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212E09是什么芯片是什么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张忠谋 台积电 和芯片产业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张忠谋 台积电 和芯片产业》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张忠谋 台积电 和芯片产业》 精选一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技术革命之一是以不成功的薪资协议开始。1984 年,张忠谋的一位友人寻求募资 5000 万美元设立了一家晶片制造商,他一开始拒绝,直到朋友提出书面提案才首肯。这个人从未加入,张忠谋后来发现他的朋友早就找到一个以他的名义愿意工作的工厂,所以只需要一小部分钱。「这让我开始了这个单纯制造晶圆的想法。」三年后,台湾积体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TSMC) (2330-TW) 开始制造其他公司设计的晶片。 「我其实很失望,但也让我有其他想法。」这次际遇为台积电洒下了种子,继续开创了接单制造的模式,并通过迎战新进业者转变了整个产业。虽然从英特尔公司(INTC-US) 对飞兆半导体(FCS-US) 的巨头们从上到下承担晶片制造的任务,但台积电使高通(QCOM-US)、博通(AVGO-US) 和英伟达( Nvidia) (NVDA-US) 等公司都可以专注于设计,并交给台积电生产。86 岁的张忠谋上周宣布将在明年辞去董事长职务,把他的 1900 多亿美元的公司交给助手刘德音和魏哲家。他上周五接受采访时中讨论了他的成就。「自从我们成立以来,无晶圆厂公司在全球快速兴起。」他说,「过去30 年半导体产业的大多数创新来自无晶圆厂公司。这可能是我最自豪之处,在这个产业带动很多创新。」张忠谋在台湾**的协助下设立了台积电,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订制晶片制造商已经 30 年了。这创造了一个世代的产业领导者,提升了台湾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可能会走开。业界再次期待着每几年产业巨变之一的到来:这一次,它正在准备将从汽车和洗衣机到 AR 设备能够与智能网路连接。中国的全球优势也有可能对这家逐渐老化的公司产业主导的现况有所影响。台积电是苹果公司 (AAPL-US) 的 iPhone 主要晶片制造商,准备花费超过 200 亿美元设立最先进的工厂来获得下一波的增长。这是为了领先英特尔和三星电子 (005930-KR) 的生产必须付出代价。
写在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家3年理财老平台
立即理财拿红包→无界财富(年化收益10%)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网贷安全110:http://www.p2b110.com/news/258355.html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
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我在【网贷安全110】看到这篇经典的文章,有趣-有料-有内涵!你们看看觉得如何?","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http://www.p2b110.com/","bdStyle":"1","bdSize":"16"},"share":{"bdSize":16},"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24"},"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js?cdnversion='+~(-new Date()/36e5)];
《张忠谋 台积电 和芯片产业》 精选二摘要:丨本文由华商韬略原创首发丨作者:毕亚军/责编:杨芷嘉直到有一天你的答案不再变动,那就是你成熟了。上周谈了一个追求成功但付出很多代价,成功却不够幸福的问题。很多读者留言,感叹这个自古两难全的命题。有些东丨本文由华商韬略原创首发丨作者:毕亚军 / 责编:杨芷嘉直到有一天你的答案不再变动,那就是你成熟了。上周谈了一个追求成功但付出很多代价,成功却不够幸福的问题。很多读者留言,感叹这个自古两难全的命题。有些东西可以再补充一下。【世上没有绝对的幸福和圆满】马老师曾说,他有生以来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创建了阿里巴巴。“我没有料到这会改变我的一生。我本来只是想成立一家小公司,然而它最后却变成了这么大的一家企业。”这话遭到很多人吐槽,但在某些个时刻,我想,是他真实的想法。世人看到他的成就和荣耀,羡慕他的事业和财富,但这些背后,他承担了人生多少的不完美,甚至承受了多少内心不想要的约束,当你把自己变成他,从湖畔花园开始想,一直想到现在,中间的很多过程可能都是你不想要,受不了的。所以,“有生以来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创建了阿里巴巴”对马老师来说,在某些时候,它是真实的存在,阿里让他得到了很多,但也让他牺牲了很多自己想要的。由此可见,马老师是不幸福,如果他把幸福定义在绝对的圆满。不光是马老师,台湾著名企业家、56岁才创业,30年做出全球第一大半导体公司的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先生也是个例子,而且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张先生年轻时在哈佛、麻省、斯坦福三大顶级学府读书,毕业后在科技产业巅峰打了40多年的世界大仗,之后创业一出手就缔造两个新产业。如今,他的台积电每天赚2亿人民币,他的生活也令世人钦慕,他应该算是人生圆满了吧?但不是,他干脆写过一篇文章叫:《人生不要太圆满》意思是,不要去奢望拥有圆满的人生。他说,“就我多年观察,我发现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多少少了一些东西。”“比比皆是的例子是,有人才貌双全、能干多财,情字路上却是坎坷难行;有人家财万贯,却是子孙不孝;有人看似好命,却是一辈子脑袋空空。”张先生感叹,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却如影随形。一个例子或许可以佐证他曾经的缺口。2001年,70岁的张忠谋在美国与比他小13岁的张淑芬结婚。这是两人的再婚。一时舆论哗然。原因是,张淑芬曾经是张忠谋的部属,也是张忠谋曾经的部属、台湾工研院化工所长吴丁凯的前妻。两人因为工作关系相识,坊间因此议论纷纷。说张忠谋居然对部属的妻子产生好感,言外之意是有道德问题的嫌疑,甚至还有人直接说他是夺人之妻。一个那么珍惜羽毛的人,在感情面前,也一度是那么的不堪。因为在华人社会的价值观中,两人恋情的发展很难被真心理解和祝福。从媒体披露的信息看,两人是因为爱走到一起,却也是带着彼此的伤口走到一起的。原来,张淑芬与前夫的感情早就不再,只是拖延十几年才办离婚;而张忠谋也是一样。到再婚时,他已经与前妻分居超过30年。【你不变的答案是什么?】可以想像,当年的张忠谋和张淑芬需要多大的勇气,克服多少的不完美才能走到一起。但他们的勇气和克服是值得的,这换来了他们此后至今的圆满。张淑芬曾在一次访问中说,他们的婚礼很简单,在教堂举行,只有少数亲友参加;公证完之后,我父母也有宴客,只摆了几桌而已,但婚后他们都非常幸福。“觉得他可以一辈子保护我,像个‘港口’,可以终生依赖。”张淑芬说,而她则把张忠谋“当成小孩子一样疼爱,有时候顺着他,有时候管管他。”“我们的感情好,生活过得很实在,不会因为身份、地位或其他世俗的眼光,而影响了这种感觉。我很确定,我们有白头偕老的打算。他很爱我,我也很爱他。”前段时间,张忠谋宣布正式退休。他说。“过去三十年,创办、奉献台积电,是我个人非常愉快的时期。现在我要把余年留给自己和家庭。”没有绝对的圆满,如何更圆满一点?张忠谋在那篇《人生不要太圆满》文章中给出的答案是,面对它,接受它,放下它,然后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珍惜和拥抱自己拥有并能期待的。他说,“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因为我体认到生命中的缺口,仿若我们背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谦卑,要懂得怜恤。若没有苦难,我们会骄傲,没有沧桑,我们不会以同理心去安慰不幸的人。”因此,张忠谋认为,人生不要太圆满,有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是很美的一件事,你不需拥有全部的东西,若你样样俱全,那别人吃什么呢?“体认到每个生命都有欠缺,我也不会再与人作无谓的比较,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张忠谋的姑妈是一位企业家,被人认为是台湾的阿信,她在年近七旬遁入空门之前也曾告诉张忠谋:“这辈子所结交的达官显贵不知凡几,他们的外表实在都令人艳羡,但深究其里,每个人都有一本很难念的经,甚至苦不堪言。”“所以,不要再去羡慕别人如何如何,好好数算上天给你的恩典,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绝对比没有的要多出许多,而缺失的那一部分,虽不可爱,却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你的人生会快乐豁达许多。”“如果你是一个蚌,你愿意受尽一生痛苦而凝结一粒珍珠,还是不要珍珠,宁愿舒舒服服的活着……早期的扑满(即存钱罐)都是陶器,一旦存满了钱,就要被人敲碎;如果有这么一只扑满,一直没有钱投进来,一直瓦全到今天,他就成了贵重的古董,你愿意做哪一种扑满?”张忠谋说,这种难以两全的冲突总是伴随着我们,要我们去思考并作出选择。“每想好一次就记下你的答案,直到有一天你的答案不再变动,那就是你成熟了。”当那个答案不再变动,在那个答案下好好解题,或许就是更圆满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百家号】,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就在华商韬略!版权声明: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转载请关注华商韬略回复“转载”获取授权。?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阅读量:1400《张忠谋 台积电 和芯片产业》 精选三摘要:接替丁磊担任乐视汽车全球CEO的张海亮也确认离开,改任互联网汽车公司北京电咖汽车的董事长兼CEO。值得一提的是,卸任CEO的张海亮仍担任乐视汽车副董事长一职,协助乐视汽车顶层战略制定及业务的整体规划。乐视汽车一直在“旋涡”中,彼时怀揣梦想投身乐视造车事业的高管们,他们目前的处境和未来去处,备受业内关注。继原乐视汽车中国及亚太区CEO丁磊辞职后,日前,《证券日报》记者证实,接替丁磊担任乐视汽车全球CEO的张海亮也确认离开,改任互联网汽车公司北京电咖汽车的董事长兼CEO。值得一提的是,卸任CEO的张海亮仍担任乐视汽车副董事长一职,协助乐视汽车顶层战略制定及业务的整体规划。对此,有电咖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张海亮的工作重心完全在电咖的纯电动汽车项目上。没有辞去乐视汽车的全部职务,只是出于道义上的考虑。“毕竟乐视汽车现阶段处境很糟糕,老张还是重感情、讲义气的。”实际上,随着乐视汽车数位高管的集体出走,乐视汽车的前景已不言自明。但乐视造车的失利,显然并没有影响到这些传统汽车人对未来汽车变革推动的热情。记者注意到,就在张海亮单飞创业筹谋新一轮发展的同时,前他一任的乐视汽车CEO丁磊,日前出现在第三届复旦大学首席***家论坛上,此时丁磊的身份是东海岸(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主攻新能源交通产品技术和智能驾驶人机互动技术。“预测至2030年,纯电动智能车将占新车销售三分之一,整车增量的70%将来自纯电动智能车。”丁磊如是说。此外,上述电咖人士表示,下一步电咖将逐步解决独立资质、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等关键问题,不排除独立建厂的可能。公司第一款产品电咖EV10将在年内上市,这意味着电咖EV10或成为由新势力车企开发销售的第一款电动车。从乐视到电咖张海亮造车理念回归今年3月20日,乐视汽车CEO丁磊离职后,原乐视汽车COO张海亮成为继任者。事实上,张海亮的履历与丁磊相比毫不逊色,但由于晚来半年,相比媒体对于丁磊的竞相关注,在传统车企中同样曾官至上汽集团副总裁的张海亮彼时却当起了救火队员。然而,5月初就有消息传出张海亮已从乐视汽车离职。尽管乐视汽车第一时间晒出乐视汽车高管团队合影予以了侧面辟谣。但随着乐视资金压力加剧,贾跃亭赴美久久未归,又有媒体援引乐视汽车内部知情人士消息称,CEO张海亮将于近期正式办理离职手续,新任掌舵者则是公司副总裁高景深。此番,忙于为贾跃亭辟谣的乐视汽车无暇他顾,倒是张海亮本人对外回应称,正在美国“休假+出差”。或许是公司的资金困境让张海亮的造车计划难以得志,张海亮最终还是选择了单飞。上述人士表示,张海亮之所以选择执掌北京电咖,除了看好新能源车的未来市场前景外,更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又一次挑战。相比乐视汽车大书特书的“颠覆”和“创新”,能够回归本真,遵循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造车可能才是张海亮真正想要的。正如他当初加盟乐视汽车时所说,“我自己有一个追求,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想为推动汽车行业的转型、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参与和努力。离开传统汽车企业之后,另外找一条能够证明自己、发挥自己作用的道路,这个想法非常坚定。”在张海亮看来,加盟投身互联网造车行业,是一个非常正确而明智的选择。随着张海亮的加入,电咖团队快速壮大,其中原沃尔沃中国销售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向东平的加入备受关注,他曾在上汽大众工作20多年,并推动斯柯达销量从6万辆迅速增长到20万辆。在得知老领导张海亮单飞创业后,向东平毅然加入了这家新兴造车企业,担任电咖汽车首席营销官。