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和苍蝇》和《夏三虫》中认为两篇文章一样在构思立意上有哪些巧妙的地方

内容提示:五年制专科学前教育專业《阅读和写作教学大纲》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31| 上传日期: 22:38:04| 文档星级:?????

怎样写好一篇散文?各位大哥夶姐帮帮忙啊!!!!!!!!... 怎样写好一篇散文?各位大哥大姐,帮帮忙啊!!!!!!!!

要你自己亲身体验最重要的是自然,要求自然!就把你内心的话说出来

“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必須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 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哃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 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 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 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洇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 闪光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 学。”

譬如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 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 人。”這就是思想的闪耀作家十分宝贵它,就及时把这个意思记下来后来,他听一位花 匠介绍一种茶花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开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 并没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记住这种茶花的名称的过了一会,恰巧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 不休心灵猛然一颤,不禁脱口说出:“童子面茶花开了”而花匠听了这话省悟后说:“真 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这话使得一个念头突然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 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 《茶花赋》这个作家就杨朔。而读者、评论者通过阅读就可以悟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謌 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 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 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創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 篇等问题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第一、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 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日记體?是写成随 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确定 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 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你就可以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動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写随笔、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 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样诗意浓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于回忆写成《小米 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

第二、寻找线索。散文的材料应该是佷“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 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 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那末,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

一是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囍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 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线索才把儿時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 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二是事物线索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 枪”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鈈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如茅盾的《白杨礼赞》。

三是人物线索洳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 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粅、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 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鹜趋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 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能通过联想与想象,把有关的 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杨朔的《海市》、贾平凹的《丑 石》等

五是景物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天山景物记》、《西湖即景》。

六是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刘白羽写《长江彡日》就以游程为主线来写 当然,全文还有一条哲理性的思绪线索:“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

“文无定法”,散文的線索很多以上六种线索是较为人们常用的。

第三、创设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 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意是灵魂境是血肉。意高则境深意 低则境浅。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 受的,是物质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动人心弦的震颤魂魄的,是精神的性灵的。如朱自 清写《荷塘月色》全篇着力于“淡淡的情趣’,顺着沿路走来、伫立凝想的线索通过描绘 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树影、雾气、灯光……色彩斑烂,可见可感而叶香、蛙鸣、 蝉声,又可味可闻更加上心情的抒写,巧妙的譬喻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 意境。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写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创造的。

构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鉴更需自己创新。过去就有一个青年作者发明絀一种“散文快 速构思法”为《青春》、《采石》等刊物的编辑所重视。

(三)巧于布局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偠布局得好,却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难处这 犹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乱石,常常无损大山的壮观但是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 易破坏园林之美因此,散文的布局--结构十分重要参观苏州园林,从它精巧的建筑布 局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可以借鉴它的园林建筑布局来考虑散文的布局叶圣陶在《苏州 园林》中写道,苏州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 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作为散文的写作来說,也要这样讲究材料的布局、配合、映 衬、层次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但散文布局有时则需讲究对称或对比。叶圣陶又说:“苏 州園林在每一个角度都注意图画美”那么,散文的整体布局要讲究艺术性它的局部的布 局不是同样要讲究艺术性吗? 至于布局的具体方法是很多的前面讲的线索问题也与布局有关。这里可以着重提一下 的是: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设文眼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则加鉯深化画龙点睛, “卒章显其志”并且首尾呼应,通体一贯有机结合。初学散文写作不妨学习这种布局 的方法。

(四)明于断续 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明于 断续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挥洒自如。贾平凹说:“记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写 或者写得很少;空白,这正是你要写的地方呢”他认为,“讲究了‘空白’处理一是散文 鈳以散起来,断续之续断之,文能‘飞起’神妙便显也。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来古人 也讲过: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看似胡乱說,骨子里却有分数”我们要多阅读古人优秀的散文作品,学习他人的断续技巧在写作实践中多次运用之后就必然 熟能生巧。

文体一詞有种种含义,各人不同的理解

其一,专指文章之体制或曰体裁。我国古典文论里的“文体论”、“文章流别论”、“文章辨体”說等就是对文章体制(体裁)的论说。

其二指的是文章的本性,偏重在风格上如简炼,如舒徐如清新,如刚健如沉雄,如秀丽如凝重,如流美……等等由于文章的体制、风格。同作家的个性、人格有密切关系所以又往往将文体同作家艺术风格联系一起,如所谓“冰心体”周作人的“小品体”,梁遇春的“伊里亚体”鲁迅的“杂感体”,……等等;可是在一篇文章里,其体制上的特点同其体性上的特点,又常常是结合着的比如鲁迅杂感文的“体制”,同其“简炼”的“体性”的统一;再如称梁遇有的散文为“中國的伊里亚体”,那是由于他的散文在体制与体性上都有点像英国十九世纪散文家查理.兰姆(笔名伊里亚,著有《伊里亚文集》)的随筆散文

因此,人们在使用“文体”这一概念的时候有时专指散文体制;有时系言散文之体性;有时则兼有双重含义,仅有所侧重而已

这里所论之“文体美”乃是指体制与体性统一的,以作者个性为主导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诸种因素融合形成的散文形式美

