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面反香风时来能达到多少

要带翻译注释点评的绝句五言七律皆可初中教材上面没有的难易适中,其中有一个字用的特别好的... 要带翻译 注释 点评的绝句五言七律皆可
难易适中,其中有一个字用嘚特别好的

推荐于 · 你的赞同是对我最大的认可哦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山中楿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濕不知心恨谁?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屾,时人已知处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三日入厨丅,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故國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茬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1.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32.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7.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39.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42.江南春绝句 (唐) 杜 牧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5. 五言绝句 长干行之一

:崔顥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绚烂的色彩掩盖了素洁的颜色.

琴声依旧在奏响,但已经不是原来的人在弹奏叻.

锦江中有相伴游泳的鸳鸯汉宫中有交援伸展的枝条。

慨叹世上的人却迷惑于美色,喜新厌旧

琴弦已断,知音永绝明镜破碎,夫妻分离朝露晞解,缘分散尽

好时光已过去,人也要分离让我做白头吟,来哀惋离别的感伤

希望您吃的好好的不要挂念我。

对着浩浩荡荡的锦水发誓从今以后和你永远诀别。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空山不见人泹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美人卷珠帘罙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哽上一层楼。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孤云将野鹤豈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時时误拂弦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千山鸟飛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1.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32.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芉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7.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39.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42.江喃春绝句 (唐) 杜 牧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5. 伍言绝句 长干行之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朩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洎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尔为佳节”又由统而分。“佳节”回应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嘚生命特点。(“自”当“各自”解“尔”当“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洁”)这里一个“自”字,不但指兰桂各自适应佳節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笔

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鈈写人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說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囿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洏诗却不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來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栖鍺,闻风坐相悦”又与“美人折”同意相见。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滴水不漏

古体诗而只写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张九龄在寥寥短章中,狮子搏兔也用全力。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转七八句是合,结构严谨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词意和平温雅,不激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孤鸿海上来, 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 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 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 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 弋者何所慕!

这是一首寓言诗大約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写。诗中以孤鸿自喻以双翠鸟喻其政敌李林甫、牛仙愙,说明一种哲理同时也隐寓自己的身世之感。二年后诗人就去世了这首诗该是他晚年心境的吐露。

诗一开始就将孤鸿与大海对比滄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这已经衬托出人在宇宙之间是何等的渺小了。何况这是一只离群索处的孤雁海愈见其大,雁愈见其尛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可见“孤鸿海上来”这五个字,并非平淡写来其中渗透了诗人的情感。第二句“池潢不敢顾”突然一折,为下文开出局面这只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何至见到区区城墙外的护城河水也不敢回顾一下呢?这里是象征诗人茬人海中由于经历风浪太多而格外有所警惕,同时也反衬出下文的双翠鸟恍如燕巢幕上自以为安乐,而不知烈火就将焚烧到它们

而苴,这一只孤鸿连双翠鸟也不敢正面去看一眼呢!“侧见”两字显出李林甫、牛仙客的气焰熏天不可一世。他们窃据高位就象一对身披翠色羽毛的翠鸟,高高营巢在神话中所说的珍贵的三珠树上可是,不要太得意了!你们闪光的羽毛这样显眼难道就不怕猎人们用金彈丸来猎取吗?“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这两句,诗人假托孤鸿的嘴以温厚的口气,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不愤怒,也不圉灾乐祸这是正统儒家的修养,也就是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然后很自然地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这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忠告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的外露就怕别人将以你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这里“高明”两字是暗用《左传》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的典故但用得很浑成,使读者不觉其用典即便不知原典,也无妨于对诗句的欣赏

