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贵吗真的像网上说的那么贵吗

我国特有“软宝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1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产量基地,数百年来在早已挖掘殆尽。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当作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的玺印及艺术摆件。作为“石中之王”的田黄石,历来价格不菲。文人学士都认为收藏或使用田黄章,比珠宝、翡翠更高雅和有品位。从文物鉴定角度讲,鉴定田黄石与类别的文物不同,够不够年份是一回事,但首先要看其是否真的田黄石。李元茂先生对此素有研究,曾精辟地分析田黄石的假冒与辨别,特摘引有这些,以飨读者。用指甲按可留白痕迹首先,“石皮”是田黄石的主要标志之一,绝大多数田黄石外表都有皮层包裹,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石原石的一个重要依据;其皮质比其他寿山石或巴林石细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而且,田黄石的肌理表皮组织比较有特点。表皮都会出现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并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出萝卜去皮,而青天石、巴林石等石头的纹理比较杂乱。同一个时间段里,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多呈现于表层,交叉状,如龟裂纹。最后,田黄石的手感类似软玉,质地温润、细腻、凝嫩。其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灿烂醒目,即使在寒冬腊月,也感觉温润,假如用指甲按可以留下白色痕迹。而其余相像石头的手感则明显干燥许多。符合手感、表皮特征,并且同时拥有“石皮”的石头,通常可初步鉴定为田黄石。品相萝卜纹理细致而颜色不重者为贵确定田黄石的品相,通常要从四点入手。首先是颜色,黄石通常呈黄、白、红、黑等色,以黄为尊,黄色色泽越厚重纯正者价值越高。二者是手感,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光洁者价格为高。三是透明度,位于将透未透“中庸”状态的田黄石价值最高,并且,油滑透光中杂质越少越好,纯净者为上品。最后,纹理也是决定田黄石价值的重要方面。萝卜纹理明显,切纹理细致有序的田黄石价格更高,“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的说法正整合自此。不过,萝卜纹理的颜色不能太重,不能影响田黄石以纯净为贵的总原则。田黄石和和田黄玉的鉴别和田黄玉与田黄石的区别
一、分类不同。和田黄玉的玉性重于石性,因此是玉;而田黄石没有玉性显石性,属石科。即和田黄玉是玉,田黄石是宝石。和田黄玉与田黄石的区别
二、比重不同。和田玉的比重大于田黄石,由此看来体积相同的和田黄玉与田黄石,和田黄玉重。和田黄玉上手有承重感。和田黄玉与田黄石的区别
三、硬度不同。和田黄玉的莫氏硬度在6-6.5之间,而田黄石的硬度仅为2-3。因此用两者去刻画,和田黄玉能划出痕迹,而田黄石不能。

都说“物以稀为贵”,那全世界最稀有的矿产资源是什么呢,普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会是钻石、翡翠、玛瑙、祖母绿或者和田玉等等。其实都不是,真正稀有的是仅仅产于中国福州北峰寿山村中的一种美石——田黄石。

田黄石有多稀有?据统计,迄今为止,田黄石的产量不超过500公斤,当然这个数字并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被挖掘出来的田黄石屈指可数,如今更是几乎不会再出产了。

前几年,不少当地村民以采石为生,每日几乎全村出动,希望能找到田黄石,可是哪怕用水枪冲洗,筛子筛选,也很难有所收获,甚至连两三克的田黄石都已经绝迹。因为田黄石是零星地埋藏在地下,没有矿脉,没有规律,更加没有办法勘探,所以只能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人工挖掘,村民们挖土、抽水、筛土,犹如淘金。

田黄石产量最稀有,同样它也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小的软宝石。田黄石产自寿山村,但只产在寿山村里一条名叫“田黄溪'八公里流段两岸10米左右的范围内,折算成面积,只有0.2平方公里不到。

上图为田黄石分布略图,具体而言,从坑头占到结门磹构成了田黄石的产区,分为上、中、下坂三段,碓下坂有时候偶有发现。因为田黄石几乎绝产,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资源,将产区中有争议的两亩地保护起来,禁止开采,这在世界上的矿产开采中都闻所未闻。据了解,“二亩田”只在解放前被小规模挖掘过,解放后就一直没动过。原因是当年实行生产责任制分田时,由于“二亩田”的界限不明引起纠纷,这才让世界上有可能出产田黄的最后两亩地奇迹般地保存下来。

既然田黄这么稀有,它的价格如何呢?早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一件200多克的明代田黄石瑞狮镇纸,就已经拍出了4089.28万元港币的价格,以当年接近1:1的汇率计算,每克的价格早已突破10万元了。

201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一对恭亲王田黄石龙凤对章,以8524万港元成交,这对田黄石印章两方总重量是413克,这样算来,单克成交价格高达20.6万港元!

