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分211和985985大学是什么意思思

· 家长交流
<em id="authorposton16-1-13 16:34
&#22238;17
本帖最后由 莫小新 于
18:10 编辑
百年老校之 “前世今生”——武汉大学
标签: 985工程 211工程 研究生院
截至2015年9月,武汉大学占地面积5187亩,建筑面积262万平方米;共有各类在校生总计56829人(其中本科生31886人、硕士研究生16625人、博士研究生6741人、留学生1577人),教职工7760人(其中专任教师3737人);
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43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58个,博士后流动站42个;下设35个院系,并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开设有124个本科专业。
知名校友张之洞、蔡锡勇、程颂万、李四光等
<font color="#93年11月29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朝光绪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这座新式高等专门学堂位于湖北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
开办之初,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由此揭开了近代湖北高等教育的序幕。
<font color="#96年,矿务、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后者增加自然、工程教育。方言一门逐步扩大为英语、法语、德语、俄语、东文(日语)5种语言。
<font color="#02年10月,自强学堂迁往武昌东厂口,改名方言学堂。课程设有地理、历史、算术、公法、交涉等。
<font color="#11年辛亥革命前夕,方言学堂因教育经费紧张被迫暂停办学。此后湖北时局动荡,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朝迅速灭亡,方言学堂无法立即复校,武汉大学办学中断。
<font color="#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后,规划在全国设立六所高等师范学校,决定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师资为基础,改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font color="#22年,改四部为8系,即教育哲学系、国文系、英语系、数学系、理化系、历史社会学系、生物系、地质系。
<font color="#23年9月,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font color="#24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font color="#26年,国立武昌大学与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等合并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二中山大学),设有大学部和文、理、法、经、医、预6科、17个系、2个部。
<font color="#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原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为基础,改建国立武汉大学,下设文、法、理、工4个学院。
<font color="#29年2月,法学家王世杰成为国立武汉大学首位正式校长。他认为国立武汉大学不能满足于拥有的4大学院,提出要把学校办成拥有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的万人大学。
<font color="#30年3月,国立武汉大学新校
舍一期工程正式开工。1932年3月,学校由东厂口迁入珞珈山新校舍。
<font color="#32年,由武昌东厂口迁入珞珈山新校舍。
<font color="#34年,武汉大学首开中国女大学生游泳课先河,结束了封建社会禁止女大学生游泳的历史,轰动全国。同年,武汉大学体育由于成绩显著曾受到民国教育部表扬并通令全国大专院校,授予时任体育、卫生主任为教会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体育教学方案执行人。
<font color="#35年,学校开办研究生教育。
<font color="#36年,学校成立农学院,从而发展成为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15个系2个研究所的综合大学。
<font color="#37年,国立武汉大学与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国立浙江大学统一进行招生考试,从而跻身“民国五大名校”。同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发动七七事变,揭开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此后上海、南京相继被日军占领,武汉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国共两党大量政治军事人士云集珞珈山校园指挥对日抗战。
<font color="#38年,因武汉会战爆发,国立武汉大学被迫西迁四川乐山继续办学,农学院并入国立中央大学。
武汉沦陷后,日军将武大校园辟为其中原司令部。
<font color="#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1日,国立武汉大学成立复校委员会。
<font color="#46年,武汉大学恢复农学院,设立医学院,并迁回武昌珞珈山,设有文、法、理、工、农、医6个学院21个系8个研究所。
<font color="#47年,学校设立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形成了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21个系8个研究所。
<font color="#49年武汉解放时,国立武汉大学被中国共产党接管并更名为武汉大学,继续办学。
<font color="#50年,湖南大学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
<font color="#58年,毛泽东同志在武汉大学考察
<font color="#58年,毛泽东同志在武汉大学考察
与土木系水利组合并,成立水利系;武汉大学医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合并成中南同济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font color="#52年,南昌大学、河南大学等校的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武汉大学水利系合并成水利学院;武汉大学农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湖北农学院合并成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矿冶系调入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
