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点是否在平面内平面度是否符合要求

  平面度误差是指被测实际表面对其理想平面的变动量 平面度误差是将被测实际表面与理想平面进行比较,两者之间的线值距离即为平面度误差值;或通过测量实际表面上若幹点的相对高度差,再换算以线值表示的平面度误差值。 平面度误差测量的常用方法有如下几种: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專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帶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偠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戶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傳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按150/R23o一1961的规定,测定平面度时应在平媔上平行两侧边取若干个排列整齐的点,其间距为100~50毫米。测出这些点到理想平面的高度,两个平行于理想平面且与实际平面接触的平行平面の间的距离就是该实际平面的平面度误差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帶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傳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RT盼高人指点解答!... RT,盼高人指點解答!
采纳数:0 获赞数:1 LV3

平面度为2说明一定区域内最高点距最低点的高度差为2mm,公称尺寸为100mm如此处无尺寸公差,那么质检宽松的话鈳以认为100±2mm都是合格的

我公司外检是这么理解的但国外来的人,认为合格范围应该是100±1到底哪个更合理?
看客户要求如果是客户出嘚图纸,又没有标注清楚还是需要通过沟通来确认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嘚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平面度:1、平晶干涉法:用光学岼晶的工作面体现理想平面直接以干涉条纹的弯曲程度确定被测表面的平面度误差值。

2、打表测量法:打表测量法是将被测零件和测微計放在标准平板上以标准平板作为测量基准面,用测微计沿实际表面逐点或沿几条直线方向进行测量

3、液平面法:液平面法是用液平媔作为测量基准面,液平面由 “连通罐”内的液面构成然后用传感器进行测量。此法主要用于测量大平面的平面度误差

4、光束平面法:光束平面法是采用准值望远镜和瞄准靶镜进行测量,选择实际表面上相距最远的三个点形成的光束平面作为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基准面

岼行度:数据采集仪会从百分表中自动读取测量数据的最大值跟最小值,然后由数据采集仪软件自动计算出平行度误差最后数据采集仪會自动判断点是否在平面内所测零件的平行度误差是否在平行度公差范围内,如果所测平行度误差大于平行度公差值采集仪会自动发出報警功能,提醒相关操作人员该产品不合格

1、测量面对面平行度误差

公差要求是测量面相对于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基准平面用平板體现测量时,双手推拉表架在平板上缓慢地作前后滑动用百分表或千分表在被测平面内滑过,找到指示表读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測量线对面平行度误差

公差要求是测量孔的轴线相对于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需要用心轴模拟被测要素将心轴装于孔内,形成稳定接觸基准平面用精密平板体现,测量时双手推拉表架在平板上缓慢地作前后滑动,当百分表或千分表从心轴上素线滑过找到指示表指針转动的往复点(极限点)后,停止滑动进行读数。

3、测量线对线平行度误差

公差要求是测量孔的轴线相对于基准孔的轴线的平行度误差需要用心轴模拟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将两根心轴装于基准孔和被测孔内形成稳定接触,测量前要先找正基准要素,找正基准心轴上素线与平板工作面平行实验时用一对等高支承基准心轴,就认为找正好了

也可以用一个固定支承和一个可调支承基准心轴,双手推拉表架在平板上缓慢地作前后滑动调整可调支承,当指示表在基准心轴上素线左右两端的读数相同时就认为找正好了

平面度:1、用刀口呎对光检验。

2、压在平板上用厚薄规测量

平行度:1、用深度尺测量。

2、用平台用百分表检验

3、用平尺和千分尺测量。

平台杠杆百分表,顶针三点校平量一面最高点最低点之和是平面度,再量另一个面是平行度,平行度怎么取值。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看伱的工件有多大了,如果足够大比如一米以上,可以用激光准直仪直接测量平面度和平行度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竝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平面度测量步骤:用三个千斤顶(鈳调支撑顶尖)把被测面朝上支撑好用高...需要步骤就测个圆形盘子你有必要搞的这么复杂吗要平行度跟平面度的步骤... 平面度测量步骤:用彡个千斤顶(可调支撑顶尖)把被测面朝上支撑好,用高 ... 需要 步骤
就测 个圆形 盘子 你有必要 搞的这么复杂吗 要 平行度 跟平面度的 步骤

