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物价水平什么是名义变量量?

6月2日开始看宏观经济学工作日(周一到周六)每天约2小时,周日约5小时10日看完开始写读书笔记,11日越南出差14日返程,15日写完


这个部分有50页,但是其实就讲了3个概念:GDPCPI,通货膨胀

1.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 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服务市场价值

GDP衡量的是总支出,但同时也是總收入因为在一个经济中,总支出=总收入

GDP的组成:Y=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NX(净出口),其中买房算投资不算消费与其他经濟的交换为什么要用净出口是因为进口已经包含在前三项里

真实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经济中总支出数值的变大由2种原因造成:1.生产了更多嘚服务与商品;2.提高了售价。真实GDP表达第一种变大名义GDP表达二者之和,平减指数表达二者之间的差异即物价水平。

真实GDP=基年物价*观测姩的生产总量以过滤物价的增长。

通货膨胀率=(观测年GDP平减指数-前一年GDP平减指数)/前一年GDP平减指数*100%以物价水平的变化幅度来衡量物价增长情况。

GDP衡量了所有市场中经济活动但是没有衡量如闲暇(如没有双休的我),未进入市场的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如家庭主妇)環境质量,收入分配等因此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衡量经济福利,一国幸福感的指标(发达国家果然想得多)

CPI的意义与GDP平减指数一致,即粅价水平因为CPI更好地反映了货币的购买力,更贴近现实生活因此是更常用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CPI=观测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价格/基年价格*100

通货膨胀率=(观测年CPI-前一年CPI)/前一年CPI*100% 这两个公式均对应CDP平减指数公式

美国劳工统计局篮子里有:41%住房,17%交通15%食品与饮料,7%教育与通信7%医疗,6%休闲活动4%服装,3%其他数据年份未标注,默认再版时间2013年买房买车占比将近60%,15%食物原来服装可以单独成项占4%,原来医疗占比能到7%健康如我真是省了不少钱。

CPI也不是一个完美的(衡量生活费用的)指标因为1.当篮子中的某一样东西涨价时,消费者会用更便宜的物品做替代;2.新物品的引进会使1美元的购买力提高(如iPod使音乐消费大幅下降但实际消费者享受到了更好的消费体验);2.无法衡量质量變动造成的货币价值扭曲(比如大家普遍觉得现在买的东西不耐用)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表明由于上述原因,CPI每年会被高估1%

CPI与GDP平减指数的鈈同在于1.GDP平减指数反应国内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而CPI反应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一件物品在国外生产,国内消费即进口消费品,那么它将体现在CPI中不体现在GDP平减指数中同样一件物品在国内生产但却不是由大众消费,如飞机那它将体现在GDP平减指数中而不體现在CPI中。2.CPI的标的物是稳定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而GDP的标的物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这些物品与服务会随时间变化参照基年同样的粅品与服务价格去计算,那么每样物品的权重大小会对影响GDP平减指数

通过将通货膨胀的影响排除来校正经济变量:1.今年的货币数量=T年的貨币数量*(今年的物价/T年的物价);2.指数化:根据法律或者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进行自动调整,企业与工会之间的长期合哃社会保障补助等会使用。3.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告诉你账户里的货币数量增加得有多快,真实利率告诉你账户里的貨币购买力提高有多快


真实GDP是衡量一国经济是否繁荣的良好指标,而真实GDP的增长则是这个国家经济是否上行的良好指标这部分主要研究GDP增长的长期决定因素。

生产率(productivity):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数量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Y:产量A:技术,L:劳动量K:物质资本量,H:人力资本量N:自然资源量

生产率取决于技术水平,人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其中技术知识是指社会对世界如何运行的理解,而人力资本则指将这种理解传递给劳动力的资源消耗

影响生产率的公共政策有:储蓄和投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生产资本,而非消费)国外投资,教育健康与营养,产权和政治稳定(价格制度发生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经济中广泛尊重产权)自由贸易(贸易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技术,用小麦换棉花的贸易使一国掌握了获得棉花的技术提高了效率),研究与开发人口增长。

(个人生产率大概是RE=F(P,E,I,M)P:身体状态,靠长期运动饮食休息掌握规律;E:情绪情感状态情绪情感的控制力应该昰在了解世界了解他人建立自信的过程中形成的,随着长大变得迟钝不算那还不如没控制力;I:智力,阅读速度归纳总结抽象能力,思考力专注力之类;M:材料质量,以前会花很多时间看资讯后来发现能让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视角和能力有实质性提升的大都是一本唍整的书(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不是碎片时间的资讯和问答(也可能因为学东西比较慢我好像只有理解了一个事实背后的逻辑,和咜在整个系统里的位置以后才能记住它)也因为看一本书的时间成本比较高,所以会更认真通过各种途径确认材料质量)

金融体系:幫助将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各种机构组成(把储蓄者的资源送给借款者),分为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

金融市场:想储蓄的人可以借以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有债券市场(有期限,定期支付利息大部分时候利息计入税收,债权人优先清算)与股票市场(代表企业所有权,享有利润索取权价格由市场供求情况决定,股票指数是计算出来的一组股票价格的平均数价格-收益比P/E,公司股票价格比过去一年公司的每股收益一般来说在15倍左右)。

金融中介机构:想储蓄的人间接向借款人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構有银行,共同基金(分散投资的资产组合可以使钱不多的人进行多元化投资并享受更专业的金融服务,但过去的共同基金业绩普遍低于指数基金表现)

储蓄与投资:Y=C+I+G+NX,在封闭经济中没有NX项,Y=C+I+G则有Y-C-G=I,左侧为GDP减去消费与政府投资剩下的就是留下来的部分,即储蓄S所以有S=I,即储蓄等于投资其中投资并非for个人的投资,宏观经济中投资指设备货建筑物这类新资本的购买前面我们说了金融体系就是為了更高效地匹配等式两边的S与I。

引入税收T则有S=Y-C-G=(Y-T-C)+(T-G),前半部分是国民生产的总价值纳税并消费后剩余部分即私人储蓄,后半部分是政府收税减去政府开销后剩余部分即公共储蓄。这个等式从数学角度告诉我们价值都是国民生产的,政府是人民养活的

下面建立一个模型来解释金融市场是如何协调S与I的。这个模型不区分股市债市等多样的金融市场将它们简化为一个金融市场,里面有所有储蓄者的储蓄囷借款者要借的数量(包括要进行投资的家庭与企业即房贷与商贷),这个市场叫可贷资金市场这个市场有一个利率,既是储蓄的收益也是借款的成本。如下图:

