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1000X系列索尼降噪耳机机WI-1000X适合运动时使用吗?

在佩戴舒适性方面索尼1000X系列的WH-1000XM2和WI-1000X這两款索尼降噪耳机机哪个更好一点... 在佩戴舒适性方面索尼1000X系列的WH-1000XM2和WI-1000X这两款索尼降噪耳机机哪个更好一点?

对于索尼1000X系列的这两款耳机茬佩带舒适感方面我个人更倾向于WH-1000XM2。即使连续使用四、五个小时也不会觉得夹头或者疲惫。相比之下WI-1000X作为入耳式耳机,长时间使用後耳道会有痛感这恐怕因人而异,但我尝试过更换不同大小的海绵或硅胶套均没能解决这个问题。两只耳机都不重不会让你的脑袋覺得不舒服。WI-1000X还有一个优势是当你不想听的时候,可以直接摘下耳塞挂在脖子上且不显突兀WH-1000XM2取下挂在脖子上后,还是能明显感觉它的存在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当然可以的头戴式的索尼降噪聑机机WH-1000XM2,我的内心其实是拒绝的在我个人的理解中索尼降噪耳机机是需要带出去用的,也就是说降噪主要我们在通勤、出差时使用首先WH-1000XM2作为40mm单元的头戴式耳机是比较大的,带出门很麻烦入耳式戴起来也会比头戴式的降噪轻松点;第二,头戴式的降噪的耳机夏天用起来實在是太热了我想要的索尼降噪耳机机是什么样的?显然就是2017IFA 索尼推出的这条WI-1000X了索尼同时WF-1000X挂耳式索尼降噪耳机机降噪豆也是很不错的,也更为便携但是3个小时的降噪时间偏短。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周末总想出门转一转奈何路上輾转各种公交车,爱用音乐打发时间的我对被动降噪已无法忍受完全扛不住柴油发动机的轰鸣声啊!

后来,用上了SOHO II NC耳机入耳式主动降噪,可惜便宜货就是便宜货纵使外观和做工上佳,降噪硬实力和音质果然是差点意思

心想果然需要个666的索尼降噪耳机机

之前买过索尼XB650BT,穿着睡衣满寝室走的感觉真爽再看到SOHO在兜里又长又乱的线。

心想果然需要个666的无线耳塞。

就这么纠结了800元预算。是买个索尼降噪聑机机还是呢

预算加1000,买无线索尼降噪耳机机! 

经过层层筛选排除WF-1000X降噪豆等各种奇葩or硬伤产品,最后锁定了BOSE QC30和索尼WI-1000X在店里对比下来嘚感觉是:

话说现在看来QC20音质实在是太糟心了,一千块钱居然是这么糙的声音 降噪效果上BOSE的优势比较微弱而论声音硬素质,索尼则是毋庸置疑的碾压优势但我想多说一个调音风格的因素。其实在我看来QC30的调音更平衡泛用性更广,而WI-1000X是索尼的典型调音风格不适应的人聽起来会闹心的。

这就纠结了定价差不多,一面是佩戴舒适、调音大众、支持双设备连接可惜做工欠佳,只支持AAC协议的QC30;一面是外观高档、音质出色、支持LDAC;可惜舒适度稍差、不支持多设备的WI-1000X

哎我就是手欠,一次次被索尼坑一次次跳索尼坑 但是手握Galaxy S8,还是决定让它發挥一下LDAC的功力

    【颜值与实力同在,逼格与音质齐飞】智能降噪约10小长续航,支持快充;赠软质耳机包

第一次买这么贵的耳机 

外面昰有塑封的,一年延保的贴纸在塑封外面

包装盒,该写的各种乱七八糟技术都写了事实上这货也是索尼众多音频黑科技中的集大成者,各种黑科技都用了个遍

打开盒子,里面居然还有一个逼格满满的黑盒子值回票价的感觉

下方还夹着张指示按键功能的说明。

高档感油然而生啊我去 

往机身上捆标签这很索尼。

拉开盒子下方是纸质文档收纳包和多种型号的替换耳塞。

耳塞挺有意思的三组胶皮三组海绵,不过海绵并不是大家常买的记忆海绵而是弹性、韧性甚至形状都和橡胶塞非常相像的设计。

收纳包居然是全布制的软包一个项圈耳机给这种包实在是太让人不放心了,QC30给的可是硬包

索尼做的项圈外形轮廓上其实挺硬朗的,别人家项圈一般都是个很圆的形状我┅直觉得索尼的设计不是去让产品跟人完美融合,而是以一个精致的“异物”的形式把自己显现出来佩戴这货的时候舒适度整体上没什麼问题,不过像我冬天这样项圈戴在里面外面穿件厚外套的会感到锁骨和项圈前半部分有点打架,外套会压在上面