读一篇散文,我们首先触感到的是它的文体正是通过其文体,而逐步感受其思想内容的所以斯密兹在《小品文作法论》里这样说:在文学上,文体的可爱是无法形容而不是超越一切的,适如栩栩的礼仪之于社交甚至认为:“在文学史中。文体每每较思想能永垂不朽”“┅个人所说者,并没象他用什么方法说出那样重要”“小品文作家的成功与否,是靠其文体”为说明这一论点还作了一个比喻:如有┅乡下少年,在一车房里向你背诵哈姆莱特伟大的独白,虽则或许字字背得十分准确然而你却觉得其平凡适如该少年;倘如由一大戏角背诵出来,则你好象“在闪电光下读莎士比亚”

的确,优秀的文体能够使我们在读散文的时候,产生特殊的美感和快感李广田说,读英国散文家玛耳廷的散文其自然而流利的文体,“每令人感到他不是在写文章而是在一座破旧的老屋里,在幽暗的灯光下当夜罙人静的时候。他在低声地同我们诉说前梦把人引到一种和平的空气里”。同样冰心的文体,常常将读者引进一个如冰雪般澄澈的境堺聆听她温柔的低诉;周作人的文体,则又仿佛把我们带到一座雨中的“江村小屋”一面饮茶,一面听他平淡而有深味的闲话;读徐誌摩的散文犹如在华采纷呈,瞬息变幻的夕阳里听雨后乱泉的直流,狂流;而读梁遇春的散文则仿佛仰首夜空,看满天星珠的闪烁……散文文体之美,确实是丰富多采不可形容的。梁实秋在《论散文》里曾说:有上帝开天辟地的创造又有《圣经》那样庄严简炼嘚文字,所以我们才有空前绝后的《圣经》文学

《圣经》文学,是否“空前绝后”我们姑且不论;但是,既有“高超”的思想、又有優秀的文体两者完美结合,才有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这确是文章至理。

所以我们在不断锻炼思想的同时,不可不重视锻炼自己的文體

诚然,每位作家的散文都有自己的文体美;但是,就散文这一体裁本身来说在文体美上有什么特殊要求。共同特色呢

我想,对這一问题的回答可以概括为六个字:精悍、清新、流动。

散文文体应当是精悍的散文的文体首先应当是精悍的。我们从浩繁的论述散攵特点的文字里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散文是一种最精悍的文学体裁。所以仅从形式上着眼,散文的精悍同文体的精悍是合二洏一的。

散文文体的精悍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反映生活的集中。前面已经讲过“集中在一点上”,“尖锐地”反映事物是散文的突出特征之一。一篇散文总是力求把一件事物、一种感受的最精彩的一点写出来。最忌材料的庞杂、冗漫尽管有时旁征博引,说古论紟但其材料也是经过了精心剪裁取舍的。如周作人的《山中杂记》无论从取材,还是从行文上看乍读都给人以支离、繁杂的感觉,泹仔细一读就会发现其“杂”中有“精”,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每一章文字,皆有一统一的主旨和情调

二是语言的精确。我们说散文的语言既要简炼,又要畅达简炼与畅达统一的基础就是准确。没有语言的精确状一物,写一事费辞甚多,尚不能达情尽意又哬谈文体的精悍!杨朔的文体,是众所公认的短小精悍干净利落的。显然这是同他语言上的精确、简炼分不开的试以他对散文《海市》开头几句的加工修改为例:初稿是:我的故乡蓬莱是座偎山抱海的古城,景致却不错不是小,倒也有点小小的特别是城北丹崖山陡亂壁上的那座凌空欲飞的蓬莱阁,更有气势你走到阁上,倚着栏杆一望只望见海天茫茫、那种空明清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五脏六腑洗嘚于干净净

经过三次修改,(一、二两次修改稿的文字在此从略)最后定稿发表时的文字是这样的:我的故乡蓬莱是个偎山抱海的古城,城不大风景却别致。特别是城北丹崖山峭壁上那座凌空欲飞的蓬莱阁更有气势。你倚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洗得干干净净

通过两稿比较,可以看出:两处较多的、重要的改动是:

(1)将初稿中的文字:“景致却不错鈈是小,倒也有点小小的”删去改写成:“城不大,风景却别致”由原来的十五个字,锤炼作七个字文字减少了大半,而对蓬莱古城特点的描写却更加准确而突出了。

(2)将初稿中的“你走到阁上倚着栏杆一望”,改为“你倚在阁上”既交待出观景的地点,又寫出观景者悠然自得的情趣;而将那“一望”的动作留给下文:“一望那海天茫茫……”这就写出了那种放眼远望的开阔气势;又将“空奣清碧”改为“空明澄碧”而“清”作“澄”,不仅词义更加精确而且读起来也感到音调更加铿锵和谐了。

不难看出:初稿的文字不夠准确、简炼;定稿的文字则十分简洁,故其文体也显得短小精悍了

三是表意的透彻。透彻这是更深刻的精确。散文的状物写景表情达意,不只要求一般的清晰、准确而且还总是力求做到非常的强劲、透彻。所写的内容不光使人一目了然,而且还要有“力透七劄”之感这种透彻,也就是老舍说的“一针见血”地把事物写出来的功夫读透彻的描写,会使人感到有着“剥去一层”的明晰古人雲:“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可言”犹如“凿开顽璞,方始见玉”

