一本。&/p&&p&第二类:教材书&/p&&p&1.《公共营养师》营养师培训全国统一教材&/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152a842b1bea6acb88002d_b.jpg& data-rawwidth=&757& data-rawheight=&3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152a842b1bea6acb88002d_r.jpg&&&/figure&&br&&p&实用指数:★★★★★&/p&&p&入手指数:★★★★&/p&&br&&p&简单说下公共营养师分级,公共营养师分为五级,由低到高为五级到一级。现在一般都是最低考三级,四级五级一般都没人考了。三级营养师即为高级营养师,二级为技师级营养师,一级为高级技师级营养师。目前我知道的只有三级和二级的培训考试,教材统一为如图三本教材,三级学的是基础知识和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这两本书,二级再加一本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总共三本书。&/p&&br&&p&《基础知识》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医学基础、人群营养学、基础营养学(七大营养素)、食物营养学、食品安全学、疾病营养学、社区营养等。&/p&&br&&p&《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二级)》这两本我们一般叫做“三级(二级)技能”,主要讲的是营养师实际操作工作中应用到的技能部分,包括:膳食调查、膳食分析、体格测量、营养缺乏疾病、营养配餐、食物标签等。&/p&&br&&p&总之,对于想要系统学习营养学,而且专业要求不是很高的这两本教科书是非常好的选择。&/p&&br&&p&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高等教育教材&/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3bb47f43734eac322a87b2bcc0a8b1d5_b.jpg& data-rawwidth=&303& data-rawheight=&4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3&&&/figure&&p&实用指数:★★★★&/p&&p&入手指数:★★★&/p&&br&&p&这本书是大学教材书,学习内容和公共营养师教材差不多,但专业性更近一步,对已经学习过公共营养师课程的朋友,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可以看下这本教材。&/p&&br&&p&第三类:科普书&/p&&p&先上一下顾中一老师的书单,里面推荐的书籍都是质量很高的书籍,多以科普类书籍为主,这里挑出几本实用指数和入手指数都为5星的推荐给大家。&/p&&p&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eeedc3313efe253faba02_b.jpg& data-rawwidth=&318&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8&&&/figure&&p&实用指数:★★★★★&/p&&p&入手指数:★★★★★&/p&&br&&p&话不多说,中国最权威的营养指导书籍,营养师的枕边书,红宝书,看到的人手一本,多买几本送朋友,送家人都是很好的。&/p&&p&主要内容,指导饮食的“金十条”,解决你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的问题,简单易懂,科学靠谱。&/p&&br&&p&2.《吃的真相》全三册&/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facdf36c1e2dd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p&实用指数:★★★★★&/p&&p&入手指数:★★★★★&/p&&br&&p&云大大科普文大汇总,是我营养科普路的启蒙书籍,吐血推荐。解决你平时碰见的各种奇奇怪怪的保健品、各种疑难杂题,尤其文章的严谨性和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绝对会让你重新认识营养学。&/p&&p&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 云无心”(比方:螺旋藻 云无心)&/p&&br&&p&3.《营养圣经》&/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381c9c4237a2ccc6b4a4c_b.jpg& data-rawwidth=&349& data-rawheight=&3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9&&&/figure&&p&实用指数:★★★★&/p&&p&入手指数:★★★★★&/p&&br&&p&本书作者&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1233731.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帕特里克·霍尔福德&/a&是世界健康和营养领域的权威,最佳营养学会的创始人,一直致力于研究营养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本书翻译又是当前最火热的营养科普大牛范志红老师和顾中一老师,所以本书的权威性不容置疑。但是个人认为本书系统性不是很强,算一本很好的科普书,但阅读完感觉没有系统的学到很多东西。另外,本书是基于英国居民国情,有些建议实用性不是很强,不过依然值得推荐阅读。&br&&/p&&br&&p&第四类:专业书&/p&&p&1.《生物化学》&/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cc080e3ca329b5412ea1b_b.jpg& data-rawwidth=&221& data-rawheight=&30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1&&&/figure&&br&&p&2.《生理学》&/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873aa17f0cb7910eac448c36c72ba26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7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873aa17f0cb7910eac448c36c72ba268_r.jpg&&&/figure&&br&3.《食品化学》&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00cedbc3fd_b.jpg& data-rawwidth=&139&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39&&&/figure&&br&&p&4.《食品原料学》&/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4deacbf4cc8_b.jpg& data-rawwidth=&297& data-rawheight=&4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7&&&/figure&&br&&p&5.《食品营养与配餐》&/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fb631f9ed748e778dfb336_b.jpg& data-rawwidth=&1057& data-rawheight=&14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fb631f9ed748e778dfb336_r.jpg&&&/figure&&br&&p&6.《疾病营养学》&/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1e2acf5bdae218c48af39_b.jpg& data-rawwidth=&253& data-rawheight=&3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3&&&/figure&&br&&p&7.《高级运动营养学》&/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995f0b70b5c236ecf58713da15facdb5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995f0b70b5c236ecf58713da15facdb5_r.jpg&&&/figure&&br&&br&&p&专业书籍就不再一一介绍,下面讲下学习人群、学习目的和学习形式这三个点。&/p&&br&&p&目前来讲,无论是想自学或者报班学习营养学的人群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类&/p&&p&1、学生,以大学生为主。大学生学习营养学90%以上还是为了日后就业,其中多以食品专业、护理专业、临床相关专业为主要人群,针对这类学习人群我的建议是:如果不是真心喜欢,提早做好两手打算,营养师这个职业没有媒体上说的那么好,那么高大上,出来更多的还是保健品相关行业就业机会多一些,而这些行业大家都懂的。另外一条路就是现在我所走的讲师,做教育培训,但这个对个人素质要求比较高,起步可能比较难,如果没有强大的兴趣和热情做支撑,很难做好。&/p&&p&简单扯了点闲话,说说的大学生怎么自学营养学,大学生无论学习什么都有天然优势,两点:时间充足,资源充足。如果你是理工科,必修专业课里就有生物化学,生理学什么的,那学习营养学就更简单了,想学好营养学,专业功底一定要扎实,上课好好听,免去日后很多麻烦。&/p&&p&2、健康无关行业的上班族。这类人群想学营养学无非是因为兴趣,或者为家人和自己的健康。没有对知识很高的要求,只想知道怎么吃会让自己更健康,那么就建议不用管那些工具书、专业书之类的,从科普书看起,如果特别感兴趣,可以报个营养师班系统学习一下,一者可以认识更多营养爱好者和营养老师,二者可以丰富自己的闲暇生活。&/p&&p&3.健康行业相关从业者。说实话,中国保健品市场之所以这么乱,大家一提都不信,跟健康行业从业者的营养学素质有很大关系,接触那么多号称自己是搞营养的,就知道卖产品,其他什么都不懂。所以,你要是健康行业的从业者,真心建议从头好好学习营养学,急于求成最后肯定是死路一条,保健品市场肯定会慢慢规范化,专业化,最终搞保健品的也一定是那些专业人士。建议:参加营养培训班,从教材开始学起,大量阅读科普书籍,买上工具书其中保健品相关的那两本书仔细对照自家产品研究,把自己变得专业起来。&/p&&p&4、家庭主妇、老人、自由职业者。这类人群较多,而且容易被各种奇奇怪怪七七八八的讲座广告啥的忽悠,建议报班学习,接受正统靠谱的营养学教育。&/p&
