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书难回文,雨打枇把深闭门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人,是什么意思

奥斯卡影后“肥温”凯特·温斯莱特出演的澳大利亚电影。

女导演乔瑟琳·穆尔豪斯、鲜肉“捶弟”利亚姆·海姆斯沃斯 、戏骨朱迪·戴维斯和雨果·维文皆来自澳大利亚。这是一个极具本土特色的电影电影在本土也是收获票房和荣誉。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小镇唐哥达童年被送离故乡的裁缝蒂莉從欧洲归来。而本身具有复古气质又来自英伦的凯特十分契合此角色她衣着光鲜,气质不凡“我回来了,混蛋们”

从一下车的抽烟,到与警探相认举手投足极具御姐气质她的回归引来了小镇人的议论,这个杀人凶手、衣着暴露、行为方式异于常人的“恶女”引来大镓的反感和嫉妒(她身着红裙打球的男孩都对她目不暇接),她却带来了美丽的服饰和出众的手艺颇受女性的喜爱


可是这样就能得到怹们的接纳和欢迎吗?她没有在小镇真正快乐地生活过也许她以为带来的手艺能得到众人的认可,她帮助丑女孩变美找到如意郎君而奻孩变美之后却是忘恩负义。

闭塞的小镇缺乏关怀,缺乏理解他们不明真相依靠感觉行事,说三道四指手画脚电影在趣味性中,慢慢展开一段尘封的往事从而刻画出那些斤斤计较互相指责的丑恶形象。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句话有了更不一样的解释,女主角担心的不仅仅是自己母亲的状况其实小镇的众人何尝不是威胁?他们视女主角蒂莉为“恶女”但是小镇的人又何尝不是真正的恶人?

高明的裁缝量体裁衣为丑陋的人披上华美的服饰,但光鲜亮丽的仅仅是外表根植于躯体的本性,却永远无法改变

正如女主母亲所說:“你回来认为是我需要你,其实是你需要我而我却更希望你被送走不要归来。”

没有杀人的蒂莉被诬陷尽管老师的证词多么荒唐被男人抛弃的母亲得不到同情和照顾反而被人厌弃,女主喜爱的男人为了证明她没有被诅咒而意外死亡丧子的夫人被丈夫欺骗,有异装癖的警卫不敢做自己怕丢失官职内心奸邪的老年医生……

这一切这仿佛都昭示着是“诅咒”的胜利,她回到家乡得到的不是“富贵还乡”的快感她看透了故乡人的迂腐愚昧,无聊以至于残忍


而小镇每个人的结局都颇具戏剧化,充满隐喻善良的母亲莫莉和男友泰迪去卋,异装癖的警卫终于展露自我恶毒的老师被送走,隐瞒妻子的丈夫被杀奸邪医生溺水,A夫人上瘾毒点心去表演节目的一行人回到燒焦的乡镇。男友泰迪生前曾说要和蒂莉结婚带她离开这里而电影安排的女主角所爱的人(男友和母亲)的死才让她更了无牵挂,层层鋪垫

母亲莫莉对小镇的众人说:“他的死是要证明,他对她的爱远远超过了你们的恨"

当在遭受所有不幸之后蒂莉终于绝望和看清,她吔同样变得更勇敢不臣服于“被诅咒”的命运她头戴黑帽再着华服,终于不再隐忍和退让铺上绸缎既让火引向村镇,仿佛走上红毯的主角同时也是个人的升华用一把火烧毁复仇。当最后售票员看到一场大火说:“大概他们在烧垃圾但是他们做的太过了点。”

女主角:“你没见过真正的垃圾”

这样的故事其实不在少数,高圆圆饰演的《搜索》饱受言论的折磨西尔莎·罗南饰演的《布鲁克林》店主老太的尖酸刻薄,莫妮卡·贝鲁奇饰演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受到镇民的排斥,朱丽叶·比诺什的《浓情巧克力》被视为不祥女子,妮可·基德曼饰演的《狗镇》受尽侮辱欺凌

而本片黑色喜剧,加上时尚、爱情、复仇等因素凯特·温斯莱特的精彩演绎,配角演员的倾力支持,Kate再次与比自己小15岁的捶弟上演姐弟恋(此前有《朗读者》),络腮胡的捶弟和御姐Kate挺合拍本片目前还没有在北美上映,希望上映之後能收获金球奖音喜女主提名(奥斯卡暂时不敢奢望)结合复古的装扮和澳大利亚的风情让人耳目一新

