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学英语跟读软件免费都不好,初中高中全靠蒙,现在想好好学英语,有没有什么学习的软件,求介绍

关于英语教学的一点思考
一、&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近两年高考书面表达反映的问题
1、2017年作文题:
&假定你是李华,正在教你的英国朋友Leslie学习汉语,请你写封邮件告知下次上课的计划,内容包括:1.时间和地点;2.内容:学习唐诗;3.课前准备:简要了解唐朝的历史。
2、2018年作文题
假定你你是李华, 你的新西兰朋友Terry
想去中国朋友家做客,发邮件向你询问有关风俗。请你回复邮件,内容包括:1. 到达时间;2. 合适的礼物;3.
餐桌礼仪。
1. 100词左右 2.
可以适当增添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照理说,对于学过10年英语的高三毕业生来说,写一篇与生活内容相关的百字作文不是难事,但实际结果大相径庭。学生的书面表达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25分的作文,基本每年平均分都在14分左右。
首先是基本的词汇拼写和语法错误。如chopsticks(筷子), table
manners(餐桌礼仪), gift(礼物), arrive at(到达),
prepare(准备)等常用高频词汇的拼写出现错误,还有考生甚至用汉语拼音来取代。
其次,大量考生出现简单句法错误。如:(1)I'm
very hope&see
you again and last lesson.(2)Chinese
is different learn,
but you must learn very
will started
Chinese class in the last Sunday.(4)I
have some free times on this weekends.(5)not
only have tasty coffee , but also very
quiet.&这些句式是小学应当掌握的。
另外,基本语法错误。如“主谓一致”,“时态”,“情态动词”,(如有的考生写出“You
should to prepare… ” )并不鲜见。说话要求流利,写作要求正确,这成为众多考生难以企及的目标。
还有,高考作文反映出学生平时学习严重脱离生活的现象,拿18年试题来说,很多学生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缺乏了解,不知道中国人在餐桌礼仪方面应该注意哪些地方,随便胡诌冒犯了中国人应持有的文化礼仪。
再有,因阅读能力欠缺造成的审题不当和偏题跑题也跃然卷面。有的学生偏离了主题甚至出现“角色错位”,将自己(李华)写给Terry
的建议信理解成是Terry写给自己(李华)的求助信;将到朋友家做客的时间误以为是是暑假,端午节,或春节到中国度假的时间;将餐桌礼仪误以为是传统节日习俗。
总之,从抽差的样卷中,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由于英语表达能力有限而内容和语言形式都比较平淡。不少考生仅对题目中的要点进行直接翻译,简单句甚至用汉式英语比较多见,动辄生搬硬套地使用平日背诵的谚语和句式,如“No
pains, no gains.””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不会展开说理,不会上下行文连贯,要点之间缺少恰当的过渡词,文章整体的流畅性大打折扣。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学习,不少学生依旧不知道语言首先是一种需要遵循的结构形式而去随意破坏,任意搭配。更为可悲的是有少量考生缺乏应试诚信问题。刻意抄写试卷上其他的材料或者用汉语拼音试图蒙混过关。如:&&&LiHua,
Cong Shang gao zhong Kai shi ,ni jiu yi zhi pei ban zhe wo, xian
zai shi shi hou shuo zai jian le. Thank
you.(李华,从上高中以来,你就一直陪伴着我,现在是时候说再见了。谢谢你!)那是一份除了“谢谢”
用了英语“Thank
you”以外,完全用汉语拼音完成的英语作文。这也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用汉语汉语同学不在少数。还有位同学用拼音写下了这样的话“我的英语反正也不好,老师你就看着给分吧。算了,不和你瞎聊了,我要睡觉了。”
不理想的成绩不仅仅局限在书面表达,每年高考试题来说,第二卷的语篇填空、短文改错和作文得分率每年徘徊在50%左右。
(二)毕业生英语使用的现状
大部分的高中生毕业生,甚至是大学生和研究生不能用英语自由表达自己,不能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进行自如交流,听不懂英语广播,不能看懂简单的英文广告,黄页说明,英语专业师范生毕业后知识欠缺不能用英语授课。
按照小学每周三节课,初高中英语每周4节,每年按照40周计算,10年总英语课时1440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核心词汇780词(核心词汇480个);初中词汇1600左右;高考词汇。从从小学3年级开始学英语到高三毕业,历经10年学习,不能否认这是英语教育的悲哀。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的问题,早在上个世纪
年代,李岚清副总理说:“外语教学费时低效问题严重,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外语,但到大学、博士阶段都无法很好地交流。”
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习环境、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师资力量等,但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教学理念和基于教学理念而采取的教学方法问题。
没有同学天天愿意花大量时间机械背诵默写单词,没有同学愿意听老师自说自话,没有同学愿意陷入题海之中。课堂上过度讲解、课下过度练习的学习方式消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宝贵时间,而且还抹杀了他们对英语的兴趣,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和能力的发展。如上所说我们的孩子在小学三年级就开设了英语,随着学龄增加,课时也在增加,由三年级的每周一节课增加到初高中的每周四节课。有的乡村小学私自讲英语增设到5节至7节,因为他们取消了“无用的”音乐、美术、体育课。不是学生学不会,而是很多学生不愿学,只是因为有高考,他们不得不学而已。
没有兴趣,就没有热情,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二、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英语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语言环境、教学理念、师资匮乏、师资水平、高考的绑架、教学方式等叠加在一起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课堂教学低效十分明显。
(一)首先,师资力量匮乏,水平有限
不少农村学校缺乏专业的英语教师,甚至没有英语老师。自2014年,在农村薄弱学科教学技能培训支教过程中,我了解到有很多村小的英语老师是其他学科兼任的。有些老师不怎么懂英语,不了解学科教学规律,很难保证课堂的有效性。有些村小根本没有英语教师。济南商河郑路镇张庙小学就是这样,为了不耽误孩子们,校长让来本校实习的济南幼高专同学承担了三年级的英语教学任务来弥补英语课的缺失。实习学生的周期是四个月,上个同学和下个同学没有有效的对接,他们也没有学过英语教学法,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急功近利的教学目的
&&&&为什么要学习英语?