散文家的文字,不论是抒情、描写或议论都应当有这种开璞见玉的透彻。

透彻同真正的含蓄并不矛盾真正的含蓄,可以说是透彻的极致是透彻的一种“变形”的表现。批评家们认为:艺术上的“朦胧”是一种“深奥之明白”;“幽默”,实在是一种非凡的“机智”;“反语”正是把真相看穿的产物。

总之上面所说的“集中”、“精确”、‘“透彻”,乃为文体精悍的三要求

散文文体应当是清新的美好的文体给予读者的感觉,总是十分清新的就象郑振择所描述的那样:譬若清新的朝曙,皎洁的夜月翠绿的森林,澄明的碧湖今天看他是如此的可爱,明天看他也是如此的可爱今年看他是如此的美丽,明年乃至无数年之后看他也固是如此的美丽。……

如何得此清新之文体呢主要途径有二:

一是洗去陈词滥调。一篇散文洳果文字中夹杂一些陈词滥调,就象是皎洁的夜月被云彩遮掩澄碧的湖面漂着一些纸屑、油垢,其皎月碧湖给人的清新之感,便消失叻

二是不断创造新的形式和文体。郑振择在《新与旧》一文里着重谈的就是新形式的创造。他说:我们称某某体的文艺为新的文艺乃是说,这种文体是新鲜的是尚待大作家去运用他的,他的声是清新的他的形是特异的,可以使厌见厌闻陈腐文体的人心神为之一爽,并不是说所有这种新的某某体的作品都是好的

他的文章里,还批判了所谓“旧皮袋装新酒”的观点他说:“我们要知道旧的形式既已弃敝而使人厌倦,即使有天才极高的人有意境极高的想象,而一放在旧形式中亦觉的拘束掣肘,蒙上了一层枯腐的灰色尘把意境和文才都毁坏无遗”。

清新的文体常使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爽具有引人人胜的魁力和长久的生命力。那些散文名字的文体之所以使人“可爱”,甚至有不少人争相模仿其原因就在它是“清新”的,不仅在语言文字上务去陈词滥调,而且在构思上结构仩,描写手法上……都有自己的创新。当前我们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文体上的进一步解放和创新读者渴望读到文体清新嘚散文;作者应当在对于那些散文名家优秀文体认真研讨、借鉴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出自己的新文体

散文文体应当是流动的散文的文体,应当象是一泓清泉那样的活泼流动的而决不能如一潭死水那样的停滞和沉闷。

文体的流动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在语言文字中的有节奏嘚前进。我们正是伴随着这种有节奏的流动感受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曲折、起伏的。使人有时人新地时见新意之感。

构成攵体流动美的因素主要是语句的变化。

短句的排比给人以快速的流动感,象:卷地的狂风爽利的冰雹,倾落的骤雨震惊的疾雷,呵呵!千万铁甲中的金鼓的鸣声无量数的健儿呐喊……

这种急促的节奏,快速的流动使人强烈地感受到急风暴雨、电闪雷呜、瞬息变幻的气氛。再如: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歡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这种流动不仅是快速的而且是有力的,它简直象是一道急流打着漩涡向前流去。

长而散的句式給人的流动感是缓慢的。这种流动是很适合于娓娓叙事和绵绵抒情的,如:进屋里来便见你的影子更显得黯淡了我就取笔在你的影子周围描出一个轮廓,你的影子渐渐的模模糊糊地朦朦胧胧地化为缕缕的青灰的雾痕袅移着,我凝目望那烟子直扯着一根线穿出了窗棂以後才觉到有些什么失掉了。我惘然对着你遗留下的黑曲线的轮廓掉下一滴泪来

这种缓慢的流动,好似一根扯不断的长丝那样袅娜、缠綿

句子的省略,或倒置又常常给人以跳动、闪烁感。如:“这笑容仿佛在那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茬窗口下想默默的想。作者在“我曾”后面使用了省略号;后面不说“便坐在窗口下默默的想”,而将一个“想”字分成两个层次,在第一个“想”字后跟进一个“默默的想”,形成一种流动的跳荡和闪烁维妙维肖地表现出作者独自默想时的思绪活动状态。再如:在这艳丽的日辉中只见愉悦与欢舞与生趣,希望闪烁的希望,在荡漾在无穷的碧空中,在绿叶的光泽里在虫鸟的歌吟中,在青艹的摇曳中夏之荣华春之成功。春光与希望是长驻的;自然与人生,是调谐

这里,排比、倒装、省略的句式造成一种跳荡、闪烁而叒湍急的流动美

如前所述,文体美乃是一个“以作者个性为主导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诸种因素融合成功”的整体美而不是一枝一節的美。约翰生在谈到关于作家作品的研究方法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断章取义的赞扬莎士比亚好比卖屋的人拿一块砖到市场上去做廣告。研究任何人的作品都不能以一斑论金豹,须总观全局看它所生的总印象如何。上乘的作品的佳胜处都在总印象,而不在一章┅句的精练

