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修复疗法的中药治疗方法怎么样?

运动神经元的治疗方法
运动神经元的治疗方法
两年前因为吹风后面左手就不灵活,没劲,两年来一直药物保守治疗,现在右手也快不能动态,肌肉萎缩,双腿无力,口齿不清。
重症肌无力, 中风, 帕金森, 脑萎缩, 头痛, 三叉神经痛, 截瘫, 神经内科, 脑外伤后遗症, 肌肉萎缩, 神经外科, 脑积水,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重症肌无力、眼球转动不灵活、视力模糊
擅长:肌无力、容易疲劳、讲话大舌头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职称:主任医师
专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内科、老年病及内科杂病。如脑血管...
&&已帮助用户:14829
您好!根据病情介绍,建议来医院就诊,看看神经内科,必要时查查肌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该病治疗可以采用针灸、长期中药治疗及西药如力如太、拉莫三嗪、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神经生长因子等,也可试用干细胞移植等方法。配合功能训练。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有机磷中毒
&&已帮助用户:49373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说的情况,运动神经元有问题,这种疾病不好治疗,因为这种疾病会出现多处病变,应该药物治疗.具体的最好去上级医院就诊。结合专家意见。平常还要注意,不要受潮,受凉。祝你早日恢复健康。
问治疗运动神经元的方法
专长:甲亢、肿瘤科痛风
&&已帮助用户:229465
对于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而言,慎用或禁用味精及其含有味精的食品、调料调味品、鸡精,辛辣、刺激食物,鱼、虾等海鲜产品,以及方便面食品,等等,而以清淡的蔬菜为主的素食,以免造成运动神经元病的恶性发展。一般患者宜多食甘温补益食品,如:小米、大枣、山楂、山药、当归、赤小豆、莲子、葡萄干、核桃仁、生姜、牛肉、羊肉、乌鸡等,还可以买瓶纯天然蜂王浆,最有利于增强自身免疫力,有帮助病情恢功效。甘味食物能够起到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因此来说滋补强壮,调节人体五脏、气、血、阴、阳,任何一亏虚症。
问治疗运动神经元的有效方法?
专长:中医、骨伤、按摩
&&已帮助用户:225975
你好运动神经元疾病是一慢性神经蚕食损害性疾病发病后期治疗难以痊愈其发病严重时可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导致呼吸困难吞咽障碍而危及生命约有5%-7%的患者和基因免疫异常或病毒感染所致其余患者病因不明有报道说和重金属化学中毒以及周围环境有关单纯的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病情难以控固由于本病导致神营养障障且逐步继发缺养性神经功能损害加重从而使神经功能症状进一步加重.目前神经细胞重生疗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效果显著神经细胞重生疗法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综合性治疗方法也是唯一一个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疗效的新方法汇集了全国医疗单位多年来的成功经验国内百位名老中医共同智慧的结晶运用中医学原理结合现代高科技技术治疗神经疾病对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
问运动神经元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专长:脉管炎、内分泌、中风
&&已帮助用户:222623
你好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以损害脊髓前角桥延脑颅神经运动核和锥体束为主的一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以上或(和)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瘫痪为主要表现其中以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者为最常见运动神经元病与癌症、艾滋病齐名只要患了这种病先是肌肉萎缩最后在病人有意识的情况下因无力呼吸而死所以这种病人也叫渐冻人症状表现起病缓慢病程也可呈亚急性症状依受损部位而定由于运动神经元疾病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于颅神经运动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锥体束因此:1.若蹭以下级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2.若蹭以上级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原发性侧索硬化3.