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现在腾讯新闻文章故事的结尾歌词都加一句:“你是怎么看的呢?” 而且标题党越来越严重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016714',
container: s,
size: '800,80',
display: 'inlay-fix'
云存储服务这些年被大家广泛应用,原因不外乎就是数据存储安全可靠,不怕病毒和黑客,而且性价比还不错。在许多人看来,动辄99.9999999%级别的数据可靠性(十亿分之一的出错率),以及什么双备份、三副本、容灾机制……可以说,数据资料存储在“云”里,可谓是万无一失了。
作者:虎龙吟
来源:凤凰科技
云存储服务这些年被大家广泛应用,原因不外乎就是数据存储安全可靠,不怕病毒和黑客,而且性价比还不错。在许多人看来,动辄99.9999999%级别的数据可靠性(十亿分之一的出错率),以及什么双备份、三副本、容灾机制&&可以说,数据资料存储在&云&里,可谓是万无一失了。
然而,现实往往不像描绘的那样乐观。日前,就有一家企业因为其存储在腾讯云上的数据损坏并无法恢复而陷入经营困境。
这家初创企业叫做北京清博数控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12月成为腾讯云的客户,其运营的&前沿数控平台&相关业务数据就存储在腾讯云提供的云盘上。
7月20日晚8点,该公司发现其网站、小程序、H5无法打开,随后,该公司安排程序员紧急排查原因,发现无法登陆器。当晚23:00,向腾讯云发起工单,腾讯云答复:北京三区部分云硬盘出现故障,正在紧急恢复中。
然而,经过几天的处理和沟通,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崩溃,腾讯云方面告知清博数控,数据100%找不回来了!
随后,双方进入到商讨赔偿的环节。
清博数控最终向腾讯云提出了数额为元的索赔要求!清博数控方面表示,该赔偿金额是基于公司包括PC网页、H5、小程序共用的核心数据,包括平台注册的精准用户数据全部丢失、数十万条用户帖子全部丢失、行业品牌库数据及所有录入的资讯全都丢失,由此给公司业务造成的巨大损失评估的。
不过,腾讯云最终给予清博数控的赔偿答复方案是:赔偿其在平台上(自2017年12月份开户至今)产生的实际消耗共计3569元,以及额外补偿132900元现金或云资源。
一方是1100万元级别索赔要求,另一方是13万元级别赔偿方案,数额差距如此悬殊,双方都表示无法接受对方的要求。
8月5日,清博数控发布题为《腾讯云给一家创业公司带来的灾难!》公开信,提出三点质疑:腾讯云声称的99.9999999%数据可靠性,搭载了云硬盘三副本存储策略,是否有夸大事实?腾讯云所谓的云服务器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云&?腾讯云所谓的3备份是不是真实的?
8月6日,腾讯云就此事件发表官方回应:《关于用户&前沿数控&数据完整性受损及腾讯云补偿措施的说明》。在回应里,腾讯云对上述数据丢失损毁责任问题没有否认,并一再向客户方表示道歉。
但是,腾讯云表示,出于希望尽快帮助用户恢复业务,将损失降低最低的出发点,提出了&赔偿+补偿&总金额达到136469元的解决方案,这其实也是其在腾讯云平台中用云金额的37倍。但鉴于客户提出的元的索赔要求远远高于其能够提供的方案,因此双方目前未能达成一致。
在回应里,腾讯云还提出,&前沿数控&自己也没有做好防范措施,没有任何本地备份数据可以用来恢复业务。
腾讯云还透露:在双方的沟通中,&前沿数控&还提出希望以&获得腾讯投资&、&腾讯官方引流&等方式得到补偿。在当前情况下,我们的确很难满足这样的要求。
随即,清博数控针对腾讯云官方回应再次发声,对腾讯云官方回应&前沿数控平台数据丢失&事件表示严重不满&!
清博数控在第二次声明中再次质疑腾讯云的安全可靠性:腾讯云指出事件属于&&极小概率&&,那么腾讯云为什么不对&99.9999999%的数据可靠性,搭载了云硬盘提供三副本存储策略&作出回应?
针对赔偿金额的分歧,清博数控也反问腾讯云:请问腾讯云给出的132900元是怎么评估出来的?
同时,清博数控还就腾讯云声明里提到的所谓&&获得腾讯投资、腾讯官方引流&&说辞进行了澄清,指出这些说法是腾讯云工作人员在表达数据恢复不了的情况下,主动提出希望利用腾讯可利用的资源来帮助其恢复平台的运营、恢复流量。&现在,腾讯云不仅说的做不到,还在误导大众,前沿数控平台作为受损者,这反成了在耍赖皮吗?&
针对此次事件,有业界人士认为,这个事情发生很蹊跷,一般情况下,云存储服务都是会有备份的,即使是云盘上的数据出现了问题,那也可以通过备份数据恢复过来。但从上述事件看,显然前沿数控平台存储在腾讯云上的数据是无法恢复了,那么,到底有没有备份了?如果有,这次事故是连同备份一起损毁了吗?
后续进展,我们将进一步关注。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日前,记者从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了解到,目前该交易所可交易数据产品已突破4000个。
随着企业规模的拓展,企业总部与分支机构间的信息沟通却变得越来越有难度。一线城市之间的网络传输质量还可以保障,但二、三线城市或边远郊区的网络传输就不容乐观了,有什
针对用户“前沿数控”数据丢失一事, 腾讯云官方给出回应,并对补偿措施进行说明。
腾讯云到底安不安全?为什么数据丢了不能恢复?腾讯云与一家创业公司的故事与事故。
内云服务市场暂时还处于跑马圈地、积攒实力的阶段,厂商们主要做的是建立自己的生态和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全面战场将在未来两三年内真正爆发。
热门会议:
我们的服务:据科技博客TechCrunch 8月5日消息,最近中国科技股大幅下跌不仅仅是因为中美的贸易摩擦,他们还面临其他负面因素。在过去几个月中,有关中国和美国家之间贸易关系紧张的报道猖獗。 7月初,美国家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价值340亿元人民币×0e4e22,将主要基于技术和消费品库存的深圳成分股指数推升至2014年以来的最低点,引发投资者恐慌。招商证券分析师张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0x1472南华早报》(SCMP)来说,“美国家的关税,再加上人民币的不断贬值,将大大增加许多依靠进口原材料的中国科技公司的运营成本,例如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市场焦点现在转移到贸易摩擦以外的地方。由于其他原因,许多中国大型科技公司的股价也大幅下跌。拼多多仅在三年前成立,最近成为最新的中国大型电子商务公司,在美上市,但(IPO)并不是该公司的灵丹妙药。相反,它的上市使人们非常关注其平台上的“品牌名称”。投资者也不满意。自1月份的高峰以来,的股价已下跌超过25%。在过去的七个月里,市值已经蒸发了1430亿元人民币到美元。从每股相比其52周高点的下跌,这是全球股市最大的市值下跌。搜索巨头百度还没有幸免。在谷歌计划重新进入中国市场的传闻之后,本周百度的股价下跌了近8%。加强监督IPO通常令人满意,但从上周的拼多多情况看,也可能对业务产生不利影响。结合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元素的公司针对居住在二线和二线城市之外的低收入。最近,它被指控加剧了假冒伪劣商品的销售。在市场推出几天后,拼多多的股价暴跌16%,跌破19美的发行价。电视制造商创维要求电子商务公司从其平台上删除假冒的创维品牌电视产品,这引发了该股的下跌。拼多多本周宣布已经删除了1070万个问题产品。然而,在公司对其平台产品进行调查后,对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担忧并未缓解。其股价从首日交易收盘价下跌30%,超过90亿美元。更糟糕的是,七家美律师事务所代表其投资者调查了拼多多。这些律师事务所发表的声明表明,在中国监管机构开始调查该公司的平台后,投资者遭受了经济损失。拼多多最近与监管机构会面并同意改进其产品的审核流程。但是,不仅受影响的电子商务平台。股票市场自7月20日以来已下跌近21%。其应用程序已从中国应用程序商店中删除一个月。在上市的B站回应称该公司正在进行深入的自我反思。我担心竞争即将来临。百度发现即使未经证实的竞争也可能导致股价大幅下跌。本周有消息称谷歌计划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Android搜索应用程序。这可能表明谷歌将重新进入中国市场。百度目前占中国网络搜索市场的近70%。 2010年,谷歌关闭了其在中国大陆的搜索引擎,退出了这个庞大的市场。现在,中国的用户数超过7.7亿,是总人口美的两倍,超过了总人口欧洲。百度的收入仍高度依赖于广告收入,其广告收入在第二季度同比增长25%。谷歌的回归显然被视为一种威胁,百度的股价遭遇挫折,从7月31日的247.18美跌至8月2日的226.83美。这是该公司宣布退出首席运营后的最大跌幅5月份是官陆奇。稳稳下来尽管如此,与腾讯相比,所有这些损失似乎都微不足道。该公司的股价在2017年飙升114%,并在2018年1月创下历史新高。然而,从那时起,其股价已下跌近130美元,并且很大一部分市值已经消失。仅在7月份,该股票就下跌了9.9%。在上个月收益召开之后,该公司的价值也超过了130x美元的。今年4月,经过南非投资和媒体公司Naspers宣布将其腾讯减持2%后,市值腾讯损失超过20亿元人民币美元。此外,该公司总裁刘炽平售出100万股。加上Naspers减持和保证金压力的警告,它导致市值损失腾讯 510亿美。“投资者正在越来越多地根据腾讯中的业绩预测评估该股票的价格。”第一批上海证券(First Shanghai Securities)香港策略师Linus Yip表示。Linus Yip预计这种下降趋势将继续,不仅是,而且还会影响整个行业。 “总的来说,其他科技公司也面临类似的问题。他们的利润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快速增长,因此竞争加剧,一些地区已经饱和,未来很难保持同样的增长。 最新评论一份香浓,表达你有多在意!相关新闻举报文章标题党谣言内容差色情旧闻广告劣质源反动封建迷信错别字多其他确认取消举报评论你的公众号,有自己的内容体系吗?