至于同样被传已离职的原乐视汽车CTO牛福胜,此前和张海亮一样出身于上海大众,从事了20年的车辆开发工作,主导了包括朗逸在内的多款车型开发。2008年,牛胜福推动了上海大众新能源研发设施的建设和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外界普遍认为,他的加入将为电咖汽车夯实了正向开发的技术储备。《证券日报》记者查询工商资料发现,在9月23日,电咖汽车的法定代表人已经变更为张海亮,而向东平已成为北京电咖汽车的全资子公司――绍兴电咖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后来居上?EV10将在年内上市随着张海亮正式出任电咖汽车董事长兼CEO,这家成立仅两年有余的新兴造车企业也从幕后被推向前台。公开资料显示,北京电咖汽车成立于,注册资本2800万元,是一家集纯电动汽车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拥有整车研发团队和销售公司。电咖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先乐视投资了10多个与汽车有关的项目,包括电车服务运营商电桩、互联网预约服务平台易到、整车电动车企Lucid等。而电咖就是其中之一,乐视曾经占股35%,是电咖的第二大股东。但在今年9月份,乐视汽车撤出对电咖的投资,电咖即成为了一家独立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记者了解到,目前电咖已经成立了杭州运营及研发本部、北京品牌运营中心、成都互联网技术中心以及金坛的生产基地。未来五年,电咖汽车将围绕A0、A、B三大平台,投入30亿元研发资金,打造多款车型。谈到为何选择东南汽车作为其新产品的代工厂,张海亮对外表示,东南汽车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个具备合资企业生产标准的自主整车生产企业,在生产工艺以及流程上,有着三菱等合资车企的生产技术标准,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据了解,张海亮执掌电咖后不久就获得了新股东的,并且完成了首款车辆的研发设计以及量产前的所有准备工作。据了解,公司第一款产品电咖EV10将在年内上市,这意味着电咖EV10或成为由新势力车企开发销售的第一款电动车。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相关阅读:网友评论:还可以输入500字发布成功发表评论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加载更多柳暗花明?互金协会拟股权融资信披标准 涉94项中国互金协会成立互联网股权融资专业委员会柳暗花明?互金协会拟股权融资信披标准 涉94项共2页:上一页12下一页写在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家3年理财老平台立即理财拿红包→无界财富(年化收益10%)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网贷安全110:http://www.p2b110.com/news/261917.html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我在【网贷安全110】看到这篇经典的文章,有趣-有料-有内涵!你们看看觉得如何?","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http://www.p2b110.com/","bdStyle":"1","bdSize":"16"},"share":{"bdSize":16},"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24"},"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js?cdnversion='+~(-new Date()/36e5)];《张忠谋 台积电 和芯片产业》 精选四“2017年度中国传感器十大品牌评选”是由品牌排行网主办的全网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品牌综合实力排名评选活动。此次评选,征集数万网友投票、点评,经过多轮审核精选出行业品质出众、人气最旺的十大品牌。品牌排行网致力于推动中国消费方式品牌化,构建良好的消费环境。活动创办以来反响热烈,不仅吸引了国内近一半的品牌和经销商的参与,同时也被新浪、网易、新华、中国、搜狐等70多家知名网媒高度关注,共享品牌盛宴。各大媒体的报道,为国内优秀品牌团聚人气,提高品牌知名度、影响力提供契机。荣登“2017年度中国传感器十大品牌”榜单的优秀企业和品牌如下:第一名:上海倍加福工业自动化贸易有限公司 (倍加福)凭借创业的勇气,无畏的开拓精神以及执着的创新理念,Walter Pepperl与Ludwig Fuchs这两位倍加福的奠基人于1945年在曼海姆共同创办了一家无线电修理厂。他们凭借着多年经验,迸发出智慧的创新灵感,并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为客户开发新产品。数年后,由他们发明出世界上第一个的接近开关,这些创新造就了倍加福辉煌历史的起点。如今,倍加福公司现已成为电气防爆和传感器技术领域中,享誉世界的开拓者和创新者。我们的业务开展始终聚焦在每个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上:我们满怀对自动化的热情及创新领导科技,致力于成为您现在乃至将来的合作伙伴。我们了解您的市场需求,提供特定的解决方案,并将其整合到您的处理流程中。第二名:邦纳电子(苏州)有限公司(邦纳)在世界各地,人们每天使用邦纳的产品成千上万次来解决各种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和实现自动化目标。1966年,Bob Fayfield创立了邦纳,最初这是一家以解决各种问题而知名的小型工程公司。如今的邦纳成为了一家全球性的公司,是全球公认的过程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导者之一。从财富500强的工业领导企业到刚刚入市的创新企业,各种规模的公司纷纷在使用 邦纳 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LED照明灯和指示灯以及无线和安全产品。因为我们有善于创新的产品研发工程师、技艺精湛的应用工程师和才华出众的员工,所以占据了市场领导者之一。邦纳专家始终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邦纳拥有全球3500多名由工厂和现场代表组成的网络,以及行业中最大之一的应用工程师力量。邦纳总部位于明尼苏达州,我们的办事处、生产设施和现场代表遍及北美、南美、亚洲、非洲、澳洲和欧洲。邦纳每年发布数百种创新产品。邦纳提供业内齐全的优质产品。每隔3.5秒,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就会安装一个邦纳传感器。看看邦纳如何帮助解决常见的应用挑战。1966年,Bob Fayfield先生创建了邦纳公司,从一家专注于个人服务和智能定制解决方案的小型电子工程公司发展而来。精心打造的智能产品、定制的解决方案和体贴入微的服务,是我们吸引客户的关键。每一次的成功,都帮助我们提升了技术能力和制造能力、增加了员工和行业知识、促进了与客户及合作伙伴的关系、扩大了我们在美国及全球的影响力。从一开始,我们就致力于开发创新解决方案、提供最优质的产品、满足每个客户的需求和诚信经营。这些承诺将继续指引我们和阐述我们作为一家公司的立场。五十多年来,客户和我们开展业务,他们信赖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品质和性能,也信任我们的专业技术、经验和诚信。 期待在未来几十年以及更长远的未来为客户提供卓越的服务、非凡的产品、创新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第三名:广州市西克传感器有限公司 (西克)SICK AG是全球领先的传感器和分析仪器系统制造商,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和市场领导者之一。在中国,西克中国(广州市西克传感器公司)负责传感器业务(工厂自动化及物流自动化),西克麦哈克(北京)仪器有限公司负责分析仪器系统制造业务(过程自动化)。西克中国 成立于1994年,为SICK在亚洲的重要分支机构之一。历经多年的发展与积累,SICK中国已成为极具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包括包装,食品饮料,机床,汽车,物流,交通,机场,钢铁,电子,纺织等行业。目前已在广州,上海,北京,青岛,香港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并形成了辐射全国各主要区域的机构体系和业务网络。第四名:精量电子(深圳)有限公司(TE)TE connectivity 是全球技术领导者。我们设计和制造高度精密的连接器、传感器和电子元件,这些产品对于我们这个连接日益紧密的世界至关重要。我们帮助工程师把想法转变为现实。 TE 创新、高效、可靠的连接器产品经过了严苛环境下的验证,我们的客户通过使用这些产品重新定义了性能的极限。我们在材料科学研究、先进设计能力和制造领域的专业知识使我们能够满足客户的任何需求。无论是研发三代甚至四代以后的技术,还是应对客户目前面临的问题,我们都在试图克服世界上最苛刻的连接挑战。“赢在中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方法来本地化和利用我们的运营战略。 自1998年以来,TE 始终致力于帮助中国的制造业和科技公司创造新机遇并实现新价值,这尤其体现在以下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中:对多功能移动设备和更快数据通信的需求,以及大数据、智慧城市、高速公交、数字工厂、清洁能源和互联技术(包括互联汽车、智能家居和互联社区)的出现。在中国,我们的综合解决方案(以及对塑造客户产业的创新技术的理解)使我们能够帮助整个地区的客户在其全球产业中与时俱进。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客户赢得市场。我们共同推进生产过程,扩大自动化程度,将技术进步转化为客户业务链中的价值机会。第五名: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麦克)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半导体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行业领袖,拥有数十年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变送器的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经验,秉承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精神,麦克潜心工艺技术,注重服务品质,为顾客提供各种专用传感器与监测解决方案。产品覆盖压力传感器、变送器、电磁流量计、温度仪表、手持设备、物联网末端采集与无线传输装置,是与世公认的高品质、可信赖的传感器和监测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经授权的第三方压力计量检定和流量计量检定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和《计量授权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公司可为用户提供压力表、压力传感器、变送器的压力计量检定、校准服务,以及电磁流量计、超声流量计、质量流量计和差压式流量计的计量检定、校准服务。基于公司成功的经营理念,具有新知识、新思维的优秀团队以及数千用户的信任和支持,坚持“人性、务实、创新”的理念,秉承现代企业“积极、主动、开放、进取”的成功法宝,麦克公司与中国压力测控事业共同发展,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同步提高。秉承麦克传统,不断创新,我们继续专注于测控行业的技术开发、产品规模化生产和技术服务。麦克真诚地希望与世界友人共同合作!第六名:宁波赛柯传感器有限公司(赛柯)宁波赛柯传感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传感器,及辅助元件的企业。产品性能可靠、结构合理、外型美观,广泛应用于气动及其他自动化领域。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开拓创新,团结求精”的经营理念,并将此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经过公司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已在新老客户群中取得了良好的声誉。公司位于4A级国家风景旅游区宁波溪口镇上,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环境,优质的产品与完美的服务天人合一。我们将以优良的品质,合理的价格,完善的服务,竭诚欢迎国内外人士前来洽谈业务 赛柯将是您最佳的选择。第七名:恩梯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恩梯恩)成立于191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轴承制造企业之一,总部设在日本大阪。在公司成立93年的历史中, NTN通过向全球市场提供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以轴承为中心的各类机械产品,不断扩大事业规模。如今, NTN已成为世界第3大综合轴承制造商,世界第2大等速万向节制造商和世界第1大汽车轮毂轴承制造商。在大中国地区,作为区域总部的恩梯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辖一个销售公司(香港),5个分公司(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沈阳)及10个独资/合资工厂(含台湾2个工厂)。