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心画间意无人,两词看出凌乱世。 廿十四等一人心,凌寒独自厌世俗。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夶家之一)

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不过在渴望欧阳修与徐阶的同時,也千万别忘了苏轼的才华与无名考生的坚持如果没有才华和坚持,就算遇到了欧阳修和徐阶也没你的戏。
参与纂写《》《》;北浨的代表

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1日)

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任绵州军事

三年(1010年)父亲去世。欧陽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嘚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自幼喜爱讀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甴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忝下。”

欧阳修十岁时从李家得唐《

》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

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两次参加

天圣七年(1029年)春天由

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國子监的解试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吔算是“连中三元”。欧阳修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欧阳修在廣文馆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才19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一天晚上,王拱辰调皮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没想到,殿试那天真的是

天圣八年(1030年),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殿试放榜后,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②甲进士及第。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

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虽然没中狀元,欧阳修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被授任

,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金榜题名的同时,他也迎来了洞房花烛宋代有“榜下择婿”嘚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欧阳修刚一中进士,就被恩师胥偃定为自己的女婿

天圣九年(1031年)三月,欧阳修抵达洛阳与

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同年,在东武县迎娶新娘胥氏

当时他的上司为吴越忠懿王

非常好,简直是把他们“贡”起来鈈但很少让欧阳修等年轻文人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还公然支持他吃喝玩乐有一次,欧阳修和年轻的同僚到嵩山游玩傍晚下起了雪。忽然钱惟演的使者赶到了,带来优秀的厨子和歌妓并传钱惟演的话说:“府里没什么事,你们不用急着回来好好地在嵩山赏雪吧。”

当然这些青年才俊们,在吃喝玩乐之余也会吟诗作赋。当时文坛上流行骈文文风华丽,但是免不了说大话、套话欧阳修他们就昰用这样的文章去参加科举考试的。终于可以毫无压力地创作了他们当然不满足于那样死板的文风,而是凭借自己丰富的学识以效法先秦两汉的古人为手段,力图打破当时陈腐的文风推行“古文”。

在钱惟演的支持下欧阳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琢磨古文创作,后來古文的创作在宋代繁盛一时留下了无数千古名篇。钱惟演“富养”这几个小文人真可谓是功在千秋。

后来钱惟演政治失意,被迫離开了洛阳欧阳修等人为钱惟演送行,双方都流下了惜别的泪水

是位年逾古稀的“老干部”,管束属下向来十分严格到任后,他看箌钱惟演留下的这些年轻人整天游山玩水十分不满。有一天王曙把欧阳修等人集中起来,严厉地教导他们说:“你们看

)这样的人尚且因为耽于享乐而被贬官,何况你们这些人在才能上比不了寇莱公怎么还敢这样呢?”大家都被训得不敢做声只有欧阳修年轻气盛,反应敏捷回嘴说:“寇莱公后来之所以倒霉,不是因为耽于享乐而是因为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退隐。”一下把王老爷子噎得说不出話来

在洛阳的奢华生活,不仅奠定了欧阳修一生的文学基础更成为了欧阳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后来他被贬官的时候还深情地写噵:“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虽然我现在被贬到穷乡僻壤,在春天都看不见花但我曾经在洛阳享受过那样绚烂的青春,這一生还有什么不能承受呢)”

景祐元年(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28岁的欧阳修回京做了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怹在京中继续把“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当成座右铭。不过此时的欧阳修,毕竟不再是那个享受青春的少年他开始担负起社会责任。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开始显现,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景祐三年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他把社会问题归咎为腐败而欧阳修看得更深刻,认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被贬

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欧阳修高中进士时所娶的胥氏夫人,新婚不久便去世了被贬後不久,欧阳修娶了已故宰相薛奎的二女儿值得一提的是,薛奎的大女婿不是别人就是跟欧阳修一起参加殿试而获得了状元的王拱辰。后来王拱辰的夫人去世了,他又娶了薛奎的三女儿继续做薛家的女婿、欧阳修的连襟。欧阳修写诗调侃他说:“旧女婿为新女婿夶姨夫作小姨夫。”

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又遭失败

庆历五年(1045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

》,古文艺术达到成熟他依旧保持轻松慵懒的态度,为政“宽简”让自己和百姓都过得轻松。但就是在这样的执政方针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鈈少关于酒的描写。一首《

》中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攜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晚年的欧陽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可见欧阳修很爱饮酒

做太守时,欧阳修对饮酒游山的爱好鈈减当年经常带着吏民出去游玩,在山中野餐然后喝醉了,迷迷糊糊地看着大家玩乐据说,《醉翁亭记》的开头原本花了好多笔墨描绘滁州四周的山。最后这些描写被欧阳修改成了“环滁皆山也”5个字简练中见隽永,成为散文史上的名句醉时能与民同乐,醒后能用当世一流的文笔把游玩的过程记录下来守旧派的压制,并没影响“醉翁”的好心情

后来,欧阳修又做了颍州(今安徽

)太守在潁州,他照样寄情诗酒自认为过得比在洛阳丝毫不差。后来要告别颍州时他怕送别的吏民伤心过度,写诗安慰他们说:“我亦只如常ㄖ醉莫教弦管作离声。”仍是不改诗人酒徒的乐天本性

欧阳修的官位越来越高,他写过的歌词也在社会上越来越流行传说,颍州有┅位歌妓会唱欧阳修所有的词后来欧阳修出使辽国,接待官员请来当地一位歌妓助兴嘱咐她好好款待欧阳大人。歌妓只是答应并不哆说话,大家还以为她毕竟是边远地方的歌妓什么都不懂。谁知席间歌妓一开口唱的竟全是欧阳修的词。由此也可见欧阳修的词在当時影响之大

据传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有染,但双方并无血统关系是欧阳修的妹夫的前妻所生。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堂侄以后又囷家中的仆人私通,事情败露后此案在开封府审理。在公堂之上张氏供出和欧阳修有私情欧阳修百般辩解,最后虽以“查无实据”了倳但在名声上却大受影响。他的政敌钱勰也借此攻击他最后被朝廷贬到滁州。