手机更新一下,科普书第一本现在已经出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最新版了,07版的就不要买了,最新版分专业版和科普版,专业版厚,专业知识也多,适合有一定营养学基础得看。科普版薄,适合无基础大众。 填坑。每天更新有关如何自学营养…
&p&要了解显卡性能指标,我想在这先简单介绍一下独显在DX9这个最辉煌的时代之后的发展历程,这样能让大家更明白这些指标的作用。DX9之前的大家可以去网上自行查一下。这些介绍大部分也是网上收集的资料,为了方便大家了解,自己整理完后发布的,不喜欢看的可以直接跳转到最下面的部分。&/p&&p&&br&&/p&&p&主流独立显卡芯片厂商目前只有两家Nvidia和AMD(曾经的ATI,后被AMD收购)。在DX9及以前的时代,两家的架构主要由像素单元、顶点单元、纹理单元、光栅单元组成,一个渲染流程的所有单元绑在一起组成一条渲染管线,&b&管线&/b&越多,&b&性能&/b&就越强。&/p&&p&&br&&/p&&p&然而到了DX9后期甚至DX10时代,游戏中的1D、2D、3D指令(不理解的人可以想象成2D=1D+1D,3D=1D+1D+1D,4D=1D+1D+1D+1D,以此类推)开始频繁混合出现,像素与顶点的渲染比例也有了改变,原先的架构就变得效率低下了,比如一个单元一次能处理4D运算,当碰到1D运算时就只用到1/4的资源,剩下3/4的资源就闲置掉了,相当于效率降低了4倍。因此,重新设计架构才能改变这个现状。&/p&&p&&br&&/p&&p&到了DX10时代,统一渲染架构的引入使得显卡不再区分“像素”和“顶点”,因此“管线”这种说法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b&流处理器&/b&”(简称SP),“流处理器”的数量直接影响显卡的性能。&/p&&p&&br&&/p&&p&当两家DX10产品面市后,人们发现两家的设计是两种完全相反的路线,而且都非常极端。&/p&&p&&br&&/p&&p&N卡利用强大的前端处理器把所有指令拆分成一个个1D指令,令每个运算单元都变成1D单元(理解成1个流处理器),这样做的好处是无论什么样的指令都可以高效处理,完全解决了DX9时代固定单元的弊端。为了保证指令分派的高效率,这些流处理器都分成几大组管理,每一组都具备完整的前后端及缓存单元,每个流处理器都对应独立的控制单元,效率几乎达到100%的理想程度,是标准的线程级并行架构,也是追求高效率的理想架构。&/p&&p&&br&&/p&&p&看似完美的架构,缺点也十分明显。要想增加运算单元,必需以组为单位进行扩充,这样连带的前后端控制单元、功能单元和缓存都会成正比增加,晶体管消耗严重,所以在相同晶体管数量的情况下,N卡能做的流处理器就相对少很多。在流处理器数量相对少的情况下,处理4D指令时又会显得性能不足(因为要耗费四个流处理器去处理一个指令),所以N卡的流处理器频率都会比核心频率高出一倍以上,以弥补数量上的缺陷,但高频率带来的翻倍流水线又再次消耗了大量晶体管,最终结果就是功耗巨大,制造难度极高。&/p&&p&&br&&/p&&p&A卡方面,也是采用通用的1D流处理器做为执行单元,每5个流处理器为一组,每组一次最大可接收一条5D指令(而N卡接收的是1D指令),在前端上就把所有指令打包成一个个5D指令发下去(而N卡是拆分成一个个1D发下去),当接到5D指令后,下面的5个流处理器就可以并行执行,属于指令级并行架构,又被称为5D架构,这样的设计可以实现高指令吞吐。同时控制单元与运算单元可做到分离,流处理器的增加不会牵动其它单元,晶体管消耗较少,所以A卡的流处理器数量一般都能做到N卡的4-5倍,芯片面积反而较小,理论运算能力也远强于N卡,功耗也相对要低一些。&br&&br&&/p&&p&&br&&/p&&p&但是,A卡架构的缺点也很明显,虽然理论计算性能强大,但较少的控制单元限制了其指令调度效率,下面流处理器越多,前端压力就越大。一旦碰到混合指令或条件指令的时候,前端就很难实现完整的5D打包,往往变成3D、2D、1D的发下去了,造成每组流处理器只有3、2甚至1个在工作,几乎一半的单元浪费掉了,再加上每个5D包里面可能存在最糟糕的组合(比如有先后关系的指令被包到了一起),常常导致部分指令被踢出去再走一次打包运算的流程。程序要想针对这种架构优化,必需减少混合、条件指令的出现(需要耗费程序员的大量精力),或杜绝(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软件优化度上A卡也是处于劣势的,常常无法发挥应有性能。&/p&&p&&br&&/p&&p&上面说的比较专业,如果从一个刚接触显卡的人的角度来说,不太容易理解,那么咱们借用其他论坛曾经的帖子来比喻一下。&/p&&p&&br&&/p&&p&如果将马比喻成指令发射端和控制逻辑单元,把战士比喻成流处理器,那么N卡类似于古代的骑兵,A卡类似于古代的战车。古代骑兵都是一个战士一匹马,而战车基本上都是一批马,一车配置一个驾车员,还有三四个战士或射箭,或扔标枪飞斧什么的(古希腊,古罗马盛行这种缺乏技术含量的战法),战车这东西很适合象征AMD的架构,这里一匹提供动力的马可以象征指令发射端和控制逻辑单元,那车上的战士可以象征每个5D矢量运算单元中的流处理器。在小型战役中,战车的输出能力是压倒性的,用10辆战车对10个骑兵,等于50双可以投射的手臂对10双可以投射的手臂,火力上明显压制。但是1000辆战车对战1000个骑兵时,在这个数量级来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骑兵便成为兵种的主流。战车的优势是省,花一点养马费就能输出客观的火力,但是大规模对战时的执行力,反应速度,灵活机动的要求,这些就是移动速度慢,地形兼容性差,不便于展开阵型对战的战车的软肋了,史实是大兵团对战时,骑兵可以用经典的魔兽战术hit and run对付战车,先遭遇,一轮齐射,射完马上后撤,迂回一圈再过来齐射,射完再后撤(中世纪时曾经很虎的东欧战车军就是这样被蒙古骑兵团灭的,西征波兰战役的虐杀)。所以中世纪开始大家都发现了,一旦战争规模玩大了,只能用骑兵,再贵也得用。&/p&&p&&br&&/p&&p&所以,N卡效率高,但是制造难度高,功耗难以控制。A卡理论运算能力强,功耗低,但指令调度限制较大,效率低下。如果两家还继续这么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栽在自己手上。&/p&&p&&br&&/p&&p&当NV和AMD两种统一渲染架构发展到第四代后(N卡是GF400,A卡是HD5000),极限终于来临,架构的弊端暴走了。N卡为了提升性能,流处理器扩充到512个,GTX480晶体管达到空前规模,功耗发热量已经控制不了,变成史上首个需要屏蔽部分单元(只剩下480个)才能保证良品率的首发高端;而A卡也好不到哪去,HD5870已经把运算单元撑到极限(1600个),计算效率比例降至低谷,无法再扩充。偏偏这时候芯片代工厂台积电(这才是大哥,当年Nvidia、AMD都得看它的脸色)却放鸽子取消了32纳米的计划,延后转跳28纳米,在新工艺还没出世的时候,两家的下一代型号只能继续吃40纳米(已经吃了三代了)。&br&&br&&/p&&p&新工艺的优势就是高晶体管密度,可以在芯片面积和功耗不变的情况下扩充单元规模,提升性能推出下一代产品,而现在还用老工艺,计算单元是没法再扩充了,该如何推出更高性能的第五代呢,NV和AMD都绞尽脑汁。&br&&br&&/p&&p&&br&&/p&&p&NV的办法就是优化电路设计,使40纳米应用更加成熟,终于开启了GTX480被屏蔽掉的一组SM(32个流处理器),推出相当于GTX480的成熟版和完整版:GTX580。虽然确实提升了一档性能,但这种吃老本的“提升”是治标不治本的,于是GTX560Ti及以下的型号都用了“新”的设计(SM包含的流处理器撑到了48个,用更少的分组管理更多的流处理器),相当于缩减了缓存和控制单元,牺牲通用运算性能和部分效率,从而换取晶体管消耗和功耗的大幅降低,市场反应良好。也就是说,这一代的N卡从旗舰以下的型号都是缩减通用计算性能的“新架构”只有GTX570以上还是延用老架构,新旧核心贯穿整代。从这里已经初现NV改革的方向。&/p&&p&&br&&/p&&p&而AMD由于本身工艺就很纯熟,在制造工艺上没有改进的空间,也在架构上做文章:前端处理器变成了两个,相当于增加了控制单元,缩减了运算单元。HD个流处理器就胜过了1440个流处理器的HD5850,更接近了1600个流处理器的HD5870,证明这种改进是成功的。不过HD6800系列定位低于上代HD5800系列有点让人奇怪,接下来推出的HD6900系列才让人恍然大悟,原来高端型号的数字提了一个台阶。HD6900系列除了具备双前端处理器,还史无前例的把原先5个流处理器一组改成4个一组(不能再叫5D架构了),降低了前端压力又提升了单元利用率。这样双重改进确实能有效提升效率,连次旗舰的HD个流处理)都要强于上代旗舰HD个),旗舰HD6970更是接近对手GTX570,稍强于对手GTX480。这一代的A卡从高端HD6800以上都采用了“新架构”,中端以下还是延用老架构(与N卡正好相反)。从这里也看出了AMD改革的方向。&/p&&p&&br&&/p&&p&再之后就是N卡kepler架构和A卡GCN架构的竞争了。&/p&&p&&br&&/p&&p&先说AMD的最新GCN架构(HD7000系列),多达两千流处理器之巨,但最明显的改变是果然大幅增加了控制单元和缓存的比例,宏观上采用类似N卡的线程级并行,底层上还是采用指令级并行,使晶体管数量达到空前规模(已经有点N卡的味道)。结果表现令人惊喜,效率大幅提升,运算性能更强,通用计算性能也大幅超越以前,彻底改掉了通用计算的老毛病。&br&&br&&/p&&p&&br&&/p&&p&不到半年,N卡的最新开谱勒架构(GK600系列)也横空出世,更是戏剧化,果然大幅减少了控制单元,缓存也缩减了,再大幅提升流处理器数量,这样效率虽然比以前降低了,但计算性能却是N卡空前最高的(这有点向A卡靠拢的意味,唯一不同的是NV还是线程级并行)。从实际表现来看,GK600相比HD7000有更强的性能,更低的功耗和更小的芯片面积,算是真正做到了最强。&/p&&p&&br&&/p&&p&去年至今,N卡推出了最新的麦克斯韦(Maxwell)架构,A卡也推出了最新的夏威夷(Hawaii)架构。两个厂商在不同的方向上走了很久重于又回归到相同的目标上:通用计算和CPU-GPU融合。&/p&&p&&br&&/p&&p&&br&&/p&&p&&b&14年9月19日更新&/b&------------------------------------------------------------------------------------------------------------------&/p&&p&NVIDIA再次领先AMD,推出了maxwell最新的旗舰和次旗舰显卡:公版GTX980和非公版GTX970,目前仍领跑单卡旗舰地位。&/p&&p&&br&&/p&&p&&b&15年1月30日更新&/b&------------------------------------------------------------------------------------------------------------------&/p&&p&1月22日,nvidia再次冲击中高端市场,发布GTX960。&/p&&p&AMD方面,目前没有太大动作,传说中的新旗舰R9 390X号称会采用HBM高带宽显存,在中高端和主流市场据说有个代号“Trinidad”的新核心,定位与R9 270相当,估计会与GTX960争夺市场。&/p&&p&&br&&/p&&p&&b&15年12月22日更新&/b&----------------------------------------------------------------------------------------------------------------&/p&&p&&br&&/p&&p&3月18日,NVIDIA全球同步发布了目前桌面级旗舰显卡——GeForce GTX Titan X,基于完整的Maxwell架构的GM200图形核心,成为到目前为止性能最强的单芯游戏显卡。