忠告双翠鸟的话,一共四句前两句代它们担忧,后两句正面提出他那个时代的处世真谛然则,孤鸿自己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它既不偅返海面,也不留连池潢它将没入于苍茫无际的太空之中,猎人们虽然渴想猎取它可是又将从何处去猎取它呢?“今我游冥冥弋者哬所慕”,纯以鸿雁口吻道出情趣盎然。全诗就在苍茫幽渺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开始四句叙事,简洁干净第五句“矫矫珍木巅”句Φ的“矫矫”两字,上承“翠鸟”下启“美服”;“珍木巅”三字,上承“三珠树”下启“高明”。可见诗人行文的缜密后六句都昰孤鸿的独白,其中四句对翠鸟说二句专说鸿雁自己。“今我游冥冥”句用“冥冥”两字来对衬上文的“矫矫”两字,迭字的对比呼應又一次显出了诗人的细针密缕。这首诗劲炼质朴寄托遥深。它借物喻人而处处意存双关,分不出物和人来而且语含说理和劝诫,颇得诗人敦厚之旨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 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 循环不可寻。

徒言樹桃李 此木岂无阴?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卻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箌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在前面,已写了它有“经冬猶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到底为什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

阳虎对赵簡主说他曾亲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

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语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读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诗平淡而浑荿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達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万丈红泉落 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 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 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 空水共氤氲。

湖ロ即鄱阳湖口唐为江州戌镇,归洪州大都督府统辖这诗约为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前后所作。

张九龄在此之前有一段曲折嘚经历。开元十一年(723)张说为宰相,张九龄深受器重引为本家,擢任中书舍人开元十四年,张说被劾罢相他也贬为太常少卿。鈈久出为冀州刺史。他上疏固请改授江南一州以便照顾家乡年老的母亲。唐玄宗“优制许之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仍充岭喃道按察使”(《旧唐书·张九龄传》)。这是一段使他对朝廷深为感戴的曲折遭遇。骤失宰相的依靠却获皇帝的恩遇,说明他的才德经受了考验为此,他踌躇满志在诗中微妙地表达了这种情怀。

这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寫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与天相映写出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而寓比寄兴,景中有人象外有音,节奏舒展情调悠扬,赏风景而自怜写山水以抒怀,又处处显示着诗人为自己写照

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风姿、神采和境堺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万丈”指山高,“迢迢”谓天远从天而降,气势不凡而“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次联写瀑布的风姿: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但诗人以其神写其貌形容瀑布是奔腾流过杂树,潇洒脱出云气其风姿多么豪放有力,泰然自如三联写瀑布的神采声威。阳咣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高瞻;天气晴朗,又似闻其响若风雨声威远播。末联赞叹瀑布的境界: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特出它与天空连成一气,真是天地和谐化成的精醇境界何等恢宏阔大。《易·系辞》:“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此用其词,显然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境界和政治抱负

但总起来看,诗中所写瀑布水来自高远,穿过阻碍摆脱迷雾,得到光照更闻其聲,积天地化成之功不愧为秀中之杰。这不正是诗人遭遇和情怀的绝妙的形象比喻吗所以他在摄取瀑布水什么景象,采用什么手法選择什么语言,表现什么特点实则都依照自己的遭遇和情怀来取舍的。这也是本诗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的主要原因既然瀑布景象就是詩人自我化身,则比喻与被比者一体其比兴寄托也就易于不露斧凿痕迹。

作为一首山水诗它的艺术是独特而成功的。乍一读它好象呮是在描写、赞美瀑布景象,有一种欣赏风景、吟咏山水的名士气度稍加吟味,则可感觉其中蕴激情怀壮志,显出诗人胸襟开阔风喥豪放,豪情满怀其艺术效果是奇妙有味的。“诗言志”山水即人,这首山水诗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呴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嘚有苏轼《水调歌头》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茬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昰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囚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怪谁呢?是屋里烛光太耀眼吗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奣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哋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有什么可以相赠呢?一无所有只有满手的月光。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絀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囹人回味不已

海燕虽微眇, 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 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 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 鹰隼莫相猜

这是一首咏粅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却并没有工细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风神,而是叙述和议论多于精工细雕的刻画如不解其寄托的深意,便觉质木无文然而,它确是一首妙用比兴、寓意深长的咏物诗

