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硬疮,两年后发了满背云中龙和颈部,红色硬包,发得很快,很快大面积

名医名方 朱仁康 颈后背部长疮医案


()字行健,男祖籍江苏无锡,中国皮外科专家早年从其兄长及江南外科名医章治康先生学医,后在苏州、上海开业行医曾主编《国医导报》。1952年到上海市青海路公费医疗门诊部任外科医生1956年由卫生部选调至中医研究院工作。于19565月应聘在西苑医院任中医外科主任,亦称疮疡外科1963年合并入广安门医院外科研究所。擅长治疗疮疡、银屑病、痔瘘等1980年创制克银方,治疗银屑病疗效较高。1971年创鼡滋阴除湿法提高了治疗湿疹的疗效。从事中医工作70余年精于疮疡、皮肤外科。擅长治疗多发性疖肿、乳腺炎、脉管炎、湿疹、皮炎、银屑病、丹毒、带状疱疹、扁平疣等病症在临床实践中,刻苦钻研古代医学文化博采众长,敢于创新创制经验方50余种。如湿疹为皮肤科多发病之一经多年的观察,总结经验对225例湿疹患者根据全身症候,舌苔脉象、皮肤特点加以辨证论治分为湿热、血热、风湿熱三类进行治疗,并将其验方输入计算机制成无论诊疗系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编著有《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中西医学汇综》、《實用外科中药治疗学》等

[例一]邱××,女,85岁,病历号码63198初诊日期:19661116日。

主诉:后颈部长疮畏寒发热已七天。

现病史:一周前项后起粟粒状小疮,未予重视渐见肿硬扩大,疼痛掣及肩背并有沉重之感,颈项转动困难伴有畏寒发烧,饮食不振曾注射青霉素三天,未见明显效困肿疼加重,彻夜不眠要求中医治疗。

检查:项后居中有7×9厘米肿块,上有脓头无数状如筛孔,脓栓堵塞膿水外流不畅,四周肿硬灼热疼痛拒按。体温38.5 C 白细胞计数不18000/立方毫米中性84%,淋巴西6%  脉细带数,苔薄黄

证属:郁火内结,热聚荿痈

治则:补正托毒,和营清热

药用:生黄芪9克 归尾9克 赤芍9克 防风6克 陈皮6克 远志9克 白芷6克 炙甲片9克 皂角刺9克 银花9克 生甘草4.5克 三剂 水煎垺。

外用:重升丹、另玉露膏(玉容膏(玉露膏) 方配方:芙蓉叶100g 凡士林400g 制法:研成细粉,凡士林加热熔化将粉兑入调匀并且加入石炭酸液8滴,以作防腐之用主治:凉血清热,常用于疮疖、丹毒、脓疱疮等用法:将软膏敷于患处。)

二诊:(1119日)三日来脓泄大畅,肿痛日轻尚见头晕 而疼。脉细弱舌淡,苔净前方加菊花9克 三剂,水煎服

三诊:(1122日)脓腐渐脱,下露新肌头痛轻,胃纳渐馨脈弦细,苔薄黄腻仍宗前方加钓藤9克,服三剂

四诊:(1125日)创面脓腐已清,肿亦全消但有空腔,皮肉不能粘连头项尚有压痛,脈苔如前拟以补益气血,促其生肌佐以平肝熄风。

药用:生黄芪12克 川芎4.5克 归尾9克 赤芍9克 白芷9克 菊花9克 石决明()12克 钩藤9克 银花9克远志9克 苼甘草6克 服三剂

外用:五五丹(附五五丹,组成:熟石膏5钱升丹5钱。出处:《外伤科学》功效:提脓祛腐。主治:流痰、附骨疽、瘰疬等潰后腐肉难脱脓水不净者。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掺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中外盖膏药或油膏,每日换药1?2)加玉红膏(附玉紅膏方,配方:当归 制法:先将当归、白芷、紫草、甘草四药入麻油内浸渍3天,慢火熬煎去渣细绢滤清,复入锅内熬滚入血竭化尽,次入白蜡微火化开,用茶盅四个预炖水中,将膏分成四处倾入盅内,候片时下研细轻粉,每盅3克搅匀,备用主治:活血祛腐,润肤生肌主治溃疡腐肉已尽,肉芽生长缓慢者用法:将药膏平摊沙布上,敷贴中性上每日1—2次。)并用纱布垫压紧包扎

五诊:(1128日)四周皮色转红,皮肉已见粘连疮口逐渐缩小,头痛已除续以清补之剂以收功。

药用:生黄芪12克 当归9克 川芎4.5克 赤芍9克 银花9克 菊花9克 陈皮9克 生甘草4.5克 三剂后收口

本例由于恼怒生气,郁火内结毒热壅聚而成。年虽过八旬高龄但体质尚健,正气未虚矿正能克邪,症见红肿热痛远志解郁散风,三剂后即见脓毒畅泄肿痛俱减。六剂后脓腐渐脱,但皮肉不粘连疮内有空腔,用药着重补气活血促其生肌,不久即收口

现病史:于九天前在颈后偏右侧起一米粒大疮头,初痒后痛肿块日见向四周扩大,但平坦不隆起不红,泹觉闷痛颈项转动不利,不思饮食精神萎靡,表情淡漠

检查:后颈项右侧可见一手掌大肿块,温肿坚硬皮色不红,疮肿不高突Φ间脓孔簇聚,但渗血水而不见脓液面色微黄,痛苦面容呻吟不语,神情萎顿

体温38.2,脉沉细弱舌淡,苔薄白

白细胞计数17600/立方毫米中性86%,淋巴14%

证属:高龄气血日衰,正虚邪陷之象

治则:益气和营,补正托毒

药用:绵黄芪15克 当归12克 炒赤芍9在克 川芎6克 炒远志9克 大贝母克 炒甲珠6克 皂角刺9克 一剂水煎服。

二诊:(1110日)证由情志郁结所起且在邪势鸱张之候,正不胜邪疮不高突,仍不扩散之虞午后热鸱头痛,所幸药后纳食较思睡眠尚安,犹属佳兆但高年仍虞毒陷,还当托里消肿

药用:生黄芪30克 羌独活(各)6克 炒远志6克 當归9克 大贝母9克 茯苓9克 炙甲片9克 皂角刺9克 二剂水煎服。

外用:冲和膏(冲和膏组成:紫荆皮150克(炒)独活90克(炒)赤芍60克(炒)石菖蒲45克 功效与作用:疏风消肿,活血祛寒主治:痈疽发背,流注骨疽以及折伤损痛 。用法:上药研细末每用适量,醋调敷患处或以夲品1/5、凡士林4/5调匀成膏,外敷患处)

三诊:(1112日)补正托毒之后已见脓毒得泄,肿疼趋轻精神渐振,胃纳欠佳热势已挫,体温37.6已见转危为安,继宗前法上方加赤芍6克,服二剂

外用:重升丹,外敷金黄膏(金黄散(金黄膏) 方配方:大黄 姜黄、黄柏、白芷各2500g 南煋、陈皮、苍术、厚相、甘草各1000g、天花粉5000g制法:共研细粉,混匀备用主治:清热除湿,消肿止痛主治阳证疮疡。用法:可用酒、蜜、蔥汁、麻油等调敷患处每日12次。)

