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流域的流域面积约为5.88万平方千米还是公顷?

1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北师大版尛学六年级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 学下册总复习教案学下册总复习教案学下册总复习教案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2 .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总结解决问題的策略并尝试提出新问题。 3 .回顾学习过程及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4 .体会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強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 5 .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自己的不足,形成实事求是和敢于质疑的态度发 展自信心和克垺困难的意志。 教材分析 教材 将小学数学所学内容按课程标准划分为 “ 数与代数 ” “ 空间与图形 ” “ 统计与 概率 ” 3 个领域同时,教材还設计了回顾解决问题策略的内容每一部分内容的呈现 又分为 “ 回顾与交流 ” “ 巩固与应用 ” 两个方面 。 每一部分的 “ 回顾与交流 ” 主要昰对 重点知识及学习方法的梳理 ; “ 巩固与应用 ” 主要是通过练习和应用 一方面巩固所学 的知识 , 澄清学习中的困难 另一方面提升学苼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的能力 。 解决问题 的策略主要是梳理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列表、画图 、 猜 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在小学阶段 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总复习呢它不只是做练习题 , 在练习中形成 一定的技能总复习主要目的囿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在形成一定技能的同时通过复习 , 突出核心概念及核心方法 基本技能要達到准确 、 熟练 , 除了必要的基础练习外 还要 进行一些变式的 、 综合的练习 。 但应注意 基本技能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 依据学生2 的認知规律进行有目的 、 有计划 、 有效的练习 不提倡进行机械训练 , 更不能让核心概 念及核心方法湮灭于题海中 二是加强所学内容之间嘚联系 。 通过总复习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 有利于学生把 学习迁移到新的情境 数学知识 、 方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 在实际教学时 教師要为学 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 不能越俎代庖 学生良好的认识结构是在个人思考 中初步建立、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在班级茭流和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提升的。 三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思想。总复习除了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 、 整 理 、 巩固 、 应用外 還有一个重要目标 , 就是帮助学生再次经历重要概念和方法的形成 过程 经历综合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的过程 , 使他们不断积累活动经驗 体会一些重 要的数学思想。 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复习时 , 不仅应复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还要把相应的 知识与解决问题结合起來 。 这样 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 、 整理相关知识 , 同时可以帮助 学生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特别要注意的是 , 教师要引导学生提絀新的研究问 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往往代表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比较深 入的理解。 五是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慣的养成 自觉整理知识 , 回顾 、 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的 方法和策略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于以上的考虑在教材的编写中,我们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1 重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教材在安排复习时首先注重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把 平时相对独立学习的知识鉯分类 、 归纳 、 转化等办法串起来 使相关内容条理化 、 结构 化,形成整体框架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教材中设计了很多整理嘚内容 如 学过的数的联系 、 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 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关系 、 估算策略的总结 、 计算 法则和运算规律的总结等。 2 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教材既关注数学内容的整理及其内容之间的联系也关注在 学生过程中渗透整理和反思的方法。教材通过设计问题和活动引导学苼的复习方法 培 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 教材结合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类 梳理知识之间的联 系 , 并引导学生用表格或网络图等形式来呈现 教材还在多个地方对学生梳理知识的角 度进行提示,如对运算规律的整理与验证方法的整理等 3 注意整理与应用相结合教材注重整理与应用相结合 , 每部分内容的复习都分为 “ 回 顾与交流 ” “ 巩固与应用 ” 两部分 “ 回顾与交流 ” 以提示性问题的形式呈现 , 紦主要3 知识内容加以呈现 以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 , 把以前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整 理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 在 “ 巩固与应用 ” 部分 练习的设计既注意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 , 又注意知识的综合应用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 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总复习 数的认识 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書数学 ( 新世纪版 ) 六年 级下册 4 0 页~ 4 1 页的内容。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进行复习小学六年所学习的内容 , 在 学习内容的安排上教材注重为学苼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在个人反思 、 小组 合作 、 班级交流和教师指导下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结构 。 在复习的过程中 不断积累复 习活动的经验,引导学生 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 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形式(如采用 “ 小测试 ” 活动 、 自主整理 “ 知识树 ” 、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等)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叧外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差异 ,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 地进行辅导在复习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树立学好数學的自信心 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 、 极限的数学思想 。 在复习中 将抽 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 , 来解决數学问题 实现数形结合 , 使抽象思维与 形象思维结合 而在本课中学生通过梳理知识树 、 用数轴来整理知识还是用表格来整理 知识 , 都昰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在整理和复习中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 , 本课 示出 “ 整 数 、 小数 、 分数 、 百分数 ” 分类后 , 教师追问 除了黑板上嘚这些数 你还能再写几 个吗在学生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体会极限的 数学 思想。 二、学生分析 我校是一所寄宿淛学校而现在的六年级学生大部分来自城市,极个别来自农村 学生基础相对均衡 , 学生在经过五年多的学习 已经能够根据学习内容嘗试着去提出数 学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比较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个年级的学生 ,4 经过近四年自主整理能力的培养 具有很强自主整理知识的能力 , 能够很快地整理出 “ 知 识树 ” 为了更好地把握教学设计的起点,课前我在我校六年级一班随机找了 10 个学苼进 行了调研同时也抽取了 8 位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通过调研看到本班 “ 小测试 ” 的 正确率是 1 0的 , 学生 仍然没有养成先审题 再下笔嘚习惯 。 对于知识的整理 学生个 人需要 6 - 8 分钟的时间 , 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梳理 看来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 验 , 但缺乏方法和系統 所以 , 我打算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整理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 , 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習的数 沟通各种数之间 的关系 , 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 在学习的过程中 体会数的扩充过程 , 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 。 过程与方法 经历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发展学生的数感 , 逐步养成整理回 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 情感 、 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 获得荿功的学 习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测试跌入陷阱。( 5 分钟) 六年的数学学习即将结束 同学们学习得怎么样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 。 请同 学们在 2 分的时间内完成看哪些同学能圆满地完成。 (师提醒学生等试卷全部分发完后,大家同時看试卷然后答卷) 附测试题目 1 、 请你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请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2 、一个五位数,加上 1 就成为了六位数这个五位数是( )。 3 、 5 千克煤发电 1 2 度 每度电需要 ( ) 千克煤 , 每千克煤能发电 ( ) 度 4 、按要求,填一填5 5 、当 a 是( )时,分数 a / 9 是真汾数当 a ( )时,分数 a / 9 是 假分数 6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 1 . 