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为什么不直接维旺迪收购育碧碧,而是保持合作关系?

导语:今天凌晨,育碧官方宣布已经成功摆脱了维旺迪的收购请求。

?育碧将近两年的反抗,终于吹响了胜利的号角,在此之前,维旺迪已经手握育碧将近30%的股份了,真的可以说是命悬一线。目前两家公司已经达成协议,维旺迪在放弃继续收购育碧的同时,还会将所持有的育碧股票全部售出,且在此交易完成后五年内维旺迪不得再购入育碧股份。

?所以这个曾经收购暴雪,现在又差点收购育碧的维旺迪到底是什么来头?和大多数大公司一样,维旺迪其实也是个爱跨界的公司,维旺迪的本业并不是搞游戏的,而是买自来水的,你还别不信,维旺迪在法国从19世纪中叶就开始在法国买自来水了,凭借一百多年的资本积累,20世纪的维旺迪就开始玩跨界,最终在20世纪末把魔爪伸向了游戏业。而且维旺迪的开局还玩得很大,一上来就收购了暴雪和雪乐山,暴雪大家都懂,雪乐山比较有名的游戏就是《虐杀原形1》。

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维旺迪呢?维旺迪还有一个戏称,叫法国腾讯,为什么这么叫?其实看Gameloft,也就是智乐的遭遇就能略知一二。在被维旺迪收购之前,智乐大多数游戏都是单机买断制的,不俗的质量配上不算贵的价格,智乐的好评度一直是居高不下的。然而,在被维旺迪收购以后,智乐变了,比较典型的就是《地牢猎手5》,我想这游戏的内购大家都有目共睹吧。?与此同时,根据协议条款,育碧公司将增加两位“长期投资者”:加拿大的安大略教师退休金计划和中国的腾讯集团。两家将分别购入育碧3.4%与5%的股份。不过大家不用担心“维旺迪事件”的重演,两家机构是不能进入育碧的董事会进行管理工作的,而且协议中还规定了腾讯不得转让以及增加手里持有的育碧股份。?大概是为了庆祝与维旺迪达成的协议,目前育碧在全球范围内同时开启了春季促销,活动期间,多款游戏将迎来“历史最低”价,包括:首次低至6折的《刺客信条:起源》,3.3折的《幽灵行动:荒野》以及《荣耀战魂》,3折的《全境封锁》。同时,《彩虹六号:围攻》第三年相关产品也将正式推出6折优惠(这段我是直接转自官网的)!感兴趣的可以访问育碧官方商城:

没想到最后赶走维旺迪的竟然是企鹅,还签了一个对育碧利好的协议,真是土豆界的大好事。

我一天要在至少三个APP上看到同一个资讯 而且还有一个是TapTap的编辑推荐 够了

育碧和维旺迪进行了会面

维旺迪:小育碧,你还是别反抗了,乖乖从了我吧。

说完看了一眼边上的一只企鹅。

企鹅看了看维旺迪:你确定么?

没记错的话,19世纪是18xx年,你应该是20世纪末吧。你去查一下吧。

我怕腾讯入股育碧,会出些奇怪的游戏,比如穿越六号,王者信条这类奇葩游戏那就很可怕了

  玩家们熟悉的《刺客信条》、《看门狗》、《汤姆克兰西》、《彩虹六号》、《细胞分裂》、《雷曼》、《南方公园》、《光之子》、《勇敢的心》、《成长家园》、《飙酷车神》等等一系列游戏都出自大厂商育碧之手。

  然而近年来,育碧,这个来自法国的第三方游戏大厂遇到了一些麻烦,那就是公司遭遇了同样来自法国的媒体娱乐巨头维旺迪的收购危机。2017年育碧的目标是17亿欧元的销售额,在维旺迪长达 3 年的恶意收购阴影跟前,即便是如此亮眼的财报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此前有媒体报道维旺迪在2015年10月左右的时候突然购入了育碧6.6%的股票,而这个数字在一天之后就上升到了10.4%。育碧的 2017 年依旧伴随着一场被侵吞收购的大灾难。维旺迪甚至放话,要在 2017 年里完成收购。维旺迪对育碧的恶意收购由来已久,育碧也一直在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抵制维旺迪。

  资本公司的并购收购并不奇怪,但是我们谈起维旺迪收购育碧,总是用“恶意收购”这个字眼,为什么叫做恶意收购呢?

