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附近人,能看到别人,别微信上附近的人看不见我打招呼,打招呼别人也收不到,是不是被腾讯屏蔽了,如何解决,急求&#1

马化腾:微信要是不是腾讯做的,我们就完了
虽然我们干这行,却不理解以后互联网主流用户的使用习惯是什么。
今天,投投想和你分享一篇马化腾先生的文章。投投发现,腾讯公司在创业初期所遇到的问题,与当下很多创业者正面临的一些难题非常相似;其次,马化腾先生的危机感一点也不比创业公司的CEO少。
在这篇文章中,马化腾先生从早期创业开始回顾,涉及创业公司的生存之道、QQ迅速发展起来的背后原因、推出微信前后他幕后的思考、他做产品的一手实操方法、投资Facebook与Instagram的总结以及他最大的担忧。投投也是创业者,读过之后,有启发,也有警醒。
我在1998年注册了腾讯公司,当时父母都没有想到,他们说:“你这个书呆子还可以去开公司啊。”所以他们建议我找合伙人一起做,可以弥补自身的缺陷。
我对产品比较在行,当时懂计算机的人不太懂通信,懂通信的人不太懂计算机,我刚好在这个跨界中间。张志东绝对是学霸,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很强。陈一丹是政府部门出来的,对政府接待、行政、法律很了解。曾李青长得就像老板,出去别人握手都先跟他握。我的名片只写工程师,不敢写总经理,怕人家觉得你们这公司玄乎了。
当时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我们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副产品是QQ。QQ最早的名字叫「网络寻呼机」,最早的图标就是一个「BP机」。我们开发出来这个产品是想卖给别的运营商,可是价格一直谈不拢。
产品在自己的手上,用户又疯涨,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没钱买服务器,这逼得我们很早就要想怎么有造血的能力。我们夜以继日地接一些琐碎活儿,为的是能够赚到一点点钱,用来养活QQ,比如我们要向通讯局交服务器托管费等。
此外,我当时也四处去筹钱。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1999年下半年,我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我们400万美元。有了这笔资金,公司就买了20万兆的IBM服务器,那时放在桌上,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2001年的时候,前几名的互联网公司都上市赚钱了,QQ注册用户已经达到2亿,但缺乏现成的收费渠道,我们心里也很着急。这时候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梦网」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状态。我想到通过与运营商走二八分账的协议实现业务增长(运营商20%,腾讯80%),2002年,移动QQ占到腾讯公司整体业务收入的70%。
之后我们继续以较低的成本开展新业务,并且在新业务和功能方面,通过即时通讯增加客户粘性,而不是分散精力,因为这是我们和其他国外工具竞争的筹码。
那时候MSN很强势,基本上大家认为QQ是死定的,只是什么时候死而已。但我们针对国内网络结构做了大量的优化。我们传文件很快,有聊天室,包括我们的头像是个性化的,口碑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讲这段历史,其实是为了说创业最开始的第一步是要生存,先能生存下来,但这也是最难的。你要创业的话,第一个想法是第一年的工资怎么办,你第一年的收入怎么着至少房租得交吧?房租水电你能不能挣回来,这是一个很基本的东西,所以当时没有想那么多什么领导力的,因为这个公司能不能走下去都很难说,小企业的成功概率算下来是很低的。现在创业的这个条件比当年好的太多太多了,但是因为门槛低了,竞争也更加激烈。
这里我也有两点建议供你参考:
1)、创业初期一定要集中资源解决一个用户痛点。
