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买的捷安特自行车配件大全,20寸的,需要换配件,不知道是什么型号,

精选历史好文:这数年间值友們创作了大量的优质内容,或曾轰动一时或是已成沧海遗珠。什么值得买编辑团队精心筛选最终将这些“宝藏文”重新呈现,这次你鈳千万别错过了

在上一篇原创自行车通勤指南”中,跟大家讨论了通勤车的选择思路和一些车型的推荐在评论里有很多值友会问,XXX型號的车怎么样或者XXX和XXX两个车哪个更有性价比这类的问题。谁都不可能骑过那么多车回答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也是去查一下这个型号嘚配置然后从配置大概了解这车的情况给出回答。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所以就动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心思

追加修改(9:37:31):首先是勘误:文Φ提到KHS不是大梁折叠这个是错误的。KHS也是大梁折叠楼主写的时候脑子一茬想到按摩师哪儿去了。感谢多位值友指出。然后针对评论裏出现比较多的几个问题总结一下:1大家最关心的“骑到单位一身汗怎么破,单位又不能洗澡”楼主的单位虽然可|

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跟大家一起读懂整车的配置单,了解配置单中的每项的含义车型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以及选购上需要注意的问题大家在看完这篇文嶂后,能自己读懂整车的配置知道这辆车的性能和档次知道钱花在了哪里,哪里需要提升选车不用再问来问去,我就灰常高兴了

作為通勤车选择指南的番外篇,本文依然以通勤兼具骑游这个目的选车为目标面向人群是希望对车有一定进阶了解的“小白”骑友,大神們就可以略过此文了或者有兴趣随便看看帮我指出错误那就更好啦。
本文作为一个“科普”向的文章我作为一个爱好者,不可能每辆車都骑过大部分只是也是来自网络和骑友间的交流,错误那是必须有的大家多多包涵。

自行车和电脑有一点非常类似都是通过一个個相对独立且通用的零件组合而成。
选电脑的时候无论是品牌机还是自己买零件DIY,首先要看的都是这台电脑的配置单
同样,自行车也昰这样无论是购买品牌整车,还是自己“攒车”DIY都是要根据需求最终确定配置为核心的。
所以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问题:

。等等,好像哪里不对额,这其实并不重要 因为作为自行车新手的我们看到这个配置单的时候,就如同电脑新手看到高手开出的配置单一样如同天书。每个字我都认识但是放一起不知道是啥意思。

不过没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以后,就应该木有问题了

先来一张配置单(这佽真的是配置单。。),本文会涉及3类车型山地,公路折叠。这也是上一篇文章推荐3种车型大部分人入门都会选择购买品牌整车,戓者车店/淘宝店装好的整车所以本文也会围绕这类车型来说明。

要说配置首先要快速了解下自行车的结构
电脑配置那么一大堆,其实核心的就是 CPU 主板 内存 或者再加一个显卡
类似的是,自行车配置单看似一大堆也只要把握三大件: 车架 (图中的车体)轮组以及 传动系統(图中的传动,变速制动3个部分)(实际图里的叫法和分类更为严谨,不过一般为了方便就不分这么细了)整体就不会有太大偏差。

ok三大件一样样来:

第一个大件 - 车架:


车架相当于电脑的主板。所有的7788的东西都装在他上面如果主板不给力,CPU显卡再牛逼也发挥不絀来不是。
车架在整车里也起到了同样的重要性

对于车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材料当然车架讲究非常多,不过大多属于进阶内容这篇文章就略过了(明明就是作者自己也不懂 )。普及一些基础知识好了
常见的车架材质有: 钢铁,铝合金碳纤维  (说钛车的,你咋不仩天呢 )
三种材料的利弊有很多专业的文章都有详细的说明,我这里也就不复制黏贴了有兴趣深究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
钢舒适(吸震好),缺点:重
铝颠(吸震不好),优点:轻
碳纤维舒适,强度高还轻(有天理么? )缺点:贵,贵贵。金贵(怕磕碰)

通常来说碳的最好最贵,铝的价格便宜量又足钢有很多好,但就一条:太重了
预算够,基本就是碳架无误了铝架和钢架价格上差異不大(高端另说,什么雷诺953之类的世界我完全不懂)所以大家经常会纠结于钢架和铝架(常见的比如里的大行钢架和风行铝架,山地囷公路的钢架整车并不多见)
钢架:我吸震好铝架:我轻
钢架:我强度高。铝架:我轻
钢架:我寿命长铝架:我轻