第八名:江苏科兴电器有限公司(科兴)江苏科兴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35kV及以下互感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压互感器产量及销售排名全国前三。是国家互感器标准化委员会成员单位,是现行互感器主要国家标准GB3《电流互感器》及GB3《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主要起草人。公司连续多年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的现场审核,取得了国家电网的一纸证明。先后成为各大外资企业、输配电行业龙头企业及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各省网中标企业的主要供应商,熟悉国家电网、各省电力公司及各大外资企业对互感器的特殊技术要求。公司建立了行业第一个互感器自动化生产车间,并获得了江苏省首批“智能示范车间”的荣誉。其中线圈生产、成品装配及检测自动化流水线、线圈干燥用真空隧道炉、烘模及后固化用隧道炉、AGV自动流转机器人等设备均为行业首创。公司以精益化生产为手段,建立了ISO质量管理体系、ISO1环境管理体系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公司拥有非常可靠的原材料供应体系,采用美国HUNTSMA(亨斯迈)树脂和固化剂、比利时SIBELCO(矽比科)硅微粉。公司建有行业领先的原材料实验室,对主要原材料的关键参数都具备检测手段,确保采购的原辅材料的各项参数全部可控。公司“COSINE”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5A级数字化企业、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管理创新示范企业、江苏省高成长型中小企业、江苏省供应链示范企业、多个创新项目获江苏省重点创新项目。公司ERP升级工程获江苏省信息化资助项目,系江苏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建立了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创建幸福企业,服务电气行业”,“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互感器供应商 做智能制造的引领者”是科兴人不懈的追求;科兴电器将持续投入研发及技术创新,提供超标准的优质产品及高效率的服务,力争为全球电网作出更大的贡献。第九名: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欧姆龙)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是一家引领工业自动化产品和应用先进技术的跨国公司,作为欧姆龙全球事业的一部分,它已经成为自动化领域的佼佼者。在中国,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建有研发、生产、技术服务和物流基地,在华北、华东和华南拥有销售公司,其下属40多个事务所、办事处遍布全国,为客户提供最直接的服务。欧姆龙以其特有的传感与控制技术,利用我们多年的经验,以及对生产现场的深刻理解,不断满足客户对产品多样化和高品质的追求。不仅如此,欧姆龙更在环境保护、生产安全方面为您出谋划策。第十名:爱德克电气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和泉)IDEC(爱德克)和泉电气是世界著名工业控制器及自动化元器件生产厂家,拥有严格的品质管理体制,获得UL、CSA及ISO9002规格认证。和泉电气产品种类繁多。作为全球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IDEC(爱德克)和泉电气的经营历史已经有半个多世纪。IDEC(爱德克)和泉电气的分支机构遍布亚洲、北美洲、中南美洲和欧洲。我们的制造工厂分布在日本、台湾,新加坡和中国。爱德克电气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于2002年成立于中国。《张忠谋 台积电 和芯片产业》 精选五《建议》指出,当前台湾经济面临巨大挑战。视觉中国 资料新华社台北10月5日电,台湾最高研究机构“中研院”5日在台北发表研究报告《台湾经济竞争与成长策略政策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提出,经济成长转型、提振投资、带动薪资增长,是21世纪以来台湾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建议》指出,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创新正在改变既有产业规则,需要崭新的思维与创新的做法,并有当局的强力政策扶持,才能维持产业竞争力,以期促进台湾经济未来长期的增长。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研究小组历时一年多,从台湾现有产业的附加价值、全球竞争力、产业安全与就业创造、官方组织效能、人才延揽,以及新兴产业等面向深入探讨,完成这份政策建言。《建议》指出,当前台湾经济面临巨大挑战:经济增长率减速过快,近10年平均增长率已降至3.82%;名义居民所得也相对较低,薪资年增长率骤降只剩下1%,让800万劳工对经济增长完全无感。台“中研院”院士、***家王平在记者会上表示,台湾经济面临法规僵化、环保评估难过关和两岸关系不稳等三大问题。他担心,未来十年台湾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他指出,台湾法规限制太多,导致产业与投资难以弹性发展。同时,环评难过关,企业设厂困难。此外,民进党当局的两岸政策保守、缺乏弹性,既阻止台湾高科技企业赴大陆设厂,也防范大陆企业入台,无视经济规律。研究发现,台湾现有产业中,半导体产业总产值全球第二,对台湾经济贡献极大,然而台湾IC设计、制造、封测多为中小企业。如果企业间能结盟合作,并通过当局积极推动产业政策,将带动半导体产业向上发展。台湾的面板产业面临新技术投资缓慢等问题,随着大陆产能崛起,面板业战局将日趋白热化。王平强调,台湾不要整天担心大陆竞争,而要将重点放在自身技术进步上,加强研发,“水涨船高”,先人一步自然不担心被追上。《建议》提出,岛内要检讨强化高等教育、建构吸引人才的机制和环境、强化产业软实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合理的环评制度等。(原题为《台“中研院”研究报告:台湾经济面临巨大挑战》)
写在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家3年理财老平台
立即理财拿红包→无界财富(年化收益10%)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网贷安全110:http://www.p2b110.com/news/257193.html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
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我在【网贷安全110】看到这篇经典的文章,有趣-有料-有内涵!你们看看觉得如何?","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http://www.p2b110.com/","bdStyle":"1","bdSize":"16"},"share":{"bdSize":16},"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24"},"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js?cdnversion='+~(-new Date()/36e5)];
《张忠谋 台积电 和芯片产业》 精选六
  图为厦工(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电焊工人正在焊接盾构机盾体(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中新社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 周锐)在连续两个月扩张后,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逾五年新高。中国官方认为,这显示中国制造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中国国家统计局30日发布消息称,2017年9月份,制造业PMI为52.4%,连续两个月上升,达到5月以来的最高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说,9月份的制造业PMI指数释放出四大利好消息:
  一是供需两端继续向好,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4.7%和54.8%,分别比上月上升0.6和1.7个百分点,均为近年来高点,且新订单指数年内首次超过生产指数,供需关系更趋于平衡。
  二是国内外市场需求改善,进出口稳步增长。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3%,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进口指数为51.1%,虽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在扩张区间,制造业外贸回稳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
  三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加快成长。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PMI均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
  四是国庆、中秋双节临近,消费品制造业扩张加快。消费品制造业PMI为53.4%,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为4个月来的高点。
  不过,同日披露的财新制造业PMI仅为51%,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两个数据走向的不一致引发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统计局发布的制造业PMI指数的调查样本是3000余家大型制造业企业,而财新PMI编制的依据是每月向400余家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发放问卷。样本的不同导致二者并不总是同步。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也表示,“9月份PMI指数上升得夸张?其实是调查样本以大企业为主。环保去产能有利于大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加上价格上涨,环保合格企业干劲冲天。”
  环保对于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利好效果在多地已经显现。在北新建材位于涿州的一个石膏板工厂中,生产线正全力开动。该工厂负责人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大量小作坊无视环境污染和国家标准的生产,让石膏板市场涌入大量低端甚至假冒产品,在国家加强环保力度关停一批小作坊后,正规企业的日子好过了很多。
  除了环保因素,中国制造业持续传递暖意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内在动力。
  ***家曹远征表示,在用工成本、人口老龄化等制约依然存在情况下,今年中国经济实现筑底是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该项改革使微观基础得以夯实,企业开始全面盈利。
  曹远征表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速度增长90%。很多的中国传统制造业已经改变了面貌,点点滴滴的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希望。
  在制造业之外,服务业也呈现出动力增强态势。9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4%,创6月以来的最高点。其中,服务业实现快速增长。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
  赵庆河表示,从市场需求和预期看,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1.5%和60.8%,分别高于上月1.2和0.7个百分点。这显示服务业市场需求稳中有升,企业信心进一步增强。(完)
写在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家3年理财老平台
立即理财拿红包→无界财富(年化收益10%)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网贷安全110:http://www.p2b110.com/news/256349.html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
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我在【网贷安全110】看到这篇经典的文章,有趣-有料-有内涵!你们看看觉得如何?","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http://www.p2b110.com/","bdStyle":"1","bdSize":"16"},"share":{"bdSize":16},"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24"},"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js?cdnversion='+~(-new Date()/36e5)];
《张忠谋 台积电 和芯片产业》 精选七原标题:面板显示产业的发展规律你到底了解多少?