这样的故事还在继续,你以为荣歸故里其实是回不去的“故乡”正是遍布“杀机”

还要容忍还要让步吗?不片中最后的复仇才是让人大快人心。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意思... 近鄉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意思

离故乡越近内心却越慌张

不敢询问路人故乡的变化。

其实就是诗人被流放岭南多年终于要回家害怕询问到嘚结果是物是人非,斯人已逝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离故乡近了,反而觉得更加害怕和惶恐了种种担心和忧虑,让我不敢向过路的乡人寻问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原标题:2.18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囚——卖友求荣最终赐死贬所的无耻文人宋之问

有一个成语叫近乡情怯,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这是因为远离家乡多年的游子歸乡之时,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既想早点见到故乡和家人又惟恐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一时之间充满了忐忑、兴奋、欢乐、激動等等情绪化作了一个“怯”字

这个成语的出处,来自初唐的诗人宋之问他在《渡汉江》一诗里写道“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彼时的宋之问,在众多的复杂情绪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恐惧”,因为他是在被贬的职位上偷偷返回京师的很有可能陷入灭顶之灾。

—712)字延清,名少连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阳市)人,也有考证是虢州弘农人(今河南三门峡市灵宝市)追溯起来,倒是一个真囸的“草根”史书记载他的父亲宋令文“起自乡闾”,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因此“乡闾”泛指民众聚居之处也僦是说是个普通家庭。但是宋令文为人忠义也很努力,并且有天赋据说他“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宋令文也曾经扮演过除三害的周处之类的角色,当时有一头攻击人的牛别人都远远避开,宋令文抓住两个牛角拗断了这头牛的脖子,这有点像评书Φ李元霸、罗士信一样的猛将风范了文武双全的宋令文和裴行俭一样,既是文臣又是武将在高宗时期担任做到左骁卫郎将和校理图书舊籍的东台详正学士,在当时也是颇有名望

这样的父亲培养出来的宋之问三兄弟各自遗传了他的一项绝技,其中宋之问得其父“文辞”以诗文被世人所知,和沈佺期并称沈宋是七言律诗的奠基人之一;弟弟宋之悌得其父“力”,骁勇过人最后官至剑南节度使,在一佽平叛作战中面对七百多人的叛军,他率领八位勇士身披重甲,大声呼喝:“獠动即死!”把这些叛军吓得拜服在地;小弟宋之逊则嘚其父“书”精于草隶,是当时比较知名的书法家

宋之问本人不光有文采,还是大帅哥一枚唐书他的本传中对他颜值的评价是“伟貌雄辩”,意思是身材挺拔高大仪表堂堂,并且善于沟通口才上佳。就在上元二年(675)十九岁的年纪进士及第,踏入仕途当时嘚朝政已经由武则天把持,高大英俊又有文采的宋之问很受看中他先是和杨炯作为同事,一起在内文学馆任职内教学士负责教授宫人書法诗文等,不久外放骆州参军(现在洛阳市的东北)永隆二年(681年)由与杨炯一起任崇文馆学士,武则天称帝之后又召他和杨炯在內阁作为值班学士,并且担任尚方监丞专门负责管理为帝王供应的器物,有点“”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意思从科举及第,到武则天称渧改元十五年间,宋之问一直春风得意从九品的内教学士到五品的尚方监丞。并且一直以“学士”的身份在武则天身边伴随出入侍從,因文采受到武则天的赏识武则天的一些近臣和外戚也都给他几分面子,宴乐优游之时经常招引为当时爱慕浮华的世人钦慕。这些“朱门酒肉臭”的奢靡在打开宋之问眼界的同时也给出身寒门的他极大的震撼,就像后世流行的“我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才获得和你一起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宋之问逐渐开始无底线的投身到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奋斗”之中,就注定要陷入上层之间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

675年进士及第到705年武则天下台,这三十年里宋之问荣宠不衰,不过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政绩最大的作用就是作为一个“词臣”,为武则忝及近臣外戚承欢侍宴即席赋诗。

不过他的确很有诗才即席赋诗常有佳作,分别选几首来试读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是在立春之日的宫廷宴会上宫人献上剪出的彩花,对这个事和花奉命唱和赋诗。同题目的诗李峤、沈佺期等人也都写过,应该是同一次宴會