我几乎每周都会收到一些邮件,“马总,我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可以帮你创造100亿的利润,但我要面谈。”一般这些人想法都太大了,其实创业者就要将自己的想法聚焦一些。
2)、留意跨界所产生的机会。
现在我们提互联网+,谈论更多的是两个领域之间是否存在机会,那是蓝海,跨界的部分如果你两边都懂,就有很大机会。
很多人说腾讯是最早拿到移动互联网门票的公司,指的就是微信。微信的确是唯一一个在手机上开始做的,并且是以手机为主的,这在以前是不多见的。
以前都是在传统互联网上做好,换掉屏幕,转到手机上。但微信反其道而行之,为什么反而特别有魅力呢?因为这个产品让我们看到很多独特的体验。它充分利用手机和PC的区别,把移动端变成人随身的一个器官。
微信的诞生源自于腾讯的危机感,因为微博的出现,还是从社交切入,对于腾讯来说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当时腾讯内部有3个团队报名做一款能够对抗微博、能够解决PC到移动端的产品,最后一个团队做出来了微信。
坦白讲,微信这个产品出来,如果说不在腾讯,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话,是在另外一个公司,那我们可能根本就挡不住。回过头来看,生死关头其实就是一两个月,那时候我们几个核心的高管天天泡在上面,研究产品。
微信的第一个版本没有做通信录匹配,当时中国联通说你做了,就触红线了。那好吧,不匹配,然后出来的东西就好像一个阉割版的QQ,没有意思。即便这样,正在广西、云南开会的中国移动知道了也立刻打电话给QQ无线说,这个东西谁做都可以,腾讯做就不行,我们在别的地方要惩罚你。
后来市场竞争起来了,国内出现了好几家同类产品,我说不行了,不管了惩罚也要做,于是通信录便加进来了。这样用户加入微信之后,看到有好朋友冒出来,互动就高了。
因为这些缘故工信部压力很大。我就问工信部,我说如果你能出一个命令禁止微信也可以,我还有手机QQ,我不怕。但是封掉微信,国外的那些软件就进来做了。
微信做起来后,有件事情让我感触很大,原来我们有一款老游戏,是单独的一款手机游戏,叫节奏大师,是音乐类的,已经上线一年多了,日活跃70万,一放到微信上立刻变成1700万,这就是社交的力量。
经历了这些危机和转型之后,我有一个比较大的感悟,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企业表面看似好像牢不可破,其实都有大的危机,稍微把握不住这个社会的趋势,就非常危险,之前积累的东西就很可能灰飞烟灭了。
很多人问我潮流来了怎么办?大家都知道要改变,但是好像做不到,因为有时候会跟自己的既得利益,或者说基因DNA不适应。我的做法就是给自己多一个准备,例如开一个另外的部门、另外一个分支,调一些团队,做一些可能跟现在已经拥有的业务其实是有矛盾的,不妨尝试,因为你主动放弃不做,市场上的对手就一定会做,这还不如自己先试一下。
其实抓住机遇只是一个开始,对于互联网企业产品才是王道。但这是一条孤独之路,你往往需要用最笨的方法才能最快地跑完全程。要像「小白」用户那样思考,并每天高频使用产品,不断发现不足,一天发现一个解决一个,就会引发口碑效应。
另外,创始人要抹掉身份去用户那里「潜水」,听取不同的声音和反馈。我每天都会体验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也爱给产品部门挑错,最后到了自己一看到成品,就知道写代码的人有没有偷懒。
在腾讯,有一个「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他们必须每天都到各个产品论坛去「潜水」,不仅如此还要去搜索微博、博客、RSS订阅,因为高端用户不屑于去论坛提出问题,做产品的人就要主动追出来,去查、去搜,然后主动和用户接触、解决。这样,三个月后,产品就会慢慢逼近那个很有口碑的点。
有了这些基础后,该做的就是把人性化的思考加进来,一同打磨产品。在产品中,有很多东西看着很好,但是并不是应该做的。比如,微信选择不做「在线」、「离线」的概念。第一,因为手机移动端一定是「在线」的,做一个「离线」画蛇添足。
