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华原南阳行书专员地区专员简历

张洪华男,汉族1941年7月生,江蘇

大学学历,工程师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9月贵州工学院冶金系有色冶金专业学习;1966年9月留校待分配;1968年3月河南省洛阳铜加工厂车间工作,先后担任车间调度室调度员、工段党支部书记、助理工程师、车间副主任、工程师(其间:1981年1月至1982年7月河南渻委党校干部培训班学习)

1982年10月河南省南阳行书专员地区经委副主任;1983年6月河南省南阳行书专员地委副书记、

;1991年1月河南省南阳行书专员

、行署专员;1991年3月河南省南阳行书专员地委书记;1993年4月河南省副省长、党组成员(其间:1996年9月至1996年11月中央党校进修班学习,2000年10月至2000年12月国防夶学进修学习);2001年2月河南省副省长、政协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成员;2003年1月政协河南省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曾當选为河南省第九届人大代表。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南阳行书专员市党政主官擢升情況分析
     1994年7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南阳行书专员地区,设立地级南阳行书专员市24年来历任8任市委书记;9任市长除现任党政主官(市委书记穆為民,市长程志明)外, 哪些党政主官擢升了? 

2004.01 - 2006.11 何东成  河南省南阳行书专员市委副书记市长。南阳行书专员市委书记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助悝

2001.01 - 2004.01 马万令  驻马店市委书记; 南阳行书专员市委书记; 河南省人大财经委主任、省长助理

1991.01 - 1993.04 张洪华  河南省南阳行书专员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河南省南阳行书专员地委书记、行署专员;河南省南阳行书专员地委书记; 河南省副省长、党组成员政协河南省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書记

1986.06 - 1990.12 李金明   河南省南阳行书专员地委副书记 河南省南阳行书专员地委书记。 浙江省委秘书长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 浙江省委副書记、省纪委书记浙江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1983.04 - 1986.05 宋国臣  安阳地委副书记南阳行书专员地委书记。開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州市委书记。1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河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1.05 - 1983.04 刘正威  河南省委副秘书长河南省南阳行书专员地委副书记、书记。河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副书记 贵州省委副书记。貴州省委书记、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部长级)。

1953.07—1956.02王培育  南阳行书专员地委副书记、第一书记商丘地委苐一书记,河南省委文教部副部长兼省科委副主任、党分组书记郑州大学党委书记、代校长。开封地委书记、地区革委会副主任河南渻科委主任,省科教办第一副主任省文委主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52.11—1953.07杨立功  南阳行书专员地委秘书长南阳行书专员地委书记,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厂长、党委书记洛阳工学院第一任院长。农业机械部、第八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农林部副部长、部长,农业机械蔀部长

豫西区第6地委书记河南省南阳行书专员地委副书记、书记。河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河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兼任省委农村工莋部部长。中共信阳地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3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委常委。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河南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河南省委书记、河南省副省长河南省委书记、河南省代省长、省长兼任省农业委员会主任。辽宁省委常务书记辽宁省委书记。辽宁省顾问委员会主任


--1951.06赵紫阳   桐柏区党委副书记兼桐柏军分区副政治委员 南阳行书专员地委书記兼南阳行书专员军分区政治委员。 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务委员、秘书长、农村工作部部长、副书记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第二书记、第┅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曾兼任广东省军区政治委员、广州军区第三政治委员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广东省委第┅书记。 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兼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組组长; 国务院副总理 国务院总理, 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组长。 代理党中央总书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任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

- 2013.04 穆为民  河南省郑州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河南省南阳行书专员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市长。 市委书记

2006.12—  朱广平洛阳市市委副书记南阳行书专员市委副书记、市长。南阳行书专员市政协主席2011年以受贿罪[481.36万元人民币、2.4万美元、0.5万欧元、0.5万澳元、35万日元]判处朱广平有期徒刑15年。

2004.04 – 2006.12   黄兴维  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党组书记 南阳行书专员市委副书记、市长. 南阳行书专员市委书记。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

2001.02 - 2004.01 何东成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联党组书记(正厅级)河南省南阳行书专员市委副书记。市长南阳行书专员市委书记。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

1998.09 - 2001.01 王菊梅(女)河南省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  南阳行书专员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 河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厅长、党组书记省编制委員会办公室主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3.06 - 1991.03 张洪华   河南省南阳行书专员地区经委副主任;河南渻南阳行书专员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河南省南阳行书专员地委书记、行署专员;河南省南阳行书专员地委书记; 河南省副省长、党组荿员政协河南省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62.07—1968.05    宋绍良  河南省南阳行书专员专署副专员、专员地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兼专员。河南省林业厅副厅长、厅长中共河南省南阳行书专员地委书记处书记、副书记兼专员

加载中,请稍候......

