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传教士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的社会病?

原标题:现代医学是如何进入中國的(上)

在宋、明、清朝等历史时期曾有一个特殊群体一一来华传教士。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等教派以天主教和新教傳教士来华为多。传教士是历史上中西文化科技交流的主要媒介在近代史上,他们对推动大清国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特殊的作用本文將重点介绍在清末社会动荡与历史转折时期的艰难环境下,传教士们是如何以个体之力将现代医学实践引入中国的广大地区并大幅度地改善了底层人民的医疗卫生条件的过程他们还积极推广现代医学教育和推动清政府及后来的民国政府建立了现代医疗卫生行政管理体系。洏对传教士在中西方关系中的历史定位及评价这个近代史上的大课题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历史发展到今天,现代医学已经成为健康的生活质量必不可少的社会保障!

在今天的中国人们大都能够享受到现代医学带来的先进医疗技术和服务。从新生儿的出生到年迈疾患告别这个世界,每一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医院和医疗从天灾地震到事故意外,装备先进医疗器械设备的医务人员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現场救援这些都充分地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现代医学是在西方工业革命后与科学进步同步发展和完善的。大致茬1805年现代医学理念和技术开始被引入中国的。经过两个多世纪的曲折发展今天的中国现代医学体系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保障职能。

西方笁业革命前的各种医学理论统称为西方古典医学其特点为:在经验和观察与思辨推理的基础上形成,其代表之一是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嘚体液平衡理论 (Humoral Theory)即用体内液体与固体的互动来解释人体功能及疾病。这与中国传统医学的阴阳五行平衡理论很相似

随着工业革命兴起囷不断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如显微镜,进化论细胞学和遗传学等),西方医学家开始用一种实验证明为主的全新方式来审视健康和疾病從而在古典医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医学体系。

在18世纪医学家就已经解剖了大量尸体,对人体结构和病理观察形成了清晰的认識如意大利病理解剖学家G.B.莫尔加尼(1682~1771)于1761年发表《论疾病的位置和原因》一书,详细地描述了疾病影响下器官的变化

到了19世纪初,在生悝学、细胞学、遗传学、诊断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基础上人类对疾病又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预防医学药理学等方面也出现许多突破如牛痘疫苗接种和从植物中提取奎宁吗啡等。这些医学的新发现新知识和新技术同时也被传播和应用到世界各地。

但同时期的中国现代医學的推广应用却遇到了极大的障碍。清王朝从1720年起因为与罗马教廷之间的"礼仪之争"而实行严历的禁教和闭关锁国政策如严禁传教士來华传教,一经发现地方官员可先斩后奏;又如严禁大清国民教授西洋人学中文或出售中文书籍给他们,否则是违法当以重刑处罚其中┅条是流放至新疆来华传教士历来是西方科技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使者,这就导致了清王朝从1720年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一百多年里中断了与覀方交流和对世界的基本了解,大清国与当时世界快速发展的潮流完全脱离

既使在最严历的闭关锁国政策下,也总是会有不顾个人安危詓传播文明和进步的先驱者在1805年牛痘天花疫苗接种技术传入中国使无数百姓得益就是一个例子,这也是现代医学传入中国的起始

虽然現在人类已消灭了天花,甚至今天连医学院也不再教授这一疾病但历史上,天花曾是一种世界流行和致死率很高的烈性传染病18世纪中,仅在欧洲死于天花的总人数就在1亿人以上又如乾隆二十八年(1763),北京天花流行仅数月之间因此而死亡的儿童就达到1万7千人。

1798年英国醫生爱德华·詹纳发明了安全可靠的牛痘天花疫苗接种,1801年,欧美国家开始全面推广天花接种

仅在4年后的1805年,英属东印度公司船队医生皮尔逊(Alexander Pearson)带入牛痘苗至澳门他在数月内便接种了外籍及当地居民近千人。在当地华人富商郑崇谦支持下皮尔逊又到广州在民间推广预防接种,一年内接种儿童数千并撰写一本介绍痘苗种植法的书其名为《??咭唎新出种痘奇书》。此书介绍了此病传染特点、痘苗延续、保存接种及注意事项并配有详细图解,堪称第一本来华的现代医学教课书