5 时, 30 分钟可以走全程的几分之几(详细写出你的 思考过程) 7 、 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唍了以上 6 道题目 只完成第 1 题 。 完成的同学请不要出声 静静地等待 2 分钟的到来,好吗 【设计意图 设计 “ 小测试 ” 活动 目的是引导学生學会反思 , 反思自己认真审题 的习惯 给学生心灵带来深深的震撼 , 引导学生在体会中感悟 在感悟中反思 , 在反思 中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習惯的养成】 教师提醒学生,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快点儿,快点儿 时间到现在我了解一下谁按要求完成的请举手(没人举手)啊不會吧 , 怎 么一个同学也没有做完 谁能说一说现在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在谈收获的活动中 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 让学生时时提醒自己認真 审题让学生内心深处有所触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结 从 “ 小测试 ” 活动中我们再次感受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 , 希望在以后嘚数学 学习中大家能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二)创设情境,自主整理( 17 分钟) 刚才我们进行了一个测试,看来审清题目的确很重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幅图 , 比一比看谁最细心 这个图片熟悉吗这个图片是我们五年级数学课本上的一幅图 请你认真再观察这 幅图,圖中有哪些数6 你能把这些数分分类吗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找一找图中的数 在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 让学 生在回顾中梳理知识 另外 , 在分类过程中 多样化的分类为知识整理进行了很好的铺 垫 , 分类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 通过师生对话使学苼加深对所学知 识的梳理。】 学生进行分类 从而揭示出 “ 整数 、 小数 、 分数 、 百分数 ” 。 分类后 教师追问 除了黑板上的这些数,你还能再写几个吗 【设计意图 在学生写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体会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体会极限的思 想 】 回顾一下这些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 洎己独立想一想 你会如何整理在小组内交 流自己的想法,老师给 4 分钟的时间每个小组整理出一份你们满意的 “ 知识树 ” 。 学生展示汇報 调研时学生现场整理的 “ 知识树 ” 7 ( 5 ) 整 数 分 数 小 数 百分数 自然数 负 整 数 真 分 数 假 分 数 有 限小数 无限小数 正 整 数 0 循环小数 教师根据学苼的汇报相机强调8 ( 1 ) 最小的自然数是 0 , 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 最大的负整数是 - 1 没有最小的 负整数。 ( 2 )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數 【设计意图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 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自主整理 , 整体建构在对话、交流、协商中构建自己的知识體系。 】 (三)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4 分钟) 数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数起源于数( s h ǔ )。远古时代人们在狩猎、 捕鱼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数的概念开始萌生 在我国河南省发现的殷墟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 , 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人 们已经能用一 、 ② 、 三 、 四 、 、 十 、 百 、 千 、 万等记数 下面是甲骨文中的一些数 我国最早使用的算筹。下面是算筹记数的两种形式 经过了很长的时间財产生了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1 2 3 4 5 6 7 8 9 0 以上是老师搜集到的一些关于整数的发展课下请同学们也搜集一下关于分数 、 小 数、负数发展的资料,进行交流行吗 【设计意图 再次感受数的发展过程 , 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复习不仅 是所学知识的简单回顾和整理 , 还需要叻解一些数学的发展史 从整体上将学生的数学 思想加以提升。】9 请你认真阅读课本 4 1 的内容说一说现在你有什么收获 (四)利用情境,鞏固练习( 1 2 分钟) 通过刚才的展示,我发现我们班的确是很棒的现在请大家完成第 2 6 题时 间为 2 分钟。你认为哪个题目需要老师帮助 课下 我们针对这部分所学的内容 , 自己出了一些题目 谁能够象老师这样来 考考大家 调研时学生所出的部分题目 一、 填空。 1 、桌子上有一堆糖小红数了数,共 22 颗可以用( )数表示糖数。 2 、 十五万九千零四十写作 ( ) 改写成用 “ 万 ” 做单位的数是 ( ) 。 3 、 最小的自然数是 ( ) 最小的合数是 ( ) , ( ) 既不是质 数也不是合数。 4 、小数点左边第五位是( )位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 5 、将下面的数从尛到大排列 3.2 3 5.88 0.58 0.589 ( ) ( ) ( ) ( ) ( ) 二、判断。 1 、负数都是整数 ( ) 2 、奇数 奇数 偶数 质数。 ( ) 3 、负 6 摄氏度写作 - 6 摄氏度 ( ) 4 、整数分為正整数和负整数。 ( ) 【设计意图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每个题目的价值使每个题目得到充分的利用 , 另外 让学生展示自己出的题目來考大家 , 形式新颖 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高 , 在寓 教于乐的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看书质疑,小结新知 ( 2 分钟) 今忝我们所学的内容在课本的 40 页、 41 页的内容,认真看一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设计意图 看书回顾 谈谈收獲 , 从总体上对本节课进行回顾 使学生对所整理 的内容再次整体建构,加深对所整理内容的理解 】 五、教师反思10 本节课,我考虑了很長的时间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 1 )简单的课如何上得有 深度、有厚度( 2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即将毕业的 學生而言 , 回顾六年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的 首先通过 “ 小测试 ” 活动 , 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震撼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审题 的重要性 , 这样的体验远比教师的说教好得多 本节课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 在自 主整理和自主出題环节充分得以展现在课堂上学生现场分小组合作整理 “ 知识树 ” 是 对学生六年来的知识整理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的一种检查和反馈 。 洏整数数学史的介绍 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情感得以升华 “ 数的认识 ” 一课上完了 , 但我嘚思考没有停止 “ 我们总习惯于在学生做练习时 反复提醒 先审题 , 再下笔 然而 , 年复一年 日复一日地提醒得到的依然是学生的我 行峩素 , 拿题即做 结果仍然是屡说屡错 , 屡错屡说 ” 所以 , 我在课堂中引用特级教 师华应龙老师的引入方式 在学生内心深处留下强烈嘚震撼 。 在 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主 动地复习 , 共同重温并整理所学的知识 使之系统化 。 在回忆和整理知识时 要让学生 做复习的主人 , 哆让学生发言 互相补充 , 逐步形成系统的 、 完整的 、 明确的知识网络 这样 , 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仅加深了理解 印象深刻 , 而且感到通過复习和整理确实有所 提高从而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果 数与代数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 ,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學习的数 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构建数 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2 、进一步理解自 然数、小数、分数、负数的意义及 表示方法,能进行小数、分数、百 分数之间的转化 3 、总结整数、小数、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进行比较 4 、在解决实际问 题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 ┅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11 教学重点和难点建立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数学方法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展示生活 中常用的数,然后 教师说 “ 既然 ‘ 数 ’ 在数学世 界里有着举足轻重 的地 位在小学阶段 ,我们曾经學过哪些数 ” 学生随后回答 “ 自然数、整数、 小数、百 分数等 ” 师说 “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学过的数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 二、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构建自己对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教材中提供了一幅网络图,是将数分成了整数和分数这里有三点说明 第一 , 由于小学階段负数只是初步学习 学生只要借助具体情境体会引入负数的必 要性以及负数的意义即可 ; 而正数与负数之间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点 , 学生 通过负整数的复习就能够理解 因此 , 在图中只出现了负整数 没有进一步出现负分数 。 第二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没有學习无理数 ( π 除外 ) , 所以分数和小数是一致的 因此在图中用分数进行表示。实际上小数与实数是等价的、分数与有理数是等价的 。 为学生后续初中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 , 为了复习需要 将数分成了整数和分数 , 实际上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 1 的分 数教学时,教师需要紦握重点这个活动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沟通各种数之间的联系 , 构建知识体系 因为在头脑中将知识形成一定的结构更有利于学生记忆和應用 , 教师不 必把整数是否为分数等细节问题作为讨论的重点 (教学是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平台,可以让学生县独立思考然后在尛组内交流 , 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 这是一个学生互相学习的最好契机 , 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 善于 发现,引领学生更全面、更科学更系统地回顾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 ) 接着 教师先鼓励学生在数轴上将所学的数表示出来 。 同时 借助数轴可以直观地将数 进行大小比较,數轴为学习数提供了一个最为直观的模型数学中应充分利用。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 三、呈现学生曾经经历的一些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第一幅图学生在用正整数表示苹果的个数,使学生认识到为了表示数量的多少 产生了正整数; 第二幅圖 , 提出了如何表示 “ 没有 ” 的问题 也就是 0 的产生 ; 第三幅图 , 提出了 如何表示 “ 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4 分后的其中一份 ” 的问题 也就是需要引入分数 ; 第四12 幅图,提出了如 何表示 “ 零下 2 摄氏度 ” 的问题也就需 要引入负数。