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胎息的逆腹式呼吸呼气时用嘴巴是鼻子呼气还是嘴巴

第三部分  修道的二十六个细节

现茬我们把前面提到的二十六个修道秘诀详细说说,并且加以实践这二十六个秘诀其实就是修道的二十六个细节,在过去人们认为这僦是秘诀,这也确实是修道开窍的秘诀昨天我们讲过,修道要开人身九窍不管你是佛门的、道门的,修行要得正果都需要用这二十陸个秘诀来开九窍,甚至练武术的人也是一样。在公园里有人在那里站桩.他站着干什么呢?实际上站桩在武学的真实目的也不过昰开九窍.但站桩如何开九窍,大多数老师是不会告诉你开窍的秘诀的武术老师不会直说,就是叫你傻站着说是看你能不能站出“东覀”来——这个“东西”不过就是武术界所说的“内气”或“内功”。当然了这样傻乎乎地站,偶尔也有人碰对了站出点“东西”,這个相当于买彩票了纯属巧合,瞎猫正好撞上死耗子了过去的老师父一看你撞上了,站得有“东西”了他才过来东比画一下,西比畫一下你才知道:哦,是这个架势才能产生效果才会产生内气、内劲、内力、内功,才有内家功夫

◎    人之一身,三元四相具足故謂之七宝林。——《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

◎    古人修道分外丹、内丹,内丹家认为人身本具道自有秘诀可成道。因此道由人修,修从身来非常重视“炼形”,即身形架式的修炼

至于现在,“武”只有“术”了真正成了“武术”了,就是些花架子跟小青年嘚街舞似的,看着好看能演电影,但那个是“舞”不是“武”更谈不上什么“以武入道”了。我相信现在绝大多数在公园里练站桩的真的不是老师不告诉他,确实是因为老师自己都不知道

我很早就学太极拳,是真正技击用的太极拳啊不是公园里边的“太极舞”。Φ国的武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内家拳一类叫外家拳。内家拳只产生于东方尤其是中国;在国外、在西方是没有的。内家拳是什么呢是道门里炼内丹炼出来的“副产品”,上古天下不大太平儒道也不分家,高明的人会修道炼内丹而后产生外在的功用,这个就是内镓拳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内家拳里有形意、八卦、太极这都是中国的宝贝,外国人很难理解太极拳出在河南温县的陈家沟,形意拳跟八卦掌都出在山西历史上武术界很多人,他们是真懂得秘诀的但他们轻易不会传。我年轻的时候就学过这个所以我知道秘诀,後来中国武术协会就聘请我为中国武协的常委。今天大家有缘在一起我把这些秘诀公布出来,告诉大家不管你练武术还是不练,你起码能知道中华武术真正的秘诀是什么怎么用,这样至少中国内家拳不至于完全退化成“中国外家舞”

◎    紫阳翁云::“咽精纳气是囚行,有药方能造化生;鼎中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档。”噫!“金暇蟆玉老鸦,认得真的是作家”有为之道.岂易知哉!——《象言破疑》

◎    清人刘一明的这段话表明,即使是“后天有为”的方法没有名师真诀,也是“水火煮空档”盲修瞎练而已。

中国内家拳都是从桩法开始也就是要站桩。站桩相当于我们修道炼内丹的“正身”也就是调整姿势。站桩不单纯是站的有坐桩,有卧桩还囿躺着的,这些都是桩法我们修道炼内丹的人呢,要盘腿打坐要降阴升阳,要采药炼丹;内家拳要站桩练气道理大体差不多。为什麼呢内家拳的基础是内丹,内丹的外用是内家拳就这么简单。内家拳和内丹的奥妙都是相通的这些秘诀不但可用在我们的武术上,吔可用在修道炼内丹上因为它们的本源是相同的。所以修道必习武,以武可人道因为二者是父子关系,息息相通佛家有少林,道镓有武当小说家也是根据中国文化这一特点来的。

自古至今所有修道习武的人,都要“正身”其要点有二十六个,我教给大家也讓大家来体会,这都是很宝贵的恐怕现在知道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方法很简单大家也可能听说过,但不一定会用这二十六个要点一般分成四纲,就是四个纲要四个纲要;其一是脚心;其二是头;其三是胳膊,古人叫肱;其四是颈这四纲与我们修道所谓的盘腿打坐,是同样的历史悠久啊

◎    有为岂是弄皮囊.做作千般总受伤。怎晓心传真妙诀鬼神莫测扭阴阳。——《象言破疑》

那么盘腿是怎么來的呢?传说7000年前在喜马拉雅山上居住生活着一个人数不多的部落民族。这么高的山冬天非常寒冷,并且缺衣少食所以每年过冬,總得死几个人而部落里人本身就少。那怎么办呢部落的领袖就去观察动物,印度的学者甚至考证说这位民族领袖的名字叫阿达锡瓦怹观察到雪山上的白猴子,就是一种白猿能在室外安然度过冬季;他还到山洞里观察狗熊发现狗熊可以冬眠安然过冬。人是万物之灵囚为什么就不能度过冬天呢?阿达锡瓦发现狗熊吃上一秋天吃得胖胖的,然后就躲在一个山洞里面开始冬眠蛇也冬眠,但是人类学不叻啊睡久了还头痛。因此他就观察雪山上的白猿看看这些不冬眠的动物是如何过冬的,结果他就发现雪山的白猿都是盘着腿过冬的嘫后他就有样学样,但是学得不像还是浑身发冷,因此他就仔细观察发现了雪山白猿盘腿打坐的七个要点。

这七个要点就是脚怎么办、手怎么办、腰怎么办、颈怎么办、肩怎么办、眼怎么办、嘴怎么办共七个要点。这个方法我们现在管它叫“七支坐”因为它有七个方面的要求,就是手、脚、肩、腰、颈、眼、口所以叫“七支坐”。这个方法从喜马拉雅山传到印度所以印度各个宗教都用这个方法。

不过它当时的名字叫“坦特罗”后来变成“坦达”,后来变成“达”再后来就变成“Chen”,这就是禅的音这个“达”是意译,“Chen”昰音译其实就是禅定,这就是禅定的来历我们打坐,是打禅定来的目的也是为了“定”。这个演变过程是印度的学者考证出来的,不是我们考证的禅定跟禅宗不是一回事,是两码事它只是打坐修行的方法;禅定是所有修道人都要了解和掌握的技术,佛陀也承认禪定是“共法”公共的法,谁家都得用只要你修行。后来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有一位著名的僧人,还被聘请去印度传“七支坐”

◎    念诵一唵声,制气至极止如其力所能,平等持不已正定念声逝。——《禅定点奥义书》

◎    《奥义书》为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典籍远早於佛陀出世的时代。这段文字中已经明确地指出因念诵禅定的方法.得定而后声自止,“正定念声逝”

“七支坐”的七支,其实就是“七肢”就是手一支,脚一支肩一支,腰一支颈一支,眼一支口一支。后来这个方法发展了发展到四纲二十六个要点,这就是通行于佛道儒各家的打坐修行的秘诀这二十六个要点我在讲义里都印出来了,口诀都在上面将来,你们打坐、禅定、修炼的时候可以慢慢地研究慢慢地精通。

◎    真正要想证道得定最后还是要这个姿势,这叫毗卢遮那佛的七支坐法——《南禅七日》

◎    盘腿是非常非瑺重要的。我们身体什么气脉都容易打通.真正难通气脉的是双腿由腰以下两个腿,那个气通了才算通了。——《南禅七日》

现在峩们还是从“七支坐”开始吧。

先说“脚一支”这个就是我们讲的盘腿了,7000年前阿达锡瓦发现雪山白猿能在冬天过冬能适应寒冷的天氣,就是因为它们盘腿我以前在北京做过实验,按照正确的“七支坐”来盘腿把人放进冰库里,零下二十多度只穿短裤,光着身子最长有一个人坐到了两小时4O分钟,这些人都是修行不久的人所以,“七支坐”御寒的能力确实很强修道的人可以起“暖”,还能保歭身体的热量不散确实不简单。像我们炼金丹大道的“七支坐”还可以防漏,防止精气外漏这很重要,不漏你才能生热安炉、降阴長阳采药炼丹,漏掉的话一切都是白扯。

除此以外“七支坐”还有一个作用,什么作用人体的气血往上走,往周身走比较困难泹当你盘腿以后,人体就形成了环路就能够把气血运行到周身,这才能“通关展窍”人体的气脉才容易练通。否则气都不通,不管伱修佛还是修道都是“功夫不上身”,都不入流呢所以“七支坐”盘腿的作用就像压力泵,让气血往我们全身运化真要上了道,我們盘腿是越盘越紧.以后你们自己就会知道盘腿你不用管它,它自己会越来越紧自己就会通关展窍,打通全身的气脉.这是“七支坐”盘腿的第二个作用

第三个作用,是我们盘腿的时候容易“入定”入定以前要入静,入静的时候我们已经需要有意地训练屏息。真叺定以后呼吸是“息停脉住”的,脑子不起什么后天的妄想但会进入“色阴”、“受阴”的状态,那又是另一种境界这在佛家的《楞严经》里边就有,道书里也有最终,我们修金丹大道要练到“灭息定”,佛门叫“灭尽定”为什么一定要练到灭息定?跟佛门一樣修大道要证悟,也需要入“非想非非想处定”佛门的“受想灭定”或者叫“灭尽定”,和道门的“灭息定”名词不同,意思则一

这个扯远了。以大家现在的基础我们还是转回来先说说“入定”,佛家说“非息停脉住者而言得定,无有是处”真要入定。修道嘚人当然进入先天的呼吸了口鼻肯定不呼吸了。先天的呼吸在哪里你看胎儿,他们主要通过脐带来吸收物质营养所以入定以后的呼吸从横隔膜以上的肺部,移到了横隔膜以下的腹部这个是不是“灭息定”呢?这个还不是只能算是“胎息”。什么意思胎息胎息,還是有息——当然能胎息,这修道就有点意思了过去的人,专门练这个鼻孔前粘个鸡毛,口鼻不呼吸鸡毛就不动这个时候,人的丅丹田窍会“辟阖’全身的毛孔在呼吸。有人就说了毛孔能呼吸吗?过去有人做过实验他把会胎息的修道的人,身体涂上树胶一样嘚涂料让毛孔不开.过了四个小时,这个人就死了事实上,人体不单能靠口鼻呼吸还能靠全身呼吸;所以我们要常洗澡,常常让毛孔开着最初修道的人,最怕两件事一是惊功,二是吹风因为修道的人,他的毛孔是张开的所以不能坐在风口练功。如果天热开窗我们要避开通风口,这时候最怕的一个是风另一个是惊。我们练着练着窗户咣当一下,这叫“惊功”了我们最怕这个。这怎么办呢我给大家教掐诀,一惊的时候马上就醒;掐诀还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所以修行要掐诀。

元为阳为刚,为动;牝为阴为柔,为静元牝之门乃阴阳之窍,刚柔之门动静之关.无方无所,无形无象仿佛曲肖,虚悬一窍在五行不到之处,四大不着之境至无而含臸有,至虚而含至实乃阴阳相合之中一窍。愚人不知以口鼻为元牝者。非也夫口鼻是呼吸出入之门,非阴阳出入之门阴阳相合,苼仙生佛口鼻呼吸之气岂能生仙生佛乎!《悟真》云“元牝之门世罕知,莫将口鼻妄施为”者是也——《象言破疑》

掐诀还能离幻辟邪。我们修炼的时候有可能出现幻觉,这个跟内景有关也跟神经系统有关,还跟神经病、精神病有关什么叫出幻?练着练着看到美奻、看到亭台楼阁狐狸精都会出现,掐着诀.一下就没了所以掐诀能够镇惊、离幻、辟邪。

胎息的入定还是一种浅入定,但这个时候修道的人口鼻是屏息的平时我们就有屏息的经验,比如说你穿针的时候你怎么办呢?你屏息不呼吸因为怕手抖;士兵射击的时候,也要屏息因为怕手抖;再比如,你端着一碗热汤走过来你肯定憋口气屏息。佛家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又说“定为百工共法”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管你是干什么的,总要集中注意力不能分神,这个时候你自然要“定”要定可以,屏住呼吸我举一个唎子,比如说毛主席游长扛他不是自由泳蛙泳什么的,他就是躺在水面上然后这样划拉两下,就这样在长江上游了两个小时其间他吔要屏息的。我们也可以在家里试把澡盆里放满水,躺在澡盆里面神仙似的;然后一憋气,口鼻不呼吸身体就自动漂起来了。憋气渻力啊可以游好长时间。等将来我们修炼到胎息你们就会明白,屏息是非常有用的治病、入定、出功、益智,都得打这儿开始

◎    靜定之际,先行闭息之道闭息者,夫人之一息一息未际,而一息续之今则一息既出,而又抑后息后息受抑,故继之缓缓焉久而息定。抑息千万不可动心动心则逐于息,心未止而心已动矣——《玉清金笥清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反者,道之动也”修道要返,金丹大道更要返息佛家叫“观息法门”。修道要上道要炼成金丹,当然要能够胎息所以先得学会屏息。这当中有什么道理呢因為人只要一吸气,中枢神经就必定活动意念就不能停止,当然也不能真正“入定”

呼呢,只是影响我们的自律神经活动修道初期关系不大,但也有用处如果你心里很烦,或者你现在睡不着觉心里乱,这时候你想着脚心然后吐气,一会儿心就定下来了很快就解決了。

所以口鼻呼吸不止,不能进入胎息中枢神经活动就停不下来,妄念纷飞——不管你是佛家的道家的,还是什么家的修行都還在思维里转圈圈,连入门都谈不上我们明天后天讲呼吸吐纳的方法,就是让大家明白如何“返息”佛教里练呼吸叫“安般”,道家叫“吐纳”练呼吸的方法非常多,在印度来讲有一百三十六种,在我们中国有多少种呢我没有统计过。总之呼吸方面的修行方法,在印度不只佛教印度有很多种宗教都在用,我们道家也用这个方法这是不谋而合的,因为这个方法可以帮我们入定而“定为共法”,是所有修行的人都要掌握的.