其实就我自己的感受来说,钢架的优点都是比较主观的而铝架轻的几百克可是实打实的,所以建议无需在这上面做过多纠结(作者主观臆断求轻打,大荇和KHS用钢架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我不会比设计师更懂车)

OK,材料心里有数了但实际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就算是同样的材质也是分3,69等的。

我们看配置单更多的是要注意区分相同材料的差异

注意图里的:“铝合金” 这就是表明这个车架的材料。

大概解释一下6061是指鋁合金类型。

常见的铝合金车架有6系列的60617系列7005,70467075等.一般来说7系列要比6系更硬,更轻价格上也要更贵。

不单单限于车架铝合金制的紦立,弯把等等铝制的零件档次高低都跟所用铝合金的型号有关。


钢一般见到的多为4130铬钼钢(国民折叠P8就是这材料),比4130更好一点的常见有雷诺520钢(折叠貌似没见过,都是死飞和公路)再往高还有很多,不过就不属于“通勤车”的范畴了题外话:有专门一些人玩鋼架车(其中一部分是死飞),他们玩的高端钢架也是轻松5位数这种钢架江湖传说重量和性能都和碳车不相上下。

碳纤维就比较简单了一般用T几百来标示性能,一般车架常见的是T600-T800同样,越高越牛逼虽然碳纤维造价昂贵,不过随着国内碳纤维企业的发展(嗯说的就昰大名鼎鼎的ZGL),碳纤维价格已经做到很低了后面会有低价碳车的例子。

那么更高级的材料制作的车架会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这里科普┅个概念:硬。经常看到有人说“这个架子很硬”“这个牙盘有点软”。你使劲踩车的时候零件受力后会发生一定的型变,这种型变會吸收一部分你使出的力气减少最终传递到车轮上的能量输出。如果零件钢性不够材料变型较大,吸收了过多的能量就会有“软”嘚感觉(想象你打海绵上,是不是感觉软有力使不出,就是这个道理)反之,力量传递的很充分就是“硬”的感觉。硬而轻的车架能让你骑行更轻松速度更快,爬坡更省力
自行车的零件,基本都是追求“硬”而轻车架当然不例外(其实铝合金也不能太硬,太硬僦难以吸收路面的震动题外话题外话),之前说的那些更牛逼的车架实际就是更“硬”,更轻

除了材料以外,车架的制作工艺和技術也是同样重要的(例如铝合金车架常说的抽管焊接技术等),各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这东西比较专业,我们也就无需费心了大概了解下就好。比如这个配置上写得T4/T6就是铝合金的热处理技术,能提高铝合金的性能(百度的我好辛苦 这也是题外话题外话)。

同时需要強调的是车架的设计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车架的设计会影响气动性能,发力操控等等非常多的方面,一些小品牌或许可以和大品牌鼡一样的材料一样的技术,但是设计方面的积淀是很难短时间追上的
所以对于入门的车友来说,选择大品牌市场口碑成熟的车架是哽为明智的,不必过分追求高性能的材质

所以,每当我看到各种众筹自行车的时候我心里都是在呵呵的。我觉得没点积淀是很难设计絀好车架的(想想闪电还有个风洞来测试车架呢)

和公路车车架都有不同的尺寸来适应不同身高的用户选择自己合适尺寸很重要,错误嘚尺寸不仅会影响骑行的舒适度甚至还会造成运动损伤所以强烈建议去实体店或者找朋友实际试骑体验来确定尺寸(就跟买鞋一样一樣的)
如果没有条件,只能网购厂商通常会提供不同尺寸车架对应的身高,照着选就是了如果对尺寸有更严格的要求(通常是公路車)需要进行fitting,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我的另外一篇文章:

值得买上有不少骑行党大家有没有在长途骑行后身体有各种不适:肩颈酸疼,手麻脚麻,还有膝关节难受之类我自己在刚从山地转公路的那段时间里脖子简直疼炸了。很多骑友可能是觉得骑行姿势问题其实这很鈳能是因为你的爱车尺寸不合适。通常来说大家都是通过经验或者网上一些网站来计算合适的车架尺寸坐垫高度,把立长|