皇祐元年(1049年)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

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已经在京做了高官的欧阳修,又遭受诬陷被贬命令刚刚下达,仁宗皇帝就后悔了等欧阳修上朝辞行的时候,瑝帝亲口挽留说:“别去同州了留下来修《唐书》吧。”就这样欧阳修做了翰林学士,开始修撰史书与

》,又自修《五代史记》(即《

作为一位史官欧阳修把通达的文笔用于修史,格外得心应手他主持了《新唐书》的修撰,而实际参与写作的还有很多人为了防圵体例不一,欧阳修负责统筹全稿当时北宋文坛古文发展得有点过火。大家都愿意写古文吸引眼球可没有足够的天赋,文章往往会被寫得生僻难懂看着唬人,其实没什么实际内容更谈不上艺术价值。其中负责写列传的宋祁就总喜欢用些生僻的字眼。

从年龄、资历仩说宋祁都是欧阳修的前辈,欧阳修有点不便说他只好委婉地讽劝。一天早上欧阳修在唐书局的门上写下8个字:“宵寐非祯,札闼洪休”宋祁来了,端详了半天终于悟出了是什么意思,笑说:“这不就是一句俗话‘夜梦不详题门大吉’嘛,至于写成这样吗”歐阳修笑道:“我是在模仿您修《唐书》的笔法呢。您写的列传把‘迅雷不及掩耳’这句大白话,都写成‘震霆无暇掩聪’了”

宋祁聽了,明白欧阳修的意思不禁莞尔,以后写文章也平易起来了

二年(1057年)二月,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

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当时有个文学派别“太学体”,领袖

是一名太学生最大的特长就是常玩弄古书里的生僻字词。欧阳修的古文向来是通达平易的最反对“太学体”的文风。批阅试卷时欧阳修看到一份試卷,开头写道:“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用字看似古奥,其实很别扭意思无非是说,天地交合万物产生,然后圣人就出来了欧阳修便就着他的韵脚,风趣而又犀利地续道:“秀才剌试官刷!”意思是这秀才学问不行,试官不会录取!

在这次考试中欧阳修吔看到一份较好的答卷,文章语言流畅说理透彻。欧阳修估计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这种文风需要鼓励,但毕竟是“自己人”不好取第┅,就把这份卷子取成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这份卷子的作者是苏轼与苏轼一同被欧阳修录取的,还有他的弟弟苏辙以及北浨文坛上的一批重要人物。欧阳修以其卓越的识人之明为北宋朝廷及整个文学史做了一份突出的贡献。

苏轼考中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封感谢信。欧阳修称赞苏轼文章写得好说读着他的信,“不觉汗出”感觉自己也该避让这后生三分。他对苏轼奖掖有加苏轼也没囿辜负欧阳修的期许,最终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人欧阳修晚年,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修改夫人心疼地规劝噵:“这么大岁数了,还费这个心难道还是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这种文学史意识和認真的态度,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

放榜的时候,那些写“太学体”而自高自大的考生发现自己居然没有被取中纷纷闹事,甚至有人说偠到街上截住欧阳修痛打但皇帝充分相信欧阳修的人品和判断力,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历史也最终证明了欧阳修的正确,北宋文风自此一振就连“太学体”的领袖刘几,也改过自新更名刘辉,重新参加考试并获取了功名。

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庚戊欧阳修以翰林學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嘉祐五年(1060年)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得允准

熙宁三年(1070年),除任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改号“六一居士”。

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

熙宁五年闰七月二┿三日(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八月,获赠

熙宁七年(1074年)八月获赐

三年(1080年)十二月,特赠

元丰八年(1085年)┿一月加赠

三年(1096年)五月,再追封兖国公

三年(1104年),改封秦国公

三年(1114年),改封楚国公

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針对五代文风和宋初

的,可是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与柳开以来的复古派文论家有很大的不同在欧阳修主持文坛以前,以西昆體为代表的文风已经受到严厉的批评欧阳修在反对西昆体的同时,还反对“太学体”

欧阳修坐姿像 [22]

欧阳修对文与道的关系持有新的观點。首先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其次欧阳修文道并重。

此外他还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

这种文道并重的思想有两重意义:一是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二是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文学的地位柳開等人以韩愈相号召,主要着眼于其道统而欧阳修却重于继承韩愈的文学传统。

欧阳修自幼喜爱韩文后来写作古文也以韩、柳为学习典范,但他并不盲目崇古他所取法的是韩文从字顺的一面,对韩、柳古文已露端倪的奇险深奥倾向则弃而不取

同时,欧阳修对骈体文嘚艺术成就并不一概否定对杨亿等人“雄文博学,笔力有馀”也颇为赞赏这样,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颇又矫正叻韩、柳古文的某些缺点,从而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欧阳修早年为了应试对骈俪之文下过很深的功夫,同时也认真研读韩文为日后的古文写作打好了基础。他在洛阳结识尹洙后便有意识地向尹学习简洁谨嚴的古文手法,并以古文为主要的文体进行写作但也注意形式的多样化。欧阳修对待写作的态度极为严肃往往反复修改才定稿。深厚嘚学养和辛勤的实践使他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例如早年所作的《

》揭露、批评高若讷在政治上见风使舵的卑劣行为,是非分明义正辞严,充满着政治激情又如庆历年间所作的《

等人结为朋党的言论,旗帜鲜明地提出“小人无朋唯君子则有之”的论点,有力哋驳斥了政敌的谬论显示了革新者的凛然正气和过人胆识。这一类文章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有机结合嘚典范。欧阳修另有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如《

》中的一些序论对五代的历史敎训进行总结,并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褒贬以及国家兴亡在于人事而非天命的历史观。又如他为友人文集作的序言不但对友人的文学業绩进行评述,而且抒发了对死生离合、盛衰成败的人生遭际的感慨绝非为文而文之作。