&/p&&p&&br&&/p&&p&6月1日,为了针对AMD即将推出的&b&FURY X,&/b&NVIDIA再次发布GeForce GTX 980 Ti,性能仅次于Titan X,但是价格却远低于Titan X,成为性价比最高的显卡。&/p&&p&&br&&/p&&p&为了针对AMD的R9 380x,NVIDIA预计在明年年初发布GTX960Ti,拭目以待吧。&/p&&p&&br&&/p&&p&6月17日,AMD在E3游戏展上一口气发布了全新的Fury系列和R9/7 300系列。其中Fury系列包括Radeon R9 Fury X、R9 Fury、R9 Nano、Fury X2,R9/7 300系列包括Radeon R9 390X、R9 390、R9 380、R9(7) 370 1024SP、R7 360。除了旗舰Fury系列,其他均是老版本的马甲。&/p&&p&&br&&/p&&p&Fury X采用HBM显存,位宽高达4096bit,而且发布后直接为水冷版本。虽然单核方面不及Titan X和980Ti,但是因AMD高效的交火效率,在多路方面性能会超过Titan X。&/p&&p&&br&&/p&&p&另外Fury nano这款显卡得益于HBM显存,成为目前最袖珍的旗舰显卡,与Fury X一样,采用了全规格的Fiji核心。&/p&&p&&br&&/p&&p&双卡方面,N卡在Maxwell上并没有计划(估计与这一代主打能耗比有关),A卡预计在明年3月份出Fury x2,据说该卡会成为第一块可以实现单卡4K游戏的显卡(但其实理论上也不算单卡了)。&/p&&p&&br&&/p&&p&&b&17年8月29日更新&/b&----------------------------------------------------------------------------------------------------------------&/p&&p&很久没关注过自己的回答了,今天来更新一波。&/p&&p&&br&&/p&&p&自从进入到16nm时代以后,Nvidia股价暴涨8倍多。除了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理念与技术的发展,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帕斯卡架构。&/p&&p&&br&&/p&&p&到目前为止,Pascal架构已经全面铺货完毕。GP108核心的GT 1030,GP107核心的GTX 1050和GTX 1050ti,GP106核心的GTX 1060(3G、6G),GP104核心的GTX 1070和GTX 1080,GP102核心的Nvidia Titan X、GTX 1080ti和Nvidia Titan Xp(两款titan都是帕斯卡架构,只不过xp版本是完整的GP102核心,这两款titan的对比可以理解成曾经的GTX TITAN和GTX TITAN Black Edition)。&/p&&p&&br&&/p&&p&Pascal的具体架构细节在这里不是重点不多描述,想要了解的人可以去网上搜一下。现在老黄有点往当年intel的tick-tock模式发展,明白人都知道其实Pascal是maxwell的工艺改进版,明年要出的伏特(volta)显卡才是新架构。根据过往的经验以及老黄不时透露出来的信息,新的GV104核心的性能估计又要媲美GP102核心了(以往GK104对位GF104以及GF114,但是打败了GF110,GM204对位GK104,却也干翻了GK110,GP104同样对位GM204,也是秒了GM200)。老黄好像已经不把AMD当做自己的对手了。可以说,帕斯卡是目前桌面级的最强显卡了。&/p&&p&&br&&/p&&p&这几年AMD把精力都放在了新的CPU上,略显成效,搞intel也不敢一点点的挤牙膏了。但是在显示芯片上,却被老黄压制的死死的。R9 390X之后更新了新的命名,Rx系列,仍然是各种马甲版本。最新的vega显卡本来被传成可以媲美1080ti,但是发布之后却发现是1080级别的显卡,而且功耗跟1080比完全不占优势,看看AMD啥时候能出来个鸡血驱动吧。&/p&&p&&br&&/p&&p&然而虽然Nvidia现在有着碾压AMD的趋势,但是AMD仍然有自己的优势。&/p&&p&1、AMD的free-sync要比Nvidia的G-sync普及的多,而且相比G-sync的专利费,free-sync非常便宜。&/p&&p&2、DX12。就算是N粉也不得不承认,DX12就是N黑。虽然了解DX12的人都知道其实DX12主要是底层优化,AMD从mantle那也是很早就从硬件进行异步运算,但是老黄自称N卡支持通过硬件进行异步运算,并且可以通过软件进行优化,只不过至今仍然没有靠谱的结果。当然,现在使用DX12开发的游戏少之又少,等什么时候DX12真正的普及了再说。&/p&&p&3、挖矿效率。虚拟经济的飞速发展让虚拟货币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个时候,又能提到两个厂家的架构和通用计算了。简单的说,挖矿其实是将hash运算拆分成多个子运算,A卡一条指令集就能够完成一条运算,而N卡可能需要二条、三条甚至四条指令集才能够完成一条运算(同级别显卡),挖矿能效要低于A卡。&/p&&p&&br&&/p&&p&&br&&/p&&p&--------------------------------------------------------------------------------------------------------------------------------------------&/p&&p&&b&不想看上面的直接跳下来&/b&&/p&&p&&br&&/p&&p&两大独立显卡芯片厂商的历史简单介绍到这里,无论看得懂还是看不懂,就当一点点开胃菜,正菜在下面。&/p&&p&&br&&/p&&p&先说一下N卡历代架构,早期的特斯拉(Tesla,这个不是架构,是系列),费米(Fermi,从此开始叫架构),开普勒(Kepler),麦克斯韦(Maxwell),帕斯卡(Pascal),明年将要出的是伏特(volta)。发现了没?N卡架构命名全都是出名的科学家。&/p&&p&&br&&/p&&p&A卡比较乱,HD5000系列之前没有具体架构,只有代号为Cypress、Juniper、Hemlock、Redwood和Cedar的五个系列。在HD6000开始架构名称为北方群岛(Northern Islands),而且在北方群岛架构里有不同的开发代号,分别代表不同等级的显卡,分别是Antilles、Cayman、Barts、Turks、Caicos(全都是岛名)。之后的南方群岛(Southern Islands)架构中,基于28nm工艺和GCN架构开发代号为New Zealand、Tahiti、Pitcairn、Cape Verde。最新的基于GCN架构的开发代号又多了一个Hawaii系列。总之,我觉得A卡的代号已经把它自己给绕进去了~~&/p&&p&&br&&/p&&p&好了,识别显卡性能好坏,可以通过查看显卡以下的参数:&/p&&p&&br&&/p&&p&&br&&/p&&p&&br&&/p&&p&1、显卡芯片的架构。毋庸置疑,架构自然是越新越好。但是最新架构的显卡一定会比上一版本架构的显卡性能强吗?不一定,这里面有个等级。每个核心架构都有自己内部的等级,在没有革命性技术出现之前,最新架构的最低型号在性能上肯定不及之前架构的旗舰型号。当每个架构的全部版本型号都发布之后,新的架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它的中端型号没准可以媲美上一版本架构的旗舰型号,可以变相的通过田忌赛马去理解。&/p&&p&&br&&/p&&p&2、核心代号。&b&相同芯片架构&/b&的前提下,核心代号越高,性能越强劲。N卡一般的代号是G* 1**,其中,第一个*是指架构名称,费米的是F,开普勒是K,麦克斯韦是M,其实就是首字母。1**中,第一个*越高越厉害,第二个*越低越厉害。A卡比较容易,由高到低分别是Hawaii、New Zealand、Tahiti、Pitcairn、Cape Verde。&/p&&p&&br&&/p&&p&3、流处理器。流处理器越多,性能越强劲。能看懂上面介绍历史的童鞋肯定能理解啦。不过要记住,&b&不同核心架构&/b&的显卡不能比较流处理器个数,即使是同一个厂商。这又要说到每个核心架构的工作原理,在这里不多说,因为既专业又难懂。大家只要记住,只有相同&b&核心架构&/b&的前提下才能根据流处理器的数量判断GPU的性能。&/p&&p&&br&&/p&&p&4、光栅单元和纹理单元。光栅单元和纹理单元越多,性能越强劲。理由同上。&/p&&p&&br&&/p&&p&5、GPU频率。GPU频率越高,性能越强劲。这个不用多说了吧,大家把GPU理解成CPU,理解成汽车的发动机,频率越高相当于转速越快。不过还是要注意,&b&不同核心架构&/b&不要比较GPU频率。&/p&&p&&br&&/p&&p&6、显存带宽。显存带宽=显存位宽×显存频率。显存带宽可以看做是显存位宽和显存频率的综合指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数据的吞吐量。看显卡的人不要被JS忽悠了。有的人告诉你这个显存位宽有多高多高,但总带宽很低。打个比方,显存位宽就是一条马路的宽度,越宽表示可以并排行驶的车辆就越多;显存频率就是汽车速度,越高就表示车越快。那么带宽就是单位时间内这条街道所通过汽车的总数量。所以记住,看显卡不要只看&b&位宽&/b&,一定要看&b&带宽&/b&。&/p&&p&&br&&/p&&p&7、显存容量。受小时候计算机老师的影响,我刚上大学的时候还以为显存是衡量显卡好坏的第一参数,而且现在还有好多人跟我当时一样,认定只要显存大,显卡就NB。其实这都是在DX9及之前时代留下的后遗症。当时的技术水平所能达到的性能高度确实能从显存上&b&体现&/b&出来,但也不只是通过显存来决定性能。显存类似于电脑的内存,可以为暂时你储备和提供高质量的显示内容。打个比方,显存就是一个停车场,如果你的GPU性能不高,显存带宽不大,那么就不能为你提供更多的车进去,那么你修个大的停车场纯属浪费。所以,不要一味的听JS们说这个显卡有多大多大的显存。当然,在其他参数差不多的情况下,还是显存越大越好。&/p&&p&&br&&/p&&p&8、显存颗粒。经历了各种厮杀和收购,目前闪存颗粒的最大的三家厂商是镁光、海力士和三星。GDDR5X目前只有镁光量产,其他两个厂商是GDDR5显存。至于之前的尔必达之类的,以后估计都少见了。在内存方面镁光颗粒是比较容易稳定超频的,显存方面因为之前出现过bug,虽然被修复,但是广大玩家还是对镁光心有余悸。其实大家都被别人忽悠了。下载GPU-Z看一下显存厂商,是这三家就放心用吧。&/p&&p&&br&&/p&&p&9、软件支持及优化。咱们都不是专业人,也就不说那么多专业话了。作为平民玩家,大家只要知道你的显卡支持DirectX***就可以了(***是版本号,从1到11,到11.1、11.2,再到最新的12)。相对于游戏优化方面,两家厂商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化方式,N卡老黄出了名的负优化,经常性的新驱动降低了显卡在其他游戏的性能,老架构的显卡更不用说,而苏妈时不时就出一个鸡血驱动,让A卡性能猛提一大截,两家都是让人欢喜让人忧。&/p&&p&&br&&/p&&p&10、SLI(N卡)和CF(A卡)。这些都是多卡互联技术。每个技术都是最多支持4个GPU互联。对,你猜的没错,双芯显卡只能互联两个。这方面技术A卡可以将两个不同的卡互联,N卡只能同核心同型号互联(会刷bios的高玩略过这句话)。当然,玩游戏的话还是得靠游戏厂家和显卡厂家的驱动支持,这就看这些基友们谁最会搞了。&/p&&p&&br&&/p&&p&11、显卡厂商。