若上、下级运动神经元损害同时存在则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4.若蹭以延髓运动神经核变性为主者则称为进行性延髓麻痹临床以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肌萎缩侧索硬化最常见本病主要表现最早症状多见于手部分患者感手指运动无力、僵硬、笨拙手部肌肉逐渐萎缩可见肌束震颤四肢远端呈进行性肌萎缩约半数以上病例早期呈一侧上肢手部大小鱼际肌萎缩以后扩展到前臂肌甚至胸大汲部肌肉亦可萎缩小腿部肌肉也可萎缩肌肉萎缩肢体无力肌张力高(牵拉感觉)肌束颤动行动困难、呼吸和吞咽障碍等症状运动神经元的治疗:神经细胞重生疗法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综合性治疗方法也是唯一一个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疗效的新方法汇集了全国医疗单位多年来的成功经验国内百位名老中医共同智慧的结晶运用中医学原理结合现代高科技技术治疗神经疾病对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
问运动神经元有什么治疗方法
职称:主任医师
专长:脑瘫、脑发育不良、多动症
&&已帮助用户:2844
病情分析:运动神经元的疾病是属于神经性的疾病,是以损害脊髓前角,桥延脑颅神经运动核和锥体束为主的一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以肌肉萎缩、肌无力等症状为最常见。
意见建议:建议在发现患者患病初期就进行治疗,这样会大大提高治疗效果,绝大多数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病情相对稳定,治疗期间不要时常中断,要坚持治疗。
问运动神经元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专长:脑萎缩、癫痫病、帕金森
&&已帮助用户:219179
你好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以损害脊髓前角桥延脑颅神经运动核和锥体束为主的一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以上或(和)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瘫痪为主要表现其中以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者为最常见运动神经元病与癌症、艾滋病齐名只要患了这种病先是肌肉萎缩最后在病人有意识的情况下因无力呼吸而死所以这种病人也叫渐冻人4)症状表现起病缓慢病程也可呈亚急性症状依受损部位而定由于运动神经元疾病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于颅神经运动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锥体束因此:1.若蹭以下级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2.若蹭以上级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原发性侧索硬化3.若上、下级运动神经元损害同时存在则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4.若蹭以延髓运动神经核变性为主者则称为进行性延髓麻痹临床以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肌萎缩侧索硬化最常见本病主要表现最早症状多见于手部分患者感手指运动无力、僵硬、笨拙手部肌肉逐渐萎缩可见肌束震颤四肢远端呈进行性肌萎缩约半数以上病例早期呈一侧上肢手部大小鱼际肌萎缩以后扩展到前臂肌甚至胸大汲部肌肉亦可萎缩小腿部肌肉也可萎缩肌肉萎缩肢体无力肌张力高(牵拉感觉)肌束颤动行动困难、呼吸和吞咽障碍等症状如早期蹭性双侧锥体束则可先出现双下肢痉挛性截瘫关于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神经细胞重生疗法有显著效果
问运动神经元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专长:乙肝、传染科综合
&&已帮助用户:0
你好、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以损害脊髓前角、桥延脑颅神经运动核和锥体束为主的一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以上或(和)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瘫痪为主要表现、其中以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者为最常见运动神经元病与癌症、艾滋病齐名只要患了这种病、先是肌肉萎缩、最后在病人有意识的情况下因无力呼吸而死所以这种病人也叫渐冻人4)症状表现起病缓慢、病程也可呈亚急性、症状依受损部位而定由于运动神经元疾病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于颅神经运动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锥体束因此:1.若病变以下级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2.