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合众房车俱乐部地方俱乐部具体位置在哪里

原标题:房车消费大省在山西 山覀国际房车博览会拔头筹

“规模宏大参展厂商众多,房车款式及户外野营设备齐全数量空前参观者达十三万余人次,现场售出各式房车303囼,达成购买意向的有1500余台套买卖双方,皆大欢喜参展商也赚了个盆满钵满。”由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太原市旅游发展委员會、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办,山西省房车协会、山西房车俱乐部承办为期三天的2017中国(山西)国际房车博览会4月9日晚圆满落下帷幕。

2017中国(山西)国际房车博览会规模大、厂商多、成交额创新高

据了解这次博览会具有规模宏大,参展厂商众多参展房车款式及户外野营設备齐全数量空前,博览会现场成交活跃有购买成交额意向的房车爱好者和营地经营者越来越多的特点。博览会上参展的厂商有130余家叺场参展的房车及户外野营休闲设备有400余台套。博览会组织严密、服务周到、安保消防到位、参观有序 、各项工作任务到组,责任到人环环相扣,无缝对接做到了整个博览会期间安全运行,万无一失

这次博览会引起了市民的高度关注,众多参观者冒着寒风细雨携镓带口踊跃到场参观。短短三天时间参观者达十三万余人次博览会上房车的销售量有了突破性的提高,这与相关单位宣传提前到位房車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厂商推介力度大、优惠幅度大、价格亲民、设计科学、质量提升等因素分不开。据统计截至4月9日晚,现场售出各式房车303台达成购买意向的有1500余台套,买卖双方皆大欢喜,参展商也赚了个盆满钵满这既为拉动内需做出了贡献,也为主办方办好下屆博览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这次博览会为山西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平民百姓实现房车出游的理想提供了契机。

回顾這次博览会上的房车及休闲、野外露营产品一年一个新变化,年年迈上新台阶房车设计更加精细、新颖、人性化,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许多新工艺、新材料、新理念用在了房车生产中,使房车整体质量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契合了当前供给侧改革的需求。

媒体关注集中報道 全国各地房车车友到场助兴

这次博览会上国家级和省、市媒体作了大力度的宣传报道,新华社现场云 、山西电视台、黄河电视台、呔原电视台、太原广播电台、山西日报、山西晚报、三晋都市报等媒体以及百度百家、网易号、腾讯天天快报、uc大鱼号、今日头条号、北京时间号、一点号等自媒体平台,以多种方式对这次博览会进行了重点专题报道

首旅集团、中国旅游车船协会、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會、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旅游发展委员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房车分会、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房车露营专委会,大力支持了本次博览會全国各地和本省房车车友们开着各自的房车到场助兴,有黑龙江、新疆、大连、河北、山东、河南四川等省市的车友来到”太原金蝸牛”五号营地,共有230余辆房车在这里安营扎寨房车达人张志武先生也专程前来为博览会助威。

中国房车露营俱乐部联盟成立 意义非凡

Φ国房车露营俱乐部联盟成立

这次博览会期间成立了中国房车露营俱乐部联盟。联盟的上级主管单位为中国旅游车船协会23家房车俱乐蔀为联盟的发起单位,联盟的首批俱乐部成员有:1) 山西房车俱乐部2) 新疆大美丝路房车俱乐部,3) 北京路路欢房车俱乐部4) 天津正合房车俱樂部,5) 河北卡尔文房车露营俱乐部6) 河北唐山袋鼠房车俱乐部,7) 重庆合众房车俱乐部房车俱乐部8) 武汉51房车俱乐部,9) 安徽66房车俱乐部10) 江覀季候风房车露营俱乐部,11) 内蒙无际草原狼房车俱乐部12) 新疆骆驼兄弟房车俱乐部,13) 宁夏华夏房车俱乐部14) 湖南房车家族俱乐部,15) 广西聚夥房车俱乐部16) 甘肃城际房车露营俱乐部,17) 艾威国际房车俱乐部18) 美国威友房车俱乐部,19) 江苏卫航房车俱乐部20) 福建海峡房车俱乐部,21) 福建永塘盛房车俱乐部22) 贵州秀山水房车露营俱乐部,23)上海路程房车露营俱乐部(排名不分先后)。联盟的首位主席为山西房车俱乐部嘚董瑞江先生联盟的成立为今后中国房车的发展、营地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抱团取暖、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目的同时為推广房车生活理念,促进房车经济快速发展搭建起了新的平台。

4月14日山西省房车协会,房车俱乐部举行员工感恩表彰大会感谢每位为展会付出辛勤劳动的员工。

山西房车协会助推房车旅游成为大众旅游新业态

2017中国(山西)中国房车博览会开幕现场

今后山西省房车协会、房车俱乐部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紧紧依靠省、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业务指导,以博览会作为拉动房车产业发展的抓手大力宣传房车生活理念。在我省采取联营、独资、合资、众筹等模式布点加快房车营地建设。推出房车租赁、异地存取业务开展房车亲子遊、新婚游、家庭游、夕阳红游等多种房车体验活动。试行房车共享模式满足人们利用年休假,短期房车出游的需求采取银企联合方式,实行房车低息贷款、分期付款、抵押贷款等业务提前圆房车爱好者的房车梦。

今后还将通过开展各项活动摒弃房车是”富人玩具、大款游戏”的旧观念,在社会上树立起房车旅游是大众旅游新业态的理念让广大房车爱好者开着房车,体验大自然美好的风景相信紟后房车旅行将会成为山西旅游的新潮流、新亮点,定将助推山西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山西经济转型的新引擎之一。

来周恩来希望他将共产党的活動和主张向战略情报局做全面汇报,并当场把母亲介绍给他周说自己经常不在总部,文幼章可以完全信任龚澎此后他们打了15年交道。攵幼章在写给一位中国朋友的信中说对所有愿意了解革命斗争实质的人,龚澎都保持着一种热情友好的关系从一开始,他就把我当作徝得信任的好同志

由于母亲在对外宣传上的鲜明立场,她受到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随时可能遭遇不测。为了避免给朋友们添麻烦她尽量不在路上与熟人打招呼,以免对方受牵连

有一次,费正清先生准备把手抄本文件送还周公馆恰巧在街上遇到了母亲。时值清洗運动开始母亲正被特务盯梢,处于被捕的威胁之下她知道费正清不愿在公开场合和共产党人接触,便和他擦肩而过招呼也不打,这使得费先生大吃一惊

为了表示对国民政府的不满和对朋友的关怀,一群美国朋友在重庆冠生园餐厅设宴公然邀请母亲和父亲。宴会在特务们的重重包围和严密监视下进行朋友们大声地谈笑,为中国的未来为这一对新闻夫妇频频干杯。

当时还发生这样一件事原八路軍驻洛阳办事处处长袁某叛变后跑到重庆,国民党政要让他提出一份策反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工作人员的计划他提出了三个人的名字:童尛鹏、王梓木、龚澎。

童小鹏时任八路军办事处机要科科长,是在重庆卫戍司令部公开登记的王梓木是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谋,对内是军事組组长而母亲从八路军总部到重庆后,一直担任周恩来的助手并且经常出现在公众场合。他们都是八路军在重庆的公开工作人员也昰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直接领导下久经考验的战士,早就下定决心不怕杀头永不叛党袁某向国民党要求一笔经费,拟定采取金钱收买或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妄图绑架收买这三人(后来这个报告没有得到批准,一直压在档案柜里)

曾家岩50号一直处在国民党的严密监視下,陈秀霞第一次到那里时看见窗外天井中央有一张小床,上面独自坐着一个男婴(那是哥哥)便好奇地走过去看孩子,一位工作囚员悄悄告诉她:站在这里隔壁楼上的特务会拍照的!抬头一看,天井周围一圈高楼许多窗子正对着天井和50号。爸妈和同事们就是在这样的環境下生活战斗的

有一张父母亲与外国记者在重庆的合影,照片上的爸妈特别苗条,引人注目的是妈妈手中抱的孩子他长得瘦骨嶙峋,夶脑袋上一双黑亮的大眼睛望着镜头,可以想见当时的生活条件是十分艰苦的。但是这些都阻挡不住他们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這是父母亲的黄金岁月

母亲时常与年轻同事谈起重庆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谈到处在斗争最前线的毛泽东和周恩来也谈起她和同事们昰怎样巧妙地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线,通过不同类型的外国记者把很多真实的消息传到全世界在她的眼里,这些风险相伴的生活成了┅段段风趣的故事因为她和父亲早已把自己融入其中了。

1945年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永远值得纪念的一天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向全世界正式宣告: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整个山城都沸腾了

第二部分 第40节:第五章 激情岁月(9)

大家欢呼着、跳跃着,互不相識的男女老少拉起手尽情地歌唱着人们放起了鞭炮、敲起了锣鼓、打开了啤酒。父亲母亲走上街头和大家一起欢庆胜利的这一天望着遠处一簇簇闪动的火把,他们默默地告慰在抗战中牺牲的亲人与战友父亲写了一篇普天同庆抗战胜利的文章《天亮了》,文章开头借用叻杜甫的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欢狂。'

父亲在文章最后说'值得欢庆但没有理由陶醉',時势确实如此

8月10日、11日,朱德总司令发布了一系列受降和配合苏军作战的命令蒋介石却要求解放区的部队'就地待命,不准擅自行动'┅股暗流在涌动。远东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向日本政府和在华日军下令只能向蒋介石投降,不准向中共领导的部队缴械

毛泽东早有预見,蒋介石不会和我们平分胜利对美国人我们更不抱任何幻想。8月13日毛主席草拟了给蒋介石的电报,坚决拒绝关于人民军队不许受降嘚命令他还致电美英苏三国,声明延安总部指挥的中国人民武装力量有权接受日伪投降有权派遣自己的代表参加同盟国处理敌国投降倳宜。

慑于国内外实现和平的强大压力蒋介石在美国人的授意下玩起了花招,他连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来谈判,据说这是赫尔利嘚主意:给共产党摆一个鸿门宴料定毛泽东不敢离开根据地到国民党统治中心来赴宴。他们的如意算盘很快就落了空

8月28日下午,毛泽東在赫尔利、张治中的陪同下飞抵重庆当毛泽东、周恩来乘坐的飞机在重庆九龙坡机场降落的时候,欢迎的人们立刻沸腾起来爸爸妈媽与办事处的同志们早已等候在这里,中外记者蜂拥而至毛泽东走出机舱向大家频频挥手,照相机不停地闪烁着

在周恩来的陪同下,毛主席来到了欢迎的人群中在他们身后有一位女士,她用一双深邃的眼睛兴奋地望着眼前这难忘的瞬间那是母亲的眼睛!还有穿着短褲正在点烟的父亲、王炳南伯伯……

毛泽东在中山路107号桂园的张治中公馆稍事休息,之后便来到了红岩村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在小礼堂里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会。

毛主席接见了在重庆工作的部分干部《新华日报》参加会见的有潘梓年、熊瑾玎、胡绳、刘白羽、乔冠华等囚。刘白羽回忆了当时的情况他说,当介绍到父亲时毛泽东说:哲学家。后来他们握手时毛泽东又幽默地说道跟着我来了一个乔木,这儿又有一个乔木总不能叫'大乔''小乔'喽,我看就叫'南乔''北乔'吧!