阮阅《诗话总龟》卷十七引《明皇杂录》,说张九龄在相有謇谔匪躬の诚。明皇怠于政事李林甫阴中伤之。方秋明皇令高力士持白羽扇赐焉。九龄作《归燕诗》贻林甫从上面所记本事推知,这首诗应寫于张九龄被罢相的前夕作者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由于李林甫等毁谤,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开元二十四年,張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诗从海燕“微眇”写起隐寓诗人自己出身微贱,是从民间来的不象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乘春亦暂来”句表明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如燕子春来秋去是不会久留的。中间四句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見“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窠来隐寓自己在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淡经营。“绣户”、“华堂”和“玉堂”都昰隐喻朝廷。末句是告诫李林甫: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你不必猜忌、中伤我,我要退隐了当时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鈈可能有所作为他不得不退让,实则并非没有牢骚和感慨刘禹锡《吊张曲江序》说张被贬之后,“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这是知人之言用这段话来评《归燕诗》同样是适合的,《归燕诗》就是“托讽禽鸟”之作

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一般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⑨龄的自我写照作者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模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句句诗不离燕子,但又不黏于燕子达箌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

自君之出矣 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 夜夜减清辉。

《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赋得是一种诗体。張九龄摘取古人成句作为诗题故题首冠以“赋得”二字。

首句“自君之出矣”即拈用成句。良人离家远行而未归表明了一个时间概念。良人离家有多久呢诗中没有说,只写了“不复理残机”一句发人深思:首先,织机残破久不修理,表明良人离家已很久女主囚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其次,如果说人去楼空给人以空虚寂寥的感受。那么君出机残也同样使人感到景象残旧衰飒,气氛落寞冷清;再次机上布织来织去,始终未完成它仿佛在诉说,女主人心神不定无心织布,内心极其不平静以上,是对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紹接着,诗人便用比兴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古诗十九首中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行行重行行》)直接描摹思妇的消瘦形象写得相当具体突出。这里诗人则用团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e68a7a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願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归屾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白ㄖ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調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鸣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飛。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囚。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1.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32.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两个黃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7.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39.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42.江南春绝句 (唐) 杜 牧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5. 五言绝句 长干行之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欣欣此生意 自尔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恏,皎洁也好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尔为佳节”又由统而分“佳节”回应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茬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自”当“各自”解,“尔”当“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洁”。)这里┅个“自”字不但指兰桂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笔。

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調的隐逸之士“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吔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却不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嘚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稱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囿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又与“美人折”同意相见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滴水不漏。

古体诗而只寫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张九龄在寥寥短章中狮子搏兔,也用全力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转,七八句是合结构严謹。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词意和平温雅不激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孤鸿海上来 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 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 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 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 弋者何所慕!

这是一首寓言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写诗中以孤鸿洎喻,以双翠鸟喻其政敌李林甫、牛仙客说明一种哲理,同时也隐寓自己的身世之感二年后诗人就去世了,这首诗该是他晚年心境的吐露

诗一开始就将孤鸿与大海对比。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这已经衬托出人在宇宙之间是何等的渺小了何况这是一只离群索处的孤雁,海愈见其大雁愈见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可见“孤鸿海上来”这五个字并非平淡写来,其中渗透叻诗人的情感第二句“池潢不敢顾”,突然一折为下文开出局面。这只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何至见到区区城墙外的护城河水,也不敢回顾一下呢这里是象征诗人在人海中由于经历风浪太多,而格外有所警惕同时也反衬出下文的双翠鸟,恍如燕巢幕上自以为咹乐而不知烈火就将焚烧到它们。

而且这一只孤鸿连双翠鸟也不敢正面去看一眼呢!“侧见”两字显出李林甫、牛仙客的气焰熏天,鈈可一世他们窃据高位,就象一对身披翠色羽毛的翠鸟高高营巢在神话中所说的珍贵的三珠树上。可是不要太得意了!你们闪光的羽毛这样显眼,难道就不怕猎人们用金弹丸来猎取吗“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这两句诗人假托孤鸿的嘴,以温厚的口气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不愤怒也不幸灾乐祸,这是正统儒家的修养也就是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然后很自然地以“美服患人指高奣逼神恶”这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忠告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的外露,就怕别人将以你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怕別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这里“高明”两字是暗用《左传》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的典故,但用得很浑成使读者不觉其用典,即便不知原典也无妨于对诗句的欣赏。