每次接高一新生的时候,总喜欢问孩子们上面这个问题,目的是让孩子们对英语本质和英语学习方法有明确的认识。每次,同学们的回答让我多少有些失望,因为在大多数孩子们的眼里,英语就是一门课,他们学习英语就是为了通过高考。急功急利导致了过早备考、高度备考、机械备考,甚至可以追溯到小学低年级。在考试压力下,很多年轻教师放不开手脚,因为每次考试后,成绩落后一点点,不仅颜面丢失,而且可能会被学校领导约谈,和职称评优挂钩。
责任在于父母和老师,孩子是牺牲品。目前的大部分学校是在把教育简化成教书,把教书简化成不断练习和考试了吗。可是,英语能力的获得不是靠听讲获得的,也不是做题做出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中用、用中学”习得的。只有坚持以能力为立意、以阅读为主线、以培潜质学生为目的,才能既不输掉今天(高考)也不输掉明天(做人)。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无视语言学习的规律、有限的格局和视野注定了教(学)方式的不当和结果的低效,学生学习的失败多源于教的不当。
(三)教学方式陈旧固化、内容与形式过于单一
如上文所说,不少老师无视教学规律,将教学简化成讲解;将练习简化成单调机械的测试。教师一言堂,碎片化的知识讲解让课堂索然无味,单调的教学内容、刻板的死记硬背、枯燥超难度的练习让孩子备受打击。很多小学生还没有了解如何学习英语就已经对英语产生了厌烦情绪。老师在责备同学笨拙的时候根本没有站在小同学的位置上考虑他们的兴趣、注意力的持久性和接受能力如何。
(四)对阅读和听力的长期忽视
就像学习母语,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英语教学也是一样。据了解,但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很少让孩子们听读教材以外的内容。回顾我和女儿亲子阅读就是如此,每天坚持共读一本书一段时间,她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她英语不怎么花功夫就能取得全校前几名的成绩。北外曹文教授出版的《儿子教我学英语》和斯蒂芬·克拉《阅读的力量》都提到了大量原汁原味的阅读是母语学习的基石、外语学习的最佳途径。
(五)各个学段缺乏有效链接
每个学段和不同的年级之间缺乏有效链接是目前教学最大的弊端之一,这样的结果造成了孩子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每个学段只看到了自己所教学段孩子的成绩。进入实验中学的孩子,中考英语成绩都很好,但不少同学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进入高中不久,再重新测试中考题,他们还不如从前,因为是做题突击的成绩,没有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三、关于英语教学的建议
(一)改变理念,改善教法
&&理念决定做法,做法决定结果,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从转变理念改善教法开始。
1、小学低幼阶段,开设自然拼读课,这样可以赋予孩子们英语学习的工具。英语学习的最大难点之一在于词汇量的积累,掌握了自然拼读,大部分孩子能见词能读,听词能拼,为未来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2、增加绘本教学。将阅读(听)纳入课堂教学。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新概念英语作者亚历山大说“Never write before
never speak before you hear
it.(没读过之前,不要写;没听过之前不要说)”语言学习都有共同之处,重在模仿,不同的是英语有自己的结构形式需要遵循,这就是所谓的语法,但语法的获得不仅需要有意识的学习,还需要接触大量的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才能掌握。小学生过早学习语法不是最好的选择。英语学习应该遵循“用中学、学中用”的规律。
3、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创设使用英语的环境。英语是习得的,不是听会的,也不是做题做会的。教师减少碎片化知识讲解,增加趣味性练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实际操作并非难事,比如建立简单的朗读剧场,为孩子们选取好书,让他们自行分组准备,每天拿出5分钟左右时间进行朗读表演,其效果远远胜于听老师的讲课。
(二)打好基础,维护兴趣
重视小学英语师资的配备与培养。没有充足合格的师资,小学阶段英语很难保证质量,众多孩子的语言获得敏感期被浪费了。
如果一个孩子的英语兴趣被抹杀的话,很可能成为初中和高中的学困生。众所周知,如果馒头没有一口气蒸熟的话,再想把“夹生饭”做熟非常困难,同样,如果一个孩子在中小学就失去了对英语的兴趣,如果再重新激发兴趣和信心就会付出更多的耐心、时间和精力,而且后果未必见效。
对此,可以充分利用城市资源下乡送教,也可以利用网络对教师培训,重视小学英语教师的力量配备。
最好的教师应该放在小学,但我们颠倒了。
(三)改革测试方式。
不少英语测试方式还比较落后,而测试方式左右着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的结果。最近我阅读了新加坡小学全国统考汉语测试题,与我们存在很大的不同。他们更加注重语言的应用性和交际功能,注重语境的设计,死记硬背的题目类型相对少很多。
(四)重视长期阅读的力量。
增加阅读课(视听课),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不阅读的孩子,欠缺的不仅仅是学业成绩,而且还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灵魂。而阅读习惯的培养,就像美国年度教师雷夫说的,一定要趁早,这也是我们创建“天涯海角心连心助读团队”的主要原因。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给他们补课,不是给他们增加作业,而是让他们阅读、阅读、再阅读”。
(五)整合教材。
&&&&只局限于教材的做法不仅不能让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而且只能将学生领进死胡同,况且,我们的教材的确存在内容陈旧无趣的地方。
(六)宏观规划与短期计划结合。
无论那个学段,都应该有自己的长期规划、中期打算和近期目的。以阅读为主线,以词汇为重点,以培养能力为立意,以培养人为目的。想在明天,教在今天。比如高中英语教学,高一应该注重大量语言输入,以培养孩子习惯、方法和能力为主;高二注重语言输出,重点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口头和笔头交际的能力;高三再集中精力备战高考,这样可以培养有潜质的学生。
不管是高中还是初中和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有长远的目标和一致性的连贯做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40K3,09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3.5K13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学了十几年英语,英语还是好烂,考试还是考不好。
这应该是很多学生最爱和我抱怨的一句话了。
乍一听,这句话确实很丧气。什么破语言,竟然十几年都搞不定?