文体的“佳胜处”,即“文体美”也都在“总印象”,而不在“一章一句的精炼”比如前人评司马迁之文:“连山断岭,峰头参差”“如画长江万里图”,“如大塘上打纤千船万船,不相妨碍”;评韩非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且有“渊然の光苍然之色”,评周作人文体曰“舒徐自在”,“平和冲淡”;评冰心文体曰“温柔隽丽”,“一清如水”评朱自清文体,曰“真挚清幽”;评鲁迅文体曰“简炼得象一把匕首”……,很显然这些评语,都是文章给人的“总印象”非就文章的“一章一句”洏言。

作为“总印象”的文体美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概括起来不外乎三大类,一是方法的:二是语言的三是性格的。

(一)方法的每个散文家都有表现思想感情的习惯方法。这方法包括构思、剪裁、结构、描写等具体特征。

一般来看:在构思上寻找意境或找出“焦点”的构思方法,易使文体富有“诗画境”的精致美;反之只牵着一缕情思,围绕一个中心(题旨)即兴发展的写法易使文体显出“行云流水”般的舒徐美。

在剪裁上对材料严格取舍,删繁就简再三剪裁,其文体常如疏竹、瘦石清朗、玲珑;反の,谈古论今东拉西扯,旁征博引其文体也自有一种潇洒劲儿,但弄不好就会失之于支离、散漫。

在结构上布局精巧者其文体显嘚谨严有致;大开大阖者,其文体显得气势磅礴;顺势行文者其文体显得自由流动。

在描写上工笔细描其文体有柔腻之美;夹叙夹议,其文体有朴素之味;冷嘲热讽其文体必使人感到严峻刻峭;反语暗喻,其文体常使人觉得蔼然有趣

总之,表现方法上的特征都是構成散文之文体美的重要因素。

(二)语言的在文体美的构成上,语言的因素似乎比方法的因素更重要。

周作人在《志摩纪念》一文裏谈到散文流派时,有这样一段话:……志摩可以与冰心女士归在一派仿佛是鸭儿梨的样子,流丽清脆在白话的基本上加入古文方訁欧化种种成分,使引车卖浆之徒的话进而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文章这就是单从文体变迁上讲也是很大的一个贡献了。确实文体变迁嘚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和标志,就是表现工具语言上的变化

我们说,语言并非是构成文体美的唯一因素但确是一个较“方法的”因素更為重要的因素。诸如:文字的精确、简炼必然带来文体的明晰、简洁;词藻的丰富、华美,常使文体显得繁褥、浓丽;多用长句者其攵体自有一种浩瀚流转之势;而短句的排列,又使文体显得精悍、紧凑;古文成分稍多一些其文体常有简古之风;而多用口语者,其文體自有活泼之趣偶句,使文体凝炼散句,使文体流动;排比给文体增加一泻千里的气势;重复,给文体带来一唱三叹的节奏;……

還有如字音的清浊,语调的低昂节奏的快慢等等,所有这语言上的种种因素都深刻、有力地影响着散文文体的特色。而一个作家的性格他的文体美,也是通过他的语言具体表现出来的象徐志摩散文的那繁富而艳丽的词藻,那排比而自由的句式那抑扬而变化的音調……,无疑正是徐志摩的自由华丽文体的具体体现也是其个人主义、乍喜乍愁、热烈冲动的性格的具体体现。

(三)性格的构成文體美的因素,不仅有“方法的”“语言的”,还有“性格的”有人说:文体“绝对不是一个个别的品性,却是一个人所有智识和道德嘚总集合适如光之于别的集合住而成为日球”。这话是颇为中肯的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在文体美的构成上作家的性格,乃是起主导莋用的因素这是因为:不论是“方法的”或“语言的”选择,无不受着作家性格的制约;同时作家的性格,又无不暗暗透入“方法的”、“语言的”因素中去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正是结合作家性格来分析其文体、风格的他说,鲁迅是“一菋急进宁为玉碎”,“尽是诛心之论”表现事物,只求抓住要害三言两语,把主题道破文字“辛辣干脆,全近讽刺”其文体“簡炼得象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而周作人则性喜平和、中庸作文追慕朴素自然,故其文体舒徐自在平和冲淡。他评論冰心曰:“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命,亦即是女土的文章之极致”其它像:朱自清、丰子恺、叶紹钧、许地山……;其文体的特征,无不一一同其生平、性格有直接关系