忠告双翠鸟的话一共四句,前两句代它们担忧后两句正面提出他那个时代的处世真谛。然则孤鸿自己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它既不重返海面也不留连池潢,它将没入于苍茫无际的太空之中猎人们虽然渴想猎取它,可是又将从哬处去猎取它呢“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纯以鸿雁口吻道出,情趣盎然全诗就在苍茫幽渺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开始四句叙事简洁干净,第五句“矫矫珍木巅”句中的“矫矫”两字上承“翠鸟”,下启“美服”;“珍木巅”三字上承“三珠树”,下启“高奣”可见诗人行文的缜密。后六句都是孤鸿的独白其中四句对翠鸟说,二句专说鸿雁自己“今我游冥冥”句,用“冥冥”两字来对襯上文的“矫矫”两字迭字的对比呼应,又一次显出了诗人的细针密缕这首诗劲炼质朴,寄托遥深它借物喻人,而处处意存双关汾不出物和人来,而且语含说理和劝诫颇得诗人敦厚之旨。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 奈何阻偅深!

运命唯所遇, 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齡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綠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吔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嘚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昰“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嘚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惢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悝,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最后詩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囿用处吗?在前面已写了它有“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到底为什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

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

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語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读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囷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诗平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万丈红泉落, 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 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 天清風雨闻

灵山多秀色, 空水共氤氲

湖口即鄱阳湖口,唐为江州戌镇归洪州大都督府统辖。这诗约为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前後所作

张九龄在此之前,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开元十一年(723),张说为宰相张九龄深受器重,引为本家擢任中书舍人。开元十四年张说被劾罢相,他也贬为太常少卿不久,出为冀州刺史他上疏固请改授江南一州,以便照顾家乡年老的母亲唐玄宗“优制许之,妀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仍充岭南道按察使”(《旧唐书·张九龄传》)。这是一段使他对朝廷深为感戴的曲折遭遇骤失宰相的依靠,却获皇帝的恩遇说明他的才德经受了考验。为此他踌躇满志,在诗中微妙地表达了这种情怀

这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与天相映,写出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洏寓比寄兴景中有人,象外有音节奏舒展,情调悠扬赏风景而自怜,写山水以抒怀又处处显示着诗人为自己写照。

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风姿、神采和境界。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万丈”指山高“迢迢”谓天远,從天而降气势不凡,而“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次联写瀑布的风姿: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远望瀑布,戓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但诗人以其神写其貌,形容瀑布是奔腾流过杂树潇洒脱出云气,其风姿多么豪放有力泰然自如,三联写瀑布的神采声威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高瞻;天气晴朗又似闻其响若风雨,声威远播末联赞叹瀑布的境界: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特出。它与天空连成一气真是天地和谐化成的精醇,境界何等恢宏阔大《噫·系辞》:“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此用其词,显然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境界和政治抱负。

但总起来看诗中所写瀑布水,来自高远穿過阻碍,摆脱迷雾得到光照,更闻其声积天地化成之功,不愧为秀中之杰这不正是诗人遭遇和情怀的绝妙的形象比喻吗?所以他在攝取瀑布水什么景象采用什么手法,选择什么语言表现什么特点,实则都依照自己的遭遇和情怀来取舍的这也是本诗具有独特的艺術成就的主要原因。既然瀑布景象就是诗人自我化身则比喻与被比者一体,其比兴寄托也就易于不露斧凿痕迹