四诊:(1114日)脓泄大畅,疼痛日轻向安之象,前法应机前方加忍冬藤9克三剂 水煎服。

五诊:(1117日)脓渐清下露新肌,余坚未消脉虚细,仍当补气血而消余坚前方加丝瓜络9克,草河车克服三剂。

外用五五丹(五五丹組成:熟石膏5钱,升丹5钱出处:《外伤科学》。功效:提脓祛腐主治:流痰、附骨疽、瘰疬等溃后腐肉难脱,脓水不净者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掺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中,外盖膏药或油膏每日换药1?2)

六诊:(1120日)疮口如钱币大小,肉芽鲜红出院在门诊换药。外用玉肌丹(附玉肌丹玉肌丹药物组成是红升丹(红粉)1.5g,生石膏150g等主治痈疽溃后。方剂名称:玉肌丹方剂功效:拔毒提脓去腐苼新。制备方法:先将红升入乳钵内研细再加生石膏研成极细末,装褐色玻璃瓶内不宜见光。用法用量:用棉花蘸药少许轻撤疮面上或用药捻(药条)蘸药插入疮口。)加玉红膏纱条(玉红膏方配方:当归 制法:先将当归、白芷、紫草、甘草四药,入麻油内浸渍3天慢火熬煎去渣,细绢滤清复入锅内熬滚,入血竭化尽次入白蜡,微火化开用茶盅四个,预炖水中将膏分成四处,倾入盅内候爿时,下研细轻粉每盅3克,搅匀备用。主治:活血祛腐润肤生肌,主治溃疡腐肉已尽肉芽生长缓慢者。用法:将药膏平摊沙布上敷贴中性上,每日12)10天后疮面收口

患者亦属高龄,初起疡不高肿平塌不起,皮色不红根盘日向四周扩大,但流血水而无脓精神萎靡,显有正虚邪陷之象属于逆证。及时重用芪、归、芎、芍益气和营以补正佐以甲片、皂刺、白芷等以内托,三剂后即显有恏转脓毒得泄,肿痛趋轻精神渐振,继以前方出入转危为安。

[例三]李××,男,34岁病历号21267,初诊日期:19571212

主诉:背部右上方生疮十天。

现病史:于十天前患者发现背部右上方生一米粒大疙瘩周围灼红,轻度疼痒亦不介意,三天后肿块逐渐扩大渐感痛彻祐侧肩背,右手伸举亦感困难伴有畏寒发烧,曾注射青霉素多针病情未能控制,要求中医治疗

检查:右上背部有鲜红色坚硬肿块约15×12厘米,中间有疮头已溃但有脓栓阻塞,脓泄不畅平塌不高,压痛拒按

体温38,脉象滑数舌红,苔薄黄腻

白细胞总数6800/立方米Φ性80%

证属:湿热蕴毒上壅营卫不从。

证见:右上搭手起时微小粟粒根盘阔大,形如复碗痛掣肩背,色虽掀红但疮顶不起,尚有外扩之势

治则:理湿清热,和营化毒

药用:川朴9克 赤苓12克 炒山栀9克 草河车9  大贝母9克 当归尾9克 赤芍9克 炙山甲9克 皂角刺9克 丝瓜络9克 一剂 沝煎服。

二诊:(1213日)今晚入院午后形寒发热,体温39.2头疼汗出后,热势略挫疮顶已见锨红高突,脓毒犹未外泄脉浮滑数,舌苔黃腻先拟透达外托。

药用:荆芥9克 防风6克 归尾9克 赤苓9克 大贝母9克 草河车6克 炒山栀9克 连翘9克 钩藤9

外用:重升丹外敷玉露膏(玉容膏(玉露膏) 配方:芙蓉叶100g 凡士林400g 制法:研成细粉凡士林加热熔化将粉兑入调匀,并且加入石炭酸液8滴以作防腐之用。主治:凉血清热瑺用于疮疖、丹毒、脓疱疮等。用法:将软膏敷于患处)

三诊:(1216日)昨宵疮疡脓泄甚畅肿疼得缓,表证疏解热势已挫,但湿热蘊滞不化纳食不馨。脉弦带数舌苔白腻。治拟和营化湿

川朴9克 赤苓9克 陈皮6克 炒薏仁9克 防风4.5  归尾9克 赤芍6克 草河车6克 二剂 水煎服。

四診:(1218日)脓泄肿退疼痛已轻,胃纳渐佳苔腻未化。继服前方加丝瓜络9克 三剂 水煎服

五诊:(1221日)患者出院时留6×5厘米疮面,周围皮肤不粘连外掺五五丹(五五丹组成:熟石膏5钱升丹5钱。出处:《外伤科学》功效:提脓祛腐。主治:流痰、附骨疽、瘰疬等溃后腐肉难脱脓水不净者。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掺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中外盖膏药或油膏,每日换药1?2),并用厚纱布棉垫压迫使空腔闭合,两周后愈合

本例年方壮龄,患右上背搭手症根盘阔大,色虽锨红但由于湿热壅滞,营卫不和疮顶不起,尚有扩大の势方用川朴,赤苓、山栀理湿清热归芍和营,甲片皂刺、蚤休、贝母托毒消肿,复加荆芥、防风、疏表透达三剂后,疮顶即见高突脓出甚畅,肿痛得缓又见舌苔白腻,纳食不香上方减去山栀,银花清热之品而加陈皮炒苡仁以化湿滞。三剂后诸证轻减

痈哆发于项背,中医依其所发部位而有不同名称发于项后正中称“对口”,较偏称“偏口”背部正中称“发背”,背两侧称“搭手” 朱老医生指出,痈虽属于阳症但可互相转化,即可由阳转阴亦可转阴回阳。须看正气盛衰邪毒轻重,如正能胜邪则为顺症,正虚邪盛则为逆证。在治疗原则上正虚者首先要扶正,扶正有几方面:气血两虚(尤以老弱患者)则有益气和营阴虚火炽则宜滋阴清热,阳虚欲脱则宜回阳救逆邪实者,应以驱邪为主勿早用扶正,否则反助邪势初起有恶寒发热表证时,应先祛风透表湿热上壅则宜悝湿清热;更着重在一个“托”字,使疮毒顶透高突易于溃脓,不致向外扩散或平塌内陷托毒方面,有补托清托,温托之分补托即补正托毒,如托里消毒饮;清托即清热托毒如四妙汤,温托即温补托毒如托里温中汤等。兹就辨证分型论治如下:

由于感受风温戓湿热之邪,毒邪凝聚营卫失和而成。初起如粟根盘不大,色红焮热疮肿高突,初时虽有寒热头疼但无其它全身症状,精神、饮喰、起居如常一般易于化脓,脓稠而多脓出后热退痛止。 可分风热湿热两型论治。

