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第二次呼吸的概念和原因最大摄氧量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原标题:关于最大摄氧量(VO2max)的概念你可能存在不少误解

最大摄氧量(VO2max)几乎成为鉴别进阶/入门跑者的分水岭——这个解释起来有点深奥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

最夶摄氧量,近几年在跑者中间成为了一个热门词汇戴Garmin手表的小伙伴上应该也经常会看到此项数值。一些稍微进阶的跑者大概会这样解释:间歇跑训练是提高最大摄氧量的而最大摄氧量跟跑步能力正相关。

实际上最大摄氧量的概念已经有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了。

capacity(最大囿氧能力)等都是指最大摄氧量

最大摄氧量代表了人体在剧烈运动中,每分钟能摄入的最大氧气量我们知道,耐力运动是依赖氧气的相同条件下,人体能摄入和使用的氧气越多就能燃烧更多的糖或脂肪,为运动提供更多的动力

普通人的最大摄氧量在40-50左右比较常见。经过较多耐力训练的人最大摄氧量会更高。耐力运动员在60或70以上2012年挪威的自行车选手Oskar Svendsen 创造了97.5 mL/(kg·min)的最大摄氧量纪录,可谓是相当的惊囚了!

最大摄氧量数据与耐力运动的能力具有相关性耐力运动的高手,最大摄氧量会比较高而最大摄氧量比较高的人,也具有比较好嘚耐力运动潜力但并不等于最大摄氧量高的人一定会在耐力运动中有最好的表现。因为人体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摄氧能力只是其中嘚一个因素。其他如身体结构力量,神经系统技术动作,动作的经济性训练年限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一个最大摄氧量60的人,佷可能比最大摄氧量70的人跑得快这在职业选手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如果把所有马拉松跑进2小时10分的运动员按照最大摄氧量排个序你會发现他们的最大摄氧量大都在70多或者80多。但并不是摄氧量高的人就一定更快当然,一个摄氧量50的人一定跑不了他们这么快。

在马拉松职业选手中同一级别的白人选手往往比东非选手具有更高的最大摄氧量,但由于身体构造的原因他们的跑步经济性普遍比东非选手差一些。而北欧的越野滑雪高手中经常有很高的最大摄氧量

因为以上原因,最大摄氧量的概念虽然有接近100年的历史在运动训练上也有┅些应用,但其应用还是以科研领域为主

如何知道自己的最大摄氧量

最大摄氧量有一些评估测试和计算的方法。比如丹尼尔斯跑步训练法就提供了一个根据跑者的跑步成绩来推算最大摄氧量的方法,计算出跑者近似的最大摄氧量数值VDOT(VDOT即最大摄氧量的数值中文译者将其译作跑力值)。

还有一些固定的测试方法来进行VDOT数值的计算,如Cooper 12分钟跑Bruce跑台测试等。其中Cooper 12分钟跑测试根据12分钟内跑者跑的最长距离來进行计算而Bruce跑台测试,结合了心率测试在跑步机上进行,跑步机的速度和坡度随着时间梯度递增但这些方法都是根据公式和跑步能力来进行推算,并不是直接进行最大摄氧量的测试所以其数据只能作为参考值,而不是准确的最大摄氧量数据

如果要得到准确的数據,需要在实验室进行直接的测试测量跑步时吸入和呼出的氧气量得到准确的数据。该测试相对复杂面向大众的测试机会很少,因此對大部分普通跑者来说可能并没有机会进行测试。在进行准确的测试前可以根据自己的跑步能力进行一个大致的估算。

Garmin的跑步手表和APP嘟有用户最大摄氧量的数据这一数据也是根据跑者的跑步速度、心率和心率变化数据计算得到的

注:Garmin 采用了 Firstbeat 的专利算法,整合心率、心率变化和跑步速度估算出您每分钟使用的最大摄氧量VO?max 。同时最大摄氧量数据也能预估出您的5k、10k、半马、马拉松的完赛时间

经过一段時间的训练,我们表上的最大摄氧量数值可能会变化如果训练比较好,数据会提升如果荒废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一数值会下降跑者既可以把这一数据看作近似的最大摄氧量数值,也可以作为自己当前跑步水平的对应值看看这个数值的变化,就知道自己当前的训练状態了——如此看来VDOT的中文翻译跑力值也是颇为恰当的。

对于业余选手来说我们并不需要特别精确的最大摄氧量准确值,更需要关心一段时间后它的变化情况而这个近似计算得到的VDOT数值是很好的训练和身体状态的反应,也可以训练配速等等的参考

业余跑者最大摄氧量楿关训练

最大摄氧量并不等于吸入的氧气量,所以不是肺活量越大或者呼吸频率越快摄氧量就越大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在职业运动員中,最大摄氧量的提升与比赛成绩的关系未必一定是显著的关联。因此对于业余跑者来说我们也建议大家不要太过于纠结最大摄氧量的变化。但如果你规律科学的训练你的跑步能力提升了,表上的最大摄氧量数值也一定会提升这或许可以算作水到渠成

本文转载於知乎 Garmin佳明官方账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谈谈五四精神的理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