但仔细一想,你会发现这句话是有漏洞的。“十几年”是一个很误导人的数字,听起来好像你十几年啥都不干,每天24小时就学英语一样。其实你心里知道,这“十几年”间,你真正花在英语上的“有效学习时间”,屈指可数。
  啥叫“有效学习时间”?就是真的让你的能力提高的学习时间。比如:
想背单词?花一下午时间,背20页单词书是没用的。遮上中文,能说出多少个词的意思,才是有用的。
想练听力?坐地铁时心不在焉听1个小时VOA新闻是没用的。回过头来,对照原文,重听没听清的地方,才是有用的。
  就这么简单的道理,总能听到学生“哦,原来是这样”,仿佛是听到了警示格言。实际上呢?都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只不过这“十几年”来,你都懒得去思考;这“十几年”来,都没有人为你点透。
  这个道理没有被点透,至少有两个恶劣后果:
  第一,你个人的时间被浪费了。你上天价培训班,买一堆辅导书,学习资料塞满了网盘,整天沉浸在自己表面勤奋的假象中,英语能力就是不见提高。
  第二,你吓得别人都不敢学英语了。大家想想看,当你抱怨“学了十几年英语还是学不好”时,你周围的打算学英语的人是怎么想的?他们肯定认为学英语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只有所谓的有“语言天赋”的人才能学好,像他们这种资质平庸的人,肯定是学不好的。但是又因为有英语考试,必须得去学,偶尔听个新东方励志演讲,还会报他们的辅导班挣扎两下。但到最后,还是以放弃收场。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
  一方面,你觉得英语这东西非常有用,非常想搞定;
  另一方面,你骨子里又不相信自己能搞定,而造成实际上并不努力。
  这种左右摇摆,这种看起来的努力,你持续了“十几年”。最后剩下的,只有焦虑与无奈。
  如何破局?
  很简单,就一个字!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些知识在学到很久后,你才会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而有些知识,从你看到它的那一刻起,一切都不言自明。
  你能把英语学得像母语一样好吗?
  答:能!
  就这一个字,已经将99%的英语学习者挡在了门外,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相信过,自己能学好英语。而那真正学好英语的1%,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心中肯定都有这个字。
  这时你可能要骂街了:“说了半天,难道就是一句‘有志者,事竟成’的鸡汤?”当然不是。正如前面所说,很多道理都无比浅显,但你从来没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在你的脑海中,这些道理都被搓到了一个叫做“鸡汤”的垃圾桶,你以为自己懂了所有的道理,其实你只是读了读他们而已。
  暂时把自负和不屑放下一会儿,好好看完这篇文章,你会有些收获的。
  先讲一个故事: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他无所不“能”。高中三年,所有考试都是年级第一。数学超棒,全省高中数学竞赛一等奖;物理超棒,全国高中物理竞赛金奖,直接被保送到了北大数学系。而他的牛之处在于,他语文还特别好,能写诗的那种好,字也特别漂亮。
  最气人的是,他足球踢的还特别棒。除了个头有点低之外(1米73),你基本找不到他身上的弱点。你当然可以用简单的“天才”两个字来解释他的牛。
  但是,发现他打台球也很6的时候,有人终于忍不住发问了:“你是怎么做到无所不能的?”他的回答很简单:“在我眼里,所有的学习都没什么区别,按照一定的步骤,最后都能学会。”
  “按照一定的步骤,最后都能学会。”你会发现这句话有多重要。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从一所小学的六个年级中各选了三个班,并向任课老师说根据自己对学生的测验,估计在这一学期里将会有一些人表现出较大的进步,同时他还通报了这些人的名字。当然,这是罗森塔尔撒的谎,所有学生都是随机抽取的。8个月之后,他对这些学生再次加以测验,结果发现,被指名的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进步,老师对他们在品行方面也做了较好的评价。
  其实,这个实验的结果可以用家长中很流行的一句话概括:“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当学生相信自己有潜力,能学好之后,他之后的所有行为,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最后成绩当然提高。对于老师来说,他觉得这个学生有潜力,就会更注重学生优秀的一面,并加以鼓励,正向的反馈会让学生更加努力,最后形成良性循环。
  而这所有的变化,真的都起源于一个简单的相信而已。
  当你真的相信自己“能”的时候,成功就已经完成了一半。
  那另一半是什么呢?
  词汇篇
  1、如何筛词。给大家的是一个建议,买一本小的3500,要是懒得买的就直接把英语课本的词汇撕下来定在一起,然后就看你是会得多还是不会的多。举个例子,如果会的少,找一个完整的下午,先把3500全翻一遍,遮住中文看英文,会的就拿什么荧光笔之类的涂掉,不会的就看过去就好,大概一到两个小时就搞定了。
  2、筛词结束后,就开始记忆阶段。这里大家看怎么分配时间,如果现在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话,建议写到本上,画正字来记,如果时间不充裕的,就捡课余时间字潦草一点写便利贴上用荧光笔那样记,至于一天几个,大家量力而行。
  3、记完后如何巩固。大概最迟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吧,就应该记完了。坚持自己来的可以再买一本3500或者就用高考必备(就是人手一本的字典),每天课间,或者吃饭的时候,就随随便便那么一翻,很快地看过去,又不认识的,再记下来,循环三五次(大概觉得一本书都翻到为一次)总会全背到的,还有没背到的就在做题中巩固吧。
  4、词组记忆。这里没啥技巧可言,就是一个字,记!如果有同学懒得话,也有办法,那就是考试的时候蒙去吧,这就看运气了。用高考必备的时候,把很常见的,例如take,get这一类词折起来,然后还是零碎时间。还有一个小技巧是什么呢,就是先把搭配动词的介词意思记下来,再搭配动词的时候就能猜到意思啦,不至于所有都去死记。