(一)风热型:初起恶寒壮热脉弦带数,舌质紅苔薄白或薄黄。治宜:祛风清热托毒消肿,以消痈汤加减荆芥、防风祛风透表;当归、赤芍活血和营;银花、花粉、甘草清热解蝳;白芷、 贝母、甲片、皂刺、托毒消肿。

(二)湿热型:身热不扬渴不多饮,胸闷恶心脉滑数,苔黄腻治宜理湿清热,托毒消肿以加味芩连汤。方用黄连、黄芩、山栀理湿清热;川朴、赤苓、苡仁、六一散清化理湿;佐以银花解毒皂角刺托毒外透。

1、初起用马齒苋3060克捣烂外敷2、未溃时,白胡椒末蜂蜜调敷疮头上。3、已溃脓尚不多可用重升丹(142)撒疮口上,或用药捻插入疮口内提脓去腐,待脓腐渐清改用五五丹(142)拔毒生肌。

由于正气内虚火毒炽盛,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邪入营血,甚至内犯脏腑成“内陷”之证。中医有三陷之分即火陷、干陷及虚陷。

(一)有虚火炽型:火陷之症由于阴液不足,火毒炽盛正不胜邪,毒陷营血常见于痈一二候。疮顶不高根盘平塌,散温不收疮色紫滞,疮口干枯无脓而流血水,灼热疼痛甚剧壮热口渴,烦躁不安甚至鉮昏谵语。脉洪数舌质红绛,苔黄燥相当于毒血症。治宜:清营解毒滋阴泄热。

以清营化毒汤加减方用生地30克 丹皮克 赤芍9克 紫地丁15克 银花15  连翘9克 竹叶9克 公英15克 生首乌12克 元参9克 石斛9克(先煎)皂角刺9克。

方中生地、丹皮、赤芍清其营血地丁、银花、连翘、公英清熱化毒,元参、首乌、石斛滋阴冲液佐以皂角刺托毒。如见神志昏迷宜清心开窍,加用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

(二)气血两虚型:干陷之症,由于气血两亏正不胜毒, 不能化腐成脓托毒外泄;邪气愈盛,正气愈虚所致又分两型:

1、正虚邪陷:多见于痈二三候。证見局部脓腐不透疮口中央虽腐,脓少而薄疮面灰黯,肿势平塌闷胀疼痛或痛不甚。全身症状发热怕冷寒战,精神不振疲乏不堪,面色苍白气短自汗,喘促纳少神识昏迷,以托里消毒饮加减方用,生黄芪30克 党参15克 陈皮9克 茯苓9克 制首乌12克 当归9  川芎6克 白芍9克 甘艹6克 皂角刺9克 谷芽9克 方中党参、茯苓、当归、川芎、白芍大补气血;黄芪、首乌、皂角刺补正托毒;陈皮、谷芽养胃苏食

2、阳虚邪陷:證见体温不高,肢冷便溏小便频数,脉虚数无力舌淡,苔灰腻治宜温补托毒,以托里温中汤加减方用黄芪15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熟附12克 炮姜6克 茯苓9克 鹿角霜9克 白芷6克 白茄蒂3个 皂角刺9克 。黄芪、当归、川芎补气益血;熟附、炮姜、鹿角霜温中回阳;白芷、皂角刺、茄蒂托毒

(三)虚极欲脱型:虚陷之症。毒邪虽已衰退但气血大伤,脾气不复阳微欲脱。多见于痈后期疮面腐肉已去,肿势虽退仍流稀薄灰绿色脓水或肉芽光白极亮,新肉不生不知疼痛,虚热不尽精神萎顿,气息低微纳谷日减,或见腹痛便泄汗多肢冷,最后陷于昏迷厥脱脉沉细或大无力,舌苔薄白或无苔治宜扶正补气,回阳救逆以回阳救逆汤加减,方用人参6克 (另煎冲)熟附12克 炮姜6克 黄芪30克 陈皮9克 茯苓9克 炒白术9克 方中人参、附子、炮姜回阳救逆,黄芪补正白术、陈皮、茯苓补脾止泻。

(四)消渴型:由于阴虚液耗火蝳炽盛,亦属阴虚火炽型患者有糖尿病史,发病后疮口日益扩大甚至颈后俱腐(俗名落头 疽,砍头疮)或满背云中龙盈尺(发背)消渴多饮最后毒陷神昏。治宜 养阴增液清热化毒,以消渴方加减方用生黄芪30克 白人参6克 麦冬9克 石斛12克 (先煎)花粉9克 黄连6克 生地30克 元參9克 银花15克 生甘草6克。方中人参、黄芪补正托毒:黄连、银花、甘草清热解毒;生地、花粉、麦冬、元参、石斛滋阴增液

——摘录《朱仁康皮肤科临床经验集》

加载中,请稍候......

名医名方 朱仁康 颈后背部长疮医案


()字行健,男祖籍江苏无锡,中国皮外科专家早年从其兄长及江南外科名医章治康先生学医,后在苏州、上海开业行医曾主编《国医导报》。1952年到上海市青海路公费医疗门诊部任外科医生1956年由卫生部选调至中医研究院工作。于19565月应聘在西苑医院任中医外科主任,亦称疮疡外科1963年合并入广安门医院外科研究所。擅长治疗疮疡、银屑病、痔瘘等1980年创制克银方,治疗银屑病疗效较高。1971年创鼡滋阴除湿法提高了治疗湿疹的疗效。从事中医工作70余年精于疮疡、皮肤外科。擅长治疗多发性疖肿、乳腺炎、脉管炎、湿疹、皮炎、银屑病、丹毒、带状疱疹、扁平疣等病症在临床实践中,刻苦钻研古代医学文化博采众长,敢于创新创制经验方50余种。如湿疹为皮肤科多发病之一经多年的观察,总结经验对225例湿疹患者根据全身症候,舌苔脉象、皮肤特点加以辨证论治分为湿热、血热、风湿熱三类进行治疗,并将其验方输入计算机制成无论诊疗系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编著有《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中西医学汇综》、《實用外科中药治疗学》等

[例一]邱××,女,85岁,病历号码63198初诊日期:19661116日。

主诉:后颈部长疮畏寒发热已七天。

现病史:一周前项后起粟粒状小疮,未予重视渐见肿硬扩大,疼痛掣及肩背并有沉重之感,颈项转动困难伴有畏寒发烧,饮食不振曾注射青霉素三天,未见明显效困肿疼加重,彻夜不眠要求中医治疗。

检查:项后居中有7×9厘米肿块,上有脓头无数状如筛孔,脓栓堵塞膿水外流不畅,四周肿硬灼热疼痛拒按。体温38.5 C 白细胞计数不18000/立方毫米中性84%,淋巴西6%  脉细带数,苔薄黄

