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中午借着吃饭不工作刚工作半天,中午吃饭时间猝死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讲究多。但对于上班族来说,晚餐是个很头疼的事情。早餐太匆忙,午餐是应付,晚餐又是加班后……要不就不吃了,要不就是吃大餐。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很多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来自晚上不良的饮食习惯。晚餐吃太晚、太多或不吃,多种疾病“易上身”。

近些年很多人都认为不吃晚饭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专家来辟谣——那些关于晚餐的错误说法。

很多减肥人士一天基本只吃两餐,他们宁愿忍饥挨饿也不吃晚餐。

其实,一天中,不管你不吃哪一顿,都会减少能量的摄入,起到减肥的效果。但是,少吃一顿,其实就是节食,靠节食减掉的多数是水分,不仅容易反弹,还会影响健康!

专家提示:既对身体好又有利于减肥的关键是控制一天的总热量,三餐吃到七分饱,还要吃得全面均衡。

出汗、排便,这些都是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产物,除了吃的多拉的也更多外,它们和晚饭没有直接关系。

还有一种说法是,吃了晚饭,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统,会造成心肌缺血。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不吃晚饭可以避免缺血导致猝死……这些荒谬的谣言,别信!

有研究证明,限制饮食可以延长实验动物的寿命。但是请注意,动物和人还是有差异的,不能一概而论。

研究说的是“限制”饮食,意思是少吃,尤其要少吃各种高热量、高脂肪及高糖食物,而不是什么都不吃,更不是不吃晚饭。

身体出现饥饿感时,胃就会分泌出胃液,如果不吃晚餐,就会使得胃液没有食物去消化,这时胃液就可能消化胃黏膜。

长此以往,就会引起肠胃不适,出现胃溃疡等肠胃疾病,甚至可能会导致胃癌。

如果长期不吃晚餐,可导致胃动力不足,从而造成消化不良的现象。时间久了,无法很好的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素,可能引起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疾病风险。

如果长期不吃晚餐,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机体就无法正常运转,抵抗力自然会下降。特别是老年人,新陈代谢和吸收能力都在减弱,对食物营养的需求更大。

对于那些不吃晚餐的人来说,晚上睡觉时,容易产生饥饿感,使大脑发出想吃饭的信号。

此时不进食,不仅身体缺乏能量,神经系统也会因为饥饿而保持兴奋状态,从而造成失眠,严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

专家提示:三餐最好按时按量吃。如果中午或下午吃得过多或者体重超标的人可以考虑晚上少吃,但不能长期不吃晚饭。

随着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很多人的晚餐也是越吃越晚。晚餐吃太晚对人体又有什么危害?

人体晚间代谢速度减慢,是胰岛功能的休息时间。晚餐吃太晚,代谢不掉的部分容易堆积脂肪,导致肥胖,过度肥胖易使胰岛水平波动异常,进而引发糖尿病。

除了肠胃,胰腺也是消化器官,吃太晚会促使消化液大量分泌,加重其负担。长期如此,可能诱发胰腺炎,甚至胰腺癌。

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度会减慢,晚饭吃太晚,血液中的脂肪易累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硬化,最终可能发展成冠心病。

晚餐的饮食若是偏向高脂肪、高热量,就可引起胆固醇增高,诱发动脉粥样硬化。

日本东京大学一项研究发现,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很短,约2~3天更新一次,更新在夜间胃肠休息时进行。

此时受到进食“打扰”,会影响其修复,导致消化不良、胃肠动力减弱等疾病。吃得过晚,容易造成夜间食道反流,引起反流性胃炎和食道炎。时间长了,甚至引发胃癌。

晚餐吃太晚vs不吃晚餐

现代社会,对于很多人来说早吃晚饭几乎不可能。不吃又不行,吃太晚又不行,那到底该怎么选呢?怎么吃晚饭才是健康的?

晚餐要想吃的健康,需要协调好睡眠时间。睡前2小时最好不要进食,如果已经饿到体力不支、影响情绪等情况时,可以稍微吃点,而怎么吃就成为关键。

建议太晚吃晚餐的人,尽量多选择一些富含淀粉又容易消化的食物来吃,如清淡的粥类、汤面等。

而蔬菜应该用少油少盐的烹调方法加上少量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注意不管吃什么都要少吃点。

饭后最好不要马上躺下,如果距离睡觉还有比较长的时间,可以进行适量的轻度运动,比如散散步之类的。

如果距离睡觉时间很近了,在房间里来回走走,或者随便站一会,都比直接躺下去好。

如果能够在下午进行适当的加餐,如吃个全麦面包、喝杯酸奶、吃点小番茄、黄瓜等,到了晚餐的时候,一般就不至于因为饿到极点而狂吃。

如果是经常需要加班的人群,平常可以自制一些三明治、饭团;或者番薯、玉米一类搭配牛奶水果,在晚饭点的时候吃。

晚饭很重要,不吃、晚吃都不行。其实关键在于怎么吃。合理搭配,掌握时间,保证每天的营养摄入,把伤害减到最小。

来源:BTV我是大医生

原标题:最易猝死职业公布!你的职业中了吗?加班时间最好不要超过这个数字......