但为什么也没有显示「在线」呢?这里面又考虑了很多细微的区别,消息送达后,你收到了还是阅读了,这个功能我们可以做出来,但我们希望人们在便捷的时候,又保持一份隐私。
后来我们也收到了很多人的建议做一个「已读」,但这样发的人爽,接受的人不一定很爽。这里面其实是很复杂的,不单单是一项技术或者是一个软件的水平,很多是要靠对人性的把握。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语音搜索,我们没有作为重点去做,这个功能看起来方便,其实未必,比如一个人对着手机说我要去干嘛干嘛,好傻,人一多我都不好意思这么说,而且也不私密,宁可多按几下。
当然,我们也走过很多的弯路,后来我们发现复制别人的路径,最后往往是失败的。我们的团队曾经照着百度做搜索,人家有什么我们也做什么,没有想到别的路径,所以并没做起来。但搜狗就很聪明,他说我拼搜索拼不过你,我就拼浏览器,浏览器靠什么带?输入法。输入法带浏览器,浏览器带搜索,开辟了另外一条路,就比我们做得好,而且人家花的钱是我们的三分之一。
像我们电子商务原来团队是照淘宝做,产品是一模一样的东西,最后越做越没希望。包括我们的微博,虽然说活跃量跟新浪微博差不多,但是始终没办法突破,最麻烦的是新浪微博也没突破,跟着别人走到死路里去了。
我最大的担忧
每一个身处互联网行业的人都会有一种巨大的危机感——这里产品和用户需求变化之快,对研发技术能力的依赖之深,都是史无前例的。这里没有侥幸,没有永远的第一,甚至也都没有对错,只要用户没兴趣了,你就会被淘汰掉,这是互联网行业的残酷。
有时候,各个行业都搞不清楚到底哪一个会冒出来。越来越看不懂年轻人的喜好,这是自己最大的担忧。虽然我们干这行,却不理解以后互联网主流用户的使用习惯是什么。
而且用户的需求和喜好瞬息万变,95后、00后人群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每天都在研究。包括微信,没有人保证一个东西是永久不变的,因为人性就是要不断更新,可能你什么错都没有,最后就是错在自己太老了。怎么样顺应潮流?是不是没事把自己品牌刷新一次?
我的看法有两点:
1)、如果你自己不理解,那你应该找能理解这些的人让他到前面去闯,让他们多和年轻用户接触,了解需求。我现在有时候就去问小孩,测试一下,这个产品你会喜欢吗?再问他的小伙伴喜欢吗?他们有时候比我们还看得准。
2)、通过投资一些这样的企业和产品。在这些投资中,看不懂和后悔的经历最令我深思。我记得Facebook最初上市的时候,自己通过私人银行拿了一些股票,熬啊熬啊到最后还往下掉,都快跌破当时拿的那个价钱了,后来终于上来一点之后,熬不住了,25块就出手卖掉了。
当时我都觉得Facebook很难商业化,但人家最后就做到了,并且金融广告、社交广告的水平还是全球一流的,当然这也得益于各种各样APP需要大量广告。所以这也很令人感慨,即使我在这个行业内的,都会看走眼。
还有一例就是Instagram,我投了点股票,现在说起来很后悔,当时这家公司的股票还不到1美金的时候没投。当时他们只有几个人,我们副总裁说,这个公司不太靠谱吧,在靠近海边的一个玻璃房子办公,外面都看得见,扔个砖头就可以把电脑全拿走了。但后来它的数据增长不错,我们是在它8亿美金估值的时候进入。
我试着研究它火在什么地方?发现12岁到18岁的女性用户很喜欢这款产品,它的服务类似微信,但是不发消息,全部是拍照片,只能按着才能看,你一截图,对方就会知道你在截图,这个软件打感知截图的卖点。我们当时几个人试着玩一玩,觉得很好无聊。后来投资调查指出,用户觉得这个应用没有压力,就是消费照片,拍好玩的照片,跟大家打招呼,表示我的存在感。
相信很多创业者会问,我什么不谈谈钱的问题,因为传统行业会有资金密集型扭转的机会,但移动互联网基本不太可能。这个市场不是拼钱、拼流量,更多是拼团队、拼使命感和拼危机感。一切取决于你能不能做出精品,是不是最好的。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腾讯太他妈垃圾了,我微信申请三个月了,也没有违规,上附近人我可以看到别人,别人看不到我,太霸道了凭_百度知道
腾讯太他妈垃圾了,我微信申请三个月了,也没有违规,上附近人我可以看到别人,别人看不到我,太霸道了凭
腾讯太他妈垃圾了,我微信申请三个月了,也没有违规,上附近人我可以看到别人,别人看不到我,太霸道了凭腾讯垃圾...