  恶意收购,是指收购公司在未经目标公司董事会允许,不管对方是否同意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收购活动。当事双方采用各种攻防策略完成收购行为,并希望取得控制性股权,成为大股东。当中,双方强烈的对抗性是其基本特点。除非目标公司的股票流通量高可以容易在市场上吸纳,否则收购困难。敌意收购可能引致突袭收购。说白了,就是强买强卖。首先育碧并没有要卖掉公司的意愿,其次它就算要卖也不想卖给维旺迪。但是维旺迪想要收购育碧,他是怎么做的呢?维旺迪用尽办法从其他股东手上买下育碧的股份。根据法国商法,当某个股东控股达到 30%,就能发起收购,获得对这家公司的绝对控制权。维旺迪通过两年钻营,已经在 2016 年达到了对育碧持股 26%,他们气势汹汹地表示,2017 年会加快收购的过程,在今年就把这一仗打完。

  维旺迪环球集团是世界第一大环境服务集团,上市于巴黎股市,在水务、垃圾处理、交通及能源四个方面执掌世界之牛耳。集团拥有18万名员工,年销售额260亿美元,向世界100多个国家的市政、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服务。维旺迪环球为仅次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世界第二大网络集团,固定员工总数8万人,年收入250亿美元。主要分为五大块业务集团:影视、出版、音乐、电讯和网络。

  近日面对这个情况,育碧首席执行总裁 Yves Guillemot 对育碧的独立性表示担忧的新闻上了各大游戏头条的版面。他表示,如果育碧被收购,那么将会面临一群不懂游戏的业余人士的资本化操控,而他们更是不会明白如何才能在这个行业中获得成功。但显然,维旺迪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

  维旺迪在2007年曾经将动视暴雪纳入自己的旗下。动视暴雪2007年12月由动视与维旺迪游戏合并,翌年8月维旺迪对动视暴雪公司持股比例为61%,这笔交易价值188亿美元。但仅仅四年时间,因为集团急速扩张并购导致公司股价下跌,高层被指责败家,维旺迪就到了出售暴雪股票套现的窘境。可见这家娱乐巨头显然不满意自己在游戏业的掌控力与话语权,于是他们把目光放向了同样来自法国的育碧。但育碧目前好在本身全球化运营因此分部能够有更好的应对方式。假设育碧被收购,那么可以预见到维旺迪为了回血很有可能变卖或者关停育碧工作室,其中海外工作室首当其冲。一旦被恶意收购,迎来的就是灭顶之灾,《刺客信条》、《幽灵行动》、《舞力全开》、《孤岛惊魂》、《雷曼》、《Anno》这些游戏,说不定就要离我们而去。

  至于育碧现在的出路,除了寻求白衣骑士以外,寻求法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的帮助也是一个好的办法。众所周知,育碧蒙特利尔现在已经成为当地高新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加拿大政府和蒙特利尔当地政府都曾经给予过育碧一些政策便利和扶持。法国政府同样因为育碧在业界的突出作为非常重视育碧的发展,维旺迪同样作为一家法国公司,法国政府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又是否会在其中居中调停,这就要看育碧的游说能力和造化了。根据外媒报道,育碧首席执行官Yves Guillemot 在这周与蒙特利尔和多伦多的合作伙伴进行了当面的商谈,他们打算提升加拿大方面的股东的数量,以更好地掌握资金运转,这样能够更好的抵抗来自维旺迪的威胁。

  育碧目前在加拿大有超过3000名员工,其蒙特利尔、魁北克和多伦多工作室也是育碧的主力工作室。而育碧在加拿大一直很受欢迎,自从1997年公司第一个工作室在这里落成之后,育碧获得了不少来自加拿大的投资,现在育碧期望他们能联合一起抵抗来自维旺迪的收购。