  5、拓展。有的词有同学说到,有很多意思,一些意思可能在俚语或者谚语中遇到,这个的话同学可以去百度文库找一下常用英语谚语,没事的时候当翻小说一样翻一翻,能记住就记住,对作文有帮助。
  阅读篇
  阅读理解大致可以分为记叙,说明,议论三类,下面分别说明。
  1、记叙文
  (1)全文讲一个故事,只讲故事。一般在A篇,如果短,就当看小说一样看下去,考验你词汇量的时候来了!看完以后一般就能选出来了,这里只是需要注意细节题看到类似于“XX为什么要XX”的题,就返回去,把那里的情节再细看一遍。这样一篇3分钟必须搞定。
  (2)半篇讲故事,半片议论。一般会引申出一个道理,遇到这种题先把故事部分看完,用大概30秒想他要解释什么道理。然后不看文章了,看题。只看题目不看选项,一般会有类似1的题目,马上选好,然后,看故事下面的那一段,只看一段,然后大概就知道是什么道理了。后面的题可能会是概括道理,猜词之类的题,比如,看到“XX应该是下列的什么词”,你就翻回去看那个词,联系上下句,跳过那个词,自己想应该是什么,然后和四个选项比对。具体题型后面讲。
  (3)全篇在讲一件事,但不是有情节的故事。这种文章就先看开头一段,在直接看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直接找有关的段落再看。
  2、说明文
  (1)启事。这种有点像广告,一般会讲一种活动之类的,文章自己就会小标题分清。这类是送分题。
  (2)事物说明。遇到的一般是一件你没见过的东西的说明,比如谁谁谁发明的,为什么发明,用途之类的,这种题也不难,按顺序来,单词认识就OK。
  (3)事件说明。举个例子,二战时期某个战役的大概流程。这种题考的一般是细节题,细心点就好。
  3、议论文其实没什么好讲的,主要就是一逻辑问题,能看懂就行。下面还是讲一下做题方法吧。
  4、做题方法
  (1)单词。一直在强调单词,是必备的。高考3500绝对够用了,这里说的搞定是每个单词,你可以不会拼,但是像quite和quiet必须能分清,而且每一个意思必须都知道,翻译的时候也要会变通。
  (2)句子。讲讲长难句。遇见很长的句子,首先,把它的定语部分和状语部分先括起来,就是先不看。就用中文来举例,“狠狠地吓坏了我支撑生命的活跃跳动着的小心脏”。划去定状,就是吓坏了心脏。这样,主干就抽出来了,一篇文章就能快速阅读了。类似的还有后置定语,插入语。这些买一本53英语语法,把主要的学会就行。
  (3)读文章。一篇文章,不能全读完再做题,浪费时间,首先首段必须看,就明白一篇文章的目的了,然后再看题目,先不看选项,明确要问什么问题,就直接在文章中快速浏览找相关段落,在迅速抽取主干,返回题目答题。如果还是不明确,在把每段开头一句也看下来,再加上末段,基本一篇文章主旨就了解了。
  5、关于题型
  (1)问答题。一般在记叙文中出现,就是“XX为什么要XX”或者“XX在哪”之类的问题,很简单。
  (2)计算题。这类题出现的很少,一般在说明文里面,比如介绍了一个活动,然后大人一天多少钱,小孩一天多少钱,题就会问你史密斯一家夫妇,小孩一个3岁一个8岁要掏多少?这类题建议在草稿纸上画出大概提纲,醒目一点,分类细一点,画成表格,然后把特殊情况标上,比如平常怎么样,周末怎样,然后就根据题目来把符合条件的圈起来,在加减乘除就行啦。
  (3)细节题。这种题一般考验你复杂句简单化的能力,上面讲过了。然后细心一点,把题干分好,主语要怎么样,就关键找主语。
  (4)词义猜测题。把原文中的词抠掉,根据上下文猜这里要表达什么,然后和原文比对,意思相近即可。
  (5)代词题。举个例子:原文:汤姆着手解决它。题目:它指什么?ABCD应该翻译好,然后带回原文,比如你先看A,汤姆着手解决学员裁剪问题。然后你看上下文,离原句不远的地方,文中说,学员饱和是问题,需要裁剪。这样你就选对了
  (6)逻辑判断题。他会问“XX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看文中是不会详细告诉你的,就找他的蛛丝马迹,推理一下。而且一些很不可能的选项就能看出来,不解释了。
  (7)主旨大意题。一般会是概括小标题那样。先把这段看下来,用中文概括下来,然后和选相对应。这个多练练就行。
  (1)做的时候就把在文中依据找出来勾住,把必须用到的单词也勾起来。
  (2)对答案,先看错的,把答案的依据和自己的依据对比,看哪里错了,总结一下此类题的做法。
  (3)再大致看看对了的答案依据和你的有没有出入。
  (4)把答案里的总结的单词词组背会。
  完形篇
  完型主要看三项:看文章技巧,做题方法,以及如何提高准度与速度。
  (1)看文章技巧。老师一般看完形是先不看选项,直接看文章,然后在空上填你觉得应该是什么的汉语。
  (2)接下来就开始看选项,有的是在靠你单词分辨,有的是考你词组意思,基本就这两类,把高考必备翻下来完形就没什么问题了。把四个选项和你的空上的意思对比,带入,这个是要联系上下文看意思的,所以才叫你把全文看下来,不赞成看一个空填一个词,容易把握不了全文。
  (3)准度和速度还是靠题感。高考题是最好的,把一篇高考完形做完以后,把正确答案带入读,多读几次,最好能背下来,这个就是你自己要下功夫了。背上十篇左右题感就有了,所谓第六感,一般看下文章来就能选出来了。
  语法填空篇
  语法填空短期比较好突破,因为考来考去就那么几个点。比较好记,但是大家通常都不知道自己什么不会,教大家个办法。首先,找十篇高考题,如果不够就找模拟题,然后就做,做完以后看自己错了的是什么语法点,把自己不会的那一个点看透彻。语法填空就是没有选项的完形,所以看文章的时候切忌看一个空填一个,应该把全文浏览下来,知道是什么大意了,然后在写。
  一篇语法填空里必须包含大部分语法知识,比如定语从句啊什么的百分之九十九会考,所以大家就在书的第一页把考点记下来,可以画正字表示这个点考了多少次。等做了二三十篇之后就会发现他的语法点就那几个考来考去,遇到不会的就想那几个高频考点,是应该填when还是what就靠你的语法知识了。
来源:来自网络,版权归其所有
http://learning.sohu.com/6626472.shtml
learning.sohu.com
<span id="author" itemprop="author" itemsco
500 Servlet Exception
java.lang.IllegalStateException: sendError() forbidden after buffer has
been committed.