田黄石这么稀有,又如此昂贵,那么到底什么是田黄石?首先,他山没有田黄石,它的产地有且只能为福州寿山村田黄溪附近;其次田黄石需要具备几个特征:石皮、萝卜丝纹、红筋格,质地,其中的质地常见的以“六德”来衡量,如:温、润、细、结、凝、腻。通常市场根据它的色泽,分为田黄、白田、红田、灰田、黑田;根据质地,分为田黄、田黄冻、硬田。还有根据石皮来划分的。那我们再来细说一下,什么是石皮?石皮,通俗来讲,田黄表层会有明显的一层皮壳状风化层,类似于暴露在阳光和雨水下的铁器表面常形成的一层铁锈。石皮的颜色,有白、黑、黄等,或者集中颜色共生,有些田黄石皮厚度很薄,肉眼不易辨识。

白皮田黄石,又称银裹金田黄石或银包金田黄石

黑皮田黄石,又称乌鸦皮田黄石用手电筒打灯,你就会发现,石皮多数是附着在石头肌理表层

有时候,我们也会见到比如黄皮和乌鸦皮或者黄皮和白皮,甚至三种石皮共生的情况。

黄皮与乌鸦皮共生(此件乌鸦皮比较零星)

黄皮、白皮、乌鸦皮三色共生再来说一下萝卜丝纹。所谓的萝卜丝纹,是一种很形象的称呼,我们先来看一下白萝卜的切面

白萝卜切面上的纹路就是萝卜丝纹。

所以田黄石的萝卜丝纹与白萝卜的纹路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田黄石的母系矿石为高山系石,而高山系的石头很多都具有萝卜丝纹,所以田黄石中的萝卜丝纹应当是形成田黄石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的。我们根据田黄石中萝卜丝纹的形态,将其分类为:放射状、网格、牛毛、絮状、水流、米粥等主要的六种,其中絮状萝卜纹占了多数。

还有各类萝卜丝纹,有些因为形态各异,甚至形成石花,不一一举例了,总的来说萝卜丝纹细腻有致的田黄石收藏价值更高。再来说一下田黄石的红筋格。因为田黄石是二次生成的,也就是说在千万年以前的寿山石由于地质、气候等因素使得寿山石脱离山体,从山上滚落到寿山村田黄溪前的的田地里,由寿山溪水和泥土的特殊元素长期浸沁而成。因此,在滚落的过程中反复碰撞形成众多的微细的裂缝,经过千万年浸沁就形成了田黄石所特有的筋格。

也就是说,其实其实红筋格就是色格,而且不是所有的筋格都是红色的。有些是深褐色,甚至黑褐色。

前面提到田黄石的质地有“六德”,也就是温、润、细、结、凝、腻,到底什么意思呢?“温润”:没有火气,宝光内蕴;“细结”:质地细密,而有光泽;“凝腻”:凝灵脂腻,油之欲滴。那么田黄石具体如何辨识?传统的辨识一般采用特征法+排除法,进行鉴别。但是如今,印石市场,类似的石头越来越多,无疑是增加了鉴定的难度,特别是有一些商家蓄意混淆市场,企图浑水摸鱼。所以,在传统的,主观的一些方法判断的基础上,需要了解一下田黄的“黄”。单纯从字面意思解读,田黄石肯定或多或少带有黄色调,但是田黄石的“黄”与其他印石有区别。大家都知道,很多印石都有黄色调,比如黄高山石或者昌化石,老挝石等等,但是他们的黄为“原生色”,而田黄石的“黄”为“次生黄”。因为铁是黄色印石的致色因素,通过共磁谱可以得知,“原生色”的印石,主要以结构铁为主,“次生黄”的印石,如田黄,铁元素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

如今,田黄石越来越少,几乎只有大拍场才能看见名副其实的狭义“田黄石”,平时很多行外人见到的或者上手的大多都是“染色假货”。对此真的是既费精力又浪费金钱,因此一个好的收藏渠道很重要。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不是田黄石  应该是树脂仿造的

田黄石(Field-yellow stone),简称“田黄”,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黄色而得名。寿山石优良品种。狭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广义的田黄石是指其化学成分相同的一类印章石石材的统称。

物理性质、工艺美术特征方面,田黄石与寿山石相近,已成为独立的印章石品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田黄石贵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