  之前维旺迪已收购了育碧旗下手游厂商 Gameloft,育碧如临大敌。这个结果是育碧不希望看到的,在维旺迪收购 Gameloft 之前,育碧就对其恶意收购行为口诛笔伐,但这毕竟是一个金钱至上的年代,最终,经营惨淡的 Gameloft 还是因为维旺迪取得了超过 30% 以上的股份而惨遭易主。被恶意收购后,公司会压榨预算成本或制作日期,提早发行,导致游戏质量下降。这不是育碧一家公司的事,这是垄断资本对游戏行业的侵蚀。

  如果育碧被收购,我们就会知道外行领导内行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了。我们还记得《战地4》因为想抢占《使命召唤》先一步发售,而将还在制作中的版本推向市场,导致前几个月的BUG满天飞。会不会被收购之后的育碧也有类似的风险?或者被砍掉在市场反响不好的项目?

  很多游戏公司确实为了商业利益特没节操,但是起码他们还知道怎么做游戏。手游大厂做了多少手游?结果现在《最终幻想》系列、《杀手5》、《勇者斗恶龙建造者》、《古墓崛起》等游戏和发行游戏一箩筐地往外抛。这就是一个商业化游戏公司的自律表现,起码他们还知道玩家在等什么。若恶意收购完成。EA手下那些倒下的工作室就是前车之鉴。

  上一次育碧面临收购危机的时候,《刺客信条》站了出来力挽狂澜。这次又会是谁呢?本月,育碧全面发力,发售很多新游戏,包括《马里奥与疯兔:王国之战》、《刺客信条:起源》、《德军总部:新巨人2》。

  育碧在探索新IP和中文化上的努力各位应该是有目共睹,至少在全球顶级的第三方中,好于更加强大的EA和AB。育碧一直在尽力探索新的创意新的想法,也一直在向我们传达着游戏的魅力。不过从《看门狗》和《刺客信条:大革命》以来,育碧的口碑几乎是承直线下滑的,玩家一听到育碧的第一反应几乎都是缩水、bug、掉帧和土豆服务器,但这其中更多的是育碧本身项目管理能力的缺失所造成的。育碧是第三方公司,所以不能像顽皮狗那样让游戏一再跳票还仍有SCE老大的力挺,育碧这样的公司如果一再跳票或开天窗的话是会对公司股价有影响的,所以最近的这些问题更像是财政压力和开发难度之间激烈冲突下的产物。


育碧的服务器因为特别慢所以玩家调侃其为“土豆”服务器

  玩家们会说,是的,育碧让我们失望了,是的,育碧出现了问题,但是,这是否能成为她被一家不懂游戏的有过恶意收购历史的公司恶意收购的理由呢?绝对不行!育碧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公司,他的很多小品游戏都能令人眼前一亮,由衷发出“这也可以?”的赞叹。但是设计师的奇思妙想毕竟不能当饭吃,至少不能直接当饭吃。从创意转化为游戏,有着各种各样的意外,再从游戏转化为实际的销量,也同样充满变数。这些东西面对直接粗暴的雄厚资本收购,总是那么的乏力。股东,不是程序员,不是项目经理,不是策划,也不是运营和市场。反之,在对显露颓势的IP举起屠刀的时候,背后站着的是股东,在竭力推出明显乏力的产品的时候,背后站着的是股东。

  商人的逐利性将不可避免的弄死育碧,虽然育碧早就已经踏入了工业化生产游戏的大门,但这次新一轮的收购,玩家们力挺育碧,宁愿它被其他公司收购也不愿意让他被一个可以毁掉一个IP游戏的公司收购。玩家们希望好的游戏厂商可以一直活下去,这是信仰,仅此而已。是以资本至上还是内容至上?究竟谁能笑道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最后,希望育碧最新大作发力,帮助公司平安度过这次危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旺迪收购育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