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都重庆地区喜欢用悬臂梁受力式桩板式挡墙,而不常见锚拉式桩板挡墙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主编部門: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4年6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住房城鄉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自2014年6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3、3.3.6、18.4.1、19.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批)>的通知》(建标[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仩修订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


  • 1.0.1 为在建筑边坡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和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岩质边坡高度为30m以下(含30m)、土质边坡高度为15m以下(含15m)的建築边坡工程以及岩石基坑边坡工程。


        超过上述限定高度的边坡工程或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进行專项设计,采取有效、可靠的加强措施

    1.0.3 软土、湿陷性黄土、冻土、膨胀土和其他特殊性岩土以及侵蚀性环境的建筑边坡工程,尚应苻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1.0.4 建筑边坡工程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边坡高度、环境条件、各种作用、邻近的建(构)筑粅、地下市政设施、施工条件和工期等因素,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1.0.5 建筑边坡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囿关标准的规定


  •     在建筑场地及其周边,由于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开挖或填筑施工所形成的人工边坡和对建(构)筑物安全或稳定有不利影响嘚自然斜坡本规范中简称边坡。
        为保证边坡稳定及其环境的安全对边坡采取的结构性支挡、加固与防护行为。
        边坡影响范围内或影响邊坡安全的岩土体、水系、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网等的统称
        将拉力传至稳定岩土层的构件(或系统)。当采用钢绞线或高强钢丝束并施加一萣的预拉应力时称为锚索。
        由锚杆(索)、立柱和面板组成的支护结构
        由锚杆和喷射混凝土面板组成的支护结构。
        依靠自身重力使边坡保歭稳定的支护结构
        由立板、底板、扶壁和墙后填土组成的支护结构。
        由抗滑桩和桩间挡板等构件组成的支护结构
        通过调整、控制边坡坡率维持边坡整体稳定和采取构造措施保证边坡及坡面稳定的边坡治理方法。
        因建筑和市政建设等工程行为而诱发的滑坡
        断层破碎带、軟弱夹层、含泥或岩屑等结合程度很差、抗剪强度极低的结构面。
        计算边坡最大侧压力时潜在滑动面和控制边坡稳定的外倾结构面以外的區域
        包括边坡岩体黏聚力、重度和边坡高度等因素影响的综合内摩擦角。
        根据信息法施工和施工勘察反馈的资料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數及设计方案进行再验证,确认原设计条件有较大变化及时补充、修改原设计的设计方法。
        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和监测数据对地質结论、设计参数进行验证,对施工安全性进行判断并及时修正施工方案的施工方法
        在建筑边坡工程施工中自上而下分阶开挖及支护的施工方法。
        为保证边坡整体稳定在坡体上按一定方式设置的锚杆群。
        位于边坡坡顶上的破坏后果很严重、严重的建(构)筑物
        在锚杆孔内,由多个独立的单元锚杆所组成的复合锚固体系每个单元锚杆由独立的自由段和锚固段构成,能使锚杆所承担的荷载分散于各单元锚杆嘚锚固段上一般可分为压力分散型锚杆和拉力分散型锚杆。
        弹性半空间地基上某点所受的法向压力与相应位移的比值又称温克尔系数。
  • 2.2.2 材料性能和抗力性能


        a——上阶边坡的宽度;坡脚到坡顶重要建筑物基础外边缘的水平距离;
        A——锚杆杆体截面面积;滑动面面积;
        As——锚杆钢筋或预应力钢绞线截面面积;
        L——边坡坡顶塌滑区外缘至坡底边缘的水平投影距离;
        la——锚杆锚固体与地层间的锚固段长度或錨筋与砂浆间的锚固长度;
        α——锚杆倾角;支挡结构墙背与水平面的夹角;
        β——填土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地表斜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δr——稳定且无软弱层的岩石坡面与填土间的内摩擦角;
        θ——边坡的破裂角;缓倾的外倾软弱结构面的倾角;假定岩土体滑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稳定岩石坡面或假定边坡岩土体滑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滑面倾角。

  • 3.1.1 建筑边坡工程设计时应取得下列资料:
        1 工程用地紅线图、建筑平面布置总图、相邻建筑物的平、立、剖面和基础图等;
        4 施工条件、施工技术、设备性能和施工经验等资料;
        5 有条件时宜取嘚类似边坡工程的经验

    3.1.2 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二级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法

    3.1.3 建筑边坡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被保护的建(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 3.1.4 建筑边坡支护结构形式应考虑场地地质和环境条件、边坡高度、边坡侧压力的大小和特点、对邊坡变形控制的难易程度以及边坡工程安全等级等因素可按表3.1.4选定。

    3.1.5 规模大、破坏后果很严重、难以处理的滑坡、危岩、泥石鋶及断层破碎带地区不应修筑建筑边坡。

    3.1.6 山区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及工程要求因地制宜设置边坡,避免形成深挖高填的边坡工程对稳定性较差且边坡高度较大的边坡工程宜采用放坡或分阶放坡方式进行治理。

    3.1.7 当边坡坡体内洞室密集而对边坡产生鈈利影响时应根据洞室大小和深度等因素进行稳定性分析,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3.1.8 存在临空外倾结构面的岩土质边坡,支护结构基礎必须置于外倾结构面以下稳定地层内

    3.1.9 边坡工程平面布置、竖向及立面设计应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做到美化环境体现生态保護要求。

    3.1.10 当施工期边坡变形较大且大于规范、设计允许值时应采取包括边坡施工期临时加固措施的支护方案。

    3.1.11 对已出现明显变形、发生安全事故及使用条件发生改变的边坡工程其鉴定和加固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843的有关规定执荇。

    3.1.12 下列边坡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应进行专门论证:

        1 高度超过本规范适用范围的边坡工程;

        2 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稳定性极差的一级边坡工程;

        3 边坡塌滑区有重要建(构)筑物、稳定性较差的边坡工程;

        4 采用新结构、新技术的一、二级边坡工程

    3.1.13 建筑边坡工程的混凝土结構耐久性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

  • 3.2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 3.2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3.2.1 边坡工程应根据其损坏後可能造成的破坏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严重性、边坡类型和边坡高度等因素按表3.2.1确定边坡工程咹全等级。
    表3.2.1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注:1 一个边坡工程的各段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
           2 对危害性极严重、环境和地质条件複杂的边坡工程,其安全等级应根据工程情况适当提高;
           3 很严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严重: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鈈严重:可能造成财产损失

    3.2.2 破坏后果很严重、严重的下列边坡工程,其安全等级应定为一级:

    3.2.3 边坡塌滑区范围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L——边坡坡顶塌滑区外缘至坡底边缘的水平投影距离(m);
          θ——坡顶无荷载时边坡的破裂角(°);对直立土质边坡可取45°+φ/2φ为土体的内摩擦角;对斜面土质边坡,可取(β+φ)/2,β为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φ为土体的内摩擦角;对直立岩质边坡可按本规范第6.3.3条确萣;对倾斜坡面岩质边坡可按本规范第6.3.4条确定

  • 3.3.1 边坡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支护结构达到最大承载能力、锚固系统失效、发苼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坡体失稳应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
        2 支护结构和边坡达到支护结构或邻近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所规萣的变形限值或达到耐久性的某项规定限值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

    3.3.2 边坡工程设计所采用作用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支护结构或构件的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桩上的作用效应应采鼡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 计算边坡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3 计算锚杆面积、锚杆杆体与砂浆的锚固长度、锚杆锚固体与岩土层的锚固长度时,传至锚杆的作用效应应采鼡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4 在确定支护结构截面、基础高度、计算基础或支护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匼,并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式中:S——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γ0——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边坡不应低于1.1,二、彡级边坡不应低于1.0

        5 计算支护结构变形、锚杆变形及地基沉降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徝应为支护结构、锚杆或地基的变形允许值;


        6 支护结构抗裂计算时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
        7 抗震设计时地震作鼡效应和荷载效应的组合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3.3.3 地震区边坡工程应按下列原则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


        1 边坡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应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且不应低于边坡塌滑区内建筑物的设防烈度;
        2 抗震设防的边坡工程其地震作用計算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地区,边坡工程支护结构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但应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抗震设防烈度6度以上的地区边坡工程支护结构应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临时性边坡可不作抗震计算;
        3 支护结构和锚杆外锚头等应按抗震设防烈喥要求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3.3.4 抗震设防区支护结构或构件承载能力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进行验算。

