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OH放CO2加HCl的题应该六级听力是怎么放的不同的题?做呢?基本原理是啥呢(就比如这道,AB曲线的溶液溶质六级听力是怎么放的不同的题?看?)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讲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其配制学案.doc 1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4讲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其配制
考纲要求 1.了解溶液的含义。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3.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4.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2)表达式:cB=eq \f(nB,V)。
(3)单位:mol·L-1(或 mol/L)。
2.溶质的质量分数
3.正确判断溶液的溶质并计算其物质的量
(1)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如Na、Na2O、Na2O2eq \o(――→,\s\up7(水))NaOH;SO3eq \o(――→,\s\up7(水))H2SO4;NO2eq \o(――→,\s\up7(水))HNO3。
(2)特殊物质:如NH3溶于水后溶质为NH3·H2O,但计算浓度时仍以NH3作为溶质。
(3)含结晶水的物质:CuSO4·5H2O―→CuSO4;Na2CO3·10H2O―→Na2CO3。
4.准确计算溶液的体积
c=eq \f(n,V)中的V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应根据V=eq \f(m,ρ)计算。
对溶液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1)1 mol ·L-1 NaCl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  )
(2)用100 mL水吸收0.1 mol HCl气体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恰好是1 mol·L-1(  )
(3)1 L水中溶解5.85 g NaCl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 mol·L-1(  )
(4)将25 g CuSO4·5H2O晶体溶于75 g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
(5)将40 g SO3溶于60 g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
(6)将62 g Na2O溶于水中,配成1 L溶液,所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
答案 (1)×  (2)× (3)× (4)× (5)√ (6)×
题组一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的换算
1.某温度时,有500 mL饱和的硫酸镁溶液,它的密度是1.20 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是4.8%,试回答下列问题:
(1)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质和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温度下硫酸镁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4.0% (2)2.4 mol·L-1 (3)1∶21
(4)19.2% (5)31.6 g
解析 (1)由Mg2+的质量分数知MgSO4的质量分数为eq \f(120,24)×4.8%=24.0%。
(2)解法一:根据定义式计算,n(MgSO4)=n(Mg2+)=eq \f(500 mL×1.2 g·cm-3×4.8%,24 g·mol-1)=1.2 mol
c(MgSO4)=eq \f(1.2 mol,0.5 L)=2.4 mol·L-1。
解法二:直接利用公式计算,
c(MgSO4)=eq \f(1 000 cm3·L-1×1.20 g·cm-3×24.0%,120 g·mol-1)
=2.4 mol·L-1。
(3)根据MgSO4的质量分数24.0%,可知100 g溶液中含溶质24 g,溶剂76 g;则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eq \f(24,120)∶eq \f(76,18)≈1∶21。
(4)SOeq \o\al(2-,4)的质量分数为eq \f(96,24)×4.8%=19.2%。
(5)根据eq \f(24 g,76 g)=eq \f(S,100 g),得S=eq \f(24×100,76) g≈31.6 g。
题组二 溶液的稀释与混合
2.V mL 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m g,取eq \f(V,4) mL该溶液用水稀释至4V mL,则SOeq \o\al(2-,4)物质的量浓度为(  )
A.eq \f(125m,36V) mol·L-1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后.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乙同学猜想:溶质只有NaCl丙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你的猜想:溶质有NaCl和NaOH.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由于氢氧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1.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后,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乙同学猜想:溶质只有NaCl丙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你的猜想:溶质有NaCl和NaOH.(填化学式)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丙同学的猜想正确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你的猜想正确写出其中的方程式:Na2CO3+CuSO4+H2O=CO2↑+Cu(OH)2↓+Na2SO4.