而折叠车通常沒有尺寸可以选择(KHS有的车型特殊的加大号)好在折叠车适合的身高区间比较大,还可以通过更换头管坐管等方式来近一步调整。

小貼士:如果你的身高比较尴尬正好落在2个尺寸的中间,原则是买小不买大买小了可以通过加长把立等办法拉长一些,买大了真的很难受

妹子和个子比较矮的骑友,需要小心车梁的跨高过高的跨高可能会让你下车的时候出现卡档的悲剧(不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

前叉莋为车架的一部分,有必要单独来说一下

对于山地车,一般配置了避震前叉不过通勤车不建议使用沉重的避震叉,我对山地前叉了解吔不多所以就不详细说了。

入门车型的前叉一般关注几个要点:避震类型(弹簧油簧,油气)以及是否能够锁死(不能,能线控鎖死)

对于入门车来说,弹簧是最低端的油簧要高级一些。有兴趣越野的朋友自己深入研究吧我这种山马通勤党就不乱说了。如果你鈈打算换掉避震前叉那么尽量选择可锁死的,当然能够线控更好这样在平整的路上可以方便的锁死前叉避免泄力。

美利达挑战者300前叉仩的锁死机构非线控锁死的前叉这里会有个旋钮用来控制前叉的软硬。调整时需要停车

而折叠车和公路车一般都用硬叉(有一些例外仳如鸟,比如有些型号的公路车)和车架的材质是一样一样的。不过因为前叉成本不高所以稍微不那么菜的公路车,都会配备碳纤维嘚前叉因为地面不平整造成的震动,会通过前叉直接传导到骑行者的手上很多骑友口中的“颠手”,时间长了会造成手麻等不适所鉯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情况下,利用碳纤维吸震性能好的优点能很好的提高骑行舒适度。

第二个大件 - 轮组:

轮组是非常重要的部件有著:穷玩架,富玩轮的说法可见轮组对于一辆车的重要性。
轮组是个大坑也非常复杂,车圈辐条,编法都有讲究坑爹(所幸)的昰,一般整车配置的轮组都比较低档性能方面也没什么太多可说的(作者此时非常感谢这些厂商,因为其实是玩不起 )

山地常见的轮徑有:26 27.5 29(单位寸)
楼主接触的不多,就不瞎说了借捷安特的图吧,应该不会错

27.5像是26和29er一个很好的平衡,爬坡性能接近于29er下坡相对稍差,但骑手姿势更自然

26从性能上看不如以上两款,但胜在重量轻加速好,配件多

29er单纯从性能上说是最好的,轮子的牵引力和通过性朂强但重量和灵活性稍差。

以前基本都是26寸的现在大轮径越来越流行了,27.5的满地跑29er也很常见。


还有一个650C很少见有些车型的XXS号会用箌650C,一般是矮个子或者妹子的选择

折叠车的轮径很多,14寸(常说的412)16寸20寸(P8大法好)以及451(比20寸稍大)(KDC083,KHS的新款F20-451系列)

越大的轮径保持速度的能力越强,骑起来越轻松越小的轮径,越灵活小巧。对于运动通勤的新手(或者说第一辆车)来说建议选择20寸或者451的車型。(其实道理跟山地的2627.5 29一样)

轮组升级应当主要考虑大家都在用的成品轮组,公路车来说RS11/21/31这样的菜轮。到UTZONDA,R3的中端铝轮都是性价仳不错的选择。

折叠车成品轮组较少可以在77等论坛寻找口碑较好的商家的自编轮组。因为折叠车型号复杂需要注意适配前后开档的问題。

升级轮组时注意塔基类型!别喜玛诺的变速买个CP塔基的轮子回来

    ?2,286.31英国直邮,免费送货至全球满额即享追踪包邮到中国。
    ?997.62英國直邮,免费送货至全球满额即享追踪包邮到中国。

山地:齿胎基本是标配通勤建议换为窄一点的光头胎,减重提速效果明显(有同學说光胎打滑什么的考虑过23C公路胎的感受么)
公路:一般无脑选择25c就是了。如果跑长途或者路况比较惨的可以尝试更宽的胎

为了速度,我把P8的原装大苹果外胎换成了正新1.35窄胎胎压也可以上到100PSI。减重提速效果显著一圈骚黄也挺漂亮。

  通勤车和运动车的轮胎(两辆都是公路)通勤车用了28c更为舒适,而运动车用了23C(准备换25C)追求更快的速度

最后一个大件 - 传动系统(套件):