Resin/3.1.10一位985学霸从小学到博士的92条实用学习感悟!关于兴趣、偏科、早恋、游戏....阅读//5b.cdn.sohucs.com/images/a0aa0fde69.jpeg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位985高校博士的学习感悟,这位学霸并没有以长篇大论来高谈自己的感悟,而是以点的形式列出来,足足列了92点,字里行间,没有鸡汤,全是干货满满。作者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了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感悟,也从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习阶段给出了一些学习建议。好了,就不多废话,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1、小学时代如果能写一手工整的字,具有准确的数学运算能力,OK,完美了。对以后的学业生涯够用了,所以尽量给孩子五彩缤纷的童年吧。
2、小学和中学这十二年的学习内容,都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前(阿基米德啊、牛顿啊、笛卡尔)人类创造以前的东西,思辨性不高,真的不难。
3、如果想要拿诺贝尔奖或者当选两院院士,这个要看天赋和智商,但是学那些几百年以前的东西,考个好的大学,基本和智商无关。和什么有关?情商!
4、学习不好的同学,基本都是严重拖延症患者,今天的事能拖到下个学期。
5、勤奋永远是真理吗?关键要注重“效率”!教育学理论里面有个“有效时间”的概念,看你的心用在学习上面的时间是多少。所以看到班上很多拼命学的学不好,玩的反而学的好的,不要惊讶。
6、总是期待天才,我就读的都算是不错的高中、大学,读书读到现在都没有看到无师自通的天才。同学的差距是有的,差距在哪里?接受能力和专注程度,这些都是情商的范畴。
7、时代发展的当今,似乎城市里面的孩子更容易在学习方面出人才,我大学的同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农村孩子。
8、但是农村的孩子要么不读,读就会读的非常好。“寒门出才子”是真理!高中、大学里面学习拔尖的一般家境都不好。我就是地道的农家子弟(是不是自恋了,原谅我哈)。
9、女孩子小学一般成绩都不错,到了初中很多就不是太好了。这个是什么原因?!教育学给出的是生物学解释,The law of the nature(自然规律)。
10、有鉴于第9条,女孩子上了初中一定要对数学引起高度重视。哎,多少曾经优秀的女同学最后学业毁在数学上...呜呜。
11、对于成绩不好的同学,家长总是期待出现奇迹,成绩突然“冒起来了”。什么样的同学容易冒起来?似乎一般是男生并且一般很调皮。
12、初二真的很关键。基本是分水岭,所以要重视初二的学习啊...
13、初中时形成思想观和价值观的时候,这个时候有人带坏就带坏了。与其多花时间给孩子找家教找辅导班,不如多注意孩子身边的玩伴和朋友。有句土话叫做“人搀不走,鬼搀飞奔!”多关注孩子的生活吧!
14、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突然学业成绩掉得厉害,请参照13条。
15、“网络是是把双刃剑,有好有坏”。我的看法是:千万不要任由孩子沉溺网络!沉溺于网络,学业必然受影响!不过,现在的孩子,已经视网络为我们时代的电视,父辈时代的收音机,网络已经常态化、工具化,节制是关键。
16、孩子没考上理想的高中,该不该交择校费让他继续读?!这个要分类讨论。如果的确是自然灾害,孩子临场没发挥好,那砸锅卖铁都要交。如果是确实已经不想学了,那就不用拿血汗钱养活一帮教书先生吧,此类择校生考上好大学的是特例,自己申请退学或是被开除的倒是很多...
17、刚才说“砸锅卖铁都要交”是不是过分了?!我觉得,小学、初中在哪个学校读不重要。高中真的太重要了...为什么?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其他的不是。
18、英语怎么学好?我的经验是多听,就像我们从小听方言所以就会说一样。英语也是一门语言,不要过分强调语法啊、结构啊、我认识的母语是英语的外国友人没人搞得懂自己的语法(我们中国人又有多少知道汉语里面的主谓宾定状补?!),请不要妖魔化英语。
19、我真的要强烈建议多听英语,每晚睡觉前听半个小时。长期以往,英语保证不会差的。
20、插播一段自己的小故事:记得我小时候是个调皮大王,初一的时候英语总是不及格,后来家里发生变故,母亲重病一下子家境窘迫一贫如洗,十四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对我打击很大,自己开始知道发愁了。恶补英语,每晚都在听,我喝学校免费的照见影子的稀饭,总是把早上买包子的钱拿去买电池(话说那个时候电池质量不好),看着别人吃包子,肚子真的好饿啊……
后来我中考英语满分,高中英语接近满分,大学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非英语专业第一人哈。由于专业排名第一,我跳过硕士,被直接保送博士了。
很多人问我有没有学习英语的窍门?我只是给两个字:多听(话说我现在还在每晚听英语。)
21、孩子要不要住不住宿呢?!我的建议是还是住宿好(批注:这个要因人而异,损友一堆,也许会带坏。),集体的氛围有利于孩子更加培养团队意识,知道怎样和其他人交往。这个社会,死读书的人不招待见的。但是要关心孩子的成长,请参见13条。
22、如果读书好算是成才的话,那么成才的人毕竟是少数,不要太苛责孩子。只要努力的都是好孩子,但是一定要成人,人品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最重要的。
23、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你不会还真的相信“素质教育”吧?!小学时代可以过的五彩缤纷,但是上了中学……还是现实点吧。
24、我和我学生的一段对话:
“我对数学这门科目没兴趣……呜呜。”
“孩子你十七岁了,都高三了,不到一年就高考了,你和我说你对数学没兴趣,我给你讲讲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再给你培养兴趣?!”
25、我都读博士了,至今不知道兴趣为何物。而那些天生对数理化感兴趣,而对玩游戏打篮球不感兴趣的名人典故,从人性角度出发,我更愿意相信只不过是讹传。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我的解释是“不讨厌就是兴趣”。所以咯,其实考大学就是看谁对自己更狠……你信不信?!