本篇文章将通过数据角度、结合我本人的内容体系建立经验,讲述怎么利用数据建立内容体系。
自从订阅号改成信息流模式后,内容制作门槛提高了一大截,对内容输出的要求也随着水涨船高,简单的Copy已不再有竞争力。游击式的内容输出模式将缺乏竞争力,并最终在公众号内容的汪洋大海中淘汰出局。
如果没有完整的内容体系支撑,公众号的价值将大打折扣,最终导致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关系。
(最新消息:腾讯还在进行订阅号内容模式的A/B测试,有可能改回之前的消息窗口模式)
无论腾讯是否改回之前的内容呈现方式,也改变不了公众号运营已经由单兵输出阶段进入团队输出阶段;优质的公众号背后必然有全能的运营团队,有完整的内容体系支撑内容输出。
在这个背景下,本篇文章将通过数据角度、结合我本人的内容体系建立经验,讲述怎么利用数据建立内容体系。
先讲一组数字 “1、80%、5”,这组数字我通常叫做“185”组合。这组数字对于公众号运营来说非常重要,知道这组数字背后的含义,意味着你在内容制作上有着不错的水准。
1:表示用户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是否会点进去的时间在1秒之内;
80%:表示一篇文章出现阅读量爆发增长,则阅读量80%来自朋友圈;
5:5个用户在朋友圈分享同一篇文章,则能吸引朋友圈的其他用户点击阅读。
“185”这组数字就像大海中的灯塔一样,为公众号运营指引方向。
我接触过很多公众号运营,在做运营的时候完全凭着感觉在做,这就像农民种地靠天吃饭一样,是不可能有好收成的。
作为公众号运营的你,我想问几个问题:
你知道过去90天写的文章,哪篇文章阅读量最高?这篇阅读量最高的文章和当时的社会热点有什么关联?这篇文章的标题有什么特别之处?这篇文章的选题方向是出自哪里?
哪篇文章在朋友圈最受欢迎,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和标题、选题方向、内容组成、文字表达方式都有什么样的关系?
过去90天推送的文章都能分成几类?哪一类的文章吸粉效果最好?哪个时间点推送最合适?
不能回答出这些问题,则说明你还没有运用数据来运营公众号,还在看天吃饭。
想要通过数据驱动建立内容体系,首先要学会利用数据分析问题。
下面用具体的公众号举个例子,通过一步步具体的数据分析找到建立内容体系的方法。
导出的图文数据如下所示:
1.利用数据分析标题和吸粉之间的关系
最近90天推文标题和吸粉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通过图片中哪些标题吸粉效果好,很清楚就能看出来。
为了方便演示,我对数据进行一次排序处理,如下所示:
经过排序处理后,标题和吸粉之间的关系有了很清楚的可量化指标,把吸粉效果好的标题提取出来进一步分析讨论。
设立一个吸粉&600的变量,提取出来如下的5个标题,归为一组小样本。
1)flask1.0终于发布,放弃支持Python2.6和Python3.3;
2)你知道Python这五个有趣彩蛋吗?
3)程序员辞职卖卷饼,4天挣了1个月工资,所以我应该改行卖卷饼吗?
4)趣图:测试HTML5可靠方法。
5)送书!AI圣经《深度学习》中文版,来个20本!
对这5个小样本的标题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规律:
5个标题中都出现了数字;
5个标题有4个内容标题,1个活动标题;
5个标题中出现程序员专业术语相关的有4个;
5个标题进行分类可分为4个和程序员专业知识相关、1个和程序员职业发展相关。
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能得出什么结论呢?不妨开动你的大脑先思考一下。
2.利用数据分析内容和目标用户群体的关系
公众号输出的内容和目标用户群体是不是保持一致的关系,输出的内容是不是围绕目标用户群体来输出的。
可以通过输出的高频词汇来判断这两个问题,如下图所示:
举例的公众号目标群体是程序员,从词云图中高频词汇很清晰的看出,输出的内容和程序员的保持一致。
3.利用数据分析选题方向和阅读量、朋友圈阅读量的关系
选择标题纬度,对推文阅读量和推文朋友圈阅读量做分析处理,得到的结果如下所示:
提取阅读量最高的5个标题作为样本组。
1)20幅程序员才能看懂的图,看到第三幅我就忍不住哈哈哈哈哈哈!
2)”十问”中兴,你是真(Z)特(T)二(E)啊!
3)昨天一产品经理被围殴,现场惨烈
4)开发12年,整整6百万行代码,史上最烂的开发项目原来长这样……
5)看了《药神》,突然心疼我离开北京的程序员朋友……
对这5个小样本的选题方向进行分析,发现了以下规律:
5个选题方向出现了2个热点方向、2个程序员工作相关方向、1个程序员趣味方向;
2个热点是当时网上的大热点;
2个程序员工作相关方向的选题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升级到项目、职场相关的方向;
5个选题方向可分为4大类别,选题的方向很广。
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再用你的大脑思考下。
用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多维度的深入分析,比如标题、阅读量、朋友圈阅读量、吸粉量、公众号对话阅读量等等多维度多角度分析,从而学会对整个公众号数据如“庖丁解牛”一般的掌握。
这里不再列举其他纬度的数据分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动手分析你在运营的公众号。
学会了公众号数据分析后,建立内容体系就是顺水推舟的事。
读到这里的朋友肯定脑海里会冒出如下两个问题:
为什么要建立内容体系?
内容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什么?
在开头背景中说过,内容输出的门槛正在提高,不建立内容体系将不会有竞争力,优质的公众号都有自己完整的一套内容体系。
内容体系建立是为了流程化的写出吸引用户点击、吸引用户阅读、吸引用户分享打动人心的文章。这样才能保证运营过程中内容输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从而提升公众号的运营价值。
1.建立内容体系第一步:通过多维度多角度数据分析建立选题树
在上文中,通过分析标题、阅读量、朋友圈阅读量的数据对选题方向寻找了一些规律。找到的规律现在将派上用场,用来建立一棵“选题树”。
把刚刚找到的选题方向,填充到“选题树”中,让它慢慢的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选题树非常庞大,在这里仅用选题树框架做简单示意)
先围绕用户目标群体确定几个大的选题方向,然后围绕选题方向一直向下深挖,直到找到的选题方向可以具体写一篇文章为止。
平时积累或新发现的选题方向则不断补充在选题树中,通过不断的补充让选题树越来越茂盛。当选题树长大到某一阶段,运营需要输出的内容选题都可以在选题树中寻找。
一篇文章能否吸引用户阅读,能否引起传播,选题占了80%。有了选题树,终于可以把虚无缥缈的选题方向通过数据成体系的方式呈现出来。
2.建立内容体系第二步:利用数据建立内容库
选题树建立后,根据选题树的选题方向进行内容库的建设。
每一个可写选题方向下,要有对应的数十篇素材库,热门的选题方向下,甚至拥有成百上千篇素材。
建立内容库后,对内容库中的文章从下笔角度、文字表达方式、信息密集度、呈现形式等多维度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的数据结果确定文章的写作角度、文字表达、信息密集度。
内容库经过反复补充后,将会成为一个超级军火库一样,为内容输出提供强有力的武器支持。
3.建立内容体系第三步: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标题优化
选题树、素材库建立后,到了最后一步,对文章的标题进行优化处理。
好的标题一定要在1秒里吸引用户点进去,好的标题对内容的数据有很大的影响。
切忌不要标题党,标题党的文章没有传播性,得不偿失。
下面10个标题是通过数据分析后表现很好的标题,最后提取出来当作小样本。
flask1.0终于发布,放弃支持Python2.6和Python3.3;
你知道Python这五个有趣彩蛋吗?
程序员辞职卖卷饼,4天挣了1个月工资,所以我应该改行卖卷饼吗?
趣图:测试HTML5可靠方法。
送书!AI圣经《深度学习》中文版,来个20本!
20幅程序员才能看懂的图,看到第三幅我就忍不住哈哈哈哈哈哈!
“十问”中兴,你是真(Z)特(T)二(E)啊!
昨天一产品经理被围殴,现场惨烈
开发12年,整整6百万行代码,史上最烂的开发项目原来长这样……
看了《药神》,突然心疼我离开北京的程序员朋友……
现在对这10个标题进行总结会发现以下结论:
借助社会热点,凸显文章方向;
标题中善于利用数字吸引用户的注意;
利用人的好奇心在标题中设置悬念;
通过制造矛盾、引进强烈的对比强化标题张力;
标题表达出鲜明的主观态度和情绪;
多种效果的组合使用。
针对标题优化,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归纳总结,会不断发现很多相似的套路和小技巧。
把这些小套路、小技巧利用到实践中反复验证,最后不断总结加以利用。
在这里主要学会利用数据来优化标题,形成一套完整的标题优化方法,从而提升文章的打开率。
在建立选题树、标题优化的过程中,用到了“归因法”。在进行归因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正确的归因,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才有参考性。
现在验证一下标题的归因结论是否具有实用性!
找了另一相同用户群体的公众号文章标题来验证。
刚刚,阿里开源了一项重磅炸弹,终结程序员“中年危机”;(阅读量:10万+)
这份程序员的简历刷爆了五月的朋友圈;(阅读量:10万+)
刚刚,阿里公开600页技术图,程序员看完少走10年弯路;(阅读量:10万+)
程序员揭秘:左右脑刷爆朋友圈的真实内幕;(阅读量10万+)
痛心!中兴程序员跳楼始末:或成其公司内部矛盾牺牲品;(阅读量:98358)
通过对这5个标题的分析和对比,发现其标题中的规律和标题归因结论完全一致。
这5个高阅读量标题也满足以下结论:
借助社会热点,凸显文章方向;
标题中善于利用数字吸引用户的注意;
利用人的好奇心在标题中设置悬念;
通过制造矛盾、引进强烈的对比强化标题张力;
标题表达出鲜明的主观态度和情绪;
多种效果的组合使用。
那还等什么,赶紧把标题的归因结论大胆的运用到实践中。
运用的时候不要生搬硬套,而要举一反三,利用标题归因结论,进行反复的实践,并不断地迭代,最终形成自己的方法。
选题树、内容库、标题优化这三大部分完成后,内容体系框架就建设完成了。
在框架里面不断的验证、不断的迭代,内容体系将会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1.利用数据分析问题;
利用数据分析标题和吸粉之间的关系;
利用数据分析内容和目标用户群体的关系;
利用数据分析选题方向和阅读量、朋友圈阅读量的关系;
2.利用数据建立公众号内容体系;
通过多维度多角度数据分析建立选题树;
利用数据建立内容库;
通过数据进行标题优化。
古人有云“善战者善器者也”,在运营中一定要善于利用工具来达到目的。
1.文中用到的图文数据表来自壹伴插件数据导出功能;
2.文中用到的数据分析及处理来自BDP数据分析工具。
本文由老衲洗头用漂柔授权诚信在线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后参与评论
微信公众号:诚信在线吕新雨:新媒体时代的“未来考古学” 打印页面 - 乌有之乡
- 有好书 有朋友 有思想 有责任
&>&&>&&>&&>&正文 
吕新雨:新媒体时代的“未来考古学”
作者:吕新雨&&更新时间: 15:14&&来源:批判传播学&&责任编辑:小石头
  【导言:2012年3月,复旦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心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传媒学院联合举办了&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微博事件()&工作坊。工作坊选取发生的十二件代表性个案,梳理其话语背后的结构性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复杂关系。 这些著名案例也都是微博时代最炙手可热的故事,对舆论曾产生极大影响,一些事态至今还在延烧。
  其中,每一个案例都犹如一枚透镜,帮助我们勘探这个叫&新媒体&的利维坦已经,或将要给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态带来什么?今天中国新媒体发展已经从&微博时代&进入到&微信时代&,以历史切片的方式,即以&微博时代&之剖面来透视当今中国新媒体与政治的发展历程及其问题,却更加迫切。微博时代的终结,对于今天和未来,究竟意味着什么?】
导言: &微博时代&的终结?&&新媒体与当代中国政治
  (1)中国新媒体简史
  日至4月1日,笔者在主持复旦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心工作期间,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传媒学院联合举办了&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微博事件()&工作坊,选取发生的十二件代表性个案,梳理其话语背后的结构性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复杂关系。 这些著名案例也都是微博时代最炙手可热的故事,对舆论曾产生极大影响,一些事态至今还在延烧。其中,每一个案例都犹如一枚透镜,帮助我们勘探这个叫&新媒体&的利维坦已经,或将要给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态带来什么?今天中国新媒体发展已经从&微博时代&进入到&微信时代&,以历史切片的方式,即以&微博时代&之剖面来透视当今中国新媒体与政治的发展历程及其问题,却更加迫切。微博时代的终结,对于今天和未来,究竟意味着什么?