显卡厂商是将某一个显卡芯片包装成一个完整的显卡,包括PCB板、显存容量、供电系统、散热系统、显卡接口等等。现在显卡厂家有华硕、影驰、EVGA、七彩虹、技嘉、微星、蓝宝石、迪兰恒进、映泰、昂达等等。每个不同的厂商在对同一款芯片包装上有不同的风格。&/p&&p&&br&&/p&&p&12、散热设计功耗(TDP)。这个肯定是越小越好啦,省电省硬件嘛。新的架构和工艺在功耗上都会有所降低,不过高端显卡你就不要想低TDP了,目前的技术还没有发展到高性能低功耗的地步。&/p&&p&&br&&/p&&p&13、PCB板及供电系统。板材肯定是用料越多越好,保证高频率长时间使用以及供电的稳定性。供电相数越高肯定是越好,但是也要看一下电容电感等元件的可靠性。&/p&&p&&br&&/p&&p&14、散热。显卡散热风冷的有普通风扇和涡轮风扇,高端一点的就是水冷散热。水冷散热效果好,噪音低,但是价格贵,维护麻烦。风冷散热性能不及水冷,而且噪音较大,但是价格便宜,方便维护。另外普通风扇散热性能要高于涡轮散热,而且普通风扇往机箱内散热,涡轮风扇往机箱外散热,看个人喜好。还有就是热管数量、散热片、焊接技术等。另外很多高端显卡带有背板,一方面提高散热能力,另一方面也起到加固PCB板的作用。&/p&&p&&br&&/p&&p&15、价格。这玩意不用解释了吧,实在实在什么都不懂,那就一分钱一分货。不用听JS们怎么跟你形容,100块钱的秒杀某某旗舰的显卡,性能保证不及他说的那旗舰显卡的十分之一。壕们还是啥贵买啥吧。不过X东之类的电商网站经常有打折,有的降幅能打到300左右,时刻关注吧。&/p&&p&&br&&/p&&p&差不多就这么多,其实上面的2、3、4、5全部说的都是1的内容,12、13、14全都说的是11的内容,只不过我又将其细分了一些。&/p&&p&&br&&/p&&p&&u&下面再说点根据显卡的型号怎么判断它的强弱,只说一下目前两家芯片厂商在产的独显。&/u&&/p&&p&&br&&/p&&p&N卡目前命名都是是GTX **0,其中第一位是第几代;第二位是档次,9一般是双芯显卡(GTX 690之后只有Titan Z是双芯卡了,到现在老黄好像都没有计划出双芯卡),8是高端显卡,7是中高端显卡,6是中端显卡,5是中低端显卡,1、2、3、4是入门级显卡。GTX **0 ti在甜点级别(GTX *60)及以下的型号里是指某个型号的高频版,就是核心代号一样,但是更NB一些。GTX *80 ti是该代显卡的&b&旗舰核心&/b&版本,并不仅仅是GTX *80的高频板,因为80只是&b&高端核心&/b&,两者的核心代号不一样,但都是完整版的核心。&/p&&p&A卡目前的有R* **0和HD ***0,其中R9是中高端显卡,R7是中低端显卡,R9 295X2是双芯显卡(到17年为止未出新的双芯卡,此卡为AMD最新双芯卡,其实也不算新了),R9 290是高端显卡,R9 280是中高端显卡,R9 270是中端显卡,每个R9 2*0X是相应版本的高频版,R7 2*0以下的就是中低端显卡了,以此类推。现在又出了RX **0系列,其实就是AMD前几个版本的GCN的马甲。HD ***0中,第一位是第几代;第二位是档次,89是高端,7是中端,6是中端,5以下低端;第三位是再细分的档次,9是高端,7是中端,5是低端。反正AMD现在就是把马甲做到死,就算是最新出来的vega显卡,也算是GCN的马甲。&/p&&p&&br&&/p&&p&&b&14年9月19日更新&/b&------------------------------------------------------------------------------------------------------------------&/p&&p&有人会发现在maxwell出现后,N卡没有出800系列,英伟达的解释是,800系列命名都放在移动平台上了,为防止混淆,将最新maxwell系列桌面级显卡命名GTX 900。大家可以看下近几年出的笔记本,中高端显卡基本都是GTX 800m系列&/p&&p&&br&&/p&&p&--------------------------------------------------------------------------------------------------------------------------------------------&/p&&p&&br&&/p&&p&&br&&/p&&p&&br&&/p&&p&最后,肯定有人问,我就想比一下不同架构,不同厂家的显卡性能,你告诉我怎么比。那我只能给你一张图,了解一下,这些是专业人士通过多个软件测试得出来的结果。图是在贴吧找的,并非自己总结,侵删。&/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107a6f0ab8e5ba260bbeee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3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107a6f0ab8e5ba260bbeee_r.jpg&&&/figure&
要了解显卡性能指标,我想在这先简单介绍一下独显在DX9这个最辉煌的时代之后的发展历程,这样能让大家更明白这些指标的作用。DX9之前的大家可以去网上自行查一下。这些介绍大部分也是网上收集的资料,为了方便大家了解,自己整理完后发布的,不喜欢看的可以…
经典很多,没有唯一&br&1、大猩猩口罩&br&脸部预留了一定空间&br&趣味性有助于消除口罩带来的恐惧感 &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ad2e3ad03144dfc_b.jpg& data-rawwidth=&313& data-rawheight=&30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3&&&/figure&2、深泽直人设计的饮料包装 &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46f555a4a52f312d53b4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4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46f555a4a52f312d53b4_r.jpg&&&/figure&&br&3、骨骼椅&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83c789fc4129dde503cf9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83c789fc4129dde503cf9_r.jpg&&&/figure& 4、洗发水包装&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ace702d00f4f857fc6460f56_b.jpg& data-rawwidth=&199&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9&&&/figure& 5、卵石抱枕&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b9bc0b5e4cd8c379a16ae_b.jpg& data-rawwidth=&394& data-rawheight=&38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4&&&/figure&&br&6、小鸟吊灯&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376db22e50f0bfccad1ee8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f376db22e50f0bfccad1ee8_r.jpg&&&/figure&&br&等
经典很多,没有唯一 1、大猩猩口罩 脸部预留了一定空间 趣味性有助于消除口罩带来的恐惧感 2、深泽直人设计的饮料包装 3、骨骼椅 4、洗发水包装 5、卵石抱枕 6、小鸟吊灯 等
&p&读书有很多种方法,题主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在一种长期形成的惯性节奏中生活和工作,现有的思维方式完全是惯性的和下意识的。&/p&&br&&p&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问题少许冷静下来想一下,就不成其为一个问题,因为它实在太容易解决了。&/p&&br&&p&不针对题主,只是生活和工作惯性的力量的确很大,大到人们习以为常,大到人身处其中而不知自,大到我们连最基本的、我们曾经使用过的方法都忘记了。这本身没有太大问题,需要的是一点点脱离惯性的思考而已,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考。&/p&&br&&p&小学生方法(我们曾经用过):&/p&&br&&p&每本书读完后,挑选自认为最有用的3句话(不是三段话),3句话就够了,背课文一样,把它们背下来,然后复习、复习、复习。&/p&&br&&p&一本书记得3句话,比一本书完全没有印象已经是从0到1,从无到有的巨大飞跃了。操作困难吗?一点都不。花费了很多额外时间了吗?非常少。使用了什么特殊方法么?一点也没有。&/p&&br&&p&每本书3句话,写文章可引用,聊天可以引用,演讲可以引用。。。。。。&/p&&br&&p&中学生方法(我们曾经用过):&/p&&br&&p&每本书读完后,就着新鲜的残留记忆,将中心思想总结下来,这本书核心想表达什么,阐述了什么道理?。。。。。。然后,闲时随手翻看一下,然后,闲时再随手翻看一下。这相当于用10来分钟将一整本书又读了一遍(最核心的内容),比将书完整重读一遍的效率高了不是一丁半点。&/p&&br&&p&当然,我不是否认有的书值得反复阅读,因为你会有阅读的快感,因为你会有新的体会和认识,因为你能结合自己的经历理解得更多。&/p&&br&&p&但是,但是大部分的书的大部分文字信息是无效的(可能会增加你的阅读快感,这个作用是有的)。题主需要的是有效性,是有印象,那就过滤无效、甚至部分有效信息、甚至很重要的有效信息,留下最值得你留下的中心思想,够了。&/p&&br&&p&大学生方法(我们曾经用过):&/p&&br&&p&每次备考,自习室里挥汗如雨,我们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将一本3个月没有打开的新书,从无到有,从陌生到熟悉,从0分到80分的进度,快速的消化,快速的攻关,快速的考试,快速的遗忘(请忽略这一点)。。。。。。&/p&&br&&p&最长用的方法,老师给复习提纲,我们圈圈画画,最后一礼拜,自习室里,复习提纲一遍一遍捋,复习提纲无关的内容,视而不见。&/p&&br&&p&现在读书,自由度太大了,再也不用按照老师的复习提纲了,自己将一本书的框架、结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用适合你认知方式去提取,那么这本书的骨干也就收获了。&/p&&br&&p&当然,这是在你觉得这本书有用的前提下。&/p&&br&&p&硕士生方法(我们曾经用过):&/p&&br&&p&做课题写论文,这是绝大部分人在读硕士期间都会面临的问题,做课题的关键就是对一个小的值得研究的点,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深入的分析,最终有一个结论。这是做精细活,虽然很多结论也许是七拼八凑的,也许是东借西取的,但做课题的过程和所花费的精力(某一个问题上),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所以结论在这里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你对一个你本不了解的东西,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即使论文是胡诌的)。&/p&&br&&p&对于《论语》、《道德经》这类书,如果想有所获益,那一定是要花精力和时间的,也许要读个一年半载,翻看对照各种注释版本,结合自己生活经历,最后还只明白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理解了其中很小一部分道理。但正如做论文一样,这个过程,你已经收获很多了,更何况,如果你能如王阳明所说的那样,能够知一点,行一点的话,那就已经不知道牛*到哪里去了。&/p&&br&&p&博士生方法:没读过,暂不提供。&/p&&br&&p&说了一大堆,其实这些题主都知道,都经历过,只是长期的社会生活惯性,题主把这些方法都暂时性的忘却了。又或者觉得这些方法不够高大上,没有实现自我超越和突破。&/p&&br&