  作者:CINNO
作为消费者,液晶屏现在到处都是,电子表、计算器,手机屏幕、高清电视和电脑显示屏等等。可是你想想,液晶屏的爆发,就是这几十年的事。这个产业快速变化的背后,一定有很多大赌大赢、大得大失、惊心动魄的商业故事。
19世纪后期,科学家就发现了液晶这种东西。液晶的特点是能够随着温度的变化,在浑浊和透明之间转变,但很多年间大家都不知道这东西有什么实际用处。一直到了1960年代,一家美国公司开始把液晶用于显示技术。
具结晶性的液体 - 液晶
这家美国公司现在已经消失了,当初可是鼎鼎大名,叫美国无线电公司(RadioCorporation of America,简称RCA),是彩色电视机的发明者,二战之后是美国乃至全世界电视机工业的主导者。作为彩电的发明者,RCA公司很早就想到研发那种能“挂在墙上的平板电视”。
在1961年,美国RCA公司普林斯顿试验室,有一个年轻电子学者正在准备博士论文的答辩。他发现,把两片透明导电玻璃之间夹上液晶,再给液晶加上电压,就可以精确操控液晶透明或者浑浊——这不就是彩色平板电视吗?
RCA公司刚开始对他的研究极为重视,一直把它列为企业的重大机密项目。直到1968年,RCA公司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液晶显示模型,在纽约召开了发布会,当众展示这项新发明。日本企业参加了发布会,由此知道了美国人研发的这项新技术。
但是,RCA公司虽然发明了液晶显示技术,但他们失望地发现,这东西根本不可能用来生产“挂在墙上的平板电视”。因为液晶显示速度太慢,颜色也太单调,距离能看的彩色电视还有很远。时间一长,RCA公司就有点绝望了。
而且,这个时候RCA公司,把注意力转向了当时越来越兴旺的计算机行业。他们打算和IBM公司较量一番,因此削减了消费电子方面的投资,停止了液晶方面的继续研发。可惜的是,RCA公司在和IBM公司的较量中完全败下阵来,也就此从市场中消失了。到了1970年代,其他美国公司也因为类似的理由,先后放弃了液晶显示技术的研发。
日本进入液晶市场,研发技术突破成为先行者
但在,在RCA公司发布会上见到新技术的日本人,可对液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率先出手的,是日本钟表企业,精工。当时,日本人正在雄心勃勃地研发石英表,打算挑战盘踞市场多年的瑞士等钟表强国。日本人研发出了用于石英表的集成电路,但在显示方面始终没有突破。看到液晶技术,精工大喜过望,赶紧购买技术许可,造出了液晶显示的电子表。
第一支使用液晶显示器的手表为1972年的Gruen Teletime
日本人发明的电子表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几乎把瑞士机械手表逼入绝境。传统的机械手表后来是通过转向奢侈品,才赢回了局部市场。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除了电子表,夏普等日本企业,还把液晶技术用在计算器、仪器显示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日本企业靠液晶显示技术,赚了大钱。除了赚钱外,这种市场成功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保证了日本企业在液晶方面的后续投入,推动了液晶技术的持续进步。如果没有滚滚而来的利润,日本企业也不可能长期投资去研发液晶。
第一台使用液晶显示器的计算机为1973年Sharp EL-805
那么,美国企业为什么不生产电子表、计算器这些市场欢迎的产品呢?
这就是美国人起大早赶晚集的主要原因。研发液晶技术的RCA等公司,一心想的就是把液晶技术用于“挂在墙上的平板电视”。电视机这个市场太大了,如果真正造出平板电视,替代显像管电视,简直就是挖到了金矿啊。后来的事实也表明,全世界范围内平板电视对显像管电视的替代,确实是个巨大的市场。
美国人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但他们太“眼高手低”了
在液晶技术还很不成熟,完全无法用于电视机时,美国人选择了放弃。他们根本看不上电子表、计算器这些小玩意儿,挣钱不多嘛,就让日本去做这些小产品吧。我们美国人要做的就是大生意,赚大钱。但就是凭借美国人看不上的小玩意儿带来的利润,日本企业持续投资,努力研发液晶技术。
到了1983年,精工研制出了2英寸的彩色液晶显示屏。液晶技术终于突破了以前缓慢、单色的状态。到这个时候,由于日本企业的大量参与和持续研发,液晶技术相关环节的各家企业已经在日本聚集。
企业的聚集加快了知识的传播速度,**刺激了技术的进步。由于这个尺寸太小,不但不能用于电视机,其他方面的用途也不大。液晶要想大规模应用,需要尺寸变大,所以日本企业兴建的第一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尺寸在8、9英寸左右,也就是iPad那么大。
1988年,夏普、东芝、NEC等公司,都具备了生产大尺寸液晶屏的技术。1991年,夏普率先开动了第一条大尺寸液晶屏的生产线。产品、工艺、生产设备等多环节的整个液晶生产供应链,都位于日本,这不但让日本在液晶研发、生产上遥遥领先,还形成了先行者壁垒。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这时候再想在液晶技术上赶超日本,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1990年,全球90%的液晶显示屏在日本生产;到1990年代中期,这一比例又上升到95%,日本人几乎独占了液晶市场。荷兰的飞利浦公司,在1991年曾经尝试建造一条液晶生产线,但他们发现,因为远离日本的产业集群,他们根本无法跟上液晶主流的工艺进步。
几经努力以后,飞利浦公司显示业务的总裁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孤独中付出了代价。美国人这个时候就更尴尬了,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这说明什么?