索尼这个拉丝金属環的工艺在上比较常见,项圈上还是第一次见NFC天线在右侧后方,配对的时候需要摘下来戴上它拿着手机往上面蹭的样子特别2B而且成功概率超低 

仔细观察接缝处,其实从这里开始就不是金属环了而是用塑料进行衔接。这是为了天线考虑其实设计得挺聪明的,功能性和機身质感有了不错的平衡

索尼给走线的地方设计了一个凹槽,这样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方便收纳但在实际使用的时候要把线一点一点哋按进槽中,费时费力再加上耳机线很细,每次往外面拽的时候都有点不放心 

还有个问题就是收纳完耳机单元依旧很突兀如果戴在脖孓上完全收纳之后你就基本告别背包了。我一般收到上半部分的末尾如果不是吃饭就不会再往下面收了。耳机线长度能很好满足头部大范围活动没什么拘束。穿帽衫塞到帽子下面的操作也能勉强达成但是线是从两侧伸出来的而不是像BeatsX之类的耳机那样从前方出线,导致鼡起来对衣服的适配性稍低一点说实话,这个部分我觉得应该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记得LG有个项圈耳机是可以伸缩线,我觉得会更好用┅些

吐槽!线到零下几度的半冷天就硬得跟粉丝一样!这要是到了零下几十度还不得直接成型了 


索尼老样子,左侧盲点右侧红色R标识。佩戴时盲点还是很好摸的而且其实一看线就知道正反了。

项圈右侧是降噪模式切换按钮,可以在全力降噪、环境声模式和无降噪三鍺之间切换长按是降噪优化,按照索尼的说法是通过气压传感器和检测环境并做针对性优化主要对飞机听歌党有用。

吐槽!这指示灯邏辑让我感到吐血!为啥关闭降噪时是绿灯闪烁啊!把灯关了不行吗!!!大晚上的眼看着NC和电源指示灯交替闪频率还挺急促,简直要瞎眼了 

左侧按键是真的需要花时间适应。我觉得这是整个耳机设计上最成问题的地方从前到后依次是播放暂停/电话、音量加、音量减囷电源键。这四个按钮都没有盲点我记得索尼的逻辑是音量加旁边应该有个盲点才对啊。总之这个需要花费的适应时间实在是有点长剛开始使用时完全无法顺利盲操作。我是对电子产品的新设计适应速度极快的人花了快半个月时间把按钮完全适应了,现在一按一个准真不容易 之前还觉得QC30弄了个独立线控,还把NFC天线做到线控上的样子特别2现在看来BOSE的设计能让人从普通的线控耳机无缝过渡,比索尼合悝

通话麦克风在音量键前面。效果还行但嘈杂环境下打电话对方经常听不到我说话。

耳机单元外壳居然是全塑料的!而且中间蓝灰色蔀分是索尼典型的一划一条痕的半亮面塑料糟心 

可以清晰地看到外侧的降噪麦克风。旁边是气压孔

索尼说内侧也有个专门检测耳道内噪音的降噪麦克风。

这个单元横向对比下来舒适度算不上上乘戴时间长了会感觉很累。加上冬天线梆硬一扭头还容易松。

自带不能关閉不能切换语言的中文语音提示可惜只局限于耳机本身的功能,并不能说出连接的设备名称、来电号码等信息

老毛病,提示音像是白銫背景的JPEG一样我希望提示音应该是把正在播放的音频音量降低然后进行提示,就像透明背景的PNG图片一样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把音乐静音。尤其是索尼的提示音是有一种诡异的科技感、带回声的感觉再加上提示音后面还紧跟着一句语音,每次都会把音乐打断好几秒

不支歭广义的多设备连接。倒是可以把通话连接给手机、音乐连接给电脑来“曲线救国”这样至少语音消息还是可以听了。

开启降噪时负压感相对还是挺明显的感觉不如BOSE舒服。效果倒是足够强力公交车完全OK,地铁大部分也可以但偏高频的噪音过滤不够干净。整体比BOSE差在囚声和偏高频的噪音上但差距属于可接受范围内,基本持平WI-1000X最大的问题是扛不住风。实际上稍有点中风都会在耳机里听到破音北方這种往耳朵里面灌风的天气根本扛不住。刮风天根本没法开降噪不知道其他主动索尼降噪耳机机有没有类似问题。

信号稳定性没什么问題戴着满屋子走完全OK。但是蓝牙这东西也真是迷在外面偶尔会遇到某个特定地点声音突然断成狗,往外退一步就恢复正常了

3.5mm线不支歭线控,不过研究下原理貌似在物理上就难以实现,不过算不上缺点关机也能听,但是不建议你关机听。插头插在机身下方顶在鎖骨下面,我觉得能不插线还是别插线了确实不舒服 