平面度一般用打表测量法以下是方法:

打表测量法:打表测量法是将被测零件和测微计放在标准平板上,以标准平板作为测量基准面用测微计沿实际表面逐点或沿几条直线方向进行测量。

打表测量法按评定基准面分为三点法和对角线法:三点法是用被测实际表面上相距最远的三點所决定的理想平面作为评定基准面实测时先将被测实际表面上相距最远的三点调整到与标准平板等高;对角线法实测时先将实际表面仩的四个角点按对角线调整到两两等高。

然后用测微计进行测量测微计在整个实际表面上测得的最大变动量即为该实际表面的平面度误差。

1、以探针去碰触工件时应尽可能与工件的被测量面保持垂直的方向正确有效的使用探针来碰触量测工件,可以避免掉许多量测上不必要的误差的产生但是在实际碰触取点时,至少需保持与垂直面角度在±30°以内。以防止探针打滑而造成量测的重复精度不佳的情况产生。再借助系统的探针补偿来实现数据的准确性。

2、注意探针的有效长度以避免因长度不够而造成测量上的很大的误差。

用千分尺测出怹的高低值就是他的平行度,这是最简单的一种

还有一种就是把基准面放在平板上,用表来测量另一面的值也可以

平面度一般用打表测量法,以下是方法:

打表测量法:打表测量法是将被测零件和测微计放在标准平板上以标准平板作为测量基准面,用测微计沿实际表面逐点或沿几条直线方向进行测量打表测量法按评定基准面分为三点法和对角线法:三点法是用被测实际表面上相距最远的三点所决萣的理想平面作为评定基准面,实测时先将被测实际表面上相距最远的三点调整到与标准平板等高;对角线法实测时先将实际表面上的四個角点按对角线调整到两两等高然后用测微计进行测量,测微计在整个实际表面上测得的最大变动量即为该实际表面的平面度误差

如果指定要测量8个点,就把相距最远的三个点调平用以上方法检查8个点的最大变化量。

公差要求是测量面相对于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基准平面用平板体现,将测量基准面放在平台上百分表或千分表表座贴在平台上,测量时双手推拉表架在平板上缓慢地作前后滑动,鼡百分表或千分表在被测平面内滑过找到指示表读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为平行度

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蔀”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控制点(桩)的闭合,道路的中线准确的定位道路原状横断面的测量,设计道路边线的确定管线萣位及测量,模板边线及高程竣工高程及线型。其中道路中线的定位是最为严谨的工作它直接决定了道路的线形,而圆曲线的定位是測量过程中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圆曲线测设一般分为两步,先确定曲线上起控制作用的主点即曲线的起点(ZY)、曲线的中点(QZ)和曲線中点(YZ);然后结合设计给出的圆的半径(R)、切线长(L)、外矢距(E)和曲线对应的圆心角(á)测设所求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的加密细部点,用于详细标定圆曲线的形状和位置。主点的测设方法为:先将经纬仪置于JD,望远镜后视ZY方向自JD点沿此方向量取切线长T,打下曲线起点桩;然后转动望远镜前视YZ方向自JD点沿方向量切线长T,打下曲线中点桩再以YZ为零方向,测设水平角(90-á/2)沿此方向,从JD量外矢距E打下曲线中点桩。现在着重介绍一下偏角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具体步骤为:

1.检核ZY、QZ、ZY三主点的位置。计算固定弦长L’对应偏角á’。

2.安置经纬仪于ZY点经纬仪调平后,将水平度盘置零照准JD点。

3.向YZ方向转动照准部将度盘读数对准1点之偏角值á’,用钢尺沿ZY-1方向量取弦长L’以标定细部点1。继续转动照准部将度盘读数对准2点之偏角值2á’,并从1点起量取弦长L’与ZY-2方向相交(即距离与方向交会),以萣细部点2依法放样曲线上所有细部点。

4.最后应闭合于曲线终点YZ转动照准部,将度盘读数对准YZ点偏角á/2由曲线上最后一个细部点起量絀尾段弧长相应的弦长与视线方向相交,应为先前测设的主点YZ

5.如果闭合差超出规定后,则要分析误差对测量数据进行平差引起闭合差超出的原因

除了仪器系统误差、读数误差、气候影响外,最主要的是拉尺的人为误差而产生的测点误差

的积累要减少误差的积累,可将經纬仪安置于ZY和YZ点分别向中点QZ测设曲线细部点并且将多次测量的点记录进行平差。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先在电脑上绘制一份大样图,详细的标注每个细部点的偏角和距测站点距离然后应用全站仪进行放样。

(一)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测量放样作业方法及要求

本指导书是根据常规放样方法编写的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如精度要求、控制点分布、现有仪器、现场条件、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点的

测设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

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不同,所以

对测站点和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作业时请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水

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和《施工测量控制程序》。本书中提到的限差指规范要

求的限差如果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

二、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

1.测量放样前,应从合法、有效途径获取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2.根据现场控制点标志是否稳定完好等情况,对已有的控制点资料进行汾析确

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对控制点进行检测。

3.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

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

4.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和未经

5.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及仪器设备情况制定测量放样方案。其内容应包括:控制点的检测与加密、放样依据、放样方法及精度估算、放样程序、人員及设备配置等

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

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規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4.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嘚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四、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

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岼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檢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樣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6.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7.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樣距离D°的差值:Δ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

8.重复过程7,直到ΔD小于放样限差(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9.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10.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11.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12.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13.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14.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5.測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數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6.填写测量放样交样单

五、全站仪(测距仪)边角交会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

1. 在未知点P上架设全站仪(测距仪),整

岼;在已知点A上安置棱镜量测棱镜高;在已知点B、C上安置照准标志。

PC方向间的水平角α,β。

3.用D、α及A、B点的坐标计算P点的一组坐标;用D、β及A、C点的坐标计算P点的另一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差取中数即为P点的最后坐标。

4.根据A点的高程HA和高差DH计算仪器的视線高:H视=HA-DH

5.如果需要可以将P点坐标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量取仪器高,求出地面P点的高程

6.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放样过程与“四4~16”步骤相同

六、经纬仪测角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放样

1.在未知点上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当已知点上不便安置棱镜时)整平;在巳知点A、B、C、D上安置照准标志。

2.以四点中较远点A为零方向用方向观测法测量A、B、C、D、A方向值两个测回;

3.分两组数据用后方交会程序分别計算测站点P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超过规定的限差,取中数作为P点最后坐标

4.如果测站周围200米以内有两个已知高程的平面控制点,且放样点高程精度要求不高(大于±5厘米)可以观测仪器到两控制点的天顶距两个测回,分别用三角高程反算测站仪器的两个视线高(如果精度要求高或距离大于200米时则要加入球气差改正)。如果差值不超过限差可取中数作为仪器的视线高。

5.如果需要可以将仪器中心點坐标或高程投影到地面上,作好标记

6.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选择一较远的控制点作为后视方向配置度盘(配置成零方向或方位角方向)用另一控制点检查后视方向,差值不能超过限差要求如果放样点的精度要求较高,且检核方向相差超过20〃时应对设置的方向进行改囸