  回顾中国新媒体简史,2005年曾被称为博客元年。所谓微博时代起始于2009年8月新浪推出的&新浪微博&内测版,2010年即被称为微博元年,这一年的标志性事件是沸沸扬扬的谷歌&退华&。2011年是微博爆发年,媒体宣布中国进入&微博时代&。有意味的是,这一年也正是中东、北非地区的&mlh革命&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连锁爆发,境外社交网站Twitter、Facebook在中国被禁止访问。在此背景下,微博作为中国的社交媒体崛起。至2014年,网易微博关闭,新浪微博衰落,媒体再次集体宣布:微博时代终结,微信时代到来!微博从最初兴起到迅速衰落,黄金时间不过五年左右,与博客的衰落周期几乎一样。而2017年的今天,微信时代的媒体已经开始讨论&5年之痒,微信公众号拐点已至&? 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但是,正如当年的&mlh&革命在今天却以潮水般涌向欧洲的中东难民危机为结果,它成为2016年英国退欧、2017年美国特朗普总统上台的先兆;曾如日中天的微博对当代中国政治生态的影响并没有随之消失,相反,今天中国新媒体的现状、发展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微博时代的后果和延续。因此,为这个时代留一份备忘,也是以回望的方式去探知中国新媒体的未来发展,做一个未来的&考古&报告。
  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在会上发表讲话,要求&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拉开了&媒体融合&的改革序幕,这一年也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这一决策需要在新世纪以来中国新媒体的发展历程中去理解其中的意蕴。按照宣传部长刘奇葆的阐释,这是因为&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挑战&,&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所以传统媒体必须革新图存,&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刻不容缓&。 如果关注一下&融合媒体&出台的时间,其实正是新媒体从微博时代向微信时代的换挡期。作为对微博时代的回应,推动融媒体发展正是为了&确保导向&的&战略任务&,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微信以反微博之道夺取了新媒体的平台霸权,是另一种对微博时代的&回应&,详见后文。
  但是,媒介融合涉及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形态和产权属性。传统媒体属于国有,新兴媒体是私企;传统媒体立足的是内容生产,新兴媒体抢占的是出口平台&&谁&融&谁?如何融?四年过去了,新媒体从微博时代转向微信时代,虽此消彼长,但平台和渠道的霸权却变本加厉。而紧锣密鼓的&媒体融合&并没有完成传统媒体做强做大的目标,由于传统媒体的广告份额被新媒体褫夺,利润呈断崖式下跌,从报业到广播电视业,整个传统媒体的基业被危机深刻震撼。传统媒体正处于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之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媒体融合&的前前后后,中国媒体改革与发展经历的究竟是怎样的故事?为什么国家推动的&媒体融合&并没有带来传统媒体的春天,而是严寒依旧?新旧媒体与中国社会政治究竟呈现怎样的张力?中国的新闻与传播的媒体改革究竟会走向何方?作为中国的新闻传播研究学者,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关注和忧虑的严峻问题。
  (2)阶级、&党性&与公民社会的想象
  新媒体的诞生与中国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动有着深刻的联系。它既是中国政治场域的晴雨表,也是中国政治的有机组成。任何涉及当代中国政治的关键词,同时也必然是新媒体的关键词。
  如何研究今天的新媒体?时下流行的大数据式的舆情监测方式和研究方式是以事后追认为前提,它无法研判议题设置背后的党派和利益集团的操控。它是建立在对既定事态的承认与合法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是建立在无法排斥操控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的解释与决策,即便是客观上,也往往会承认在此基础上的利益,而不是相反。因此,需要更多聚焦在舆论事件的发生机制上,它包括舆论的主体、议题的话语框架、议题的政治诉求,及其究竟是如何怎样发生的,也就是传统新闻理论的五个W在新媒体时代的延续。在这个意义上,新媒体时代并没有超越了传统的新闻理论,而是相反,经典的新闻理论恰恰可以成为驱散迷雾的航标灯。事实上,所有新媒体的舆论事件,都是线下、线上联合发酵的产物,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相激荡的结果。新媒体本身并不是只虚拟的空间,而是现实世界的延伸、发展和变形,它就是现实本身。只有在这个视野中,才能击破新媒体的神话。
  微博,这个曾被寄予民主理想的新媒体平台、中国政治舆论的策源地究竟是如何架构的?从今天披露的&微博时代&的&教父&、前新浪总编陈彤的故事可以看到,2009年陈彤接手微博管理的时候,靠的是就是名人路线与商业策略:
  接手微博的陈彤,在上线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制定了新浪微博名人战略的目标和任务,新浪所有部门每人每周最少要完成20人的工作量,而且要保证拉来的用户足够活跃,否则部门主管领导和个人都会受到罚款。如果拉到顶级的明星,则会给数额不等的奖励。
  在一次采访中,他对名人战略作出这样的解释:&我们不能首先去打草根牌,也不可能先去打技术牌,这都不是我们最擅长的。我们的优势就是高端、舆论领袖、明星、各个族群的牛人以及高收入、高学历、在自己单位有一定地位的人,先把他们抓过来。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决定打法。&
  其中,媒体人和明星被陈彤看作是首要公关的对象,前者拥有话语权,后者拥有号召力,&你不会因为你的朋友注册微博,但你会因为你喜欢的明星注册&。新浪辟谣小组前组长谭超认为,明星和媒体人的进驻,确保了微博平台上足够多的信息源以及信息的活跃度。
  但对于刚上线的微博而言,说服名人加入并非易事,尤其是明星和企业家。一方面,陈彤提出以新浪门户强大的推广资源作为拉拢条件。另一方面,他提出要给用户提供最快速最全面的服务,在内部,提供服务的人被称为&店小二&。
  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名人,陈彤则会自己出面,约饭局,潘石屹、任志强、刘春都是他饭局上的常客。前媒体人刘岩(化名)曾多次参加陈彤组织的媒体人聚会,他印象中,陈彤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人,每一次聚会招待的最低规格都是五星级酒店。餐桌上的陈彤,除了&感谢大家对新浪微博的使用&之类的祝酒词,极少谈及新浪微博和舆论管制的问题。更多时候,他在喝酒交朋友,跟大家聊足球、聊人生、聊最热点的话题。每一次,大家都会收到陈彤准备好的礼物,大多都是一些最新的电子产品,Iphone、Ipad或者最新款的笔记本电脑。
  在新浪微博工作人员河马(化名)看来,陈彤跟潘石屹、任志强这种大V的一次会面价值千金,&这些公司的老大一句话,下面几万员工都要注册&。
  在多次这样的饭局后,陈彤和这些大V成了很好的朋友,微博线上大家互相调侃卖萌,线下互相鼎力相助。
  摘抄这些内容,是因为它直白地描述出微博架构的阶级性:资本、市场与&名人战略&的结合,也预示了&公知&、水军与微博共存亡的命运。它其实是权贵话语权的集合平台,通过放大和整合这一权力来获得平台的影响力,从一开始其实就是反民主的&&因为它不仅没有任何对权贵的限制,而是相反,既然依附权贵,也必然担负着为权贵制造光环和&民意&的义务,而这个逻辑必然通向造假。微博时代,水军泛滥成灾,并很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就是其豢养和纵容的结果。谣言野蛮生长,无法追溯,无法杜绝,也正是对政府管理和整治的召唤。2012年6月微博在政府压力下开始实名认证,2014年,政府以打击网络谣言的名义对一些&大V&进行收治,呼风唤雨的大V失去了庇护的基础。至2015年,作为政治议题策源地的微博基本偃旗息鼓,其标志就是微博&教父&陈彤2014年底离开新浪。炙手可热的微博时代为什么会终结?今天的反省多从技术和市场营销的角度进行,或者归咎于政府的打压,但是从&公民社会&的想象及其民主失败的角度,却可以告诉我们更多。
  王维佳、杨丽娟在《&吴英案&与微博知识分子的&党性&》的研究证明,以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言论平台实际上为党派性的意见表达、特定政治观念的宣传提供了重要渠道,影响舆论的意见领袖其实是社会角色和阶层属性十分相近的固定群体,持有同质化的政治观念。不仅如此,微博舆论领袖们还具有明确而统一的政治目标,并主动和自觉地利用网络空间发起政治动员,以影响现实政治决策、推动政治体制变革。这一平台上提供的言论和意见具有明显的派性特征和宣传意味,而不是想象的公共性和开放性。与之相悖的事实和意见很难进入公共议题的讨论中,事实上,微博等新媒体的政治讨论空间具有强烈的排斥性。在由微博引爆的舆论事件中,涉及司法问题的案件往往会是其中最劲爆的一类,这其中&死磕派&律师作为&公知&中的重要成分,他们往往会一方面强调司法独立、程序正义,但另一方面则积极支持和参与网络舆论干预司法过程。
  2015年7月,媒体报道公安部指挥多地公安机关摧毁一个以北京市锋锐律师事务所为平台,少数律师、推手、&访民&相互勾连、滋事扰序的涉嫌重大犯罪团伙。警方初步查明,自2012年7月以来,锐锋先后组织策划炒作了40余起案事件,严重干扰正常司法活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这一事件也被西方舆论称为&709+律师大抓捕事件&。日《环球时报》以社评的形式发文《西方对&709事件&的定性何其荒谬》,文章称:&在过去的周末里,西方舆论以较大规模炒作所谓&709+律师大抓捕事件& 一周年。美德英三国外交当局或驻华使馆于9日分别发表声明,渲染&709事件& 的严重性,要求中国释放涉案律师,&保护人权& 。一些西方律师组织和团体发表联署公开信,向中国政府施压。美国律师协会还在9日将该协会首次颁发的&国际人权奖& 给了去年7月9日被拘留的锋锐所律师王宇。& 日,锋锐律所主任周世锋获刑7年。日,著名&死磕派&律师陈有西在微博中发文《该认真反思了》称:&用非法律的手段鼓动上访、静坐、抱团、示威、送墓碑、点蜡烛、雇水军网上炒作,期待海外民运力量声援,这不是法律人的本份,不是三大诉讼法的法律框架。这些事没有学过法律的老百姓也能干,街头革命家才能干,不需要专业法律人,更不需要专业训练的律师。&&网络时代的炒作,放大了这些人和这种歧形的影响&, 证实&死磕&现象的存在,也引爆&官派律师&和&死磕律师&之间激烈的内讧和论争。