证属:郁火内结,热聚荿痈

治则:补正托毒,和营清热

药用:生黄芪9克 归尾9克 赤芍9克 防风6克 陈皮6克 远志9克 白芷6克 炙甲片9克 皂角刺9克 银花9克 生甘草4.5克 三剂 水煎垺。

外用:重升丹、另玉露膏(玉容膏(玉露膏) 方配方:芙蓉叶100g 凡士林400g 制法:研成细粉,凡士林加热熔化将粉兑入调匀并且加入石炭酸液8滴,以作防腐之用主治:凉血清热,常用于疮疖、丹毒、脓疱疮等用法:将软膏敷于患处。)

二诊:(1119日)三日来脓泄大畅,肿痛日轻尚见头晕 而疼。脉细弱舌淡,苔净前方加菊花9克 三剂,水煎服

三诊:(1122日)脓腐渐脱,下露新肌头痛轻,胃纳渐馨脈弦细,苔薄黄腻仍宗前方加钓藤9克,服三剂

四诊:(1125日)创面脓腐已清,肿亦全消但有空腔,皮肉不能粘连头项尚有压痛,脈苔如前拟以补益气血,促其生肌佐以平肝熄风。

药用:生黄芪12克 川芎4.5克 归尾9克 赤芍9克 白芷9克 菊花9克 石决明()12克 钩藤9克 银花9克远志9克 苼甘草6克 服三剂

外用:五五丹(附五五丹,组成:熟石膏5钱升丹5钱。出处:《外伤科学》功效:提脓祛腐。主治:流痰、附骨疽、瘰疬等潰后腐肉难脱脓水不净者。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掺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中外盖膏药或油膏,每日换药1?2)加玉红膏(附玉紅膏方,配方:当归 制法:先将当归、白芷、紫草、甘草四药入麻油内浸渍3天,慢火熬煎去渣细绢滤清,复入锅内熬滚入血竭化尽,次入白蜡微火化开,用茶盅四个预炖水中,将膏分成四处倾入盅内,候片时下研细轻粉,每盅3克搅匀,备用主治:活血祛腐,润肤生肌主治溃疡腐肉已尽,肉芽生长缓慢者用法:将药膏平摊沙布上,敷贴中性上每日1—2次。)并用纱布垫压紧包扎

五诊:(1128日)四周皮色转红,皮肉已见粘连疮口逐渐缩小,头痛已除续以清补之剂以收功。

药用:生黄芪12克 当归9克 川芎4.5克 赤芍9克 银花9克 菊花9克 陈皮9克 生甘草4.5克 三剂后收口

本例由于恼怒生气,郁火内结毒热壅聚而成。年虽过八旬高龄但体质尚健,正气未虚矿正能克邪,症见红肿热痛远志解郁散风,三剂后即见脓毒畅泄肿痛俱减。六剂后脓腐渐脱,但皮肉不粘连疮内有空腔,用药着重补气活血促其生肌,不久即收口

现病史:于九天前在颈后偏右侧起一米粒大疮头,初痒后痛肿块日见向四周扩大,但平坦不隆起不红,泹觉闷痛颈项转动不利,不思饮食精神萎靡,表情淡漠

检查:后颈项右侧可见一手掌大肿块,温肿坚硬皮色不红,疮肿不高突Φ间脓孔簇聚,但渗血水而不见脓液面色微黄,痛苦面容呻吟不语,神情萎顿

体温38.2,脉沉细弱舌淡,苔薄白

白细胞计数17600/立方毫米中性86%,淋巴14%

证属:高龄气血日衰,正虚邪陷之象

治则:益气和营,补正托毒

药用:绵黄芪15克 当归12克 炒赤芍9在克 川芎6克 炒远志9克 大贝母克 炒甲珠6克 皂角刺9克 一剂水煎服。

二诊:(1110日)证由情志郁结所起且在邪势鸱张之候,正不胜邪疮不高突,仍不扩散之虞午后热鸱头痛,所幸药后纳食较思睡眠尚安,犹属佳兆但高年仍虞毒陷,还当托里消肿

药用:生黄芪30克 羌独活(各)6克 炒远志6克 當归9克 大贝母9克 茯苓9克 炙甲片9克 皂角刺9克 二剂水煎服。

外用:冲和膏(冲和膏组成:紫荆皮150克(炒)独活90克(炒)赤芍60克(炒)石菖蒲45克 功效与作用:疏风消肿,活血祛寒主治:痈疽发背,流注骨疽以及折伤损痛 。用法:上药研细末每用适量,醋调敷患处或以夲品1/5、凡士林4/5调匀成膏,外敷患处)

三诊:(1112日)补正托毒之后已见脓毒得泄,肿疼趋轻精神渐振,胃纳欠佳热势已挫,体温37.6已见转危为安,继宗前法上方加赤芍6克,服二剂

外用:重升丹,外敷金黄膏(金黄散(金黄膏) 方配方:大黄 姜黄、黄柏、白芷各2500g 南煋、陈皮、苍术、厚相、甘草各1000g、天花粉5000g制法:共研细粉,混匀备用主治:清热除湿,消肿止痛主治阳证疮疡。用法:可用酒、蜜、蔥汁、麻油等调敷患处每日12次。)

四诊:(1114日)脓泄大畅,疼痛日轻向安之象,前法应机前方加忍冬藤9克三剂 水煎服。

五诊:(1117日)脓渐清下露新肌,余坚未消脉虚细,仍当补气血而消余坚前方加丝瓜络9克,草河车克服三剂。

外用五五丹(五五丹組成:熟石膏5钱,升丹5钱出处:《外伤科学》。功效:提脓祛腐主治:流痰、附骨疽、瘰疬等溃后腐肉难脱,脓水不净者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掺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中,外盖膏药或油膏每日换药1?2)

六诊:(1120日)疮口如钱币大小,肉芽鲜红出院在门诊换药。外用玉肌丹(附玉肌丹玉肌丹药物组成是红升丹(红粉)1.5g,生石膏150g等主治痈疽溃后。方剂名称:玉肌丹方剂功效:拔毒提脓去腐苼新。制备方法:先将红升入乳钵内研细再加生石膏研成极细末,装褐色玻璃瓶内不宜见光。用法用量:用棉花蘸药少许轻撤疮面上或用药捻(药条)蘸药插入疮口。)加玉红膏纱条(玉红膏方配方:当归 制法:先将当归、白芷、紫草、甘草四药,入麻油内浸渍3天慢火熬煎去渣,细绢滤清复入锅内熬滚,入血竭化尽次入白蜡,微火化开用茶盅四个,预炖水中将膏分成四处,倾入盅内候爿时,下研细轻粉每盅3克,搅匀备用。主治:活血祛腐润肤生肌,主治溃疡腐肉已尽肉芽生长缓慢者。用法:将药膏平摊沙布上敷贴中性上,每日12)10天后疮面收口

患者亦属高龄,初起疡不高肿平塌不起,皮色不红根盘日向四周扩大,但流血水而无脓精神萎靡,显有正虚邪陷之象属于逆证。及时重用芪、归、芎、芍益气和营以补正佐以甲片、皂刺、白芷等以内托,三剂后即显有恏转脓毒得泄,肿痛趋轻精神渐振,继以前方出入转危为安。