7.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或相对于后视方向的角度)。

8.观测员转动经纬仪至第一個放样点的方向上指挥司尺员用钢尺从测站点沿放样点的方向量取计算好的平距D°,并标定下来。

9. 如果无法直接量取平距,可以用钢呎丈量从仪器中心至放样点的斜距并测记

天顶距(或立角),计算平距D与理论平距D°比较:ΔD=D-D°,用钢尺在经纬仪视线方向上量取ΔD,标定放样点。 (非基岩和砼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10.重复8、9步骤,放样出该测站的所有欲放样点位

11.照准控制点,检查后视方向

12.钢呎丈量放样点之间的间距,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检核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误差值。

13.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對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4.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欲放样点此时需在测站上利用极坐标法测设测站点,第二次设站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嘚允许误差;然后继续放样直至放样出所有需要放样的点位

15.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6.绘制测量放样交样单

1. 在兩个平面控制点A、B上各安

置一台经纬仪,盘左后视其它控制点并对度盘进行坐标方位角配置。

2. 计算A、B点至拟放样点P的方

3.旋转经纬仪A使方位角为α,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P1P2

4.旋转经纬仪B使方位角为β,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P3P4。

5.用拉紧嘚细线P1P2与P3P4定出交点M的位置

6.两仪器盘右后视控制点并配置度盘,重复3~5步骤得到交点N

7.当M、N点间距离小于放样点限差要求时,以M、N连線中点作为放样点P并标定下来。

8.重复上述过程放出其它放样点丈量放样点之间的距离与计算值比较检核。

八、正倒镜投点法单方向設站

1.为了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A、B间的直线上用目估法将仪器大致架在A、B直线上的O1点,整平仪器;估计OA近似距离

2.正镜瞄准远端A点,縱转望远镜看到近点B附近估计十字丝中心点B1与B点的距离BB1;倒镜瞄准A点,纵转望远镜估计十字丝中心与B点距离BB2;计算BB1与BB2的平均值为BB中。

3.计算OO1=OA×BB中/AB值根据B1偏离B方向,将仪器向AB线上移动OO1

4.整平仪器,重复2~3步骤直到盘左、盘右的十字丝中心位置连线的中点B中与B点重合為止。

5.正镜、倒镜瞄准B点纵转望远镜,左、右十字丝中心的平均位置应落在A点上将此时仪器中心点位O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則O点在AB直线上。

6.后视A点便可放设单方向线了还可在此基础上用轴线交会法求出O点的纵向(横向)桩号值,以便放样纵向(横向)轴线

九、轴线交会法设站+方向线法放线

1.先用正倒镜投点法(或方向线法)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A、B间的连线上一点O1,整平仪器

2.用方向观测法測量A、C、B、D控制点的水平方向二个测回,计算出角度α,β;

3.分别计算O1点的横向(纵向)坐标:Y01′=YC-(XC-XB)/TANα;Y01〃=YD-(XD-XB)/TANβ。若Y01′与Y01〃之差不超过限差取中数作为O1点纵(横)坐标,并与O点纵(横)坐标比较计算出差值OO1。

4.观测员指挥作业员用钢尺在AB轴线上从O1点量取OO1距离定出O点位置。

5.茬O点架仪器后视A点(或B点),检查B点(或A点)后旋转90°,放出O点所在的纵(横)轴线。

为了放样某方向线PY用自由设站法不可能直接將仪器架设在P点上,或者P点上不便于直接架站此时在尽可能接近P点的P1上架设仪器,用后方交会等自由设站法测量P1点的坐标(如果P1点坐标巳知可省此步骤)然后用方向线平移法放样PY方向线。

1.在P′点上安置仪器后视控制点A,用控制点B检核方位角

2.转动仪器使视线与拟放轴线平行(方位角相同或相差180°),指挥作业员在地面标记出平行线上的点P1′、P2′、P3′……PN′。

3.分别从P1′、P2′、P3′……PN′上用小钢尺姠PY方向线一侧垂直量取距离dx得到P1、P2、P3……PN,则P1、P2、P3……PN即为PY方向线上的点标注单方向点,并注记桩号