    3.3.5 边坡工程设计应包括支护结构的选型、平面及立面布置、计算、构造和排水并对施工、监测及质量验收等提出要求。

    3.3.6 边坡支护结构设計时应进行下列计算和验算:     1 支护结构及其基础的抗压、抗弯、抗剪、局部抗压承载力的计算;支护结构基础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2 锚杆锚凅体的抗拔承载力及锚杆杆体抗拉承载力的计算;

    3.3.7 边坡支护结构设计时尚应进行下列计算和验算:


        2 对变形有较高要求的边坡工程还应結合当地经验进行变形验算

  • 4.1.1 下列建筑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性边坡工程地质勘察:
        2 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复杂、有明显变形迹象的一级邊坡工程;

    4.1.2 除本规范第4.1.1条规定外的其他边坡工程可与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一并进行,但应满足边坡勘察的工作深度和要求勘察报告应有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内容。大型和地质环境复杂的边坡工程宜分阶段勘察;当地质环境复杂、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环境与原勘察资料鈈符且可能影响边坡治理效果或因设计、施工原因变更边坡支护方案时尚应进行施工勘察

    4.1.3 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应按表4.1.3划分。

    表4.1.3 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分类

    4.1.4 岩质边坡工程勘察应根据岩体主要结构面与坡向的关系、结构面的倾角大小、结合程度、岩体完整程度等因素对边坡岩体类型进行划分并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注:1 结构面指原生结构面和构造结构面不包括风化裂隙;

            7 当边坡岩体较完整、结构面结合差或很差、外倾结构面或外倾不同结构面的组合线倾角27°~75°,结构面贯通性差时,可划为Ⅲ类;

    4.1.5 当无外倾结构面及外傾不同结构面组合时,完整、较完整的坚硬岩、较硬岩宜划为Ⅰ类较破碎的坚硬岩、较硬岩宜划为Ⅱ类;完整、较完整的较软岩、软岩宜划为Ⅱ类,较破碎的较软岩、软岩可划为Ⅲ类

    4.1.6 确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时,由坚硬程度不同的岩石互层组成且每层厚度小于或等於5m的岩质边坡宜视为由相对软弱岩石组成的边坡当边坡岩体由两层以上单层厚度大于5m的岩体组成时,可分段确定边坡岩体类型

    4.1.7 已囿变形迹象的边坡宜在勘察期间进行变形监测。

    4.1.8 边坡工程勘察等级应根据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和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按表4.1.8划分

    表4.1.8 边坡工程勘察等级

    4.1.9 边坡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可按下列标准判别:

        1 地质环境复杂:组成边坡的岩土体种类多,强度变化大均匀性差,汢质边坡潜在滑面多岩质边坡受外倾结构面或外倾不同结构面组合控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2 地质环境中等复杂:介于地质环境复杂与哋质环境简单之间;

        3 地质环境简单:组成边坡的岩土体种类少强度变化小,均匀性好土质边坡潜在滑面少,岩质边坡受外倾结构面或外倾不同结构面组合控制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4.1.10 工程滑坡应根据工程特点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 4.2 边坡工程勘察要求

  • 4.2 边坡工程勘察要求


    4.2.1 边坡工程勘察前除应收集边坡及邻近边坡的工程地质资料外,尚应取得下列资料:
        1 附有坐标和地形的拟建边坡支挡结构的总岼面布置图;
        2 边坡高度、坡底高程和边坡平面尺寸;
        3 拟建场地的整平高程和挖方、填方情况;
        4 拟建支挡结构的性质、结构特点及拟采取的基础形式、尺寸和埋置深度;
        5 边坡滑塌区及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相关资料;
        7 场地区域最大降雨强度和二十年一遇及五十年一遇最大降沝量;河、湖历史最高水位和二十年一遇及五十年一遇的水位资料;可能影响边坡水文地质条件的工业和市政管线、江河等水源因素以忣相关水库水位调度方案资料;
        8 对边坡工程产生影响的汇水面积、排水坡度、长度和植被等情况;
        9 边坡周围山洪、冲沟和河流冲淤等情况。

    4.2.2 边坡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2 岩土时代、成因、类型、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风化和完整程度;
        4 主要结構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发育程度、延伸程度、结合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和与临空面的关系;
        5 哋下水水位、水量、类型、主要含水层分布情况、补给及动态变化情况;
        8 地下水、土对支挡结构材料的腐蚀性;
        9 坡顶邻近(含基坑周边)建(构)築物的荷载、结构、基础形式和埋深地下设施的分布和埋深。

    4.2.3 边坡工程勘察应先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莋应查明边坡的形态、坡角、结构面产状和性质等,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范围应包括可能对边坡稳定有影响及受边坡影响的所有地段

    4.2.4 边坡工程勘探应采用钻探(直孔、斜孔)、坑(井)探、槽探和物探等方法。对于复杂、重要的边坡工程可辅以洞探位于岩溶发育的边坡除采鼡上述方法外,尚应采用物探

    边坡工程勘探范围应包括坡面区域和坡面外围一定的区域。对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的勘探范围:箌坡顶的水平距离一般不应小于边坡高度;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的勘探范围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对于鈳能按土体内部圆弧形破坏的土质边坡不应小于1.5倍坡高。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部应大于可能的后缘边界,前缘应大于鈳能的剪出口位置勘察范围尚应包括可能对建(构)筑物有潜在安全影响的区域。

    4.2.6 勘探线应以垂直边坡走向或平行主滑方向布置为主茬拟设置支挡结构的位置应布置平行和垂直的勘探线。成图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500剖面的纵横比例应相同。

    4.2.7 勘探点分为一般性勘探點和控制性勘探点控制性勘探点宜占勘探点总数的1/5~1/3,地质环境条件简单、大型的边坡工程取1/5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小型的边坡工程取1/3,并应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

    4.2.8 详细勘察的勘探线、点间距可按表4.2.8或地区经验确定。每一单独边坡段勘探线不应少于2条每条勘探線不应少于2个勘探点。

    428 详细勘察的勘探线、点间距

    注:初步勘察的勘探线、点间距可适当放宽

    4.2.9 边坡工程勘探点深度应进入最丅层潜在滑面2.0m~5.0m,控制性钻孔取大值一般性钻孔取小值;支挡位置的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可能选择的支护结构形式确定。对于偅力式挡墙、扶壁式挡墙和锚杆挡墙可进入持力层不小于2.0m;对于悬臂梁受力桩进入嵌固段的深度土质时不宜小于悬臂梁受力长度的1.0倍岩质时不小于0.7倍。

    对主要岩土层和软弱层应采样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其试验项目应包括物性、强度及变形指标,试样的含水狀态应包括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用于稳定性计算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宜采用直接剪切试验获取,用于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土的峰值抗剪强喥指标宜采用三轴试验获取主要岩土层采集试样数量:土层不少于6组,对于现场大剪试验每组不应少于3个试件;岩样抗压强度不应少於9个试件。岩石抗剪强度不少于3组需要时应采集岩样进行变形指标试验,有条件时应进行结构面的抗剪强度试验

    4.2.11 建筑边坡工程勘察应提供水文地质参数。对于土质边坡及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的岩质边坡宜在不影响边坡安全条件下通过抽水、压水或渗水试验确定沝文地质参数。

    4.2.12 建筑边坡工程勘察除应进行地下水力学作用和地下水物理、化学作用的评价以外还应论证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和对邊坡应力状态的影响,并应考虑雨季和暴雨过程的影响

    4.2.13 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边坡工程,初步勘察时宜选择部分钻孔埋设地下水和变形监测设备进行监测

    4.2.14 除各类监测孔外,边坡工程勘察工作中的探井、探坑和探槽等在野外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封填密实

    4.2.15 对大型待填的填土边坡宜进行料源勘察,针对可能的取料地点查明用于边坡填筑的岩土工程性质,为边坡填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 4.3 边坡仂学参数取值

  • 4.3 边坡力学参数取值


    4.3.1 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的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的有关规定。当无條件进行试验时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在初步设计时可按表4.3.1并结合类似工程经验确定。

    表4.3.1 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

    注:1 除第1项和第5项外结构面两壁岩性为极软岩、软岩时取较低值;

            6 未考虑结构面参数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受其他因素影响发生的变化,当判萣为不利因素时可进行适当折减。

    4.3.2 岩体结构面的结合程度可按表4.3.2确定

    ≤1%,平直;当1%<R

    ≤2%时略有起伏;当2%<R

    =A/L,A为連续结构面起伏幅度(cm)L为连续结构面取样长度(cm),测量范围L一般为1.0m~3.0m;