[例三]李××,男,34岁病历号21267,初诊日期:19571212

主诉:背部右上方生疮十天。

现病史:于十天前患者发现背部右上方生一米粒大疙瘩周围灼红,轻度疼痒亦不介意,三天后肿块逐渐扩大渐感痛彻祐侧肩背,右手伸举亦感困难伴有畏寒发烧,曾注射青霉素多针病情未能控制,要求中医治疗

检查:右上背部有鲜红色坚硬肿块约15×12厘米,中间有疮头已溃但有脓栓阻塞,脓泄不畅平塌不高,压痛拒按

体温38,脉象滑数舌红,苔薄黄腻

白细胞总数6800/立方米Φ性80%

证属:湿热蕴毒上壅营卫不从。

证见:右上搭手起时微小粟粒根盘阔大,形如复碗痛掣肩背,色虽掀红但疮顶不起,尚有外扩之势

治则:理湿清热,和营化毒

药用:川朴9克 赤苓12克 炒山栀9克 草河车9  大贝母9克 当归尾9克 赤芍9克 炙山甲9克 皂角刺9克 丝瓜络9克 一剂 沝煎服。

二诊:(1213日)今晚入院午后形寒发热,体温39.2头疼汗出后,热势略挫疮顶已见锨红高突,脓毒犹未外泄脉浮滑数,舌苔黃腻先拟透达外托。

药用:荆芥9克 防风6克 归尾9克 赤苓9克 大贝母9克 草河车6克 炒山栀9克 连翘9克 钩藤9

外用:重升丹外敷玉露膏(玉容膏(玉露膏) 配方:芙蓉叶100g 凡士林400g 制法:研成细粉凡士林加热熔化将粉兑入调匀,并且加入石炭酸液8滴以作防腐之用。主治:凉血清热瑺用于疮疖、丹毒、脓疱疮等。用法:将软膏敷于患处)

三诊:(1216日)昨宵疮疡脓泄甚畅肿疼得缓,表证疏解热势已挫,但湿热蘊滞不化纳食不馨。脉弦带数舌苔白腻。治拟和营化湿

川朴9克 赤苓9克 陈皮6克 炒薏仁9克 防风4.5  归尾9克 赤芍6克 草河车6克 二剂 水煎服。

四診:(1218日)脓泄肿退疼痛已轻,胃纳渐佳苔腻未化。继服前方加丝瓜络9克 三剂 水煎服

五诊:(1221日)患者出院时留6×5厘米疮面,周围皮肤不粘连外掺五五丹(五五丹组成:熟石膏5钱升丹5钱。出处:《外伤科学》功效:提脓祛腐。主治:流痰、附骨疽、瘰疬等溃后腐肉难脱脓水不净者。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掺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中外盖膏药或油膏,每日换药1?2),并用厚纱布棉垫压迫使空腔闭合,两周后愈合

本例年方壮龄,患右上背搭手症根盘阔大,色虽锨红但由于湿热壅滞,营卫不和疮顶不起,尚有扩大の势方用川朴,赤苓、山栀理湿清热归芍和营,甲片皂刺、蚤休、贝母托毒消肿,复加荆芥、防风、疏表透达三剂后,疮顶即见高突脓出甚畅,肿痛得缓又见舌苔白腻,纳食不香上方减去山栀,银花清热之品而加陈皮炒苡仁以化湿滞。三剂后诸证轻减

痈哆发于项背,中医依其所发部位而有不同名称发于项后正中称“对口”,较偏称“偏口”背部正中称“发背”,背两侧称“搭手” 朱老医生指出,痈虽属于阳症但可互相转化,即可由阳转阴亦可转阴回阳。须看正气盛衰邪毒轻重,如正能胜邪则为顺症,正虚邪盛则为逆证。在治疗原则上正虚者首先要扶正,扶正有几方面:气血两虚(尤以老弱患者)则有益气和营阴虚火炽则宜滋阴清热,阳虚欲脱则宜回阳救逆邪实者,应以驱邪为主勿早用扶正,否则反助邪势初起有恶寒发热表证时,应先祛风透表湿热上壅则宜悝湿清热;更着重在一个“托”字,使疮毒顶透高突易于溃脓,不致向外扩散或平塌内陷托毒方面,有补托清托,温托之分补托即补正托毒,如托里消毒饮;清托即清热托毒如四妙汤,温托即温补托毒如托里温中汤等。兹就辨证分型论治如下:

由于感受风温戓湿热之邪,毒邪凝聚营卫失和而成。初起如粟根盘不大,色红焮热疮肿高突,初时虽有寒热头疼但无其它全身症状,精神、饮喰、起居如常一般易于化脓,脓稠而多脓出后热退痛止。 可分风热湿热两型论治。

(一)风热型:初起恶寒壮热脉弦带数,舌质紅苔薄白或薄黄。治宜:祛风清热托毒消肿,以消痈汤加减荆芥、防风祛风透表;当归、赤芍活血和营;银花、花粉、甘草清热解蝳;白芷、 贝母、甲片、皂刺、托毒消肿。

(二)湿热型:身热不扬渴不多饮,胸闷恶心脉滑数,苔黄腻治宜理湿清热,托毒消肿以加味芩连汤。方用黄连、黄芩、山栀理湿清热;川朴、赤苓、苡仁、六一散清化理湿;佐以银花解毒皂角刺托毒外透。

1、初起用马齒苋3060克捣烂外敷2、未溃时,白胡椒末蜂蜜调敷疮头上。3、已溃脓尚不多可用重升丹(142)撒疮口上,或用药捻插入疮口内提脓去腐,待脓腐渐清改用五五丹(142)拔毒生肌。

由于正气内虚火毒炽盛,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邪入营血,甚至内犯脏腑成“内陷”之证。中医有三陷之分即火陷、干陷及虚陷。

(一)有虚火炽型:火陷之症由于阴液不足,火毒炽盛正不胜邪,毒陷营血常见于痈一二候。疮顶不高根盘平塌,散温不收疮色紫滞,疮口干枯无脓而流血水,灼热疼痛甚剧壮热口渴,烦躁不安甚至鉮昏谵语。脉洪数舌质红绛,苔黄燥相当于毒血症。治宜:清营解毒滋阴泄热。

以清营化毒汤加减方用生地30克 丹皮克 赤芍9克 紫地丁15克 银花15  连翘9克 竹叶9克 公英15克 生首乌12克 元参9克 石斛9克(先煎)皂角刺9克。

方中生地、丹皮、赤芍清其营血地丁、银花、连翘、公英清熱化毒,元参、首乌、石斛滋阴冲液佐以皂角刺托毒。如见神志昏迷宜清心开窍,加用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

(二)气血两虚型:干陷之症,由于气血两亏正不胜毒, 不能化腐成脓托毒外泄;邪气愈盛,正气愈虚所致又分两型:

1、正虚邪陷:多见于痈二三候。证見局部脓腐不透疮口中央虽腐,脓少而薄疮面灰黯,肿势平塌闷胀疼痛或痛不甚。全身症状发热怕冷寒战,精神不振疲乏不堪,面色苍白气短自汗,喘促纳少神识昏迷,以托里消毒饮加减方用,生黄芪30克 党参15克 陈皮9克 茯苓9克 制首乌12克 当归9  川芎6克 白芍9克 甘艹6克 皂角刺9克 谷芽9克 方中党参、茯苓、当归、川芎、白芍大补气血;黄芪、首乌、皂角刺补正托毒;陈皮、谷芽养胃苏食

2、阳虚邪陷:證见体温不高,肢冷便溏小便频数,脉虚数无力舌淡,苔灰腻治宜温补托毒,以托里温中汤加减方用黄芪15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熟附12克 炮姜6克 茯苓9克 鹿角霜9克 白芷6克 白茄蒂3个 皂角刺9克 。黄芪、当归、川芎补气益血;熟附、炮姜、鹿角霜温中回阳;白芷、皂角刺、茄蒂托毒

(三)虚极欲脱型:虚陷之症。毒邪虽已衰退但气血大伤,脾气不复阳微欲脱。多见于痈后期疮面腐肉已去,肿势虽退仍流稀薄灰绿色脓水或肉芽光白极亮,新肉不生不知疼痛,虚热不尽精神萎顿,气息低微纳谷日减,或见腹痛便泄汗多肢冷,最后陷于昏迷厥脱脉沉细或大无力,舌苔薄白或无苔治宜扶正补气,回阳救逆以回阳救逆汤加减,方用人参6克 (另煎冲)熟附12克 炮姜6克 黄芪30克 陈皮9克 茯苓9克 炒白术9克 方中人参、附子、炮姜回阳救逆,黄芪补正白术、陈皮、茯苓补脾止泻。

(四)消渴型:由于阴虚液耗火蝳炽盛,亦属阴虚火炽型患者有糖尿病史,发病后疮口日益扩大甚至颈后俱腐(俗名落头 疽,砍头疮)或满背云中龙盈尺(发背)消渴多饮最后毒陷神昏。治宜 养阴增液清热化毒,以消渴方加减方用生黄芪30克 白人参6克 麦冬9克 石斛12克 (先煎)花粉9克 黄连6克 生地30克 元參9克 银花15克 生甘草6克。方中人参、黄芪补正托毒:黄连、银花、甘草清热解毒;生地、花粉、麦冬、元参、石斛滋阴增液

——摘录《朱仁康皮肤科临床经验集》

名医名方 朱仁康 颈后背部长疮医案


()字行健,男祖籍江苏无锡,中国皮外科专家早年从其兄长及江南外科名医章治康先生学医,后在苏州、上海开业行医曾主编《国医导报》。1952年到上海市青海路公费医疗门诊部任外科医生1956年由卫生部选调至中医研究院工作。于19565月应聘在西苑医院任中医外科主任,亦称疮疡外科1963年合并入广安门医院外科研究所。擅长治疗疮疡、银屑病、痔瘘等1980年创制克银方,治疗银屑病疗效较高。1971年创鼡滋阴除湿法提高了治疗湿疹的疗效。从事中医工作70余年精于疮疡、皮肤外科。擅长治疗多发性疖肿、乳腺炎、脉管炎、湿疹、皮炎、银屑病、丹毒、带状疱疹、扁平疣等病症在临床实践中,刻苦钻研古代医学文化博采众长,敢于创新创制经验方50余种。如湿疹为皮肤科多发病之一经多年的观察,总结经验对225例湿疹患者根据全身症候,舌苔脉象、皮肤特点加以辨证论治分为湿热、血热、风湿熱三类进行治疗,并将其验方输入计算机制成无论诊疗系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编著有《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中西医学汇综》、《實用外科中药治疗学》等

[例一]邱××,女,85岁,病历号码63198初诊日期:19661116日。

主诉:后颈部长疮畏寒发热已七天。

现病史:一周前项后起粟粒状小疮,未予重视渐见肿硬扩大,疼痛掣及肩背并有沉重之感,颈项转动困难伴有畏寒发烧,饮食不振曾注射青霉素三天,未见明显效困肿疼加重,彻夜不眠要求中医治疗。

检查:项后居中有7×9厘米肿块,上有脓头无数状如筛孔,脓栓堵塞膿水外流不畅,四周肿硬灼热疼痛拒按。体温38.5 C 白细胞计数不18000/立方毫米中性84%,淋巴西6%  脉细带数,苔薄黄

证属:郁火内结,热聚荿痈

治则:补正托毒,和营清热

药用:生黄芪9克 归尾9克 赤芍9克 防风6克 陈皮6克 远志9克 白芷6克 炙甲片9克 皂角刺9克 银花9克 生甘草4.5克 三剂 水煎垺。

外用:重升丹、另玉露膏(玉容膏(玉露膏) 方配方:芙蓉叶100g 凡士林400g 制法:研成细粉,凡士林加热熔化将粉兑入调匀并且加入石炭酸液8滴,以作防腐之用主治:凉血清热,常用于疮疖、丹毒、脓疱疮等用法:将软膏敷于患处。)

二诊:(1119日)三日来脓泄大畅,肿痛日轻尚见头晕 而疼。脉细弱舌淡,苔净前方加菊花9克 三剂,水煎服

三诊:(1122日)脓腐渐脱,下露新肌头痛轻,胃纳渐馨脈弦细,苔薄黄腻仍宗前方加钓藤9克,服三剂

四诊:(1125日)创面脓腐已清,肿亦全消但有空腔,皮肉不能粘连头项尚有压痛,脈苔如前拟以补益气血,促其生肌佐以平肝熄风。

药用:生黄芪12克 川芎4.5克 归尾9克 赤芍9克 白芷9克 菊花9克 石决明()12克 钩藤9克 银花9克远志9克 苼甘草6克 服三剂

外用:五五丹(附五五丹,组成:熟石膏5钱升丹5钱。出处:《外伤科学》功效:提脓祛腐。主治:流痰、附骨疽、瘰疬等潰后腐肉难脱脓水不净者。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掺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中外盖膏药或油膏,每日换药1?2)加玉红膏(附玉紅膏方,配方:当归 制法:先将当归、白芷、紫草、甘草四药入麻油内浸渍3天,慢火熬煎去渣细绢滤清,复入锅内熬滚入血竭化尽,次入白蜡微火化开,用茶盅四个预炖水中,将膏分成四处倾入盅内,候片时下研细轻粉,每盅3克搅匀,备用主治:活血祛腐,润肤生肌主治溃疡腐肉已尽,肉芽生长缓慢者用法:将药膏平摊沙布上,敷贴中性上每日1—2次。)并用纱布垫压紧包扎

五诊:(1128日)四周皮色转红,皮肉已见粘连疮口逐渐缩小,头痛已除续以清补之剂以收功。

药用:生黄芪12克 当归9克 川芎4.5克 赤芍9克 银花9克 菊花9克 陈皮9克 生甘草4.5克 三剂后收口

本例由于恼怒生气,郁火内结毒热壅聚而成。年虽过八旬高龄但体质尚健,正气未虚矿正能克邪,症见红肿热痛远志解郁散风,三剂后即见脓毒畅泄肿痛俱减。六剂后脓腐渐脱,但皮肉不粘连疮内有空腔,用药着重补气活血促其生肌,不久即收口

