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了二十多天,每天下午两三点钟肚子就开始痛开始痛到半夜,大后天要做肠镜,很多东西不能吃,我可以去医院静脉滴注葡萄糖么

春雨诊所App
扫描二维码
安装春雨诊所App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春雨医生公众号
小程序 春雨医生+
扫描二维码
无需下载快速问诊
小程序 企业版
扫描小程序码
无须下载,直接使用
早上开始喝电解质,排便一天,下午做肠镜结果正常,怎么办?
提示:疾病因人而异,他人的咨询记录仅供参考,擅自治疗存在风险。
今天早中没进食,早上开始喝电解质,排便一天,下午做肠镜结果正常,晚上点了一大碗青菜肉丝粥喝完了,是不是应该喝白粥,青菜肉丝粥太油腻了?
张岩岩医生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张岩岩医生
现在感觉腹部有不适吗
没有,就是放了几个屁,感觉还想放,但是放不出了
医生我感觉没有什么不适,就是一天没进食,下午肠镜后,晚上喝了很大一碗青菜肉丝粥,担心自己是不是吃太油腻了
看网上说的肠镜后应该和白粥,第二天才能喝肉粥
张岩岩医生
那可以进食,如果没有不适,做完肠镜一小时就可以进食
那我进食的有不对吗?青菜肉丝粥会不会太油腻了?
是不是应该喝白粥?
张岩岩医生
不用过于限制,只要不是太过油腻,而且青菜肉丝粥油性不大
那我明天还是喝粥吗?还是可以正常吃饭菜?想吃什么吃什么?
张岩岩医生
可以正常饮食,但是不要饮酒或暴饮暴食,太过油腻
饼干,面包,蛋糕,可以吃吗
张岩岩医生
张岩岩医生
都可以,但是油煎的就不要吃,
面条这种也可以吧。。
明白的,就是尽量水煮的,少油的,对吧
张岩岩医生
嗯,米饭,馒头都可以正常摄入
听说,奶油不消化,所以问问您蛋糕,面包可不可以吃,
张岩岩医生
可以,一次不要吃过多就可以
就是那种炒菜都少吃对吧。
张岩岩医生
蔬菜水果都可以吃的
家里的菜,也一般都是过油炒一下,然后加水煮的,都尽量不要吃对吧。。。
张岩岩医生
我之前说的是油炸,油煎的食物
不太明白/::&
明白了,正餐,油炒的菜可以吃,类似油炸的鸡排这种不要吃?
?????
张岩岩医生
医生那几天后可以恢复正常?
张岩岩医生
两天就可以了
大后天就内饰了?
张岩岩医生
几天后可以做运动?
张岩岩医生
好的,我怕运动剧烈了
张岩岩医生
那我明天家常炒菜,面包,蛋糕,饼干,水果,都可以吃对吧。
张岩岩医生
张岩岩医生
张岩岩医生
要多喝水吗?
张岩岩医生
水可以多喝
医生我今天排便太多。因为那个电解质,我以前大便一天一次每天早起后,之后会不会不正常了
张岩岩医生
不会,只要饮食规律就可以
我今天又是电解质,又是肠镜,对身体影响大嘛
张岩岩医生
不会,电解质散只是要把肠内的异物排除
还有,我是不是这两天都不会排便了,因为今天拍太多了
张岩岩医生
正常进食就会正常排便
医生现在不知道是今天累了又拉了一天还是因为肠镜,人很累,走着就想躺下,有关系吗/::&
就是四肢无力,人没力气,站不住
张岩岩医生
有可能是你排便次数过多造成的
今天早中没进食,早上开始喝电解质,排便一天,下午做肠镜结果正常,晚上点了一大碗青菜肉丝粥喝完了,是不是应该喝白粥,青菜肉丝粥太油腻了?
分析及建议:
那可以进食,如果没有不适,做完肠镜一小时就可以进食,不用过于限制,只要不是太过油腻,而且青菜肉丝粥油性不大,可以正常饮食,但是不要饮酒或暴饮暴食,太过油腻,都可以,但是油煎的就不要吃,嗯,米饭,馒头都可以正常摄入,可以,一次不要吃过多就可以,蔬菜水果都可以吃的,两天就可以了,水可以多喝,不会,只要饮食规律就可以,正常进食就会正常排便,有可能是你排便次数过多造成的。
猜你感兴趣
惠民县人民医院
扫码关注医生,
方便随时咨询&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db6d80cf312e9b1e271ca69fc7ed5983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db6d80cf312e9b1e271ca69fc7ed5983_r.jpg&&&/figure&&p&随着鸡尾酒疗法被发明,艾滋已经不再像曾经一样被视为无法终结的噩梦。但是在艾滋发现的初期,那段用感染者血泪书写的抗争历史却不应被忘记。即使是在35后的年今天,我们在回顾这段历史的同时,也难以避开那些沉重的诘问——人们如何放任了艾滋的肆虐?疾病又是如何蒙蔽了人心?在这场灾难中,哪些人站了出来,真正被拯救的又是谁?&/p&&p&在此转载微信公众号「复旦大学知和社」去年12月翻译的一篇文章,供讨论。(本次转载已获得授权,「复旦大学知和社」微信号为:zhihe-fdu)。&br&&/p&&p&--&/p&&p&&b&编者按:&/b&&/p&&p&我们希望,我们能从这35年的历史中找到想要的答案。我们希望人们能够明白,我们究竟在歧视什么,我们又究竟在害怕什么。&br&&/p&&p&--&/p&&blockquote&&p&文 | &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AIDS.gov&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IDS.gov&/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br&&/p&&p&编 | 鸠洁 hanzhen 可为&/p&&p&译 | hanzhen 可为 吴星玥&/p&&p&校 | 山木 hanzhen&/p&&/blockquote&&p&&b&▎1981&/b&&/p&&p&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的《每周发病率及死亡率报告》(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记录了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发病案例。这是一种罕见的肺部感染,在洛杉矶的5名此前健康的年轻男同性恋身上发现。此时他们身上都存在其他异常感染,说明他们的免疫系统不再工作;而且报告发布时,其中2名已经去世。这期报告是&b&艾滋病疫情第一次的官方报道。&/b&&/p&&p&6月5日-6日:美联社、洛杉矶时报和旧金山纪事报发表了《每周发病率及死亡报告》的文章。在几天之内,CDC收到了在男同性恋中很多类似的卡氏肺囊虫肺炎和其他机会感染的病例报告,包括在纽约和加利福尼亚州的一群男同性恋中的一种十分罕见并且异常凶险的癌症,卡波西氏肉瘤。&/p&&p&7月3日:美国CDC发布了另一份《每周发病率及死亡率报告》,关注了纽约和加利福尼亚州26名男同性恋者的卡氏肺囊虫肺炎和卡波西氏肉瘤。在同一天,纽约时报发文标题为“罕见癌症在41名同性恋中发现”。在这个时候,&b&“男同性恋癌症”&/b&进入了大众的词典里。&/p&&p&9月21日:美国第一所卡波西氏肉瘤诊所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医学中心开始运营。&/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0cdfcc8a2ecf51b7434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0cdfcc8a2ecf51b74347_r.jpg&&&/figure&&p&(“卡波西氏肉瘤海报男孩”(KS Poster Boy)Bobbi Campbell)&/p&&p&12月10日:&b&Bobbi Campbell&/b&是一名旧金山的护士,是第一个公开身份的卡波西式肉瘤患者。他自称为&b&“卡波西氏肉瘤海报男孩”(KS Poster Boy)&/b&,他开始在一份叫做“San Francisco Sentinel”的报纸中写专栏文章,记述他与“同性恋癌症”共生的生活。同时,他对着当地药店的橱窗拍摄自己受到损伤的身体,通过发布照片,向社群警示这种疾病,并鼓励人们寻求治疗。&/p&&p&1981年末,累计报告270个男同性恋严重免疫缺陷案例,其中121人死亡。一些研究者开始把这个情况叫做&b&“同性恋相关免疫缺陷”(Gay-RelatedImmune Deficiency)&/b&。这个术语影响了专业医护人员和公众对于疾病的认知,&b&认为这种疾病仅限于男同性恋者。&/b&这对女性、异性恋男性、血友病患者、注射毒品者和儿童有长期的严重影响。&/p&&br&&p&&b&▎1982&/b&&/p&&p&1月4日:&b&“男同性恋健康危机”(GayMen’s Health Crisis)&/b&是美国第一个基于社群的艾滋病服务提供者,在纽约市成立。&/p&&p&9月24日:CDC首次使用了术语&b&“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b&,并且公布了艾滋病的定义:这是一种至少可以合理地预测细胞介导免疫缺陷的疾病,发生在人类中,并且没有已知案例可以降低该疾病的持续性。&/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ffdae1f36bf845b837174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ffdae1f36bf845b8371747_r.jpg&&&/figure&&p&(1982 about henry's accomplishment)&/p&&p&9月24日:众议员Henry Waxman和Phillip Burton提出法案,要求政府向CDC拨款500万美元用于监控疫情和1000万美元用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艾滋病研究。&/p&&p&12月10日:CDC报告了一例接受输血的婴儿的艾滋病病例。接下来一周,《每周发病率及死亡率报告》报告了22例婴儿不明原因的免疫缺陷和机会感染病例。&/p&&p&欧洲多国同样报告了艾滋病的病例。&/p&&p&在乌干达,医生们报告几例致命的使人消瘦的疾病,被称为“slim”。&/p&&p&在这个时候,一些为男同性恋者提供安全性行为建议的艾滋病相关组织已经成立。包括美国的&b&旧金山艾滋基金会&/b&和英国的&b&Terry Higgins Trust&/b&(后来改名为特伦斯·希金斯基金会)。&/p&&br&&p&&b&▎1983&/b&&/p&&p&1月1日:&b&“86号HIV病区”(Ward86)&/b&是全世界第一家专注于艾滋病门诊的诊所,在旧金山综合医院开设。&/p&&p&1月7日:美国CDC报告了男性的女性性伴侣的艾滋病病例。&/p&&p&2月,美国CDC开通了全国艾滋病热线,以回答公众关于这种疾病的咨询。&/p&&p&5月18日:美国国会第一次通过法案,为艾滋病研究和治疗向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HHS)的所属机构拨款1200万美元。&/p&&p&5月20日: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她的同事们在法国的巴斯德研究院发现了一种逆转录病毒,他们把它叫做&b&“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ymphad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b&,认为这可能是导致艾滋病的原因。&/p&&p&在六月,感染者占领了在丹佛的全国艾滋论坛的全体会议,发布了声明,呼吁在政策制定时保障感染者的权利,尊重他们的人格,并把他们称作“有艾滋病的人”而不是“艾滋病受害者”。&b&这份声明之后被人们熟知为“丹佛原则”,这也是后来创建“艾滋病毒感染者协会”的章程。&/b&&/p&&p&7月25日:旧金山综合医院开放了&b&5B病区&/b&,是美国第一个艾滋病专属病区。在几天之内这个病区就满员了。这个病区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温情的、完备的医疗关怀,而且这里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是自愿工作者。这就是后来广为周知的对待HIV感染者的&b&“旧金山模式”。&/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a3bef877e39c2ce487bdf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新闻周刊》封面:美国同性恋——性、政治和艾滋病的影响)&/p&&p&8月8日:艾滋病活动家Bobbi Campbell和他的伴侣Bobby Hilliard在《新闻周刊》杂志报道中出现,标题为&b&“美国同性恋:性、政治和艾滋病的影响”&/b&。这是美国主流杂志封面首次刊登两名男同性恋者互相拥抱的照片。&/p&&p&9月2日: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针对医疗环境中艾滋病传播的担忧,CDC发布了第一套针对医护人员和健康工作专业人员的职业暴露预防指南。