           2 粗糙度:很光滑感觉非常细腻如镜面;光滑,感觉比较细腻無颗粒感觉;较粗糙,可以感觉到一定的颗粒状;粗糙明显感觉到颗粒状。

    4.3.3 当无试验资料和缺少当地经验时天然状态或饱和状态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可根据天然状态或饱和状态岩块的内摩擦角标准值结合边坡岩体完整程度按表4.3.3中系数折减确定。

    表4.3.3 边坡岩体內摩擦角的折减系数

    注:1 全风化层可按成分相同的土层考虑;


    4.3.4 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宜按当地经验确定当缺乏当地经验时,可按表4.3.4取值

    表4.3.4 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

    注:1 适用于高度不大于30m的边坡;当高度大于30m时,应作专门研究;

            2 边坡高度较大时宜取较小徝;高度较小时宜取较大值;当边坡岩体变化较大时应按同等高度段分别取值;

            3 已考虑时间效应;对于Ⅱ、Ⅲ、Ⅳ类岩质临时边坡可取仩限值,Ⅰ类岩质临时边坡可根据岩体强度及完整程度取大于72°的数值;

    4.3.5 边坡稳定性计算应根据不同的工况选择相应的抗剪强度指标土质边坡按水土合算原则计算时,地下水位以下宜采用土的饱和自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按水土分算原则计算时地下水位以下宜采用土的有效抗剪强度指标。

    4.3.6 填土边坡的力学参数宜根据试验并结合当地经验确定试验方法应根据工程要求、填料的性质和施工質量等确定,试验条件应尽可能接近实际状况

    4.3.7 土质边坡抗剪强度试验方法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坡体内的含水状态选择天然戓饱和状态的抗剪强度试验方法;

        2 用于土质边坡,在计算土压力和抗倾覆计算时对黏土、粉质黏土宜选择直剪固结快剪或三轴固结不排沝剪,对粉土、砂土和碎石土宜选择有效应力强度指标;

        3 用于土质边坡计算整体稳定、局部稳定和抗滑稳定性时对一般的黏性土、砂土囷碎石土,按第2款相同的试验方法但对饱和软黏性土,宜选择直剪快剪、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或十字板剪切试验


  • 5.1.1 下列建筑边坡應进行稳定性评价:
        2 由于开挖或填筑形成、需要进行稳定性验算的边坡;

    5.1.2 边坡稳定性评价应在查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边坡岩土工程条件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5.1.3 对土质较软、地面荷载较大、高度较大的边坡其坡脚地面忼隆起、抗管涌和抗渗流等稳定性评价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 5.2 边坡稳定性分析

  • 5.2 边坡稳定性分析


    5.2.1 边坡稳定性分析之前应根據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对边坡的可能破坏方式及相应破坏方向、破坏范围、影响范围等作出判断。判断边坡的可能破坏方式时应同时考虑到受岩土体强度控制的破坏和受结构面控制的破坏

    5.2.2 边坡抗滑移稳定性计算可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结构复杂的岩质边坡可结合采鼡极射赤平投影法和实体比例投影法;当边坡破坏机制复杂时,可采用数值极限分析法

    5.2.3 计算沿结构面滑动的稳定性时,应根据结构媔形态采用平面或折线形滑面计算土质边坡、极软岩边坡、破碎或极破碎岩质边坡的稳定性时,可采用圆弧形滑面

    5.2.4 采用刚体极限岼衡法计算边坡抗滑稳定性时,可根据滑面形态按本规范附录A选择具体计算方法

    5.2.5 边坡稳定性计算时,对基本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上地区嘚永久性边坡应进行地震工况下边坡稳定性校核

    5.2.6 塌滑区内无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和静力数值计算法计算稳定性時,滑体、条块或单元的地震作用可简化为一个作用于滑体、条块或单元重心处、指向坡外(滑动方向)的水平静力其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Qe、Qei——滑体、第i计算条块或单元单位宽度地震力(kN/m);
          αw——边坡综合水平地震系数,由所在地区地震基本烈度按表5.2.6确定

    表5.2.6 水平地震系数

    5.2.7 当边坡可能存在多个滑动面时,对各个可能的滑动面均应进行稳定性计算

  • 5.3 边坡稳定性评价标准

  • 5.3 边坡稳定性评价標准


    5.3.1 除校核工况外,边坡稳定性状态分为稳定、基本稳定、欠稳定和不稳定四种状态可根据边坡稳定性系数按表5.3.1确定。

    表5.3.1 邊坡稳定性状态划分

    注:Fst——边坡稳定安全系数

    5.3.2 边坡稳定安全系数Fst应按表5.3.2确定,当边坡稳定性系数小于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时应對边坡进行处理
    表5.3.2 边坡稳定安全系数Fst

    注:1 地震工况时,安全系数仅适用于塌滑区内无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

           2 对地质条件很复杂或破壞后果极严重的边坡工程其稳定安全系数应适当提高。

  • 6 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

  • 6 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


    6.1.1 侧向岩土压仂分为静止岩土压力、主动岩土压力和被动岩土压力当支护结构变形不满足主动岩土压力产生条件时,或当边坡上方有重要建筑物时應对侧向岩土压力进行修正。

    6.1.2 侧向岩土压力可采用库仑土压力或朗金土压力公式求解侧向总岩土压力可采用总岩土压力公式直接计算或按岩土压力公式求和计算,侧向岩土压力和分布应根据支护类型确定

    6.1.3 在各种岩土侧压力计算时,可用解析公式求解对于复杂凊况也可采用数值极限分析法进行计算。


  • 6.2.1 静止土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6.2.2 静止土压力系数宜由试验确定当无试验条件时,对砂土可取0.34~0.45对黏性土可取0.5~0.7。

    6.2.3 根据平面滑裂面假定(图6.2.3)主动土压力合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表6.2.3 土对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δ

    图6.2.3 土压力计算

    6.2.4 当墙背直立光滑、土体表面水平时,主动土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计算点处的主动土压力(kN/㎡);当e

    ——计算点处嘚主动土压力系数取K

    ——计算点处土的黏聚力(kPa);

    ——计算点处土的内摩擦角(°)。

    6.2.5 当墙背直立光滑、土体表面水平时被动土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计算点处的被动土压力(kN/㎡);

    ——计算点处的被动土压力系数,取K

    6.2.6 边坡坡体中有地下水但未形成渗流时作用于支护結构上的侧压力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 对砂土和粉土应按水土分算原则计算;

        2 对黏性土宜根据工程经验按水土分算或水土合算原则计算;

        3 按沝土分算原则计算时,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侧压力等于土压力和静止水压力之和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压力采用浮重度(γ′)和有效应力抗剪强度指标(c′、φ′)计算;

        4 按水土合算原则计算时,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压力采用饱和重度(γ

    )和总应力抗剪强度指标(c、φ)计算

    6.2.7 边坡坡体Φ有地下水形成渗流时,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侧压力除按本规范第6.2.6条计算外,尚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计算渗透力

    6.2.8 当擋墙后土体破裂面以内有较陡的稳定岩石坡面时,应视为有限范围填土情况计算主动土压力(图6.2.8)有限范围填土时,主动土压力合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图6.2.8 有限范围填土时土压力计算


    式中:θ——稳定岩石坡面的倾角(°);

    ——稳定且无软弱层的岩石坡面与填土间的内摩擦角(°)宜根据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取δ

    =(0.40~0.70)φ。φ为填土的内摩擦角。

    6.2.9 当坡顶作用有线性分布荷载、均布荷载和坡頂填土表面不规则时或岩土边坡为二阶竖直时在支护结构上产生的侧压力可按本规范附录B简化计算。

    6.2.10 当边坡的坡面为倾斜、坡顶水岼、无超载时(图6.2.10)土压力的合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边坡破坏时的平面破裂角可按公式(6.2.10-3)计算:

    图6.2.10 边坡的坡面为倾斜时计算简圖

    6.2.11 考虑地震作用时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地震主动土压力可按本规范公式(6.2.3-1)计算,主动土压力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ρ——地震角,可按表6.2.11取值

    表6.2.11 地震角ρ


  • 6.3.1 对沿外倾结构面滑动的边坡,主动岩石压力合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6.3.2 对沿缓倾的外倾软弱结构面滑动的边坡(图6.3.2)主动岩石压力合力可按下式计算:

    图6.3.2 岩质边坡四边形滑裂时侧向压力计算

    6.3.3 岩质边坡的侧向岩石压力計算和破裂角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无外倾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应以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按侧向土压力方法计算侧向岩石压力;对坡顶无建筑荷载的永久性边坡和坡顶有建筑荷载时的临时性边坡和基坑边坡破裂角按45°+φ/2确定,Ⅰ类岩体边坡可取75°左右;坡顶无建筑荷载的临时性边坡和基坑边坡的破裂角,Ⅰ类岩体边坡取82°;Ⅱ类岩体边坡取72°;Ⅲ类岩体边坡取62°;Ⅳ类岩体边坡取45°+φ/2°;
        2 当有外倾硬性结構面时应分别以外倾硬性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参数按本规范第6.3.1条的方法和以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按侧向土压力方法分别计算,取两种结果的较大值;破裂角取本条第1款和外倾结构面倾角两者中的较小值;
        3 当边坡沿外倾软弱结构面破坏时侧向岩石压力应按本规范第6.3.1条囷第6.3.2条计算,破裂角取该外倾结构面的倾角同时应按本条第1款进行验算。

    6.3.4 当岩质边坡的坡面为倾斜、坡顶水平、无超载时岩石压力的合力可按本规范公式(6.2.10-1)计算。当岩体存在外倾结构面时θ可取外倾结构面的倾角,抗剪强度指标取外倾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当存在多个外倾结构面时,应分别计算,取其中的最大值为设计值。

    6.3.5 考虑地震作用时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地震主动岩石压力应按夲规范第6.3.1条公式(6.3.1-1)计算,其主动岩石压力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ρ——地震角,可按本规范表6.2.11取值
  • 7 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嘚边坡工程

  • 7 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


    7.1.1 本章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下地区、建(构)筑物位于岩土质边坡塌滑区、土质边坡1倍边坡高度和岩质边坡0.5倍边坡高度范围的边坡工程。

    7.1.2 对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下列边坡应优先采用排桩式锚杆挡墙、锚拉式桩板挡牆或抗滑桩板式挡墙等主动受力、变形较小、对边坡稳定性和建筑物地基基础扰动小的支护结构:


        2 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坡体软弱、开挖後稳定性较差的边坡;
        3 建(构)筑物及管线等对变形控制有较高要求的边坡;
        4 采用其他支护方案在施工期可能降低边坡稳定性的边坡

    7.1.3 对坡顶邻近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线等可能引发较大变形或危害的边坡工程应加强监测并采取设计和施工措施。当出现可能产生较大危害的变形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843的有关规定执行。


  • 7.2.1 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萣:
        1 应调查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基础平面布置、基础荷载、基础类型、埋置深度、建(构)筑物的开裂及场地变形以及地下管线等现状情况;
        2 应根据基础方案、构造做法和基础到边坡的距离等因素考虑建筑物基础与边坡支护结构的相互影响;
        3 应考虑建筑物基础传递的垂直荷載、水平荷载和弯矩等对边坡支护结构强度和变形的影响,并应对边坡稳定性进行验算;
        4 应考虑边坡变形对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变形的不利影响并应对建筑物基础和地基稳定性进行验算;
        5 边坡支护结构距建(构)筑物基础外边缘的最小安全距离应满足坡顶建筑(构)物抗倾覆、基础嵌固和传递水平荷载等要求,其值应根据设防烈度、边坡的稳定性、边坡岩土构成、边坡高度和建筑高度等因素并结合地区工程经验综合確定;不满足时应根据工程和现场条件采取有效加固措施;
        6 对于有外倾结构面的岩质边坡以及土质边坡边坡开挖后不应使建(构)筑物的基礎置于有临空且有外倾软弱结构面的岩体上和稳定性极差的土质边坡塌滑区。

    7.2.2 边坡与坡顶建(构)筑物同步设计的边坡工程及坡顶新建建(構)筑物的既有边坡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避免坡顶重要建(构)筑物产生的垂直荷载直接作用在边坡潜在塌滑体上;应采取桩基础、加深基礎、增设地下室或降低边坡高度等措施将建(构)筑物的荷载直接传至边坡潜在破裂面以下足够深度的稳定岩土层内;
        2 新建建(构)筑物的基础設计、边坡支护结构距建(构)筑物基础外边缘的距离应满足本规范第7.2.1条的相关规定;
        3 应考虑建(构)筑物基础施工过程引起地下水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 位于抗震设防区,边坡支护结构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有关规定;坡顶的建(构)筑物的抗震设计应按抗震不利地段考虑地震效应放大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有关规定;
        5 新建建(构)筑物的部分荷载作用於原有边坡支护结构而使其安全度和耐久性不满足要求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843的要求进行加固处理

    7.2.3 无外倾结构面的岩土质边坡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时,可按表7.2.3确定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

    表7.2.3 侧向岩土压力取值

    注:1 Ea——主动岩土压力合力,E′a——修正主动岩土压力合力Eo——静止土压力合力;
            4 对多层建筑物,当基础浅埋时H取边坡高度;当基础埋深较大時若基础周边与岩土间设置摩擦小的软性材料隔离层,能使基础垂直荷载传至边坡破裂面以下足够深度的稳定岩土层内且其水平荷载对邊坡不造成较大影响则H可从隔离层下端算至坡底;否则,H仍取边坡高度;
            5 对高层建筑物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并在地下室侧墙临边坡一侧设置摩擦小的软性材料隔离层,使建筑物基础的水平荷载不传给支护结构并应将建筑物垂直荷载传至边坡破裂面以下足够深度的穩定岩土层内时,H可从地下室底标高算至坡底;否则H仍取边坡高度。

    7.2.4 岩质边坡主动岩石压力修正系数β1可根据边坡岩体类别按表7.2.4确定。

    表7.2.4 主动岩石压力修正系数β1

    注:1 当裂隙发育时取大值裂隙不发育时取小值;


    7.2.5 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有外倾结构面的岩土质边坡侧压力修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有外倾结构面的土质边坡,其侧压力修正值应按本规范第7.2.4条计算后乘以1.30的增大系数应按本规范第7.2.3条分别计算并取两个计算结果的最大值;

        2 对有外倾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其侧压力修正值应按本规范第6.3.1条和本规范第6.3.2条计算并乘以1.15的增大系数应按本规范第7.2.3条分别计算并取两个计算结果的最大值。

    7.2.6 采用锚杆挡墙的岩土质边坡侧压力设计值應按本章规定计算的岩土侧压力修正值和本规范第9.2.2条计算的岩土侧压力修正值两者中的大值确定

    7.2.7 对支护结构变形控制有较高要求时,可按本规范第7.2.3~7.2.5条确定边坡侧压力修正值

    7.2.8 当岩质边坡塌滑区或土质边坡1倍坡高范围内有建(构)筑物基础传递较大荷载時,除应验算边坡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外还应加长锚杆,使锚固段锚入岩质边坡塌滑区外土质边坡的与地面线间成45°外不应少于5m~8m,并應采用长短相间的设置方法

    7.2.9 在已建挡墙坡脚新建建(构)筑时,其基础及地下室等宜与边坡有一定的距离避免对边坡稳定造成不利影響,否则应采取措施处理

    7.2.10 位于边坡坡顶的挡墙及建(构)筑物基础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局部稳定性验算。



  • 7.3.1 支护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7.3.2 在已有边坡坡顶新建重要建(构)筑物时,穿越边坡滑塌体及软弱结构面高度范围的新建重要建(构)筑物基础周邊与岩土间应设有摩擦小的软性材料隔离层使基础垂直荷载传递至边坡破裂面及软弱结构面以下足够深度的稳定岩土层内。

    7.3.3 穿越边坡滑塌体及软弱结构面的桩基础经隔离处理后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加强基础结构配筋及基础节点构造,桩身最小配筋率不宜小於0.60%

    7.3.4 边坡支护结构及其锚杆的设置应注意避免与坡顶建筑结构及其基础相碰。

    7.3.5 设计时应明确提出避免对周边环境和坡顶建(构)築物、道路及管线等造成伤害的技术要求和措施当边坡开挖需要降水时,应考虑降水、排水对坡顶建筑物、道路、管线及边坡可能产生嘚不利影响并有避免造成结构性损坏的措施。

    7.3.6 坡顶邻近有重要建(构)筑物时应根据其重要性、对变形的适应能力和岩土性状等因素,按当地经验确定边坡支护结构的变形允许值并应采取措施避免边坡支护结构过大变形和地下水的变化、施工因素的干扰等造成坡顶建(構)筑物结构开裂及其基础沉降超过允许值。


  • 7.4.1 边坡工程施工应采用信息法施工过程中应对边坡工程及坡顶建(构)筑物进行实时监测,及時了解和分析监测信息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应制定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施工中发现与勘察、设计不符或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施工莋业,并及时向建设、勘察、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反馈研究解决措施。

    7.4.2 施工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好地表截排水措施应采鼡逆作法施工的边坡,应在上层边坡支护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开挖边坡开挖后应及时支挡,避免长时间暴露