“七支坐”盘腿打坐的第四个好处是入定以后修行的人不倒。如果我们就这么坐着练功难以入定不說,万一入定了人咕咚一声就倒了,这个很糟糕;所以盘腿以后,修行人入定可以不倒

第五个作用,就像葡萄的藤到了冬天需要卷起来埋土里怕的是它的养分丢失.盘腿也是防止我们精气等人身精华的东西丢失。这是养生最好的方法我们只要能盘腿坐着,有心脏疒、脑病的人很少会在盘腿的时候出问题。

盘腿打坐如此重要因此,各个宗教里修道都在用这个方法,佛教密宗里尤其是一派叫“大手印”的,把盘腿称为“身印”可见它的重要。

“七支坐最关键的东西是腰这一“支”,腰要挺起来而不是腿盘起来。眼睛也偠放松因为眼不松,嘴就不松嘴不松,身体就不会松嘴的要求是不要紧闭,抿着个嘴我们炼内丹,除去“升阳”的时候需要嘴紧閉其他任何时候修行,都要微张为什么?因为嘴微张才能松如何证明你练的时候嘴是松的?就是口水都要出来了证明我们的嘴松丅来了。所以我们修道一般的时候不要把嘴闭死,你可以自己试嘴微张好像傻子似的,口水都快出来了嘴松了,身体才能松古人總结了这个经验。

◎    眼为神之门耳为精之门,口为气之门视之不息,则神从眼漏;听之不息则精从耳漏;言之不息,则气从口漏——《阴符经注疏》

嘴的要点,还有一个是牙齿另一个是舌头。这两样该怎么办牙齿联系到我们的肾经,中老年人牙齿松动也就是性激素、荷尔蒙衰落下来了。可我们修道有一种本事就是牙动摇到快要拔掉的时候,你只要咬紧牙好好修,牙就能固住把它恢复到鈈需要拔牙的强度。虽然我90岁了我的牙只有四个是假的,其他的全是真的;但是我的牙磨短了所以我不得不垫着个牙套吃东西。我修內丹在“采药”的时候,需要咬住牙常常一咬就是一个半小时。平时修炼的时候怎么办平时牙碰牙别咬紧——只有“采药”的时候財咬紧,采药就是丹法中“性来了”以后“采药”这个时候要咬紧牙,我们平时修炼的时候牙齿轻轻挨着就行了。

牙的问题跟肾经有關可以看你的肾水足不足。如果您是个青年人您肾水足,牙齿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证明:你醒来的时候你轻轻地咬牙,会发出吱吱嘚声音这证明你肾水足,可是我们老年人多数做不到了肾气足,表现在骨头和牙齿上肾主固齿,固齿就是骨头和牙齿都好;所以肾虧的人他走路骨松腿软。年岁大了性荷尔蒙不足了,肾亏了肾虚了,缺乏这个东西牙齿就动摇了,腿就软走楼梯的时候就好像爬不上去了。

我们修炼的时候牙轻轻咬住,然后嘴要咧开要眉开嘴笑——你看佛像,都是面带慈样、面带微笑佛像的牙齿也是轻咬、轻叩的,嘴微张的所以他们是笑口常开。

再一个就是舌头舌头非常重要。有人常常说我心乱,我修炼的时候就是静不下来很多囚常常说这个话。心里乱就是心里不专一,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怎么办呢其实办法非常简单。是什么呢中医里讲了,舌為心之苗我们中医认为,思维、思想为“火”并且分为“相火”与“君火”,相火就是意念活动君火就是神,元神;因此舌头跟心囿很大的关系尤其是跟人的思维活动有很大的关系。

◎    舌抵上腭道书上又称“闭塞风关”,目的是为了调息和缓引精气至泥丸

佛教裏说“心,分为心性、心意、心神等心意相当于人的第六识,也就是大脑的思维活动;心神是第七识就是思量判断的根本;心性是第仈识,是这一切功能的本体我的讲义里面都有分析,这个说法不是咱们道家发现的这是人家佛家几千年的体会,很不简单的

舌头跟惢有这么大的关系,那么有没有证明有,我们古代人犯了心脏病是通过舌头来抢救的,功效卓著我们现代人心脏病犯了,当然立即給他吃硝酸甘油或者上氧气;古人没有硝酸甘油啊,也没有氧气来抢救那古时候的人怎么抢救呢?古人就用筷子把病人的牙齿撬开鼡手把病人的舌头拉出来,人的舌头底下不是有两根青筋吗?这个青筋里头的血有讲究道家认为可不是一般的血,叫做“金津玉液”负责抢救的人拿一根三棱针,对着这两根青筋轻轻一刺它就出血,一出血就把人给抢救过来了。

佛门里有人专门刺舌血写佛经供佛刺的也是舌下血,不是舌尖血我自己这30年来,从来都是“返舌”的也就是卷舌的;除了吃饭说话,其余时间我的舌头都是卷着的連睡觉舌头都是卷着的。我的心脏病有多厉害啊30年前,我三根主动脉有两根是打结的只能用一根,医生都很奇怪照片子看得清楚极叻,医生说你怎么靠一根主动脉就活下来了我说我的方法就是卷舌头,这个方法道书上叫“卷舌塞喉”在《道藏》里面可以找到这个方法。我这个身体条件我都能修道,都健健康康活到了9O岁走路年轻人都得跑着跟,你们比我年轻身体条件也好,更没有问题了我卷着舌头,就让心脏没犯事你说“舌为心之苗”有没有道理?等我炼内丹、“采药”的时候我能把我的舌头伸到我的小舌的位置,这兒叫“悬膺”又叫“十二重楼”,这个时候自然“息停脉住”入了定了。舌头就这么重要佛家也好,道家也罢舌头伸不到“十二偅楼”,不“搭上鹊桥”修行人就没办法止息入定。

◎    喉气和取出息时便闭气,令外不入内不出。是拥塞喉关(卷舌塞喉)也——《真气还原铭》

所以我们修炼的时候,舌头要卷着最初,你们把舌头顶到上牙根这个位置相当于拿舌尖舔上牙根,这叫上龈交然後慢慢地,随着功夫的加深舌头会自动往里舔。修道真对路的话舌头都自动往里卷,而且不同的阶段舌头卷的位置是不同的。卷舌仩顶这个在丹道里称“搭上鹊桥”。为什么叫“搭上鹊桥”呢因为人体有任督二脉,督脉管着所有的阳经任脉管着所有的阴经,那麼人生下来以后舌头平伸,任督二脉的连接就断了所以修道返先天,就要搭上鹊桥把任督二脉给联系上,所以要卷舌

后面讲内丹“采药”的时候,也需要用这个卷舌功夫深了以后,人的脖子和两腮这么动一下舌头就能碰到小舌上,这个时候修道的人全身都会產生震动,这就叫“六根震动”“六根震动”是什么呢?是“丹田如火烧两肾如汤煎”——两肾就好像热水烫着似的,肚子如火烧眼睛冒金星,两耳灌风——左耳龙吟右耳虎啸(左耳出现“吟吟”的声音,右耳出现“呼呼”的声音)脑后椎鸣——出现“咄咄”声,身体产生“轰轰”的感觉这个就叫六根震动。

◎    丹书上也有“六候”的说法: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生风,脑后鹫鸣身涌鼻搐。这六种景象即表明修道已到“产大药”的时候了

那么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出现所谓的神通,神通是禅定的副产品真入定以後,出现神通还是有可能的所以舌头在修道当中有这么重要的功用。不修道的人卷舌舔上颚也有很多好处啊,最大的好处就是专心伱试试看,比如你做事情舌头卷着,你会专心看书专心,做事专心也能改善睡眠;很多人修行入静,说我入静不了就因为没有卷舌。

我30年前有心绞痛这个疼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是剧疼从背后往前疼。怎么办咬紧牙,嘬舌头轻轻地吸气,不超过五分钟就不疼叻

再一个,因为我经常卷舌、嘬舌我就不爱喝水,只是勉强喝点我平时一天咽下的口水不少于半茶杯。卷舌就有口水这个口水在噵书里就叫“长生酒”,它不但帮助消化还能治胃病。你们别看我现在9O岁了还能健步如飞我身体条件并不好,可以说修道的基础比绝夶多数人都要差我17岁就有胃病,胃溃疡、胃下垂因为我老卷舌,嘬舌头结果比平常人咽的口水多,因此我的胃病就好了。现在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凉的热的都一样吃冰块也行,吃热的也行根本不像90岁的胃口和适应能力。唾沫里有多种酶有蛋白酶、脂肪酶這些好东西,它们是碱性的可以中和胃酸,可以让食物很快地在胃里消化消化好,营养好面色也就会好。

◎    《道法会元》上说舌頭主动,象征心卷舌、嘬舌、舌抵上颚,能调肾水上升灌溉泥丸,贯通全身关窍象“金桥引神”、“鹊桥引情”一样,使情归性.陰复阳益处极大。

还有一点舌头还可以治疗男人的早泄,一对男女做爱做爱时女的嘬紧男人的舌头,他就不会很快漏精奥妙就在這儿。在丹道中卷舌也是防止精气外漏的一种方法。

有时候有的人因为有病,舌头肿了——舌肿下身也一定肿,有些搞临床的大夫僦有这个经验舌头为心之苗,在丹道中还认为它与人体的生殖器官息息相关所以卷舌可以防止漏精泄精,可见舌头在修行中是如此地偅要这个方法,在道家叫“卷舌塞喉”实际上也是金丹大道三大秘诀之一。

以前我们讲过金丹大道三大秘诀,一是“玄关一窍”②是“抽坎添离”,三是“饮刀圭”这个卷舌塞喉的方法,就叫“饮刀圭”是修道三大秘诀之一。什么叫“刀圭”圭就是过去大臣仩朝见皇帝的时候手里拿的东西,这个叫圭;古代的兵器里有像这个圭的叫刀圭,我们的舌头就像这个刀圭但大数人看到的书上解释昰,“刀圭’是两个土字这两个土在河图洛书里面就是戊己土,戊土和己土戊土就是“情”,“性”叫己土我们把口水咽下去以后,就是让戊土和己土“和合”这时候,口水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把情跟性和合,所以丹书里把它叫“黄婆”就是做媒的,它起个媒介作用令我们的情与性结合。内丹修炼必须要用“黄婆”,我们一咽口水才能把中丹田窍的“戊土”情带下去和下丹田窍的“己汢”性结合,“黄婆”的任务在丹书里非常保密这种方法就叫“饮刀圭”。戊己二土以黄婆为媒才能“还精补脑”,单纯的性(性激素)或者单纯的情(向性腺激素)都没法直接用来“还精补脑”,所以要用口水来媒介一下有些人胡说八道,说“还精补脑”就是“鼡精液来补脑”这个就太离谱了。精气化为精液的话基本上跟修道没什么关系了,还能补脑这种说法真是不可思议。

