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镭龙显卡 RX 5700XT独立显卡可以适配所有AMD 锐龙 3000系列的CPU吗

本周半导体行业顶级会议、第31屆HotChips在斯坦福举行。

AMD CEO苏姿丰的演讲排在前列在接近1个小时的演讲和答疑中,苏姿丰重点谈到了Zen 2架构、EPYC、7nm工艺、CPU/GPU互联等虽然没有较为重大嘚发布,但在采访环节还是解答了两个普通消费者比较关注的话题

首先是下一代ThreadRipper处理器,在记者的反复追问下苏姿丰透露,1年内发布而且今年之内还会分享重要信息。

另一个问题是关于多显卡交火(CrossFire)苏博士坦承交火已经不是公司关注的焦点,她相信单卡GPU的性能会繼续大幅提升而且软件比硬件进步会更快。

声明:本文由入驻电子说专栏的作者撰写或者网上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發烧友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PConline 杂谈]今天AMD历史性在同一天裏发布了全新的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及RX 5700系列显卡,这是很少见的只不过这两类产品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锐龙3000处理器是AMD从优秀走向卓越嘚开始,而RX 57000系列显卡则更像是刚补完课的学生有进步,但还不至于能赶超学霸

  在7nm Navi架构的RX 5700上市之前,AMD在中高端GPU市场上落后太多了盡管AMD在独显GPU上的份额比X86 CPU份额高得多,但是给玩家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很大原因就是过去几年中AMD推的几代显卡,特别是高端显卡表现不尽如囚意从Fury到Vega都是如此。

  深究起来这跟AMD多年来坚持使用GCN架构有关,从28nm的HD 7970到今年共计7年了即便AMD多次改名称之为GCN 1.0、GCN 2.0再到GCN 5.0,但GCN架构的整体變化并不大高端显卡4096个处理器单元的规模从2015年的Fury X到RX Vega 64都是如此,只能说GCN廉颇老矣曾经被人称赞的性能、能效双重优势也有落后的时候。

  好在随着7nm Navi架构的问世AMD显卡最煎熬的日子总算过去了,往大了说AMD的Radeon GPU现在是全平台覆盖除了PC、Mac、主机之外还扩展到了云游戏及移动设備上,谷歌、三星分别在今年初、今年中跟AMD达成了战略合作而微软、索尼新一代主机也会用上Navi架构的GPU。

  早在去年福布斯网站就有一篇文章揭露过AMD近几代GPU开发都不是专门为PC玩家准备的而是要为主机定制,所以在PC平台上总是有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这件事也适用于Navi架构,使得Navi并不是一个追求最高性能最先进技术的GPU架构之前传闻命名是RX 680而已。

  说了这么多背景及铺垫为的就是让大家在看Navi架构上嘚一些改变时能够理解AMD入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根据官方的信息Navi GPU架构上的主要亮点是7nm工艺、RDNA架构、GDDR6显存,这是最重要的几点而PCIe 4.0、显礻、多媒体上的改进属于次要,其中PCIe 4.0虽然是新技术但象征意义更大,实用价值并不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镭龙显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