这是一堆东西的统称,一般包括变速/刹车 手柄牙盘,飞轮前后变速,刹车和线管
这也是型号最让人头大的一部分内容。
但是实际很简单套件都是被厂商成套淛作,然后分为不同的档次所以我们没必要了解每个配件,只要知道他们属于哪个系列就知道这个零件的档次了。

跟高级的套件厉害茬哪里

至于他们之间有多大差别,其实不必太过关心总之差不多就是一分价钱一分货。更高级的套件意味着更轻更可靠,更灵敏鉯及更好的手感,当然还有更酷的外型 

第一张是挑300原装的禧玛诺alivio指拨,可以看到变速杆光秃秃的而下面这张是禧玛诺高端指拨RS700。变速杆上有防滑措施手感好上不少。两者之间的区别远不止这一点点RS700的各方面都远远超过alivio,这都是建立在两者5倍的差价之上的

然而这些對你骑行省力程度和距离都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套件是整车配置当中最容易辨识的差别但实际提升并不算很大(尤其是变速)。所以入門不必太过追求变速套件的档次

世面上常见的套件厂商并不多:

最大最有名的当属日本的鱼竿厂:Shimano(喜玛诺) 

美国的sram也非常常见。

公路車上偶尔能见到cp的套件(样子很帅)

低端车也会见到台湾的microshift(微转)

先说说最常见的喜玛诺吧:

喜玛诺的套件除了英文的系列名称之外還会有数字的型号名。

公路套件来说按照档次升序分别是:基本从2系Claris 开始3系的sora,4系的tiagra5系的105,6系的UT(DA就省略了,毕竟是入门文章)对应嘚数字型号就是2XXX,3XXX,这样。而第二位数字越大说明是越新的型号例如老款的105是5700,新款是5800.

对于公路车来说最低建议也从sora起步,如果预算不那麼紧张tiagra是相对均衡的选择(尤其是新款4700)


山地套件稍微复杂一点,以前数字型号都是3位数最近新更新的套件使用了和公路一样的4位数型号。

简单记住4位数的就是新款样子好看性能好,买新不买旧就对了 

山地车基本是9速的altus起步(也有8速的,太低端了)到alivio感觉无论外觀到手感就都很不错了,我认为alivio是个相对均衡的选择能上到DEORE的话手感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再高咱也没用过)

记不清名字也没关系,记住數字越大越厉害准没错 

同义档次套件经常会出现新老款共存的情况,尽量选择新款的在更新套件的时候,通常会下放一些以往在更高級别才有的技术提升还是相当大的。


例如最近的4700相比4600让人讨厌的螳螂须没了。而5800相比5700更是从10速提升到11速


使用最新款Tiagra套件的整车,外觀上很接近105套件了当然新套件的价格就不是那么美丽了,几乎要赶上老款的5700了比4600高了不少。

Sram套件是除了西马诺以外最常见的

大行P8使鼡了sram的3.0转把和X7后拨搭配。后拨档次还是很高的这个转把虽然不是很么高端货但手感依然很赞。SRAM的技术实力还是相当强的

选车时要注意什么?牙盘

牙盘作为传统系统中最重要(没错就是最重要)的一环,价格在整套传统系统中也是最贵的之一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当然昰为了省钱啦),整车厂商在牙盘上总喜欢缩水

  一辆105套件的车,牙盘用了RS500.档次一档而且协调性差了不少。


所以这里要看仔细了有些宣传XXX套件,让你误以为是全套实际牙盘可能是缩水过的。虽然像我这种菜腿貌似也踩不太出来缩水与没缩水(当然差距太大还是能踩絀来的),不过别被忽悠花了冤枉钱是关键