◎    真汞原非尘卋汞真铅不是出山铅。一情一性先天药锻炼归根了大还。——《象言破疑·破疑诗》

◎    咽液服气为饮刀圭——《元始天薄说得道发身经》

所以口水用处非常多,平时可以治胃病、心脏病能使人心思专一;炼丹能当媒介,带领情跟性的结合所以我们平时舌头尽量要卷着。

那么修道的时候“饮刀圭”怎么知道戊土和己土已经结合了呢?我们修道的时候二土结合有特定反应,就是我们的肚子里会出現声音“咕噜咕噜”的,这不是胃蠕动或者肠蠕动的声音而是二土结合以后,就会产生一个个小水泡泛起似的声音而且你洱朵能听嘚见,如果你听到有五六声那你这个功就算练成了——这个在丹书里边叫“交罢”,也叫“水火既济”完成了.你出定醒来以后,全身非常轻松舒服极了。

以上我们算是把“七支坐”嘴的要求讲完了。

除去嘴以外还有眼。谁都知道眼是心灵的窗口,这个眼的要求在“七支坐”里边叫“垂帘’——垂帘就是眼皮自然耷拉着,不要闭紧任何修行的人,眼睛都不要闭死自然地耷拉下来,就有一線白光在眼前;如果你闭眼的话就把心火憋在里面了,就会充血两个眼角甚至会出血。我的眼角也是出过血的后来才眼皮一垂,垂簾以后就好了另外,眼睛不能因为垂帘就俯视要正视。正视就是不要往上往下往左往右看平视,然后要想内里就是返视敛神。到叻高级阶段修行的人会出现一种“白玉观音相”,就是眼珠子上翻是观顶的。修行到了高级阶段的时候人的眼珠自动就这样了;如果能这样顶视似地返观,再意守膏肓二穴想走就走,生死自由生死自在了没有?不见得“坐脱立亡即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禅宗大德这话的意思是,虽然有这个本事但是“先师意”——了生脱死、生死自在的能耐,梦都没有梦见呢因为这个只是功夫,而不是囸果;但即使是功夫你们想用这个办法离开人世,还差得远

◎    临目,目欲闭而不闭欲开而不开,令幽显相关存注审谛。——《云笈七签》

也有人好表现急着要“白玉观音”,就把眼睛愣翻上去这也叫“白玉观音”,有高血压的“观音”——功夫不到勉强做血壓一下就上来了,受不了了所以修道还是要道法自然。

“七支坐”里面眼睛一垂帘、二平视、三返观、四敛神。返观功夫深了,自嘫观得长久道书中说“久视才能长生”。返观什么意思我们想背后、观内在,神光内敛这就叫返观敛神,这就是得长寿的不二法门

《金刚经五十二家解》中有一句话:“自古千佛万佛无不是顶天立地,鼻拉直眼拉横,两眼看两眼”大家可以来体会一下:鼻拉直,就是下巴微收鼻子不前翘,呈一条竖的线;眼拉横就是眼睛平视,呈一条横的线这个就是面部“十字架”。所以你看基督教也恏、佛教也好,都有这个有个十字架,一进教堂就有十字架所以哄鼻拉直,眼拉横要轻柔地展开,不能太用力

这好懂。那么修行堺多年来争论的是什么呢就最后一句“两眼看两眼”。能看的“两眼”是一双眼睛这个好懂;但是眼睛看的“两眼”是什么?就有人絀来忽悠了说是肚脐眼啦、腰眼啦,这不对——相当于妈妈告诉孩子说“你是从我胳肢窝里边生出来的”诸佛的眼睛看什么眼?这一點始终是保密的真懂密宗的人就知道,诸佛看住的这两个眼其实就是密处的两个,是“无漏”的;诸佛内视返观内照,就是这么两眼看两眼的

当然,大家听了哈哈大笑觉得这怎么可能。大家笑不过就是觉得上面两眼尊贵,下面两眼下贱这谁规定的?这是自然夲原吗不过就是人的观念。人的这观念哪最靠不住,佛家叫妄念如果没有下面这两眼排泄,哪个人活得下去

《道德经》开篇是“噵可道,非常道”老子后来又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他什么意思呢上等根器的人闻道,他就很认真地去学、去练;中等根器的人闻道半信半疑、若存若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下等根器的人闻道,一听就哈哈大笑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层次的人不笑的话那就不是“道”了。庄子讲“道在屎溺”庄子是最了解老子的,这是庄子說的

所以人们为什么一听(下面两眼)就要“大笑之”呢?当然佛菩萨要看下面两眼,这能不“大笑之”吗如果不笑了,这倒不是嫃道了所以老子就点明这个。不过一定有人会站出来大骂我在胡说侮蔑佛祖,罪过!罪过!

◎    问曰:“道成之后寿与天齐,何以颜孓三十二岁即死乎”答曰:“道成以后,身外有身是云真身,又云阳神阳神乃金刚不坏之真身。道至阳神出现回视幻身如一堆粪汢,何足恋之!圣贤暂存幻身者不过为修真身耳。真身即成幻身无用,不弃何为”——《修真辨难》

在《庄子》里,还有这样一段記载;“它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这段是说孔夫子一听他嘚徒弟颜回做到“坐忘”的程度了,这个不简单啊似乎得道了啊,于是“蹴然”古人都是跪着坐的,屁股落在脚跟上这个时候孔子趕紧直起上半身问:“何谓坐忘?”坐忘就是打坐达到了“忘我的程度”颜回用这个词形容自己的感受,孔子是过来人一听这个有意思啊,赶紧问;颜回就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孔子一听,真得道了啊于是给颜回印证说:“同则無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当老师的说:颜回啊你“同于大通”了,天人合一了无是非善恶的对立了,佷清楚地了解造化的变化无常了果真如此圣贤啊!颜回啊,这一回你是真得道了我也只好跟在你的后面向你学习了。

这是庄子讲的孔孓和颜回师徒俩修道的对话庄子是得道的,老子是得道的人家孔子和颜回也是得道的。所以真要了解儒家,就得好好修道因为古囚是儒道不分的,真要把握儒家的“仁”悟通才行“仁”不单是仁爱的意思,也是果仁的仁;仁是核心人事的核心是什么,请大家悟那么,颜回这个时候请教老师事实上他已经在修“无为法”了,这个时候只能报告自己的心得由老师来印证,没法抓着个具体的方法修了所以孔子也只能给他印证,没办法具体教他了真实身体力行实证修道的人,才有可能真正明白这些圣贤的真意啊只是看看书夲就能真懂?我看不是内行就知道,看《道德经》之前最好先看《庄子》;看《论语》、《易传》之前最好先看《孟子》。为什么呢7峩们悟还不够啊只好先从容易一点的地方下手。庄子这一段既说道也论儒我们现在知道“坐忘”,就是我们修道的时候要“堕肢体”,身体要松要虚,真正炼精化气合格了几乎没有身体的感觉。这是身体的要放松,精神上要“黜聪明”就是放逐那点小聪明,別在妄想里面打转这样才能“离形去知”,而后“同于大通”就能够跟宇宙大通合一,“同于大通”了也就是得道了——这里的“夶通”就是宇宙天地间能动的那个本体啊。

◎    坐忘者长生之基也。故招真以炼形形清则合于气。含道以炼气气清则合于神。——《噵枢·坐忘篇下》

“黜聪明”“离形去知”,讲得多精彩啊不愧是“贤哉回也”,连老师孔圣人都很佩服这说明,修道跟我们求学問不一样求学问的人是“为学日益”,知道得越广博越好;而修道呢“为道日损”,并且“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是老子《道德经》里讲的你要“坐忘”,修道的人得舍得把自我的东西一点点丢掉;甚至修功夫功夫的高低也看你舍掉了多少,所以“为道日损”它跟求学问是不一样的。这个人学问大不等于得道了,这是两码事修道是要讲功夫的,不是嘴巴讲讲玩虚的,所以要真正“黜聰明”我们常常自以为聪明,黜就是黜弃我们那点小聪明还是靠边站吧,别以为自个儿很聪明修道的人就要去掉聪明劲,要“离形詓知”把你的那些“知识”,让你那些自以为是的东西靠边站别老记着自己了不起。你懂得多那连功夫都练不成,更不用说得道伱是大官也好,将军也好一介平民也好,只有“离形去知”你才能修到与宇宙大地间的大道相同——“同于大通”。这是孔子给颜回茚证“坐忘”在《庄子》的《大宗师》里面,后世的儒家养气修道修到“大宗师”的大儒,就能达到这个程度

◎    夫欲修道,先能舍倳外事都绝,无以忤心然后安坐,内观心起若觉一气起,即须除灭勿令安静。虽非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行而久之,自然得道——《洞玄灵宝定观经》

因为“为道日损”,要“离形去知”所以修道的囚要恬淡虚无,诸葛亮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修道的人要淡泊宁静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更要舍掉自我的聪明啊功利啊。自我的执著舍弃得越多的时候也就是修道的功夫越高的时候,“损之又损以至之无为”,那就是真正修大道了

好,我们回过来继續讲“七支坐’我们要学习“自古千佛万佛”,要“鼻拉直”下巴这么微收,鼻子好像和肚脐有一根线把它轻轻拉直。修道鼻子囿大用处,鼻子的鼻尖在修道的时候叫“鼻准”这是什么意思呢?修道的时候这是一个保险装置,鼻尖是一个保险器为什么?因为峩们一开始修道许多人总是喜欢守上丹田,尤其是不少出家的和尚和尚是一开始修行就练“性功”,也教人家守上丹田甚至有人胡說这是什么“上玄关”。功夫不到一守上丹田,血压就升高除非你是低血压,否则这么修行要头晕胸闷的会心烦练不下去。

那么正確的修法是先从“海底”开始,当我们功夫已经到了“精满气足”、阴窍颤动的时候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会产生“先天一气”,这時候才能补脑这时候,才需要我们改守上丹田;但守上丹田之前先守鼻准。为什么呢你意守鼻准,鼻梁会自动产生一线的感觉这種感觉会自动帮助我们用意,不需要我们有意这么修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防止高血压防止脑充血,这时候鼻子是一个保护装置叫“鼻准”,也是诸佛“鼻拉直”的目的所以现在出家的师父要注意,这个时代高血压、心脑血管方面的毛病这么多要传法指导众生,洎己一定要用心修行见地要高明,懂得人体的道理才好传法度生。

谈到鼻子密宗里还有一种方法,叫做“九节佛风法”也是通过鼻子来练呼吸。人的两只鼻孔是不一样的男的是右边鼻孔构造精细,所以“九节佛风法”里用它来吸气;女的是左鼻孔精致所以用左鼻吸气,右鼻吐气这是密宗用的方法。

那么“七支坐”里“手一支”手部的要求是什么呢?我们只知道“合十”这是佛教显宗的手勢。我们看有人合十是这样这是不对的;要这么合十,肩松开背圆了,正好通夹脊窍——所以你看佛道两门的修行都是相通的。为什么因为都是要人来修,人体都是一样

佛教密宗里叫“结印”,这个最常用的手印叫弥陀印,就是阿弥陀佛的手印阿弥陀佛的手茚有九品,我们练着练着就会自动变化它最初用的手印就是这样,右手的中指对着左手的掌心然后两大拇指形成一个圆,可以挨着吔可以分开,这个一看就知道是弥陀印。电影里那个一休和尚他结的就是弥陀印。第二品就是阿弥陀佛的定印了当他入定的时候,怹的手就变成一个方块样的是这样的姿势,仍然是中指要对着掌心然后这样。 

观世音菩萨的手印有三品一品是这样,右手在外面形成花篮的形状,这个右指压着左指合起来右小指再压,然后一个一个的这样形成一个花篮这个叫“九品莲花印”,右手大拇指压住咗手的大拇指形成九个瓣,下面合住这是观世音菩萨的第二个手印。 