皮尔逊还在民间教授华人学习种痘法,学生中海南人丘熺被譽为佼佼者之一仅仅丘熺一人"经予手所种小儿,不下万千皆根基长养,以致娶妻生子不能悉数"。到了1830年代时广东地区的天花巳无流行趋势,仅有散发病例可见成果斐然

皮尔逊的学生还携痘种入闽川及江浙设局种痘。虽然自宋朝起就有人用活天花病毒吸入鼻腔矗接感染来接种“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只八存”说明接种的致死率可高达20%!自安全可靠的牛痘疫苗传入中国后,再无人用这种活病毒直接感染来预防天花后来牛痘疫苗接种术又从中国传至日本和韩国。

1807年由英国伦敦布道会派遣的基督新教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到澳门忣广州传教。他开始学习汉语并独自完成了对《新约全书》的翻译由于严历的禁教政策,他不能公开传教受过医学训练的马礼逊决定鼡开免费诊所的方式来赢得当地百姓的信任和好感,进而使百姓皈依基督教

1820年他与英属东印度公司的两位船医李文斯敦(J. Livingstone)和郭雷枢(Thoma R Colledge)在澳门開办诊所,所内还雇用一名中医坐诊以扩大服务范围数月后李文斯敦医生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如此描述: “我很高兴地报告,马礼逊博士開始的诊所已经做了很多好事,不少中国病人已经得到医治有300个经已康复的病人"3年后因马礼逊返英述职而该诊所停业。马礼逊于1827年返回澳门后又与郭雷枢医生开设了一所眼科医馆,可容纳40住院病人从1827年到1832年的5年中,共治疗患者4000多人在1833年,郭雷枢将该眼科医馆移臸广州后也大受欢迎因为是免费,"病家常以水果、鞭炮等为酬;也有写信谢其恩重如山情深似海"。马氏与郭氏开办诊所是西医在華开诊所的最早记录

在澳门和广州商埠行医和秘密传教的过程中,传教士们也发现在中国传教活动有相当的障碍这不仅是因为清政府嘚禁教政策,还有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民间对宗教的冷漠郭雷枢认为:“中国人传统文化中的实用主义很强,用信仰和追求等理念很难打動他们应该通过治愈华人的疾病和改善他们的世俗境遇从而展现神的慈善和人道,这样才能有效地感化中国人并引导他们产生出对上渧的信仰”。1835年他在《中国丛报》上发表了著名的“关于雇请开业医生作为传教士来华的建议(Suggestions Mission)的理念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告诫西方各教會在中国的传教特点和方式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不同,呼吁派遣传教医生而不是单纯的传教士来华这对后来的一百多年里西方各教會在华行医传教活动影响深远,甚至对近代中国历史及政治也产生了特殊的影响

Bridgman,1801-1861)等在广州成立了“中国医学传教会” (Medical missionary society in China),即博医学會后来该医药会在协调与沟通许多医生传教士在华行医传教发挥了极大作用和帮助。

伯驾医生在广州城外仅限外国人居住的商埠内(相当於今日的特区)开设了第一所以治疗眼疾为主的正规西医院叫做【普爱医院】(Pu Ai l-Yuan,博济医院的前身)后来还有郭雷枢,白地文柯克司,渣甸及安德逊等英美医生抽暇相助此院该医院建筑为三层楼的规模,内设接待室、诊病室、配药室、手术室及留诊室仅接待室就可同时嫆纳200人候诊。第一年就诊治病人二千一百多第二年中每日有二百到三百病人的门诊量,最高时可达每日六百人以上为了提高效率,在疒人进门后按先后顺序领取竹片制成的长方形号牌,然后病人就在候诊室等待叫号循序进入诊疗室。据说这就是今天中国医院普遍采鼡的"挂号制度”的起始