  同质化舆论领袖现象在吴畅畅《去邻避化、素朴的自由主义与中产阶级的&表演式书写&&以&7&23&动车事故为例》也同样获得了印证。该文分析了2011年&7&23&甬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触发的数百万条微博的舆论旋风,&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在其中的同质化&表演&,以及与&南方系&媒体的积极互动,其中也不乏律师的身影,其鲜明的政治诉求就是借此拆分、取消或&私有化&铁道部。再次重复或&表演&了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叙述框架,这一几乎是所有微博事件中的主导型叙述模式。其实,该事故带有偶然性,极端雷电天气是事故的主要触因, 但是此一事故迅速激化成质疑中国高铁发展的惊涛骇浪。新浪微博特别开辟长达十天的&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专题,铁道部作为&国有垄断企业&遭到了最严厉的抨击:&反自由化表明反右运动还在反,大干快上建高铁说明大跃进还在跃,唱红歌表明文革还在革,铁道部存在表明计划经济还在转!总之,中国还行走在反右、大跃进、文革、计划经济的延长线上!告别这条路线,就从撤铁道部开始!&,凡是不同意见都遭到系统性歼灭,典型如《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的微博:&中国高铁出口面临毁灭性压力&&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些是什么心情,我是很苦涩的&,被大规模围攻和辱骂。与此同时,温家宝总理却被视为其在体制内&孤立无援&的&我方&代表被&同情&与&理解&,而被解救于诋毁的口水之外。2012年7月,财新《新世纪》刊出:《中国高铁被指花费巨大代价没有买到核心技术》一文, 认为&7&23&动车事故暴露的中国高铁技术问题是铁道部&没有尊重科学规律&。
  日上午,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处理决定: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负主要责任,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另案一并处理。日,中央政治局作出给予刘志军开除党籍的处分。2013年7月,刘志军因受贿、滥用职权案判处死刑,缓期执行。2013年,新一届政府就任,一方面铁道部拆分,另行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另一方面,李克强总理在出访时频频推销高铁&奏效&,&彭博社表示,2014年,中国四大铁路装备和建设公司都获得高利润。据彭博社汇总的数据显示,随着中国政府寻求出口支撑全球最大高铁网络的技术专长,2015年中国的高铁收益将创新高。& 2015年,中国媒体开始普遍认可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中国高铁成为中国工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走出国门的排头兵。 简单列举这些事实,只是说明作为微博事件的&7&23&背后涉及的复杂博弈,在很大程度是通过微博动员与绑架民意来完成的。
  如果说&中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自我想象在&7&23&动车案中获得了一次短暂的绽放,那么在&钱云会案&中,这一想象则与坚硬现实的碰撞而碎成残片。日,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的一位村长钱云会被货车碾死。网络舆论认为钱云会死于官方谋杀,以制止钱云会就征地问题上访,温州警方则裁定是普通的交通事故。在此对立情况下,由微博上活跃的知识分子&大V&组成的几个&独立公民调查团&出征乐清,其中法律界人士居多,试图用行动获得&真相&。在这个过程中,这个活跃的&共同体&内部发生了分裂,&政治正确性&的压力碾碎了对&真相&的诉求,认可交通事故结论的调查遭到严厉质疑,以及微博上可以预料的谩骂。王蔚《公共性的迷思:微博事件中的知识分子及其社会行动&&以钱云会案中知识分子观察团为例》一文发现,在已经预设了政治正确性的微博叙述框架下,任何违背都会遭到自我审查,或被自发地清理(即便是&自己人&),&言论自由&其实走到了可它的反面。这一独立调查行为最终以失败而结束,它使得&真相&本身成为无法企及的彼岸花。
  建立在中产阶级想象基础上的&公民社会&与&公民行动&一再与中国现实产生错位,它也体现为微博事件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错位,错位的榫点就是&民主&。
  (3)国家、舆论与民主政治
  &郭美美事件&是一个肇始于微博并连续至今的故事。 2011年6月,拜金并晒富的年轻女性郭美美,因为微博认证身份是&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导致公众对郭美美财富来源强烈质疑,并引爆对中国红十字会为代表的公益慈善事业持久不灭的信任危机。而这一年,正是微博刚刚进行实名认证,虽然红十字会一再辟谣,事实上郭美美的确与红十字会毫无关系,但是舆论的龙卷风已经排山倒海,迫使中国红十字会不断进行&应激式改革&。罗慧在《传播中的社会冲突、民主实践与应激式改革&&以&郭美美事件&为例》一文中,探讨了新媒体与民主的关系,网络舆论引爆的民主实践在中国的困境。
  当代中国社会两极分化,深层矛盾突出,社会情绪积压严重,如地下熔岩会沿着任何打开的缝隙喷发,因此,对舆情的掌控成为官方对新媒体控制的主要方式,舆情监控由此成为一门新兴产业,急救式扑火也成为常规的治理方法。但是,监控与灭火的过程往往被指控为对民意的钳制和对&民主&的压制,官方话语总是无力回应这种舆情与民主的关系,这是因为&民主&本身已经从官方意识形态中被褫夺。柏林墙倒塌之后的世界格局中,西方代议制宪政民主作为普世价值并席卷全球的&民主浪潮&,一时成为历史终结的象征。在这一过程中,新中国建立在工农联盟之上的人民民主之政治合法性被边缘和空洞化,这一&去政治化&的过程,也内在于与世界接轨的知识生产话语体系。作为国家的&中国&被转化为&专制&符码,而&公民社会&则被建构为唯一能够反抗专制的力量&&在此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中,任何民主运动都必然成为对国家的抗争。
  中国红十字会作为官办慈善机构,在这个意义上被推向了公民社会的对立面。作为公民社会的NGO组织,特别是民间慈善组织则获得道义上的高位,成为民主在中国的象征。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壹基金,这一由马云、王石等豪华民营企业家班底担任理事的中国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在2010年12月与中国红十字会完成切割,获得独立从事公募的法律资格。在红十字会丧失信誉之后,&要捐就捐壹基金&成为网络流行语。但是,2014年雅安地震之后,壹基金也在网络上被严重质疑,除了被指控贪污三亿善款, 被质疑的还有远高于红十字会的管理费用,以及与境外某些组织的关系。2016年7月,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一年后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两度愤怒地提及郭美美事件,按照他的表述,不仅少数大V是当时的主要推手,他们背后还有推手,这是一场非常复杂的舆论斗争,是一场非常尖锐的斗争。
  正如任何意义上的民主都不是技术问题,新媒体技术本身从来不是中性的,而是需要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推动。民主是政治问题,它必须植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之中,&人民&被&公民&取代本身是中国民主危机的一个表征,而非解决。对微博作为中国民主实践的质疑,主要体现为:舆论领袖何以可能作为民意的代表?民意是否&被代表&和绑架?被卷入参与的民众是否拥有自主性?真相能否被及时揭示?是否存在系统性操控的力量?在这些问题面前,微博其实都无法给出满意的答卷。事实上,水军的泛滥,一方面使得用键盘投票的&直接民主&理想被金钱选主所代替,金钱可以购买民意,民主就走到了反面;另一方面,水军使得微博成为&军阀&混战的场所,公共领域的再封建化迅速完成,水军作为媒体暴力的极端表现,导致新媒体治理迅速恶化,微博的黑社会化与政府如影随形的强力整治是一个逻辑的不同面向。
  另一方面,从二十世纪末&颜色革命&到2010年开始的中东、北非&mlh革命&,NGO组织成为境外不同势力进入的管道,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在微博时代,它们的确拥有不能被质疑的政治正确性,&公民社会&的理论是其合法性的基础,也是社交网络革命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微博时代并不只属于中国。吴畅畅在《&由内而外&与&由外向内&:基于社交媒体的跨国话语联盟的形成与网络抗争》一文通过2011年谷歌退出中国大陆、2011年在中国流产的&mlh革命&与推特中文圈的故事、2012年薄熙来事件和2013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描述了一个跨国话语联盟的形成,他们由亲资本的国家官员、新兴资本家、及其媒体和知识界的支持者组成,与海外媒体和不同的政治势力密切互动,以微博为舞台上演了一出出波谲云诡、险象环生的政治大戏,戏里戏外、国内国外,各类角色纷纷出场,构成了2012年十八大前后最叵测、危险的政治乱象。
  2011微博爆发年,在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发布的年度公民社会十大事件中,&wk事件&名列第一,它当然也是微博时代的重大事件。熊琦《被置换的政治主体与微博政治&&微博内的广东&wk事件&》一文,梳理与分析了wk事件中舆论焦点转移的过程和原因,这其实是一个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土地问题的经典案例,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它涉及村集体土地流转与利益分配问题,此类案件在广东已经屡见不鲜。然而,作为微博事件的&wk事件&之所以迅速成为国内、国际媒体热点关注的议题,却是因为议题迅速从土地问题转向选举,也就是民主问题。在微博时代,任何&民主&议题都会迅速引爆舆论热点,需要生产出自己的&抗议者&。在此意义上,wk成为&中国必须闯过去的一个坎&。事实上,村民委员会直选是2010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在中国乡村已经实践了十年以上。但是,被解读为开创&村民自治&、&选举&的&wk事件&却被认为是继小岗村之后,中国农村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这其中的悖论在于,中国激进市场化改革和城市化进程所依赖的劳动力和土地的资本化,是中国普世派积极推进的政治过程。它推动中国城乡关系巨变,其利益重组与再分配不断引爆村民的土地纠纷,已经构成中国最主要的&群体性&事件,这远不是一个村庄的民主选举所能承担的解决之道。有意味的是,为wk民主&自治&摇旗呐喊者,同样也是积极推动中国走自由市场经济(包括土地的私有化)的群体,&程序民主&成为包治百病的大力丸。被推上前台的并高票当选为村党总书记的村民林祖恋,成为&wk事件&的英雄被中外媒体所拥戴。但是,wk的土地纠纷并没有因此获得解决, 新上任的村委会同样被腐败和宗族问题所困扰,并陷入中国基层选举中的普遍困境。当然,还有另一种解释,wk民主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土地产权问题没解决,&产权改革不到位,民主政治就搞不好。&&土地产权理清了,wk村的民主政治才能前行得更顺畅。&& 在此逻辑下,土地私有化才有民主的可能,不过,那时的&民主&不过就是农村土地被大规模巧取豪夺的遮羞布了。