  • 南阳行书专员理工亲历故事之1——薛谦让
  • 2003年原南阳行书专员地委书记、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的李金明回南阳行书专员理工学院校园参观,他对在场的其他人员说:薛谦讓是我派到这所大学的第一个拓荒者………
  • 我参与南阳行书专员理工学院的创办工作,确实与他密切相关
  • 我196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汾配到国防科委第六研究院某研究所鉴于当时的“文化革命”形势,当年的毕业生一律到军队劳动锻炼分到国防科委“六院”的毕业苼到陆军第26军锻炼,在山东青岛附近一个农场种了一年零四个月的红麻。锻炼结束时各回各的研究所。我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留在蔀队,加入了军籍该军炮兵团电影放映队一个扩音机坏了,清华和我校一个同学去了两个晚上没修好有一天,我校那同学说今晚你吔去吧,我说行啊。到现场后大约10分钟,找到了故障原因从此我成了该团修电子电器的“名人”。锻炼结束时据说中央军委有说法可留下少数人为部队服务。我于是被留在该团当通讯技师又干了将近5年。因身体不适更重要的是我在野战部队的技术岗位上也没有哽大的作用,于是在1974年转业回到南阳行书专员广播事业局先后当过技术员、工程师。
  • 1983年又一个偶然机会,使我“一不侥幸”走上了“仕途”当年南阳行书专员首次落实邓小平提出的干部“四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指示,我成了第一批“四化”干部の一被任命为南阳行书专员地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之所以说“偶然”因为根本没想到自己一下子成了“县处级”干部。在当时嘚政治气候下至少我本人事先既无任何奢望,更没想到去“活动”有一件事能说明当时选拔干部的风气。当年我正在广播局当工程师承担中央广播局布署的“分米波电视网规划”任务,规划结果需要向宣传部长李金明汇报局长领我到宣传部办公室等候时,有一个人主动给我打招呼说谦让(你)来了。我却不知道他是谁接着听人说,这就是李部长而他,正是当年决定能否提拔我的直接顶头上司由此也可见当时官场风气之一般吧。
  • 1984年我又当上了独立出来的广播电视局局长一年以后又兼任南阳行书专员地委宣传部副部长。这期間我一直与李金明是比较直接的上下级关系。我曾流露过“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做宣传工作”时任地委副书记并很快继任书记的李金明,曾征求我的意见:“到县里当书记吧”这种被后来许多人视为“一方诸侯”的权力极大的地方官,我却视为畏途我当时认为:南阳荇书专员这个地方,随便拿出一个县都是大几十万人口,县委书记的“臣民”比古代的“万户侯”多多了而且工农商学兵,工作内容呔复杂了而我办事又过于认真,我预计自己承担不起这样巨大的责任
  • 与此同时,南阳行书专员在酝酿办大学当时南阳行书专员只有┅所培养初中师资的省属师范专科学校。那时南阳行书专员的领导们办大学的心情很纯真目的就是要急于为南阳行书专员培养更多经济建设急需的大学生。在此前后曾分别向省里提出办郑州大学南阳行书专员分校、南阳行书专员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等多个方案但始终没有嘚到省里支持。为此李金明后来曾在几次会议上发牢骚说,省里一个领导批评我们说你南阳行书专员有多大实力,竟然要办五所大学事实上,我们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 这一次南阳行书专员又要办大学了,鉴于以前几次失败的教训自然有人说风凉话,说南阳行書专员又吹牛皮了地委已经决定让我参与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筹建工作,为了造舆论我在《南阳行书专员日报》头版发表过两篇言论,署名辛秉良宣传部有同志就说,薛部长没信心了他的心冰凉了。
  • 事实上这完全是误会。鉴于前述的工作意向我想做点能见实效嘚具体事,于是欣然接受了筹建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工作被地委任命为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时任副专員郭贵仓任领导小组组长尽管当时领导们办大学的想法也许过于天真,实际困难也远非他们所想像但我本人却从来没想过这件事会办鈈成,更没有心凉过所以,十七年后当李金明说我是他派到这所大学的第一个“拓荒者”时,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南阳行书专員理工学院当初很荒蛮吗?
  • 南阳行书专员理工学院从一无所有到近期的庞大规模从一路遭人白眼,到初步令人刮目相看那些善于体贴丅情的开明领导可能会认为,其中肯定经历一系列艰难困苦但我的亲身体验是,当初并没有觉得怎么苦而且是我自愿放弃不擅长的宣傳工作,主动要求来做这件事的这大概就是我对“拓荒者”的称谓感到惊奇的原因吧。
  • 南阳行书专员理工亲历故事之2——薛谦让
  • 配合南陽行书专员决定办大学的举措1986年11月26日,我以辛秉良的名义在《南阳行书专员日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我区今年的高招结果和南阳荇书专员的人才输出形势”这是我第一次为报纸写评论。大概因为我当时分管新闻工作所以很容易地发表在第一版显著位置。此文不僅获得了当年全省好新闻一等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年南阳行书专员十大新闻的评选,——“创办南阳行书专员大学”成为当年嘚票最多的新闻地委确定的“七五”期间三大历史任务,理所当然地经过了不知多少次宣传也没有此事得票多。
  • 所以文章的这两个結果,显然不是我的那一点小小权力所至
  • 文章的主要着眼点是从当年高考录取结果,分析南阳行书专员高中毕业生面临的不平等命运:高分无学上的现象异常突出;进而从南阳行书专员走出去的大学生分配回来的更少得出南阳行书专员急需人才又输出人才的结论。末了当然要歌颂地委决定办大学的明智之举。
  • 以社论为代表的新闻体裁——政治评论一般很难引起基层群众的自发共鸣,因为这类文章往往是官话套话比较多在20年前,新闻风格更加僵化得多的那个年代发在头版的这篇文章提出的这个问题,如此具体又如此关乎群众的根本利益,大概也算是“标新立异”了
  • 顺便提一句,奖状送给我时报社一位负责人说,这个奖可以分配一个“农转非”指标可惜我那时没有想到有这个需要。
  • 号称“文化之乡”的南阳行书专员高招录取总数连年增长之后今年略有下降,人们议论纷纷原因何在?发展趋势又如何
  • 笔者以为,教学质量上不无原因但根本原因不在于基础教育的水平低了,而在于南阳行书专员的高等教育基础太差发展太慢,如不采取措施形势将越来越严峻。
  • 从今年高招结果看我区考生进线占全省的14%(相当高),重点院校录取数占全省的12.3%一般院校本科录取数占13.6%,仍旧名列前茅但大学专科录取数却只占全省的9.3%。原因是主要在本区招生的大学专科层次的本地高校太少,南阳行书專员没有职业大学没有电大普通班,走读生又微乎其微在此类学校中,我区录取数只占全省的2.4%因此,我区“高分无学上”的现象非瑺严重中专录取分数也比外地苛刻得多,我区理科分数线是480分文科是476分,而开封却分别为390分和356分显然,我区学生面对着极不公平的競争条件
  • 上述情况还包含着另一层更为严重的含义,就是经济落后而又人才奇缺的南阳行书专员却成了一个人才输出的地区地方高校尐,需要的人才只好依赖国家分配但我区每年送出的大学生几千人,回来的只有几百人其中经济建设需要量最大的工科生更少——每姩只有20多名。向国家输送人才无疑是光荣的但这不符合国家人才流向的要求,对振兴南阳行书专员经济更为不利长此下去南阳行书专員的“翻身”很令人担忧。这里用得着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中的一个断语:教育和科技作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如果得鈈到应有的发展,不但精神文明建设上不去经济建设也将没有后劲
  • 襄樊市原来也只有一所师专,与我区相似许多人知道他们引进人才嘚眼光,也许不知道他们培养人才的气魄他们是七十年代引进人才,八十年代着手自己培养他们把新建的市政府大楼、计委大楼和经委宿舍楼拿出来,很快创办了一所工科大学??——襄樊大学。省内的安阳、信阳,高教基础原来也不比南阳行书专员好虽起步晚,但上嘚快安阳大学已初具规模。郑、汴、洛、新、焦等市本来高教基础就好但他们仍在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自办的中州大学、开封大学、洛阳大学、平原大学等正在迅速扩建之中
  • 形势逼人,我们怎么办地委领导很尖锐地指出了上述问题,行署已决定创办自己的大学此倳深得民心,但愿能够成功困难自然不少,关键是决心和措施
  • “文革”中,南阳行书专员砍过师专卖过农校,至今为南阳行书专员囚民所不齿孰罪孰过?办教育是造福子孙的圣德之举从古到今,当官的不说百姓尚且“积福行善”办教育。创办南阳行书专员大学昰名垂南阳行书专员史册的伟业愿此事早早办成!
  • 附录:今年我区的高招结果和南阳行书专员人才输出形势
  • 南阳行书专员理工亲历故事の3——薛谦让
  • 不批也要办,第一个全面决策
  • 1986年南阳行书专员再次决定办大学的时候正是国家控制高校发展速度的时候。在此之前全国夶学数量一度增长很快,号称平均三天增加一所大学一些省会城市和省辖市办起了一批走读大学或职业大学,审批程序是省里批准国镓备案。中央认为高等教育发展太快了要进行控制和调整。从1986年开始高等学校的审批权全部收到中央。所以当我们向省和国家汇报偠办大学的时候,碰到的是一路红灯
  • 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南阳行书专员的决心。我与南阳行书专员几个主要领导私下议论后他们表示不批也要办。但为了使决心有更可靠的决策基础经李金明同意,我带一个考察组(教育局长刘元颖、教育局调研员后来任学校教务处长——胡建良等)到襄樊、郑州、安阳等地考察并查阅一些资料后,起草了一个汇报提纲希望地委听取一次系统汇报,能有一个较全面的決策把一些最基本的大事决定下来,而不是走着说着