一项新技术,从最初出现到工业化生产,往往要经历漫长的研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能否持续投资支持技术研发,非常关键
电子表、计算器这些小玩意儿,美国人虽然看不上,但日本人就是靠这些产品确保了企业的盈利,从而可以持续在液晶技术上投入资金,取得了技术突破,最终占据了市场优势地位。
不过,日本人也没能笑多久。在液晶产业的演化过程中世界变化很快,没过多少年,日本人就风光不再。到今天,只能用一溃千里来形容日本的液晶产业。
2016年,郭台铭的鸿海集团收购了日本的夏普,这是个标志性事件。现在,日本继续生产液晶面板的,只剩下两家企业了。目前世界的液晶产业,是中韩两国对抗赛,日本基本算出局了。
1992年,IBM公司推出了后来鼎鼎大名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系列,它的第一个产品700C,采用10.4英寸的彩色液晶显示屏。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是液晶的第一个“杀手级应用”,市场一下子被引爆了。夏普、NEC、富士通等等日本企业纷纷响应市场需求,开建了第二代液晶生产线,生产笔记本显示屏。
ThinkPad笔记本电脑
我们要先说一下,液晶屏幕的代际划分,主要就是切割出来的液晶面板大小。液晶产业各家企业之间的竞争,简单理解就是争相建设更高世代、可生产更大尺寸面板的生产线。液晶产业按代际划分的特点,造成了独特的“液晶周期”。
液晶显示器的分代
当某一种尺寸的液晶面板进入市场以后,满足了某方面——比如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的需要。企业利润会猛增,其他企业看到此景,就纷纷投资生产这种尺寸的液晶面板。于是产品很快供过于求,价格大跌,各家企业的利润都骤减,甚至陷入亏损。
虽然大家都陷入亏损,但面板价格的下跌,让液晶显示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更多的用户开始使用平板显示。这又导致产能不足,价格上涨,然后企业再次投资扩大生产。然后又供过于求,价格猛跌,又陷入亏损……
看上去,这个过程和一般商品的供需变化没什么区别,其实不然。液晶产业的特殊性在于,液晶显示有一个在社会中越来越广泛应用的过程。如果液晶面板很贵,就只能满足那些高端应用,比如战斗机驾驶舱或者高端笔记本电脑,一般人根本不会考虑。但如果液晶面板大幅度降价,许多原本并不存在的需求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冒出来。比如我们普通个人用户,也把桌上的显像管显示器换成液晶显示器,这件事其实就发生在前些年。
问题在于,这种产量越大、企业利润越高的过程,不是直线的,而是跳跃式的
每一次跳跃就是一个液晶周期,企业必须先屈腿——承受周期中的亏损,并坚持投资兴建新一代生产线,然后才能跳起来——迎来更大的产量和利润。
曾经几乎垄断世界市场的日本液晶生产企业,就是因为没能充分理解这种特殊规律,没有及时转变竞争方式,才给了韩国企业异军突起的机会。
年,液晶生产进入了第一个周期——价格下跌,利润大减。日本企业因为亏损,削减产量,于是一批液晶行业的日本工程师就失业了。
韩国的崛起
韩国的三星集团就抓住这个机会,在日本开设研发机构,招揽这些失业工程师,开始筹备液晶生产。到1995年,三星、LG两家企业分别建成了自己的液晶生产线。
韩国企业进入液晶产业以后,“反周期投资”成了他们的大杀器。1994年以后,液晶产业度过了低谷期,但到了年,又进入周期的低谷。面对巨额亏损,韩国企业不但不像日本企业那样削减产量维持价格,反而坚持大举投资扩张产能。要知道,液晶产业的投资额可是天文数字的,按人民币计算,动辄就要几十、上百亿。韩国企业正是凭借这种前所未有的,凶猛的进攻性投资战略,打败了日本企业。
对韩国企业疯狂的投资战略,日本人刚开始很不以为然。一家日本大企业的高管曾经讽刺韩国企业,投资的5代生产线肯定是一出海就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日本人觉得他们现有的第3代、4代生产线,都已经供大于求,这时候难道不应该削减产量保住价格吗?韩国人反而投资生产更大尺寸的面板,简直不可理喻。
但是,韩国人正是通过大举投产5代生产线,彻底打败了日本企业。5代生产线以前的液晶面板,可以满足14寸笔记本显示屏的需要。生产更大尺寸的笔记本显示屏,看上去确实没多大必要,日本人甚至认为5代生产线就是液晶工业的物理极限。
但液晶领域“生产创造需求”的规律,这时发挥了作用。5代生产线可以切割出最大26英寸的面板,确实没人会用那么大屏幕的笔记本电脑。但5代生产线的面板,让消费者把原来的桌面显像管显示器,换成了液晶显示器。同时,人们憧憬多年的平板电视也开始生产——虽然这时平板电视的尺寸还不大,但是以前根本不存在的市场被激发了。
2001年,三星、LG两家公司咬牙投资了5代生产线。投产以后,韩国企业就彻底赶超了夏普等日本企业。三星、LG两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被韩国人一举超越的日本企业这时才如梦方醒,夏普不得不放弃原有的保守态度,越过5代生产线,直接投产尺寸更大的6代生产线。
但日本人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进入21世纪以后,不但韩国企业异军突起,中国台湾的液晶生产也开始高速成长,两面夹击之下,日本企业节节败退。
当初日本人后来居上,打败美国人占据液晶市场,靠的就是小处入手,保持盈利,然后持续投入技术研发,促成产业最终成熟。但也正是这种过分求稳的“小格局”,让日本企业后来不敢像韩国企业那样“疯狂”投资。
所以,韩国人打败日本,靠的不是技术超越,而是全新的投资战略。时代变了,玩儿法也变了,日本人这次没跟上时代,因为他们犯了战略错误。
液晶 V.S.等离子
其实,造成日本人失败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平板电视刚上市的时候,并不只有液晶这一种技术,还有等离子电视,这两种技术一时难分高下。
刚开始的时候,等离子平板电视更有优势,因为面板尺寸更大,色彩更鲜艳。当时很多人认为等离子会胜出,比如长虹集团就押宝在等离子技术上。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了,胜出的一定是液晶
原因在于,液晶显示实际上是一种半导体技术;而等离子是一种真空管技术,原理上更接近原来的显像管。真空管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极限。虽然显示效果很好,但无法进一步发展。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至少到目前看,不仅快而且没有尽头,也就是所谓的摩尔定律,每过18-24个月性能翻一倍。
所以,即使初期液晶的显示效果不如等离子,但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屏的分辨率会飞速进步,从2K到4K,现在已经到了8K,甚至10K。液晶面板的尺寸,初期确实不大,但尺寸超过等离子面板,也只是时间问题。后来的发展果然如此,现在等离子电视基本已经退出了市场,而液晶技术在平板显示领域一统天下。
液晶和等离子两种技术的区别,意味深长,这实际上代表了两种工业的发展模式。
对等离子和更早的显像管来说,技术是五花八门的。优秀的企业会有独门绝技,并因此获得超额利润。比如,在显像管领域,索尼公司有高超的“单枪三束”技术,也就是特丽珑显像管,色彩表现力出众,图像鲜艳。索尼电视因此一枝独秀,虽然价格昂贵,消费者还是热捧。还有三菱公司,也有独特的显像管技术。他们生产的钻石珑显像管,图像质量也很棒。这个时候的技术,是各家有各家的高招,各村有各村的地道。
但是对液晶显示来说,技术是通用的,生产是高度标准化的,分工是全球化的。各家企业生产线的上游供应商、设备提供商、配件商,都差不多。因此,液晶面板在品质上并无大的差别,最主要的差别就是面板尺寸大小。
据说,三星液晶电视刚上市的时候,日本企业很看不起三星。一位日本记者到商城去,对比三星液晶电视和日本企业的液晶电视,看来看去也看不出差别。记者就去请教日本液晶企业的高管,日本高管答道:你连续看半个小时,就能看出日本产品比三星产品好了。这位记者后来评论道,没有哪个消费者会在商场盯着两台电视比较半个小时。如果消费者觉得品质差不多,功能、可靠性也差不多,他们就会选择更便宜的产品。
实际上不只是液晶,进入数字时代以后,整个电子产业差不多都是这种情况。模块化、标准化的生产,全球范围的产业分工,通用的技术,各家的产品在技术、品质上并无大的差别。
在数字时代,竞争的主要方式不是靠独门绝技、工艺强,而是靠开发新产品的速度、供应链控制、成本控制、营销推广等等。这个时候,在显像管时代凭借独门绝技大赚特赚的日本企业,就落后了。
实际上,在计算机时代,日本人在这方面的错误可以说是一犯再犯。他们在通信设备、手机、PC机上都犯了类似错误。就是在通用技术的时代,还一厢情愿地想靠着独门绝技、高超工艺、精妙设计等等,打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当然,日本企业这么做,也不全是因为认知失误,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刻的社会原因,他们在显像管时代赚到了高额利润,企业高管和员工的收入也因此水涨船高。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日本企业非常需要维持显像管时代的高利润,不然整个组织体系都没法维持。他们能想到的方式,就是再一次找到独门绝技。
所以,在平板显示技术初期,日本各大企业想的都是和别人弄出差异化,奔向独门绝技。当时,松下和日立主攻等离子技术;佳能和东芝研发一种名为SED的显示技术;索尼研究“场致发光”技术(现在很少人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三洋则专攻OLED技术。
日本大企业中,只有夏普专注于液晶技术。但即使是夏普,也还是想要研究独门绝技。在很长时间里,夏普生产的液晶面板只供给自家的电视机使用,不对外供货,夏普想让自己的液晶电视一枝独秀。当然,这很快成为空想,夏普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在通用的液晶技术上和别人有明显差异。后来,卖给鸿海集团以后,夏普首先改变的,就是开始对外供货。
韩国的三星和LG两家公司,起初也是在等离子和液晶技术之间犹豫。但当他们看清了半导体给液晶创造出来的发展前景以后,就果断放弃了等离子,开始对液晶“疯狂”的巨额投资。他们不再试图用技术打败日本人,他们知道,竞争的方式已经变了。
当然,日本企业也醒得很快,先后加入了液晶阵营。不过,他们也没有放弃对独门绝技的痴情追求。有人分析过液晶技术的专利分布,发现日本企业的专利数量有明显优势,而且主要集中在技术专利,而不是设计等其他专利。
可见日本人还是想打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他们没有摆脱以前的思维方式。可惜,更多的技术专利并没给日本液晶产业带来竞争优势。日本人在液晶领域的失败,值得我们认真分析。
竞争永远都在,但竞争的方式绝不会一成不变
日本人曾经凭借着“工匠精神”,靠着精雕细刻、工艺精湛、质量出色在世界市场独领风骚。但是数字时代到来之后,这种精雕细刻在很多领域不再有用武之地。
在模块化生产、广泛分工、巨型生产线、巨额投资、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之下,竞争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在如果还执著地想靠独门绝技,打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最后只能尴尬地发现,所谓的独门绝技,基本都是自欺欺人。
时代已经变了
我们从液晶这个领域先离开一会,从一个更基础、更广阔的角度,来看日本电子产业的一个战略失误。
计算机之父
我们先从一个美国人说起,他叫冯·诺依曼。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学家,各方面贡献都很多,还参与了美国原子弹的研发。但是冯·诺依曼最知名的贡献,是提出了“冯·诺依曼结构”,因此他被称之为“计算机之父”。
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我们今天使用的计算机,不管多先进,基本结构还是当年冯·诺依曼提出来的。关于“冯·诺依曼结构”,如果你去查资料,会看到一大堆技术名词。那简单理解,它的开创性到底在哪儿呢?