腾讯太他妈垃圾了,我微信申请三个月了,也没有违规,上附近人我可以看到别人,别人看不到我,太霸道了凭腾讯垃圾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你被封号了
没封过号,微信号申请三个月了从来没有违规
有些违规他是不提示的
可能你经常使用这个功能
我的之前情况也是这样
后来我找她弄好的
那是个骗子,还要一百块,
我之前也花了一百。确实可以弄好的
这种情况估计给完他钱就没有下文了,他要先给我弄好我给他二百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微信读书下腾讯的巨大野心_图文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微信读书下腾讯的巨大野心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www.woshipm.com)是...|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马化腾:微信不是腾讯做的我们就完了_网易科技
马化腾:微信不是腾讯做的我们就完了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文为董事局主席马化腾日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互访站上的演讲,创业邦有删节)最近的一些话题其实挺热的,包括三马同槽,像平安传统金融、纯互联网,有很多思想的激烈碰撞。所以今天也想借这个机会把腾讯和我的观察和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没有微信,我们现在根本就挡不住是唯一一个在手机上开始做的,并且是以手机为主的,这在以前是不多见的。以前一般都是在传统互联网上做好,换掉屏幕,转到手机上,所以这个路径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但为什么反而特别有魅力呢?因为这个产品让我们看到很多独特的体验。它充分利用手机和PC的区别,就是把人们用计算机的终端变成人随身的一个器官,只有手机第一次跟着人体一起,连在一起,所以内置的摄像头、传感器、麦克风都可以成为人们在网络世界里面的眼、鼻、口、耳,甚至你的触觉跟颜色,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把你的朋友连在一起。即使我们有手机,但因为它有一半用户在PC上,一半用户在手机上,只有微信是完全基于手机来开发的。你也看到微信其实没有在线、离线的概念,以前我们做产品,肯定要有在线、离线头像可以看,为什么呢?要简化它,因为一定是在线的,不可以离线的。但里面又考虑了很多细微的区别,比如说隐私的问题,以前这个消息送达之后,你收到了还是阅读了,对方是否看到,这个功能我们可以做出来,但我们希望人们在便捷的时候,又保持一份隐私。这里面其实是很复杂的,不单是一个技术或者是一个软件的水平,很多是要靠对人性的把握。从这个产品案例,我们可以看得出,即使是像QQ已经有每个月超过六亿多的活跃用户,但是在这个领域里面依然有创新或甚至差点被颠覆的可能性。坦白讲,微信这个产品出来,如果说不在腾讯,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话,是在另外一个公司,我们可能现在根本就挡不住。回过头来看,生死关头其实就是一两个月,那时候我们几个核心的高管天天泡在上面,说这个怎么改,那个怎么改,在产品里调整。所以也再一次说明,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企业看似好像牢不可破,其实都有大的危机,稍微把握不住这个趋势的话,其实就非常危险的,之前积累的东西就可能灰飞烟灭了,一旦过了那个坎儿就势不可当了,这是一个感受。移动互联网不只是延伸,而是颠覆我们再看移动互联网,有些人说移动互联网就是加了“移动”两个字,互联网十几年了,它应该是个延伸。我的感受是远远不只是一个延伸,甚至是一个颠覆。看过去的PC互联网都已经不算太互联网了,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一个互联网,甚至以后每个设备都能够连上网络之后,人和设备之间、设备和设备之间的通信全部连接在一块,一切都连起来之后。这个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现在还没到这个程度,还在慢慢摸索。