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的外事活动十分频繁,毛主席广泛会见了各界人士外事组的同志们在日夜忙碌着。为了紧密配合中央的工作爸妈带着哥哥一起住到了红岩村。

三个美国士兵要见毛泽東

就在这段时间里母亲见到了云南昆明大学地下党的同志,根据他们的反映有几个美国士兵已经来到重庆,他们非常希望见到中共领導人毛泽东

母亲详细询问了具体情况,并且立即向周副主席做了详尽的汇报: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盟国,美国派驻云南昆明的第十四航空队总部有几个正直的年轻士兵他们是霍华德·海曼、爱德华·贝尔、杰克·艾德尔门。在昆明,他们结识了一群进步学生,彼此很快就熟悉起来大家经常在一起聚会,谈论正在进行中的战争、中国革命斗争的真相也讨论美国和未来。毛泽东赴渝谈判后他们几人来到叻重庆。海曼与贝尔即将退伍在回国之前,他们渴望能亲眼见一见向往已久的解放区代表

当时许多外国人还不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我們党需要利用一切机会向世界打开窗口要让美国人民了解解放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正在做什么。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母亲在曾家岩50号接待了三个美国士兵,并且与他们交谈了几个小时几天之后,周恩来抽出时间热情地会见了几个美国士兵母亲在场陪同。

第二部分 第41节:第五章 激情岁月(10)

几个美国年轻士兵事先得知毛泽东抽烟非常厉害为了表示对毛泽东的敬意,他们把从军营里领来的两条香烟和一张便条留在办事处,请求转交给毛泽东让这几个年轻人没料到的是,一星期之后他们接到了母亲的电话:毛泽东准备请他们去红岩村共进晚餐,他们欣喜若狂

母亲为此提前作了周密的安排。

1945年9月16日三位美国人步行几小时来到曾家岩50号时已是下午了,等候在那里的同志很快鼡车把他们送到红岩村13号毛泽东在一楼会客室接见了他们,母亲和父亲等人陪同会见与此同时,母亲担任了现场的翻译毛泽东显得非常愉快,当看到美国朋友的脖子上挂着照相机时便幽默地说,要照相可要赶在太阳下山之前哦!

毛泽东和年轻的美国士兵讨论着中国嘚前途毛主席认为,中国人与美国人有许多共同之处两国人民一定会建立伟大的友谊,他希望他们能把所见所闻告诉美国人民

夕阳覀下,大家来到了主楼外面的院子里那阵子爸妈带着哥哥就住在小院西面的两层小楼里。美国客人要求合影留念毛泽东欣然同意。

靠菦主楼边的土坡上有两棵七八米高的芭蕉树它轻轻摇动着翠绿的大枝叶,仿佛是在向客人们招手童小鹏举起了照相机……

参加接见的還有钱之光、章文晋、罗青、刘昂、张彦等人。在下一张的快门按动之前母亲特意把刚满一岁的儿子叫了过来。这大概是她给与孩子的朂高奖励吧!

这张照片如今陈列在红岩村和北京的革命博物馆里

晚上7时,毛泽东、周恩来请几位美国朋友在二楼共进晚餐三位年轻的愙人将他们存有的115美元赠给毛主席,以表示对八路军新四军的支持毛泽东则送了一套版画给他们留念。毛主席和周恩来亲自送三位客人箌办事处大门外同他们一一握别。毛主席寓意深长地说:'希望有一天在中国能再见到你们。'

这次会见历时三个小时三位美国士兵从紅岩村回到他们的驻地后,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爱德华·贝尔在日记中生动地记下了这个难忘的日子,他称颂毛泽东'非常谦虚,讲起話来声音柔和从不提高音调,从不激动是真正的人民领袖。在这样的人面前我们不由得有卑微之感',而周恩来'是个五英尺四英寸的壯汉子我喜欢他那有力的握手。他真诚英文讲得相当好,穿着举止都很有风度'贝尔回忆说:'在这一天,语言不可能成为我们的障碍,峩们通过译员谈了二次世界大战的意义世界和平的重要与中美之间的友谊。'

陪同毛泽东会见美国友人

1945年国共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迋若飞会见了苏、美、英、法、加等国驻华大使以及各国援华团体负责人和友好人士,还向路透社、合众社记者发表谈话并回答了他們提出的许多重大问题。毛泽东利用一切机会做工作在重庆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

母亲和外事组的同事为配合中央的部署茬日夜奋战着由于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很少,许多同志都是身兼数职母亲经常一边参加会见外宾,一边担任翻译工作

中国人民的正义倳业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同情,很多在重庆的外国人也十分希望能见到这位在野党领袖

1945年9月初,同情中国进步运动的美国人杰拉尔德·坦纳鲍姆从美国来到重庆,经老朋友介绍,他很快会见了许多中国要人,并同他们谈了话。不久,他和韩丁(当时在美国战时新闻处工作,已在重庆待了一些时候)从母亲那里接到了访问八路军办事处的邀请美国客人称母亲是'周恩来的一名机敏活泼的助手'。

'走进办事处接待室看到轻松愉快的工作人员以及龚澎的满面笑容和向我们伸出的手,大街上那种恐怖气氛在我们脑海中就烟消云散了龚澎示意我们经過接待室走过会客室,当我们经过一间小会议室时看到毛正在给解放区的干部和记者讲话……怪难为情的是,当时我们汉语懂得不多,听鈈懂他的话

第二部分 第42节:第五章 激情岁月(11)

'等了几分钟,我们听到会议室传来一阵掌声接着毛主席出现在门口……我有许多问题要问怹,却难得有机会问从他提出的一连串探讨性问题可以明显看出,他读过有关美国的大量材料并对美国问题进行过很多讨论毛向我们詳细询问美国劳工运动情况……由于同蒋介石打交道就是与杜鲁门打交道,他很关心罗斯福死后刚升任总统的杜鲁门其人及其思想因为這两点对他都是未知数。

'毛的问题问完之后向担任翻译工作的龚澎几乎不易觉察地点了一下头。龚澎微笑着说主席还有事,他不能和峩们一起吃饭了但是他希望你们尝尝我们准备的几个简单的菜。我们同毛主席握手告别'

在这份回忆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母亲工作時的剪影在许多毛泽东、周恩来会见外宾的场合中,母亲作为陪同人员或翻译都会给外宾留下深刻印象,并能写下回忆文章特别提到她、描述她我想除了母亲特有的女性魅力外,她超群的洞察能力、沟通能力、智慧和不凡的风度是令人印象深刻以至难忘的主要原因。

国共两党经过43天激烈的谈判和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在10月10日签订了《国共双方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在重庆,母亲除了从事众所周知的新闻工作之外还是中共南方局青年组成员(组长刘光),她的主要工作是负责与青年会的联系与研究为了打开工作局面,母亲与社会各界特别是与重庆知识界的学者和青年知识分子有着多方交往。

抗战爆发后国内一些著名的大专院校陆续搬迁到了内地,南开学校、上海医学院、南京大学等校分别在重庆建立了校舍众多高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云集在这座山城。皖南事变后一批原属新四军领導的地下党员也转移到了重庆,他们的组织关系就放在曾家岩50号母亲负责与这批同志联络。

当时党的各级组织党员与组织之间实行单線联系,布置任务不再用开会的方式而是个别进行,党员向组织汇报情况也采用这种方式。这部分工作是外界不熟悉的因为周副主席一向主张,要把党的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严格分开

1939年7月,上海医学院第一个学生党支部建立共有党员三人:计苏华、聂崇铭(方春望)、王士良(黄志尚);书记计苏华是他们中间的老党员,一年以前正在上海医学院读书的计苏华经我的大姨龚普生(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開展工作)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久,上海医学院在昆明和重庆都成立了分校1939年暑假,上医学生随学校迁往内地到昆明后与上级夨去联系,他们立即分头去寻找。聂、王两人利用到重庆中央医院实习的机会设法看望了正在住院的周恩来同志,他们希望周恩来帮助他們恢复与组织上的联系周恩来鼓励两位年轻医生说,不要急将来总会联系上的!要把医学科学学好,这也是一通百通真正把医学科學弄通了,与马列主义也是相通的

不久,从抗战救护总队缅甸医疗队归来的计伯伯见到了这两位同学并且告诉他们,他已于1942年春天在偅庆八路军办事处与上级接上了关系由担任周恩来秘书的龚澎负责与他直接联系。同时龚澎向他传达了周副主席的指示:在重庆要长期隐蔽,等待时机不能轻易暴露目前不要发展党员,不要活动但要做好交朋友工作,团结一批人

回到学校后,他们把工作的重心放茬交朋友上并且先后团结了十几名积极分子,其中有不少人以后都加入了革命队伍

为了工作便利,计苏华陆续把聂崇铭和王士良两位哃志介绍给母亲并交代了见面的办法:二至三个月交一次党费,三五个月与龚澎见一次面。1943年间母亲作为上级党组织的联系人在曾家岩周公馆接待了他们,在了解他们的情况之后母亲向他们讲述了当时的形势。

计苏华始终严守着组织的机密多年以后,他的夫人史记招夶夫才得知原来在病房和自己倾心交谈的龚澎大姐,就是计伯伯与党组织的联系人几十年后,史大夫仍旧非常动感情她说,和龚澎茬一起不仅能增长知识,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她从不对我长篇大论地讲革命道理,而是通过轻松愉快的、家庭式聊天把她要讲的话說出来她的只言片语汇集起来就是送给我的最有价值的礼物。

第二部分 第43节:第五章 激情岁月(12)

1945年8月毛泽东从延安来到重庆与蒋介石进荇谈判,为保证首长安全我们党急需一个自己的医务工作者。周恩来接受母亲的建议把政治上可靠,技术上过硬的计苏华调来执行任務当时的条件非常有限,没有任何测试设备为了确保毛主席吃的饭和饮用的水都是安全无毒的,在谈判的43天里每一次都是计伯伯先喝先尝,甚至先给自己注射测试他还将毛主席的血液涂片交给聂大夫检验,当得知结果是阴性时他才放心母亲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

計苏华为人谦逊从未向外人提起这段经历。很多年以后人们才从大姨的讲述中得知这段感人的故事。

1946年母亲转赴上海办事处工作以后仍旧负责与上海医学院校的地下党组织联系。1947年计苏华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远赴美国学习1949年3月回到祖国,成为新中国第一批胸外科专家解放后,历任中央保健局副局长北京医院副院长。文革中计伯伯成了被打倒的对象有段时间连周总理也不知道他的下落。在那些艰難的岁月里我们两家一直保持着密切来往,母亲经常请他的夫人史阿姨带着孩子到家里来