若病变以上级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原发性侧索硬化3.若上、下级运动神经元损害同时存在、则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4.若病变以延髓运动神经核变性为主者、则称为进行性延髓麻痹临床以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肌萎缩侧索硬化最常见本病主要表现、最早症状多见于手部分、患者感手指运动无力、僵硬、笨拙、手部肌肉逐渐萎缩、可见肌束震颤四肢远端呈进行性肌萎缩、约半数以上病例早期呈一侧上肢手部大小鱼际肌萎缩、以后扩展到前臂肌、甚至胸大肌、背部肌肉亦可萎缩、小腿部肌肉也可萎缩、肌肉萎缩肢体无力、肌张力高(牵拉感觉)、肌束颤动、行动困难、呼吸和吞咽障碍等症状如早期病变性双侧锥体束、则可先出现双下肢痉挛性截瘫关于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神经细胞重生疗法有显著效果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对于儿童出现了重症肌无力的情况,首先家长应该知道孩子的重症肌无
重症肌无力给其患者都带来很大危害,身体在受到免疫力下降受病毒
肌无力治疗需要多少钱、肌无力早期症状是什么
百度联盟推广
口齿不清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搜狗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医生在线咨询
评价成功!治疗运动神经元病中药五龙荣肌汤
15:36:31 本文行家:
病例介绍患者,女,70岁,2015初诊。两年前突然自觉双下肢无力摔倒,当时查腰椎和颈椎CT、MRI未见明显异常。症状逐渐加重,半年前,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未作明确诊断及治疗。两个月前无明显原因突然加重,卧床,四肢无力,言语含糊不清,进食困难。当时查体:神清,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眼球各个方向活动灵活,构音障碍,吞咽略困难,舌肌萎缩伴束颤,右侧胸所乳突肌萎缩明显,四肢肌肉萎缩明显,手部大、小鱼际萎缩。左侧上、下肢肌力0级,右侧上、下肢肌力1级。四肢腱反射对称性减弱,肌张力增强,痉挛状态。无尿便障碍。感觉系统未见异常。多次复查肌电图结合临床症状最终确诊为:①运动神经元病(ALS型,PBP型);②肺炎。遂来就诊,西医给予常规对症抗炎、控制感染治疗,同时给于神经细胞的药物并配合汤药治疗。汤药用五龙荣肌汤加减。患者症状未在进一步加重,肺内炎症消失,可以适当进半流食,四肢痉挛明显缓解,左侧上、下肢肌力1级,右侧上肢肌力1级,下肢肌力2级。误诊及延误原因误诊原因:老年人体质弱,骨质疏松,遇到双下肢无力的患者,临床医生往往先查腰、颈椎的检查,而忽略神经系统疾病。本例患者腰、颈椎未见异常,则没有进一步详查原因。详细追问病史很重要。该患者从事玻璃器皿加工工作50余年,长期接触硅元素,两年前首次出现症状时仍在做玻璃器皿,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中可考虑金属元素中毒有关,摄入过多的铝、锰、铜、硅等元素,可能会导致本病。本病首发症状未出现肌肉萎缩、吞咽障碍、呼吸困难等典型症状和体征,无法明确诊断。当疾病发展至出现明显延髓麻痹的症状才能考虑本病,则错过治疗时机。本病后期进展迅速,目前没有特异性的理化检查指标能明确本病。本病发病率较低,初期症状不明显,后期比较症状典型,临床上医生对于原因不明的双下肢无力的初诊患者很少患者首先考虑此病,因而常常错过本病的前期治疗。对老年应详细询问病史和职业,多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单纯依靠CT、MRI来诊断疾病,反复查肌电图可能协助本病诊断。关于治疗目前西医没有特效药物,只能对症治疗,后期引起延髓麻痹时出现呼吸肌麻痹,可用呼吸机来维持呼吸,同时肺内感染也是导致本病死亡的危险因素,应该积极控制感染。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痿症”的范畴,老年人肝肾阴虚,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亏虚所致。应用五龙荣肌汤加减,补血益气,补肝益肾;配合针刺刺激,疏经通络,针刺对于改善肢体的痉挛和改善肌张力有明显的功效。本例通过采用西医对症治疗,中医汤药结合针刺眼针和体针的治疗方法,患者的肢体活动明显改善,但无法根本治愈,预后也不佳,需要患者家属学会给患者调节情志。微信公众号:医来伸手资讯台 微信ma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
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进展
我的图书馆