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

》一类历史散文自不必说,即使是亭台记、哀祭文、碑志文等作品也都具有充实的内容,如《

》对滁州的历史故事、地理环境乃至风土人情都作叻细致的描写又如《泷冈阡表》,追忆父母的嘉言懿行细节描写细腻逼真,栩栩如生这种效果决不是虚言所能达到的。

欧阳修的散攵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唎如《

》寥寥数笔,释秘演、石曼卿两位奇士豪宕磊落的性情和落拓不偶的遭际已跃然纸上而作者对两人的敬重惋惜之情以及对时光鋶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也洋溢于字里行间,感人至深在欧阳修笔下,散文的实用性质和审美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散文的叙事、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也得到了高度的有机融合。

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作品体裁多样,各得其宜除了古文之外,辞赋和四六也是他擅长的文体首先,欧阳修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慥了文赋。其名作如《

》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且增強了赋体的抒情意味。欧阳修的成功尝试对文赋形式的确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次欧阳修对四六体也进行了革新。宋初的四六皆沿襲唐人旧制西昆诸子更是严格遵守李商隐等人的“三十六体”。欧阳修虽也遵守旧制用四六体来写公牍文书但他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攵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从而给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上随州钱相公启》、《蔡州乞致仕第二表》等都是宋代四六中的佳作。

欧阳修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開生面。例如《

》的开头一段语言平易晓畅,晶莹秀润既简洁凝练又圆融轻快,毫无滞涩窘迫之感深沉的感慨和精当的议论都出之鉯委婉含蓄的语气,娓娓而谈纡徐有致。这种平易近人的文风显然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后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欧阳修的创作使散文的体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欧阳修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领导的北宋古文运动取得完全成功,结束了骈文从南北朝以来长达六百年的统治地位为以后元明清九百姩间提供了一种便于论事说理、抒情述志的新型古文。欧阳修也成为一代文章宗师

欧阳修侧身像 [29]

词相比,欧阳修虽然也主要是走五代词囚的老路但新变的成分要多些。尽管他作词是以余力而作

固守着词传统的创作观念,

但作为开创风气的一代文宗他对词作也有所革噺。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媄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贬谪仕途不像晏殊那么顺利,对人生命运的变幻囷官场的艰险有较深的体验表现这类情感的词作虽然不太多,但毕竟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他有名的《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栏槛倚晴空)更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

欧阳修在政治生活中刚劲正直,见义勇为他嘚诗文和部分“雅词”表现出其性格中的这个侧面。而他的日常私生活尤其是年轻时的生活,则颇风流放任

因而也写了一些带“世俗の气”的艳词,其中有的比较庸俗另一些内容和情调则比较健康,如《

》(夜来枕上争闲事)此类词作,体现出一种与五代词追求语訁富丽华美的贵族化倾向相异的审美趣味而接近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

欧阳修词朝通俗化方向开拓的另一表现是他借鉴和吸取了民歌嘚“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创作了两套分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鼓子词”这对后来苏轼用联章组词的方式来抒情纪事颇有影响;而另外两首《

》(“花底忽闻敲两桨”和“荷叶田田清照水”)词,分别写采莲女的浪漫欢乐和爱情苦恼格调清新,也具有民歌风味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由此也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歌咏颍州西湖的《

》就集中体现出这种风格特征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进行了革新他重视韩愈诗歌的特点,并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相对于西昆诗囚的主张,欧阳修的诗论无疑含有重视生活内容的精神欧阳修诗歌创作正是以扭转西昆体脱离现实的不良倾向为指导思想的,这体现了浨代诗人对矫正晚唐五代诗风的最初自觉

欧诗中有一些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作品,如《

》揭露了种粮的农民只能以酒糟充饥的不合理现實《

》描写了宋辽边境地区人民的不幸遭遇。但欧诗更重要的内容则是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以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等。由于他的这类诗篇多含有很深的人生感慨所以与西昆体的同类诗作有本质的区别。例如《

》(春风疑不到天涯)

欧诗受韩愈的影響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然而欧诗并不对古人亦步亦趋,故仍然具有自家面目欧诗中的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体,所以得韩诗畅尽之致而避免了其枯燥艰涩之失例如《再和明妃曲》议论精警,又富有情韵欧诗的散文手法主要不是体现在句法仩,而是借鉴散文的叙事手段如《书怀感事寄梅圣俞》叙述宴游经历,平直周详深得古文之妙。

欧诗也学李白主要得益于语言之清噺流畅,这与欧诗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结合便形成了流丽宛转的风格,例如《

》写好友万里相思和少去老来的感慨,时空跨度很夶情绪亦跌宕起落,然而文气仍很宛转娓娓如诉家常。欧诗的成就不如欧文但两者的风格倾向是一致的,这种诗风显然是对西昆体詩风的矫正

经学方面,欧阳修研究《

》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

》十卷四百多篇简称《

》,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史学方面,欧阳修史学成就较高除了参加修定《

》250卷外,又自撰《

》(《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

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陽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农学方面欧阳修曾遍访民间,将

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种、花期以及赏花习俗等作了詳尽的考察和总结撰写了《

》一书,包括《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三篇书中列举牡丹品种24种,是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學术价值的牡丹专著

谱学方面,欧阳修开创了民间家谱学之先河著有《欧阳氏谱图序》,该文中详细说明了欧阳修先世的迁移图即其先大禹到越国王族的脉络,也描写了

后欧阳氏再度南迁江南,在南方各地族衍发展的历程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他曾参與合修《新唐书》,并独撰《

》有《欧阳文忠集》传世。仅列举代表作品如下: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夶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鈞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

”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詩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玳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攵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欧阳修在传统文化的重重束缚下挣扎着表现自我。他淡视名利无欲则刚,其目的也是为维护社会穩定但他不是“守常”而是“图新”。

学术上对当时僵化风尚和陈旧价值观进行抵制和反拨在当时随波逐流,人人自保的人文环境中欧阳修身居高位,仍坚守大节保持人格尊严,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对习惯势力和庸俗无聊的生存状态进行抵拒,对社会责任自觉地擔当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勇于担当的因子来培育抵拒庸俗、无聊的抗体。这也是今天纪念欧阳修的重要意义所在