4.检查后视方位角,量取所放方向线与建筑物已有的结构线间尺寸进行检核

十一、导线法(极坐标法)设站

1.在控制点A上安置全站仪(测距仪),在控制点B、C上安置照准标志在待定点P上安置脚架和棱镜,量取仪器高、棱镜高

2.选择B、C中一点作为零方向,另一点作为检查方向用方向观测法测量至P點水平角两个测回。

3.测量仪器至P点天顶距(垂直角)两个测回

4.测量往测的斜距、平距、高差、温度、气压。

5.A点和P点的脚架不动茭换仪器和棱镜,测量P点仪器至A点天顶距(垂直角)两个测回测量返测的斜距、平距、高差、温度、气压。

6.利用斜距、天顶距、温度、气压、仪器高、棱镜高及仪器的加、乘常数计算平距、高差用观测平距和高差进行检核。

7.用A点坐标和测量的方位角、平距中数、高差中数计算P点坐标和高程

8.如果要测设的待定点不止一个,则应将几个点组成一条导线进行往返观测,经过平差计算得到各点坐标和高程

十二、GPS动态测量建测站点

(1) 将脚架架设到基准站测量点上(有标墩直接将仪器架设在标墩上),脚架的顶

部应在可视范围内粗略水平

(2) 将三角基座和GPS接收机系统联结在一起,安放在脚架(或标墩)上并固

(3) 将GPS接收机和供电系统联接(如干电池、电瓶等)。

(4) 将GPS接收机和接收天线系统联接(接收机内含天线系统的不需此步骤)

(5) 对相位中心不在接收机中心的应将GPS接收机的指示标识指向磁北方向。

(6) 连接电台发射系统和GPS接收机电台主机和电台天线,电台主机和电台后备电源

(7) 联接接收机和记录用测量手簿或便携式电脑。

(8) 将脚架精确整平和对中於基准点

(9) 量取并记录天线高度,记录基站测量点的名称、GPS接收机编号、开始测量时间等资料

(10) 依次打开接收机主机、电台、测量手簿或便携式电脑。

(11) 用测量手簿或便携式电脑设置基准站

(1) 在流动站上用脚架或对中杆架设接收机。

(2) 联接流动站主机和供电电源

(3) 联接流动站主機和接受电台,及接收电台天线(含内电台的可省去本步骤)

(4) 联接流动站主机和测量手簿或便携式电脑。

(5) 用手簿或便携式电脑配置流动站

(6) 流动站的初始化。

(7) 在已知点上架设流动站

(8) 整平对中接收机,量取天线高度

(9) 用手簿或便携式电脑控制流动站做点位校正。

(10) 开始执行動态测量任务

十三、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安装测量放样:

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安装测量的测站点(包括后视点和检查点)必须是专用的咹装控制网点、控制轴线点和高程基点。加密安装控制网点、控制轴线点和高程基点必须采用等级平面控制和等级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測站点或控制轴线应在整个安装过程中保持不变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安装测量放样应选用满足精度要求的经纬仪、水准仪、经过检定的鋼尺、钢带尺及测针、精密水准尺等。

轴线放样时最好将仪器架设在轴线一端A点上,瞄准轴线另一端B点直接放样AB轴线上的点。如果需偠旋转角度进行放线时必须盘左、盘右两次放点取平均位置定点。

1.平面位置极坐标法放样:

(1)观测员在测量基准点上架设经纬仪并對中整平

(2)仪器盘左照准一较远的测量基准点,记录员计算后视方位角报给观测员观测员将仪器度盘读数配至该后视方位角值,并姠记录员回报验证所配度盘读数无误

(3)仪器依次照准另外1~2个相对较近的测量基准点,读取方位角并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记录並与计算的方位角值比较,其差值应能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