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进展王雪飞(河北以岭医院肌萎缩专科,河北石家庄050091)【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中医药疗法;综述文献运动神经元病(Ⅱ neul"on dis.ease,MND)是一组病因未明,病变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颅神经运动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束受损的一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根据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分型:若病变以下级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若病变以上级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原发性侧索硬化;若上、下级运动神经元损害同时存在,则称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若病变以延髓运动神经核变性为主,则称为进行性延髓麻痹。本病临床特点是隐匿起病,缓慢加重,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进行性肌萎缩、无力、肌张力高、肌束颤动 行动困难、呼吸和吞咽障碍等,一般无感觉和括约肌障碍。本病患病率为2/10万一5/10万,其中8o%为肌萎缩侧索硬化,致残率及死亡率极高,一般病程为2~5年。本病病因不清。近10多年来逐渐认识到,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发病可能。作者简介:王雪飞(1980一),男,硕士研究生在读。从事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自由基氧化损伤、神经营养因子合成不能或功能丧失、自身免疫、环境因素、先期病毒感染、遗传等有关,但至今尚无定论。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一般以支持及对症治疗为主,以保证足够营养、改善全身状况。现惟一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本病的新药力鲁唑(Pdluzole)是一种谷氨酸拮抗剂。研究表明“J,该药可改善肌力,延缓ALS进程,并能提高延髓起病的患者的存活率,但在肢体起病的患者生存优势不明显。其副作用包括:肌无力、肌痉挛、转氨酶升高及血压升高。该研究155例患者中44例中止治疗,其中有19例是因为本药的副作用,且此药价格昂贵。到目前为止,运动神经元病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有人称其为“不是癌症的癌症”。中医药在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方面,尤其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能否运用中医独特的医疗体系及多样化的治疗手段为本病的治疗寻找出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现将中医药近年来对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 病名探讨中医文献无运动神经元病病名。一般认为,运动神经元病属中医学萎证或痿病范畴,其症状表现以下肢较严重者又可称为痿蹙。《中医内科学·痿病》 指出:“西医学的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运动神经元病? ?可参考本节(痿病)辨证论治。”现存最早论述“痿”的古籍当属《素问》。《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素问·痿论》提出了“五痿”的分类与命名,提出了“痿蹙”、“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的命名。而本病在五痿之中,多属“肉痿”和“筋痿”。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说:“痿,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行也。”《实用中医内科学》日:“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的一种病证,以下肢不能随意运动及行走者较为多见。”这一定义包括了许多疾病,以出现痿软无力为特征,强调了肌肉的萎缩无力,不包括肌肉跳动,更未反应运动神经元病出现构音不清、饮食呛咳等延髓麻痹症状。因此,以痿证说明运动神经元病过于泛泛,难以反应其维普资讯 178全貌。同时,由于本病常损害下肢功能和语言功能,又可以命名为“喑痱”证。喑痱证的提出,可上溯至《内经》。《奇效良方·风门》对喑痱证临床表现进行了概括:“喑痱之状,舌喑不能语,足废不为用。”这一病名定义包括了运动神经元病的基本特征:一是肢体的痿废不用,一是延髓麻痹的构音不清等。尤其具有临床实用意义的是,喑痱证可分而言之,正切合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4种分型。如进行性延髓麻痹以构音不清、饮食呛咳等为特征,可以单用喑证名之;进行性脊肌萎缩症以肢体痿废不用为特征,可以单用痱证名之;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同时具有以上2种临床特征,又可以统用喑痱证名之。这对于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有临床实用性,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和调护。