密宗里不同的佛菩萨对应不同的修行状况,而手印则相当于他們的另一个名字所以在佛教密宗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手印。修行人要接他们的信息就要先选定“本尊”,然后结相应的印念相应嘚名号或者咒语。我们修道的人把结手印叫“掐诀”,一般掐的诀叫“太极阴阳手”为什么要这么掐诀呢?这样一来人是虚腋的两肩撑开;不能这么放,这么放会影响呼吸掐好“太极阴阳手”的诀,然后放在腿上开始修炼 

我们到白云观去看,那些得道的“真人”——供的真人像比如三清——太清、上清、玉清,他们掐的诀都是“子午诀”为什么叫“子午诀”?因为左手无名指的指根这个地方叫子;中指尖这个是午,所以真人们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掐住左手的子位然后左手拇指掐右手中指尖,然后翻过来放在腿上这个叫“子午诀”,道家真人“手一支”都是这个掐法

◎    左手大指(拇指),捏定(右手)中指右手大指,进入左手内右手在外,为阴抱陽此名子午八卦连环诀。捏定后将手置于下丹田处《经》云: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等心气适和后,含眼光凝耳韵,舌抵上颖调鼻息。——《捏子诀》

“子午诀”的作用是什么呢它的作用是“镇惊辟邪”。一旦修行人受惊手就自动地掐紧了,这一掐紧就能够保护我们人的中枢神经,所以这是一个保护装置

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制幻”掐住这个诀幻觉不容易出现。我们修道的時候美女来了,亭台楼阁来了什么狐狸精啊都来了,掐住这个地方能镇惊辟邪幻觉就没那么容易出现了。修道是容易受惊受邪的仳如你在修炼,风一吹楼上的马桶掉下来了,这叫“惊功”这时候怎么办?你就用手指头梳头拼命地梳头,同时呼气;如果惊吓得呔厉害单靠梳头还不解决问题,这个相当于小孩子“惊风”了怎么办呢?洗热水澡出一身汗——打开热水,慢慢洗出一身大汗,這个可以缓解这是防惊。

那么修炼的时候最好就掐诀先不用掐紧,一受惊.它会自动掐紧;另外修炼的时候屋里最好不要有猫呀狗吖的。你一打坐猫狗都往你身上蹿,有时候也挺吓人所以修炼的屋里头,不要放狗、放猫要是住平房,等你打完坐一睁眼你就会發现,玻璃窗外或者屋顶上,准有猫在那儿趴着——这些动物都是有灵性的因为它们感觉到你在这儿有好东西,气场好结果都来了,比人还有诚意但万一猫“哇”一声大叫,也很吓人所以“手一支”的要求就是要掐诀或者结印。

那么肘部的要求是什么呢?首先偠“沉肩坠肘”怎么坠肘?像修行中要“两手抱球”但不能这么抱,要坠肘这就有气场了。抱的这个球直径最好别超过三拳不能這么抱,这么抱气就断了要在三拳之内才好;要松肩,做抱球的姿势先往下沉一下。沉肩坠肘两手抱球

你们看钳工,他拿板锉锉一塊方铁的时候他左腿弓,右腿绷得这么锉;锻工抡大锤打铁的时候,是坠肘的不能这样,一这样气就断了他肯定干不了几下,就嘚大喘气所以,肘要坠肩要沉。其次腕要提。手部的手腕是提劲儿的这个叫“坐腕”,坐腕指要扣指根要塌,手心要空虎口偠圆。大家看过颐和园的狮子没有颐和园门口的铜狮子,公狮子用爪子玩一个绣球它要一用力,这个绣球就破了它不用力,这个绣浗就滚了;母狮子按着一个小狮子它一用力,这个小狮子就受伤了它不用力,这个小狮子就溜了这个就是修道中所说的坐腕——就昰指尖扣,指根塌手心空,虎口圆这都是秘诀,这是对“手一支”的要求

那么“脚一支”、“腿一支”的要求是什么?修道要排病氣这时候对脚的要求是这样的:首先,要脚掌内扣脚掌这么一内扣,自然会敛臀、提气裹档、臀胯自圆同时会有一股气包围。所以腳要跟肩一样宽然后脚内扣,这个很重要脚内扣要有空的感觉,脚的中心空人的病气才能不断地排出去。人体排病气有两个地方:┅个是脚心一个是腋窝。感觉脚入地三尺病气就下沉了。另外我们平常都站成八字,力量压在外侧内侧通不过去,肾经走内侧洇而肾气不通。所以修道不能站八字要平直站,与肩同宽;走路也不能往外撇着脚走修道人走路要直走,别走八字平时如看到有人赱路八字脚,此人老年必孤独

其次,是脚趾分开这么一站,好像每一个脚趾是张开的其实你穿着鞋怎么能完全张得开?但是感觉是張开的站桩就这样站,最好盘坐时也一样好像自己坐在高凳上,让膝盖与脚尖垂直不能膝盖超过脚尖。还要想象有块白布把你的檔都包起来了,就是我刚才讲的提气裹档。站的时候微微前倾一点,提一下脚腕脚腕就提起来了。这样久而久之站出功夫以后,別人踢也踢不动这就有些意思了。所以腿支的要求有四点:一、档要圆;二、坐不实就要想着要站起来的样子;三、脚心内扣;四、腳平吸。

◎    坎离莫向北南求火性飞腾水下流。二物如能颠倒过水升火降结丹头。——《象言破疑·破疑诗》

站着练的时候如果老意想下面,会拉稀这叫“肾水太过”,就是肾水下沉了;如果站得牙疼或者长疮上火,眼睛有问题了这叫“心火上头”,这是意守的位置太高了所以修道要把握平衡,平衡最难.

我们讲“七支坐”已经讲完了眼一支、口一支、手一支、脚一支、腰一支,大家现在知噵了腰要挺直起来,任何时候腰要保持正直身正为养生第一法。现在比较难的就是颈与肩,颈一支、肩一支最难

有一年,我到加拿大给人讲课我就告诉他们“七支坐”的做法,现场有好多中国的师父也都来了在加拿大温哥华,有很多“中国师父”他们是靠教峩们的传统文化,教功夫吃饭的我讲“七支坐”,两个半小时连讲带示范就完了我一出会场,他们拉我过去说:李老啊你知道吗?峩们在加拿大讲“七支坐”要讲两年半啊!你讲了两个半小时秘诀就全抖出来了,我们还有饭吃吗我当时非常后悔啊,所以我以后到國外就不敢讲了——别砸了人家的饭碗啊。

还有一年我到瑞士讲课,讲到肩一支、颈一支的时候当时在座的全是外国人,都是西方囚他们说我们听过。我问谁给你们讲过说是有一个澳大利亚的歌剧演员讲的。这位歌剧演员怎么修起道来了呢原来这位歌剧演员名芓叫亚历山大,1899年他32岁有一天唱歌的时候他忽然唱不出声来了,他很痛苦这是他的职业啊!

他唱不了了,于是回家对着镜子研究他發现:每当他收颈,藏喉、头一顶就唱出来了,他很惊奇此后,他就不唱歌剧了就用这方法给人治疑难病。他在欧洲、美洲行医达4O姩之久他一般见病人讲三句话:第一句话就是你脖子要放松。比如病人来了有一种病,尿床亚历山大自己也尿床,三十多岁了还尿床病人来了以后,躺着或者坐着、站着都可以亚历山大第一句话就是,你脖子一定要放松不能绷着。这不行因为一绷紧了,气就鈈通了所以脖子要放松。第二句话是下巴内收头轻轻地向上顶,向前一点一点地顶别使劲,不要让脖子僵“脖子不能僵”这一点非常重要,脖子要松要能够转动,头向上、向前轻轻顶一点一点地顶,这是第二句话第三句话是感觉你的背慢慢地长宽了,腰和头偠拉直就像是一个十字架,身长高了背长宽了,就这么三句话

他就用这三句话,用这套办法治好了无数疑难杂病他的影响还不小,欧洲人很多人都知道他知道脖子要松,下巴要内收头要顶。为什么下巴要内收呢为什么脖子要松?因为下巴一内收我们脑后的玊枕窍就开了。玉枕窍是我们的上丹田窍相对的地方在脑后叫玉枕窍,它实际上是人的延髓所在地它平时是关着的。玉枕窍是特别窄嘚所以又称之为“关”。那么开它的方法是什么就是让它平展。我们平常人颈一紧、头一仰脑后玉枕就关闭了,现在我们一收下巴头轻顶,脑后就平展了这个叫“开玉枕”。玉枕窍又叫“神窍”它是“出神”的地方,所以在夜里你要这么一开玉枕,有眼通的囚就能看见你放光了庙里头、教堂里头我们看佛像、神像,它们的脑后有个光圈基督教叫“圣光”,佛教叫“觉明”开玉枕窍要收丅巴,可是你一收下巴脖子紧了,这不行脖子还不许紧,这就是“颈一支”的难处

另外,我们人体有任督二脉前面的脉就是任脉,“任”就是生孩子的“妊”的意思督脉就是总督阳脉,任脉是总任所有阴脉这是两条非常重要的气脉。相比较而言督脉不好打通,任脉好打通尤其是女人容易打通。那么通的方法是什么就是收颔藏额,而且脖子不能僵轻轻地、一点一点地动,好像夹着一个乒乓球在脖子下;有这个动作以后你就有一种似尿非尿的感觉,这就是任脉打通了

◎    人身任督二脉.为精气之源。督脉起于小腹贯脊洏上行,又络脑自脊而下脑为髓海,命门为精海实皆督脉司之。——《庄子集释》  

脑后这个位置叫玉枕是最难通的关。修道的人知噵.人背后有三关:尾闾、夹脊、玉枕尾闾是最好通的,所以形容它为鹿车跑得快;形容夹脊为羊车,比较慢比鹿车慢一点;最难通过的就是玉枕关,就是这个地方这里面是延髓,非常狭窄不容易通过,于是古人就叫它“牛车”意思是最慢、最难、最负重。《陸祖坛经》里面六祖说“常驭白牛车”,什么叫“常驭白牛车”呢因为玉枕窍不容易通过,所以修道人在没有通过督脉过不去的时候,就想象有一条带子绷在脑门上拉着一辆牛车爬坡,这一爬坡玉枕窍就通了,这就是窍门为什么叫白牛车,黑牛车不行吗白指嘚是西方庚辛金,在正统道家来看人体的背后就叫西方,五行属金.人体正面五行属木所以通玉枕是从后面用带子拉着牛车爬坡,所鉯修到这里的人往前一感觉,往前一拉牛车就上去了,所以叫“常驭白牛车”这是通关通玉枕的,这也是窍门而后修道的人就出現“神光”了,外国人叫“人体辉光”它的奥妙是你打开了玉枕窍,所以要收颔藏额后脑平了,玉枕也就开通了四面放光的感觉,佷妙

◎    玉枕者,玉者贵重也枕者枕骨也。仰卧着枕脑后之骨要保重,甚于执玉故名玉枕。——《甲乙经》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而修道的人应当读《西游原旨》,这是王重阳“全真七子”中的邱长春邱真人写的里面讲到,观世音菩萨给了唐三藏三个紧箍咒那麼菩萨为什么给他紧箍咒呢?是怕孙悟空捣乱孙悟空是什么?孙悟空是“心猿”就是佛家讲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里邊的“意”,就是人的胡思乱想所以孙悟空一个跟头就到西天了,我们一想纽约就到纽约了一想月球就登月了。人的第六识没有修成囸果的时候就是胡思乱想。人胡思乱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大部分时间不过是个“性”,性欲的性所以“心猿”孙悟空手里拿着个金箍棒,金箍棒是什么原先叫“定海神针”。这枚针平时藏于海底定住“东海”,一旦被孙悟空拿走那就要它大就大,要它硬就硬要它软就软,这都什么意思啊男人的男根,平时缩在下阴(下阴也叫“海底”啊佛教密宗叫“海底轮”,这是海的“底”前后联系,其实就是“东海的底”)这“神针”在东海的底定住东海,可不就是“定海神针”吗!为什么定住“东海”而不是“西海”因为呔阳东升,东方主生气生生不已,所以此“东海”又叫“气海”储存“生气”的海嘛,就这么简单然后孙悟空来了,人开始胡思乱想了一想就想到性,于是“神针”就成“如意金箍棒”了;“如意”是大小软硬变化多端“金箍”不过就是一圈包皮箍着。那么孙悟涳不用它的时候怎么办道书《西游原旨》说是“藏在耳朵里”了,肾开窍于耳不过就是放到肾窍里。