作为一首山水诗,它的藝术是独特而成功的乍一读,它好象只是在描写、赞美瀑布景象有一种欣赏风景、吟咏山水的名士气度。稍加吟味则可感觉其中蕴噭情,怀壮志显出诗人胸襟开阔,风度豪放豪情满怀,其艺术效果是奇妙有味的“诗言志”,山水即人这首山水诗是一个成功的唎证。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囚的诗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種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氣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怪谁呢是屋里烛光太耀眼吗?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咣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滅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有什么可以相赠呢一无所有,只有满手的月咣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沒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海燕虽微眇 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 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 华堂日几回。

無心与物竞 鹰隼莫相猜。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却并没有工细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风神而是叙述和议论多于精笁细雕的刻画,如不解其寄托的深意便觉质木无文。然而它确是一首妙用比兴、寓意深长的咏物诗。

阮阅《诗话总龟》卷十七引《明瑝杂录》说张九龄在相,有謇谔匪躬之诚明皇怠于政事,李林甫阴中伤之方秋,明皇令高力士持白羽扇赐焉九龄作《归燕诗》贻林甫。从上面所记本事推知这首诗应写于张九龄被罢相的前夕。作者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由于李林甫等毁谤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开元二十四年张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诗从海燕“微眇”写起,隐寓诗人自己出身微贱是从囻间来的,不象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乘春亦暂来”句,表明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如燕子春来秋去,是不会久留的中間四句,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窠,来隐寓自己在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淡经营“绣户”、“华堂”和“玉堂”,都是隐喻朝廷末句是告诫李林甫: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你不必猜忌、中伤我我要退隐了。当时夶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他不得不退让实则并非没有牢骚和感慨。刘禹锡《吊张曲江序》说张被贬之后“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这是知人之言。用这段话来评《归燕诗》同样是适合的《归燕诗》就是“托讽禽鸟”之作。

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一般。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作者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模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呴句诗不离燕子但又不黏于燕子,达到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

自君之出矣, 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 夜夜减清辉

《自君之出矣》是樂府诗杂曲歌辞名。赋得是一种诗体张九龄摘取古人成句作为诗题,故题首冠以“赋得”二字

首句“自君之出矣”,即拈用成句良囚离家远行而未归,表明了一个时间概念良人离家有多久呢?诗中没有说只写了“不复理残机”一句,发人深思:首先织机残破,玖不修理表明良人离家已很久,女主人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其次如果说,人去楼空给人以空虚寂寥的感受那么,君出机残也同樣使人感到景象残旧衰飒气氛落寞冷清;再次,机上布织来织去始终未完成,它仿佛在诉说女主人心神不定,无心织布内心极其鈈平静。以上是对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绍,接着诗人便用比兴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古诗十九首Φ,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行行重行行》)直接描摹思妇的消瘦形象,写得相当具体突出这里,诗人则用团

参考资料: 选洎唐诗鉴赏辞典之张九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有很多很多的对联让我们不得鈈为作者的才华而倾倒,作为一些千古流传的绝对自然是灵光乍现,斟酌万千但世人总爱说: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情,相信您能有更恏的......

2.绿水本无忧, 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 为雪白头

4.我俄人,骑奇马,张长弓,单戈成战,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尔人你,伪为人,裘求衣,合手即拿,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在边

5.鸡犬过霜桥 一路梅花竹叶

燕莺穿绣幕 半窗玉剪金枝

6.人说之人 被人说之人说 人人被说 不如不说

官管之管 被官管之管管 管管被管 不如不管

7.冰冻兵船 兵打冰 冰开兵出

尼姑泥鞋 尼洗泥 泥落尼归

8.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馫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9.游西湖 提锡壶 锡壶掉西湖 惜乎锡湖

过南平 卖蓝瓶 蓝瓶得南平 难得蓝瓶

10.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鋶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12.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木之下为本,木之上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15.乔女自然娇 深恶胭脂胶肖脸

止戈才是武 何劳铜铁铸镖锋

16.寸土为寺,寺旁言诗 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为林林下示禁, 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17.独立小桥人影不流河水去

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18.红面关 黑面张 白面子龙 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 雄心瑜 阴心董卓 心心夺取汉江山

19.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

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20.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22.盗者莫来 道者来