<font color="#53年,武汉大学工学院电机系电信部分,土木系建筑设计部分并入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土木系并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今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机械系从武汉大学分出,参与组建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外文系英文组并入中山大学。
<font color="#54年,水利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成立武汉水利学院(后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font color="#56年,恢复哲学系。
<font color="#58年,恢复外文系。
<font color="#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武汉大学大批学者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当时的校长、知名教育家李达更是被迫害致死(导致武汉大学在此后14年间没有校长),武大办学实力再次受到沉重打击。同年,在鄂西北襄阳隆中建立襄阳分校。
<font color="#70年,在湖北荆州地区建立沙洋分校。
<font color="#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武汉大学开始走出低谷。
<font color="#78年,从理科中分出三个新系,即计算机科学系、空间物理学系、病毒学及分子生物学系。
<font color="#80年5月,武汉大学与法国政府代表团在武汉签署《会谈纪要》,武汉大学成为当时与法国同行合作的唯一指定院校,由此拉开了武汉大学与法国相关部门、机构和组织在各领域多方位合作交流的序幕。
<font color="#81年7月,刘道玉担任武大校长,在校内推行一系列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大力开展与世界著名大学合作交流,使武大迎来了文革后的第一个快速发展期。然而,由于其改革被认为过于激进(其部分改革措施和成效有不少争议),1988年4月,刘道玉被免职,此后武大再次进入长达数年的缓速发展期。
<font color="#83年,成立新闻系。
<font color="#84年,成为中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学院。
<font color="#86年,经济与管理学院分为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并成立法学院。
<font color="#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建筑学系。
<font color="#90年,成立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font color="#92年,成立政治与行政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font color="#93年,举行百年校庆盛典,同年10月举办了93’国际科学哲学与科学逻辑学研讨会。
<font color="#94年,空间物理学系与无线电信息工程学系合并,成立电子信息学学院。
<font color="#95年,武汉大学成立新闻学院;同年,成为首批进入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font color="#96年,成立旅游学院、律师进修学院、哲学学院。
<font color="#97年,成立文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化学学院。
<font color="#98年,成立历史文化学院、留学生教育学院。
<font color="#99年,院系重组,由16个学院、3个直属系改组为9大学院,即人文科学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大众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font color="#00年8月2日,武汉大学与其周边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font color="#01年2月13日,正式进入中国“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名单。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主题: 21, 订阅: 0
& |主题: 16, 订阅: 0
& |主题: 32, 订阅: 0
width:100%">
百变神君之“前世今生”——华中科技大学
标签:211工程 985工程
截止2014年4月,学校拥有2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7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湖北省重点学科34个。在校本科生32449人,研究生22837人,博士研究生6445人、硕士研究生16392人,各类留学生1745人。
华中工学院
华中理工大学,原直属国家教育部,前身为原高等教育部于1952年筹建的华中工学院。
<font color="#52年11月,中南行政委员会所属文化教育委员会召开高等教育计划会议,决定在武汉新建三所工科院校---华中机械学院,中南动力学院和中南水利学院。
<font color="#53年1月,由中南行政委员会教育部发文,正式成立三院联合建校规划委员会,武汉大学查谦教授任主任委员。
<font color="#53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决定将筹建中的华中机械学院、中南动力学院合并为一校,撤销中南动力学院的建制,机电互补,命名为华中工学院。由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原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4所大学的机械系全部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以及华南工学院机械系的动力部分、电机系的电力部分合并组成;设机械制造工程、金属切削工艺及其工具、汽车、内燃机、水力动力装置、热能动力装置(热力发电厂设备)、电机与电器、发电厂配电网及电力系统8个本科专业,金工、铸造、汽车修理与维护、发电厂配电网及电力系统4个专修科;同时,华中工学院筹备委员会成立,查谦为筹备委员会主任,刘乾才、朱九思为副主任。
<font color="#53年9月11日,建校工程在武昌喻家山南麓破土动工。同年10月15日,华中工学院成立大会和开学典礼在武昌举行。
<font color="#54年8月中旬,全校师生员工会师武昌喻家山,完成搬迁集中工作;1955年,国务院任命查谦教授为华中工学院第一任校长。
<font color="#55年9月,汽车专业并到长春汽车拖拉机工程学院(原吉林工业大学前身,现吉林大学前身之一)。
<font color="#57年,恢复汽车、内燃机等专业。
<font color="#58年,汽车、拖拉机、内燃机等专业整体调整到新组建的武汉工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前身之一)。
<font color="#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font color="#66年至1976年,“文革”初期,由于军宣队指挥长刘昆山、学校副校长朱九思等人的努力,实现三个“没有”:学校主要领导人没有变、师资队伍没有散、科研教学设备没有滥,教师、干部受伤害较少。