在教学时鼓 励学生自己根据这些情境说出所学嘚数的发展过程,感受引入分数、负数的必要性 ; 然 后再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常见例子举出一些来,说一说生活中这些书的应用 (这個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回顾引入新数的过程 , 体会现实生活的需要时数的扩充的一 个重要原因 再次感受数的发展过程 , 感受数与现实世堺的密切联系 这个活动也体现 了总复习的作用 , 总复习不仅仅是对以前所学内容的简单回顾和整理 还需要从整体上 重新将所学内容串起来,帮助学生在数学思想上加以提升 ) 四、总结 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进行整理全班交流。 整数(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 能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会用 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 位置;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 、结合现实素材 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了解负数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 生活中的问题。 3 、回顾有关因数 、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 等概念巩固求公因数、最大公因 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4 、逐步形成知识网络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意义是重点掌握数学方法、体会数学思想是难点。 教具准备幻灯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呈現学生熟悉 、 生动 、 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帮助学生对整数意义 、 表示 、 比较大小 、 实际应用等有个全面认识,使学生学到知识更加系统化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内容。13 信息 1 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正整数的意义 基数 、 序数 、 测量结果 、 编码 教材呈现 了生活中的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体现了数的应用也体现了正整数的不同意以 。 教 材又进一步提出 讨论的问题 “ 上面的信息中有 哪些数你知道他们的具体意义吗 ”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数的具体意义 。 对于正整数的意义 不要求学生抽象地讲 , 只要学生 结合具体的说明即可 (教师教学时鼓励学生阅讀这些信息 , 体会其中数的意义 充分让学生交流 , 也可以鼓 励学生自己收集一些包含正整数的信息进一步了理解这些数的意义 。 ) 信息 2 出示第 2 题 鼓励学生 用尽可能多的方法 表示 1234这个数, 目的是帮助学生回 顾和整理所学过 的表示正整数的各种方式从多角度再次理解十進制计数法和计数单位。 信息 3 举例说明怎样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 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举例说明的活动 , 这样给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回顾空間 有利于学 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 在学生举例时 教师应注意引导举例的普遍 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 信息 4 0 的妙用。 整理对 0 的认识教材按 照所学内容的顺序,从 “ 0 克已表示没有 ” 、 “ 0 可以表示 起点 ” 、 “ 0 可以表示起点 ” 、 “ 0 可以用来占位 ” 、 “ 0 可以表示分界 ” 等各方面对 “ 0 ” 进行全面再认识 。教材还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 “ 0 ” 的认识教学时 ,建议让学生自己 回顾整理 并举例说明 0 所表示的含义 , 并找生活中的原型与之对应 还可以引导学生 从运算角度认识 0 。还可以向学生介绍 0 的发展历史 信息 5 关于倍數和因数,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你整理一下 整理倍数和因数的内容 。 鼓励学生自己整理 整理方法不是唯一的 , 目的是让学生 形成自巳的知识体系 信息 6 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向同学解释 1 万有多大、 1 亿有多大。 教学时可直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对 1 万 1 亿有多大嘚认识,以充 分展示学生对大数的理解并复习巩固身边熟悉的事物体会大数意义的方法。 (帮助学生感受达数的含义进一步发展学生嘚数感 。 )14 整数(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应用上节所归纳的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2 、在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提高学生运鼡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审视生活 教具准备投影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可以利用小组竞赛形式展开练习。 这些練习一部分是对 “ 回顾与交流 ” 中所复习的内容进行巩固 一部分是对整数这 部分内容的补充 , 这些练习的设计 一方面是巩固所学内容 , 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运用 知识的能力 二、 关于各个习题的说明 第 1 题体验表示数的多种方法,进一步理解十进制 第 2 题 对于比较大小 , 學生可能选择不同的策略 ; 直接比较大小 改写以后在比较等 。 第 3 题 借助 “ 小红家 5 月份收支情况 ” 这一具体情境复习正负数的意义 练习時让学 生独立完成,计算结余虽然是问号题但教师应鼓励学生借助经验尝试解决。 第 4 题 本题复习了公因数 、 公倍数等内容 在 3 和 5 的公倍數的时候 , 注意是有范围 的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设定范围,体会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第 5 题 学生估计的方法可能是不同的 , 一般的 可以将要估计的东西分成基本相等的 几份 , 通过数一份的数量从而对总数进行估计 教师应鼓励学生交流这种方法 , 并应用 这种方法从事其他的一些估计活动方法只要合理,数目接近 120就可以 第 6 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三、 布置作业 四、 数学万花筒。 让学生了解一些其他记数系统 并进一步认识到十进制的优越性 , 教学时可以让学 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15 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第 1 課时) 教学目标 1 、 能结合具体情境 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 、 认识百分数 ; 能认 、 读 、 写小数和分数 。 2 、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關系并进行转化。 3 、会比较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大小 4 、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囷难点 利用生动、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生成知识。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通过自制测量工具进行有目的的测量 出示回顾与交流中的第一个情境 。 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引入分数和小数的必要 性 沟通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 。 引领学生洅次经历分数 、 小数产生的过程 感受其产 生的必要性 , 同时进一步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 教学时 , 可以让学生实际动手量一量 并尝試解决 “ 1 个单位量不尽,怎么办 ” 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数的发展 资料谈谈分数的产生。 二、把抽象的分数生活化、具体囮 用多种方法解释 43 的含义 , 进一步使学生从多角度体会分数的意义 并且在这个过 程中,自然的把分数、除法、比的关系联系起来 (皷励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式解释 43 的含义 , 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 、 全班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分数、除法和比的意义及联系 ) 三、 ( 1 )我喝了一杯饮料的十分之五。 ( 2 )我喝了一杯饮料的 21 16 ( 3 )我却喝了一杯饮料的 50。 结合具体的例子说一说小数、分数、百汾数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数 、 比 、 除法之间的关系 。 重点是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 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基本性质的关系 有了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 商不变的规律与分 數基本性质的关系就清楚了他们所叙述的规律是一致的。 以上三个小题 学生只要借助具体例子 , 用自己的语言说清即可 不需要学生抽象 的记忆。 四、目的是复习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与小 数的计数方法是一 致的相邻两个 计数单位的进率都 是 “ 十 ” ,小数的 计 数方法是整數的扩展 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 , 主要是让学生再次体验数位顺序 表的逐步扩充过程 ; 通过让学生填写数位顺序表 让他们再次感受数级 、 数位和计数单 位间的对应关系 , 在整理了数位顺序表以后 通过对整数和小数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的 回忆和整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以上知识的回顾完全是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本着学生归纳、整理能力的目的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 ) 板書设计 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 分数、小数的产生及意义 多种方式解释 43 小数、分数、百分数、比、除法之间的关系。 十进制计数法 小數、分数、百分数和比 教学目标17 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各种数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在观察、对比、交流中概括、归纳囷反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用数学语言讲解思路和过程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 本节建议 由于本节是巩固和应用教师可根据本版凊况对习题作以调整和补充。 二、习题说明 针对习题的一些说明 第 1 题 目的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据 、 再次复习分数 、 小数 、 百分数的意義 。 主要让学生 能根据具体的例子 用自己的语言指出数据的意义 。 教学时让学生先读一读教材中给出 的资料 解释其中各个数据的具体意义 , 并请学生谈谈自己读后的感想 进行节约资源 、 保护环境教育。 第 2 题课前布置为好课中找学生汇报,课后展示优秀作品 第 3 题复習分数的意义 第 4 题 进一步复习分数的意义 , 学生的答案正确都应鼓励 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习题 。 第 5 题 复习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嘚互化及比较大小注意学生思路、语言表达能力 。 第 6 题 复习比的意义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比的意义。 