我们再来看我们的使用时间,以我们的过去统计来看,大概每个人平均用PC互联网是2.8个小时/天,现在移动互联网,怎么用呢?除了睡觉8个小时,16个小时是清醒的,跟它在一块,不太容易丢开它,未必是每分钟、每秒钟在看,但是有消息到达,就会使用它,这样的话就是16个小时,再加上设备本身,比PC多出十倍以上的使用时间。这里的空间我觉得是无比巨大的。这一年甚至是70%多的流量是来自移动互联网终端,但来自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收入,全行业看应该不超过10%-20%,它的商业模式还不清晰,但是时长多了十倍。可以说半年前我还是比较悲观的,我在很多场合也说,这个叫好不叫座,增量不增收。比如说搜索引擎转到手机上,排满了广告位置,没法排在右边,就那么一列。或者是游戏,在微信的游戏出来之前,传统的手游其实大家也不觉得怎么样,这个市场没有人用手机玩游戏玩太长时间,付费欲望估计也不高,因为体验也不是太好,而且用大屏幕电脑玩游戏比较爽。还有包括其他,比如说打广告,手机流量这么贵,还加一个广告,一个大大的图,一个视频。不可想象,在PC互联网这些都是成熟的模式,但在手机上不敢这么做,把他们的流量转到手机上,白白降低了收入,这是很恐怖的事情。、Facebook也一样会面临这个问题,直到最近这半年看到Google和Facebook股价创新高,包括Facebook也是最近这一两个月才创新高,一下子从25块到50块,主要的问题就是大家终于看到他们在无线上的收入模式开始显现。即使我在这个行业,我都有时候看走眼,因为我记得Facebook最初上市的时候,当时我都觉得很难的,怎么商业化?美国互联网尖端企业商业化了,后面的金融广告、社交广告的水平还是全球第一流的,他还真的做到了,当然他也得益于各种各样APP需要大量广告的这种需求。有时候我们身处其中,甚至可能外界的投资者也搞不太清楚,他只是看到一个大趋势,我们有时候还更加担心自己,觉得还挺悲观的,这个也很有意思。为什么移动互联网的魅力远远不止这些?因为有了移动互联网,才第一次发现互联网其实跟很多传统行业的结合更紧密了,因为它是随身带着,跟随着使用者,很多东西是可以跟传统行业结合更加紧密的。互联网颠覆了很多行业,大家都可以数一数,像音乐,游戏其实也算颠覆了,包括索尼PS,现在可能只有微软游戏机xbox大家还在用,其他的那些都已经没有人打了。媒体更不用说了,电子书、网上看资料,有微博、微信,很多媒体都占去了大家阅读的时间。还有很多行业,包括电子商务颠覆了零售行业,包括最近很火的互联网金融也开始,最近几个月突然炒起来,炒的非常火热。大家是不是觉得互联网怎么那么神奇?以前觉得还是新经济、虚拟经济,反正不是主流,现在就变成好像主流化了。我的态度是比较辩证了,我会觉得这个不是那么神秘的,它不是说,那是你们那个行业,这是我们的行业,其实中间是有很多的连通性。改良肯定不行了,一定要有颠覆前几天三马论坛,我去讲了一个观点,现在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部分,打比方就像有了电力,以前是蒸汽机,后来有了电力对所有行业都发生了变化,都发生了影响一样。有了互联网,每个行业都可以把它变成为工具,都可以升级服务。这种变化,有人称之为改良,我觉得改良肯定不行了,一定要有颠覆。就算是电子商务,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垂直的,比如京东做3C产品,唯品会做服饰,毛利很高的包括有人专门卖钻石的,看似它是互联网公司,实际上还是传统行业,只是用互联网的方式去实现,一定也要在这个行业扎得很深,得知道你的供应链、货源在哪里,怎么做,服务怎么样,是不是很专业。包括很多以前不起眼的,比如搜房网,不知不觉市值已经跟三大门户不差了,和新浪差不多了,以前觉得搜房网好像很小,但搜房几千人在不同的城市扎得很细。还有最近上市的几个企业,比如58同城,包括还没有上市的,比如美团,团购网站几千人,看着不像那种互联网的清新,其实都要扎得很深,只不过用互联网的方式去做,本质上剥掉互联网的壳,还是传统行业,看到这些都是“又是颠覆、又是改良”的一种结果。再看制造业,国内冒出的小米,做手机还能做成这样,它就是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的。因为雷军对互联网很熟悉,所以看到他很多的软件、硬件加服务,加粉丝经营,加用户高度介入生产过程,在微博上搞活动,很多人觉得传统手机商不就在微博发几句话吗?是忽悠吗?以为很简单,实际上背后很多是用互联网的思想来做,甚至说硬件不挣钱,靠服务,靠产生的用户群,因为网络硬件是跟用户连在一块的,不是卖完就丢掉用户,不是一个简单的客服,他是卖完之后生意才刚开始。