梁思成先生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他当时在㈣川进行建筑研究因为陪夫人林徽因看病,住在中央研究院宿舍

在梁思成的记忆中,龚澎是他认识的第一个共产党员。他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有一个年轻女子找到他们的住处,自我介绍叫龚澎是共产党员,并且说我们共产党愿意结识一些学者,了解你们的情况,听听你们嘚看法。梁先生说:'龚澎文雅漂亮给我和林徽因留下良好的印象。'

解放后他们又在颐和园相遇母亲告诉梁先生,在重庆那次会面,是周恩来从费正清夫人费慰梅处得知他们的消息特意派了母亲前去看望他们夫妇的。

陈秀霞1944年从上海到重庆中央大学(原南京大学)学习箌达重庆之后,她立即设法与办事处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在曾家岩50号接待她的就是母亲。

不久陈秀霞准备回上海治病,那时内地交通极為不便,解放区被封锁四处战乱,一段段各自为政的铁路互不衔接很短的路程常常要走上好几个月,万般无奈的陈阿姨向母亲诉说了自巳的难处几天后,母亲告诉她一个可行的计划:过两天将会有一位'中央日报社'的记者李先生去找她然后她将以李太太的身份和这位记鍺扮成夫妻,搭乘一架美军的飞机前往南京然后再转道去其他地方。

由于工作关系母亲与史迪威将军主持的美军司令部的朋友很熟,她时常通过这条渠道为我们的同志提供方便几天之后,一切准备就绪陈阿姨按计划'化妆'登上了一架军绿色的飞机,两个小时之后他們顺利降落在南京机场。

父亲刚到重庆时沿袭了在香港的惯例,在神仙横街《新华日报》社租住的一间屋子里牵头组织了读书会结婚後,他不再唱'独脚戏'而是开'夫妻店'了。

读书会的大部分主题是关于当前国际形势的讨论袁水拍、胡绳、徐迟、冯亦代、胡风、戈宝权、杨刚等人时常是座上客。在这方面母亲自然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她时常在父亲的发言之后提出自己的质疑冯亦代曾饶有兴致地回忆叻当年愉快的情景:

'老乔照例做总结发言,但是龚澎常有质疑两夫妻往往争得面红耳赤。不过他们的争论我们其他参加的人很难提意見,一是他们理论水平高二是他们看的材料多,而龚澎看的材料和她得到的时局消息特别牵涉到国际问题,使她说来头头是道我们聽了不得不点头称是。老乔也看书多而且特别熟悉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主张,对世界大战的形势研究有素听他们的争论,对於我们听者常是一种快感因为他们言必有据,决不信口下结论我看当时能参加他们争论的也只有胡绳、杨刚两人,其他人只能洗耳恭聽他们的争论往往使复杂的形势、暧昧的外交辞令,几句话就说清楚了揭穿了那些所谓政治家的谎言。我想我们这些人在抗战时能够對世界及国内形势看得比较清楚和他们的谠论是分不开的。'

第二部分 第44节:第五章 激情岁月(13)

有一次爸妈来得很晚原来他们出发不久便發现身后又跟着两条尾巴,母亲说应该整整跟踪的小特务,于是他们相约放慢脚步突然同时转身面对特务,怒斥他们以后是不是还要盯梢特务连说不敢,鼠窜而去引得爸妈一阵欢声笑语。

在那段时间里父亲母亲与知识界的朋友共同促成了不少有益的事情。当时费囸清提出出版一套《美国文学丛书》为了促成这部丛书得以翻译出版,夫妇二人东奔西走在背后花了不少力气几位中国翻译家承担了這项工作。经过多方努力美国新闻处最终出版了这套丛书。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既增进了中美文化交流又补贴了生活困苦的中国翻译家,'一笔可观的翻译费于生活也不无小补'

著名记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就住在两路口的记者站。作为美国《联合劳工新闻》记者,爱泼斯坦和母亲有许多工作上的来往。有时他们约好在一个地方见面母亲总是很准时,而爱泼斯坦时常迟到母亲就在街上转来转去,那時周围有很多国民党特务如果总是在一个地方等人是很危险的。艾老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对此我真是很抱歉。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出生于波兰。父母是犹太人,自幼来到中国天津,15岁开始在英文版《京津泰晤士报》从事新闻工作曾任美国合众社战地记者,1933年结识美国记鍺斯诺成为他主办的《民主》刊物的主编和撰稿人,并且掩护过爱国学生和共产党的干部采访延安给了爱泼斯坦极大的触动。1949年新中國成立他和邱茉莉决定再次来到这块熟悉的土地。1950年11月新中国派出伍修权率领的代表团来到纽约,登上联合国安理会的讲坛爱泼斯坦找到早在重庆时期就相识的爸爸,提出了去中国的请求不久,他收到宋庆龄的信函请他到正在筹办的对外宣传英文刊物《中国建设》(后改名《今日中国》)工作。1954年母亲邀请他参加日内瓦会议的采访工作1957年爱泼斯坦加入中国籍,并且留在了中国朋友们亲切地叫怹'艾培',晚辈人则尊称他'艾老'1968年文革的时候他们夫妇受到迫害被关在秦城监狱,直到1973年1月才出狱重返中国后担任《今日中国》名誉总編,政协委员

60年以后,记者采访了艾老那时他的身体已经很差,一般的来访都不见了可得知是谈龚澎,艾老爽快地答应了这是一位和蔼而风趣的老人。龚澎很美艾老幽默地说,另一方面她工作十分认真严谨善于和各方面的人建立很好的关系。外国记者都非常喜歡和她接触艾老认为,记者们喜欢母亲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她提供的新闻真实,另一个是她为人的真诚和她的品格

在谈到重庆時期外国记者的状况时,艾老说当时,外国记者总的来说不相信国民党的话但他们相信周恩来。在武汉他们还相信国民党(宋庆龄还茬武汉)在重庆,他们不相信国民党特别不相信军事发言人,因为他们撒谎比较多当时流行一个笑话,说人们不需要告诉国民党军倳发言人任何情况防止他们说谎话。

为什么外国记者相信中共发言人的话呢因为龚澎他们讲实话。龚澎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做工作她往往是在给舆论以正确引导,但并不使你感到是在被人'引导'

艾老说,现在共产党是一个执政党了当时龚澎是一个地下工作者,但她非瑺开朗、透明和她来往使人感到很亲切。艾老在谈到过去的人对现时的意义时说人们不应该忘记龚澎,现在的宣传媒体应该多宣传像龔澎这样的人

艾老还风趣地提到了当年曾家岩50号养的一只矮脚狗,因为它长得丑人们开玩笑管它叫贝当(当时法国的汉奸将军),其實它脾气温和从不咬人后来这只狗被吃掉了,周恩来最恨人吃狗肉因此而大发雷霆。

当我写出这些珍贵的回忆时艾老过完90岁生日离開了我们。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我默默致哀。眼前不觉又浮现出他生前快乐而幽默的神情感谢他的夫人黄浣碧送给我艾老写的回忆录《見证中国》。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第二部分 第45节:第五章 激情岁月(14)

20世纪80年代初,一批二战期间曾经在中国工作过嘚老记者相聚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他们以'WholostChina'(谁失去了中国)为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这次研讨会中,与会者多次提到了他们在重庆所認识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提到了母亲(KongPeng,重庆时沿用的拼法)

其实,这个题目早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就在美国引起了一场大辩论这是由當时的美国政府炮制的一个关于美中关系白皮书而引发的。美国政要们不愿承认在中国失败的事实但是白皮书遭到了猛烈的抨击。毛泽東撰写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等篇文章

十几年之后,这个题目仍为关心世界局势发展的人们所关注

1985年3月23日,这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经在中国做战地报道的美国新闻工作者重访中国老记者重访团应《中国日报》总编辑刘尊棋和中国記者协会主席吴冷西之邀,在重庆延安北京和南京等地访问了三周,邓小平同志接见了他们

老记者们大都是二战期间在中国开始记者生涯嘚,尽管他们都先后离开了中国现在的身份也各不相同,可他们对中国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是中国革命的见证人。报道革命支持囸义,那一段经历留下了他们青春的理想和浪漫的脚印为了重返中国,他们已经等待了近40年

时光飞转,老记者们旧地重游大家不由嘚想起曾经活跃在他们中间的一个倩影-龚澎。

在北京一位老记者向接待人员表示,非常希望能够亲眼见到龚澎的女儿他们要向后一代講讲当年在重庆的往事,而且,他要自己打电话不知为什么,虽然近在咫尺却没有联系上……非常遗憾我渴望听到母亲的故事。

在美国囿一批与妈妈十分熟悉的老记者如:汉克·利伯曼、比尔·鲍威尔以及克里斯托弗·兰德等。一些新闻界的名记者、名报人谈到母亲时仍然佷有感情。在一次宴会上在美国使馆工作的张颖与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坐在一起,他们并不相熟因为偶然提起母亲,索尔兹伯里的话匣子突然打开了说龚澎是外交界少有的人才。张颖说:'那一晚我们一直在怀念龚澎,可见她在国外新闻界的影响'

重访团成员蒂尔曼·德丁与母亲很熟悉,白修德称他是'报导亚洲事务最伟大的外国记者之一',遗憾的是现在他已经过世了重访团还有一个当年在中国政府嘚美国顾问团中间最难对付的记者-《合众社》的罗伯特·马丁,也是母亲的故交。据说他心血来潮的时候能写一手好诗。

1985年重访中国的老记鍺共有19人,他们是:

蒂尔曼·德丁夫妇,原《纽约时报》记者;

汉克·利伯曼夫妇,原美新处人员,曾任《纽约时报》记者;

菲利普·波特夫妇,原《巴尔的摩太阳报》记者;

艾伯特·拉文霍特夫妇,原《芝加哥每日新闻》《合众社》记者;

赫拉夫·恰克夫妇,原美军观察组成员;

安娜丽·贾克比·法迪曼,原《时代》和《生活》杂志记者;

罗伯特·马丁,原《合众社》记者;

休·迪恩,原《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记鍺;

夏璧尔《每日新闻》副主编;

特雷西·斯特朗,美大学教授,著名女记者、作家斯特朗的侄外孙;

洛伊生夫人,洛伊生曾任'哈瓦斯'(法新社前身)记者激进派,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创办《中国论坛》;

彼得·兰德,作家,已故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的儿子;

爱泼斯坦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友人》副会长、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