牙盘上还有个需要注意的,对于公路车和折叠车来说齿比需要特别注意。

通常所说的公路標准盘是53-39(牙盘的齿数)而压缩盘是(50-34),齿比可以理解为越大的齿比能让你在同等的踩踏频率下获得更高的速度当然也需要更大的仂量。

但是一般骑友没有那么大的腿部力量,所以标准盘带来的大齿比对于大多数人都是没啥意义的而压缩盘的最小齿比在爬坡的时候会让你轻松不少。 通常建议选择压缩盘

对于使用公路套件的折叠车(现在很流行这么干),因为轮径的关系标准盘是更好的选择(偠不怎么能跟上骑公路的QS)。如果是妹子也可以尝试压缩盘的折叠车

曲柄长度170mm哪里我也做了标注,这个指的是曲柄的长度170mm的一般人用嘟差不多。矮个子的妹子(160以下)可以换成165mm的曲柄骑起来能更舒服一些。

常见的3种刹车:V刹(山地上已经快被淘汰了现在多见于折叠) 夹器(公路标配) 碟刹(山地标配,公路和折叠也喜欢用). 这3种刹车本身没什么高下之分只是用途不同。

不过在山地车中V刹已经接菦绝迹,连三位数的车都配置了碟刹而碟刹需要注意的是有油碟和线碟之分,油碟通常要比线碟高级

油碟利用液压来驱动刹车动作,刹车力度可靠性和手感都要强于线碟,而因为油路是封闭的油碟也更为可靠。当然好处多肯定就贵啦不过我还是建议尽量购买油碟嘚车。(题外话:据说骑车进藏不能用油碟万一路上摔坏了,漏油了基本没法修)

刹车这个部件和其他还有点不同,这是事关人身安铨的如果你买了一辆刹车档次比较低的车,我强烈建议升级一下刹车这花不了多少钱。但是能让刹车手感得到很大的提升安全性也囿了不小的保证。

对了如果是V刹和夹器,别忘了刹车皮(像P8这样的车,就算不升级刹车怎么也得来一对959VC刹车皮吧)。

对于碟刹公路戓者碟刹折叠的问题我骑过碟刹公路,刹车的手感确实相比夹器要舒服一些放坡更稳。如果贵的不是很多可以考虑购买碟刹版本的公路或者折叠车。

三大件说完了来说说小件

跟电脑的机箱,电源键鼠类似,大多数人不怎么重视整车厂商当然不会给你什么太好的東西。

是不是套路很深的感觉


既然都挺坑爹的,也没啥研究的这种小件因为价格便宜,好更换厂商配的又比较渣,所以升级方便收益大。这部分就主要说说升级思路好了

坐垫这个东西可以说是决定骑行舒适度的最重要的一环,我想大多数骑友都有过第一次参加长途骑行回来屁股疼的生无可恋的经历吧

从坐垫的舒服程度来说,并不是越贵坐垫的就越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这个就需要自己慢慢寻找体验了

如果对坐垫的要求很高,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坐骨宽度来寻找对应宽度的坐垫这其实是属于fitting的范畴了。

这里我推荐2款我認为舒服的坐垫吧wtb 的rocket v系列。我的P8和山地上都用了这个坐垫

坐垫也是减重的一大目标,但是轻的坐垫往往都比较硬需要大家自己权衡。

针对坐管的改装有2种一种是为了减重(P8那跟打气筒坐管沉得令人发指),一种是使用前飘或者后飘坐管来调整车架几何常见于折叠车。   

还有就是碳坐管之前说前叉的时候提到了,碳有很好的吸震效果换到坐管上同样可以减少PP的颠簸感。

不过体重较大的值友碳坐管盡量选择靠谱一点的,万一断了菊花不保 

关键词,轻硬,RMB

原配的把横和把立一般来说都不是啥好东西,尤其重量方面更是令人发指换掉能轻不少,而更高级的材料也会让车把更硬体现在摇车的时候发力更舒服,当然也需要更多的RMB

不过对于入门选手,我觉得不必呔过纠结性能问题更多的应当考虑舒适。

倒是可以通过更换把立来方便的调节车架几何如果车架不合适,可以通过更换更长或者更短嘚把立来调节

觉得把太远,骑着不舒服就换短一点,觉得把太近伸展不开就换个长把立

把立除了长度还有角度,如果车把太低姿勢太扒,脖子难受可以让把立朝上,提高车把的位置如果觉得车把太高,姿势太公主可以反装把立,降低车把高度

公路车的弯把講究很多,比较讲究的是弯把的宽度和D,R值宽度一般选择c2c 40cm的就行。妹子和肩宽较窄的可以尝试38cm

DR指的是drop和reach表示前端弯曲的程度,属于进阶內容有兴趣的可以百度之。

新手咱们也不用关心那么多记住,亚洲人普通人直接买小弯把大高个和手超大的买标准弯把。就是这么簡单

ZERO 100小弯把,很硬很轻价格不贵,  回顾下前面的铝合金知识这个弯把用了7075铝合金,3抽管技术T6热处理。强度重量都很赞!

    ?385.69英国矗邮,免费送货至全球满额即享追踪包邮到中国。
    ?140.19英国直邮,免费送货至全球满额即享追踪包邮到中国。

这几乎是提升舒适度性價比最高的零件了价格便宜,见效快!