此外,黄红梅等 提出完全可以不必拘泥于中西医的称谓,而将“运动神经元病”作为中医的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并按照国际化的诊断标准明确界定。因此,确定代表运动神经元病特征的中医病名,对临床与科研的统一和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2 病因病机由于运动神经元病慢性隐匿起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从中医学角度多审证求因,或仅论病时之病因病机,本病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2.1 奇经亏损,八脉失养吴以岭【4]在挖掘和借鉴传统中医治疗痿证的理论和用药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从奇经论治运动神经元病的新见解,认为奇经亏损、八脉失养是本病病机,较之单纯从脏腑角度探讨,更能提示病机实质。奇经八脉在经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对十二经、经别、络脉起着广泛的联系作用,并主导调节全身气血的盛衰,人体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皆失气血阴阳之温煦润养,可致痿废之变。尤其奇经之督脉循行路线恰在脊髓与脑,督脉虚损,奇阳虚乏,不仅统帅、督促全身阳气的作用减弱,且循行部位受累尤甚,脊髓与脑皆失温养而发病。此与现代医学认为运动神经元病主要为选择性损害脊髓前角、脑干神经元的慢性疾病,在发病位置及其机制上河北中医2O07年2月第29卷第2期He J TCM,February 2O07,Vol 29,No.2皆极为吻合。奇经阳气在温煦筋脉中具有重要作用,“阳气者? ?柔则养筋”,奇经阳气虚乏,筋脉失于温煦濡养,乃为促使本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奇经阴精不足,八脉亏虚,则十二经、五脏六腑皆失其养,筋骨肌肉失其濡养而痿废。根据运动神经元病临床症状和体征分为6大类型:① 本病延髓麻痹的呼吸衰竭主要病机为奇阳亏虚,真元不足,鼓动无力,加之宗气虚而下陷,肺失其主呼吸之功能。②本病延髓麻痹吞咽困难症状主要病机为真阳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乖乱,肺失肃降,胃失和降,咽门不利。③肢体僵硬、肌张力高等上运动神经元病损病机为奇阳亏虚,脾肾两虚,阳虚不能温煦筋脉,寒主收引,遇寒则肢体僵硬,诸症加剧;或奇经亏损,肝肾两亏,阴精既亏,不能濡养筋脉;或真元亏虚,清阳不升,湿热阻滞,筋脉不舒。④ 肌萎无力,抽掣僵硬,舌红苔黄腻等主要病机为真元不足,清阳不升,湿热阻滞,蕴结中焦脾胃,脾运困顿,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于周身,四肢百骸失其所养。⑤ 肌肉萎缩无力、肌力下降等下运动神经元病损症状主要病机为奇阳亏虚,奇经受损,肾亏骨弱,脾虚肌萎,阳失温煦之力,精失充髓之功,阴阳并损,奇经脾肾俱呈虚败之象。⑥ 肌肉萎缩,行动无力,口干而渴,手足心热等症状主要病机为真精亏损,脾胃津亏,肺热叶焦,敷布无力,胃热阴亏,无津供脾转输至四肢百骸,筋脉肌肉皆失阴精津液之濡养。从奇经论治,结合五脏分证,三焦分治的治疗方法,既继承了传统中医的痿证之论,又未囿于成说,既吸取了现代医学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认识,又未受现代医学对本病以系统分证的局限,而是融汇贯通中西医认识,突出中医特点,使病机探讨与治疗更切合临床实际。2.2 脾胃虚衰继承内经“治痿独取阳明”之旨。多数医家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而起。许振亚等 认为,由于饮食不节,或久处湿地,或思虑过度,脾胃受伤。脾为后天之本,主肌肉及四肢,脾气亏虚,运化失常,精微不能输送,故肌肉失于荣养。姚树田 ]亦认为,本病病机以中气不足、清阳下陷为主。2.3 肝、脾、肾亏虚根据肝肾同源及脾肾先后天之关系,不少医家认为本病同时存在肝、脾、肾的亏虚。林通国 认为本病病因多与肝、脾、肾亏损有关。肝主筋、藏血,经脉之所宗;脾主肌肉,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气血之枢纽;肾主骨,藏精,为五脏六腑之本。一旦将息失宜,喜怒劳佚,或房室过度,肾阴亏损,则骨髓衰竭而发为“痿厥”。命门火衰,三焦不化,肺气不宣,阳气不达而见吞咽麻痹、肌迟、腱硬之证。肾气虚弱,水不涵木,肝血失养,血不濡筋,而发为“筋厥”。所以,筋萎、痿厥、麻痹为本证之标,真阳亏损、肝木失调为本证之本。2.4 肝风内动李燕娜等 认为,本病初起以肝风内动为主。本病初期即有肌肉跳动,不同于痿证而类似中医的“肌肉动”,且中医学认为“风性主动”、“肝主筋”,因此本病辨证应以“风”为主,尤应以“肝风”为主,宜从肝从风论治。众多因素均可损及肝、脾、肾而致肝肾阴虚,阴不敛阳,阳亢而风动;风阳煎灼津液为痰,风痰阻于经络则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于荣养而出现肌肉萎缩。脾虚则肝木不荣,肝气横逆亦可成肝风。总之,本病因肝、脾、肾俱虚,风痰阻络而发。曾常春等 总结李任先经验也认为,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虚风内动为标,并存在血脉不畅之病理因素。2.5 阴阳俱损谢文正【9 认为,病因为本元内伤,精血不足,阳气衰弱,阴阳俱损,气化不及。多由六淫侵袭,劳役过度所诱发。阳不化气,阴难成形,故表现出退行性病变。