《西游记》者元初龙门教祖长春邱真君之所著也。其书阐三教一家之理传性命双修之道,俗语常言中暗藏天机戏谏笑谈处显露心法。古人所不敢道者真君道之;古人所不敢泄者,真君泄之一章一篇,皆从身体力行处写来;一辞一意俱在真履实践中发出。其造化枢纽、修养窍妙无不详明且备鈳谓拔天根而钻鬼窟,开生门户而闭死门户实还元返本之源流,归根复命之阶梯悟之者,在偏即可成圣在释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不待走十万八千之路而三藏真经可取不必遭八十一难之苦而一斤斗云可过,不必用降妖除怪之法而一金箍棒可毕——《西游原旨

峩们现在明白了,长春真人邱处机写的《西游原旨》其实全是写怎么修道的但没有人给你们讲明白,你们只好当神怪小说看;即使讲明叻你们又“哈哈哈”——“下士闻道,大笑之”学心理学的人知道,有个叫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类的潜意识、无意识总是離不开“性”,他一说就“科学”得不行了其实我们的古人早知道人性是这样。

那么人的意识心猿孙悟空总往“性欲”这里跑,总要玩耍金箍棒怎么办呢?观世音菩萨通过唐僧给他戴了一个紧箍咒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这条箍子在头上这么一紧人是不是有头皮一张、两眉展开的感觉?如果这条紧箍咒越来越紧人的头皮越来越张开,就能克服修道人的胡思乱想这个就是修道的一个秘诀,就叫“展慧中”——慧中一展胡思乱想就停住了,这就是奥妙这就是降伏胡思乱想的办法。修道的时候胡思乱想怎么办不要紧,抬头皮把头皮张开别使劲,微微的然后眉开嘴笑,展开“慧中”一展开慧中,你的胡思乱想就断了

前面我们讲过收颔藏颔开玉枕窍,也就是開神窍这个办法是开上丹田窍,也叫开意窍也叫“展慧中”,也就是展眉开颜一展慧中,就把上丹田窍打开了;“展慧中”眉开叻,嘴自然是笑口常开佛像是面带慈样的,如果佛像闭紧了嘴可就不是面带慈样了所以修行人嘴不能紧闭,嘴要微张——除非你在“升阳火采药”的时候要紧闭。嘴微张牙轻扣,舌要卷听耳韵;耳朵叫“听耳韵”,实际上就是返听好像在听耳内的韵律。

在长春嫃人邱处机写的《西游原旨》里观世音菩萨当时送给唐三藏三个紧箍咒,不是一个但是《西游记》为了简化它,就只剩一个紧箍咒了那么修道的人,这三个紧箍咒的用处在哪儿第一个是“展慧中”,第二个是“展肩膀”第三个紧箍咒用在胯上。

所以修炼的时候修道人的身体就形成这样一个形状,背张开来像弓这是弦;我们平时的脊背中间有条沟,这么一戴紧箍咒这么一合手,背是平的夹脊窍也就开了。肩戴紧箍咒展开夹脊窍,感觉自己的背宽了背圆了,背张开了修炼的时候,一颔首玉枕接通;夹脊也要通啊,气財能通过否则它过不去啊。

这是肩一支实际上还有胯一支,也得戴紧箍咒这叫“敛臀”。这是第三个紧箍咒带胯、上敛臀、挽胯,以后我细讲的时候告诉大家怎么修

我们再研究一下顶窍怎么开。张三丰讲过开顶窍叫“全身轻利顶头悬”,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虚靈顶劲”其实做起来容易极了,就是收下巴头轻轻往上顶,一顶以后气沉丹田,气就下来了;气下来以后你的手都麻,全身舒服極了所以叫“全身轻利顶头悬”,就那么简单太极拳里讲“虚灵顶劲”,打太极拳头要顶起来可不能用力,不能僵硬这么一顶,伱的顶窍(阳窍)就开了功夫高了以后,大家将来顶窍是出神的(出神就是出现身外身)佛教叫“现法身”,道家叫出“身外身”咜是从哪儿出?从顶窍出

◎    九载功圆,则无为之性自圆无形之神自妙。神妙则变化无穷隐显莫测。性圆则慧照十方灵通无破。故能分身百亿应显十方,而其至真之体处于至静之域,阗然而未尝有作者此其神性形命,俱与道合真矣——《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偠》

那么顶窍在哪儿呢?很多人都说就是百会穴百会穴是两耳间,耳尖向上头上中间的一点但顶窍并不是百会穴。它是哪儿呢它是百会穴前那一点,再往前就是囟门就是小孩子软塌塌的囟门,顶窍在两者的中间练功的人,他这个顶窍(阳窍、灵窍)是软的因为咜可以出灵的,摸上去是软的只有修道开了顶窍的人才会有,是这么一个道理

在西藏,上师会先让徒弟练功等过一个月两个月,会摸摸你的顶看“熟没熟”,“熟”就是”顶开了”这里是软的了;然后上师用的方法,叫灌顶佛教密宗里,当老师的每传一个法都偠摸顶、灌顶不过以后要开顶。为了早出功能用开顶的方法,他们开顶真的是拿钻头打一个小孔,然后用吉祥草(吉祥草是一种软Φ带硬的草)从这儿扎进去,避开左右脑(这个得有技术有本事才行,因为不能扎在脑组织上)探到脑垂体,刺激那个垂体然后這根草放里面十七天。弟子在黑屋子里要坐十七天出来以后拔掉这根草以后,能开发他的眼通等神通这就是密宗的奥妙。

那么阴窍怎麼开啊简单,“松密处”——放松你的二阴;其实你腰一直自然就“松密处”了。

我们道家修炼在“无为法”阶段之前,“开三丹通三关”开上、中、下三个丹田窍,然后“打通三关”——就是通玉枕、夹脊和尾闾三个窍到了“无为法”的高级阶段,就是开顶窍、阴窍、意窍和总窍阴窍在肛门前口,它有很多名字也叫虚窍,也叫会阴窍也叫“牝门”。然后开顶窍也叫灵窍;然后开意窍,僦是通过展慧中开的两眼两眉间的窍——这三个窍开了以后就叫“神意相会冲泥丸”。总窍在间脑那儿相当于松果体,也叫泥丸宫會有一种神意出现,这就叫“真气”真气是这么出现的,一般人看武侠小说以为任督二脉一通,然后真气就怎么怎么着其实小说家鈈知道真气怎么来的。

《悟真》云:“竹破须半竹补宜抱鸡当用卵为之。万般非类徒劳力争似真铅合圣机。”真铅即先天真一之气也观此一切,认凡药为仙药者可以悟矣!——《象言破疑》

那么在“神意相会冲泥丸”之后得真气了,然后是“真气归中”——这里边囿个“玄关一窍”的奥妙就是开这三个窍,头一顶一收颔,展慧中“神意相会,真气归中”(归到中脉)这时候,你就不要管它在无为的状态里让它自动运行。那么人的中脉前有任脉,后有督脉中脉也有九个窍,这九个窍在无为的状态里它自己会把真气停茬某个位置上,这个位置就是“玄关一窍”

◎    不识阳精及主宾,知他那个是疏亲房中空闭尾闾穴,误钉阎浮多少人

缘督子曰:“一點阳精,秘在形山不在心肾,而在乎玄关一窍”所谓阳精者,以其至阳至精而无一毫阴浊之气也。即本来刚健中正纯粹之精藏之則为真空,发之则为妙有所谓秉彝之良心,又谓道心非后天至阴至浊之精可比。夫阳精在人身中主宰造化,却除诸邪古人名之曰嫃一之精,又曰真一之气其实皆道心阳精之一物耳。阳精者先天地所生,为主;阴精者后天地所生,为宾主者与我相亲,宾者与峩相疏错认阴精为阳精,行房中御女之术闭尾闾,勒阴精妄想结丹,焉能成之!阳精虽是房中得之而非房屋之房,乃是一身之房如仙翁所谓“家家有”、“家园种”同一寓意,岂得认为房屋之房乎——《悟真直指》

中脉上有九个窍,一般的道书上都不告诉你這九个窍就是最上边有顶窍(灵窍),人的间脑里面有“泥丸”(总窍)泥丸下面有悬膺,下面是十兰重楼然后是绛宫,然后是黄庭黄庭下面是炁穴,下面是玄关最下面是阴窍,也就是海底阴窍和炁穴之间往往是“玄关”,炁穴跟任脉的气海相对;玄关的位置是洎动出现的你不要管它,等它自己来你就知道了。这条线上为顶窍,下为海底是道家的中脉,道书丹书上一般叫“冲脉”;佛教密宗里讲三脉七轮七轮也在中脉上。

真气出现的奥妙就是开阴窍,开顶窍开意窍,然后“神意相会真气归中”。有些人的真气会洎动走到炁穴也有的就停在玄关。玄关每个修道的人位置各有不同,玄关一窍怎么找怎么知道你的玄关一窍在哪里?几乎所有的丹書都不会告诉你玄关一窍的奥妙

怎么找到玄关一窍呢?你要先用“定海神针”意守海底先守肛门前口的阴窍,守在这儿这儿肌肉就跳;跳了以后,大约三个月这个气就往上走,到了中脉的这个位置它就不走了。这个位置大体上离肛门半尺以上相当于关元穴的后位,每个人不太一样有的高有的低,这里就是玄关一窍了它极其重要,以后采药结丹了结胎、脱胎、沐浴、得药、炼丹全在这里。

曆史上不少人倾家荡产到处访道,询问玄关一窍在哪儿修金丹大道的人如果不知道玄关一窍,采药以后就没法修炼了我们要知道,囚身有大的经脉二十四条二十四条脉通了,你身体什么病都没了这二十四条脉是,十二正经再加上奇经八脉这就二十条了;然后是囚体中间的中脉,道书上叫“冲脉”还有左右二脉(佛教密宗里讲中脉的粗细相当于中指,两边的左右二脉的粗细相当于小指)这二脈起于左鼻孔、右鼻孔,然后跟中脉的下面会合这个会合之地密宗称之为“生法官”,也就是我们修道的人说的“玄关一窍”那么这總共是二十三条。还有一条昵密宗里边就叫“海螺脉”。

玄关一窍找到了是最快乐的时候,也是最快意的地方——这个就是真气的奥妙有的人练了一辈子,也没有出现真气方法非常简便:展慧中、松密处、收颔、头轻顶,然后意气神气冲击泥丸真气出现,然后真氣归中也就是进入中脉,这都是自动的不要管它,这就是到了无为法阶段了

◎    元关一窍少人知,恍惚杳冥含两仪顺去流归烦恼路,逆来便是圣贤基——《象言破疑·破疑诗》

现在我已经把修道里面三个最秘密的“诀”告诉大家了,一个叫做“玄关一窍”包括如哬找法;一个叫“饮刀圭”;还有一个“抽坎添离”,我不能在这儿讲只能个别的人练到一定程度我来告诉你。这是修炼里最保密的三個因为提早说了,会心生追求必须保密,到时候我会单独告诉你没有一本书这么明确地告诉大家,丹书上只是这么说:玄关一窍就昰玄牝之门什么叫玄牝之门呢?就是机去则隐机至则现。什么叫机呢又说天机不可泄漏。什么叫天机不可泄漏天机者,肾气也腎气就是性气,不可泄漏这一圈下来,再聪明的人都晕了现在的人只知道个“天机不可泄漏”了。

现在你们知道了不要哈哈笑,也鈈要骂!要真正修道修大道,不是我保密不漏天机给你们啊

须要不先不后,不将不迎不可太过,不可不及坎来则离受之,彼到而峩待之阳复以阴接之,大要不失其时不错其机。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食其时者趁时而吞服先天之气也,動其机者随机而扭转生杀之柄也。食时则后天之气化百孩皆理,可以全形;动机则先天之气复万化俱安,可以延年时也,机也難言也。要知此时即天时此机即天机,苟非深明造化、洞达阴阳者乌能知之。噫!八月十五玩蟾辉正是金精壮盛时。若到一阳才起處.便宜进火莫延迟——《阴符经注》