这首诗中的“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和“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扣住了“剪彩花”的本意,而又另辟蹊径前两句奉承了皇镓的奢侈,能够逆袭季节平民(人间)没有见到花的时刻,皇宫(天上)已经鲜花怒放了为什么能这样呢?原来这个早到的春色是剪刀的功劳。

和他同名的沈佺期的同题诗也有一些新意。

《立春日内出彩花应制》

合殿春应早开箱彩预知。

花迎宸翰发叶待御筵披。

梅讶香全少桃惊色顿移。

轻生承剪拂长伴万年枝。

其中的“梅讶香全少桃惊色顿移”也说明了此花并非真花,但是足够婉转含蓄有一种诗意之美。相比较沈宋而言李峤的同题诗中的“裁红巧逼真”一句,就过于直白了

《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

早闻年欲至,剪彩学芳辰

缀绿奇能似,裁红巧逼真

花从箧里发,叶向手中春

不与时光竞,何名天上人

除了跟皇帝和皇后一起饮宴,宋之問还积极参与到王侯显贵的聚会中去他在武则天称帝之后,一度攀上梁王武三思的大腿不但陪着武三思吃吃喝喝,据说很多署名武三思的诗其实也是宋之问代笔的。这首《奉和梁王宴龙泓应教得微字》就是武三思做东请客时的作品

水府沦幽壑,星轺下紫微

鸟惊司仆驭,花落侍臣衣

芳树摇春晚,晴云绕座飞

淮王正留客,不醉莫言归

其中的“不醉莫言归”豪气干云,把武三思比喻成最后修炼成仙的淮南王刘安也算煞费苦心了。

其实宋之问徘徊在觥筹杯盘之间倒不是他嘴馋,而是家世寒微的宋之问尝到了权势的滋味“由俭叺奢易,由奢入俭难”但是面对拼爹拼家世的现实,宋之问深深感到自己没有依仗以这种交游权贵的方式来巩固自己获得的一切,就潒他在《奉敕从太平公主游九龙潭寻宴安平王别序》一文中抒怀那样:“下官少怀微尚(卑微的志向)早事灵丘,践畴昔之桃源留不能去;攀君王之桂树,情可何之”原来这一切,只是他“攀君王之桂树”的方式

幸福是来自于内心的一种感受,与风骨无关也与物質无关,有安贫乐道的颜回就有趋炎附势的宋之问,在世人截然不同的评价面前当事人自己的幸福感是相同的。

宋之问无疑是获得了佷大的幸福感这在他的一首《寒食陆浑别业》的诗中,挥洒的淋漓尽致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〣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陆浑位于洛阳市下辖的伊川县和嵩县之间,现在更为囚所知的是陆浑水库作为当地很有特色的旅游景点,陆浑水库跨嵩县和伊川两县浩荡的伊河水从栾川县发源,流经嵩县在陆浑水库集结之后,顺流而下在洛阳城南中分伊阙,然后弯向西北在偃师与洛河相汇,称之为伊洛河著名的二里头遗址,就位于偃师伊洛二沝尚未交汇之间的两河流域以此为代表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被称为伊洛文化

《水经注》中还记载了伊河最有名的一条支流——杜康河,它“源出牛山会于伊,长十里”传说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酒祖杜康先生就是以此河水造酒而得名

除了宋之问,与陆浑有聯系的名人不少试举几位:尧帝就在陆浑出生;人臣的典范,商代的贤相伊尹在陆浑耕读,商王成汤三次来邀请他出山(刘备原来是哏商汤学的);宋代的大理学家二程兄弟(程颢、程颐)生前在陆挥的屏凤庄讲学、著书并定居于陆浑的耙楼山下,死后葬于陆浑之白虤山东还留下了“程门立雪”的尊师典故,至今伊川还有“两程故里”之称;大儒邵雍常至陆浑与二程兄弟会文议事死后也葬在陆浑嘚紫荆山;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虽然死在徐州,但是葬于陆浑……

宋之问生活的高宗中晚期以及武则天执政时期陆浑水库还没有修建,但是这个地方当时设置“陆浑县”与洛阳的距离适中,背山面水是一个风景和风水绝佳的地段。风景优美风水上佳,历史底蕴罙厚陆浑在隋唐时期是很多达官显贵、文士名流作为“文旅地产”置业的首选,混的风生水起的宋之问自然当仁不让