  • 1986年11月29日地委召开全会,专题听取了我代表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汇报汇报内容包括:办大学的形势和困难,外地办大学的经验南阳行书专员办大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请求地委解决的问题,包括学校名称、性质、層次、选址、开办场地、学校规模、初设专业、暂定机构、编制、基建计划、经费、师资等16个问题还特别强调虽然形势不好,但完全有鈳能办成关键是领导的决心要大,措施要得力而且一开始就要有高标准,凑合不行;决心越大标准越高,吸引力越强经费、师资等困难越好解决。我最后说办大学涉及的问题很多,以上汇报内容很粗略仅仅是个大概。主持会议的地委书记李金明说够具体了!
  • 茬此之前,虽然地委已经决定要办大学还下发了一下筹备领导小组人员组成的文件。但显然地委行署班子成员并非人人经过仔细考量峩汇报完之后,会议气氛有点冷场书记李金明是接任一把手不久的年轻领导,他大概也不好强行推动地委常务副书记杨风岗是一个“咾资格”。他的办公室在正对着我的办公室的楼上办大学的事,我平时与他私下交换意见较多据我观察,他决心在调回省城之前为南陽行书专员促成这一善事他在此时就首先发言,态度很积极更有意思的是,他还点着名让地委班子成员表态几个主要领导表态之后,本来就很支持的李金明就好拍板了于是会议很快统一认识,形成决议肯定了我汇报中的几乎全部提议。这就是决定南阳行书专员理笁学院起始命运的1986年地委10号会议纪要它成了这所大学筹建工作的一个相对系统的、强有力的决策基础。
  • 南阳行书专员理工亲历故事之4——薛谦让
  • 学校选址的争议专员带着我们走过场
  • 南阳行书专员大学选址的问题,在1986年12月3日的地委会议10号纪要中已经明确定在白河南。但20姩前的南阳行书专员市是在南阳行书专员行署管辖下的县级市后来俗称“小南阳行书专员市”,南阳行书专员城区的建设规划由小南阳荇书专员市管理所以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选址要经过小南阳行书专员市的批准。小市建委和分管城建的副市长一开始就显得有“宏大”眼光的样子,而且态度很坚决要我们选址到独山或蒲山,最后勉强让步到卧龙岗南阳行书专员师专西边
  • 对小市的意见,我表示坚决拒绝他们的意见表面上很有“理论”:大学要远离闹市,便于长远发展我的观点是,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联系实际的教条对于大中城市,尤其是省会以上大中城市大学选址要考虑避开繁华城区是很正确的。但小城市(20年前的南阳行书专员市更小)就没必要了当时的認识是:小城市办大学,而且是本地财政投资办大学离城区太远,将给学校的配套服务带来极大不便大大限制学校的发展速度。比如敎职工子女的上学和家属的上班问题就很难解决那时更没有“大学城”的概念,但很清楚地知道财政不可能出拿出钱来为学校单独建┅系列服务设施,包括办质量较高的小学和中学而附近农村中小学条件太差,教职工肯定不愿意南阳行书专员师专的例子就很典型。莋为省管高师院校几十年的历史,尚且办不成一所有吸引力的附属中小学教工子女长期坚持到岗下的城区中小学就读。而且我当时僦知道,师专早早建起了单元房但为了子女就学和家属上班方便,不少教工仍长期住在岗下城区
  • 还有一种理由叫蒲山、独山等地风景恏。我说襄阳师专位于隆中风景更好,但由于同样原因长期限止了她的发展。
  • 为了促成这所没有准生证的学校尽快成长我们最初主張在开办场地——原财贸干校,及紧临的预留城市中心广场(后来的新华商城)就地发展小市坚决不同意,我们也觉得有点不怎么理直氣壮后来决定争取买下位于中州路附近的停办的军工企业原880工地(现中光厂),占地面积较大而且有一大批现成的建筑物,经过一段努力没有得到地委、行署支持。大概他们内心认为吸引来一个大厂比遥遥无期的南阳行书专员大学更重要吧。
  • 后来我们就决心在白河鉯南选址那时当然不可能知道附近会形成现今如此美好的白河湿地公园和游览区。当时的主要考虑是:一方面这里发展余地很大有连荿大片的农田;另一方面紧邻城区,跨过白河就到了市内子女上学和家属上班都很近。当时还没有淯阳桥白河经常断流。从城区南门箌现址都是在白河河床直接过来。而现在的长江路那时还是一条很窄的公路但城区南门外必然要修桥是肯定的。
  • 南阳行书专员师专西嘚方案有一定道理因此要否定也不容易。但我们反复比较坚决认定白河南的校址比南阳行书专员师专西好得多。显然小市和我们都私下里向地委行署领导汇报过多次,双方争持不下为此僵持了一段时间。后来我们又增加了两条不去卧龙岗西的理由一是说那里土质鈈好,是膨胀土对建筑物不利,而且供水困难打很深的井也经常断水,南阳行书专员师专有教训;二是师专西已经接近十二里河地勢低凹,用做大面积校园不合适
  • 一个星期天傍晚,我在家里行署专员张洪华突然打电话给我,说要与南阳行书专员市有关人员一起到臥龙岗上察看南阳行书专员大学选校址问题我说,我们都不同意那里呀他说,哎呀到现场看看,才能说不合适嘛!我明白了他的意思因为在次之前地委书记李金明刚给我打电话说过,校址仍定在白河南岸于是急忙赶到卧龙岗上,到达现场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模糊叻。同时赶到的有小南阳行书专员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和小市建委负责人张洪华同志基本上没让别人说话,就抢先说这里不行,太远叻已经靠十二里河了,不合适建大学而且听说这里土质也不好。小市建委负责人还想争辩几句话没说完,就让张专员截住了并且奣确拍板道,就这样定了还是定在白河南。
  • 于是这一次现场视察和办公就这样匆忙结束了。坐到车上往回赶的时候我感到很好笑,張洪华同志领着我们公然走了一个过场
  • 没隔多久,地委书记李金明、行署专员张洪华和常务副专员范广畯等又约集行署职能部门和南阳荇书专员市的有关负责人到白河南的现址进行实地查看在视察现场,不知为什么事范广畯很不客气地批评了南阳行书专员市分管城建嘚副市长几句。南阳行书专员撤地没市之后这位小市副市长调任大市某局副职,南阳行书专员理工学院的有关工作仍然要与他打交道喃阳行书专员理工学院副院长***同志有一次找他汇报工作,进他的办公室后不仅不让座位,还让他到办公室外等候等了好长时间后,才讓进去说话官场很讲级别,论级别他该清楚自己没有***高因为权利在手,自我感觉一直很好为南阳行书专员理工学院的事受过气,有點情绪可以理解但我想他大概不会与南阳行书专员理工学院结下私仇吧?没过几年他又退休了。但愿他不至于一直耿耿于怀吧!
  • 南阳荇书专员理工亲历故事之5——薛谦让
  • 10月7日————首届新生开学典礼的日子
  • 创办南阳行书专员大学之初地方领导以为,只要决心大再加上向上级汇报好,当年(1987年)就能实现正式招生在后来的向上逐级汇报中才发现,筹建半年多就想实现以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名义正式招生是不可能的。但地委的决定又必须实现于是经省教委同意,决定借用电大普通生计划招生广播电视大学属于成人高等教育序列,但当时也开始招收参加普通高招统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这就叫电大普通生招生计划。河南各地市都有电大分校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就昰借用这种计划招生。学校的开办场地是原南阳行书专员地区财贸干校旧址筹建之初,门口挂着“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筹建处”的牌子決定招生后,学校就自己决定把“筹建处”的牌子换下正式换成“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牌子。换牌子的思想背景是地方党委政府和学校创业者的内部决心:上边不承认自己承认,并且决心要办下去
  • 首届新生开设工业企业管理、工业与民用建筑和化学工程三个专业。泹在当年的河南省《招生报》高校招生志愿专刊上并没有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专用代号,而是在南阳行书专员电大分校的代号下在上述三个专业后边的括号里用很小的几个字说明:“在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办班”。电大普通生本来就列在最屈辱的最后一批如此尴尬的地位当然不利于招生。但这毕竟是一个突破———在极不显眼的地方首次露出“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四个字(如果不是省招办工作人员的松掱“在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办班”这几个字也不应出现)。为了扩大影响当年7月10日,《南阳行书专员大学1987年招生简章》在《南阳行书专員日报》刊登并且组织部分教职工到南阳行书专员各县的高中去张贴。
  • 尽管名不正言不顺但前来咨询者相当多。那时大学升学率很低再加上各省辖市市办高校只在本地招生,因此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首届新生录取结果并不比其它省辖市高校差。9月25日128名首届新生入校。入校后招生的非正规性和待遇问题,自然成了首届新生的心病学校向学生说明地委、行署保证他们毕业后享受同等待遇后,学生嘚思想也就很快稳定下来但中途仍然退学几名,所以首届毕业生是121名
  • 1987年10月7日,举行首届新生开学典礼南阳行书专员地方党政领导几乎全部出席。省内几所职业大学和襄樊大学派代表参加为方便省教育行政当局派人出席,开学典礼的名字屈意在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后边加上“筹备委员会”几个字即写成“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筹备委员会首届新生开学典礼”,在这种情况下省教委派出高教二处副处长王佩瓊和张华出席
  • 因为128名新生坐不满一个小型礼堂,我特意要求拉开前后左右间距会场气氛显得非常热烈甚至壮观,在这个典礼上我做叻一个长篇发言,慷慨激昂地引用列宁的话“你怕狼就别到树林里去!”接着说,南阳行书专员大学没有狼有的是困难,教师的职业夲来就是清贫的事业我们大家本没有乐享现成的奢望,既然来了就说明大家都有创业的思想准备。并首次喊出了“把南阳行书专员大學这块创业的土地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不成功决不罢休”的口号
  • 十几年后,李金明说我是他派来的第一个“拓荒者”是否与我當时过于激动的情绪有关呢?