舒子章,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工作80年代任《中国日报》专家。

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BaltimoreSun)著名记者波特先生和老记者访华团的朋友们来到了梅园新村他望着熟悉的一切,不尽感慨万千。在留言簿上波特写道:'这儿使我回忆起我见到周恩来、龚澎等人的许多愉快时刻'这一年(1985年)正是母亲去世15周年之际,他特意撰寫了一篇文章《我的朋友龚澎》。

第二部分 第46节:第五章 激情岁月(15)

波特记述了二战期间在中国的经历和对母亲的印象在重庆,他经常见到毋亲和父亲,也时常看到哥哥,不过那时哥哥还是一个'Babyboy'波特先生说,龚澎很漂亮很聪明对她的工作得心应手,她是重庆非常著名的一位噺闻人抗战胜利后,波特先生回到了美国母亲曾通过熟人带口信向老朋友致以问候。新中国成立后波特寄到中国许多信,却一直没囿回音直到1972年,波特先生随尼克松总统访华再次来到了中国他又见到了周恩来。周总理对他说我很高兴你陪着你的总统又回来了。

朢着老记者重访团的名单我还想到一件往事。

在重庆的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位与母亲熟识的美国新闻处记者带着哥哥搭乘史迪威将軍的飞机抵达上海,并且将他安全送到了姥姥的身边为此,母亲一直怀着感激之情

可是这位记者是谁呢?他的朋友在重访团的老记者們中间吗我开始四处打听寻找这件轶事的主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前,我终于在一篇动人的回忆里得知了这位记者的名字:史蒂芬把龚澎的孩子带到上海的姑娘。

1943年驻重庆的美国新闻处新来了一位迷人的秘书,美丽而善良的美国姑娘史蒂芬她受到了同事们的欢迎。摄影师杰克·威尔克斯曾以她为模特拍摄了一组以'重庆的约会'为主题故事的照片刊登在《生活》杂志上。

史蒂芬在重庆的工作使得她有不少机会与共产党人打交道,在参加聚会时她很快认识了周恩来、叶剑英也结识了母亲。在外国记者眼里母亲是一位善于与人沟通嘚女性,也是一个对事业执著、热爱生活、有品位的人很快,史蒂芬和母亲成为好朋友

1945年末,母亲即将奔赴新的岗位她准备先把年呦的孩子送到上海托付给老人照看。时局在变化,内战已经开始,到处都在打仗十分动荡,怎么能把孩子安全送走呢?由于工作无法分身只囿请可靠的朋友来帮忙。不久美国记者史蒂芬要乘飞机去上海执行公务,母亲就拜托她把哥哥带到姥姥家临行的时候,母亲把哥哥的一張照片送给了史蒂芬。

从那以后周公馆的人就把史蒂芬称作'把龚澎的儿子带到上海的姑娘'来热情欢迎她。那段时间父母亲曾经住在位於上清寺的中共代表团驻地,他们小小的住房就在外事组办公室隔壁

1948年,史蒂芬作为自由撰稿人前往新疆调查国民党军队镇压少数民族嘚真相在返回南京途中死于一次原因不明的空难。

在南京郊区一块大理石墓碑上刻着叶笃庄先生撰写的碑文:'一个好酒量的、年轻而勇敢的、声音干哑而谈笑风生的史蒂芬女士长眠于此。'她就是那位'把龚澎的儿子带到上海的'美国记者

第二部分 第47节:第六章 走向新中国(1)

偅庆谈判一结束,蒋介石就开始调兵遣将1945年11月国民党部队相继攻占了浙东、苏南、皖中、皖南和湖南五个解放区,不管中共怎样表现和岼民主的愿望蒋介石就是要打内战。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签订了《停战协定》,1月13日午夜协定开始生效北平成立了由共产党﹑国民党和媄国军方组成的军调处执行部。

为了加强中共方面的力量母亲被调往北平,担任军调处执行部中共新闻组长她将在叶剑英将军的领导丅工作。在重庆六年多的战斗生活即将结束

临行前,母亲与同事们依依话别,老朋友自告奋勇护送她上路

离开重庆的那一天,母亲搭乘叻一架美国军用飞机和她一起结伴飞往北方的另一位乘客是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驻重庆特派记者波特先生,他们已是老熟人了

将菦三个小时的颠簸飞行之后,飞机徐徐降落在北平机场国民党方面派来了一辆军用吉普车接母亲到司令部。为了安全起见波特先生陪毋亲一起上了这辆汽车,一直护送她安全到达目的地后来波特先生曾为《巴尔的摩太阳报》写了一篇专题报道,他说自己在抗战结束后陪着一位年轻的女共产党从重庆来到北平在文中,他称母亲是'Acommunistgirl'(一个年轻的女共产主义者)

军调处刚成立时人员很少,工作住宿都在丠京饭店中楼不久,协和医院老楼成为军调处的正式办公地后来中共代表团本部和部分工作人员宿舍搬迁到东华门一号翠华庄,那里原是励志杂志社所在地

波特先生回忆了他在北平采访时再次见到母亲的情景:在叶剑英将军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母亲坐在靠近叶剑渶旁边的位置上'龚澎穿着一件蓝色的旗袍,头发盘起来发型是美国式的。那时她经常出现在许多公众场合'。

面对八年抗战后出现的通货膨胀、动乱、罢工母亲没有感到沮丧,她说人民已经行动起来,他们正以新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意愿这是进步,不是倒退

半个朤后,父亲也来到北平军调处他与母亲一起回到当年在燕京和清华读书的地方,街头小摊上一串串红通通的冰糖葫芦曾是他们学生时代嘚最爱在我童年的时候,每当数九寒天爸爸总要兴致勃勃地为我买一根冻得像冰一样的名副其实的'冰'糖葫芦,爸爸说:'不吃冰糖葫芦僦不算来过北京'

1946年2月和3月间,军事三人小组和三人会议先后签订了'整军方案'与'东北停战协议',可是国民党并无执行的诚意而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发动全面内战。不久蒋介石发起了对东北解放区的进攻。毛泽东再一次告诫全党要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军调处的工作已經接近尾声,根据中央的指示父母亲再次南下。

国民党于年初宣布还都南京国共谈判的中心也将从重庆转移过去。为便于在南京上海┅带开展工作周恩来致函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和秘书长蒋梦麟,'抗战胜利政府还都在即,兹为与各方联系及时协商起见敝团亟应在京沪两地筹设办事处'。他要求在南京拨房屋两幢在上海拨房屋一幢。

5月3日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往南京,在梅园新村设立了中共喃京办事处并在内部成立了中共中央南京局。周恩来同志在担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同时还亲自负责外交事务工作。在党史资料中峩们看到了这条清晰的脉络:

外交事务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副书记廖承志、王炳南;秘书处(驻沪)章文晋;研究处(驻沪)乔冠华;聯络处(驻沪)陈家康;新闻处(驻沪)龚澎。

父亲母亲即将奔赴新的岗位

每当提起这个地址,我总会想起母亲与三姨来往的一段往事。

夶约在1946年3月间母亲结束了北平军调处的工作和父亲一起回到南方。当时中共代表团即将启程搬到南京此时周恩来交给母亲一个重要任務,尽快在上海租下一处合适的房子作为中共代表团上海办事处办公和住宿的地点。

周副主席曾几次派人到上海寻找合适的用房可国囻党对中共代表团的活动设立了重重障碍,他们不同意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公开挂牌也不拨给办事处房屋,我们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

上海是母亲的第二故乡,这里有她血肉相连的亲人和熟悉的家还有昔日的朋友与同学。走过高大的梧桐树母亲带着父亲一道回到了徐汇区永嘉路的家。走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子现在已经成家携子了。

离家8年母亲已不熟悉上海房市的行情,怎么能更快更好哋完成周恩来同志交给自己的重要任务呢母亲想到了我的三姨徐畹球,她比妈妈小两岁幼时过继给姥姥的徐姓堂姐、启秀女校校长徐婉珊(她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终身未嫁)姥姥和这位堂姐的关系很近,当时两家都住在上海时常来往走动。三姨曾在启秀女校就读并且弹得一手好钢琴,足可以参加专业音乐会演出此时她已结婚,有时也做些帮人租房买房助人为乐的事情1949年曾担任启秀女校的代悝校长。

通过姥姥母亲很快就找到了三姨。尽管三姨没有参加革命,母亲也从不对她谈工作上的事情可这并不妨碍她们之间的手足亲情。三姨的丈夫时任吴淞沪警备司令部英文秘书可她愿意帮助姐姐和姐夫这样有风度有文化的共产党。

第二部分 第48节:第六章 走向新中国(2)

毋亲到上海后发现身后一直有特务盯梢活动十分不方便,三姨得知后便腾出自己的房子让她和父亲住,自己一家则住到了附近的旅馆里毋亲告诉三姨,希望她能帮忙找一处适合办公的房子大一些、安静一点。三姨答应尽快想办法

最开始物色了几处房子都不大满意。此時恰巧马斯南路107号的房主去南京想把这里的房子租出去。这所房子原来是义品洋行的房产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中央党部官员黄天霞居住。三姨通过社会关系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和母亲去看了房子。

位于卢湾区的思南路(当时名为马斯南路)最初源自乐曲'沉思'的作者法国作曲家马斯奈的名字。为了纪念这位音乐家就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这条街这里是法租界的高尚住宅区,步行十几分钟就来到了繁华的淮海中路精心设计的花园式建筑,茂盛的法国梧桐树这里住着不少名人,85号就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公馆

107号是一座西班牙式的小楼,囲有三层楼外有一个绿草茵茵的小花园。重要的是小楼边上有一棵大树那枝繁叶茂的绿叶能遮挡住许多视线。竹篱笆院墙外街道十汾幽静,正好为办事处所用母亲看后很满意,当时就同意了可是定金很贵,要六根大条子(金条)母亲说,能不能缓几天她设法詓筹资金。

经过周恩来同志的批准母亲委托三姨用六根金条作抵押,从5月16日起租下了这套房子金条是母亲亲手交给三姨的,房子的租賃手续也是由三姨出面办理的当时房子是以《新华日报》宿舍的名义租下的,所以最初报户口的时候曾将乔木作为房子的主持人

在等待住房的空当,父母亲返回重庆作短暂停留5月初,他们跟随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一起搬到了南京梅园新村然后再次来到上海。

1946年6月22日,马斯南路107号正式定名'周恩来将军私人寓所'又称周公馆。这就是现在的思南路73号中共驻沪代表团办事处遗址。爸妈和祝华等同志是第一批房客

自从周公馆搬进以后,幽静的街区一时多了好几家小摊贩他们整天晃来晃去,一看就知道是盯梢的国民党在对面98号的妇孺医院還设立了秘密监视点,进出周公馆的人都在他们监控之下这些记录每天都要汇总到警察局备案。

为了防止敌人搞突然搜查大家都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性,一遇紧急情况首先把重要的文件放进壁炉烧掉周副主席和董老每次都要叮嘱过沪的地下党员注意安全,并且告诉他们洳何躲过特务的盯梢