分析 【作出猜想】如果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则溶液的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可以据此解答;【实验设计及验证】盐酸显酸性,能够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可以据此解答该题.解答 解:【作出猜想】如果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则溶液的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所以猜想为溶质为NaCl和NaOH;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即甲猜想是错误的,故答案为:NaCl和NaOH;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实验设计及验证】盐酸显酸性,能够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则说明丙猜想是正确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所以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若观察到蓝色沉淀产生,则说明丁的猜想正确;实验现象: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实验操作:硫酸铜溶液,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uSO4+H2O=CO2↑+Cu(OH)2↓+Na2SO4,故答案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硫酸铜溶液Na2CO3+CuSO4+H2O=CO2↑+Cu(OH)2↓+Na2SO4.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实验设计的能力.设计实验时,可以从反应后的产物和其有关的性质着手;检验时要注意氯离子的干扰,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实验题
9.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猜测】猜想1猜想2猜想3只有CO只有含有CO和CO2【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依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探究】(1)观察到装置A(填序号)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E装置中出现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的现象.【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测3成立.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H2C2O4$\frac{\underline{\;\;△\;\;}}{\;}$CO↑+CO2↑+H2O.【问题讨论】(1)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对气体中一氧化碳的检验造成干扰;D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中的水蒸气.(2)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尾气中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各组叙述中,有错误的是(  )A.钙、铁、锌、硒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B.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C.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D.氢能源的大量应用需解决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等问题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选择题
6.下列物质中属于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的是(  )①MgCO3 ②Mg(OH)2 &③MgO ④C ⑤Mg3N2 ⑥CO ⑦H2.A.①②③B.③④⑤C.⑤⑥⑦D.②③⑦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选择题
1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13.6g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中所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  )A.NAB.0.7NAC.1.9NAD.7NA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填空题
16.(1)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锈蚀,表面生成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写出其化学方程式2Cu+O2+H2O+CO2═Cu2(OH)2CO3.(2)高温下,将CO通入CuO中,现象: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固体,方程式为CuO+CO$\frac{\underline{\;高温\;}}{\;}$Cu+CO2.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实验题
17.SO2是无色有窒息性臭味的有毒气体,是一种主要的气态污染物.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备并对SO2的化学性质和用途进行探究.(1)【SO2的制备】:用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的装置如图1(夹持仪器省略).图中的装置错误的是C(填字母);D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尾气,防止污染空气.(2)【探究SO2的性质】:根据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SO2的性质.实验可选用的实验药品有浓硫酸、Na2SO3固体、Na2S溶液、FeCl3溶液、品红溶液等.探究过程实验装置如图2.(夹持仪器省略)①请完成下列表格.药品作用AFeCl3溶液验证SO2的还原性BNa2S溶液验证二氧化硫的氧化性C品红溶液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②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4H++SO42-.③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取A中溶液分成两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一: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方案二:往第二份试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是方案一,原因是过量的二氧化硫能溶于水,也能使高锰酸钾褪色.(3)【SO2的用途】:二氧化硫通常作为保护剂添加到葡萄酒中,有杀菌、抗氧化、改善风味和增酸的作用,但吸入过量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害.我国国家标准规定葡萄酒中SO2的最大使用量为0.25g•L-1.图3为该小组对葡萄酒中的SO2进行收集与测量的装置.①冷凝管中水的进口为:a(填“a”或“b”)②A中加入200.00ml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与B中H2O2完全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SO2+H2O2=H2SO4.③除去B中过量的H2O2,然后用0.0600mol•L-1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0.00ml,该葡萄酒中SO2含量为:0.192g•L-1.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选择题
11.日,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A.鼓励使用液化石油气做燃料B.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能源C.鼓励煤火力发电,少用水力发电D.鼓励用私家车,少坐公交车出行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选择题
12.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棉、麻、蚕丝灼烧时只有无色无味的物质生成B.酒精、汽油的危险品标志是C.坚持饮用纯水,有利于人体健康D.含氮量很髙的氨气,可直接作为农作物的优质氮肥施用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为什么向试样中加入HCl溶液时,要逐滴加入?加入HCl后为什么要放置30min后再以NaOH
问题描述:
为什么向试样中加入HCl溶液时,要逐滴加入?加入HCl后为什么要放置30min后再以NaOH
问题解答:
你说的应该是做实验的时候吧?逐滴加入是为了加入的盐酸能够充分的和式样中的物质反应完全,这个时候是为了便于统计加入的盐酸的量的(而且加太多了也不利于控制反应物的平衡,比如中和反应,如果向氢氧化钠中一下子倒入一瓶盐酸,不是反应不够,就是盐酸多了,溶液呈酸性了,这个量不好控制).放置30分钟一样也是这个道理,因为盐酸加进去以后这个盐酸溶液需要时间扩散,30分钟后盐酸溶液就会完全扩散到整个式样中,会完全参加反应或者完全将试样中的物质反应掉.这个时候再加氢氧化钠,就可以用分析法确定溶液中只含有什么,然后可以明白溶液中氢氧化钠是起什么作用的.不然盐酸没反应完全,氢氧化钠就放进去的话会造成酸碱中和,从而无法将式样里的物质反应掉.
