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钢琴调琴价格培训哪里好啊,当初孩子学琴买的,现在没用,想自己学钢琴用起来,求厦门比较好的钢琴培训机构?

二手钢琴有哪些挑选技巧? 一般情况下,钢琴老师比较懂,对学生的联系钢琴要求也有方向性,是中高端的?还是任意的?除非是硬性要求用培训机构的就不说啦。买二手钢琴,掌握财政大权的麻友们,主要考虑预算是不是?而用琴的娃,主要是看TA的个人喜好了。

目前二手钢琴市场上,售出的钢琴以练习琴为多,如果家里格局较小,可以买矮一些的钢琴,也叫书架琴。现今最普遍的高度就是131CM的了。挑二手琴,多弹多听是关键
挑选乐器需要实际触摸使用——多弹多听!张老师建议,最好是用琴的人亲自去挑,弹起来比较就知道哪个更喜欢、更合适。挑琴,主要靠听和弹,比较音色手感,一比较就知道优劣啦。挑选的注意点一般有音色、手感、外观、型号。主要还是看使用者的感受。

保养得好的钢琴,无论使用或者不使用都经常清洁好的,外表干净,无明显的损坏。

有些保养得好的琴,还自带保修卡

钢琴背面,还可能保留着赠送记录哦

钢琴琴键清洁,钢琴所有琴键面应该保持干净状态,长期不清洁的键面,弹奏手感触感大打折扣。按琴键,要看它是否灵活、有无卡住、不回弹的情况。


在钢琴内部可以查看这架琴的型号哦

Y以雅马哈和卡哇伊为例,AMAHA及KAWAI质量其实差不多,价位也相差不大,就是风格路线的不同。弹出来的音色,YAMAHA的明亮,KAWAI的偏浑厚。不过各自也有一些型号拥有其它品牌的特色。 各种品牌都有自身的特点,挑琴的时候,光看不弹是不行的哟。主要是以个人喜好为主。那么,网购的二手琴靠谱吗?网购的钢琴很容易买到翻新的二手琴,主要是改标、改颜色。网购的风险很大!有些不良商家修改序列号,以次充好,拿便宜的型号改成昂贵的型号。出现问题一般拖过七天退货期就不管,这是得不偿失的。

就算是不经过翻新,同型号的钢琴,因为保养与环境的不同,状态也会有差距,就怕货比货。所以,建议打算买二手琴的麻友,尽量亲自去挑,实地考察哦。

最近经常有朋友找我咨询买琴和学钢琴的事情,有为孩子咨询的,也有为自己咨询的,之所以大家找我咨询可能是因为我的经历比较特殊和典型,所以我把我的经验和经历分享出来给大家。

我80初,北京人,我周围大多数朋友也在这个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人有一定物质基础,多数结婚生子,孩子大的都快上小学了,小的几个月,这也是为什么我周围很多朋友找我咨询的另外一个原因,人口基础在这呢。

我小时候学过4年半的钢琴,考过了中央音乐学院9级,比较速成,本科计算机系,毕业后从事了5年公关广告的工作,10年春节顶着巨大的压力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决定追随自己内心所爱——钢琴,与钢琴和音乐度过自己的后半生。10年5月19日找到自己第一份教钢琴的工作,我至今都记得这一天,对给我这个工作机会的家庭非常感激,它开启了我的钢琴学与教的生涯,虽收入微薄但是很开心。13年春节前拜在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某教授门下,重新学习钢琴,从小汤1开始,我几乎每节课都有录像,供想学钢琴的成年朋友们参考,这可真的是大师课啊(去年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钢琴青少年组和成年组金奖得主都是他老人家的学生,所以这个视频的含金量大家懂得了,低调的看。呵呵,前面这段话挺悖论的,像一个人站起来说我刚才说谎了),目前同时经营着一家小猎头公司,如果猎头的工作没有那么忙的话,我对自己目前的生活还算满意,除了北京空气差交通堵。

这也许是一篇带有自传性质并讲术钢琴学习的帖子,我预感到也许它会很长,我尽量言简意赅的把该交待的交待了。文章的顺序如下:1.先说说我是怎么喜欢上的钢琴。2.再说说当时是如何下决心辞掉稳定工作边教边学钢琴的。这两点是我对钢琴的初心决定的,做任何一件事情你的初心很重要,钢琴如此之难,只有时刻保持初心才不会迷失自己才有坚持的源动力才能不断勇攀高峰。3.我会把自己这5年钢琴教学过程中观察到的目前北京钢琴教育市场的情况夹叙夹议的给大家讲讲,例如:如何选琴,如何找老师,如何陪孩子练琴,如何让孩子爱练琴,持续的对钢琴有兴趣,成年人怎么学钢琴,这中间我会把我被朋友们问的最多的问题讲了,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我知道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先说说我是怎么喜欢上钢琴的