“客户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户如初恋。”

加班,是大多数职场人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有人对此深恶痛绝,认为加班占用了自己的私人时间;还有人也乐于加班,觉得它能为自己提供额外的经验和收入。

但是,不管你站哪边,你都得知道一件事情:

加班,容易导致心房颤动(房颤)——而房颤通常与其它致命疾病有密切联系,如多发性脑梗死、心力衰竭、以及中风。

近日,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欧洲心脏病》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指出,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的人,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比普通工作者高40%。

一周里的55小时,是个什么概念呢?

正常的工作时间8小时,一周5天。也就是说标准工作时间一周是40小时。

55小时的话,几乎相当于周六和周日,也得和平时一样,每天准点上班8个小时。

从理论上讲,这相当于你得每天,每天,没有任何休息日地无限工作下去。

而这种工作时间(甚至更多),却正是不少工作者的现状。

来自英国伦敦大学流行病与公共卫生系的研究团队对85494人进行了分析,想找出长时间工作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分析方法倒没有一般研究那么生涩。他们将调研对象按照工作时间长短分为五级,并持续不断地对他们进行了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

最后,研究人员得出结论:长时间工作的人发生房颤的风险仍然是正常人的1.4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工作时间越长的人,发生中风的几率也会越高。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正常人心跳频率约为 60~100 次/分,但当某些因素使心房跳动的频率达到 350~600 次/分,且极不规则时,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就不能顺序收缩,开始极不协调地乱颤,心房也会失去整体有效的机械收缩,这就是心房颤动。

房颤(心房颤动)发生时,心房内的血液淤积并可能产生血栓,而脱落的血栓流动到脑血管就有可能产生中风。

房颤患者的中风概率比普通人高 5~10 倍。

而长期加班的工作者患上房颤的概率又要比普通高1.4倍。

房颤症状通常来说,会表现为以下几点:

心悸、心跳快、且跳动不规律

气短,呼吸不畅,运动时尤为明显

房颤的诱因较多,比较常见的有下面几种:

4、呼吸睡眠暂停(打鼾)

5、过量饮酒或摄入过多咖啡因饮品

1、减少熬夜和加班,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

8、治疗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

实际上,只要遵医嘱按时服药,预防血栓形成,预防脑卒中,大部分房颤患者都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当然,我们也必须正视加班这件大家或许已习以为常的事。

哪些职业加班最多?我们来看这么一张图。

可以看到,程序员、设计师、记者、医生、公关等都赫然在列。

而据斑马大数据2016年统计的加班重灾区行业,排名前五的分别是:

关于程序员的段子数不胜数,比如,干掉一个程序员不需要任何武器,改两次需求就足矣。

而程序员们因为加班导致心肌梗塞被送医院,甚至猝死的新闻也时有发生。

设计师的排位如此之高,多的不说,有诗为证:

甲方虐我千百遍,我待甲方如初恋;加班熬夜不算事,甲方爸爸最优先。

为了让你们喜欢小编的内容,头发都熬掉完了......

正应了那十六字真言:东奔西跑,以命换稿;绞尽脑汁,三年见老。

收入奇高?月入50万?卖出价值上亿楼盘?那是你没看到更多默默无闻只拿底薪的销售在背后吞下过多少苦水。

把排名第二的诗中,所有“甲方”替换成“客户”,就是销售的写照了。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这句调侃医学圈的名句,更多的就是指医生们的加班情况。

本科五年,规培三年,专科培训三年。好不容易出头,却又淹没在无休止的、日夜颠倒的加班中。

患者、护士、领导……无论谁想见你,你还就得出现在他面前。

加班的理由,除了少数人为了薪资主动加班,以及更少数人“躲避家务”外,多数工作者都是“不得不”加班。当然,在这之中也少不了那句盲从性名言:别人都没走,我也不好意思按时下班。

并且,职位高的比职位低的加班更多,男性比女性更多。

顺便说一句,还有不少人,他们加班,是无偿的……

很多时候,亲情、健康、愉悦的心情,比起加班,要更加重要。

来源:西湖之声、成都商报、丁香医生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员工中午借着吃饭不工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