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二维码谁发明的发到群里别人一直都能识别吗

本发明涉及Datamatrix二维码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借助智能手机识别Datamatrix二维码的方法。

当前中国市场主流使用的二维码类型为QRCode二维码,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并具有如微信等扫描软件。Datamatrix是一种矩阵式二维条码,其发展的构想是希望在较小的条码标签上存入更多的资料量。Datamatrix的最小尺寸是目前所有条码中最小的,密度高,信息量大,可在仅仅25mm的面积上编码30个数字。DM采用了复杂的纠错码技术,使得该编码具有超强的抗污染能力。Datamatrix因提供极小又高密度的标签,且仍可存放合理的资料内容,故特别适用于小零件标识,商品防伪,电路标识等。

对于Datamatrix二维码的识别,当前主流技术为使用红外扫描设备,在科研领域,尤其是生物样本库领域,主要是借助红外扫描仪或者红外扫描枪来实现的。当前市场上主流的扫描器类似于微信等,只能识别QRCode二维码,不能实现对Datamatrix二维码的识别。

当前的软件系统,尤其是基于手机平台的软件系统,只能识别QR制式的二维码,不能对Datamarix二维码实现有效识别,限制了Datamatrix二维码识别的便利性;而基于Datamatrix二维码的广泛用途,应用单位通常采用红外扫描设备来实现Datamatrix二维码的识别,扫描设备价格昂贵,体型较大,不能实现普及型应用。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借助智能手机识别Datamatrix二维码的方法,便利性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借助智能手机识别Datamatrix二维码的方法,步骤为,

步骤(1)调用手机平台摄像头,自动对焦,图像信息在扫描框下清晰展示;

步骤(2)对扫描框展示的图像信息进行分析,过滤掉非Datamatrix二维码图像信息;对Datamatrix二维码图像信息进行分析,若具备Datamatrix二维码的基本结构,则进行下一步骤;

步骤(3)依据Datamatrix二维码的基本结构判断Datamatrix二维码图像信息是否完整,完整则进行下一步骤;

步骤(4)将Datamatrix二维码图像信息抽提出来;

步骤(5)对抽提出来的Datamatrix二维码图像信息进行旋转处理,使图像信息符合Datamatrix条码协议要求的角度;

步骤(6)根据取进原则,对旋转处理后的图像信息进行黑白二值化;

步骤(7)对二值化图像进行二维码识别,还原图像信息对应的数据信息,而后将该数据信息形成数据包通过系统接口将编码字符输出或显示。

上述借助智能手机识别Datamatrix二维码的方法,步骤(7)中对二值化图像进行二维码识别的过称为:对二值化图像进行矩阵变化。

上述借助智能手机识别Datamatrix二维码的方法,对矩阵进行旋转变化。

上述借助智能手机识别Datamatrix二维码的方法,对矩阵进行尺度变换。

上述借助智能手机识别Datamatrix二维码的方法,对矩阵进行剪切变换。

上述借助智能手机识别Datamatrix二维码的方法,对矩阵进行顶线歪斜变换。

上述借助智能手机识别Datamatrix二维码的方法,步骤(7)中编码字符为数字型编码字符。

上述借助智能手机识别Datamatrix二维码的方法,步骤(7)中编码字符为英文字母型编码字符。

上述借助智能手机识别Datamatrix二维码的方法,步骤(7)中编码字符为中国汉字字符。

上述借助智能手机识别Datamatrix二维码的方法,步骤(7)中编码字符为混合型字符。

本发明识别Datamatrix二维码的方法是基于智能手机平台,借助手机硬件——摄像头实现对Datamatrix二维码图像的摄取,对二维码信息进行识别,最终将二维码信息输出或显示。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非常高,借助智能手机摄像头摄取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分析对Datamatrix二维码的准确识别,便利性极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中:1资料区,2定位图形。

Datamatrix二维码:Datamatrix原名Datacode,由美国国际资料公司(InternationalDataMatrix,简称IDMatrix)于1989年发明。Datamatrix是一种矩阵式二维条码,其发展的构想是希望在较小的条码标签上存入更多的资料量。Datamatrix的最小尺寸是目前所有条码中最小的,尤其特别适用于小零件的标识,以及直接印刷在实体上。

如图1所示:每个Datamatrix二维码符号由规则排列的方形模块构成的资料区1组成,资料区的四周由定位图形2包围。定位图形左边和下边的两条邻边为黑实线,形成“L”性的定位图形。右边和上边条邻边由交替的黑白模块组成,具体结构请参看DaramatrixISO国际标准。

图2展示的是本发明Datamatrix二维码识别流程图。

一种借助智能手机识别Datamatrix二维码的方法,步骤为,

步骤(1)调用手机平台摄像头,自动对焦:本发明扫描Datamatrix二维码借助手机摄像头系统,并采用自动调整焦距,以使得图像在扫描框下能清晰展示。

步骤(2)对扫描框展示的图像信息进行分析,过滤掉非Datamatrix二维码图像信息;对Datamatrix二维码图像信息进行分析,若具备Datamatrix二维码的基本结构,则进行下一步骤;

判断图形是否含有Datamatrix二维码;软件图像信号处理器识别框下图像信息进行分析检测,过滤掉非Datamatrix二维码信息;对Datamatrix二维码检测主要是对其进行基本结构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如附图1所示的Datamatrix基本结构。