首先这个模型要表达的是资金总量(横轴)如何随利率(纵轴,名义利率)变化而变化的其次,这个總量是一定的而对于市场中的两方来说变化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最终会相交于一点达到平衡

政策对供求的影响可通过1.确定政策影响的昰供给还是需求曲线;2.确定移动方向;3.确定新旧平衡如何变化来确定,如1.储蓄政策(如降低债券收益税率)会使供给曲线右移,从而降低利率增加可贷资金,即政府鼓励储蓄会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2.投资激励政策(如投资赋税减免)会使需求曲线右移,从而提高利率增加可贷资金,即政府鼓励投资会使利率上升储蓄增加——这两种方式都是降低了税收,政府出让了一部分利益使S和I有了提升,只昰当政府将这部分利益出让给供给方时会导致利率下降,而出让给需求方时会导致利率上升。这个利率都是名义利率而名义利率等於真实利率+通货膨胀率,那名义利率的上升和下降主要是影响到了哪一部分呢真实利率还是通货膨胀率?真实利率由什么决定的呢查叻下真实利率主要由借款人的预期收益决定,预期收益-通货膨胀率那宏观上的预期收益就是国家经济之后发展会不会更好?3.政府支出的增加导致供给曲线左移利率上升,可贷资金减少

现值,复利贴现,70/x年后翻番;边际效用递减告诉我们同样的钱在前面比在后面更值錢因此赚取比失去等值的钱带来的感受变化更少因此人们厌恶风险;保险对于整个经济的意义是分散风险;有效市场假说&市场非理性:長期来看股价会保持在其应有的价位因为所有信息都是透明有效的,但是短期来看是非理性的波动部分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

一国的成姩人分为劳动力与非劳动力(如学生家庭主妇,退休人员)其中劳动力分为就业者与失业者。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100%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成年人*100%。

失业者指想工作但在过去4周没找到工作的人。分为短期失业与长期失业者大部分人都是短期失业者,但我们某一段时间观察到的大部分人失业者都是长期失业者

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实际的失业率总是围绕着自然失业率上下波动对为什么总会存在夨业的解释有摩擦性失业(短期,找工作总需要一段时间)与结构性失业(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即工资水平被抬到供需关系达到平衡的價格之上。可能的原因有最低工资法工会,效率工资)


上面讲了长期中的真实经济(GDP增长,储蓄投资,真实利率失业等),而这蔀分会讲各种名义变量(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等),而确定这些名义变量的大小与变化的重要因素是货币政策

货币是指经济中人们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服务的一组资产,它是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价值储藏手段人们将一种资产兑换为经济中的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称为其流动性,货币本身是交换媒介流动性最强,固定资产艺术品等流动性较差。

货币可根据本身是否有内在价值分为商品货币(黄金監狱中的烟)与法定货币(本身没有价值,依赖政府法令具有了名义价值)

一个经济中的货币分为:

M0:通货,公众手中持有的正在流通Φ的现金

M1:狭义货币M0+短期存款

M2:广义货币,M1+长期存款

具体的划分各种材料里都不太一样领悟精神为主。可以简单理解为M1反应经济中当湔正在进行的消费而M2可以反映正在进行消费的投资的存量。如果M1增速较快表明需求旺盛M2增速较快表明投资活跃。若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会导致涨价,M2过高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足,有危机风险

实际流通在外的通货远高于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对此的解释是一部分通货在国外一部分在地下。

中央银行:监管保障银行体系正常运行(银行的银行)并调节经济中货币总量的机构如媄联储(7名由总统任命并得到参议院确认的理事,任期14年)中国人民银行。

部分准备金制度使银行有了创造货币的功能原本经济中供給货币量为100%,当准备金率为r%时银行又发行了(1-r)%的货币。这种借贷方式发行的货币在增加了资产的同时也增加了负债因此并没有实际創造任何财富,只是使经济更具流动性

借款人拿到钱以后去买东西,卖东西的人收到钱又存到银行里银行又贷出其(1-r)%,如此循环朂终1单位货币可以产生的货币量称为货币乘数=1/r。

现实中的银行运营情况不仅是吸纳存款留存准备金并借贷这么简单它还会像一家常规公司一样发行股票和债券,并进行投资获得收益银行通过发行股票拿到的资源叫银行资本,是银行真正自有的资本而其实际资产可能由准备金,贷款投资的有价证券等多种资产组成,这些资产总和/银行资本=杠杆率如下图

高杠杆率意味着每拿出1单位资本能获得更多资產,多出的部分都来自负债部分比如吸收存款与发行债务。

中央银行通过影响整个银行体系间接地影响经济中的货币总量其控制货币笁具可以分为影响准备金量,和影响准备金率从而影响货币乘数两种影响准备金量:公开市场操作中购买(增加货币量从而增加准备金)或出售债券(减少货币量从而减少准备金)或对银行发放贷款(银行以贴现率向中央银行贷款,提高或降低贴现率则提高或降低了银行嘚贷款成本)影响准备金率:改变法定准备金率或向银行支付准备金利息鼓励银行提高准备金率。但实际由于中央银行无法控制家庭的存款比例与银行的贷款比例所以其控制力并不精确。

古典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关于货币价值的,与物品价值无关因此货币嘚价值与所有经济中的物品一样,取决于供需关系供给方是中央银行,需求方是经济中所有人需求的强烈与否首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朂重要的是平均物价水平物价上升则对货币的需求上升。什么因素确保了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与人们的需求量平衡呢物价水平是一个變化值,因此在长期中物价总会稳定到使货币供需平衡的价格。如下图同时可见货币超发灰导致供给曲线右移,货币价值下降物价沝平上升。

古典二分法将所有经济变量分为两类:名义变量(以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与真实变量(以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上一part中讲叻真实经济中,真实GDP由生产率与生产要素供给决定真实利率的调整使可贷资金的供求平衡,真实工资的调整使劳动的供求平衡这些真實变量与货币供给都没有关系,称为货币中性这种中性仅适用于长期经济。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方程式: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总价值/货币量其中货币总价值=物价*产量(真实GDP),即V=(P*Y)/M变换以后变成V*M=P*Y,即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总量=物价*真实GDP一般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使稳定嘚,因此当货币总量上升时必然引起物价上涨或真实GDP上涨,而真实GDP不会由货币量影响因此物价必然上涨。

通货膨胀由政府超发货币造荿这个过程所有人持有的货币都更不值钱了,等于大家变相交了通货膨胀税

费雪效应:因为名义利率=真实利率+通货膨胀率,因为真实利率不受货币影响因此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会进行一对一的调整。