&/p&&p&在9月的《每周发病率及死亡率报告》中,&b&CDC指出了所有HIV传播的途径&/b&,排除了任意性的接触、食物、水、空气和环境表面的传播可能。&/p&&p&9月30日:在一名纽约州医生被威胁并驱逐出他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大楼之后,司法部长和Lambda Legal发起&b&了第一个艾滋病歧视诉讼。&/b&&/p&&p&11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一次举办会议来评估全球艾滋病情况,&b&开始全球式监控。&/b&&/p&&p&1983年底,美国的艾滋病病例上升至3064,其中1292人已经死亡。&/p&&br&&p&&b&▎1984&/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86a1bcec62ccb9cf1b93_b.jpg& data-rawwidth=&398& data-rawheight=&29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8&&&/figure&&p&(AIDS Action)&/p&&p&在这一年,基于社群的艾滋病服务组织联合起来成立&b&AIDS Action&/b&,这是一个全国性的组织,总部位于华盛顿,代表受疫情影响的人们和社群倡导,教育联邦政府,帮助推动艾滋病相关的政策和法律。&/p&&p&4月23日:HHS的秘书Margaret Heckler宣布NIH的Robert Gallo博士和他的同事们&b&已经找到了艾滋病的病因&/b&,是一种被标记为HTLV-III的逆转录病毒。Heckler也宣布了血液检查诊断HTLV-III的进展,表示希望2年内可以生产艾滋病疫苗。在和巴斯德研究所联合召开的会议上,他们宣布&b&LAV和HTLV-III是同一种病毒。&/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7fa9d73a6324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7fa9d73a6324f_r.jpg&&&/figure&&p&(HHS的秘书Margaret Heckler宣布NIH的Robert Gallo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已经找到了艾滋病的病因)&/p&&p&7月13日:美国CDC表示避免注射性毒品使用和减少共用针头“应该会有效预防病毒传播”。&/p&&p&8月15日:艾滋病活动家&b&Bobbi Campbell&/b&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享年32岁。&/p&&p&10月,旧金山和洛杉矶官员下令&b&关闭浴室&/b&,原因是在这些场所的高风险性行为。纽约和洛杉矶在一年内效仿了这一命令。&/p&&p&1984年底,美国累计报告7699个艾滋病病例,其中3665人死亡。欧洲累计报告762个艾滋病病例。&/p&&br&&p&&b&▎1985&/b&&/p&&p&1月11日:美国CDC更新了艾滋病的定义,指出艾滋病是新发现的病毒所导致的,发布了临时的血液筛查指南。&/p&&p&3月2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为第一个HIV血液检测广告ELISA颁发执照。血库开始筛查美国的血液。&/p&&p&4月15日-17日:美国卫生资源和服务局(HRSA)和WHO在亚特兰大举办了&b&第一次国际艾滋病大会。&/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32d6354a88fde407ce7b653cef5747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532d6354a88fde407ce7b653cef5747f_r.jpg&&&/figure&&p&(Ryan White)&/p&&p&8月27日:&b&Ryan White&/b&是一名印第安纳州的青少年,在血友病的治疗中因为被污染的血液制品而感染了HIV,被拒绝进入中学就读。他的家庭开始了漫长的诉讼斗争,保护Ryan的上学权利,呼吁全国对于艾滋病议题的关注,并且Ryan选择公开发声,呼吁关于艾滋病的教育。&/p&&p&8月31日:五角大楼宣布自10月1日起,&b&在招募新兵时检测HIV感染情况,且拒绝感染者入伍。&/b&&/p&&p&9月17日:总统罗纳德·里根第一次公开提及艾滋病,呼吁把艾滋病列为首要议题,针对“艾滋病研究资金不足”的批评做了辩护。&/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debf801f51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debf801f51a_r.jpg&&&/figure&&p&(Rock Hudson(左)、Nancy Reagan(中)、President Ronald Reagan(右))&/p&&p&10月2日:演员&b&Rock Hudson&/b&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享年59岁。他是美国第一个承认自己患有艾滋病的公众人物,他的死亡标志着公众对于疫情的接受度的转折点。Hudson留下了25万美元,帮助建立美国艾滋病研究基金会。演员Elizabeth Taylor成为了这个组织的创始的全国主席。&/p&&p&12月6日:美国公共卫生署发布了第一份&b&针对预防HIV母婴传播的建议。&/b&&/p&&p&到1985年底,&b&全世界每个地区都至少报告1例艾滋病,&/b&全球累计报告20303个艾滋病病例。&/p&&br&&p&&b&▎1986&/b&&/p&&p&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发起了艾滋病健康服务项目,提供资金给HHS,来在最受影响的美国城市展示项目。这个项目是Ryan White Comprehensive AIDS Resources Emergency Act(Ryan White CARE Act)的前身。&/p&&p&5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宣布引起艾滋病的病毒正式定名为&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f1214dfd74bbe2e151a_b.jpg& data-rawwidth=&534& data-rawheight=&4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f1214dfd74bbe2e151a_r.jpg&&&/figure&&p&(Everett Koop博士)&/p&&p&6月18日:在华盛顿召开的全国黑人社群艾滋病会议上,一群少数群体的领导者与担任Surgeon General的Everett Koop博士讨论有色族群的艾滋病问题。这次会议标志着半正式的&b&全国少数群体艾滋病理事会&/b&的成立。&/p&&p&10月22日:Koop博士发表了Surgeon General’s Report on AIDS,指出&b&HIV不会被随意地传染并且呼吁:全国性的教育运动(包括学校中的早期性教育)、更多使用安全套、自愿HIV检测。&/b&&/p&&p&10月24日:CDC报告艾滋病不成比例地影响非洲裔和拉美裔的美国人。这对于非洲裔和拉美裔的儿童尤其正确,因为他们占到了美国HIV母婴感染案例的90%。&/p&&p&1986年底,85个国家已经向WHO报告38401个艾滋病病例。地区分布为:非洲2323例、每周31741例、亚洲84例、欧洲3858例和大洋洲395例。&/p&&br&&p&&b&▎1987&/b&&/p&&p&2月,艾滋病活动家Cleve Jones制作了第一块艾滋纪念毯。&/p&&p&2月1日:WHO发起了全球艾滋项目,目的是:提高意识;形成基于证据的政策;向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启动相关的社会、行为和生物医学的研究;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和保护HIV感染者的权益。&/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dec05c00e0a07b93384d_b.jpg& data-rawwidth=&336& data-rawheight=&2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6&&&/figure&&p&3月,剧作家和艾滋病活动家Larry Kramer在纽约市成立了&b&ACT UP(艾滋病解放权利联盟)&/b&组织。&/p&&p&3月19日:美国FDA批准了第一个抗逆转录病毒药物&b&齐多夫定(AZT)。&/b&美国国会批准了3000万美元的紧急资助各个州的齐多夫定药物,为在1990年Ryan White CARE Act所批准的艾滋病药物互助项目奠定了基础。&/p&&p&3月19日:FDA发布规定,扩大了尚未被批准和颁发执照的有前景的新药的使用权限。这加速了药物审批的流程,节省了2-3年的时间。&/p&&p&3月31日: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和法国首相雅克·希拉克结束了一场国际的科学争论,宣布&b&两国科学家共享发现艾滋病毒的功劳。&/b&两国同意将科学发现所带来的潜在血液检测权利分享,将其中大部分捐献给一个新的艾滋病研究和教育基金。&/p&&p&4月7日:&b&FDA宣布预防HIV也是男用安全套的功能之一。&/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a2265635ecebb8f12cc8a08a9e230821_b.jpg& data-rawwidth=&334& data-rawheight=&46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4&&&/figure&&p&(戴安娜王妃伦敦的医院与HIV感染者握手)&/p&&p&4月19日:&b&戴安娜王妃&/b&登上媒体头条,她在伦敦的医院与HIV感染者握手的照片传遍世界。她也成为了HIV感染者积极的支持者,有力地发声反对HIV和艾滋病的污名化和歧视。&/p&&p&4月29日:FDA批准了&b&Western blot血液检测套装&/b&,这是一个针对HIV抗体的测试。&/p&&p&5月15日:&b&美国公共卫生署将HIV加入了“危险的传染疾病”外来移民排斥名单,&/b&强制要求所有签证申请者检查HIV。这项HIV禁令直到日才被废除。&/p&&p&5月31日:总统里根首次面向公众演讲,关注艾滋病并且建立了一个HIV的总统委员会。&/p&&p&8月5日:一位联邦法官命令佛罗里达州的Desoto County School的董事会招收HIV感染者兄弟,Ricky Ray、Robert Ray和Randy Ray。董事会曾拒绝招收这三个患血友病的兄弟入学。在裁决下达之后,愤怒的小镇居民拒绝他们的孩子上学,甚至有人在8月28日点火烧毁了Ray一家的房子。&/p&&p&8月18日:&b&FDA支持第一个HIV疫苗的人体试验。&/b&&/p&&p&9月30日:CDC发起了第一个艾滋病相关的公共卫生公告,《美国应对艾滋病》(America Responds to AIDS),在10月开展第一个艾滋病意识月。&/p&&p&10月11日:&b&艾滋纪念毯&/b&首次在华盛顿的国家广场展出。这次展览有拼布组成的毯子,吸引了50万参观者。&/p&&p&10月14日:美国参议院以94票对2票通过了&b&赫尔姆斯修正案(Helmes Amendment),&/b&要求联邦资助关于艾滋病的教育材料,强调禁欲和禁止“鼓励”同性恋或毒品使用。&/p&&p&10月22日:&b&艾滋病成为了联合国大会第一次讨论过的议题。&/b&联合国大会决心在全球动员整个联合国系统应对艾滋病,并且指定WHO领导这些尝试。&/p&&p&11月,纽约城市联盟青少年服务主任Debra Fraser-Howze创办了全国艾滋病黑人领导委员会。该组织致力于教育、动员和授权黑人领导人迎接抗击HIV和艾滋病以及其他地方社区的健康差异的挑战。&/p&&p&11月13日:美国医学会宣布,医生有道德义务照顾艾滋病患者,以及那些感染了病毒但没有症状的人。&/p&&p&1987年12月,WHO收到美国的病例报告累计47022个,估计&b&全球有500~1000万人感染。&/b&&/p&&br&&p&&b&▎1988 &/b&&/p&&p&4月,第一个北美的综合的&b&针头交换项目&/b&在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港建立。