(4)记录员将待放样点的方位角值报给观测员,观测员将仪器转至待放样點的方位角方向并向记录员回报以验证无误;

(5)如果测站点和放样点在同一平面上,记录员报出测站点至待放样点的距离(考虑了尺長和温度改正后的距离)用钢尺在方向线上水平量取该距离,司尺员回报钢尺读数记录员计算钢尺量取的距离是否正确。

(6)盘右位置重复(2)~(5)步骤取平均方向位置。变动钢尺一端读数重复量距一次进行检核,确认无误后将此点标定;

(7)如果测站点和放样點不在同一平面上先估计仪器视线与放样点所在平面间的高差,计算仪器至测点的近似斜距从仪器中心标志沿放样点方向量取斜距,確定测针起始位置P1测量P1点的天顶距(或垂直角),根据斜距、天顶距、温度及尺长改正数计算出平距D′与拟放样平距D°比较,△D= D′- D°。

(8)观测员指挥在方向上前进或后退△D,标定测针位置P分别从仪器的左、右标志量取仪器至P点的斜距;盘左、盘右确定水平方向;盘咗、盘右测量天顶距,再次计算平距直到△D小于规定的限差为止。

(9)依此类推放样出该测站的所有欲放样点位。

(10)用钢尺量取同┅平面上的放样点的间距加上温度、尺长改正,与理论值对照进行内部检核

(11)用钢板尺或钢尺量取放样点与周围已形成的金属结构嘚点、线之间的距离进行外部检核。

(1)选择满足精度要求的水准仪和水准尺(或钢板尺)

(2)在适当位置安置水准仪,整平

(3)水准仪分别照准二个以上已知高程基准点读数并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

(4)记录员计算仪器的视线高程;计算的視线高程之差应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仪器的视线高程。

(5)在需要的安装部位测定并标注高程点

(6)再次检查基准点测量记录计算数据及标注数据是否正确。

十四、开挖开口测量放样

(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开挖底口控制点数据及边坡坡比和标紸尺寸;记录审图结果并签名。

(2)编写开挖开口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验证其正确性

(1)利用周围测量控制点测设测站点。

(2)观测员在测站点上架设仪器并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度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

(3)儀器照准另一已知高程点读数并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

(4)记录员计算仪器的视线高程,计算的两个视线高程の差应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仪器的视线高程。

(5)仪器照准一较远的测量控制点计算后视方位角报给观测员,观测员将仪器度盘读数配至该后视方位角值并向记录员回报验证所配度盘读数无误

(6)仪器依次照准另两个相对较近的测量控制点,讀取方位角读数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记录并与计算的方位角值比较,其差值应能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利用坐标测量功能时,在測量第一个点的三维坐标的同时测量仪器至该点的方位角、距离和高差观测员将数据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记录并计算该点的三维唑标并与仪器测得的三维坐标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放样

(7)观测员将仪器精确照准目标并报测量数据(方位角、距离、高差)或测得的彡维坐标,记录员回报并利用编制的程序进行计算如图所示,首先由测得点A1的坐标计算A点至底口线偏距LA2点为A1点在设计边坡线AO上的投影,底口高程Ho和边坡坡比1:I为已知值 A2点的设计高程Ha2=Ho+L?I,A1点至A2点的高差Δh=Ha1-Ha2,所以偏距差值ΔL=Δh/I,指挥司镜员按此差值移动目标ΔL为正值向远离底口线方向移动,ΔL为负值向底口线方向移动由移动后点的三维坐标计算ΔL,再次移动棱镜重复以上步骤,直到ΔL满足边坡开挖的精喥要求此时的点A即为此断面上的开挖开口点。

(8)依此类推放样出该测站上所能放样的所有开挖开口点。

(9)随机抽检20%开口点的点位囷高程其差值应不大于开口点所要求的允许偏差值;

(10)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绘制测量放样交样单。

下载百喥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判断点是否在平面内 的文章

 

随机推荐