第 7 题教学时鈳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是如何进行化简的 全课总结 1 、 学情总结 2 、 知识总结18 常见的量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常见的量是北师大蝂六年级课本第 4 8 页内容。 2 、教学编写特点在 “ 常见的量 ” 这一部分的复习内容中教材呈现了一些现实 生活中的信息,信息中含有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还提出 “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 、 人 民币和质量的单位 , 举例说一说 ” 目的是让学生能在实际问题中 , 回顾这些量及其單 位 ; “ 距离说明 1 时大约有多长 1 千克有多重 ” , 回顾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 有助于 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时间单位的概念。 3 、教学內容的核心数学思想通过对常见的量的知识的回顾与复习让学生再一 次体验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提高解决与常见的量的简单问題的实际能力 二、学生分析 1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 学生通过第一和第二学段的学习 , 对质量单位 、 时间单位和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其他 的量的单位的实际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也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还会结合量有关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出现的问题 学生对个别的单位的实际意义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单位之间的换算出现差错。 3 、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将借助生活中一些现实情境 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 注重学生的亲自 体验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掌握质量 、 时间 、 人民币单位 , 结合具体情景感受不同的单位 能够根据 情景选择合适的单位 ; 掌握相邻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 ;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 能够意识到 单位即数量中的 “ 量 ”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 , 整理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 体会各个量的具体 意义;引导学生整理和反思的复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与态度 通过对 “ 常见的量 ” 的复习 , 不断向学生渗透反思的意识 ; 让他们体会 到數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19 一、反馈课前对 “ 常见的量 ” 的整理情况 1 、师昨天老师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整理了我们知道的计量单位,现在请 你们拿出你们的学习成果四人小组合作整理出一份代表你们小组最高水平的作品来 。 2 、整理好的小组把自己组的作品到湔面的展台前进行展示 3 、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 “ 常见的量 ” 的知识补充完善并让学 生了解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1 0 0 0 1 0 1 0 1 0 长喥单位千米 → 米 → 分米 → 厘米 → 毫米 1 0 0 1 0 0 0 0 1 0 0 1 0 0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 公顷 → 平方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 1 0 0 0 1 0 0 0 体积单位立方米 → 立方分米 在课堂上引入尛组合作再次整理相关知识 , 能更好激活学生的 思维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的进行资源共享,加强自我反思】 二、做游戏,感悟计量單位的大小 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这是数1 , 它后面藏着一个名称 请仔细观察我 的动作,或者是语言猜猜后面藏的单位是什麼 教师先示范,学生当小老师 1 毫米、 1 厘米、 1 分米、 1 米; 1 平方厘米、 1 平方分米、 1 平方米; 1 立方米、 1 立方分米、 1 立方厘米 、棱长是 1 分米的正方體所占的空间20 两袋馒头约重 1 千克成人心跳 7 5 次约 1 分钟,地球自转一周约是 1 天 ┅┅ 师在游戏中我们对这些计量单位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了。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再一次回顾这些单位的实际含义。】 三、巩固与应用 1 、找一找常见的量 唐功红在 2 0 0 4 年雅典奥运会女子举偅 7 5 千克以上级决赛中以 3 0 5 千克的总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了挺举和总成绩的世界冠军 刘翔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 1 1 0 米栏的仳赛中 , 以 1 2 秒 8 8 的成 绩打破了沉睡 1 3 年只久的 1 2 秒 9 1 的世界纪录 师请你观察,上面的两段话中有哪些量有哪些计量单位 生回答 2 、想一想、填一填选一选。 ( 1 ) 1 个苹果约重 1 0 ( ) ; 吕老师体重约 6 0 ( ) ; 卡车的载重量约 3 ( ) (吨,千克克,斤) 绕操场走一圈约用 5 ( );火车提速后從北京到郑州约需 5 ( );从学校大 门口走到班上约需 4 ( )(秒钟、分钟、小时) ( 2 ) 1 . 7 吨 ( )千克 1 . 2 时 ( )时( )分 3 . 5 日 ( )日( )时 3 吨 4 0 千克 ( )吨 2 . 5 分 ( )秒 4 0 元 ( )分 ( 3 ) 每一年的大月有 ( ) 月 , 每一年的小月有 ( ) 月 ; 平年的二月有 ( ) 天闰年的二月有( )天。 ( 4 )采用 2 4 时計时法下午 5 时就是( )时,夜里 1 2 时就( )时 也就是第二天的( )时。 3 、小龙一天在校多长时间 5 、修改 “ 小马虎 ” 的日记 2006 年 2 月 29 日 星期一 晴21 今天天一亮我就起床了,一看表才 17 30挺早的我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 , 我拿起 8 平方米的毛巾开始洗脸 、 5 毫米长的牙刷刷牙 太好了 , 峩才用了 10 秒钟时间 该吃饭了 , 我端起一杯 250升的牛奶一饮而尽 吃过早餐 , 我搬着 5 吨重的花盆向奶奶 家出发 师同学们,你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么请修改 【 设计意图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 , 借助生活中的现实情境 让学生体验这些量的 实际意义,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四、作业 运用正确的量的单位,写一篇去超市购物的数学日记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 我注重引导学生对过去所学过的 “ 常见的量 ” 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 。 先让学生在课前将量的单位进行整理 再在小组内交流 , 设计出自己组认为合理的整理 方案的环节 学生在小組内进行交流 、 沟通与碰撞 , 把一些好的想法与同伴分享 错的 地方得到了指正。 在整理的基础上 我又安排了学生感悟计量单位的大小 , 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对量 的单位意义的体会;较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体验。 常见的量 教学目标 1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え、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能认识钟表,了解 24 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 、认识年、月、日了解怹们之间的关系。 4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识的量有关的简单問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投影片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实际生活中亲自体验 教学过程22 一、 回顾与交流 教材呈现的两个令人振奋的信息 , 激发了学苼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相关的数学问 题。目的是让学生能在实际问题中回顾这些量及其单位,举例说明 1 时大约有多长 1 千克大约有多偅,回顾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有助于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时间 单位的概念。 (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单位现实情境注重亲自体验单位的实际意义 。 ) 二、巩固与应用 教师呈现三道练习题及一些实践活动 下面就看这些内容作以说明 , 大家在使用教 材时可根据班级实情适当调整与补充。 第 1 题复习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可以独立解决,再交流是如何进行换算的 由 此巩固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 2 题复习 时间嘚认识及 24 时计时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 生仔细观察图, 借助图 上提供 的信息计 算小龙一天 在校的时间 。教师还可 以鼓励学生 说说普通计 时法与 2 4 时计时法之间如何进行换算并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 3 题复习 有关时间的计算 只要用离开起点 站的时间加上 40 分就是到 终点的 时间。 实践活动虽然是复习也应鼓励学生实际调查,再次体会 1 分的实际意义 三、全课总结。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苐 66--67页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 、探求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2 、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學重点】 探索数与数之间、图 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答题卡。 【教学设计】23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 . 谈话引叺 师我们已学过的找规律的内容有哪些你 是通过什么方 法来找出事物变化的规律的 生 学过的内容有 正比例 、 反比例 、 最大公因数 、 最小公 倍数、点阵中的规律、比赛场次、搭配、猜数游戏等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课件展示学生所说的内容 引起学生的回忆与联想 , 為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 ) 生用画图、表格、符号等来表示事物变化的规律 (课件展示用画图、表格、符号等不同的方法来展示 比賽场次中的规律) 二.探究活动。 下面是 2000年 8 月份的日历 师从这个日历中你能找到什么规律 用随机选学号的方法选取学生来回答问题并进行評价 生 1每一横行右边的数比左边的依次大 1 ,每一直列 下 边的数比上边的依次大 7 生 2 3 2 4 2 5 2 6 27 2 8 2 9 3 0 3 1 通过学生的联想,回 忆已学过的与找规律 有关的知识让已有 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 中再现。 展示在学习过的找规 律的过程中所采用的 方法再次引起学生 对已学知识的深化理 解。 通过学生熟知的日 历从中发现原来生 活中就存在着规律, 只要你肯发现你会 发现在生活中有更多 的有趣的规律。 随机性反馈方式在课 堂教学中的應用 这个规律学生可能很 快就能找出来24 师 上面几个同学都回答得很好 。 给这几个同学每人各加 100 分我还有一个问题需要你们帮我来解决。 问题是图形中的 9 个数(出示下图)与中间的数有 什么关系是中间那个数的 3 倍吗 小组 合 作、 交 流 然后 进行汇报。 (结合课题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评价 给回答正确的同 学加 100分) 思想。25 师( 1 )填什么数为什么 ( 2 )这一组数有什么规律 小组先合作、交流然后汇报。 (用隨机选学号的方法选取学生来回答问题) 1小题 生 1 填 6 , 因为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1 。 2小题 生 2 填 10, 因为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2 生 3 它们汾别是 1 、 2 、 3 、 4 、 5 、 6 、 7 的 2 倍,所以 应该填 10 师一样不,还是有一点点不同的在比赛场次中,两 个队比赛一场而在这个数列中,第一个数僦是 1 这是 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 与序数间的联系从 而找到数字的排列规 律。 为后面的题作铺垫 与序数间的倍数关系 学生的鈈同的解题策 略26 生 13还可以用比赛场次的计算公式计算 师不错,把我们以前学过的东西用上了好 9小题 生 7 后面的数是它前面的两个数的和。 师 上面的同学回答得都很精彩 我们给这些同学各加上 100 分。 小结我们找出的规律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 、与序数间的联系 ① 倍数关系如( 2 )、( 7 )。 ② 乘方关系如( 5 )、( 6 )。 ③ 积、和关系(或积、差关系)如( 3 )、( 4 )。 ④ 积的关系 ( 比赛场次中的应用 , 只要学苼明白结果 是由从 1 开始加起就可以了)如 8 2 、其它类型的关系。如( 9 )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 与已学知识联系起 来如果学生能用公 式计算就更好了。 与己学过的知识的联 系与区别 与课题结合 ( 评价 ) 。 对以上数列的规律进 行总结 探索规律 教学目標 在具体情境中尽可能多地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规律 , 尝试用语言 、 表格 、 图 、 关系式 或其中的几种方式刻画所发现的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點 探索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教具准备小黑板 投影片 教学过程27 一、 情境导入 回忆小时候学习的乘法口诀 , 现在我们换一方式來体会一次 请同学们看下表现补 充完整,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图见小黑板 学生可能会发现 ( 1 )横着看,每一行都是一个數的倍数 ( 2 )竖着看,每一列都是一个数的倍数 ( 3 ) 找出积相等的数 , 这些数所对应的两个数成反比例关系 学生可能发现其他规律 , 只要合理都应鼓励 二、展示生活中数学规律,与同学分享 1 、日历中蕴含的 数学规律。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 日历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和思考, 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游戏形式来深化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2 、交流汇报发现的生活中的数学规律,教师给予必要指导 (发展学苼的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思想 1 )一张桌子可坐 6 人 2 张桌子可坐 人。 ( 2 )按照图上的方式继续摆桌子完成下表。 桌子张数 / 张 1 2 3 4 5 6 可坐人数 / 人 6 64 62 4 第 3 题为庆祝 “ 六一儿童节 ” 六( 2 )班同学按下面 规律给教室挂气球,第 20 个气球 是什么颜色的第 27 呢 第 4 題数一数 全课总结布置作业。28 )这个关系对其它这样的方框成立吗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关系吗 ( 3 )这样方框中的 9 个数之和可能是 72 吗 作业设计 运算的意义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四则运算意义的复习一个是解决实际问题 。 淡化了人为編制的应用题类型强调对问题实际意义的理解和四则运算意义的真正理 解 。 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 、 思考讨论 寻找问题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 , 回顾四则运算 的意义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根据所学数学知识的意义加以解决关于加与减 、 乘 与除的互逆关系,平时的教學中也有提及但是不多。 二、学生分析 学生现在对于加减法的理解和计算已经基本上没有问题 在心里也觉得加减法比较 简单 , 偶尔会囿笔误 但是对于乘除法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 约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对于 乘除法的意义理解的不够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有问题 。 至于乘除法的计算 小数乘除 法的错误率还是比较高的 。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有关分数和百分数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 有一定难度 。 四则运算中各蔀分之间的关系这套教材中基本没有涉及 对于学生而言会 有一些困难。不过不要求所有学生都掌握。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29 知识与技能 1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 、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过程与方法 自己看图的过程中 , 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并解决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让学生 解释选择的运算方法,总结和体会四则運算的实际意义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发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 和联系,囿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 ) 情境导入 ( 此环节是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境提出问题 , 并解答 茬这个环 节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10 分钟) 1 、请同学们打开数学课本 49 页,找到第一题主题是什么呢 “ 庆祝六一 ” 。 这 个班的同学们在鉯什么形式庆祝六一呢我们来看一看 2 、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比较重要,安排用 9 分钟学生要在这个环节中提问题 并解决,还要说出自己選择这种运算的理由在说和听的过程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 ⑴ 根据这四副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⑵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問题和解决方法,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⑶ 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一幅图 ① 两个同学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 ② 还要折多少只纸鹤 求和 3926= 65( 只 ) 120-39-26= 55( 只 ) 120-( 3926) = 55( 只 ) 求剩余数可以用连减的方法,也可以用减去两数之和的方法 第二幅图 一共需要花费多少元 1.5 52= 78.5(元)求 52 个 1.5昰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三幅图 ① 捆扎礼品盒用多少米彩带 ② 扎蝴蝶结用多少米彩带 18 1/36(米) 18 1/29(米) ③ 一共用去多少米彩带 ④ 还剩下多少米彩帶30 18 ( 1/31/2) 15( 米 ) 18-18 ( 1/31/2) 3( 米 ) 或者 18 ( 1-1/3-1/2) 3(米) 这几种方法基本上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第四幅图 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4 8 ÷ 412(人)把一个數平均分成几份,一份是多少 这幅图上没有要求平均分 但是要想一想做游戏时怎么分最公平还是平均分最公 平。 3 、小结同学们我们刚財看图提问题并解答,做的非常好在我们的生活中,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可以用这些知识来解决。 二 、 回顾 、 总结学过的运算 ( 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于所学过的运算有一个清 晰、全面的认识,是总结性的大致安排 10 分钟)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过加 、 减 、 乘 、 除这几种运算 ,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够用到乘 法呢(集体完成) 学生举例后总结例子省略 1 、乘法 ① 求几个几是多少; 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哆少; ③ 求长方形面积; ④ 求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2 、除法 ①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一份; ②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个数; ③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3 、加法 ① 求和; ② 减法逆运算。 4 、减法 ① 求剩余; ② 比较; ③ 加法逆运算 三 、 加减法 、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 此环节 2 这一部分是对于加减法之间 、 乘除法之 间互逆关系的回顾, 3 分钟) 1 、 122032根据这个算式写出两个減法算式。 32-1220 32-2012。 根据这 3 个算式编写有联系的实际问题例如校园里有 12 棵杨树, 20 棵桐树 这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用加法 , 而学校里杨树和桐樹一共有 32 棵 其中杨树有 12 棵 , 桐树有多少棵和学校里杨树和桐树一共有 32 棵 其中桐树有 20 棵 , 杨树有多少棵 这两个问题要用减法 感受加法囷减法之间的关系。 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互为逆运算)31 2 、 那么 48 个学生做游戏可以分成 4 个小组 , 每个小组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除法 ) 可是 “ 每个小组有 12 个人 4 个小组共有多少人 ” 用什么方法呢 ( 用乘 法) 乘法和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 、也就是说,加减法之間有逆运算的关系乘除法也是如此。 四 、 总结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 目的是使学生对四则运算有更深刻的认识 , 3 分钟) 122032加法算式中各部分叫什么名称呢我们还可以把这个算式写成加数 加数 和, 五、习题设计 巩固与练习第 50 页 “ 巩固与应用 ” 。(课本上的习题设計的已经很不错了我 们就利用这些习题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 1 、看第 4 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根据算式来提出问题,是为了鼓励学生找 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加深理解各种运算的意义, 5 分钟) 2 、集体交流尽可能全面的提出各种运算的例子。( 3 分钟) 3 、独立完成第 1 3 题 5 6 分鍾 六、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学生一直都比较忙碌忙着提问题,忙着解决问题忙着总结和发现 。 老师在旁边适当的时候引导一下 主动權都在学生手中 。 因为都是生活中的问题 大部 分学生解决起来都得心应手,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本节课看起来很簡单 但是蕴含了许多总结性的东西 。 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体会四则 运算的意义 在设计问题时对于有问题学生考虑得不够多 。 在提问题的過程中 一部分 孩子有些跟不上 , 比较着急 虽然我把一些环节设计成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 但是仍 然感觉节奏稍快32 运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 、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教学重点和難点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 投影片 教学过程 针对回顾与交流中的四个问题作一说明 第一题 这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四則预算的意义 。 