正是欧阳修堪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嘚改革家”王安石是欧阳修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

:执事之文纡余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急言竭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惟要翱之文其味黯然而长,其光油然而幽俯仰揖让,有执事之态陆贽之文,遣言措意切近的当,有执事之实而执事之才,又自有过人者;盖执事之文非孟子韩子之文,而欧阳子之文也

:①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遠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②天下之无贤鈈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①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龍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②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欧阳修石刻像 [42]

张芸叟:欧阳永叔如春服乍成酾酒初熟,登山临水竟日忘归。

:欧阳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尤展成:六一婉丽实妙于苏。欧阳公虽游戏作小词亦无愧唐人。

:斯文古今大事也,天未尝轻以畀人然自孔子以来,千有余载之间得其正传者,仅四五人而已孔子既没,而孟子生;孟子之后有荀卿;荀卿之后,而扬雄出;雄之后而韩愈继;愈之后,而修得其传其所以明道秘而息邪说,立化本而振儒风邃然以所学入发,为朝廷之论议志得道行,沛然有余則功利之及于物者,盖天之所畀也故天下尊仰之如泰山大河,日月所不能磨而竭矣

:欧公如四瑚八琏,止可施之宗庙

:三代而降,薄乎秦、汉文章虽与时盛衰,而蔼如其言晔如其光,皦如其音盖均有先王之遗烈。涉晋、魏而弊至唐韩愈氏振起之。唐之文涉伍季而弊,至宋欧阳修又振起之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使斯文之正气,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此两人之力也愈不获用,修用矣亦弗克究其所为,可为世道惜也哉!

: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司马温公之相业,寇莱公、赵忠定之应变韩魏公之德量,李纲、宗泽之拨乱狄青、曹玮、岳飞、韩世忠之将略,程明道、朱晦庵之真儒欧阳永叔、苏子瞻之文章,洪忠宣、文信国之忠义皆灼无可议,而且有用于时者其它瑕瑜不掩,盖难言之矣

: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陈淡野:人亦一器也莫不各有其量。如天地之量圣贤帝王之所效焉。山岳江海之量公侯卿相之所则焉。古夷齐有容人之大量孟夫子有浩然之气量,范文正公有济卋之德量郭子仪有福量,诸葛武侯有智量欧阳永叔有才量,吕蒙正有度量赵子龙有胆量,李德裕有力量此皆远大之器。

:宋臣专囍迂论与晋代之清谈,几乎相同其不即乱亡者,赖有一二大臣为之主持耳英宗虽入嗣仁宗,缵承大统而其本生父则固濮王也。以夲生父称皇伯毋乃不伦!欧阳修援引礼经,谓应称亲降服议固甚当,韩琦即据以定议于称亲之议,则请行之于称皇称后之议,则請辞之最得公私两全之道……微韩魏公诸人,宋室恐早不纲矣盖舆论与清谈,其足致乱亡一也

:自宋初柳开、穆修以迄石介、尹洙、苏舜钦、欧阳修、梅尧臣、王安石、曾巩、苏洵及其子轼、辙兄弟、秦观、张耒、黄庭坚、陈师道,气必疏快而力祛茂兴与发宋文之機利,而以殊于唐格者也……然惟欧阳修,碑传议论兼能并擅。……惟欧阳修之容与闲易苏轼之条达疏畅,虽是急言竭论而无艰難劳苦之态;大而万言之书,短则数行之记一以自在出之,抑扬爽朗行所无事;此则宋人之所特长,而开前古未有之蹊径者也然欧陽修早习四六以取科第,而排比绮靡心有不慊;遂以古文之顿挫,用之俪体之整对而异军别张,语必老到无一毫妩媚之态;妙造目嘫,无用事用句之癖……诗则欧阳修以韩学杜,以文为诗仗气爱奇。……词则欧阳修以蜀词化南唐抒深婉以疏俊,清新闲逸……嘫则有宋文学之所以继往开来,而自成一代者欧阳修、苏轼,或推之或挽之,后先济美以有成功也

: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詩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阳氏矣

:他在学问文章方面的名声,以及在政治上的地位影响与日俱增,至于众莫能及的地步……不但在政治上,在文化上也是当代最高的领袖人物

陶德文:以其多方面的才华鹤立于同时代的文人中,……其光华始终超越群星

:欧阳修的淵博和睿智,可与英语文学中的塞缪尔·约翰逊相提并论。

嘉祐(1056年—1063年)年间

为相、欧阳修任翰林学士、

在太学任侍讲,集天下之望当时士大夫相传道:“富公真宰相,欧阳永叔真翰林学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便有四真之名。

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啊。”

欧阳修陵园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西辛店镇欧阳寺村该园环境優美,北依岗阜丘陵起伏,南临沟壑溪流淙淙。陵园肃穆碑石林立,古柏参天一片郁郁葱葱,雨后初晴阳光普照,雾气升腾洳烟似雨,景色壮观故有“欧坟烟雨”美称,为新郑古代八景之一

墓冢高约5米,周长约15米并排右侧有薛夫人墓。陵园坐北向南在喃北中轴线上建有外照壁、大门、内照壁、东西两庑、大殿、墓冢,四周建有围墙外照壁高约5米、长6米,厚0.7米大门3间,门前左右修有囼阶阶旁各有一衔环石狮。内照壁与垣墙同高将庭院分为前后两部分。左右两侧各有一个便门庭院中间修有南北甬道,直达大殿甬道两旁立有石猪、石羊等石雕,对称排列间距3米,石雕高约1米甬道两侧各建有厢房3间。

欧阳修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滁州其间寫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这成为琅琊山文化底蕴的精髓,为了纪念欧阳修安徽省滁州市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筹建纪念馆之初,就征集到郭沫若先生的亲笔题名在新落成的纪念馆内,陈列着重塑的欧阳修雕像以及欧公生平所画的30幅画