<font color="#71年,武汉机械学院停办,部分专业和300多名教职工并入华中工学院。
原华中工学院<font color="#72年至1979年,共收留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600多名。
<font color="#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font color="#年代末80年代初,先后设立了激光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微波技术等一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理工结合的技术学科专业。
<font color="#79年,第一个文科研究机构——中国语言研究所成立。
<font color="#84年,已开设包括理科、文科、工科和管理学科的4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新型综合性大学的基本轮廓,初步实现了以工为基础,理、工、文、管相结合向综合化发展的目标。
<font color="#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当年招收研究生181人。
原华中理工大学
<font color="#84年4月,首批试办研究生院(共22所)。
华中理工大学
<font color="#88年1月,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
<font color="#88年、1992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评选,获国家特等奖1种,国家级优秀奖7种,部级一等奖18种。
<font color="#89年、1993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获国家特等奖1项,国家级奖3项,国家级二等奖5项。
<font color="#94年,成立研究生院10年:博士学位点31个,博士导师111人,7个博后流动站,硕士学位点76个。
<font color="#9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710人,博士研究生178人,在校研究生达到2232人,比1978年增长了12倍。
<font color="#94年,科研经费达到7640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60倍,居国家教委直属高校第4位。
<font color="#93年,国内发表论文数达到1032篇,“首次突破国内发表论文数1000篇”,位居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第1位。被EI收录的论文居全国高校第7位,被ISTP收录的论文居全国高校第7位,被SCI收录的论文居全国高校第11位。
<font color="#95年,全国高校研究生院综合评估,名列第9,受到国家教委表彰。
华中科技大学
<font color="#95年,顺利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
<font color="#96年,通过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被评为优秀。
<font color="#96年2月,首批获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共10所)。
<font color="#97年,第一个在全国高校中创办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font color="#97年,《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显示,学校在中国大学工科排名中居第5位,在自然科学研究与发展排名中居第9位,在研究与发展排名中居第8位。
<font color="#98年,《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第二期公布中国高校排行榜,学校名列第7。
<font color="#99年,《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再次公布中国高校排行榜,学校名列第7。
<font color="#99年,因在CIMS方面的突出成就,学校荣膺1999年度国际制造工程师协会(SME)颁发的“大学领先奖”(成为继1994年清华大学获奖后中国高校第二次获得该奖)。
同济医科大学
同济医科大学,原直属国家卫生部。前身为德国医师宝隆博士于1907年创建的上海德文医学堂。
<font color="#93年,德国海军舰医埃里希·宝隆到上海,建立“德医公会”。
<font color="#00年,宝隆创办“同济医院”,医师大多来自“德医公会”。
<font color="#07年10月1日,上海德文医学堂举行第一次开学典礼。
<font color="#08年,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
<font color="#12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增设工科,改名“同济医工学堂”。
<font color="#17年4月23日起,直属教育部领导。
<font color="#17年12月,更名为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
原同济医科大学
<font color="#24年5月20日,改名为同济医工大学,含医学院和工学院。
<font color="#27年,改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
<font color="#37年,先后增设了文、理、法等学院,成为一所综合性国立大学。
<font color="#50年2月,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同济医院内迁武汉,武汉大学医学院并入,命名中南同济医学院。
<font color="#55年6月,汉口协和医院划归中南同济医学院作为附属医院。
<font color="#55年8月,更名为武汉医学院。
<font color="#85年7月,武汉医学院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原直属国家建设部。
<font color="#98年,湖北工艺学堂创建。
<font color="#07年,湖北工艺学堂更名为湖北中等工业学堂。
<font color="#13年,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更名为湖北省甲等工业学校。
<font color="#22年,湖北省甲等工业学校更名为湖北省高级工科中学校。
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
<font color="#26年,湖北省高级工科中学校、湖北省高级商科中学校、湖北省立第五中学组建湖北省立第二中学。
<font color="#27年,湖北省立第二中学(汉阳工科分校及初中部)改建为湖北省立第三中学。
<font color="#35年,湖北省立第三中学(原湖北省高级工科中学校部分)更名为湖北省立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font color="#49年,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湖北省高级商业学校、湖北省女子职业学校组建湖北省高级职业学校。
<font color="#49年,湖北省高级职业学校(原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部分)改建为武昌高级工业学校。