旧金山效仿,后来成为全国最大的针头交换项目。&/p&&p&11月4日:《健康综合计划扩展法》(The Health Omnibus Programs Extension Act)授权使用联邦资金用于艾滋病预防、教育和检测。它是第一个全面的联邦艾滋病法案,它还建立了国家艾滋病委员会和国家卫生研究所的艾滋病研究办公室。&/p&&p&11月28日:Elizabeth Glaser是一名感染HIV的母亲,她的两个孩子也被感染了。她和两个朋友一起建立了&b&小儿科艾滋基金会&/b&(之后被命名为Elizabeth Glaser小儿科艾滋基金会)来倡导治疗儿童的HIV和艾滋病治疗研究。&/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c5f36565fad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c5f36565fade_r.jpg&&&/figure&&p&(世界艾滋病日)&/p&&p&12月1日:&b&第一次纪念世界艾滋病日。&/b&这个日期是由WHO指定,联合国支持的。&/p&&p&12月27日:同性恋权利活动家和作家&b&Joseph Beam&/b&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享年33岁。他以编集《In The Life》而著名,这是第一本黑人男同性恋的作品集。&/p&&p&在这一年,HRSA奖励11个州和10个城市HIV补贴,来制定HIV和艾滋病医疗系统的计划,同时资助第一个&b&儿科艾滋病服务示范补助项目。&/b&这些补助项目为州层面的项目奠定基础,此后那些州的项目受Ryan White CARE Act的资助。&/p&&br&&p&&b&▎1989&/b&&/p&&p&6月16日:根据NIH的推荐,美国公共卫生服务局发布了预防卡氏肺囊虫肺炎的指南。这是艾滋病导致的机会感染,也是很多感染者死亡的主要原因。&/p&&p&6月23日:NIH的国立过敏和感染疾病研究院的领导安东尼·弗契博士支持针对临床试验的“平行轨道”方法,允许HIV感染者获取试验性治疗。&/p&&p&8月18日:CDC的数据显示,&b&美国艾滋病病例总数已达10万。&/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06581debdd0e0b4c9a84e9e6dad4b5b1_b.png& data-rawwidth=&279& data-rawheight=&18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9&&&/figure&&p&9月10日-17日:50个教堂和清真寺的成员第一次为了哈莱姆祈祷周聚集在一起,为艾滋病的治疗祈福。这次活动是非裔美国人免疫学家和牧师Pemessa Seele博士的想法,他还进一步成立了&b&The Balm in Gilead,一个致力于为黑人信徒群体健康工作的非政府组织。&/b&&/p&&p&12月1日:非裔美国人、舞蹈指导和活动家&b&Alvin Ailey&/b&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享年58岁。2014年,总统巴拉克·奥巴马追授Alvin Ailey&b&总统自由奖章,&/b&这是公民的最高国家级荣誉。&/p&&p&在这一年,CDC和HRSA的计划提供了1100万美元资助7个社群健康中心,提供HIV咨询和检测服务。此后这成为了&b&Ryan White CARE Act&/b&的一部分。&/p&&br&&p&&b&* * * * * * * * *&/b&&/p&&p&&b&▎1990&/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fa4f2973aca1e2cbcda_b.jpg& data-rawwidth=&275& data-rawheight=&1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5&&&/figure&&p&(Keith Haring作品)&/p&&p&2月16日:波普艺术家及艾滋活动家&b&Keith Haring&/b&因艾滋病相关疾病去世,年仅31岁。&/p&&p&4月8日:印第安纳州的&b&Ryan White因艾滋病相关疾病去世,&/b&年仅18岁。逝世前,他曾做过无数关于艾滋病反歧视的演说。&/p&&p&5月21日:ACT UP向NIH抗议。他们要求政府给HIV感染者提供更多的治疗,并扩大临床试验范围,覆盖到更多的女性感染者和有色人种感染群体。&/p&&p&6月20日-24日:第六届国际艾滋病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为了抗议美国阻止HIV感染者入境的移民政策,全球诸多非政府组织共同抵制此次大会的召开。&/p&&p&7月2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b&“美国残疾人法案”。&/b&该法案旨在禁止针对伤病残障人士的歧视行为,此法案同时也覆盖了HIV感染者。&/p&&p&8月18日:美国国会通过了&b&“Ryan White全面艾滋病资源紧急援助法案”(Ryan White CARE Act),&/b&并下拨了2.2亿美元资金用于艾滋病社区护理和治疗服务。HRSA被授权管理此项目,这也是美国为艾滋病感染者服务的最大的政府项目。&/p&&p&11月28日:美国国会通过了&b&“艾滋病住房机会法案”(AHOA)。&/b&在该法案推动下,次年成立了the Housing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with AIDS (HOPWA)项目。通过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DHUD)的协助,HOPWA开始向艾滋病感染者提供住房援助。&/p&&p&1990年底,全世界有307000例艾滋病的官方报告,然而真实数据估计接近100万。&b&估测全球有800~1000万人感染了HIV。&/b&&/p&&br&&p&&b&▎1991&/b&&/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b18d8facc78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4b18d8facc78f_r.jpg&&&/figure&&p&4月-5月:The Visual AIDS Artists Caucus发起了&b&红丝带项目(Red Ribbon Project),&/b&并创造了一个视觉符号——红丝带,以表达对艾滋病感染者及其护理人的关切。而红丝带也从此成为了对艾滋与HIV认知的国际符号。&/p&&p&7月21日:CDC建议限制HIV阳性的医护人员的行医工作。美国国会也通过了相关法律,要求各州接受CDC的建议,或者制定、实施各州自己的对应政策。&/p&&p&8月14日:美国国会通过了Terry Beirn Community-Based Clinical Trials Program Act,旨在建立一个针对HIV治疗的社区临床试验网络。美国艾滋病研究基金会(amfAR)的执行主席与游说者Beirn对HOPE法案和Ryan White CARE法案的通过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于日因艾滋病相关疾病去世,年仅39岁。&/p&&p&11月7日:美国篮球明星“魔术师”&b&埃尔文·约翰逊(Earvin Johnson)&/b&公开宣称自己为HIV阳性。&/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0db0d1ea73ea_b.jpg& data-rawwidth=&607&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0db0d1ea73ea_r.jpg&&&/figure&&p&(皇后乐队主唱佛莱迪·摩克瑞(FreddieMercury))&/p&&p&11月24日:皇后乐队主唱&b&佛莱迪·摩克瑞(FreddieMercury)&/b&因艾滋病相关疾病去世,终年45岁。&/p&&br&&p&&b& ▎1992&/b&&/p&&p&当年,艾滋病成为&b&25-44岁美国男性&/b&的头号死因。&/p&&p&2月4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规定,&b&携带HIV的运动员完全有资格参加奥运会竞技项目。&/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fcbedb5b7d339_b.jpg& data-rawwidth=&235& data-rawheight=&2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5&&&/figure&&p&(前美国公开赛与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冠军Arthur Ashe)&/p&&p&4月8日:前美国公开赛与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冠军、在体育界和社会议题上起着先驱作用的非裔美国人&b&Arthur Ashe,&/b&宣称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曾于1979年和1983年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他认为自己是通过血液传播途径感染了HIV。次年2月3日,Ashe因艾滋病相关疾病去世。&/p&&p&5月11日:美国曼哈顿地区法院声明,1987年通过的&b&赫尔姆斯修正案违宪。&/b&该修正案要求联邦政府资助的艾滋教育材料强调禁欲,并且禁止任何“鼓励”同性恋和使用毒品的内容出现。&/p&&p&5月27日:FDA批准了一种&b&HIV快速诊断试剂盒&/b&的上市,这种设备在10分钟内就能通过血液样品检测出结果。&/p&&br&&p&&b&▎1993&/b&&/p&&p&这一年,美国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ople With AIDS召开了&b&第一届“AIDS Watch”。&/b&全美数百名社区成员齐聚华盛顿特区,游说国会增加资助资金。&/p&&p&1月6日:世界知名芭蕾舞演员Rudolf Nureyev因艾滋病相关疾病去世,终年54岁。&/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64bbf1afb69bc6576899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64bbf1afb69bc6576899b_r.jpg&&&/figure&&p&(《天使在美国》)&/p&&p&4月13日:Tony Kushner创作的关于艾滋的舞台剧《天使在美国》赢得了1993年普利策戏剧奖。&/p&&p&5月7日:FDA批准了&b&女性安全套的使用。&/b&&/p&&p&八月,the Women’s Interagency HIV Study和HIV Epidemiology Study正式启动。这两者都是由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关于女性HIV/AIDS的调查研究项目。&/p&&p&12月18日:CDC扩大了艾滋的定义,&b&将CD4数目低于200列为感染艾滋病的指标。&/b&在同一份报道中,CDC为艾滋病新增了三个临床判断指标,分别是:&b&肺结核、复发性肺炎以及浸润性宫颈癌。&/b&这几样病征的增加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和注射毒品者会被诊断出艾滋病。&/p&&p&12月22日:电影&b&《费城故事》&/b&上映,主演&b&Tom Hanks&/b&在片中饰演一位因感染艾滋病而丢掉工作的律师。在这之前,包括纪录片&b&No Sad Songs(1985)、Buddies(1985)、《晨霜》(1985)和《爱是生死相许》(1989)&/b&在内曾有多部电影涉及艾滋病,但是《费城故事》是首部与艾滋病相关的好莱坞电影。而主演Tom Hanks也因此片获得了他的第一个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p&&p&截至1993年底,估计全球有250万艾滋病患者。在亚太地区HIV感染者超过了70万。&/p&&br&&p&&b&▎1994&/b&&/p&&p&当年,艾滋病成为&b&25-44岁美国人&/b&的主要死因。&/p&&p&2月17日:美国记者&b&Randy Shilts&/b&因艾滋病相关疾病去世,终年42岁。