因为通货膨胀会同时提高人们的收入与成本因此不会造成实际购買力下降,但它会造成如皮鞋成本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与因此导致的资源配置不当税收扭曲,混乱与不便任意的财务再分配等荿本。


一个经济通过在世界产品市场上购买或出售物品与服务在世界金融市场上购买或出售股票与债券等资本资产两种方式与其他经济發生交互。

物品的流动:出口进口,净出口=出口值-进口值=贸易余额净出口>0则贸易盈余,相反则贸易赤字=0则贸易平衡。

金融资源的流動:资本净流出=本国居民购买的国外资产-外国人购买的本国资产=外国净投资

资本净流出=净出口,NCO=NX如NX>0,即出口>进口则本国获得了外国嘚货币,外国货币只能购买外国资产因此资本净流出>0。当NX<0则出口<进口,也就是本国将本国货币给到了歪果仁手里歪果仁拿着这些货幣只能在我国投资或消费,则资本净流出<0

名义汇率是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故每个国家存在多个名义汇率一般来说研究汇率变化时会将这些汇率做平均,指数化

除英国,瑞典丹麦等国家外其他十多个欧盟国家在2002年开始接受统一的货币即欧元。一来有利于貿易流通二来从政治上说,有助于削弱民族主义使联盟更加紧密。但这样单一的货币体系货币政策下,希腊政府在发生债务危机时因为无法自主超发货币,则只能强行通过提高税收大幅削减政府开支来度过危机。

真实汇率是一国物品与服务交换另一国物品与服务嘚比率如你在越南超市买大米,发现越南大米的价格是中国大米价格的一半那么真实汇率就是一袋越南大米兑换1/2袋中国大米——在衡量真实汇率的时候,首先要用名义汇率将价格转换为同一种通货再去进行比较,所以真实汇率=名义汇率*国内价格/国外价格即真实汇率取决于名义汇率与用本国通货衡量的两国物品的价格。在宏观经济中标的物为一篮子物品与服务,国内消费物价指数为p国外消费物價指数为p*,汇率为e则有真实汇率=(e*p)/p*。

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即任何一单位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量的物品,并由此在长期经济中决定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逻辑是一价定律,即一种物品在所有地方都应该按同样的价格出售否则就有未被利用的可以获取利润的机会,如同一件物品在a市场价格低于b市场则一定会有人从a市场低价买入并到b市场高价出售以此套利,这个过程使a市场供给缩小b市场供增加并因此反方向影响两个市场上该物品的价格,直到达到平衡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含义是两国通货之间的名義汇率取决于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物价水平,中国物价高于越南则人民币一定比越南盾更贵,如一杯咖啡在中国买30在越南就只能更低,仳如10块人民币也就是说在越南,1块人民币能享受到在中国3块的物品和服务即物价更低。如果这杯咖啡在越南买600越南盾则人民币兑越喃盾的汇率一定是600/30=20,即1人民币的购买力在越南和中国一样也就是1/p=e/p*,则有e=p*/p因为货币的供需关系会决定物价,而物价决定名义汇率因此洺义汇率也受货币供需关系影响。即一国超发货币时该国物价上涨,名义汇率下跌即国内国外都会贬值。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局限在于首先许多物品时不容易进行贸易的,如massage它在越南很便宜在中国很贵,但是这样的服务无法贸易套现所以不会在长期中达成平衡,这個价差会持续存在;其次即时可以贸易有些物品在不同国家生产时也并不能完全替代,如德系车在德国生产就是要更贵

这里有两个模型,一个描述可贷资金市场与前面的储蓄投资模型差别仅在于由封闭经济的S=I变成了开放经济的S=I+NCO,如下图:

本质上还是供需关系决定了真實利率反过来当真实利率上升的时候,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但不一样的是国内真实利率的上升会导致更多资金趋向国内投资,同时资本淨流入增加I变大,NCO变小

另一个描述外汇市场,在外汇市场中NCO=NX。决定外汇市场供求平衡的是真实汇率上一个chapter说明了真实汇率是一国粅品与国外物品的相对价格,当真实汇率上升即物价上升,本国产品变贵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本国货币需求量减少。模型如下图:

艏先供给是不随真实汇率而变的因为上面说了S=I+NCO外汇市场的供给即资本净流出NCO由真实利率决定。在这个前提下较高的真实汇率使本国物品更加昂贵,进而减少需求故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从逻辑上来说为什么真实汇率的涨跌不会影响资本净流出,因为所有国内的货币流絀都是为了最终流入(只要你还没打算移民)如果仅仅是因为汇率的上涨而流出,在流入的时候会经历同样比例的折算就没什么意义。

在均衡的真实汇率下由本国物品与服务净出口引起的歪果仁对本国货币的需求正好与由本国资本净流出所引起的本国货币供给达成平衡。

连接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是资本净流出在可贷资金市场上,供给来自国民储蓄S需求来自国内投资I与资本净流出NCO,真实利率使供求平衡而在外汇市场上,供给来自资本净流出NCO需求来自净出口NX,真实汇率使供求平衡而决定资本净流出的关键因素是真实利率,本国真实利率越高资本净流出越低。

这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模型如下:

两个市场决定了两个相对价格:真实利率与真实汇率图a中的嫃实利率是相对于未来物品与服务的现期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图c中的真实汇率是相对于国外物品与服务的国内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下面举幾个栗子,说明政策如何影响开放经济

case 1:政府预算赤字

(插个楼……此刻22:37北京时间23:37,我坐在越南hotel nikko saigon桌前下午运动的时候有点伤到做了手術的左膝,它此刻在隐隐作痛不知道该如何摆放这条腿才能安抚它好吧我要说的是,我好困好想睡觉……为什么总是看到外汇部分的時候就刚好是很困的时候……)

预算赤字发生即支出过大,公共储蓄减少S减少,真实利率增加资金更愿意留在国内,因此净流出减少导致外汇市场供给左移,引起真实汇率上升货币变贵,于是出口更难净出口变小。

也就是说在开放经济中,政府预算赤字提高真實利率引起货币升值,使贸易余额(净出口)向赤字方向移动孪生赤字。

贸易政策是直接影响一国进出口量的政府政策通常目的是為了支持国内某个特定行业。方法有关税或者进口配额。是否实施如进口配额这样的贸易政策会导致贸易赤字缩小我们来了解一下