我来回答:
剩余:2000字
逐滴加入盐酸:首先蛋壳表面会生成气泡(二氧化碳) 这个是盐酸和鸡蛋壳(碳酸钙)发生反应鸡蛋蛋壳的表面有气泡产生,蛋壳表面逐渐溶解消失,蛋壳里面的那层半透膜应该还会在,半透膜有孔,盐酸会进入鸡蛋内部,最后整个鸡蛋将是“熟”的,即里面的蛋白质将变性凝固.静置:不一定需要30分钟,主要目的是让盐酸和caco3反应完全,毕竟蛋
其实滴定实验中有有误差 有个半滴原则 就是和这个题目意思差不多以下就是分析由于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强酸强碱中和,所以 所需的溶液体积比为1:1才对吧 都是100 mL也就是溶液 0.1 L 单位换算一下NaOH+HCl=NaCl+H2O答案是C滴定误差在±0.1%以内情况(1)-0.1%的时候就是 则NaOH滴加量不
200mL-300mL CaCl2+Na2CO3=CaCO3↓+2NaCl 0.25mol/L*0.1L = 0.025mol 0.025molc(Na2CO3)=0.025mol/0.1L=0.25mol/L0-2oomL 2HCl+Na2CO3=2NaCl+H2O+CO2↑ 0.25mol/L*0.2L 0.1mo
(1)从图中可以看出,开始环节反应但无现象,从A点开始有现象,且数值增大,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无现象,与氯化铁反应产后红褐色沉淀,故Y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2)OA段表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3)AB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化学方程式为3NaOH+FeCl
2FeCl3+Fe====3FeCl2红色消失证明Fe3+消失方程如上 离子方程:2Fe3+ + Fe====3Fe2+
4.3--9.7正常情况下,滴定到终点时,需要NaOH溶液100mL,误差为0.1%,即多滴或少滴了0.1mL.(1)少滴0.1mL,溶液呈酸性.c(H+)=0.1 x 0.1/(100+99.9) = 0.00005(mol/L)pH=5-lg5 = 4.3(2)多滴0.1mL,溶液呈碱性c(OH-)=0.1 x 0
结论不合理.理由:可能存在Ag离子,AgCl中加稀硝酸也不溶解.
除了氯化银是沉淀,磷酸银、碳酸银都是沉淀,因此不能直接断定一定存在氯离子.
NaCl与CuSO4在水溶液中并不会发生反应,至少不会发生复分解反映,因为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能得到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或气体,所以不存在离子方程式.
酸化是为了除去碳酸根,亚硫酸根等能和钡离子沉淀的东西.
前边两位老兄答的不对.甲基橙变色由 红 3.1—橙—4.4 黄,颜色变化为:酚酞变色由8.0------10,由无色到红色若用酚酞作指示剂则只能将氢氧化钠中和成氯化钠;而碳酸钠变成碳酸氢钠时就达到滴定终点甲基橙作指示剂的滴定终点为酸性,则能将氢氧化钠中和成氯化钠;碳酸钠也变成氯化钠所以应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NaOH--
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生成的白色沉淀是氢氧化亚铁.在溶液中被氧化成氢氧化铁 .FesO4+2NaOH=Fe(OH)2+Na2SO4,4Fe(OH)2+2H2O+O2=4Fe(OH)3
滴定CH3COOH时,原来是弱酸,离子浓度很低,滴定结束后形成强电解质CH3COOK,离子的量大大提高,尽管溶液体积增加了仍不足以抵偿离子个数变多的影响,离子浓度仍然是增大的.HCl则不同,原本就是离子浓度很高的溶液,加入KOH后变成了KCl,离子的总量基本没有发生改变,但溶液体积增大了,电导率下降理所当然.