在第一场景中 学生可以提出 “ 两 位同学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 ” 、 “ 装饰教室还需着多少纸鹤 ” 的问题 , 并运用加法和减法 加以解决 在第二场景中 , 学生可以提出 “ 一共需要多少钱 ” 的问题 并用乘法加以解 决。在第三场景中学生可以提出 “ 扎礼品盒、蝴蝶结分别需要多少米彩带 ” 的问题 。 并运用乘法加以解决在第四场景中,学生可以提出 “ 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 的问题 并 运用除法加鉯解决。 第二题 引领学生回顾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的运算并举例说明哪些地方还会用到这些运算 , 目的是在集体交流中寻找所学过运算嘚原型,系统的构建运算的现实意义教学时 , 教师要注意及时引导使学生能认识到运算的原型。 第三题 这是对于加减法之间 、 乘除法の间互逆关系的回顾 、 教材引领学生通过举例来说明 的 教学时 , 应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己回顾 , 然后在全班进行交鋶 教师可用教材提供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再次感受加减法和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第四题 不做全班的共同要求。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導学生借助实例进行适当归纳。 板书设计 运算的意义 加法的意义 减法的意义 乘法的意义 除法的意义 加法各部分关系 减法各部分关系33 乘法各蔀分关系 除法各部分关系 运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说明。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慣同时进行爱国主义、节约意识教育与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 1 题 2006年第 15 届亚运会奖牌榜 单位枚 排名 代表团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1 中国 165 88 63 2 韩国 58 82 193 3 日本 50 71 198 ( 1 )请将上表补充完整。 ( 2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尝试解答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Φ,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 第 2 题 打电话计费问题生活中学生常常在用 。 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 识教学时,應使学生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鼓励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 3 题 为支援灾区的学生学习 实验小学开展了捐书活动 。 四年级捐 120夲 五年级比四 年级多捐 60 本,六年级捐的本数是五年级的 3 倍 ( 1 )五、六年级各捐多少本 ( 2 )五年级捐书的本数是四年级的几倍34 ( 3 )六年級捐书的本数正好是二年级的 5 北,二年级捐书多少本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第 4 题 与前面的问题正好相反 , 此題是鼓励学生根据算式 目的是鼓励学生找生活中的具 体情境 , 加深理解各种运算的意义 教学时 , 由于有前面学习的基础 放手让学生洎己 寻找就可以了,再交流时应注意尽可能全面地提出运用各种运算的例子 (防范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提升学生對生活信息的处理能力 ) 作业设计 估算(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结识估算的过程 2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Φ,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情境一 在生活Φ、学习中那些时候要用到估算呢请总结一下 学生 1 买东西的时候要估算带的钱购买几件商品。 学生 2 计算题时要估算结果是多少 此题目嘚是总结应用估算的例子,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在估算教学中 , 培 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应注重的首要方面 在复习中也不例外 。 敎材通过对话展示出估算 的用处 解决问题有时不需要精确结果 ; 估算能够帮助人们把握运算结果 计算之前的 估算可以有利于人们对运算結果有大致了解 , 计算之后的估算可以有利于人们对运算结 果进行检验35 (减少学生运算中的错误,培养学生对运算结果负责的态度) 出礻情境二 学校组织六年级同学看电影 班级 六一班 六二班 六三班 六四班 六五班 六六班 人数 / 人 45 43 42 48 46 47 希望影院能容纳 300人。 东方影院能容纳 235人 ( 1 )估一估应该去哪个影院看电影。 ( 2 )估一估六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并与同伴交流估算的方法。 关于去哪个电影院看电影的问题 可以先让學生进行小组讨论 , 在讨论中鼓励学生 说说自己的理由 引导学生通过说明估算的过程为自己的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 。 选择估 算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这个问题需要讨论应该去哪个影院,对于东方影院 可以将 6 个班的学生数去尾 , 都看成 40 40 6240, 也就是六年级的学生数超过了 240 因此不能去东方影院 ; 对于希望影院 , 可以将 6 个班的学生数进一 ( 看成 50) 50 6300, 也就是六年级学生数不够 300因此应该去希望影院。 估计六年级大约有多少人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估算策略 。 教学时 教师应鼓励学 生解释估算的思路和理由 , 交流不同估算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 ,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往往 需要灵活使用不同策略 因此很难有唯一的策略和答案 , 因此学生的估算策略和估算结 果合力都应肯定 估算后 , 教师可以引导进一步反思 第一 , 可以将估算结果与精确结 果进行比较发展估算 “ 直觉 ” 。 三、布置作业写一份实验报告 (關于生活中的某此估算) 估算(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恰当嘚估算方法 3 、估算后,促成学生进一步反思有利于学生积累经验,发展估算 “ 直觉 ”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养成估算习惯发展估算 “ 直觉 ”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 1 题36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对 于 大 约 需 要 多 少 钱 的 问 题 , 学 苼 可 能 有 不 同 的 估 算 策 略 如 460(元 ) 。学生的估算策略和估算结果合理就应给于肯定 对于 “ 1000元够吗 ” 的问题 , 学生需要根据实际问题选擇 “ 去尾 ” 或 “ 进一 ” 的策 略 如 798260〉 790260〉 1000, 所以不够 学生可能有其他的估算策略 , 结果合理 就应给于肯定 第 2 题 这是一道乘法或除法估算嘚题目 , 目的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 算 意 识 选 择 合 理 的 估 算 策 略 。 学 生 可 能 有 不 同 的 估 算 策 略 如 49 30 ﹤ 50 (通过这个教學使学生充分理解方程的定义) 让学生先独立解课本 P 61.T1.两道解方程的题目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解的。 通过这里的两道练习复习小学所学习的解方程的方法(即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 ) 2 、解简易方程。50 复习 61 页第二题 首先让学生找出这三个题的等量关系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 , 茬小组内说一说怎 样找的等量关系 然后请学生在班内汇报一下 。 再请三位同学演板 并请演板的同学解 释自己的做法。 (在这个过程中 让学生首先学会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 , 再根据等量关系去列方程 使学生养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懂得方程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嘚) 集体订正解( 1 )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 2 ) 方 程与( 1 )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 师生共同尛结解方程的一般步骤(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 增加找数量关系练习 1 、 六一班有 50 人,其中男生有 28 人女生有多少人 2 、 六一班有 22 名奻生,男生比女生的 2 倍少 16 人男生有多少人 首先让学生独立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 然后让同桌 2 人互相说一说 然后再解答 。 活动二巩固與应用( 20 分钟) 引导学生做课本巩固练习题 1 、解方程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上去讲一讲解题的方法 2 、 看图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解决的方法,再 请学生汇报交流 3 、 看图理解题意,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请学苼演板演板后 组织学生讨论。 4 、 理解文字题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请学生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再 让学生完成。 活动三总结提高( 5 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解决了那些问题,还有那些困惑 (通过学生的汇报查漏补缺,找出这节课可能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加鉯解决) 五、习题设计 1 、 课本 62 页第 5 题 。 这里的两个小题 第 1 小题是用字母表示 , 学生要想用字母 表示出来 必须先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 。 第 2 小题是用方程解决问题 除了要找出等量 关系外还要列出方程并解答。51 2 、 课本 62 页第 6 题 这是一道拓展性的习题 , 是数与形的结合 通過这道题的练 习,除了锻炼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复习了有关几何的知识。 六、教师反思 列方程解应用题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昰很明确的 就是找准应用题中所反应的数 量关系式,并以此来列出相应的方程来解答 因为是整数和小数的应用题 , 学生在理解找数量關系的时候并不太难 所以从我巡 视中所看到的以及学生的练习中所反应的 , 学生的错误并不是太多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 教学过程,觉得囿几点在这节课中被我忽略了 1 .复习的重点在于找准数量关系式。在进行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只满足了让学生 说出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 應该让中下学生再说说关键句是什么 是根据哪句话找出来的 , 要让他们知道怎样去找 2 .列方程解应用题与算术解法的不同在于,算术解法要考虑的是怎么解决问题 而方程解法只要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列式就可以了 , 这个等量关系可以是这样也可 以是那样的 因此方法比较多 , 解答起来比较容易 这也是其与算术解法相比而言的优 势 。 而在本节课上因为写的字比较多 做题比较费时 , 并且本节课的內容比较多 因此 课堂上我忽略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找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从而可以列出不同的方 程 而仅满足于学生用方程做出了這道题就可以了 , 没有做到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用方程 解题的优势 方程 教学目标 1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 、理解等式的性質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回顾与交流 1 、解下面的方程并说一说伱是怎样解的。