<font color="#52年,全国院系调整,武昌高级工业学校一分为五,在历经中南建筑工程学校、武汉建筑工程学校、武汉建筑工程专科学校等之后,土木建筑科的部分在1960年成立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后于1981年得以复建。
<font color="#97年,建设部与武汉市共建学校。
width:100%">
本帖最后由 莫小新 于
17:17 编辑
神秘书院之“前世今生”——华中师范大学
标签:211工程截至2014年6月,学校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近3万人,其中研究生10000余人,留学生1000余人。
<font color="#71年,美国圣公会在湖北武昌城内昙华林创办了文华书院(Boone Memorial School),与1885年英国循道会在武昌开办的博文书院(Bowen College)、英国伦敦会在汉口创办的博学书院并称为武汉地区的三大教会学校。
<font color="#90年增设高中,成为六年制完全中学。
<font color="#01年翟雅各任院长之后,发展迅速。
<font color="#03年,文华书院成立大学部,这是华中师范大学校史的开端。
<font color="#09年5月18日,书院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注册,正式取得大学资格,校名为“文华大学校”。
<font color="#11年1月15日首次公开进行毕业班学生学位论文答辩,16日在文华教堂首次举行毕业班布道会,17日首次授予九名毕业生文学学士学位,韦卓民为其中之一。
<font color="#15年1月29日,文华书院首次颁授硕士学位。
私立华中大学
<font color="#22年2月,美国圣公会、美国复初会、美国雅礼协会、英国伦敦会、英国循道会等差会代表应邀到汉口吴德施主教寓所开会,决定在武昌开办一所联合大学。8月,筹建华中大学的临时管理委员会成立。
<font color="#24年,文化书院改名为(私立)华中大学。
<font color="#24年汉口博学书院大学部、武昌博文书院大学部并入。
<font color="#27年,基督教及《圣经》相关课程被编入教学大纲。
<font color="#27年5月,受时局影响学校暂时关闭。随后校长孟良佐给本应于当年6月毕业的学生寄去了毕业文凭,给5月仍坚持在校学习的学生全部给予成绩“D”,并寄给学生本人成绩单副本。
<font color="#29年1月,五个教会的代表在武昌开会,达成为重建华中大学做出最大努力的共识。长沙雅礼大学、岳阳湖滨书院大学部正式并入华中大学。5月,再次举行会议,选举韦卓民为华中大学校长,在韦卓民从英格兰返回之前,孟良佐继任校长。大会表决通过学校英文名为“Central China College”。各差会就师资、财物等做出承诺。9月,华中大学重新开学。文华图书科以专科学校名义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注册,具备了成为一所独立学校的资格。
<font color="#33年受西方经济萧条的影响,五个合作教会的拨款额削减,办学经费短缺,学校发展受到制约。
<font color="#35年申请得到了四万由美国返回的庚子赔款,并得到校友、政府及中国基金会的拨款,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font color="#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武汉形势严峻,学校着手准备西迁。
<font color="#38年举校西迁。7月10日从武昌启程,船行五天,于15日抵达长沙;22日从长沙乘火车出发,经衡阳、东安、全州,再乘汽车抵达桂林。历时一个月余,历程千余里,9月下旬在桂林开学。日军频繁轰炸,难保师生安全,校临时执委会决定再次迁移。
<font color="#39年2月20日,师生乘汽车离开桂林,经良丰、荔浦、柳州、大塘、南宁、出境至安南、东塘、谅山,抵达河内。再踏上滇越公路,于27日下午全体抵达昆明。3月16日,乘车离开昆明转辗喜洲。5月1日,在喜洲这一边陲小镇开始了华中大学新的学期。学校仍设文学院、理学院及教育学院,在此办学近八年之久。
<font color="#45年8月,抗战胜利结束的消息传至喜洲,临时执委会决定缩短假期,加快教学进度,争取尽早返回武昌,并组建了一个运输委员会,负责制定返回武昌的计划。
<font color="#46年4月17日,华中大学第一批师生由骆传芳率领出发,一周后第二批师生由黄溥率领离开喜洲,举校返回武昌。夏,全体师生安置进原华大校园临时住房,并接受政府拨款加快房屋修建。9月,开始了返回武昌后的第一学年。加入中国基督教大学联合托事部。随后,师资队伍得以充实,图书馆藏增加,办学拨款到位,校园建筑增多,学校发展势头良好。
<font color="#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11月1日,学校举行建校二十五周年、重建二十周年校庆纪念会。
公立华中大学解放初期,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潮的即将到来,教育事业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造旧大学,建设新大学的任务提上了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因此,从1950年底至1951年初,全国各地开始了接收、改造各级各类旧学校和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教育主权的教育改造工作。基于这种客观形势的要求和改造旧教育的需要,中南军政委员会开始酝酸以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为根本,在改造旧大学的基拙上,建立一所规模较大、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经过协商和筹备,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正式决定,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与私立华中大学合并,改为公立华中大学,并成立“华中大学改制委员会”。
华中高等师范学校
<font color="#52年秋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1952年10月关于“撤梢华中大学改制委员会,组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建校委员会”、校名暂称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的指令精神,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在(1952)教办字第3548号令中指定潘梓年为主任委员,徐悉庸、王自申为副主任委员,领导建校各项筹备工作。
华中师范学院
系调整中,以原公立华中大学为主体,集中了私立中华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北教育学院,平原师范学院,海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范类专业组建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
<font color="#53年春,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经过院系调整,规模不断扩大,系科逐步齐全,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呈报中央高教部,拟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定性为师范学院。同年10月24日,中央高教部批准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