50*1=0.1*VV=500ml.单位虽然不统一,但是可以约去,方便计算,只是在做题和考试的时候,要化成同一单位
1、加氢氧化钠肯定会先和硫酸反应,等硫酸反应完才和硫酸铜反应.你想想若先和硫酸铜反应,则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又会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2、硫酸银微溶于水&#6
保证过氧化氢充分反应,同时不让过氧化氢滴溅到锥形瓶的瓶壁上!
过氧化氢分解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很快地注入锥形瓶中,就会导致温度过高,而且放出大量的氧气会增加体系的压强,这样就会导致整个体系处于高温高压的危险中.
caco3+2hcl=cacl+h2o+co2caco3的摩尔质量是100 0.等于caco3的物质的量消耗的盐酸是caco3的二倍 是0. mol 用盐酸的物质的量除以24.96毫升就是盐酸 的浓度 单位是 mol/毫升
用酸性溶液滴定碱性溶液时,如盐酸滴氢氧化钠溶液终点是酸性的所以选甲基橙【颜色由黄色到橙色(PH≈4.4) 】;用碱性溶液滴定酸性溶液时,如碳酸钠溶液滴盐酸终点是碱性的,所以选酚酞【颜色由红色刚好褪色(PH≈8) 】.这样不会反应不足.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1)该实验操作是将稀盐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判断依据是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2)当溶液处于A点时.溶液里面的溶质有HCl和NaCl.(3)小明实验步骤为:a.在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b.往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5.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1)该实验操作是将稀盐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判断依据是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2)当溶液处于A点时,溶液里面的溶质有HCl和NaCl.(3)小明实验步骤为:a.在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b.往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酚酞变成红色.由此得出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小刚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正确,原因是至恰好酚酞变成红色,此时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溶液有剩余.
分析 (1)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解答.(2)当溶液处于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进行分析解答.(3)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解:(1)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2)当溶液处于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3)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往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酚酞变成红色,此时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故答案为:(1)稀盐酸;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2)HCl和NaCl;(3)至恰好酚酞变成红色,此时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溶液有剩余.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不会受浓硫酸腐蚀的是(  )A.玻璃试剂瓶B.布料、衣物C.纸张、书本D.木材、课桌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会变质的是(  )A.浓盐酸B.浓硫酸C.氢氧化钠D.氢氧化铜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解答题
1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依据内容回答有关的问题.甜味是人们最喜爱的味觉之一.科学研究表明,人吃甜食时,会激活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让大脑兴奋,产生愉快感.一说到甜味,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糖类,葡萄糖就是其中之一.葡萄糖(化学式C6H12O6)是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在食品工业中用作制糖浆、糖果、糕点等.人体中缺乏糖类会导致全身无力、疲乏、头晕、闹功能障碍等,低血糖严重者会导致昏迷,当食用糖类过多时,人体组织吸收不了,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于体内,使人变肥胖从而诱发各种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等.(1)写出葡萄糖的物理性质白色结晶粉末(或无臭或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答1点).(2)葡萄糖属于有机物(填“有机物”或“无机物”).(3)写出葡萄糖在体内氧化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6O2$\stackrel{酶}{→}$6CO2+6H2O.(4)请你为喜欢吃甜食的人提一条建议适当摄入或不可过量食用(合理即可).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选择题
13.“谁污染谁治理”是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原则.某工厂排放的废弃中CO2、SO2均超标,技术人员采用下列哪种方法治理废气是正确的?(  )A.用NaCl溶液吸收B.用浓HCl溶液吸收C.用NaOH溶液吸收D.用浓H2SO4溶液吸收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选择题
20.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归纳成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A.红色B.蓝色C.紫色D.无色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选择题
10.“信息”、“材料”和“能源”被称为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有百利而无一害”B.制造“神舟”六号宇宙飞船,使用了大量新型材料C.核能、太阳能、氢能等是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新能源D.人类应与环境和谐相处,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化石燃料等矿物资源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除去食盐中的泥沙蒸发结晶B除去铁钉表面的锈斑长时间浸在稀盐酸中C区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灼烧,闻气味D鉴别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品尝A.AB.BC.CD.D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解答题