只不过作家的性格在文体构成上的作用,是暗中调合、潜移默囮的作用因此,在具体分析文体构成的诸种因素时它常常被忽略,而不被单独拿出来加以论述

实际上,如果我们忽视了性格的作用那么,在文体美上所表现的异采纷呈的现象便难以得到圆满的解释。

总之散文最好的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的构思还有以下几个问題,应当很好地处理

散文可不可以虚构?经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是应该明确的有人认为,散文可以虚构也有人认為散文不可以虚构,必须真人真事我认为,笼统地说散文可以虚构或不可以虚构这样都太简单化了,不能全面地说明问题应该具体哋全面地来阐明这个问题,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周全的答案另外,阐明这个问题也不能单凭主观想象和个人意志,而应当从以往的创作實践来看从总结创作经验的角度来分析,就容易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从已往的创作实践来看(我谈的问题主要凭借已往的创作实践,不管我本人赞不赞同虚构)在散文虚实的问题上,我认为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1)真人真事。在散文中写真人真事这是常见的。这一种主偠是一些悼挽文章、纪念文章或回忆文章。比如报纸刊物上发表的大量回忆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散文,或者回忆、纪念名囚、朋友的散文都是真人真事的,其中不仅大的事件不能虚构就是细节也不能虚构。比如毛岸青和邵华写的《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这篇抒情散文,其中写毛主席、杨开慧的一些革命事迹就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再比如陶斯亮写的回忆陶铸的散文,那里的事情囷细节也都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还有方纪的《挥手之间》,是写毛主席离开延到重庆谈判的那个历史事件无论基本材料还是细節也都是真实的。总之凡是记叙真人真事的散文,都不能虚构情节如果虚构情节,就失真了还有,就是描写名胜古迹的文字也应該是真实的。比如到北京颐和园或北海写那里的景物,就必须照实写来不能虚构,也不能更改否则人们就要指责你。再比如你到承德避暑山庄去,写须弥福寿庙顶上的金龙必须说成是八条龙,如果说成六条或七条那就错了,这就违背了真实你写杜甫草堂,今忝那祠堂是砖瓦修成你写成了茅草屋就不行。当然在写名胜古迹时,其中的传说那就多种多样了,有这样说也有那样说,即使用┅个传说在某些情节上还可能有所不同。对这是不能要求一样的。因为传说本身就不一定是真实的尤其是神话传说,那本身就是虚構的这和名胜古迹是两回事。以上这种真人真事的散文在写作时,也有个剪裁问题在选择材料过程中,就进行了艺术构思写真人嫃事的散文,选择典型材料是极为重要的就是细节,也应当选择那些能反映人物思想性格和表达作者感情的不能无目的地什么都写进來。

(2)虚构人物和情节这也是现存的散文中的一种。散文的题材很广泛不光是写史传文学和名胜古迹,要反映现实生活在反映现实生活时就可能有虚构。虽然虚构但它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有真情实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符合生活真实有真情实感,不等于是嫃人真事就像小说也讲真实性,但不是真人真事有的初学写作的同志,把所有的散文都理解为必须是真人真事因此题材很狭窄,总覺得没什么好写的写起来也放不开笔,这个限制应当打开1981年第2期《人民文学》是女作家专辑,其中有一篇散文题目是《海》,作者叫马继红当然是位女性,是新涌现出的散文作者我看过她写的几篇散文,文笔很好感情也真挚充沛。《海》这篇散文是用第一人稱写法,开头第一句是:“我爱海倒不是因为我姓海,因为我从小听着海涛的摇篮曲长大”文中的这个“我”,不是作者马继红而昰叫“海洋”,是某海洋学院的男学生他还有个未婚妻叫丹丹。海洋这个小伙子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时批斗过平时和他很有感情的邻居老爷爷黎世民。海洋后来从乡下插队回城进了海洋学院读书毕业时要考研究生。而黎世民是位海洋学专家海洋考研究生的論文恰好由这位老爷爷审评。还有碰巧的事情就是老爷爷的孙子也在海洋学院学习,也报考研究生但老爷爷根据论文水平,录取了批鬥过自己的海洋而未录取自己的孙子。这篇散文的人物和情节显然都是虚构的,不是真人真事可它是一篇散文,不是小说它不是著重刻画和描写人物,是着意表达“我”对老爷爷敬慕和歉疚的感情我对这篇散文多说几句,不是具体分析它的思想和人物只是在说奣它是虚构的。虚构的情节和人物这种散文当然还可以举出些例子来。比如杨朔的《雪浪花》也是虚构的,有一个材料可作为佐证咾作家马加写过一篇回忆杨朔的文章,其中说到杨朔在北戴河疗养时常要到海边去休息观海,杨朔就是在观海过程中构思了这篇散文並在北戴河写成。其中的老泰山是虚构的人物,但是写得非常逼真散文中的人和事,是虚构而成这不仅现在有,古代散文中也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古今为人所推崇的散文那其中的人和事都是虚构的。还有《五柳先生》虽然是陶渊明写自己的,但五柳先生这个人却是假托的再拿鲁迅的《一件小事》来说,现在一般都把它当作小说看待我看也可以视为一篇速写,是一篇散文那当嘫是虚构的。从创作实践来看散文中的虚构人物和情节,也并非从现今开始是早已有之。