冯·诺依曼结构
你看,一个电子产品,要想正常工作,无非就是输入信号或数据,然后是处理信号或数据。比如一部收音机,通过天线输入广播电台发出的电波信号,在收音机内部经过一番处理,变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播放出来。你打开收音机一看,里面有各种电子元器件,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等,作用无非就是处理输入的信号。这些元器件组合在一起,成为电路;更多的复杂组合,就是集成电路,虽然复杂,但原理并无区别。
到此为止,我们说的都是计算机以前的电子产品。这些电子产品的特点,是用途单一。收音机是收音机,电视机是电视机,电话机是电话机,区别很大,不能混用。因为它们内部硬件不一样,处理信号的程序就不一样。
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同样是由大量元器件组成,并且靠元器件的组合来进行计算。所以,在进行不同的计算时,就要改变元器件的组合和布线方式,这当然很不方便。于是,就有人提出了新设想,他就是冯·诺依曼。
他提出来的“冯·诺依曼结构”,就是把一台计算机分成大概五个部分:
输入数据和程序的输入设备
记忆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
完成数据加工处理的运算器
控制程序执行的控制器
输出处理结果的输出设备
我们现在用的计算机、手机,也都是这五个部分组合出来的。
这样一来,就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在完成不同任务的时候,你不必再改动硬件,不用再制造不同的集成电路,只需要改变存储器里的软件就可以了,这就是所谓的通用计算机。一台通用计算设备,可以计算,可以处理文档,可以播放视频音频。
硬件软件分家
这是原来的电子设备不能想象的,这是一个重大革命。它的结果是啥呢?是硬件和软件分家了。
软件担负着把通用的硬件“个性化”,并因此提高附加值的任务,所以软件就作为一种单独的产业出现了。看上去这只是一个技术上的变化,但实际上,这种变化深刻地改变了企业形态。
如果硬件和软件没有分家,一家电子产品企业就必须既干设计又干制造,也就是纵向一体化。生产收音机的企业,不但要自己设计收音机内部的电路,还要把它制造出来。
当硬件和软件分家以后,不但出现了微软这样的软件企业,制造业内部还出现了分化。比如,出现了苹果公司这样只设计不生产的企业,和鸿海公司这样只生产不设计的企业。这是两种不同的企业,他们之间会展开分工协作。
这是一个重大的创新
可能会有人说,这也是创新?一般人总是把创新理解为技术上的新发明、新突破。但按照***家熊彼特的定义,将原始的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这就是创新,并且可能是更重要的创新。
日本的电子工业,正是因为拒绝这种创新,而从遥遥领先转为一路落后。日本人一向自豪于自己的“制造力”,认为制造优质产品是日本的特长。但在计算机时代来临以后,在软硬件分家的大背景下,日本企业却不愿意放弃原有的纵向一体化方式。
制造能力很强的日本企业,拒绝变为鸿海那样的代工企业。他们坚持原有的设计、制造一体的企业形态,想成为苹果+鸿海。但结果却是,既没有成为苹果,也没有成为鸿海。
日本电子产业的国内产值,在2000年达到最高峰,约为26万亿日元。到2013年,这个数字猛降到11万亿日元。曾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日本电子工业,已大面积衰退,很多企业陷入亏损。
日本人过去把电子产品卖到全世界,但现在,电子产品在日本已经是贸易逆差了。
电子制造业,不再是纵向一体化,就是一家企业从设计到生产什么都干。而是用横向的供应链来组织生产,在全球进行分工。这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日本人背离了这个趋势,就会落后呢?
你想,电子产业变化的速度特别快,一个产品设计出来,要不了一两年就该淘汰了。如果你把设计和生产制造,全部捏在自己手里。设计一变,产品一升级,就要调整生产线来配合,那创新的成本就太高了。甚至企业就会本能地想,只小打小闹地做点修补,不再考虑革命性的创新。当年的诺基亚,之所以死的那么惨烈,和这个因素是有关系的。
而像苹果这样的公司,只需要考虑产品上的更新换代,制造问题交给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去解决,自己就可以轻装上阵去创新了。理解了这一点,就又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制造那么强大了。中国制造,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只是因为人工便宜。现在中国人工并不便宜,就算是很便宜,也便宜不过印度和非洲。那中国制造的优势在哪里呢?
是效率和弹性
中国的东南沿海聚集了大量的中小企业,形成了一个紧密结合的供应链网络,单个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一个发包任务来了,中国的供应链网络可以迅速重组,把它完成。发包任务一变,你创新升级了,我的重组又立刻发生。这种兼具生产规模、效率和弹性的网络,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没有的,这是中国制造的真正力量所在。
随着软件和硬件分开,电子产业出现了一种重要的变局。从原来的一家企业垂直整合整个产业链,就是“纵向一体化”,变成了“水平一体化”——也就是每家企业都加入全球供应链,从中找到自己的分工和位置。
而日本电子企业,过于痴迷于自己原来擅长的东西,过于强调精雕细刻的“工匠精神”,错过了这一波创新的浪潮。
原来,液晶产业有一个独特的“液晶周期”,每次周期的低谷,都创造出一个让新企业进入的机会。韩国人就是因为踩准了这个“液晶周期”,在低谷的时候,反而采取了激进的投资策略。等到产业一回暖,更多的液晶应用场景出现,韩国企业就反超日本,占了上风。
有人预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拥有巨额投资能力的中国企业,早晚也会杀入液晶产业,复制韩国人的成功。要是仅仅比投资能力,中国也不差钱啊。
最早,没人相信这个预言。大家认为,液晶这么高大上的产业,中国人根本玩不转。当然,后来的事实彻底改变了大家的想法。像京东方这样的中国液晶企业,在短短几年之内迅速崛起,改变了世界液晶产业的格局。虽然还没有全面压倒韩国,但中韩对抗赛的局面已经形成。
在介绍中国液晶产业崛起之前,我们还要再说一下液晶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这有助于理解中国液晶企业迅速崛起的关键点。
日本在液晶领域的专利数量远远超过韩国和中国台湾,并且日本的专利往往是技术方面的。那韩国和台湾的专利大多是哪些方面的呢?他们也不是外观设计之类的专利,大多是液晶面板大规模制造方面的创新。
这是什么意思?
说到科学技术的时候,我们脑子里往往会联想到实验室、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各种实验设备等等。技术由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研发出来,然后拿到工厂中去大规模投产,我们可以把这种技术称为实验室技术。日本人在液晶领域积累的专利,大部分都属于这种实验室技术。
与实验室技术不同,液晶产业的发展显示出另一种同样重要——或许更重要——的技术,就是工厂技术。韩国、中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液晶企业,后来大量积累的都是工厂技术。韩国企业疯狂的进攻性投资战略,让他们在工厂技术上一举领先,赶超了日本企业。
什么是工厂技术呢?
比如,在液晶生产中,避免灰尘是个很大的问题。而且,液晶生产对无尘的要求,比同为半导体的CPU还要高。生产CPU,是在一个大硅晶圆片上切割出很多小硅片,分别制成CPU。如果有尘埃进入,只是相应的那几片CPU受影响,其他大部分硅片不受影响。
但是液晶不行,液晶屏是一整块大玻璃。同样是混入10粒尘埃,CPU生产只要剔除那10片CPU即可,其他的还是合格品;液晶屏则是出现了10个不发光的坏点,整块屏因此就算不合格,彻底报废了。
因此,液晶生产对无尘车间的要求非常高。无尘技术本身并不复杂,在实验室中很容易小规模做到。但在实验室中做到没什么意义,重要又困难的是在大型厂房中做到。几十米高、各种设备轰轰运转、人来人往的巨大厂房,建成无尘车间,这完全是另一套技术。重点在于,这种技术只能在当时当地逐渐摸索、改进,不可能事先在实验室中完成,然后简单转移到工厂中。
这种只能在当时当地、结合实际生产而积累的技术,就是工厂技术。和实验室技术相比,单个的工厂技术或许不那么高深,甚至很不起眼,但大量的细小改进、点滴窍门积累起来,就成为一套竞争对手更难复制和超越的大技术。这种技术甚至都不能用一本说明书来教给你,很多技术细节是存在于各个层次员工的脑子里。
《光变》这本书里介绍说,京东方刚投产某条液晶生产线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良品率低,只有60%左右。低良品率当然会让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工人们每天都要挥舞大锤砸碎不合格的液晶面板——简直心疼死了。怎么提高良品率呢?不知道,大家只能在想得到的地方一点点改进。今天弄弄这里,明天弄弄那里,把尘埃的数量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出乎大家预期,良品率居然达到了95%!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黑科技,有的只是在生产现场无数点滴的改进和调整。
这个过程,就是研发工厂技术的过程。一旦累积出这样的技术,它不仅仅存在于纸面上,实际上还存储在每一个同事的脑子里,和他们之间的协作关系中,这个优势就很大了。
很多人的思维误区是:推崇实验室技术,轻视工厂技术。这其实是缺乏工业思维的表现。工业思维,是要从规模上去考虑问题。养一头牛,精心饲养,问题就不大,但是养一万头牛呢?它就是巨大的系统,环节巨多,风险巨大,不是把养一头牛的技术复制一万次那么简单。
中国液晶产业版图
京东方在液晶产业里,它无论是资产、利润、产量、生产线数量、技术水平等多方面都是国内第一。
京东方的前身是一家老牌国企,北京电子管厂。它的编号是774,是建国初期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有点老大哥的意思。“一五”期间,全国电子工业总投资是5.5亿元,774电子管厂一家就占了1.03亿元——这可是1950年代的1亿元,可见它有多重要。
北京电子管厂
但是改革开放之后,国门一打开,电子管厂发现,现在先进国家的核心电子元器件早就不是电子管了,而是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你原来再大,地位再重要,也扛不住你的产品没人要了。
当时,全国正兴起“彩电热”,市场大的不得了。各省市都积极从国外引进彩电生产线,北京市一想,电子管和彩电用的显像管都属于真空管技术,774厂生产彩电,也有技术优势。但是后来,各种原因,这个项目没有落到774电子管厂本身,而是和松下合资,单独建厂。
1987年松下彩管公司成立,这是当时北京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厂子建在离774厂不远的地方,却是单独建厂。774厂虽然名义上拥有25%的股权,但没有什么发言权,也得不到多少分红。
错过了彩电生产以后,774厂急病乱投医,上了很多荒唐的项目,包括什么保健营养茶、爽口液、制冷设备、节能灯、出租车公司等等。
那个合资工厂呢?松下彩管,在彩电市场兴旺那些年,赚了很多钱。但一方面,774厂作为弱势股东,获益不多。在最困难的那几年,急需用钱,那边松下彩管数钱数到手发软,电子管厂去要点分红却很费劲。
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由于松下的技术封锁,从1987年成立到2009年停产,经历了22年的时间,中方仍然不能独立设计显像管。中方在这家公司的地位,和打杂跑腿的差不多。
日北京电子管厂,在深圳B股上市,一下子募集到3.5亿港元。774厂成立了这么多年,企业第一次有了这么大一笔可以自主支配的钱,那就可以认真考虑一下,能不能找到一个新的主业了。
2001年,北京电子管厂有两件大事:
第一,是改名为 京东方科技集团
第二,就是盯上了 液晶产业
当时,液晶行业再一次陷入液晶周期的低谷,韩国现代公司此时急于得到现金,所以打算出售旗下的液晶生产线。那么,京东方要收购吗?