<font color="#52年全国院系调整,原华中大学经济系、外语系并入武汉大学,1953年学校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
<font color="#62年湖北大学的一部分并入。1970年中南民族学院的一部分,湖北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函授学院并入。
华中师范大学
<font color="#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邓小平题写了校名。
<font color="#05年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名单。
<font color="#09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width:100%">
百转千回之“前世今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标签:211工程
截至2015年10月,学校共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总数1500余人,教师中教授280余人,副教授590余人,博士生导师160余人。现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楚天学子”19人,53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8名教师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2名教师获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学校有1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8人入选教育部“青年教师资助计划”,3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入选湖北省“跨世纪111人才工程”,30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具体为以下几个阶段:
中原大学()
1948年,为建设和巩固不断扩大的中原解放区,培养各方面专业人才和干部,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毅然决定在中原地区创办一所大学,并定名为中原大学。日,中原大学筹委会成立,陈毅担任筹委会主任。8月2日,在中原军区召开的“八一”纪念大会上,刘伯承司令宣布中原大学正式成立。10月,中原大学第一届校领导班子正式组建,范文澜任校长,潘梓年任副校长,孟夫唐任教务长。1949年,中原大学迁往武汉办学,其主要系科成为今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前身和华中师范大学的主要基础。1950年,中原大学先后建立起文艺学院、教育学院、财经学院和政治学院(后扩建为政法学院)。
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
1952年,高等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同年,国立河南大学经济系、私立中华大学经济系先行合并到中原大学。1953年,遵照中南地区的院系调整安排,中原大学校名被取消,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为基础,集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湖南大学、国立南昌大学、国立广西大学、私立中华大学、私立南华大学以及上海财经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专业等一批高等院校财经学科,成立中南财经学院,是当时国家按区域以大区命名并重点部署的中国四大财经院校之一(上海财经学院、中南财经学院、四川财经学院、东北财经学院),直属高等教育部领导;同时,以中原大学政法学院为主体,合并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湖南大学、国立广西大学的政治系和法律系,组建中南政法学院,直属司法部领导,是当时中国法学界著名的“五院四系”高校之一。
新成立的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是中南地区唯一的财经、政法类院校,荟萃了并入院校学术造诣较深、教学及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及大量的图书资料。
湖北大学、湖北财经专科学校()
<font color="#58年7月,教育部和司法部分别将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干部学校移交湖北省管理,湖北省将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干部学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组建湖北大学(今天的湖北大学是由原“武汉师范学院”改名而来,与原湖北大学并无关系),成为当时湖北省两所以“大学”命名的高校之一(另一所是武汉大学)。
在极左错误路线的严重干扰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下,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在当时,北京被撤销停办的学校14所,中国人民大学首当其冲,而湖北大学的性质与其极为相似,所以,湖北大学在1969年冬天也面临被撤销的局面。1971年12月,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顶住压力,将湖北大学撤销政法专业,保留财经专业,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成为全国原有18所财经院校仅存的“两所”(辽宁财院、湖北财专)之一。
湖北财经学院()
<font color="#78年,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并成为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湖北财经学院由财政部领导,学院成为一所多学科、综合性高等财经院校。
中南财经大学、中南政法学院()
<font color="#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由司法部领导。
<font color="#85年9月,财政部下发“关于部属三所财经院校改变名称的批复”,湖北财经学院改名为中南财经大学。 1988年10月,学校建校四十周年,邓小平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为校园内的陈毅元帅半身铜像题写了“陈毅”二字。1997年,学校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政治经济学、贸易经济学、投资经济学被批准成为财政部部属高校首批重点学科,重点学科数量位列部属高校之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0至今)
<font color="#00年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财经大学(原中原大学财经学院)与中南政法学院(原中原大学政法学院)共同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