  或许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月林祖恋在微博实名注册,希望为村委会碰到的法律纠纷问题获得社会关注,但是粉丝只有一千余,所发微博几乎无人转发,完全被冷冻与漠视,与wk事件被中外媒体包围得水泄不通的场景判若云泥。一旦跳脱&民主&与国家二元对立的框架,媒体的聚光灯就移走了,wk议题就变得无人问津。当经济民主被所谓&政治民主&所取代和掏空,也就是民主消失的时候。日媒体报道,经汕尾市人民检察院审查,林祖恋以涉嫌受贿罪被批捕,&他原计划上月19日召开村民大会,并于两天后带领村民为土地问题上访&。 日中秋节期间,wk成为微信敏感词的屏蔽对象,&wk事件&再度以硬着陆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只要农民拿不回自己的土地,只要农民失地现象还继续蔓延,&群体性&事件就会不断以硬着陆的方式发生下去,成为中国社会之殇。
  至此,两个舆论场成为官方承认的事实。在这个承认的背后,是传统党报媒体话语主导权的旁落,它成为十八大之后新上任的中国领导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或者说危机。这正是&媒体融合&政策出台的背景:打通新旧两个舆论场,在新媒体平台实现整合。从2014年&媒体融合发展&吹响集结号开始,短短四年时间,媒体改革风云变幻、惊心动魄。今天,一个无法回避的局面是:媒体公信力和生态并没有得到改善,而是相反,报业和广播电视业的经营状况相继呈现崩溃之势。对以党报为代表的官方话语的不信任,到今天新媒体平台上新闻公信力的普遍跌停,是否到了应该总结三十年中国传媒市场改革之成败得失的时候?当市场既是病,又是药,如何重新构建(新)媒体的公信力?为什么今天新媒体时代的媒体公信力较之传统媒体时代,不是更多,而是更少,这是今天中国传媒学者必须严峻关切的焦点。
  (4)公共性、知识分子与媒体暴力
  微博时代的一个副产品是&公共知识分子&,曾被认为是公民社会重要力量的称呼从褒义变成了贬义。这其中,&韩寒造假事件&是这个群体内部分裂的标志。
  石力月《作为政治的商业主义与政治的消解及重构&&议&韩寒事件&的微博论战》一文,从早期反教育体制的&差生&韩寒现象出发。韩寒以超越同龄人的文史知识获得市场认同,其成功建立在中国高考制度的利与弊之上&&不得不屈从于严酷的高考指挥棒下的一代年轻人,需要从&差生&韩寒的成功中汲取反叛的想象。但是&重返政治&的韩寒却是以反智的形象定位市场。2005年,韩寒开通博客,成为与博客时代同步的淘金者。2008年之后,是他从&作家&到&公共知识分子&的蜕变期&&这一时期正是从博客到微博,新媒体开始在中国政治格局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能动力。并不奇怪,韩寒获得海内外媒体的高调赞美与推波助澜,先后获得2008年12月公盟法律研究中心 &公民责任奖&、2009年《南方周末》年度人物、《新世纪周刊》2009年度人物、《亚洲周刊》2009年度风云人物、《时代周报》&2009推动中国进步100人&、2010年《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一百人&娱乐类排名第二、2010年美国杂志《外交政策》年度&全球百大思想家&、2010年《环球日报》&中国十大直言君子之一&,真是眼花缭乱。依靠新旧媒体与市场化相互激荡的火花照亮自己的弄潮儿,依靠&竖牌坊做知识分子&的商业策略,韩寒创造了在中国以&消费政治&获得丰厚商业利润的黄金法则。石力月从市场与&启蒙&知识分子关系的视角,分析和证明了&韩寒&作为政治的商业主义建构符号,与包括媒体在内的各路支持者,其实与市场扩张的意识形态之间具有内在的同一性,这既是韩寒&成功&的原因,也是其遭遇滑铁卢的定数。&韩寒事件&使得自由主义内部的困境得以暴露,市场作为今天中国自由主义价值的重要来源和信仰,造假本身就是为了迎合市场;而对&韩寒&的符号拆解,对市场更为彻底的批判却会带来自由主义自身的政治危机。这一困境使得&韩寒事件&中&真相&或曰&造假&本身是否重要与合法成为争论的焦点,正反双方都是以维护&公民社会&的&启蒙理想&为出发点,却因为无法跳出市场自由主义的紧箍咒,使得这场绵延数月的大混战在彼此倾泻的语言暴力中陷入深牢。
  姬德强《谁的权力场域?&&从&方韩之争&观微博的政治经济学》更进一步通过&韩寒事件&探讨了在一个资本主导的市场化传播体系中&公共利益&虚无化的局面。新浪首席执行官曹国伟曾表示微博商业化的六大模式为:互动精准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无线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数字内容收费等,也就是最大可能地获取交换价值。因此,微博在结构上必然是:符合商业模式的传播才可以获得更多支持,这是微博名人战术的缘由。文章探讨了英国学者格雷汉姆&默多克(Graham Murdoch)从道义经济学角度展开的分析,即资本、国家与社会为主导的三种传播模式在社会权力关系上的异同。中国的微博时代的确是以&公民社会&的想象为召唤,传播作为一种礼物,以互惠性为价值,所有权共创、共享,这些网络乌托邦的来源,感染和动员了加入微博的人群。但是很快,这些想象都在资本褫夺和操控下破产,以地产商和大资本家所代表的&公知&群体在微博上呼风唤雨,使得微博越来越陷入右翼民粹主义的泥淖,也使得&公民社会&的网络社区实质成为资本主导的传播飞地。
  在此意义上,重新想象一下默多克描述的图景:资金支持来自税收,由国家或国家设立公共互联网服务机构,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创立自己的微博账户和社交网络,是否会有不同?我们是否应坚持让互联网成为全体公民共有共享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是否应该任由国家投资建设的电信基础上发展的互联网沦为资本的狂欢?正是国家/社会二元对立的社会与政治理论把赢利为目的的私营网络公司摇变为想象中的&公共领域&的创造与维护者,在这个幻象破灭之后,国家无可避免地暴露出来。按照默多克的框架,&公共利益&的传播形态应该建立在税收财政的基础上,使得国家能够提供和保证社会每一个体的表达自由,由此传播才能够成为一种公共服务和公共利益,不被任何人或组织私有。而私有化的企业行为必然与媒体的公共性产生冲突,牺牲的只能是公共性&&由此,微博与微信的此消彼长,就只是市场行为的起伏了,事实上,大部分主流的分析也正是这样着眼的。
  金萍华《污名与政治认同:社交媒体中的政治话语争斗&&以孔庆东&粗骂&为例》,以左右之争为代表的社会思潮为视角,探讨了网络暴力下社会化媒体的&正义&是否可能。网络暴力在微博时代越演越烈,污名化作为区隔和贬损的方式,是网络媒体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持自由主义立场之新旧媒体的政治偏向,正是导致与此立场相左的北大教授孔庆东采取&粗骂&的结构性原因,即为了博取媒体与传播的话语资源和权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动采取的方式。但是,依靠这种方式本身即是加入这个结构性的逻辑。污名化和贴标签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开放,而是更多地遮蔽了公共讨论的可能性。如果一个网络空间丧失了理性对话的可能,只能依靠&粗骂&作为不同阵营对话的方式,这已经是公共领域的丧失。但是,对于公共话语建构富有特殊使命的知识分子为何卷入这种&互相污名化&的逻辑,却是一个需要反思的问题。
  其实,污名化现象并不始于微博时代,而是从网络时代一开始就如影随形。据笔者的观察,早在2000年创始、2006年被关闭的&世界中国&论坛,一个以学术为定位的&自由、平等、开放、共享&的网络社区,&以传播人类文明普世价值和现代公民意识为己任,为关注中国发展与前途的知识分子搭建一个可以参与中国思想和文化的积累与建设的公共平台&,里面就活跃着一群以&粗骂&为常规武器围剿异类的&公共知识分子&,他们中很多同时也是南方系和都市报媒体副刊版的专栏作者。网站不仅鼓励而且纵容,培养了靠谩骂来吸引围观的惯习。而在当时华人论坛中极具影响力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凯迪社区、&天涯社区&等在极盛时代,依靠豢养媒体暴力来吸引眼球和排除异己,更是常规做法和&明&规则。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中国&自由主义&势力在新旧媒体中占据霸权地位的原因。这一本身极大地违背自由主义原则的做法,却被看成是自由主义在中国媒体上的成就。而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此从没有真正严肃的反省,这才是问题所在。直至最后,这些语言暴力也转而倾泻在他们自己的头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公共知识分子&的称谓由褒入贬,是其结果之一。从社区媒体到社交媒体,微博时代不仅复制了这个逻辑,而且将之推向极致,也即推向了反面,即&公共知识分子&的自我覆灭。这在结果上是隔绝了知识分子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除非放弃知识分子的洁身自好,进入这套既定的媒体策略和逻辑,否则就无法在媒体上发声,但它的危险却是公共空间沦为暴力角逐的场所。
一、暴力、恐怖主义与(新)媒体的市场化
  日法国巴黎发生恐怖袭击,上百人死亡,法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欧洲震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迈克尔&杰特(Michael Jetter)教授的调查研究报告因此在中国媒体上引发关注。该报告发现恐怖主义与媒体之间具有合谋关系,即媒体的关注会引发更多的恐怖行为,从而导致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媒体关注度与后续恐怖袭击呈正相关关系。《纽约时报》每多一篇关于某国恐怖组织的袭击报道,随后一周内那个国家遭遇的恐怖袭击数量会提升11%到15%。而《纽约时报》对在远离美国的地区发生的恐怖主义袭击的关注度较少。这一结果告诉我们媒体的报道不仅和恐怖主义本身有关,也与媒体自身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位置直接相关,并且受到媒体所要满足的受众市场的制约。