步骤(3)依据Datamatrix二维码的基本结构判断Datamatrix二维码图像信息是否完整,完整则进行下一步骤;

对Datamatrix完整性进行判别:图像信号处理器将按照附图1基本结构比对获取的Datamatrix二维码图像是否完整。

步骤(4)将Datamatrix二维码图像信息抽提出来;

抽取二维码图像:本软件图像信号处理器从识别框图像中经过步骤(2)和步骤(3)判定后,将Datamatrix二维码图像抽提出来,较好的,抽取的色彩图像阵列符合DaramatrixISO国际标准,如附图1。

步骤(5)对抽提出来的Datamatrix二维码图像信息进行旋转处理,使图像信息符合Datamatrix条码协议要求的角度;

图片的旋转角度处理:图像信号处理器将对摄取的Datamatrix二维码图像进行旋转处理,使得图像在系统内达到符合Datamatrix条码协议要求的角度。

步骤(6)根据取进原则,对旋转处理后的图像信息进行黑白二值化;

二维码图像二值化:图像处理器根据取进原则,对摄取的图像进行黑白二值化操作。

步骤(7)对二值化图像进行二维码识别,还原图像信息对应的数据信息,而后将该数据信息形成数据包通过系统接口将编码字符输出或显示;

二维码图像识别:本软件系统内置的图像信号处理器对上述图像进行二维码识别,从而还原Datamatrix二维码对应的数据信息,而后将该数据信息形成数据包直接输出或显示。

如图2:进一步的,Datamatrix二维码的二维码图像的识别可细分为如下步骤:

变换矩阵:对二值化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矩阵变化;

旋转变化:如需要则对矩阵进行旋转变化;

尺度变换矩阵:如需要则对矩阵进行尺度变换;

剪切变换矩阵:如需要则对矩阵进行剪切变换;

顶线歪斜变换:如需要则对矩阵进行顶线歪斜变换;

识别结果的显示:信号处理器完成对Datamatrix二维码的信息处理后,通过系统接口将编码字符显示在特定的界面上,

此处编码字符主要是以下几种:

S81:数字型编码字符(数字:0~9);

S82:英文字母型编码字符(英文字母A~Z或a~z);

S83:中国汉字字符(GB附录A双字节字符表表示的字符;

S84:混合型字符(包括数字、字母和汉字,三者兼具或其中两者)。

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关于识别Datamatrix的不足与Datamatrix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的矛盾的解决,是对Datamatrix二维码识别技术便利性与普及型的重点突破。

现在国内的移动支付全球领先,而这其中起到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小小的二维码,你知道它是谁先发明的吗?

据每日经济报道称,其实二维码(QR code也称“快速反应码”)早在1994年就被日本公司Denso Wave的腾弘原发明了,只是他们目光短浅,根本没有想到二维码在未来社会的广泛应用。

从1994年发明二维码,到2011年徐蔚申请注册“二维码扫一扫专利”, 日本人总共“领跑”了18年,但真正将它给发展起来的,还是国内凌空网创始人徐蔚,其在2011年申请了注册了“二维码扫一扫专利”,随后将这个消费级的专利授权给其他公司,并赚取了不少的专利费。

之所以能够拿到这样的专利,也是有原因的,当时在西方民众普遍对二维码和移动支付感到陌生的时候,中国的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出现了爆发式的普及,甚至被称为“新四大发明”之一。据艾瑞咨询报告,截至2016年底,中国的第三方移动支付规模达到38万亿人民币(约合5.5万亿美元),是美国的50倍。

只怪日本人目光太过于短浅,假设当初腾弘原规定对每次扫码收取一分钱专利费,每年中国人使用二维码的次数至少达5000亿次左右,那么现在他每年光在中国就能赚上50亿元了。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点。

  二维码可以伪造,一般的二维码没有防伪功能;个人就能从网上下载二维码自动生成器,制作二维码。甚至有些不法分子设计了带病毒的二维码,窃取他人手机内的个人信息。专家建议手机用户,要有安全意识,不要轻易扫不明来源的可疑二维码。

  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在许多种类的二维条码中,常用的码制有:Data Matrix,MaxiCode, Aztec,QR Code, Vericode,PDF417,Ultracode,Code 49,Code 16K等,QR Code码是1994年由日本DW公司发明。QR来自英文「Quick Response」的缩写,即快速反应的意思,源自发明者希望QR码可让其内容快速被解码。QR码最常见于日本、韩国;并为目前日本最流行的二维空间条码。但二维码的安全性也正备受挑战,带有恶意软件和病毒正成为二维码普及道路上的绊脚石。发展与防范二维码的滥用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等特点。

  二维码是一种比一维码更高级的条码格式。一维码只能在一个方向(一般是水平方向)上表达信息,而二维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可以存储信息。一维码只能由数字和字母组成,而二维码能存储汉字、数字和图片等信息,因此二维码的应用领域要广得多。

  二维条码/二维码可以分为堆叠式/行排式二维条码和矩阵式二维条码。 堆叠式/行排式二维条码形态上是由多行短截的一维条码堆叠而成;矩阵式二维条码以矩阵的形式组成,在矩阵相应元素位置上用“点”表示二进制“1”, 用“空”表示二进制“0”,“点”和“空”的排列组成代码。 二维码的原理可以从矩阵式二维码的原理和行列式二维码的原理来讲述。

(本文内容由百度知道网友路戍人贡献)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维码谁发明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