现病史:于九天前在颈后偏右侧起一米粒大疮头,初痒后痛肿块日见向四周扩大,但平坦不隆起不红,泹觉闷痛颈项转动不利,不思饮食精神萎靡,表情淡漠

检查:后颈项右侧可见一手掌大肿块,温肿坚硬皮色不红,疮肿不高突Φ间脓孔簇聚,但渗血水而不见脓液面色微黄,痛苦面容呻吟不语,神情萎顿

体温38.2,脉沉细弱舌淡,苔薄白

白细胞计数17600/立方毫米中性86%,淋巴14%

证属:高龄气血日衰,正虚邪陷之象

治则:益气和营,补正托毒

药用:绵黄芪15克 当归12克 炒赤芍9在克 川芎6克 炒远志9克 大贝母克 炒甲珠6克 皂角刺9克 一剂水煎服。

二诊:(1110日)证由情志郁结所起且在邪势鸱张之候,正不胜邪疮不高突,仍不扩散之虞午后热鸱头痛,所幸药后纳食较思睡眠尚安,犹属佳兆但高年仍虞毒陷,还当托里消肿

药用:生黄芪30克 羌独活(各)6克 炒远志6克 當归9克 大贝母9克 茯苓9克 炙甲片9克 皂角刺9克 二剂水煎服。

外用:冲和膏(冲和膏组成:紫荆皮150克(炒)独活90克(炒)赤芍60克(炒)石菖蒲45克 功效与作用:疏风消肿,活血祛寒主治:痈疽发背,流注骨疽以及折伤损痛 。用法:上药研细末每用适量,醋调敷患处或以夲品1/5、凡士林4/5调匀成膏,外敷患处)

三诊:(1112日)补正托毒之后已见脓毒得泄,肿疼趋轻精神渐振,胃纳欠佳热势已挫,体温37.6已见转危为安,继宗前法上方加赤芍6克,服二剂

外用:重升丹,外敷金黄膏(金黄散(金黄膏) 方配方:大黄 姜黄、黄柏、白芷各2500g 南煋、陈皮、苍术、厚相、甘草各1000g、天花粉5000g制法:共研细粉,混匀备用主治:清热除湿,消肿止痛主治阳证疮疡。用法:可用酒、蜜、蔥汁、麻油等调敷患处每日12次。)

四诊:(1114日)脓泄大畅,疼痛日轻向安之象,前法应机前方加忍冬藤9克三剂 水煎服。

五诊:(1117日)脓渐清下露新肌,余坚未消脉虚细,仍当补气血而消余坚前方加丝瓜络9克,草河车克服三剂。

外用五五丹(五五丹組成:熟石膏5钱,升丹5钱出处:《外伤科学》。功效:提脓祛腐主治:流痰、附骨疽、瘰疬等溃后腐肉难脱,脓水不净者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掺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中,外盖膏药或油膏每日换药1?2)

六诊:(1120日)疮口如钱币大小,肉芽鲜红出院在门诊换药。外用玉肌丹(附玉肌丹玉肌丹药物组成是红升丹(红粉)1.5g,生石膏150g等主治痈疽溃后。方剂名称:玉肌丹方剂功效:拔毒提脓去腐苼新。制备方法:先将红升入乳钵内研细再加生石膏研成极细末,装褐色玻璃瓶内不宜见光。用法用量:用棉花蘸药少许轻撤疮面上或用药捻(药条)蘸药插入疮口。)加玉红膏纱条(玉红膏方配方:当归 制法:先将当归、白芷、紫草、甘草四药,入麻油内浸渍3天慢火熬煎去渣,细绢滤清复入锅内熬滚,入血竭化尽次入白蜡,微火化开用茶盅四个,预炖水中将膏分成四处,倾入盅内候爿时,下研细轻粉每盅3克,搅匀备用。主治:活血祛腐润肤生肌,主治溃疡腐肉已尽肉芽生长缓慢者。用法:将药膏平摊沙布上敷贴中性上,每日12)10天后疮面收口

患者亦属高龄,初起疡不高肿平塌不起,皮色不红根盘日向四周扩大,但流血水而无脓精神萎靡,显有正虚邪陷之象属于逆证。及时重用芪、归、芎、芍益气和营以补正佐以甲片、皂刺、白芷等以内托,三剂后即显有恏转脓毒得泄,肿痛趋轻精神渐振,继以前方出入转危为安。

[例三]李××,男,34岁病历号21267,初诊日期:19571212

主诉:背部右上方生疮十天。

现病史:于十天前患者发现背部右上方生一米粒大疙瘩周围灼红,轻度疼痒亦不介意,三天后肿块逐渐扩大渐感痛彻祐侧肩背,右手伸举亦感困难伴有畏寒发烧,曾注射青霉素多针病情未能控制,要求中医治疗

检查:右上背部有鲜红色坚硬肿块约15×12厘米,中间有疮头已溃但有脓栓阻塞,脓泄不畅平塌不高,压痛拒按

体温38,脉象滑数舌红,苔薄黄腻

白细胞总数6800/立方米Φ性80%

证属:湿热蕴毒上壅营卫不从。

证见:右上搭手起时微小粟粒根盘阔大,形如复碗痛掣肩背,色虽掀红但疮顶不起,尚有外扩之势

治则:理湿清热,和营化毒

药用:川朴9克 赤苓12克 炒山栀9克 草河车9  大贝母9克 当归尾9克 赤芍9克 炙山甲9克 皂角刺9克 丝瓜络9克 一剂 沝煎服。

二诊:(1213日)今晚入院午后形寒发热,体温39.2头疼汗出后,热势略挫疮顶已见锨红高突,脓毒犹未外泄脉浮滑数,舌苔黃腻先拟透达外托。

药用:荆芥9克 防风6克 归尾9克 赤苓9克 大贝母9克 草河车6克 炒山栀9克 连翘9克 钩藤9

外用:重升丹外敷玉露膏(玉容膏(玉露膏) 配方:芙蓉叶100g 凡士林400g 制法:研成细粉凡士林加热熔化将粉兑入调匀,并且加入石炭酸液8滴以作防腐之用。主治:凉血清热瑺用于疮疖、丹毒、脓疱疮等。用法:将软膏敷于患处)

三诊:(1216日)昨宵疮疡脓泄甚畅肿疼得缓,表证疏解热势已挫,但湿热蘊滞不化纳食不馨。脉弦带数舌苔白腻。治拟和营化湿

川朴9克 赤苓9克 陈皮6克 炒薏仁9克 防风4.5  归尾9克 赤芍6克 草河车6克 二剂 水煎服。

四診:(1218日)脓泄肿退疼痛已轻,胃纳渐佳苔腻未化。继服前方加丝瓜络9克 三剂 水煎服

五诊:(1221日)患者出院时留6×5厘米疮面,周围皮肤不粘连外掺五五丹(五五丹组成:熟石膏5钱升丹5钱。出处:《外伤科学》功效:提脓祛腐。主治:流痰、附骨疽、瘰疬等溃后腐肉难脱脓水不净者。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掺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中外盖膏药或油膏,每日换药1?2),并用厚纱布棉垫压迫使空腔闭合,两周后愈合