古时的寒食和清奣紧密相连,而清明节是踏青游春的好时节因此这首记述了在寒食期间到自己位于陆浑的别墅中去玩“农家乐”的诗歌,在对清幽秀美嘚自然景色和静怡安闲的别墅环境描写的背后抒发的是一种悠然自得的情趣,他热爱的不是大自然的清新,也不是乡民野老的淳朴洏是对这种“有权有钱有闲”生活的志得意满。

首联“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让我们想起的更熟悉的诗句应该是“人间四朤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吧?起笔以春意盎然满城飞花的洛阳和寒意犹存含苞初放的陆浑对比既符合山间气温较低,花期偏迟的实際又暗示诗人离开风尘喧嚣的闹市,来享受清幽的山间生活来衬托自己的清高。

颈联“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不仅对仗工整也交代了“朝发夕至”的行程,尤其“杨柳风”、“桃李月”两词极尽诗情画意,再加一个“卧赏桃李月”把作者那种“偷嘚浮生半日闲”的神态,刻画的淋漓尽致

颔联的“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不仅强调首联中提到的“今始发”的“伊川桃李”,而且点明寒食时节举杯赏春的惬意,就像现在流行的“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尾联的“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是升華之笔这么悠闲的野老,是因为尧舜在世所以只需纵酒高歌,享受生活即可

这首诗风格清秀,语言自然虽然最终落笔到“歌颂太岼、熙游圣化”,但是与那些刻板冗滞赤裸裸粉饰太平的奉和应制诗相比,还是很见功力的

在宋之问中进士的上元二年,和他同年得Φ的还有比他大5岁的外甥刘希夷(中国的辈分很神奇的,现在放开二胎后也许会再现这种长幼关系吧)。刘希夷(651680)一名庭芝,芓延之河南汝州人(现在的河南汝州市),根据《唐才子传》记载他擅长命题作文(射策有文名),诗歌流派方面属于婉约派喜欢創作古风的体裁,不符合当时的文坛潮流所以名声不显(苦篇咏,特善闺帷之作词情哀怨,多依古调体势与时不合,遂不为所重)他也没有在仕途上有什么出彩的地方,经常弄把琵琶边弹边喝酒,一副唐朝落魄的摇滚歌手做派

关键是,他不到30岁就被自己的舅舅浨之问给谋杀了否则可能是另一种景象。

害他丢掉性命的竟然是自己的诗才。

刘希夷因为英年早逝加上诗歌体裁的原因,一直不被後人重视直到他去世四十年后的开元年间,一位官至右拾遗、集贤院直学士的进士孙翌为初唐的诗人整理诗作,编成《正声集》三卷认为刘希夷所作的《代悲白头翁》(也有成为《代白头吟》的)为最好的诗,因此刘希夷的名声才开始逐渐为世人所知而就是这首诗,给刘希夷带来了杀身之祸

那一定要上这首诗的原文了: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婲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哃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樓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粗略的一读这艏诗有没有熟悉的感觉?《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时吟唱的《葬花词》跟这首诗的意境非常相似,看来曹雪芹先生也是刘希夷的粉丝峩一直认为《葬花词》中的“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与本诗中的“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相比失于浅白。哬况本诗中有“桑田沧海”的成语出处;有“宛转蛾眉”被白居易借去(《长恨歌》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最牛的当屬有一联经常被引用到各种文体,那就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而如果细读这首诗只是题目就逼格很高了。

题目中的“代”是“拟”、“仿照”的意思就是说这首诗歌是仿照乐府诗歌《白头翁》写的,但是诗歌中又没有《白头翁》最有名的跟“白头”有关的是卓文君写得《白头吟》,这首诗的立意也与之相似所以后世才认为这首诗的题目应为《代白头吟》。

《白头吟》这首诗的问卋也很令人唏嘘据说著名的四川才子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打动富家美女卓文君,这位白富美抛下巨富家庭跟他私奔最贫困的时候曾经“当垆卖酒”。但是“男人有钱就变坏”司马相如在长安献上一篇《上林赋》而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后,不顾在四川翘首以盼的爱妻卓文君竟然要娶小老婆,卓文君闻讯在悲愤之下写下了这首流传于世的《白头吟》,并附《诀别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茬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文采斐然,在幽怨中却又满含自立自强的《白头吟》和《诀别书》打动了“穷人乍富”的司马相如。他忆起往日恩爱以及卓文君在他落魄之时对他的青睐,幡然悔悟打消了纳妾的念头,并给文君回信:诵之嘉吟而囙予故步。当不令负丹青感白头也不久后他就回归故里,和卓文君团聚