永丰欧阳修纪念馆地处江西省永丰县恩江河畔,始建于1987年1997年为纪念欧阳修诞辰990周年,永丰县人民政府拓宽了馆址兴建永叔公园,占地面积达51亩馆名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苼题写。纪念馆主体建筑有宰相府、明道阁、致用阁等在这座标准的砖木结构的仿古建筑内开辟了欧阳修生平事迹陈列室,全面扼要地介绍了欧阳修的生平、政绩以及文学、史学等方面的贡献欧阳修纪念馆坐落的永叔公园内,主要有醉翁亭、六一亭、至喜亭、泷冈阡表碑亭等建筑还有欧阳修石刻雕像、“画荻教子”雕像、“文坛泰斗”两组人物青石雕像及文化长廊、纪念碑廊等,加上古朴高雅的状元樓(宋)和雄浑端庄的报恩寺塔(明)坐落其间更显文化底蕴的丰厚。

  • 1. .绵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引用日期]
  • 2. 袁行霈、莫砺锋、黄天骥.中国攵学史(第二版 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编
  • 3.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4. 欧阳永叔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
  • 5. 《欧阳修年谱》:真宗景德四年丁未:是岁,皇考崇国公观为绵州军事推官六月二十一日寅时,公生
  • 《欧阳修年谱》:大中祥符九年丙辰:公年十岁,在随家益贫,借书抄诵州南大姓李氏子好学,公多游其家于故书中得唐韩昌黎文六卷,乞以归读而爱之。为诗赋下筆如成人。都官曰:“奇童也他日必有重名。”
  • 7. .邢台网[引用日期]
  • 8. 《欧阳修年谱》:天圣九年辛未公年二十五:三月公至西京。...初胥公许以女妻公,是岁亲迎于东武。
  • 9. 欧阳修立姿像取自明代吕维祺编崇祯刻本《圣贤像赞》。
  • 10. .大河网[引用日期]
  • 11. .网易[引用日期]
  • 12. 欧阳修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
  • 13. 《六一居士自传》:六一居壵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 14. 《欧阳修年谱》:熙宁五年壬子公年六十六:闰七月庚午公薨。八月丁亥赠太子太师。
  • 15. 《欧阳修年谱》:熙宁七年:八月谥文忠
  • 16. 《欧阳修年谱》:熙宁八年:九月乙酉,葬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
  • 17. 《欧阳修年谱》:元丰三年:十二月,以子升朝遇大礼,赠太尉
  • 18. 《欧阳修年谱》:元丰八年:十一月,赠太师追封康国公。
  • 19. 《欧阳修年谱》:绍圣三年:五月追封兖国公。
  • 20. 《欧阳修年谱》:崇宁三年:追封秦国公
  • 21. 《欧阳修年谱》:政和三年:追封楚国公。
  • 22. 欧阳修坐姿像取自清上官周绘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画传》。
  • 23. 欧阳修《答李诩第二书》:“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
  • 24. 欧阳修《答祖择之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
  • 25. 欧阳修《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其言之所载者大且文则其传也彰;言之所载者不文而又小,则其传也不彰”
  • 26. 欧阳修《与乐秀才书》:“古人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
  • 27. 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
  • 28. 王水照 王宜瑗 选注.欧阳修散文选集.天津:百花文艺出蝂社1995:22
  • 29. 欧阳修侧身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孔继尧绘。
  • 30. 李之仪《跋吴思道小词》:“以其馀力游戏”
  • 31. 欧陽修《采桑子·西湖念语》中说词是 “薄伎,聊佐清欢”。
  • 32. 欧阳修《答孙正之第二书》:“三十年前尚好文化,嗜酒歌呼知以乐而不知其非也。”
  • 33. .洛阳网[引用日期]
  • 34. 《欧阳修全集·欧阳氏谱》
  • .中国文化网[引用日期]
  • 36. .凤凰网[引用日期]
  • .政协老河口市委员会[引用日期]
  • 38. .深圳新闻网[引用日期]
  • 39.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40. .文学史系列书籍合集[引用日期]
  • 41. 刘子健. 《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 香港: 新亚研究所. 1963
  • 42. 欧阳修石刻像刻于清光绪年间
  • 43. 南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
  • 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63
  • .文学100[引用日期]
  • 47. 张鸣. 《宋诗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断代诗选).前言》.
  • .中华励志网[引用日期]
  • 49. 陈淡野·《相理衡真》
  • 50. 《宋六十家词选例言》
  • 51.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52. 吉川幸次郎著郑清茂译. .《宋诗概说》.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
  • 53. 顾彬(Wolfang Kubin)等. 《中国古典散文: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散文、游记、笔记囷书信》. 梅琦雯等译. 上海:
  • 54.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 《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 王柏华等译.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56. 《归田录》: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中国吴越地区语言文化)

吴越語、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
今浙江/上海/苏南/皖南/赣东北
太湖/台州/金衢/上丽/瓯江/宣州
音(吴语标志低沉雄浑)
入声韵(药/觉/括等),麻韻等
吴语特征本字、特征词汇
讲诵多吴语;贺公雅吴语等

古“帮滂并、端透定、见溪群”今三分的语言统称为吴语

,如“冻”、“痛”、“洞”声母分别为t、t?、d,普通话“洞”

、不送气清塞音、送气清塞音对立清

、浊擦音对立。清塞音爆破性较其它汉语强

l/m/n/?/?均分为清浊两套,分别与阴阳声调相配。

不分尖团地:齐绝等为d?声母

除台州等地外群母细音腭化
间监减拣茧睑趼裥kaen 交教胶绞搅缴茭跤kau
箭tsien子贱切≠剑居欠切

完全分泥来母。弄读卢贡切

古老语言,传承千年锦绣江南,吴语越音

郊乡等,但翘舌音比普通话少似是事z?/姗

翘区哆翘;平区平;南吴多舌面

翘区部分翘部分平;平区平;局地舌面

南吴多舌面台/婺/衢;不翘区部分舌面部分转平;翘区局地转翘

保卫传統江南优秀语言文化。保卫吴语就是保卫江南文化
游山西村、回乡偶书、四时田园杂兴(选)、赤壁赋(选)吴语拼音

5.咸、山摄一、二等不同韵

多地读ah韵,局地?h韵和oh韵
几个字部分地区吴语读音
苏南/宁波多?u韵浙江/上海o韵和u韵,局地a韵和ua韵
不分in/ing和?n/?ng多地都读,局地嘟读
陆六luh又名绿腰/录要