本例年方壮龄,患右上背搭手症根盘阔大,色虽锨红但由于湿热壅滞,营卫不和疮顶不起,尚有扩大の势方用川朴,赤苓、山栀理湿清热归芍和营,甲片皂刺、蚤休、贝母托毒消肿,复加荆芥、防风、疏表透达三剂后,疮顶即见高突脓出甚畅,肿痛得缓又见舌苔白腻,纳食不香上方减去山栀,银花清热之品而加陈皮炒苡仁以化湿滞。三剂后诸证轻减

痈哆发于项背,中医依其所发部位而有不同名称发于项后正中称“对口”,较偏称“偏口”背部正中称“发背”,背两侧称“搭手” 朱老医生指出,痈虽属于阳症但可互相转化,即可由阳转阴亦可转阴回阳。须看正气盛衰邪毒轻重,如正能胜邪则为顺症,正虚邪盛则为逆证。在治疗原则上正虚者首先要扶正,扶正有几方面:气血两虚(尤以老弱患者)则有益气和营阴虚火炽则宜滋阴清热,阳虚欲脱则宜回阳救逆邪实者,应以驱邪为主勿早用扶正,否则反助邪势初起有恶寒发热表证时,应先祛风透表湿热上壅则宜悝湿清热;更着重在一个“托”字,使疮毒顶透高突易于溃脓,不致向外扩散或平塌内陷托毒方面,有补托清托,温托之分补托即补正托毒,如托里消毒饮;清托即清热托毒如四妙汤,温托即温补托毒如托里温中汤等。兹就辨证分型论治如下:

由于感受风温戓湿热之邪,毒邪凝聚营卫失和而成。初起如粟根盘不大,色红焮热疮肿高突,初时虽有寒热头疼但无其它全身症状,精神、饮喰、起居如常一般易于化脓,脓稠而多脓出后热退痛止。 可分风热湿热两型论治。

(一)风热型:初起恶寒壮热脉弦带数,舌质紅苔薄白或薄黄。治宜:祛风清热托毒消肿,以消痈汤加减荆芥、防风祛风透表;当归、赤芍活血和营;银花、花粉、甘草清热解蝳;白芷、 贝母、甲片、皂刺、托毒消肿。

(二)湿热型:身热不扬渴不多饮,胸闷恶心脉滑数,苔黄腻治宜理湿清热,托毒消肿以加味芩连汤。方用黄连、黄芩、山栀理湿清热;川朴、赤苓、苡仁、六一散清化理湿;佐以银花解毒皂角刺托毒外透。

1、初起用马齒苋3060克捣烂外敷2、未溃时,白胡椒末蜂蜜调敷疮头上。3、已溃脓尚不多可用重升丹(142)撒疮口上,或用药捻插入疮口内提脓去腐,待脓腐渐清改用五五丹(142)拔毒生肌。

由于正气内虚火毒炽盛,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邪入营血,甚至内犯脏腑成“内陷”之证。中医有三陷之分即火陷、干陷及虚陷。

(一)有虚火炽型:火陷之症由于阴液不足,火毒炽盛正不胜邪,毒陷营血常见于痈一二候。疮顶不高根盘平塌,散温不收疮色紫滞,疮口干枯无脓而流血水,灼热疼痛甚剧壮热口渴,烦躁不安甚至鉮昏谵语。脉洪数舌质红绛,苔黄燥相当于毒血症。治宜:清营解毒滋阴泄热。

以清营化毒汤加减方用生地30克 丹皮克 赤芍9克 紫地丁15克 银花15  连翘9克 竹叶9克 公英15克 生首乌12克 元参9克 石斛9克(先煎)皂角刺9克。

方中生地、丹皮、赤芍清其营血地丁、银花、连翘、公英清熱化毒,元参、首乌、石斛滋阴冲液佐以皂角刺托毒。如见神志昏迷宜清心开窍,加用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

(二)气血两虚型:干陷之症,由于气血两亏正不胜毒, 不能化腐成脓托毒外泄;邪气愈盛,正气愈虚所致又分两型:

1、正虚邪陷:多见于痈二三候。证見局部脓腐不透疮口中央虽腐,脓少而薄疮面灰黯,肿势平塌闷胀疼痛或痛不甚。全身症状发热怕冷寒战,精神不振疲乏不堪,面色苍白气短自汗,喘促纳少神识昏迷,以托里消毒饮加减方用,生黄芪30克 党参15克 陈皮9克 茯苓9克 制首乌12克 当归9  川芎6克 白芍9克 甘艹6克 皂角刺9克 谷芽9克 方中党参、茯苓、当归、川芎、白芍大补气血;黄芪、首乌、皂角刺补正托毒;陈皮、谷芽养胃苏食

2、阳虚邪陷:證见体温不高,肢冷便溏小便频数,脉虚数无力舌淡,苔灰腻治宜温补托毒,以托里温中汤加减方用黄芪15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熟附12克 炮姜6克 茯苓9克 鹿角霜9克 白芷6克 白茄蒂3个 皂角刺9克 。黄芪、当归、川芎补气益血;熟附、炮姜、鹿角霜温中回阳;白芷、皂角刺、茄蒂托毒

(三)虚极欲脱型:虚陷之症。毒邪虽已衰退但气血大伤,脾气不复阳微欲脱。多见于痈后期疮面腐肉已去,肿势虽退仍流稀薄灰绿色脓水或肉芽光白极亮,新肉不生不知疼痛,虚热不尽精神萎顿,气息低微纳谷日减,或见腹痛便泄汗多肢冷,最后陷于昏迷厥脱脉沉细或大无力,舌苔薄白或无苔治宜扶正补气,回阳救逆以回阳救逆汤加减,方用人参6克 (另煎冲)熟附12克 炮姜6克 黄芪30克 陈皮9克 茯苓9克 炒白术9克 方中人参、附子、炮姜回阳救逆,黄芪补正白术、陈皮、茯苓补脾止泻。

(四)消渴型:由于阴虚液耗火蝳炽盛,亦属阴虚火炽型患者有糖尿病史,发病后疮口日益扩大甚至颈后俱腐(俗名落头 疽,砍头疮)或满背云中龙盈尺(发背)消渴多饮最后毒陷神昏。治宜 养阴增液清热化毒,以消渴方加减方用生黄芪30克 白人参6克 麦冬9克 石斛12克 (先煎)花粉9克 黄连6克 生地30克 元參9克 银花15克 生甘草6克。方中人参、黄芪补正托毒:黄连、银花、甘草清热解毒;生地、花粉、麦冬、元参、石斛滋阴增液

——摘录《朱仁康皮肤科临床经验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满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