我7岁学电子琴,10岁学钢琴,学了不到5年,中考前就放弃了。那个时候对钢琴没什么感念,也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欢,真正开始有点喜欢是考过九级之后,那个时候发现自己长本事了,8/9级的新曲子很快就可以摸下来。在音乐欣赏方面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学过一篇介绍贝多芬月光的课文,那个时候找老师借了贝多芬月光的磁带听,当背景音乐听了有半年,从最开始听不懂到后来开始喜欢悲怆第二乐章。现在想想那是我小时候唯一知道的钢琴名曲,那盘磁带里还有热情,我以为的贝多芬的奏鸣曲就这3首,悲怆热情月光。还有就是知道考级里面一些比较好听的肖邦夜曲,但是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肖邦写了19首夜曲,还有2首遗作。视野和知识面太窄了。


到了高中,我们年级有一位钢琴王子,即兴伴奏极好,学校有合唱比赛他负责钢伴,学校间访问交流活动他会上台表演独奏。当时住宿,再也没有条件摸到钢琴了,这个时候才觉得要是再给我时间练琴就好了。那个时候我想,等毕业工作了有业余时间就可以继续弹我的钢琴了。

到了大学,我学计算机,功课蛮重的,也没时间玩钢琴。大四,有一次参加活动,看到有朋友收藏古典音乐,出于好奇,活动结束后,少数几个人留下来听音乐,静谧的夜晚我第一次听到鲁宾斯坦演奏的肖邦的夜曲,当时的音箱蛮好,惊为天籁啊,音乐充满想象力,有很多的神来之笔。从那之后我才知道肖邦写了19首夜曲,并且不同的钢琴家演绎出来的效果完全不同。

在这之后,自己也开始有意无意的慢慢收藏古典音乐。正版好贵,就在中央音乐学院门口买盗版CD,我在08年生日的时候给自己买了一套布伦德尔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schiff的巴赫全集,肯普夫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全集,鲁宾斯坦肖邦钢琴作品全集,看着那辆满载盗版盘的小车,我才知道钢琴、小提琴、声乐作品浩瀚如海。


我还是采用以往听音乐的策略。先当背景音乐听,听着听着就顿悟了,忽然某一天就可以产生共鸣啦。记得有一天早上起来,我放了schiff演绎的创意曲集,这个是我小时候弹过的,我想从熟悉的开始听,我记得当时一边刷牙一边听,我当时惊讶的下巴都要掉下来了。开始我怀疑这是创意曲集吗?怎么听着不像呢。然后我找出乐谱,对照着谱子听schiff弹,我才发现确实是创意曲集,但是schiff弹得太美了,把小时候折磨的我如此痛苦的,在我心中如此枯燥无味的bach弹得这么富有歌唱性,我石化了,那天上班迟到了。

我开始百度schiff和巴赫的资料,在我发现巴赫专家schiff先生还活着的时候我很开心,同时我百度到了一位叫盛源的先生,中国的巴赫专家,他在中山音乐堂举办了完全巴赫系列的音乐会,系列分为五次,每次音乐会开始之前的一天他都会在中山音乐堂先讲解,讲解后第二天再弹,在听过schiff演绎的巴赫带给我的好奇心和惊讶驱动之下,我去听了盛源先生讲解的巴赫,当时已经是系列讲座和音乐会中的第三讲了,他讲的是创意曲集和意大利协奏曲,在讲到意大利协奏曲时,他在钢琴上做了示范,那一刻我才明白现场的音色比CD中要美得多,现场的音色更有情感,更真实的再现演奏者的心情,而CD由于录音的原因,其实只能还原再现现场的60%。我对现场印象不好源于我第一次听现场带给我的体验太差,这之后我一直排斥现场,觉得与其听现场不如跟家听CD,直到盛源那次音乐会。哎,在这之前我是有错过多少精彩的演出啊。

音乐会的现场比CD好在哪儿?音乐会上演绎的作品大多数是几百年前人的作品了,作品有他的历史感,演奏者带入了时代感,你可以通过乐曲的演绎真实的看到钢琴家对于乐曲的理解,他个人的品位、观点、性情,很真实很亲切,就像结交了一位新的朋友,而CD相比少了这种现实中的互动交流。CD好像你只了解到一个人工作中台上的一面,而现场你可以同时了解到他工作和生活的两面,全方位更多角度解读,很真实,更多感动。