2.6 虚实夹杂王永炎认为,肝、脾、肾虚损是该病发病的内在原因,湿浊之邪是本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毒邪侵犯是重要病因,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络病是本病缠绵难愈的主要机制,虚风内动是重要的病理环节¨。。。邓铁涛认为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风动、痰阻血瘀为标 。以上对该病发病机制的中医论述虽各有不同,但在许多方面又有其内在联系,必将为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提供更为维普资讯 河北中医2O07年2月第29卷第2期Hebei JTCM,February2O07,Vol 29,No.2可靠的依据。3 证候分析总结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3.1 肌肉萎缩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不同部位、不对称的肌肉萎缩,以上肢远端或近端肌肉萎缩居多,下肢次之,或躯干部肌肉萎缩,或舌肌萎缩甚至伸舌不过齿。脾主肌肉,肌肉形体属阴,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肌肉失其濡养,故见肌肉萎缩。病至晚期,大肉脱落,此乃脾肾真阴亏虚之象。3.2 肌肉震颤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肌束震颤,震颤部位肌肉随之逐渐萎缩。肝主风藏血,肝之阴血不足,肌肉失养,虚风内动则出现肌束震颤。又肝病传脾,影响脾之运化功能,脾主肌肉。于是出现震颤部位肌肉逐渐萎缩的病理表现。3.3 肢体无力几乎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无力,或上肢无力不能平举。下肢无力双腿行走困难,或者颈软头倾。肌肉既已萎缩。运动失去其物质基础,肢体逐渐废而不用,与肝、脾、肾三脏相关。3.4 肢体僵硬绝大多数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表现为肢体抽掣僵硬、肌张力高等上运动神经元病损的表现。奇阳亏虚。脾肾两虚,阳虚不能温煦筋脉,寒主收引。遇寒则肢体僵硬症状加重或奇经亏损,肝肾两亏。阴精既亏。不能濡养筋脉。或湿热瘀阻。筋脉不舒,“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故可见步履艰难,肢体僵硬。3.5 言謇失语运动神经元患者后期多因延髓麻痹而出现构音不清,重则不能言语。多由肾髓受累引起,舌肌萎缩震颤所致。肾主纳气,肺主声音。气血亏虚则不能充养肺金。滋养肾气。肺气不足。无气以行息道。津液不能上承,气体无力鼓动声门而致构音障碍。3.6 畏寒肢冷出现肢体肌肉萎缩部位寒冷不温的患者也不在少数。即张景岳谓虚损症状:“阳非有余。阴本不足。”与奇阳亏虚相关。3.7 吞咽困难运动神经元病延髓麻痹患者多出现吞咽困难。时有呛咳。脾主运化。胃主摄纳。虚损者摄纳运化无权;真阳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乖乱,肺失肃降,胃失和降,咽门不利,故吞咽饮食功能亦随之低下。3.8 关节拘挛呈爪形一些患者出现双手合谷及鱼际处肌肉萎缩呈爪形,乃脾虚不能运化荣养肌肉,关节拘挛乃湿热瘀阻,“大筋软短为拘”所致。3.9 呼吸困难运动神经元病延髓麻痹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甚则不能平卧,为奇阳亏虚,真元不足。鼓动无力。加之宗气虚而下陷,肺失其主呼吸之功能所致。3.1O 腰膝酸软部分患者出现腰膝酸软、易疲劳,肾为腰府,主骨髓,肾精亏虚则腰脊失养,故酸软无力。3.11 头颈无力 出现举头无力或垂颈症状的患者亦不少见。奇经之督脉为一身阳脉之统帅,亏虚则见头颈无力。3.12 涎唾淋沥患者出现痰涎多不易咽下,为脾虚不能摄唾之故。3.13 哭笑无常部分患者稍遇刺激则哭笑不能自制。或强哭或强笑。肝血不足。疏泄失职,肾精亏虚。脑神不用。魂魄不藏。故见情绪不稳。哭笑无常。3.14 脊柱变形少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脊柱变形,奇经之督脉行走背脊,肾主身之脊髓。此为督脉肾经病变。其他证候,如汗多、便秘、舌质淡黯、舌根部苔厚腻或剥脱、脉沉细弱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起病隐袭,初则气结在奇经,久病血伤入络,提示该病多兼有痰瘀。4 治疗方法4.1 奇经论治,五脏分证,三焦分治吴以岭等¨ 根据运动神经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特征。提出从奇经论治,并结合五脏分证,三焦分治的新的理论体系。在奇经论治理论基础上创立扶元起痿、养荣生肌的治疗大法.并研制成功中药肌萎灵胶囊。又结合五脏分证,三焦分治,形成对不同临床证候群有显著疗效的肌萎l一7号冲剂。所有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全部服用肌萎灵胶囊。每次6—8粒。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如有延髓麻痹症状、呼吸困难、胸闷气短者加服肌萎灵l号冲剂;179饮食呛咳、吞咽困难者加服肌萎灵2号冲剂;肌肉跳、肢体僵硬、肌张力增高者加服肌萎灵3号冲剂;湿热壅盛,手足烦热,舌红苔黄腻者加服肌萎灵4号冲剂;肌力下降。四肢萎软。加服肌萎灵5号冲剂;肌萎无力,肌肤枯燥,口燥咽干,手足烦热,咳声低微,知饥不食。