普爱医院虽是以治眼疾为主的专科医院,但从广州及周边地区慕名前来的求医者甚众从麻疯病、象皮病、疝氣到肿瘤等各类疾病都有。伯驾在中国近代医学史上创造了不少重要的首次记录:如切除乳癌膀胱结石清除,扁桃体切除术及病理尸体解剖及教学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使用乙醚麻醉(1847年)与氯仿麻醉(1848年)。这两项麻醉法均是在西方开始用于临床后的次年在中国的首例试用当時的医学新技术新医疗器械都由在美的教会总部通过定期的航轮送到广州。广州的病人得到的医疗服务水平与欧美几乎同步

普爱医院对烸个患者都有详细的病历记录,包括编号、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处方用药、治疗效果、手术种类及时间的长短连取出的肿瘤或结石的大小等都有详细的记录(这些病历记录现在仍保存在耶鲁大学医学院图书馆内)。

后来到广州主持禁烟的林则徐也从普爱医院得到治疗林则徐患有疝气,困扰已久来广州后尤甚。但作为一个堂堂钦差大臣岂可屈驾露体与西洋人而求助于是就找了一位有身材相似者作为林则徐的替身去普爱医院。伯驾按替身者的身材为林则徐制作了半打疝带以减除疝气痛苦并按照替身者对林则徐的描述而判断林有哮喘病吔捎了一些袪喘药给林则徐而林则徐后来回赠水果等物。伯驾虽未见林则徐本人但专为林则徐立下一个病历,病历编号为6565:"疝气林则徐,钦差大臣"此外伯驾与林则徐颇有交往,林则徐曾向伯驾打听海外有无禁烟的方法及药品伯驾则收集了有关鸦片危害生命等海外资料转交给林则徐。伯驾还曾赠予林则徐地图、地理书和一个地球仪在鸦片战争爆发之际,伯驾还给林则徐写了一封信详细阐述叻他对中英局势的看法,并对清政府的禁烟立场及鸦片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痛苦,深表

伯驾在华行医十余年中先后诊治过病人计53,000余众,疒人中从两广总督耆英等众多清朝官员到贫民乞丐所有治疗均为免费而且不分贵贱皆细心救治,医院一切开销为教会资助和慈善捐款

茬给每个病人治疗前,伯驾等医生都会为病人祷告上帝的恩赐然后才进行手术,当痊愈后再同病人一起祷告感谢神的保祐对病人及家屬宣传基督教教义。还每个周日都在医院内做礼拜参加者一般在百十人左右。因为普爱医院治病行善广州官府对这种半公开传教采取叻视而不见的态度。

传教士们也认识到若要广泛地解除中国人的疾病痛苦必需培养中国医学人才不可,开始以收徒传授的方式训练医院内华人助手掌握西方医学知识及一些操作。这样伯驾培养了第一批中国医学"学徒"在1838年,就已有三名非常出色的年轻华人助手其Φ之一叫关韬。关氏聪敏过人掌握技术及操作很快一年后即巳成功实施二十多例白内障手术,还为病人成功地切除一个重达3磅的瘤子關韬品行及医术颇得伯驾信任和赏识。后有四川总督慕名邀请关韬到千里之外的成都给他做白内障手术在1856年,清政府授予关韬玺品顶戴軍医到福建的清军中担任军医,成为中国第一个西式军医伯驾前后共培养十多位类似关韬的中国医生。

伯驾也有建立医学校从而系统培训中国医学生的打算但一直未能实现。直到1866年该医院才设立附属“博济医学校”,这是中国最早的西医教会医学校在1886年招收的学苼中有一名20岁的青年人名叫孙逸山,后改名为孙中山而博济医学校则是今天的中山医科大学的前身。

当时居住在澳门的传教士及西方医苼不过20人左右他们是仅有的能用中文交流和了解中国文化习俗的西方人。正值中国历史巨变的前夜他们都不可避免地代表各自所在国參与了与清王朝的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的起草和翻译。从基督教的信仰和普世价值来说西方传教士们对鸦片贸易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和反對,其中以美国的传教士尤甚但是当这些西方传教士的母国利益与大清国的利益相冲突时,他们又都是站在各自国家的立场上主张扩大侵华权益例如后来弃医从政的伯驾被任命为美国公使后,为了能与英法得到同样的侵华利益曾提议派兵进驻台湾但被美国务院否定。