从那之后我开始关注中山音乐堂的音乐演出。

随着听的曲目越来越广泛,选择的版本也经典,我对钢琴的兴趣越来越浓,我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老了,有闲有钱有时间了,可以每天都练琴,与音乐为伴。


真正的兴趣并不是看别人学觉得好玩,觉得有气质,我也想学,而是当你听的多了接触的多了,在探寻中慢慢的发现有一扇音乐的大门敞开在你面前,你发现自己之前接触的是那么的皮毛和微不足道,你想要探索更多。音乐是一座宝藏,只不过他的入口不易寻找,需要有人指引和开启。

我想弹钢琴的梦想越来越强烈,而我当时的工作很忙,加班是家常便饭,我没法利用业余时间来练琴,我对这种生活状态不是很满意。

当时几个都在CBD工作的同学中午聚会吃饭,大家弹到自己的梦想。在我楼上工作的Joey说,他的梦想就是周游世界,我说我的梦想是等我老了,赚够了钱,买套海景房,之后我就可以在春暖花开面朝大海的房间里,每天弹钢琴,我要买一架白色的三角钢琴。梦想嘛,就把它编织的美一些,给当时现实中生活在无休无止的加班和永远干不完的活中的自己一丝甜蜜的梦境。当时我同学就反驳我说,你干嘛非要等老了呢,有梦想就赶紧去实现。

09年金融危机,外企光景极为惨淡,楼上同学所在公司已经开始每周4天工作制,其中1天停薪,他纠结了几个月,下定决心辞职,追随自己的梦想去了。先是在朝阳门附近盘了一家cafe厅,定期举办一些活动,主题和穷游和桌游有关。在旅游达人的号召之下,屁颠颠的当了一回跟屁虫,在巴黎和南法完了10天,吃得好玩得好,价格真便宜。cafe厅后来由于只是离朝阳门外很近,但是隔着一条街,人气不旺,最终倒了。作为同学,看着他压力很大,但是也确实帮不上什么忙。他是那种洒脱的看未来的人,后来他办了一套星空联盟的套票吧,开始周游世界,目前定居在悉尼,他玩到澳洲的时候大概很喜欢那里,就在悉尼继续读了书,目前定居在那儿。

我同学的果敢带给我不小的勇气。人需要真实的面对自己,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再有那么一点点的勇气,放手去做就是了。

在他的感召下,我内心的梦想——弹钢琴的梦想在我工作累得喘息之余,冒出来敲打我,越来越频繁。

我当时在4A工作,这类公司加班很多,晚上9点下班是很正常的事情,平均每年都会有人因为熬夜加班心脏病、胃癌挂掉,在感慨生命无常要注重健康的时候,大家还是继续埋头加班,透支着健康,4A的魔力值得工作不饱和的公司学习。那个时候我工作快5年了,人快30岁,我对人生感到些许迷茫。我问自己,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有一天加班到晚上10点多,我看着我们公司的群总监也在加班,36岁,满脸雀斑,身材走样,大龄单身,讲话聪慧但也有些刁钻(4A的人其实和其他公司和行业的人相比确实有些这样,因为他们工作压力大节奏快,天天被客户折磨,媒体折磨,所以难免这样,这是我脱离这个行业后再重新审视自己过去所感受到的,我非常抱歉这么说自己前领导,意在说明我当时的心理活动)。我加班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她,我想我在这里努力工作混的最好不过她那样(大陆籍员工几乎不可能在外企成为一把手),北京买套房子,年薪100来万(我猜的,用我现在的价值观来看待这份工作,我觉得时薪很低),她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是我想要的吗?不是。

那么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在当时我很迷茫,我只知道不管做什么工作,我希望自己可以有业余时间来练琴,每天练上1个小时,至少。

当时外企光景不好,工作上我看不到上升空间,公司管理存在问题而老板们又想不明白如何解决,行业走向上我觉得是夕阳产业。我该何去何从?我一直在思考,但是以当时的阅历和心智怎么会有答案。迷茫、消极,用一次次朋友聚会的欢愉来麻痹自己,偶尔午夜梦回被前途的未卜而惊醒,有个声音提醒自己,要奋斗啊,不可以这样过一生,难道人过了30岁之后就止步不前不断重复过去了吗,30岁就异味着看到自己未来老了的样子了吗,我不要这样生活。周围的同学都那么优秀,事业小有成绩,我怎么好拖大家的后腿。那半年生活犹如行尸走肉,我第一次把工作只当成工作,认真完成手头工作就好,不再思考这个项目为什么做不好,怎么改进,我开始学会混了,不再把他当成自己的事业,心态轻松了很多,事后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离职后的2个月,项目黄了。其实我的性格是那种做什么都很认真很敬业很踏实的一个人,即便这事我不喜欢,这是我从小我父母给予我的教育,这种教育可以教出一个好员工,但是却不能带来好的工作和事业,究其原因,这种教育折断了人思想的翅膀和选择的勇气,而选择大于努力。