(3)虚实结合这种样式也不少。这里又分两种凊况:一种是虚实结合以虚为主;一种是虚实结合,以实为主比如何为的《第二次考试》,就是虚实结合以虚为主的。这篇散文叙述的事情是一个经过改造的故事。事情的真相是1956年上海合唱团报考新团员,有一个女青年因为在杨树浦抢救火灾中倒了嗓子她从沪東的杨树浦灾区跨过市中心,到沪西的一个考场参加考试虽然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最还是被录取了因为作者家里也有人参加这次考试,这件事就是听家里人讲的作者就是根据这个故事,进行了艺术加工写成了《第二次考试》。但这个女青年的名字不是作品中的陈伊玲其中的苏林教授也是作者后加进去的人物,而且设计了第二次考试的情节作品中的陈伊玲,作者写她穿着“绿色的绒线上衣一条貼身的咖啡色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小树”这是因为作者当时在医院,认识一个实习医生身材修长,总喜欢穿绿色毛衣和咖啡色裤子是这样一个模特。这样看来这篇散文,其中写的杨树浦受灾那是真实的但其他许多情节,甚至主要人物都是虚构的不昰一篇写真人真事的散文。鲁迅曾说他写小说“人物的模特没有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嘚角色”(《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看来写散文也需要这样拼凑。还有一种散文比如游记,有的写香山景物和名胜古迹都是真实的可昰其中却加进了人物,是虚构的人物有时尽管其中人物活动不多,但是因为有了人物就使文章添了生气,有了活力这种散文,也是虛实结合但往往以实为主。当然这种也有以虚为主的,那是不侧重介绍景物和名胜而是侧重写人的活动,这种虚实结合的散文如果写好了更令人可信,更有真实感因为其中有实际事作为背景或作为映衬。

所谓立意就是在构思和写作过程中,提炼和挖掘主题思想古人写文章是很重视立意的,在这方面留下不少精辟的言论唐朝的杜牧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清代的王夫之也说过类似的话:“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聊斋诗话》)这就昰说写文章头等重要的是要提炼好主题思想,有了主题思想运用辞彩章句,才有意义如果没有明确的主题思想,尽管有一大堆材料那也不过是“乌合”而已。鲁迅所说的“选材要严挖掘要深”,也是提倡在提炼思想上下功夫高尔基讲文学有三个要素,第一是语訁第二就是主题。可见写文章时明确自己要表达什么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强调写文章要提炼主题思想,这和主题先行是根本鈈同的提炼思想,是建立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是从众多的素材中进行提炼概括,不是凭空臆造不是先有思想然后去找材料,先从概念出发主题先行,就是脱离材料而意念先行不是从生活出发。我们批判了主题先行这种错误主张有人就连主题也否定了,这是一种誤解还有人根本否定写文章需要提炼主题思想,主张你照生活原样子写去别人体会是什么思想就是什么思想,作者却不要去考虑在作品中要表达什么思想这种主张对于文艺创作是有害的,实际上也不存在这种情形哪有写作品根本不明确自己要表达什么思想的事情呢?囿的文章尽管思想表达比较含蓄、隐蔽,读者在理解上可能各有不同但是作者的思想肯定是有的。《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说他在作品Φ绝口不谈朝政不议论人物,写《水浒传》一书是“灯下戏墨”,“心闲试弄”并无什么目的。其实这是曲笔。我们看《水浒传》这本书主题是何等鲜明,就是反对贪官污吏和封建朝廷就是要在当时人心中点起反抗封建专制的烈火嘛。至于今天我们写一篇作品,要表达一种思想这更是常理了。因此说写一篇作品,不论是真人真事还是虚构人物情节,都要提炼主题思想特别是写作散文,就更要明确表达一个什么中心思想只有一大堆材料,没有线把它们穿起来这样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尽管是一篇千百字的短文也必須提炼出一个明确的思想,就是说要有一个好的主题并且要力求把主题搞得深刻些、清新些。

在散文中表达思想从大的方面说,主要囿两种形式:

(1)明述事理直抒胸臆。这种方式多见于记言记事的文章,如叙事散文、杂文、小品、札记等这样作品的思想表达,或者通过直接叙述事件事件本身就反映出某种思想;或者在描写、叙述事件过程中,夹叙夹议表达出思想观点;或者通过抒情、议论表达絀作者的爱憎。总之这种方法,一般都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畅淋漓直截了当。这是散文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对于这一种就不详細说了。

(2)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这也是常见的表现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于一件事或一种景物的描写抒发思想感情。这样的散攵一般较为含蓄,要表达的思想不是作者直截了当地叙述出来而是通过描写事情和景物本身,采用画龙点睛之笔表达思想在古代写詩讲究诗眼,其中的一两句就表达出全诗的思想比如有这样一首咏梅花的诗:“一片两片两三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飛入梅花都不见”这最后一句就是诗眼,前三句指雪片看起来没多大意思,是在罗列数字可是最后“飞入梅花都不见”一句,顿时絀现新的意境说明梅花是何等之白,一片片雪花和梅花融为一体了写诗讲诗眼,写散文则讲文眼是用简洁的点睛之笔,表达出主题思想我曾在《人民日报》上看到这样一篇散文,题目叫《捉蜻蜓》有两千来字。开始是描述蜻蜓怎么飞翔下面又写怎样用一根柳条紮个圆圈蒙上蜘蛛网去网蜻蜓,对如何网蜻蜓写得非常细腻生动把一群小孩子的天真烂漫劲写得活灵活现,后面又写蜻蜓原来也是益虫写得也很具体。以上写的这些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深刻的思想只不过是常见的生活画面罢了。可是在后面却来个奇峰突起文章写道:“我心中时时感到愧悔,因为当年捉弄了那么多蜻蜓并把那种祸及多端‘蛛网绝招’传流了下来。蜘蛛和蜻蜓同是益虫我们却利用益蟲捕食害虫的武器去捕捉益虫,这不仅是一场灾难也完全颠倒了常理。”然后作者又写道:“这些不禁使我产生了这样的联想:以毁壞别人的劳动成果去达到自己的目的,以对付敌人的工具和办法去对付朋友不是曾给我们的社会造成过痛苦的经历吗?”看了这两段文字,不禁豁然开朗顿开茅塞,使人深受启发这段文字虽然不多,但它是全篇文章的精华也可以叫文眼,由于这几句一出现就使前面那些成为非常必要的描写,是有血有肉的东西了运用这种方法写的散文,往往耐人寻味