生前,他曾报道过与艾滋病流行相关的报道,并著有《And the Band Played On: Politics, People and the AIDS Epidemic》。&/p&&p&5月20日:CDC发布了《Guidelines for Preventing Transmission of 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 Through 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Tissue and Organs》(预防因人体组织与器官移植而导致HIV感染的指导方针)。&/p&&p&8月5日:美国公共卫生署建议孕妇使用抗病毒药物AZT来减小在围产期母婴传播的风险。&/p&&p&12月11日:MTV知名电视剧《真实的世界》的演员之一Pedro Zamora因艾滋病相关疾病去世,年仅22岁。&/p&&p&12月23日:FDA批准了一种口腔HIV测试,这也是&b&首个无需血液样本的HIV抗体测试。&/b&&/p&&br&&p&&b&▎1995&/b&&/p&&p&2月23日:奥运会跳水金牌得主Greg Louganis宣称自己感染了艾滋病。&/p&&p&3月26日:说唱歌手Eazy-E(原名Eric LynnWright)在被诊断出艾滋病后一个月因艾滋病相关疾病逝世。&/p&&p&6月,&b&FDA批准了第一批蛋白酶抑制剂的使用,这迎来了鸡尾酒疗法的新时代,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b&&/p&&p&7月14日:CDC发布了第一份帮助医疗服务提供者在为HIV感染者提供服务过程中预防机会性感染的指南。&/p&&p&截至10月31日,全美已报道了50万艾滋病例。&/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a6fff123ac5d754d7e399672aeaed179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a6fff123ac5d754d7e399672aeaed179_r.jpg&&&/figure&&p&(第一届White House Conference on HIV/AIDS)&/p&&p&12月6日:克林顿总统主持了第一届White House Conference on HIV/AIDS。&/p&&p&截至1995年底全世界估计有470万新发感染,其中250万在亚洲,290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p&&br&&p&&b&▎1996&/b&&/p&&p&1月1日:&b&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b&正式成立,旨在倡导针对HIV疫情的全球行动,并协调联合国各国家的HIV/AIDS工作。&/p&&p&5月14日,FDA批准了&b&第一批HIV家庭测试和收集试剂盒的使用;&/b&6月3日,FDA批准了一种&b&可以检测血液中HIV病毒水平的病毒载量测试;&/b&6月21日,FDA批准了第一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药物——&b&内韦拉平&/b&的使用。&/p&&p&10月,&b&艾滋纪念毯&/b&第一次被完整展示。它覆盖了华盛顿地区的整个国家广场。&/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ddf950aad89d5_b.jpg& data-rawwidth=&289& data-rawheight=&38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9&&&/figure&&p&(Dr. David Ho凭借其对鸡尾酒疗法的研究,当选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p&&p&12月30日:HIV/AIDS研究者&b&Dr. David Ho&/b&凭借其对鸡尾酒疗法的研究,当选&b&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b&Ho鼓励一种新的HIV治疗策略——“hit early, hit hard”,患者在感染早期被给予新的、更积极的治疗方案,以使他们更加健康长寿。&/p&&p&自艾滋流行以来,直到1996年,美国新确诊的艾滋病病例数第一次有所下降。而全球多地爆发疫情,包括东欧、前苏联、印度、越南、柬埔寨和中国。到1996年底,估计全球2300万人感染了HIV。&b&国际艾滋病疫苗行动组织(IAVI)加快了寻找有效HIV疫苗的步伐。&/b&&/p&&br&&p&&b&▎1997&/b&&/p&&p&这一年,&b&鸡尾酒疗法(HAART)成为了HIV治疗的新标杆。&/b&&/p&&p&美国CDC报道,美国的艾滋病死亡率第一次显著下降。和前一年相比,全美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病例减少了47%,而这都归功于鸡尾酒疗法的出现。&/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6d5d1de8ba04bd95a31fd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6d5d1de8ba04bd95a31fd6_r.jpg&&&/figure&&p&(克林顿为the Dale and Betty Bumpers VaccineResearch Center举办落成仪式)&/p&&p&5月18日:克林顿总统宣布在未来十年内,找到有效预防HIV的疫苗将会是全国的首要重点工作。这也推动成立了&b&NIH艾滋疫苗研发中心。&/b&(日,克林顿为the Dale and Betty Bumpers VaccineResearch Center举办落成仪式)&/p&&p&9月26日:FDA批准了&b&双汰芝(Combivir)&/b&的使用。这种药物是将两种抗病毒药物结合在同一个药片上,这也使HIV感染者更方便服药。&/p&&p&UNAIDS估计,全球大约有3000万成年人和儿童感染了艾滋病,并且大约每天新增16000例感染者。&/p&&p&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服用蛋白酶抑制剂,药物的抗性也逐渐变得普遍。&b&耐药性已成为艾滋病社群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b&&/p&&br&&p&&b&▎1998&/b&&/p&&p&这一年CDC报告,美国因艾滋病相关疾病而死亡的人中,大约有49%为非裔美国人。非裔艾滋病感染者的死亡率几乎是白人的10倍,也是西班牙裔的3倍左右。&/p&&p&在CBC的领导下,美国国会资助了Minority AIDS Initiative。为了加强美国对非裔美国人、西班牙裔和其他少数群体的艾滋病预防和治疗,国会投资了前所未有的1.56亿美元。&/p&&p&4月24日:CDC发布了关于以抗病毒疗法治疗成年和青少年艾滋病感染者的第一个国家治疗指南。&/p&&p&6月,UNAIDS报告称,&b&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女性艾滋病感染者数量已超过男性感染者。&/b&&/p&&p&6月25日:美国最高法院规定,美国残疾人法案(ADA)的适用对象除了艾滋病患者外,还包括感染HIV的早期感染者。&/p&&p&10月,克林顿总统宣布艾滋病已成为美国非裔、西班牙裔社区中一个“严重、持续的健康危机”。他还宣布了一系列特别倡议,旨在减小HIV/AIDS对种族和族裔少数群体的影响。&/p&&p&11月12日:出于对因受污染的血液制品而感染HIV的弗洛里达少年的尊重,美国国会通过了Ricky Ray Hemophilia Relief Fund Act。&b&1982年-1987年期间,曾有一批患有血友病和其他血液凝集障碍疾病的患者因使用了未经筛选的血液凝固剂而感染HIV,&/b&而这项法案正是为了给他们给予合适的资助。日,年仅15岁的Ricky Ray因艾滋病相关疾病逝世。日,22岁的Robert Ray也因此去世。&/p&&br&&p&&b&▎1999&/b&&/p&&p&WHO宣布,&b&HIV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致命疾病,同时也是非洲第一大致命疾病。&/b&WHO还估计,全球大约3300万HIV感染者,已有1400万人死于艾滋病引发的疾病。&/p&&p&3月,旧金山生物技术公司VaxGen开始在泰国进行&b&第一例人类疫苗试验。&/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3fc4a66d9a841f5c789bbdb9f9585945_b.jpg& data-rawwidth=&225& data-rawheight=&2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5&&&/figure&&p&(the Black AIDS Institute)&/p&&p&5月,激进人士Phill Wilson建立了&b&the Black AIDS Institute。&/b&该协会旨在“通过动员黑人机构和个人共同努力应对HIV,来阻止艾滋的流行”,协会的宗旨是“Our People, Our Problem, Our Solution”。&/p&&p&7月19日:克林顿总统宣布开展“Leadership and Investment in Fighting an Epidemic” (LIFE)计划,该举措将会为解决全球HIV流行问题提供资金。&/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03efbdd629fe94cb1f6_b.jpg& data-rawwidth=&357&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7&&&/figure&&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aids.gov/hiv-aids-basics/hiv-aids-101/aids-timelin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 Timeline of HIV/AIDS&/a&,每一条信息都是一个值得挖掘的故事,可通过点击原文中的超链接深入了解。&/p&
随着鸡尾酒疗法被发明,艾滋已经不再像曾经一样被视为无法终结的噩梦。但是在艾滋发现的初期,那段用感染者血泪书写的抗争历史却不应被忘记。即使是在35后的年今天,我们在回顾这段历史的同时,也难以避开那些沉重的诘问——人们如何放任了艾滋的肆虐?疾病…
二次编辑,把很多不成熟的话语删掉了,现在已经走出失恋的痛苦,劝大家不要做傻事。&br&我19岁,不匿名,都是自己做过的事,很丢人,很蠢,但是发生就发生了,不应该后悔,而是应该去找问题,避免再蠢。找手机上个图,等下电脑码字&figure&&im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src=&https://pic4.zhimg.com/50/1cf241935fbde5ef49682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1cf241935fbde5ef49682a_r.jpg&&&/figure&&br&&br&日与女朋友正式分手,5.20号得知前女友和我分手第二天就找了游戏中的人当男朋友然后第三天就上了床,2个字形容,&b&想死。 &/b& 走不出失恋的痛苦&br&&br&这期间做过很多蠢事,很蠢,很蠢的事情,&br&&br&失恋期间酒后乱性,带套了,然后后来又喝的太多跑到了解放军307医院住院(大便全是血) &br&&br&住院要检验血常规,然后第一天抽完以后,第二天晚上医生问我,你有没有得过梅毒,不洁性史,我好奇怎么了,医生没告诉我,第三天在我TMD喝完了10多袋泻药准备做肠镜了,医生和我说,对不起,你不能做,你要想做,必须去有传染病防护资质的医院做,然后把我叫到后面,说我的血液,不能确诊,因为307医院不是专门传染病医院,需要提交到上一级专门做传染病的以后检验,要4.5天才能出结果。我等不及,然后医生告诉我,去找北京最好的两家传染病医院去检验,有可能快一点,然后下午我就去了解放军302和北京佑安医院抽血检查,胳膊都抽肿了。&br&&br&我很绝望 我给父亲打电话,不敢告诉母&br&&br&我跟爸爸说,你不要担心,我问了医生,现在艾滋病只是属于慢性疾病,有隔断技术后代有98%的几率不会再有艾滋病