26、早恋都是坏事?!我不觉得,在我身边就有一对高中同学,一起努力互相勉励互相加油走过苦难的高三,最后都考上了很好的大学。
27、我在提倡早恋?!错了。我还没说完,就我身边的例子而言,这种单纯美好励志向上的恋爱发生的概率基本和你买彩票中了五百万一样(小编敲黑板:此类为小概率事件)。所以,还是花花肠子收起来,好好读书吧。但是还是有许多人会买彩票……爱情来了真是挡也挡不住啊。
28、数学怎么学?!我数学一直都不错,我觉得这是一门技巧性的学科,小学要求要运算准确就行,中学主要由四个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思想、划归与转化。
29、那个四个思想方法,是我上大学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总结高中学业和高考经历悟出来的,可惜已经迟了。我曾经断言,只要把这四种方法掌握了的,永远不要为数学而担心。话说我本科时期辅导过一个高中学生三年,本来数学基础一般,最后这么一灌输,考上了中科大!
30、如果英语的秘籍是多听,那么数学就是整理错题。
31、太重要了!整理错题。我最辉煌的战绩,是辅导一个初二的女生,一开始期末数学只有36分,最后期末考试考了115分!!那位家长期末奖励了我五千大洋...我是怎么做到的?我勒令她订正所有遇到的每一个错题,最后考试时候就基本没有错题可订正了……
32、为什么订正错题这么重要?!因为其实初高中数学所有的题型就那么多,把盲点都找出来就无敌了...这是为什么。请参见第2条。
33、你以为你数学只能考一般,你只是学会了一般的知识?!错了,你掌握了一大部分知识,只是有几个没掌握。就是那个没掌握的,总是做错。而考试,考的都是综合题,一个知识点没掌握基本就一票否决了...错题啊,真的是太重要了。
34、话说我初高中数学错题本写了五本,那个我辅导三年的最后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高中生写了七本。大概这就是为啥他高考数学考的比我好的原因吧。
35、数学学得不好的同学,一般都很两个明显的缺点:粗心、没有毅力。英语学得不好的同学有个共性的缺点:懒!
36、我至今没看到学习很刻苦,但是英语差的,如果您遇到过请您给我引见一下,增加我的阅历。学习认真但是数学差的有几个,主要还是不得要领,做的是无用功。参见第6条。
37、英语的学习,有很多方法,但是多听无疑是最快最有效的。这个要坚持,而且真的要坚持。每次想到自己切身学英语的经过,再看看一些教育砖家们总是喜欢把学英语上升到形而上学或者上升到方法论的境界,真是玄之又玄。我,只能莞尔一笑。
38、英语的提高,真的是个长久的过程,提高的速度较慢,但是考试的稳定性能好。尤其是高中,发现没有,班上拿英语第一的总是她或者他?!
39、你问我英语听什么好?我的回答是:小学随便听听,不要太有目的性,培养兴趣为主;初中听课文,高中听历年高考题。
40、还是有人想和我聊聊兴趣。小学的时候,强烈还是不要太压迫孩子了,真的。著名的“起跑线”理论不知道扼杀了多少美好的童年,童年刚至心先老,长使英雄泪满襟啊…在我大学同学中,不乏从小家境很好的同学,我看到的真相是:凡是小时候的家人强迫学(钢琴、小提琴、六弦琴等等各种琴)的几乎没有坚持下去,把其当成事业的。而他们回忆起来的时候,只剩下一段灰暗压迫的岁月,这就是艺术的熏陶?!真的有这种必要么?
41、初中强烈要听课文啊!!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要知道,中考是必须保证很高的及格率的!!所以,很多中考试卷的真题都是来自课文原句的改写或者同一题材的改写,主要考固定搭配、语法(主要是从句)、一词多义、习惯表达,因为知识点就那么多。如果哪一次出卷老师出的都是课本以外的知识点,这先生必火无疑,他没法向全市人民交代...
42、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啊。记得那时我把自己的早饭钱全部奉献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电池厂事业,每晚都听课文,以致最后课文每篇都能背上,后来你知道了,不自吹自擂了…
43、我按照这样的英语学习方法,勒令我的学生背课文,真的要求严格啊,一开始他说自己很痛苦,各种尥蹶子,我还是能HOLD住他的,他初三的课文现在背的滚瓜烂熟。教了不到一年,现在已经稳定在115+,毫无压力。
44、其实中考英语拿高分真的很简单:如果哪位参加中考的同学,能把初二上学期到初三下学期的所有英语课文背的滚瓜烂熟,也每天都在听英语,正常发挥的状况下中考竟然没有考到110+,我绝对要振臂一呼,号召不明真相的群众们去教育局与英语出卷老师当面交涉。
45、高中其实和初中区别很大的,因为即使在大学如此扩招的今天,重点大学录取率依然不足百分之十。初高中最大的差距是:初中只要能把课本看明白就能考得不错,高中即使把书本看烂可能也只是及格分。
46、高中切记要多听听高考历年真题,太重要了,能背诵更好。高考很坑爹的,真的,选拔性考试压力太大。,我高三后期看到每一个选择题我都能说出这是哪一年哪一个省份的。高中想考名牌大学的(全国前二十是名牌。全国前五十是重点。全国前一百是知名),一定要认真研究高考真题,你会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江苏高考每年出题目的几乎都是那帮名师们,能没规律吗?!?!但是不要到了大学才后知后觉。很神奇的,你信不信?!
47、该说数学了,数学真的是个大问题。做家教时我宁愿那个孩子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地理政治生物历史乃至音乐体育美术都不好但是唯独数学好,也不希望孩子数学很不好其它都好的。因为,经验表明,数学的提高似乎我要花更多的功夫,尤其是把数学提高到一个稳定发挥的水平,实非一日之功。
48、小学数学没啥说的,家长多管管吧,我甚至认为小学生根本没必要找家教找辅导班。我以前开家教班,从来不招小学生,也没教过小学生家教。不想扯淡,误人子弟,参见第1条。
49、那些总是忙着做生意、忙事业不顾小孩子的家长们,总让我联想到小时候玩坦克战,自己在外面杀敌,老家即将被人轰了还蒙在鼓里,继续开心的驰骋疆场。不知道他们奋斗是为的啥?!近年来留守儿童屡次出现各种端倪,我只能说,社会有时候真无奈。
50、如果硬是要我给一个小学数学的建议的话:学学奥数吧,对于开拓思维确实会起到作用。没有坏处的,而且要是一不留神,发现了自己孩子原来是个难得一见的数学神童,直接保送大学自不在话下,要是给国家争光了,岂不是举家幸甚、万民幸甚... ...