2004年11月,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正式组建。
<font color="#05年9月,学校正式跨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font color="#11年5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重点表彰的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font color="#11年6月,学校正式跨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同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正式建立研究生院。
<font color="#11年8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和EMBA项目通过国际MBA协会(简称AMBA,世界三大商科教育认证组织之一)认证,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7所获AMBA认证的院校。
<font color="#12年5月26日,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部三类培养基地。
<font color="#12年7月25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大学共建的“知识经济与法制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font color="#12年8月30日,由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原财政部直属的财经类高校共建的“中国财政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font color="#12年10月23日,教育部、财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协议,共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font color="#12年11月15日,学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格高校。
<font color="#13年3月2日,学校与财政部会计司、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15家协同单位共同组建“会计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font color="#14年1月4日,学校获得CFA协会正式认证,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7所获得该协会认证的大学。
width:100%">
三合一之“前世今生”——武汉理工大学
标签:211工程
截止2014年4月,学校共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逾156万平方米,四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390余万册;在校本科生37300余人,博士、硕士生15000余人,外国留学生800余人 。
在2014年《泰晤士报》发布的亚洲大学排行榜中,武汉理工大学位列中国大陆第九位 、亚洲第49位,进入《泰晤士高等教育》年度世界大学前400名排行榜,位居301-350位,中国大陆第八位。
学校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朝末期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分属于教育部、交通部、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的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而成。
武汉工业大学<font color="#48年4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军区军工部党委决定在哈尔滨建立一所军事工业学校,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东北兵工专门学校),由东北军区军工部部长何长工担任名誉校长。
<font color="#48年11月,何长工到沈阳为学校选址,学校由哈尔滨迁至沈阳。
<font color="#58年9月,建工部组建北京建筑工业学院。
<font color="#49年3月,学校分为预科和本科,预科学制1年,本科4年。同年,东北兵工专门学校(部分)迁往沈阳沈河区青年公园湖旁,改建为东北建筑工程学校,后相继发展为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font color="#59年,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本科部分)并入北京建筑工业学院。
<font color="#60年,北京建筑工业学院成为建筑工程部部属重点院校 。
<font color="#69年10月,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南迁至湖南常德。
<font color="#71年7月,北京建筑工业学院搬至湖北武汉与同属建工部的武汉建筑工程学校(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更名为湖北建筑工业学院。
<font color="#78年2月,湖北建筑工业学院被列为新增的全国重点大学,重新新划归国家建筑局领导,并更名为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font color="#80年,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建材学院在原北京建筑工业学院旧址成立了北京研究生部。
<font color="#81年,学校获得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结构工程等7个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font color="#81年7月,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部分)分建武汉城市建设学院。
<font color="#85年8月,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
<font color="#86年,“结构工程”学科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增加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获得正、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
<font color="#87年,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得国家计委批准。