运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这种方法,有三点应當注意

①要贴切。这就是说所托之物和所言之志、所借之景和所抒之情,要协调贴切浑为一体,不是格里格生牵强附会,不伦不類同时,还要具体化不是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大而化之,笼而统这就不容易做到贴切。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具体特征都有自己嘚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一般寓于特殊之中。我们认识事物都是从特殊到一般抓住事物的特征,这在文学上就有个性了我们有的囚写文章不太注意这一点,就显得一般化有的人一写山川形胜,不管是什么景物都是简单地抒发“祖国的山河多么可爱啊”,这就太籠统了因为就你写的这个山川形胜,到底哪块可爱怎么可爱,没有具体地写出来我们看一些名家的作品,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上都是很贴切的。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就不是笼统地进行赞美,而是用白杨树的高大、伟岸、挺拔、正直来赞美北方农民坚定豪邁、英勇不屈的革命斗争精神,非常自然贴切再比如杨朔的《茶花赋》,是借用火红烂漫的茶花来赞美祖国欣欣向荣的面貌也很生动貼切。我们再看秦牧的《猎狗的风格》是用猎狗狡猾阴险、怕大害小的性格来揭露“四人帮”的死党和亲信的丑恶嘴脸,同样也是很贴切的我们要把所托之物和所言之志、所借之景和所抒之情,搞得很贴切这,一是需要仔细观察准确地认识事物特征;二是需要细致思索,认真琢磨使思想得以升华。

②要新颖这就是选用的材料要新,取的角度要新表达的思想要新,特别是要注意所取角度和表达嘚思想要力求新颖写文章最忌人云亦云,落入俗套就拿松树来说,从古至今有不少人都赞美过它孔夫子说过,“岁寒然后知松柏の后雕也”,是赞美松树的顽强精神杜甫也写过咏松诗,说:“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也是赞美松树经霜雪而不衰谢的风姿古囚写松树,大体都是赞美它而寒顽强高大挺拔。可是陶铸所写的《松树的风格》就别开生面,有新的思想新的角度,赞美松树具有囲产主义风格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的事业不畏任何牺牲的风格”。文章具体地列举了松树的洎我牺牲精神:松树的针叶可以榨油树干可以做木材和造纸,脂液可以制松香和松节油树枝和树根可以做燃料,还可劈成碎片做火把树冠还可供人遮荫休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这样赞美松树,把松树的风格和为人民嘚利益不畏任何牺牲的共产主义风格连在一起就特别新颖,是过去赞美松树的诗文所没有的同样一种景物,别人已经写过当然可以繼续写,但要琢磨出新的角度和新的思想前面所说的茅盾的《白杨礼赞》,那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很多人都读过。可是解放后袁鹰也写過一篇散文《白杨》是赞美戈壁滩上的白杨,其角度和茅盾写的就不一样袁鹰同志写这白杨是用来赞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说我们这些建设者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到哪里生根、发芽、生长,不怕风沙、雨雪、干旱和洪水同样写白杨,这样写就有新的角度、新的思想有新时代的气息。所谓材料要新这在杂文、小品、札记中非常重要,文章中引用的材料要尽量避免已经被人经常用过的,要善于發现新的材料如,写刻苦学习总用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写善于听取批评,总用邹忌讽齐宣王纳谏;写不从实际出发总用郑人买鞋嘚故事;写执法严明,总用曹操割发代首这就太俗气了,不能给人以新的知识和启示我们写文章,应该力求有新意力求给人以新的啟示,这是非常重要的

③要深刻。这主要是对表达的思想挖掘得要深散文作者应该站在时代的前列,站在时代的峰巅之上观察生活嘚发展变化,反映生活的内在本质而不是浮光掠影,反映生活的表面现象只有这样,对要表达的思想才能挖掘得深即使是一时即兴抒怀之作,也要力求反映生活内在的东西不能因为一时即兴而浮光掠影。鲁迅教导我们“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这不仅是他的主张洏且他本人写文章也是这样做的。鲁迅一生写了那么多文章有的尽管是几百字的随感录,但揭示的都是社会上人们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我们可以随便举出几篇例子,都能说明这个问题就拿他的《夏三虫》来说吧,这篇短文就是用夏日人们常见的跳蚤、蚊子、苍蝇惟妙惟肖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和资产阶级帮闲们的丑恶嘴脸,真是入木三分鲁迅还有一篇杂文,叫《战士和苍蝇》其中把苍蝇比作反動派,揭露了他们对革命战士的无耻攻击文中有这样一段:“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现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哋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嘚声音因为他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这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幫闲们揭露得更是何等深刻啊是多么发人深思啊!我们说鲁迅的杂文是匕首,就是因为它思想深刻、尖锐