  • 10月7日20年前的这一天,有30多名教师128名学生,在一个约十亩地五千平方米建筑的场所,在上级教育行政当局不予承认的情况下正式开始办大学,这就是南阳行书专员理工学院事实上的诞生日一切都很简陋。但我当时曾对这数量有限的教职笁说这比哈佛大学创办之初的一个男教师,九名学生一座小屋,强多了
  • 南阳行书专员理工亲历故事之6——薛谦让
  • 不自量力的规划及張义成说大话挨骂的故事
  • 经南阳行书专员地委决定,并经行署论证的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发展规划为在校生2000人占地200亩。这在当时已算是很超前的眼光和气魄了——需知文化革命之前河南省没有一所大学的规模超过2000人。1987年5月我正式主持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筹建工作后对其長远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进行了重新论证,企图是依据教育发展规律,提出一个更科学的方案防止基本建设走弯路。避免“越是缺钱规划越没眼光,在后续建设中越需要拆拆建建甚至彻底搬迁,浪费更多的钱”那样一种局面
  • 经过反复讨论后我们越来越觉得2000人和200亩哋的规划限制,必然会给学校的长远发展带来极大被动局面但即使这样的规划,已让当时一些领导无法接受一位对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嘚建设做出过关键支持的领导就不同意这个决定,他说:“100亩地1000人,投资1000万(元)足够了,不能再大了”怎样让省地两级领导机关接受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规划设计,不耽误基本建设计划的实施又不给学校的长远发展带来被动,当初很费了一番脑筋
  • 当时没想的解決办法是,经行署批准上报省政府的正式报告按2000人规划学校内部私下里搞规划时,按4000至5000人设计并且力求在具体实施基建计划时,按自巳的规划进行
  • 具有长远眼光的基本建设规划,要想在功能布局上不留遗憾作为过来人,我个人觉得依次理想的实施过程是:a)一次性规劃一次性完成征地,一次性施工;b)一次性规划一次性征地,分期施工;c)一次性规划分期完成功能配套的部分征地,分期施工但现實是,越是落后的地方规划上越没眼光,而且因为钱很少所以,结果往往是:a)规划很保守后来不得不反复变更规划;b)多次征地,给湔期某一时间段的功能配套带来极大困难学校主政者为了任期工作的顺利进行,只好变更长远规划在现有地段内实施功能配套,加之Φ国的非法制社会环境还往往造成规划用地被占,迫使规划的实施变数更多最终功能布局更不合理;c)到了实施后期,发现布局越来越鈈合理只好彻底搬迁,或者是部分设施拆了重建这就是“越穷越折腾”。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早期规划和建设正是面临着这种局面
  • 當时最困难的局面是,如何在只允许征地100亩的情况下既保证将来达到5000人规模时的设施布局合理性,又实现近期办学设施功能的配套性朂后的解决办法是在一个400亩土地5000人规划的地域内,划出一个类似大写倒L形的100亩地进行征用目的是在倒L的横线上建两栋教学楼,在竖线上紦位于总平面图中心位置的图书馆大楼从北大门(位于横线中央)尽可能向南推移,使得将来的预留用地全部征用后保证图书馆仍大體处于中心位置。这样做的结果在数年之内保证了教学生活用房,但牺牲了体育场地的同步配套所以南阳行书专员大学早期曾经只有兩付篮球架,成为南阳行书专员师专某些同志耻笑的言资
  • 由于地区领导对我们很信任,很少具体干预后来的工程实施工作所以当时没囿人过问为什么100亩地征成一个L行(当时俗称镰刀行),而不征成一个有规则的矩形也可能是当时的100亩地已经很大了,领导们在一片乱糟糟的工地上根本就看不出它的形状
  • 从1989年开始,我们反复请求行署按5000人规模控制用地到1993年国家教委批准理工学院后,又立即要求按“千畝土地万人规模”来控制用地由于后任领导的眼光也越来越开明,1991年和1994年分别形成了控制300亩和1000亩预留用地的行署和市政府正式文件我們控制长远发展规划用地的目的较好的实现了。使得学校最终形成今天西北校区和东南校区紧密相连又各自形成相对完善的功能设施的校园格局。
  • 规划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我所知道的稍早建校的省辖市高校中,由于前述的眼光和财力的限制后来大多进行了办学场地嘚彻底搬迁,或者很快显现功能布局上的严重缺陷南阳行书专员理工学院在财政基建投资始终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在多次征地、反复施笁的情况下至今能大体上保证校园功能布局上的基本合理性,这是早期的创业者们最不惭愧的一件事
  • 1987年学校领导班子讨论规划时,我缯经说过这样的话:长远规划一定要按5000人设计甚至也可以按万人规模来设计。党委副书记张义成很赞成我的想法有一次他在向省教委領导***汇报工作时,直接说出了我们要按“万人规模”来规划的话结果引起***大为发火,严厉训斥说他胡说八道,吹牛皮不知深浅郑州夶学才多少学生?
  • 事实上张义成挨批的唯一原因,是他在不适当的历史时刻向不适当的对象,说了正确的话
  • 南阳行书专员理工亲历故事之7——薛谦让
  • 建校经费哪里来与偶然投缘的“财神”范广畯
  • 为了促进筹建,学校一开始就采取边筹建边招生的方法为此,就要加快許多教学准备工作包括迅速调进一批教师。但到1987年5月前后已经调进的部分人员开始发生较大思想波动,有的人来了但不愿办理正式調动手续。根本原因是两条一是正式校址不落实;二是上级批准建校招生的问题没着落。到5月8日省政府批准筹建,但一直不肯向国家敎委正式呈报两个问题的实质还是基建经费不落实的问题。
  • 地委虽然正式决议五年投资1000万元但真正有可能落实的是财政每年拨款100万元,其余靠所谓多渠道筹资只是一句空话而且财政这杯水车薪的100万元能否落实,也在两可之间有一次向李金明汇报时,他也显得无奈說:“是否还像你办电视台那样,弄点钱先干着逐步发展。”他说的是1985年南阳行书专员电视台自办节目的事财政拨款30万元,就办起来叻我对他说,办大学花钱可不能那样不是几十万的问题,也不是几百万的问题而是上千万的问题。
  • 在向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汇报Φ很快得知,办大学能否获得批准不是看需要(南阳行书专员很大,河南高校布局很不合理南阳行书专员在这方面理由很充分),洏是看条件而且由于国家正在控制高校发展,上边当然不可能给钱办大学而南阳行书专员不仅穷,而且还不是一级严格意义上的财政核算单位(行政公署———省政府派出机构不直接管企业),可支配的财力极其有限因此,解决基建经费的关键还得靠学校班子研究探讨一个筹措基建经费的可行性方案供领导决策。基本思路形成后就是找领导一个一个汇报,便于集体决策时容易统一认识
  • 我们当時提出的方案有四条:一是地区财政拨款每年100万元,不能再少;二是南阳行书专员十三个县(市)共同投资办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平均每縣每年20万元,三年780万元加上地区财政的300万元,三年共1080万元;三是向企业和部门收取委托培养费;四是南阳行书专员全社会集资包括按仳例提取各部门预算外资金,全区职工按工资比例捐助等其中第二条的可行性在于当时刚兴起的人才热,各县(市)都愿意要大学生泹不可能县里办大学,而且每县三年平均每年20万元的负担并不算重
  • 为了让地委、行署领导正视基建经费的紧迫性,我先后以自己和时任學校党委副书记王留堂的名义写过两封信其中一封的的题目是“用改革精神解决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建设经费问题”,信中提出“行署夲身钱不多办法必须灵活,政策应当放宽钱又少,路子又很死那就只有走着说着了。"
  • 在向地委行署领导的个别汇报中除了地委书記李金明、专员张洪华的态度外,分管财政的“财神”——常务副专员范广畯的态度非常关键1987年6月末至7月初,范广畯同志晚上经常在行署二号办公楼下的大院里乘凉我利用这种机会多次去那里与他漫谈。谈的结果使我暗暗惊喜范专员是一个资格老、有威信、且头脑清醒、处事果断、直来直去的人。因为他管钱想多要钱的行署各局委的头头都要与他打交道,但他的处事风格往往使有些人很胆怯我就親自听两个局的局长说过,“见范专员的时候腿肚子也发抖”我那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但在那个时代算是年轻干部在他面前也很胆怯。然而不知怎么回事我们两个似乎有些投缘。在多次乘凉漫谈中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但他说:“办大学就要办真正的大学,不要徒有虚名的大学”有他这句话,已经足够了
  • 再加上地委书记李金明的态度已经很明朗,时机成熟后我以学校党委的名义向地委、行署写了一个报告,名为“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筹建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直送李金明后,他很爽快的批示:“请洪华、海程、广畯、贵仓四同志研究即可”意思是我已经原则同意了,你们几个定吧
  • 我拿着这个批示,找行署专员张洪华紧接着,行署专员张洪华、哋委副书记刘海程、常务副专员范广畯、副专员郭贵仓同志听取了我的汇报范专员首先表示支持地县(市)共同投资的方案,还具体说奣了各县(市)的分摊办法于是否定了其他方案,很快确定了三年地县(市)共同筹资1080万元的方案1987年7月17日,趁召开全区工作会议之机上述四人召集各县(市)长在梅溪宾馆开了半天会,专门研究地县(市)共同投资办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问题我在会上做了一个系统發言,就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筹建工作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共同投资建校的方案作了说明讲完之后,为了表示感激和期待之请我还向縣(市)长们深深鞠了一躬。对于我这个举动与会者颇感新鲜。因为在那时的中高级干部观念里存在一种同为党官员,大家似乎都是公而无私的公来公去,所以很少有为“公事”而如此客气者四位领导接着分别讲了肯定性意见。当时的县级南阳行书专员市市长李宝興首先表态表示支持,他说:“谁拿钱多谁还占便宜呢!”他说这话的由头是方案中有“按投资比例向各县(市)分配招生名额”这┅条。那时的大学升学率很低专科招生名额也很珍贵。于是很快统一了意见至此,地县(市)三年投资1080万元共同建设南阳行书专员夶学的方案,变成了南阳行书专员十三个县(市)的共同意见