<font color="#88年,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被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该学科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font color="#97年9月,武汉工业大学通过“211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审核,成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font color="#98年,武汉工业大学由建材总局所属划归为教育部,成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font color="#46年,国立武昌海事职业学校、广东省立潮汕高级商船职业学校(部分)合并组建国立武昌海事学校
<font color="#49年,中南交通学院,由刘惠农同志任院长,曹海波为副院长
<font color="#52年,大连海运学院、上海海运学院等高校船舶专业并入中南交通学院
<font color="#54年,大连海运学院(航运专业)并入中南交通学院,中南交通学院更名为武汉河运学院
<font color="#57年,武汉交通学院更名为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font color="#57年,全国多所高校水运专业并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font color="#63年,上海海运学院内燃机专业、大连海运学院船机等专业并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font color="#63年,交通部属院校进行专业调整时,水运管理和水运经济专业调整到上海海运学院
<font color="#81年,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等4个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font color="#84年,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font color="#92年7月,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前身为国立潮汕高级商船学校)并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font color="#93年11月,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更名名为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在全国范围开始一本招生
<font color="#96年12月,交通部与湖北省签署共同建设武汉交通科技大学的协议
<font color="#98年,武汉交通科技大学部分学科通过211工程预审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font color="#58年10月27日,武汉工学院创建
<font color="#60年,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汽车制造专业并入武汉工学院
<font color="#61年,湖北工学院、湖北化工学院并入武汉工学院
<font color="#58年,湖北化工学院创建
<font color="#58年,湖北工学院创建
<font color="#70年,武汉工学院、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湖北农机学院
<font color="#79年,武汉工学院恢复名称
<font color="#83年9月,由机械部划归为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领导
<font color="#95年,武汉工学院更名为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font color="#97年,武汉汽车工业大学通过了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部门预审
width:100%">
本帖最后由 莫小新 于
08:58 编辑
超级组建之”前世今生“——华中农业大学
标签:211工程
截止2014年4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206人,其中本科生18625人,研究生6581人。
湖北农务学堂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上疏光绪皇帝,正式奏请兴办湖北省农务学堂。同年10月正式开学。
<font color="#03年扩建为湖北省高等农务学堂。
<font color="#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办学时代结束。
<font color="#12年,湖北省农务学堂在辛亥革命后改建为湖北甲种农业学校。此后,经历了1923年湖北第一、第二高级农业学校,1931年省立乡村师范学校,1933年湖北省立教育学院,1937年湖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1940年湖北省立农学院,1950年湖北省农学院等一系列演变。
<font color="#38年,侵华日军迫近武汉,学校西迁湖北恩施五峰山坚持办学。
<font color="#45年,抗日战争胜利,学校迁回武昌宝积庵。
华中农学院
<font color="#52年,以武汉大学农学院、湖北省农学院的整体和原中山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农学院、江西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当年招收本科生,次年招收首批研究生,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取得新的进展。
<font color="#57年,华中农学院从宝积庵整体迁址武昌南湖狮子山。
<font color="#世纪60年代,首次招收外国留学生。
华中农业大学
<font color="#85年,正式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
<font color="#05年,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同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font color="#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评为优秀。
<font color="#11年,进入“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width:100%">
地球科学之”前世今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标签:211工程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21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博士生导师217人,教授423人,副教授65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5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12人(含青年项目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优青科学基金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31人,“楚天学者计划”入选教授36人。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1952年,中央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院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清华大学地学系、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地质工程系和西南交通大学(原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地质组以及西北大学地质系合并成立了中国地质大学前身——北京地质学院。