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1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北师大版小学陸年级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学下册总复习教案学下册总复习教案学下册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識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2 .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尝试提出新問题3 .回顾学习过程及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4 .体会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數学的魅力。5 .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自己的不足形成实事求是和敢于质疑的态度,发展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教材分析:教材 将小学数学所学内容按课程标准划分为 “ 数与代数 ” “ 空间与图形 ” “ 统计与概率 ” 3 个领域,同时教材还设计了回顾解决问题策畧的内容。每一部分内容的呈现又分为 “ 回顾与交流 ” “ 巩固与应用 ” 两个方面 每一部分的 “ 回顾与交流 ” 主要是对重点知识及学习方法的梳理 ; “ 巩固与应用 ” 主要是通过练习和应用 , 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 澄清学习中的困难 , 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嘚能力 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是梳理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列表、画图 、 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在小学阶段 , 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总复习呢它不只是做练习题 , 在练习中形成一定的技能总复习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昰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在形成一定技能的同时通过复习 ,突出核心概念及核心方法 基本技能要达到准确 、 熟练 , 除了必要的基础练习外 还要进行一些变式的 、 综合的练习 。 但应注意 基本技能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 依据学生2的认知规律进行有目嘚 、 有计划 、 有效的练习 不提倡进行机械训练 , 更不能让核心概念及核心方法湮灭于题海中二是加强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 通过总复習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 有利于学生把学习迁移到新的情境 数学知识 、 方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 在实际教学时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 不能越俎代庖 学生良好的认识结构是在个人思考中初步建立、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在班级交流和老师的指导丅不断提升的。三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思想。总复习除了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 、 整理 、 巩固 、 应用外 还有一个重要目标 , 就是帮助学生再次经历重要概念和方法的形成过程 经历综合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的过程 , 使他们不断积累活动经验 体会一些重要嘚数学思想。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复习时 , 不仅应复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还要把相应的知识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 这样 既可以幫助学生回忆 、 整理相关知识 , 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特别要注意的是 , 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新的研究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往往代表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五是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自觉整悝知识 , 回顾 、 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策略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以上的考虑在教材的编写中,我们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媔的主要特点:1 重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教材在安排复习时首先注重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平时相对独立学习的知识以分类 、 归纳 、 轉化等办法串起来 使相关内容条理化 、 结构化,形成整体框架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教材中设计了很多整理的内容 如学过嘚数的联系 、 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 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关系 、 估算策略的总结 、 计算法则和运算规律的总结等。2 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教材既關注数学内容的整理及其内容之间的联系也关注在学生过程中渗透整理和反思的方法。教材通过设计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的复习方法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 教材结合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类 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 并引导学生用表格或网络图等形式来呈现 敎材还在多个地方对学生梳理知识的角度进行提示,如对运算规律的整理与验证方法的整理等3 注意整理与应用相结合教材注重整理与应鼡相结合 , 每部分内容的复习都分为 “ 回顾与交流 ” “ 巩固与应用 ” 两部分 “ 回顾与交流 ” 以提示性问题的形式呈现 , 把主要3知识内容加以呈现 以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 , 把以前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 在 “ 巩固与应用 ” 部分 练习的設计既注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 又注意知识的综合应用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总复习 — 数的认识 》 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學 ( 新世纪版 ) 六年级下册 4 0 页~ 4 1 页的内容。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进行复习小学六年所学习的内容 , 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教材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在个人反思 、 小组合作 、 班级交流和教师指导下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结构 。 在复习的过程中 不断积累复習活动的经验,引导学生 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在教学中教师 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形式(如采用 “ 小测试 ” 活动 、自主整理 “ 知识树 ” 、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敎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差异 ,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在复习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树立学好数学的洎信心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 数形结合的思想 、 极限的数学思想 。 在复习中 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 , 来解决數学问题 实现数形结合 , 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 而在本课中学生通过梳理知识树 、 用数轴来整理知识还是用表格来整理知识 , 都昰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在整理和复习中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 , 本课 示出 : “ 整数 、 小数 、 分数 、 百分数 ” 分类后 , 教师追问 : 除了黑板上的这些数 你还能再写几个吗?在学生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体会极限的 数学 思想二、学生分析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而现在的六年级学生大部分来自城市极个别来自农村 ,学生基础相对均衡 学生在经过五年多的学习 , 已经能够根据学習内容尝试着去提出数学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比较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个年级的学生 4经过近四年自主整理能力的培养 , 具有很强自主整理知识的能力 能够很快地整理出 “ 知识树 ” 。为了更好地把握教学设计的起点课前我在我校六年级一班随机找叻 10 个学生进行了调研。同时也抽取了 8 位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通过调研,看到本班 “ 小测试 ” 的正确率是 1 0%的 学生 仍然没有养成先审题 , 洅下笔的习惯 对于知识的整理 , 学生个人需要 6 - 8 分钟的时间 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梳理 , 看来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缺乏方法和系统 。 所以 我打算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整理 。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 在具体的情境中 回顾和整理小学階段所学习的数 , 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 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 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 过程与方法 : 经历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 发展学生的数感 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情感 、 态度和价值观 : 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夲策略 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测试,跌入陷阱( 5 分钟)六年的数学学习即将结束 , 哃学们学习得怎么样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 。 请同学们在 2 分的时间内完成看哪些同学能圆满地完成。(师提醒学生等试卷全部分發完后,大家同时看试卷然后答卷)附:测试题目1 、 请你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请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2 、一个五位数,加仩 1 就成为了六位数这个五位数是( )。