(也同时在安慰自己吧 自己就一个人站在医院,落寞的样子我现在都不敢想象)&br&&br&&b&然后,我度过了我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天。&/b&&br&&br&&br&5月24或者25下午马不停蹄去两个医院采样,然后隔天第二天,302是下午2点出结果,佑安是4点。&br&&br&这期间,我没有睡觉,我阅读了知乎上所有有关艾滋病的话题,也去了艾滋病贴吧,各种百度。 我他妈只想说一句,问候一下一些百度的医生,毫无医德,把艾滋病描述成极其严重的病,我在百度一些乱七八糟医疗网站看完一些所谓艾滋病诊断,看完以后面如死灰,然后后来去的艾滋病贴吧,了解得了艾滋病所谓的艾滋病症状全是扯淡,&b&最后还是要谢谢知乎&/b&,一个真的还算纯净的交流平台,给了我很多安慰。 &b&说这么多,其实一点卵用都没有,不管现在技术多么发达,国家给的福利多么好,艾滋病传染真的没那么夸张,而且隔断也几乎能保证儿女无忧,可是这有TM有什么用? 艾滋病目前就是不治不症,举个例子,你一个很好的兄弟得了艾滋病,你除了真的能对他表示同情以外,你真的还真心希望和他一起相处,喝酒,吹逼么?&/b&&br&&br&&b&现实就是很残酷,除了有共同遭遇的病友,大部分父母,儿女以外,极少会有人真的全身心放开去和艾滋病人病友相处,就像现在的我一样,我虽然真的很能理解获得艾滋病的病友是什么生活状态,我愿意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可是你让我跟他在一个宿舍,我不愿意, 之前那个可怜的乙肝女大学生在宿舍烧炭自杀,我真的觉得她很可怜,可是除了可怜还有什么呢?&/b&&br&&br&&br&我不是来传播负能量的,我相信肯定有已经确诊的患友会看到这篇帖子,我不想说什么大鸡汤,什么现在药物发达,吃了药几十年也不会死,一定要坚强 要活着之类的话。我想真心的对这些病友说几句:&br&&b&既然病已经得了,那你就必须坚强,必须乐观,你必须相信真的有那么一天会有药物治愈,如果你做不到,那还是自己早点了断,别让自己这么痛苦了。&/b&&br&&br&&br&&b&————————————————————————————————————————&/b&&br&跑题了,心里有点激动,继续说拿到结果我的反应。&br&&br&第二天我拖着疲惫的身体独自前往302,打化验单,可是我看不懂,它没有写阴阳,我挂号,医生告诉我你绝对没事的瞬间。 我腿一软,跪下了。&br&&br&&b&没错,就是这么夸张,我当时没有坐下来,凑到医生那边,她说完的瞬间,我问她医生你不是安慰我吧,然后她说没有, 我直接就腿一软跪地上了。&/b&&br&&br&&br&&b&这大概是我目前人生中最开心的一瞬间。&/b&&br&&br&&br&&br&&br&这段感情与这件事情以后,我只明白了一个道理。&br&&br&&b&对感情要忠诚专一, 自尊,自爱。&/b&&br&&b&我不想再体验一次这种感觉。&/b&
二次编辑,把很多不成熟的话语删掉了,现在已经走出失恋的痛苦,劝大家不要做傻事。 我19岁,不匿名,都是自己做过的事,很丢人,很蠢,但是发生就发生了,不应该后悔,而是应该去找问题,避免再蠢。找手机上个图,等下电脑码字 日与女朋友正式分…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c7cdb560f742f36dc92396f_b.jpg& data-rawwidth=&594& data-rawheight=&2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c7cdb560f742f36dc92396f_r.jpg&&&/figure&&p&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对不同行为下的HIV感染风险进行了解释(微信关注youaihiv,回复“风险”,查看相关文章)。当初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面向恐艾的朋友,想告诉大家,HIV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容易传播。不过,还是不断有朋友会问我,【到底我的行为属不属于高危?】。&/p&&p&我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其实会有些头痛,倒不是因为我学艺不精,学了这些年艾滋病还不清楚哪些行为感染HIV的风险高,哪些行为感染HIV的风险低。我迟疑是因为,在流行病学上,当我们谈及一种行为是否属于“高危(High-risk)”,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风险。这话乍一听可能像是句废话,我尝试给大家解释一下,不愿意看的可以跳过,直接阅读后文的数据。&/p&&p&大家可能经常听说无保护肛交、静脉注射吸毒等等是高危行为,口交行为不算高危行为,这样一种划分方式主要是根据不同行为感染HIV的实际风险以及是否是HIV感染者的主要传播途径而界定的。虽然在表述上比较直观,但存在一些瑕疵,传播的过程中公众容易形成一种误解,好像发生了高危行为,哪怕只有一次就一定会感染,风险低的行为发生了多少次都安全。但事实上,不同行为的传播风险会随着暴露次数的增加而累积,一些单次感染风险看似很小的行为,如果重复多次,所累积的整体风险也相当可观。这就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也是我经常强调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p&&p&另外,当人们在讨论风险的时候,最好能有一点【概率论】的思想。也就是说,将群体研究得到的结论应用到个体案例上时,依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毕竟风险也只是一种可能性。比如,无套肛交感染HIV的风险从群体上说虽然较大,属于“高危”,但如果个案中阳性一方正在服药,体内病毒低于检测水平,那么他传染病毒给其他人的能力也就很有限,从概率上分析不属于“高危”(当然这里不是鼓励大家无套),这也是单阳家庭可以通过自然受孕而生育的依据。又如,口交虽然风险低,但如果一方同时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或者性器官上有明显的开放性伤口,过程中又颇为暴力,那个体的感染风险就可能随之明显升高。&/p&&p&总归一句,评估一种行为属不属于高危,是一个综合多方面因素整体考量的过程。我不太愿意仅仅通过有无带套、性行为方式等情况就给出一个高危或低危,乃至会否感染的判断,&strong&信息不全的情况下&/strong&,这样的结论对前来咨询的病患不太负责,给出的结论也可能和实际情况相左。这也是许多临床医生偏好直接建议检测而不愿意过多分析风险的原因,尽管这样会让恐艾者纠结得要命,好像医生就是不愿意给他说实话,连安慰的话也不愿意多说一句。&/p&&p&好了,废话了这么多,希望没有把各位绕晕。接下去就给大家提供一组不同行为感染HIV的风险的权威研究数据,以供参考。&/p&&h2&输血及血制品&/h2&&blockquote&&p&直接输注确定带有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感染HIV的风险最高,几乎是百分之百感染,其风险为92.5%(89.0%-96.1%)。&/p&&p&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风险最大,但前提是输的血液制品确定被病毒污染,随着现在献血制度以及血制品相关检测的完善,因为输血及血制品导致的传播案例是十分罕见的。&/p&&/blockquote&&h2&母婴传播&/h2&&blockquote&&p&在阻断措施缺位的情况下,HIV感染者母亲通过分娩将病毒传给婴儿的风险也是很大的,垂直传播的风险大致为22.6%(17%-29%)。&/p&&p&如果感染者母亲能够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并进行正规的母婴阻断,情况则截然不同了,其将HIV传给后代的风险可以下降7成以上,感染后代的风险可以控制在5%以下,有些情况甚至可以低于1%(微信关注youaihiv,回复“怀孕”查看相关文章和视频)。根据北京佑安医院孙丽君教授的报道,其团队对艾滋母亲进行母婴阻断的成功率近乎百分之百。&/p&&/blockquote&&h2&肛交(被插入方,「受」)&/h2&&blockquote&&p&和感染者进行无保护肛交,「攻」通过单次肛交把HIV传给「受」的风险大致在1.38%,即平均每10000次暴露,可发生138(102-186)次传播。无套肛交伴内射相比不伴内射的情况来说风险要高些。阳性一方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使HIV传播风险降低96%左右。正确佩戴安全套可以降低7至8成的传播风险。&/p&&p&虽然单次无保护肛交的传播风险看起来并不大,但是从人群层面上分析,无保护肛交行为的发生基数实在太庞大了,如上文所述,频繁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导致的累积感染风险是很可观的,因此性传播逐渐取代了输血、吸毒等途径,成为了新发HI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微信关注youaihiv,回复“传播变迁”查看相关文章)。&/p&&/blockquote&&h2&共用针具静脉吸毒者&/h2&&blockquote&&p&和感染者共用针具来进行静脉注射吸毒,单次传播HIV的风险在0.63%,平均每10000次暴露,可发生41-92次传播。&/p&&/blockquote&&h2&经皮肤针刺伤&/h2&&blockquote&&p&医疗工作当中最常发生的HIV职业暴露行为,就是护士在给患者打针时不小心被扎过患者的针头刺伤自己。这种针刺伤而导致HIV传播风险大致为0.23%,根据不同研究的报道,平均每10000次针刺伤可发生0-46次传播。&/p&&/blockquote&&h2&其他性行为方式的传播风险&/h2&&blockquote&&p&和感染者进行无保护肛交,「受」把病毒传给「攻」的风险大致为0.11%(0.04%-0.28%)。和感染者进行无保护阴道交,男方将病毒传染给女方的风险大致为0.08%(0.06%-0.11%),女方将病毒传染给男方的风险大致为0.04%(0.01%-0.14%)。&/p&&p&还是要强调一句,单次无保护性行为传播风险虽然低,但是累积风险很可观,而且合并有其他性传播疾病、性交时间过长、性交过于暴力等加分因素并没有考虑在这些数字里头,需要谨慎解读。一句话,一定要好好带套!&/p&&/blockquote&&h2&关于口交的风险&/h2&&blockquote&&p&口交传播HIV的风险是很低的,但确实也有案例报道。口咽部上皮组织相对宫颈阴道以及直肠粘膜组织来说更厚(不容易破),口腔黏膜组织含有比较少的带有CD4阳性标记的淋巴细胞(不容易被病毒感染),且口腔环境不利于病毒存活等诸多因素决定HIV很难通过口交发生传播,更不要提接吻了。&/p&&/blockquote&&h2&其他理论上可能的情况&/h2&&blockquote&&p&被感染者咬伤,互相打飞机,共用性玩具等行为方式仅仅只是存在理论上感染HIV的可能,实际并没有相关案例的报道。一般认为这些方式是不会感染HIV的。&/p&&/blockquote&&p&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单从传播风险上看,输注受污染的血制品是最高危的感染方式,母婴传播的感染风险也很高,但是由于相应干预措施的施行,只有很少一部分新发HIV感染者是因为这些途径,因而医疗输血和阻断后的生育行为并不算【高危】。职业暴露针刺伤感染风险只有0.3%,但对于医务工作者、警察等群体来说所承担的社会以及职业风险太大,所以某些情况下也将这些人群界定为高危人群,以提供资源给予更好的保障。合理的保护和阻断条件下,【高危】行为完全可以变为【低危】,这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各位可以自行判断了。&/p&&p&以上。&br&&/p&&br&&p&*参考文献:&/p&&p&1、Patel P, Borkowf CB, Brooks JT. Et al. Estimating per-act HIV transmission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IDS. 2014. doi: 10.1097/QAD.0298.&/p&&p&2、&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dc.gov/hiv/risk/estimates/riskbehaviors.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cdc.gov/hiv/risk/estima&/span&&span class=&invisible&&tes/riskbehaviors.