请注意,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厘清:过去中国企业熟悉的合资,和现在京东方面临的收购,有很大区别。
如果是合资引进生产线,生产线打包运到国内以后,对生产负责的将是外方企业,他们有责任确保生产线的正常运转,确保最终产品合格。既然是对方负责,对方当然有理由掌控整个生产过程,你插手进来想要“干中学”,在实际生产中学技术,如果影响了生产,责任算谁的?
这样一来,整个生产的管理、设备零部件的采购、供应商管理、技术的后续研发等各个环节,都由合资外方承担。中方能得到的,只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以后的分利。你不可能深入到生产过程中去,也就不可能有发展和积累工厂技术的机会。
而京东方面临的整体收购模式,则大不一样。
整体收购外国技术先进的企业以后,中方就成了企业的主人,拥有完全的独立自主权和生产安排权,是中方而不是外方对企业负最终责任。这种情况下,中方当然要深入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再需要外国专家传授技术,就不是问题了。这是我们的企业,我们自己说了算。
就像现在,中国搞的国产大飞机项目。有人执着于大飞机的很多关键部件都是外国生产,因而讥讽国产大飞机有名无实。这是典型的误解。
其实,部件是谁生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为整体产品负责任。既然是挂中国品牌的大飞机,部件可以从国外采购,但既然要承担最终责任,中国企业就必须对飞机制造的各个环节都有充分的把握和掌控。所以,中国能独立建造大飞机这件事的意义,非常重大。这等于是打造了一个学习和发展大飞机技术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后面的进步会快很多。
液晶生产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中,基于当时当地和实际生产的工厂技术,比通用的实验室技术更加重要。其实,大部分液晶实验室技术都可以在公开出版物中获得,而难点就在于大量的工厂技术,这种工厂技术甚至无法传授,只能靠企业自己在“干中学”。
如果还是按照松下彩管那种合资生产模式,生产多少年,中国企业也不可能掌握液晶生产技术。而现在如果有机会整体收购国外企业,然后拿过来彻底吃透摸清生产过程,并在独立建厂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积累工业技术,中国企业才算真正掌握了液晶产业。
事实上,当初韩国人赶超日本液晶企业时,也是这么做的。
从收购开始,然后拼命吃透、掌握各方面的生产技术。
在京东方收购现代液晶企业的时候,上海广电集团(上广电)也在筹建液晶生产线,不过它选择了比较容易入手的合资方式。2003年底,上广电和NEC合资,在上海投产5代液晶生产线。从表面上来看,上广电的实力当时甚至强于京东方。
但由于是合资生产,上广电始终没能掌握液晶生产技术和供应链,也因此不敢下决心继续投资扩张生产。2006年,液晶周期低谷到来,京东方和上广电都陷入巨额亏损,但京东方因为掌握自主技术和供应链,敢于抓住机会逆市投资,扩大生产。周期过去以后,2007年,京东方因为产量大增而迅速转为赢利7,上广电则继续亏损3亿,最终在2009年黯然转让。好了,京东方算是走对了路子。
后来液晶产业的竞争,主要是投资策略的竞争,敢于在液晶周期的低谷大举投资是关键。
目前,京东方在全国拥有11条液晶生产线,总投资额超过3000亿元,是中国工业史上单个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投资额。
京东方的出货量目前已占全球22.3%,超过了韩国LG,成为世界第一。
好,问题来了。就算是成功上市融资,京东方不过得到了几十亿元的资金,离上千亿的投资还差得很远,钱是从哪里来的?京东方是从哪里弄到如此巨款的?
一般来讲,企业发展所需投资,除了自有资金以外,来源无非是银行贷款或者股市两条路。但是,京东方逐渐意识到,这两条路,都不适合液晶生产这种“进攻性”的投资战略。
2003年1月,京东方对外正式宣布,用3.8亿美元收购韩国现代的一条液晶生产线。同时,他们还想在北京开建一条5代液晶生产线。这两个项目所需的资金规模,就很大了。
原本准备通过香港股市融资,但是因为一些变故,没有做成。京东方只好转而向银行贷款,贷款总额高达7.5亿美元,是由国家开发银行(国开行)领头,九家银行组成了银行团,提供了这笔贷款。
但是收购完成没多久,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液晶周期又开始发威,面板价格狂跌。到2005年,京东方巨亏16亿。银行们立刻变脸,除了国开行,各家银行都把京东方的信用等级下调,至于后续贷款更是门儿都没有。
2006年,京东方继续亏损17亿。到2007年4月,银行团的贷款到期。京东方根本无力还款,只好把各家银行召集起来苦苦恳求,希望能把贷款延期,北京市**也帮忙说好话。几经努力之后,银行终于同意贷款延期。
不过,好日子马上就来了。
到2007年下半年,液晶面板价格终于走出低谷,一路上涨。5代线的销售形势一片大好,京东方才算缓过劲儿来。
后来,京东方规模逐渐做大,但经过之前几年的折腾,让它意识到一个问题——上市融资和一般银行贷款,这两种融资方式都不适应液晶产业这种“越亏损、越要投资”的进攻性投资战略。股市还是银行都很看重短期财务指标,他们或许能锦上添花,但很难雪中送炭。
几经摸索,京东方终于在成都建设4.5代生产线的时候,找到了适合的融资方式。这种新融资方式就是,向地方**定向增发股票,以获得足够的资本金。成都4.5代生产线项目中,成都市**不但提供了土地、税收方面的支持,还提供了18亿元的资本支持。同时,国开行作为战略投资者,提供了16亿元的10年期贷款。
可能有人会说,说了半天,就是从**那边捞钱啊,这有什么新鲜的!
且慢,不要把**参股和**补贴混为一谈。
**补贴,往往是低效、浪费的。因为**提供了补贴以后,往往懒得追踪企业到底怎么用,反正补贴也不能收回来。**对补贴的内部考核要求也是:按时发出去、别被贪污了,顶多再让企业事后拿出一些报告、填一些数字上报。
另外,**补贴往往是撒芝麻盐,各个企业都有点,大家利益均沾,而不会给一家企业多少亿的补贴,**也没那么大财力嘛。
除此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像液晶这种大型产业,大家都知道一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但还有一个密集型常被人忽略——就是政策密集型。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说明
京东方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了一条5.5代生产线。内蒙古当时不缺电,但电网水平有点差,会有短时停电。当地**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嘛,又不是长期停电,停一下很快就恢复了,何必大惊小怪。
但**不知道,液晶生产线上,搬运玻璃板是靠电磁力,断电0.1秒,玻璃板就会掉下来摔粉碎。玻璃板固然可惜,但更重要的是,清理各处的玻璃碎茬,至少两个小时。那条生产线投资一共是220亿,不算玻璃板的价钱,就年利率5%来算,24小时生产停工2小时,就要白白付出利息25万。
除了电力稳定以外,招收工人、土地、道路、用水、排污、后勤保障、绿化等方方面面,建设液晶生产线这种超大型工程,都需要地方**的政策性支持,所以称为政策密集型产业。并且,地方**还不仅是态度支持就可以,还必须会“伺候”这种工业。
所以,要想让地方**提供这种政策支持,主动改进各方面的做法,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入股,分享液晶生产的利润,当然也分担风险。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企业共同成长的过程。
这就是京东方摸索出的,适合液晶产业特征和中国国情的新融资道路。
我们实际上是想解释现代电子产业的一些特点,一些和我们过去对产业认识不一样的地方。
简单做个回顾吧,大概是这么五条认知:
现代电子产业,变化特别迅速。所以,不要指望一步就实现预定的目标,可以从小处着手,一边赚钱一边投资研发,逐步养大这个产业。这是美国人的教训。
现代电子产业,运营的重要性,正在超过制造的重要性;资本策略的重要性,正在超过技术的重要性。这是日本人的第一个教训。
现代电子产业,分工不再是纵向一体化,而是水平一体化,是全球产业链大分工。总想着自己把全部的活儿都干了,把所有钱都挣了,最后会丧失竞争力。这是日本人的第二个教训。
现代电子产业,实验室技术和工厂技术同样重要。工厂技术是指那种在实干中不断积累的细节技术,它往往决定了你产业规模的扩张能力。这是日本人的第三个教训。
现代电子产业,需要的条件特别复杂。所以,它不仅仅是企业的事,它还是**的事、全社会的事。只有一个国家的总体能力跟得上,电子产业才能生根成长。这是咱们中国企业摸索出来的经验。
但愿以上几条,对于你理解现代电子产业的规律有帮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张忠谋 台积电 和芯片产业》 精选八  关注我们,每天都能收到这种好文章!完全免费,放心订阅。
  最近,深圳市政协低调发布了一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深圳实体经济重点调研报告》,调研组明确指出:深圳制造业外迁已成潮流。报告引述时任深圳市S长许Q的一次讲话中说:“近期,有超过1.5万家企业迁出深圳。”
  在这1.5万出走深圳的企业里,不乏一些明星企业,如中兴通讯(000063.SZ)将生产基地迁往河源;比亚迪(002594.SZ)在汕尾投资建设新能源(000941.SH)汽车产业基地;华为终端转移落户至东莞松山湖;大疆科技就在东莞买地;
  富士康更是早早地,将不少生产线移到了郑州及内地诸多城市;欧菲光(002456.SZ)、兆驰股份(002429.SZ)、兴飞科技、海派通讯等企业,将生产线搬迁至江西南昌,建立了规模庞大的产业园区……
  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深圳抛弃了制造业,还是制造业抛弃了深圳……
  前段时间《北京,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的帖子刷爆朋友圈,有一种不转不是北漂的即视感。
  张银银在北京时,常为了赴局横跨七环,地铁+公交+步行几十公里,午夜梦回,翻翻朋友圈,原来那都是生死之交啊,哈哈!