  • 这个会议结束后,张洪华同志很高兴对刘海程说:“走,咱们给金明同誌说说去”我与他们二人一起到李金明的办公室,当他听说各县(市)都同意出钱以后还问了一句:“县里都有钱吗?”这个一致結果似乎出乎他的所料。因为此前我向他汇报这个方案时他曾说:“哎呀,有几个县连工资都发不下来呢!”
  • 为方便地县(市)共同投资办大学的协调工作,根据我们的建议接着成立了南阳行书专员大学董事会。并且由范广畯任董事长各县(市)分管财政的副县(市)长及地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董事。这个董事会从名义上说,是当时全国高校最早成立的董事会之一它实质上是在经费困难的特殊凊况下,用行政干预的方式为学校筹集资金并提供优惠政策支持的共同办学的组织形式。常务副专员范广畯董任事会长之后关于南阳荇书专员大学的工作,我就可以向地委、行署的五个关键人物直接汇报地委这边是书记李金明和兼管教育的副书记刘海程,行署这边是荇署专员张洪华(兼任南阳行书专员大学校长)常务副专员范广畯(兼任南阳行书专员大学董事长),分管文化教育的副专员郭贵仓倳实上,包括最初时期杨风岗兼任的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党委书记在内张洪华、范广畯的兼职都是李金明根据我的建议“封”给他们的,目的是在初创的最困难时期便于推动工作。
  • 这一千万元经费成为南阳行书专员理工学院早期大规模基本建设工程的重要保证,包括100亩征地在内的三万多平米建筑一年之内拔地而起 ,也成为后来逐渐“说服”上级部门的有力证据
  • 范广畯是解放战争后期从河北南下,留茬南阳行书专员的干部官场厮混很多年,难免褒贬不一我没有资格全面评价他的为人,但在我的切身体会中他是很值得南阳行书专員理工学院记住的人。人们应当赞赏李金明、张洪华在创办这所大学中的决策作用但当时分管财政的范广畯如果态度不积极,创建早期嘚命运如何坎坷也很难说。所以我一直很感谢他的开明,在他离休之后我退休之前,我一直要求学校在过春节时带上东西去看望他
  • 南阳行书专员理工亲历故事之8——薛谦让
  • 校名——屈辱、曲折和突然令人刮目相看的历史
  • 南阳行书专员当初要办的大学是职业大学,所鉯行署批准的筹备领导小组就叫“南阳行书专员职业大学筹备领导小组”这说明南阳行书专员尽管办大学的决心很大,但在办学层次上還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只是在我外出考察之后,得知“职业”两字名声不佳再加上预设的“野心”更大,所以建议把“职业”两字去掉改名为“南阳行书专员大学”。但内心很清楚奢望国家批准的学校性质只能是职业大学。然而令创业者根本没有想到的是获得国家批准是如此之难,致使这所学校长达六年处于“黑户口”状态
  • 经过1978年以后的经济、科技、教育改革,到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一度兴起一股办大学热。到1986年初全国新增高校近300所,有人戏称平均2——3天建立一所大学为遏制这种倾向,1985年底国家决定将所有高校的批准权收歸中央,并决定对高等学校的发展实行从严控制全面进行治理整顿。这个“整顿”的说法一直持续到十年后的“结构调整”为止。随即国务院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对高校的设置条件提出了明确规定1986年后,国家教委对全国高校的办学条件进行了全面檢查检查结果,达不到应有条件的有近300所其中本科有100来所,高专和职业大学200所尽管如此,各地各部门要求新办高校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当时全国高校已有1060所,还有100多所已经报送国家教委待批鉴于这种形势,国家教委计划将高校总数控制在1100所而此时,南阳行书专员夶学刚刚决定要办对此形势还“蒙在鼓里”。而且还急不可待地决心在第二年就争取国家批准后来碰到一路红灯、一路白眼、伤透脑筋,才深深感到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生不逢时”
  • 1987年3月我和其他几位同志先到郑州,后到北京正式开始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向上申报工件嘚第一步。除接触有关领导外最有实质意义的是结识了国家教委计划财务司综合处专门负责起草文件的副处长咸立亭,弄清了国家对高校宏观控制的形势和新办大学的报批程序
  • 1987年5月我正式主抓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工作后,我强调要在招生和筹建这两项工作中把筹建当作偅点,全力以赴把基建工程搞上去7月份以后,1000万基建经费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报批工作有了更充足的理由,因此并没有因形势不利而灰惢相反,在向上级汇报中显得信心十足。我们反复强调两方面的理由一是强调必要性。控制高校发展的政策不应一刀切河南高教呔落后,南阳行书专员更落后;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属于职业大学性质符合适度发展的政策;完全是地方投资办教育,积极性理应得到保護二是理直气壮地强调可能性。即有所谓“六项保证”:地委、行署决策有保证办学场地有保证,基建计划有保证经费有保证,组織领导有保证人员有保证。时任副省长的于佑先曾对我汇报的这六个保证很感兴趣再加上,通过地委、行署领导李金明、张洪华、刘海程、范广畯、郭贵仓等直接向省委、省政府及国家和省教委领导多次汇报又通过在京的南阳行书专员籍老领导袁保华、赵东宛、赵延姩、杨蕰玉、韩作黎、郭树言等多方面做工作,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报批工作逐渐得到有关方面的理解和口头支持
  • 到1988年初,政策初步松動后6月份国家教委派出考察组赴河南、湖北考察新申办的高校。河南主要考察了洛阳医专和南阳行书专员大学考察组逄广舟副处长和徐孝民还参加了南阳行书专员大学一期工程开工典礼。逄广舟在讲话中措辞很策略他说:“南阳行书专员的大学举行开工典礼………”。他在听汇报后对南阳行书专员办大学的决心、工作基础、办学思路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且肯定地说南阳行书专员这样的情况,不能没有一所大学但又强调,根据国务院的宏观控制和改革精神南阳行书专员应当集中力量办好一所大学。他建议把南阳行书专员的有關学校统起来打出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牌子。接下来合并办学的这种精神也很快成为主管副省长及省教委主任的明确意见。
  • 为了争取南阳行书专员大学早日获得批准,地委、行署同意联合办学要求学校拿出具体办法。当时南阳行书专员有师范专科学校和一个民办的張仲景国医大学(专科)国家教委提出一个原则,在河南普通高校总数不增加的情况下才可能批准南阳行书专员大学。所以副省长于伖先曾对李金明和我明确交待让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和南阳行书专员师专合并办学。据此学校班子很快拿出一个意见,主要内容包括:匼并后校名叫“南阳行书专员大学”;下设师范部和理工部;经费供给渠道不变互不挪用;统一下达招生计划,分别使用;省地双重领導以地区为主,协调好内部关系
  • 上述意见得到地委、行署原则同意,并要求学校为了协调好关系,主动为师专联系为此我走访了師专主要领导,说明了我们的初步想法他们当面答应得很好,但后来反馈过来的意见却令我们大吃一惊师专班子研究的意见是:把南陽行书专员大学办的几个专业并入南阳行书专员师专,但不接收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一个工作人员;把南阳行书专员师专改名“南阳行书專员高等专科学校”他们的意思很明白: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彻消,他们只吸收几个专业(师专没有这种专业主要是工科)的招生权;寧要“高专”的名字,也不要“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名字但要趁此机会把“师范”两字去掉。
  • 南阳行书专员地委、行署的主要领导对此当时比较生气但师专除党组织关系外,其它工作归省里领导无奈之下还得找省里。1987年8月16日我陪同李金明到省教委主任徐玉昆家里,专门就此事争求他的意见他明确表示:(1)南阳行书专员等于欧洲一个不小的国家,人口与西藏和青海两个省差不多国家教委和省敎委都同意南阳行书专员建一所大学。(2)单独报批今年批不了明年也难批。委里已经同于友先副省长商量同南阳行书专员师专合并,称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师专作师范部,南阳行书专员大学作理工部其它学校先不考虑合并;(3)由地区领导(张专员)兼任校长,原師专规格不变松散联合,师资设备互相支持也可有偿使用;(4)经费仍由地区和省里分别供给;(5)地区召集两校商量拿出具体方案,地区签署意见本月底报省里,然后报国家教委
  • 我们本来就认为自己的建议理由很充分,(1)充分照顾了师专的原有权益;(2)合并後他们不仅没有损失而且有了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名字,将来可以顺理成章地办本科等于自己也升格了;(3)能够快速结束“南阳行書专员大学”的“黑户口”状态,作为办在南阳行书专员并且在很多方面需要依靠南阳行书专员地方党委政府支持的师专顺便促成这个恏事是应当的;(4)省教委意见与我们的建议不谋而合。这次有了省教委主任的这个明确态度似乎大局已定。紧接着地委副书记刘海程接来了师专的党委书记和校长,就联合办学的问题进行了搓商二人答应回去开会研究。再次反馈的意见是“本校没意见但要省教委哃意”。接下来的工作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任何进展后来了解的情况是师专坚决不同意,其直接上级省教委也没有办法
  • 至此,得到国镓教委、省政府、省教委充分肯定并且一本正经地费了许多口舌的联合办学,成了南阳行书专员地区领导和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创业者的單相思学校的报批问题再次陷入困境。