所以很多的产品和服务,其实可以用互联网的思想去做的,最近好多案例都是用一种互联网精神的方式,请粉丝内测,测一测这种好不好用,其实这是做口碑,高端用户才能试的,慢慢慢慢形成在网上开始传开了。包括现在美国很火的汽车特斯拉,电动互联网化的智能汽车,也是一样的,一看也是口碑经营,少数的高端精英用户才可以用。这个电动汽车深圳比亚迪不都也有吗?但是思路又不一样,先做跑车,很互联网化,里面全智能的,全部联上网,你做什么事情,车要不要维修,全部通过智能手机可以感应到,包括很多各地充电的桩都是用服务的形式去做,在网上形成口碑。这些都是很有互联网思想的方式去跟传统行业结合,这是很好的案例。每个企业都要给自己多一个准备可能很多人问这个潮流来了,以后怎么办?都知道又该怎么变,但是好像做不到,因为有时候会跟自己既得利益,或者说基因或者DNA好像不适应有关系,其实坦白讲这确实是最大一个区别,可能十年以后再回头看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或者说现在应该改变什么,可能会有更清晰的认识,但现在往往是人在其中没有切肤之痛,其实很难去放弃自己的一些利益,去做改变的。我自己的感受就是说,怎么样能够给自己多一个准备,即使是比如你开一个另外的部门、另外一个分支,调一些团队,做一些可能跟现在已经拥有的业务其实是有矛盾的,不妨尝试,因为你不做的话你的对手或者是他想抢你市场的对手一定会做,还不如自己先试一下。想想诺基亚和微软的windows。我们摸了一千亿美金这个线,其实很恐怖的,如果做得不好,真的能跌到只剩下几个点的市值,是分分钟可能发生的,因为前面好多都那么倒下的,尸体还温着,是很吓人的。O2O和手游发展特别快我在业内最早讲这个二维码,我当时跟业界说,PC是用一个网址,但这个可能涉及到线上基于IP网络世界跟线下世界的一个关键连接点,一扫就连起来了。这些体验有一点颠覆性和创新性。现在竞争越来越大,比如移动支付。但电子购物没有那么快,因为很多人还是希望在PC上慢慢看,但是反而O2O,携程也好,包括去哪儿也好,现在几乎都已经呈40%、甚至有时候到60%的下载量,为什么呢?他本身需要这种商务,或者团购去吃饭,他就在路上,不在电脑上。手游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看到韩国、日本,他们在这方面其实是很早就已经证明这个,我丝毫不担心,这个很容易做成的,但是往后怎么发展,特别是很深的,重度的、大型的游戏要怎么开发,用户会用,其实这个还不太清楚。微信站内搜索其实很难,觉得还是很难,除非是语音,问他要去哪里,问的问题,让他解答,传统的这种搜索搜资讯,如果没有标准APP的话,我觉得还是离不开浏览器的搜索,尤其是在手机上打开浏览器操作模式这样一个流程,相对不会说打开一个搜索引擎。穿戴我们觉得最近有点火,但是我都感觉好像还打动不了我,包括智能手表这些,觉得有人在监视我,我这个是比较保守。语音搜索突然也觉得这个是好的,但是有时候会觉得未必太好,比如说一个人说我要去干嘛干嘛,好傻,人一多我都不好意思这么说,而且也不私密,宁可按几下。我是觉得按道理我应该是支持,但不知道为什么觉得,你跟他讲半天还什么什么,下次就自己输入算了。所以目前这个某些情况下可能可以用,但是我感觉离实用化还远,但是我相信一定会能解决,但是目前人工智能理解,我们自己内部也在研发这一块。所谓的颠覆,是让你之前的产品和服务受到很大的挑战
所谓的颠覆,是让你之前的产品和服务受到很大的挑战,这个产品往往都是一个几乎一样的东西,看我们过去其实有很多很多失败的案例,比如搜索,我们的团队就完成照着百度,人家有什么我们有什么,就没有想到别的路径,比如像搜狗就很聪明,人家花的钱是我们1/3,最后是我们2.5倍。像我们电子商务原来团队是照淘宝做,做来做去,越做越没希望,一模一样的东西很难,包括我们微博。所以就发现让新浪微博绝望的不是微博,是微信,特别是加了朋友圈之后产生的。这个东西也给我们启发,好像是应该打败一个东西,就好像打败微信的肯定不会是微信,肯定是另外更好玩的应用。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我相信肯定能结合,因为怎么说呢,现在连3D打印都可以跟互联网结合,传统行业一样可以用互联网化推,这个我觉得要你们想,各行各业的导向我把握不准,甚至有时候不是跟互联网结合,但是用互联网的思想去做,刚才讲到线下餐饮,看海底捞,其实里面蛮多思想是互联网化的,是做得很极致,做的是口碑,那是可以的,这也是一种想法。
本文来源:《创业邦》杂志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打招呼别人看不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