不过,我想说,返璞归真,基本和浅显的道理,往往是最有效的,更优秀的方法是在过程中积累和总结出来的。
读书有很多种方法,题主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在一种长期形成的惯性节奏中生活和工作,现有的思维方式完全是惯性的和下意识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问题少许冷静下来想一下,就不成其为一个问题,因为它实在太容易解决了。 不针对题主,只是生活和工作…
&p&2017年来看了看,虽然型号更新了,但组装的方法依然没变,所以不用更新。&/p&&p&==================================&/p&&p&这里就回答如何“组装”电脑。本篇可以私人转载,禁止商业转载,谢谢。&/p&&p&&br&&/p&&p&在文末放了公众号的二维码,左边是服务号,因为知乎上对于配置这类信息属于“个人问题”,所以很多时候被邀请点进去以后已经不能回答,并且我也觉得知乎上对于给一个配置这样的提问回答多了没多大意思,所以自己做了一些配置清单,并且可以互动。右边则是希望能够抽空来写一些文章,订阅号会方便一些,也不会常常出现在别人的微信时间线,太扰人。另外因为公众号只能回复48小时内发消息的人…所以如果没来得及回复的话,记得过两天再发一次…抱歉。&/p&&p&&br&&/p&&p&另外还有最有时效的方法:&b&&a href=&https://www.zhihu.com/zhi/people/945984& class=&internal&&值乎提问入口 &/a&&/b&&/p&&p&&br&&/p&&p&====== 更新======&/p&&p&之前为了图方便,直接把我在什么值得买写的连图带字复制过来…但一次性直接复制,导致图片都没了…排版也是乱的…这次重新粘了一下图片,图片有的是自己拍的(特别是拍虚了的渣图…),有的是百度上找的,有的是电商上截图以后自己标记的。如果有什么侵犯到别人权益的,请联系我~(因为复制过来的图片,所以有什么值得买的水印,但是这篇经验确实是我发的,所以不是盗贴哈)&/p&&p&&br&&/p&&p&====== 更新======&/p&&p&在电脑上找到了之前上船前的图片,把以前的水印图片给换回来了&/p&&p&另外更新几个装机的要点:&/p&&p&1.台式机的散热本身不太容易成为问题,反而是风扇噪音很重要,所以务必选个好的静音风扇。&/p&&p&2.现在的主流集显能够应付入门级的3D网游,以及轻量级的Photoshop一类的设计软件(P几张照片那种),所以不用提到photoshop和游戏就一定得配独立显卡&/p&&p&3.水冷其实也有风扇,其实也没法做到完全静音,且价格还比较高&/p&&p&4.绝大部分电脑在买的时候考虑了“扩展性”,但实际上却到淘汰都没有扩展过。且即使扩展也是内存条、硬盘这类不需要换机箱/主板的配件。所以不用太看重大主板和大机箱的“扩展性”这个优点&/p&&p&&br&&/p&&p&在展开来说之前,先说一个事情,就是为啥要自己组装电脑,原因一般有二,一是品牌机性价比太差,二是想自己选自己喜欢的配件,有乐趣。三是零件自己选,靠谱不会被商家骗。实际装机的时候,就要面临选择了,首先我在帮朋友装机或者自己组装的时候,绝大多数还是选择的从B2C自营买的,因为售后和淘宝或者某些电商的第三方确实不一样。&/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4f62ca10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16& data-rawheight=&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16&&&/figure&&p&帮一个朋友2012年在奶茶东上买的7850,用了接近一年的时候坏了,发给售后处理说维修时间长,可以选择等或者以9折的价格退款,然后退了1264,可当时7850经过了一年,买块新的也才1100多一点啊…于是朋友开心的加了185换了GTX660…换成自找厂商或者寄回检测的C2C、电商第三方,估计很难做到这一点。(下面这个图就是记录,真感慨我的GTX460怎么不坏呢╮(╯▽╰)╭)&/p&&p&帮一个朋友2012年在奶茶东上买的7850,用了接近一年的时候坏了,发给售后处理说维修时间长,可以选择等或者以9折的价格退款,然后退了1264,可当时7850经过了一年,买块新的也才1100多一点啊…于是朋友开心的加了185换了GTX660…换成自找厂商或者寄回检测的C2C、电商第三方,估计很难做到这一点。(下面这个图就是记录,真感慨我的GTX460怎么不坏呢╮(╯▽╰)╭)&/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ffff4c4aff722ce7b6ff75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11& data-rawheight=&2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ffff4c4aff722ce7b6ff750_r.jpg&&&/figure&&p&说完了售后,我想表达个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如果自己组装,还是选靠谱一些的购买渠道吧,B2C的售后会好很多,首选的购买方式应该是B2C网站买配件来组装。很多整机虽然便宜几百,但是一来品牌选择上很坑,二来售后基本上就是店保。&/p&&p&&br&&/p&&p&说完了原因,再来说需求分析,现在主流的装机需求大概是这么几个类型(我基本上都装过…( ̄. ̄))&/p&&p&1.能用就行型(¥1500 ~ ¥2500)&/p&&p&2.办公文字处理型(¥2000 ~ ¥3000)&/p&&p&3.一般游戏型(¥3000 ~ ¥5000)&/p&&p&4.发烧游戏型(¥6000 ~ ¥1W+)&/p&&p&5.图像处理\特殊软件型(¥4000 ~ ¥1W+)&/p&&p&6.土豪怎么好怎么装型(预算是啥?)&/p&&p&自己估的这是个大概,只是方便大家去按照预算看看。而实际上看性能,可以参考其他答案里的“天梯图”,现在的处理器、显卡都尽是各种型号的马甲,天梯图可以很直接的看到具体某一型号处在的位置。&/p&&p&&br&&/p&&p& 请忽略我经验里面装反的散热器风扇——因为怕误导别人,所以转过来的时候把图删了。另外关于H81——这是朋友选的,当时活动只要299,朋友不太懂,我告诉他,H81和B85两个实际用起来确实差别不大(至少对他的使用范围里是这样)原因只有价格,千万别觉得这里没必要省那里没必要省,3000预算进卡吧,1W神机抱回家的顺口溜就是这么来的。我觉得可以理解,自己配请换成B85。处理器没用E3也是因为便宜。但便宜也有前提——够用。下面就进入正题:&/p&&p&&br&&/p&&p& 首先来说,组成电脑的几个部件, 主要配件是CPU、主板、内存、硬盘、电源、机箱、显卡,算上外设和配件还有显示器、键盘鼠标,以及现在很少人配到的光驱\刻录机、独立声卡之类的。他们的关系是什么呢?主板是主要配件的承载平台,主要配件是直接接在上面的。&/p&&p&&br&&/p&&p&&b&尺寸篇:&/b&&/p&&p&&br&&/p&&p& 1、机箱和主板的尺寸型号从大到依次是:&b&(标准型)&/b&ATX 305mm x 180-250mm &&b& (紧凑型)&/b&M-ATX 284×208mm(即Mini-ATX) &b&& (迷你型)&/b&M-ITX 170mm x 170mm(即Mini-ITX),这些是现在主流的一些尺寸,另外的诸如EATX、AT、XT、DTX之类的应该不会看这篇文章的……大机箱比如ATX可以容纳小主板比如M-ATX和ITX,但小机箱不能容纳大主板(废话),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小机箱,像淘宝现在有买很多二手的Mac mini的机箱,可以自己组装成Mac mini的样子,很漂亮,但是它实际上普通的ITX主板是放不进去的,需要特别版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bf6b4b835e8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9& data-rawheight=&5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bf6b4b835e8c_r.jpg&&&/figure&&p&&br&&/p&&p& 2、主板和CPU,目前的市场中,品牌只有Intel和AMD两种选择,首先当然是支持AMD芯片的主板没有办法安装Intel的CPU,反之亦然(也有一些奇葩的主板曾经搞过两个CPU插槽,但早已淘汰,这里不论)。其次,Intel和AMD各自又细分为&/p&&p&&b&Intel&/b&有:LGA 2011(主要是高端系列,LGA是芯片封装的方法,而数字代表它有多少个针脚,就是你的主板CPU插槽那一根一根的那东西,以前它们在CPU上,现在在主板上。&b&只要注意不要买到A接口的主板和B接口的CPU就好了&/b&),LGA 1150(最新的酷睿第四代,会逐渐取代以前的)LGA 1155(第二到第三代酷睿用的这种接口),1156(第一代酷睿)LGA 775(1155出现之前的接口了,很老,现在比较少见到了)&/p&&p&&b&AMD&/b&有:AM3+和AM3(AM3+是最新的专为“推土机”系列优化的CPU接口,AM3则较AMD3+老一些,可通过刷新BIOS支持AM3+的),FM2+和FM2(区别主要是FM2+支持第三代的APU和CPU,FM2不支持)&/p&&p&另外除了上述两种以外,市面上还有一种&b&整合CPU主板&/b&,主要是主打低价低功耗,对要求不高的办公、做NAS之类的可以考虑,因为这种可以极大的降低成本,通常CPU+主板一共在500-700之间(因为CPU集成在上面的)。购买前最好查清楚CPU的接口,再对应去买主板,虽然AMD的接口有刷BIOS支持新U的,但这不适合新手。&/p&&p&&br&&/p&&p& 3、内存条和主板,内存其实现在市面上主流的基本上都是DDR3的内存(之前的还有SD、DDR1、DDR2),但还是要注意,二手市场还是有些DDR2的内存卖的比较便宜,切莫为了省钱买个不能用的。