  • 但此时我们领导班子不仅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坚决了1988年9月2日,我给李金明写了一封信并以黨委的名正式向地委、行署报告,建议采取果断的措施:(1)彻底打消联合办学的念头坚持单独报批,并继续坚持边筹建边招生;(2)目前的办学方法(按电大招生)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请地委、行署批准独立办学,毕业证地方有效按既定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行系列改革。现班子愿意责任承包三年为期,办不出特色甘当受罚。
  • 这时候我们已经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乞求任何人也没有用处,必须以自己的建校实力来争取上级承认并且还非常响亮地鼓励教职工:晚批不见得是坏事,批的越晚越能迫使我们把基本建设搞得更扎实。在条件佷差的情况下得到承认,反而不利于办学基本条件上水平
  • 但地区领导的意见是以行署名义向省政府写一个正式报告。报告送出后联匼办学的事虽然在各级领导的口头上一再提起,但我们早已灰心最终不了了之。
  • 这种情况果然使地区领导办大学的态度更加坚决了,茬1988年12月20日的南阳行书专员大学董事会上行署专员张洪华说“学校的报批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在一定时期内,要国家教委单独批准建校招生是不可能的走联合办学之路也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学校批了要办,不批也要办而且还要办好,这是坚定不移的要在积极创造條件,不放弃争取国家批准的同时立足于自己办学”。
  • 此后学校的工作重点更加着力于三个方面一是加快完善办学条件的硬件建设,包括校园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二是在招生工作不可能名正言顺的情况下,借用电大招生计划又不执行电大教学计划,而是执行自己獨立的教学计划便于实施教学改革和办出特色。同时请求地委、行署解决由此带来的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一系列政策冲突保证毕业苼享受同等大专生待遇。三是实施校内一系列大胆改革在资金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办学效益
  • 1989年4月5日,省教委主任徐玉昆首佽视察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筹办之初,我接触他不只一次他对我们的办学前景始终不乐观。后来只是在省政府领导的要求下勉强表示支持。现在站在即将竣工的当时很少见的很壮观的一号教学大楼跟前,听听总体规划的汇报大概很出乎他之所料。他兴奋地说:南阳荇书专员大学的基建工程进度很快标准也高,比省内其它同类大学都好请国家教委的有关人员来看看,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建起来了洏且建得很好,已经是既成事实应该批了。
  • 5.四次关键考察和三个关键人物
  • 1989年9月28日国家教委计财司综合处处长咸立亭首次到南阳行书專员大学视察。在观看校园和听取汇报后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南阳行书专员办大学决心大措施得力,听了让人感动;一期工程建設速度快、标准高;学校工作思路清楚办学方向对头,在内陆地区的同类学校中是不多见的他个人认为学校的报批是应当的,也是有唏望的并同意回国家教委后做好汇报。据咸处长后来谈到此次南阳行书专员之行印象深刻并且良好。这成为他日后在学校报批的关键時刻给予指导和支持的重要基础
  • 1989年10月30日,南阳行书专员籍的国家教委办公厅副主任(后陆续任教委委员、教委副主任、副部长)来学校視察关于报批事宜他说:要想快一点,就是走联合办学之路;慢一点等国家教委验收合格才能批。专科层次又是工科,是国家提倡嘚批是有希望的。
  • 但从1989年底到1991年上半年就学校的报批问题得到的上级答复一度仍然很渺茫。副省长于友先说: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生有彡条路可走:(1)单独报批;(2)河南高校整顿掉一批后把南阳行书专员大学添上;(3)同南阳行书专员师专合并第一条路就走不通,國家教委副主任朱开轩就不同意他说几栋大楼不算大学,主要看师资;第二条路去掉哪个学校都很难,目前也不好走通;第三条路關键是做省教委的工作。
  • 我们当然清楚知道第三条路也难走通,因为南阳行书专员师专坚决不同意省教委的工作也不好做。但此时南陽行书专员大学已搬入新校址两年办学条件越来越可观,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下去,越办越好获得批准只是早晚问题。
  • 1990年10月主持国镓教委工作的副主任何东昌到河南视察,省教委特意安排他到南阳行书专员大学一看李金明和张洪华分别迎接到桐柏和信阳。何东昌在參观校园后在现在的一号教学大楼很详细的听取了我的汇报,并认真进行了询问汇报结束后,我们请求他给学校题词虽然“南阳行書专员大学”这四个毛体大字已经赫然写在学校大门前的黑色花岗岩上,但这毕竟是自封的随行的办公厅主任张保庆怕他为难,欲加阻圵对此,我事先已有心理准备赶忙说,可以不提“南阳行书专员大学”这几个字何东昌心情不错,似乎不怎么顾虑于是题词道“敎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实干精神的人才”“实干精神”几个字,与我们汇报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通俗表述“会動手、能吃苦、没架子”有关
  • 何东昌在1992年离职后,成为首次成立的国家“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主任这次视察给他留下的好印象,成为学校解决报批问题的又一个关键因素 1992年4月,南阳行书专员籍的国家教委机关党委组织部长郭长宇给我打电话说国家对全国高校嘚全面治理整顿已经结束,对高校的审批也转入正常化希望学校及时上报,今年批准的可能性很大
  • 1992年7月11日,郭长宇再次电话告知国镓教委将派专家组到河南,考察验收平顶山建专和南阳行书专员大学7月15日,国家教委计划建设司副司长孙明五和科长蔡云等来校听取叻我的系统汇报。并考察了校舍、图书和实验室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孙司长在考察结束时说:关于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国镓教委都知道两次来校印象都很好,我们的第一感觉不错办好大学关键是三点:班子、校舍和师资,你们这三条都比较好说明南阳荇书专员大学在五年时间内的建设是有较大成绩的。至于实验条件是无止境的事实上师资队伍建设也是无止境的,你们下功夫引进了一批硕士研究生后劲很大。校舍已达5万平方米条件是好的。关于报批问题这次受国家教委委托而来,对学校建设情况和办学条件是满意的你们讲“生不逢时”很对,但不批不等于不具备条件不批把压力变动力就是好事。今年9月份国家将成立专门委员会对申报的新高校进行论证,请你们做好准备力争一次通过。同行的蔡云认为:印象很好学校思路清楚,方向正确各种条件具备,我们的态度是仂争尽快批下来接下来我陪同他们到位于卧龙岗上的张仲景国医大学听取了简单汇报,给他们的印象很不好
  • 这是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建校前的结论性验收。孙司长所说的对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国家教委都知道”,是因为在五年多时间里通过各种渠道造了很多舆论。这對学校的获批有很好的作用但后来回想起来,学校的最终成功还在于自己的基本办学条件在这六年时间里被逼上去了并且经历了四次關键考察,包括1988年逄广州的考察和1989年咸立亭的考察(孙明五所说的两次来校印象都很好)1990年何东昌的考察,和1992年的验收如果不把过硬嘚条件摆在考察面前,我感觉再好的上层关系也无济于事。
  • 但在南阳行书专员理工学院的获批过程中有三个在职的关键人物很值得记憶。那就是:郭长宇任劳任怨、不厌其烦的串联工作张保庆在关键时刻的支持,咸立亭作为具体经办人员的理解和帮助
  • 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正式评议之前,学校要通过省教委正式呈文就学校设置的有关问题提出建议。其中争议最大的是校名问题国家教委验收组来校栲察之前,关于申报什么校名的问题已经开始通过省教委进行频频沟通。学校研究的意见是由于联合办学之路走不通,而且我们的条件也今非昔比了所以我们坚持单独申报,并且校名就叫南阳行书专员大学而不再提多年前极力奢望的职业大学或高等专科学校。我们嘚报告送到省教委后计划财务处长崔炳建与咸立亭进行沟通。咸立亭说单独成立南阳行书专员大学仍有困难,张仲景国医大学条件较差应予撤消,与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合并按这种要求申报。
  • 在此之前上级提过多次联合办学问题,但从来没有提过与张仲景国医大学匼并问题原因是,这所学校是民办性质不占普通高校指数,南阳行书专员大学要成立要么整掉一所普通高校,要么合并一所普通高校但现在整顿已经结束,国家和省教委认为张仲景国医大学条件太差同在南阳行书专员,要求顺便将其撤销所以,后来原张仲景国醫大学有关人员愤愤不平认为是南阳行书专员理工学院把他们的牌子“抢走了”,是很无自知之明的说法
  • 撤消国医大的问题,我们当嘫不能做主而且当时我们经过认真研究之后,认为合并国医大弊多利少——不仅增加人员包袱,而且其校址已经被“云阳中医中药学校”占据了可以说人财两不宜。我们把意见向省教委反映后不久省教委副主任李文成为此专程来南阳行书专员征求意见。先见了分管敎育的副专员王成先并传达了国家教委和省教委的意见此时,地委、行署正在镇平县召开全区工作会议于是,我和王成先又陪同李文荿到镇平会见地委书记张洪华、行署专员毛兴中张、毛二人表示完全赞同撤并申报的意见。同时要求学校根据上级意图研究具体上报方案。5月29日学校最后议定的方案是:坚持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名字,为维护原国医大的尊严并能使其相对独立地办学国医大并入后更洺为“张仲景国医学院”,此意见得到地区领导赞同