  此次巴黎恐怖袭击,也受到社交媒体的极大关注,facebook、twitter进行同步直播。而与此同时,12日晚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发生自杀式恐怖袭击,280多人死伤,却并未受到相应的重视,更不用说在叙利亚、伊拉克等中东地区不断发生的死亡已达到十万人之多的恐怖袭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ISIS所进行的极其有效和成功的宣传策略, 恰恰是通过西方国家在&阿拉伯之春&中盛赞的代表自由与民主的社交媒体facebook,twitter等进行的。在此语境下,政府是否在反恐的名义下对社交媒体公司的数据库拥有监控权,成为争议的中心。ISIS正是在西方社会的支持和豢养下获得发展,使得恐怖主义反过来以回旋镖的方式成为自己的杀手。2015年以来,在欧洲发生的影响较大的恐袭还有:日,比利时布鲁塞尔机场和地铁站遭遇连环爆炸袭击,造成31人死亡;日法国国庆日,法国尼斯再次发生恐怖袭击案,大卡车冲向庆祝的人群,至少80人死亡;德国则小规模恐怖袭击不断,日的慕尼黑枪击案,10人死亡。2017年5月,英国曼彻斯特体育馆举办美国歌手亚丽安娜?格兰迪演唱会,遭自杀式袭击,至少22人死亡。自2015年始,西方世界就逐渐笼罩在恐怖主义的浓厚阴影中,不再安宁。刚刚过去的2017年,国际社会对ISIS的联合打击使其武装力量和地理范围缩减和崩溃,但是世界范围内恐怖主义袭击却有增无减,而是呈现出模仿性和报复性显著增强,破坏性加大,具有&全球化&、&分散化&、&本土化&、&独狼化&、&网络化&,以及向全球蔓延的趋势。
  媒体暴力和恐怖主义暴力,都是暴力,具有相同的结构性逻辑,并驱使反对它的力量进入这个逻辑与之交手。因此,如何打破这样的霸权逻辑,才是今天我们必须面对的关键。而对网络暴力的反抗,必然联系着对世界性霸权结构的反抗。事实上,从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到今天ISIS为代表的席卷世界的伊斯兰恐怖主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对西方新老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回应和结果。美国哥伦比亚政治学教授和非洲著名思想家马哈默德&马姆达尼(Mahmood Mamdani)在《好穆世林,坏穆斯林:美国、冷战与恐怖的根源》一书中,无可辩驳地描述了美国布什总统期间,为了挽回冷战期间在第三世界、特别是非洲的失败,开启了&代理人战争&(proxy war)的模式。为了强化自己的合法性,从宗教话语中引入了&邪恶&这一神学概念,呼吁打击&邪恶帝国&苏联。在此过程中,美国招募、组织和培训了全球的穆斯林战士以对付苏联,包括宗教学校,这些学校专注于狭义的圣战伊斯兰教的神学,与军事训练相配合。正是美国对激进的伊斯兰力量收编的冷战晚期战略,在中东地区制造了恐怖主义滋生的基础,把一个1970年代还处于边缘性的、毫无影响的、由一小部分知识分子所热衷的思潮,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马姆达尼教授阐述的是&911&为什么针对的是美国,与此相比照,极有意味的是日正是法国宣布第一个承认叙利亚反叛力量的西方国家,并为其提供培训和武器。由此,日巴黎发生的恐怖袭击,与这一日期的重叠,绝非偶然。恐袭者曾高呼&为了叙利亚&,叙利亚作为法国前殖民地,正是巴黎恐怖袭击不可忽略的背景。
  恐怖主义来源于西方的全球霸权,是其结构的循环与衍生,正如媒体暴力正是霸权结构的合谋与表现。在后冷战时代,这一霸权结构的新变体,正在成为主导世界的力量,因此,如何寻求打破,而不是重新落入这一结构中,才是世界,包括中国必须面对的挑战。与此同时,以欧洲为代表的启蒙思想的衰落与困境,也正是在这样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之后,不断暴露出来。
  已经有西方学者指出启蒙理想的衰落与恐怖主义的兴起是一体两面。鲍德里亚在针对美国911事件所撰写的《全球暴力》一文中,通过区分&普世化&与&全球化&来描述暴力的来源,前者涉及的是人权、自由、文化和民主这些价值观念,后者则意味着技术、市场、贸易和信息。当全球化势不可挡,在西方现代性脉络下发展出的普世化价值体系却开始败退。非西方文化是因为独特性被消灭而消亡,欧洲文化则是因为对独特性的消灭而导致自身的消亡。启蒙运动的普世化本身正是危险所在,市场与贸易&交换&的全球化终结了价值的普世化。&全球化的成功传播已经根除了一切差异的形式和过去倡导差异的那种普世价值&,其结果是全球化与普世化的区别消除了,普世化被全球化。因此,歧视和排他正是全球化逻辑的必然产物,这恰恰为全球暴力打开了大门。这一暴力形式实际上是一种病毒,它通过碎片化的&独特性&而复活,通过传染而运转,通过连锁反应而前进,并逐渐摧毁我们的免疫系统和抵抗能力。因此恐怖主义不是别的,乃是对我们社会自身的审判和惩罚。作为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普世化&与作为经济过程的&全球化&之间的悖论,正是恐怖主义的渊薮。
  鲍德里亚这一基于西方视角的反思,具有可资比照的参考价值。恐怖主义的根源来自于全球霸权,反恐怖主义必然是反全球霸权的过程,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成效。齐泽克在日巴黎恐怖袭击后撰文,一方面从西方镜像的视角描述ISIS其实是欧洲反移民的、种族主义者的伊斯兰-法西斯的对应物&&二者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难民的政治经济学&的根基其实是全球资本主义和军事干涉的动力机制;另一方面,他呼吁&丢掉左派批判欧洲中心主义的咒语&,批评欧洲左派的文化多元主义, 并因此在欧洲左派阵营中引爆争论,而争论的核心正是&自由&。当难民要求兑现欧洲启蒙主义的普世化所许诺的人口迁徙的自由,以应对商品化的全球自由流通,就抵达了欧洲难民问题的死结。即&资本主义需要作为廉价劳动力的&自由& 个体,但同时它也需要控制他们的行动&&因为它不可能为所有人提供同等的自由和权利&。 因此,难民问题构成了欧洲启蒙主义内部最敏感的痛点,也成为左派欧洲知识分子的困境:即一方面必须拒绝不断抬头的右翼民粹主义势力,一方面必须重新清理启蒙价值理想的危机&&并由此成为左翼知识群体激辩的焦点,围绕齐泽克的辩论就是一个典型现象。
  这一价值体系被市场交换体系所置换的过程,尤其体现在媒体的市场化,体现在全球不平等的传播体系中。它的霸权形式就是美国传播政治经济学先驱赫伯特&席勒(Herbert Schiller)所命名的:军事-工业-传播-娱乐联合体,它指称的是美国对全球的电子入侵。这一现象在美国批判传播学者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Oliver Boyd-Barrett)更广泛的描述中是&媒介帝国主义&(media imperialism)的新表现,它指称所有以媒体的方式制造的霸权形式,并特别体现在以帝国的政治、经济过程所维护的媒体霸权,以及媒体自身从其利益出发而谋取的霸权形式。
  应该说,在斯诺登事件之后,这一指称获得了新的延伸;而在ISIS崛起之后,更需要新的阐述。今天,这一霸权结构已经从内部召唤出破坏性的势力,一如ISIS娴熟地、极其&专业&地征用了Twitter、Facebook、YouTube、WhatsApp、Ask.com、APP等最强势的西方新媒体工具来展开宣传攻势。有意味的是他们正是靠征用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来包装其教义,从而招募和获得大量年轻的支持者和志愿者。 ISIS成功地把暴力展示为媒体表演与狂欢,把恐怖主义战争转化为电子游戏和电影仪式感;展示肌肉与武器叠加的青春、男性气质,把恐怖主义屠杀转化为大片一般的杀人之&酷&, 对年轻女性展示如何能够被爱得像&宝贝&&公主&,&对青春充满幻想的穆斯林少女,&伊斯兰国& 战士男性荷尔蒙爆表的形象简直是致命的诱惑&,&&灰姑娘的童话情结,发达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所有商业元素都被娴熟地运用ISIS的宣传攻势上,由此,ISIS控制了全球媒体的议题设置。
  ISIS深谙现代社会市场化媒体的嗜血性,并因此不断地用人质的鲜血,以及恐怖主义袭击下平民的生命来浇灌这一欲求。日ISIS公布处决1700名伊拉克政府军俘虏的血腥现场,刷爆了世界各大小媒体的版面,也使得其应用程序APP&黎明&获得极高的知名度。处决视频发布后,通过&黎明&发出的微博达4万条。为此,伊拉克政府在官方网站和Facebook上也不断地公布处决ISIS成员的照片,伊拉克市民的社交媒体&朋友圈&里,&每天都能看见伊政府军和ISIS互相处决的照片&, ISIS成功迫使伊拉克政府下水,比赛杀人。
  有西方研究者敏锐地意识到,社交媒体用户的反应并不是一种对于暴行的反应,而是一种出于常见的消费主义习性的情感参与:&将Facebook资料、推文和博客作为暴力的证明文件可能正是ISIS生命政治(biopolitics)的存在依据。如果进一步延伸我的论点,甚至可以说,正是为了生产视频,摩苏尔的亚述和帕提亚雕像才遭到破坏。我们不能也不该将这种电影化的再现视为一种证明文件。相反,它跟真人秀一样,主要的目的在于展示的生产:在其中发生的是彻底真实的,尽管完完全全是演出的。&&相对于认为ISIS是一个过时的、中世纪式的实体,我恰恰觉得它是一种超现代(super-modern)的现象,吸收了超真实(hyperreality)最有力的工具来扩散自己的暴力行为&。 正是媒体的嗜血性,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和支持了ISIS的极端暴力,使之从相反的方向成为当代社会的镜像。这也是法国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的观点:&媒体具有导向性的、对人的冲动进行爆炸性挖掘的体系,会对社会起到毁灭性的作用。很多年轻人今天接受的就是这样的信息,伊斯兰国的年轻人也能看到美国大片,也能通过媒体知道,当年美国、欧洲怎样掀起伊拉克战争,挑起中东冲突。他们的仇恨,加上美国大片的冲击性,综合起来,就会去追求大场面、冲击性效果,把斩首放在网上等等。&
  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和北约所发动的现代战争,从&外科手术&式的科索沃战争到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等中东战争,同时也都是规模浩大的新旧媒体表演:真实版的好莱坞大片。在这个意义上,ISIS极具特色的媒体现象把鲍德里亚描述的逻辑推向极致,推向西方世界自身的内爆。不可忘记一点,很多在欧洲进行袭击案的其实是出生于欧洲的公民,而不是叙利亚或伊拉克公民,而且每天欧洲还不断地有年轻人通过各种方式进入ISIS。
  这就是今天中国批判的传播理论界必须面对的课题,即一方面是全球霸权(特别是冷战话语在后冷战时代的延续)在中国的内嵌已经变成不假思索的&常识&,它构成了网络右翼民粹主义的意识形态基础,以媒体暴力为主要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则是这一暴力本身的恶变和内爆,也在打破这一旧的意识形态结构。这是一个重要的新旧交替的历史时刻,再造霸权,还是打破霸权?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批判的知识分子面前。
二、&民主&的生意,或未来属于电商帝国吗?