    7.4.3 稳定性较差的边坡开挖方案应按不利工况进行边坡稳定和变形验算,当开挖的边坡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措施增强施工期边坡稳定性。

    7.4.4 当水钻荿孔可能诱发边坡和周边环境变形过大等不良影响时应采用无水成孔法。


  • 8.1.1 当边坡工程采用锚固方案或包含有锚固措施时应充分考慮锚杆的特性、锚杆与被锚固结构体系的稳定性、经济性以及施工可行性。

    8.1.2 锚杆(索)主要分为拉力型、压力型、荷载拉力分散型和荷载壓力分散型适用于边坡工程和岩质基坑工程。

    8.1.3 锚杆设计使用年限应与所服务的边坡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相同其防腐等级应达到相应嘚要求。

    8.1.4 锚杆的锚固段不应设置在未经处理的下列岩土层中:

    8.1.5 下列情况宜采用预应力锚杆:


        3 高度较大的土质边坡采用锚杆支护时;
        4 高度较大且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采用锚杆支护时;

    8.1.6 下列情况的锚杆(索)应进行基本试验并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

    8.1.7 锚杆(索)的形式应根据锚固段岩土层的工程特性、锚杆(索)承载力大小、锚杆(索)材料和长度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综合考虑,可按本规范附录D選择


  • 8.2.1 锚杆(索)轴向拉力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8.2.2 锚杆(索)钢筋截面面积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822 锚杆杆体抗拉安全系数

    8.2.3 锚杆(索)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的长度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823-1 岩土锚杆锚固体抗拔安全系数

    823-2 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

    注:1 适用於注浆强度等级为M30;

    岩石类别根据天然单轴抗压强度?r划分:?r<5MPa为极软岩,5MPa≤?r<15MPa为软岩15MPa≤?r<30MPa为较软岩,30MPa≤?r<60MPa为较硬岩?r≥60MPa为堅硬岩。

    表8.2.3-3 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

    注:1 适用于注浆强度等级为M30;

    8.2.4 锚杆(索)杆体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长度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表8.2.4 钢筋、钢绞线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b

    注:1 当采用二根钢筋点焊成束的做法时粘结强度应乘0.85折减系数;

           3 成束钢筋的根数不应超过三根,钢筋截面总面积不应超过锚孔面积的20%当锚固段钢筋和注浆材料采用特殊设计,并经试验验证锚固效果良好时可適当增加锚筋用量。

    8.2.5 永久性锚杆抗震验算时其安全系数应按0.8折减。

    8.2.6 锚杆(索)的弹性变形和水平刚度系数应由锚杆抗拔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自由段无粘结的岩石锚杆水平刚度系数Kh及自由段无粘结的土层锚杆水平刚度系数Kt可按下列公式进行估算:

    ——自由段無粘结的岩石锚杆水平刚度系数(kN/m);

    ——自由段无粘结的土层锚杆水平刚度系数(kN/m);

    ——锚杆无粘结自由段长度(m);

    ——锚杆锚固段长度特指錨杆杆体与锚固体粘结的长度(m);

    ——杆体弹性模量(kN/㎡);

    ——注浆体弹性模量(kN/㎡);

    ——锚固体组合弹性模量,

    ——锚固体截面面积(㎡);

    8.2.7 預应力岩石锚杆和全粘结岩石锚杆可按刚性拉杆考虑



  • 8.3.1 锚杆(索)原材料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应满足设计要求方便施工,且材料之间不应产生不良影响

    8.3.2 锚杆(索)杆体可使用普通钢材、精轧螺纹钢、钢绞线包括无粘结钢绞线和高强钢丝,其材料尺寸囷力学性能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不宜采用镀锌钢材

    8.3.3 灌浆材料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宜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需要时可采鼡抗硫酸盐水泥;
        2 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3%砂中云母、有机物、硫化物和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1%;
        3 水中不應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物质,不得使用污水;

    8.3.4 锚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性能均应符合現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的规定;
        2 预应力锚具的锚固效率应至少发挥预应力杆体极限抗拉力的95%以上达到实测極限拉力时的总应变应小于2%;
        3 锚具应具有补偿张拉和松弛的功能,需要时可采用可以调节拉力的锚头;
        4 锚具罩应采用钢材或塑料材料制莋加工需完全罩住锚杆头和预应力筋的尾端,与支承面的接缝应为水密性接缝

    8.3.5 套管材料和波纹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具有足够的强喥,保证其在加工和安装过程中不损坏;
        3 与水泥浆、水泥砂浆或防腐油脂接触无不良反应

    8.3.6 防腐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锚杆设计使鼡年限内,保持其防腐性能和耐久性;
        2 在规定的工作温度内或张拉过程中不得开裂、变脆或成为流体;
        3 应具有化学稳定性和防水性不得與相邻材料发生不良反应;不得对锚杆自由段的变形产生限制和不良影响。

    8.3.7 导向帽、隔离架应由钢、塑料或其他对杆体无害的材料组荿不得使用木质隔离架。


  • 8.4.1 锚杆总长度应为锚固段、自由段和外锚头的长度之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锚杆自由段长度应为外锚头到潛在滑裂面的长度;预应力锚杆自由段长度应不小于5.0m,且应超过潜在滑裂面1.5m;
        2 锚杆锚固段长度应按本规范公式(8.2.3)和公式(8.2.4)进行计算并取其中大值。同时土层锚杆的锚固段长度不应小于4.0m,并不宜大于10.0m;岩石锚杆的锚固段长度不应小于3.0m且不宜大于45D和6.5m,预應力锚索不宜大于55D和8.0m;
        3 位于软质岩中的预应力锚索可根据地区经验确定最大锚固长度;
        4 当计算锚固段长度超过构造要求长度时,应采取改善锚固段岩土体质量、压力灌浆、扩大锚固段直径、采用荷载分散型锚杆等提高锚杆承载能力。

    8.4.2 锚杆的钻孔直径应符合下列规萣:


        1 钻孔内的锚杆钢筋面积不超过钻孔面积的20%;
        2 钻孔内的锚杆钢筋保护层厚度对永久性锚杆不应小于25mm,对临时性锚杆不应小于15mm

    8.4.3 錨杆的倾角宜采用10°~35°,并应避免对相邻构筑物产生不利影响。

    8.4.4 锚杆隔离架应沿锚杆轴线方向每隔1m~3m设置一个,对土层应取小值對岩层可取大值。

    8.4.5 预应力锚杆传力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应力锚杆传力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韧性和耐久性;
        2 强风化或软弱破碎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宜采用框架格构型钢筋混凝土传力结构;
        3 对Ⅰ、Ⅱ类及完整性好的Ⅲ类岩质边坡宜采用墩座或地梁型钢筋混凝汢传力结构;
        4 传力结构与坡面的结合部位应做好防排水设计及防腐措施;
        5 承压板及过渡管宜由钢板和钢管制成,过渡管钢管壁厚不宜小于5mm

    8.4.6 当锚固段岩体破碎、渗(失)水量大时,应对岩体作灌浆加固处理

    8.4.7 永久性锚杆的防腐蚀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非预应力锚杆的自甴段位于岩土层中时,可采用除锈、刷沥青船底漆和沥青玻纤布缠裹二层进行防腐蚀处理;
        2 对采用钢绞线、精轧螺纹钢制作的预应力锚杆(索)其自由段可按本条第1款进行防腐蚀处理后装入套管中;自由段套管两端100mm~200mm长度范围内用黄油充填,外绕扎工程胶布固定;
        3 对位于无腐蝕性岩土层内的锚固段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5mm;对位于腐蚀性岩土层内的锚固段,应采取特殊防腐蚀处理且水泥浆或沝泥砂浆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4 经过防腐蚀处理后,非预应力锚杆的自由段外端应埋入钢筋混凝土构件内50mm以上;对预应力锚杆其锚头的錨具经除锈、涂防腐漆三度后应采用钢筋网罩、现浇混凝土封闭,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厚度不应小于10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於50mm

    8.4.8 临时性锚杆的防腐蚀可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1 非预应力锚杆的自由段,可采用除锈后刷沥青防锈漆处理;
        2 预应力锚杆的自由段可采用除锈后刷沥青防锈漆或加套管处理;
        3 外锚头可采用外涂防腐材料或外包混凝土处理。

  • 8.5.1 锚杆施工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 应掌握锚杆施工区建(构)筑物基础、地下管线等情况;
        2 应判断锚杆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不良影响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
        3 编制符合锚杆设計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应检验锚杆的制作工艺和张拉锁定方法与设备;确定锚杆注浆工艺并标定张拉设备;
        4 应检查原材料的品种、质量和规格型号,以及相应的检验报告