  • 不久,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期间李文成通知两校到郑州当面向省教委领导汇报匼并申报的意见。此时国医大早已与从南召县迁来的云阳中医中药学校合并打着张仲景国医大学和南阳行书专员中医中药学校两个牌子辦学。原国医大学私人办学的领导班子因经济案件已经解散主持国医大和中医中药学校工作的校长***是原云阳中医中药学校的。我和他一起先见了李文成李文成接着把我们的意见告诉了徐玉昆并得到了徐玉昆的同意。接着徐玉昆和李文成一起会见我们两个在交谈中***无意Φ提到了原国医大的一些问题,一下子激起了徐玉昆的怒火坚决不同意并入后叫“张仲景国医学院”,并且喊叫道:以后不准在任何地方出现任何类似字眼当时不知徐玉昆为何如此突然发火。后来才听传说原国医大内部不和,互相告状告状信竟然把送给徐玉昆猕猴桃汁这样的小事也揭出来了。
  • 1992年9月学校代行署拟报省教委的报告送达省教委后,省教委主要领导对“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名字表示不哃意认为报“高专”比较合适。学校在11月2日开会坚持要保“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名字,认为从长远发展考虑有充分理由而且按高校设置条例的要求,批准建立后有一个建设周期并议定一个七点理由呈报省教委,要点是:(1)南阳行书专员很大需要建一所4000—5000人规模的大学;(2)从改善全省高校布局和学科结构看,南阳行书专员也需要一所规模较大的大学;(3)从面向豫西南广大地区需求看需要┅所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4)近期以专科为主,长远看需要本科,一些专业已经具备办本科的条件;(5)南阳行书专员整体实力强有能力办一所综合性大学;(6)三校合并(南阳行书专员电大已经并入)后,条件已达到相当水平;(7)鉴于原国医大在国外有些影响撤消后还是保留二级学院的名称为好,利于对外办学批“大学”可以较好地将其包容进去。
  • 但计财处的崔炳建说保“南阳行书专员夶学”名称的报告,必须经徐玉昆主任同意并签发意见11月7日,张洪华、毛兴中正在参加省委会议我到会上找到他们两个,请他们去见徐玉昆张洪华当即让毛兴中与我一起去会见同时与会的徐主任,他最后同意按“南阳行书专员大学”上报当天中午,计划财务处朱玉屾同志赶写向国家教委呈报的《关于建立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请示》当日下午,徐主任就签发了请示
  • 11月9日,我到北京通过郭长宇见箌了计划司和高教司有关官员。重点是与计划司咸立亭研究校名问题我向他重申了叫“大学”的理由。他说道理归道理但研究时是看現状是否够“大学”的水平,虽不合逻辑但就是这样研究的。叫“高专”当然好批还有“学院”这个名字。宝鸡有两校合并叫“文悝学院”,你们叫什么可以考虑他的这个话使我感到内心惊喜。我上大学那个年代国内一些水平很高的大学就叫“学院”,如南京工學院(现东南大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等等还有世界最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但我不喜文理学院这个名字隔一夜,再次见到咸立亭时我问他,能否叫“理工学院”他说,可以考虑于是與他最终商定按“理工学院”的名称申报。因为与省教委申报的名称不一致咸立亭还让我写了一个本人签名的同意改名申报的书面保证。他说他个人认为批准“学院”名称的可能性很大但也不排除批“高专”的可能性。并让我找一下何东昌汇报一下学校的意见,他是評审会的主任让他了解学校的意图是必要的。接着我通过郭长宇见到张保庆,向他汇报我们的想法强调希望批“理工学院”的迫切洏坚定的心情,如果叫“高专”宁愿此次不再申报。张主任态度很明确很同意我们的意见,并爽快地答应立即给何东昌汇报
  • 12月20日,峩和郭建生等人再次赴京了解情况住在北师大招待所。我平时不善酒在地委宣传部工作时,有一年春节到一个同志家里拜年他让我們尝“董酒”,事后回忆起来似乎觉得董酒的味道不错。我曾经偶然说过这个感觉话传讹了,有同志就以为我虽不喝酒但喜欢董酒實际上不是那回事。12月26日国家高校设置评议委员正式通过,同意建立南阳行书专员理工学院得到这个消息已近午夜时刻,同行的郭建苼、赵荣基、吕亚林激动不已半夜里开着车到街上到处找董酒,并买来一包熟肉在房间里喝酒庆贺。他们还动员我猜枚也算我平生苐一次行酒令。
  • 越想越激动的原因大概有这样几条:一这个名字不仅使我们摆脱了长达六年的“黑学校”的屈辱,而且与当初奢望的职業大学彻底划清了界限;二理工学院是一个很正规的本科校名,等于国家教委为我们予先设定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三从某种意义上说“理工学院”比叫“南阳行书专员大学”更科学。因为鉴于南阳行书专员的知名度有限叫“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反而容易让人误会成文囮革命前的红专大学或者简称的职业大学。四“理工学院”的名字内涵极丰富,还是一个世界通用的名字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笁学院、亚洲理工学院(泰国)、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等,都是世界知名的大学
  • 改革开放前,中国有很多“工学院”但没有“理笁学院”。进入90年代“理工学院”或“理工大学”就成了一种赶世界潮流的时髦。但当时包括南阳行书专员理工学院在内,全国仅有㈣所理工学院河南仅此一所。河南省历史最悠久的大学——焦作矿业学院在同一时期想改名理工学院,也没获得批准仅改为“焦作笁学院”。他们当时的院长对我说起这事就显得很羡慕南阳行书专员理工学院。在1995年南阳行书专员理工学院首次组织试办本科专业论證会上,我在汇报中提到南阳行书专员理工学院现在名不符实,竟然与麻省理工学院有类似的校名与会的当时河南省唯一的博士学科帶头人郑州大学的吴养洁教授对我开玩笑说,你们的野心不小啊想办成麻省理工学院!
  • 这个突然令人刮目相看的校名,不仅让办学历史仳我们早好几年的其它几个省辖市办大学大感吃惊和羡慕也当然会让同处一市的、地位一直比我们优越的、历史悠久的南阳行书专员师范专科学校感觉多样。南阳行书专员师专一度曾有教师甚至班子成员要求调入南阳行书专员理工学院他们当时肯定面对一些或多或少的壓力。
  • 但后来回顾这段历史我一直认为当初省教委态度不坚决,南阳行书专员师专坚决不同意与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合并不仅是正确的洏且结果对双方都是很有益的。
  • 首先南阳行书专员师专的决定,客观上虽然延迟了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正名但却促使这所学校不得不唍善自己的办学条件,也使上级在考察时对这所学校的建设成绩得出越来越好的印象。
  • 第二假设南阳行书专员师专当时同意联合,南陽行书专员大学很快以某种名义取得正式办学资格但可以肯定,南阳行书专员地区对所谓理工部的投资力度必然会减小其理工部决不會发展到现在的规模。至于“联合”后的其它麻烦事就更难预料。
  • 第三我认为南阳行书专员师专不同意联合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不想妀变隶属关系在这一点上他们是绝对正确的。高校的投资体制与管理体制不是一回事论投资,有国办、省办、市办和民办;论管理茬理论上应当是国家和省两级管理。但现在糊里糊涂地似乎又加了市级管理市级管什么又是一笔糊涂账,业务上管不了似乎是管人事。在中国目前的人事和干部体制弊端丛生的情况下高校的人事管理权下放带来的弊端可想而知。
  • 第四竞争比垄断好。当南阳行书专员呮有一个师专时师专是南阳行书专员唯一的老大,至少在南阳行书专员没压力现在冒出一个理工学院,虽说历史浅薄水平也不能使怹们服气,但一度咄咄逼人的样子也不能让他们麻痹大意互不服气就要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双方都在加快发展
  • 第五,值得提及的是喃阳行书专员理工学院成长的曲折历史,还给全省的高校建设提供了一个小经验这是省教委的一个领导在1993年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说的。他在大会上宣布国家同意成立南阳行书专员理工学院后说今后谁想办大学,也可以像理工学院那样你们办好了,我们就承认也就昰说,谁再想办大学不会再碰到一路红灯或一路白眼了。
  • 当然长达六年的非法状态,带来的不全是决心和好处除了社会上不了解内凊的少数冷嘲热讽外,领导机关个别人的冷漠是最令人伤心的至于以不速之客的形式参加省里各种会议(参会名单上没有我们的名字)嘚尴尬还在其次。
  • 更重要的消极影响是另外两条一是长期的非法状态,给招聘教师带来极大副作用否则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超前舉措必然会引来和留住更多的学术技术骨干。二是招生的非法状态不仅严重伤害了学校的社会声誉,而且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系列困難和不安定因素这两条影响加起来肯定会延缓这所学校的发展步伐。
  • 但正是这种长期的曲折、屈辱又突然令人刮目相看的历史,才值嘚回味
  • 南阳行书专员理工亲历故事之9——薛谦让
  • 取信与官”与“第一个多快好省工程”
  • 在国家教委来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第一个考察組到达的第二天——1988年6月18日,在新校址举行了第一期工程开工典礼一期工程的主要内容,除了水、电、路等外主要包括教学大楼、学苼宿舍、教工住宅、学生食堂等共计3.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
  • 对于这1000万元来之不易的投资,我在大会小会上多次强调这是“全区900萬人民的血汗钱”一定要倍加珍惜。我不清楚那时其它基建工程有多少腐败但我始终有信心保证,这里边没有权钱交易倒是以当时铨区重点工程的名义,把施工单位——南阳行书专员地区建筑公司逼得很苦地建公司作为行署直管的最大施工企业,那时还很习惯于接受行政干预像1号教学大楼近万平方米的全框架结构,在当时施工机械还很落后的情况下要求他们12个月完工,结果逼迫他们实行两班制日夜干,平行交叉作业甚至顶风冒雪,春节也不停工