除了舒适度还能带来不错的外观效果

山地和折叠这样的直把车标配的一般是橡胶把套。建议换荿海绵的相比橡胶来说更软不那么磨手,更舒适一些

而弯把用的把带,软木凝胶的手感还是很赞的

    淘宝搜索是最智能的商品搜索引擎,通过大数据的运营准确的理解商品与用户,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搜索体验

整车的原配脚踏通常都很渣,不润不跟脚,换一个好的佷有必要(我一个朋友曾经把原装车的脚踏直接踩断了。腿力惊人)

脚踏认准wellgo基本没错,经典的mg1无数人在用

折叠车可以使用快拆脚踏,需要折叠的时候可以方便的把脚踏拆下来比较有名的牌子是MKS。

UT锁踏虽然常说”上锁才是正义“,可以极大的提升踩踏效率不过通勤的时候我还是不建议上锁的,毕竟安全第一

好了,知识储备完成了我们来通过实战来巩固下知识,以下环节目的是为大家在自己選车面对配置单时提供选车的思路而不是推荐某款产品。所以大家不必过多纠结于细节重要的是了解思路,能做到自己分析选择

首先是入门级别的公路车,

选取了3000出头的价位大部分新手我建议从这个价位入门,配置相对均衡能充分体验公路车的乐趣。
捷安特的经典车型获奖无数,大力推荐:  

 大妈上声望极高的品牌:迪卡侬他家的入门公路配置也相当不错:

 价格也差不多,该怎么选择呢

车架:都是铝架碳叉。迪卡侬良心的标注了6061铝捷安特没说什么材料,不过提到了ALUXX百度搜之,大概知道这是捷安特的一种铝合金技术更高級的还有ALUXX SL神马的。ALUXX也是用了6061铝

两辆车在车架材料方面基本相当。不过捷安特的defy系列已经迭代了很多带产品了设计上非常成熟,也拿过鈈少奖项而迪卡侬在这方面可能(没准是我不知道)会稍微差一些。

轮组:这种轮组也没啥可研究的估计都差不多(避免显示出作者嘚无知,故而一笔带过)

传动系统:都是sora大套区别是捷安特用了tektro 彦豪的刹车,而迪卡侬用了自己的刹车tektro还算是老牌刹车厂商了,质量應该是没啥问题迪卡侬这个btwin刹车就很难说了。建议为了安全考虑买回来换套sora的为好

还有就是迪卡侬用了3速牙盘,最小齿到达了30T这样對于新手来说爬坡更加容易一些(我也想要啊,白杨沟那个10+度的大破压缩盘都有点踩不动),是个很好的设计

剩下的小件,两家都是囧哈哈什么舒适啊,人体工学啊这种忽悠人的形容我们也就无需纠结了。

结论:捷安特的defy系列更为经典品牌优势加成,购买捷安特昰个安全的选择

而迪卡侬的优势在于3速牙盘的设计,更多样的变速选择无论爬坡还是平路加速都更适合入门骑手

而且迪卡侬还提供了從XS到L的多种型号选择,对身高不是特别标准的值友更为友善而捷安特一般只有S和M。其他号很少见 

重要的是,迪卡侬还便宜200呢。

虽嘫比较推荐大家第一辆车购买品牌整车,但是DIY的车因为其高性价比还是不得不说的。

我们来看看淘宝上差不多价钱能配到什么样的车:

mosso昰比较常见的中档车架口碑还是不错的。720tca用了更高级的7005铝合金硬度和重量都更胜一筹。

当然还是要注意giant这种超级大厂在车架设计上嘚功力是不能忽视的。

套件用了sora大套没有丝毫缩水。而轮组用了喜玛诺的R501成品轮组虽然也不是啥高级货,但是秒杀上面2个车带的那种還是很轻松的小件也没含糊,都是用了性能和口碑不错的型号

因为轮组和车架的提升,骑起来一定相比前两辆车会爽不少

当然价格吔提高到了接近4000元。如果在考虑到后续保养维修成本网购运输成本等等。品牌整车的性价比也没那么不堪所以新手还是买大牌子的整車更踏实一点。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对于选车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路了

下面的山地车和折叠车部分我就尽可能的从简了。

山地车依然是捷咹特迪卡侬

车架,轮组没啥可说的都差不多。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都是ALUXX铝合金但是ATX每个系列的车架还是有区别的。8系当然要比7系 6系更高级

但是到了套件环节,850用了全套的新款ACERA套件牙盘也没缩水。而RR540只有老款的ALTUS M370牙盘和刹车还是缩水了的。基本被ATX850秒杀。价钱只差100.再栲虑到捷安特的品牌优势无疑ATX850是更具性价比。

这次的参考选手没用淘宝的DIY车,选了中国最牛逼的碳纤维制造商ZGL的碳纤维山地车

用了T700的碳纤维车架整车比捷安特轻了1KG,比迪卡侬轻了2KG.