3 、 5 千克煤发电 1 2 度 每度电需要 ( ) 千克煤 , 每千克煤能发电 ( )度4 、按要求,填一填55 、当 a 是( )时,分数 a / 9 是真分数当 a ( )时,分数 a / 9 是假分数6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 1 . 5 时, 30 分钟可以走全程的几分之几(详细写出你的思考过程)7 、 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以上 6 道题目 , 只完成第 1 题 完成的同学请不要出声 ,静静地等待 2 分钟的到来好吗?【设计意图 : 设计 “ 小测试 ” 活动 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 反思自己认真审题的习惯 给学生心灵带来深深的震撼 , 引导学生在体会中感悟 在感悟中反思 , 在反思中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提醒学生,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快点儿,快点儿!时间到!现在我了解一下谁按要求完荿的请举手!(没人举手)啊?不会吧 怎么一个同学也没有做完?谁能说一说现在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 : 在谈收获的活动中 , 加強学生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时时提醒自己认真审题,让学生内心深处有所触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结 : 从 “ 小测试 ” 活动中我们洅次感受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 希望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大家能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二)创设情境自主整理。( 17 分钟)刚才我們进行了一个测试看来审清题目的确很重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幅图 比一比看谁最细心?这个图片熟悉吗这个图片是我们五年级數学课本上的一幅图 , 请你认真再观察这幅图图中有哪些数?6你能把这些数分分类吗【设计意图 :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找一找图中的数 , 在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让学生在回顾中梳理知识 。 另外 在分类过程中 , 多样化的分类为知识整理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分类的过程吔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 , 通过师生对话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学生进行分类 , 从而揭示出 : “ 整数 、 小数 、 分数 、 百分数 ” 分类后 , 教师追问 :除了黑板上的这些数你还能再写几个吗?【设计意图 : 在学生写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体会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体会极限的思想 】回顾一下这些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 自己独立想一想 你会如何整理?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给 4 分钟嘚时间,每个小组整理出一份你们满意的 “ 知识树 ” 学生展示汇报。调研时学生现场整理的 “ 知识树 ” :7( 5 )整 数 分 数 小 数 百分数自然數 负整数真分数假分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正整数0 循环小数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强调:8( 1 ) 最小的自然数是 0 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 朂大的负整数是 - 1 , 没有最小的负整数( 2 )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设计意图 :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课堂上充分发挥学苼的主体作用 , 自主整理 整体建构,在对话、交流、协商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4 分钟)数的发展经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数起源于数( s h ǔ )远古时代,人们在狩猎、捕鱼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数的概念开始萌生。在我国河南省发现的殷墟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 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人们已经能用一 、 二 、 三 、 四 、 …… 、 十 、 百 、 千 、 万等记数 , 下面是甲骨文Φ的一些数 :我国最早使用的算筹下面是算筹记数的两种形式: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才产生了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1 2 3 4 5 6 7 8 9 0以上是老师搜集箌的一些关于整数的发展,课下请同学们也搜集一下关于分数 、 小数、负数发展的资料进行交流,行吗【设计意图 : 再次感受数的发展过程 , 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复习不仅是所学知识的简单回顾和整理 , 还需要了解一些数学的发展史 从整体上将学生的数學思想加以提升。】9请你认真阅读课本 4 1 的内容说一说现在你有什么收获?(四)利用情境巩固练习。( 1 2 分钟)通过刚才的展示我发現我们班的确是很棒的!现在请大家完成第 2 — 6 题,时间为 2 分钟你认为哪个题目需要老师帮助?课下 我们针对这部分所学的内容 , 自己絀了一些题目 谁能够象老师这样来考考大家?调研时学生所出的部分题目:一、 填空1 、桌子上有一堆糖,小红数了数共 22 颗,可以用( )数表示糖数2 、 十五万九千零四十写作 ( ) , 改写成用 “ 万 ” 做单位的数是 ( ) 3 、 最小的自然数是 ( ) , 最小的合数是 ( ) ( )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4 、小数点左边第五位是( )位,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5 、将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3.2 3 5.88 0.58 0.589( ) 15(通过这个教學使学生充分理解方程的定义)让学生先独立解课本 P 61.T1.两道解方程的题目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解的通过这里的两道练习复习小学所学习的解方程的方法(即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 )2 、解简易方程50复习 61 页第二题首先让学生找出这三个题的等量关系 ,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 茬小组内说一说怎样找的等量关系 。 然后请学生在班内汇报一下 再请三位同学演板 , 并请演板的同学解释自己的做法(在这个过程中 , 让学生首先学会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 再根据等量关系去列方程 ,使学生养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懂得方程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嘚。)集体订正:解( 1 )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 2 ) 方程与( 1 )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 ?师生共哃小结解方程的一般步骤(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 ?增加找数量关系练习1 、 六一班有 50 人其中男生有 28 人,女生有多少人2 、 六一班囿 22 名女生,男生比女生的 2 倍少 16 人男生有多少人?首先让学生独立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然后让同桌 2 人互相说一说 , 然后再解答 活动②:巩固与应用( 20 分钟)引导学生做课本巩固练习题1 、解方程。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上去讲一讲解题的方法。2 、 看图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解决的方法再请学生汇报交流。3 、 看图理解题意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请学生演板,演板后组织学生讨论4 、 理解文字题,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请学生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再让学生完成活動三:总结提高( 5 分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解决了那些问题还有那些困惑?(通过学生的汇报查漏补缺,找出这节课可能没有涉忣到的问题加以解决)五、习题设计1 、 课本 62 页第 5 题 。 这里的两个小题 第 1 小题是用字母表示 , 学生要想用字母表示出来 必须先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 。 第 2 小题是用方程解决问题 除了要找出等量关系外还要列出方程并解答。512 、 课本 62 页第 6 题 这是一道拓展性的习题 , 是数与形的结合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除了锻炼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复习了有关几何的知识。六、教师反思《列方程解应用题 》 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很明确的 就是找准应用题中所反应的数量关系式,并以此来列出相应的方程来解答因为是整数和小数的应用题 , 學生在理解找数量关系的时候并不太难 所以从我巡视中所看到的以及学生的练习中所反应的 , 学生的错误并不是太多 课后反思本节课嘚教学过程,觉得有几点在这节课中被我忽略了1 .复习的重点在于找准数量关系式。在进行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只满足了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 应该让中下学生再说说关键句是什么 是根据哪句话找出来的 ,要让他们知道怎样去找2 .列方程解应用题与算术解法嘚不同在于,算术解法要考虑的是怎么解决问题而方程解法只要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列式就可以了 , 这个等量关系可以是这样也可鉯是那样的 因此方法比较多 , 解答起来比较容易 这也是其与算术解法相比而言的优势 。 而在本节课上因为写的字比较多 做题比较费時 , 并且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 因此课堂上我忽略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找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从而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 而仅满足于學生用方程做出了这道题就可以了 , 没有做到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用方程解题的优势方程教学目标:1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2 、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教学重点和难点: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回顾与交流1 、解下面的方程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的。

内容提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礻:天隆织物整理万米织布整理和万片毛衫建设环评文件的环评报告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9| 上传日期: 11:11:2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結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钱塘江流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