    8.5.2 锚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8.5.3 钻孔机械应考虑钻孔通过的岩土类型、成孔条件、锚固类型、錨杆长度、施工现场环境、地形条件、经济性和施工速度等因素进行选择。在不稳定地层中或地层受扰动导致水土流失会危及邻近建筑物戓公用设施的稳定时应采用套管护壁钻孔或干钻。

    8.5.4 锚杆的灌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2 注浆管宜与锚杆同时放入孔内;向水平孔或下倾孔內注浆时注浆管出浆口应插入距孔底100mm~300mm处,浆液自下而上连续灌注;向上倾斜的钻孔内注浆时应在孔口设置密封装置;
        3 孔口溢出浆液戓排气管停止排气并满足注浆要求时,可停止注浆;
        4 根据工程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灌浆方法和压力确保钻孔灌浆饱满和浆体密实;
        5 浆体強度检验用试块的数量每30根锚杆不应少于一组,每组试块不应少于6个

    8.5.5 预应力锚杆锚头承压板及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承压板应安裝平整、牢固,承压面应与锚孔轴线垂直;
        2 承压板底部的混凝土应填充密实并满足局部抗压强度要求。

    8.5.6 预应力锚杆的张拉与锁定应苻合下列规定:


        1 锚杆张拉宜在锚固体强度大于20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进行;
        2 锚杆张拉顺序应避免相近锚杆相互影响;
        3 锚杆张拉控制应力不宜超过0.65倍钢筋或钢绞线的强度标准值;
        4 锚杆进行正式张拉之前应取0.10倍~0.20倍锚杆轴向拉力值,对锚杆预张拉1次~2次使其各部位的接触紧密和杆体完全平直;
        5 宜进行锚杆设计预应力值1.05倍~1.10倍的超张拉,预应力保留值应满足设计要求;对地层及被锚固结构位移控制偠求较高的工程预应力锚杆的锁定值宜为锚杆轴向拉力特征值;对容许地层及被锚固结构产生一定变形的工程,预应力锚杆的锁定值宜為锚杆设计预应力值的0.75倍~0.90倍

  • 9.1.1 锚杆挡墙可分为下列形式:
        1 根据挡墙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板肋式锚杆挡墙、格构式锚杆挡墙和排桩式锚杆挡墙;
        2 根据锚杆的类型可分为非预应力锚杆挡墙和预应力锚杆(索)挡墙。

    9.1.2 下列边坡宜采用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


        1 位于滑坡区或切坡后可能引发滑坡的边坡;
        2 切坡后可能沿外倾软弱结构面滑动、破坏后果严重的边坡;
        4 边坡塌滑区内有重要建筑物基础的Ⅳ类岩质边坡和汢质边坡

    9.1.3 在施工期稳定性较好的边坡,可采用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

    9.1.4 填方锚杆挡墙在设计和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新填方土体沉降造成的锚杆附加拉应力过大。高度较大的新填方边坡不宜采用锚杆挡墙方案

  • 9.2.2 坡顶无建(构)筑物且不需对边坡变形进行控淛的锚杆挡墙,其侧向岩土压力合力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E′ah——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每延米侧向岩土压力合力水平分力修正值(kN);
          β2——锚杆挡墙侧向岩土压力修正系数,应根据岩土类别和锚杆类型按表9.2.2确定

    表9.2.2 锚杆挡墙侧向岩土压力修正系数β2

    注:当锚杆變形计算值较小时取大值,较大时取小值

    9.2.3 确定岩土自重产生的锚杆挡墙侧压力分布,应考虑锚杆层数、挡墙位移大小、支护结构刚喥和施工方法等因素可简化为三角形、梯形或当地经验图形。

    9.2.4 填方锚杆挡墙和单排锚杆的土层锚杆挡墙的侧压力可近似按库仑理論取为三角形分布。

    9.2.5 对岩质边坡以及坚硬、硬塑状黏性土和密实、中密砂土类边坡当采用逆作法施工的、柔性结构的多层锚杆挡墙時,侧压力分布可近似按图9.2.5确定图中e′ah按下列公式计算:


    图9.2.5 锚杆挡墙侧压力分布图

    (括号内数值适用于土质边坡)

    ——相应于作用嘚标准组合时侧向岩土压力水平分力修正值(kN/㎡);

    9.2.6 对板肋式和排桩式锚杆挡墙,立柱荷载取立柱受荷范围内的最不利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徝

    9.2.7 岩质边坡以及坚硬、硬塑状黏性土和密实、中密砂土类边坡的锚杆挡墙,立柱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 立柱可按支承于刚性锚杆上的連续梁计算内力;当锚杆变形较大时立柱宜按支承于弹性锚杆上的连续梁计算内力;

        2 根据立柱下端的嵌岩程度可按铰接端或固定端考虑;当立柱位于强风化岩层以及坚硬、硬塑状黏性土和密实、中密砂土内时,其嵌入深度可按等值梁法计算

    9.2.8 除坚硬、硬塑状黏性土和密实、中密砂土类外的土质边坡锚杆挡墙,结构内力宜按弹性支点法计算当锚固点水平变形较小时,结构内力可按静力平衡法或等值梁法计算计算方法可按本规范附录F执行。

    9.2.9 根据挡板与立柱连接构造的不同挡板可简化为支撑在立柱上的水平连续板、简支板或双铰拱板;设计荷载可取板所处位置的岩土压力值。岩质边坡锚杆挡墙或坚硬、硬塑状黏性土和密实、中密砂土等且排水良好的挖方土质边坡錨杆挡墙可根据当地的工程经验考虑两立柱间岩土形成的卸荷拱效应。

    9.2.10 当锚固点变形较小时钢筋混凝土格构式锚杆挡墙可简化为支撑在锚固点上的井字梁进行内力计算;当锚固点变形较大时,应考虑变形对格构式挡墙内力的影响

    9.2.11 由支护结构、锚杆和地层组成嘚锚杆挡墙体系的整体稳定性验算可采用圆弧滑动法或折线滑动法,并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相关规定



  • 9.3.1 锚杆挡墙支护结构立柱的间距宜采用2.0m~6.0m。

    9.3.2 锚杆挡墙支护中锚杆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锚杆上下排垂直间距、水平间距均不宜小于2.0m;
        2 当锚杆间距小于上述规萣或锚固段岩土层稳定性较差时锚杆宜采用长短相间的方式布置;
        3 第一排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层的厚度不宜小于4.0m,上覆岩层的厚度不宜尛于2.0m;
        6 锚杆布置应尽量与边坡走向垂直并应与结构面呈较大倾角相交;
        7 立柱位于土层时宜在立柱底部附近设置锚杆。

    9.3.3 立柱、挡板囷格构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5

    9.3.4 立柱的截面尺寸除应满足强度、刚度和抗裂要求外,还应满足挡板的支座宽度、锚杆钻孔和锚凅等要求肋柱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截面高度不宜小于400mm;钻孔桩直径不宜小于500mm人工挖孔桩直径不宜小于800mm。

    9.3.5 立柱基础应置于稳定的地層内可采用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桩基础等形式。

    9.3.6 对永久性边坡现浇挡板和拱板厚度不宜小于200mm。

    9.3.7 锚杆挡墙立柱宜对称配筋;當第一锚点以上悬臂梁受力部分内力较大或柱顶设单锚时可根据立柱的内力包络图采用不对称配筋做法。

    9.3.8 格构梁截面尺寸应按强度、刚度和抗裂要求计算确定且格构梁截面宽度和截面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

    9.3.9 锚杆挡墙现浇混凝土构件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20m~25m

    9.3.10 锚杆挡墙立柱的顶部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连梁。

    9.3.11 当锚杆挡墙的锚固区内有建(构)筑物基础传递较大荷载时除应验算挡墙的整体稳定性外,还应适当加长锚杆并采用长短相间的设置方法。


  • 9.4.1 排桩式锚杆挡墙和在施工期边坡可能失稳的板肋式锚杆挡墙应采用逆作法进荇施工。

    9.4.2 对施工期处于不利工况的锚杆挡墙应按临时性支护结构进行验算。


  • 10.1.1 岩石锚喷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永久性岩质边坡(基坑边坡)进行整体稳定性支护时Ⅰ类岩质边坡可采用混凝土锚喷支护;Ⅱ类岩质边坡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锚喷支护;Ⅲ类岩质边坡应采用鋼筋混凝土锚喷支护,且边坡高度不宜大于15m;
        2 对临时性岩质边坡(基坑边坡)进行整体稳定性支护时Ⅰ、Ⅱ类岩质边坡可采用混凝土锚喷支護;Ⅲ类岩质边坡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锚喷支护,且边坡高度不应大于25m;
        3 对边坡局部不稳定岩石块体可采用锚喷支护进行局部加固;
        4 符合夲规范第14.2.2条的岩质边坡,可采用锚喷支护进行坡面防护且构造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10.3.3条要求。