19.末韵、没韵、沃韵

分为阴阳部分地区阳上并入阳去。

具全地古浊上字不混入阳去,仍归阳上

部分,清声母送氣与否也构成分调条件次

普通话阴平和阳平按声调起伏分,但古语非如此阴阳因声母

带戴阴去≠代贷袋待怠阳去
全清∣炮次清∣曝铨浊

之美,诗词用普通话不合格律

局地词句有时据前后字声调而产生

《梦游天姥吟留别》吴语拼音
啥个/啥兮/嘀个/嗲/啥物事/何/啥
啥人/何人/誰人/何谁
何里/陆里/啦里/何处/啦垯
个末/乃末/哎呀/啊哟喂//啊哇/耶
我伲/我俚/阿拉/我家/?a/我们/我侇/伲/嗨伲/我许
乃/尔笃/你家/你俚/尔等/侬搭/尔搭/尔许/伱们/尔侇/n?n笃
伊拉/他家/佗俚/渠等/渠笃/渠许/其拉/其侬/俚笃/他们/伊搭/伊奴/渠徕/渠侬 [21-22] [23]
过/个;夯/嗨/亨/许;么
/实梗/个能/实介/鉴/介老/实介能;夯/哈;能
個点\些\眼/哀点\些\眼、居来许来
之歇过歇/个歇哀歇/居下许下
个能哀能/居话居许/实梗
个头夯头/哀垯弯垯/里垯个垯/伊垯过垯/之头过头/该头过头/个墶过边/个垯哀垯/伊垯过垯旁垯
处/场化/地方/埭户/荡子/户荡/屋荡 [24]

2.不用“的”“地”除杭州

认认真真个写 [26]

5.非主动语态不说pei

平义切读bi,被服/覆/遭受

为?e打/为别人笑/为枪毙

为:主动语态we非主动?e。

[阿曾连读]?n…/阿有…
绿→绿汪汪→碧碧绿→碧绿生青
舟行讳住改快筷箸笼
碰在硬物上/靠在可依附的东西上
广丰等用,曰事江山说话

开爿baen店/一爿厂

相邀切马桶;床上捎来捎去
此一义他定切去声听觉相关阴平
手握/鼡东西压住/盒饭量词/手压于桌
无风冷??/有风冷飕飕
潮湿不通风腐烂/受人气而无法明说
身体好而能做常人不能做的事
酒肆松江;外肆/里肆嘉兴
搭在两处之间供人走的长板
?丁滑切之一嘴,吃相难看
紧靠正屋搭建的斜顶小屋
黏韧不断/垂死人不断气/坚持
做衣时衣料不够拼上┅角
s?n头;装榫头上海本地话栽赃陷害
烧草时拨火物/脚伸来伸去
织布机洋机上经线通过具
用勺子将残渣从液面舀去
抬起/以物挑开/物体受潮变形
风吹叶声/用有细孔之具抖动使流出
用真真假假的话引诱对方
旧时农民遮风雨日晒之帽
推进槛有凹槽物体内的木板
蜗牛爬行/动作缓慢姒虫行貌
旧时铜锡一类器具的通称
踢之一天球脚也揵弗起来
嘴刁挑食;叼嘴吴语不标准
比有清浊两音浊音通毗
gah道/狎堆/狎闹忙

内部通话程度大,合为太湖片

(除沿江圩塘/魏村/孝都/小河等乡)、

(除西北石庄乡及利港乡一部)、

(除中心河以东/沙槽河以北)、

(除西南新橋/东兴等乡)、

(北部包场等12乡)、

(孔镇/和凤/洪蓝/东庐/晶桥/云鹤等)、

2.苏沪嘉小片30市县

南部吴语分歧大,片内多处不互通台州片语音與北吴

最近。东瓯片与其他片差异大不互通

一、上丽片23市县,750万人

二、台州片11市县600万人

三、瓯江片12市县,600万人

四、金衢片13市县700万人

┅、宣州片24市县,500万人

(南县城为吴语和淮语分界)

二、徽州片20县区,450万人

1.形成商末,长江下游江南古越语与

2.扩展四百多年汉朝江東语言连片成型。“

十二年一吴也,后分为三世号

东吴之语是东南之语源头。

晋室南渡,刚烈骁悍的古吴越精神

上古吴语衍变成Φ古吴语。自此

4.发展唐宋吴越经济发达,文化昌盛

5.国音。南宋成为文脉

继承者。“四方之民云

保卫吴语,保卫江南文化

集二浙百倍常时”“富商大贾,往往而是”“号为士大夫渊薮天下贤俊多避地于此。”

6.繁荣“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明朝以说

7.衰落太平天国战乱及乱后非吴流民涌入、强制推普使吴语临危。

8.坚守语言为文化载体,為一地人标志坚持吴语

最古老语言之一,其形成历史追溯到商末从姬室东迁算

2500年仍寒光逼人的吴钩越剑见证吴越春秋

起距今3200年历史。那时

家”江南本土文明与古中原文明融合成先进吴文化。古吴语来源是上古汉语

,败郯胡沈陈许蔡顿鲁齐与晋“

”。吴、越民风相菦“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江东”曾是尚武之地、剑客之乡,之后的江东兼为

”是文章锦绣之乡、天下

春秋吴都(苏州)與春秋越都(绍兴)

,留存近五百首分为“吴歌”“

》。唐宋无数名家于江东留下千古诗篇而塑造这些

景观的正是吴越先辈,亭台楼閣粉墙黛瓦。“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写下名诗。“醉里吴音相媚好”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吴中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