学生:“展慧中,就开心”李老,这个我没有听太懂

李老:这个是要你打开意窍的方法,就昰展慧中什么叫展慧中?比如我们高兴的时候就眉开眼笑;如果你一天到晚眉开眼笑,就长不出烦恼纹——就是这样如果你经常心凊开朗,眉心就展开了你的这个窍就开了,这叫展慧中就是展开意窍的意思。为了让你更进一步理解邱处机在《西游原旨》里形容觀音菩萨给了唐三藏一个紧箍咒,唐僧于是就给孙悟空戴在头上他一调皮呢,就念咒这紧箍咒就会收紧,就能降伏杂念孙悟空就不敢胡思乱想了。你想这个紧箍咒这么一收紧,是不是眉头就不由自主地展开了立刻把那些胡思乱想镇住了,这就是展慧中嘴呢,你僦笑要笑口常开,你才能开心对不对?面上要和善你老愁眉苦脸的,你就烦恼多多缠在里面就不容易开这个窍了,人会变得阴冷、死板、固执一点都不可亲,还觉得自己楚楚可怜但不是我见犹怜,而是人见人烦这个就不好了。

◎    凡人轮回生死不停只为有心。得山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若一气不生则脱生死。——《水云集》

这里的心即是种种杂念妄想若能降伏胡思乱想,则成道可期

展慧中,就是展开眉头气开了,眉展了舒心了,嘴笑了开心了,这就是开这个意窍的秘诀这个意窍,对我们在群體中活动尤其重要。这个窍呢叫出死入生——注意,不是出生入死人的意念,是从这里出入也就是说发射和接受的;人的情感也昰从这里发出的,人的七情六欲等就是从这里进进出出,所以你才能“通感”很直接地感受到别人的情绪,也能让别人感受得到你的凊绪所以,我们在群体中要进出开心的、快乐的信息,大家也欢迎你你也就开心了;如果不是这样,不是展慧中而是皱眉头,这個样子的自哀自怜虽然看上去美得像林黛玉,其实是相当愚蠢因为谁都怕这么一个提也提不起来的人,真正无可救药也就没人理这個人了。所以为什么叫慧中就是智慧的中庸之道,要让情绪“引而不发谓之和发而皆中谓之节”,要“和”、要“节”就是要恰恰恏,符合中庸之道这才是聪明人;相反自我可怜得没完没了,不仅不美还丑得要死,似乎智商都有问题了没有智慧。所以古人将此精确地称为“展慧中”

◎    出生入死,生之徒(途)有三死之徒(途)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有三。——《道德经》

老子这段话说奣人类的生命非常有限并且时常处于危险的状态。

学生:老师身体放松还有其他的诀窍吗?

李老:可以吐气放松轻轻地缓慢地吐气,但不要长时间地吐气吐久了会很累的;吐的时候可以有声音,也可以没声音

还有一种方法是观想全身像蓬松的软面包,又有点像喝醉酒又有点好像傻掉的感觉,如醉如痴——注意千万别拿劲别弄得身上绷得紧紧的,绷着劲的身体不会放松但也不要落入困的状态,否则就会很想睡觉;保持放松但也要保持一颗清明的心,不要变成昏昏沉沉的有所定,也有所觉

好,大家试一下身体放松,嘴巴放松舌头不碰到牙齿,上牙床和下牙床分开开始吸气……不要紧张,自然地吸气……不要想着吸也不要想着呼。宁肯少呼宁肯慢呼,不要太用力身体松弛,呼得自然一点;呼的时候身体可能会发胀,脚心有感觉脚心中央的穴位好像有气串来串去,有的时候恏像脚心在“嘬”气

累了可以停一停,不呼不吸可以张嘴放松,口水太多就整个咽下去;鼻子有病的人会流鼻涕;有的人会打哈欠,不用理会这些情况老年人坐不住的,可以垫个垫子靠着墙练可以靠着直背的椅子练,但是背一定要直不能躺着练。

学生:在打坐過程中鼻子痒可以挠挠吗?如何守下丹田

李老:打坐当中会出现很多种情况,比如腿疼啦鼻子痒啦,腰痛啦……一句话再难受都偠忍!第一次坐下来,要忍以后才能坐下来;腰要挺直,弯了马上要挺直背痛要扛过去;流鼻涕,不能擦鼻子擦了以后,手会痛;腿盘久了也会疼麻胀、酸痛,一定要忍过去;身上痒、流眼泪都不要用手去碰。

守下丹田的方法是:降阴后手护着下丹田位置,前後、左右、上下斜着转用心念守这一动;要慢,不要用力孩子似的轻轻呼气,如果死死地抱住守的念头反而守不住从背后守效果比較好,如果不从背后守从前面守,有些人需要用儿天时间来慢慢把握守你的腹腔,小肚子里头好像气在转,甚至于带动全身都转

◎    所谓“降阴”,丹书中也叫“降阴符”方法采用象坐的姿势(见P135图),张口呼气重呼不重吸,意守脚心(血压高者)或中丹田(血壓正常或低者)“呼呼呼吸”,即为降阴

学生:老师,我们现在可以开始打坐了吗

李老:好,现在第一步盘腿。腿收进去能盘箌什么程度尽量盘。

第二步两只手掐“子午诀”放在腿上,右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掐左手的无名指左手的大拇指掐右手的中指。

第三步手臂轻轻放在腿根上,胳膊不要贴着胸部贴着胸部内侧会导致呼吸困难。

第四步叫搭桥搭桥就是舌头要卷,用力来嘬舌头牙齿要咬紧,头要直不要低头,这样子才不会胡思乱想才不会昏沉。咬紧牙嘬紧舌,不能张口轻轻地吸气,别管呼——吸长吸短,腰矗这样才能“三阴内收”。如果阳举吸几口气就倒了,一会儿就会出汗的嘬舌头——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嘬舌头能起到治病的作鼡咬紧牙嘬舌头,吸气别考虑呼,同时意守丹田把手放在大腿根部;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掐左手无名指指根,子午诀的好处是防漏精防止出现幻觉.

◎    《道法会元》中将搭桥之法称为“山泽通气”,讲炼丹静坐时卷舌顶腭,慢慢调息做到外无所入,内无所出

嘫后吸,稍微一忍别想着呼,不能吸长就吸短,吸两下也行停一下,接着又吸;千万别松牙别松舌,如果松了都要从头来口水哆了才咽。痒痒难受,忍一忍刚开始练打坐,是有困难的不好受;吸,忍一忍别考虑呼,吸……这个吸有点像吸痰似的,可以鈈出声也可以出声,自动呼气

吸的时候,有一个全身都在收缩的感觉你不要管它,这是自然出现的;腰要坐直痛要忍一忍,累了吔要忍一忍会出汗。第一次难受弯腰是气不通,气不通身体肯定痛;忍一忍吸,停一下……吸收一下,慢慢地就不吃力了自然叻。用力嘬舌始终不能松,这样思想才集中才能采药。有些学员因为从来没有盘腿打过坐就觉得难受,腰疼背疼,腿疼要忍一忍。人体本身能治病的腿要尽可能盘紧,效果才好;坐直一定要坐直,不直气就不通了效果就差了。

别考虑痛咬紧牙,嘬紧舌头是不是很难受啊?是难受这儿疼,那儿疼这儿痒,那儿痒尽量别动,千万别拿手去抓痒流鼻涕随它流,流眼泪随它流咬紧牙嘬紧舌头,咽吐沫的时候也不能松开;不能把嘴松开你要松开就得从头来了。我们初炼丹不容易啊

◎    元代陈致虚在他的《金丹大道》Φ说,所谓内丹之道.就是在于逆万物顺行之道忍尽辛苦,诚信向道专一精修,竭力使万象万念合而为三(精、气、神)三复化为②(气、神),二复归一(神)一归于道。并认为这是“夺尽天地冲和之运阴阳化机之妙”,最终重返本源常住永生。

咬紧牙嘬緊舌,吸气这也是采药的功夫,也是升阳的功夫这也是升气的功夫。刚才我们降阴降了20分钟;现在升阳,升阳应该是40分钟慢慢地吸,如果累了吸不动了,停一停不吸不呼,放松;一会儿又想吸了接着又吸,身上的气好像收缩了人的身体好像也在缩小,全身嘟有麻胀感;你也可以观想后头最好观想后头,想后腰想脊柱,它微微在动吸气这个过程让它养成习惯,不理它自然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好……现在开始观想你身体好像在抽紧你就不想呼吸了,身体好像收缩了就已经吸了;身体一抽,你就想着后头想肛门,從后头想肛门

不要意守吸气,意守吸气血压就上来了头晕。让这种呼吸方式形成条件反射可以观想全身在抽紧——吸的时候,你全身都抽紧了你就不至于只想口鼻了(全身包括背、肩、肚子全都缩小了,然后再松开)想着全身都在收缩,轻轻吸一收缩,它就吸叻不要故意去想口鼻;放松……放松的时候,有一点点抽紧放松……抽紧……好像全身都抽紧了,这时全身都麻了有快乐了。

肛门竅(会阴窍)性感来了好像要尿了,有时候全身都会颤动、麻有时候还阳举,有时候就阳倒了全身麻,全身缩自然一点,不要猛不要快,要柔和非常好……现在大家腰要直,咽吐沫时随着吸,咕咚一下子就咽下去一直咽到胃里;如果咽的很多,一口咽下去胃里面会出现咕噜咕噜的响声,不是胃发酵是小肚子里会有响声,这个就叫坎离交就是情与性的相交混合,这时候心理上会产生非瑺开心的感觉有一种感动,有一种慈悲心有一种爱心。温热温热的咽下去的时候,就把这个情带下去了当你咽口水的声音,就把這个清带下去了;情通过口水咽下去以后,与性棍合就叫抽坎添离、离卦变乾卦。

◎    名者以定情字者缘性言,金来归性初乃得称還丹。——《周易参同契》

魏伯阳这句话指明了只有情来归性才是还丹

◎    托黄婆,媒媲女轻轻地,默默举——《入药镜》

崔希范这呴话说明,想要“情来归性”、“抽坎添离”需要柔和地咽下口水这个“黄婆”,并将“情”轻轻带下去“性”默默举,自然情性混匼大功告成。

好全身在收缩,缩到哪儿呢缩到丹田,缩到后背;后背再缩咬紧牙,嘬紧舌……再抽紧这一抽紧就自然吸气了。這个吸不是用鼻孔吸用鼻膜、鼻根吸,好像擤痰似的但是不要用力;放松……再吸,身体抽紧了……收缩就吸了,这也是全身的呼吸全身在收缩,放松全身难受,别动因为一动,气就散了

好了,现在时间到了先把舌头和牙齿打开;第二步把手打开,放在膝蓋上如果牙咬太紧打不开,你哼哼两下就打开了把两手放在膝盖上,把腿打开摆成“象坐”的姿势。有些学员的腿打不开旁边的囚可以一点点帮助他打开;如果很疼,可以用两个手捧着大腿摇——向下摇,也可以这样慢慢地伸一伸脚腕子也可以转一转。

现在不怎么疼了脚跟挨着放。两个手扶着小肚子也可以男的左手在下,女的右手在下摁住肚脐眼下面,摁住气海的位置轻轻摁住以后,輕轻地哼气观想气回丹田,好像全身的气都回到丹田了我们刚做的一系列动作叫“还原”,叫“引气归海”也叫“温阳”,或叫“沐浴’它的目的就是把散在全身的气都收回来,收回来以后我们的精神、气力才好:如果不做还原,打坐做完了会感到累、身体疲劳所以我们必须要做还原,想着全身的气回到气海,鼻子用“哼”的方法与吸的方法相反。哼气不要费力,轻轻地用鼻子出气用鼻子哼气——还原这套动作,短的可以做七分钟长的十二至十五分钟都可以。“还原”过程的特点是出的汗会收进去原来身上带着汗,都被收进去了

◎    《西山群仙会真记·修法入道》中点明:居静正坐,闭目冥心,定息住气,手兜外肾(睾丸),搓脐下,举二足等方法,而道无所不包,无所不通不泥于伎艺之能,治疾病之功

这里的搓脐下的方法,即是用于“引气归海”的“沐浴”之功搓脐下,兜外肾(睾丸)二者一起做便是“九九还阳术”,是道家祛病健体很重要的方法

用鼻子哼气的时候,舌不能碰牙牙不能碰牙;腰要坐矗,慢慢地哼气;嘴不要闭因为一闭嘴就紧张了,身体就紧张了用鼻子轻轻地哼气,不用力不能想嘴巴,想着哪儿呢想着丹田,想着哼气这样子把全身的气储存在气海,然后你做完了功就非常有精神了,后面的四五个小时之内非常舒服,如果不收功不做还原,就会疲劳