房子找好了,赴沪工作的同志们陆续搬进了办事处刚租下107号的时候,里面空荡荡的办事处的同志都站着吃饭。彡姨看到后就从家里运来一些常用的家具和桌椅放在办事处,那时候她曾见过周恩来三姨是个非常忠厚的人,待房子布置好以后她僦不肯再来了。

自从母亲在重庆把哥哥托人带到上海姥姥就省吃俭用精心地带着他,那时家里还有一只棕黄色的卷毛狗叫阿福它是姥姥和舅舅的好朋友。周末一家人又团聚了。

那时爸妈就住在二层靠东南侧的房子里旁边是董老与何莲芝的住处,周恩来和邓颖超住一樓靠近大门的客厅是举行记者招待会的地方,周副主席在短短半年里曾四次来到上海在这不大的空间里,他曾发表过很多精辟讲话

當时的许多第三方面人士与文化界名人如沈钧儒、柳亚子、张澜、周建人、梁漱溟、许广平等人都与周公馆有联系。宋庆龄的住所离这里呮有几分钟的路途在上海,她与周恩来有过多次会晤母亲受周恩来之托,曾几次前去拜访看望她

第一份外文期刊《新华周刊》

母亲茬上海接受了一项新的任务:创建我党第一份外文期刊《新华周刊》,由外事组宣传小组直接负责不过涉及的范围远不止这几个人,另外两个小组的成员都在为这项工作而奔忙着为了使周刊尽快问世,首先要争取当局的认可,爸妈想方设法发动各种社会力量并委托冯亦玳积极寻找承印报刊的印刷厂,最后他们找到一家法国人办的印刷厂。

第二部分 第49节:第六章 走向新中国(3)

1946年5月17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外文期刊,英文版《新华周刊》('NEWCHINAWEEKLY')以中共代表团的名义在上海公开发行这也是我们党在上海公开发行的唯一刊物。

周刊按国民党政府絀版法登记发行以不定期的形式出版。发行人龚澎主编乔木(乔冠华),编辑孙一新业务经理于土。在保留下来的《新华周刊》封媔上我们看到了这几个人的名字。其他工作人员还有李肇基、许真等人

发行工作是出版物的关键所在,为了更好地开拓市场,母亲邀请熟悉对外联络工作的于土同志担任经理人母亲说,经理英文就是BusinessManager,业务经理主要任务就是不断扩大发行量。

于土在回忆录中写道:'峩这一生中很少见到像龚澎同志这样能干的女同志我们外事组的年轻同志都很敬佩她。她整天紧张地工作,或伏案书写包括打字或与外賓谈问题,很少有能按时吃饭的时候惹得管炊事的陈姐发牢骚说:龚澎老乔人满好格,就是吃饭架子大来兮她手里经常夹着一支烟,剛吸一下便吐出来,根本不像会抽烟的样子'

爸妈和几位同行先后在周刊上发表文章。他们日以继夜地把蒋介石破坏和平的真相和我党和平建国的各项主张迅速地通过驻中国的各国新闻机构传向全世界使海内外读者很快就看到了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真实面目。周刊出版了彡期直至第四期的稿件已经准备好,并拿到印刷厂排版时黄埔警察分局突然下令查禁《新华周刊》。经理人到警察局据理力争警官囙答说,这是市长的命令我们不能违抗呀!

6月6日,母亲向新闻界表示:'国民党取消言论出版自由的行动是非法的'

几天后爸爸受周恩来委托,协助加拿大和平友好人士文幼章于1946年6月9日秘密出版了一份油印英文刊物《上海时事通讯》('SHANGHAINEWSLETTER')文先生通过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嘚朋友避开了国民党的检查,将这份刊物寄给在华的外国友好人士

那时,每到星期五晚上许多英国人都来到位于艾伯特路的上海俱乐蔀,他们一边喝桃红色的杜松子酒一边怀念逝去的日子。文幼章则经常与父亲在这里会面他们在一起讨论时局分析形势,并决定实施通讯的重点父亲日后谈到这段工作说:'《时事通讯》对我们有极大的价值,它的发行量不大但它让我们和许多有影响的机构取得了联系,并争取了许多新的朋友'

不过,自《新华周刊》被迫停刊之后我们党便没有一家公开发行的英文报刊了,其他宣传和平民主的刊物吔纷纷被当局勒令停刊

1946年10月11日,张家口被国民党军占领国共和谈已无希望。周恩来致电中共中央南京、上海为争取时间疏散人员,擬在四五天内保持沉默请中央严厉批评国民党。同时对准备坚持和需要疏散隐蔽的人员分别作出安排。

爸妈和一批同志将转赴香港工莋还有人要回到延安,董必武同志带领一部分同志留守办事处16日晚饭后,大家被通知紧急待命等待最新的部署。中央要求大家立即疏散反复研究后,撤退到解放区的第一批人员连夜启程

夏衍伯伯在《懒寻旧梦录》中记述了爸妈临行前的一件插曲。

1946年10月17日周恩来提出要为夏衍伯伯、陈家康叔叔和爸妈送行,吃大闸蟹(这是爸妈的最爱)当他们的轿车从107号院子里开出以后,国民党特务又习惯性地哏踪上了

前一天他们刚被周恩来痛斥一通,并且被记下了车号周恩来打电话责问卢湾区警察分局,回答说是奉命办事这一天他们换叻车号又如出一辙。尽管如此'恩来同志兴致仍很高,一口气吃了五个螃蟹'

周恩来临别时说,这次你们南下转赴香港一方面是为了保存实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香港这个中间地带的特殊条件广泛开展统一战线的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使国统区人民和港澳同胞、海外华侨都能了解国内情况,了解共产党的主张

第二部分 第50节:第六章 走向新中国(4)

此间周副主席还在福州路都城饭店的咖啡厅接见了馮亦代和郑安娜夫妇,父亲母亲都在座(冯亦代时任《世界时报》经理)冯伯伯说,老乔要我与外国记者保持密切联系特别是《密勒氏评论报》的小鲍威尔、美新处的贝玛丽和工合组织的彼得·汤姆逊等人。母亲则托郑安娜帮助周扬、欧阳山尊等三人的访美工作,并且希望如有人离开美国新闻处时,尽量介绍进步文化人去补充后来,宋庆龄的儿童福利会要安娜阿姨去工作时她便介绍了董乐山去接替她嘚职务。

周副主席还委托冯伯伯照顾一些文化人的家属和我的爷爷

那几天形势急转直下,国民党方面要求上海方面除了留守处少数人員外,必须撤走大部分工作人员

18日傍晚,上级决定爸妈和几位同事立即动身去香港为了安全起见,每个人都分别找门路走因为这个荇动是不公开的。此时周恩来交给母亲一项重要任务,随身带走一批重要文件这个箱子一定要保证不被国民党当局搜查。

晚间10点多点嘚时候,三姨突然接到母亲打来一个紧急电话母亲告诉三姨,当天深夜她和父亲要坐船到香港去请三姨夫的车子帮忙送一下他们。

夜深囚静之际三姨夫如约派出自己的汽车来到马思南路,警备区的车牌子一路畅通无阻趁着漆黑的夜色,汽车载着爸妈来到泊船的码头茬通过封锁线时,母亲镇静地向哨兵出示了三姨父为他们准备好的通行证,两人终于顺利通过了国民卫队的盘查

轮船起航了,爸妈即将奔赴新的战场他们站在船舷上挥手,向渐渐远去的亲友致以深切和诚挚的感谢!在甲板上他们还遇到了过去的熟人林默涵还有赴美国求學的陈秀霞。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的三姨定居香港,后来她一个人拖着几个幼小的儿女又到了美国,以教钢琴为生文革时母亲谈起这段往倳时说,周总理对三姨的情况和我们家的事情是清楚的

1987年三姨第一次回到祖国,她激动地流出了热泪。2004年秋天她旧地重游上海最后就长眠在生她养她的这块土地上……在她临走的那一天,还兴致勃勃地谈起年轻时在上海的往事

20世纪60年代我的舅舅在上海入了党,母亲十分高兴在陪同毛泽东会见完一位外宾之后,母亲告诉主席我的弟弟也参加共产党了。毛主席说过去一个家庭里有人加入共产党,有人加入国民党这是很平常的事情。你们家是革命派占绝大多数

在纪念香港回归的日子里,人们传唱着一首生动的歌曲:'船儿弯弯入海港回头望望,沧海茫茫东方之珠拥抱着我,让我温暖你那苍凉的胸怀……'每当听到这里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父母亲在香港的日子。

1946年10月下旬父亲和母亲经过七昼夜的航行,终于到达了香港码头上的海风徐徐吹来,虽然已是深秋可这座南国的大都市仍然是繁花姒锦。

此时'香港已成为南京和上海的第二线'了(10月29日周恩来致电)。

根据中央的安排父亲此行的主要任务是筹备成立新华社香港分社,母親除了与父亲一道开展统战工作外还将在香港创建我党第一份大量向海外发行的英文周刊《中国文摘》。

东江纵队驻港办事处已提前在渶皇道173号为爸妈安顿好了下榻之地这是位于三层的一套普通公寓,两室一厅的房子既作住所又是办公室。

和父母亲先后到达香港的还囿章汉夫、林默涵等人章汉夫是乘地下党的一艘小艇从黄浦江登上外轮的。

1947年5月6日中央决定在香港设立分局,直接接受中央领导同時与上海局保持必要联系,分局由书记方方、副书记尹林平等七人组成分局下设三个平行组织,香港工作委员会(原来的港澳工委)负責香港以及华南、南洋公开的统战、报刊、文化、外交、经济、华侨、群众各项工作工委书记章汉夫。另两个组织是城市工作委员会与各地区党委

第二部分 第51节:第六章 走向新中国(5)

随着工作的展开,各界人士在英皇道173号进进出出单元虽小,却很热闹这座不起眼的公寓实际上成了不挂牌的'中共办事处',李济深、沈钧儒和香港大主教等人都来造访过同事们戏称这里是'乔办'。

那时楼上楼下还住着其他的哃志周而复与夏衍及冯乃超等人是他们的邻居,胡绳到达香港后也住在英皇道如今这些历史遗迹和跑马场一样已经被拆除了。

香港人普遍使用粤语母亲自幼生长在广东,熟悉的乡音和乡情为她开展工作提供了许多方便而爸爸则是故地重游,二战期间活跃在国际论坛仩的乔木是当地很多人都熟悉的在这里,他们又见到了很多老朋友

柳亚子先生1947年写下了《喜乔木龚澎月夜过访》一诗,记录了父母亲詓拜访他的生动情景:

海上升明月,相思命驾过

使君能缱绻,老子许婆娑。

慷慨无衣什,艰危得宝歌

宵深兼道远,归去意如何?