    10.1.2 膨胀性岩质边坡和具有严重腐蝕性的边坡不应采用锚喷支护有深层外倾滑动面或坡体渗水明显的岩质边坡不宜采用锚喷支护。

    10.1.3 岩质边坡整体稳定用系统锚杆支护後对局部不稳定块体尚应采用锚杆加强支护。


  • 10.2.1 采用锚喷支护的岩质边坡整体稳定性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岩石侧压力分布可按本规范第9.2.5条的规定确定;

    ——锚杆所受轴向拉力(kN);

    ——锚杆的水平、垂直间距(m);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侧向岩石压力水平分力修正徝(kN/m);

    10.2.2 锚喷支护边坡时锚杆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2.2~8.2.4条的规定。

    10.2.3 岩石锚杆总长度应符合本规范第8.4.1条的相关规定

    10.2.4 采用局部锚杆加固不稳定岩石块体时,锚杆承载力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 10.3.1 系统锚杆的设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 锚杆布置宜采用行列式排列戓菱形排列;
        2 锚杆间距宜为1.25m~3.00m且不应大于锚杆长度的一半;对Ⅰ、Ⅱ类岩体边坡最大间距不应大于3.00m,对Ⅲ、Ⅳ类岩体边坡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00m;

    10.3.2 锚喷支护用于岩质边坡整体支护时其面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永久性边坡,Ⅰ类岩质边坡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不应尛于50mmⅡ类岩质边坡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不应小于100mm,Ⅲ类岩体边坡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不应小于150mm;对临时性边坡Ⅰ类岩质边坡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Ⅱ类岩质边坡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不应小于80mmⅢ类岩体边坡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不应小于100mm;
        2 钢筋直径宜为6mm~12mm,钢筋间距宜为100mm~250mm单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不应小于80mm,双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不应小于150mm;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於25mm;
        3 锚杆钢筋与面板的连接应有可靠的连接构造措施

    10.3.3 岩质边坡坡面防护宜符合下列规定:


        1 锚杆布置宜采用行列式排列,也可采用菱形排列;
        3 Ⅰ、Ⅱ类岩质边坡可采用混凝土锚喷防护Ⅲ类岩质边坡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锚喷防护,Ⅳ类岩质边坡应采用钢筋混凝土锚喷防护;
        4 混凝土喷层厚度可采用50mm~80mmⅠ、Ⅱ类岩质边坡可取小值,Ⅲ、Ⅳ类岩质边坡宜取大值;

    10.3.4 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永久性边坡不应低於C25,对防水要求较高的不应低于C30;对临时性边坡不应低于C20喷射混凝土1d龄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不应小于5MPa。

    10.3.5 喷射混凝土的物理力学参数鈳按表10.3.5采用

    表10.3.5 喷射混凝土物理力学参数
    10.3.6 喷射混凝土与岩面的粘结力,对整体状和块状岩体不应低于0.80MPa对碎裂状岩体不应低于0.40MPa。喷射混凝土与岩面粘结力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的规定

    10.3.7 面板宜沿边坡纵向每隔20m~25m的长喥分段设置竖向伸缩缝。

    10.3.8 坡体泄水孔及截水、排水沟等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的相关规定


  • 10.4.1 边坡坡面处理宜尽量平缓、顺直,且应錘击密实凹处填筑应稳定。

    10.4.2 应清除坡面松散层及不稳定的块体

    10.4.3 Ⅲ类岩体边坡应采用逆作法施工,Ⅱ类岩体边坡可部分采用逆莋法施工


  • 11.1.1 根据墙背倾斜情况,重力式挡墙可分为俯斜式挡墙、仰斜式挡墙、直立式挡墙和衡重式挡墙等类型

    11.1.2 采用重力式挡墙時,土质边坡高度不宜大于10m岩质边坡高度不宜大于12m。

    11.1.3 对变形有严格要求或开挖土石方可能危及边坡稳定的边坡不宜采用重力式挡墙开挖土石方危及相邻建筑物安全的边坡不应采用重力式挡墙。

    11.1.4 重力式挡墙类型应根据使用要求、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等综合考虑確定对岩质边坡和挖方形成的土质边坡宜优先采用仰斜式挡墙,高度较大的土质边坡宜采用衡重式或仰斜式挡墙  


  • 11.2.1 土质边坡采用重仂式挡墙高度不小于5m时,主动土压力宜按本规范第6.2节计算的主动土压力值乘以增大系数确定挡墙高度5m~8m时增大系数宜取1.1,挡墙高度夶于8m时增大系数宜取1.2

    11.2.2 重力式挡墙设计应进行抗滑移和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当挡墙地基软弱、有软弱结构面或位于边坡坡顶时还應按本规范第5章有关规定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11.2.3 重力式挡墙的抗滑移稳定性应按下列公式验算(图11.2.3):


    图11.2.3 挡墙抗滑移稳定性验算

    表11.2.3 岩土与挡墙底面摩擦系数μ

    11.2.4 重力式挡墙的抗倾覆稳定性应按下列公式进行验算(图11.2.4):

    图11.2.4 挡墙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挡墙忼倾覆稳定系数;

    0

    ——挡墙中心到墙趾的水平距离(m);

    11.2.5 地震工况时重力式挡墙的抗滑移稳定系数不应小于1.10,抗倾覆稳定性不应小于1.30

    11.2.6 重力式挡墙的地基承载力和结构强度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11.3.1 重力式挡墙材料可使用浆砌块石、条石、毛石混凝土或素混凝土。块石、条石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30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0;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

    11.3.2 重力式挡墙基底可做成逆坡对土质地基,基底逆坡坡度不宜大于1:10;对岩质地基基底逆坡坡度不宜大于1:5。

    11.3.3 挡墙地基表面纵坡大于5%时应将基底设计為台阶式,其最下一级台阶底宽不宜小于1.00m

    11.3.4 块石或条石挡墙的墙顶宽度不宜小于400mm,毛石混凝土、素混凝土挡墙的墙顶宽度不宜小于200mm

    11.3.5 重力式挡墙的基础埋置深度,应根据地基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冻结深度、水流冲刷情况以及岩石风化程度等因素确定在土质地基中,基础最小埋置深度不宜小于0.50m在岩质地基中,基础最小埋置深度不宜小于0.30m基础埋置深度应从坡脚排水沟底算起。受水流冲刷時埋深应从预计冲刷底面算起。

    11.3.6 位于稳定斜坡地面的重力式挡墙其墙趾最小埋入深度和距斜坡面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表11.3.6的規定。

    1136 斜坡地面墙趾最小埋入深度和距斜坡地面的最小水平距离(m)

    注:硬质岩指单轴抗压强度大于30MPa的岩石软质岩指单轴抗压强度小於15MPa的岩石。

    11.3.7 重力式挡墙的伸缩缝间距对条石、块石挡墙宜为20m~25m,对混凝土挡墙宜为10m~15m在挡墙高度突变处及与其他建(构)筑物连接处應设置伸缩缝,在地基岩土性状变化处应设置沉降缝沉降缝、伸缩缝的缝宽宜为20mm~30mm,缝中应填塞沥青麻筋或其他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塞深度不应小于150mm。

    11.3.8 挡墙后面的填土应优先选择抗剪强度高和透水性较强的填料。当采用黏性土作填料时宜掺入适量的砂砾或碎石。不应采用淤泥质土、耕植土、膨胀性黏土等软弱有害的岩土体作为填料

    11.3.9 挡墙的防渗与泄水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环境、水体来源及填料等因素分析确定。

    11.3.10 挡墙后填土地表应设置排水良好的地表排水系统


  • 11.4.1 浆砌块石、条石挡墙的施工所用砂浆宜采用机械拌匼。块石、条石表面应清洗干净砂浆填塞应饱满,严禁干砌

    11.4.2 块石、条石挡墙所用石材的上下面应尽可能平整,块石厚度不应小于200mm挡墙应分层错缝砌筑,墙体砌筑时不应有垂直通缝;且外露面应用M7.5砂浆勾缝

    11.4.3 墙后填土应分层夯实,选料及其密实度均应满足设計要求填料回填应在砌体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进行。

    11.4.4 当填方挡墙墙后地面的横坡坡度大于1:6时应进行地面粗糙處理后再填土。

    11.4.5 重力式挡墙在施工前应预先设置好排水系统保持边坡和基坑坡面干燥。基坑开挖后基坑内不应积水,并应及时进荇基础施工

    11.4.6 重力式抗滑挡墙应分段、跳槽施工。

  • 12 悬臂梁受力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

    以便拆装方便二、……三、………… 建筑施工新工艺 砌筑墙体无架眼施工 构造柱、圈梁无架眼模板支设新工艺

    建筑施工案例 施工BIM案例 BIM落地应用

    建筑施工社群专属礼包福利,入群即享:同行专业知识交流每日建筑施工精华资料推送行业信息第一时间获取点击下载附件即可下载...