然后就是笔记本内存和台式机内存并不一样,如下图:&/p&&p&&b&这是笔记本内存条:&/b&&/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a6d49a3a9dc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figure&&p&&b&这是台式机内存条:&/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606eacbac089a2dc572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figure&&p&你可能还会看到这种:&/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1a648f9b6d63ecc65e46e4030b7bff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figure&&p&其实外面的这块只是个散热器,拆掉外壳也就和上面的台式机内存长的差不多,不过一般需要散热的都是一些超频版、高性能版。这里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整合CPU主板或者一些主打便捷小巧的主机,比如Intel去年开始发布的NUC(Next Unit of Computing),用的也是笔记本内存,他有多小呢?看看下面的拿在手上的图就知道了,如果对性能要求不算高(办公、看电影、基本的游戏),但希望小巧轻薄的,可以选择它,因为小到可以挂在显示器后面。&/p&&p&其实外面的这块只是个散热器,拆掉外壳也就和上面的台式机内存长的差不多,不过一般需要散热的都是一些超频版、高性能版。这里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整合CPU主板或者一些主打便捷小巧的主机,比如Intel去年开始发布的NUC(Next Unit of Computing),用的也是笔记本内存,他有多小呢?看看下面的拿在手上的图就知道了,如果对性能要求不算高(办公、看电影、基本的游戏),但希望小巧轻薄的,可以选择它,因为小到可以挂在显示器后面。&/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b7d4d20ea97ac7d5a447cdb781f741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b7d4d20ea97ac7d5a447cdb781f7412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165a5a8e940f795ef0352b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165a5a8e940f795ef0352b8_r.jpg&&&/figure&&p&&br&&/p&&p& 4、显卡的尺寸只在选择小机箱时需要照顾到(也确实不要用巨无霸显卡搭配小机箱,如果是追求极致性能的话,小机箱本身就不适合这个需求),如果机箱是小机箱,可能就需要选择“半高显卡”(可以直接搜索的到),但这不一定,还是看具体型号,比如我自己的这个乔思伯的V4装机,显卡要求最长不超过26cm,再多就放不下了,大家在购买显卡的时候参数里面也是有的,可以对照着来。需要另外特别注意的是,现在的独立显卡,基本上都是占用两个槽的比较多,所以机箱小了一定要看槽数够不够。&br&&/p&&p&&br&&/p&&p& 5、电源、硬盘及其他:&/p&&p&&b&电源&/b&其实比较简单,除了某些自带电源的机箱有奇特大小和外形以外,普通的电源大小只有标准版和Micro两种,有很多小机箱是用的Micro电源(要很小的那种,同样是参数里有的),这种机箱的话,普通标准尺寸的电源是塞不下的。&/p&&p&&b&硬盘&/b&普通台式机当然用3.5寸和2.5寸都没问题,但同样是小机箱就会面临尺寸问题,比如上面提到的改款苹果机箱,就只能用2.5寸的硬盘去替换,另外固态硬盘基本都是2.5寸或者是mSATA接口的更小尺寸,所以固态硬盘不是太需要担心尺寸问题。&/p&&p&最后就是&b&散热器&/b&,主要也还是小机箱用不了太大的散热器,再一个如果是单独买的散热器,还是要注意跟CPU匹配,有的是多平台的散热器这种比较好弄(支持的平台还是在网站提供的参数里面看),如果是针对某一种接口的CPU,那就一定要看仔细了。&/p&&p&&br&&/p&&p& 总结一下上面提到的东西,大家发现了啥没有?那就是——小机箱坑爹啊!虽然小机箱长的好看又省地方呢,但最需要顾忌到尺寸问题的就是小机箱,所以还是建议刚开始装机的朋友选择大一点的机箱,至少是M-ATX以上。否则你会有很多问题需要纠结的。&/p&&p&&br&&/p&&p&&br&&/p&&p&&br&&/p&&p&&b&选购篇:&/b&&/p&&p&&b&CPU&/b&&/p&&p&方面,撸主配机子的时候一般是按照不带显示器的话,2000以下用奔腾,3000以下用i3,用i5,5000以上用i7,这个大体上的标准。而品牌倾向呢,CPU我比较倾向于Intel,因为在用过的实际感受里,确实要相对稳定一些,这个上面一定要明白:更多的核≠性能高,我常给身边装机的小白朋友说,AMD的低端4核就好像是4个小朋友,而Intel的双核相当于两个大人,4个小孩能比2个大人做事更有效率吗?(当然实际差距不一定是那么大,但大概意思是这样),而且配机器和买其他商品一样,两个品牌同价位的东西不可能差距太大,要不然另一个牌子早垮了。(编者注:2017年,Ryzen相对Intel的7代、8代,不算是“小朋友”)&/p&&p&&br&&/p&&p&&b&主板&/b&&/p&&p&主要是求稳定,因为性能上排除掉新系列出新的技术以外,对整机性能的影响确实比较小,比如同样是Z87,京东有600多的,也有1000多的,如果排除掉一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实际使用起来的性能真能有那么大差距吗?我是不这么觉得的。当然,这也取决于你的整机预算,不至于配个1W的电脑,用个4、5百的主板,总之是合适就好。&/p&&p&&br&&/p&&p&&b&内存&/b&&/p&&p&一定建议在B2C网站上买,这个东西猫腻比较多,造假也比较容易,我是基本不敢在X宝上买这个的,这个可以选择买两根组“双通道”,也可以用单根,对性能有一些提升,就相当于是把路拓宽了一倍,但实际性能,当然差距只有一点点,撸主是想的这主板只有两个插槽,留一个方便以后升级,所以才只用了单根8G。以后不准备升级的话,还是两根好一些。&/p&&p&&br&&/p&&p&&b&硬盘&/b&&/p&&p&现在鼓励大家有条件的话还是用固态硬盘(SSD),或者固态硬盘+机械硬盘,固态硬盘在使用的时候相对机械硬盘有低噪音、读/写速度快、响应速度快的特点。缺点就是贵、接近写满(90%)的时候有一些降速的问题、寿命比机械硬盘短一些。但如果你用惯了固态硬盘,一定不会想换回机械硬盘。机械硬盘实际上是现在的电脑的普遍瓶颈,而固态硬盘因为是填补这木桶定律里“最短的一块”的神器,所以说&b&升级优先买固态硬盘准没错&/b&。&/p&&p&&br&&/p&&p&&b&显卡&/b&&/p&&p&大家紧着自己的预算选就是了,别的配件买完,剩下的都放显卡上就OK。有一个容易被忽悠的就是大家别被大显存给忽悠了,有的低端显卡打着大显存的口号,但实际上用的是GDDR3的内存,而中高端基本上都是GDDR5,两者的性能差距很大。&b&所以并不是显存大的一定好于显存小的&/b&。&/p&&p&&br&&/p&&p&&b&散热器&/b&&/p&&p&如果你买盒装CPU,是自带了CPU风扇的,但自带的风扇通常不是特别好,以我的i5 2400的自带风扇为例,散热效果还可以,但在使用了半年以后,噪音就开始出来了。通常建议大家先用着盒装的风扇,等到开始出现噪音了再换,推荐一下的话,便宜点可以买39元的红海mini,要差不多的话可以选99元的九州风神玄冰400,再往上超频、高端发烧机建议上水冷。&/p&&p&&br&&/p&&p&&b&电源&/b&&/p&&p&稳定性它最重要了,务必选个大牌子的,推荐银欣/海韵/安钛克,千万不要买杂牌哦,要不然东西能全毁在它上面。瓦数按照非独显350W-450W,入门级、中端独显400W-600W,高端、双卡800W-1000W选择,&b&宁大不小&/b&。&/p&&p&&br&&/p&&p&&br&&/p&&p&&b&装机篇:&/b&&/p&&p&&b&p.s.(因为是两次装机组合的图片,可能上下图片出现不同型号的零件,不过不影响安装方法的了解)&/b&&/p&&p&&br&&/p&&p&&br&&/p&&p& 下面就开始装机了,首先拿到所有配件以后,大家还是先都打开来看看有没有损坏的,好马上联系退换货,免得装机装到一般才发现内存是折断的神马的,就糟心了。检查完以后,准备一个螺丝刀,一个&b&橡皮擦&/b&(这个一定要单独说说,橡皮擦是用来擦金手指的,就是内存条和显卡与主板插槽接触的那块一条一条的金色的部分,可以擦去氧化层,使电脑更稳定一些),几根扎线带(机箱一般有送,没送的话有些包装里面的软的扎线也可以拿来用用。)就可以开始装了。(下面的图有网上来的,也有自己照的,渣像素的基本上是自己的)综合一下就补贴配置了&/p&&p&&br&&/p&&p&先最好是把主板放平,把CPU、内存插上,再放到机箱内去上螺丝,这样做的原因是先把主板装在机箱里再安CPU内存的话,地方太窄不好操作。&/p&&p&&br&&/p&&p&1.CPU拆开以后看看正反面是不是都完好。然后把主板上CPU位置的拉杆拉上来,然后把CPU上两边各一个的缺角对准主板上的突起的部分,轻轻放下去,千万不要大力去按哦,容易把针弄弯弄断之类的。LGA775之后,Intel开始采用这种针脚在主板上,CPU只留接触点的作法,主要是为了避免CPU的针脚被损坏,因为CPU比较比较小块。安好以后把拉杆拉下来扣好。&/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60aa0905cfc490dda90f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8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60aa0905cfc490dda90f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0ff4efbddb868a5b1ed5a34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55& data-rawheight=&6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0ff4efbddb868a5b1ed5a34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e4d55fdf49b4ea75be99e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36& data-rawheight=&7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e4d55fdf49b4ea75be99ed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669fb85b3cc3e99fbea68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52& data-rawheight=&8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669fb85b3cc3e99fbea685_r.jpg&&&/figure&&p&&br&&/p&&p&2.给CPU涂上硅脂,如果是盒装自带的风扇,本身就有硅脂在散热器上(如下图),这种直接把散热器插到CPU四周的四个孔里,然后按照4个小柱子上标注的剪头方向把旋钮拧过去就好了。