51、初中几何基本上可以作为中国教育的缩影,玩文字游戏和脑经急转弯更多余实用性。我这学期还有过一次,做一道初三几何证明题没做出来的(好没面子啊),那个题目是圆和相似性的结合,不容易想到辅助线的做法。属于脑经急转弯一类的,奇技淫巧,不足道也。
52、高中是不学几何(空间几何除外)的,不会遇到初中那种坑爹的数学证明题,方法性和方向性比初中突出很多,不会让你因为没想到辅助线的做法,就被判0分。
53、即使那种坑爹型证明题也只有五分(一般是试卷倒数第三题的第二小问)。初中没啥特别难的,二次函数基本算最难得了吧,二次函数屡次被选作中考的压轴题,很锻炼思维,这个一定要多练。尤其是想考名牌高中正取生的同学们。
54、语文这是个尴尬的学科,尤其是上了中学。先插播一段坊间流传的一则轶事:话说北京某年中考选用了巴金先生的一篇文章作为现代文阅读材料,有好事者就把这篇现代文阅读让巴金先生做(巴金先生05年去世,缅怀一下),最后这篇现代文阅读满分二十分的情况下,巴金只得了七分,最难理解的是,有一个题目问“此处作者这样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巴金作为文章的作者,给出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竟然相去甚远,被判不得分。
55、语文基本只要把字写好了,基础知识(拼音、名句、成语、病句)掌握了,就成功一大半了。语文的改卷主观性很大,不要花太多时间,这个意义不大,实践表明这个科目只要认真发挥不怎么拉分的。
56、我在担心上面一段话,会不会引起语文老师们集体对我口诛笔伐。我在让大家忽视语文的学习?!我们可能不会要求早餐店的师傅给你做个周长为十六内切角为八十度的正七边形黄桥饼,我们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达到和外国人交流无碍的境界(要那些学英语翻译专业的干啥?!),但是我们每天都在写汉字,说汉语。其实,语文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一个文采斐然、出口成章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欢迎。要怪的是这种工业化大生产的、急于求成的教育体制。
57、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课外书吧,天文地理历史人文都要读一些。书籍会给你打开一翻新的世界,中国古典文学让人陶冶情操,心清气静。我发现理科学习特别好的都喜欢读课外书,而且知识全面,充满灵气,我觉得两者不无关系。
58、如果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我弱弱的建议让孩子学一些中国风的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要一窝蜂的学钢琴、小提琴、舞蹈,学学书法、戏剧、国画吧。尤其建议写书法,学习学的心气浮躁,写上一段名人字帖会让人清静,我一直热衷于临摹赵孟頫,但是仍不得要领惭愧惭愧,淮剧也能唱上《谈寒窑》《珍珠塔》《买油条》那么经典的几段,艺术细菌作祟啊。
59、我从来都不觉得初中的物理、化学属于理科的范围,尤其是初中化学。因为题型之固定、题材之简单、思维方式之单一、计算之粗略让人不忍心把他们归类到理科的范围。
60、如果哪位孩子初三化学没学好,和英语一样,基本就是一个字:懒。
61、读书从来就是一件很单纯的一个人的事情,和你的家境、出身、人品、父母关系不大。我上了大学,慢慢接触社会,我常想如果所有事情都能像高考那么单纯简单就好了。
62、读书真的和有没有钱关系不大,这一段是给家境不好的孩子看的,衣食无忧的孩子们可以绕过去,直接下一条。从初中到大学,我在班上一直家境是最差的,母亲早逝,父亲在外地打杂工。我是爷爷奶奶把我培养大的,和他们打电话他们常常戏言,我就像他们的小儿子一样。我大学学费自己贷的国家助学贷款,我这人重脸面,从不接受助学金或者开口向同学借钱,大一最辛苦的时候一天只吃两个馒头就白开水(现在想来真的好傻啊!!!)。后来可能家教做的还算用心细致有效果吧,酬劳都给的不低,“出场费”也水涨船高。加上每年的国家奖学金(八千大洋),生活费自己足够花,有时还会给家里寄一点。现在我有幸拿到了全额奖学金攻读硕博连读,我想可能我以后再也不用为没钱读书而担忧了,但我很感谢这段日子,以及那些曾经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我的人,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和我以前的同学相比,虽然现在我没房没车没家庭,但是我真的很知足。我喜欢单纯的读书学习写字,我把自己的兴趣当作自己的事业,夫复何求?!而这一切,都是自己一个人努力奋斗起来的,我已经没啥遗憾了。任何时候对明天都要充满美好的希望,乐观点,豁达点。天下寒门学子勉乎哉!!
63、英语听什么,这个是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这个第二篇里面已经阐述了:小学随意听什么、初中听教材课文、高中听历年高考题。
64、不要让孩子太早接触网络,这个真的不是什么好东西。
65、有人发消息问我“我孩子严重偏科,其他科目能考130几,但是英语只能考50几,马上中考了,怎样让他中考成绩不偏科呢?!”我开玩笑的回答道:“让他其他科目都考50几就可以不偏科了啊”。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早点关注,采取有效地学习方法,把偏科扼杀在摇篮之中。
66、我敢说:如果您的孩子能够每天做个学习计划,每天列出需要完成的任务,睡觉前逐一打勾,他的学习效率会快两倍,也会更加喜欢学习。你信不信?!
67、实践表明,调皮自负的孩子比沉默自卑的孩子要更好带些,成绩提高的更快。
68、关于报考志愿:除非家庭经济情况已经到达财团的境界、或者关系已经强硬到出路已经内定了、或者对某一门专业抱着非此专业不读大学的决心,我不是很建议男生读文学、英语、哲学、政治、环境、生物工程等“形而上”的专业。
69、我不否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我更不否认在社会分配如此不公、就业压力如此大的今天,男生入错行,怎么能说是悲剧呢?!那简直是惨剧啊!我在的本科大学是一所综合型大学,这几乎是所有毕业生的共识。
70、大型考试比如高考、中考、研究生入学考试,那种感觉和平时考试是完全不一样的,必须承认临场发挥的重要性,你平时一定要刻意训练这一点。怎么样算是训练合格了呢?!平时就是中考,中考就像平时。
71、粗心只是你做的还不够,熟练程度还没达到!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粗心,我也不觉得世界上有粗心这回事。“粗心”二字,不知道多少次被当做借口掩盖了事实的真相,害死了多少英雄好汉。你以为你会做了,其实你还没有那么熟练很容易“粗心”,这在大型考试里面会害死人的!!!