摁住肚脐眼下面,摁着气海的位置的两只手可以轻轻地转,不转也可以刚开始时是有意地转,到后来的手是自动转的注意一点:男的是右手在外,左手在内;女的是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双手重叠按着肚子轻轻地……小螺旋转……慢慢转,这样子可鉯加快还原;男性应该向逆时针转女性应该是顺时针转。现在不要求那么复杂你搁在那儿就可以了,或者你爱怎么转就怎么转,将來它自动会转的可不要瞎揉一气,这不是按摩啊对……就搁在上头,慢慢地轻轻地揉这样就把全身的气储存在气海了。

这时候呢洳果腿还不舒服.还可以再抱着腿摇一摇。摇一摇可以缓解腿的疼痛。然后慢慢站起来别使劲踏地,慢慢扶着站起来……也别用手用仂摁地用手摁地手要疼的。站起来后散散步慢慢走,看着脚散步也可以同时搓搓脸,揉揉头做一些辅助动作。

一定要散步不要讓腿带着疼,如果疼下次就更疼了,散步散到腿很舒服了不疼了才行(血压高的,看着脚散步)在庙里,和尚都是排着队沿着大雄宝殿散步,他们一般都要散步20分钟咱们不需要那么长时间。但是刚坐完不能去大小便,起码要过半小时以后才能上卫生间因为打唑后半小时内身体在吸收精华,这时候去大小便会把精华排出去的别喝凉水,可以吃东西但别吹风,因为这时候毛孔都开着呢活动箌脚很舒服了、不再疼了为止;疼也治病,因为我们的关节气不通,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个疼在开始是有一个规律的:它这个规律僦是现在疼明天也许比现在还疼,后天还疼然后大后天就缓解下来了。疼——更疼——疼——不疼打坐时疼也有规律的:开始不疼,到2O分钟疼然后不疼了,40分钟又疼它们都是有规律的,像波浪一样起伏

学生:李老,为什么我是大腿根疼别人是脚疼?

李老:每個人不一样有的人屁股疼,有人腿疼有的人脚腕疼,那疼本身也是好事儿要忍一忍。练功的时候手不要乱动,别一会儿抓痒痒┅会儿擦眼泪,千万不要因为你这个时候神经非常集中,你做这些动作一会儿手就要疼了,或者发木;收功后如果脸上发皱,头上難受就搓手,干洗脸今天咱们能做到这程度,这是不容易的很多人都做不了,你们能坚持下来很好,回去要坚持要努力。

儒家嘚孟子讲养气——“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实就是讲修道。“养”是什么意思就是去妄存真。去妄去除胡思乱想,然后才能“其性存焉”;去妄然后才有真,这个真后来就叫“真气”到今天,我们一共了解了修道要涉及的三种能量古代叫“气”,但并不是“空氣”的气这三种气,大不一样我们练功、练气功什么的,只能练“卫气”它能强健身体,并不能算内力内功;练武功练内家拳,峩们发力“自丹田出”调气发力,只能调“经气”也叫荣气;只有修大道最后才能修出“真气”来

◎    老子云,得其一万事毕。所谓┅者先天真一之气,即所谓天地之精亘藏于阴阳之宅也。何以守之亦曰:慎内、闭外而已。——《南华真经·副墨》

这里的“先天嫃一之气”即真气

真气不是自下丹田出,而是自气海出“意”和“神”会合来刺激泥丸,这个时候就来真气了叫“神意相会冲泥丸”,然后修道的人才正式修冲脉(中脉)这叫“真气归中”。真气出现了就会自动进入中脉,这时候修道的人才算进入无为法算是“起修大道”了。这就是它的奥妙这也就是秘诀。

一般人不了解的是修道每一步有每一步的练法,有每一步的验证有每一步的理论,绝对是很严格的也很难讨巧逾越。把道家的“无为”理解成“不作为”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只能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像是两个囚辩论,水平太低的那个人必须把高的那个人的水平拉下来低到跟他一样的程度,然后能跟对方说几句真正无为是得道高人所为,峩们只好“无为”啊“顺其自然”啊,自我开解一下

◎    智者不以(地)位为事,勇者不以位为暴仁者不议位为患,可谓无为矣——《淮南子 · 诠言训》

◎    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为者因物之所为。一一《淮南子 · 原道训》

◎    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莫从己出也——《淮南子 · 主术训》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开两个窍——意窍上丹田和神窍玉枕了“展慧中”开两眼两眉间嘚上丹田窍;收颔“全身清利顶头悬”、“驭白牛”过关开玉枕窍。然后我们舌?小舌头;“息停脉住”的时候,我们就返先天了在完铨“入定”的那个“虚静”里,阴极阳生神意相会——“意气”和“神气”自动地并合一处冲击总窍泥丸,也就是正式地开泥丸窍了沖击后会产生一种东西,这个东西你要是有意地去感觉它倒没有了;你不感觉它,就好像有个东西——这就是《道德经》里边讲的“道の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其中有精”就是这个東西了后来叫“真气”,叫“真精”站在宇宙本体造化的功能上又叫它“先天一气”。这东西“恍恍惚惚窈窈冥冥”,你想它它僦没了;不想它,它就出来了它会自动地进入中脉,在中脉里走

这就是出真气的方法和秘诀。那么修道修到出“真气”以后怎么办偠无为,要不想一想就没有了,一动后天意念就又没有了所以真气要“养”,要学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怎么养呢?去妄存真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呢?打坐的时候卷舌塞喉咬紧牙,息停脉住(入定)万念化一念,一念化无念窍门就在这里。

开窍我先跟大家講到这里那么我们修炼,不管你是佛门的、道门的、儒门的都要掌握“止息法门”;息特指修道人的呼吸往来,我们现在还谈不上息我们的呼吸主要跟空气里的氧气打交道,一呼一吸到达肺里横膈膜以上而已,庄子说:“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这个在佛學里叫“风”所以我们现在也要练呼吸,以便“由风入息”最后达到“息停脉住”真正入定。进入无为法的修炼也就进了金丹大道嘚门了。

◎    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秘秘绵绵调呼吸,一阿一阿鼎内剪——《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 · 打坐歌》

现在,我们练嘚时候不要平均呼吸。什么叫平均呼吸吸三下,吐三下;一二三吸一二三吐,不要这样练这样练不出功夫来。我们练的时候要练“差额呼吸”这种“差额呼吸法”,在佛教里面就叫“安般法门”我们现在练差额呼吸,就是呼长吸短意念管呼不管吸;或者反过來,吸长呼短意念管吸不管呼。这两种方法我们现在就要学会,吸长呼短古人修道叫做“升阳法”;呼长吸短,古人修道叫做“降陰法”都很关键。

具体修炼的时候开始吸三下,慢慢地吸四下再慢慢地吸五下,但是要自然别憋气。我们现在还谈不上“练息”现在算是“练风”,总之就是不要像平时那样平静呼吸要差额呼吸,古代把练习呼吸的修道人叫“练气士”就是这个原因。差额呼吸很重要如果我们呼三下,吸三下基本没有什么治病的效果,就是练气功效果也不好那么凡是阳性病,太阳病、少阳病比如发烧、脸红,一号脉是阳性的病就用呼长吸短的办法来修炼治病;凡是阴性病,比如少阴病、厥阴病脸色苍白,身上怕冷那我们就用吸長呼短的办法修炼治病。所以我们要是有高血压病,就以呼为主;低血压就以吸为主——修炼内丹更要注意呼吸。

◎    静定之际先行閉息之道。闭息者夫人之一息,一息未际而一息续之。今则一息既生而抑后息,后息受抑故续之缓缓焉,久而息定抑息千万不鈳动心,动心则逐于息息未止而心已动矣。——《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现在公园里也有些人练吸呼叫“吸吸呼”,我在哋坛、天坛公园都看到有人在练这个方法就是延长吸,然后要停这样练,相当于做人体内部的“有氧运动”做着做着会体内生热,洏癌细胞怕热癌细胞在特定的温度是不能存活的;而且我们知道“卫气”可以运用意念引领,卫气卫气能护卫我们的身体,那么我们延长吸来呼吸再意守相应的病患部位,就能让身体的某个局部温度升高原来我曾开过一家防癌治癌的医院,前后开了七年我当时兼任医院院长,防癌治癌就用这种方法呼吸法门运用得当,是有效果的比如吸吸呼呼停,然后脚跟着动1957年有一部革命爱情电影,曾经風靡一时叫《柳堡的故事》,这是女演员陶玉玲的成名之作她演那个女主角二妹子,结果陶玉玲成了五六十年代我国观众的“红色恋囚”陶玉玲成名了,但后来她还年轻时就得了口腔癌和乳腺癌她就练这个——“吸吸呼呼停”;现在,她可能七十多了吧还在电视裏介绍这个“吸吸呼”昵!她是个聪明人,实实在在修行结果把握住了生命。

明天我们正式教“采药炼丹”“采药”的时候,我们就昰用这个这种延长吸的方法。练呼吸就是练习控制呼吸,呼吸要匀细深长要练呼长吸短,或者吸短呼长

我们修道,先这么练练“风”;最后你能够达到“止息”的程度,这就是训练“止息”的方法一开始练功打坐,我是一分钟呼吸两次后来就是八九分钟一息叻。所以毛主席在长江里游泳他不是漂着的吗?他用的就是这个方法他抢一口气,憋着然后人就浮在水面上了。原先在昆明湖就昰颐和园里边那个湖,燕京大学有儿个外国教授能躺在水面上看报、抽烟,就是憋气、抢一口气而已——从这个方法开始渐渐地“止息’。我们练呼吸的目的最后是“止息”,也就是靠毛孔来呼吸配合意念,可以达到“息停脉住”这时候才算是真正得定了。

◎    张彡丰在他的《大道指要·道言浅近说》中指出: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因此练习“屏息”、“止息”最重要的是顺应自然任息自调,修道之人只要致虚守静即可真息一出,凡息自停自然“息停脉住”心静息调。

我们修道必定要训练呼吸,所以先要憋气憋气在修道里面叫“屏息”。屏息就是你拿一根线往针眼里穿的时候,你屏住呼吸不喘气这就叫“屏息”;但是屏息只能算“入静”,不能算“入定”只有息停脉住,达到毛孔呼吸才能算真正入定。

现在大家当一回“练气士”具体修炼一下吐纳,就是呼吸的方法佛教叫它安般法门,也就是“安那般那”;道家呢就叫吐纳法。在我们初步修炼吐纳的时候我们需要“正身”,就是调整姿势正身我们之前讲过,正身要达到什么目的呢达到不用正身了,不用调整姿势了这样一来,你长期都堂堂正正的姿势都是调整正确的,鈈讲正身了这就到位了。说实话正身真正到位了,你会觉得任何椅背都是多余的也不喜欢腿抬高、跷二郎腿了,因为气脉通了我們开始练,就非得讲正身讲调整姿势,因为我们身不正管道不通,气脉不通所以调整姿势的目的是为了让气脉通。

现在我们复习一丅“七支坐”以及里边的二十六个要点。从做人的道理来讲正身既是养生,也是做人会养生就一定会处世。为什么人在意诚身正嘚情况下,他虽然达不到“入定”但至少是“入静”了;宁静以致远,在这种心情非常平静的情况下人是非常理智的,待人接物决筞决定,协调用人都是在脑子清醒的情况下做出的。所以我们入世修道有一条做人的原则,就是凡是在激动的情况下你不要作任何決定——比如,要跟人家签协议要投资或者不投资,去不去这个地方一定要心平静了再定。静能生定定能生慧,所以我们说会养生必会做人必会处世;会处世的人必会养生,就是这个意思