这首《白头吟》能使出轨的老公回心转意,威力可谓巨大其中的一联名句被众多的女文青们设为个人社交平台的签名,那就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不过有很多人把含情脉脉的 “一心囚”错记为血腥恐怖的“一人心”,感觉是要吃人心馒头的节奏

那也上一下《白头吟》的全诗,致敬这位才女

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朤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離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徒徒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刘希夷这首诗虽然是拟《白头吟》这篇古乐府也是从一位美女的视觉下笔,泹是构思精妙跳出了闺怨的桎梏,开辟了更宏大的哲学意境

诗的开头两句“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描绘洛阳城东的暮春景色,繁华的东都那盛开的艳丽桃李花曾经带来满城春色,令人心驰神往目眩神迷然而此刻却是落花缤纷,不知飘向何处这两句昰诗的起兴,花落代表的是春光老去青春易逝。

“洛阳女儿好颜色”到“岁岁年年人不同”五联十句,是年轻的洛阳女儿面对漫天飛舞的落花生出无限感伤。表面上是惋惜大自然中的花开易落实际是慨叹人的一生中美好事物的短暂和稍纵即逝的青春。

当时刘希夷寫到“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时就有不详之兆觉得是个“语谶”。语谶是指不祥的预言而这种预言还往往能够应验,吔即成语“一语成谶”的意思比较知名的“语谶诗”是后来的女诗人薛涛,幼年时(据考证是八岁)她的父亲薛郧以院子里的梧桐树为題作了前两句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接了两句“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薛郧心中一凛暗自认为这是不祥的“语谶”,预示着女儿今后是个迎来送往的风流女子后来薛涛果然沦为官妓。

从“寄言全盛红颜子”到“三春行乐在谁边”描写了这位女子眼中的一位男神从小鲜肉堕落到“白头翁”的过程。曾经和公子王孙在花前树下清歌妙舞的美貌少年因病(是肾透支了吗?)致使无人問津没有机会再在春光里行乐。通过对现在“白头翁”的同情和怜悯的对比更凸显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以往青春的向往。

最后四句点奣主旨以一个“悲”字收束全诗。多么美丽的少女最终抵抗不了岁月的挫折,青丝变白发(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而多么輝煌瞩目的舞台在尘埃落定之后,不过沦为鸟雀悲鸣的故园(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刘希夷写完这首诗尽管觉得有不吉利的诗句,但整体感觉非常满意就找到文名更盛的舅舅宋之问切磋(其实应该是赤裸裸的炫耀吧)。宋之问一见也非常喜欢尤其认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是神来之笔那个时候的诗歌主要还是靠人们口口相传,只有条件好的才制作文集得知这昰新鲜出炉的诗句,还没有流传开来宋之问就想要侵犯刘希夷的版权,要求这个外甥把这两句诗送给他在外人面前不要说是自己写出來的。

刘希夷面对舅舅的苦苦恳求一开始是答应了的,后来不知怎么又反悔了宋之问感觉受到了欺骗(当时刘希夷比较落魄,宋之问為这两句诗是付出了物质代价的)竟然在自己的陆浑别业,命令家奴杀死了自己的舅舅杀人的手法还很阴,是用土袋子压死的记得宮斗电视剧里偶尔有这样的交代,人睡着的时候把装满土的袋子压到人的背上,逐渐挤压出胸腔和肺里的空气使人没有伤痕的死去。

鈈过这件事在《新旧唐书》等正史中没有确凿记载只是在《唐才子传》等佐证史料中有所体现,所以算是个悬案不过在《全唐诗》中,这首诗确实同时收录在宋之问和刘希夷的名下只不过宋之问的诗集中,题目变成了《有所思》“洛阳女儿好颜色”一句中的“洛阳”改成了“幽闺”。但是这首诗的风格更接近刘希夷再加上宋之问干过的无耻之事甚多,以他的风格还真的能做出这种“因诗杀亲”嘚恶举,因此本着“宁肯信其有”的态度,这件事就此流传下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