硅脂这东西,主要是为了增加散热器和CPU之间的接触面,因为如果只是两个金属贴在一起的话,很可能有很多缝隙。有没有涂硅脂,温度有时候能相差几十度。&/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1ee122bd2bcf47662eb6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34& data-rawheight=&7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1ee122bd2bcf47662eb6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7bfe0d8685bffeb05a9f3c8fbe564da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14& data-rawheight=&6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7bfe0d8685bffeb05a9f3c8fbe564da6_r.jpg&&&/figure&&p&3.如果是你单独买散热器的话,都会自带一小包硅脂,这是另外一次的,请忽略我涂的像翔一样的硅脂……实际上只要涂CPU最中间的一点,在散热器的挤压下,它会铺平铺开的,所以尽量不要涂满。&/p&&p&3.如果是你单独买散热器的话,都会自带一小包硅脂,这是另外一次的,请忽略我涂的像翔一样的硅脂……实际上只要涂CPU最中间的一点,在散热器的挤压下,它会铺平铺开的,所以尽量不要涂满。&/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795eec0cd122ee21eb5fef3286ead00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25& data-rawheight=&6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795eec0cd122ee21eb5fef3286ead004_r.jpg&&&/figure&&p&把散热器的底座卡扣底座安装上,这个散热器的话是先把4个角卡进去以后,再用黑色的像大头针一样的4个塑料“钉子”插进4个白色的小洞里把背面给卡紧。安好以后记得看一下主板背面看有没有完全卡好。然后再把散热器后面还有我找到的一个LGA775和1156平台的散热器安装说明,安好以后在后面确认一下&/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ab6923acffe2fd56322daf3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171& data-rawheight=&8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ab6923acffe2fd56322daf3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4eacdf16ab8dff9dbd2000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86& data-rawheight=&5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4eacdf16ab8dff9dbd20004_r.jpg&&&/figure&&p&&br&&/p&&p&4.把散热器卡到卡口上去,记得先撕掉接触CPU那一面的薄膜,这个要注意两点,一个是卡子的两端一头是能活动的,一头是不能活动的,先把不能活动的那头卡在刚才安的“黑圈子”上,然后再把另外一端压下去卡在另外一头。二是要注意风扇的方向,结构是风扇→散热器→机箱背面散热孔。这样才能把散热器上的热气吹出去。&/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2f7e6d0e9d82fa8b0b3dd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03& data-rawheight=&7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2f7e6d0e9d82fa8b0b3ddd_r.jpg&&&/figure&&p&&br&&/p&&p&&br&&/p&&p&5.安装内存,注意内存中间的那个卡槽的方向和主板上的内存插槽相对应,不要硬来。&/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90eef63b10d07fafc7ef661ffa2c0e6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69& data-rawheight=&5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90eef63b10d07fafc7ef661ffa2c0e66_r.jpg&&&/figure&&p&&br&&/p&&p&6.内存和CPU搞定准备后I/O面板挡片(在主板的包装里,因为各家的接口的布局不太一样,但后面板的总大小是一样的,所以各家自己生产自己的这块面板来适配自己的接口,主要用处也只是使背后没有太大的空隙,比较美观、防尘)新手可以先拿着在主板后面的接口那边比一下,然后安装在机箱里,免得放反了。这个安的时候就要略使一点劲了,大部分的机箱都比较紧。&/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550f0d68b7fcb23df501d62bd1f2aa2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98& data-rawheight=&6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550f0d68b7fcb23df501d62bd1f2aa20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79fad65b0bb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51& data-rawheight=&7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79fad65b0bbe_r.jpg&&&/figure&&p&7.上好后面的I/O面板以后,就是上螺丝了,通常机箱里的螺丝有下面这两种,小的比较圆的这个一般用来上主板(也遇到过例外),但当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清楚用哪个时,还是建议先试试小的,免得把螺丝孔弄大了导致螺丝拧不紧。另外,第一颗螺丝不要拧太紧,这个是一般常识了,因为可能上后面的螺丝的时候需要挪动主板,第一颗上太紧了就不好挪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da63a8b8da0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62& data-rawheight=&4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da63a8b8da08_r.jpg&&&/figure&&p&安装好以后是这个样子&/p&&p&安装好以后是这个样子&/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7ffe92ac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33& data-rawheight=&8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7ffe92acc_r.jpg&&&/figure&&p&&br&&/p&&p&8.连接电源线和前置面板(即机箱里前面板延伸到机箱内部的线,接上它们,机箱上的USB口、音频口才能能够使用)&/p&&p& a.别的线其实都比较容易,对新手来说,可能比较复杂的,就是下面这几根线了。这几根其实就是连接机箱上的开关、重启、电源灯的。分别是POWER LED+(电源灯正极)、POWER LED-(电源灯负极)、RESET SW(重启键)、POWER SW(开关键),这个的插拔,一定记得按照说明书来插。&/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ecd6edcab2ca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05& data-rawheight=&2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5&&&/figure&&p&&br&&/p&&p&这是当时的说明书里的注解,教大家一个插线的方法,那就是把这几个线的位置找好以后,用胶带缠起来,这样比较容易插到主板上,不需要用手使劲捏着。&/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8d618a0edfb7e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75& data-rawheight=&6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8d618a0edfb7ef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55c6ee409e812ecae294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6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55c6ee409e812ecae294d_r.jpg&&&/figure&&p&&br&&/p&&p& b.前置USB,首先最容易辨认和安装的就是原生USB3.0的接口,只要把插头的突出部分对准插槽上的那个小缺口,就可以插稳。反了是插不进去的,所以不要硬插。&/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a37d1b146eaa4f15cdb96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02& data-rawheight=&3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a37d1b146eaa4f15cdb96a_r.jpg&&&/figure&&p&&br&&/p&&p& USB2.0的接口,形状就略有不同了,但你可以看到它实际上是9根针,右下角那个位置少一根针所以接反了也是插不进去的,注意哦。&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33ee5d649cc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2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33ee5d649ccc_r.jpg&&&/figure&&p&&br&&/p&&p& c.