进ロ受到限制,看似直接导致了净出口增大(贸易赤字减小)但实际因此外汇市场上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增加了,需求曲线右移导致真实彙率上升,本国货币变贵后会直接导致净出口减小并抵消之前的增大。举个栗子美国对日本汽车行业实行进口配额或征收高额关税,使国内汽车行业竞争压力变小生产更多汽车,但同时由于美元变贵欧洲决定不买美国飞机,于是结果是汽车的净出口增大被飞机的净絀口减小抵消对日本的贸易顺差被对欧洲的贸易逆差抵消。因此贸易政策对微观经济有影响但对宏观经济影响不大。

case 3: 政治不稳定与资夲外逃

一个国家的大量的突然的资金流出称为资本外逃一般由政治动荡引起。资本外逃导致资本净流出NCO右移可贷资金市场(S=I+NCO)表现为需求增加,外汇市场(NCO=NX)表现为供给增加因此导致国内真实利率上升(1994年11月到1995年3月墨西哥政府短期债券利率由14%变为70%),国际市场真实汇率下跌货币贬值(同期比索价值由1比索兑29美分下降到15美分)

资本大量流出一般发生在外汇市场上该国货币疲软的时候,而这种货币的贬徝又增加了该国的净出口而资本流入的国家看起来是通货坚挺,但实际会使其贸易余额向赤字方向移动中国长久以来一直通过大量持囿如美国政府债券(2018年5月外汇储备3.1万亿美元)这种主动的资本外流方式来维持人民币的低价值,促进出口美国政府则一直抗议中国这种“操纵汇率”的行为,并威胁要因此征收高关税

实际上涉及到国际经济学后政治因素就会很大,政治家往往将不好的经济表现归咎于国外竞争者但经济学家则会归因于国民储蓄的低水平,无论经济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低储蓄都抑制了资本,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妈耶终于把外汇的部分搞完了)


这部分主要是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解释了短期经济波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真实变量與名义变量之间的短期关系。

首先有3个事实1.经济波动时无规律且不可预测的;2.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其中投资这项变动最大岼均而言投资只占GDP的1/7,但是在衰退期间GDP的减少中的2/3是由投资减少导致的;3.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失业率一直围绕5%-6%的自然失业率波动

其次我们之前将的古典经济学解释的都是长期中的经济,在长期中真实GDP,真实利率失业率等真实变量与按照货币衡量的各种名义变量無关,但是在短期中二者高度相关,货币供给的变动会导致真实变量背离其长期趋势其理论来源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如下:

在这里我们关注的是作为真实变量的真实GDP(产量),与作为名义变量的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它们在长期Φ无关,在短期中二者的相互影响调整使总需求与总供给达成平衡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我们通过Y=C+G+I+NX考察物价如何影响需求然後影响产量Y。等式右边的四个部分都对总需求作出贡献其中我们认为G是政策确定的,不受物价影响其他3项均受物价影响,其中C:财富效应即物价下降,等于有了更多钱于是产生更多消费,增加需求;I:利率效应物价下降,有了更多的钱去储蓄利率下降,投资变哆需求增加;NX:物价降低,利率降低外汇市场上美元贬值,增加净出口增加需求(在家庭财富中,货币持有量只占很小一部分同時进出口量在GDP中比重也较小,因此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利率效应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会移动:任意一个固定的物价水平,人们对物品与服務的需求量发生变化时需求曲线移动。主要由1.消费变动引起:减(增)税股市上涨(下跌)使人们在同样的物价水平下需求上涨(下跌);2.投资变动引起:对未来乐观悲观,税收增减;3.政府购买引起:增加减少政府支出直接影响需求;4.净出口变动引起:其他国家因为各種经济政治问题改变针对本国的进出口量时

总供给曲线:长期中是垂直的,短期中因为黏性工资理论黏性价格理论,错觉理论等向右仩方倾斜并因为同一物价水平下劳动量,资本自然资源,技术预期物价水平的变动而引发移动。

1. 由总需求曲线移动引起的经济波动:

总需求因为如悲观情绪等原因减少AD1左移到AD2,导致A点左移到B点短期中产量减少,P1下移到P2短期中物价下跌,但是逐渐人们习惯了这个粅价调整了预期物价水平后,会恢复生产使供给增加,由AS1右移至AS2产量由B恢复到和A同水平的C,物价进一步降低到P3重新与长期总供给達成平衡。

因此有:1.短期中总需求曲线移动会引起产量波动;2.长期中,总需求曲线移动会影响物价水平但不影响产量;3.政府可以在总需求曲线移动时通过增加支出,增发货币等方法刺激需求使需求曲线返回到原来水平,减缓经济的短期波动

2. 总供给曲线移动引起的经濟波动:

假设因为自然灾害战争等导致短期总供给减少,左移则导致物价上升的同时产量减少,即滞涨物价上升导致工人要求更高的待遇,进一步减少产量整个过程螺旋上升,在需求不变时(上图)就业率会持续降低直到工人议价能力降低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产量逐渐开始商城供给曲线右移回原来位置。而在实际情况中政府回通过扩大总需求使需求曲线右移来抵消供给曲线的左移这会使产量回箌自然水平但引起物价的上涨(下图)。

即:1.总供给的移动会引起滞胀;2.决策者可以扩大需求抵消供给移动的影响但要以加剧通货膨胀為代价。

chapter 2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确定的货币供给)&财政政策(总统和国会确定的政府支出与税收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

1. 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step 1 :流动性偏好理论了解一下:货币供给是确定量需求由利率调整,达成供求平衡

step 2:将货币供需模型(利率与货币量)与产量供需模型(物价水平与产量)联系起来,考察这4个变量之间的关联(前面我们用Y=C+G+I+NX解释了物价如何影响需求进而影响产量这里货币供需将插楼,从另一个角度解释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倾斜):物价上升导致货币需求上升导致利率上升,导致总需求下降(鼓励储蓄抑制投资)

step 3:考察货币供给如何影响总需求: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并导致在既定物价水平时总需求直接增大即需求曲线右移,产量增加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对经济进行调控而这个货币量则是通过利率来控制,比如对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银行间短期贷款利率)作为政策工具每六个周被重新评估一次。

2. 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与货币供给一样税收调整通过影响企业与家庭的指出決策间接影响总需求曲线移动,而政府购买则直接使总需求曲线移动

乘数效应:当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了企业与个人的收入,进而增加了他们的消费支出引起总需求的除政府支出增加的额外变动,也就是说1RMB的政府支出会对总需求造成大于1RMB的增加而这种乘数效应会随著投资更高水平的需求而加强(下面有更多的空间供效应滚动)。同时乘数效应适用于GDP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C,G,I,NX)的增加或减少变化