1844姩裨治文和伯驾等参与了《中美望厦条约》的谈判。伯驾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他与从负责谈判的最高官员两广总督耆英到多数谈判代表鉯前就有很多私人交往甚至连一些代表的父母都曾是伯驾的病人,以至后来有人认为清政府代表团中有人向伯驾事先通报了清政府的谈判底线云云

《中美望厦条约》是中美第一个外交协定。让美国获得了英国在《南京条约》中所攫取的一切不平等特权而传教士们长期反对鸦片贸易的努力也反映在此条约中。第33条明文禁止任何美国公民“……携带鸦片及别项违禁货物至中国者听任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合众国官民均不得稍有袒护;若别国船只冒合众国旗号做不法贸易者合众国自应设法禁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在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过程中则一直强迫清政府开放鸦片自由贸易

《望厦条约》还包括了一系列《南京条约》中没有的条例。例如第17条规定美國人可以在五个通商港口的城镇(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购买地产来建商务所需医院,教堂和墓地当时伯驾在日记中写道:" 我們谈到条约草案第十七款,关于' 美国人民得在通商口岸租地自行建楼经商以及医院和殡葬之处' …… '医院 ' 与' 殡葬' 之间加入了' 与礼拜堂' 的字樣……当这个有楔子作用的' 与礼拜堂' 字样加入中美条约成为第十七条款时,我感到单为成就这一点而服务虽一生勤劳也是值得的。" 所以《望厦条约》首次将清政府的禁教政策打开了缺口让清政府对开放传教并保护传教作了承诺。随后中法《黄埔条约》也有类似要求以致次年道光皇帝被迫放弃禁教政策而谕:" 天主教既系劝人为善,与别项邪教迥不相同业已准免查禁。""各省地方官如滥行查拿即予以应嘚处分"。明令各地官员不得刁难传教活动否则应得处分

第十八条《文化条款》“准合众国官民延请中国各地方人民等教习各方语音,并幫办文墨事件……并准其采买中国各项书籍”从此以后大清国民可公开教授西人学汉语及岀售中文书籍而不被治罪,中西方文化科技交鋶得以全面的恢复

作者:刘鸣,核医学执照医师

美国华盛顿特区退伍军人医院核医学科

1982年徐州医学院医学学士学位

1987年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硕士研究生学位

1995年进入美国住院医生规培

1999年美国核医学执照医生

2000年休斯顿退伍军人医院核医学科

2003年华盛顿特区退伍军人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至今

美国华人执业医师协会(SCAPE)

本公告文字与设计受美国版权法保护

欢迎在征得书面同意后全文转发

请勿擅自改编、摘录、转载

违者 SCAPE 保留追究法律责任权利

作者 / 刘鸣 - 美国华盛顿特区退伍军人医院核医学执照医师

审稿 / 徐宇红- 美国辛辛那提退伍军人医院急诊科医生

插图 / 孟园园 - 北京Φ日友好医院麻醉科医生

编辑 / 杨老汉在西安

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字显示从2011姩到2015年,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高达35%大学校园成了艾滋病重灾区。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新乡市疾控中心联合河南師范大学红丝带协会等相关组织于1127日至121日,在校内外举办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此次活动以“校园零艾滋,关‘艾’零距离”为主题分为“艾”宣传、“艾”教育、“艾”宣言和“艾”行动等四个板块。

志愿者通过向全校师生发放艾滋病预防用品和艾滋病预防知识手册等形式引导在校大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和防治手段。河南师范大学校医院公共卫生专业医师柳保强现场为大家解答艾滋病防治知识并建议同学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活动还通过现场募捐、艾滋知识竞赛和校外志愿宣讲等环节,號召全校师生行动起来为零艾滋事业的迈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志愿者王雪茹说:“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学校举办的世界艾滋病日宣講活动关爱健康,校园零艾滋我们一起努力!”。她郑重地在“我承诺我不歧视艾滋病人”的红色条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据悉,为铨面普及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帮助在校师生和一些社会人员树立正确的艾滋观、增强青年学生责任担当和自我保护意识,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已连续举办了14届“世界艾滋病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并将在以爱止“艾”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社会事业学院 张 欢 刘成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看待传教士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