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对不同行为下的HIV感染风险进行了解释(微信关注youaihiv,回复“风险”,查看相关文章)。当初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面向恐艾的朋友,想告诉大家,HIV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容易传播。不过,还是不断有朋友会问我,【到底我的行为…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eeb86e09229dfb887722_b.jpg& data-rawwidth=&496& data-rawheight=&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eeb86e09229dfb887722_r.jpg&&&/figure&&p&在网上做艾滋科普,有时候真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有些度没把握好,想传递的知识和受众理解到的重点就会有所偏差,我也容易变成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比如,面对一般人群时,我会强调感染HIV并不可怕,&strong&及时合理的抗病毒治疗&/strong&和普通的慢性病没有什么区别,主要目的是促进潜在的感染者尽早去接受检查和治疗,不要当鸵鸟。可马上就会有人跳出来喷我,「你凭什么说艾滋病是慢性病,故意淡化艾滋病的严重性,其心可诛!」而当我面对高危人群或者感染者群体时,我会更多地强调艾滋依然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b&不好好治疗&/b&病患死亡率依然很高,目的也是在强调治疗的重要性,可有些同志朋友或者感染者就不高兴了,说我是在故意污名化艾滋病。&/p&&p&其实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无论我从那个角度出发谈论艾滋,都在强调一个观点,那就是告诉大家一定要早检测、早治疗。无奈,大家在网上宣泄情绪的多,真的想了解或者探讨问题的少。偏见、成见一旦形成,再要纠正,何其困难!&/p&&p&目前,艾滋在我国还处于被过分妖魔化的阶段,因而宣传上侧重于反歧视,以消除大众对艾滋的过度恐惧,对于疾病的防控有益。但我也一直担心会不会矫枉过正,给一些朋友,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了一种得病也无所谓的感觉。像一些西方国家,近年来感染率有所抬头,就是大家过度放松了对HIV的警惕,觉得得病了也无所谓,不再好好带套。&/p&&p&所以,花时间温习一下艾滋病可怕的地方,加深对这个疾病的认识,是有必要的。&br&&/p&&p&我们都知道,感染HIV或者说罹患艾滋病本身并不是致命的,真正直接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是患者在疾病晚期由于免疫力极度低下并发的&strong&各种机会性感染&/strong&(opportunistic infections,OIs)&strong&和肿瘤。&/strong&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报告现存活HIV感染者/AIDS病人577,423例,报告死亡182,882例,因艾滋病而死亡的病例数已连续多年位居国家法定传染病直报系统的首位,其中,各种OIs依然是我国AIDS患者就诊、入院、致死的主要原因。&br&&/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4dc67a37db1c0cc6f2bb_b.jpg& data-rawwidth=&791& data-rawheight=&7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a4dc67a37db1c0cc6f2bb_r.jpg&&&/figure&如果说艾滋病给病患判了死刑,那么执行死刑的刽子手就是这些机会性感染了。由于HIV感染存在长达数年的无症状期,早年感染病毒却未能及时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病患将因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而陆续进入发病期,因而,因机会性感染而发病以及导致死亡的AIDS患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势必将持续增加。&/p&&h2&&strong&免疫力与机会性感染&/strong&&/h2&&p&我们人体以及所生存的环境里头存在着大量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人类和自然环境接触密切,因而体表以及与外界相同的一些腔道(比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中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我们人体免疫力正常的时候和我们和平共处不导致任何疾病,甚至还对人体有诸多帮助,所以也称作「正常菌群」。但当人体免疫力下降的时候,人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一些微生物利用机体&strong&免疫力下降的机会&/strong&大肆繁殖并引起人体损害,从而引起一些在正常人群里头相对罕见的疾病,就称之为&strong&机会性感染性疾病(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OIs)&/strong&。&/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db37c883fcba8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7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db37c883fcba8_r.jpg&&&/figure&&br&能够引起机会性感染的细菌、病毒、真菌以及寄生虫等微生物的种类非常多(主要的有20种左右),它们要么是由人体中早已存在的正常菌群转变而来,要么是从环境当中获得。比如&strong&白假丝酵母菌(念珠菌)&/strong&,这种小真菌存在于皮肤、口腔呼吸道、阴道以及肠道当中,几乎人人都有,但只有当机体出现菌群失调或者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才会引起疾病,如艾滋病患者中常见的&em&鹅口疮&/em&。又如&strong&刚地弓形虫&/strong&,和家畜密切接触的人群感染率高达10%以上,但是大多数正常人感染以后要么没有症状要么症状轻微,直到免疫力下降的时候这些病原才开始大量繁殖,致病力大为增强,继而导致弓形虫脑炎等严重致死性疾病。还有些病原即使正常人感染了,也不过是自限性的急性病程,比如&strong&隐孢子虫&/strong&引起的腹泻,和感冒一样,就算不治它,正常人最多过2个礼拜自己就好了,但是在艾滋病患者就会引起数月或更长时间的迁延不愈的慢性反复发作的腹泻,严重时亦可致命。&/p&&p&简单来说,机会性感染本质上是一些微生物导致的各种感染性疾病的统称,因为环境中普遍存在且很容易感染,这些微生物可能原本就一直存在许多人体内,但它们毒力很弱,在机体免疫力正常的时候处于休眠状态,不引起疾病。如若机体免疫严重受损,这些原本不致病的微生物重新开始繁殖,进而引起破坏性后果。例如,一个50岁的艾滋患者因&strong&巨细胞病毒(CMV)&/strong&感染导致视网膜破坏前来就诊,导致其病症的CMV可能在他出生时就感染上了,只不过长期潜伏在体内而已。机会性感染除了会发生在艾滋病患者身上,对于癌症患者以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的病患,同样也会因免疫受损导致机会性感染的发生。&/p&&h2&&strong&CD4和机会性感染&/strong&&/h2&&p&不过,就算是免疫力受损的HIV感染者,要发生机会性感染,也并不是想的那么容易。人体免疫力不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一捅就破。从感染HIV到出现机会性感染,就算不进行抗病毒治疗,也得经过一个数年(有些长达10年乃至数十年)之久的无症状期(也就是许多朋友理解的艾滋病潜伏期)。如果我们单单以CD4细胞的数值来评价个体的免疫力,感染HIV以后,患者的CD4随着病毒的复制,一年不如一年,但只有当CD4降至某一个较低的水平的时候,才会出现症状,从而病发,进入症状期或艾滋病期。&/p&&p&在数年的无症状期内,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表现,无论是外观也好,得病的风险也好(这里主要讨论OIs),和正常人并没有太大区别。这也就是说,虽然CD4低了,但处于无症状期的感染者要对付绝大多数机会性感染,还是绰绰有余的。&/p&&p&CD4降到多少感染者容易出现机会性感染呢?这个界限一般是200个/微升。如果感染者CD4计数低于200个/微升,出现各类机会性感染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CD4越低,同时感染多种OIs的风险也就越大,病情也相应更复杂,治疗难度也越大,死亡率也就越高。&/p&&p&看看下面这个表:&/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01dcb73dca_b.jpg& data-rawwidth=&837& data-rawheight=&3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01dcb73dca_r.jpg&&&/figure&*汪习成, 黄晓婕, 张彤, 梁连春, 焦艳梅, 张宏伟, & 吴昊. (2007). HIV/AIDS 患者机会性感染特点分析. &em&中华内科杂志&/em&, &em&46&/em&(5), 379-382.&/p&&p&这是佑安医院收集的因机会性感染住院的感染者的相关数据。可见,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的患者,其CD4中位数就几十个,少数CD4可大于200。我最近收集整理了我们医院过往收治的感染者的相关数据也差不多,截取部分给各位看看:&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16c6eab636f74ab5868a_b.jpg& data-rawwidth=&528& data-rawheight=&6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16c6eab636f74ab5868a_r.jpg&&&/figure&&p&好些病患的CD4都低得吓人,超过1百的都是少数,病载几乎都在10万以上。这些病患几乎都是出现了机会性感染才来住院治疗,进而才发现感染了HIV的。随着早年感染HIV又没能及时接受治疗的病患越来越多的进入发病期,这种情况在大医院只会越来越普遍。&/p&&p&所以说,即使感染了HIV病毒,CD4也低于正常水平,但只要不是特别低(小于200),人体免疫力整体上还是能够抑制绝大多数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就如前文所说的,人体免疫力不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不是说CD4只要低于正常值了,人就瞬间变成了瓷娃娃,一碰就碎。CD4计数对于感染者而言虽然是最重要的一个衡量免疫力的指标,但一般只要维持在350以上,也足以应付大多数的常见的细菌、病毒感染。如果病患觉得感染HIV以后,免疫力变差,需要在卫生习惯上多下功夫,这自然是好事,但不要搞得特别紧张,并不是说周围有人打了一个喷嚏,你就一定会感冒发烧。&/p&&h2&&strong&感染者该如何预防机会性感染&/strong&&/h2&&p&对于各种传染性、感染性疾病而言,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打疫苗了。对于感染者而言,在免疫力尚佳时(CD4大于200)及时接种各类疫苗是预防相关疾病的最佳办法,比如乙肝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百白破(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联合疫苗以及最近上市的HPV疫苗是推荐HIV感染者接种的。&/p&&p&可惜的是,对于大多数导致机会性感染的微生物,目前并没有有效的疫苗制剂。