<font color="#52年11月1日,在北京端王府夹道举行了北京地质学院首届开学典
<font color="#57年5月17日,刘少奇同志在中南海接见了学院毕业生代表,进行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亲切交谈。他说:地质工作者是“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要建设就要搞地质勘探,就要打“游击”,你们是建设时期的游击队、侦察兵和先锋队。
<font color="#60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并跻身国务院确立64所全国重点大学之列。
<font color="#68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派工宣队进驻学校的通知》。8月25日,工人、解放军宣传队进驻北京地质学院,接管了学校的全部工作,进行大批判、大联合、成立革命委员会、清理阶级队伍、整党等所谓的“斗、批、改”,知识分子受到严重摧残,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从日起,千余名教职工举家带口、扶老携幼,被送往江西峡江仁和公社“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
<font color="#66年至1970年的5年时间中,学校停止招生。“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使高等教育事业遭受一场浩劫。1970年,北京市原有的46所高校中,有13所被迫外迁,其中以地矿、农林院校为主,学校为受害学校之一,使学校更加雪上加霜。自此,学校进入了动荡、颠沛流离状态。在仓促的搬迁中,仪器、图书资料、标本、教学文档等损失惨重,教职员工失去了稳定的安身立命之所,美丽的校园被蚕食、侵占
<font color="#70年,学校外迁大势所趋。迁往何方?为全校上下所关注。学校派人分别前往陕西、江西、甘肃、湖南、湖北等地调查选址。1970年5月,国家地质总局军代表批复同意北京地质学院迁往湖南省石门县新建。鉴于仓促决策,9月18日,国家地质总局《关于北京地质学院迁往湖北江陵基本建设的批复》,同意将拟迁往湖南石门县建校计划改为迁往湖北江陵县。学校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
<font color="#75年,整体迁至湖北省省会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
<font color="#78年,武汉地质学院在原北京旧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font color="#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设在武汉。
<font color="#97年12月6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社会[l号文《关于中国地质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同意中国地质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正式立项,确定了其建设方案。
<font color="#00年2月,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学校进入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序列。
<font color="#06年10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同年,学校申报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得到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中国地质大学正式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一部分。
width:100%">
补充:华中农业大学
现有教职工2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586人,教授35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千人计划专家18人,万人计划专家4人,长江学者20人,国家杰青19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6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岗位科学家39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省部级优秀创新团队38个。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
width:100%">
现有学院(部)18个,本科专业57个,覆盖农、理、工、文、法、经、管、艺等学科门类;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二级学科10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二级学科6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全日制在校学生26196人,其中本科生18763人,研究生7045人,留学生388人。
width:100%">
可以追寻历史的记忆了
width:100%">
武汉的百年老校不亚于京城名校呀,长知识了
width:100%">
武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width:100%">
width:100%">
一万个理由
武大历史悠久,不愧是名校,膜拜!
width:100%">
学习了。呵呵
width:100%">
咏哥人为峰
2015年9月,武汉大学占地面积5187亩,建筑面积262万平方米;共有各类在校生总计56829人(其中本科生31886人、硕士研究生16625人、博士研究生6741人、留学生1577人),教职工7760人(其中专任教师3737人);
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43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58个,博士后流动站42个;下设35个院系,并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开设有124个本科专业。
知名校友张之洞、蔡锡勇、程颂万、李四光等
width:100%">
@开心面对@
谢谢分享,了解学习。
width:100%">
这就是大家都想孩子留在武汉的原因。
width:100%">
地址:湖北武汉武昌区积玉桥金地国际花园别墅区TH7-101&电话:027-(周一至周六09:00~18:00)&传真:027-&&值班QQ: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85大学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