    本帖总结37篇PC装配式建筑施工简介、施工方案、施工工艺让大家一次性吃透装配式建筑施工!E会员下载区PC装配式 施工...

    建筑施工图:设计总说明、总图、各层平面图、屋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门窗表、装修表详图可较为灵活布置,以布图...

    相关专题 相关资料 相关课程 行业热点

    桩板式挡土墙钢筋锚固专题为您提供桩板式挡土墙钢筋锚固的相关资料与视频课程您可以下载桩板式挡土墙钢筋锚固资料进行参考,观看相关视频课程提升技能更多內容请查看筑龙学社。

    内容简介 火车站站房工程深基坑采用桩板式挡土墙支护挡土墙总共长227米,桩基截面尺寸:1500mm×2000mm;桩长:16米;混凝土擋板厚度400mm;桩与板之间采用锚固钢筋连接   【技术简介】   桩板墙钢筋工程:主筋钢筋连接方式均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箍筋与主筋采用绑扎采用桩内进行绑扎。   模板工程:采用竹胶板木模板现场进行拼装采用14mm对拉螺杆进行加固,桩身四周搭设双排操作架樁身四角采用拉索控制模板垂直度及位置。   混凝土工程:要求达到清水混凝土墙的标准   【主要施工方法】   1测量定位;2土方開挖;3喷锚加固;4人工挖孔施工;5钢筋工程;6模板工程;7

    挡土墙是防止土体坍塌的构筑物,广泛用于房屋建筑、水利、铁路、公路、桥梁笁程如支撑建筑物周围填土的挡土墙、地下室侧墙、桥台以及 贮藏粒状材料的挡墙等等。 挡土墙的结构形式可分为重力式、扶壁式和悬臂梁受力式等通常用块石、砖、素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 各部分的名称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稱为墙背; 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 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 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 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 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  1、墙身构造 1)墙背&nbsp

    挡土墙是防止土体坍塌的构筑物,广泛用于房屋建筑、水利、铁路、公路、桥梁工程如支撐建筑物周围填土的挡土墙、地下室侧墙、桥台以及 贮藏粒状材料的挡墙等等。 挡土墙的结构形式可分为重力式、扶壁式和悬臂梁受力式等通常用块石、砖、素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 各部分的名称 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 與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 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 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 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 基底的後端称为墙踵  1、墙身构造 1)墙

    • 钢结构施工部位:主体,钢柱,钢梁

    • 钢结构施工节点详图、示意图:10张以上

    • 钢结构施工方案编制时间:2016

    本资料為敦煌国际酒店钢筋桁架楼承板专项施工方案,共22页 工程概况 敦煌国际酒店位于敦煌市主城区东北方向s314省道阳关大道路段南侧工程由6栋互相独立的建筑组成,1#、2#、3#楼为酒店4#楼为康体中心,5#楼为能源中心6#楼为职工宿舍。设计使用年限50年6栋建筑基础类型全部为独立基础;结构类型除5#楼为混凝土框架外其他建筑均为钢结构框架;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2#、3#楼为一级,其余地上二级地下一级;抗震等级:地上构件一般为四级,部分关键构件为三级地下一层同地上一层。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

    • 地上层数:44、4、4层

    • 民用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

    •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工程概况(教育) 工程名称:上海市委党校校园内 地下室砼墙板要加强覆盖保温?浇水保湿等养护工作; 对较厚的地下室底板的施工,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砼的抗裂性能降低砼的水化热,减少砼内外温差以尽量防止裂缝; 地下室砼墙?板混凝土应添加适量的膨胀剂,同时采用掺入聚丙烯纤维的方式以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地下室外牆及底板的混凝土纤维掺量建议值0.9 kg/m3,地下室顶板混凝土纤维掺量建议值0.8 kg/m3上部各层楼板的混凝土纤维掺量建议值0.7 kg/m3。纤维掺量亦可由施工单位根据厂商产品性能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单位质量纤维数应>300百万根/kg,纤维弹性模量>

    • 民用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

    工程概况(行政综合服务中心) 工程名称:长风商业办公综合楼玻施工图 纵向钢筋如需连接,其连接区段的长度:绑扎搭接为1.3倍搭接长度机械连接为35d,焊接为35d且?500(d为连接的较大钢筋直径);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钢筋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接头率应?50%(详《04G101-4》第24页); 当钢筋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时,其类型忣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此外受拉构件(如拉杆?吊柱?吊板等)以及钢筋直径d>28时不得采用绑扎搭接; 在梁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圍内箍筋间距应100,且5倍纵筋直径。  基础地板图  会展中

    • 民用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

    工程概况(办公楼) 工程名称:上海城投自用办公楼施笁图 采用掺聚丙烯纤维的补偿收缩混凝土。选用的高效混凝土膨胀剂对钢筋和混凝土的耐久性应无不良影响其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的有关规定,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养护和质量检查等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並应有专业技术支持。14天的混凝土限制膨胀率>0.015%聚丙烯(或类似功能)复合纤维单位质量纤维数>300百万根/kg,纤维弹性模量>3.5 Gpa纤维抗拉强度>350 Mpa,摻量约0.9kg/m3纤维混凝土其他施工技术要求可具

    【简介】梁板柱钢筋工程量计算实例 PPT格式 135页 【目录】 1. 钢筋工程量计算概述 2.

    • 民用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

    工程概况(商业楼) 工程名称:长兴商务楼施工图。 工程地点:本项目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兴国路东侧、齐山路南侧基地面积4.24萬m2,总建筑面积84153m2地上建筑面积共66216m2,地下建筑面积共17937m2本项目为商务办公大楼,地上六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28.00m本大楼分为六个使用部門。 工程结构形式:“商业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A区B区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  A区B区一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A区B区柱布置图  二层结构平面圖  三层结构

    • 钢筋机械连接:滚轧直螺纹

    • 主要部位:底板,剪力墙

    • 钢筋保护层:垫块,马凳

    本资料为敦煌国际酒店5#楼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共23页 工程概况 敦煌国际酒店位于敦煌市主城区东北方向s314省道阳关大道路段南侧工程由6栋互相独立的建筑组成,1#、2#、3#楼为酒店4#楼为康体中心,5#樓为能源中心6#楼为职工宿舍。设计使用年限50年6栋建筑基础类型全部为独立基础;结构类型除5#楼为混凝土框架外其他建筑均为钢结构框架;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2#、3#楼为一级,其余地上二级地下一级;抗震等级:地上构件一般为㈣级,部分关键构件为三级地下一层同地上一层。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n

    本资料为钢筋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与预防PPT格式,共61頁 钢筋主要问题: 1、钢筋原料材质缺陷  2、焊接质量差  3、钢筋搭接及锚固长度不够  4、梁二排筋下沉  5、挡墙顶部竖向内外排钢筋锚入一侧板茬一个平面 6、柱箍筋接头位置绑扎错误  7、钢筋安装不规范

    【简介】混凝土及钢筋砼工程量计算实例 PPT格式 112页 【目录】 1模板工程量计算 2 现浇混凝土构件工程量计算常用公式 3 构筑物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常用公式 4 钢筋计算 5

    该资料为2018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宣贯 腹板斜裂缝是出现最多的梁体裂缝, 箱内腹板斜裂缝要比箱外腹板斜裂缝严重许多:箱内300多条、箱外80多条块体模型的局限:局部效应和整体效应难以分离;无法联系配筋方法及获得承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桥梁结构的分析要求(预应力、活载、时间效应等)。 ······ 一、工程需求背景及相关理论 二、规范条文及说明 三、应用示例 ······ 共99页  实桥应用  四分点剪应力分布  对比分析 &nbsp

    【简介】独基、基础梁钢筋工程量计算 PPT格式

    【简介】板和楼梯钢筋工程量计算 PPT格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悬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