9.吃中秋月饼时,小婧同学在月饼旁边发现一个装有活性炭铁粉脱氧保鲜剂(也称脱氧剂)的塑料小包,她想弄清楚为什么放脱氧剂,并对这包脱氧剂进行了下列探究.(1)仔细观察,发现脱氧剂塑料包上有许多小孔,王芳认为这些小孔的作用可能是利于活性铁粉脱氧保鲜剂与氧气、水分接触.(2)挤捏塑料包质感较硬,剪开塑料包将里面的脱氧剂倒在纸上,脱氧剂呈红褐色并已结块.王芳提出铁粉已生锈的结论,由此推断,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脱氧剂的目的是消耗氧气防止食品变质.(3)为弄清上述脱氧剂有哪些成分,小婧将其带进实验室,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将部分红褐色并已结块的脱氧剂放入试管中,倒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得到黄色溶液,无气泡产生该红褐色固体为氧化铁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取20g含HCl和CaCl2的溶液.向其中加入10%的碳酸钠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1)求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求生成沉淀的质量.(3)计恰好完成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取20g含HCl和CaCl2的溶液,向其中加入10%的碳酸钠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1)求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求生成沉淀的质量.(3)计恰好完成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根据碳酸钠溶液质量、质量分数可以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沉淀碳酸钙的质量;加入106g碳酸钠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根据碳酸钠溶液质量、质量分数可以计算生成氯化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恰好完成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53g×10%&&&&&&&& y&&&&&&&&& x==,x=2.2g,y=5.85g,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2.2g.(2)设生成沉淀的质量为z,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m,&&&&&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117(106g-53g)×10%&&& z&&&&&& m==,z=5g,m=5.85g,答:生成沉淀的质量是5g.(3)恰好完成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8%,答:恰好完成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初中化学
A常用于切割金属.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能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1)上述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填序号);一个A分子是由个原子构成.(2)上述反应中,A与D的质量比为.
科目:初中化学
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则甲、乙、丙可能是(  )
A、H2O2、H2O、O2B、C、CO、CO2C、CaO、Ca(OH)2、CaCO3D、NaOH NaCl NaNO3
科目:初中化学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A、使用节水型马桶B、使用含磷洗衣粉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科目:初中化学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1)根据图回答问题.①仪器a的名称是.②实验室用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但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只能是.(2)实验室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填字母序号).
科目:初中化学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反应原理:2KClO32.△2KCl+3O2↑),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理论上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g)(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填标号).A.提高实验效率&&&B.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C.节约能源(3)①写出图2中仪器a、b的名称:a、b.②步骤Ⅱ中的操作m应选择图2中(填“甲”或“乙”)装置,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③步骤Ⅲ中用酸化的硝酸银(AgNO3)溶液检验洗出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钾,该检验方法的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有(写一点).
科目:初中化学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称取了13.6g固体样品,用图1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2所示.请计算:固体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多少?
科目:初中化学
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t2℃时将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2)t2℃时乙的某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填“减小”、“不变”或“增大”)(3)将t2℃时甲、乙晶体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填“>”、“=”或“<”)乙溶液析出的晶体的质量.
科目:初中化学
从下列6种物质中,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A.生石灰&&B.纯碱&&C.汞&&D.干冰&&E.化石燃料&&F.浓硫酸(1)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是;&&(2)常用于人工降雨的是;(3)能做食品干燥剂的是;&&&&&&&&(4)大量使用易引起“雾霾”的是.(5)可做厨房洗涤剂的是.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K2CO2与HCl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