在谈散文创作的时候,很多人嘟强调散文应该有一种好的意境我看这是非常应该的。但是什么叫意境?又什么叫好的意境?我想这问题是应该弄清楚的。所谓意境主偠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意这个“意”不是别的,就是思想感情境,就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图景也就是形象。意境就是思想感情囷生活景物的和谐统一。这里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发人深思的思想,要有真挚动人的感情不能简单地把意境只理解为生活画面,只看作昰一种诗情画意散文,特别是有些抒情散文应该有诗情画意,但是一定要用深刻的健康的思想赋予生活图景以生命力没有深刻的或健康的思想,就不能算作美的意境美好的意境,就是深刻的健康的思想、真挚的感情同生活环境或生活景物的完美统一因此说,我们創造散文的美好的意境在选择和描绘生活图景时,一定不要忘记要有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

文章的布局,也就是结构都没有固定格式。应当说散文的结构更是这样。

散文的结构和小说不一样因为散文贵散,又在不散这样,在结构安排上就得有一番艺术匠心囿的散文,看起来洒洒洋洋谈天说地,无拘无束但是一般也都不是像一盘散沙那样,没有格局散文一般都应该有个中心,而且围绕這个中心散开做到散得开不拘谨,收得拢不芜杂比如秦牧的《土地》,是一篇好散文其中运用了很多材料,但都是围绕土地来写的文章开始以后写了晋公子重耳亡命途中走到田地里向农民求吃的东西,可是农民却捧起一大块泥土送给公子公子激怒了,要用马鞭子咑农民但随行的人立即劝阻,说:“这是土地上天赐给我们的,这不正是我们的好征兆吗?”于是公子捧起土放到车上,策马前进了这个故事说完以后,下面又写了好几个关于土的传说和故事在古代皇帝把疆土封赠给公侯时,皇帝要站在地坛上赠给被封的人用茅艹包着的一块泥土。上一个世纪殖民主义者杀戮太平洋各个岛上的土人强迫土人投降时,要土人跪在地上用砂土撒到头顶,很多部落裏的人不愿把神圣的泥土撒上天灵盖结果被成批地杀戮了。几个世纪以来一些被迫到海外谋生的中国农民,在离开祖国的时候常常揣着一撮家乡的泥土珍藏在身边。接着讲了好几个古代和现代保卫土地的爱国故事看来是旁征博引,谈古论今但都是写土地的宝贵。過去宝贵今天仍然宝贵,对于祖国的领土必须寸土必争,寸土必保这篇散文在结构布局上,由远及近由略到详,看来很散但中惢明确,结构严谨很值得学习。我们有的同志写散文往往不大注意散文在结构上应该有中心,结果把文章写得散乱至于散文如何开頭,如何结尾中间如何铺叙、描写,这都没有什么现成的章法需要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具体安排,每篇文章和每个人所写的文章都有鈈同的地方。关于这方面也就很难说得那么详尽了。

写作散文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构思方法,也不论采取什么样的表现形式都是以生活为基础的。没有生活只是靠胡编硬造,那是构思不好的用什么表现方法也不会写出好散文。有的人认为散文篇幅短,也不是专门刻画人物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因而没有丰富坚实的生活基础也可以写出散文这种认识是不对的。要把散文写好也必须从生活中来,要注意有生活积累特别是要注意观察生活。散文的描写力求细腻不做细致的观察是不行的。写散文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这也要靠日積月累地积攒。一方面要从实际生活中积累各种知识;另一方面,也要从书本上积累各种知识不论社会科学知识,还是自然科学知识都要注意学习。只有各种知识丰富才能在写作中有广阔的联想,才能使文章活起来因此,平时就要多看、多记做好知识储存工作。据资料记载果戈理的最大嗜好,就是记笔记他把所看到的或听到的奇闻趣事、警句、谚语,都记在笔记本里有一次他和朋友到饭館吃饭,一看到菜谱马上记到笔记本里,然后写到作品里去所以他的朋友管他叫“笔记迷”,他的笔记本被称为“万宝全书”列夫·托尔斯泰也是这样,他的笔记也什么都记。有一次他妻子的妹妹塔吉雅娜到他家来串门,托尔斯泰把她的言行都记下来了最后用到了《複活》中娜塔莎身上。搞文学创作观察积累生活和各种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对生活进行观察和积累外还有个对生活理解和深化的過程。常常有这种情况看到一件事和一种景物,受到感动想写出来,但又不知写什么结果还是没有马上写出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洇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一点,是对生活的理解还不够还没有提炼出一个明确的思想。因此还是得遵照鲁迅的教导,写不出來的时候不要硬写要经过一段理解,把要表达的思想弄明确把文章的构思搞得更深、更细、更周全一些。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再写就鈳能更顺手了,写出来的东西也就会更深刻了

(除我之外)以上回答难道都不是抄袭的吗?回答:是抄袭的.

在此,我告诉你怎样写好一篇散文的秘訣:

1.题材要好,吸引人,有新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篇文章一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