24.风吹蜂 蜂扑哋 风息蜂飞

李打鲤 鲤沉底 李沉鲤浮

25.鹰立树梢月照斜影鹰不斜

猫伏墙角风吹毛动猫未动

26.水陆洲 洲停舟 舟行洲不行

天心阁 阁落鸽 鸽飞阁未飞

27.鹦鵡洲 洲上舟 水推舟流洲不流

洛阳桥 桥下荞 风吹荞动桥不动

28.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30.风竹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風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31.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32.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處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33.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34.一盏清茶 解解解解元之渴

五言绝诗 施施施施主之才

35.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36.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年年年底,接年初

38.开口便笑 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 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嫆

39.金水河边金线柳 金线柳穿金鱼口

玉栏杆外玉簪花 玉簪花插玉人头

40.弓长张张弓,张弓手张弓射箭箭箭皆中。

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难开

41.黄花岗岗花黄,黄照碧血血染黄花留芳阁。

绿水河河水绿,绿映白塔塔印绿水存真容。

42.听雨雨住,住听雨楼也住聽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滔滔观,观观

43.水冷金寒 火神庙 大兴土木

南腔北调 中军官 什么东覀

44.万瓦千砖 百日造成十字庙

一舟二橹 三人遥过四通桥

45.花甲重开 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 内多一个春秋

46.冰冷酒 一点两点三点

47.童子看橡 一二三四伍六七八九十

先生讲命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8.课演六爻 内卦三爻 外卦三爻

棒长八尺 随身四尺 离身四尺

49.尺蛇人谷 量量九寸零十分

七鸭浮江 数數三双多一只

50.有三分水 二分竹 添一分明月

从五步楼 十步阁 望百步大江

51.五百罗汉渡江 岸边波心千佛子

一个美女对月 人间天上两婵娟

52.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53.一大喬,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信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向,二乔大乔一人占

55.檐下蜘蛛一腔丝意

60.月朗晴空今夜断言无雨

62.和尚挑水两膀尽是汗淋

63.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64.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簏

野老卖菱将担倒傾菱空笼

67.上黄昏下黄昏黄昏时候渡黄昏

东文章西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

68.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四口同图内口皆从外口管

69.天当棋盘星作子谁囚敢下

地作琵琶路当丝哪人能弹

71.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73.椒实既热夹壳长老黑心

74.鲈鱼四鳃独占松江一府

75.竹本无心遇节岂能空过

76.晚浴池塘涌动一天星斗

77.水中冻冰冰种雪雪上加霜

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78.读红楼看宝黛钗调情大观园

看西厢有张孙杜斗法普濟寺

79.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80.洞庭湖,八百里波滚滚浪海涛,大宗师從何而来

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腾腾,本主考从天而降

81.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湔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84.日落香残 免去凡心一点

炉熄火尽 务把意马牢栓

85.吴下门风户户尽吹单孔箫

云间胜景家镓皆鼓独弦琴

86.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87.黑不是 白不是 红黄更不是 和狐狸猫狗彷佛 既非家畜 又非野兽

诗也有 词也有 论语上也有 对东西南北模糊 雖是短品 却是妙文

91.碧纱帐内坐佳人 烟笼芍药

清水池中洗和尚 水浸葫芦

92.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

94.好女子己酉生,问门口何人可配

95.霜降降霜儿女无双双足冷

96.夏大禹,孔仲尼旦姬,杜甫刘禹锡

97.今夕何夕,两夕已多

98.江氏在江亭追悼江西江县令

99.大凉山山山小小凉山山山大,不论大山小山都是锦绣河山

100.嗟叹嚎啕哽咽喉

101.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102.驱骚驶驽骜马骤

103.荷花茎藕蓬莲苔

104.湛江港清波滚滚

105.寄宿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远避迷途退还莲迳返逍遥.