前置AUDIO,音频线也是9根pin,但可以明显看出排列和USB是不通的,它也同样是接反了的话是插不进去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d950f3eda7551fef416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88& data-rawheight=&2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8&&&/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986e19e0f0ddab34ed58995d33adaa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91& data-rawheight=&3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986e19e0f0ddab34ed58995d33adaac_r.jpg&&&/figure&&p&&br&&/p&&p& 除了上面这些,主板上还有一些其他的类似的几根针的接口,容易造成误导,比如SPEAKER(即连接蜂鸣器的接口,用于故障判断,但是我很不喜欢那声音,所以一般都不会装它…),大家只要注意,通常USB接口旁边会写清楚诸如USB1、2、3等等(比如上面的图上的F_USB1,F代表的是Front,前置的意思),而电源开关等等会写F_CONF_PANNEL等等类似的字眼,AUDIO倒是通常只有一个&/p&&p&&br&&/p&&p& d.电源线,现在的主流电源线,都分成了两股。做成20针+4针的结构,这样做是因为某些低端主板实际上只需要20针的接口(基本上确实是很低端的那种),而普通的主流都是24针,但为了保持通用性,所以把后面那4针单独分开,我们只需要看一下自己主板上是24还是20,然后决定要不要把那4针并到20针上一起接上,电源线因为直接做成了有的方有的圆,只有接对方向才能塞进去,所以这个也只要注意不要使劲去插就好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6bee9a4d356b5d47fd62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40& data-rawheight=&28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0&&&/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386cdb260ae807a7fccbea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386cdb260ae807a7fccbea2_r.jpg&&&/figure&&p&&br&&/p&&p& e.CPU供电和CPU风扇线,这两个一起介绍只是因为这两个通常都在CPU旁边,但并不是同一个接口,而且一个是进电,一个是出电。CPU风扇是下面第一个图,一般旁边写的有CPU_FAN,因为上面设计了插槽的渠道,所以也不用担心插反。CPU供电,则是从电源线接出来,但接口有两种,目前大部分的还是以4针的为主,部分高端的才看的到8针的CPU供电端口,只要把接口插上,把卡扣卡好就行了,和主板供电一样是方形+圆形口,同样不要担心插反。&/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f1f2cc16f1e1a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76& data-rawheight=&26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6&&&/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4b7be733ebea21c4c5f97f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09& data-rawheight=&2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9&&&/figure&&p&&br&&/p&&p&&br&&/p&&p&4针的CPU供电&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638bbce8a15e439da269e31187fd0ea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09& data-rawheight=&19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9&&&/figure&&p&&br&&/p&&p&8针的CPU供电&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d818fa530e8fe1a5d443ebc00b90d7e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49& data-rawheight=&2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d818fa530e8fe1a5d443ebc00b90d7e1_r.jpg&&&/figure&&p&&br&&/p&&p&9.安装显卡&/p&&p& 显卡的安装相对容易,一般来说机箱后面的槽是封住的,而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螺丝把一个挡片固定在背后,另外一种则是直接和机箱一体的铁片,直接前后扳一下扯下来就好了,现在显卡的接口相对单一,基本上都是PCI-E为主了,老的接口已经都几乎淘汰光了。第一张图里就是显卡的插槽,接入的难度不大,只要记住把显卡上面金手指的保护壳去掉,然后接入到接口,再上紧螺丝就OK了。&/p&&p& 唯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现在的中高端的独立显卡大多需要独立供电,供电的接口和CPU的供电接口类似,都是带一个卡扣的方形+圆形接口,一般是6针的。把显卡固定好以后,再把电源线接上。显卡安装比较简单,但是如果需要拆除的话,则注意需要搬动一下接口图右上角的那个卡子,待显卡被弹起来一点,再拔。&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b051f09d4ad94fb4f39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66& data-rawheight=&2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051f09d4ad94fb4f39e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8b8b0d3d3b79fd50346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80& data-rawheight=&2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0&&&/figure&&p&&br&&/p&&p&&br&&/p&&p&&br&&/p&&p&10.安装硬盘和光驱&/p&&p& a.无论是固态硬盘还是机械硬盘,现在的接口都是一样的,都是像下面的左边数据右边电源,而这两个接口都被设计成L型,当然也是为了防止插错(现在各个接口都比较人性化了,不像老的IDE线比较模糊)接电源口的线是从电脑的电源上面出来的,大家只要找到长短一致的线接上就行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74f6c49bfc968f5d64a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3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74f6c49bfc968f5d64ae_r.jpg&&&/figure&&p&&br&&/p&&p&&br&&/p&&p& b.SATA数据接口的线一般主板的盒子里都会送一两根。这个的接法就是一头接在主板的SATA接口上,一头接在硬盘上,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主板并不是所有接口都是SATA3.0的,所以最好查看一下说明书,确定哪些是SATA3.0(低端主板有的全是SATA2.0,那就没办法了),特别是SSD,如果接到SATA2.0,接口的速率带宽会有瓶颈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7aaac3f151b8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22& data-rawheight=&18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2&&&/figure&&p&&br&&/p&&p&&br&&/p&&p& c.光驱/刻录机,和硬盘的接口一样,现在也都是SATA接口,但光驱一般要求没那么高,所以SATA2.0也足够了。(有空余的SATA3.0也可以接在3.0接口上)&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fdd718f23d361cee4848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32& data-rawheight=&2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fdd718f23d361cee48489_r.jpg&&&/figure&&p&&br&&/p&&p&&br&&/p&&p&11.其他接线,除了上述的这些线的接法以外,装机还可能遇到其他的一些额外的东西,比如:&/p&&p& a.机箱散热风扇&/p&&p& 有的机箱赠送或者自己额外购买了散热用的风扇,如果是机箱本身送的,那么一般不存在适配问题,但如果是自己想额外购买散热风扇的话,就要注意机箱是否有预留相应尺寸的散热孔给风扇。(风扇大多会带来噪音的问题,所以如果不是特别高端的设备,温度不是特别高的话,不建议装额外的散热风扇),然后风扇安装前先在靠机箱一侧安装防尘网,然后把风扇安装在防尘网后面,而这种风扇的电源线,通常是老式的4针梯型接口,现在的电源还是保留了这些线的,大家从电源部分找一下就行了。另外,这种老式的电源线其实是可以和SATA电源线之间相互转换的,通过下面那种转换线就可以实现。&/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b6bab6b9d9fcd78ba3cc937e21c85a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16& data-rawheight=&2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9 390 算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