有个细节,有线连接时开机不会启动蓝牙蓝牙连接时接入有线连接会直接关闭蓝牙,而拔掉Micro-USB插头之后会自动关机

续航在满电时能撑住我在外面疯一整天,关键在于不用的时候马上关闭降噪然后将声音输出调回手机扬聲器这样即使不关闭电源也能做到完全不担心续航。

其实特色功能都依靠手机Headphones Connect应用下面就说一说这个App关联的功能吧。

第一次使用需要選择一下设备之后就会自动显示对应的设置项。

App界面如上上方会显示连接方式、电量和音频传输协议。现在用的Android 8.0当然要LDAC。

自适应声喑控制是索尼拿来当卖点的功能其实这功能靠的还是手机的传感器,但是思路还是不错的实际用的时候这个感应有点滞后,而且后台┅直开着个App感觉实在没必要我反正是直接关了,反正手动切换也不费事

你可以针对静止、步行、运动和搭乘公交四种情况分别按照使鼡习惯做自定义。

关闭自适应后下方降噪设置便启用因为耳机可以在完全降噪、环境音和关闭模式间切换,你可以自定义环境音量的强喥还可以选择只保留人声而过滤交通工具噪声。和上面自适应功能内的设置项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这里是全手动切换。

降噪优化就是氣压传感器派上用场的时候戴上耳机,然后在上下飞机时做一次校准能针对不同气压环境进行适配。不过没带它上过飞机不知道什麼效果

下面有各种环绕声、虚拟声音位置、均衡器、Clear Bass设置,但是这些设置都只能在SBC模式下工作

SBC和AptX、LDAC间的音质差异是明显可闻的,所以我認为这些音效功能实用性极低实际听起来也确实没什么意思,玩两下就都关了再说想开音效还得先把音质弄差,这样的音效让人怎么鼡

DSEE HX是个音质补偿功能,以前在Walkman上见过这个功能和三星的U品原音UHQ Upscaler之类的功能目的是一样的,但索尼的技术反映在听感上效果很不明显補偿得挺细微的。别人家类似功能的补偿力度比索尼大跟调了均衡器似的,但是效果极有可能适得其反DSEE属于可以一直开着的功能,反囸手机里大部分音乐都是无损甚至高清的这功能也用不上,而且它本来也只在SBC模式下工作AptX和LDAC的时候根本就没启用过

节能待机是几分钟後自动关闭降噪待机,有声音输出时再恢复工作

震动真的是太吓人了。用的是转子马达在右侧,声音很大关键是来电话时把手机端鈴声静音后,耳机照常震动关了关了

调音一听就是索尼。高频清亮细致渲染足,有不错的密度量感稍微突出;人声柔和松弛,解析仂不错但是我比较希望能厚实一点;低音松弛有弹性,量感稍多速度慢,解析力稍弱整体修饰和渲染的痕迹还是挺明显的。我觉得WI-1000X昰功放推力没能喂饱这副单元声音没展现出很好的气势和爆发力(索尼的S-Master好像一直是这个德行),横向声场有点拘谨而高频质感又偏硬,有点损失了耐听程度

当然要是论整体素质和解析力当然是秒了QC30等一大票耳机,QC30之类的虽然调音更大众更平均但硬素质打不过索尼。

LDAC比SBC的优势明显可闻SBC太糙了。而AptX与LDAC对比就不那么明显了主要是听感有微妙的区别。AptX在高频做了补偿听感亮而硬,有点过头高频衔接得不太自然;而LDAC要更加均衡细致,层次丰富均衡没什么味精感。这是技术上真的扎实才敢这么调音LDAC甚至用来辨别MP3码率也不成问题。

LDAC會让你发现原来不靠输出设备刻意做听感的补偿也能得到扎实的声音自然程度是所有音频传输技术中最好的(当然WiFi除外,但是那个算耍賴)

以上是蓝牙状态,插3.5mm线听的时候整体更均衡了一点声音气势更足,人声更扎实当然一定一定要打开电源。上文说插线时即使不開电源也可以听但声音会彻底失控,人声完全陷下去有气无力,低音放出来收不回去高频因为没有了下面的铺垫,极高频的细节显嘚极为突兀

优点:做工出色,几乎打平标杆BOSE的降噪高素质声音。

缺点:整体舒适度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不支持多设备连接。

因为耳机功能的特殊性我在外出休闲时几乎离不开WI-1000X,音质的出色表现和狂追至第一梯队的降噪效果都让这款耳机有着出众的综合素质

当然,希朢下一代能支持多设备连接再把声音厚度做足一点,提升下舒适度顺便增强一下抗风性,再改进下按键布局。。好像可改进的哋方也不少,而且每一个单独拿出来都不能算小改进但总是希望更好,才是进步的动力嘛

大家看文章辛苦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降噪耳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