  今天的(新)媒体已经进入&入口平台的霸权时代&。 在中国,就是BAT(百度、阿里和腾讯)所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新霸权。因此,有必要简短回溯一下这一霸权在中国形成的机制和历程。
  其实,&微博之父&陈彤的&玩法&,基本上也就是当时中国市场化媒体的玩法,只是放在了新媒体上。微信的不同在于,&微信之父&张小龙似乎是个技术理想主义者,技术乌托邦的信仰者。而微信之所以能够取代微博,成为最活跃的社交媒体,正在于他的技术设计建立在微博的前车之鉴上。
  首先,它以相互隔绝的&朋友圈&,屏蔽了微博污名化暴力威胁,用户可自行清理污秽,补救了微博陷入的暴力恶性循环;其次,用&公平&的设计理念来抗衡微博的&名人战略&,按照张小龙对&微信文化&的表述:&我们更希望的是平台有一些公平、公正的一些规则来对待用户&,反对用户的特权与攀比, 这恰与陈彤的微博理念形成鲜明对比。第三,严格屏蔽卖粉和水军。 笔者把它称为微信三原则,很清楚,这三原则都是反微博之道而行。之前,重复新浪微博路数的&腾讯微博&已经完全败北。在此基础上,张小龙作为技术工程师的理念其实体现了新媒体技术乌托邦的思想,为这个乌托邦献祭的最著名人物是少年天才&互联网之子&述亚伦&斯沃茨(Aaron Swartz),信仰网络开放和自由,以黑客技术反对美国政府禁止网络盗版法案和知识产权法案,深陷司法困境,最终以自杀的形式杀身成仁。
  2016年1月,张小龙在罕见的公开演讲中一再强调要回归社交媒体的使用价值,希望微信只是一个工具,是用户高效率工作的工具,用户黏性是违背微信&价值观&的:
  我想跟大家分享微信的一个基本价值观,我们认为一个好的产品是一个用完即走的,就是用完了我就走了,可能大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一个好的产品不是黏住用户,而是尽量让这个用户离开你的产品。&&事实上我们认为任何产品都只是一个工具,对工具来说,好的工具就是应该最高效率的完成用户的目的,然后尽快的离开。
  在这个意义上,微信的成功,恰恰是这一反商业化理念的胜利。然而,张小龙的&情怀&与腾讯CEO马化腾的商业诉求之间,会有怎样的张力?世上已无斯沃茨,他和JSTOR之间的极端故事应该不会在中国重演,但是新媒体技术乌托邦主义与资本商业利益的冲突从未消失,张、马之间依然是一个敏感的、正在发生的故事,迄今为止,各种猜测不断,就是证明。 2016年12月的微信公开课,是为了介绍和推出日正式上线的微信&小程序&,张小龙回应了&工具&与&平台&之争,,他依然强调微信就是&工具&:
  微信是工具还是平台?
  在我们对公司的一次培训里面,有个同事问我微信的战略是什么?我当时只说了一句话,我说微信只是一个工具,我们应当想如何做好这个工具。但我认为微信是一个工具,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目标,我并不认为一个工具是一个很低层面的东西,事实上人类从原始人进化智能人类的过程,就是因为人会制造工具,我们所用的绝大部分的产品本质上来说都是工具,但是工具有好坏之分,能够做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其实难度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说我们要做一个平台,我会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
  一个好的工具应该有一个很强的属性,就是提高效率,用完即走。
  但事实上它已经是,而且越来越是腾讯最重要的商业&平台&。2017年腾讯帝国第一季度收入495亿,其中手游贡献129亿,而手游中《王者荣耀》占据120亿;广告业务69亿,同比增长46%,其中移动端广告占比85%,微信朋友圈的广告,带动了整个腾讯移动端广告收入的暴涨。 一方面微信支付的扩张方兴未艾,数亿用户已经绑定银行卡;另一方面,2017年1月小程序上线至今,已经开始了从&工具&转变为&电商平台&的尝试,即允许公号插入广告内容作为小程序的入口,将小程序中的商品推广出去,让用户直接购买,今后一个小程序就会是一家网店,&通过开发小程序&&广告推广&&商品展示&&用户下单&&微信支付,微信完全可以搭建起一个独立的电商闭环&。 不论观察者将之成为&张小龙破局&,还是&张小龙终于没有忍住寂寞&,传递出的观感都是一致的。如此走向,其实早已经不是张小龙所能把控的。2017年10月,在由淘宝商城开辟的电子商务&双十一&盛大促销活动即将到来之际,京东联手腾讯,宣布建立一个以腾讯社交、内容体系和京东交易体系合二为一的&京腾计划&,以与阿里帝国比拼。 微信的电商化将进入更加实质性阶段。京东加微信的模式,其实与淘宝加微博一样,都是电商与社交媒体融合的加深,它表明市场垄断的进一步强化,也是商业模式高度同质化的过程。日,张小龙做了第三次微信公开课,他否认小程序是专门为电商准备的,但是&我承认其实会有很多的电商会用小程序这样一个形态,做了很多很有创意的一些电商的应用&。有观察者认为体现此次讲话集中体现了&张小龙作为一个产品哲学家和一个用户行将突破10亿的流行应用的主导人之间无法弥合的矛盾&。
  对于马化腾来说,2013年下半年从&叫好不叫座,增量不增收&的微信困境中走出来,正在于他发现了其赢利模式的奥秘存在于与&传统产业&的结合, 即可以不断地把商业模式搭乘在急速扩张的微信用户群的基础上,以此获得的商业前景不断走向清晰。2015年3月全国两会,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由马化腾提出并竭力宣传的&互联网+&的理念,同时成为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国家战略&。 7月4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使互联网+成为全局性的经济政策。
  微信开始被理解为一个具有无限扩张和涵盖能力的魔盒,或者说黑洞,从而把所有的经济生活包容在内。即便是2016年张小龙罕见露面公开讲话,也是因为微信策划晒好友、红包的一次活动出现链接失效引发谣言,用户开始解绑银行卡。而微信红包的社交功能要靠绑定银行卡打入新媒体金融圈,才能成为马云帝国支付宝的强劲竞争对手。所以,解绑银行卡是严重危机,这才是张小龙露面的真正原因。而他在解释微信的四个价值观时,其实能够承诺的最大限度就是&尽可能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希望微信做&好的商业化&,即与&用户的价值、用户的体验并不矛盾&的商业化。但是,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的重合是有边界的,什么时候这种边界会被逾越,并不掌握在张小龙的手中,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也不掌握在马化腾的手中,而是取决于资本发展的逻辑,即微信的利益延展链条是否触底。只要微信还能够不断地产出金蛋,就不会杀鸡取卵。但是,当交换价值在市场上无法兑现的情况上,卸磨杀驴就是常态,在这个逻辑下,张小龙&小程序&的电商化也就是必然的趋势。小程序上线一个月后,观察者纷纷讨论的已经是微信小程序失败了吗?若小程序不能带来流量变现,&张小龙所致力于打造的健康微信生态与开发者的急功近利形成了抗衡&, 最终妥协的只能是张小龙。
  至此,不难发现,前述张小龙反微博之道的微信三原则都面临瓦解的危险:朋友圈被商业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大,用户平等的原则已经被流量优先的广告原则所置换,而严控水军的防波提也出现管涌,&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微信公众号刷量行为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0月,短短3年内,微信公众号&刷量& 市场规模从215亿元升到378亿元。& 而所谓的&社交机器人&的&群智能机器人&正在代替微博时代的&水军&,&社交机器人是自动控制社交媒体账户的计算机程序,它们可以表现得像真人用户一样,在社交平台上就某一话题发帖或转发其他账号的内容,给这些内容评论、点赞,甚至还可以参与网络对话和讨论&。 如此情景已经与微博时代的水军现象等量齐观,张小龙的技术乌托邦还能走多远?
图1:微博微信刷量、&卖粉&广告单
  目前张小龙&用户第一&的原则是符合腾讯商业利益的。只有提供更多的使用价值和更好的用户体验,才能召唤更多的用户进入微信。用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概念阐述,用户使用微信的过程也就是为腾讯做工的过程。用户使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张小龙呼吁用户投入必要劳动时间去获取使用价值,但是腾讯实质是尽可能延长用户的使用时间,即制造用户黏性。用户黏性是新媒体的生命线。这就是马化腾提出&互联网+&的驱动力,其实在他的战略中就是&微信+&一切。腾讯最终可与&马云帝国&外向扩张式的&章鱼模式&或者说&病毒式&模式媲美或抗衡的,不是别的,正是微信开启的这种&黑洞模式&,但是,它却起源于张小龙的技术乌托邦的民主思想,这一点需要先记住,后面再讨论。今天,它们已经是两种典型的新媒体平台垄断模式。
  正如微信的口号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百度的理念按照其CEO李彦宏的阐述就是:&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马云帝国&的阿里巴巴则宣称&帮助小企业成功&,其包括支付宝在内的&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以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为旗帜。但是,淘宝等电商依靠价格战极大地冲击了实体销售行业和线下销售行业,引发广泛的质疑和批评,也是事实。其实,无论是腾讯还是马云帝国,其成功首先靠的都是平台,在此基础上才有金融与数据。&马云帝国&靠的是顺应中小企业的发展欲求,在一个垄断的市场条件下,这一主张具有伸张&企业民主&的意义,这是马云获得成功的现实条件。但是,一旦帝国打造完成,其本身就会转变成新的霸权力量。一旦消除了外部挑战它的威胁力量之后,平台就会转化为地租,任意剪羊毛,那些跨国连锁超市凭借销售渠道霸权打压供货商的故事,是否会在电商巨头中重演呢?