乘数效应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人们在收入增加后会提高消费。因此乘数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MPC):家庭额外收入中用于消费洏不用于储蓄的比例乘数=1/(1-MPC),其推导过程如下:

挤出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总需求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时会增加消费,人们會选择以流动性形式持有更多货币因此提高了利率(这里我比较疑惑,我花增加的部分不就好了吗为什么收入增加,反而导致我动了峩的储蓄呢或者这就是在中国的消费理念下,或者说在我的收入增量相比消费增量总是更大的情况下挤出效应就比较低?)进而抑淛了投资,使总需求曲线部分左移抵消之前的部分右移。

税收变动也会以同样的逻辑影响总需求同样受到乘数效应与挤出效应的相互莋用,同时这里有个独有的影响因子是家庭对税收变动是持久的还是暂时的的预期。若预期持久则消费行为会发生较为明显的改变,預期暂时则不会有太大改变。

凯恩斯主义认为总需求的波动主要由非理性的悲观主义与了乐观主义造成因此决策者应运用各种货币与財政政策来稳定经济,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些政策都由很长的时滞因此在政策发挥作用时经济状况往往与制定时已经不一样,由此试图穩定经济的措施反而造成不稳定

也因此所有经济学家都认为如果能消除时滞则经济会较为稳定,自动稳定器如税制(经济衰退时自动减尐进而刺激总需求),政府支出(衰退时自动增加失业福利等补助,刺激总需求)使经济进入衰退时可以不必刻意采取措施而自动刺噭总需求(也是real理想)

在长期中,自然失业率(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各种特点如最低工资法工会,效率工资寻找工作有效性)与通货膨胀(取决于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供给的增长)是不相关的,但在短期中决策者通过货币与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促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給曲线向上移动会在短期内扩大产量并减少就业,但这是以通货膨胀为代价的相反紧缩总需求使经济沿短期总供给曲线下移,虽然会降低通货膨胀但会以暂时的低产量和高失业为代价。这就要求社会在二者中做短期的权衡取舍

菲利普斯曲线表达了这种短期的权衡取舍關系(妈耶好多曲线)

但在长期中,由于失业是经济中的真实变量而通货膨胀是由货币量决定的,古典经济学告诉我们名义变量与真實变量不相关且无法影响真实变量因此有长期中的菲利普斯曲线:

结合之前的长期总供给总需求曲线,可知无论中央银行采取什么样的貨币政策在长期中,都只能影响名义变量(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无法影响真实变量,产量与失业都会处于各自的自然水平:

在长短期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中短期的货币增加与而黏性价格会使企业收益大于投入,刺激生产因此短暂地提高产量,但在长期中人們的有了相应的通货膨胀预期,因此要求提高工资企业最终会付出与物价水平相当的名义工资,产量回到自然水平

这个过程也反映了長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逻辑:人们最初因为没有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在企业扩大生产的过程中降低了失业率逐渐人们有了这样的预期,茬产量回到自然水平的同时失业率也回到了自然水平:

当总供给受到不利冲击时(如石油价格突然大幅上涨)会在滞胀的同时产生更高嘚通货膨胀与更高的失业率:

此时决策者面临是否要降低通货膨胀的艰难决策:这会使国家经历一段高失业率,低产量的时期而这个时期的长短,取决于人们达成通货膨胀能够下降的预期的时间长短若民众足够信任决策者降低通货膨胀的决心,则这个时期可以被缩得很短:

1.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

2. 政府反衰退应该增加支出还是减税:支出更直接减税多出的收入可能被储蓄而非消費;而减税分散了支出决策,而非集中依靠政府且在增加需求的同时因为人们收到减税鼓励会更积极寻找工作,因此供给同时也会增加而政府直接支出会让人们产生重税的预期,进而降低生产消费的积极性

3. 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抉择:能力不足权利滥用

4.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适当通货膨胀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

5. 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不应该孤立看待赤字,横向来说是这一玳的多中财政政策导致的一个结果纵向来看这一代的支出受益者是后代,因此由后代背负一定赤字也是合理的

6. 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稅法吗:储蓄对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不言而喻但是鼓励储蓄收益更大的是财富更多的人,因此会造成更严重的不平衡同时我们不清楚替代效应(更高的收益促进更高的储蓄)与收入效应(收益更高因此更少的储蓄即可满足未来的消费)相互抵消后的效果如何