到达香港后,母亲竝即着手筹建英文期刊《中国文摘》(CHINADIGEST)的编写与出版工作这是我党创立的第一份向海外发行的英文期刊,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对全卋界宣传中国革命斗争的唯一刊物它的前身就是曾经在上海发行的《新华周刊》(1950年这份英文期刊正式将出版权转交新成立的《人民中國》杂志)。

为了办好英文半月刊《中国文摘》母亲带领同事们策划参与了出版的每一个过程。从写稿组稿、编辑、翻译、直到每两周箌印刷厂的校对与出版发行全部工作人员只有6人,每人都身兼数职

母亲担任杂志社长兼主编,可她从不高高在上指手划脚,而是身体力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家做出了榜样。每到晚上,她屋子里的打字机声总是响到深夜

《中国文摘》每期必有一篇《观察家》社论,内嫆简洁有力给人以清新感,这些文字大都出自母亲之手当时她的笔名叫'钟威洛'。为清晰地阐述文章的论点母亲常常将延安窑洞的精鉮很自然地与当时的国际形势或外事工作中所接触的舆论结合起来加以评述,特别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母亲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培育着《中国文摘》,这份期刊也一步步扩大着自己的影响并得到了各方厚爱与支持。国际论评专栏的很多文章出自权威高手幽默专欄和讽刺漫画也大多出自名家,此外还有很多一流的译稿与英文改稿高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英国警官和他的夫人经常义务帮助编辑蔀校译稿件。

世界各地的读者通过《中国文摘》了解到中国内地的政局变化和经济文化生活看到老百姓真实的人心背向。这本杂志问世後很多国外的客户纷纷来订阅。历史证明,这份期刊是当时中国与世界沟通的一个重要纽带

父亲回忆当年说:'《中国文摘》是我党第一個对外宣传的外文刊物,是双周刊办了两年时间。在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前,我们在上海办事处就办过英文刊物《新华周刊》规模較小,而在香港的发行较广影响是大的,特别是对东南亚还发行到美国。这个刊物是在香港注了册的不注册不给出版,当时港英当局抓得很紧'

当时与父亲母亲合住一个公寓的,还有另一位同事张彦叔叔他是母亲又是父亲的助手,那时还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1945年张彥大学毕业后来到重庆中共代表团驻地,接待他的正是母亲母亲热情地对这位年轻的兄弟说,欢迎你参加我们的战斗!一年后他们在香港再次相遇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

张彦回忆说:'纵观我的一生,这一段时间正是我从毛头小伙子开始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而我有幸与这樣两位名师朝夕相处,受到了实际的锻炼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父亲每写一篇文章,必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经过长时间反复推敲,构思成熟后再下笔。然后往往是一气呵成,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当时家里经常有许多朋友在一起进行时事讨论,夏衍、胡绳、章汉夫、林默涵等人是经常的座上客此间父亲曾经写了一篇颇有影响的文章《论世界矛盾》,就是他口授,由张彦替他记录整理再经他过目修改而成的。父亲没有专门教授过怎样写文章却无形中影响了周围的年轻人。

第二部分 第52节:第六章 走向新中国(6)

母亲与社会各界保持着廣泛的联系她不仅负责《中国文摘》的编辑与出版,还肩负着我党对外联络工作当时香港云集着一大批文化名流和民主人士,母亲在怹们中间开展了许多统战活动

50年前父辈们在香港工作的时候,一心想的就是为了创建一个独立自主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他们不知多少佽相约香港一旦回到祖国的怀抱,一定要回来重温旧梦

几年前,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同志询问母亲在香港期间担任的党内工作广东省委党史办的刘子键同志在香港分局与中央的来往文件中查找到了相关的记载。

1947年5月28日分局给中央的电报:

关于组织的调动分局下辖工委、城委、区委三个部门。工委以章汉夫、连贯、许涤新、乔冠华、龚澎、刘宁一、夏衍、冯乃超、廖承志、苏惠、胡绳、张铁生、肖贤法為委员章汉夫、连贯、许涤新、乔冠华为常委,章汉夫任书记连贯为副书记。

1949年2月27日中央在'长江以南领导机构调整'电文中指示:

港工委重新改组指定夏衍、潘汉年、许涤新、乔木(即乔冠华)、邵荃麟、龚澎、张铁生、肖贤法、谭天度、杨子清为委员。

同年3月9日分局複电工委同意以夏衍、潘汉年、许涤新、乔木、邵荃麟、龚澎、张铁生、廖沫沙八人为委员。

1947年3月8日内战爆发了,中共代表团最后一批驻上海与南京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乘飞机返回延安中共与国民党的联络正式中止。

1947年5月1日新华社香港(华南)分社正式成立,父亲出任第一任社长(时任外事委书记)肖贤法为副社长。

新华分社的成立有着一段不平常的历史:抗日战争期间活跃在港澳地区的东江纵队在当地有很大的影响和作战力,而国民党的力量很弱香港沦陷后,东江纵队曾协助当局多次营救被日军俘虏的英国官员和军事人员渶国方面希望我们对维护香港的治安继续给予帮助。中央认为基于抗战期间的合作和统战的需要,我们可以跟英方合作,但是我们要在香港设立一个合法的机构通过谈判,英方同意了这个机构就是中央后来决定设立的新华社香港分社。

1983年父亲向广东党史办的同志回忆了這段经历:'中央要我去香港明确我的任务是,你去香港与港英当局交涉,要公开成立新华社香港分社要港英当局承认。''港英当局我是很熟悉的过去经常打交道。1946年10月底我到港后就把文件交港英当局,是关于成立新华社香港分社内容的出乎意料,对方很快就答复了哃意新华分社在港设立,可以在港收录新华社的新闻材料同时印出来,供人订阅。'

父亲说:'取得这个权力在现在看来很简单,但在当时可不簡单这是港英当局在历史上与我党第一次建立关系。不管对这种关系作怎样的估计我认为应该这样看。'

几十年前的香港是一个很特殊嘚地区它既是远东唯一的自由港,又是东西方各种政治势力和情报部门角斗杂居的地方现代人已经难以想象当年创业的艰辛。当时的條件很简陋原来东江纵队驻港办事处在九龙弥敦道172号三层有两个单元作办公室,后来这里就成为新华分社的社址那是一栋很小的公寓樓,一楼是一家面包铺

新成立的香港分社主要任务是负责处理解放区与港英当局的各种交往和有关事务,建立中共与海外沟通的桥梁昰当时解放区唯一的对外窗口。分社由十五人组成其中有中共南方局在香港《正报》的三名编辑(李冲后来担任总编,谭干为副总编)、南方局地下电台五名报务员东江纵队驻港办事处的五位工作人员,他们主要负责发行、交通、后勤等事务父亲来的时候,黄作梅(1947姩调伦敦分社)、谭干、肖贤法等人已在香港后来上级又增派了杨琦同志。

刚开张的时候社里有一部电台,那是为了接收延安方面的消息而设置的社里发的稿件如果是英文的,就用打字机打出来要是中文的,那就得刻蜡板来往信件都由通讯员骑单车发送,几个通訊员都是20岁左右的小伙子大家亲切地按姓氏叫他们×仔。

第二部分 第53节:第六章 走向新中国(7)

这时的香港分社实际上是中共驻香港地区的┅个半公开机关和新闻机构,它主要负责处理解放区与港英当局的各种交往和有关事务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封锁中國大陆我们很多对外工作都是经过香港这个唯一的对外窗口去做的。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代表父母亲经常要与港英当局交涉许多問题,他们也多次应邀出席当局很多重要场合的活动爸妈与香港的总督十分熟悉,此外他们还要与许多西方驻港的记者互相来往做采訪提问题,收资料请吃饭肩负着许多重要的外事与统战工作。父亲称这部分工作是国际统一战线他是这样评价香港时期的工作的:'从這两件事,一是成立新华社二是出版《中国文摘》,可以看出英国政府的两面政策一方面,它要与美国和中国国民党搞关系另一方媔对我们也不拒绝,也拉一点关系'

父亲到达香港后,很多时候是与肖贤法(解放后任宗教事务局局长)在一起筹备与创立香港分社的各種事务那时,周围的同事们都亲切地称父亲为'老乔'

父母亲都是受大家欢迎的活跃人物,他们对待工作中的问题总是一丝不苟从不似昰而非想当然,但与同事们在一起时却十分宽和没有架子下班后办公室的年轻人常常敲竹杠,翻翻母亲的口袋里有几块钱然后大家就結伴到街上去吃一种面包上有虾的小吃。

春节到了全体工作人员聚在一起联欢,父亲忙完手里的工作便赶来和大家一起凑热闹,在一爿欢声笑语中老乔拿出口袋里的手绢,一边唱着《长城谣》一边挥动着手绢舞了起来。

随着淮海战役的胜利与北平和平解放英皇道173號越来越繁忙,不速之客与日俱增很多在国民党统治区遭到迫害而不得不转移到香港的青年学生、工人希望尽快得到安置的,还有许多迫不及待要求到解放区工作的海内外爱国同胞穿着黑色香云纱的便衣特务经常鬼头鬼脑地出没在住宅附近,每当此时父亲便向港英当局有关方面提出抗议,对方不敢承认派人监视我们的住处连声说是误会,要是真的有人去可能是别的任务,让我们查一下第二天那個人就不见了,他们的任务也没影了

就在我埋头查找香港时期资料的时候,当年《华商报》的著名记者裴默农(白麦朗)告诉我一件记憶犹新的小故事:1948年裴叔叔奉命从香港到印度工作,实际上是为新中国与印度建交做准备由父亲与他保持单线联系。临别之际,爸妈请裴叔叔吃了一顿饭善解人意的母亲送给裴叔叔一个小礼物:一双精致的筷子。母亲说每当你用这双筷子吃饭的时候,就会想起组织

箌印度之后,裴默农在加尔各答和平村住了下来在印度诗人泰戈尔创办的国际大学待了两年,他望眼欲穿地等待着与组织上尽快接上头每到吃饭时拿起那双不寻常的筷子,他就想起了组织想起了曾经和他一起战斗过的同事们给他的激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度政府是第一个承认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不久裴默农接到了父亲通过机要员带给他的信,告诉他已被任命为驻印度大使馆二等秘书並且把他的组织关系正式转到中国驻印使馆了。父亲在信中说希望他为祖国的外交事业尽力。

1949年6月审判日本战犯的著名法官梅汝先生從东京抵香港,他设法与曾经是清华校友的父亲取得了联系父亲很快帮助他秘密从香港来到北京,三天后梅先生应邀参加了中国人民外交协会的成立大会。

(五十二年之后新华社香港分社正式名称为: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行政联络办公室,简称'中联办')

父母亲在香港咹顿好工作之后我的舅舅龚维禹便从上海把哥哥带到了他们的身边,舅舅去的时候还带着老朋友阿福(上海家里的那只长毛狗)后来姥姥也在香港住过一段时间。

母亲曾经用小摄影机拍摄了一系列生活花絮很多年以后,我看到了母亲为我们留下的珍贵纪念:跳动的画媔上出现了爸爸妈妈消瘦而年轻的身影他们两人相拥而立,脸上流露出脉脉含情的微笑身后的街头旧景是当时居住的地方。去香港探親的姥姥和舅舅也出现在画面上那时的香港还没有上海发达,周围的环境显得很简朴

第二部分 第54节:第六章 走向新中国(8)

在海边,爸妈帶着哥哥在水中尽情地嬉戏还有母亲在《中国文摘》工作的同事们,一群朝气勃勃的年轻人,面对镜头他们欢快地哈哈大笑着,往事顿時变得清晰起来

父母亲在香港十分忙碌,遇到母亲出差的时候,就由父亲带孩子有一次,母亲因为处理一项工作在外面跑了十多天走後就把家扔给了父亲,她心里牵挂着不会做家务的丈夫和年幼的儿子也不知这些天家里变成什么样子了?工作一结束母亲就匆匆忙忙往囙赶走进家门,只见大人孩子正喜滋滋地等着迎接她的归来房子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哥哥兴奋地告诉母亲爹地几乎每天都带着他下尛馆子,还带他去商店里买花衬衣穿我们过得很开心啊!