  这种担心并非毫无根据,知网的故事就在眼前。2016年4月,媒体报道《知网涨价论文贵 北大吃不消》,引发众议,知网作为学术论文数据库从年,涨幅均超过18%,多地高校图书馆曾因价格问题不得不中断与知网合作。知网在始创阶段,得到了大量国家给予的行政支持。其获得的论文是以作者和期刊的免费/低价让渡为前提的,这是建立在学术资源具有公共性的基本理念上的,而学术论文的生产成本是由高校薪资和国家项目支持完成的,这也是因为中国高校体系基本是国立,而非私立。知网的&市场&赢利模式是两头插在由国家买单的公共资源中汲取利润,然后反过来绑架公共利益。2014年,知网的两家主办方之一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企业类型由全民所有制变更为法人独资企业。这其实是JSTOR与亚伦&斯沃茨故事在中国的一个翻版。
  资本的逻辑就是把使用价值转成交换价值,把日益庞大的用户变现,作为隐藏在BAT背后的利益动机,从未消失过。认清并高度警惕这一点,对于我们判断今后新媒体的发展走向至为关键。比如,百度搜索竞价排名被诟病已久,&百度贴吧&其实是依靠用户自组织与互动的&民主&理念,但是市场环境下的&民主&恰恰可以成为最大的生意,其出卖白血病&吧主&就是臭名昭著的例证。2016年1月,网友发帖称百度贴吧的血友病吧主被百度单方面撤换,经营权被卖给某医疗机构,新换上的吧主&血友病专家&竟然是不断被吧友举报的&声名狼藉的骗子&。由此,网友再爆&百度40%的热门疾病吧已经被卖,而大多数用户都会通过百度搜索医疗信息甚至完全信任这些信息&。这也是因为占中国民营医院近八成的&莆田系&客户主要来源就是百度。根据百度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该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183.83亿元,其中有176.80亿元来自网络营销的营收,占总营收的96%,是百度收入的主要来源。 而莆田系医院也抱怨说,高昂的网络竞价导致医疗机构&为互联网打工&。&莆田系&医院广告投入的60%给了搜索引擎,有医院在搜索引擎上的推广费占到营业额的70%、80%。特别是北京、上海等竞争激烈的城市,有医院一年收入1.2亿元,有1亿元投给了搜索引擎,用在病人身上的医疗资源可想而知。据媒体报道,莆田系医院2014年在百度上花费的推广费用高达34亿,占百度在推广上获得的所有收入的三分之一。百度公司财报显示2014年网络营销营收为人民币484.95亿元,比2013年增长52.5%。企业老总抱怨&莆田民营医院被搜索引擎公司绑架了&,很多大城市的医疗竞价达到每次点击999元,却又不得不依赖搜索引擎推广模式,这也使得百度面对莆田系抗议事件时很强硬。另有外界人士猜测百度在此事件中强硬,是为了与301医院及北京、湖北、广东等多地公立医院合作&让路&。据百度自称,除民营医院外,百度也和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开始合作,开始进军移动医疗的&洗白&措施。
  但是,这样的生意必定是反社会的。日,魏则西事件爆发&&此类事件其实是迟早都会发生的, 迅速点燃整个社会积压的愤怒,由此也把百度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并最终导致5月3日国家网信办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百度,提出整改要求。
三、&人是一切数据的总和&:劳动价值论与再&无产阶级&化
  应该看到,BAT宣称&用户第一&,马云强调其所有的产品都必须解决问题&&对使用价值的强调,超越了发达资本主义时代商业广告基本摒弃使用价值的宣传模式,即建立在对交换价值的依赖上。在这个意义上,BAT的成功是一种物极必&反&。但是,其&反&动却不是反其道而行之,而是退一步进两步的策略,其目的是为了征召更多的&用户&作为&数码劳工&。新媒体时代的发现或者说发明,就是资本积累的秘密在于&人&本身的资本化,人自身的再生产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按照年轻的阿里巴巴数据科学总监闵万里在一次名为《数据化带来的遍地黄金》的演讲中说:&人是一切数据的总和&,也就是&人&本身的数据化可以带来&遍地黄金&,&就是非常自然的推论&。
  任何媒体都必须用使用价值来积极地征召和建构用户。在其扩张和发展的阶段,&用户至上&即使用价值需要优先。这是因为:
  首先,拥有&用户&才能将之打造成广告的目标受众。传统媒体的赢利模式,即把受众出卖给广告商&&这一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基石(虽然关于传播商品化的形式尚有争论),是传统媒体从市场化走向垄断化,即媒介帝国主义霸权&&这一发展过程的主要驱动力。在这个意义上,新媒体并没有创造出什么新的东西,而毋宁是这一资本的&旧&逻辑在更深刻基础上的推衍。不同只在于新媒体公司不仅把受众卖给广告商&&这一部分固然还是新媒体获利的源头,但是,另一个更重要的趋势是新媒体自身吸纳了广告业,凭借对用户的占有即大数据,把广告业变成自身的延伸,从而不断延伸其帝国版图。
  第二,&用户&使用过程即劳动过程产生的劳动价值,是赢利的源头。因此,&用户为第一&只说出了一半,另一半是:有了不断&做工&的&用&户,才能把他们的&劳动力&卖钱:不仅卖给广告公司,卖给&市场&,也卖给政府,&&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这个意义上获得了新的延伸。让用户以免费(微信)或相对便宜的虚拟地租(淘宝)的方式进入,构建尽可能大的用户&劳动&平台,然后凭借庞大的&劳动力&为抵押,以金融的方式,剪国家的羊毛,既褫夺传统国有商业银行的势力范围,也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进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以此获得赢者通吃的市场霸主地位。其实质是,以拥有&用户&为资本,以政府购买为方式,挪用主权国家背书的政府信用为自己利益扩张保驾护航。
  正是在这一逻辑下,日,支付宝联合16家基金公司发布了以&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为主题的16句文案, 因其赤裸裸对贫困的歧视,引发社会愤怒。这一文案被迅速撤销,支付宝发表声明,声称是蚂蚁财富所为,与支付宝无关,这是&两家独立公司主体&,但它们其实都是阿里帝国旗下最重要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问题并不在于它触犯了&政治正确性&,而在于它描述的其实是真实的社会心态。它一方面暴露出资本作为意识形态的盲点:对其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创伤&性分裂无感;另一方面, 也正是因为它的利润渠道吸吮的正来自最大多数的&穷人&:&公募基金个人投资者中85%是持有资产规模5万元以下的投资者&。以贫困为威胁把&穷人&驱赶到支付宝平台中,这一逻辑其实是马云帝国圈地运动的必然。这一组广告说明的正是:马云的财富帝国来源于&穷人&们的辛勤劳动&&你们负责努力为我打工,我负责为你们理财,穷人两头都在为BAT赚钱。
图2:支付宝&扎心&文案的部分图文展示
  通过不断翦除外部竞争势力的同时,使自身获得无限扩展的能力,以支付宝和蚂蚁金服为核心的阿里金融帝国已经完成。但是,帝国版图并不止于金融,而是把金融变成血液或石油,成为帝国扩张的方式和动力。这些海内外上市的互联网股份制巨头通过金融、商业、媒体、流通、物流,全方位地渗透国家与社会,这就是新媒体时代&信息资本主义&的赢利模式和秘密。它逼迫出的问题正是:政府公众服务和私营企业之间的交集与边界到底在哪里?
  &阿里帝国&模式,不仅颠覆了传统的金融体系,把零售业掌握在它的手上,迄今为止已经至少涵盖了电子商务、金融、游戏、视频、音乐、影视、智能终端、健康医疗、本地生活服务、体育、物流、搜索、移动社交、IM工具、在线教育、商业零售等近20个领域,旗下关联企业不胜枚举。被管理学所奉为经典的互联网时代创造出的&长尾理论&,即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小市场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少数热销产品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已经不足以描述新媒体时代资本的赢利方式,不是长尾,而是头尾倒置,才是今天的现实。而超级帝国一旦形成,成为&国中之国&,其与主权国家层面上的管理或治理的博弈就会越来越复杂,这个格局前所未有。
  阿里运营的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可以作为典型案例。2015年3月两会,&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以人大代表的身份给出&关于将药品电子监管系统交由国家食药监总局统一管理,确保信息安全&的提案,认为电子监管码信息既是企业秘密,让市场竞争的一方去监控另一方,无法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它同时也是国家战略资源,一旦流失则威胁国家安全。2016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将收回阿里健康药品电子监管运营权; 家连锁药店再发声明要求取消药监码,认为阿里健康介入到药品信息监管当中,既关系到国家数据安全,又造成不公平竞争,同时涉嫌绑架公权利用数据牟利。 这一具体而微的案例涉及的敏感问题正是,作为私营企业巨头所获取的大数据,不仅仅是商业性的,也必然涉及到大量的公民权益和国家主权。
  不无意味的是,其实早在2013年4月,阿里就开始收购新浪微博18%的股权,&双方将在用户账户互通、数据交换、在线支付、网络营销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并探索基于数亿的微博用户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的数亿消费者有效互动的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 请注意阿里购买的时间点,正是微博最后的黄金时间,阿里购买不是别的,正是作为商业价值的微博用户,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成为新浪微博第二大股东。2014年4月,微博在美上市,&在拿下微博18%的股份后,阿里先后主导了微博与淘宝的导流合作、支付宝对微博的接入,最终,这一系列动作共同指向了&微博电商& 战略,微博也顺理成章的被纳入阿里导流策略的一环,并通过阿里实现了初步商业化&,观察者认为如今的微博已经转型为营销服务平台。
  笔者认为微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是就它作为新闻议题或者说政治风暴议题策源地的功能而言。但它恰恰是凭借之前翻云覆雨积累的用户资源,才能够出卖给阿里,阿里把用户和它的电商对接,实际上是把微博的用户转化为电商用户&&今天它在资本市场上的活跃,恰恰是来自于这个市场化逻辑,既把政治资本转换为商业收益。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微博确实是出卖民主的好生意。在微博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整改之际,2016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文件,拟向微博相关高管团队成员购入后者所持总计300万股微博股票,交易总价为1.35亿美元,阿里将持有微博股权31.5%。 阿里主导微博的时间,正是微博由盛而衰的关节点,相较之与卖粉、水军,把用户卖给最大电商阿里,新浪微博成功实现了最大变现,也就是作为社交媒体的历史使命。好一大单出卖&民主&的大生意! 根据微博2016年9月的股价,阿里在微博的投资已获得3倍收益,阿里在资本市场已经大赚。它借此与腾讯微信决战,好戏还在后面。
  这其实正说明寡头争霸的市场竞争下,BAT的&大数据&都是各自为政的封建割据状态,在私人资本利益掌控数据的时代,并没有所谓的&大数据&,即数据的社会共享,今天不断爆出新媒体巨头们围绕大数据的圈地大战就是其表现。大数据为谁的利益所用,是更关键的问题。对于大数据的使用与安全,相关的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故事的结尾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