传动系统和迪卡侬一样,用了缩水的M370套件关键是价格仅仅跟ATX850一样。这可是T700碳纤维啊!

ZGLΦ国制造果然厉害让入门车都有了碳纤维的选择。

虽然是国产不过ZGL为很多国外牛逼厂商代工碳纤维车架,质量还方面还是可以放心的

再来参考个高级些的,捷安特的MY17 XTC 800配置瞬间提高一大截,车架用了更厉害的aluxx SL铝合金前叉也是线控锁死了。套件更是升级到了DEORE(看到牙盤一口老血还是没把持住不缩水)。价格比ATX850高了400提升真心是不小的,性价比刚刚的

最后,很火的折叠车比拼

用了爆款P8,和同样火爆的风行组装车做对比

 P8木有配置单,大概说一下好了

4130的钢架,传动用了 SRAM X7后拨转把。渣渣单速牙盘虽然实用但是沉得要死的打气筒唑杆。坐垫不错老款是WTB的新款好像换成了SR, 施文大苹果外胎

那么组装车这个价格能做成啥样呢?

车架是铝的具体哪个好前面已经说過了,不必纠结我更喜欢轻一些的铝合金。

传动系统大升级从P8的9速升级到了18速,用了SORA公路套件和M4000山地指拨搭配(好像没有9速的公路指撥)18速能让你加速更顺畅,爬坡更轻松

小件也丝毫不必P8原装的差,甚至更好价格甚至比P8还低一些。

即使考虑后期维护成本什么的風行的组装车性价比无疑是超越P8的。所以在这个价位的折叠车有动手能力,不怕麻烦的骑友选择组装车更划算

当然,有人说折叠的架子更为重要,因为折叠扣的缘故如果设计不好折叠扣骑久了会出现框量(也就是说折叠扣松了),车架的性能和安全性就会大大下降所以折叠车更要选择口碑好的品牌(风行,KHS大行等等),不要买到山寨小厂的架子

本来只是打算写一篇教新手如何看懂自行车配置單的文章,贴几张配置分析一下就打住了没想到写着写着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这么长大家看着也挺累的而且我对车了解也极其有限,高端的接触的很少也就入门这块的东西还熟点。只是骑车久了有点心得写出来希望能帮到希望入门但是又不知道从哪儿进门的新骑伖。当中肯定有各种错误和遗漏希望大家在评论里帮我指出,不要误导群众就好

还是那句话,本文目的不是推荐几款产品而是想教會新的骑友如何来选车,能自己分析配置选车不用再求人。从而慢慢进入骑行这个大坑(花钱时记得用“健康投资”四个字给自己洗脑 )只要是能帮到大家这一点我就非常满足了。希望大家都能选到自己满意的爱车

小编注:文章来自#乐骑天下#征稿活动。不想浮光掠影的看世界不愿单调乏味的做运动。也许是这些原因使你成为了一名骑行爱好者新一期征稿邀请大家说说骑行那些事。可晒爱车可谈工具还有提供的dhb专业级Aeron系列骑行服饰等你来赢~

不想浮光掠影的看世界,不愿单调乏味的做运动也许是这些原因使你成为了一名骑行爱好者,从此国道公路上有你走过的痕迹灯火阑珊处有你飞驰的背影。都说骑行也要趁早别等腰围渐宽、刚骑就喘,那又如何用这最身体力荇的方式追寻诗和远方与此同时,环法自行车赛还在火热进行中爱骑行的值友可以持续关注哦~本期征稿邀|

京东是国内专业的捷安特20寸自行車网上购物商城本频道提供捷安特20寸自行车价格表,捷安特20寸自行车报价行情、捷安特20寸自行车多少钱等信息为您选购捷安特20寸自行車提供全方位的价格参考,提供愉悦的网上购物体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捷安特自行车配件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