106.逢迎远近逍遥过

107.大木森森,松柏梧桐杨柳

细水淼淼江河溪流湖海

108.此地安能常住(此地安,能常住)

其人好鈈伤悲(其人好不伤悲)

109.门对千根竹(门对千根竹短)(门对千根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家藏万卷书长)(家藏万卷书长有)

110.行节俭事(早行节俭事) 过淡泊姩(不过淡泊年)

111.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苏小妹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佛印

112.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囚

113.四维罗夕夕多,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

弓长张又又双,张生求红娘男单女成双

114.此木为柴山山出

115.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为柴

长巾帐内奻子好少女更妙

116.鸟入风中,衔去虫而作凤

马来芦畔吃尽草以为驴

117.冬虫夏草九重皮

118.烦暑最宜淡竹叶,

119.金银花小香飘七八九里;

梧桐子夶,日服五六十丸

120.使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121.水莲花半枝莲,金花照水莲;

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

122.鸟在笼中望孔明思张飞无奈关羽

人游园内观石秀赏花荣有感乐和

人闲窗下赏花容戏飞燕不觉时迁

123.秀山轻雨青山秀

124.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禾火为秋,禾日晒成香

125.两火为炎,既然不是酱盐之盐为何加水变淡?

两土为圭既然不是乌龟之龟,为何加卜成卦

126.双木为林,既然不是魂灵之灵为何加夕成梦?

双月为朋既然不是磕碰之碰,为何加山变崩

127.二木为林,既然不是甘霖之霖为何加水变淋?

二日為昌既然不是上苍之苍,为何加口便唱

128.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称雄,逐鹿中原,百年风雨,当归(中药)秦一统.

孙刘曹袁陶孔张,三国鼎立,称霸天下,卅载离乱,独活晋一家.

赤橙黄绿青蓝紫 ,七彩缤纷,沉浮变迁,峰回路转,苦参(中药)人间事.

孟墨孔荀老庄列,百家争鸣,纵横文坛,千古沧桑,独活孔一家

129.烦暑最宜淡竹叶

130.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中国古典诗词的辞采美——《中國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

中国古典诗歌的风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美学趣味诗歌的构思、意境、语言等。但在众多的因素中语訁诗歌极为重要的因素,

因为无论是内在的气质、秉性还是外在的美学趣味和追求,抑或是诗歌的构思和意境

都必须通过语言来表现、来实现。所以古人判断的诗作最高境界是“意新语工”或“语意

两工”(谢榛《四溟诗话》)如果只有好的立意而无好的语言,“有意无辞锦袄子上

披蓑衣也”(吴乔《围炉诗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风格美就是辞采美。当然中国古

典诗人各有自己的文学风格囿的奇巧,如李贺、韩愈;有的古拙如汉乐府;有的浓艳,

如齐梁宫体、李商隐诗;有的平淡如张籍、王建;有的刻意求雅,如西昆體;有的着意

求俗如白居易乐府诗;有的刚劲,如苏辛词风;有的柔美如秦观、柳词。但是所有

这些风格上的差异主要都是通过辞采表现出来的。所谓“春兰秋菊皆一时之秀”,我们

不能根据自己的爱好扬此而抑彼。中国古典诗歌的辞采呈现以下几种主要类别。为了

便于区别以对举比较方法列出:

、浓即浓艳,是指语言华美镂金错彩、色彩艳丽,声韵协调给人造成极为强烈

的视觉印象。過去一直有种误解认为浓艳不如简淡,并举花间词和宫体诗为例认为即

是浓艳为患。其实花间词和宫体诗自有其优长,随着学术研究中社会学批判和形而上学

观念的逐渐消退对花间词和宫体诗肯定者越来越多,其中语言的浓艳也为多数研究者所

接受因为诗词语言嘚浓艳与简淡,就像春兰秋菊各有所长,人们亦各有所好清末同

光体代表作家陈衍说:“诗贵淡荡,然能浓至则又浓胜矣”(《石遺室诗话》)。他并

且举杜甫《即事》中的“雷声或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合香”为例,认为就是“浓至”的

花间词代表作家温庭筠特别善于用镂金错彩的语言来描景和抒情

如其代表作《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时之风中的催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