  在金融报刊中“利率”常被使用。其实没有向“利率”这个东西因为金融体系中,有上百中具体不同的利率为了揭示利率的基本因素,我们做个简单的假设假设经济生活中存在一个基本利率叫做纯利率或无风险利率,它是所有利率的组成部分在现实世界中,最接近纯利率的是政府债券的市場受益率它是一种对投资者基本没有损失风险的利率。
  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率由两个因素决定:储蓄的供给;对投资资本的需求
  储蓄来自三方面:居民储蓄,当前收入与当前支出的差;企业储蓄决定企业储蓄的两个关键因素是经营水平和公司红利政策(留存利润率);政府储蓄。 古典理论认为企业、居民和政府的储蓄是利率决定的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另一个因素是企业的投资支出作为经濟动力的静投资其规模与波动性与商品服务产出、就业和价格紧密相连,静投资的减少会引起生产力下降失业增加和经济衰退。古典利率理论认为投资需求与利率成反向关系,如利率是10%是投资需求可能是1000万,当利率是7%时投资需求可能是4000万。而且在均衡的市场中存在均衡利率古典利率理论有助于推动利率的某些长期因素。
一个精彩的例子有经济学家认为将来的平均利率低于今天的利率。他们嘚观点是: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正在老龄化而老龄人群的偏好是当前支出较少和储蓄较多,大都为退休做准备主力资金鋶是老年人群的大量资金进入金融机构如银行(或基金),金融机构在将资金贷给年轻人投资创业或消费我们也确实能感觉到两代人的消费观点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对同一档次而言),当老年化提高则金融机构资金比原先更富裕,所以利率就比原来更低这种理论,假设人们消费与储蓄习惯在统计上是遵循生命周期的年轻人预期未来有更高的收入而愿意借钱花,而高龄人的收入高峰已经过去而儲蓄较多。这可能是正确的随着年轻人的比率下降和退休工人比例的上升,新的储蓄流流向金融市场利率会长期看低。
古典利率理论嘚局限性忽视了储蓄和投资以外的影响因素。一个是货币量的创造和收缩可以影响金融体系的信贷总额;另一个是古典理论将储蓄和投资是截然分开的,而现代经济社会中储蓄者(消费者)也是重要的借款人,并影响着信贷的获得与否和成本;在金融发达的条件下對流动性的需求提高了。其他金融资产毕竟不能够相互自由的“兑换”交易货币做为通货就具有最好的流动性,当金融资产或工具出现套利机会时短暂的机会,只有具有大量的货币资金才能获得利润所以,利率是货币持有者放弃完全流动的资产的机会成本或者是具囿其他金融资产所必须支付的成本。第三货币供给也是影响利率的因素。中央银行收缩货币供给短期利率将上升(如果货币需求不便),如果扩大货币供给短期利率将下跌。这就是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观察公众需要货币的三种动机,1为了购买产品和服務,毕竟只能以货币购买由于其他资产与货币转换成本较高;2,交易和防范的目的对未来机会做出快速反应,它的基础还是流动性偏恏;3投机动机。当货币是可自由兑换时货币本身就是一种投资工具。 各种金融产品之间套利;各种币种之间套利和套汇仅仅对本币吔是可以利用利率的变化进行套利。 在经济社会中对货币的总需求就是采购,交易预防和投机需求的总和。由于交易和预防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而不是利率,所以国民收入水平一定时,货币的需求时一定的
   费理德曼认为货币供给变化对均衡利率产生三个动态效应,1初期货币供给流动性效应;2,其后的货币供给效应;3长期持续的货币供给效应; 当货币供给增加产生过渡流动时,利率至少暂時会下跌 然而过渡的流动会产生更多的支出, 提高收入和刺激货币需求, 除非货币供给进一步扩张否则利率将开始上升, 最后货币供给的增长与收入的增加会产生通货膨胀的预期 企业和消费者开始预期商品价格上升,资金贷款如果也有同样的预期贷款利率就会有仩升的趋势。 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 货币供应变化的流动性效应由收入和价格预期相互作用力加以表现,货币供给变化后利率的变动方姠(上升还下降)取决于三种力量对比的情况。
   货币理论中还有可贷资金理论理性预期理论。
   另外最近的研究指出不同国家的利率趋于按相同的方式变动
   1、货币数量论 现金交易数量说
   古典经济学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货币数量理论,是一种探讨總收入的名义价值如何决定的理论因为该理论揭示了对既定数量的总收入应该持有的货币的数量,并且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媄国经济学家费雪1911年出版的《货币购买力》对古典数量论作了最清晰的阐述。其理论内容主要反映在费雪交易方程式中
   费雪交易方程式是
   其中M是 给定年份的货币数量,V 是给定年份货币流通速度 P是给定年份的价格水平, Y是给定年份的交易量
该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费雪认为短期内V,Y是不变的因为V有社会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的,所以长期内比较稳定同时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社会商品和劳务总交易量即Y也是一个相当稳定的一个因素。这样交易方程式就转化为货币数量论。而且货币数量論提供了价格水平变动的一种解释:价格水平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当M变动时P作同比例的变动。费雪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在於交易这样,货币数量论揭示了对于既定的名义总收入下人们所持的货币数量它反映的是货币需求数量论,又称现金交易数量论
   如果用货币需求量 表示 M ,M ×V= P ×Y可以写成
   两边同时除以 V得
   因为短期内V为常量,名义收入决定了其所引致的货币需求量,因此货幣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是没有影响的
   费雪交易方程式能够成立的基础是V 和Y不受M变动的影响,而这一前提是货币中性论即货币不过是覆盖于实物经济之上的一层面纱,对经济并不产生影响按照货币中性论的说法,个别商品的价格决定于该商品的供求关系即经济的实物方面,而一般的物价水平和货币购买力则决定与货币的数量和速度即经济的货币方面,二者没有内在的联系费膤方程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的简单“二分法”的传统思想。古典学派的经济的“二分法”的观点就是货币是中性嘚货币只是影响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而不会影响社会实际就业量和产量
   2、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现金余额数量说
   剑橋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庇古等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是因为货币具有交易媒介和价值贮藏功能他们发展起来的货币需求理论(又称现金余额數量论)的内容和分析方法主要反映在“剑桥方程式”中,该方程式是
   其中M表示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数量即现金余额,Y代表总产量P表示一般价格水平,K表示以货币形式保持的财富在全部财富中所占的比例K是常量。
剑桥学派认为对于货币需求是基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和贮藏价值功能的。(1)作为交易媒介人们用货币完成交易,那末货币需求量与交易水平有关由交易水平引起的货币需求与名義收入成比例,这一观点与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基本一致(2)作为价值贮藏的货币也是一种资产。随着人们的资产增加人们意愿持有嘚货币也在增加,剑桥学派认为由于财富同名义收入成比例,所以货币需求量也与财富水平引起的名义收入变动成比例
   综合起来看,在剑桥方程式中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成比例,如果以K表示费雪方程式中的 那么
可见,在形式上剑桥方程式和费雪方程式是没有区別的但二者在研究方法上却是有区别的。马歇尔和庇古不仅仅将交易水平和影响人们交易方式的制度作为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关键要素还探讨了货币作为财富的一种被人们选择所持有的原因和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既然货币被人们选择所持有就不能排除利率的影响。泹总体来说剑桥方程式和费雪方程式差异很小,体现了货币中性论即经济中的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的“二分法”思想。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 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曾经是现金余额数量论的重要代表在他早期著作《货币论》中,他对货币需求的分析並没有完全脱离古典理论1936年,他出版了《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发起了“凯恩斯革命”。在货币需求方面放弃了古典学派将货币流通速度视为常量的观点,强调利率的重要性反对将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二分法”,提出了流动性偏恏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的特点是以人们意愿持有货币的动机作为划分货币需求的依据,对流动性陷阱进行了描述这一理论茬西方货币需求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既发展了古典货币需求理论又开创了新的研究方法。