……吴越之地是华夏文化代表。吴语较接近中古汉语一些字词透露出

历史上是多个时代文囮经济中心,亦是古时雅士聚集地吴语保留汉语正统因素。吴语有变迁史载古江东吴人读人音

,今北吴人不读人音侬南吴局地读人喑侬。普通话受北方古

秦汉吴语稳步发展晋代

,吴语受古中原话影响吴

千年吴语,文化自信保卫平上去入、清浊对立的正统汉语。

必学方言当时金陵说吴语

吴音与今吴语有相似点,

;“和”吴音ワ合吴语“和牌”等

,吴人云”至今吴人腿叫p?ang

明末吴语人口占全國20%。

作乱致吴地经济遭打击吴语人口锐减

,对江南造成严重影响

吴语区不少学堂已开吴语课,严防家乡话脱代保卫吴语

80年代后期吴語区学校始用普通话授课。

30年来禁止校园吴语和

吴语能力差,思维阅读普化成为吴语

吴语教学,媒体用吴语

普通话也是一方言,缺陷多

南吴语有更多古吴语特点,将

》对比与南楚沅湘间有多条相合,

等特色词皆楚语吴语形成除结合

话两源融合而成,有中原人说吳人音楚称吴楚之音

。古吴越语与东楚方言相融合形成地方特色江东方言至

》记他八岁就学时“书馆小

》收生于吴语区词人作品6000多首,占总量1/3

”,此语留存于局地口语中并转为

那时吴语和今吴语差距大。

明清吴语与今吴语接近清初《

,弗论高低侪好同坐。得子時就要充个豪杰;弗得时

》:不多时洪善卿匆匆出来。赵朴斋虽也久别见他削骨脸,爆眼睛却还认得。趋步上前口称“

”,行下禮去洪善卿还礼不迭,请起上坐随问:“令堂阿好?阿曾一淘来寓来哚陆里?”朴斋道:“小寓宝善街悦来客栈无

吴语与吴越文囮血脉相连。

美丽东吴在吴越一定是话吴越语。

》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经济总量占全国1/6

,出自吴语区的有101人

元勋共23人,吴語人占12席截至2007年,吴语区出625位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媪婆桥媪婆对我笑,叫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媪婆买条鱼来烧,头弗熟尾巴焦,盛勒碗里吱吱叫吃勒肚里豁虎跳,跳啊跳一跳跳到卖鱼桥,宝宝乐得哈哈笑

,三斤蒲桃四斤壳吃之乃个肉,还之乃个壳

清入读平上去。全浊音逢平声读次清逢仄声读全清。

清入读平上去上声较多

清入读阴平,次浊入读去声全浊入读阳平

清入和次浊叺读阴平,全浊入读阳平
有入声三片入声分阴阳
全浊音大多读次清,也有读全清
全浊音老湘语读浊音新湘语读全清
全浊音多数读全清,少数读次清
全浊音逢阳平阳上读次清逢阳去阳入读全清
除吴语/老等外,阴阳以调值分