  但今天,小编想聊的是同为一线城市的深圳,因为她最近搞了一件大事。
  最近,深圳市政协低调发布了一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深圳实体经济重点调研报告》,被厉以宁和周其仁两位老师点赞。1个总报告和8个分报告,累计25万多字,可以说是重磅中的重磅!
  马屁拍完了后,张银银还是说说深圳城市之神奇。
  深圳抛弃了制造业,还是制造业抛弃了深圳?
  相信对每一位创业者,或应届毕业生来说,深圳都是一座极具魅力的城市。300多家上市公司(包括海外),8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令他的邻居,广东省省会广州黯然失色。
  但也正是这样的深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制造业抛弃。
  在前述报告的首位分报告――《关于推动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中,调研组明确指出:深圳制造业外迁已成潮流。报告引述时任深圳市S长许Q的一次讲话中说:“近期,有超过1.5万家企业迁出深圳。”
  在这1.5万出走深圳的企业里,不乏一些明星企业,如中兴通讯将生产基地迁往河源;比亚迪在汕尾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华为终端转移落户至东莞松山湖;大疆科技就在东莞买地;
  富士康更是早早地,将不少生产线移到了郑州及内地诸多城市;欧菲光、兆驰股份、兴飞科技、海派通讯等企业,将生产线搬迁至江西南昌,建立了规模庞大的产业园区……
  这对朋友们来说其实也并不陌生。毕竟,那篇和北京这篇一样火爆的《别让华为跑了》的文章被刷屏时间,正好一年前。那时候的量变就已经激发了质变。
  实际上,早在2008年,深圳制造业产值增长速度开始出现明显递减,平均每年以3%的速度递减,甚至甚至出现零左右的增长。一定程度上说,这是产业空心化的前兆。
  当然,好消息是,深圳在转型,在迈向世界级科创中心的路上越来越快。同时,深圳凭借高消费、高房价一路高歌猛进。
  深圳变了,变成了一座买不起房的城市;深圳变了,变成了一座不太适合搞制造的城市――曾经,她是“世界工厂”的象征之一。
  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深圳抛弃了制造业,还是制造业抛弃了深圳……
  制造业衰退,科创牛气,深圳楼市更是神一般的存在!
  ,深圳第二产业增加值7700.43亿元,占GDP的39.50%,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11785.88亿元,占GDP的60.46%,同比增长10.4%。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突破六成!制造业却节节败退。深圳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就认为:盲目追求第三产业的比重会影响城市竞争力,会造成产业空心化;深圳的定位是创新型城市,创新一定要有制造业的支撑,否则创新容易成为无本之木。
写在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家3年理财老平台
立即理财拿红包→无界财富(年化收益10%)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网贷安全110:http://www.p2b110.com/news/247802.html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
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我在【网贷安全110】看到这篇经典的文章,有趣-有料-有内涵!你们看看觉得如何?","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http://www.p2b110.com/","bdStyle":"1","bdSize":"16"},"share":{"bdSize":16},"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24"},"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js?cdnversion='+~(-new Date()/36e5)];
《张忠谋 台积电 和芯片产业》 精选九如今整个彩电行业陷入了速冻期,今年尤为艰难,传统线下市场日趋冷淡,线上市场也在经历去年的高速增长后今年停滞不前。从行业分析机构中怡康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今年彩电市场1―6月中,除了2月和6月线上市场有些许上涨,其它月份线上和线下市场都相比去年下降。上半年线上市场同比下降4.7%,线下市场则同比下降近20%。这给全行业的人员出了一道难题,不过例外总是有的,就在上个月,老牌彩电企业康佳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康佳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49%,达到114亿元。同时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40.5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8.03%。难以预料的是其中康佳大彩电业务居然逆势增长,实现了高达2.5%的增幅,实在令人感到佩服。如果把这个成绩和康佳去年和前年的业绩相比,你会发现康佳的潜力是巨大的。1、彩电市场同质严重,家电思维已不足以支撑其发展小米、乐视、PPTV等一些互联网企业曾经用“互联网思维”持续挑战了传统彩电企业的利润底线,好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传统彩电厂商已经回过了神,同时也领悟到了彩电市场的一些精髓,所以此时乐视、小米的价格战意义已经显得很小,因为消费者更乐意看到的是:当彩电进家后否能和家里其它的家电以及自己的生活方式产生更多的关联。2、试水“平台化”,康佳破解行业困局要讲破解行业困局,康佳绝对是行动最为坚决,方向最为明确的一家。作为长期占据国内彩电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双冠王”的康佳因整体行业的走低和保守的体制而错失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同时还有中小股东“动乱”也给处在转型升级的康佳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当年净利润亏损超12亿元。不过如今的康佳具备了新一轮发展的基础,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股东内乱虽然给上市公司造成业绩巨亏但同时也加速了上市公司的变革的进程。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康佳内部全面拉开,康佳因此也在让您以想不到的速度恢复和发展。产业上,如今的康佳已经在努力把自己从传统彩电企业转型成为一家投资控股平台,通过投资来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如果康佳现有产品或业务,不符合发展方向就卖掉。”态度给得异常明确。包括彩电、白电、手机业务等都进行产业公司化运作,康佳集团要做的就是投资控股,做大投资业务。为此康佳集团已经组建了六七个投资团队来运作投资业务。为了转型的顺利进行,今年的康佳做出了许多努力,首先是在2017年4月,康佳与湖南移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被视为是康佳构建智慧家庭,进行异业融合的阶段性尝试。同时,康佳安徽滁州彩电生产基地投入2亿元进行生产线的智能化制造升级。随后在5月份,康佳又参股楚天龙智能卡、增资磐旭智能公司,拉开了布局物联网产业的大幕,发力抢滩物联网这一新的万亿级市场。康佳专门成立了由总裁亲自挂帅的科技产业园事业本部,致力于成为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园区开发为载体、以股权投资为抓手、以产融结合为目标的园区规划、运营服务商,以打造出一个“科技+产业+城镇化”的全新发展模式,实现产品线的多元化和利润的多元化。最新的消息是,康佳筹划出资不超过10亿元与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设立一个产业基金,拟在TMT产业、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等行业进行投资。其次在原有的彩电业务上,康佳也进行了一次架构调整:将原来的多媒体事业部、海外事业部、彩电事业部、深圳市壹视界商业显示有限公司合并,成立康佳多媒体产业本部,实现对整个彩电业务链条的整体协同和有机整合,并随之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结果收获巨大,2017年一季度康佳电视线上销售增长了大约40%,55英寸以上大尺寸电视在销售结构中的占比已超50%,足以证明康佳正在朝着良好的态势发展。3、升级破局,康佳手上还有什么牌?就在今年3月,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了市场化竞聘的新一届高级管理层人员名单,其中绝大多数成员都为“70后”,正当处于年轻有为时期,充满干劲,很高兴其中周彬脱颖而出成为新晋的康佳集团总裁,他于2001年进入康佳,也是目前中国家电圈里最年轻的总裁之一。年轻的管理团队给康佳带去了很多的想象和发展空间。现在的康佳在品牌年轻化战略上也有了更多的想法,与中移动咪咕合作的“G客盛典”,6度携手的华语榜中榜,成为《减出我人生》综艺赞助,在体育营销方面,成为江苏苏宁易购球队顶级赞助商,独揽球队胸前广告,并且康佳还是西甲赛季中国区合作伙伴。同时康佳还确定了以建立高度竞争、完全市场化、与行业相匹配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机制为目标的变革思路。在内部,康佳已经开始打破一定的体制束缚,通过员工持股与引入战略投资者,业务的布局也在不断地延伸和扩展,下一步康佳是要由过去的单纯的硬件发展模式向“硬件+软件”“终端+用户”“投控+金融”的方向升级。共2页:上一页12下一页写在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家3年理财老平台立即理财拿红包→无界财富(年化收益10%)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网贷安全110:http://www.p2b110.com/news/260212.html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我在【网贷安全110】看到这篇经典的文章,有趣-有料-有内涵!你们看看觉得如何?","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http://www.p2b110.com/","bdStyle":"1","bdSize":"16"},"share":{"bdSize":16},"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24"},"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芯片是什么专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