舌红苔少,脉细数,加服肌萎灵6号冲剂;肌肉跳动频繁者加服肌萎灵7号冲剂。均每次l袋,每日2次。根据经专家鉴定委员会认可的疗效判定标准,应用肌萎灵胶囊及其系列制剂治疗2 400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结果总有效率85%,显效率22.42%。对出现呛咳、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构音不清等延髓麻痹患者,效果更为明显。鉴于延髓麻痹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肌萎灵系列制剂对延长患者生命,赢得治疗时间,以使患者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4.2 辨证治疗许振亚等L5 将MND分为3型(脾胃虚衰型、肝肾亏虚型和邪伤肺金型),均采用马钱子和胎盘为主药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马佩等Ll副以补阳还五汤佐以滋阴活血法治疗MND4例。结果:3例病情缓解。l例无效。谢雅英等Ll 将20例MND分为脾气亏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分别采用补中益气汤、杞菊地黄汤、健步丸、金刚丸等加味,并结合针灸治疗。①埋线疗法:主穴为关元、气海、脾俞、肝俞;配穴为肾俞、胃俞及病变侵犯相应节段之华佗夹脊穴。每次选主穴l一2穴。配穴l一2穴。② 针灸取穴:上肢痿软不用者。取肩骨禺透臂腈、曲池透少海;下肢痿软不用者,取髀关、梁丘、阴陵泉透阳陵泉、环跳、丰隆、解溪;脾气亏虚配脾俞、胃俞、足三里、阴陵泉等;肝肾阴虚配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等;脾肾阳虚配命门(灸)、肾俞(灸)、胃俞(灸)、行间等。取得较好疗效。4.3 中西医结合治疗 唐胜英等【l采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矸 )和变构蛇神经毒素以及中医治痿基本方治疗MND 30例,中医辨证分为肺热津伤型、脾胃虚弱型、肝肾阴虚型及脾肾阳虚型等。结果:总有效率为66.7%,明显优于西药组(P &0.o1),好转时维普资讯 180间比西药组缩短24%。4.4 针灸治疗吴国凤等u 用针灸方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选用4组穴位:① 百会、脾俞、命门、太溪;②膻中、关元、气海、三阴交;③ 大椎、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④ 风池、手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每次选l组穴,采用烧山火手法,治疗l5例,结果全部临床治愈。赵雪梅ll’ 针刺治疗进行性延髓麻痹30例,取穴:内关、人中、上星、百会、印堂、风池、完骨、天柱、翳风、廉泉,头针运动医下2. o揉作;人中施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为度;内关施提插捻转泻法;印堂施捻转泻法;上星透百会施捻转平补平泻法;风池、完骨、天柱、翳风均向喉结方向刺入2.5寸,施捻转补法;廉泉施提插泻法;头针运动区下2.5寸施捻转补法。以上各穴均施术l min,留针20 min,每H针刺2次,1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H,共观察3个疗程。结果:痊愈3例,显效9例,好转l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其中第1个疗程有效4例,第3个疗程结束时有效25例,3例患者拔掉鼻饲管可主动进食。4.5 综合疗法 黄再军等H 采用综合疗法治疗MND 28例,取得满意疗效。治疗方法包括:内服肌力散,外贴强力膏,外洗路路通散,推拿刮毒拔罐,火针灸疗刺血,手足熏洗按摩等。李燕娜l7 从肝从风论治MND 85例,以清营热、熄内风、健脾祛湿、扶正固本为治则。初期兼脾虚者以复肌宁片合补肝强肌汤加用健脾益气之品,或合用补中益气丸;后期兼肾虚者则配用健步丸或六味地黄丸。结果:总有效率78.82%。5 展望河北中医2007年2月第29卷第2期Hebei JTCM,February 2007,Vol 29,No.2对于MND,现代医学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在MN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前提下,单一的治疗方法缺乏肯定的疗效,故现代医学倾向于对本病应采取多种药物联用,特别是基于不同发病机制假说而研制的各种药物的联用。但多种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尚不够明确,安全性问题有待研究,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医多渠道的治疗方法可能为MND患者带来希望。如何发挥中医药特色,以锰患者的痛莆,延缳庆病进展,带病延年,乃至最终根治,应该是医疗工作者认真思考并为之努力的问题。但由于本病的发病率不高、隐袭起病、进行性加重、临床收效慢等因素,决定了对本病的研究将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这需要医疗工作者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彼此的精诚合作,充分挖掘祖国医学宝库,并结合现代科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争取早H攻克MND这一世界医学难题。