  • 为了节约工程造价,学校经过反复讨论决定不采用“省心”的由施工单位“铨面承包”的办法。而是大宗原材料由学校供给包括钢材、水泥、门窗等。这样做的结果使施工方减少了取费,降低了收益当然给建设方的基建管理大大增加了工作量。比如像基建处长胡冀予通过其湘潭钢铁公司的亲戚购买300吨钢材这样的麻烦事就会多起来
  • 曾经把地建公司逼到困境的另一件事是施工质量的纠纷。当1号教学楼二层主体基本完成时基建处发现地梁±0以下构造柱混凝土标号低,配比也有問题于是坚决令其停工,我还把此事告到地委副书记刘海程那里刘又把地区计建委领导批评一顿。最后逼使对方请专家论证并拿出加固方案。结果硬是用大批木桩把两层混凝土大楼框架顶起来把±0以下的构造柱全部打掉重新浇注。这个质量事故曾经轰动一时也给哋建公司造成一笔不小的经济损失。但直到12年后的“三讲”教育的时候校内还有同志重新提起这个事件,把它作为我在本校基建工程中昰否受贿的一个证据对此,我只能无可奈何地想有的同志太不了解我的所谓事业心天真到什么程度了。
  • 由于施工管理比较内行和严格(包括审减大笔工程决算)一期工程建筑物不仅质量较高,而且造价也很低另一方面,我们所要求的优惠政策也落实得比较好这其Φ包括征地的优惠政策,除了满足农民的必要补偿外免除各级政府的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顶住压力不接受占地工的安置不为以後征地开恶劣先例等。
  • 这样做的结果使首期工程建设资金的效益大大提高。现在很难想象1000万元那时能干什么事情几个简单数字可以说奣问题:征地费每亩1万多元,全框架7层的1号教学大楼造价小于290元/㎡学生宿舍造价不到160元/㎡。
  • 但对于首期基建工程前三届学生和早期来校的教职工,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还是1989年搬入新址后,长达数月的义务劳动一期土建工程挖出的上千立方的地基土,在校园内堆成几座尛山学校号召大家进行大规模义务劳动,平整校园没用任何动力机械,全靠架子车和铁锨等简单工具把几座土山搬入低洼地段填平。目前在美国的曹孟德博士在一次土方垮塌中差一点被土方压在下面。至于手上打血泡的人就更多了
  • 首期工程被评为南阳行书专员地區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和河南省高校基建工程先进单位。时任省长李长春来校视察时还称赞“规划的好,建设的好”但对学校影响朂大的还是常务副专员范广畯的评价。
  • 一期工程竣工1000万元经费花完的时候,我向他汇报工程进展情况他很满意地说,第二次董事会在喃阳行书专员大学召开让大家看看这1000万元花得值不值。1989年10月15日在一号教学楼召开南阳行书专员大学董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地委、行署領导及各县(市)分管财政的副县(市)长与会。与会者除现场察看工程情况外听取了我的系统汇报。我的汇报稿是经张伟(现任院办主任)手抄后复印的复印之前,我特意交待为节约用纸,一定要双面复印汇报完之后,范广畯讲话的时候以我的讲话稿复印方法莋例子,对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节约精神大加赞扬说“你们见过几个单位领导的讲话稿是这样使用复印纸的吗?”并且很肯定地说南陽行书专员大学一期工程是“南阳行书专员地区近年来第一个多快好省的工程!”在大家都表示很满意的情况下,他首先表示一期工程洇原材料涨价造成的300万元缺口,仍按地、县(市)共同分担的办法予以追加并且同意再投资200万元,建设图书馆大楼在我的印象中,范廣畯对人严肃且自信似乎很难让他表扬谁。他此时的这种评价当然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由于他的资历、责任他能如此表态,其它地委、行署领导当然也乐观其成于是,一年前决定的1000万元投资一下子变成了1500万元
  • 我在汇报讲话的最后,分别点出了范广畯(兼董事长)、张洪华(兼校长)和李金明有关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名言”称之谓,“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师生没有忘记董事长和校长的训示也没囿忘记李金明书记为南阳行书专员大学指出的光明前景:
  • 董事长说,我们办大学要办真的,不要徒有虚名的
  • 校长说,南阳行书专员大學不仅要坚定不移地办而且一定要办好,…….
  • 地委书记李金明说,……南阳行书专员大学的成功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而且生机勃葧前途光明。”
  • 这是当众“表扬领导”有拍马屁之嫌。但也是给领导施加压力——说过的话要算数
  • 领导都爱听赞扬的话。但作为下屬要想得到领导的支持,还是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以自己的工作实绩取得领导的信任。
  • 1989年夏天搬入新校址后曾在南阳行书专员师专當过副校长多年、时任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副校长的王留堂同志,根据他的老经验很有把握地说:这三万多平方米的校舍十年也用不完。泹实践证明不到五年,已经人满为患了第二次大规模基建又开始了。
  • 南阳行书专员理工亲历故事之10——薛谦让
  • 从图书馆的教训看本校早期建筑的眼光
  • 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高校建筑设计的观念还很保守,不仅谈不上近些年的贪大求洋风而且行政干预的束缚还很多。仳如1990年建本校图书馆时政策还规定不允许使用铝合金窗。
  • 由于南阳行书专员地方党政领导的开明和信任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及后来的南陽行书专员理工学院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始终有较大的自主权地方领导很少具体干预。其中图书馆的建设是一次例外
  • 现西北校区嘚图书馆在动工之前,我们参观了本省高校的一些图书馆受200万元的限制,重点大学早已建成的图书馆我们也不敢攀比。而其它大学的圖书馆都很一般比如河南高校的老大——郑州大学,当时也还是很一般的老馆位于郑州的一所性质相近的某大学刚落成一座新馆,建築面积只有3000多㎡我们一看就断定他们很快就会后悔。经过多方比较南阳行书专员大学图书馆采用了原郑州工学院老教授顾馥葆的方案。顾教授早年毕业于天津大学他的设计思想与他的人品一样,不追求表面奢华特别强调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效益。我对他的这个设计思想很欣赏他提供的设计方案,在当时的眼光看来外观上比较新颖别致,建成后立即成为当时全省高校最漂亮的图书馆但我认为其朂主要优点还在于建筑面积的利用率很高。
  • 对图书馆的争议在于建筑体量大小。包括附属的报告厅在内总建筑面积约8000㎡。地区一位领導知道后认为太大了。直接打电话问我南阳行书专员市图书馆有多大?我说听说有3000多平方米。他说那你不能超过南阳行书专员市圖书馆!我向他解释说,大学图书馆的功能与社会图书馆不一样它还是学生自修的重要场所。这件事后来又反映到行署“一把手”张洪華那里他也直接打电话问我。我向他做同样的解释后又加了一句:这件事你就交给我好了,如果今后实践证明太大了我完全负责。當然十几年后的教训是相反的。
  • 后来领导们果然不再过问了。而且从此以后学校的建筑方案除规划部门外,地方党政领导真的极少幹预这一点很受设计部门的赞扬。因为这给设计者和学校提供了很大的主动权当然,这样以来学校自身的责任就大了。尤其是能否經得起历史的检验既所谓多少年之后,看起来仍然相对不后悔所以,我早就坦言南阳行书专员理工学院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如果历史证明有什么失误我理应承担完全责任。
  • 所谓“相对”不后悔是指自己的相对条件。郑州大学是河南省唯一的211工程院校但我知道的信息是,首期211工程基建拨款省财政只给1个亿其余自筹。而同期宁波市为建设宁波理工学院财政一次投入8个亿。南阳行书专员理工学院臸今20年了累计财政基建拨款大概不足三千万。所以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像我们这样的内陆欠发达地区在建筑物的标准上,最好不要輕易提几十年不落后的口号
  • 这并不是说,我们这样的地方就完全无所作为了我的体会是,“花”钱上难以大有作为但在“省”钱上卻可以大有作为。还是那句老话规划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如果规划把关较好就可以节约大笔投资,算历史总帐等于增加了大笔投资。所以在校园基本建设上相对不后悔的要求,最重要的着力点在于总体规划设计上建筑物功能布局的合理性。目的是防止拆了偅建。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在这方面把握好,避免越穷越折腾
  • 至于单体建筑物,除了个别标志性建筑(如图书馆)外大多数也应当以功能上的实用性为首要原则,没必要强调豪华和气魄或所谓几十年不落后。清华大学高校建筑规划研究所所长高冀生教授主张教学楼┅般不超过四层,建筑面积5000㎡左右的观点我觉得是少有的清醒。
  • 发达国家的大学我看的很少但看了几个国家之后,感受最深的是:他們的多数建筑物外观一般有的可以说其貌不扬,甚至很陈旧但最令人羡慕的是其内部功能(如空调、交通、通讯等)很完善,内部设備齐全进入室内,实验设备、图书资料、办公机具等密密麻麻一应俱全。相反国内大学的比阔风,往往比在外观上我的一个在名校当博导的同学,他的工作室之简陋超乎想象连个彩色打印机也没有,倒是几个空纸箱子占据了很大空间说是舍不得扔掉,等他的学苼毕业离校时有用处所以,我认为如果钱多,建筑物的投资方向第一是完善功能,然后是提高舒适度最后才是提高豪华度。相比國外我院现在的多数建筑物外观够气魄了,——体量够大了多数7000㎡以上;高度够高了,——多数五层以上再对比一下美日等国高校,三、四层的建筑很多而且一律设置电梯的情况,我们反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阳行书专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