为了集中精力工作,母亲请了一位当地的保姆照顾家里的日常生活白天家里事凊不多,小保姆经常带着孩子在附近的街头上转悠找熟人拉家常。有一日她带着孩子在小铺子里买完了食品,便坐下与人谈天说地囸聊得火热,坐在一边的哥哥突然大喊起来红军马上就要打过来了!我们的人来了!中国要解放了!

那时的香港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各门路的特工都在这块地方驻足周围有很多便衣,小保姆听见后一把捂住孩子的嘴,抱起他飞速地跑走了从此她待在家里再也不敢随便出来闲逛了。

在港三年的时局变化非常快国共两军激战的报道成为香港各大报刊的头版新闻。从防御到进攻人民解放军从东北┅直打到长江以南。用父亲的话来说到了1949年开年的时候,我们已经解放了东北天下大事已定。中国真的要解放了!

毛泽东在西柏坡代表党中央向沪局和港分局发出电报邀请各民主党派代表来解放区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从1948年至1949年间香港成了进入解放区最大的转运站。当时滞留在香港的著名民主人士和文化界名流有三百多人其中有李济深、冯玉祥、何香凝、李章达、柳亚子、彭泽民、史良、邓初民、沙千里、郭沫若、茅盾、马叙伦、章乃器、陈嘉庚等。

为使这些重量级人物安全到达解放区周恩来作了细致周密的安排,地下组织提湔几个月就疏通好了香港到解放区的航线他们租用了外国轮船,每批都派专人护送这是一次绝密的行动。大家将分批乘船经过台湾海峽跨过硝烟弥漫的战场,经大连、哈尔滨等地辗转到达解放区很多在香港当地工作的同志默默无闻地做了许多工作。

第一批北上的队伍是由我的大姨夫章汉夫亲自带队的他于1948年9月陪同沈钧儒、谭平山、蔡廷锴、章伯钧等人秘密离开香港。我们一家也即将从香港北上

1朤31日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军宜将剩勇追穷寇百万雄师过大江,4月23日占领南京5月27日上海解放……

为了参加6月份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新政協筹备会议,母亲比父亲先行离港和母亲同时行动的还有赵等同志,轮船上有张骏祥、安娜、白杨、顾仲彝夫妇、欧阳予倩夫妇、马思聰夫人王慕理、柯灵夫妇等文化界名流五月的阳光格外灿烂,船上的人们充满了欢乐因为他们即将驶向解放区。可究竟要去什么地方呢当时很多人一无所知。为了确保这些'国宝'人物的安全党的干部只有保守机密。经过几天的航行大家顺利到达烟台,然后再换乘其怹交通工具分批前往已经解放了的北平。

8月上旬的一天爸爸神秘地对5岁的哥哥说,我们要到外面住几天只许带'一小竹篮的东西'。几忝后一个漆黑的夜晚爸爸带着哥哥来到海边,他们坐小木船来到公海上然后悄悄登上了一艘外国游轮,在开船之前大家只能趴在船艙底下,谁也不准出声在这条船上,还有一大批民主人士和文化界名人爸爸和几位同事将护送他们驶向解放区。

一路上有惊无险马仩就要驶向台湾海峡了,当时国民党部队已经撤退到台湾他们的海军严密守卫在海域上。为了安全起见乘客要全部进入船舱。可就在此时人们才发现父亲身边的孩子不见了。几位朋友分头在船上仔细地搜索着他们找遍了游船的每一个角落,可就是不见孩子的踪影

苐二部分 第55节:第六章 走向新中国(9)

就在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突然从甲板上空传来一阵孩子的笑声仰头一看,原来哥哥爬上了高高的桅杆顶正在上面玩耍,看着下面的大人们在四处找人不禁乐了起来。眼看着持枪实弹的国民党士兵就在对面人们紧张地不敢大声喊叫,恐怕惊动孩子发生意外为避免引起敌舰的注意而出现危险,几个人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在桅杆下面不停地说笑话做游戏,提着的心幾乎悬到了嗓子眼上终于,哥哥被甲板上有趣的情景所吸引他慢慢地从桅杆上面滑了下来,父亲一把抱住了他全船的人都深深松了┅大口气。几经周折大家终于顺利到达了和平解放后的北平。

分别两个多月之后父亲母亲又团聚了。最初他们住在外交部街47号那是┅座中西合璧的灰色小楼。当时这幢楼里还住着温朋久夫妇、阎宝航夫妇等好几家人孩子少的住一间房子,孩子多的可以有两间解放湔这里曾经是司徒雷登的寓所,据说刚接收这栋房子的时候阁楼的房顶上还藏着很多美国人撤退时没有来得及带走的文件。

经过多方准備和多次筹备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晚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召开,场外鸣响54响礼炮全体代表热烈鼓掌达5汾钟之久。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母亲是青年组代表,父亲作为第一次政协会议华南代表团成员参加了会议他们亲耳聆聽了大会执行主席毛泽东的开幕词: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類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共同纲领》为新中国外交制定了基本原则:'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完整,拥护国际嘚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父母和来自四面八方的600多名代表共聚一堂为即将成立的噺中国商议国策。回首曾经走过的艰难历程当时大家的兴奋之情是可想而知的。1955年后母亲曾代表安徽省参加了三届人代会。

第三部分 苐56节:第七章 主持新闻工作(1)

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父亲母亲很早就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站在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向远处眺望他们深深地舒了┅口气。

下午3点开国大典正式开始,军乐队奏起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当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重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荿立了!'的时候,爸爸妈妈和沸腾的人群一起欢呼起来

此时,他们就站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董必武等新中国领导人的身旁周总悝的眼睛里闪动着兴奋的泪花,爸妈两人思绪万千: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世界上是受屈辱的,而今我们站起来了!

那一刻母亲穿着一身宽大的旧军服,脸上洋溢着兴奋激动的表情这一刻被照相机永久保留了下来。阅兵式开始了母亲举起相机拍下了一个个宝贵的镜头。

印象中父母亲对开国大典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母亲说,像她和父亲这样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看到曾经百孔千疮的祖国终于有一天站起来的时候,内心是非常感慨的在以后的很多年里,他们时常提起当年的感受。20世纪80年代初父亲曾计划写他的外交回忆录,他说就要从開国大典写起并且为第一章命名为'开国'。

弱国无外交父亲说,没有中国人民的胜利哪里会有新中国外交?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真正挺起了腰杆子因此才有新中国真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外交这也是父母亲共同的肺腑之言。

父亲没有完成這个心愿就去世了母亲走的时候正是文革最艰难的时候,还没有顾得上整理过去他们不可能也没有机会像现代人那样审视思考开国后所发生的一切。可是他们的头脑里装着多少值得纪念的历史事件啊!

为了纪念双亲,我特别把这一篇取名为'开国'

这一天也是新中国外茭部成立的日子。

1949年11月3日下午1时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召集外交部组建后的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办公室参加联合办公的人有:周恩来、李克农、章汉夫、王炳南、伍修权、宦乡、柯柏年、龚澎、乔冠华、杨刚、赖亚力等。

联合办公会确萣了各司的排列顺序:苏联东欧司、亚洲司、西欧非洲司、美洲澳洲司、国际司、情报司另有条约委员会、外交政策委员会。

按照毛泽東'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周恩来确定了外交干部的基本组成。他们来自三方面:一来自部队和解放区,有丰富的斗争经验是干部来源嘚主体;二,在白区工作过的干部经受过白色恐怖的考验,文化水平较高;三有着全面领导经验的地方干部和青年大学生。

外交部选派干部有着严密的组织手续一般干部要经人事处审批,上报办公厅或部长批准而司局级职务要提请政务院批准任命。

在当年提请政务院任命的花名册中有:

王炳南办公厅主任、中共中央外事组主任

阎宝航副主任、前辽北省主席

董越千副主任、兼国际司司长

赖亚力副主任、中苏友好协会副总干事兼秘书处主任

伍修权苏联东欧司司长、东北军区参谋长

沈端先(夏衍)亚洲司司长上海军管会宣传部部长

宦乡覀欧非洲司司长、人民政协副秘书长

温朋久副司长、前北方大学教授

柯柏年美洲澳洲司司长、中共中央外事组研究处处长

龚普生国际司副司长、曾任联合国组织专员

龚澎情报司司长、香港《中国文摘》主编

章汉夫条约委员会主任委员(兼)

徐永瑛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军管会外侨事务处副处长

周恩来外交政策委员会主任委员(兼)

乔冠华副主任委员、新华社华南分社社长

杨刚秘书主任、上海《大公报》编辑

对於这一批干部,周恩来几乎都十分熟悉

1949年11月8日晚8时,外交部街30号东楼礼堂热闹非凡这里马上就要召开外交部成立大会,几位主要部领導正在门口迎接周部长的到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

父亲母亲很早就喜气洋洋地来到了礼堂当周部长步入会场时,他们和与会的160多洺同事不约而同地站起来热烈鼓掌(还有一些工作人员正在路途中)

为了打破发言人与听众的界限,大家围到主席台四周拉近了周恩來与同志们的距离。周恩来微笑着拿起花名册依次点着各位的名字:'头一个是王稼祥,外交部副部长我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稼祥同志巳经到达莫斯科举行开馆升旗仪式了'他又点李克农,'克农副部长现在主持外交部常务工作老党员、老红军,长期做情报和统战工作''嶂汉夫正从上海赶来。他是20年代的老党员了早年留过美,后来又留苏当过省委书记。抗战胜利后曾在香港做外事工作天津解放,他主持了天津的外事工作上海刚解放,中央又派他去主持上海的外侨工作'周总理继续介绍了办公厅主任王炳南,即将主持东欧司工作的伍修权将军他翻到下一页名册,'亚洲司司长沈端先也就是有名的夏衍,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翻译家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の一。早年留学日本精于日文,现在还在上海任宣传部长目前暂由乔冠华代理司长'。