我意识到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有2年的时间,我也曾试图改变,比如转组,但是我始终无法下定决心离职,因为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女孩子找个稳定的工作,有份稳定的收入,计算机热你选计算机,公务员稳定你选公务员,大公司稳定你去大公司,但唯独没有问过自己,自己喜欢什么工作,适合做什么工作,而自己又愚孝缺乏主观判断,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家庭出身决定视野也短浅。这个是那个年代大部分的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那个时候太缺乏社会实践了。觉得西方高考之后有个gap year,再上大学报志愿挺好的(这块我是听说也不是特别清楚),国外的大学转专业也相对自由,这样有了一定的社会经历更清楚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比碰运气的好的多。

真正让我鼓起勇气提离职的是邹翔的钢琴音乐会。那是在2010年1月29日周五晚上1930,那是我听得第三场现场钢琴音乐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以音乐会延续我的梦想,我当时买那场音乐会的门票是冲着上半场的舒伯特960去的,早年前看过刘雪枫发表在《财经》上关于这部作品的介绍,这是舒伯特晚年最气势恢宏的奏鸣曲,全曲40多分钟,充满传奇和神秘色彩,这部作品在钢琴作品中类似于电影中《教父》《美国往事》这类总结人生的作品,文章中比较了数10位钢琴家演绎的版本。


这部作品刚开始演奏没有多久,工作人员走上舞台,琴声被打断,工作人员广播说有人心脏病突发,观众席中如果有医生请来支援,音乐会被终止了大约45分钟,邹翔又一次重新走回舞台,他说了一些感慨人生的话,大意生命无常,珍惜当下,琴声继续。下半场是我听到过的这辈子最精彩的演出之一,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音乐会现场,在这之前我一直觉得在家听CD的效果比现场好,直到这场音乐会我发现我大错特错了,下半场的戈雅之画和棉花纺织舞曲印象太深刻啦。兴奋之余,演出结束后我竟然跑到后台找他要了签名,好幼稚啊,当时一起要签名的还有一个小朋友,个头到我腰那儿吧。
是这场音乐会让我下定决心提离职的。与其探索在工作上的新方向不如停止脚步,这样至少不会继续错下去,继续消耗青春,谁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明天,万一车祸,万一生病,万一发生什么意外怎么办?我想把肖邦的夜曲从第1首弹到第19首,可是如果这样天天加班,我的梦想也只能停留在想想的阶段。所以我提了离职,我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定格在2010年2月28日。

这次没有和父母商量,商量了他们肯定会反对,只是打了声招呼;这次没有犹豫,裸辞,虽然我当时的积蓄并不多,但是我想至少够一年的,我想就给自己一年的时间,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迈进。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和邹老师的故事还没有结束,非常有趣,2015年4月4日,国家大剧院,伊丽莎白?莱昂斯卡娅的音乐会,当时和我老师一起去听音乐会,特别巧,那晚买的座位刚好和邹翔挨着,我进音乐厅之前去了趟洗手间,所以我比我老师晚入场,等我入场的时候看到我老师和邹翔探着身在聊天,中间空着一个座位,各种欣喜和花痴,难道这个座位是留给我的。演出快开始了,见到偶像既激动又忐忑,我看两位老师探着身子聊天也不方便,我就劝我老师和邹翔挨着坐好了。中场休息的时候邹老师出去活动了,我老师跟我说,刚才那个人是我们国家一位青年钢琴家叫邹翔,你知道他吗?我说我一眼就认出来了。我把听邹老师音乐会的这段故事讲给了我老师。我老师说,嗨,我们同事很熟的,言外之意,怎么坐着聊天其实没所谓了,等他回来介绍你们认识。

邹老师回来后,我老师说,来,介绍一个你的粉丝给你认识,邹老师今年上半年还会开音乐会,到时候你去听,我说一定。很自然的,聊起了那天那场音乐会。我后来才知道那晚上半场心脏病突发的人在送往急救中心的路上去世了,他是首师大教授吴铁英老师,就在同一天,中国钢琴教育界还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也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他是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杨峻教授,那天对于中国音乐教育界真是个巨大的损失。


邹老师给我的印象是个阳光可爱随和的大男孩儿,像北京人一样逗贫,但口音是湖南普通话味儿的。

那晚音乐会钢琴弹得什么没太注意听,竟犯花痴了。挨着两大男神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厦门钢琴调琴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