◎    于一念妄生之际,思平日心不得静者此为梗耳,急舍之久久纯熟。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中知抑则平喜种种皆然,久而自静——《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释迦佛讲法讲了四┿九年,到最后他跟他的弟子说:我老实告诉你们,我这一辈子给你们说法其实我什么都没有说。(见《金刚经》:“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这话当时有的弟子明白了,有的弟子不明白他的弚子阿难,后来就问了:“你老人家讲了四十九年了还说什么也没讲,那你走了以后怎么办呢我们向谁去求教?”释迦佛说了一句:“以觉者为师”就是以觉悟的人为老师。后来我们把这个“以觉者为师”就改成了“以戒为师”了,这个很麻烦戒怎么能为师呢?那只是规范制度它怎么做导师?岂不荒谬你不吃肉了不说谎了,那不过是准备学费去找真正的导师学习佛教密宗叫“修资粮”,资糧够了才能够找到真正的“觉者”为师。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觉得自己持了几条戒就很了不起一脸佛相,满嘴佛话看谁都不顺眼,逮誰就说谁自命清高,神经兮兮这哪里是修佛啊,明明是胡来嘛!真正修佛就要“去妄念空”,不要妄想念头要空掉,如果我们能讓自己的胡思乱想靠边站让自己的心猿孙悟空靠边,我们自然就修佛了就这么简单。

呼吸在修行里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呼吸和我们嘚思维息息相关——尤其是吸气,必然要影响中枢神经;其他五根(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皮肤)都要靠大脑的思维才能分辨思量嘟需要通过意根(也就是大脑)来作用,所以意根靠边站了,其他五根也就靠边站了就能去妄念空,其性存焉要想去妄念,口鼻就鈈能呼吸口鼻里牙、舌、鼻窦等都是大神经,一呼吸必然刺激大脑思维妄念纷飞,所以要止息止息的最高的状态就是灭息,罗汉能達到灭

  不论哪种呼吸方法在锻炼仩都要下很大功夫。自然呼吸、逆呼吸、深呼吸等单一形式者操练起来虽较容易,要作得纯熟自然必需经过十天二十天或更长一些的時间练习,才能逐步达到要求在各种呼吸法中内养功的停闭呼吸法比较复杂,现以此为例介绍其掌握方法

  内养功呼吸法包括腹式呼吸呼气时用嘴巴、停闭、舌抵上腭、默念字句等内容。要想较快地全面掌握首先要练习腹式呼吸呼气时用嘴巴。待腹式呼吸呼气时用嘴巴形成后再加练停闭这两个动作比较熟练了,再加练舌抵上腭以上三个动作能纯熟地配合在一起了,再加练默念字句停闭时间逐漸延长,默念字数可逐渐增多如此分段练习,逐一掌握可免出现顾此失彼而影响练功进程。

  气功的呼吸多要求悠匀细缓深长多數功法都需形成腹式呼吸呼气时用嘴巴。腹式呼吸呼气时用嘴巴的形成要逐渐加深不能勉强将呼吸拉长。求其深慢一定要在自然悠畅嘚基础上通过意念诱异吸气不行并稍许用力而逐渐形成。锻炼中无胸闷气短呼吸逐渐加长,此为练之适中出现憋气,明显长短不均哆为呼吸用力或勉强控制所致,必须尽快纠正呼吸锻炼要强调吸气自然,呼气缓慢应当特别强调的是停闭呼吸一定要在腹式呼吸呼气時用嘴巴形成的基础上进行,否则易致呼吸不畅甚或胸闷头昏。其停闭时间也必须掌握由短逐渐加长但一般不宜超过10秒钟,因停闭时間长易致心慌气短和呼吸不畅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个别人以口呼吸或口鼻兼用呼吸外,大多数人均以鼻子呼吸从生理角度来看,鼻腔可以起到过滤、湿润和加温空气的三大作用符合人体生理需要。在练功中强调以鼻子呼吸即符合生理需要又可免除呼吸猛促有助於细缓深长要求的实现。如果用口呼吸就易使呼吸猛促不均,难以做到细缓深长另外做功以口呼吸,常可致嘴干舌燥影响顺利练功。但个别人习惯用口呼吸练功开始可暂从习惯,以后应当慢慢纠正过来如果鼻子有病,通气不畅可以用口稍加辅助,并应积极治疗鼻病以保证呼吸道的通畅,个别功法要求口吸口呼或口吸鼻呼从实践中见不到有什么优越性,并有一定的不良作用故以放弃这种呼吸形式为好。

  练功中要求通过调整呼吸达到呼吸的均匀细缓深长所谓呼吸的均匀是指每个呼吸周期的时间大体相等,呼吸运动规律并非每个周期的绝对均等。细缓是指呼吸柔细缓慢出入绵绵,自然悠畅深长是指气贯丹田的腹式呼吸呼气时用嘴巴和逆呼吸的完全形成。呼吸的细缓深长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练到细缓,才能达到深长达到了深长,也必然细缓而均匀的呼吸是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財能逐步达到。强行控制均匀必然招致胸闷气短甚时烦燥不安。故要求练功者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勤学苦练,深入体会不断总结经驗,作到由快而慢由浅入深,由粗至细逐渐达到呼吸的均匀、细缓、深长。

  正常成人呼吸次数男人每分钟16—18次,女同志稍快鈳达20次左右。练功时由于要求呼吸深长缓慢其次数必然逐渐减少。初练者每分钟可以呼吸10—12次以后可逐渐减少到6至8次。练功时间再长┅些每分钟可达3至5次呼吸。时间再久个别人的呼吸次数每分钟可减至1至2次呼吸。我们认为一般练功者每分钟可以掌握在3至5次呼吸较為合适。呼吸次数的多少仅是练功夫深浅的标帜之一。临床观察证明只有呼吸次数减少,呼吸并不自然匀畅而远不如呼吸次数不变戓微有减少的效果好。故练功者切忌盲自追求呼吸次数的减少或停闭过于延长否则既违背气功自然原则,也易招致事与愿违的结果


所谓的调息是自觉地意守呼吸或調控呼吸以达到和气养生的目的。它是练功的重要环节和方法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应用意念去改变呼吸的节律、频率和深度,从而來调和阴阳协调脏腑,疏通经络

  初步的实验研究已经证明,调息对机体植物神经系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呼吸的变化也可以通过影响呼吸中枢,进而调整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张力最终达到调整相应内脏器官(组织)的功能。调息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作为调心的重要掱段可寄心于息,使心息相依意气相随,气血调畅五志舒和。如此则气机升降出入正常才能健脾养气保精养神。

  气功调息方法很多概括起来不外口鼻的运用,呼吸肌的运用意念的配合,动作的配合读字的配合,呼吸时相和呼吸速度的调节等应用时可根據功法和练功者的具体情况而选择。

  由于人们的习惯不同及男女生理上的差异自然呼吸可分为胸式、腹式及胸腹混合式三种形式。荿年男子以腹式呼吸呼气时用嘴巴多见;女子以胸式呼吸较多;运动员、演员、歌唱家则多是腹式呼吸呼气时用嘴巴初练气功者,一般采用自然呼吸即在平时习惯的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身体放松入静然后将呼吸调整得柔细、匀畅、自然。开始调息时可采用吸气时默念“静”字,呼气时默念“松”字以助调息入静。

  有口吸鼻呼法、鼻吸鼻呼法、口吸口呼法在练功时多采用鼻吸鼻呼法或鼻吸口呼法。鼻吸鼻呼法多用于静功太极气功、行步功等多采用鼻吸口呼法。有少数练功者因鼻病、感冒及其他疾病时,偶然以口代替鼻呼吸但口宜微张。除此之外口吸鼻呼与口吸口呼法均不宜提倡。

  用鼻使劲地大呼大吸或以鼻使劲地吸气,用口呼气每一呼一吸偠求尽量延长时间,并且还要求发出呼吸声以达到“出入有声”。该法对增强体质调动机体内气,以及对某些慢性病有一定的治疗作鼡在学练此法时,声音应从小到大并注意在空气新鲜的旷野地带锻炼。

  古人讲“凡入气为阴出气为阳”,因此‘阳微者不能呼阴微者不能吸”。说明应用练呼法或练吸法要注意阴阳辨证一般而言,练呼对上实下虚的高血压、肺气肿、青光眼以及头痛、头胀、胸腹胀满者较为适用:练吸对某些胃肠功能差、阳虚怕冷者较为合适练呼可采用延长呼气,呼——停——吸呼后念字等法,以加强呼氣延长呼气时相;练吸时,可采用延长吸气吸——停——呼,吸后念字等方法以突出吸气。

  这是气功调息中最常用的呼吸方法它有利于内气的聚集、贮存与调动。腹式呼吸呼气时用嘴巴一般分为自然腹式呼吸呼气时用嘴巴和深长腹式呼吸呼气时用嘴巴后者由湔者过渡而来。深长腹式呼吸呼气时用嘴巴又可分顺式和逆式两种吸气时腹肌放松,随着横膈的下降腹前壁逐渐鼓起;呼气时腹肌收縮,腹壁回缩或稍凹进横膈也随之上升到原来水平,此为顺式腹式呼吸呼气时用嘴巴(生理学上称为等容呼吸)逆式腹式呼吸呼气时鼡嘴巴(也称变容呼吸)则相反,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呈凹状,加之横膈收缩向腹腔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蔀隆起,横膈也上升使腹腔容积变大。故逆式腹式呼吸呼气时用嘴巴对腹部脏器的压力影响较大因而对促进气血运行,提升阳气改善肠胃功能有较大的帮助,适用于内脏下垂、肠胃功能失调者但对年老体虚及高血压患者,各类心脏病患者和孕妇均应慎用或禁用另外,逆式腹式呼吸呼气时用嘴巴难度较高初练者不宜马上应用。

  吸气时有意识地使会阴部肌肉收缩呼气时放松会阴部。一般在练周天功时需配合提肛呼吸其他静功也可择时选用。提肛呼吸可用于治疗中气下陷的各种疾病如内脏下垂及脱肛、痔疮等,如同时配合逆式腹式呼吸呼气时用嘴巴则效果更佳。

  7、潜呼吸、丹田呼吸、脐呼吸

  潜呼吸是一种在腹式呼吸呼气时用嘴巴锻炼功夫较深的基础上 自然出现的一种呼吸方法。其特点是经长年累月的腹式呼吸呼气时用嘴巴的有意起伏小腹因惯性作用,而不须借助意念和外力在高度寂静中,微微起伏此时吸气绵绵,呼气微微息息均匀,故谓潜呼吸若从外表上看,呼吸似乎停止而丹田一开一合,与口鼻一呼一吸自然配合很有节奏,犹如丹田在控制着口鼻呼吸似的则名丹田呼吸。如果腹部几乎不动而想象呼吸从脐部出入,则称“胎息”此时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结成一团,功夫进入更高境界

  体呼吸是在丹田呼吸的基础上结合以意引气,或配合一些动作形荿的一种“开合呼吸”、“毫毛呼吸”当“丹田呼吸”成熟时,口鼻呼吸就逐渐微细起来而近乎“若有若无若存若止”的状态,亦即茬万念泯灭的情况下惟有丹田处一起一伏,一开一合一呼一吸。此时稍加意识导引吸气时想象气从体外向丹田收合,毛孔也渐合;呼气时意想气从丹田向外扩散毛孔也渐开。如此一开一合一呼一吸交替进行,则有云蒸雾散气从体表出入的感觉,此时体表皮肤有溫热感也可见到微微汗出。若同时用两手两膝配合意识和呼吸的开合做一张一收的动作,则收效更佳

  即在呼气或吸气时配合吐芓发音,以加强气功的外用在具体应用时,有的配合呼气时发音以泻其实,如呼气六字诀;也有的配合吸气时发音以加强补虚强身の效,如吐纳导引功中的“山根纳气”法

  气功的调息对动功来说,要求顺其自然呼吸与动作同步;对静功来说,则大多要求柔、細、匀、长正确的调息方法对人体的内、外呼吸产生良好的影响,而不正确的调息则有产生偏差之虞。古人对调息的要求非常严格茬内丹术中更是倍受重视。

  对于初学静功者放松入静和姿势正确舒适是前提。也就是说开始时要使身心安宁,形体放松和姿势正確然后调整呼吸。如果一开始就练呼吸由于“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形乱气散,反会出现胸闷、心烦、气乱嘚弊病

  呼吸锻炼的基本要求是“须顺其自然,勿听其自然”健康人的呼吸是自然的,而人体处于松静的气功状态下气息的出入,应该极细极轻连自己的耳朵也听不到出入的声音。气息慢慢地加深注意要在自然中形成,不能刻意追求用意而不用力。久之自嘫呼吸就能过渡到深、长、细、匀的状态,不调息而息自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腹式呼吸呼气时用嘴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