72、我和我学生的对话:学生说“老师,我本来可以考140+的,因为粗心最后只考了120+”我问“1加1等于几?”他回答道“等于2。”我说:“题目只有会做和不会做两种,不得分就是不会,这个在大型考试里面从来都是这样。为什么你1加1等于2没有粗心?!所以你要做的是把你的熟练程度和对知识点的认识再提高一个境界,这些题目对于你来说都是1加1等于2的问题你就无敌了,把这些错题认真的誊写到错题本上,这个就是你最宝贵的财富。”话说这孩子后来数学考试只要会的就是对的,再也没有因为“粗心”丢过分。
73、你现在知道为什么你的错题本总是那么几张纸就没有再订正了吧?“哎呀,这个题目其实我是会做的,只是粗心了,计算出了点问题,下次注意就行了。没必要誊写到错题本上吧”。那我只能起到文殊菩萨保佑你中考高考不粗心吧!
74、坊间似乎总是把考试临场发挥的作用扩大化,常见的夸张版本就有:“额,那个细小的额,本来能考上清华大学的,高考肚子泄头昏,最后没考上清华大学,考上清华厨师培训职业学校学厨师了”。“额,我宝宝一个同学咯,本身成绩不如我家宝宝的,高考我家宝宝没发挥好。最后他考上了南京大学,我家宝宝考了南京职业大学了”。
75、经济学里面有个理论叫做“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具体例子就是一盒火柴再怎么涨价,也不可能比一辆汽车贵,因为固有劳动时间不一样。这个可以用来说明这个大型考试发挥的问题。我读书读到现在,没看到过黑的发亮的马或者白的刺眼的马,小黑马或者小白马很常见。
76、高考、中考实际上是对你学习、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察,不光考察学习,我想这也是高考中考存在的合理性之一吧。
77、那些抱怨自己因为考试当天过度紧张、腹泻、失眠、头疼、失恋、遭人暗算等总总原因没发挥好而与理想学校擦肩而过的同学,如果有这种认识,是不是那些念兹在兹的纠结和遗憾释怀了很多?!
78、中考、高考几乎是我所有已知的国内考试中最公正公平的了,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孩子,是一个很好的也几乎是唯一的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我看到很多农村的、家境一般的孩子也跟着叫嚣取消高考,改变现行人才选拔方式的时候,我,表示不能理解。
79、我有点后悔在以前过度强调英语多听,实际上除了多听以外还有一个大问题:词汇量。不背单词只听英语的人想学好英语,我不大相信有这种可能。
80、我敢说,高中英语得词汇量者,得天下。我曾经把一个暑假的时间背完了一本星火英语单词册,我高考的时候,一份高考英语试卷没有我不认识的单词,与看中文别无二致。我都是这么要求我高三学生背诵课外常用单词,起码要达到大学四级单词水平,效果很好,一劳永逸,发挥稳定,高三后期英语根本不用操心。每一个高中生都被要求去背课本单词,但是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你知道为什么只背课本单词HOLD不住高考了吧?!
81、一份模拟考试卷子,假如你考了一百四十分,你是不是很开心?!我不觉得,因为实际上你花了两个多小时去考试,又花了很多时间听老师改卷、评奖,而实际上对你学习进步有意义的只是那个丢掉的十分,知道了这一点,你还会轻视错题么?!
82、改写一位伟人的名句。‘错题本的步伐应该再迈大一点“,你觉得只有数学有必要订正错题?!
83、在错题本订正错题的时候,请用不同颜色的笔,注明题目当时为什么写错了,以及心得体会,不要干巴巴的只是错题而已。
84、学自然科学的都知道,哲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本源,数学思想方法其实属于哲学方法论的范畴。我们国家的中等教育很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讲解与提炼,却经常考察一些涉及数学思想方法的题目,这个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思想、化归与转化这四种方法,高三我会专门讲一个学期,初中我会讲半个学期。说实话,效果好的有时候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就是能明显感觉到学生突然开窍了。
85、是不是经常有一些题目(比如大型考试的压轴题),会出现没有思路,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情况?如果基础过关的情况下,那就是数学思想方法还不到位,就是常说的“不开窍”。
86、我如果是数学教师,我一定不按教学计划讲课,我会专门讲一个月的思想方法,磨刀不误砍材工,真的太有用了。
87、对数学史和数学思想方法掌握后,学生能够高屋建瓴的角度看题目,几何和代数已经没有明确的界限,有的时候看到一些题目,就有思想方法像虫子一样在脑子里蠢蠢欲动,比如看到数列我就想到用函数的方法去解答,看到一个函数解析式,我就试图做出它的图像,数形结合看看它的性质。大有裨益啊!
88、小学五六年级其实挺重要的,承上启下,尤其是一些数学应用题,考验你的抽象思维,而智商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就是抽象思维。
89、字一定要写好啊!从小就要写好,这个也是一劳永逸。我所在的大学,每年都被选作高考中考的阅卷点,同样的卷子,卷面整洁与否判分也迥然不同,这是我有幸进高考阅卷现场后观察得出的结论。
90、奋斗永远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的意思是没有包括中考、高考在内的任何一场考试可以作为学业的一个节点,如果你觉得过完了中考或者过完了高考我就轻松了,那你真的需要再去成熟一下。路遥《平凡的世界》一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把辛勤的耕作当作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依然心平气和的继续耕种。
91、话说我高中那些发挥不好的同学,研究生都考的是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名校。所以高考很重要,但是也没“一考定终生”那么离谱。
92、学途漫漫,考试多如牛毛,发挥或好或坏,或喜或悲也很常见。即使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也要好好考虑坚持的价值。
? 标签:学霸经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