而且许多病原微生物感染是无法通过治疗彻底清除的,比如导致生殖器疱疹或单纯疱疹的&strong&单纯疱疹病毒(HSV)&/strong&,一旦感染就会和HIV一样终身携带,长期潜伏在神经节里头,等机体免疫力下降了又伺机触动,引起症状。因而,对于大多数机会性感染的预防,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维持并逐步恢复感染者的免疫力,通过及时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抑制HIV病毒复制,保持CD4大于200,OIs的发生以及复发风险都会大大下降。即使不能够完全清除致病菌,我们也能够让它终身潜伏而不发病。&/p&&p&对于刚查出HIV感染,CD4就低于200的感染者,则有必要进行一些特殊的预防性治疗。比如,针对卡氏肺囊虫肺炎(PCP),CD4低于200的感染者需要服用复方新诺明进行预防性治疗。CD4低于100的感染者使用复方新诺明还可以预防脑弓形虫病。对于CD4低于50的感染者,服用更昔洛韦可以预防CMV导致的视网膜炎,也可以选择利福喷丁、阿奇霉素等预防鸟分支杆菌(MAC)感染。对于明确有肺结核潜伏感染的病患,则可以考虑服用异烟肼来进行肺结核的预防。&/p&&p&针对机会性感染进行预防性用药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比如药物过敏、药物间相互作用以及耐药性的产生等等。具体请咨询医生,切不可擅自服药和自行停药。一旦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有效,感染者体内病毒被充分抑制,CD4计数持续高于200,这些预防性治疗的药物也就可以终止服用了。&/p&&p&以上。&/p&&br&&p&&strong&&em&关注&/em&&/strong&&strong&&em&youaihiv&/em&&/strong&&strong&&em&,查阅更多相关文章。&/em&&/strong&&/p&
在网上做艾滋科普,有时候真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有些度没把握好,想传递的知识和受众理解到的重点就会有所偏差,我也容易变成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比如,面对一般人群时,我会强调感染HIV并不可怕,及时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和普通的慢性病没有什么…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b118ceddf0ac7cd4e9aa3b_b.jpg& data-rawwidth=&605&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b118ceddf0ac7cd4e9aa3b_r.jpg&&&/figure&&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for512.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艾滋病初期症状&/a&,艾滋病窗口期,艾滋病潜伏期,甚至是艾滋病能活多久在整个恐艾网络里面争论得喋喋不休,不同的艾滋病理论体系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每一位艾滋病医生也有属于自己的艾滋病知识体系系统。可是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却为了更快更早的脱恐,就有了我问的艾滋病医生越多,我了解的艾滋病知识越多,那我就能更好的脱恐吧。其实呢,也许您问的艾滋病医生越多,了解的艾滋病知识越多,甚至您掌握的网络艾滋病知识足以让您成为一个比较优秀的恐艾志愿者,但是也无法从根本上让您变得简单,辩证,以至于真正的脱恐。矛盾的心理总是随时冒出来,为什么这个医生说艾滋病症状有这个,而那个医生叫我不要去看症状。为什么有的医生说艾滋病窗口期可以达到三个月,而有的却告诉我三周呢。其实各种艾滋病说法都是外界的言论,能不能激起恐友的内化,而主要看恐友自己的整合,怎么整合呢,越是相信唯一的医生,越是把知识整合的越系统,那么在不考虑心理因素影响的前提条件下,那就是进行脱恐的第一步。如果自己对于自己最担心的艾滋病知识都不稳定,那么在接下来艾滋病脱恐的第二步,第三步,那么能够更好的执行用以恐艾干预的指导性体系么。&/p&&p&
如下我们中心将介绍,一些影响恐艾症脱恐的艾滋病误区。但是这里补充一点,需要转发或引用的,请注明转载出处,自2017年开始,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已经着手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证据留存。无论是全文转载还是部分引用,都请按照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法合理的执行,否则法律后果由转载或引用的作者(含网络用户名)承担。&/p&&p&
第一篇我们谈谈艾滋病初期症状,作为恐艾症的恐友,想必都知道艾滋病是存在一定的症状,而且还分为初期症状、中期症状以及晚期症状。对于艾滋病初期症状,我们承认是存在的,主要在2-4周内出现,但是一般不会在一周内,特别是两天内出现。如果一些恐友在进行高危或者担心日常生活,第二天,甚至过几天就出现了所谓的艾滋病初期症状,那基本上不是艾滋病初期症状。而有的恐友恐惧了两到四周,却如数家珍的说出了很多很多症状,什么淋巴肿大,关节疼痛,舌头发白,发烧,体重减轻等等。总觉得症状越多越是艾滋病初期症状。这个其实也是错误的,艾滋病初期症状非常浅显,而且不明显,有单一或二三个组成,对人体舒适度影响不大,容易被忽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艾滋病携带者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也就是这个原因。得了的人继续纵情于声色,而没得的人却害怕的死去活来,不得不说是对没有信仰国人的一种讽刺了。所以我们也才有了如果您在初期艾滋病症状越多,越是证明这些症状和艾滋病没有什么关系,反而和神经免疫及植物神经紊乱有关。至于艾滋病初期症状是不是用普通的消炎药抗病毒药物无效,这个没有什么实际参考意义。因为其从产生到消失时间非常快,影响非常小,无法做到实验测定数据。倒是因为现在抗生素滥用,再加上恐友们植物神经紊乱等引发的免疫连锁反应,引起了服用消炎药物和抗病毒药物并不能解决症状问题。这里提供一个临床数据,谷维素对部分恐友所谓的神经性症状有所改善。很多人认为艾滋病在中期是没有症状的,其实在艾滋病感染中期,属于潜伏期,也会有一些症状开始出现。毕竟艾滋病不断的在消除我们的免疫,我们身体机能会出现变化,不过这个按照常规(非特殊情况)也是5年以后的事情了。至于所谓的真菌感染念珠球菌的舌头发白,以及肺部引起的感染等等,体重越来越减轻,反复不由自主的发热等等,都是属于到了发病期的症状了。归根结底,对于艾滋病初期症状至少对于艾滋病恐惧症的恐友来说,总体来说是没有意义。反倒是所谓的艾滋病初期症状给恐友带来的影响却是毁灭性的,特别是配合心理暗示,心理消极应对产生的神经症状。恐友们总是将这样的症状错误划分成了艾滋病初期症状。由于人的心理进一步因为艾滋病信息刺激变得扭曲和病态,症状进一步加剧,以至于形成了强迫偏执的认识。包括检测了成百上千次,最终是阴,就开始给自己这样的症状合理化了。什么永远检测不出的病毒,永远检测不出的机器,永远检测不出的方法都开始堂而皇之变得有理有据,其实这个和现在一些人类未解之谜,全部归为了外星人的杰作,岂不是一样的好笑么。如果一个人不断的暗示自己,可以把一个完全健康的自己,变得人不人鬼不鬼,这就是伟大的心理,而非艾滋病本身了。&/p&&p&
所以非常希望还在寄托于如果哪天我身上的症状都全部消失了,那我就立马可以脱恐的,心理就像武大爷(武志红)所说的巨婴们的恐友们不要再有类似幼稚的想法了。因为您自己都没有开心放松过一天,那症状怎么可能说消失就消失呢。而且症状都会有滞后性,比如说您强制性的让自己高兴快乐一两天,可是内心中的潜意识还是在关注症状,还是敏感于症状,这种假高兴假快乐能够驱散症状么。恐友们可以当演员,骗天骗地骗老师,但是人骗不了自己啊。当然以上用的“骗”这个字并不是一个恶意的称谓,只是一种表演形式的代称。很多恐友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前一段时间我们在四川推出了一个试点项目,有恐友就被家人给送过来了,说这个孩子真的是神经病病入膏肓了,请求得到帮助,本人也是觉得自己身体完全被掏空了,连走路都毫无气力,送去华西进行躯体化检测,基本都正常。但是在多位大师、医生和老师的帮助下,后来得到改善。其实他并没有他所想象的那么严重。只是他个人觉得,就是要把自己想象的如得了艾滋病一样的那样,才真的证明了他自己对自己感染艾滋病的假设。所以说,这就是心理,中国人普遍不了解的心理。然而正是对于艾滋病和心理的双重误区,才导致了很多很多恐艾症的恐友迟迟脱不了恐,这不得不值得恐友们深思一些问题。就像老师既要做艾滋病防治工作,又要做临床心理工作,需要付出比别人两倍甚至数倍的努力去学习进步,那么恐友们同样也是需要付出比其他心理障碍的人两倍甚至数倍的努力去脱恐。下一篇咱们将谈谈艾滋病窗口期里面所存在影响恐艾症脱恐的误区。&/p&
,艾滋病窗口期,艾滋病潜伏期,甚至是艾滋病能活多久在整个恐艾网络里面争论得喋喋不休,不同的艾滋病理论体系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每一位艾滋病医生也有属于自己的艾滋病知识体系系统。可是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却为了更快更早的脱恐,就有了…
&p&1、题主没有详细说明患艾滋病的原因,但其标题存在“献血患上艾滋病”的误解,在这里说明下,正规献血不可能患上艾滋病,请大家放心献血。&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00566ea2ecf1c4d35708dfb98ae661f7_b.jpg& data-rawheight=&660&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00566ea2ecf1c4d35708dfb98ae661f7_r.jpg&&&/figure&&/p&&p&2、题主说体检正常,在这里再说明一下:常规体检无法检测是否患有艾滋病。&/p&&p&3、关于别人看不起:1、如无发展到亲密好友或者在医院就诊或车祸等突发状况,无必要讲患有艾滋病告知陌生人,平时自己注意点,就不存在陌生人看不起的问题。2、目前社会对艾滋病患者还是比较包容的,向亲密好友科普正常接吻、一起正常吃饭、牵手、拥抱等不会患上艾滋病,会不会疏远你就是他们的选择了。3、比起会不会被人看不起,我觉得题主应该更关注病情本身,毕竟艾滋病仍是绝症。&/p&&p&艾滋病势必会造成生活上的困难重重,但愿题主能够承受和有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毕竟就像《解忧杂货店》里雄治说的:“得到什么回答不重要,还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行。”&/p&&p&Ps.题主已证实确诊艾滋病。&/p&&p&分享下我写的关于艾滋病的科普:&/p&&p&---------------&/p&&p&最近很多知乎网友带着对艾滋病的恐惧私信我关于艾滋病的问题,不乏愚蠢的问题,甚至很多人认为艾滋病会在两个健康的同性恋身上凭空产生。&/p&&p&在知乎这样的社交平台,人们关于艾滋病的了解竟如此贫瘠。&/p&&p&所以,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向,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真正的——艾滋病(HIV)&/p&&p&&b&一、第一例艾滋病&/b&&/p&&p&日,美国疾控中心通报全球首宗爱滋病毒感染案例,自此人类便展开了与这头号传染病的漫长抗争。很多有关于艾滋病的文章里会写到第一例艾滋病是一个同性恋空乘与猩猩发生性关系后再传染给人类的,但这只不过是一个推测罢了;同性恋虽然是高感染率人群,但是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这种说法是无从追究的。传播的具体的动物源、时间和地点(或者有多少传播来源)都是未知的,与人类相同的HIV病毒在非洲的小人猿(黑猩猩)中都有发现,但这并不能证明人类身上的HIV病毒最早来源于黑猩猩,或人类和黑猩猩的HIV病毒是从第三方获得的。&/p&&p&总之,从黑猩猩处感染病毒是其中一种说法,但人类自身是绝对不可能产生艾滋病病毒的。 &/p&&p&&b&二、艾滋病并没有那么容易感染&/b&&/p&&p&很多人对艾滋病产生极度恐惧,甚至有患上艾滋病恐惧症,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根本不清楚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概率。其实艾滋病并不是那么容易感染的。&/p&&p&HIV病毒为脆弱的RNA病毒,如暴露在空气中,会因病毒量多寡而在几秒钟至几分钟之内全数死亡。 &/p&&p&以下为来自某百科的数据:&/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cc316c50a4ac8a7a9dd86297_b.jpg& data-rawheight=&1334&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cc316c50a4ac8a7a9dd86297_r.jpg&&&/figure&&br&&p&请记住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b&血液传播&/b&、&b&母婴传播&/b&及&b&性传播&/b&。唾液等其他因素可以忽略不计。不要问我血溅射到眼睛里会不会感染艾滋病这种问题,还不如问我你什么时候会被彗星砸中。&/p&&p&虽然以上数据中显示的概率很小,但是始终是有概率,请不要铤而走险。&/p&&p&PS.以上数据的前提是与艾滋病患者发生关系,如果是与健康的普通人进行以上任何行为的感染几率都是0. &/p&&p&&b&三、如何判断是否患上艾滋病&/b&&/p&&p&艾滋病感染者在感染后会出现急性症状,大概在高危行为之后第10-14天出现,持续时间1到2周,一般症状为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烧,淋巴结结病症,咽炎,皮疹,肌肉疼痛,疲乏,口腔溃疡,还可能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肝/脾肿大,体重下降,鹅口疮,神经系统病变等。这些症状通常比平日患病持续时间长得多。非常值得注意的&u&是有50%以上的艾滋病感染者初期是不出现急性期症状的,&/u&所以依靠这些症状判断是非常非常不靠谱的。&/p&&p&急性症状之后免疫系统抑制病毒活动,并能减少血液中的病毒数量。从此病人进入艾滋病的临床潜伏期。潜伏期的长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最短可能仅有两周,最长可达20年。 潜伏期病人没有任何可见症状。待免疫系统撑不住的时候,你就会病发了,这个时候病人出现腹股沟淋巴结以外的两处以上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持续3个月以上,并出现全身症状,如无故发热、疲劳、食欲不振、消瘦、体重下降、睡眠时冒汗等,至少有以上两种症状及经血液测试,即可诊断为艾滋病相关综合症。&/p&&p&艾滋病可以通过HIV抗体检测检测出,还可以通过试纸检测,但这种检测方法假阳性概率很高,病不能作为最终判断。&/p&&p&一般的常规体检不能检测出是否感染艾滋病,要注意是否有HIV抗体检测这一项检测。 &/p&&p&艾滋病检测本人极力推荐去各地的&b&疾控中心&/b&,专业、免费及保护个人隐私。 &/p&&p&&strong&四、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strong&&/p&&p&安全套是艾滋病等其他性传染病的完美克星,最重要的是明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个道理,做个专一自爱的人。&/p&&p&其实同性恋之所以是高危人群,很大的原因是这个群体普遍滥交。 &/p&&p&&strong&五、艾滋病仍旧很可怕&/strong&&/p&&p&目前,医学界并没有任何可以治愈艾滋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方法,也没有任何可行的疫苗。 &/p&&p&我经常会在知乎看到一种可笑的言论,就是说现在医学在进步,艾滋病病患者也可以靠着药物、鸡尾酒疗法来提高寿命,更有甚者振振有词地说着艾滋病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了,只不过需要按时吃点药罢了。&/p&&p&突然想起了知乎里一句很流行的话“何不食肉糜?” &/p&&p&正确看待艾滋病很重要。&/p&&p&首先你要明白,艾滋病是绝症,是你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随随便便普通的一场感冒就能带走你。更何况那些有效的药物是非常昂贵的,普通人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承受的;至于鸡尾酒疗法也存在着极大的副作用及局限性。首先,它不能彻底清除体内的病毒,治愈疾病。其次,该疗法存在较大副作用,易引起恶心、贫血、肾结石等。再次,由于需要多种药物,进行该疗法的费用较大,且需经常调整药物搭配,否则也会产生抗药性。&/p&&p&记住,药物只能延缓你的症状与死亡日期。&/p&&p&参考资料:&/p&&p&Declining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HIV Outpatient Study Investigators, Jr. F. J. Palella, et al., &i&N. Engl. J. Med.&/i&, 1998, &b&338&/b&(13): 853–860. &/p&&p&Wikipedia HIV AIDS&/p&&br&&p&请勿未经允许私自转载。&/p&
1、题主没有详细说明患艾滋病的原因,但其标题存在“献血患上艾滋病”的误解,在这里说明下,正规献血不可能患上艾滋病,请大家放心献血。2、题主说体检正常,在这里再说明一下:常规体检无法检测是否患有艾滋病。3、关于别人看不起:1、如无发展到亲密好友…
&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除去沙漠、高山、沼泽、耕地等非居住区面积,大概每走500米,就会有一个艾滋病感染者。
&/code&&/pre&&/div&&p&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于1981年首次被识别,该病是以机体免疫系统衰竭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因此,被感染的个体会变得越来越容易被许多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攻击,最终导致病情严重和高死亡率。其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的死亡率将近100%,无论是西方的工业化国家还是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由人反转录病毒HIV-1引起的艾滋病已经遍布全世界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fbebaca5a730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fbebaca5a730_r.jpg&&&/figure&&p&&b&世界范围内的感染人数比例图&/b&&/p&&p&由于HIV感染先于艾滋病发生(HIV 携带者和AIDS不同。携带HIV,不一定有AIDS(艾滋病)),通常可达7-11年之久,因此很难确定流行病学的准确参数,能够明确知道的是变异性是HIV最为显著的生物学特征,这也是HIV感染流行难以控制和疫苗研制尚无法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p&&br&&p&HIV毒株的基因变异会直接导致其生物学特征、抗原性、致病能力等多种变化,对HIV进行序列分析,分析其在某一流行区的亚型分布和基因重组、变异的特点,可从分子水平揭示HIV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生物学动态变化,预测艾滋病疫情发展的趋势,为制定预防措施、控制HIV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589eca6aa5eee99aa3f9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589eca6aa5eee99aa3f9e_r.jpg&&&/figure&&br&&p&在数十年前,研究人员已经粗略的沿着地理分界线划分的HIV传播的3种流行病学模式,从其演变来看目前依然可沿用。&/p&&br&&p&&b&第一种模式&/b&包括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拉丁美洲的 许多城市中心。在这些工业高度发达的地区,传播主要发生在同性恋者和具有双性典型特征的男性之中。&/p&&br&&p&鉴于血液筛检的普遍采用,目前经血液传播主要发生在上述地区共用注射器进行静脉注射的吸毒者中间。在这些国家,尽管没有在异性恋的人口中普遍感染的证据,但那些经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的,在异性恋人口中的病毒传播已经增长,并导致由围生期传播引发的儿科病例的上升。&/p&&br&&p&在美国国内,艾滋病病例表现为以穷人和少数民族为主的不均衡分布为特征。&/p&&br&&p&由于静脉注射毒品已变成传播的主要方式,艾滋病日益成为城市下层社会的一种苦痛,那些毒品成瘾者风险最大。在纽约市,血清检测表明静脉注射吸毒者中50%或更多的人伴有 HIV感染。有数据显示构成美国人口20%的黑人和西班牙(或墨西哥)裔美国人占1988年全部艾滋病病例的40%以上。&/p&&br&&p&占新增艾滋病病例10%以上的女性,其典型感染是通过静脉注射吸毒或与吸毒者的性接触;全部被感染艾滋病的新生儿有70%的传播途径可以追踪到吸毒。到1991年,在美国有1-2万儿童大约出现HIV感染的症状表现。&/p&&br&&p&&b&策二种模式&/b&的地区包括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及拉丁美洲,不断增加的HIV传播以通过异性性接触发生为最多,在这些国家的一些城市地区,据报道所有具有性话动能力的成年人中高达25%受到感染,多数女性卖淫者血清呈阳性。另外,由于当时对血液的筛查还末纳入常规,输血继续作为艾滋病的一种传播方式。未经消毒的注射和一些医疗操作过程也可以导致感染的狂三。在这些地区,围生期传播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些城市中心,至少有5% ~ 15%的妊娠妇女已被发现受到感染。&/p&&br&&p&&b&第三种模式&/b&的地区,包括北非、中东、东欧、亚洲 以及太平洋地区,迄今为止这一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低。显而易见,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这些地区才检出HIV-1,因此,在第三种传播模式的地区其病例的发现率不到1%。在这些地区的传染是与来自第一和第二种传播模式地区的个体感染者接触,或者进口被污染血液的结果。然而,出国旅行的盛行已经削弱了地理性隔离作为一种保护人口不与病原体接触方式的意义。(以上3种模式可以用表一归纳)&/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248bf0ef106f93610ceac10_b.jpg& data-rawwidth=&365& data-rawheight=&1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5&&&/figure&&br&&p&1985年,一种相关病毒HIV-2在西非被发现。尽管早期的报道提示,HIV-2也许很少致病,但与这种病毒传染相关的自然史仍然不清楚,在一份世界范围内的调研数据中,艾滋病的感染速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人数依然众多,防治工作不容懈怠。&/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2dded5eb462b73ddb8c10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2dded5eb462b73ddb8c10_r.jpg&&&/figure&&br&&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午6点过开始肩胛骨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