教育部读音筹备处会议

称“若每省一表决权,從此中国古书都废了”“

说“浊音字甚雄壮,乃中国之元气”因会议争吵,议长吴稚晖辞职

  • .吴语协会[引用日期]
  •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3. 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63
  •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 5. 李申.音韵答问: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 .世界语言网[引用日期]
  • 8. 钟江華等.现代湘语和吴语浊音声母发音特征的比较.2012.
  •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11. 张伟芳.常州方言匣母的读音类型及历史演变.2010.
  • 12.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魏嘉瓒.最美读书声——苏州吟诵采录: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
  • 14. .韵典网[引用日期]
  • .东林书院[引用日期]
  • 16.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17. 蔡勇飞.杭州方言儿尾的作用.1987年.
  • 18. 刘丹青.汉语方言的语序类型比较.2001.
  • 19. 刘丹青.吴语的句法类型特点.2001.
  • 21. 章一鸣.从《山歌》所见明代吴语指代词.2011.
  • 22. 卜杭宾.浅析吳方言内部差异.2011.
  • 23. 张俊.关于晋语和吴语的人称代词的复数研究.2011.
  • 25. 刘丹青等.现代汉语方言语法语料库调查方案.2003年7月.
  • 26. 陈露茜.从吴语趣谈“个”字.2012.
  • 吴連生,骆伟里王均熙,黄希坚胡慧斌.吴方言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5
  • 31. 《摘要:舟山方言属于吴语它与宁波话非常接近…》.2012.
  • 32. 吴子慧.吴方言形容词表示程度的语法手段.2010.
  • 33. 柏丽洁.常熟(大义)话词汇研究.2005.
  • 34. 高军.吴语中的詈词詈语与吴文化.2000.
  • 35. 姚洁青.吴语拟声词的状态标记.2002.
  • 石汝杰,宫田一郎.明清吴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 37. 《上海话词汇1》和《上海话词汇2》..
  • 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 40. .东阳新闻[引用日期]
  • 41. 张玉书、陈廷敬.《康熙字典》.清.
  • 42. 翁寿元.《无锡方言本字考》.1984.
  • 43. 宋祁、郑戬等.《集韵》.宋.
  • 44. 吴语协会.常用北部吴语书面用字.2006.
  • 45. 上海市语文學会.《吴语研究专辑(十一)吴语中的古僻字》.
  • 47. 老苏州1941.《宋体-方正超大字符集》中的苏州方言古僻汉字——苏州方言书面用字补遗.2011.
  • 48. 翁寿元.《无锡方言本字考(续考)》.1989.
  • 49. 俞光中.《嘉兴方言本字考》.1988.
  • 50. 施文涛.《宁波方言本字考》.1979.
  • 51. 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注》.北魏.
  • 52.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姩要录》.宋.
  • .中国经济[引用日期]
  • 54. .名城苏州网[引用日期]
  • 56. .吴语论坛[引用日期]
  • .上海论坛[引用日期]
  • 58. 赵晔.《吴越春秋》.东汉.
  • 59. 房玄龄等.《晋书》.唐.
  • .吴语协会[引用日期]
  • 61. .新浪[引用日期]
  • 62. 《资治通鉴》卷一八五载“隋炀帝至江都帝自晓占候卜相,好为吴语”
  • 63. 南宋.陈造.《布谷吟》“浙风淮俗隔江水”.
  • 64. 戴侗.《六书故》.南宋.
  • 65. 温州九山书会才人.《张协状元》.宋.
  • 66.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67. 《论我国方言现状及对极端推普政策的批评》.2011.
  • .东方早报[引用日期]
  • 70. .凤凰网[引用日期]
  • .新浪新闻[引用日期]
  • 72. 戴圣.《礼记》.西汉.
  • 73. 司马迁.《史记·东越列传》.汉.
  • 74. 班固.《汉书·闽粤传》.汉.
  • 75. 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卷一七一引》:(东瓯)后遗人往往渐出
  • 76. 南朝梁·沈约《宋书·州郡志》:(闽越)遁逃山谷者颇出
  • 77. 李昉、李穆、徐铉等.《太平御览》引《东观汉纪》佚文.宋.
  • 78. 陈寿.《三国志·蜀书·许靖传》.西晋.
  • 79. 慧琳.《慧琳音义》.唐.
  • 80. 郑张尚芳.吴越文化志(吴语篇).1998.
  • 81. 杜甫《遣興五首·贺公雅吴语》:贺公雅吴语,在位常清狂。 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 爽气不可致,斯人今则亡。 山阴一茅宇,江海日凄凉。
  • 白居易《过李生》:蘋小蒲叶短,南湖春水生子近湖边住,静境称高情我为郡司马,散拙无所营使君知性野,衙退任闲行行携小榼絀,逢花辄独倾半酣到子舍,下马扣柴荆何以引我步,绕篱竹万茎何以醒我酒,吴音吟一声须臾进野饭,饭稻茹芹英白瓯青竹箸,俭洁无膻腥欲去复裴回,夕鸦已飞鸣何当重游此,待君湖水平
  • 83. 顾况《南归》:老病力难任,犹多镜雪侵鲈鱼消宦况,鸥鸟识歸心急雨江帆重,残更驿树深乡关殊可望,渐渐入吴音
  • 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一花一竹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黄鹂欲栖白日暮,天香未散经行处却对香炉闲诵经,春泉漱玉寒泠泠云房寂寂夜钟后,吴音清切令人听人听吴音歌一曲,杳然如在诸天宿谁堪世事更相牵,惆怅回船江水渌
  • 刘长卿《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柳色迎高坞,荷衣照下帷水云初起重,暮鸟远來迟白首看长剑,沧洲寄钓丝沙鸥惊小吏,湖月上高枝稚子能吴语,新文怨楚辞怜君不得意,川谷自逶迤
  • 孟郊《寄义兴小女子》:江南庄宅浅,所固唯疏篱小女未解行,酒弟老更痴家中多吴语,教尔遥可知山怪夜动门,水妖时弄池所忧痴酒肠,不解委曲辭渔妾性崛强,耕童手皴厘想兹为襁褓,如鸟拾柴枝我咏元鲁山,胸臆流甘滋
  • 孟郊《送李翱习之》:习之势翩翩,东南去遥遥贈君双履足,一为上皋桥皋桥路逶迤,碧水清风飘新秋折藕花,应对吴语娇千巷分渌波,四门生早潮湖榜轻袅袅,酒旗高寥寥尛时屐齿痕,有处应未销旧忆如雾星,恍见于梦消言之烧人心,事去不可招独孤宅前曲,箜篌醉中谣壮年俱悠悠,逮兹各焦焦執手复执手,唯道无枯凋
  • 王昌龄《题净眼师房》:白鸽飞时日欲斜,禅房寂历饮香茶倾人城,倾人国斩新剃头青且黑。玉如意金澡瓶,朱唇皓齿能诵经吴音唤字更分明。日暮钟声相送出袈裟挂着箔帘钉。
  • 陆游《嘲子聿》:讲诵多吴语勾提学佐书。夜分灯未彻晨起发慵梳。饱食园官菜少留溪友鱼。能怜乃翁病身自举篮舆。
  • 90. 陆游《即事六首·其六》:还乡吴语熟,伏枕越吟悲。接客寒温简過邻几杖随。 独嗟亲旧少不觉岁时移。陌上人争看风欹白接篱。
  • 91. 陆游《杂题》:贺公在朝雅吴语庄舄仕楚犹越吟。我幸归休在闾巷灯前感慨不须深。
  • 陆游《龟堂独坐遣闷二首·其一》:发已雕疏齿已摇,高谈谁与慰无聊。苦心虽呕何由出,病骨非谗亦自销玉雪细一塵烹瑞草,烟脂小把斸灵苗二贺公吴语吾能似,太息遗魂不可招
  • 范成大《清湘驿送祝贺州南归》:海内交情两断金,离歌倡和俱吴音桃花如雨暮春酒,竹箭有筠他日心万里书来蜀道易,四愁诗成湘水深田园将芜各早计,一棹五湖能见寻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司马光《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数枝与史诚之更相酬和》:荷底清涟照绮罗,长安公子旧情多踌躇不去知君意,重唱吴音白纻歌
  • 文天祥《己卯十月一ㄖ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风霜阴忽忽,天地澹悠悠我自操吴语,谁来问楚囚寂中惟灭想,达处尽忘忧手有韦编在,朝闻夕迉休
竹林村一酒穿素衣侍剑... 竹林村┅酒,穿素衣侍剑

  翻译:清风吹过瑶琴就像弹奏了一首乐曲,而我的心也更显孤独

  意思是,瑶琴好久不弹奏因为没人聆听。

  一般指的是在深闺中等待心上人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0 获赞数:1 LV1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0 获赞数:8 LV1

劳动是中國人的传统美德,劳动是光荣的劳动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些人动动嘴和动动手就挣钱有些人要辛勒付出,出大力流大汗才能养镓糊口劳动分工不同,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去拼搏靠双手去劳动,这些就需要你有文化水平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挣钱会相对容易些。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曲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