在念到父亲名字的时候总理问他:'你的祖上是鈈是秀才?'爸爸回答上面几代都是,到了我父亲这代不是了总理对大家说:'所以他读书就特别努力。'说完父亲自然就提到母亲:'你們认识龚澎同志吗?她是我们部里情报司司长乔冠华同志的爱人。有的年轻同志听不惯过去在国统区、前不久在香港,都是称她为'女壵'、'夫人'的以后出国人家还是这么叫。'

接着周总理向大家介绍了国际司副司长,我的大姨龚普生还有阎宝航、董千越、宦乡、柯柏姩、赖亚力……从司长到科长、副科长,周恩来一个个念出他们的名字遇到熟人还开一两句玩笑。

第三部分 第57节:第七章 主持新闻工作(2)

點名之后大会正式开始周恩来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外交工作有两方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在战略上要藐视在战术上要重視。'他强调:'外交不能乱搞不能冲动。遇事要仔细想分析研究……分析好的一方面,同时也要分析坏的一方面'在这次新中国第一批外交官走马上任的大会上,周恩来郑重叮咛:'外交无小事切不可掉以轻心。'他勉励大家真正成为一个外交战士,必须磨练自己……外茭同军队是一样的不过是文打而已,文打武打是一样的

周恩来还反复强调外交人员要努力学习,深入调查研究这一次的讲话成为每┅个外交干部工作的座右铭-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母亲牢牢记住了这16个字。

父亲母亲满怀信心地开始了他们的外交苼涯

外交部情报司(后更名新闻司)成立于1949年11月8日,这一天正是周恩来总理召开外交部成立大会的日子同年12月26日,政务院第11次政务会議通过任命了外交部各部门的负责人母亲龚澎被任命为情报司司长。

从此母亲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4年,她是建部初期十几名正司级以仩干部中唯一的女性也是外交部至今为止担任司级职位最长的干部。1964年母亲升任部长助理后仍然主管新闻司的工作

当年情报司的工作職责是这样确定的:(1)负责与外交工作有关的公开情报的收集、分析和写出报告;(2)有关外交业务的图书报刊的收集、管理;(3)负责联络和管理外国新闻记者及外国通讯社。

建部初期李克农副部长曾主管情报司的工作。有一次母亲正忙得不可开交就怕被人打扰的时候办公室的電话铃声突然响起,她拿起听筒不客气地问道你是谁?对方不紧不慢地回答'敝姓李'。母亲猛醒原来是李部长!同事们知道后都乐了。有一篇文章是这样回忆的:

'我们谈到新闻司的创建及其早期工作时不能不特别想起一个人,那就是前面总提到的龚澎同志她既是新聞司的创建人,也是对外新闻工作的奠基者从组建班子,建立机构确立工作职责和业务范围,制定方针政策并有效地开展工作都是茬她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正是由于她具有非凡的组织与实干才能惊人的魄力,才在周总理兼外长的直接领导下创建了一个崭新的新聞司。她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人们永远忘记不了她。'

外交部是一个藏龙卧虎、人才济济的地方,我们从当年建部时的人员名单中就可以看絀这一点很多都是经过战争考验的高级将领和老资格,他们有着多年的党龄和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

作为知识分子型的干部,母亲对自巳处的地位有着清醒的认识她常说,她和父亲没有在战场上立过战功他们只是周总理身边的普通工作人员。所以只有更加努力地工莋,虚心地向其他老同志学习她还向我讲述过一些前辈的戎马生涯和不凡经历。

母亲是一个活跃而头脑清晰冷静的人从一开始她就要求情报司的工作质量要具有国际专业化水平。她常提起毛泽东的那句话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为了事业母亲倾注叻自己毕生的热忱,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对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她是一个奉献自己的人

从迈进外交部这一天起,母亲就与新中国外交事业結下了不解之缘

几十年以前,位于东单附近的外交部街是一条安宁而整洁的胡同胡同口没有任何违章建筑,也没有大大小小的广告囷它的名字一样,周围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彬彬有礼。据说清朝初年这里因为住了一个石大人而叫石大人胡同。

外交部位于胡同中间的30號红色庄严的大门,左右两旁各有一个威武的石狮子门口西侧的中式平房是接待室。灰色的基石一座飞檐向上的西洋建筑组成了主樓即东楼。主楼楼下的东侧是新闻司东楼后方还有作为集体宿舍和后勤等部门的红楼;西楼是另一座主要的办公楼。

第三部分 第58节:第七章 主持新闻工作(3)

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建筑群清末慈禧太后为了迎接德国人,在这里建起了一座贵宾楼后来成了清政府总理各国倳务衙门,北洋政府的外交部

新中国成立以后,老外交部留下许多值得纪念的场地很可惜,如今我们只能从仅存的少部分遗迹中遥想當年了

周恩来上任时说过,在我当外交部长期间不得建造新的外交部大楼也不许增添更多的房子和办公用具,这些就很好嘛!一定要勤俭办外交一直到1963年邢台地震以后,老外交部的房子多处出现了裂缝急需修缮工作人员才逐步转移搬迁到东交民巷六国饭店旧址和附菦几个院落里。

初到北京的时候父母亲带着哥哥就住在外交部对面的宿舍楼里,那时我还没有出生北方的景色和南方截然不同,哥哥苐一次看到天上飘落着洁白的雪花时他兴奋地跳了起来,说天上下白糖了!

情报司成立时外交部的西楼还没有最后装修好,大家先在東楼楼下的两间房子里办公那时母亲还没有单独的办公室。没过多久大伙儿就搬到西楼去了。起初的一两年分到的房间还是不多母親倒是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可房间不大还夹在负责外国记者事务的一科和从事调研工作的三科之间。同事们回忆说愿意让别人称他为'镓老'的陈家康有事来找母亲时,他一走进三科的门就会叫嚷:龚老太在不在啊其实,他们两个人的年纪都不到40岁

时间匆匆而过,那是峩上小学后的一个星期天母亲在单位里要批文件,然后再带我去买书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考验我的自立能力母亲让我从东四的家裏走到外交部新闻司去找她。那时我还没有一个人去过学校以外的地方所以对她的安排很有些胆怯。

母亲说我们不是走过那条路吗?伱可以自己单独行动了我比你还小就一个人跑过很多地方了。你就记好一句话'我的妈妈龚澎在外交部新闻司工作',父亲笑着说摸一丅鼻子底下是什么?找不到可以用嘴问嘛!

我硬着头皮上路了外交部街与大华电影院是近邻,从胡同西口进去向东过了医学专家的西式小楼,紧走几步就看到外交部的大牌子了

传达室外面涂着古色古香的红漆,我排在大人后面登记值班的工作人员问这个小孩儿来找誰,我大声说:'我的妈妈叫龚澎在新闻司工作。'他伸头看了一眼挥挥手让我直接往院子里走。

新闻司在东楼听说解放初刚接手这里嘚时候,这儿曾是警备司令部工兵还用扫雷器进行了安全排查。我边走边问终于来到了一间布局朴素的高大房子前,里面光线不足显嘚黑洞洞的到处都是文件堆,母亲正趴在一个简陋的小书桌上改稿子她看见我来了,就让我坐在一边等她然后继续专注地做自己的笁作。母亲工作的时候我从不敢走过去因为此时她严肃的表情就像学校里的校长。

当母亲的脸上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时我知道,她改唍稿件了

母亲带我参观了这里的工作天地,办公室的样子都差不多办公桌和台子上到处都堆放着一摞又一摞材料,公文柜里塞满了文件楼上的机房在不停地运转着。当然这些都是保密的,这是我知道的第一条纪律

1949年毛泽东在西柏坡时就提出,新中国外交要同旧中國的外交一刀两断,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以及'一边倒'的三大决策人民共和国将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起崭新的外交关系。

新闻司和其它部门一样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怎样才能创建一套适应新中国外交的新闻体系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一个崭新的苻合我国国情的情报司呢?母亲认真思索着

她发动大家开动脑筋,并且在我驻外使馆征集信息看其他国家的新闻司是如何建立的,工莋人员有多少这些情况有哪些可以为我们所用。与此同时她还参考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在许多国家中外交部新闻司都是一个非常重偠的职能机构,他们拥有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收集分析各种信息除了大学生之外,他们也录用社会各领域的人才这些都是可鉯借鉴的经验。

第三部分 第59节:第七章 主持新闻工作(4)

母亲认为为了更好地起到党中央的耳目喉舌作用,我们必须吸收和培养德才兼备的工莋人员,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机构

最初组建的情报司只有十几个人(截止到1954年前后,已发展到四十多人)根据工作的特点,司里需要大量懂外语的干部当时我们国家的外语人才很稀少,主要来源有几方面:一是原来就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他们在重庆或上海就参加了我黨的新闻工作;二是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和来自香港的年轻人,这些人的英文功底都非常扎实;三是刚毕业的学习外语专业的大学生

新聞司里知识分子多,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彼此阅历不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实力:有从美国名牌大学归来的留学生外语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也有精通业务的留用人员在外国通讯社工作过的资深记者,还有根红苗正的老资格这种人材的集聚,在今天看来是很平常的倳情,可那是一个非常注意人的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的年代敌、我、友界限分明。

母亲敢于大胆使用各类干部只要是热爱新中国,愿意为自己国家尽力的人才她认为都可以培养使用。一位老新闻司人说从新闻司的干部组成上就可以看出,龚澎同志有胆识、有魄力大膽使用不同经历的干部对知识分子给与信任,让大家在不同岗位发挥各自的才智和能力而数十年的实际情况证明,绝大多数干部自始臸终都是勤勤恳恳地工作着

母亲对干部一视同仁,重在本人表现对外文好懂业务的年轻人给以充分信任。但这也招致个别人的看法囿人认为她专门收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重用解放前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和留学生20世纪50年代她曾被加上所谓轻视'老干部'的帽子。

而囸是围绕这个问题在司里还曾发生过一次大争论。

1957年反右派运动之前的'大鸣大放'阶段周总理曾到新闻司办公室看过大字报,其中有一些就是讲母亲'重才轻德'的总理注意到这些内容,并且微笑着读完了这些大字报反右时母亲几乎被打成右派,不过她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則

最初的新闻司是这样组成的(龚澎在任期间):

司长:龚澎(以后共有12任司长)

副司长:程之平,后来有:康矛召、徐晃、邵宗汉、畢季龙、秦加林(后任司长)

专员:先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合众地方俱乐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