   按照《通论》一个人的流动性偏好“系用此人在各种不同情况下以货币形式保存的其资产的价值”,流动性偏好的程度“用货币或用工资单位加以衡量”①P169 在流动性偏好理論中,凯恩斯假定人们对货币需求出于三个动机:(1)交易动机;(2)谨慎动机;(3)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由于个人或业务上的交易洏引起的对现金的需要”②P174其核心仍为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对个人来讲收入的取得是定期的,而两次收入之间的日常花费是经常的歭续的所以个人必须经常保持一部分货币以作日常之用。对企业来讲其收支活动在时间上不可能保持一致,企业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貨币以备日常之用所以凯恩斯的流动性理论的假定之一—交易动机,与古典货币数量论是一致的,都认为交易货币量与收入成比例
谨慎動机,“由于安全起见把全部资产一部分以现金形式保存起来。”产生于预防动机而对货币需求源于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用来预防不測的货币需求是凯恩斯的分析显著区别以古典分析之一。货币需求的预防动机由两层含义第一层意义是防止意外出现的支出,保障意外倳故或可能出现的有利投资机会;第二层意义是“保证一部分资源的未来之现金价值”完全着眼于货币对未来债务偿付的保值作用,实際上是把货币作为一种资产来看待
   凯恩斯认为,人们意愿持有的预防性货币余额的数量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未来交易水平的预期他認为这些交易与收入的变动成比例的变动。因此人们出于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与他们的收入成比例
   投机动机,“即相信自己比一般人对将来的行情具有较精确的预期”③p174人们出于投机动机即而持有货币来源于货币的贮藏功能,把货币作为一种资产来对待预期利率的变动而变动货币持有量以谋求收益。因此利率是影响货币需求量的重要因素
凯恩斯把贮藏货币的资产分成两类:货币和债券。在凯恩斯所处的年代支票存款是没有利息的,所以持有货币的预期回报率为零而对于债券来讲,债券的预期收益来自两方面:利息收入和預期资本利得人们持有货币还是债券取决于两者之间的预期回报率。如果利率上升则债券价格下跌,若预期利率上升则债券价格预期下跌,从而得到负值资本利得即资本损失,从而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债券贮藏财富。若预期利率下降则债券价格预期上升,从洏得到正值资本利得即资本增值,从而人们愿意持有债券而非货币贮藏价值由此可见,利率上升导致货币需求下降货币需求同利率沝平负向相关。
   流动性偏好理论方程式:
   式中表示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持有的货币数量表示满足投机动机所持有的现款數量。L1L2是对应于,的两个流动性偏好函数,L1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Y, L2主要取决于利息率r
凯恩斯认为,和可以被认为当作“彼此独立无关的事粅”⑤P205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满足正常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需要的货币需要量主要取决于整个经济制度的一般活动和货币收入水平”,“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为满足投机动机而引起的对货币需求的总量却呈现出随着利息率的不断改变而继续做出改变的状态,就是说存茬着一条具有连续性的曲线该曲线能显示出满足投机的货币需求量的变动和债券或其他债务证券的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⑥P203
   当M增加时和都有所增加,即 ΔΜ=Δ+Δ
   可以写成 ΔΜ=Δ+Δ
按凯恩斯的说法“新增加的现款(就新增加的M)在和之间的分配将取决于投资對利息率的降低所做出的反应,以及投入对投资的增加所做出的反应由于Y部分取决于r,所以M一定量的改变必然使r具有足够程度的变动鉯便使和所做出的改变总量等于M的上述定量的改变”⑦P207这里M的上述定量的改变量即为&#8710;M。所以货币需求量变动会引起利率r的反向变动从而影响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变动,进而会影响收入Y的变动这意味着变动货币的供给量使利率这个杠杆对收入Y产生影响,这正是凯恩斯国家经濟主义干预的必然逻辑结论
   从M=+来看,货币需求M取决于y和r即货币需求不仅与收入有关,而且还与利率有关即M的变动与Y的变动水平囸相关,与r负相关 在分析方法上, 凯恩斯把利率作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关键因素 从而在其货币需求方程式中通过r影响货币需求,进而影響收入在凯恩斯的价格论中 ,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以前货币变动量增加,利率下降用于投机性货币增加,从而增加收入增加就业,不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显然,在凯恩斯那里货币不再是中性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货币需求的变决定收入的实际变动,对实物经濟产生实际的影响货币经济和实际经济不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从而克服了古典经济的 “二分法”的传统。由此可见凯恩斯的流動性偏好理论较费雪,马歇尔的货币数量论大大前进了一步
   如果以P代表一般价格水平,则 表示实际货币需求量(以不变价格表示货幣需求量) 表示实际收入流动性偏好函数写作
  用M代表(因为货币市场均衡时,M=)货币流通速度V写作
  虽然凯恩斯倾向以把货币流通速度看作短期是稳定的是常量,其原因是在短期内不考虑r但后来人们通过实际的数字统计得出了这样的结论:V在短期内也是剧烈变動的。V的变动可由 得到说明
   “凯恩斯货币需求模型的重要涵义在于他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并非常量,而与剧烈波动的利率正向相关怹的理论反对将货币流通速度视为常量的另一个理由是:人们对正常利率水平预期的变动将导致货币需求的变动,从而使得货币流通速度吔发生变动”(《货币金融学》米什金,第480页)
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对于正确认识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形势很有帮助对于我国近年来嘚经济问题的一致看法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表现在民间有效投资不足和人们的有效消费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生活的商品化,市場化的不断深入居民的养老,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负担基本都要有居民自己承担,居民的谨慎动机增加对预防性的货币需求增加,在收入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用于交易动机和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减少,致使尽管国家连续几次降息甚至加征20%得利息税,居民的储蓄存款还是高速增长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下降,使企业的产品供给相对过剩存货增加,不得不压缩生产减少投资,造成投资鈈足所以尽管央行的货币供给强度不减,但货币增加的不少部分被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所吸收货币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三、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发展——鲍莫尔—托宾模型和托宾均值—方差模型
   在货币理论中利率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货币的各种不同替代物的各种不同债券具有不同风险,从而利率和风险成为人们货币需求所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不少经济学家通过发展更为精确的理論来解释凯恩斯理论的持币的三个动机下面介绍鲍莫尔—托宾模型和托宾均值—方差模型。
鲍莫尔—托宾模型研究的结论是交易需求层媔货币需求对利率是敏感的这个模型的基本观点是人们持有货币是有机会成本的,即持有货币的替代资产入债券的利息收入而持有货幣的好处是避免了交易成本,持有债券是有交易成本的人们在应付日常交易的时间段里,可以频繁的置换货币和债券只要利息收入大於交易成本。当利率上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必然增大。只要在不影响日常交易的时间内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大于持有债券的交易荿本,人们就愿意放弃一部分货币转而持有债券以谋求利益。反之亦然可见交易需求对货币也是敏感的,即交易需求与利率水平呈现負相关
   同样,沿着鲍莫尔—托宾模型的思路可以得到谨慎动机也与利率水平呈负相关鲍莫尔—托宾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始終表示愿意持有的现金额,每期开始时个体收入b表示为债券的交易费用,i表示债券利率这个模型又称平方根法则。对于货币需求而言它的意义如下:
  ⑴ 收入的增加,货币需求增加;
  ⑵ 交易费用b的增加将是债券需求减少,货币需求增加;
  ⑶ 债券利率i的增加将是债券需求增加
  ⑷ 价格的变动使b,同时变动结果使作同比例的变动。
  托宾均值—方差模型是托宾对凯恩斯投机需求理论嘚发展在凯恩斯的投机需求理论模型中,货币的替代资产只有债券人们使持有债券还是持有货币,取决于债券的利率预期债券回报率较货币的预期回报率大时,人们将持有债券货币需求下降。反之亦然但凯恩斯忽视了人们持有债券和货币等多样化,用货币等资产鉯贮藏财富的可能性托宾认为,债券的价格是剧烈波动的是有风险的。人们持有货币还是债券不仅考虑债券的利率还要考虑债券的風险。风险的大小与持有债券的品种数量的大小呈负相关所以人们贮藏财富的方法是资产的多样化选择,同时持有货币和债券避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的风险。
鲍莫尔—托宾模型的现实经济意义在于利率对于人们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产生重要影响结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现实,我们可以体会到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工具多样化的重要意义从理论上讲,利率的市场化有利于吸收居民的交易需求囷谨慎需求重的货币量居民根据利率的市场化水平的变动投资于企业,一方面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另一方面增加居民的收入,有利于擴大有效需求同时,金融工具的多样化有利于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引导居民手中的货币投入生产流通领域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托宾的均值—方差模型的借鉴意义在于居民的投资需求受利率和风险的双重影响。市场经济中利率和风險总是相伴而行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中风险永远存在。但如何弱化风险解决金融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僦要求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使投资者获得和接受投资者尽量一样多的信息,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调动居民投资的积极性。联系我国股市中屡屡出现的事件对股民的打击信息不对称对我国股市发展的教训不可谓不深。
   四、现代货币数量论
   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幣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一文中发展了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探讨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采取了与凯恩斯不同的方法他不再具体研究囚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而将货币作为构成财富资产的一种通过影响人们选择资产的种类来保存财富的因素来研究货币需求的,实际上是資产需求理论在货币需求理论上的应用
   在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是债券股票,商品的替代品货币需求是个人拥有的财富及其他资產相对于货币预期回报率的函数。据此弗里德曼将他的货币需求公式定义如下:
  表示对真实货币余额的需求;
  表示永久性收入,即理论上的所有未来预期收入的折现值也可成为长期 平均收入;
  表示货币预期回报率;
  表示债券预期回报率;
  表示股票預期回报率;
  表示预期通货膨胀率。
   在弗里德曼看来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总财富,但总财富实际上是无法衡量的只能用永久性收入而不是用不稳定的现期收入来代替。
   对于Yp而言它是永久性收入,一般而言随着收入的增加即财富的增加,货币需求增加弗里德曼认为,人们永久性收入是稳定的它是人们长期收入的平均预期值,在商业周期扩张阶段人们的暂时性收入大于永久性收入。收入变动幅度平均来说是比较稳定的趋于永久性收入,即永久性收入是稳定的弗里德曼的永久性收入是由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组成嘚。
永久性收入在弗里德曼的货币函数中起主导作用在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中,消费是现期收入的函数并用消费支出增量和现期收入增量的关系——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说明消费不足和短期经济波动。而根据永久性收入假说即使现期收入增加,消费是按永久性收入而穩定变化的与现期收入关系不大。同时永久性收入假说的一个必然逻辑是既然收入与货币需求正相关,那么永久性收入的稳定性必然偠求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这就是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的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对而言凯恩斯认为货币预期回报率是常量,而弗里德曼认为不是常量当经济中利率上升时,银行可以从贷款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用更高的利率吸收存款,所以以银行存款形式持有货币囙报率随着债券和贷款利率的上升而上升银行存款竞争一直到没有超额利润为止,这一过程使rb-rm保持相当稳定弗里德曼这种观点意味着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影响极小,那么利率的变动在长期中对产量和就业的影响就小这也使弗里德曼反对将变动利率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悝论渊源。
   -取决于持有的商品价格上涨时预期通货膨胀率πe它的值是稳定的。弗里德曼不同于凯恩斯之处之一是弗里德曼将货币和商品视为替代品商品和货币互为替代品的假设表明,货币数量的变动可能对总产出产生影响
   所以弗里德曼的永久性收入是决定货幣需求主要因素,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永久性收入的稳定导致了货币需求的稳定。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强调货币需求的财富限制怹的一些观点对于正确分析我国的现在经济状况有一定的作用。我国大多数消费者属于中低收入阶层多数消费者的预期永久性收入减少戓增长缓慢,结果低收入者手持货币减少以储蓄的方式储蓄货币,使商品和货币的替代率下降一方面造成商品存货的持续增加,另一方面人们无力消费或减少消费央行的几次降息,对人们的货币需求影响很小储蓄存款的持续增加便说明了这一问题。
   五、现代货幣数量论的发展——财富调整理论
财富调整理论是在修补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的缺陷上发展起来的根据弗里德曼德的理论,既然货幣存量与收入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那么货币对经济作用过程的传导是直接的,但有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弗里德曼的理论是有缺陷的财富调整理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1963年美国另外两位货币学派代表布鲁纳和梅泽尔发表了《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金融媒介的作用》一文,提出了财富调整理论该理论视货币为一种资产,认为社会大众会根据各种资产包括货币的相对利率来调整他们的资产结构已達到理想的资产结构平衡。在这一过程中尤其是对资产结构实物调整,会对实际产出产生影响
财富调整理论是对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修补和完善,在解释长期货币需求时梅泽尔认为财富效果和利率效果同样重要,财富和利率都是货币需求的决定要素而且加入財富变量使货币需求非常稳定,这就为稳定货币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在财富调整理论中,用财富代替收入作为货币持有是有限制嘚这个现值就是财富的限制。梅泽尔认为用收入作为货币持有的限制的变量,是基于货币的交易媒介的假定交易量是收入于产出的玳表,所以货币需求在逻辑上就是收入的函数但是如果把货币当作财富诸种资产中的一种,以财富作为货币持有的限制量则强调货币莋为生产性资产的功能,强调资产结构的平衡货币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决定于相对利率也就是要考虑持有货币的报酬率和持有货幣损失利息的机会成本。即使相对利率不变财富的绝对量改变,也会使货币需求增加
   财富调整理论中货币是否具有生产性功能,囿一个重要条件是货币转化为其他生产性资产的交易成本如果交易成本不低于预期回报率,则货币转化为生产性资本受阻所以优化投資环境,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促进货币向生产资本的转化,是我们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洎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名义变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