参考文献[1] BensimonG,Lac0Il ez L,Me'mingerV.Acontrolled trial riluzole in 锄 血Dpili。laterat sclerosis[J].N Er J Med,1994,300(9):585—591[2]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 黄红梅,孙塑伦,高颖.运动神经元病中医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O03,26(2):65—67[4] 吴以岭.从奇经论治运动神经元病探讨[J].中医杂志,):325—328 ‘[5] 许振亚,徐振荣.运动神经元病辨治一得[J].中医杂志,):405—406[6] 姚树田.痿证: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上接159页)静脉注射后血压先升后降,呼吸麻痹于数分钟内死亡。据临床报道,服用香加皮致中毒者并不少见嘲。北五加皮苷粗品家鸽最小致死量为(2.62~o.U)ms/ks。因此,决不可以香加皮作五加皮药用或代用n],应各以其名、其效药用。同时,须注意香加皮临床的药用不宜过量或持续长期服用,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参考文献[1] 肖培根.新编中药志:第3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2] 王本祥.现代中药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 司,[J].新中医,):36[7] 李燕娜,陈万根.从肝从风论治运动神经元病[J].中医药研究,1996,(1):29— 30[8] 曾常春,刘子志,张志敏.李任先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验[J].新中医,2O02,34(3):12—13[9] 谢文正.加昧健步虎潜丸治疗进行性肌萎缩脊髓索硬化症[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11):32[1O] 谢仁铭.运动神经元病中医辨治及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研究思路[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fI J 7;136一l38[11] 刘友章,李宝良,潘华峰.邓铁涛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验介绍[J].新中医,):9—10[12] 吴以岭,田书彦,张庆昌,等.中药肌萎灵胶囊及其系列制剂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2 400例临床观察报告[J].临床荟萃,1995,10(专刊9):63—68[13] 马佩。刘勤。程为平,等.中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4例治验[J].中医药学报,1995,(2):36[14] 谢雅英,张镜人,王济华,等.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中医诊断及治疗[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5—26[15] 唐胜英,付华彪.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196—198[16] 吴国凤,任飞,张硕.烧山火手法治疗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l5例[J].中国针灸,20O0,20(7):400[17] 赵雪梅.针刺治疗进行性延髓麻痹30例[J].上海针灸杂志,):l4[18] 黄再军,何维德.中医综合治疗运动神经元病28例临床报告[J].中国民间疗法,1997,(3):34—35(收稿日期:)[3] 孙绍美,刘俭,宋玉梅,等.五加皮及其混乱品种的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l6—2o[4] 孔增科,付正良,周海平.常用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O05:148[5] 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药鉴别手册:第1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99[6] 《中华本草》编委会[M].中华本草:第6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l999:383[7] 杨粹华.五加皮与香加皮不可互为代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O05,8(1):52(收稿日期:2006—11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动神经元治疗费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